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5 05:06:2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建筑景观设计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摘 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行业的建筑设计也有了新的要求。为此,本文主要就建筑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景观设计;重要性;可持续发展
引 言:现代城市园林的功能不仅要满足人们观赏的需要,还要创造合理的适合现代城市人的生态环境,现代园林的建设对于现代城市的建设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城市建设中建筑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就当前我国的城市大体规划方向而言,建筑景观设计的统一是城市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符合大众需求的同时也是和国家提倡的环保建筑理念相统一的。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进行的不断加快以及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我国的城市建设实际上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城市化建设中,由于建筑的不断修建、土地的不断占用,人们的生活空间也变得日益狭小,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工作的繁重等都会给城市居住者带来身心上的疲惫和压力。面对这一现象,城市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将会是城市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将自然生态的理念融入到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中,能够从心理上满足居住者的需求,舒适的生活环境能够缓解城市压力和身心的疲惫,从而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一座赋予美感的城市,是相关的城市规划者、建筑设计师以及园林景观设计师共同努力创造的结果。只有达到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完美结合,才能使城市建设呈现出真正的美感,赋予城市艺术性,提升居住者的生活品质。
2 建筑景观设计原则
2.1 生态性原则
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绿色建筑景观规划已经成为建筑发展的方向,因此,在进行建筑景观设计时,就要充分遵循生态性的原则,力图把建筑景观设计为绿色低碳生态的居住区,这样就可以保证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把建筑打造成园林化居住园区,提高人们的满意度和舒适度,使建筑使用群体可以充分与自然和平共处,享受自然和生态环境带来的乐趣。因此,在建筑景观规划中,就要合理造景,最大限度的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图使用建筑周围原有环境要素,使建设与原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2.2以人为本原则
建筑景观设计是构建建筑实体周围环境的重要环节,因此建筑景观设计就应该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从而保证建筑景观设计的有效性,发挥建筑景观的功用性。在建筑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把建筑使用群体的需求作为首要出发点,从而增加建筑的满意度,发挥建筑建设的效益水平。所以,建筑景观设计要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把建筑使用群体的需求作为出发点,要发挥以人为建筑核心的根本,要充分了解建筑使用群体的心理,并针对不同年龄的居住人群对建筑景观进行合理规划设计,从而使各个年龄阶层人的需求得以兼顾,只有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切实提高建筑的效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使人们在居住环境中得以放松。
2.3 地域性原则
建筑景观设计不能毫无依据,盲目推陈出新,要根据建筑坐落地点的整体风格进行景观的构造和布局,使建筑景观整体色彩风格可以体现地域化的特点,这样可以增强建筑景观的代表性,使建筑景观与周围大环境和谐统一,防止由于过于个性化的设计带来的不协调,使建筑景观、建筑与建筑依托的大环境能够形式一致。
2.4 功用性原则
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人们需求的满足,同时还要保证建筑景观功用性的发挥,要保证建筑景观规划能够满足人们对居住日常的需求,比如说休闲以及运动和娱乐。这就需要在建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考虑相关设施的建立。比如一些运动器材和场所的规划,同时还要设置一些休息的区域,使人们能够有合理的交流场所,增加建筑使用群体的沟通,使建筑居住人员之间能够增加亲密程度。有很多居住区设计美轮美奂,但转来转去没有一处可供坐下休息的地方,让人觉得只可远观而不可亲近,因此要强调休息设施的合理配置。建筑景观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不同阶层和年龄人的需求,合理布置区域,发挥建筑景观的功用性,同时要塑造景观的艺术效果,使建筑景观集功用和形式美感于一体。
3 城市建筑景观中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3.1城市建筑景观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建筑景观开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建筑景观设计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进行景观设计时,片面地考虑城市建筑主体设计、景观手法与生态规划,而对环境治理与公共安全缺少同步考虑。二是在用地紧张污染颇重及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使得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与开发过于盲目,生态化建设的不足,使生态调节能力弱化,造成掠夺性生态破坏。三是建筑景观设计的人本意识不强,过度挖掘商业价值,而往往会忽略人的真正需要。四是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建筑开发方式单一,缺乏人文内涵、生命力与观赏价值。五是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区域管理力度不够,经验不足,多由临时施工管理组织,且缺少房地产、交通、园林、公用设施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参与建设全程。
3.2 我国城市建筑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基于当前我国城市建筑景观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我们所设计的建筑景观方案除了要兼顾经济、社会、生态与人文效益之外,还要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以顺应现代城市发展需要,具有可操作性与可持续性,并为以后的发展留有空间。我国城市景观建筑设计应在保证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以促进自然的良性循环为前提,以适度开发为原则,以城市长期的可持续展为准绳,政府控制与市民监督相结合,把我们生活的中心区域建设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
3.3 城市建筑景观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规划要点
现阶段我国正在大力倡导建设生态友好型的社会。在城市建筑开发过程中重视环境因素,坚持生态设计的理念,尽量减少原生态破坏,尽量利用原有生态条件,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态环境的自给率;规划时确保共享性,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与组合改造;设计时坚持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共同维护原则,增加景观的生态复杂度,实现城市建筑景观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4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筑景观的规划设计方法
在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筑景观时,应立足于建筑范畴的大环境, 这里可分为宏观(城市)、 中观(群体或单幢建筑)、 微观(建筑内部环境)三个层次。
在宏观方面要通过对整个城市的基本状况的相关文献与统计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并采取现场勘查、观察记录等手段掌握有效信息,在充分了解本区域的历史文脉情况、自然特征与资源状况的基础上,提出规划策略,分析区域功能特征及整个城市功能间关系。在中观层面,要明确规划对象,立足现实情况进行方案的构思和起步,整合与选择;初步设计阶段要注意城市功能布局结构规划,空间与景观结构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与绿化规划,强调主次分明、整体协调性、经济性充分考虑到景点的属性、特征、重点和元素的相互关系。微观层面也即深入设计阶段,主要包括总平面布局与定位、竖向设计、绿化设计,地面铺装设计、管网综合设计与环境景观设计。
4 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的社会发展环境下,人们对于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良好的建筑质量,还需要追求建筑的美感,充分迎合人们的审美观点,实现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和统一,推动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摘 要:景观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将其应用在公寓建筑周边环境的规划中,可以起到美化周围环境的作用。在我国公寓建筑景观设计中,传统的本土性景观比较多,这种类型的景观也被称为新中式风格的景观。新中式风格的景观应用在公寓建筑景观设计中,体现了设计师对我国传统文化以及当地风俗的传承,这也可以更好的向世界展示我国的民族文化,是我国景观设计更具中国特色。新中式风格的景观设计是在传统古典园林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美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可以使景观设计更具文化内涵。
关键词:新中式风格;公寓建筑;景观;设计;体现
我国的城市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城市建设的风格也比较区域现代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的前提下,对居住环境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寓建筑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建筑类型,其建筑风格比较温馨,建筑的外形也比较现代化,比较符合年轻人对个性化的追求。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一直比较快,但是对公寓建筑的建设经验却不多。公寓建筑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相关设计人员必须提高景观设计水平,为了改善景观设计抄袭严重的现状,设计师可以在公寓建筑景观设计中增加新中式风格,这样可以更好的体现出我国的历史与地狱文化,也可以更好的向世界展示我国传统的文化,并提升我国景观设计的水平。
1 新中式风格景观的概念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公寓建筑景观设计的水平越来越高,为了增加房源与建筑物的吸引力,房地产开发单位,增加了公寓建筑的景观设计。但是,由于我国公寓建筑景观缺乏设计经验,所以,抄袭现象比较严重,一些设计人员,为了简化工作,一味照搬照抄,降低了景观设计的质量,而且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建筑景观个性化的追求。新中式风格的景观是在传统景观设计的基础上,对景观设计内容的扩充与优化,其在景观设计中增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与风俗民情,做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而且吸取了传统古典园林的精华,提高了景观设计的水平。新中式景观风格加入了现代文化,其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美结合在一起,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较符合现代居民的生活习惯以及审美眼光。新中式风格是景观设计不断发展的产物,其代表了公寓建筑景观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新中式景观设计,是一种全新的风格,其使得我国公寓建筑景观设计更好的体现了中国特色。新中式景观不但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还加入西方文化的精华,这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新中式风格的景观设计体现了人们对优质生活方式的追求,其可以美化建筑周边的环境,营造出绿色的生活空间。新中式风格的景观,加入了中国传统符号与图案,使小区的景观更具观赏价值,而且也传统了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刻内涵。
2 新中式风格在公寓建筑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2.1 色彩的体现
景观设计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色彩是比较直观的元素,为了增加景观的美观性,可以选择多种颜色艳丽的植物,增加景观的色彩。新中式风格的景观,在选择色彩时有着一定特点,为了更好的体现中国文化,设计人员运用了大量的国色,比如中国红、琉璃黄、玉脂白等,这些颜色对宣传我国历史以及传统文化有着积极影响。另外,设计人员还需要对景观材料的布置风格进行定位,在传统元素中增加现代化理念。利用黑色及木原色,打造出低调、o隘、和顺的“新中式”风格的景观空间。诸如观亭、大门,还有廊架以及部分构筑物采用琉璃黄和中国红较为常见,以此来营造典雅、宁静的景观氛围。运用直白的色调在景墙的装饰面、雕塑小品、散置的石子,代表吉祥如意和纯洁。国槐绿用作植物的颜色,加上一些小花的点缀,情景优雅,氛围清新幽静。为了突显新中式景观设计的现代和古典结合的完美景象,使用最自然的色彩――木原色为宜。
2.2 传统符号在新中式风格中的体现
中国古代传统符号一直是我国千年灿烂文化的象征,符号代表了文化的古典和历史的美好,诸如白虎、青龙、玄武、朱雀、双鱼等等图案都有吉祥如意的寓意,这就是我们口中所说的吉祥物。五行指的是金、木、水、土、火,再加上甲骨文和象形文字,这些元素很大程度上呈现出了中国的文化历史。具有民族特色的图案,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日、月、火、云等都代表着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典故和文献数不胜数,著作汗牛充栋。代表吉祥的文字是福、禄、寿等,传统植物石榴、荷花、牡丹等也有美好的寓意。这些中国古代延续至今的传统符合,历史渊源深厚,在景观设计中具有可塑性,是文化的代表元素,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承。
2.3 景观植物设计在新中式风格中的配置特点
在景观植物设计中新中式较我国传统园林植物设计更加简单明了,传统园林的植物层次多样,品种繁多,而新中式则简单整齐,自然造型。层次分明,一般只有二到三层,品种选择不多,形式上穿插左右。为了营造的具有中国文化意境的景观空间感,垂柳、竹、迎春等植物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新中式”景观植物设计区别于中国古典园林植物设计的特点在于,它更为简洁明朗,古典园林植物种植以自然形、多层次、多品种植物混植,而“新中式”景观植物种植以自然型和修剪整齐的植物相配合种植,植物层次较少,多为2~3层,一般为乔木层+地被层+草坪,或大灌木+草坪等形式,品种选择也较少。“新中式”景观植物设计主要采用自然与修剪植物相结合,植物选择枝干修长、叶片飘逸、花小色淡的种类为主,如:竹、水石榕、垂柳、桂花、芭蕉、迎春、菖蒲、水葱、鸢尾、马蔺等植物,营造简洁、明净而富有中国文化意境的植物空间。万科第五园,以竹为基调,配以连翘、鸡蛋花、水石榕、菖蒲、葱兰、蜘蛛兰等,营造宁静、飘逸的空间。在售楼处近处的竹子与中景的鸡蛋花及远景用规则种植槽限定的水生植物,构成远、中、近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在水系与建筑连接处,用菖蒲、水葱等软化建筑与水面生硬的交接关系,丰富了水系的倒影,增添了空间层次。
结束语
新中式景观设计是一种全新的景观风格,其在传统景观设计中加入了我国特色文化,可以使景观设计更具文化气息,也可以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促进了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有的设计人员,为了简化工作,一味的对国外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进行照抄照搬,使得我国景观设计行业抄袭现象越来越严重,在公寓建筑中应用新中式风格的景观设计,可以满足人们对个性化景观的追求,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精髓的结合。
摘 要:绿色建筑实现建筑融入到整个大环境系统中,实现建筑与生态的完美结合。绿色建筑设计规划要贯彻绿地景观生态网络思想,要坚持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基本原则。
关键词:绿色建筑;生态设计;功能
1 绿色建筑与生态景观设计的关系
1.1 什么是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以获取生态效益和休闲功能为取向,所进行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建筑形式[1]。绿色建筑要具备以下特点:绿色建筑要和自然环境、人亲和,建筑和环境的永续发展、和谐共处。尽量减轻建筑对环境的影响,节约能源及资源降低自然环境负担;可以给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生活空间。一般称为“四节一环保”:节地、节水、节材、节能以及保护环境。
1.2 生态设计与绿色建筑结合的联系
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合理生态的景观设计帮助。景观的室外环境设计核心应该是朴素的、简单的,与生态、自然相结合,设计的内容和形式与地方性、民族性特点相结合。小区的喷泉、雕塑、亭台、大理石铺装等则是过于强调装饰性的景观,与绿色建筑的理念相左。小区的景观设计在保证建筑环境的舒适度下,用普通的材料、较少的投入、简单施工、最大的利用原有的自然环境,就势造景。一般使用本地乡土植物树种,少用化石能源进行景观局部改造,达到较好的景观效果。绿色建筑生态景观设计要因地制宜,让小区整体风格与原有空间相融合和协调。
2 绿色建筑生态景观设计的意义
生态景观设计就是建筑设计与自然的对话的一个过程。生态设计在设计、建造和管理过程中尊重自然发展,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的始终。自然系统包容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给生态景观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选择。每一个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都是一个完善、健康系统,生态系统是没有废物。生态设计考虑各种生态资源的利用:变落叶为营养,返还地表水补充地下水等,同时保证系统完整。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生态系统或景观元素的交接处,称边缘地带,具有更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物种,生态设计就需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之间的边缘效应。自然具有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能力的,自然系统远超人的设计能力,生态设计要尽可能的利用原生态的生态环境,减少人为改变。生态设计尽可能使用原生材料和可再生原料,最大化的循环使用场地上的材料,增加了土地使用效率,减少了施工废弃物;减少水资源消耗。
3 绿色建筑生态景观设计要点
绿色建筑选址时首先要将安全性放在首位。结合制定的方案和绿色建筑设计目标要求,优先选择使用率较低的旧区、已经开发的建筑用地、基本开发条件良好的用地等;选址要考虑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发生,避免其对建筑物产生的各种危害。确定最佳实施方案。好的施工方案有助于节约用地、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开发的成本。施工方案确定前要认真勘察施工地点,考虑建筑建设过程中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施工方案中采取针对性措施和细节化施工环节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建筑更多采用绿色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在设计的时候要加大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减少建筑对传统能源依赖,传统能源不可再生,环境负担重,开发易损坏周围生态环境。建筑设计要加大对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深层开发和使用,降低建筑能源利用时对周围环境方面的影响。
建筑规划与功能选择的要点。建筑规划直接影响绿色建筑在生态方面的作用,规划时要同时考虑相关经济指标和绿色建筑的功能进行合理规划,实现绿色建筑的功能、安全、绿色的要求。初步设定绿色建筑规模、位置和体量,在规划设计中,还要通过协调和配合等方式把握建筑的整体特征,以此为基础解决绿色建筑的各种生态景观设计,如间距、采光、防火、交通等。
4 绿色建筑生态景观设计在实际中的应用
绿色建筑生态景观设计改变传统建筑功能简单,绿化景观设计简单的模式。生态景观设计使原来功能建筑和生态绿化景观进行了完美结合,二者成为了一个综合体。使现代商业建筑、住宅小区结合独立庭院绿化、平台绿化、屋顶花园的中心庭院设计思想的建筑与生态景观结合的综合体。
4.1 绿色建筑生态景观设计要充分利用原生态环境资源。自然的生态景观远超人力设计,保护了自然生态就是好的生态景观设计。场地建设不破坏自然水系、基本农田、当地文物、湿地、生态保护区和森林;景观设计中避免构筑物反光也无直射光射入空中,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的要求,避免了对周边项目和建筑物光污染干扰。绿色建筑对室外生态污染进行了良好的控制。
绿色建筑景观设计采用因势而导模拟自然界的高山谷地景观,以当地的绿植为主绿化环境,设计可以采用合理的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布置方式。绿色建筑生态设计地面可以采用透水设计,绿化地面和镂空植草砖、室外停车位以及部分道路采用由透水面层、找平层和透水垫层组成透水材质;地库顶面景观设置雨水排水设施;除地库外其他土层要采用非黏土,增加土地储水量,透水地面面积一般占项目室外地面积的60%以上。
4.2 绿色建筑生态景观设计的能源利用设计。绿色建筑应增加绿色能源供能系统,降低项目对传统电力的依赖,将绿色能源规划和景观设计进行紧密结合。绿色建筑结合生态景观设计使建筑综合体更加节能,能源利用率高。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项目适度使用绿色和可再生能源。例如:绿色建筑使用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可以将太阳能板与建筑房顶、墙面和景观外表面结合,即可以起到装饰建筑和生态景观的作用,建筑又有了发电作用,一些建筑的太阳能发电量甚至超过了建筑用电量。
绿色建筑生态景观绿化采取高效节水灌溉方式。景观灌溉系统采用喷灌与微灌相结合的自动控制系统。选用压力补偿滴灌系统,防止倒吸。对草坪和花卉类用旋转型微喷喷头,并依据用水量选不同喷头。各种不同样式喷头的选择及满足了绿化灌溉的需要,又起到了完善生态景观的作用。
4.3 绿色建筑的水利用与生态景观设计结合。生态景观设计降低了建筑对传统水源的依赖,生态景观设计可以建设雨水回收系统和水处理系统,对建筑屋面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景观水池进行雨水调蓄,完美的将蓄水池与景观水池进行了结合,不仅可以削减雨季地面径流的峰值流量,而且可以减轻排水压力,超出回收能力的雨水也会通过绿地调蓄和渗透能力进行存储使用。收集的雨水经过一体化水处理设备后统一回用。生活废水也是生态设计不可忽视部分。生活用水同水处理系统处理后,也同样进入了雨水回收系统。合理确定雨水积蓄、处理、利用方案,将雨水回收系统和建筑景观设计完美结合,降低降低水资源的消耗,优化了生态景观设计。
结束语
绿色建筑生态景观设计反映了人们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是人们对于建筑的全新要求;它是让自然参与设计一种理性的融合;是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的过程。生态景观对于绿色建筑的影响和设计,决定了建筑的发展方向。发展绿色建筑以及相关的生态景观设计任重而道远。
本文通过研究古建筑元素融入东湖听涛风景区的景观设计原则,分析了武汉东湖听涛景区的古建筑元素现状,发现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并从保护和利用、古建筑元素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环境景观要素原则等方面对古建筑元素融入景区中的景观设计提出了建议。
现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不再讲求千人一面,而是追求民族性、地域性与现代简洁实用原则相结合的,既科学又艺术的设计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博大精深,是突出环境艺术设计中民族性、艺术性的重要源泉。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与景观设计的融合,即是当今环境艺术学科的发展要求,也是我国文化复兴,建立民族自信的必要手段。
古建筑元素、东湖听涛风景区概述
古建筑元素即中国古典建筑中的造型意趣与技巧。若对其应用得当,可在现当今环境艺术设计中达到古今融合,文脉呼应,现代实用性与民族文化性相结合的设计深度与设计效果。
1.古建筑元素的概念
在景观设计中,古建筑是人文元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中国古建筑文化独立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中国古建筑可分为古典建筑和仿古建筑两大类。古典建筑因其历史文化背景,一般造型丰富,结构复杂,雕梁画栋、角兽飞檐,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精华所在。而仿古建筑指用于模仿与替代古代建筑、传统历史建筑、古文物建筑,还原历史面貌的建筑总括。从广义上来说,无论是古典建筑或仿古建筑都是古建筑元素所研究的范畴。从狭义上来说,古建筑元素按元素的组群布局形式可分为亭台楼阁、轩榭廊舫、厅堂馆斋、桥梁牌坊等。按元素的造型特点可分为空间布局、形态结构、材质、色彩等。本文所研究的古建筑元素,主要是从古建筑元素组群方法和建筑造型特点等两方面来分析古建筑融入景观设计的原则。设计师因地制宜、依山就水将园林建筑通过空间群体构图,把自然美与艺术美结合在一起,轻巧灵活、天然野趣,体现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建筑审美观念。
2.东湖听涛风景区中古建筑现状
东湖风景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是我国最大的的城中湖。由听涛、磨山、落雁、吹笛和白马五个片区组成。它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以及教育科普融合于一体,是武汉生态景观资源中难得的蕴含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的隗宝。
在此笔者主要分析的是东湖风景区中的听涛景区。听涛景区以其较为悠久的园林特色景观,成为东湖风景区中最早开辟、人气最旺,民众认可度最高的景区。
武汉东湖听涛景区湖岸线约3290米,1950年始建,2000年成为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其中所攘括的古建筑元素有古建筑旧居、观景长廊、楼、阁、桥、亭等,其中亦不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例如清代的九女墩、东湖宾馆梅岭一号(旧居);也有民俗的特色仿古建筑,如纪念历史的屈原纪念馆,赏景品画的滨湖画廊,富有古韵的艺术中心,湖畔的秀丽长廊、远眺听风的长天楼,临湖观水的湖光阁、颇富民族风韵的行吟阁、曲桥亭廊围合的碧塘观鱼等。其中无论是仿古建筑或是原有建筑都蕴含着各自的动人故事,深深的体现了湖北的特色文化和悠远历史。
3.古建筑元素融合的必要性
人类活动在自然环境中是一种本能的生存,而享受生态美感,将人文元素赋予灵魂情感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生活。古建筑亦是一种人文元素,如果当今的设计师们再不重视其在景观设计中的价值,那么在现代文化的浪潮中,很快古建筑元素就会被淹没在繁杂的世俗追求中。在有些地方将钢筋水泥铺满了景观园林中自然温婉的土壤,树木石林乃至城市里点点新鲜的空气也会变得冷漠多余,景观设计也就失去了真正的价值与意义。
景观设计是对自然文化、建筑文化、社会文化等文脉的发展与传承,只有把握好了文脉发展的顺序和来源,才可以更好的保证历史的延续性,宣传城市特色文化和历史文脉。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注重古建筑元素的独立性和组合性,如运用亭台楼阁、桥梁回廊的空间转换,不仅给人提供休息玩耍的地方,也给景区增添了古韵古香的历史韵味,创设了园林意境,让人们可以最大化的理解景观的时间空间的结合。古建筑元素不仅仅是供人观赏的艺术品,更是记录历史史诗的纪念碑,在景区内注重古建筑文化的修复和创造,能让人们感受独特的民俗美感。
古建筑元素与景观设计融合原则之一:充分保护和利用
景区中的古建筑元素有仿古建筑和文物保护单位古典建筑,因此把古建筑元素融入武汉东湖听涛风景区中的初衷,是保护古建筑原状不被破坏。古建筑不仅仅是代表了城市的一段历史,更是这个城市的一种文化底蕴,在城市景区中对古建筑的维护是至关重要的。将古建筑元素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进行系统的保护和利用,使其可以更好地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
1.保护历史文物,成立艺术文化中心、湖北省博物馆
武汉东湖听涛风景区的艺术文化中心有湖滨画廊、屈原纪念馆、亚洲棋院、湖北省博物馆等。滨湖画廊是一条沿着波光粼粼湖水岸边形成的艺术长廊,包含着浓郁的艺术文化气息。在那里经常展示文人画家的绘画作品或是书法雕刻,游客们在欣赏东湖的碧波秀美的同时感受艺术家们富有诗意的艺术创作,是景区中具有丰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之一。屈原纪念馆是一所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仿古建筑,将现代元素与古建筑融合。馆前竖立着屈原的半身像,展馆内陈列了有关屈原和楚国文化的资料史册,通过纪念馆弘扬湖北的地域文化,让游客们全身心的体验地域特色。湖北省博物馆建筑群,以楚国建筑中轴对称、高台组群的建筑布局格式组成,具有浓厚的楚文化艺术氛围。对待有一定艺术文化的古建筑或古建筑群,设计师们可以进行合理规划布局,通过展厅观光的形式组织艺术作品的展示和民俗特色的展览。让游客们全方位的了解体验古建筑文化的精髓,在自然景区游玩的同时获取文化上的升华。
2.利用休憩玩耍的亭台楼阁,增添景致
在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的景区进行合理的设计保留、利用富有中国园林气息的亭台楼阁、轩榭廊舫、厅堂馆斋、桥梁牌坊等建筑元素的空间构成形式,不仅仅可以给游客提供了人性化休息玩耍的设施,更增添了现代园林的古典建筑元素的景致,让园区中古建筑元素更贴近人们的生活,真正享受到人文元素所带来的生态、人文、社会价值意义。武汉东湖听涛风景区的沧浪亭、湖光阁、楚风园、先月亭、可竹轩、长天楼、多景台、听涛轩等给人们提供了众多线性的休息玩耍、如画风景的地方。古韵古香的亭台楼阁给湖光月色增添了一份古典的和谐与宁静。在沧浪亭享受林间的鸟语花香,在长天楼远眺远山,在岛上的先月亭,多景台独觅一份优雅,在听涛轩闭目感受湖水的沧海桑田,水云轩品茗“水云乡”,无不让人感受到武汉的地域文化,东湖景区古建筑元素的古雅别致。落羽桥,荷风桥等穿插在东湖之上的古典音符,完美的衔接了各个听涛景区的各个景点。走在湖畔上,漫步欣赏两岸的风光,这是石路古桥才有的意境。钢筋水泥是冰冷的,根本无法与湖水和谐共处。
通过笔者对听涛景区内不同功能形式的古建筑元素的分析和实地的探讨考察,生临其境的感受到了古建筑元素在景观设计中协调融合的重要性和新时代的设计需求。同西湖等国内其他湖泊型风景区相比,东湖因其历史文化原因,名气有所欠缺,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有所不足;而且风景区里的有些仿古建筑都是解放后所建,没有任何蓝本,属于应景之作。例如以上所分析的长天楼,屈原纪念馆等古建筑,随然都具备了一定的古典韵味,但是都是仿古的现代建筑,因此缺乏了一些真正的文化涵养。文化美感是需要历史的底蕴的,是需要时间来衡量的,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设计师们进一步探讨和考量。
古建筑元素与景观设计融合原则之二:可持续发展
在景观设计中要考虑古建筑元素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其历史的延续性。现代的建筑元素需要合理设置,才能与生态环境相呼应。大力发展古建筑元素造型特点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把握好文脉发展的顺序和来源,才可以更好的宣传城市文化和历史韵律。古建筑元素从造型特点上,可分为:
1.建筑空间布局
通常都是一个主体核心建筑,附以一个或几个副体辅助建筑,中间用廊衔接,形成一个建筑组合群体。确保了建筑的功能性和协调性,有利于凸显建筑的艺术感染力。休闲的楼阁亭台是在景区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建筑形式,楼阁给人的印象四方开阔,多以六开间二至三层楼的格局为主,在树木远山处,适合远眺休憩。而亭台多建在环抱山水,景色清雅,视线开阔的地方。例如听涛景区的行吟阁,史建于1954年,位于东湖中部的小岛上,四面与水相依,由荷风、落羽两桥与道路相连。阁名出自《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句。建筑依山就水,系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层层飞檐,灰墙翠瓦,与桥、水、陆连接成线性风景长廊,让人感觉美不胜收。
2.建筑形态结构
听涛景区古建筑无论建筑规模大小,基本由台阶、屋身、屋顶组成,梁柱作为基本骨架和受力构件,多为钢筋混凝土柱式或框架仿木结构,远观类似古典建筑,但缺乏地域文化元素。在景观设计中,古建筑元素与景区的融入可凸显地域文化,例如从建筑形态结构方面考虑,可以再建筑的门、窗、屋檐、柱、斗拱、瓦当等方面注入地方元素,以建筑形态和结构细节让游客体会到地方建筑元素特色。
3.建筑材质
建筑用材主要为钢筋混凝土、木材、石材,主要为满足力学工程需求。古建筑元素的建筑材质选择可根据地方文化适当多样化,突出自然风景和文化内涵的可持续性发展。例如选择地方性材料,竹、土砖、灰瓦等,让建筑融入自然。
4.建筑色彩
色彩传承了古园林建筑的常用颜色,灰色的墙面,朱红色的立柱,墨绿如木的楼顶,无不显示出园林中古建筑的文化底蕴和魅力。
通过对听涛景区古建筑元素的造型特点分析,可以发现无论从建筑空间布局、形态结构、材质和色彩方面,古建筑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融合要挖掘地方文化,结合实际地理环境,因地制宜,继承传统古建筑的布局、结构、材质、色彩才能更好的可持续发展古建筑元素,吸引游客、市民,在精神上对武汉的地域文化有身份认同感。
以地方文化的挖掘作为景区古建筑元素旅游开发和景观设计的基础,突出自然风景和地域文化,以文化吸引游客,以风景感化游客,让东湖生态景区成为武汉旅游的龙头产业和支撑点。通过对东湖听涛景区的系统分析,由此可以考虑到景区未来规划可以向旅游休闲度假区域发展,开发新的旅游热点,坚持可持续发展,引起人们进一步对生态景区中人文化可持续的重视。
古建筑元素与景观设计融合原则之三充:
充分利用环境景观要素
1.避免古建筑元素与景观中其他要素之间相互衔接不协调
景区的环境受到了城市工业的一定影响,不单单是东湖的水质乃至古建筑等人文元素都受到了工业化的破坏。由于长时间缺乏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使得景区的人文元素有点单一简单化,文化氛围不够浓郁,层面较为淡薄。例如异国风情园与其临近的蝴蝶花园,海洋公园等一系列景观建筑点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协调,因而景观文化情调不太统一。
2.古建筑元素要充分利用环境景观要素,体现景观意境
在园林景观中起到点缀和组织观赏的作用,因此古建筑元素的设计要根据景区的规划因地制宜,符合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使人工美和自然美相呼应,这也是景观设计最想达到的景观情境。景区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巧妙结合,可通过利用地形,山顶、山坡、水面、植物等的环境景观要素设置建筑群组。例如在听涛景区观景平台旁的“碧潭观鱼”建筑群,是一组以曲桥亭廊相连贯穿一片山水湖池的园林建筑,巧妙的在平面上利用亭榭呈品字布局,体现楚国喜邻水面筑亭的建筑特色。
将古建筑元素融入东湖听涛景区设计中,需要科学的规划,建立主题东湖文化区。区域主题的旅游的形象是人文元素滋生的源泉,要将古建筑等人文元素主体化,才可以更加和谐统一,促进东湖生态景观的完善。不得不承认听涛区中古建筑元素相互之间较为独立,景点的衔接性过于缺乏。将艺术中心,亭台楼阁,长廊隔断,集会场所相互融汇贯通,具备了基本的游览指导性,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去学习欣赏东湖文化。
目前城市景观有些注重形式主义,过于关注功能性,人们在享受城市景观的视觉美感的同时,人文元素和自然景观失去了应该有的意义。一些设计师并没有把一个城市中的文化、科技、经济、自然元素等相关元素与景观设计做有效的结合,使得景观不再缺乏特色审美感。而透过以上就东湖风景区内古建筑元素的融合进行的一系列的讨论,我们可以了解到古建筑元素在当今的环境景观设计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为设计师需要不断深刻了解其中的价值与意义。将理论性的知识投身于真正的实践中,丰富景观的文化多元性,促使社会、文化、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和谐共处。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艺术学院 )
【摘要】为了能够为都市上班族提供一个与自然多接触的、舒适的办公环境,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此,本文通过将办公建筑中庭空间和景观设计的概念引入,对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作用进行分析,再对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原则进行分析,最后对其设计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办公建筑 中庭空间 景观设计
引言
在21世纪的今天,为了使都市上班族能够在办公室实现增加与自然接触的机会,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成为了时展的必要途径,虽然营造出的这种绿色生态环境不能够与真正的绿色自然环境相比较,但是,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不但能够在物质上满足都市上班族的需要,而且还能使都市上班族们的精神上得到更多的满足,让他们在上班的同时就能享受到绿色的自然环境。因此,在未来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景观设计在其它的建筑领域也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办公建筑中庭空间及景观设计的概念
1.办公建筑中庭空间
办公建筑中具有大面积的侧光或者是顶光采光面,并且是上下垂直连通的,高度可贯穿整个建筑,或者只是单层和多层的;空间的体积相对较大,且有一定的室外空间的感觉;一般位于接近入口和大堂处,也可以位于办公建筑的一侧或者是正中心的室内空间就叫做是办公建筑中庭空间。并且办公建筑中庭空间主要是用来供人们休息等候、通行、小聚交往以及设计景观的室内空间。
2.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是指具有生态学、植物学、美学以及建筑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对环境或者是建筑进行的有意识改造的一种思维的过程以及筹划策略,并且景观设计一般是以传统园林理论为基础的。简单的讲,景观设计就是采用工程技术和园林艺术等手段,通过改变地形、营造建筑小品、布置园路以及种植植物等方法,将一定范围内的空间设计成适合生活、工作、游憩的场所,或者是营造自然环境的一个过程。通过进行景观设计,不但能够让环境具有日常使用的功能,还具有美学的欣赏价值,并且能够使生态可持续性的发展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的作用分析
1.改善办公建筑的环境
都市上班族每天呆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办公室,而且,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气候条件又相当的好,所以在办公建筑中庭空间内,结合中庭空间的特点进行水景、建筑小品以及园林绿化等设施的布置,不仅能够使人与办公建筑、自然相互融为一体,使人们与花草、树木、水以及阳光等自然因素更加密切的接触,同时还能改善办公建筑的内环境,使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密切和协调。
2.增强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自然性作用
虽然,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人造自然景观比较于真正的自然界形成的景观来说,其差别还是蛮大的,但是,在经过仔细的规划和设计之后,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将自然的符号进行缩小后充分的表达了出来,使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自然性作用增强。
3.增强办公建筑室内和室外的相互渗透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已经跳出了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当代建筑空间设计中追求的是空间的流动性和模糊性,在很多的公共建筑中都想达到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相互融合渗透,所以,为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进行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借助我国传统园林的一些造景手法,打破传统建筑的封闭模式,使建筑和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三、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原则分析
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要想达到预想的效果,那么在进行实际的设计工作时,相关的设计人员就要结合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实际的需求和情况,按照健康、适用的原则来进行合理及科学的设计。因此,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有:
1.回归城市的自然景观
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最后的目的应该是回归城市的自然景观,让每天处于密闭空间的上班族能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要想提升办公建筑的整体设计水平和建筑中庭空间的设计水平,那么在进行建筑中庭空间景观设计的时候就一定要有回归自然的感觉。因为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实际上是代表了人们的某些理念和情感,所以在实际的设计中就是通过人工的手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把自然景观当做是一种自然地符号融入进去。
2.坚持中庭空间的多样化情趣
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不仅要能对空间的气氛进行转换,而且还要能够为建筑方位感提供专业的依据,并能够将可记忆的空间坐标提供给人们。所以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办公建筑中庭空间设计不但能够让人们轻松找到可回归的场所,而且还能带给人们安定感和放松感。因此,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应该遵循多样化原则,这样不仅将中庭空间本身的魅力增强,而且办公建筑本身的功能多样化也会日益的凸显出来。
3.坚持生态理念的运用
随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进,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建设工作的重点,并且,西方提出来的生态建筑的理念,在世界各国迅速的发展以及广泛的运用,并成为了办公建筑中庭空间景观设计的必然选择。因为,在中庭空间景观设计中,科学合理的景观设计能够在吸收太阳的辐射、促进室内空气的转换以及改善室内自然采光等方面都有者重要的意义,所以,在进行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时,应该坚持生态理念的运用。
四、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色彩与光线的设计
光线能够将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环境性格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改变,如果能够很好的将色彩、光线、光影的特点以及层次变化的规律,融入到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中,那么就能够使景观的效果超乎想象。合理的运用自然光与色彩,通过朝暮以及四季的交替,光影的交织,能够使办公建筑的中庭空间出现虚实对比、似透非透、生动活泼以及变换多端的景象,并让上班族在不同的色彩下欣赏不同的景象,感受到各种不同的艺术感染力,会让上班族们保持良好的情绪与心态。
2.注意景观设计的选材
对于办公建筑中庭空间来说,一般选用砂和人造石等材料来作为中庭空间的硬质景观制作,因为,在我国,非常讲究假山艺术的石材,石在我国不仅具有对山的形态的概括,代表着抽象化的山,而且还有一定的人格涵义,所以对于石材的选择要相当的注意。在选择室内植物种植的时候,要注重植物是否适应室内的环境以及是否具有观赏性等方面,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室内植物最好是选择无花粉飞扬、无不良气味以及无毒的,这样就能避免对室内工作人员造成过敏、中毒等不良的影响。
五、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进行的分析和研究,我们知道,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办公室已经成为都市上班族呆的时间最长以及使用人数最多的公共建筑,所以,在办公建筑中庭空间进行景观设计,不仅为上班族提供了一个健康舒适的办公环境,还在一些方面改善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希望在以后能够越来越多的公共建筑中运用到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住宅小区数量与日俱增,小区项目的景观设计是小区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工作,关系到小区的居住舒适度。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如何优化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提高住宅小区的设计及建设质量。
【关键词】景观设计
前言
目前,我国住宅小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并且日趋成熟,但是,在小区景观设计方面,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导致小区整体建设质量欠佳,本文主要围绕着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展开研究 。
1住宅小区景观环节设计问题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和发展,我国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景观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是,从现阶段的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来看,仍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缺乏个性。我们通过了解和走访一些住宅小区,可以发现很多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没有鲜明的特点和自己的创新,尽管景观建设可能非常细心,质量颇高。但是,从个性化和创新的角度来看,这些小区的景观设计缺乏个性,让人有一种似曾相识和大众化的感觉,从而令小区失去了吸引人的地方,到处都是“模仿”的痕迹,雷同建设的现象非常普遍。
1.2功能性差、人性化设计不合理。现在,很多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不注重实质性的功能设计,人性化考虑不到位,而是追求外表的华丽和美观。这种忽视“功能第一”的设计思路直接导致了景观没有功能效果,只是单单作为一种观赏的景物,体现不出园林景观参与性、共融性的功能和作用。
2.3协调性差。由于景观效果起到在整体建设中点睛的作用,尤其对销售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于是,很多小区的景观设计单位片面追求小单元结构的特色,缺乏从小区景观的整体角度考虑,缺乏与整体建筑环境的协调一致性,导致小区景观设计不协调,小区的景观像是被硬生生的分割成了不同的小区域,难以突出小区景观和周围建筑及环境融为一体的效果。这种设计“分离”的弊端导致小区景观的整体效果较差。
2.4经济性差。部分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片面追求外观时尚和美丽,注重突出景观的气势,以提高小区的营销效果。于是,这些小区的园林设计和建设往往挥金如土,不断提高景观设计及建造的成本支出,这种设计的方法最终导致了小区房价上升,也间接提高了后期的物业管理费用。
2住宅小区环境景观的优化设计
住宅小区是人居住的单元,因此,必须要和公园、广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景观设计严格区分。小区景观优化设计必须要秉承一定的原则。具体来说,小区景观优化设计要遵循以下几个主要的原则:
2.1优化设计思路
优化设计思路的核心在于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小区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小区的居民享受到更加舒适的环境,所以,小区的设计必须要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设计之前,要先调查可能会入驻该小区区域内的居民特点,从小区居民的职业构成、年龄结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和居民的活动规律来进行景观设计,然后,按照人体工程学、行为学和美学的知识来展开设计,合理的配置小区的景观要素,科学规划小区空间。“人性化”设计要注重优化设计的细节,不论是在设计还是施工环节,都要考虑细节要素,只有从细节入手,才能够提高小区景观的整体质量。总而言之,“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就是要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关怀、对健康的追寻。
2.2优化设计主题
在住宅小区环境景观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优化美学和功能区分两个要素,从这两个要素出发展开设计,同时,还要及时了解小区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然后把这些要素综合考虑,通过优化设计的方法来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科学的配置,使得小区景观既可以体现出小区的文化,又可以融合到自然环境中,从而提升小区的设计质量,提升小区的品味,使小区景观设计的主题鲜明。
2.3优化设计布局
随着科技发展步伐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稳定提高,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也应该注重体现时代特征,注重优化设计布局。现代人对居住环境的布局更加苛刻和挑剔,因此,在优化小区景观布局的过程中,不仅要使用当下最为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还应该符合绿色小区的建设规范,以建设绿色、和谐、舒适的小区景观为目标。同时,要积极的和现代信息化技术融合,实现智能化小区景观设计,从而打造一个集工作、学习、居家、娱乐等于一体的社会单元。
3分析住宅小区项目景观设计优化案例
某市某住宅小区在原来的设计方案的前提下,经过分析,配合使用科学的设计方法,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从而打造出了生态园林景观,为小区的销售制造了更多的卖点。
3.1地形设计优化
3.1.1原来设计方案中讲究“多点均匀分布微地形设计”、“紧邻路边郁闭式苗木种植”。这种设计方法不仅会浪费太多的景观空间,还会带给人一种非常压抑的感觉。使人失去了和景观植物的交流的机会,没有高质量景观的效果。优化方案:在地形设计过程中,按照小区的实际地形和设计的需要,布置了“主峰”、“次峰”,主要的目的是体现出主峰的景观效果,同时,建设一个缓坡的草坪景观,这样就让景观显得张弛有度,景观给人的感觉显得很有层次感,业主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房子。
3.1.2原方案中,在垂直道路方向的方向布置了两峰,这样就导致纵向的山脊线的线条被破坏;同时,植物被布置在两山峰的侧面,把中心区域留下空白,这样就给人的感觉很压抑,也浪费了很多的空间。此外,由于把地形主峰布置在地块的中部位置,两边都布置了缓坡,这样就让人的活动都集中到了道路的一边,显然浪费了另一侧空间;苗木种植也在山峰外围,给居民造成了巨大的压迫感。(如图 1)
优化方案:在地形的外围墙布置最高点,同时,在地形的外侧布置一些高大的树木,将小区和外部的环境分开;空间的内部最好留有一定的空白区域,然后布置一些庭荫树、花灌木、花卉等,从而打造了一个既有层次感,又让人感觉很舒畅的观景空间。(如图 2)
3.2植物景观优化
原方案:秋季观赏苗木有元宝枫、沙朴、榉树、栾树、红王子锦带、榔榆、乌桕;冬季常绿树种有香樟、乐昌含笑、女贞。本项目开盘时上海正值春末夏初季节,所以春夏季景观效果尤为重要.原设计春夏季开花植物相对较少且分散,不能形成成片的色彩效果使得观赏效果一般。优化方案:增加原设计春夏开花植物品种和数量。例如可增加连翘、迎春、玉兰、碧桃、榆叶梅、茶梅、丛生紫薇、紫荆、金山绣线菊、品种月季、木槿、丁香花等植物,并主要在售楼处附近及场地主要出入口集中种植,做到乔木、灌木、地被和草地立体布置,达到绿树成荫、花团锦簇、色彩变化多样的景观效果。给前来参观的客户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为保证销售中后期植物景观效果,在原有秋冬植物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上海地区经过驯化后可以露地越冬的加拿利海枣、苏铁、布迪椰子等常绿乔木;蜀桧、金叶女贞、红叶石楠等球类:羽衣甘蓝、五星花、兰花鼠尾草、秋菊类、凤尾兰、狼尾草、芦苇等地被品种,同时也可以增加部分冬季观干植物,丰富冬季景观,如:垂枝槐、金丝柳、红瑞木、龙爪槐、白桦、芒草等。
3.3庭院优化
3.3.1围墙做法优化
原设计:原方案中的小区围墙下半部分是砖结构石材贴面挡墙,上半部分为铁艺栏杆。
优化建议:将原设计方案中的围墙下半部分调整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内侧采用防水砂浆摸面,从而起到了挡土墙的效果,而围墙外侧则采用石材贴面。(见图 3)沿着围墙的地形可以尽可能的靠近围墙且增加高度,在抬高的地形上种植苗木,减少外部噪音对小区的影响,同时将开畅空间留在围墙内侧供人活动。
3.3.2庭院中心设计优化
原设计:中心花园设计太过平淡,中心主题不强,空间构建不合理,活动空间布置无法展现人性化,与住宅小区庭院舒适度有差距。景观水系自然缓坡驳岸与草地过渡处,缺乏收边材料。泥沙会直接冲刷至湖内,污染水池,后期养护难度大,景观效果也不好。
优化建议:构建中心花园的形式花园也是整个住宅小区环境景观的重点,是居民社交活动、休闲散步、健身运动、文化娱乐的主要场所。一般包括小型广场、健身器材、桌椅板凳、游憩小路、园林庭院灯等小品,有的住宅小区的中心花园还有喷泉、雕塑、亭台等小品。中心花园的规划设计应在满足突出小区主题、绿色生态的前提下,从实用功能出发,为居民提供安全、方便、舒适的活动空间。由于住宅小区的空间尺度、实用功能、使用主体的不同,所以小区的中心花园的设计不能简单地模仿大型花园、广场的设计手法,要根据所在小区的空间尺度的具体大小,采用灵活的构图方式,使中心花园的图案、色彩、质地、结构以及植物的配置要与周围环境相呼应、协调,避免生硬僵化。一般来说,中心花园是各景观元素的综合与重组,内涵丰富,设计时参照其他景观元素的设计原则综合考虑。在各景观元素的细节处理上,要从美学的角度出发,根据人们的审美习惯,将单个景观元素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美观实用的整体。需要强调的是,在心花园规划设计时,必须注意植物的合理使用。将休闲、小憩、活动场所等各功能单位置于绿色组团中,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季相变化,保证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必须既要体现时代的气息,同时,又要结合小区的特点和需要展开设计。此外,住宅小区的设计要采取合理有效的设计方法,以提高设计的科学性。
摘要: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健康、舒适、绿色生态平衡等特征的居住建筑环境。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景观的特点,再以厦门海沧某个楼盘的景观设计实践探索绿色建筑相关景观设计的经验。
关键词:住宅小区、绿色生态、景观设计
前言:当前,绿色建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遍及世界各地,可再生能源与绿色部品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不仅数量显著增长,而且绿色意识与观念正深入人心,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良好预期正逐年上升。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的不同要求,首先要提高住宅小区的景观规划设计水平,同时在尊重传统文化、科学的基础上,重点关注生态景观设计,才能使住宅小区景观有个新面貌。
一、绿色建筑的定义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二、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景观的特点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是指运用艺术设计的方法,对室外环境景观进行艺术创作和设计,它的主要对象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涉及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美学、历史学及宗教信仰等各方面内容。生态园林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可以美化住宅小区,让住宅居民生活在愉悦的自然景观下,为他们提供调养身心,休闲娱乐的好环境,二是通过光合作用,改善生态环境功能,净化空气;三是调控自然风,植物可以影响气流的速度和方向,起到调控自然风的作用。通过生态景观设计既可以引导自然风进入住宅小区内部,促进住宅小区通风,也可以防止寒风和强风对住宅小区内外环境的不利影响。归纳起来,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发展性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会根据气候、时间以及时代的不同不断发展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景物的不同和具体的空间布局转换不同。所以在设计时,既要把景观对象作为一个地区文化与传统的延续,同时又要用发展和变化的眼光来看,充分考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和对未来生活影响。
2、综合性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且相互作用渗透的综合体,它包含自然景观和人义景观两大系统,它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它综合性特点。 它不仅要研究各个组成因素,更重要的是将其综合为统一的整体,研究各组成因素与它们的相互组合关系。
3、手法的多样性
由于景观本身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它们所呈现的形式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它往往是设计者当地景观的构成和特点,运用当地的材料和方法,并结合时代气息的材料和技术而所做的设计。
三、关于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的探讨
1、根据生态园林原理,在满足居住区绿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还应努力创造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生态园林中的景观设计应该体现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对景观的合理设计应源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顺应自然规律,还要懂得不同地形、土壤、气候等因素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只有当这种认识与生态园林美学有机融合,我们才能从整体上更好体现出植物群落的美,并在维护这种整体美的前提下,适当地利用造景的其他要素,来展现园林景观的丰富内涵。以厦门地区一个已获得绿色三星认证的住宅小区为例,生态园林的景观设计要求设计者必须十分重视并且牢牢把握景观的动态性的同时,还应制定相关设计策略:
(1)、对整个住宅区进行风光模拟:通过对各个代表时节的风向、风力和日照的动态模拟,得出一张不同季节最适宜室外活动和最需要遮阴的区域分布图,直接指导景观设计中功能场地的布置。
(2)、考虑雨水的收集利用:绿色三星项目对非传统水源利用率的要求为30%,通过在地面或地下布置蓄水池收集屋面和地表雨水,同时经过物化过滤处理,作为后期园区浇灌及冲洗用水。
(3)、保证30%的绿地率:如今的住宅小区多为高密度建筑群,室外景观需保证软硬景比例在7:3以上,同时还可以适当增加屋顶花园、垂直绿化等。
(4)、采用透水地面:对除了小区消防车道以外的其他园路及广场,尽量采用透水材料铺地。
(5)、节约用水:在提高非传统水源利用率的同时,大面积绿化浇灌采用节水措施,设置浇灌或者滴灌。
(6)、增加乡土树种的应用:采用五重植物配置,多层次、多种类地运用适当的植被,既丰富景观效果又创造生态的植物群落。
除此之外,在项目预算许可下,还可以设计人工湿地,靠雨水补充水源;开设人工护城河,建立自身生态系统来保持水质的清洁;布置大面积垂直绿化,改善建筑的节能性能并且丰富景观。
2、从功能出发,将健身广场、儿童活动场地、林荫树阵广场、国际象棋图案铺装及景观小品、螺旋形铺装广场、弧形花架、宿根草花花镜等景观要素,遵循动静分离、分区明确、适度围合、边界开敞的原则合理布局。运动空间开阔平坦、无障碍物;儿童活动区铺装图案柔和流畅、铺装形式新颖、色彩丰富、设备及材质安全舒适;树阵广场以极富动感的一组倾斜平行线为构图背景,树阵下灵活分布仿树桩桌凳,为居民提供了充足的休闲空间。汀步石与卵石小路巧妙穿插,把各分区空间连接为一体,动静分区相隔却相见,创造轻松、休闲的感觉。
3、水是小区景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区泳池不仅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而且作为小区最大的水景,通过形式艺术化的处理,从视觉上给人以美感,与建筑物,雕塑,植物及其他艺术品组合,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同时,在气候和养护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设置戏水池,保证水质清洁,水深不宜超过35~40 cm。为防止摔跤,湿滑区域的边界处采用防滑材料并加以固定同时还应设置座位,以便成人监督儿童玩水。在住宅小区水环境系统的设计中,可以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景观水系统、雨水收集系统、中水回用系统和绿地系统综合起来进行设计,使污水处理工艺与小区园林及其水景艺术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小区良性生态环境建设。
4、在后期的景观维护中,注重采用节水措施和技术。在园区公共区域,布置高效率滴灌系统,将经过计算的水量直接送入植物根部,这样可以减少50%-70%的用水量。在大面积草地上采用自动浇灌系统,同时采用经过净化处理的水,作为景观植物的灌溉用水。
四、绿色建筑生态景观设计的意义
绿色建筑创造的居住环境,既包括人工环境,也包括自然环境。在进行绿色环境规划时, 不仅要重视创造景观,同时要重视环境融和生态做到整体绿化,即以整体的观点考虑持续化、自然化。绿色生态景观设计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综上所述,对资源和能源进行充分利用是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核心,要充分重视人与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的关系。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是人类所追求的理想的建筑居住环境模式,对于住宅小区及其环境设计,在构思中,要将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两者有机的结合,求得协调发展。
【摘要】文章分析了景观设计课程的现状,论述了项目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实施的必要性,结合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市场行情,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景观设计课程项目式教学的过程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项目式教学 景观设计, 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法就是把具体的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整个项目的全过程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包括方案的信息踏勘,方案构想,方案绘制,现场施工以及后期成果检验和评价等的全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一般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最后还包括分析总结。
《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是高职建筑设计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景观方案设计的基本技能,具备从方案的初步设计到施工图设计以及效果图绘制,立体模型设计的全套核心技能。但是建筑设计专业的此课程除了具有这些基本技能之外还应熟练掌握景观与建筑设计知识融合渗透对接的能力。所以把建筑设计技术的学生培养成为通识景观和建筑设计的通才也是此门专业课的任务之一。
一.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国内的景观设计课程常采用重理论轻实践,大多以理论为主的模式。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出来工作后短时间很难融入到用人单位的岗位中去,与企业要求脱节的情况很严重。不能短时间内适应企业角色,实践能力不强。这种情况下我们倡导在建筑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及其相关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
项目制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依托、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特点:1.缩短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时间。2.形式灵活,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3.有利于检验学生课堂理论知识的漏洞,能做到查漏补缺。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
二.项目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紧跟社会对学生的需求信息,加强实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树立创新观念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生既能从事真实的项目工作,比如亲自接触来自一些设计公司的方案项目,也能接受到来自企业的指导,有助于学生提早适应职业,大大提高了学生职业能。
(二)培养学生的互助协作精神,扩大知识面提高师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有助于教师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加入到具体的项目当中去,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指出,无形中也提高了教师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三.项目式教学的实施步骤
(一).精心选择合适的项目任务。
一般教师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知识模块提出与之相关的几个项目任务,经过与学生的研究讨论,最终确定较合适的一个来实施。所选项目要尽量涵盖多项知识点; 其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项目的难易度 [5]。对于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景观设计课程来说可以选择项目的内容既包含建筑设计又包含景观设计的项目来让大家实践。这样可以起到建筑和景观知识的交融。例如:可以选择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方案让大家来实施。建筑和景观相关的知识都得到了实践。
(二).现场踏勘考察,制定项目计划
在项目实训的前期阶段,教师应该多次引导学生到项目现场仔细踏勘了解设计场地概况,通过项目调研满足学生对现场设计所需要的信息的要求。随着设计阶段不断地反复都到现场观摩,加深学生对场地设计的理解,以学生为主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工作步骤和流程,并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指导教师之间的沟通。
(三).组织项目实施,检查考核评估
学生按照计划任务和步骤开始动工,分工合作的过程终遇到问题及时和指导老师以及同学讨论,以最佳的方案解决问题。此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适当的时候给与提示。
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以及成果,指导教师应注意检查考核和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分的办法,原则和形式,可以采用互评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用接受公众投票的形式评比,结果按一定比例进入总分。
(四).做好总结
项目实训完成后要进行必要的总结,包括总结设计构思,设计步骤,设计方法等。选出完成该项目的最佳思考方法,步骤,以及学生容易忽视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在总结过程中掌握更多的设计技巧,方法,使建筑和景观知识达到良好的交融和互通,从而达到很好的实践效果[5]。
四.结语
在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设计实训项目,关注项目实训教学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达到建筑设计知识和景观设计知识的合理搭配。让学生成为项目参与的主体。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的高水平设计人才。
摘 要:文章以昆明官渡古镇古建筑彩画为研究对象,研究和分析了官渡古镇古建筑彩画设计元素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通过研究和探索,以继承、创新、弘扬古建筑彩画文化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为目的,以期为在当代景观设计中应用传统文化方面提供借鉴。
关键词:官渡古镇;古建筑彩画;景观设计;传承创新
一、当代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
当代景观设计作品因过多的追求外在形象,没有太多深刻的文化内涵,没有很好的继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更没有在景观设计中对传统文化加以很好的应用,以至于造成了全国各地景观设计作品“千园一面”的痛心景象。当代景观设计从业者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加以更多的学习和继承。在当代景观设计中通过对昆明官渡古镇古建筑彩画的研究,加以当代先进的设计理念,使得昆明官渡古镇古建筑彩画得以继承与创新的同时,能够更好的为当代景观设计的发展服务。
二、中国古建筑彩画概述
中国传统古建筑多注重依靠色彩加以美化装饰,彩画起着保护建筑和美化建筑的双重作用,也含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是建筑实用和审美的完美结合。因此,彩画在中国传统古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官渡古镇古建筑彩画的艺术价值
昆明官渡古镇存有唐、宋、元、明、清时期众多古建筑资源,在这些古建筑的斗拱、门楣、柱壁、窗户之上,以及外檐木构架上都绘制有大量精美的彩画。并因其位于多民族聚集区和宗教区域内,受到少数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历经不断地演变,使其兼顾特点鲜明的地域性和宗教性特征,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昆明官渡古镇古建筑彩画有:丰富的题材,精美的图案,广泛的内涵,独特的造型,灵活的运用,合理的布局,众多的色彩等特点,高超的艺术价值,足以为当代景观设计的长足发展提供充沛的养分。
四、彩画设计元素的提取及应用
(一)彩画元素在铺装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铺装造型设计在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地位,景观设计中通过铺装设计和铺装图案的应用来引导人流。箍头,位于建筑的檩、枋、梁彩画副箍头以内的位置,造型呈带状,例如可将彩画中的“金琢墨软观头活箍头”图案纹饰形式,运用到道路四周边缘铺装设计中。可将“金刚宝杵盒子”的纹饰图案,以浅浮雕的形式应用到道路中心图案铺装设计中去,在当代景观设计中对传统建筑彩画设计元素加以创新性的应用,不仅可以使地面铺装形式更加丰富,也可起到装饰美化作用,还能对彩画文化传承和发展尽以义务,同时也可以为当代景观设计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二)彩画元素在景观设施设计中的应用
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灯具、树池、坐凳、音响、垃圾箱等景观小品也是不可或缺的景观点缀元素,除具有使用功能和提供相应的服务外,还兼具一定的美观性和特殊指向性的特点。例如可将“卷草纹”加以演化创新应用在景观灯具的外部装饰设计上,柔美的“卷草纹”线条以滕绕的图案形式依附于景观灯柱外观之上,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感。
(三)彩画色彩意向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官渡古镇古建筑彩画具有丰富的色彩配置,不同的图案纹饰也往往由不同的色彩组合加以绘制,因需求不尽相同而色彩搭配各异。可在植物造景时应用彩画中的一些色彩元素和图案元素加以设计。降魔云纹饰是平板枋运用最普遍的一种纹饰,由明式彩画里的降魔云纹演化而来,由升云和降云共同构成云纹饰,也可将“降魔云”的图案纹饰应用到绿化与铺装相交的边缘地带的图案造型设计中,既合理舒适,又兼具二方连续的整体性和连贯指向性审美特点。
(四)彩画材料肌理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肌理是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是人对设计载体表面纹理特征感受的表达。不同材质肌理具有的肌理质感不尽相同。在彩画设计元素中,采用不同的质感肌理材料,能够展现出赋予新视觉变化的设计。例如在当代景观设计中,通过提取彩画设计元素产生的立面肌理效果,可将其运用到景观设计中的硬景(道路)和软景(植物造景)中,通过整体材料的肌理变化来表达现代广场的特征和场域,使其既有当代景观设计的魅力又具有历史的延续性。
当代景观设计中能够结合传统文化的切入点很多,在能够充分满足现代人对景观设计的使用功能和精神需求的前提下,如何将古建筑彩画文化科学合理地加以继承、创新和弘扬,最终为当代景观设计的发展服务,是摆在我们眼下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当代景观设计中合理地融入古建筑彩画艺术这一中国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为当代景观设计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出具有特色鲜明、东方魅力的当代景观设计作品,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摘要:建筑作为人们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场所,在外型上不仅要优美、整洁,同时还要与周围的景观和环境相协调,它应该在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场所的同时,给人以美的感受。因此,建筑如果依然局限于原始建筑设计,最后设计出来的建筑物将会很少有人追捧,因此我们需要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景观设计的思想。
关键词:建筑设计;景观设计
一、建筑景观设计原则
1、生态性原则
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绿色建筑景观规划已经成为建筑发展的方向,因此,在进行建筑景观设计时,就要充分遵循生态性的原则,力图把建筑景观设计成为绿色低碳生态的居住区,这样就可以保证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人们的满意度和舒适度,使建筑使用群体可以充分与自然和平共处,享受自然和生态环境带来的乐趣。因此,在建筑景观规划中,就要合理造景,最大限度的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尽可能的使用建筑周围原有的自然环境要素,使建筑与原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2、功用性原则
建筑景观设计不仅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对人们生活需求的满足,同时还要保证建筑景观功用性的发挥,要保证建筑景观设计能够满足人们对居住日常生活的需求,比如说休闲运动和娱乐设施,这就需要在建筑景观设计过程中考虑相关设施的建立,如设置一些运动器材和公共休闲场所,同时还要设置一些休息的区域,使人们能够有合理的交流场所,增加建筑使用群体的沟通,使人们之间能够增加亲密程度。所以,建筑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不同阶层和年龄人的需求,合理布置区域,发挥建筑景观的功用性,同时要塑造景观的艺术效果,使建筑景观集功用性和形式美于一体。
3、地域性原则
建筑景观设计不能毫无依据,不能盲目推陈出新,要根据建筑坐落地点的整体风格进行景观的构造和布局,使建筑景观整体色彩风格可以体现地域化的特点,这样可以增强建筑景观的代表性,使建筑景观与周围大环境和谐统一,防止过于个性化的设计带来的不协调,使建筑景观、建筑本身与建筑依托的大环境能够形式一致。
二、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相融合
1、提高景观设计在建筑物规划设计中的地位
在当代的建筑设计中,人们为了更加融合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品位往往要求设计师或者专业人员在建造之前融入自己的需求或者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体现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思想,所以,这样的需求就使得建筑行业不可避免的与景观设计相互融合,两者最终相辅相成,形成一个独特的学科,创造出一个个独一无二的建筑作品,建造出真正优秀的建筑物。要实现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就必须要提高景观设计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地位。提升景观设计在建筑物规划设计中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需要我们提高建筑设计中的景观意识。
2、加强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协调性
保证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相互协调是保证建筑美观的重要保证,在现代建筑规划设计中,为了最大限度的实现建筑物的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融合,单纯的提高景观设计在建筑物规划设计中的地位在实际中操作比较困难,不断的提高景观设计在建筑物规划设计中的地位,会导致建筑物建造过程中的矛盾,比如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人员素质低、景观与建筑相冲突等矛盾,而如何能够合理及时的处理这些矛盾则会对建筑物的质量产生影响。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五千年的历史痕迹融入贯穿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景观设计业经过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检验和历史的渗透,这样的经历使得我国建筑行业更加注重历史的厚重感和人们的思想相融合,所以,现在的建筑和城市规划相融合,在保持传统思想的同时,要融合现代人们的心要求,再逐步进行全方位的空间整合和局部调整,这种方式在主要的景观部分体现的非常明显,同时也产生了建筑物景观化的趋势。通过加强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协调,才能够改善建筑物实际建造中的所面临的困境,对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完善建筑物的目的,也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建筑文化,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三、建筑景观设计要点
1、景观道路设计
道路景观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景观设计要充分发挥人行优先的原则,避免车辆使用对居住环境的影响。要充分设计道路的主次,要协调人行道与车道之间的关系,做到人车分流,防止建筑中的交通拥挤和堵塞,避免对建筑使用群体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建筑景观道路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协调道路与周围景观之间的关系,要根据建筑的整体元素及周围布景,设置一些小路,从而增加景观的趣味性,满足人们的欣赏需求,便于人们近距离的接触自然景观,使人们增加美的感觉,增强对建筑及周围景观的热爱程度。
2、景观植物设计
建筑景观设计中,植物是景观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因此,做好建筑景观植物设计也是不容忽视的。建筑景观植物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植物的适用性,保证植物的成活率,并对造景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因此,在植物的选取中,要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特性,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树种、病虫较少、对人体没有危害的树种,这样可以保证树种的有效性。在种植方式上,要特别注意树种的配合,注意乔木、灌木、草地以及常绿植物的搭配,充分创造建筑景观效果。
3、建筑小品设计
在建筑景观设计过程中,建筑小品也能充分发挥造景作用。要特别注意建筑小品的设计,它能够起到点缀作用,增添园林的色彩和文化底蕴,从而提高建筑整体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人们能够得到更好的视觉享受,同时能够置身生态环境当中获得身心的放松。一些诸如座椅、花架、灯具、水池等建筑小品在设计中要根据建筑整体意境进行合理规划,使建筑小品能够充分融入到建筑环境中去,并且能够使静态的环境得以灵动起来,同时要注意建筑小品设置要突出特色,丰富建筑景观内涵,使建筑使用群体能够喜爱建筑景观,并乐于走出室内,充分感受大自然风光,增加建筑满意度。
4、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处
“人是自然之子”这句话,揭示了人与自然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另方面,一切建筑又都是以使人与自然相对分离和隔绝来保护人,避免人“风餐露宿”、“星月披肩”的。但凡人造景观,都意味着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破坏。建筑景观设计正是要在这种改善与破坏中,重建人、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以人为主、物以人用”。建筑造址景观优美更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形、色、声、光、气的处理均为使人愉悦;公共的道路、台阶要方便人的通行,商业网点、车库、垃圾站等配套设施,也得考虑人的行为习惯。
5、重视环境保护,促进整个城市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在建筑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重视环境保护,促进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设计中需要保护土地和植被,保证一定的绿地覆盖面积,创造舒适的建筑内外部环境。设计中还需要重视利用当地的植被,营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景观。坚持以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节约资源,尽量对建筑废弃材料实现有效利用,降低对周围环境污染,在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结束语
景观的设计是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而出现和迅速发展起来的,而景观设计在建筑设计以及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和地位显得日趋重要,人们在物质条件良好的基础上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没有与建筑设计相融合的景观设计,再好的建筑设计也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注重景观环境的设计是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顺应时展的结果。
作者简介:徐梦泽:(1992.06.25-),男,辽宁省沈阳市人,学历:本科,就读于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艺术系。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城市建设中建筑设计和景观艺术的重要性、建筑与景观的基本观念、影响建筑与景观的因素以及构建和谐的建筑景观环境进行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融合
引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建筑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建筑设计在建筑建设施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了人们关注的新焦点。近年来,景观艺术的建筑理念不断深入到了建筑设计中,给建筑业的设计领域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现代建筑学中,景观设计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建筑设计密不可分,对建筑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也对城市化建设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城市建设中建筑设计和景观艺术的重要性
一座城市的美感,体现在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中城市的独特韵味以及文化气质是城市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标致性的城市建筑、美化城市环境的园林景观也是必不可少的城市构成。要想使一座城市极具美感,就必须要从城市的设施设置、建筑建设以及城市的文化氛围等方面入手,不断推进现代化城市的建设。
就当前我国的城市大体规划方向而占,建筑设计和景观艺术的统一是城市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符合人众需求的同时也是和国家提倡的环保建筑理念相统一的。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进行的不断加快以及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我国的城市建设实际上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城市化建设中。由于建筑的不断修建、土地的不断占用,人们的生活空间也变得日益狭小,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工作的繁重等都会给城市居住者带来身心上的疲惫和压力面对这一现象,城市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将会是城市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将自然生态的理念融入到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中,能够从心理上满足居住者的需求,舒适的生活环境能够缓解城市压力和身心的疲惫,从而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二、建筑与景观的基本观念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和景观的设计也逐渐重视起来,更加深刻理解建筑与景观的含义,更加注重建筑与景观的关系,因为它们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
1、建筑
建筑设计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与社会发展相同进步;人创造了建筑,建筑也影响了人。西班牙著名建筑师理查德・菠菲尔说:建筑是永恒的艺术,它要不断地迎合人们对建筑空间无止境的追求。从社会发展来看,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从文化艺术方面来看,建筑是“凝固的乐章”,从社会科学方面来看,建筑既是技术也是艺术,是多元化、交叉矛盾的结合体;从人们的要求方面来看,建筑应是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要求的综合体;从建筑目的方面来看,建筑为人们创造优美、适宜、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以上这些都在说明建筑除了自身的实用功能外,还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2、景观
“景观”一词最早出现在《圣经・旧约》全书中,用来描绘所罗门王国教堂、宫殿,耶路撒冷城美丽的景色。直到18―19世纪,景观的概念获得了一个更为广泛的含义,即景观是总体环境的空间可见整体或地面可见景象的综合,这时景观才被赋予了科学的含义,包括多种功能的载体。
3、建筑与景观的关系
3.1包含关系
建筑与景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筑就是景观的一部分,它们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其中一些伟大的建筑形成了一个城市形象的名片,例如伦敦塔、埃菲尔铁塔。
3.2相互衬托关系
建筑因为有景观的陪衬,而变得更加和谐,景观也因建筑的存在,变得更加的优美。城市景观中非建筑的元素与建筑本身交相辉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3相辅相成,共同促进
作为两个既有交叉又分别独立发展数百年的学科,两者在大的意义上是携手发展、共同进步的。
3.4点与面的关系
建筑往往是城市景观中的最大的亮点,而这个亮点却照亮了整个城市。
三、影响建筑与景观的因素
建筑景观设计必须把人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结合到一起,设计师的责任是把已经有的和新建的、自然的和人造的因素结合起来,并设计出人类适合的空间,改造环境,改善生活,从而提高城市面貌的质量。设计师更应该保护社会遗产,为社会创建新的形式并保护文化发展的延续性,同时不要破坏已有的自然环境。
1、自然环境
任何建筑都处在自然环境中,而且和周围的环境有着某种关联,周围自然环境影响着建筑。因此在构建建筑时,建筑师都十分注重对于自然环境的选择和利用,力求使建筑与周围景观有机地融为一体。如何做到建筑景观融为一体,中国古典园林有它自己独特的方式。一方面强调自然环境,另一方面又用人工的方法来“造景”,按照人的想法对自然环境进行再创造,艺术地再现自然。另外,在选择建筑的位置时,也顺应自然地形和环境,使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统一和谐,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我国古典造园艺术,虽然手法独特,但最终目的也无非使建筑与景观相统一。国外的建筑也是一样。比如一般的住宅建筑,尤其是豪华别墅,都建造在肃静的市郊或环境优美的风景区。莱特认为“建筑应该是自然,要成为自然的一部分”。他强调建筑与自然相融合,建筑与景观环境相统一。从室内到室外都应该与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用莱特自己的话来讲:就是体现出周围环境的统一感,把房子做成它所在地段的一部分。如美国犹他州南部的Amangiri度假酒店及水疗中心设计得非常巧妙,设计融入自然的色调,建筑整体融入山谷断崖的自然环境中,从室内可以欣赏温馨风景,建筑与景观融为一体。
2、建筑环境
建筑环境是指建筑所处大城市或地区大环境,具有典型的传统或典型的建筑文化。设计师应该将这些积淀的建筑文化加以总结、提炼精华,运用在建筑设计中,进行再创造。比如一个城市的天际线,展开一个开阔的天际景致,代表一个城市的建筑与景观环境整体的融合性,在有些城市被称作城市明信片。在许多发达的城市,高楼大厦在其天际线上都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其中海港的天际线可说是非常完美的,比如香港维多利亚港夜景天际线非常美,不同的建筑有自己不同的颜色与风格,是香港最有代表性的景观之一。
3、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是指建筑所处大环境中的某种历史、文化的脉络情节。设计师应将历史、文化带入建筑设计中,并使其转化为建筑语言,再现于整体设计、建筑细部装饰中,从而使建筑承载着地域环境产生的历史文化,并推动着历史文化的发展,建筑也会更有深度。例如,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整体设计采用苏州园林的黑白灰,清新淡雅,几何图形的屋顶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飞檐翘角。经过他的设计,整个建筑既现代又有内涵,堪称杰作。
四、构建和谐的建筑景观环境
1、树立整体的建筑景观思想
构建和谐的建筑景观环境,必须树立整体的设计思想。广义上说,树立整体设计是把城市当作一个整体,就是一个局部和另一个局部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而相互影响的。狭义上说,树立整体设计思想是一个新理念,它的特点是全面地考虑与建筑相关的各个元素的协同关系,比如外部环境、建筑构造、技术装备等。
2、建筑与景观有机融合的意义
建筑与景观只有做到巧妙地结合,建筑与自然才能和谐地发展下去,建筑才能成为自然环境中的主角,景观也能够通过建筑变得更加完美,创造更有积极意义、更加宜人的新环境,或者创造自然与人为相互依存的新环境。
结语
建筑和景观就好比城市中的舞台和舞台中的主角,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包含。建筑要和景观相和谐,但不是一味地模仿;景观需要建筑的点睛,但不是一味地放纵。建筑与景观应该互相作用、互相参照、互相影响、互相协调,以形成建筑群组、建筑单体与景观、环境的共生和融合。我们在设计城市建筑与景观时,应该树立正确的意识,整体的设计思想,结合自然环境、建筑环境、历史文化,恰当地处理好建筑与景观的关系,消除景观设计、建筑设计之间的人为界限,做到建筑与景观的有机融合。
摘要:为了提升城市与景观的协调性,将景观设计的理念运用到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去,将能够有效的避免城市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提升城市的与周围环境及景观的协调性,实现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统一,促进当代城市化建设的合理推进及价值的提升。
关键词:城市建筑;景观设计;要点
一、倡导基于生态理念的景观设计
生态设计应是所有的景观设计中的一个普遍原则,即遵循生命的规律,强调人为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城市景观生态设计是对人类生态系统整体进行的全面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对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它是一种多目标设计,为人类需要、也为动植物需要而设计,直至实现理想的城市生态景观环境,保证生态系统整体的和谐与稳定。
景观设计师应注重将生态科学技术和景观美学原则相结合,在能够尽量保持原有自然景观的基础上进行人工景观的营造,创造出在尊重自然基础之上的完美景观作品。生态设计的前提是保护自然资源,保护自然,在设计中尽可能的使用可再生的原材料;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尽可能的循环使用基地上的材料,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的潜力,就近取材,减少运输、加工带来的能源消耗。
二、坚持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满足功能要求
人是这个社会的主体,城市是人的城市,为人服务,供人居住于其中。人在城市这个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在城市中的活动让城市这个大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景观、事物产生了复杂的内在联系。景观在人们的生活中实际上是一种生活的形式,是表达人类个性和思想的主要方式,景观是和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对人类居住环境的改良才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城市景观设计要从过去的以设计师为主导的观念转变为以使用者为主导,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强调人和自然能够达到和谐统一,充分而又合理的满足人们自身的需要,体现对建筑使用者的关心。建筑景观的整体格调要与整个城市的文化氛围、周边环境的景观保持和谐,才能达到和谐美的意境。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康舒适、清新宜人的居住条件,给人们最方便、最舒适的感受,相信这样人性化的景观设计理念能给人们带来视觉和感觉上的双重享受。
三、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景观设计实际上追求的是一种艺术形式上的美感。由于居民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其审美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为了满足居民审美的需求,景观设计也在向着多元化、艺术化的趋势发展开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兴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许多景观设计利用新技术不仅赋予景观设计中的动态空间,还带来了全新的装饰语言和动态视角。通过采用一些新技术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不仅可以让园林景观表现的比较自然,而且可以新创造出很多美丽的景观,使得园林景观的设计风格和表现手法呈现多元化。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越来越使得人类生活环境既具有功能的理性又具有形式的感性,景观形态更加富有感染力。同时,通过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加入新技术,可以大大地改善造素材,为景观设计带来了新的生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我们可以把一些崭新的设计素材带进到现代景观设计当中去,从而更新了传统的设计观念,在科学性和艺术性中需找交融点,给城市景观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做到既满足了科技发展的运用效果又达到一定的艺术审美水平。
四、空间层次丰富原则
景观设计不能脱离空间的造型,而是应该在一定的观赏面组织视域内的元素布局结构,使之在整体造型上符合一定的画面图样效果,但是,在考虑景观空间造型之前,我们首先要使得景观的形式和内容相统一,使内容有一个合适的形式为之服务,达到景观的最佳意向效果和视觉效果。
进行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该打破传统的平面构成原则,丰富的空间层次会给人的视觉带来更大的冲击效果,更加容易吸引人们的眼球。既然景观设计作为一门艺术,那它也就可以借鉴其他艺术在表现特定内容时所运用的一些表现手法的原理。在表现空间的时候,中国画中的那种纵深关系,空间感的营造就是通过重叠的方式建立起来的,那山峰的形体往往被描写成相互交错的或阶梯状的构架,这样,就通过使正面的各个不同深度的平面的重叠构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看上去就是一个具有复杂的弯曲度的固体物。同理,在景观设计中我们也要求景观具有层次感,这种空间的层次也可以运用国画中的重叠来形成。
五、城市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要点
(一)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城市历史文化所包含的丰厚的历史含义、文化含义和社会含义,对于人性的形成、人的本质和品格的培养,以及不一样民族性情与精神的造就,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效果。保护历史文化是刻画城市特征、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 要重视建筑的文化特征。主张在老城区,选用城市设计的方法,对建筑方式、颜色、体量合理引导,构成与传统建筑协调的现代建筑风格,为有用疏解老城容量,构成尺度合宜的城市空间,老城区内尽量少建大体量建筑和高层建筑。
(三) 要重视街道文化。街道是城市的生命线,与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承载着城市对文化的吸纳、提高功用。当然,不一样性质的街道有不一样的性情,但既契合国际惯例又具有当地风格的信息象征识别系统将是街道文化的重要载体。
(四) 要注重绿色文化。绿色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公共艺术品得以生长的主要载体。绿色文化不仅通过这些公共艺术品来体现,更是凭借城市的一草一木来述说。绿色文化其基本观点是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和谐作为人类应有的追求。
六、加强城市建筑景观设计的有效措施
(一)对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对策
首先,因地制宜,结合城市的地理位置、文化特点、气候特征等城市特色对该城市的园林绿化做出合理、全面的规划和设计,要准确定位设计的性质、功能和形式等。要做好周边环境与园林绿地的协调以及植被与环境的协调,使其达到充分的融合,以达到园林绿化的目的。在具体设计中要做到既经济节约,避免铺张浪费,又要体现其结构层次感、多样化。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发展经济建设的关键阶段,所以节约节能的理念应贯穿整个设计当中,结合城市特点,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二)居民小区设计对策
城市居民小区的设计是保障居民生活条件、生活环境的客观因素。首先,在空间布局上,要突出建筑空间的层次感,形成独立的个性特点可见图1;
图1 某建筑体现空间层次感效果图
其次,在当今社会,“自然化、生态化、人性化”理念已深入人心,当前城市小区景观绿化水平已经成为评估小区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所以在居民小区的设计当中要结合园林绿化设计的理念,从达到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等方面为基本出发点,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最后,在小区建筑的设计中,要以人为本,注重实用性,从居民的最大利益出发,做好安全保障。在城市新建或重建的居民小区设计中,为使小区居民在这个全新的环境下更好的健康生活,设计人员要充分参考本地的人文环境及其居民的生活习惯,使本地的人文特点在整个小区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小区的建设不仅会延续当地的人文、文化特色,又具备现代化时尚、环保的生活环境,以满足小区住户对人文文化的追求以及对现代化生活环境的渴望。尽管针对我国人口众多的特点,在城市楼群布局已成定局的情况下,设计师们也能因地制宜,尽可能地规划设计出满足人们平常生活及环保等需求的小区环境,以满足小区居民的环境保障。
摘要: 灯光是建筑物景观设计的灵魂,如果没有灯光,视觉反应就没有源头,灯光能够创造出很多的氛围,可以强化室内的空间感及立体感应,建筑物灯光的巧妙设置能够创造很多的艺术气息,与此同时,自然灯光的使用对整体的环境链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建筑物灯光景观设计的意义进行如下论述。
关键词:灯光;景观设计;意义
一、引言
景观设计是依据建筑物的运用性能、处在的环境的对应标准,使用物质科学技术方法及建筑美学理念,创造性能合理满足大众物质及精神文明需求的生活环境。灯光是一个极为关键的美学元素,能够形成空间改变空间或者破坏空间;灯光直接影响到人对物体大小、形状、质地和色彩的感知,在对室内空间关系的调节上起到重要的意义。
二、灯光在景观设计中的意义
(一)灯光可以创造室内各种气氛
灯光是开创空间氛围的魔术师。灯光具备透射、折射、反射、散射等性质,具有质感和方向性,在特定的空间内会产生多样的装饰意义与不同的表现力,如强弱、明暗、柔和、对比、层次、韵律等,也会赋予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如凝重、苍凉、舒展等。现代建筑由于灯光科技的提高与普及,室内灯光环境具备了丰富的语汇,在提供普通功能照明的同时向精神层面发展,用艺术的照明手段体现照明内涵,催生室内不同空间的个性特征,使室内空间环境贴切地烘托出鲜明的空间气氛。不同的空间给人的感受不同,形成特定的空间性格,空间设计正是要追求空间性格的差异,追求特定精神需求的空间气氛,满足人们丰富的空间心理知觉感受。灯光具有令人感动的魅力,可激发自由、丰富、灵动的联想。灯光通过强化、弱化、虚化、实化等特有的表现手段,可渲染特定的空间氛围,塑造各种不同的空间性格,使室内空间这一物质存在上升到精神的高度。空间与灯光环境融合会提升其精神含量。美国建筑师路易斯・康深刻地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设计空间就是设计灯光”。
(二)灯光可以加强室内空间感和立体感
室内空间的不同效果,可以通过灯光的意义充分表现出来。研究证明,室内空间的开敞性与灯光的亮度成正比,亮的房间感觉要大一点,暗的房间感觉要小一点;充满房间的无形的漫射灯光,也使空间有无限的感觉,而直接灯光能加强物体的阴影,灯光影相对比能加强空间的立体感。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可以利用灯光的意义,来加强空间视觉中心点,从而进一步使空间主次分明,得到完善和净化。在许多商业空间中为了突出新产品,通常采用亮度较高的重点照明,而相应地削弱次要的部位,获得良好的照明艺术效果。如趣味中心,也可以用来削弱不希望被注意的次要地方,从而进一步使空间得到完善和净化。许多商店为了突出新产品,在那里用亮度较高的重点照明,而相应地削弱次要的部位,获得良好的照明艺术效果。
(三)室内灯光可创造极佳的艺术效果
灯光设计的合理与否,既关系到各房间的功能使用,又影响着装饰效果。在特定的环境中按照灯光源的颜色、大小、形状、位置、方向等的变化,配合人和物的数量、位置、动态等的变化,能够充分显示出灯光的各式各样的表现力,创造出丰富的环境艺术效果。
1、灯光能够造型
灯光存在,就会出现阴影及这两者过渡的变化,从而产生灯光影效果,它对人和物能起到造型意义,使人和物具有立体感。如果妥善地改变灯光的位置和方向,不断调节灯光的灯光量和灯光强,就能够呈现出明暗、浓淡、轮廓等的灯光影效果,显示出灯光是能够造型的。
2、灯光能够作成雕塑
灯光无论从物体的内部出射,或从其外部照射,都能将物体作成雕塑。上述内装彩色灯的冰雕是灯光从物体内部出射的一个例子.常见的进口大厅中的巨型花灯,从其内部和外部用灯光照射,就能够作成明暗变化的雕塑。
3、灯光能够作成绘画
在墙体内部装灯,将金属板或陶板作出图案或花纹覆盖在墙面上,灯光从墙体内部透射出来,作成墙面上的绘画,具有显目的装饰意义。
(四)灯光可以用来聚焦重点,突出特色
灯光在现代化空间展示中聚焦视觉重点、突出核心形态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是其他手段无法比拟的。视觉焦点能打破空间均质化所造成的单一形式的视觉现象,防止产生视觉疲劳,其手段是运用视觉感受的差异性原则制造等级偏差以强烈地吸引视觉的注意力。灯光集束于某一点,从而降低其他区域的亮度达到突显目的,使主次轻重一目了然,空间重点得以强化。在室内环境中有些节点细部、家具、陈设、饰物特别是装饰艺术品如雕塑、壁挂,在比较重要的视觉位置上,需要用适当的灯光的渲染来表现,加强其个性与特色。例如:商场为了突出商品做的重点照明等,没有重点就没有艺术而落入平庸。强化灯光的明暗对比能把表现的艺术形象或细节体现出来,形成抢眼的视觉中心,极高的对比还能产生戏剧性的艺术效果,令人激动。
三、结束语
建筑物室内空间是建筑物的一个内在世界,它需要一种自由形式的物质来将其展现出来。灯光是一种艺术语言,向人们讲述了设计师的整体思想理念;灯光是看不到的软件,是设计的工具,建筑师能够适应它展现出其自有独特的才华。灯光是建筑创造的一个广阔的领域,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建筑物的景观设计有了更高水准的准求,而灯光景观设计已然成为一种发展的主流。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代化建筑的发展,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有机融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对人们的居住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故在本文中主要对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字: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融合策略
一、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相互关系
对于现代建筑而言,景观与建筑是相互统一,密不可分的关系。景观是各种地理信息、建筑形式等的综合,而建筑不仅是景观的组成部分,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构成。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在基础技术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1、景观设计可以表达建筑设计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良好的建筑设计,不仅关系着建筑使用功能的发挥,也可以有效表现出当地的地域风貌和人文特点。在建筑设计中,利用景观设计,可以通过配置相应的元素,与建筑设计共同配合,表达设计的风格和理念。例如,在建筑设计中,添加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元素,可以充分表现出建筑的主体风貌,推动人文艺术的发展和延伸,从而体现出景观设计的独有价值。
2、建筑设计可以完善景观设计
通过相应的景观设计,可以对建筑风格进行保护,确保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而作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建筑设计可以对景观设计进行完善,使得景观的配置和结构更加合理,提高景观的观赏性。
二、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策略
在现代化的建筑设计中,要坚持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有机结合,构建更加合理,更具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建筑结构。
1、在建筑设计中引入景观设计
(1)要强调景观设计的作用。为了充分体现出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融合,必须重视景观设计的功能和作用。在对建筑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将景观设计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了解景观设计的内在价值,从整体看眼,使得建筑更富有美感和现代感。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景观设计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不同时期景观设计的表现形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建筑设计中的景观设计,必须能够体现一定的人文气息,使得建筑更富文化感,符合人们的审美倾向。
(2)要创造优美的景观环境。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建筑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建筑以及自然、人文景观相互交织,相互结合,需要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融入景观设计,创造出更加丰富的人文景观。例如,可以通过人为方式,对自然景观进行适当改造,如城市绿化树木的修剪等,同时,可以在城市中兴建公园、雕塑等人造景观,实现建筑与景观的统一。
(3)实现建筑的景观化发展。在建筑设计中引入景观设计,必须确保两者之间的自然融合,避免过于明显的形式化,以免影响建筑的实际效果。因此,要在创建良好的景观环境的同时,运用景观化协调的方法,实现建筑的景观化发展,确保各个景观的合理搭配。景观协调可以使得景观设计能够顺应建筑设计的整体走向,充分展现出建筑的风采。例如,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居民小区都设计有活动广场、水池、林荫小道等,也打出了“花园建筑”“景观建筑"等旗号,证明建筑的景观化发展已经成为建筑设计的必然趋势。
2、在景观设计中植入建筑设计
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是随着建筑使用的展开,进行逐步完善的过程,并不像建筑设计一样一蹴而就,需要设计人员将其看做一种生命的过程。
(1)要以科学的理性,对景观生成的过程进行控制。景观的生成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也是对景观设计进行论证和实施的过程。科学合理的景观生成过程,应该是对景观的功能、经济、效应等进行全面分析和推理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客观存在,不能一味进行主观设计。
(2)要合理运用建筑设计理念,对景观设计的深度进行挖掘。景观设计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设计理念仍停留在表层美化的层面上,设计作品的水准良莠不齐。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以建筑设计的理念,来处理和解决景观设计的问题,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方法手段。在景观设计中植入建筑设计,可以利用成熟的技术手段,对景观进行完善,使得景观设计不再是单纯的平面延伸,提升景观设计的层次,运用建筑的思维,创造出不同层面的不同功能,使得建筑与景观可以实行相互之间的协调和统一。
(3)要利用建筑手段造景创意。一方面,可以使用建筑技术,对景观空间进行拓展,为景观的创作带来良好的创意。另一方面,可以使用建筑的思维,解决景观中存在的限制性因素,如场地的限制、资金的限制等。例如,在城市中的夹缝地带,由于空间场地的限制,无法实现模式化的城市造景,这时,就可以借鉴建筑思维中的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最为恰当合理的设计方案,对空间进行充分利用。
三、建筑与景观设计的融合需要注意的问题
单纯的建筑与单纯的景观设计都没有较大的审美价值,只有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够相得益彰。但是在两者在融合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景观的设计要坚持以实用为主,审美为辅
建筑艺术是以实用为主,审美为辅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建筑和景观设计的融合中不能舍弃实用而盲目的追求审美。倘若单纯的追求审美价值,而放弃建筑的实用价值,这无异于舍本逐末,最终使得建筑物也没有任何价值可言。完美的建筑景观设计,体现的是景观意境和建筑之间的和谐统一之美。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到人们使用的目的,考虑到对建筑物整体的影响,如种植树木就要考虑到是否会影响到民居的采光等。而对审美而言,它更多涉及到的是人们精神的需要,但是倘若连人最基本的物质需要都不能够得到满足的话,那么景观和建筑一类的艺术就没有必要存在了。
2、要处理好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好景观设计的融合
理想环境的塑造是没有止境,从最开始的设计到最后的定型,人们不停的向生活空间注入自己的灵感,使其尽可能多的满足人们的要求。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的建筑艺术,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的景观设计。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一定要注意文化、建筑以及景观设计三者之间的联系,在建筑之后的景观设计不能和当地的文化发生冲突和矛盾。与当地文化存在着矛盾的景观设计不但不会得到大家的认同,发过来还会影响建筑物在大家心目中的看法,从而降低建筑物的价值
3、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因地施用,科学管理。
景观设计势必会涉及到当地的自然环境,不论是借助自然景观还是建造人工的景观,都会对当地的土壤、植被以及水文产生一定的危害。这就要求我们在景观设计之前,对景观建筑地址周围环境进行仔细地勘测,在现场收集基本的地质资料,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避免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倘若对环境已经造成了破坏,一定要及时的进行修复,一切都要符合当地的生态环境标准。除此之外,在建造景观时与建造完成后都要对当地环境进行合理的保护,不能忽视和当地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破坏当地整体的生态环境。
4、杜绝制造形象工程
很多的地方在建筑之外还会兴建一些景观,但是这些景观很多都成为一些形象工程,不仅没有任何的实用价值,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占据有限的土地空间。景观设计一方面要有其具体的实用价值,然后还要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形象工程的设计,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很多的审美元素,但是却得不到大家的欣赏。视觉上的宏伟与气派,高贵与堂皇的形式美对大部分景观来说都没有什么意义,相反,那些和建筑物的和谐统一,即便是小巧玲珑的景观也能让人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
总之,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科学融合,能够在很大程度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水平,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对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是非常值得推广的。
摘要:景观设计在中国是个起步较晚的专业,但是发展很快,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的景观事业发展比以往有很大的进步。在景观设计和建设活动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景观作品变得粗糙、没有特色和魅力,最重要的问题是没有人情味,给人冷淡无情的感觉。针对景观设计人情味缺失的现象,本文从人文思想的角度对景观设计做尝试性的研究,以期找到实用的设计方法,提高自我设计水平。
关键词:建筑;景观设计;人文思想
1、我国人文思想
在中国汉语中“人文”一词是用来表示人所具有的文饰和文采的,“人文”典出《易・贵・象》。在此典中,把“人文”放在“天文”、“地文”之后,三者是为并列关系,书中对“人文”做了文饰和文采的解释,也说可以引申为“礼义”之意。
在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家代表人董仲舒在《天地阴阳》中书“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贵于人”,认为在天地万物之中人是最为宝贵的,因此有“人之超然方然之上,而最为天下贵”之说。
欧洲文艺复兴思想走到世界各地, “humanism” 也传入到中国, 对“humanism”这一词语和观念,具有不同的见解和译文,有译为“人本主义”的,也有译为“人文主义”的,一直沿用至今并被广泛接受的是胡先啸先生翻译的“人文主义”。
2、人文思想与景观设计的关系
景观设计与人文思想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并且景观设计上总会因为加入了人文因素而相得益彰。2007年,在美国景观建筑协会上,有一个获得“专业奖”的最佳设计作品DD哈佛花园,其设计理念就是:用大片的景观植物、明快的色调,营造出中国古典哲学中天人合一的境界,同时把现代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体现的淋漓尽致。这就是一个成功体现了人文思想的建筑景观设计实例。所以说,没有人文思想的建筑景观设计,是空洞的、乏味的、缺乏生命力的。优秀的建筑从来就被视为一个民族文化和美学高度的纪念碑,没有自己代表建筑的民族或城市是没有地位的。建筑具有民族性才具有世界性,具有民族价值才有世界价值。在当代,具有民族精神的建筑景观意味着文明的自信自立,意味着世界范围的亲和力以及由此而来的滚滚财源[2],而这个民族性就是人文思想的一种体现。
建筑永远是城市整体环境的一部分,建筑设计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以及与周围环境关系是设计的原则之一。建筑需要借助文化主旨来创立它的真实性,只有这样建筑才可以说是忠于时代并成为时代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建筑设计建造出来,要么是供人工作、居住的场所,要么是供人参观、娱乐、欣赏的场所,没有任何建筑,建造出来只是为了占地的,所以单从这个方面,就又充分证明建筑景观与人文思想是无法分裂的一个整体。
基于以上对建筑景观设计和人文思想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事实上,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容分割、相得益彰的。但是在建筑景观设计中,人文思想是如何体现的?而这种思想如何才能够体现的更好、更恰当?这将是下面所要探讨的问题。
3、景观设计满足人文思想的需求原则
3.1生理需求的考量
景观的人性化设计不仅能够给人带来方便,更重要的是使使用者与景观之间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它会最大限度地去迁就人的生活方式和户外活动行为,体谅人的情感,而不只是让使用者去认识和理解它。人性化的景观设计应有明确的功能分区,要形成动静有序、开敞和封闭相结合的空间结构,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人性化设计首先要满足人最基本的使用功能需求。例如,公园中要设置方便残疾人行走的无障碍的道路(图1、图2);合理的台阶宽度,不要设计的台阶迈一步太小,迈两步不够等。
(图1 无障碍坡道设计)
(图2 无障碍绿化)
3.2 心理需求的关怀
景观设计中,任何环境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具象的人和物之间的简单关系,人和环境之间的情感交流显得更为重要。人对环境的接受不仅要舒适自然,更要在心理上感觉有趣味、有场所特征,这样才能在感情上同环境取得共鸣。环境景观的场所起着环境景观和人之间的桥梁作用,若要取得人的感情共鸣,那么场所就应该具备丰富的感性内涵。景观设计不仅要“造景”,更要“造境”,意境的表达并不是设计想法和景观要素之间的堆砌,而是来自于对天地万物的认识【21】。尤其是对人的心理需求的充分了解,这样才会在思想中形成符合实际需要的意象。意象活动是主题情意与客观物象的融合,既体现了主题情景对客观物象的加工和改建,又体现了客观物象对主题情意的同化吸收。
4、人文思想在实际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4.1 强化自然生态
采取以城市“绿线”生态因子为主题的规划思想,将城市“绿线”生态因子分为四类,分别是城市蓝绿、浅绿、中绿和深绿生态因子,并将这四种“绿线”生态因子综合叠加。其中城市蓝绿生态因子指两河的河流生态带。规划严格控制两河沿线的绿化宽度,同时改造、建设生态型驳岸保护水质环境,提升水系生态效能。城市浅绿生态因子主要指城市绿地、游园、道路防护绿地等。规划对城市浅绿系统进行一个系统的整理,提高城市绿地的网络性、均质性。城市中绿生态因子主要指丘陵、水面等位于城市内部的生态斑块,规划建议对其边界进行有效控制,呈现必要的生态通廊,提高中绿的生态效能。城市深绿生态因子主要指水库、山林等生态背景。城市深绿主要位于城市外围,是城市的生态背景,规划要求加强其与城市内生态要素的联系,达到内外平衡。对这四类城市生态因子的综合叠加,可以得到水体和绿地的规划建设和控制范围。
4.2 改善社会生态环境
(1)体现历史文化元素
解读区域历史文化,提取标志性文化元素,将其中合适的文化元素融入到规划设计中,让人们能够了解该地区的历史文化特色,增强自身的文化认知感,满足人们对文化艺术的精神需求,延续和创造城市文化特色和魅力。
(2)赋予段落功能、强化段落特色,组织多样的社会生活体验
积极地寻找现代生活与历史文化的契合点,进行功能整体梳理和优化,创造高质量的、富有活力的空间环境。发展建设集经济开发、文化娱乐、商业购物、休闲旅游、生态体验等多功能的具有现代气息和文化品位的特色区段,进一步增强两河沿线的吸引力。
5、建筑景观设计中人文思想的体现
5.1民族传统
各个民族的风俗的个性特点都很强。这些细碎的文化内容形式熔铸了各民族浓烈的感情色彩。民族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是早期人类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出于对集体力量凝聚的需要,以种族、血缘、亲缘、宗教、地域等多种复杂因素为基础,构成的较为固定的、随血脉世代相传的人群组合形式。在此前提下产生了民族文化,它的积累过程和演变阶段所形成的规范及表现形式,称之为民族传统。民族传统文化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世界观,认识世界的方法以及对自然认识的深度、广度。如在我国不同民族聚居的建筑景观就体现了各民族不同的图腾崇拜、神话传说、节日祭典、婚丧嫁娶、服饰装扮等传统,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
5.2 宗教信仰
宗教是信仰者的思想寄托和精神支柱,不同的民族,地域群体有各自不同的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具有相当强的凝聚力。各种宗教的场所建筑、经典内涵、教义、教规、精神内容、庆典仪式、服饰道具,甚至色彩、形式都具有较为严格的规定。宗教是人类重要的精神文化产物之一,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影响着信仰者的各个层面的生活。宗教观念的不同,造成了中西宗教建筑艺术的差异。西方宗教建筑重在体现人心中的宗教激情和超人性的迷狂,中国宗教建筑追求精神的宁静与平安;西方宗教建筑重物质,重外观,带有“雕刻”的意味,中国宗教建筑重精神,重意境,具有“绘画美”。比如,埃及人坚信人死后还能复活,这种对死亡的认识促使历代法老把大量精力花在建筑陵墓和庙宇上。如:金字塔和卡纳克神庙,庞大的体积和重量,给人以精神压力,让人心中产生巨大的恐惧和压抑。
5.3 地域文化
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人,每一个地方的人群都具有他们自身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地域文化的形成是受自然环境的地质、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以及在长期的人类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区域特征的文化现象,它体现了一个区域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和把握的方式、程度以及审视角度。在建筑景观设计中各个不同区域的建筑景观文化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就形成了不同的城市建筑景观体系。西方文化崇尚理性,遵循科学,讲求实证; 东方文化注重感性,讲精神理念,讲求形而上学的禅悟及神会。正确理解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设计的实质与精髓,是满足不同地域人们多层次、多元化、多方位的建筑文化需求。
结语
景观设计人文思想的研究对当今景观设计中人文关怀的缺失现象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中国现代景观设计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却极为迅速;景观的飞速发展是好事情,于国于民于科学都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