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教育技术专业论文

教育技术专业论文

时间:2022-05-16 09:01:2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教育技术专业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教育技术专业论文

教育技术专业论文: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育技术研究

摘要:

税法课程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提高整体上课水平中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非常重要。本文对地方高校税法课程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从师资力量、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现代教育技术在税法课程中更好使用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税法课程;应用研究

1引言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教育和技术的相结合,是对传统教育技术观念的创新和升华,多媒体、计算机、人工智能、网络技术和远程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和科研中的应用,为我国地方高校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育的改革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生机。目前,现代教育技术普通适用于全国各大地方高校中的课程教学。税法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之一,相比法学专业的税法来说,更加侧重于将所学税法条文应用到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去。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税法教学的作用不言而喻,当前的关键问题是做好现代教育技术与税法教学的整合。整合的个体对象包括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和税法课程的知识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活动等。整合的目的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功能,使现代教育技术融入高校税法教学中,从而不断提高税法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2税法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现状

2.1税法任课教师的水平不一致

飞速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带来了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革新,而相对应的任课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急需提高。虽然目前高校教师评选专业职称需要获得相关的计算机证书,但也只限于最基本的操作知识,完全掌握仍有一段距离。其次,地方高校往往所处二三级城市,地理位置和薪酬待遇等因素导致地方高校的整体师资力量薄弱、流动率较大。地方高校规模较小,往往没有设置税务这个专业,由其他专业的教师担任。比如说吉首大学,由于位于武陵山区,地理位置较偏,目前没有开设税务专业,由会计系和法律系专业的教师任课;年纪较长的教师习惯于粉笔字板书,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年轻教师并不多。

2.2现代教育技术使用手段单一

目前高校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仅仅在多媒体教学这一范围,因此90%以上的教学手段局限于使用多媒体PPT课件进行教学,而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其他手段较少涉及,比如说网络讨论组、网络硬盘、慕课、微课等。PPT课件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主,没有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同时,税法作为计算量和适用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必须与现实生活中相联系,具体的报税操作流程学生不能完全掌握,导致工作后还是无法完全胜任。最后,有些地方高校未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培训,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最传统的教学方式,尤其在组织教师教学比武大赛时也是侧重于传统方式下的教学,比如板书等。学校在教学管理中的不重视,导致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的不尽人意。

2.3现代教育技术表达方式单一

会计专业的税法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记住各种税法条例,而且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因此,课程内容重要和计算量大、整体比较枯燥。同时,国家对于税法条例每年都有变动,相应的教材和课件也随之调整。在税法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PPT课件———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将正确的知识尽可能多的传递给学生,往往在使用时只注重内容,忽视课件的展示形式。比如说课件中全是计算公式和例题、文字性的内容,缺乏必要的装饰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感到乏味和疲倦,导致教学没有活力,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最后,很多的税法任课教师一整节课都是在播放课件,学生只是观看和做笔记,没有互动交流的机会,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久而久之也会失去兴趣。

2.4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备缺乏

现代教育技术如果要很好的应用于税法课程教学中,硬件设备是必不可少的。虽然说很多地方高校都在教室中配置了电脑、投影仪、展示台等最基本的教学设备,但财政拨款资金有限,导致教学设备数量有限,不能配置税法课程其他的高级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比如说报税的实训基地、开设纳税筹划课程等。相对来说,地方高校现代级教育技术的设备远远满足不了税法课程实际的教学需求。同时,由于年代久远,教室中的设备或多或少存在些许问题,导致影响整体上课氛围和进度。

3改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建议

3.1提高税法课程教师的水平

税法课程的学科交叉性和政策性强,同时国家每年都对其进行修改调整,这些客观因素要求任课教师需要不断地进修、丰富专业能力和调整知识结构,适应时效性强的特点。针对非专业的任课教师,地方高校应及时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仅包括理论还有实践性操作方面的知识;地方高校应该为税法课程教师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鼓励其从事科学研究,为提高课堂效率做贡献;鼓励税法课程教师去相关企业和会计事务所进行社会实践,了解具体操作流程,以提高专业素质,将实际操作知识传递给学生。此外,应加强与当地税务部门的合作合交流,多渠道、多形式的提高任课教师的水平。

3.2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

地方高校税法课程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多方面应用,必须通过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来实现,因此地方高校要重视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第一,要树立教师正确科学的观点,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也是顺应时展。第二,聘请专业的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让更多的教师对此培训感兴趣,同时配合教师的上课时间。第三,针对不同层次和年龄段的税法课程教师,制定与之适应的培训计划,保障培训效果。最后,在培训时注重具体内容,涉及面广且不深入,让教师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用。在对税法课程教师有针对性的培训之后,地方高校也要成立相应的培训指导小组,定期就教师上课中使用到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指导。同时,地方高校举办不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教学比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3.3丰富现代教育技术的表达方式

税法课程教师在备课时,应该重视内容的表达形式,使用更多的装饰内容。比如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增加一些搞笑动态图片和有声音的图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介绍相关税法变动时,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最新有趣的新闻报道,增加学生的印象;在讲解相关案例计算时,也可以结合发生在身边的人或一些名人的事件,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在讲解课件时也可以在黑板上进行板书。税法课程适用性较强,任课教师必须同时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地方高校应该建立配套的实训基地。校内的实训基地可以和会计专业的实训基地相结合,主要配备模拟资料、电子报税软件和税法教学光盘等,提供正常实践教学等操作演示以及学生进行手工模拟实训、岗位实训等。校外的实训基地建设可以和当地的税务机关合作,地方高校定期聘请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到学校为学生讲解有关流程,也可以组织学生到税务大厅现场观摩。

3.4完善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建设

地方高校的硬件教学环境反映最基本的教学信息化水平,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物质保障。一方面,地方高校应该发挥自身优势,筹措必要经费。加大专项经费的拨款,引进其他现代教育技术的新设备,比如说全新的纳税筹划系统软件等,让税法教学不仅仅限于多媒体课件教学。引进的同时,结合地方高校的需求,注重硬件设备的实用性和耐用性;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必须加大对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力度。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对于多媒体教室要求教师做到严格遵守使用说明来操作,而对于一些专业设备和设施要求教师专人专管,责任到人。同时,鼓励税法课程教师多多采用新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给予一定的奖励。学校也要配备专人来进行设备的日常维修检查和升级工作,确保教学授课的正常进行。

作者:马洁晶 单位:吉首大学

教育技术专业论文: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教育技术应用

摘要:

放眼于现阶段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不再是单单关注知识的授受和学生的考试分数,而是更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能否为社会培养专业型人才。因此,教师要想上好中职计算机这门课程,就必须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模式,注意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学过程开放性,使原本枯燥乏味、生硬难懂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在诸多教学模式中,笔者认为教育技术的应用效果最佳,如能将其运用到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教育技术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为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

教育技术 中职计算机专业 专业型人才

由于之前应试教育的扭曲使我国的中职教育形成了一种封闭系统,加上部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忽视对教学方式的创新,仍然采用“满堂灌”和“填鸭式”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在很多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中存在一种现象,即同一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的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几乎失去了兴趣,长期以往便会导致该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失去应有的活力。因此,在课堂中如何通过教育技术来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有效性应成为每位教师所关注并致力于解决的一个问题,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更是为社会培养专业计算机人才的需要。

1.教育技术的概念及其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教育技术即通过创造、采用及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及和资源来实现提高绩效和促进学习的研究与伦理道德相符合的实践。其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以下意义:可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教育技术强调是的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加强实践操作。因此,在此背景下,教师更多的时候会转变自身的定位,从学生学习的领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而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一旦形成,不仅可大大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还可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⑵可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网络上有多种资源库,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和目标在资源库中搜索教学素材进行编排而组成自己的教案,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从而能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进而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

2.教育技术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2.1转变教学方式

在实际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中,往往有部分教师仍然传统的教学方式,或者是即使是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常常会以CAI课件代替板书。这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可能一开始的兴趣较高,但往往会有部分学生不能抓住教学重点,参透难点,更多是被那些过多的声音和动画所吸引,有时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久而久之便可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注意转变教学方式,如采用交互式电子白板、3ds、AutoCAD等教学工具和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例,其可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于一体,具有诸多功能,如遮挡功能、文字拉幕、探照灯、拖放、涂色等。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灵活应用借助白板的这些功能来为教学工作服务,帮助学生实现真正的学有所用。如在进行《word艺术字》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利用白板将未经加工的字遮挡起来,再用探照灯突出加工过艺术的颜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用白板的前后置、对象移动、翻转等功能来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新知识。随后,针对学校里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教师可提出班级内的文明广告语的设计比赛,比赛内容是让学生以一个广告设计师的身份设计出文明广告,并通过word技术字对广告进行加工,时间为30分钟。教师作为评委对所有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分,并通过学生们自选出一批优秀作业,对优秀设计者进行相应的奖励。这样一来,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且学生还可在观察、分析、探讨中促进理解,打破他们原有的认识结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归纳概括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2.2加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整体过程环节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学生情况、教学环境情况而定,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开放性。因此,教师可在完成一定的课程教学后开展一些开放性的实践活动,如学生分组合作制造一些使用小软件。但值得注意的是,应在分组前对全班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结合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及性别等方面最大程度将互补型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目的是利用学习较好的学生带动学习较差的学生,促进学生间的共同进步。活动开展时,教师应积极参与每一组的软件制作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全组学生的参与欲望,给基础较差、操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并加强对每组软件制作方法的指导。同时,在合作方法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会站在其他成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意识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善于思考、善于判断、善于选择、善于恰当补充其他成员意见的技能,做到共同进步。此外,除了在校园中开展实践活动外,教师还可通过组织学生到社会上的一些软件公司参加义务工作,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前适应社会的计算机岗位环境,使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做到游刃有余。

3.小结

总之,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是一种值得肯定的举措,教师应充分挖掘其优势来为教学工作服务,以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及社会的多赢局面。

作者:李成英 单位:江西省寻乌县寻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教育技术专业论文:教育技术侦查专业课堂教学应用

一、现代教育技术对侦查专业课堂教学案例加工的要求和原则

(一)侦查专业课堂教学案例加工的要求

1.客观性与适应性。

案例教学的精髓在于将课堂教学建立于真实的情境之上,使课堂理论知识、基本原理等讲授成为一种基于具体的物质、社会背景、事实的认知性活动,从而达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感知、思考、探索而实现对某一特定知识的建构,是认知教学和建构教学的有效结合,是教与学自主互动的有机结合。对于侦查专业课堂教学而言,案例情景设计要求特别高。因为侦查专业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建构,不仅局限于单一性的案例情节,还包括案件发生的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时空范围,只有原生态完整地呈现案例宏观与微观情节,才能真正引导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案件环境中,而学生唯有在真实的案件环境中才能调动自己一切情感和认识能力(包括感性和理性认识),充分展开自己的灵性,在教师引导下运用课堂讲授原理、原则和方法实现与具体案件的关联,自主的感悟、分析,在感知和分析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新知识的建构。尤为重要的是,案件情境真实性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作为一名侦查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塑造其克服困难、大胆创新、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因此,课堂教学案例必须是客观真实的。反之,一个刻意生造的案例,不管教师事先作了多少种假设,设计了多少种自圆其说的方案,都会导致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疲于应付说明情况而让学生产生不信任感,进而对所学知识持怀疑态度。当然,此处所说的客观性并非说不能对案例进行任何加工和改编,而是指案件构成的基本情况和素材必须是客观真实的。案例的适应性,是指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案例必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发现能力和验证侦查基本原理、原则、方法的价值。因此,对于侦查专业课堂教学案例而言,不仅案例自身要具有满足上述教学价值之功效,还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适当的处理,使其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强烈的课堂教学之工具性特征。

2.选择性与针对性。

侦查专业课堂教学与实战实训课的区别在于,课堂教学侧重于侦查基本原理原则、基本方法和技能知识的系统讲解,即注重知识传授,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理论认知和“何以为?如何为?”的基础理论夯实。但是,任何知识都不是纯粹的理论抽象,知识来源于实践。知识认知的最佳途径乃是引导学生回到实践中去感悟并领会其精髓和灵魂。于侦查专业知识而言,课堂教学的最佳途径毫无疑问就是将其与侦查实践的有效联结。显然将侦查专业课堂搬到办案的第一线是不可能的,于是案例教学便成为了侦查专业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但是,并非所有的案例都适合于侦查专业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不同的知识对案例的性质、内容、复杂程度的要求都不一样。因此,侦查专业课堂教学案例一般都要经过精细遴选。在教师制定好课堂案例教学方案后,依据教学设计环节、问题导向、教学目标和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扮演做出整体评估和衡量,将最适合于课堂教学的案例遴选出来。这就是说案例并不等于教学案例。特别是,任何知识都是一定人文价值和逻辑思维观念的复合体。侦查知识传授的目标并不止于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而同时要具备建构社会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提升侦查思维能力之功效。因此,作为侦查原理、原则、基本方法诠释之“物化”的案例,就需要具备特定的社会情景特征、典型特征、复杂性特征,换而言之,侦查专业课堂教学案例需要具备很强的针对性。

3.加工性与整合性。

在传统条件下,来自于侦查一线的案例大部分表现为文本和照片。现代化条件下案例不但有文本、照片还增加了视频、语音等素材。侦查的这些原始素材数量大,涉及多个社会领域和多个角度。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教学是在教学计划指导下,分步实施的,而每一步都有自己独立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选择的案例以及案例呈现方式都不尽相同。因此,用于侦查专业课堂教学的案例一定要进行深度加工和整合。所谓加工就是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视频、照片、文本进行抽取、分割,做到既客观再现案例,又能精确地将课堂教学不需要的内容和素材予以剔除,消除案例教学的“信息噪音”。所谓整合就是要将案例中不同形式的案例素材如文本、表格、视频、照片在尊重案件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依照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对其按一定顺序进行组合、拼接,按照知识认知规律有序呈现、按照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重点呈现、多次呈现、组合呈现。

(二)侦查专业课堂教学案例加工的基本原则

1.客观真实原则。

侦查专业课堂教学的任务是解决侦查工作的基本原理、原则、方法论等系统性知识。案例教学就是要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物质化,让学生在具体的案例情景中体会原理、原则等知识的内涵。这是一个将知识“著乎心、布乎体”的内化过程。只有在真实的情景中才能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使命感,进而调动自己全身心的感觉与思维器官,在教师引导下,带着问题融合案例,实现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工案例的时候,要尊重客观真实原则对案例进行整合、分割、重组。对案件性质有重大影响的要素,不可使用现代技术进行篡改,对案例要素的重新整合、组合不能改变案件的基本事实,如案件发生的特定时间段、特定的空间位置,关键的视频图像等,否则会影响学生对案例的把握从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知觉、判断和认知。

2.教学需要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包括视频、音频处理技术、动画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这些技术为侦查专业课堂案例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对来自于侦查实践的原始案件素材进行整理、编辑、分割、组合时,要按照课堂案例教学设计的方案对案例进行加工和编辑,按照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对案例进行分割、重组。切忌将现代教育技术把案例素材作为案例加工的核心,喧宾夺主,那样案例教学只会成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展示,而真正的案例教学知识认知目标就会被“过度的技术使用”所搅扰或遮蔽,因此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工必须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现代教育技术。

3.方便实用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案例的加工,其最终目的乃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因此,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工案例必须坚持方便实用的原则,即案例内容在组合和呈现时每个案例素材与知识的对接要准确,教师使用和学生调阅都要简单易行。尤其是相关知识点与素材的链接,以及教与学过程中对前后知识和相应的案例素材的查找、回放,都有醒目易用的链接提示,这样便于将课堂中分割的知识与案例素材、不同的问题导向在学生逐个、逐阶段的认知中形成一个整体、系统的知识,从而完成案例教学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建构过程。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侦查专业课堂教学案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案例组织

现代教育技术在侦查专业课堂案例教学中的应用,是为了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更好的设置案例教学情境,让学生迅速全身心地投入知识认知和探求的活动中去。但并非所有的案例用于教学都适合于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这就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案例以达到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目标的完美契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工案例,对案例有着如下的要求:

1.案例要完整,素材要丰富。

侦查课堂教学案例的选择就是选定特定刑事案件(一般是已经破获的刑事案件)作为认知知识的样本进行分析。从这个角度讲,能够经得起深入分析和探究,达到认知知识和建构知识的案例就不能是简单的刑事案件例子。刑事案件要转化为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就必须具有可用性和可分析性,就此而言这个案例必须满足基本要素齐全,支撑案件要素的素材要具体化、完整化。既能将案件发生的具体情况全方位形象直观地展示,同时展示案件情况的具体素材还要丰富而多样化,这样才能根据教学方案,按照问题导向从案例的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对案例加以编辑。实践证明,单一的文本素材对于侦查专业课堂教学效果有限。在当下适合于现代教育技术加工和应用的案例应当具有视频、图片、语音、文本以及反映案件细节的各种丰富材料,如话单记录、银行交易记录、现场痕迹的具体形态、犯罪工具等。一般情况下,案例具有的素材越是丰富多样,现代教育技术在侦查专业课堂教学中就越能发挥其优势。各种图片、视频、语音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下更能在教学中发挥教学互动、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功效,多样化的案例素材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后能更为灵活、生动、直观的多样化呈现,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反之,一个案件尽管其各种要素都齐备,但是要素过于单一化、简单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则只能是浅层次的。

2.案例要典型,情境要具体。

案例要典型,就是案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充分反映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这就是说,所选择的案例要基本包含课堂教学知识点及与其他知识的相互联系。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研判,能较好地将课堂知识与鲜活的实践联系起来,借助“物化”的案例理解和认知知识。具备这些特征还不是案例典型性的全部。一个真正典型性的侦查案例除具备上述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要包含着案件的具体情境。因为案例教学是建立于情境教学这个基础上的。因此,一个典型的案例首先要具有案件所发生的社会背景、特定时空位置的全部素材。在单纯的文本案例中,一般很难将案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空场域予以直观、客观再现。要素的缺失使学生对案件的自主分析判断带来很大的影响。不仅如此,还要能反映案件的现场态势、案件时空场域特征和时空场域转换顺序等,以及特定情境中跟案件有关联的人事物状态特征,唯有如此,案例教学才能调动学生“注意、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多种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

3.素材要具体,保持原初状态。

案例素材具体才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按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案例进行分割和组合。这往往是决定一个案件是否能胜任课堂案例教学的关键。具体就是指案例指向的案件的各种线索、各种素材、各种证据要具体,推动案件侦查进展的素材尤其是关键的素材不能缺失,这样案例才有可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得到完整再现和回溯分析,从而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将知识分解成为案例侦查中的各种问题。通过案件素材分析,由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导向学生知识的认知。因此,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不应该是来自于公开新闻报道的概括性消息,办案单位案件的总结依然不能作为一个成功案例素材的科学来源。真正的教学案例应该是教师到办案单位亲自查阅资料(案件卷宗)经过精心挑选的获得。由此可知,侦查专业教学案例库建设的艰难与不易。保持原初状态,就是指案例中相关素材最好是原始素材。如视频、图片是办案人员在现场获得与拍摄的照片,而不是经过新闻媒体加工后公开传播的照片或视频,这种“二次”素材由于改变了其原初状态,一方面会影响我们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其加工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会干扰学生的自主分析和判断。

4.情节有冲突,具有可设计性。

侦查原理、侦查方法与策略在与侦查实践相结合时总是碰撞出绚烂多彩的火花,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杂性、多样性的外在表现。因此,一个好的案例其情节应当具有冲突性特征,能让学生在复杂多样的侦查途径中,或是不同的侦查视角中,又抑或是相互对立的侦查思路中,在教师引导下运用课堂知识自主分析和探究拨开迷雾,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消化和知识建构。同时,对案例中所隐含的矛盾和冲突进行分析具有一定挑战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任何悬念和矛盾冲突的案例往往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也正因为案例情节具有冲突和矛盾,才使侦查决策充满了种种不确定性,便于教师依据教学策略设置问题,通过问题导向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开展讨论和分析,构建教师、学生“双主体”的教学模式。充满矛盾和不确定性的案例讨论才真正融合了启发式、探索式、自主式等多种现代学习方法,才能有效地将问题导向转化为知识导向,从而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不仅如此,案例冲突性和挑战性使得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成为必需,于无形中还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临场应变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力和针对问题果断决策的品质。由此可知,一个案例情节愈是具有冲突性,就愈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按照教学设计方案进行编辑和整合,就愈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案例教学中的优势。可以说,内含冲突和矛盾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案例教学中大放异彩的重要基础,也是调动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的重要条件。

(二)案例加工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案例加工就是对案例“信息内容和形式进行分解、加工、改造、新建,创造出一种新的信息内容和形式”,以满足于教学。

1.对案例素材的分割。

任何形式的教学,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验实训,总是按照教学设计分步进行的,因之案例在课堂的呈现也需要依据教学策略和步骤分方面、分阶段呈现。这就要求我们对案例进行片段化的切割处理。切割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将案例教学中不需要的多余的素材通过切割而剔除,二是将整个案例依据教学设计方案切割成不同的片段。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切割案例时要注意做到:一是吃透案例。吃透案例才能决定取舍,吃透案例才能实现案例的不同情节、不同方面与课堂讲授知识的高度契合。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案情发展的进程、破案的策略与措施、侦查阶段进展与重点突破,侦查的主要方法与所获线索证据。只有案例吃透了,才能“剪裁”恰当,得心应手。二是突出重点。案例的切割要突出教学重点,即要将选定的案例中最能反映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情境分割出来。这些重点包括案件发生的关键场域(时空特征包括社会背景)、关键的犯罪行为与心理特征、关键的痕迹、关键物证、包括体貌特征在内的行为人的特征、关键证据与案件信息资料等等,将能有利于课堂重点知识讲解的案情资料和情境剪裁好,以备下一步案件素材的组合和联结。三是突破难点。难点就是课堂教学中不易理解的知识,也往往最为抽象难懂。因此,一般是有针对性地将案例中有利于课堂教学中突破知识难点的案件素材分割出来,包括音频、视频、文档、超文本文件等等。四是形成整体,防止碎片化。由于对案例中不同素材进行了切割,如果这些切割的素材不能形成有机联系而成为一个整体,那么碎片化的案件信息只会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疲劳情绪。这里所说的整体,是指切割后的案例素材要围绕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生认知的逻辑联系。例如,按照犯罪分子进入现场的顺序或是按照形成整体空间认知态势的方式将不同的视频、图片、文字组合成一个整体,以利于学生分析犯罪发生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2.不同素材的处理。

现代教育技术对侦查专业教学案例加工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对案例素材处理上的技术优势。对素材的处理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对案件中的原始素材进行转化、优化、清晰的技术处理。对于素材的处理主要包括:(1)对实物的处理。实物绝少有直接搬上课堂在教学中加以应用的,大多数的情形是根据教学需要对其拍照转化成图片而加以利用。一般需要对实物进行多角度,从概貌到局部、到细节特征多层次、多方面的拍照,如将犯罪工具制作成图片。(2)对照片图片的处理。利用图片处理工具,对案件中的图片进行剪裁、色彩调整,以及将多张图片进行叠加、合成等处理,在图片上添加文字、特定指示符号等,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引导或者提示的作用。(3)对视频的处理,即利用专门的视频处理软件对视频进行处理。除了剪裁以外,还需要对视频进行清晰化处理、视频播放速度的处理、视频截图、提取图像帧幅。视频的清晰化处理就是将案件中视频监控受到光线等因素影响导致视频资料不够清晰,利用视频处理软件将涉及课堂教学内容的影像资料进行清晰化处理。为便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截屏或者生成播放速度适宜的新视频或是提取案件中关键行为特征的特定图像帧数,都可观察瞬间特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视频处理还包括格式的转换等。(4)对声音的处理,即通过专业化的技术剔除视频录制过程中由于设备自身问题而产生的啸声、杂音等。

3.多种素材的组合与配置。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文本、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素材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和配置才能形成高质量的多媒体形式的教学案例。但是,不同的素材如何配置和组合,最终还是由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决定的。(1)案情与情境介绍。由视频图片配以简明的文本资料予以组合说明,发挥文字和视频、图片的各自优势,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对案件形成直观的全貌印象。(2)视频与视频的组合配置。根据教学设计或课堂教学需要,将案件中被分割为好几段的视频资料按顺序组合起来,便于学生按事物发展顺序、行为变化的真实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利用课堂知识解决问题。(3)视频与图片的组合配置。视频信息量大,利用视频介绍宏观或整体情景,图片展示关键区域或是部位的具体特征,这样的组合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案件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发现问题,在重构的真实案件情境中实现对知识的认知。(4)单一素材的展示。单一素材一般是指案件某一类特定的素材。如话单资料、资金交易信息。这种素材一般要按照时间顺序,原始直观的展现,便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分析和发现问题,在分析中感知知识、认知知识。

(三)案例的呈现安排

呈现安排,主要是指组合配置好的案例素材,采用什么形式展示和展示界面如何安排的问题。这里主要涉及动画和链接技术问题,以及界面设计技术等。总的要求是:内容提要链接正确,播放顺畅,界面设计合理,内容清晰明了,功能齐全、颜色搭配简洁美观。整个课件设计艺术感强,技术性高。大致来说,运用动画和链接技术呈现案例教学内容的时候,有以下几种形式:

1.多层次呈现。

根据教学需要,例如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的需要,将案件现场的视频、图片或是其他内容,根据学生对案件分析或学习的进展情况逐次呈现案例素材。多层次呈现的内容往往是对案件中的某一个内容由浅到深、由整体到部分、由粗到细的有层次性地逐步呈现。呈现的界面要做到“开合”自由,即呈现的内容既有整体和全貌的呈现,又根据教学需要,根据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需要,将界面呈现内容聚焦于某一细节特征。在完成上述过程后,界面内容将整体与细节同时呈现在一个界面上,利于教学由面到点、或由点到面的比较分析。当然,多层次“开”与“合”顺序如何处理取决于教学需要,取决于教师引导和问题导向的需要。

2.多角度呈现。

在侦查专业课堂案例教学中,一般按照问题导向规律,将课堂所讲授的知识设置为案例中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从而达到认知知识、建构知识的教学目的。但是侦查案例中的问题分析,往往涉及案例多方面的信息和素材,需要从现场特征、嫌疑人信息、物品信息以及其他的有关素材,或是需要视频、音频、照片等不同性质的原始素材,多方面、多角度展开分析和判断,这时需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这些素材按照教学要求设计好多角度呈现的形式。可以选择素材逐个进入,不同角度展示,逐个分析,要求界面布局美观清楚,素材展示直观形象,链接准确。

(四)细节打磨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侦查学课堂案例教学,案例的设计要做到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能够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于案例的结构、功能、呈现界面等在细节方面作最后的打磨,保证案例中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切合主题,内容与色彩协调,配合恰当。整体色彩搭配协调,视觉效果好,风格统一,使用可靠,体现出一定的技术水平。总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工案例,就是要使侦查专业课堂案例教学达到“创设情景、引发动机;反映事实,显示过程;示范演示,验证原理;提供联系、训练技能”之目的。

作者:欧三任 单位:湖南警察学院侦查系

教育技术专业论文: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作用探讨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时代要求,有利于促使教师转变观念,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应用策略主要是:建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能力标准;加强对教师专业素质中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考核;拓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提升教师的专业教育优势。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作用;应用

一、前言

上世纪70年代,为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美国教育界第一次提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念。在1986年,卡内基在《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中,正式将教学从一个行业提升为一个专业,确立了学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专业地位。由于卡内基的巨大影响力,在教师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当中,世界上很多国家从不同角度开始注意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一课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使得更多人关注教师,关注教师的发展,这成为21世纪教育界的主流话题。在现代教育复杂的改革与实践当中,学校教师的职能与能力结构都有了革命性的变化,现代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的要求以及创造能力都有很大提高。特别是信息化时代到来之后,要求教师不但要精通自己所学专业,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不断学习,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还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鉴于此,本文作者通过对教师专业化的研究,总结阐述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并尝试给出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如何更好的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与现代教育技术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标准与要求离不开时代背景。信息时代的到来,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行为以及工作的方式。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对教师的新要求,甚至是思考问题方式都发生了巨变。人们在渴望更好的环境、生活的同时,更需要更好的教育,而要提供更好的教育,就必须有专业化的教师。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信息化给我国现代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也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与条件保证。它能让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高质量的进行教师专业化发展学习。同时,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普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率,促使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以适应现代学校教育的要求。所以,二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

1、在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与能力提高中的作用

教师本身的教育理念是决定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前提条件。信息时代下,教师在工作当中扮演的角色与内容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化的特征。是否了解现代教育、前沿理论,以及新的教学设计手段,有没有能力创设新的教学方法等。现代教育技术综合了现代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技术手段,融合了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在教育教学实践当中,需要教师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根据实践的具体要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搜集、整理、设计教学内容,按照教学规律开展自己的教学活动,才有可能建立起高效课堂。使得现代教育技术真正的为教育教学服务,这是教师必须树立的一个观念。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颠覆性的改变,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更加宽广,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使用QQ、Email、MSN实现瞬时交流,大大提高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频率,使用工具的改变促进了人观念的转变,在这里体现的尤为突出。

2、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提高教师终身学习能力

教育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需要教师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与能力。互联网的迅速兴起,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知识更新的周期也越来越短。互联网使得整个社会知识迅速增长的同时,新的教育思想与理论也推陈出新。现代教育技术促使教学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愈加丰富。在信息化语境下,学情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新的教学内容与授课手段要符合学生的期望。所以,教师要能在信息爆炸的当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的素养。利用互联网、远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不断地学习,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并提高自己终身学习的能力。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与手段。

3、现代教育技术能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教育教学科研做支撑,这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要加强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命题的科学研究,研究如何有效开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本身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要求教师有创新的思维与能力,有反思的意识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进行科研课题的能力与水平是衡量一名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准。教师能力结构从传统意义上的二元结构,即“教”与“学”,演变成“教——学——研”三方面缺一不可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很多数据库供教师进行科研活动,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极大的拓展了教师的视野,为教师提供了进行科研的物质保证。

四、教师专业化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1、建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能力标准

在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培养与发展进程中,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已经认识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重要性,但是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能力标准建设却长期缺乏相应的参考依据,这一方面是因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需要教师具备创新思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代教育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考核主体的信息化素质需要不断提升。但基于当前教师专业化素质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标准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而言,教育技术应用的能力标准要涵盖教与学的全过程,涉及到资源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等各个环节,并且要分别针对不同的教育学科制定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子标准。同时,针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考核难的问题,可以成立专门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鉴定机构,颁发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等级证书,这对促进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发展将会形成有力的促进。

2、加强对教师专业素质中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考核

作为现代社会的教师,掌握新的教育技术并且能够灵活应用已经成为新时代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但在教师专业化发展学习过程中,要正确理解现代教育技术,不是为了学习教育技术而学习,新的教育技术只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种新的手段,它并不能完全替代一些传统的、优秀的教育方法。因此,在考核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时,要从“教什么”与“如何教”两个维度,看教师是否掌握了最先进的教育技术和应用技能,是否在教学资源和环境的建设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否具有强烈的教育资源共享意识,承担了相应的信息技术教学任务等等。只有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育技术观、应用观,才能为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3、拓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应用领域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对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改变了教师授课的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开展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因此,基于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需要,要不断拓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应用领域,既要在教学领域加强应用,也要在个人学习与科研领域加强应用,还要学会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实现资源贡献与同行交流,这对个人专业素质的提升也将会大有裨益。

4、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提升教师的专业教育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素养是教师专业化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进一步确立自己的教学“个性”,提高教学过程的“人性化”,实现个人专业素质学习的“终身化”,加快优质课程、特色课程的建设,进而逐步确立自身在专业教育领域的优势地位,这对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能够形成积极的促进,对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培养与发展起到相应的示范效应。

五、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革命性的改变了教师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促使教师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在学习与工作当中的反思精神。所以,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作用毋庸置疑。要求教师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要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师专业化发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最终成为一名专业化教师。

作者:王晓 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技术专业论文:现代教育技术在动画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我国动画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相关的从业人员紧缺,高校有义务加紧对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输出,但是目前高校培养的动画专业人才与动画市场需求不匹配,我国的动画教育已跟不上动画产业的需求,加强度动画教学的专业化和现代化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对高校动画专业教学存在的利弊进行分析,然后对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和重要性进行分析,最后对现代教育的运用提出一些新的想法。

关键字:现代教育技术;高校动画专业教学;动画产业

动画产业和IT行业的发展及多元化导致动画相关产业链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加大,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层次要求越来越丰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动画相关专业。但是,动画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在市场竞争中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具有优势,高校的动画教育面临质疑,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加快了动画教育的进步和成熟。

一、高校动画专业教学模式的利弊

高校对动画专业的教学大多采用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的模式,一种是与企业合作的模式,这两种教学方式各有其优缺点。

1、传统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在动画教学中强调把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放在主导位置,是最为常见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可以讲授的专业知识较多,可以学到更为广泛的理论知识和内容。但是,其模式较为单一,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互动,不能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课程不同模块之间连贯性差。

2、与企业合作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是把企业项目引进动画教学中,是高校在教学中正逐渐采用的方法。此模式可以使学生提早了解到动画行业信息,并亲身参与到动画项目,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的标准和流程进行了解,并掌握动画制作的技巧,提高动画制作技能。但是,企业毕竟不是教育机构,而是以盈利为目的,并不能将学生完全按照这种模式进行教育,企业在动画专业学生的教育上不能占据主导地位。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

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现代教育技术在动画教学中都必不可少。动画教学过程中要涉及到专业软件的应用,离不开低计算机的使用。教师的授课靠文字和图片根本完不成,需要向学生讲解动画构成和制作过程,并进行播放,完成知识的传授过程,方便学生观察和理解;同时,计算机、多媒体或者互联网必须配合使用完成这一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保障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在动画教学过程中除了了解获得知识的途径之外,也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创作元素和浓厚的创作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摆脱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可以获得生动形象的知识观感。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动画专业有其本身的特性,理论知识的内容较少,教学过程中实践性强,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对动画专业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对学生进行培养的重点应当放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的上,高校应当培养出专业性强、操作能力广的动画专业的学生,能够很好适应工作岗位。高校在动画教学中应当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比如,为学生配置计算机以便学生进行操作和学习。对动画专业进行教学,不仅需要对动画理论知识进行讲授,还需要对动画相关领域进行进行讲解[1]。动画的创作过程比较复杂,涉及到多个方面,对动画进行设计之前必须要先对其进行策划做好动画内容的构思;然后在制作的中期过程,要完成原画、中间画等的制作,并进行着色、扫描和动检;最后对后期和特效进行制作,完成合成和剪辑工作,并进行配音。在整个动画创作过程中,不仅要考验学生对动画技巧和软件应用的掌握,也要考验他们自身的艺术感官和创新思维能力。鉴于动画制作本身的特殊性,必须要在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比如,加强互联网教学,收集更多的创作资源,丰富动画教学的知识面,突破动画资源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获得更加广泛的艺术元素资源,为教学提供更多素材和资源,改善教学环境。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还体现在动画教学过程中为教学配备多媒体的互动教学方面。

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一些浅思

动画专业的人才属于技能型人才,动画教学的进行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彼此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对动画教学的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其使用至关重要。目前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动画教学中的应用仍然存在不足,需要完善。

1、开设实验性、创意启发性的课程

我国高校的动画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对其研究的时间也短,相应地存在教学经验不足的现象,在教学上模式和方法上创新性不足,需要对教学经验进行积累,对课程的创意性进行设置。首先,设计开发新的动画造型,将时代和人文因素考虑在内,并继承我国传统艺术,对造型进行一系列的设计,,提高学生的自主设计的积极性。其次,动画课程设置要进行实验性创作,调动学生对动画材料设置、表现形式等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表达,使他们能不断对动画进行探索,创作出艺术性更强的动画作品,提高动画的可观赏性。此外,要鼓励并引导学生对动画短片进行创作,由若干学生自主组建团队并进行分,提高学生对动画创作的兴趣。这些课程的设置可以不断激发学生对动画的创造性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体会创作本身带来的乐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己的个性[2]。

2、互联网授课要安装监督软件加强对学生的监督

动画专业的教学要用到计算机和互联网,有些学生可能会利用网络上网玩游戏等,教师要兼顾教学内容和学生听课情况,有时候可能无法顾及到。安装监督软件对学生上课和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在教师进行授课过程中,仅仅开放局域网;在学生自己实践练习时,仅开发素材库,尽可能不使学生分散注意力。

五、结语

高校对动画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不仅要注重对他们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应当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和企业的合作要加强并协调好和高校对学生的培养。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周边的行业资源,并对学生作出有效合理的培养计划,调整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为动画行业市场培养有效的人才,促进动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武剑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教育技术专业论文:现代教育技术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在现代科技极速发展的今天,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加速了现代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大大推动和改变着现代教育课程的改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运用电子化教学媒体,灵活多样地再现了教学全过程,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它已成为决定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元素。中职汽车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加强调实践性的热门技术专业,教学过程必须成为教、学、做、练一体化模式。在目前中职生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下,只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才能在汽车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积极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做一些浅显的探讨。

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中职汽车专业教学的优势

1.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汽车专业教学的手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工具只是黑板和粉笔,教学方式是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聆听,汽车专业课教学虽然增加了汽车总成的拆装练习,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

对于目前中职生而言,枯燥的理论学习只会加大他们的厌学情绪,陌生的汽车实践拆装只是对汽车零部件破坏性的大解体。现代教育技术的适时引入极大地缓解了这一难题,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视觉、听觉效果,一个个知识点通过动画和影像资料灵活地跳动到学生眼前,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学生的脑海中,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个个教学模块的学习。

2.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应用很好地弥补了现有教学资源的不足,降低了教学难度,强化了教学效果

由于目前中职汽车专业教学设备远远不能满足小班教改实践要求,教学设备的先进性、实用性无法与时俱进,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也举步维艰,这一切使中职汽车专业教学效果十分有限。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应用正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手段。教师通过汽车教学拆装、检修等模拟软件能向学生提供无损耗、无限次、科学、完整、清晰的虚拟教学实践环境,使学生充分感知教学实践环境,体会学习乐趣,提升学习信心,从而很好地提高真实的实践教学效果。教师也可通过下载最新影像资料让学生感受汽车尖端科技动态,大大提升了专业课教学的时代感。

3.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创造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更好地促进新型汽车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运行

现代新型教学模式强调师生的互动性、学生的主动性和主导性。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的自主学拓宽视野,网络信息的极度扩展又会涌现出许多新的知识点,人机的多种感官交互过程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师生交流,使新型教学模式的转变水到渠成,真正实现出积极的教学效果。

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中职汽车专业教学的基本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课程教学中,一方面很好地解决了教学资源匮乏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多的素质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的教学技巧,更要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技术,要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网络信息交流软件的技术知识和协调运用的能力。我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目前应用于中职汽车专业教学的基本模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1.多样化的教学演示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班级授课制基础上,以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学为主,并配以适当的问答和练习。现代中职汽车专业教学是一门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传统教学模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演示模式既使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得以保持,又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媒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情景化的实践演练模式

这是一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而专门开发的汽车实践教学软件应用于教学的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汽车教师在机房使学生人手一机,引导学生打开汽车拆装软件或驾驶模拟软件,使学生在一种模拟环境下进行学习、实践、演练。现代汽车实践教学软件最大的优势是让学生如临其境,充分地融入其中去慢慢感受、体验汽车实践的各个详细环节。仿真实践汽车教学软件对学生迅速掌握实践操作,可以起到强大的辅助作用,是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使学生直接感受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学习魅力,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颠覆性变革,极大地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独特的优越性。

3.自主性的学习考核模式

这是指一方面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利用专用开发的汽车考试、汽车故障诊断等教学软件,通过人机交互方式进行自主性、反复性、系统性的学习和考核;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兴趣激发、问题引导,鼓励学生利用网络百度自主搜索相关知识,师生也可通过网络交流学习,从而达到学习效果的现代化新型学习考核模式。这是一种以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精神的真正体现。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控制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为学生提供学习软件,或者通过教学软件的设计来间接引导教学过程。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更是直接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学生,学习者完全可以按照个人的需要、兴趣进行选择,包括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这样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学习者自由实现符合自身知识基础深度、广度的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以下是其常用的两种应用方式:

(1)学生个人适时地随机考核这是目前广泛采用的多媒体教学考核模式。这种考试模式现在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社会职称考试和人事考试。学生或考生通过个人不同的编号进入相应技术软件,由计算机教学软件随机显示训练科目或考核问题,学生或考生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计算机答题并最终提交试卷,软件可以同步给出考试成绩和出错题号,督促学生进一步学习,从而达到积极的学习效果。

(2)不限时空的师生交流教学在网络软硬件共同满足的情况下,师生可通过电子邮件和同步的QQ软件、微信软件等交流方式,以一种最迅捷、最广泛、最自由的形式完成师生互动交流学习,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极大的提升。新型网络对话教学的模式大大启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的主动性,学习与生活已融为一体。这种远程教育是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化时代教育形式的完美体现,它圆满地实现了现代学习型社会的梦想。

三、结语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汽车专业教学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改革中职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及教学组织等方面,也越来越显示了强大而独到的作用。职业教育是我国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发达程度直接决定了我国的现代化发展水平,而中职教育又是职业教育的基础,我深信,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专业课上的灵活创新应用必将把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推向一个更高、更深、更远的层次,职业教育必将迎来更灿烂的明天。

作者:陈晓 单位:安徽省池州市职业教育中心

教育技术专业论文:网络时代教育技术专业教学

摘要:本文总结了网络教育的特点,分析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了网络时代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强调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教学必须数字化、网络化。

关键词:网络教育;教育技术学;实验教学;改革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远程传播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教育有着传统教育不可替代的优势,它将引发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它涉及到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革新。面临着网络时代的严峻挑战,教育技术学如何培养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综合型创新性人才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这里就网络时代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一些探讨。

1.1.网络教育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教学提出了崭新的要求

网络教育是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的一种新的独特的教育模式,它通过互连网采用一对一、一对多的远程教育方式,实现了适应性学习和智能化教学。同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网络教育具有如下特点:

(1)教学内容丰富、表现生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具有较强的呈现力,它能把文字、声音、图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表现的信息进行集成处理,包括制作、存储、自动管理和远程传输等,为网络教育提供一个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这是有限空间、有限时间的传统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2)教学形式双向互动、实时交互网络教育能实现信息源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全方位的、能动性的实时交互,使网络教育成为唯一的、真正的在教育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实现双向互动、实时交互的远程教育方式。

(3)学习具有自主性和主动性在网络环境支持下,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这种便捷、灵活的学习模式充分地显示了网络教育中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4)有利于个性化教学在网络教育中,运用计算机网络特有的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双向交互功能,系统可以对每一个学员的个性资料、学习过程和阶段情况等进行完整、系统的跟踪记录;还可以根据系统记录的个人资料,针对不同学员的个性化学习调整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5)教育资源共享在互联网上,教育资源得到广泛的共享,形成跨城市、跨地区的分布式教育资源网。一方面是人力资源,各种优秀教师资源可以在互联网上得到集中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可解决跨区域师资优化组合的问题,实现名师优课共享;另一方面是内容资源,可以建立各类知识领域的专门网站,配合网上学习内容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所有的网上用户可共享来源于不同国家、地区、学科领域的信息资源。

在网络教育过程中,资源建设是核心,教学应用是目的。网络教育有三项基础:硬件、软件、资源基础。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网络教育机构在硬件、软件方面占据的优势会不断削弱,直至形成优势均衡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其资源方面的实力,资源基础越来越重要。网络资源建设包括媒体素材库、题库、案例库、课件库和网络课程建设,以及适合多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支撑系统和教育管理系统的研制开发。

因此,发展网络教育需要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综合型创新性人才,需要教育技术学专业解决建设网络资源库及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平台等新问题。实验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相对理论教学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与创新性,在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网络教育提出的崭新要求,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2.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现行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主要类型可归纳为:

(1)传统教学媒体(包括幻灯、投影、视听设备、语音实验室等)的设计、制作及使用。

(2)多媒体计算机课件(包括CAI、计算机仿真等)的设计、开发和运用。

这两类专业实验都不能适应网络教育的要求,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在教学内容上,缺乏网络环境下的实验内容,如网页制作、多媒体网络课件、网络教育管理系统等。

(2)在教学方法上,缺乏对学生个性和创新性能力的培养。网络环境要求教育技术学的专业实验能让学生有一个较大的自由思考、设计、发挥的空间,而现行的专业实验基本上是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做,没有探索性、创新性。

(3)在教学手段上,缺少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手段,仪器设备也缺乏数字化实验仪器设备。传统的教学媒体采用的信号是模拟信号,要适应网络环境存在一个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转换的问题,因此,传统教学媒体类实验的教学手段不适应网络教育的需要。多媒体计算机课件类目前大多数仅限于单机使用,还有待于向多媒体网络课件发展,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多媒体网络课件的设计、开发和运用。

3.3.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方向

3.1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内容是实验教学的灵魂。我们要根据网络教育的特点,确定实验教学内容、制定实验课程体系。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网络教育发展迅速,因此,实验教学内容不能一成不变,我

们在制定实验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网络教育今后的发展,留有一定的余地,以备日后不断充实。根据教学内容,我们还要编写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应围绕网络环境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来制定。然后,依据教学大纲编写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是进行实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托,应包含丰富的知识,集广度、深度于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网络教育产生超前意识;还要体现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课本身的连贯性、系统性,并紧密联系网络教育的发展。

3.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实验技能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形式单一,首先是教师讲,然后学生按照教师讲的条条框框做;或者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一步一步机械操作,不利于启发学生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尤其是缺乏设计性、探索性实验等。在网络环境下的实验教学,必须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才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更应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辨证关系,采用多种形式激励学生自发学习和独立研究,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教学还可以开展第二课堂,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开展网页设计比赛、网络课件制作比赛、让学生参加一些科研活动等。

3.3改革实验教学手段,开设网络环境下的专业实验

教学手段是完成教学内容的途径。为了满足网络教育的需要,教育资源必须完全网络化,这就要求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数字化、网络化。专业实验数字化就是将传统的教学媒体类实验向数字化发展。如采用数码相机进行摄影,并在计算机上进行图片、动画的制作;采用数字摄像机摄像,用非线性编辑机进行音视频编辑。专业实验网络化就是在网络环境下,开设专业实验,如媒体数字库、网页制作、流媒体技术、VOD视频点播、虚拟现实、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的建设等实验课题;开设适合多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支撑系统和教育管理系统的研制开发实验,主要包括学习系统(实时/非实时)、授课系统(实时/非实时)、教学资源制作系统、辅导答疑系统、作业评阅系统、考试系统、交流讨论工具、虚拟实验系统等实验课题。

3.4建立模拟小型教育网站实验室,培养学生网络教育的实践技能

网络教育依赖于国际互连网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了适应网络教育的需要,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应当掌握教育网站的设计、安装及调试过程。建立模拟小型教育网站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生动完善的学习网络教育的环境,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教育网站的设计、安装、调试及软件开发中的一些问题,如网站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安排、人机交互界面和教学反馈的实现等,培养学生网络教育的实践技能。

4.小结

在网络时代,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教学应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技术学发展的又一个机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把握契机,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实验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适应网络时代的综合型创新性人才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技术专业论文: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及建议

摘要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清、课程设置不合理、重理论讲述,轻能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培养不符合专业要求等问题,造成培养的学生专业特点不突出,就业困难。提出应当针对现状,探索出更好的、符合社会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1培养中的问题

1.1目标定位不清

笔者在网上查阅各高校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发现,虽然各个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尽相同,但大部分学校的培养目标可以归纳为“适宜于到各类教育技术中心、电视台从事技术工作,到各类大专院校、中学从事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到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技术的教育培训和技术开发工作,到和计算机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开发、网页设计、计算机维护等工作”。这样的培养目标不仅偏离了教育技术专业设立的初衷,而且为了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势必体现在课程设置庞杂,学生所学的知识多而不精。笔者在与一所高校的教育技术系领导交谈时,他道出了自己的苦衷:不这样设立培养目标,招不到学生,不把学生培养成“多面手”,学生就业困难。笔者反问:这样培养学生就容易就业吗?把学生培养成“多面手”,表面上看,学生毕业后适应面广,但实际上表明培养的学生是“万金油”,学而不精,无一专长。不幸的是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往往在计算机能力上不如计算机专业的,在电子技术上不如物理专业的,在教育研究和教学设计上不如教育专业的,在电视节目的策划制作上不如影视专业和新闻专业的,结果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式下失去了竞争能力,造成就业困难。

1.2课程设置不合理

笔者曾经看过一所本科院校教育技术系开设的科目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普通物理、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电视原理与系统、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Java语言、C语言、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课件设计、远程教学原理与实践、教育学、教育技术学、CBE导论、课程与教学设计、传播学、图像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摄影技艺、电视摄像技法、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有线电视设计与卫星电视接收技术、音响系统设计与安装、网页设计、电脑平面图形创作、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网络教育应用、教学设计原理、现代学习理论等。大有将学生培养成集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教育技术、、电视编导、教育学为一体的全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因课程繁多,分散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根本无法消化吸收,学而不精,知而不解,结果还是害了学生。造成课程设计不合理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培养目标的偏差。

1.3重理论讲述,轻能力培养

由于部分高校教育技术专业是近几年突击上马的,师资力量不足,缺少高层次本专业教师,许多教师都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缺少对教育技术教育的整体认识和对多媒体设备的开发应用能力,讲课往往沿用以前的授课方式,偏重于“照本宣科”式的理论讲授。加上有些学校资金投入不足,学生缺少足够的实验仪器设备,在实验教学中往往是“放羊子”、走过场,学生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也没有足够的实践时间,使得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很差。

1.4学生能力的培养不符合专业要求

许多学校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不是考虑教育技术专业的要求,而是根据自己的师资状况,哪方面师资较强,资金就朝哪方面倾斜。如:有些学校把大量的资金用于购买照相机、摄像机,建立非线性编辑实验室、演播厅。这种投资的倾向和资金的扶持,就会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产生导向,他们会把电视节目拍摄制作当作主要的学习实践内容,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校园DV的创作。因此有些学校甚至在培养目标上注明毕业生“可作为电视台技术人员”。花大量的财力和时间,让学生进行电视节目的创作与制作,虽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益处,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可能会有帮助,但对整个专业建设来说,则偏离了培养目标,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还有些学校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对常规教学媒体的教学很随意,资金投入也少,学生对常规教学媒体不熟悉、不了解,这也不符合专业要求。

2解决人才培养中问题的对策

2.1要明确培养目标

实际上,在欧美等国家,现代教育技术人才培养是以硕士学位研究生为主,学习内容主要是教学系统设计及相关内容,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组织课程和开展研究。学生主要来源是学校的教师,在具备某一专业知识的条件下培养利用教育技术当好教师的能力,毕业后还回学校工作,这样培养的人才才具有研究性,具有针对性,毕业后才能指导中小学教育向更科学、更合理、更符合现代科技要求的模式发展。相比较而言我国教育技术人才培养主要是本科学历教育,本科学生来源主要是应届高中毕业生,缺乏一定的中小学教学经验,和有针对性的研究能力。因此,我国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任务更加艰巨,这需要学生一进校就要有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将来的责任和义务。

2.2简化课程设置

在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后,就要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计。笔者认为主干课程设置应有两大块:教育学理论和计算机。其中教育学主要是教育心理学、教育传播学、中小学教材教法、教学设计、教学评估等课程,这些知识的研究学习,主要是为更好地了解中小学教学,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将来更好地服务中小学教学。计算机教学应偏重于基于中小学教育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和利用网络进行教育教学,主要开设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课件设计、图像处理技术、网页设计、非线性编辑等。对于常规媒体的教学实践及对制作多媒体课件有帮助的知识如:摄影技术、摄像技术、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电脑平面设计、美术等知识可以采用专业选修的方式开展。

2.3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针对性

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要牢记教育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教育人才,而不是技术人才。笔者认为,要减少摄影技术、摄像技术、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音响技术、多媒体设备的原理与维修等实用技术的实践时间,让学生作一般的了解掌握。要加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操作能力,应通过实践把应用软件的操作变成自己的强项。此外,要重视学生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要和中小学教学相结合,根据中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要和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

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很有必要用大量的时间深入到中小学教学中,去听课、授课,向任课教师请教中小学教学的特点,和教师们一起研究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并了解教师和学生对多媒体课件使用后反馈的情况,对课件加以改进,使设计的课件真正能够服务于中小学教学。经过这样反复实践,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特点得以彰显,也使中小学明白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真正是中小学教育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技术专业论文:对一般普通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化教育实现、普及和推广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加快信息化教育实现进程,培养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我国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高等院校日渐增多。本文就教育技术学专业在一般普通高校的开设情况做了了解,分析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缺点,并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一般普通高等院校

一、一般普通高校的定位

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一般普通高校开设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笔者文中提到的“一般普通高校”,是指由于所处地域、发展历史等因素的影响而与国家重点普通高校和“211工程”高等院校在软硬件建设方面存在差异的普通高等院校。一般普通高等院校多为省市级属院校,由于上级机构的投资、学校的发展规模、学校的发展历史等因素影响,在基础设施、教师员工、科研成果等方面与重点院校存在差距,这些院校大都为二批、三批本科院校。

二、一般普通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新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般普通院校大多为本科师范院校及部分大专院校,有些院校在不具备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条件下,为了顺应时展需要,盲目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加之教育技术学专业本身的一些欠缺,致使目前教育技术界问题百出。2002年10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高级研讨班”的57所高等院校的66名骨干教师及相关学术期刊编辑人员的问卷调查,发现这些长期从事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科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专家和教师认为,“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按其严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学科定位模糊,教育理论与技术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培养目标不明确,资金支持不够,教学资源匮乏,教学人员知识结构单一”。[1]结合专家提出的问题和笔者了解的现状,笔者对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定位模糊,学生认识不清

关于教育技术学学科定位的论述并不少见,但并没有因此而使从事教育技术工作和学习的人能够很好地认识本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很多新开设教育技术专业的院校,由于对教育技术学的解读不到位,专业教师本身专业素养不足,导致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开设在师范类和非师范这两种专业性质上就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学校都是定位为师范类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包括各级各类院校和现代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以及各级教育技术机构、高校和普教的教育工程技术人员,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毕业颁发的学位证书为教育学士。而新上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某些院校,定位为非师范类专业,培养目标却和师范类相同,颁发的证书依旧为教育硕士,这给本来就迷茫的同学们又一个疑问:既然是培养教师,为什么又是非师范专业呢?是非师范专业,怎么又在毕业时颁发教育学士的学位呢?

2、教育理论与技术、与实践脱节,媒体技术缺乏教育理论指导

教育技术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其技术性涉及计算机软硬件的操作应用技术、组网技术、电子技术、摄影摄像技术等。从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前景看,教育技术学专业开设在教育学院(系)是最合理的,这有利学生学习教育理论,合理的利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学者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而目前很多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在教育(学院)系的院校,其实验室的设备和实验教师很难满足教学需要,特别是计算机软硬件、组网等技术课程的实验,根本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技术上的理论知识,但是理论与技术、与实践严重脱节,学习的理论没有适合的环境去付诸实践,从而使学生的技术也仅仅使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很难体现出教育技术学专业应有的技术特色。

教育技术学专业开设在计算机学院(系)、物理学院(系)、新闻传播学院等院系的院校,学生由于为学理工科出身,加之没有学习教育理论的氛围,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没有足够的动力和兴趣,导致教育理论修养不足。学生对计算机软件、音频技术、视频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能熟练应用,但是制作出来的作品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教学功能不强,不能充分的体现出教育技术学专业应有的教育性。

3、教学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专业素养不足

教育技术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要求教学人员要有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理论性的知识,还应该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如:Flash、Dreamweaver、Authorware等)和影视方面(如:影视节目编导、非线性编辑、线性编辑等)的知识。而从事教学的教师要么只会机械地使用媒体,而不理解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层含义,这样永远体会不到教育技术的真正魅力;要么只是理论的讲解,如果没有自己的学术积累,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就永远难以提高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层次。这种教学人员的知识结构在二类、三类本科院校尤其常见,教师讲授的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而自己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很少注意这些问题;教授给学生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自己对教育技术发展的新动向一无所知。

4、资源匮乏且达不到资源的共享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资源建设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信息机器、信息技术的引入过程,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它的建设过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是以信息的观点对知识传授过程进行系统分析、认识的过程。在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在高校建设的过程,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着资源匮乏的现象,不仅仅是硬件实验设备上的不足,而且部分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这怎么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呢?

步入了21世纪后,很多大中专院校新建立了或在原有的电化教育中心的基础上改建成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大多二类三类院校的主要工作使技术上的,如校园网络的建设、重要会议的摄影摄像、多媒体机房的管理等,而教育技术学专业目前在部分技术性质课程的教学上由于资源匮乏,仅仅是理论上的讲授,很难有实践的机会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何不在二者之间建立一种交流合作的关系,达到资源共享。

5、上级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

教育技术学专业在很多二类、三类普通本科院校乃至一些名牌高校都是一个新上的专业,但是档次相同的学校,开设教育技术学的现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什么呢?关键在于学校领导对专业建设的重视程度,这直接影响到一个专业软硬件方面的建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财力,特别是教育技术学实验室的建设,如果该专业得不到领队的重视,在很多高校目前面临扩建、资金不足的现状下,想要发展专业谈何容易。

三、对我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的建议

1、明确教育技术学专业在我院的定位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定位曾一度是整个教育技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个人认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定位,应根据教育技术学的大局发展趋势,结合开设院校的实际,来确定适合自己学校的培养目标。在软硬件设施均不很齐备的院校,应定位此专业为师范类,培养目标主要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和大中专院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一些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雄厚的院校,可以考虑定位为非师范,不过定位为非师专业从目前的发展前景看,就业前景不是很理想。

2、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达到资源共享

在技术课程教师缺乏、实验设备不足的院校进行教育技术教学,无疑不能很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建设专业的过程中应结合本院校实际,个人认为,在现有的条件下要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教育技术学专业不论开设在什么院系,都应与之建设密切相关的院系(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科学、教育和物理等院系)建立很好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计算机科学系的硬件资源实现学生实验设备上的空缺;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应相互多交流,特别是在影视制作方面,在本专业教师技术薄弱的现状下,更应该请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教师给学生进行技术上的指导;电视机方面的技术知识主要实验是用物理系的实验设备;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则和教育学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所以建议应加强与相关系别之间的合作交流,充分实现资源共享。

3、开设教育技术学课程为全院师范类专业公共课,壮大教育技术学专业是自队伍

为了提高教师对现代日益更新的教学媒体的合理利用水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师范院校逐步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学》(或电化教育学)的课程。对于培养21世纪合格教师的师范类专业来说,培养的学生应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利用广域网、校园网等开通的网络课程指导学生学习;能制作简单的教学软件(如:录音录像教材、幻灯投影教材等的简单制作)等教育技术,更好的为信息社会的教育事业服务。建议各高等院校都能开设教育技术学课程为公共课程,尤其是开设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师范类院校,这样可以使学校毕业的师范类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中技高一筹。教育技术课程开设为师范类公共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师范类学生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建设。开设教育技术为师范类公共课程,就要壮大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的队伍,健全教育技术实验设备。这样,既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且有利于学院整体教学实力的提高。

4、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教育技术

学校领导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与“突破口”来看待,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改革》一文中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由此可见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所以建议学校领导在建立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开设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基础上,能发挥教育技术的作用,使教师了解教育技术、走进教育技术、利用教育技术,开拓高等院校教育新的天地。

四、结束语

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尤其是在以培养未来教师为主的师范类高等院校。改革的关键在于适应时代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创立新的教学模式的先导。所以,各高等院校应认清形势,发挥自己目前优势,解决暂时困境,放眼未来,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这一实现教育改革的杠杆,以在师范生中开设教育技术学课程为基础,使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教育技术专业论文:高职经管类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不断进步,现代企业对于经管类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才能有效地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提高高职教学水平,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则是本文主要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希望在今后的高职经管类专业教学中,通过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方式来提高高职经管类专业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职经管类专业;现代教育技术

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以来,给我国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变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翻转课堂的实施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要求很高,如果可以通过开展微型课堂教学以及专业翻转课堂教学的形式来进行高职经管类专业的课程教学,可以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

1翻转课堂与现代教育技术

1.1翻转课堂的提出

翻转课堂,也被叫作反转课堂,是在传统教学结构的基础上提出的,将传统课堂结构进行了反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教学任务,采用在线微课视频教学的形式来学习新的知识,观看完教学视频以后再做一些教师安排的作业;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并将知识点进行整合;在课余时间内,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充分的课下交流,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一起和学生共同商讨下节课的教学主题。翻转课堂需要学生自己主动来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教师不再像过去一样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进行知识点的讲授,而是让学生在课下的时间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电子书的方式来完成,不过在翻转课堂的学习平台中,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随时上网查阅相关的资料,教师每天也会在固定的时间内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进而满足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

1.2现代教育技术

说到翻转课堂,那么教学视频的制作可是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的,对待任何专业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都需要应用到现代教育技术,教师所具备的教育技术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翻转课堂教学课件制作水平的高低,影响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特点,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提高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应用能力,最基本的教学办公Mi-crosoftOffice系列软件一定要会,熟练应用Word2010进行文字操作,使用Excel2010进行表格处理,应用PowerPoint2010进行教学幻灯片的制作,更为深入一些还要学会应用Photoshop7.0来进行图像处理,运用FlashPlayer来制作教学动画,运用会声会影X5或者是爱剪辑软件来进行教学视频的处理工作,现代教学技术看上去非常简单,但是在实践操作应用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具有责任心和耐心,愿意花些心思将枯燥的知识转变成为形象生动的教学视频,使高职教育变得更加轻松而富有生命力,进而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

2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经管类专业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2.1微型课堂教学

要想在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教学中更好地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就必须要加强现代教学技术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使得微型课堂的建设项目变得更加合理,微型课堂建设效果的好坏对于课堂教学的翻转效果来说非常重要,首先必须要明确微型课堂的教学内容,比如说关于高职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先确定教学目标,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可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PPT软件来进行设计,将主要知识点展现在学生面前,当学生了解了微型课堂的教学形式以后,可以呈现出下一步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观看一些关于高职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短片,以案例教学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高职经管类专业的真实工作情境展现出来,增加教学情境的真实感,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在高职经管类专业翻转课堂的教学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在微型课堂的教学练习中,经管类教师还应当熟练运用互联网络的通讯方式好和传播技术,做一些微型课堂的在线直播,利用现代化的平板电脑就可以完整地将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记录下来,无论是理论知识的教学,还是实践性课程教学示范,都可以极大程度地丰富高职翻转课堂的内涵,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2.2专业课堂的教学实施

在高职经管类专业课堂的教学环节中,为了保证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还要针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补充,在课堂教学中补充之前翻转课堂教学课件中遗漏的地方,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抓住课程学习的重难点,将课堂宝贵的学习时间利用起来,在课堂中带领学生进行教学巩固提高练习,对于比较枯燥的理论学习,像是《管理学》、《经济学》课程,可以采用小故事教学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放映教学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在经管类专业的翻转课堂教学中,还开启了在线点评的方式,拉近了同学之间的距离,只要是在翻转课堂的教学平台中,应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就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实时沟通,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发挥,通过小组交流与协作的方式,还还可以表演一些情景剧,设计一些经管类专业的辩论赛和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应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做好充分的教学活动准备,同学之间在彼此交流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

3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思考

3.1转变教学理念

为了改变过去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老旧的教学模式,提高高职院校的现代化教学水平,必须要将传统的教学理念剔除出去,转变教学观点,以前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企业对于经管类专业人才的要求,只有实施先进的教学手段,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出学生参与翻转课堂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只是一个辅助性教学的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在旁边进行专业化的教学指导,而不是“手把手”地去告诉学生该怎么做,在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下,学生应该有自己的思维,对于经管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软件进行教学准备时,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2出台教学改革对策

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教师要想提高课程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必须强制性地出台一些教学改革对策,促进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完善高职经管类专业的课程教学结构,对其进行正确的教学评价,将高职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提升到高职教育的日程上来,对经管类专业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进行培训,在培训期间可以让高职教师和学生接触到先进的教学技术,在加强教师熟练应用教育技术软件训练以后,需要对教师进行技术考核,将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考核的结果同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如果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很差的话,就不允许他们进行经管类专业的课程教学,翻转课堂更是无法实施,只有提高高职教师的现代教育水平,才能够有效地提高翻转课堂的教学水平,不要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从出台教学改革对策的基础上,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经管类专业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水平。

3.3加强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基础设施建设

正因为翻转课堂在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有效地转变了传统教学的方式和根据,为了让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加强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时,像是投影仪,麦克风,摄像机,笔记本电脑设备都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一台好的计算机是不能够做出优秀的教学视频的,要想更好地开展翻转课堂教学项目,这些配套性的基础设施必须要完善,提高高职院校互联网络的覆盖程度,加强翻转课堂的教学平台建设,对高职院校中的传统教室进行多媒体改造,把教室改造成为更适合经管类专业翻转课堂教学课程开展的多功能教室,并且努力将教室内的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设施建设齐全,安装多动能移动型书桌,为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性的基础工作。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提高翻转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开展,让更多学生体验到经管类专业课程学习的乐趣所在,转变过去的教学观念,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设施水平,完善教学改革对策,提高高职经管类专业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

作者:李燕娜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技术专业论文: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教育专业的影响

摘要:当代师范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的师范专业,都在本科及研究生阶段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这类课程的教学地点相对固定,一般在学校电脑房,课程内容是学会使用主流的动画、音频、视频软件,例如Powerpoint,Flash,Photoshop等等。通过阐述现代教育课程对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影响,结合该课程教学现状的有关文献,发现了该课程对教师教育专业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以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以及教师教育专业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的普及是如今典型的社会现象。无论在哪个领域,信息技术都极大地影响了该领域的各个方面。在教师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又作为信息技术的一个典型,也影响着该专业的每一步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门课程,其自身的迅猛发展为教师教育专业带来了挑战与机遇,若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两相结合,便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作为当今社会环境下的师范生,有责任去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需要。

一、《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教育信息化作为一个流行的名词深刻影响着教育行业的发展。而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呢?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在教师教育专业的课堂里,师范生们的学习任务已经远远不能只是三字一话、说课、微课、专业课这种传统的课程学习。为了顺应“教师专业化”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普及是必然的趋势。各大网站都在现代教育技术的领域做了努力,“网易公开课”就是一个例子,而其中的“可汗学院”则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一个非常成功的运用。“可汗学院”里面的每一节微课视频,都简明地阐述了该节课的知识点,对学生的课外学习有重要的补充作用。而这些精美的小视频,在师范生学习阶段,都要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来制作。除此之外,一些理科的教学,powerpoint早就不能满足技术上的需要。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师范生们要主动学习几何画板、数学建模软件。掌握这些技术,除了自学,也只能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堂上获得。从技术本身的层面上看,现代教育技术将数字、网络、多媒体这几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赋予实际可操作的各种技术软件,应用于每一个可以影响到的领域;从教育的层面上看,现代教育技术赋予教育行业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资源共享化以及管理自动化的一些新的优势。因此,教师教育专业要想走得更远,发展更好,必须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有力的助推器,共同完成科教兴国、教育先行的历史重任。

二、《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目的是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师范生自身专业学科交叉、和谐的整合,并服务于所学的专业,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促进教与学,实现教学最优化。为了达到以上的几个目标,师范生早就不能只具备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是必须具有能够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具体说来,在现代教育技术还没有普及的课堂上,在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时,要想表现出多种位置关系,就必须在黑板上自己画出多个圆,这既浪费时间,也存在着表达上的不准确。有了现代教育技术之后,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便可以形象准确地完成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除此之外,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则是信息时代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得力助手,它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课题资源、工具支持和策略方法指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网络毋庸置疑已经成为现代人们最主要的交流工具之一,网络为资源共享和探索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提供了物质基础。例如,作为教师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在进行论文选题的时候,选题的确定及相关文献资料的查询,均需要大量的调查工作,合理地利用网络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例如,现代教育技术也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信息技术与教学理念整合应用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时代新型教师具备的独特的专业素养。利用现代技术改变教学方法是历史潮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准教师们在象牙塔里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在职教师们自觉主动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更加轻松高效,都是教师教育专业更快更好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现状

(一)教学目标模糊,无法感受到具体明确的课程标准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本科或研究生阶段师范生的公共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给人的感受往往是“这节课学到了photo-shop,那么下一节我们会学什么呢”。这种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或者教师未明确地传达教学目标,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试想在上下一节课之前,如果教师能够提前告知学生学习的内容,那学生就可以有一周的时间提前下载好相应软件熟悉准备,而不是在课堂上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甚至,各个学校都有自成一套的课程价值取向,如理论、技术、技能取向。这样的一些差异性都不利于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整体性培养,其产生的结果也必定是参差不齐的。

(二)作为公共课,学科专业针对性不强

其实这不仅仅是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在现今师范专业的公共课教学中,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公共课,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它们作为教师教育专业的公共课,往往都是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等多个学科的师范生在同一个教室里上课。而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却由于多种原因,最后只能体现出最宽泛、最普遍的教师专业知识。无形中讲台下的“数学师范生”“语文师范生”都被同化为“师范生”,缺乏学科专业的针对性。例如,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所能教学的仅仅是最具普适性的多媒体软件的应用,数学学科所特需的几何画板未曾涉及;物理、化学学科所特需的实验数据统计软件未曾涉及。学科的差异性与教学内容的普适性产生了冲突。

(三)教学方式陈旧,评价标准单一

目前,大多数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还是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明显不能满足促进学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需要。例如,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任务就聚焦于教师所演示或要求的某一个具体任务的完成,没有机会去研究这个软件的其他功能,也不会去思考这个软件的其他可能运用方式。同时,讲一节课,做一节课几乎已经成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典型的运行方式。学生参与互动很少。在评价方面,这门课程目前绝大部分还是采用最传统的笔试和提交指定任务上机作品两部分评价方式,并没有将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课堂参与有机结合,也没有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

四、《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进建议

(一)加强课程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科学性

所谓系统性是指课程的内容结构要具有一定的完整性,构成一个特定的体系。首先,要明确一个统一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目标,无论理论内容、技术内容,还是实践内容,都要从一个整体的视角下重新定义。即从整体上明确现代教育技术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所谓逻辑性是指在课程的知识内容上应体现现代教育技术学科内在的逻辑体系,即严密的知识排列顺序,避免出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教学内容随意,无明确安排,计划的现象。所谓科学性是指赋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一套理论要求,不论是哪一项技术的学习,都要能从科学的角度完整地阐述该项技术的前因后果,而不是仅仅是学会某一个多媒体软件的操作。

(二)注重现代教育技术与具体学科的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虽是各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公共课,教学对象却是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由于教学对象的专业背景不同、学生知识水平不同,教师不能用统一的课程内容去完成教学任务。这要求教学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师能够对相应专业师范生所真正需求的“教育技术”有一个较明确的了解。能否真正做到“教所需”,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提出了要求。不能仅仅是把“我自己会的”技术教给在座的所有人,而是要根据实际学科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的技术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理科学科师范生所需要的技术往往具有共性,那就统一整合理科师范生学习,做到真正有意义的教学。如此才能增强学生从事专业教学的技能,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使信息技术与其任教的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只有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与学生今后所任教的学科知识结合起来,才会对学生形成吸引力,增强其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注重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过程性评价

首先,过程性评价要贯穿始终。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教学绝非是检验一个学生是否会做某一个视频,某一个动画,而是要考查一个学生是否真正地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促进了本专业教师技能的发展。增加课堂上的互动过程,多了解各学科专业师范生自己的想法,既有助于具体学科的差异性体现,也有助于现代教育技术课堂的过程性评价。其次,促进师生共同评价。我们要让参加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习的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就必须给学生自己充足的空间。例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专业,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所学,制作出一些具有学科特点的教学工具,如某一个知识点的动画演示或微视频等等,让该学生上台模拟微课现场讲解,其他学生和老师在台下倾听,结束后予以讨论,给出综合评价。

作者:杨阳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教育技术专业论文:会计专业税法课程中现代教育技术思考

摘要:税法课程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提高整体上课水平中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非常重要。本文对地方高校税法课程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从师资力量、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现代教育技术在税法课程中更好使用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税法课程;应用研究

1引言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教育和技术的相结合,是对传统教育技术观念的创新和升华,多媒体、计算机、人工智能、网络技术和远程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和科研中的应用,为我国地方高校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育的改革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生机。目前,现代教育技术普通适用于全国各大地方高校中的课程教学。税法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之一,相比法学专业的税法来说,更加侧重于将所学税法条文应用到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去。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税法教学的作用不言而喻,当前的关键问题是做好现代教育技术与税法教学的整合。整合的个体对象包括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和税法课程的知识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活动等。整合的目的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功能,使现代教育技术融入高校税法教学中,从而不断提高税法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2税法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现状

2.1税法任课教师的水平不一致

飞速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带来了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革新,而相对应的任课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急需提高。虽然目前高校教师评选专业职称需要获得相关的计算机证书,但也只限于最基本的操作知识,完全掌握仍有一段距离。其次,地方高校往往所处二三级城市,地理位置和薪酬待遇等因素导致地方高校的整体师资力量薄弱、流动率较大。地方高校规模较小,往往没有设置税务这个专业,由其他专业的教师担任。比如说吉首大学,由于位于武陵山区,地理位置较偏,目前没有开设税务专业,由会计系和法律系专业的教师任课;年纪较长的教师习惯于粉笔字板书,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年轻教师并不多。

2.2现代教育技术使用手段单一

目前高校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仅仅在多媒体教学这一范围,因此90%以上的教学手段局限于使用多媒体PPT课件进行教学,而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其他手段较少涉及,比如说网络讨论组、网络硬盘、慕课、微课等。PPT课件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主,没有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同时,税法作为计算量和适用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必须与现实生活中相联系,具体的报税操作流程学生不能完全掌握,导致工作后还是无法完全胜任。最后,有些地方高校未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培训,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最传统的教学方式,尤其在组织教师教学比武大赛时也是侧重于传统方式下的教学,比如板书等。学校在教学管理中的不重视,导致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的不尽人意。

2.3现代教育技术表达方式单一

会计专业的税法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记住各种税法条例,而且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因此,课程内容重要和计算量大、整体比较枯燥。同时,国家对于税法条例每年都有变动,相应的教材和课件也随之调整。在税法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PPT课件———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将正确的知识尽可能多的传递给学生,往往在使用时只注重内容,忽视课件的展示形式。比如说课件中全是计算公式和例题、文字性的内容,缺乏必要的装饰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感到乏味和疲倦,导致教学没有活力,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最后,很多的税法任课教师一整节课都是在播放课件,学生只是观看和做笔记,没有互动交流的机会,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久而久之也会失去兴趣。

2.4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备缺乏

现代教育技术如果要很好的应用于税法课程教学中,硬件设备是必不可少的。虽然说很多地方高校都在教室中配置了电脑、投影仪、展示台等最基本的教学设备,但财政拨款资金有限,导致教学设备数量有限,不能配置税法课程其他的高级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比如说报税的实训基地、开设纳税筹划课程等。相对来说,地方高校现代级教育技术的设备远远满足不了税法课程实际的教学需求。同时,由于年代久远,教室中的设备或多或少存在些许问题,导致影响整体上课氛围和进度。

3改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建议

3.1提高税法课程教师的水平

税法课程的学科交叉性和政策性强,同时国家每年都对其进行修改调整,这些客观因素要求任课教师需要不断地进修、丰富专业能力和调整知识结构,适应时效性强的特点。针对非专业的任课教师,地方高校应及时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仅包括理论还有实践性操作方面的知识;地方高校应该为税法课程教师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鼓励其从事科学研究,为提高课堂效率做贡献;鼓励税法课程教师去相关企业和会计事务所进行社会实践,了解具体操作流程,以提高专业素质,将实际操作知识传递给学生。此外,应加强与当地税务部门的合作合交流,多渠道、多形式的提高任课教师的水平。

3.2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

地方高校税法课程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多方面应用,必须通过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来实现,因此地方高校要重视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第一,要树立教师正确科学的观点,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也是顺应时展。第二,聘请专业的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让更多的教师对此培训感兴趣,同时配合教师的上课时间。第三,针对不同层次和年龄段的税法课程教师,制定与之适应的培训计划,保障培训效果。最后,在培训时注重具体内容,涉及面广且不深入,让教师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用。在对税法课程教师有针对性的培训之后,地方高校也要成立相应的培训指导小组,定期就教师上课中使用到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指导。同时,地方高校举办不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教学比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3.3丰富现代教育技术的表达方式

税法课程教师在备课时,应该重视内容的表达形式,使用更多的装饰内容。比如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增加一些搞笑动态图片和有声音的图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介绍相关税法变动时,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最新有趣的新闻报道,增加学生的印象;在讲解相关案例计算时,也可以结合发生在身边的人或一些名人的事件,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在讲解课件时也可以在黑板上进行板书。税法课程适用性较强,任课教师必须同时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地方高校应该建立配套的实训基地。校内的实训基地可以和会计专业的实训基地相结合,主要配备模拟资料、电子报税软件和税法教学光盘等,提供正常实践教学等操作演示以及学生进行手工模拟实训、岗位实训等。校外的实训基地建设可以和当地的税务机关合作,地方高校定期聘请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到学校为学生讲解有关流程,也可以组织学生到税务大厅现场观摩。

3.4完善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建设

地方高校的硬件教学环境反映最基本的教学信息化水平,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物质保障。一方面,地方高校应该发挥自身优势,筹措必要经费。加大专项经费的拨款,引进其他现代教育技术的新设备,比如说全新的纳税筹划系统软件等,让税法教学不仅仅限于多媒体课件教学。引进的同时,结合地方高校的需求,注重硬件设备的实用性和耐用性;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必须加大对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力度。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对于多媒体教室要求教师做到严格遵守使用说明来操作,而对于一些专业设备和设施要求教师专人专管,责任到人。同时,鼓励税法课程教师多多采用新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给予一定的奖励。学校也要配备专人来进行设备的日常维修检查和升级工作,确保教学授课的正常进行。

作者:马洁晶 单位:吉首大学

教育技术专业论文:教育技术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社会已然形成。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教育信息化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利用教育技术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一个过程。

1教育技术学的学科优势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教育技术是教育学科在信息时代分化和综合中产生出来的新分支,它依托教育学科的发展,又与科学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教育技术是教育与技术的方法和策略,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更是信息环境下教育的有力支撑。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支持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包括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经过长期发展,教育技术学的内涵和外延在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下不断丰富发展,使得教与学的形式发生巨大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信息素养能力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教育技术学的任务和意义教育技术的任务是为解决教育问题寻找合适的理论与技术,用理论和技术解决教育问题,同时根据教育需求,对技术提出要求,为技术的发展指明方向;根据实践的反馈,对理论进行检验和修改,对理论的创新做出贡献。教育技术是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改进教育教学的绩效,从而优化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效果和效益,为教育信息化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2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对于它的培养不是一个阶段的目标,而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高等教育信息量大,综合性强,加之教育技术学科本身的学科特点,为此加强提高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硬件建设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各高校的数字化硬件设施相对完备,技术力量也逐渐雄厚。高校数字图书馆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文献资料;校园电视台播放校园讯息之外,还播放国内外时事要闻;校园网络和智能终端使得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成为可能。这样丰富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供了最基本的硬件保障。各种媒介充分发挥自己特有的优势,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信息道德意识有着重要意义。软实力建设以往甚至现有的一些大学,培养目标大多是用文字表述,理解时比较抽象、难懂。根据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科特点和信息技术的支持,可以把学生的培养目标分阶段、分层次用可视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具体做法:建立自己专业的网络平台,教师可把网络中的优秀作品和往届学生的作品或作业放在网络平台上,供下届学生参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比前届更高、更与时俱进、更贴近专业的要求,可使学生学习的目标更具体、生动和亲切,也促进学生自觉自主地去追求更高的、个性化的目标。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应该分阶段、有重点地采用动态螺旋上升的方式,来逐步引导提高大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能力。

1)培养信息的意识。

对大学新生进入课程学习之前,先开设基础理论课。如果将这些课程放在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内容可得到精简和浓缩。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时间大大缩减,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都会有所改善,为学生掌控自主学习内容提供了可能。如教育技术专业,最先开设教育技术导论,是该专业一门引导性课程。教师要善于运用教育技术组织教学活动,能让初学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社会信息快速发展而成长的,在多媒体网络化环境下进行学习,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在网络环境下的整个教学活动中进行任务下发、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分享讨论、教师评价、反馈与总结。教师不仅能及时地进行信息评价,学生也可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更有效的知识并达到知识的建构和优化,在潜意识形态下增加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促进信息意识的形成。

2)培养专业信息素养。

对于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进行的是实验性的操作。实验大都是验证性实验或故障排除性实验。对于验证性实验不仅巩固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设备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使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该专业的网络平台上放一些实验视频进行观摩和研究。对于故障排除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还必须具有实践的能力,是一项脑力与体力并重的工作。对于此类型的课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做完实验后,把他们的问题、解决方法、学习感受、心得在课堂上进行同学之间的分享与交流,可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思考和学习机会。在交流之后,把他们的学习过程整理成材料的形式,分享到该专业的平台上,这样避免教师用口头讲解说这个有多么重要而没有实际例子的尴尬。学生在实验中不仅得到知识的升华,也得到情感的交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内隐式学习,逐步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同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和学生自身的发展,在该专业网络平台上给学生分享一些好的成型作品,供学生学习和参考,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网络的链接和信息,让学生开始主动关注该专业各种信息资源,能够及时地了解和掌握一些最新的信息动态、成果等。当代的大学生思维活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全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大胆创新。遇到不懂的问题,自己尝试通过网络解决,从而设计出精美的作品。

3)强化信息技术与本专业课程的融合。

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的学习已不仅是对一门课程的学习。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基础知识的了解、基本技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模式从单门课程转变为各门课程整合的自主学习模式。对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并不是最终培养目标,况且一个人具备一定的能力并不代表就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建立自己个性化的网站,激发学生整合专业知识和获取信息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性与隐性地利用信息技术贯穿在整个自主研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并明白为什么使用信息技术,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完成自己的作品,体验从中获得的成就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仅可在课堂上开展,还可鼓励学生共同参加一些多媒体网络大赛,既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性,又培养个体本身的创造性。并且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定会和指导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也培养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让教师了解到学生的思想,进一步应用到教学当中。并把这些成品传送到该专业的网络学习平台上供学生进行参考与学习。在作品创作过程中,要积极同学生、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力求达到最好。在作品完成以后,全班进行共享与交流,制作者可以和全班分享自己的经历、问题、解决方法等。可达到学生之间知识分享、深化理解,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作品的评价中,其他学生也可达到知识的迁移和拓展,视野和知识面得到延伸。这样制作者可汇聚更多的信息,来选择、整合其他观点,更加完善自己的作品。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和肯定学生优秀之处,婉转地给出学生的不足。也可把成品展示到该专业的网络平台上,供更多的学生学习和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价值观都在无形当中得到培养,学生的兴趣也得到提高,这种良性循环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4)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经过长时间的培养,该专业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学校组织该专业高年级的学生去听本专业毕业生的毕业答辩,去听取导师对他们提出的建设性的意见与看法,用批判性的思维去慢慢地指导自己的计划,来综合提高信息素养。这时可多关注一些自己毕业想从事职业的需求和要求,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不足,为走向社会而加油。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答辩都是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这个过程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集中的一个阶段。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获得知识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获取、分析、应用信息的能力。该专业学生可利用自己形成的信息素养去培养、加深自己的兴趣,进一步扩大该专业的专业学习口径,让利用信息技术成为自己的潜意识。在这种信息技术日益变化的时代,利用自己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去迎接各种挑战,并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并真正地理解学习是不可替代的。

3总结

信息素养是处于信息时代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更不用说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才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充分调动自身的思维和能力进行创新,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发展思维能力应重视知识获取。各专业学生学习需求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可根据教育技术培养信息素养的策略,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培养各专业人才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主动独立获取和处理信息,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此来最大限度拓展大学生的学习空间。

作者:杨琪 杜春雁 刘歌 孙慧君

教育技术专业论文:高职美术专业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1引言

传统的高职美术专业教学模式已经出现明显的弊端,已经无法与时代接轨。所以,有效促进美术专业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是时出的召唤,是现代教育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美术专业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是美术教学领域的巨大变革,是整个专业教学体系的变革[1]。对于形象性较强的美术领域,更能体现出现代教育方式的技术优势。教学资源可以通过现代技术中的网络进行收集,使资料更加完备,丰富和充实美术专业教学的素材资源;同时也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激发其美术学习兴趣和探索的主动性,开拓思维和视界。

2高职美术专业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现状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行业需求,高职美术专业课程也在不断地调整变化中。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高职美术专业的教学和完善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两者的结合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如美术设计课程中,平面设计、动漫制作、室内外设计、效果图设计、广告设计等相关内容都是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基础上的。其中,视觉媒体技术更是高职美术专业课程重点研究和应用的现代教育技术之一。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全方位、多角度渗透到高职美术教学中,为完善、发展、创新高职美术课程教学创造了新的途径和窗口。高职美术专业教师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者,需要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情况进行了解。专业人士对近十所重点高校的相关教师进行了问卷试调查,有三分之二的教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是有影响的,百分之九十认为主要影响了教学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还是比较深刻的。现代教育技术并不是简单的只用幻灯片进行教学,而是让现代技术融入教学,使教学效果得以优化。他们普遍认为有必要加强对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认识到新教育技术对高职美术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模式会产生重要影响,认为应借助于新技术,突破传统的美术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专业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更有吸引力。现代教育技术种类是多样的,而现在的教师只会运用单一形式;还有些教师一直坚持自己的传统教学方式,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高校要注意改进这一问题,系统培训高职美术专业教师相关技能,有效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高校的设施配备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现代设备的配备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基础。先前的美术专业院校大多采取小班美术教学,虽然教学质量有所保证,但是接受者的范围十分有限。只有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高职美术教学,课堂内容才能进行广泛传播并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3高职美术专业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

高职美术专业教学的课程内容随着现代技术的涌入,高校美术专业课程也要贴近社会需求。如原来的美术专业教学只停留在绘画层面,而现如今,各大高职院校纷纷开设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广告设计、室内设计、影视动画制作以及效果图设计等新课程形式。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使得课程内容更富有吸引力。如原来国内外美术史课程一直是学生最不愿意学的课程,但随着现代教育设备引入课堂,比如幻灯片的播放使枯燥的学科中加入了影像、动画、音效等新手段,课堂教学逐渐受到学生的欢迎[2]。再有一点重要运用就是,高职美术专业与现代教育基础的融合作用。例如:动画艺术是美术专业学科,后来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形成动漫课程,并逐渐发展为热门专业;造型艺术与现代新媒体的融合产生了电脑绘画专业;三维立体和动画的结合形成三维动画设计专业。现如今,现代教育技术基本已在高职美术专业中广泛使用,许多专业练习都需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来完成。高职美术专业教学资源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量急速增长,信息收集速度也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使高职美术专业教学能够获取丰富的资源,还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接受教育。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快速查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学习资源。例如,原来的高职美术专业教学资源十分有限,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翻阅大量资料,而资料的数量是极其有限的,还浪废了大量的时间。现代教育技术引进搜索引擎,使得教学平台更加开放,打破教学的时空局限性,网络教学已成为普遍现象。比如,原来高职美术专业学生要想了解更多的学科知识必须去教室听课,还要跑好多班去听课而现在不用出宿舍就能享受大量的信息资源,还可以去看网上的课程。高职美术专业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其实就是在一定的思想和物质基础下,为了使教学更有系统性而构建的教学框架。传统的高职美术专业教学模式比较死板,没有使师生双方形成应有的互动。这种模式过于重视教学内容,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存在严重不足。现代教育技术的涌入,使美术专业教学模式发生重要变革,使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不再是单纯的粉笔与黑板[3]。比如:利用计算机分析技术,可以将美术作品进行数字化分析,使学生对美的感受更直观;利用投影仪,教师可以把资料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视觉和听觉同时被刺激,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提高学习积极性;美术教师通过互联网,如果想让学生了解美术博物馆,就可以把各馆的宣传片、图片和馆藏内容进行展示,让学生得到许多课程要求之外的知识,有利于知识面和眼界的拓宽。

4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高职美术专业课程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之一,并且对课程教学效果发挥日益重要的影响。教学开始逐渐走上现代化,高职美术专业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教学打破原有的限制,不断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和谐互动的关系,丰富、直观的学习内容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有效把音、图、像、文字等资源整合起来,极大丰富和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便于课程教学的展开和记忆的持久保持。现代教育技术让美术专业知识资源更好地发挥作用,有限的课堂逐渐成为无限的课堂,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提升综合素质。也要注意,高职美术专业教学中,教师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各式各样的内容随着现代教育技术不断袭来,教师需要对于资源进行筛选,把最精华的部分展示给学生。不能让现代教育技术完全代替教师,要让二者有机结合,让高职美术专业教学更好地进行。

作者:艾林涛

教育技术专业论文:专业建设教育技术论文

一、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课程体系的设置是根据培养目标而来,目标的泛化直接就决定了课程体系的多元化。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涉及了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美术学、物理学、传播学、信息科学等十余个领域的数十门课程。这其中的任何一个领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我们的课程只能是学习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这就不可避免地会流于表面。而教育技术学专业核心课程架构不明确,这个问题从教育技术学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并且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也没有多大改观,其深层次的根源在于教育技术专业在自我身份认同上的缺失。没有任何一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如同教育技术学专业这样宽泛,学生每天都在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各种课程,但这些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确没有得到实践来检验,后果自然就是培养的学生不符合企业和市场的需求,造成毕业就等于失业的后果。

二、问题成因与对策

当前教育技术学专业所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从国家教育政策的层面来看,高校扩招带来的结果是学生数量的过快增长,很多非师范院校也都开设了教育技术学或及其相关专业,造成了学生培养数量与社会需求数量的供需差异;其次,教育技术学专业缺少区别与其它学科的独立的知识体系,教学理论比不上教育学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又不能和计算机专业学生竞争,学生知识“杂而不精”,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再次,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根据以上问题成因的分析,对于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对于部分师范学校中缺少特色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应该缩小规模,或停办。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出口定位多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从中小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信息技术教师普遍已经超编,尽管部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是由其它学科教师兼任,但整体上可以提供的岗位远远不能满足毕业生的工作需求。

(2)加强教育技术学特色专业的建设,调整培养模式。教育技术学专业必须走特色化发展的道路,以培养特色培养为主要改革方向,加快培养方式的转变。

(3)强调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自适应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其能否适应社会工作需要的重要方面,而创新能力则是学生未来发展程度的重要内容。实践与创新两方面共同组成了学生的社会自适应性,是学生适应社会的必备能力。

三、结语

教育技术学专业存在各种问题,未来需要改革的工作还很多。但无论改革如何进行,最终都应该以学生实际工作需要作为恒量标准,在课程设置上避免因人设课,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任务。

作者:张睿 单位:北华大学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