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

时间:2022-05-15 03:53: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流行音乐毕业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浅议在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探讨

论文关键词:音乐教学 流行音乐 教学目标 引入

论文摘要:流行音乐的快速发展,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也使音乐教学发生了变化。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选择的流行音乐作品必须有利于青少年发展、内容健康向上、曲调优美动听、且富有内涵。

伴随着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快速发展出现了一种全球化的文化现象——流行音乐。相比较而言,流行音乐更重视个体性、时代性、通俗性,这些特征恰恰符合了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和张扬、好奇的性格特征。因此,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怎么都“抵挡不住”流行音乐。与其一味压制、贬抑,倒不如进行细致科学的研究,引导学生“扬弃”式接受,从理念和形式规律上认识流行音乐存在的合理性及其艺术价值。

一、流行音乐的教学目标

流行音乐教学的目标不完全等同于传统音乐教学的目标,除了音乐教育的共性要求之外,应该有它自己的特殊目标。对于流行音乐的教学目标,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1.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开展流行音乐教学,首先应当把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作为首要出发点,提高学生热爱音乐,增进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理解、鉴赏、创造的能力,最终实现他们形成较为成熟完善的人格,成为具有永远追求真善美的人。流行音乐对青少年的渗入和影响更多的是社会文化的渗入和影响。因此,流行音乐教学还应当通过了解流行音乐的历史、发展现状音乐特征及其文化特征,让学生意识到音乐文化的多元性、丰富性及其社会性,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流行音乐和不同文化的鉴赏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优秀流行音乐作品的学习,体会作品中富含的情感教育内容,触动他们的情感中枢;流行音乐的创作背景大多贴近生活,因而更能促进学生的生活体验,形成更加合理、有效地价值观体系。流行音乐之所以广受学生的喜爱,除了旋律、音响效果等外在特点之外,其内在的对社会生活的情感宣泄也是吸引他们的重要方面。正如崔健本人所言:“宣泄乃是人的一种自然需要,正如吃饭一样。所有的宣泄都只是象征,是一种暂时疏导。它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但宣泄仍是必需的,它可以使积水流出去,而不至酿成灾难”。

3.知识和技能目标的正确把握。笔者认为,应把握三个方面:直接目标、发展性目标、可持续性目标。以歌曲《唱脸谱》为例,这是一首带有京韵味的流行歌曲,教学的直接目标应当是让学生用正确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了解京剧的脸谱知识。教学的发展性目标应把它规定在歌曲演唱形式的创新上,老师通过一定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进行歌曲演绎的二次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并能初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可持续性目标,重点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特别是激发对“国粹”一京剧的热爱之情。把培树立终生学习的愿望作为持续性目标提出,可见音乐兴趣对于音乐学习是多么的重要,流行音乐的学习更应抓住这一点。

二、选择合适的流行音乐作品

流行音乐题材广泛,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具有两面性的,大部分学生对于辨别流行音乐的优劣,是有难度的。因此,对作品进行认真的筛选工作,选择合适的作品是音乐教师上好流行音乐课的首要任务,基础之基础;对流行音乐的选择,必须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内容健康向上、曲调优美动听、富有内涵的作品。如《中国人》、《同一首歌》、《让世界充满爱》、《蜗牛》等。对于哪些思想不健康的流行音乐,音乐老师应当明确态度,坚决拒之音乐课堂之外。例如,《那一夜》、《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马桶》、《爱的初体验》等。那么,什么样的流行音乐可以引入课堂呢?

此外,还应注重所选作品的音乐性和风格多样性,挑选的标准应该是“思想性与音乐性尽可能完美统一”和具有多样性的风格特点,可以从旋律、音响、色彩、和声、风格等多方面来衡量所要挑选作品的音乐性,同时更应展现流行音乐风格多样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三、如何引入流行音乐

这里讲的引入形式和单纯的课堂导入新课是不同的,就其本质来说更具艺术性和内涵。简单说就是老师在推荐一曲流行音乐之前,应当从各个层次和方面挖掘它的内涵,让学生有兴趣的同时,也能有目的去学习。也可以说是具体的教学方式,下面列举几种。

1.从流行音乐的创作背景引入。每一个优秀音乐作品都有自身的背景,流行音乐也不例外。大多数优秀的流行音乐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创作背景。例如:《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以发生在一个为了保护野生动物丹顶鹤而失去生命的女孩身上的真实故事为素材创作的,同时作品也反映了提倡环保的社会文化背景。因此,注重流行音乐与其创作背景的结合,不失为一个可以加深学生印象以及对作品认识的极佳形式。

2.从不同音乐体裁的交融点引入。一些流行歌曲由于吸收了民间音乐中戏曲、民歌的音乐元素,增添了几分中国传统音乐的色彩同样也受到了青少年的青睐。例如:《阿姐鼓》、腾格尔的《蒙古人》、李娜的《青藏高原》等。这些歌曲虽然不同于传统的民族音乐,但也不乏民族的韵味。在课堂上引入这一类型的音乐,不仅能够拉近青少年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距离,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主动地去研究音乐的内涵和相关文化联系的本质。

3.从流行音乐的特点和优势引入。流行音乐有许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是其它音乐形式所不具备的,例如,节奏教学中,恰当利用流行于欧美的说唱音乐,其节奏清晰明了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创作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流行音乐流行歌曲曲调的简易,词的浅显易懂,一目了然及演唱的口语化自然化等特点,让学生尝试音乐创作。这样的教学可以有效地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也是非常有益的。

4.从组织音乐课外活动引入。我们可以选择适合学生聆听的流行音乐在课间和课外活动播放,这样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情趣和习惯。学生在课外培养了良好的兴趣和聆听音乐的习惯对于音乐课堂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使音乐课也轻松许多。同时,可在学校举办流行歌曲卡拉OK比赛,一方面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另一方面通过比赛训练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和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也可以举办“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知识问答”竞赛活动,这样可以多角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增加了学生对于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的兴趣。

四、引入流行音乐要适度

1.在质量上有适度。不同的流行音乐作品在质量上有高低之分,甚至同一个流行音乐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也有优劣之别。例如网络上曾经十分流行的歌曲《老鼠爱大米》,单从歌曲的旋律上看,确实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但是从歌词上看难免有低俗,过于直白的缺陷,难登大雅之堂。

2.在数量上要适度。流行音乐毕竟是浩瀚的音乐文化中的一部分,音乐课上流行音乐的引入要适量。既不能拒流行音乐于千里之外,也不能让流行音乐替代民族传统音乐和世界古典音乐,让流行歌曲在中学音乐课堂中泛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一节课的主题思想,使当地选择相关的流行音乐参与教学,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总之,流行音乐作为音乐大家庭的一个重要成员,理所应当在音乐教育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学生受到流行音乐的影响也是不可避免与不可忽视的。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学生音乐生活的实际,紧跟时代步伐,正确认识流行音乐,为培养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型、全面型、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结合时代谈谈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脉络

【摘 要】在现今的高职教育当中,音乐作为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者在多年从事音乐教学的的基础上,总结了流行音乐的总的发展脉络,四个时期:20-40年代、40-70年代、80-20世纪末、21世纪至今。

【关键词】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脉络

生活中需要有音乐来陪伴,而音乐又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调剂品,以及人们寄托思想感情的艺术品,更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这众多的音乐种类当中,流行音乐当之无愧的起到了一个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

流行音乐起源于美国的爵士音乐。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一种由多民族文化汇集而成的爵士音乐。这种新兴音乐,以它独特的演奏(演唱)方式,刷新了听众的耳目,轰动了全美国,又很快传遍西欧各国。

在今天,流行音乐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在音乐作品中,它包括丰富多采的轻音乐、爵士乐、摇摆舞曲、迪斯科舞曲,探戈舞曲,圆舞曲以及各种不同风格的舞曲和各类小型歌剧的等。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迄今已有60年左右的历史。它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30年代至40年代是第一个高峰期,80年代是第二个高峰期。

一、20-40年代。在我眼里看来,中国的流行音乐,真正能称之为自己的流行音乐的时代,并不是明星云集的现在,也不再纸罪金迷的的台湾,香港。而是在20-40年代的上海。而在这一时期,很多的音乐由于受当时社会和政治的影响,都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虽然音乐的流行程度远远超过任何现在流行音乐的流行程度,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种流行,已经不是出于音乐本身的内涵,而是带有明显的政治需要了。当然,这个时期的音乐流派众多,歌曲层出不穷。难以一一尽述,但是,有几个人,还是应当提提的。音乐家陈歌辛在三十年代被人誉为音乐才子,四十年代被人赞为歌仙,陈歌辛一生创作歌曲近200 首,其中《玫瑰玫瑰我爱你》、《蔷薇蔷薇处处开》、《夜来香》、《恭喜,恭喜》、《夜上海》等歌曲,至今仍在海外及港、台、澳等地盛唱不衰。一代歌后“周璇”的名字可以说是国语流行曲史上一个金字招牌,号称“金嗓子”,不仅音色细嫩、音质甜美,而且吐字清晰,加上电影明星的身份和曲折凄凉的身世,因此深受大众的青睐与关注。这些人无论在何时,都会是站在中国流行音乐,流行文艺的纪念碑的顶端的。他们的音乐,无论在何时,都会有人记忆和传唱着,这些,都是中国流行音乐典藏中,最为重要的珍品

二、40-70年代末期。这一时期的流行音乐是完全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开来的。四十年代,由于这一时期的中国经历了一个黑暗而又漫长的缓发展时期,因此音乐受其影响,也进入了一个缓慢发展的时期。而五十年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这个时代的一切都成为我们父辈脑海里抹不去的印记。那时,雄壮激昂的进行曲是时代的主旋律,因此,纯净的音符也染上了鲜明的政治色彩。这时期流行的歌曲绝少儿女情怀,多是抒发对祖国、领袖、英雄、生活的热爱。与此同时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作品,像《我的祖国》、

《歌唱祖国》、《浏阳河》、《英雄赞歌》、《敖包相会》等等。六十年代,这是一个黑暗的年代,经过这个不同寻常的10年的人都会觉得这个年代难以言说,这一期间的歌曲多数都是歌颂社会主义,歌颂。流行的歌曲有《社会主义好》、《的话儿记心上》、《唱支山歌给党听》、《大海航行靠舵手》等。1970-1980年,70年代是中国人追求幸福征程的最后的黑夜,许多美丽的幻影划过这夜色,映照着人们,被人们纪念和珍藏。70年代涌动着物质和精神的渴望,这是中国非凡变化的前夜,一个多世纪以来沉郁的辛酸代价,终将有所获得。70年代初期,歌曲的创作已稍有转机,抒情歌曲的创作受到欢迎,题材和手法也见多样。如《我爱北京天安门》、《我爱这蓝色的海洋》、《北京颂歌》、《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等。

1976年,冬天过后醒来的是一个红彤彤的年代。施光南心中流淌出欢快的《祝酒歌》旋律,堪称为亿万人民倾情的胜利之歌;而抒情歌曲迎来了一个伟大的复兴??这是历史变化、进步的

个折射,从该角度看,这场复兴的确是伟大的。它的力量足可融化十年的坚冰,吹散徘徊不去的乌云。《太阳岛上》、《妹妹找哥泪花流》、《乡恋》、《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开始响彻神州。尤其是李谷一,她运用了“气声”演唱,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但也更加加强了它的吸引力与震撼力。

三、80-20世纪末。1980-1989是中国流行音乐创作最为动荡也最为繁荣的10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卡式录音机和电影、电视、广播的普及,港台流行歌曲得天独厚地闯入千家万户,不容分说地叩击人们的耳膜,强烈地刺激了音乐界乃至整个社会,也带来内地通俗抒情歌曲创作的勃兴。重新起步的流行音乐,经历了跟随港台流行歌曲的走向而变化到以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的必然过程。《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小草》、《我爱你,塞北的雪》、《在希望的田野上》成为这一时期最为流行的作品。伴随着改革开发的步伐,邓丽君美妙的爱情歌曲也像春风一样吹进了祖国大陆。那甜甜的、柔美的歌声代替了《红灯记》这样的样板戏、《红太阳颂》这样的革命歌曲,甜蜜的感动,生活原来可以这样美好。80年代中期郭峰以《让世界充满爱》等作品将艺术触角伸向人生、社会、历史,敞开心扉,提示人性,内涵丰富,从而使流行音乐得到广泛、真正的认同,并被得到官方正式命名“通俗歌曲”。接着崔健、徐沛东、苏越等,以《一无所有》、《信天游》、《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等作品,把具有西北高原特色的单调置入摇滚性音乐的整体构思中,以民族传统音乐的神韵为流行歌曲注入新的活力,欣起的“西北风”席卷80年代末的歌坛,很快就在听众中引起共鸣。像叶振棠的《万里长城永不倒》、张明敏:《我的中国心》、费翔《冬天里的一把火》、毛阿敏的《思念》、韦唯的《爱的奉献》都是当时炙手可热的歌曲。80年代的流行音乐经历了痛苦的思索和争执后,“通俗唱法”与民族、美声唱法形成鼎足之势,被列入声乐艺术之“正册”,流行音乐在理论和舆论面前终于获得了一席之地,其价值得到认可。九十年代是中国飞速发展、开放的年代,港台、国外的音乐开始涌入,内地的流行音乐也趋于成熟。流行音乐的发展到了一个小高潮,这时候的音乐不再只是音乐的表达,而带上了很强的感情色彩和社会意识,这是音乐的又一进步。

四、21世纪至今。21世纪流行音乐的多元化在改革开放的推进中深化,互联网的发展导致网络歌曲的兴起,选秀节目的涌现,如“超女”、“快女”,大力推进了流行音乐的发展。音乐风格的多元化也成为这一时期的音乐所独有的特质。在老歌新唱成为一中趋势时,自然是人们怀旧情绪和追求前卫的价值取向的结合,在不断将音乐改革推新的过程中我们会停下脚步,从过去的经典中去汲取养料,去扬弃,去保留一份纯真,同时还在不断加入新鲜的元素,还在不断进步着。这样的作用是巨大的,至少历史不会脱节,传统不会流失,经典在复新中永存。老歌新唱,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回归经典的需要,传承经典的需要。

流行音乐的曲风与内涵,从开始的单一与羞涩,到后来的多元蓬勃发展,再到后来带上强烈情感和社会意识的歌曲,到现在的老歌新唱,她走过的路在我们心中的印记从不曾磨灭。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西方流行音乐的艺术哲学

音乐艺术作为现实的反映形态,它有着自己特殊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其通过艺术家所创造的音乐作品被记录和保存下来,世世代代地流传下去,成为人类精神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流行音乐属于美学范畴,指的是音乐艺术的一种风格,它在20世纪40年代的西方现代艺术文化的潮流中出现,是一种在民间广受大众欢迎并且具有城市商业化性质的通俗音乐形式。流行音乐在本质上,流行音乐绝对追求人生的真实,并带有一些浪漫主义的装饰和超现实无政府主义的英雄霸气,给人们强烈的震撼、感受和参与的机会。

在20世纪,西方流行音乐对旋律、节奏、和声和乐器学的新形式试验,反映出了新能源形式和各种新机械发明对现在和未来生活的有力影响。在音乐领域,20世纪的录音棚制作是流行音乐工业的基础,它往往与音像业、各种传媒连成一体,改变了传统的音乐厅方式,产生了新的传播方式和接受方式。电脑系统的介入,又产生了人机互动的虚拟真实现象,再次解构了作为确实的创作结果的传统音乐作品,这使音乐作品成为了人机方式中主体参与过程所展现的可变事物,突出了观众的参与性、音乐作品的事件化和行为化。由于新技术手段(唱片、ktv、广播电台、广场音乐等形式)的出现,流行音乐大行其道,成为20世纪西方音乐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西方流行音乐作为世界流行音乐的主体,主要是以欧洲、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传统音乐、民间音乐以及黑人音乐为基础融合而发展起来的,具有更多的自娱性与商业性,随着其逐渐的演化和发展,产生出多种流行音乐种类:布鲁斯、爵士乐、乡村乐、摇滚乐、雷鬼乐、说唱乐、电子乐、音乐剧、廷潘胡同音乐等。

西方传统音乐的结构一般包括曲式、和声、复调、配器、旋律和织体等,而西方流行音乐的结构,经常需要切入补充新的因素,如线条、音色、时值等。有些流行音乐作品甚至可能是三无的,即无旋律、无调性、无规则,但同时它又有可能是三陪的,即陪伴有图形、文字和现场。20世纪的流行音乐令人眼花隙乱,传统的作曲方法被打破,创作手法不断求变求新,人们普遍个性张扬,音乐观念与审美标准都有了极大的变化,人们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古典的美学传统,改变了审美形式的表现原则。

20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文化观念产生根本性逆变,美学范式不同于往昔的社会。20世纪的现代科技直接产出了与音乐相关的重大器具性和观念性的转变,人类的生活方式、观念意识和舆论倾向直接影响着音乐的题材、体裁、技术要素和音乐家的思想观念等。在这里,西方流行音乐的音乐因素全面开发,具有大众狂欢与多元对话的性质,流行音乐以新奇、活泼、性感的手段刺激着大众的注意力,同时向实际生活渗透并产生综合艺术。人们力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雅与俗、台上与台下、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生活、政治与文化、科学与宗教等界限,从传统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流行音乐来表达多种思维方式,从强调主观感情转向到客观世界,注重作品的复数性和大量生产,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到与工业机械相结合,主张艺术平民化并且大量运用大众传播媒介。流行音乐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音乐创作的发展,丰富了演出曲目。另外,它们也并不都是没有思想意义的胡闹和追新求异的音响堆砌,有些作品的确以它们全新的视角和独特的手法,取得了用传统手法很难达到的某种震撼人类心灵的艺术效果。流行音乐在表现一些重大题材方面,较之传统作品也并不逊色,有许多流行音乐家都创作了体现,诸如世界大战、法西斯暴行、宗教冲突、种族歧视及贫困与灾荒等人类生活中重大题材的优秀音乐作品。就更深一层的风格或个性来说,它们则呈现出雄伟壮丽、悲壮动人、流丽婀娜等多种美学特征,有言志之美。这些优秀的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接受,它们已经成为20世纪世界音乐宝库中的经典曲目。

总之,流行音乐在形态上呈现出多样变化的创造性特点,在情态上具有丰宫复杂和多层次的立体结构,它的意态美将更突出、更深远、更具超越性,其千姿百态的风格美将与新时代人们千变万化的审美需求相适应。人类的文明发展业已证明,由于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完备的音乐审美心理结构,已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论文化工业时代的中国流行音乐

[ 论文 关键词]流行 音乐 大众文化 “雅”“俗”文化 亚文化 特征

[论文摘要]

一、从解放到迷茫—

流行 音乐 是伴随 现代 工业 发展 而兴起的一种都市音乐,作为工业化社会文化现象之一的流行音乐 自然 摆脱不了现代工业文明打上的深刻烙印。流行音乐从创作、制作到生产、消费,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人,制作商、音乐人和歌手之间从一开始就发生了 经济 关系,这一点它同民间音乐和古典音乐具有很大的差异,甚至包括歌手的包装、宣传等等一系列的环节,无不带有强烈的商业色彩,可以说,流行音乐在市场的带动下已经形成了一个蕴涵巨大商业利润的文化产业。既然流行音乐是一种文化商品,就以获取最大商业利润为目的,因此,流行音乐的商品属性就决定了它的消费特点,它以适应人们的消遣、娱乐的感性需要而发展,并不以思想性、现实性和社会性为主旨,这样,流行音乐的标准化和快餐性特征就显露无疑了。

在工业社会,流行音乐和其他商品一样,是在竞争中发展起来的,当一首歌曲取得成功之后便会成为其他歌曲争相效仿的对象,创作技巧、类型、音乐元素等都成了被模仿的对象,直到最后具化为一种标准,所以模仿也是流行音乐的一个特点,并且是造成音乐结构标准化的一个根本原因。[3]<p225,另外,流行音乐的娱乐性与其商品性是密不可分的。在消费型的社会中,只要娱乐性 艺术 拥有大量的受众群,就有可能成为获利极高的商品。由于在当代社会音乐生活中,流行音乐的娱乐性功能是其它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无法相比的,它拥有最为庞大的受众群,这也就意味着流行音乐具有其他任何一种音乐形式所不可相比的市场。流行音乐一旦进人消费市场,以商品的面貌出现时,就具备了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使流行音乐的商品属性与其它艺术形式相比较,显得更突出。

(二)流行音乐的亚文化特征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就其存在的观念层面讲,具有人类意识形态的属性,就其表现形态讲,属于意识形态的一种外化形式。由于它强调感官刺激功能、娱乐功能与消费功能,而淡化和抑制了 政治 功能、 教育 功能、认识功能,因此,从流行音乐存在的普遍的意义讲,流行音乐无论是作为一种观念还是文化意识的载体,所反映出的意识形态,本质上是一种非主流社会意识形态。流行音乐大多表现的都是“爱情”、“成长”等主题,这些均属于亚文化层,是属于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主旋律、权威话语)反差较大的内容,在一些摇滚乐中,甚至出现一些有悖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不宜提倡的反文化势态,这些与理想的追求,提倡崇高、奉献以及理性这类受主流意识形态所提倡的社会本位价值追求背道而驰,却成为流行音乐主要的价值定位。而这些都被正处于世界观形成初期的青少年视为流行音乐个性的表现,“然而这种个性化却只不过是‘一种赤裸裸的模式”,。“因为在阿多诺看来,听众被控制得越严格,他们能够注意到伪个性化的可能性也就越小”。[3](p150)大众传媒的力量使得“流行”音乐源源不断地灌输进青少年的耳朵,他们只能被动地在既有的音乐中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否则就无法在自己所处的亚文化中生活[4](p89)

从这种亚文化特征来看,可以发现这样的现象,当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青少年的影响越小,流行音乐的亚文化特征就越明显,反之,在一段时期,当社会主流音乐形态对青少年观念甚至流行音乐本身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时,这种亚文化特征便会消弱。所以,在各种流行音乐充斥青少年耳朵的今天,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如何利用他们喜爱的流行音乐形式,向他们传达正确的思想内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通过流行音乐引领青少年适宜的音乐欣赏方向。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论新媒介时代流行音乐表现方式的变化

论文关键词: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新媒介;文化工业;大众文化

论文摘要:流行音乐的媒介可分为旧媒介和新媒介,旧媒介包括收音机、唱片、磁带等。新媒介包括cd、dvd、mtv、卡拉ok等。在新媒介时代,流行音乐出现了视与听结合、制作与欣赏结合、身与心结合的趋势。这说明了作为大众文化一部分的流行音乐生产与作为流行音乐一部分的流行音乐媒介是分不开的,流行音乐媒介的变化必然带来流行音乐生产、表现方式等的变化。

播放流行音乐的媒介很多,如磁带、唱片、留声机、cd、mp3、md、电视、收音机等等。有些媒介还直接参与流行音乐制作,如电子音乐、flash音乐等。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流行音乐新媒介的出现给流行音乐表现方式带来的变化。流行音乐旧媒介从时间跨度上来说大概有一百年左右,即从1870年到1980年,主要包括留声机、收音机、广播、胶木唱片、磁质盒带等。流行音乐新媒介主要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一直延续至今,主要包括数字媒介,如cd、dvd等;电视媒介,如mtv、卡拉ok等;网络媒介,如电子音乐、fla sh、mp3等;其他媒介,如焕然一新的歌星演唱会等。当流行音乐媒介发生变化后,流行音乐的具体表现方式也会发生变化。为了对流行音乐的新旧媒介有更好的理解,本文首先介绍一下流行音乐媒介的发展。

一、流行音乐媒介的发展

1.旧媒介时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开始进入技术时代,与听觉文化有关的媒介开始出现: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1913年,法国人吕西安、莱维利用超外差电路制作成了收音机;1933年出现了调幅广播,20世纪五六十年代胶木唱片出现并流行;1955年,首批晶体管收音机几乎同时在美国和日本问世;70年代磁质盒带产生。这些媒介的出现极大提升了听觉文化在文化中的重要性。因为以往听觉文化之所以不独立,没有像书写文化那么普及和重要,就是听觉文化没有自己可以长久保存的独立媒介,随着这些媒介的出现,歌曲可以保存,人声和乐声可以存留。

2.新媒介时代

但真正使“听”成为与“看”“思”“触”同样重要的乃是当代新媒介的兴起。当代音乐新媒介的兴起成了这个时代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这些新媒介包括数字媒介、电视媒介、网络媒介等。

数字媒介在音乐中主要体现在cd、dvd上。光盘的诞生,最早可溯自1980年索尼和飞利浦两家公司所共同推出的cd—da(compactdsc—dgtalaudo)。直到1983年,索尼公司才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张实用的cd,并用它灌制了美国著名歌手比利·乔的专辑《第五十二街》。到了1985年,用于资讯产业的cd—rom光盘出现,人们找到了搭乘进入多媒体声光影音世界的快捷媒介。

“dvd”的全称为dgtal versatle dsc(数字通用光盘),是由飞利浦和索尼公司与松下和时代华纳两大dvd阵营制订的新一代数据存储标准。同cd相比,dvd具有更高的存储数据量。1997年,全世界第一批dvd播放机正式面世。到了2002年,为了满足人们对更大容量光盘的要求,dvd又在不断扩充自己的容量。

电视媒介中的音乐则追溯到1980年底。当时,一段段三四分钟的“可视歌曲”节目开始出现在电视中。表演者虽然打扮奇幻,表演与歌曲的内容也大相径庭,但还是博得了以喜爱新奇而著称的美国人的喜欢。1981年8月,一家专事播发可视歌曲的电视网——音乐电视网(mtv)应运而生。1983年,迈克尔·杰克逊在可视歌曲中大展身手,他那娴熟奇异的舞姿使他赢得了“可视歌曲中的弗雷德·阿斯泰尔”(阿斯泰尔是好莱坞歌舞片中最负盛名的舞蹈演员)的美名。现在,几乎没有一个有影响的歌星没有自己的可视歌曲专辑。可视歌曲已深入到电视网、每个家庭,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mtv,电视媒介还有众人熟知的卡拉ok。

网络媒介中的音乐主要表现为mp3、flash等音乐。mp3全名是mpegaudolayer3,是一种声音文件的压缩格式。1987年,德国的研究机构iis(nsttutntegrerte schaltungen)开始研究一种声音编码与数字声音广播的计划,名称叫做eurekaeu147,这就是mp3的前身。大概是在1999年,mp3这一新玩意儿开始在内地被人们广泛传播,它的出现推进了音乐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推动了音乐的大众化。年轻人开始用电脑制作mp3,开始通过互联网传播mp3,开始兜着mp3播放机,听着mp3音乐散步、旅行。一时间,听mp3音乐成为一种时尚。

flash音乐指乐迷或网虫根据自己的喜好利用fal sh软件给一首音乐配以fal sh动画。由于他们在制作音乐fal sh的过程中也可以把自己的一些理念灌输进去,所以一首歌可以有很多的flash版本,这正是fla sh音乐最有魅力的地方,它让每个人参与音乐的画面制作都有了可能。

电子音乐指的是一般所说的md,即以计算机为工具,配合md的编译码程序,将所有乐器组合的效果在一台计算机上做出来的电子媒介中的音乐,主要表现为以md为主的音乐。1991年,号称“中国电子音乐之父”的张大为出版了他的首张电子音乐《电子山》。后来有崔健的《无能的力量》、窦唯的《山河水》、王磊的《春天来了》等。

二、新媒介时代流行音乐表现方式的变化

1.视与听的结合

“音乐的本质就决定了音乐比起其他艺术更不易让我们以较一般的方式来把明确的和特殊个别的东西掌握住和说清楚。因为音乐尽管要采用一种精神性的内容,并且以这种题材的内在实质或情感的内在运动作为它所表达的对象,这种内容毕竟是比较不明确的,朦胧的,正因为它是从内在方面(或精神方面)来掌握的,或是作为情感而反映于声音的”。19世纪德国美学家黑格尔的这段话是针对当时音乐来说的。但在新媒介时代,音乐中“看”的成分越来越突出,如mtv、flash音乐、歌星演唱会都离不开视觉形象。音乐文化出现了视听结合的新趋向,这主要表现在mtv中。

mtv最早开始于美国,出现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mtv是美国流行音乐工业和电视业双重发达的产物,它结合了音乐、文学和电视艺术,三位一体。十年后,mtv传到了中国。当唱《青苹果乐园》的小虎队在电视中又唱又跳时,人们感受到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视听,一种新颖而刺激的传播流行歌曲的方式。这就是mtv。有了mtv,青春、美貌、异国情调、奇异情节以及时尚等直接借助电视画面而不是借助歌词就可以形象地看到。

有了mtv之后,音乐的形象性和可视性大大增加,在mtv的图像中,歌词的诠释也变得更具象、更立体化,也更易理解。尤其在摇滚乐的mtv中,那些歌手的发型、服饰、舞蹈甚至恶作剧的现场表演都增加了人们对摇滚颓废和反叛的文化理解。mtv使歌手在偶像化方面以及发挥自身综艺才能方面提供了难得的舞台表演空间。从流行文化角度观察,mtv完全是一个混合体,它包括了娱乐的一切要素,如通俗、好看、形象偶像化等。mtv作为可视歌曲在瞬间处理上高于其他艺术,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的想象力,提供即时的满足感。音乐也因mtv普及化和流行化。为什么迈克尔·杰克逊和麦当娜在制作mtv录影带时竞耗资上百万美金?原因是有了这些雄厚的资金才能把mtv拍得宏大而有气势,让短短几分钟的mtv看起来就像是一部史诗。mtv把流行音乐的发展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音乐中“看”的成分的突出跟整个当代文化越来越视觉化有关。如今,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到处充满了视觉符号——广告、影像、摄影、多媒体、mtv、卡拉ok、电影、建筑、美容、形体训练;到处充满了视觉符号的制造者——电影人、电视人、媒体制作者、形象设计师、广告人、平面制作者、摄影师。看与听也融合在一起,如本来电话属声音媒介,目前亦与影像结合,走向视像电话,又配合遥距传讯科技,推出遥距视像会议(tele.con.ference);电台节目走向跨媒体作业,音乐事业亦十分倚重mtv、广告、演唱会,导致歌手、乐手的外表包装与其音乐造诣同等重要。就连过去要用“心”看的现今也转换成了用眼睛看,如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转化为电视和电影中的明星,歌词mtv化,用多媒体诠释意义和思想,等等。可见,一个看“像”的时代正在到来,对视觉符号(形象)的消费几乎成了现代人日常生活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促使了当代文化逐渐展现为视觉文化占主导地位,即语言不断让位给图像,视觉美学取代传统美学。难怪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elbel1)得出如下结论:“我相信,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由此,“看”成了现代人接触世界的首选方式之一。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音乐会中“看”的成分的突出也成了必然,而最能激起音乐场所中人们去“看”的无非是身体所展示的系列形象。

2.“制作”与欣赏的结合

在网络时代,你可以用各种软件合成各种声音制作md音乐,你可以利用多种方便的软件来很快地学会演奏,你甚至可以通过采样和计算机结合的技术来合成电子音乐。你可以自己动手参与flash音乐创作,并把自己的一些理念灌输进去,所以一首歌可以有很多的fal sh版本。因此,在新媒介时代,你可以向传统的音乐观念轻松地挑战,你从和声、旋律和节奏的束缚中摆脱出来,你摆脱了传统创作与消费分离的模式,你既是音乐的制作者又是消费者,音乐成了你在电子游戏之外又一个集创造、娱乐和消费的文化领域。如网络音乐《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就是一首集创造、娱乐和消费的音乐。这首歌是通过fla sh传开的,而不是传统的通过电视、电台或市场的音像制品。1995年,雪村已创作了《东北人》等一系列“音乐评书”。2001年前后,雪村的朋友戴军将“翠花”上传于网络,有个叫刘立丰的网友又把《东北人》做成了flash。由于歌词、画面都比较滑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网络上由此引发了《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flash动画风潮,这股风潮迅速在全国范围内蔓延。这首歌的fla sh版本有:左撇子工作室版、行走乾坤版、babylon版、北极天狼刃版等数十种版本。这些版本对这首歌演绎不一,有制作成摇滚乐风格的,有创作成革命故事的,也有演绎成后现代风格的。在制作《东北人都是活雷锋》fal sh音乐过程中,网民把自身对生活的态度也带到对音乐的欣赏和制作中来,如他们对个性和自主性的强调,对生活的一种游戏反讽态度,感兴趣于即兴发挥,等等。这些在传统媒介中是很难体现的,因为在传统媒介中,乐迷形式上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媒介所提供的音乐,而传统媒介以及由这些媒介为载体的音乐也很难反映他们的上述心态。这就是在新媒介时代,自己制作音乐的好处。

3.“身”与“心”的结合

当今音乐会或电视场合中歌手对自己的着装、发型和身材越来越重视,而歌迷也越来越重视音乐会中自己的身体性参与,他们通过身体摆动、蹦迪或卡拉ok的浅吟低唱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一种动态理解。无论是歌手还是歌迷在音乐会中对自己身体的重视,都折射出了他们这样一种文化心理现象,即当代人对身体的重视已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他们即使在强调听觉的场合也没忘记自己的身体,希望通过在音乐会中的身体表演和看身体表演来获得某种身体解放,以释放平时被压抑的“身体”。

现今,世界pop舞曲的流行更使歌手趋于舞蹈,演唱反而退居其次。歌迷的注意力不再集中在歌手的歌唱得好不好身上,他们更关注歌手的即兴表演和临场对大家情绪的调动上。歌手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带动大家一起动起来。在歌手的狂热鼓动下,很多观众给歌手打拍子,甚至自身的肢体随着歌手肢体的摆动而摆动。

酒吧迪厅中的音乐是所有音乐场所中最能带动听众身体性参与的音乐。在昏暗狭小的酒吧空间里,到处弥漫着暧昧、混浊、带有很强的视听刺激的音乐和色情。四面墙上的电视里播放着摇滚巨星迈克·杰克逊的mtv,迪厅的前方则由几个打扮怪异的dj主持人控制着音乐的节奏,并用人声煽动着舞池里蹦迪的人们一起高呼“one,two,three,four……”舞厅的两侧则站着衣着性感、相貌姣好的领舞者。领舞者往往是那些年轻的、身段较好的、懂舞蹈语言的女孩,这些领舞者随着音乐的节奏跳各种舞蹈,并极尽身体之挑逗。舞池里的舞者就在这混乱无序的气氛中随意扭摆自己的身体。在这里,众多摇摆的身体成了一片欢乐亢奋的海洋。大家谁也不关心对方是否跳得好,而只沉浸在自己身体的摇摆节奏里,什么都可以不想,感觉到的除了自身身体的节奏外还是节奏。这种参与在蹦迪时特别明显,此时你既是听歌者、观看者,也是自身的表演者。这种表演既表现在你可以和着音乐的节拍一起唱,也表现在你的舞蹈行为上。你在聆听歌曲并同步应和中获得了一种对象性的诉求,你在身体的扭摆中获得了情绪释放,你在“窥视”他人中获得了满足。

基于酒吧里音乐与舞蹈的不可分,酒吧迪厅中的一些音乐与舞蹈结合在了一起。如r&b(rhythm and blues),中文可译成“节奏布鲁斯或节奏蓝调”。相对于r&b音乐的慢速,hp—hop的音乐节奏则快得多。从字面上来看hp是臀部,hop是单脚跳,hp—hop就是轻扭摆臀。这类音乐突出节奏而不是旋律,强调了音乐中身体的舞蹈。

确实,当今的音乐越来越属于体感一代,即用身体而不是耳朵来享受音乐,那些乐迷所希望的就是如《花儿》中所唱的那样“让身体在节奏中快乐地飘荡”。

综上所述,随着流行音乐新媒介的出现,当今流行音乐的表现方式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如视与听、制作与欣赏都出现了相互结合的情况,音乐中身体的参与加强,如此等等。音乐中视听的结合在某些方面正在改变着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方式,因为听、看对世界的感知是不一样的。“核查、控制和把握属于视觉,听觉则要求专心致志,意识到对象转瞬即逝,并且向事件的进程开放。视觉属于存在的本体论;听觉则是亲近信仰和宗教的原因。”这意味着,在新媒介时代,传媒技术正在重新形塑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在这过程中,就像美国文化批评家詹姆逊所说的,文化本身范围扩展了,“文化不再局限于它早期的、传统的或实验性的形式,而且在整个et常生活中被消费,在购物,在职业工作,在各种休闲的电视节目形式里,在为市场生产和对这些产品的消费中,甚至在每天生活中最隐秘的皱折和角落里被消费,通过这些途径,文化逐渐与市场社会相联。”由此,在新媒介时代,与流行音乐密切相关的新的文化空间、文化类型(如塞博空间、“e”文化、视觉文化等)出现了。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如何将流行音乐合理地运用于音乐教学中

一、流行音乐进入音乐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流行音乐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必要性。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因此音乐教学必然会受到社会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通讯传媒的发达,人们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以娱乐性为特点的流行音乐随之蓬勃地发展起来,音乐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势,并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当然也进入了学校。而对音乐的多元发展趋势:日益丰富的和善,多变的风格,现行的教育模式、教育教学方法、评价标准和现用教材的局限性日益突出,我们不能再沿用陈旧的教学模式,而是要积极进取,创新探索,根据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从学生本身的需要出发,改革教学,让我们的音乐教学与世界接轨。由此可见,流行音乐进入中学音乐课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2.流行音乐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节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节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掌握。除了采用节奏模仿、打击乐训练等方法外,我们也可以尝试将流行于欧美的“说唱”引入教学,“说唱”有着鲜明的节奏感和独特、新鲜的风格韵味,更易积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选取合适的流行音乐进行音乐教学大纲,既可以弥补现行教材的不足,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如何将流行音乐合理地运用于音乐教学中

1.摆正流行音乐的位置,将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音乐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越来越为许多些国家所重视。毫无疑问,流行音乐和“新潮音乐”等现代音乐作为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传统音乐、新音乐、欧洲古典音乐等古今中外一切优秀音乐文化成果一起构成了音乐教育。因此我们要摆正流行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给流行音乐一个合理、适当的地位。音乐是相通的,许多流行音乐是由古典音乐改编而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将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

2.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建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学习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教和学两方面构成的有机活动过程,因此要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变教师为主体为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型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即教师不以自己的喜好来决定教学内容,而是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一切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不干涉、规定学生喜欢的音乐,不以教师的自我意识左右教学的进行,左右学生的喜好、学生的思想,如教师喜欢民歌,便在课堂上大讲特讲,让学生听民歌,想让学生都喜欢宋祖英、李谷一等:教师喜欢二胡,便在课堂上让学生不厌其烦地听《二泉映月》《良宵》,教师只从自身的兴趣出发,无视学生的情感、兴趣,学生会对此产生厌学情绪,久而久之会形成恶性循环,学生更不愿上音乐课,这样不利于学生的音乐水平的提高,不利于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把教师的主体地位变为主导地位,以学生为出发点,客观而理性地看待音乐教学,引进一些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

3.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改变“重技轻乐”的倾向。这就说明音乐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要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转化为兴趣、素质、能力、个性的培养。而传统的音乐教学在教学内容上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艺术表现和艺术创造力;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教学规律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兴趣、喜好的培养及审美认知规律。广大音乐教师应该充分、清楚地认识到: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培养学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这才是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宗旨。强调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这才是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4.提高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引领学生步入音乐殿堂。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学习新理念、新事物,开阔欣赏视野,加强自身音乐素养,寻找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最佳衔接点,引领学生步入音乐殿堂,让学生欣赏音乐,享受音乐。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不能满足现状,固定于自己过去所学的范畴中,而拒绝一些现代的、流行的东西。我们要认识到:大音乐家的作品并非全部都是经典,流行歌曲也并非都是靡靡之音,也有经典之作。对流行音乐要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寻找与传统音乐的最佳契合点,帮助学生找到与传统音乐的共鸣处,从根本上改正学生的欣赏习惯,我们可以从旋律人手,在心理上拉近学生与传统音乐的距离。

总之,社会在发展,音乐也在发展。我们要以新课标为指导,联系学生实际,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为学生喜爱音乐、欣赏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开创音乐教学的新局面。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

内容摘要:中学生喜欢音乐、喜欢唱歌,他们从各种媒介中获得自己喜爱的音乐形式、音乐作品、创作者及演唱者的相关信息。因此,单一的音乐教学内容,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满足不了学生对不同音乐的求知欲望。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不仅是适应当今的社会现象,而且能让学生对另一种音乐形式有所了解。

关 键 词:流行音乐 民族音乐 通俗音乐 正确对待

我们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是任何一种音乐形式所不能比拟的,除在进行正常的音乐教学之外,“把流行音乐引入音乐课堂”——这是音乐课程设置中的一个新的挑战,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

笔者的学生王熳在实习期间对初一年级新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95%以上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列举出一大串流行歌手的名字:周杰伦、潘玮柏……对于他们的代表作品,更是了如指掌;就“你希望老师怎样上好音乐课”这一问题,很多学生都希望在课堂上能听到自己喜欢的流行音乐;学校举行歌咏比赛,学生绝大多数唱流行歌曲,较少有学生记得《大刀进行曲》《松花江上》,更令人惊讶的是有人连《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也不能唱全,这不得不让人忧虑和反思。笔者认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歌曲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树立学生正确的音乐美学思想,提高音乐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流行歌曲是一种音乐形式,将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长期存在。因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当审美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形成相应的免疫力,对流行歌曲进行鉴别,能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比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教师把词曲俱佳的优秀作品和低俗的毫无价值可言的作品放在一起,和学生共同探讨辨别美丑。教师还可以利用适当场合、如课前课后、课外音乐活动、个别交谈等,向学生介绍一些审美常识,比如:怎样鉴赏歌曲、歌词、歌唱等,指导学生对流行歌曲进行鉴别、分类,让他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从中选择适当的歌曲。

音乐教师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学生的基础音乐教育,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欣赏音乐所具有的常识,多让学生接触一些思想性和艺术性较高的音乐作品,以此来荡涤他们的心灵,使他们的情感通过优秀的作品得到升华,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音乐鉴赏能力。

二、加强电化设备,恰当使用视听结合的方法激发美的感情

音乐教师平时要做个有心人,经常观看电视或专业录相资料带,并把好节目录制下来,通过音乐活动课放给学生看,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老师参与学生的评价,教会学生如何欣赏,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并能自觉地做到抵制庸俗的流行音乐。如播放我国最优秀的民族歌唱家之一张也演唱的具有我国浓郁民族风味的《茉莉花》《沙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有对大西北怀有深厚感情的青年歌唱家王宏伟演唱的一些歌曲,充分让学生感受视听的效果。当然,教师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有些高品位音乐学生欣赏不了,例如美声唱法、芭蕾舞剧、大型歌剧、交响乐等,这就需要音乐教师本身具有一定专业素养,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地讲解、引导,揭去其神秘面纱,时间长了,了解多了,自然就会为其魅力所倾倒。

三、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易懂性、时尚性的音乐形式

校园里经常听见学生在唱流行歌曲,说明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热爱,但其实学生们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实流行音乐大体来说可分成四种:节奏布鲁斯(r&b)、说唱(rap)、摇滚(rockroll)和电子音乐(electron)。在给学生讲流行音乐时,教师尽可能地把较先进的音乐设备带到课堂上,与教学常用乐器相结合进行演示,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变得立体真实。如:r&b音乐要素构成的分析、rap的即兴创作、电子音乐是通过什么乐器实现的等问题。学生从中可以真正体会到音乐的多元快速发展,大大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使课堂更加富有现代气息。《yesterday》这首歌曲可以说经常听,许多学生不知道这首歌曲其实是r&b的形式,在课堂上放这首歌曲,许多学生一定会觉得很新奇:“老师要给我们上什么课?”然后就可以将学生带入流行歌曲的天地。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哼唱,然后给学生讲解r&b产生的时代背景: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黑人和纽约市外行政区的青年中间开始流行迪斯科、霹雳舞和说唱乐。街区那些去不起俱乐部的青少年,厌倦了迪斯科音乐,他们演奏更重一些黑人流行音乐,来回重复同一张唱片的内容。当在音乐中加入(开始时是用60年代流行的语言朗诵一些街头即兴诗歌)歌词,这种音乐开始成为了说唱。对r&b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开始正式上课,学生根据自己的校园生活写一段歌词,引导学生用rap的语感进行说唱,教师和以伴奏。学生一定会感到奇怪:流行歌曲还能这样来演唱?这就从不同角度了解了流行歌曲的各种形态,由单纯的感官欣赏上升为理性的欣赏。

四、引导学生真正认识优秀的流行音乐,适度欣赏好的流行音乐作品

流行音乐之所以被学生所喜爱的原因在于:流行音乐的旋律优美、曲调易于上口、能迎合当代人的心理。但一些流

行歌曲歌词粗俗不堪,内容低下,容易使分辨能力低的学生迷失在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属于纯偶像派,只要是他的偶像唱的,再难听他也会觉得好听。当然相当一部分的流行歌曲写得很不错,如歌曲《出塞曲》,歌词选自我国台湾著名诗人席慕容的一首诗,表现了对自己故乡的思念之情。歌曲分上下两段,第一段将塞外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致,第二段音乐变得粗犷起来,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多彩。听时思绪万千,好像自己就正在黄河岸边,似乎看到了苏武牧羊于北海边。又如歌曲《俩俩相忘》:“拈朵微笑的花,想一段人世变化,到头来,输赢有何妨?日与月互消长,富与贵难久长,今早的容颜老于昨晚。”歌词写得既有哲理性,又通俗易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真正认识优秀的流行音乐。

总之,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学生对新生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音乐教师应该很好地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巧妙地“把流行音乐引入音乐课堂”,通过缜密的资料查阅、细致的筛选、严谨客观的讲解、极有趣味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简单地听流行音乐、哼唱流行歌曲到分析其发展进程,学会多角度、客观地评价鉴赏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对现在中学生偏爱流行音乐的正确引导

中学生喜欢音乐、喜欢唱歌,他们从各种媒介中获得自己喜爱的音乐形式、音乐作品、创作者及演唱者的相关信息。目前在音乐文化的选择上普遍存在过分偏爱流行音乐,忽略甚至排斥其它音乐门类学习的现象。为什么在众多音乐中中学生偏爱流行音乐呢? 我对中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95%以上的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其理由是:亲切好听、贴近生活、情感丰富。每个学生都能列举出一大串流行歌手的名字:王菲、周杰伦、she……对他们的作品,更是了如指掌;就“你希望老师怎样上好音乐课”这一问题,很多学生都希望在课堂上能听到自己喜欢的流行音乐。在学校举行的各类比赛和文艺汇演中,演唱形式和内容最多的也是流行歌曲,较少有学生记得《学习雷锋好榜样》《松花江上》等,更令人惊讶的是有人连《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也不能唱全,这不得不让人忧虑和反思。中学生音乐审美趣味单一化导致了欣赏视野的狭隘,单一的音乐教学内容,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满足不了现在中学生对不同音乐的求知欲望,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不仅是适应当今的社会现象,而且有必要对中学生与流行歌曲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这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我们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是任何一种音乐形式所不能比拟的,除在进行正常的音乐教学之外,“把流行音乐引入音乐课堂”——这是音乐课程设置中的一个新的挑战,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我认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歌曲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正确认识、对待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具有它自身的特点:语言生活化、节奏明快、贴近生活、易于接受。虽然没有高雅音乐生命力强,但并不能因为它是流行的,就将其贬得一文不值,一味排斥。把高雅音乐捧上天,在课堂上绝对禁止流行音乐,这样做也是不现实的,学生会产生反感的情绪。音乐教师不能错误认为自己是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就鄙视一切流行音乐,禁止学生听唱。因为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有其独到之处,有相当一部分流行歌曲艺术性较强、 旋律优美、歌词内容健康、贴近生活、容易抒发感情。应让学生们在音乐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有选择地学唱、欣赏流行歌曲。

2 正确认识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征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具有很明显的变化,性意识迅猛觉醒,涌动,对异性充满好奇和渴望,对朦胧的爱情生活十分向往,对外界事物产生深厚的兴趣,接受模仿能力非常强。同时他们心理发育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完善,对人生、对生活的思考欠周全。而流行歌曲绝大部分涉及情感生活节奏明快,比较符合青少年十分肤浅的爱情观和欣赏特点,,从音乐审美的心理角度来研究,通俗音乐强劲有力,非传统强弱规律的节奏,优美抒情的旋律,似乎倾诉了自己心声的歌词和现场音乐会的冲击力等,与青少年这一时期心理、生理期待不谋而合,决定了他们对流行歌曲的偏爱。中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还没有具备完善的鉴赏能力,还不能区分它的优劣,按照自己的喜好全盘吸收流行歌曲,难免会受到负面的影响。关键在于教师精心备课,对歌曲和欣赏的曲目仔细推敲和筛选。

3 灵动随机地发掘流行音乐使用价值

灵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兴趣,尊重学生的审美需求。及时有效的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中学音乐教材内容有限,我们要真正培养和维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必须注重课外音乐内容的收集,并根据学生的审美需求进行有目的、有选择、有引导的教学延伸。“流行音乐”冲击中学校园,作为音乐教师应变“堵”为“疏”,使“流行音乐”为音乐教学起到作用。在音乐课堂上,应当把这类有健康内容的音乐介绍给学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把最真实的情感流露出来,这样的情感体验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不再感到音乐课的单调与乏味。

当然,教学中,要尽力把握好“流行音乐进课堂”的尺度,既不应该因噎废食而放弃流行音乐的介绍,使课堂音乐教学陷入枯燥乏味的泥潭;更不能放任自流让流行音乐唱课堂的主角,使得学生的音乐素养停留在流行音乐界定的层次上,偏离音乐教学普及和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基本要求。流行歌曲进入学校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手段和途径,它让学生感到教师已经注意到了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而且能以平等的态度和他们一起共同探讨优劣、辨别美丑,无形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对音乐课产生兴趣,愿意和老师一起共同探索流行歌曲之外的音乐艺术领域,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老师心里想的,首先应该是学生,其次才是音乐,学生比音乐更重要。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去做他们愿意做的事,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音乐的信心和对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享受到音乐艺术带来的无限乐趣。教学活动就是学生的活动。教学的最终结果就是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我也会让流行音乐在学生的生活中真正意义上的灿烂起来,把课堂变得色彩斑斓、妙趣横生!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地方高师院校流行音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迅速发展与变迁,逐渐在人们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生活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从我国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前景看,高校流行音乐教育的发展有待于努力。对于流行音乐在我国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发展中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应以规范化、标准化、层次化的模式,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规划,形成社会普遍认可的评价体系,激发学习流行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的提高我国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地方高校流行音乐教育发展概述

我国地方高校的音乐教育是高校实施社会实践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流行音乐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流行音乐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我国地方高校的流行音乐教育应明确定位在普及的位置上,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修养,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受流行音乐教育。

(一)流行音乐教育的现状认识

作为我国地方高校流行音乐音乐教育,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流行音乐抱有较大的兴趣,乐于参加文娱活动。大多数音乐教师对工作抱有热情和责任心,热爱艺术和教育事业,但由于一些偏见认为流行音乐教育与就业关系不大,与毕业文凭的获得关系也不大,其成绩难以为社会所认可,一些不利因素有时也使师生对流行音乐在思维、情感、创造力、想象力以及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巨大作用认识尚嫌不足,教学效果得不到正确评价,有时对教师的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学生学习因而逐渐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一些高校将流行音乐仅作为自主选修课程也给了一些学生不修流行音乐的权利和理由。

(二)地方高校流行音乐课程体系的构建

由于课程开设因校而异,学生选修因人而异,缺乏统一的教学体系和教材,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学校之间、学生个体之间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差距悬殊,流行音乐教育的质量评定没有基本底线,教学没有动力和压力。目前,像上海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等其它一些高校设置此专业外,大多数地方高校流行音乐课程一般设为选修课,有的高校甚至不开,当然一定程度上主要受到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设施的制约。这样在教学内容上也便产生了局限性,以及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自主性比较强。与此同时,授课过程难免要简化教学内容和手段。

(三)地方高校流行音乐教育实施条件

事实上多数高校设立的艺术教研室或艺术教育中心、美育教育中心等,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流行音乐的教学及艺术实践的内容,我们现在的“大学生艺术展演”、“三下乡”等活动,以通过组建艺术社团、举办艺术活动与艺术节等形式以及参加各种艺术表演、艺术竞赛,营造了浓郁的流行音乐文化艺术氛围。虽在指导教师的队伍中,拥有一定数量的师资队伍 ,但相对应的具有流行音乐专业学历、职称层次专业教师队伍还相对缺乏

二、地方高校流行音乐教育的实践探索

地方高校流行音乐和谐发展要求我们认清流行音乐教育发展的规范化、标准化、层次化的思路。为了改变目前高校流行音乐教育的现状,解决存在问题,高校应积极探索提高流行音乐的这些方法和措施,促使流行音乐学科的积极发展。

(一)地方高校流行音乐教育发展的方向

我们对待流行音乐教育要着眼于过程控制,其主要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流行音乐素养为导向,解决目前各我国地方高校流行音乐教育内容参差不齐和教学随意性问题。其主要内容,一方面指教学内容体系的规范化,课程设置的规范化,基础教材的规范化,并对教学内容实施控制。另一方面,流行音乐是一个实践和史论相结合的学科,包含了自成体系的技术性、理论性内容,流行音乐的特殊性造成了许多高校流行音乐课程设置随意性大,教学内容缺乏科学性。因此我国地方高校流行音乐教育发展模式的规范化,要建立健全教学体系,包含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使教与学的同步规范化。

(二)地方高校流行音乐教育发展的进程

流行音乐的标准化是指实施统一、规范的标准的教学模式,是教学目标管理的规范化,是着眼于教学过程的操作,是对教学效果的衡量与评价,以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是建立一套流行音乐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教育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帮助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激励、自信和前进的动力。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价,是对教师劳动的尊重、是对学生学习的肯定。是使大学生的素质和水平得到社会认可,教师的辛勤工作得到有效体现。特别是我们国家比较重视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流行音乐作为素质教育很好体现的学科,在实施标准化的过程中能够增强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使我国地方高校流行音乐教学模式凸显积极意义。

(三)地方高校流行音乐教育发展的价值

流行音乐教育的层次化是着眼于流行音乐本身的文化特征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不同的学习要求,指有层次地实施教育教学标准,避免统一规范带来的缺乏灵活性的弊端。

“音乐文化的每一步前进和发展往往与一定历史背景下的政治及其意识形态观念的激烈冲突是分不开的” ,在确保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要有提高型、研究型、创作型等课程开设,使学生在艺术理论、艺术技能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学习提高机会,同时也要有开拓型、综合实践型(指导大学生戏剧、音乐会等综合性艺术实践活动)、兴趣娱乐型等课程的开设,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三、地方高校实施流行音乐教育的展望与思考

我国地方高校实通过实施规范化、标准化、层次化的流行音乐教育,是流行音乐教育全面深层的组织与建设,从而在我国地方高校流行音乐的全面发展中起到积极的意义。流行音乐作为艺术学科,确实需要提供较多的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但必须保证教学的基本内容与质量,要求科学规范,不能有较大的随意性。只有加强流行音乐的学习,认清流行音乐发展方向,确定重点、基础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的层次性结构,组织规范的指导性教材编写,制定参考书目,建立健全教学体系,才能使得流行音乐教育的实施有章可循,避免对流行音乐教学非主流文化的认识倾向。才能流行音乐教育学科建设走上了规范、科学、健全之路,艺术教育才能真正起到素质教育的作用,真正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素养,从而真正提高艺术教育在我国地方高校的地位,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的长远发展。

我们完善和加强流行音乐教育的倡导和发展,才能更和的体现音乐教育教学的和谐性和合理性,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和优化互补。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基础素质课程为主,研究型、开拓型、综合型、兴趣型等课程为辅的艺术教育体系;兼顾艺术学科的自由发挥、富创造性的特点,兼顾参赛培训、社团活动指导等业余的柔性教育体系建设,以点带面、以面促点全面发展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流行音乐的地位。提高自身在社会竞争中的适应能力。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特色的艺术人才。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地方高校流行音乐教育的发展,要切实转变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全面实施我国地方高校流行音乐教育改革,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更好的促进流行音乐的学科发展,以适应社会对各类艺术人才的需要。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当下流行音乐的多元化探索之路

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流行音乐在西方的发展已百年有余,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和演变,它已经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局面。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多元文化的作用下,它已派生出众多支系,呈现出众多风格,在各大支系和风格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交织成了一部浩瀚的流行音乐史。

大体来说,西方的流行音乐可以分为爵士、摇滚、乡村音乐三大块,分别有自己的发展和演变过程。而近年来,中国流行音乐中中国元素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如流行音乐出现了戏曲元素、古典元素等,使得我国流行音乐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我国的流行音乐中的音乐元素也开始呈现多样性的发展景象。

1 流行音乐的多元化发展之路

流行音乐兴起于19世纪,欧美国家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推动了流行音乐的传播和发展。城市化使得大批农业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结构的变化为代表着新文化的市民阶层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空间,人们通过音乐,抒发自己思念故乡、怀念平静乡村生活的朴素情感,这也是早期流行音乐的基础。

流行音乐在美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主要的因素也源自美国的多元化文化氛围,在这样一个新兴的移民国家,各种文化风格兼容并蓄,造就了流行音乐的多样性和长足发展。当时的黑人音乐也给流行音乐注入了许多新的内容和灵感,爵士乐的起源就和黑人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爵士乐的演奏方式和演唱方式都别具一格,高低音富于变化,风格多样,极大地扩展了流行音乐的发展空间和创作空间。

二战之后,摇滚乐、蓝调、乡村音乐等各种风格的流行音乐蓬勃发展起来,摇滚乐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其创作来源广泛,风格各异,形式多样,适合跳舞,给人强烈的听觉冲击力,迅速流行起来,并形成多种表演风格。1985年在伦敦和费城同时举行的大型赈灾义演音乐会,把摇滚乐的影响力推向了顶峰。几十支不同风格的摇滚乐队,向观众展示了摇滚乐的魅力和感染力,全球观众过亿,演出募得的捐款用于资助非洲忍受饥荒的灾民,这也使音乐的意义得到了升华。

蓝调音乐兴起于美国南部,音乐开始时往往带有忧伤的风格,因此和代表忧伤的蓝色联系起来,被称为“蓝调”。这种音乐强调自我心灵的疏解,崇尚即兴演奏,后来发展成为多种音乐形式。乡村音乐来源于美国南方农业地区的民间音乐,最早受到英国传统民谣的影响而发展起来。最早的乡村音乐是传统的山区音乐,它的曲调简单,节奏平稳,带有叙述性,带有较浓的乡土气息。乡村音乐进入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完全融入了流行音乐的主流,在世界各个角落都能听到它,只是少了一些原始的乡土味,多了一些时代感,这种焕然一新的乡村音乐已成为全世界人们共同的乡音。

当代美国流行音乐的外延更加广泛,我们可以感受到其器乐作品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演奏方法多种多样,音响多变,色彩丰富,织体层次简明,各类乐队规模不大,作品多使用最新的电子设备,而声乐作品生活气息浓郁、抒情、幽默风趣、音域宽广,曲调顺口,歌词多用生活语言,易被听者接受和传唱。当代的流行歌手多自成一格, 发声方法各有千秋,不受传统学派的约束,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自由不羁,亲切自然,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

2 当前我国流行音乐的多元化探索

2.1 中国元素融入流行音乐

作为大众文艺的重要部分,流行音乐本来就应该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文化特色,近些年流行乐坛的“中国风”就很好地印证了这样一个发展趋势。周杰伦和方文山共同打造的一系列中国风作品,如《发如雪》、《青花瓷》、《兰亭序》、《千里之外》、《东风破》等等,引发了人们对于“中国风”的追求和热望。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观众,就在于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会给听众带来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认同。现代流行音乐的表演风格同民族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加上方文山那颇具神韵和色彩迷离的词风,都引发了听众对古老文明和文化的遐思,去追寻祖先的印记。流行音乐中国风的兴起,是和整个社会的文化潮流和氛围分不开的,近年来国学的盛行以及民族文化的复苏,都使得人们更加渴望在音乐领域寻求一种民族认同,因此,中国风作品能够受到热捧也就变得很自然了。

2.2 古典元素扩展了流行音乐的意境

中国风作品的兴起,唤起了人们对精致典雅、意境宏阔的古典诗词以及古典音乐的记忆,因此,古典元素也不断地被带入到流行音乐的创作中。当下许多流行音乐作品也借用古典音乐的演奏方式和表现手法,无论在深度和意境上都有很大的扩展和提升。带有古典意蕴的曲调和歌词,都给流行音乐增加了精致、华美和忧伤的基调,扩展了流行音乐的创作空间。当然,流行音乐还是要保持自身的特色,具有大众性和娱乐性。

2.3 戏曲元素为流行音乐拓新风

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诞生西方的流行音乐看似相去甚远,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近几年的流行乐坛,却出现了不少带有戏曲元素的流行音乐作品。借用京剧的唱腔和配乐来表现流行音乐,把戏曲唱法和流行音乐的唱法交替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全新的音乐风格,比如陶?吹摹?usan说》、王力宏的《在梅边》、陈升的《北京一夜》等都属于这样的作品。这类作品,将戏曲的特色唱腔和艺术魅力引入到流行音乐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使流行音乐的演唱显得新颖、别致,给人深刻的印象,便于传唱。这种歌曲形式,不但很好地传播了戏曲文化,更增加了人们对流行音乐的民族认同感,也是一种颇具新意的尝试。

总之,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流行音乐的发展和演变都要充分考虑到大众的消费需求和审美需求。同时,流行音乐也朝着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更好地展现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特色以及人们丰富的感情和内心变化。流行音乐的制作者和歌手也应该在不断的探索和革新中,创造出各种风格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流行音乐的生命力。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网络流行音乐海量化对流行音乐的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及it行业的发展,百姓经济收入的提高,电脑网络传输终端设备的普及,电脑这一高科技的产品正在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我国千千万万的普通家庭。在这一背景之下,人们无论是在生活、娱乐、学习还是商业盈利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互联网成为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信息交流平台。

网络流行音乐的海量化现象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大众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大众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当人类社会进入网络时代,伴随着这一时代到来的流行音乐进入了一个“超速”发展的时期。在曾经红极一时的彩铃和后来的网络歌手走红等因素的影响下,网络中出现了网络流行音乐歌手海量化、作品海量化以及创作者海量化的现象。

所谓流行音乐的海量化,在本文中主要指当前网络时代,依存于网络而产生的网络流行音乐歌手的海量化、网络流行音乐作品的海量化、网络流行音乐创作者的海量化现象。

由于网络普及率的提高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传播平台所具有的交互性、即时性、海量性、多媒体、可检索、下载性等功能,以及网络流行音乐所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使得网民们对网络流行音乐传播、创作、演唱的参与性也越来越高。另外,越来越多简单便捷的电脑音乐制作软件在网络中快速传播,为许多音乐爱好者提供了施展创作才能的广阔空间。这一切直接催生了网络流行音乐歌手、创作者和作品的海量化。

在流行音乐网络应用率不断提高和网民参与性日益增强,以及点击率直接带来丰厚利润的今天,网络使得许多本来名不见经传的民间歌手“一夜走红”。如2004年秋季,杨臣刚的原创歌曲《老鼠爱大米》成为网络上最火热的曲目,并且连续几周高居百度中文搜索风云榜的“十大流行金曲榜”第一名。不久飞乐唱片便以500万元与杨臣刚签下5年合约,并计划5年内为他制作5张个人专辑。2005年1月,杨臣刚携其新唱片《杨臣刚·老鼠爱大米》在南昌开媒体见面会。另外,凭借《其实你不是我想要的温柔》《黑色玫瑰》等歌曲,歌手林木也成为网络上家喻户晓的人物,并顺利签约北京点金石传媒旗下的金石唱片。

杨臣刚借助《老鼠爱大米》、誓言借助《求佛》、庞龙借助《两只蝴蝶》一举成名,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借助网络传播平台一夜之间成为歌星大腕,众多曾经梦想一夜成名的民间歌手似乎看到了梦想成真的希望,一时间,有才华的、没才华的,专业院校的、非专业院校的,甚至是只要会唱歌的都涌到了网络中,希望能够借助网络成名。另外,由于网络应用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快速普及、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以及网络流行音乐所带来的巨大商业价值,为了提高各自的网络知名度和点击率,各大网站都加强了对流行音乐板块的重视,各种服务于流行音乐传播的网络平台,如各种流行音乐网站、论坛、qq群、博客都具备上传功能,这使得网络成为我国目前相对最开放、最大、最方便、最快捷的音乐传播平台。

根据笔者对中国原创音乐基地[1]的调查,截至2011年3月,已有近万人曾经上传作品到该网站。66开心网、66禧音乐网——优秀的原创流行音乐网站也有4000余人曾经上传作品到该网站。原创音乐播客[2]网站有1470人上传作品到该网站。而且网络中的新作品每天都在以数以万计的数量增加,在九酷音乐网中,“今日上传板块”新上传作品为24首[3]。在尚爱音乐网中,“好听歌曲在线视听排行榜”(总榜)这一板块12个月共有2000余首新作品上传。音库网,每天有大约40首新流行歌曲上传,截至2010年12月共有69440首新作品[4]。中国流行音乐库[5]这一网站的“今日最新入站新歌曲,没有经过挑选,或许有你喜欢的歌曲,请自行挑选”这一板块中,一级页面中每天都有60首新歌曲。另外,点击“更多”则会出现包括原有60首在内的100首新歌曲。网络中每天上传的新作品数以千计。中国原创音乐基地每天上传新作品达50首左右,截至2010年12月共有近40万首新原创作品。[6]而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网站百度的“百度新歌”中,每天都有120首新歌上传。[7]

因此,也正是在上述一系列因素的促使下,网络流行音乐歌手、创作者和作品都达到了海量化的程度。

网络流行音乐的海量化给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过程来看,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今社会文化生活的主流,主要得益于流行音乐内在的强大的发展动力,那就是流行音乐能够顺应时代欣赏者的审美需求,并能够以相应的速度不断挖掘、满足大众潜在的审美需求,即流行音乐与社会需求应和。但是,当流行音乐进入海量化时代的今天,流行歌手、流行音乐作品数量的急剧增加,直接导致流行速度的加快。这对流行歌手的演唱水平、演唱风格、作品内涵、作品风格等一系列问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造成了流行乐坛歌手演唱水平良莠不齐,演唱风格和作品风格同质化,加速了大众审美疲劳产生的速度,不利于欣赏者的选择以及过于追求点击率导致盲目追求新奇和个性致使低俗化等现象。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

第一,对于一个流行歌手而言,他需要具备良好的音乐感觉、扎实的演唱功底、独特的嗓音和适合他的新作品等基本条件。可是当数以万计的网络歌手出现在互联网中时,必然会导致歌手水平良莠不齐、数量泛滥,这直接影响了流行音乐的发展。众多歌手把网络作为自己发展的重要平台,其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许多歌手在网络中迅速走红后却又不可避免地迅速沉寂。因为在网络中流行的速度已经超越了以往流行音乐流行的正常速度,而网民们面对这一“超速”却又显得不适应。所以近年来,在网络流行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网络中每年都有一些网络歌手刚刚有点名气就很快被另外的网络歌手取代,犹如昙花一现。尤其是在快餐文化时代,网民们大都没有多少时间,也没有多少耐心通过用心聆听选择那些真正有才华、有个性的网络歌手的演唱。因此,如何在海量的网络歌手中凸显出来,是当今网络歌手成名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

第二,网络流行音乐传播特征使得歌手不用现场演唱,只需要现代录音技术将自己的歌声通过数字转化,就可以上传到网络传播分享。而且随着现代录音技术的发展,在歌手进行歌曲的录制过程中,不需要像在舞台上那样唱一首歌必须一气呵成,可以分段甚至逐字逐句地进行录制,并且录音技术人员还可以通过软件对不准确的地方进行修改。长此以往,无疑会大大降低歌手演唱水平,从而影响歌手整体素质的提高,阻碍流行音乐的健康发展。

第三,目前,虽然网络中的流行音乐新作品每天都在数以万计地增加,但是这些作品并非都由音乐专业创作人员创作,大多是由千千万万的平民创作者创作。这些业余音乐创作者可能是音乐院校非作曲专业的“音乐人”,也可能是仅仅业余学习过音乐的纯粹音乐爱好者,甚至可能是没有学习过音乐的音乐爱好者。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进行流行音乐的创作。因为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只要拥有一台电脑和一些简单的音乐录入设备,会使用一些简单的音乐制作软件,就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从创作、录制到上传网络这些步骤。这些音乐爱好者大多没有接触过严格的音乐创作技术的学习和训练,在他们的创作过程中,往往是根据自己的感官感受进行自由的发挥。一时之间,似乎人人都可以创作流行音乐,人人都可以实现网络歌星的梦想,但事实上却制造了大量粗制滥造的作品。

第四,从流行音乐发展的历史来看,凡是在社会上曾经引起广泛影响的歌手或作品,总是具有明显的、独特的个性。如20世纪90年代的刘欢、郭峰、王菲、那英、王力宏等,又如新世纪的周杰伦、陈奕迅、凤凰传奇、杨臣刚、誓言、庞龙等。但是根据调查发现,在海量的网络流行音乐作品中,普遍存在模仿现象,演唱风格和作品风格同质化现象严重。这样一来,很难满足欣赏者的审美欲望,更谈不上产生审美共鸣。欣赏者自然会像走马观花一样,大多数作品仅仅听完开头几小节便没有耐心听下去,从而加速了审美疲劳。

第五,由于近年来快餐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了求新求怪以引起网民的注意,网络流行音乐作品中内容“无厘头”式的“恶搞”开始风靡,如《老鼠爱大米》《狼爱上羊》等。当然,这种风格在当今快餐文化充斥的时代,能够博得大家哈哈一笑。但是,这种刻意追求新、怪的作品也造成了欣赏者审美疲劳的加速,给网络流行音乐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第六,对于网络歌手而言,要想成名必须在网络中具有很高的点击率、下载率。随着竞争的加剧,许多网络歌手通过收买网络“代客”、联络亲朋好友等非正常手段提高自己的点击率、下载率,或者通过绯闻等非正面炒作,甚至花钱买“排名”、买“推荐”等贿赂的手段以达到出名的目的。这种不正当手段必然导致恶性竞争,从而影响网络流行歌曲的声誉,导致网民对网络流行音乐热情的降低。

不可否认,网络流行音乐新作品的海量化为流行音乐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丰富了流行音乐风格的多样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审美喜好,降低了成名成本以及为众多有天赋的音乐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施展空间。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网络流行音乐作品的海量化对流行音乐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结 语

网络流行音乐是在21世纪初才悄然出现的,作为流行音乐中的“新宠”,虽然发展时间较短,但在网络传播技术发展的支撑下,发展极为迅速,势头非常强劲。网络这一新的传播媒介以其全新的传播模式,给流行音乐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正是因为这巨大的推动作用,造成了网络歌手昙花一现,流行音乐作品风格同质化,作品内容过于苍白无力,刻意追求新、怪,行业竞争环境恶化,欣赏者审美疲劳加速等问题,这些对流行音乐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对于众多从事网络流行音乐创作、演唱、传播的人士而言无疑是一个重要警示。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流行音乐进入大学生公共音乐课堂的可能性分析

音乐艺术教育对于培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以潜移默化的感染形式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科学必备的两种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与艺术是密不可分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说过:“美国和前苏联在上世纪50年代的空间竞争的实质是什么?我们一直认为是军备竞争、是工业的竞争、是钢铁的竞争。直到20世纪末我们才明白,它们竞争最深层的东西是有艺术气质的高科技人才。”可见,音乐艺术教育的目标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励创新意识,培养创造力。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一、大学公共音乐教育的现状

“艺术教育应该充分重视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和谐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艺术教育的公平权利。” ①在大学校园里,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接受艺术教育,学校应该为每一个愿意接受艺术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基本条件。

大学音乐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学音乐教育方式主要是通过大学生的公共音乐课形式来实施,而音乐课的授课内容也主要是传统音乐或严肃音乐。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开发学生智力、陶冶道德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活跃校园文化气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对音乐教育的重视情况

近些年来,我国对音乐教育非常重视,在上世纪末,曾把加强艺术教育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和教育法中。原国家教委《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要纳入人才培养计划。

我国领导人也很重视和关心大学音乐教育,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曾在2009年2月26日到南开大学与天津各高校的教师学生400多人进行了长达3个多小时的“音乐与人生”讲座,讲座以欧洲经典音乐为主线,一直到现代的流行音乐。最后李岚清对大学生们说:“音乐的魅力在于使得生活更有情趣、思维更有创意、工作更有效率、领导更有艺术、人生更加丰富。”同时还希望大学生成长为全面的综合素质人才。

(二)大学公共音乐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根据《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中的“艺术教育要纳入人才培养计划”的文件精神要求,我国各高校普遍在非艺术类专业学生中开设了诸如音乐及鉴赏、音乐欣赏、大学音乐欣赏等课程,在这些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大学生的音乐素质有待提高

大学音乐鉴赏这门课程所对应的是大学非艺术专业的理工科学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还要有音乐史、音乐作品分析、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否则,很难听懂像交响乐、歌剧之类的大型作品,更不用说理解。而现代的大学生大部分音乐素质较低,原因是在高中阶段,很多学生没上过音乐课,只是在课余唱过一些流行歌曲,还是为了放松一下心情。

2.大学音乐欣赏课的课时少且教学效果不理想

虽然普遍都认为大学音乐教育很重要,但是许多非艺术类院校还是把它作为选修课,只有36学时左右,而音乐欣赏课涉及的内容太多,既有中国音乐又有外国音乐,在制定大学音乐鉴赏课程教学大纲时顾此失彼在所难免。另外,由于很多学生的音乐知识比较匮乏,在欣赏音乐之前还要占用课堂时间讲解一些音乐知识。

现在很多教师抱怨音乐课不能按计划正常上,原因是大多数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而对传统及严肃音乐提不起兴趣。确实,流行音乐由于其时代性、大众性和娱乐性等特点,深受现代大学生的喜爱。

3.大学公共音乐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传统或严肃高雅的艺术教育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教育,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既表达了人们对客观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又显示了人们主观上的追求和愿望。音乐的社会功能中最为突出的是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对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塑造性格和培养良好素质也起着深远而持久的作用。音乐还可以提供有教养的娱乐,可以恢复和振奋人们的精神,对生理和心理上起着一定的保健和治疗作用。长期以来,人们已经形成这样一种思维,只有传统音乐或者说严肃高雅音乐才能产生上述作用。而对于现代的大学生所喜爱的流行音乐则被认为是内容肤浅、思想单一、空洞枯燥,没有多少社会价值并缺少审美感。但笔者认为事实并非如此,流行音乐也有精品,如《乡恋》《让世界充满爱》《同一首歌》《绿叶对根的情意》《少年壮志不言愁》等,性格鲜明,时代性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当然,由于现代的流行音乐具有商品性,难免会产生一些糟粕,但经过时间的考验,精品最终会保留下来。

(三)国外的音乐教育现状

在流行音乐的冲击下,面对不景气的大学音乐课堂,音乐教师们无法回避大学生喜爱流行音乐这一事实,在谈论音乐课堂内容改革时,不得不正视流行音乐的存在。那么,流行音乐能否进入大学音乐课堂?如能进入该怎样做?让我们来看看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就掀起了教育改革浪潮,在历史上影响较大,也比较深刻、全面,可以说是世界性的教育改革运动。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强调: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更要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

“在制定音乐课程标准中,德国普通学校音乐课的基本准则之一就是培养学生从电台、电视、录像、激光唱片等社会媒体中挑选音乐的能力。” ②

“日本强调‘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和丰富的感受音乐的能力,陶冶高尚情操’;美国强调‘开发人的潜能,提供创造和自我表现并享受成功机会’;英国强调‘发展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俄罗斯强调‘培养个性,促进智力发展’。” ③

当前,部分发达国家在音乐教育方面有共同的趋势:音乐教育融合本土文化和多元文化,既放弃了对西方音乐的盲目推崇,又放弃了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固步自封。在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理解世界各类音乐。”在日本的音乐教育方面也把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很好地融合起来。

我们可以反思,许多国家的音乐教育已经转变了观念,突出表现在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向学生传授能够积极参与音乐生活和大众媒体所提供的一切音乐的各种能力和技巧。这种可贵的能力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中从未得到过承认,甚至没有人去留意。我们都忽视了交给学生一辈子与音乐打交道的能力,也忽视了音乐教育要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的教育原则。流行音乐属于社会大众传媒,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社会大众音乐的机会,更为学生将来离开学校后承担起他们终生享用音乐的最主要的途径。而我们的教育部门和音乐教师还在为流行音乐能否进入音乐课堂而争论不休。“在我国的大学非艺术专业音乐教育中,流行音乐能否进入音乐课堂?”若回答此问题必须分析流行音乐的发展规律及特点。

二、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规律及特点概述

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新颖、情感真挚、紧跟时代、易于被大众所接受,并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甚至流传后世的歌曲或器乐曲。它根植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④

流行音乐起源于美国的爵士乐,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一种由多民族文化汇集而成的爵士音乐,这种新兴音乐以其独特的演唱或演奏方式刷新了听众的耳目,轰动了全美国,很快就传遍了西欧各国。我国的流行音乐在上世纪70年代末从我国港台地区传入,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发展。“在我国从流行音乐诞生至今,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甚至思想,引领着社会文化和时尚,它是对一个时代精神的反映,其多姿多彩的风格、通俗易懂的歌词、紧跟时代的旋律、富有个性的演唱,既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又开拓了人们的艺术视野。现在的大学生可以说是生活在流行音乐的时代,流行音乐伴随着他们成长,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⑤

7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出现了百废待兴、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文学艺术开始活跃,作曲家们创作出了许多优秀歌曲,如《军港之夜》《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太阳岛上》《祝酒歌》《泉水叮咚》等。这些反映人们新生活、歌颂祖国建设面貌的新作品,不仅让老一代人重温了他们过去的美好时光,而且让年轻一代领略到了清新质朴的旋律。

80年代,电视机在中国开始普及,流行歌曲有了更方便快捷的传播渠道。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张明敏为几亿中国电视观众演唱了《我的中国心》,其深情凝重而又不失铿锵有力的歌声立刻风靡了全国。《我的中国心》不仅唤起了观众的爱国热情,更拉近了全世界华人之间的距离,打动了无数炎黄子孙的心。刚刚开放的内地观众从此了解到原来我国港台歌曲不全是“靡靡之音”。此后,我国港台流行音乐大量流入内地,不但丰富了内地人们的文化生活,而且刺激了内地流行音乐的创造。随后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流行歌手及歌曲,如刘欢及其演唱的歌曲《少年壮志不言愁》《弯弯的月亮》《好汉歌》等,毛阿敏及其演唱的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烛光里的妈妈》《同一首歌》等,李娜及其演唱的歌曲《好人一生平安》《青藏高原》《咱爸咱妈》等。随后,流行音乐也开始步出国门,如郭峰为世界和平年创作的《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部三个乐章的大型流行音乐作品,集中了当时中国流行歌坛百名知名歌手共同演绎,气势宏大,主题寓意深刻,成为当时流行音乐经典之作,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90年代至今,“由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新生事物不断出现,股票、手机、互联网等,中国融入国际大家庭,这些都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使得中国进入多元化时期。流行音乐也受此大背景的影响,并加快发展,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多元化特征”。⑥mtv的兴起,使得流行音乐的传播更加立体生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主要有《五星红旗》《不见不散》《祝你平安》《幸福快车》《天路》《家乡》,还有奥运会歌曲《我和你》《北京欢迎你》等。

可见,流行音乐的发展与中国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它适应这个时展的需要,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时代性、大众性、娱乐性和商品性,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

三、当代大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流行音乐的语言直接产生于浪漫主义音乐,后来独立出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表现手法,既具有一定的审美性,如《弯弯的月亮》《绿叶对根的情意》等,也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如《同一首歌》《让世界充满爱》等。其次,流行音乐轻快活泼、节奏鲜明、抒情优美、音响多变、生活气息浓郁、抒情风趣、手法通俗、曲调顺口、易于演唱,歌词多用生活语言,易于为大学生接受和模仿。演唱者多是富有个性、风格各异的歌手,发声方法各有千秋,强调个性,不受学派的约束。电声乐队的强声伴奏与富有个性的歌声融为一体。流行音乐的这些特点很容易和大学生连在一起,无论欣赏水平高低,都易于接受。再次,流行音乐的时代性和大众性很强,既通俗易懂,又易学易唱,让大学生觉得离自己很近,似乎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感情,在诉说自己的心声,是自己心灵的独白,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感情去解读自己喜欢的歌曲。

四、流行音乐进入大学音乐课堂的利弊分析

在现代的大学校园里,每一位学生都有权利接受到公共音乐教育,不管一个学生是否有音乐天赋,其素质高低与否,接受音乐教育应该是平等的。在大学音乐课的授课内容上加入流行音乐不仅是大学生的需求,而且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流行音乐进入大学课堂到底有何利弊呢?

(一)流行音乐进入大学课堂的有利之处

1.抓住兴趣,提高大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在现代的大学生公共音乐课上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师讲课,学生不听,但也不乱说话,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各自带着耳机听自己喜欢的流行音乐,难怪一些老师感叹,真是无奈,没法上课。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一条通往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如不顾及学生的兴趣,就会出现“没法上课”的现象。既然大多数大学生喜爱流行音乐,课程内容为什么不能安排一些流行音乐呢?流行音乐不仅适合大众而且具有娱乐性和时代性特点,所以当代大学生很容易接受。当然,流行音乐也同时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一定的审美价值。只要我们有选择地把流行音乐带到课堂上,一定能提高大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2.创建轻松开放的课堂教学形式,使教师与学生形成互动

经过课堂教学实践,流行音乐进入课堂后,学生们的兴趣和积极性马上就调动起来了。由于学生们都有自己喜爱的流行音乐、流行歌曲,他们就能很自信地在课堂上表演,这样师生很容易产生互动。而在以前的音乐课堂上学生们不敢唱,因为他们对传统音乐、高雅音乐不感兴趣更不自信,总担心课堂上被别人笑话。

3.正面引导,宣传教育,紧跟时代,与时俱进

流行音乐的发展满足了大学生各方面、多层次的精神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也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在课堂上有选择性地进行正面的引导,把各种鼓励教育广大学生遵守公共道德,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公益歌曲带进音乐课堂,把宣传中国大 政方针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的歌曲带进音乐课堂等,一定会激励大学生们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热情,具有广泛的宣传和教育作用。

(二)流行音乐盲目进入大学课堂会有一定的弊端

1.有些流行音乐因内容粗浅而不利于大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流行音乐具有商品和精神产品的双重性,一般商品的质量有好有坏,流行音乐既有精品也有糟粕,更有一些没有艺术价值的粗劣低俗的作品。有人把这类歌曲叫“垃圾歌曲”,这些消极粗俗的歌曲会使大学生的欣赏水平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将不利于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2.有些流行音乐因其商品价值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流行音乐具有商品性的特点,难免会出现一些怪现象:有的人在特殊的环境或场合仅靠唱一首歌就成名了,不再付出艰辛名利也都有了,成名后,再唱一首歌就能有上百万的收入,而且前呼后拥、光彩照人。这种现象容易让大学生的心理产生错觉,认为成功完全不用艰苦奋斗,运气就是成功的捷径等。这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一定的影响。

五、流行音乐进入大学音乐课堂必须遵守的原则

既然流行音乐进入大学音乐课堂有利也有弊,就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去认识和分析流行音乐,必须慎重且有原则地对流行音乐做出正确的选择。那么,在选择流行音乐时该遵循什么原则呢?

(一)思想教育原则

流行音乐反映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这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我们必须选择那些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曲调优美动听的歌曲,如《同一首歌》《我的中国心》《绿叶对根的情意》《让世界充满爱》等。

(二)艺术性原则

艺术性原则是指进入音乐课堂的流行音乐必须有一定的艺术水准,不仅要从题材上、曲式上、创作上、配器上、演唱上进行挑选,而且还要从作品的结构规模、曲式形态以及作品的情绪、情调上综合分析。如《让世界充满爱》《弯弯的月亮》《青藏高原》等。

(三)娱乐性原则

现在的大学生学业和就业压力都很大,能够从巨大的压力下获得片刻的休闲娱乐,对他们来说是莫大的享受。流行音乐可以让高度疲惫和紧张的大学生放松身心、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总之,流行音乐进入大学音乐课堂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在现实生活中,现代的大学生对流行音乐的辨别能力是很强的,对那些不健康的、不积极向上、不成熟的作品,他们能带着批判的眼光去对待。但尽管如此,笔者仍认为,广大流行音乐工作者一方面需要创作出格调高雅、有一定社会现实意义的流行音乐精品,另一方面,在歌曲的商品价值与社会价值相抵触时,一定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切实关注大学生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为大学音乐教师,在音乐课上为照顾大学生的爱好,应该有选择地把一些流行音乐精品带入课堂,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浅谈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教育

流行音乐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的,由于它通俗易懂,很快被人们所喜爱并在我国盛行,较早的“四大天王”成了学生心中的偶像,如今周杰伦的出现更让学生兴奋不已,周杰伦的演唱主要表现在声音的变化上,感染力强。流行音乐为什么能很快被人们喜爱并传唱,这是因为流行音乐的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演奏方法多种多样,音响多变,色彩丰富。

一、初中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原因

中学生们都处于12岁至16岁这个阶段,个性活泼,富有朝气,喜欢接受一些新鲜事物,流行音乐作为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特色,对社会有着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思想不稳定的这个年龄段的中学生影响更深。流行音乐恰恰符合了中学生蓬勃向上和朦胧、追求浪漫的心理。也正因为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内容过于老化、落后,大多数学生对此都感到厌烦,甚至请病假不上音乐课。他们认为听流行歌曲可以解除学习中的疲劳和放松紧张的学习情绪,在欣赏中展示自己、释放自我。

二、怎样处理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之间的关系

如果学唱的歌曲中缺乏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内容,就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更难以吸引学生。面对中学音乐教育的这一现象,音乐教师应该怎么做·中学音乐课该怎么上呢· 这些都是现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要切合实际结合学生的层次特点,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参与活动的主人。这样不但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1.明确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而音乐课堂又是学校培养学生艺术教育的园地,所以音乐教育就会受到社会或多或少的制约。随着音乐风格的不断演化与发展,音乐也面临着多元化发展趋势。现在的中学音乐教学内容包括中国传统音乐、民族音乐、欧洲古典音乐及包括流行歌曲与现代音乐在内的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的音乐文化。但是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就要有主次之分。近些年来,我国的流行歌曲创作题材大多以歌颂祖国、放眼世界和人生哲理为主,创作上追求民族风格,演唱方面揉合美声和民族唱法。同时音乐家们的精心创作对流行音乐的发展起着提高与发展的积极作用,所以将流行音乐加入到中学音乐教学中,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2.教师要考虑学生的音乐兴趣

初中阶段的中学生都有着极大的好奇心,身边的流行音乐也往往是他们所渴望了解和学习的。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查阅资料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利用他们的兴趣、爱好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欣赏雅尼音乐会的演奏,学生看了之后都兴奋不已,特别是音乐会中那个台湾键盘手的精彩演绎更让学生叹为观止。那动感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仿佛把学生带入到了一个情景交融的意境之中。激发学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的兴趣,更能拓宽学生了解音乐的视野,在学习音乐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不断了解和吸收其他风格的音乐作品。所以说,流行音乐进入到中学音乐教学中是可行的。

3.音乐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音乐教师要加强专业技术能力,拓宽欣赏视野,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据笔者了解,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一堂课都是教师在讲,学生根本没有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这样会渐渐地减弱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会影响学生感受音乐的效果。在现实生活中既有“高雅”音乐,也有流行音乐,但并不是所有的“高雅”音乐都是经典的、动听的,而流行音乐都是所谓的“不健康”的音乐。作为音乐教师不能总是停留在自己所学知识的范畴内,拒听一些现代的音乐,要雅俗共赏,在教学中不断自我充电,同时也能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4.音乐教材要随着不同的情况而变化

一套教材在使用多年之后,进行修订、改版、增添或删除一部分内容,这也是为了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和适应不同时代的需求。其实一些优秀的、值得学生欣赏的音乐以及具有一定教育价值的流行音乐也是可以选入到音乐教材之中的,只要我们明确了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教育中的位置,做到主次分明,将学校的音乐教育与社会视为一个整体,那么在流行歌曲方面,社会就会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音乐的机会。在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如果教师能够容纳并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给学生传授一些关于流行音乐方面的知识,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那么初中音乐教学一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有流行音乐的出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拓宽了学生欣赏音乐的视野,更能使学生在音乐课中满怀信心地展示自己,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浅析流行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近几年来,你是否和我一样遇到过这种情况:每每上音乐课,学生总是埋怨书本教材上的歌曲太枯燥乏味不愿意学。甚至有时学生把音乐课当成了睡觉休息课,讲台下呼声一片。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消极的状态,于是我在所授课的学生中进行了一次音乐问卷调查:你喜欢上什么样的音乐课?希望老师教些什么类型的音乐?等等。结果几乎98%的学生答案里都出现了“流行音乐”这四个字,有的甚至为之痴狂。流行音乐,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新生词从它的诞生起,就以通俗易懂性,大众娱乐性等,赢得了大家的广泛认可。在各种媒体不断的传播下,那有感而发的歌词,或优美抒情或大气豪迈的旋律,以及大起大落的情绪等等,对于正处在青春期内心狂躁不安的中学生们,有着强烈的冲击力。他们觉得那些流行音乐似乎就是倾诉着自己的心声,让他们油然生出一种强烈的自我认同感。

然而流行音乐中有的雅俗交织,美丑难辨,学生容易误入歧途。最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倡导综合的音乐教育理念,指出“以综合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教材构件与其它的流行元素相联系”也就是说以音乐教材为主,其间融入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为辅,达到统一性的效果。与其对流行音乐这一领域弃儿不管,任学生“误入歧途”,造成不良的影响,既然学生那么热爱流行音乐,何不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正确的引导他们,让流行音乐服务与音乐,走进音乐课堂中去,我相信必会是一个崭新的面貌 。

一、巧借流行音乐,成就师生融洽

新《课标》提出:“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沟通学生和音乐的桥梁,教师要爱护和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音乐兴趣是成功的秘诀,深知学生的兴趣所在,教师必要投其所好,爱屋及乌。虽然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教学有些相背离,但这需要教师的理解和良好引导。在当今社会就业压力与应试教育下,流行音乐却成了他们可以消遣的对象。故平时除了仔细的选择教材上的内容,我还经常通过多种渠道,留意流行音乐的最新动向,主动学习关于流行音乐的创编、表演等各方面的知识。此外,深入学生的身边,虚心的听取他们的见解,去伪存真的针对某些健康积极向上的音乐素材,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如:有的很多学生比较喜欢周杰伦,我就借助周杰伦演唱的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歌曲,与学生一起探讨。在欣赏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这首歌时,我故意问学生这首歌曲讲的什么意思,从而告知学生周杰伦都那么孝顺,你们做到了吗?引起学生心灵的触动。有时我还专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组织师生互动,进行“我唱你猜”的活动,把课本教材和流行音乐有机结合,学生的课堂气氛非常高涨。几次实验课,课堂睡觉的现象寥寥无几,一堂课下来学生意犹未尽,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很多。

二、巧借流行音乐,提高审美观

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新《课标》明确提出:音乐教育“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强调在音乐教学中应该注意从音乐的情感体验特点入手,来引导学生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选择优秀的流行音乐走进课堂,并引导学生去正确的对待和欣赏,同样的也能对学生起到审美教育与情感体验。 “5.12”,一个让所有中国人无法忘记的痛苦日子,四年前的5.12发生了汶川大地震,近十万同胞在此浩劫中不幸遇难。举国哀痛,举国沉重! 当时涌现出了大量关于爱,关于生命的优秀励志流行歌曲,结合这些歌曲我加以相关图片和多媒体,举办了一堂“祝福汶川”纪念汶川大地震四周年音乐会。歌曲有《心心相连》、《大爱无言》、《你牵到了我的手》、《生死不离》、《因为爱》等等,配合着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图片、感人的mv,学生观看后涕不成泣,当大家一起演唱《因为爱》时,从他们的饱含深情的眼神和专注的精神面貌中,我看到了内心深处情感碰撞的火花。学生总结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我要学会珍爱生命,关爱他人,乐于奉献,顽强不息。”面对“90后”的这帮另人琢磨不透的孩子们,说的这些话让我尤为感动。这堂课上的很成功,学生在自由,自觉的享受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了熏陶,获得情感的满足,提高了审美能力。又如《隐形的翅膀》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要气馁,要坚强去面对;《朋友》告诉我们要珍惜友情;《龙的传人》告诉我们成为中华大地炎黄子孙而骄傲和自豪。

三、巧借流行音乐,攻破理论知识点

长期以来,音乐理论知识的讲授一直是困扰音乐教师难以攻破的堡垒。它以枯燥,乏味无趣等“贬义词”,定格在学生的脑海中。但音乐理论知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好比学汉语一样,如果汉语拼音学不好,甚至对于某些汉字的读法都束手无策。以音乐理论知识中的“节奏”这一单元为例子。大家都熟知,音乐的时间单位是节拍和节奏,节奏是音乐中重要元素之一。通过节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对歌曲以及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掌握。

结 语

流行音乐走进校园已是不争的事实,也是无法避免。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功,同时亦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 。”虽然流行音乐也有一些有损学生身心健康,雅俗交织,与民族美声等高雅音乐是无法媲美的。那么我们何不认真的去研究去探索,“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利用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它作为一种手段或途径,课堂教学方面无形中既拉近了师生的关系、提高了审美观点又能巧借流行音乐去攻破理论知识点。只要我们努力发现、反思、改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正确的引导,我们的音乐课才能受到学生的爱戴,才能实现音乐的自身存在的价值。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浅议流行音乐进入音乐课堂

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今天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了,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学工作中多方寻求突破点,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现今的音乐课本所选的乐曲大部分过于传统和陈旧,使得学生不愿意去学习和欣赏。现在的流行歌曲却深受中学生的喜爱、痴迷。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恰当地运用流行音乐,让流行音乐走进音乐课堂,让流行文化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助推剂呢?

一、正确对待流行音乐,提升学生审美品位

随着网络的应用和发展,信息通道越来越通畅,流行音乐进入校园也成为必然的趋势。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他们对待流行音乐有其自己的独特见解,流行音乐这种通俗易懂的音乐形式当然会受到学生们的钟爱。不同的音乐带给他们不同的情感体验,而以中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他们还不具备完善的音乐鉴赏能力,正因为这种情况我们才更有把好的流行音乐作品引进课堂的必要,与其让学生不假思索地“来者不拒”,倒不如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把那些健康向上,适宜学生身心特点并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介绍给学生,并且把好的作品与粗劣的作品进行比较,使他们对此有一个更好的认识。教师要担负起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流行音乐审美品位的责任,并力争消除部分流行音乐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转换我们的角色,做利用音乐资源的指导者和学生音乐生活的引路人。

二、灵活运用流行音乐,将其导入课堂辅助音乐教学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该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流行音乐只要内容健康向上,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富有生活气息,就可以选给学生听。例如,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汪峰的《怒放的生命》、汪正正的《超越梦想》、刘欢的《从头再来》等流行歌曲,让学生去品评,这些歌曲的旋律、歌词写得都很好,歌曲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熏陶,在欣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当然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的时候要把握好原则和标准,要灵活巧妙地与教材相结合,对课堂教学起到补充修饰的作用。比如,在欣赏无伴奏歌曲《牧歌》的时候,我选择了腾格尔的《天堂》、乌兰托娅的《套马杆》、凤凰传奇的《我从草原来》等一些具有民族音乐特点的流行歌曲,导入新课,并对蒙古族特有的音乐风格加以介绍,还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画面让学生更加愿意去接受新知识。在教学中我还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去寻找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流行音乐,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喜欢的音乐,引导学生谈一谈听后的感受,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探究、鉴别流行音乐的内在美。音乐欣赏是学生学习音乐的起点,又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原动力和重要手段,更是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然而学生在面对课本上的经典音乐和严肃音乐时,大多数中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和欣赏能力,往往望而却步兴趣全无,如果此时把流行音乐与书本上的音乐结合起来,并在欣赏中加以比对,引导学生学习,那么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欣赏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时,提前让学生们聆听s.h.e演唱的《不想长大》,在欣赏肖邦的《e大调夜曲》时,先欣赏周杰伦的《夜曲》等等。在导课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聆听他们喜欢的流行歌曲,然后再让学生欣赏交响乐,学生会发现一些流行歌曲的曲调原来是来自于经典音乐,从而让学生不再畏惧经典音乐。通过流行音乐的欣赏,学生慢慢了解并喜欢上了学习经典音乐。

三、用流行音乐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费提思说:“音乐不只是表达的艺术,它还是能引起激动的艺术。”这揭示出音乐艺术性的本质。在教学中让学生从音乐中领悟艺术,从艺术中领悟音乐,健全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他们欣赏音乐尚属于一种感性的外在欣赏。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加强作品全曲整体欣赏、歌词分析和音乐风格等方面的了解。歌词对于音乐品位的定位几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歌词,本身就是一首非常精美的诗歌或者散文;而有一些作品纯粹媚俗,品位低下,不妨让学生自己分析透彻,自己学会鉴别和欣赏音乐。对于歌词的分析,教师必须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和一定的分析深度。以便对学生的评价做出正确的归纳和总结。

总之,让流行音乐进入课堂,绝不是放弃教材内容,迁就学生。而是对入选教学的流行音乐进行分析和精心的挑选,让“思想性与艺术性尽可能完美统一”,关注学生实际,注重创新,不断改革探索,让音乐教学充满活力。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传递音乐知识,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去探索音乐艺术领域,真正地享受音乐带来的无限乐趣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