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素质教育类论文

素质教育类论文

时间:2022-05-11 04:26: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素质教育类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素质教育类论文

素质教育类论文:论大学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的构建

论文关键词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 信息素质教育 大学图书馆

论文摘要 从总体构架、用户层次、功能模块、技术支持、资源数据库5个方面介绍信息素质教育平台的构成及功用,分析其有用性,以解决当前信息素质教育领域存在的数字化程度不高、缺乏合作交流等问题。证明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是大学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理想选择。

新世纪,信息素质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信息素质教育的普及作为其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培养用户在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中评价、选择、利用信息的技巧和能力。国际图书馆协会和学会联合会(IFLA)在最新公布的《国际图联战略计划2006-2009年》中提出:要大力推进阅读、信息素质和终身学习,并将作为融入信息社会的关键。同样,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制定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要求,至2020年,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高技术司公布的《“十一五”信息化专项规划研究:我国信息化的总体走向》预测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的广泛应用将日益受到社会广泛重视,公民的信息素质将普遍提高。

信息时代对信息素质如此关注,必然对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提出更高要求。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将传统知识体系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在融合中发展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可实现个性化、交互式教学,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满足社会发展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

大学图书馆建立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以大学图书馆拥有和存取的各种信息资源为基础,整合大学图书馆的各种信息服务,将学校重点学科的科研资源、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集合到一起,针对大学图书馆各类用户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该平台主要建构于大学图书馆的网络服务平台之上,在图书馆网站提供人口链接。平台设置的目的不是将用户培养成图书馆专家,而是让其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提高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成为能自由运用信息的人。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是大学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回归和体现,可以彰显图书馆的核心价值。

1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的总体构架

笔者设计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主要包括五大部分:首先是平台的建构基础,即网络,可通过大学图书馆网站提供平台的入口链接;其次是底层的资源数据库,其中包含了课程资源、标准资源、免费学术资源、信息技能培训资源等4种资源类型。技术支持主要采用J2EE技术,设置了前言、选择信息源、检索技巧、获取信息、信息评价和检索规划等6个功能模块,根据用户权限,提供分层次的教学内容。用户层是平台的界面层,用户通过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身份验证,进入功能模块学习,同时还包括用户个人信息管理和个性化定制等功能。图1为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总体构架:

2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用户层次设计

大学图书馆开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主要目标群体为学生、教师,也可以用于馆员信息素质的培养。总而言之,该平台的用户群体应该包括学生、教师、馆员、科研人员、校外用户等不同层次。

2.1 本科生

平台主要提供信息素质通识教育,如本科生文献检索课,同时利用FAQ等形式提供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和图书馆服务和利用方面的教育;针对本科生以接受专业基础教育为主的学习状态,提供相关课件和教参资料的下载等。

2.2 研究生

考虑到研究生已经涉足较深的专业领域,且需要综合的学科指南和信息素养,平台从学习和科研相结合的角度安排教育内容,提供著名的检索数据库如SCI、EI,评价工具JCR及三大检索工具的使用技巧,如何进行开题查新、科技论文的撰写及投稿指南等内容。同时平台链接学科馆员的参考咨询服务和综合性的培训讲座,使研究生用户能够接受更专业的学科导航服务。

2.3 教师

针对教师用户,平台提供教研支持。教师主要是利用平台接受教学工作的在线培训,如学习利用统一标准制作课件,保持风格统一,这也便于课件资源的整合共享;接受远程教学系统的使用培训,借鉴优秀课程的教学示范,从而改进教学方式,改善教学效果等。

2.4 科研人员

科研人员属于教师和研究生相交的用户群体,既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用户层次进行教学,也可以在教师和研究生教育中提供链接,进行深度的科研能力培养。对于该层次的用户,平台主要从资源查找、获取及研究动态通告等方面开展。既要教会科研人员从何处检索到所需资源,更要告知其如何获得该资源,还可以提供科技查新、代查代检等图书馆服务的链接。对于网络上免费的学术资源,还应该提供链接及服务,其主要目的是全面提高科研人员的信息能力。

2.5 图书馆员

图书馆员既是平台的建立者,又是平台的使用者。馆员可以利用平台接受职业道德培养、图情基础知识学习、图书馆各类资源使用、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各类应用系统培训、拓展及综合知识等方面的教育,维护平台及图书馆的正常运作。

2.6 校外用户

对于校外用户,平台主要提供基本的信息素质教育,进行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等基础教育,对图书馆各项服务进行介绍等。

3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的功能模块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的功能模块由前言声明、选择信息源、检索技巧、获取信息、评价信息、检索计划等6大功能模块组成。其中,选择信息源、检索技巧、获取信息、评价信息为核心模块。在具体模块中,又配有测验、小结等形式以增强教育效果。图2为在线信息信息素质教育平台功能模块构成:

3.1 前言声明

该模块主要是对平台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包括信息素质教育概况、平台模块浏览和使用技巧举例等。该模块还提醒用户树立综合使用的观念,善于利用平台的辅助工具,实现辅助学习的效果。

3.2 选择信息源

选择信息源模块主要从资源分布方面,介绍不同信息的获取来源,尤其侧重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该模块以信息的来源作为分类标准,在每一类的介绍中,以列举重要站点的方式,提供更为细致的说明。同时,该模块可提供案例分析和在线测试,便于用户自查。在线测试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依据相关标准规定,将题目分为简单、一般、复杂三个层次,并于其后附有详细解答以及相关知识介绍。最后以总结的形式,概括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点。

通过该模块学习,用户可以了解各类型信息源并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掌握图书馆信息源的特性、类型与作用,了解网络信息源的特点,鉴别互联网与图书馆电子资源等。

3.3 检索技巧

该模块给用户一个体验不同的检索工具、选择恰当的关键词、制定合适的检索策略,进行信息检索的机会。主要提供图书馆数据库、搜索引擎、学科信息门户和网络导航等4种用户常用检索工具的介绍。在“试用”中,用户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两个实时参照浏览器窗口,进行不同检索工具的使用对比。该模块还介绍利用布尔逻辑语言进行检索式选择,检索策略制定的步骤和方法,提供在线测试,并通过“注意事项”等方式,对检索策略进行总结。

利用该模块,用户可以了解如何根据不同的检索要求,选择合适的检索工具及恰当的检索词,并进行有效地组配;灵活地变换检索策略,以获得相对满意的检索结果;学会主题词检索和关键词检索的方法;学会在网上查找信息;鉴别从搜索引擎获得的信息。

3.4 获取信息

该模块的重点是全文获取,即用户如何通过掌握的文献线索,获取文章全文。首先介绍文献的著录格式和相关标准等知识,便于用户准确识别文献类型和出版信息;其次,教会用户掌握信息资源的查找方法,获知这些文献在图书馆或其它地方是否有收藏,在网络上是否存在,以及如何找到所需文献;此外还介绍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帮助用户获得自己无法取得的文献。

通过该模块的学习,用户可以学会辨别要查找的文献类型,知道在何处可以找到需要的文献,如何查找图书馆的纸本文献及电子资源,如何查找网络资源等。

3.5 评价信息

该模块侧重用户评价选择信息资源方面的培训,使用户学习如何评价信息、正确利用信息以及进行有效信息交流。该模块提供对不同类型资源的评价步骤,如如何评价图书资源、网络资源,如何进行网址分析等,同时还附有在线测试。

学习该模块,用户可了解到信息评价的一般标准;利用这些标准对查找到的信息资源进行评价;学会合理使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正确引用有参考价值的信息、避免侵犯知识产权。

3.6 检索计划

该模块是对前五个模块学习的归纳总结。通过网络检索到合适的信息资源,就必须运用检索技巧,制定合适的检索策略。当然,网络并不是获取信息资源的唯一途径,用户要根据所需信息资源的类型,利用信息资源评价知识,选择值得信任的站点和信息,最终实现提高个人信息素质的目的。

4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的技术实现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主要是利用J2EE技术,通过J2EE的应用服务器(WebLogic Server),将用户的请求进行分析,再利用JDBS到资源数据库中调用需要的资源。

J2EE是一整套技术的总称,包括建立应用系统的各个方面,J2EE使用多层的分布式应用模型,分别为客户层、Web层、业务层(EJB层)及企业信息系统层(EIS),其支撑平台由一整套服务(Services)、应用程序接口(API)和协议构成。这一整套技术的层次划分与笔者设计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的构建层次非常吻合,可以实现用户与平台良好交互。

4.1 技术实现流程

平台用户无需专门的客户应用程序,只需安装浏览器即可。平台用户在向服务器端发出请求时,首先是调用JSP页面,由于不同的用户请求的页面不同,可以由WebLogic Server的配置文件来指定。然后,由服务器端的Servlet引擎负责解释执行,调用相应的EJB,通过WebLogic Server最后访问到平台资源库。最后,由Servlet引擎将结果返回给JSP网页,通过HTTP协议将最后结果以HTML的形式返回给用户,以JavaAp-plet方式加载到HTML页面上,通过现有的IE浏览器解释运行即可。在设计后台数据库时,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软件,通过JDBC访问数据库。硬件平台采用的是DELL服务器,通过WebLogic配置文件将编写好的JSP、Servlets以及各种EJB部署到服务器上,使其与数据库相连。具体实现流程如图3所示。

4.2 实现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的几个关键技术

4.2.1 JSP技术与Servlet引擎 JSP是一种动态网页生成技术,用以帮助Web开发人员创建动态网页。JSP页面由HTML代码和嵌入其中的Java代码组成,最终代码以Servlet形式存在并执行。Servlet是一种动态加载的模块,JSP在执行以前先被编译成字节码,字节码由Servlet引擎所管理的Java虚拟机解释执行,所有的JSP文件都转变为Servlet来运行。JSP技术与Servlet引擎协调配合,将用户请求的分析和结果以HTML页面返回给客户端的浏览器。

4.2.2 JDBC技术 JDBC以统一方式对各种各样的数据库进行存取,不需要客户端数据库驱动程序,而是使用网络上的中间服务器,为开发人员隐藏了不同数据库的不同特性。另外,由于JDBC建立在Java基础上,因此还提供了数据库存取的平台独立性。

5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的资源构成设计

信息资源是平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供各项教育服务的基础。大学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资源,以图书馆馆藏资源、免费存取资源、重点学科的科研资源、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和图书馆各种服务为基础,其构成可以从资源的类型和资源的格式两方面进行划分。

5.1 信息资源的类型

5.1.1 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主要是指平台提供的一系列培训课程,包括文献检索课程、专题讲座课程、学科专业教学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在线教学课程等内容。平台主要提供各种课程的简介、教学大纲、课件下载、作业测试、教学网站链接、电子教科书等,方便用户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可资参考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

5.1.2 标准资源 平台还提供信息素质教育相关标准和规范。有课程设计标准,如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信息资源评价标准,如评价网络资源的标准,包括作者、主办者、日期、网站内容是否被引用等方面;信息素质能力标准,如美国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我国的《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等标准体系;以及知识产权等法规政策等内容。

5.1.3 免费学术资源 平台提供的资源大多是在网络上可以免费获取及使用的。免费学术资源包括开放存取资源、全文数据库资源、学术搜索引擎、学科信息门户等类型。其中OA期刊、学科库资源、机构库资源均属于开放存取资源,可以链接专门从事OA资源注册及收集的组织和学会。同时,学科信息门户中存在大量免费学术资源,如CALIS的重点学科导航库,这对提高用户的信息素质,拓展知识面将大有裨益。平台可以依附图书馆员的信息组织能力,提供免费资源网络导航、免费参考网站、免费检索工具等内容,拓宽用户获得免费信息资源的途径。

5.1.4 信息技能培训资源 信息技能培训资源主要包括信息查找、获取、评价等相关能力和技巧的培训,包括各类型数据库培训资源、文献传递方法、信息检索技巧、信息评价标准、图书馆服务指南等内容。平台将数据库商提供的培训课件和检索指南、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的方法及规范、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及利用指南提供给用户,不仅拓宽资源获取的途径,还方便用户到馆获得直接、便捷的服务。

5.2 信息资源的载体类型

平台利用网络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其资源类型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的文本类型如WORD文档、PPT文档等形式,还包括各种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类型,如Window Media、Quick Time、Flash等,用多媒体的方式演示信息检索步骤,进行案例教学,调动了用户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实现地信息素质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类论文:试析安全素质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

论文摘要:安全素质是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适应时代需要和形式发展需要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更是大学生进行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的需要。本文详细阐述了安全素质的主要内容,指出安全素质主要包含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遵纪守法、遵守国家安全、心理健康等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安全素质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得作用和地位,明确了安全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基石,安全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务。安全素质是实施高校素质教育的必备条件,抓好安全素质教育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提高等方面的内容,为我国高等院校安全素质教育和素质教育提供指导。

论文关键词:安全素质;素质教育;高校;作用与地位

一、综述

素质教育的本质和精神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提高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都在注重抓好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因为素质教育一直是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安全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向在校学生普及安全知识,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从而确保学生和校园的安全稳定,因此,安全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通过教育使得学生能够做出安全行为。加强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是目前大学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要做到准确到位的大学生安全教育,那么首先需要明确安全素质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安全素质的主要内容

(一)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系统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教育是安全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首先需要向学生讲授如何进行日常的安全防范,使得学生能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和校园活动中,具备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警惕性,增强预防各类违法犯罪或者扰乱校园秩序行为的意识,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教育主要以如何防止财产受损,防止人身受到伤害,防止出现心理出现问题、违法犯罪行为为主。

(二)遵纪守法。在校园内,要确保校园秩序的正常运行,遵守法律法规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打击不法人员,规范校园行为人活动的有效手段,大学生应该学法、知法,并懂得如何依法办事,避免出现违法乱纪行为。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学习安全素质教育,知道那些事是可以做的,那些事是不能做的,从而保证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能够准纪守法。

(三)遵守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包括国土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主权安全、国防安全、国民安全等,是我国发展和民族生存基本条件,是国家进行各项活动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和平环境让很多大学生对国家安全放松了警惕,淡化了安全意识,将国家安全置之脑后,从而造成我国部分安全机密泄露,更有甚者,不惜出卖国家安全和利益,为个人谋求利益。因此,国家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首先要进行国家安全法制的教育,使得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制观、价值观。其次,要进行民族安全意识教育,使得大学生能够居安思危、维护民族团结,谋求国家稳定繁荣。再次,要进行对外交往保密意识教育,在对外交往中,注意国家、民族、个人的尊严,时刻注意保守秘密。

(四)心理健康。在高校中,由于就业压力、生活节奏、家庭环境以及个人经历等诸多因素,一些大学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根据研究统计表明,在大学生中,存在很大一部分人都出现了心理上得适应障碍和不良反应,心理问题的出现不断呈上升趋势,如果忽视这些问题的疏导和解决,则会出现各种安全问题。因此,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健康辅导、人际关系教育、挫折教育、性健康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等,都能够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从而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和心理的全面发展和完善。

三、安全素质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得作用和地位

(一)安全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基石

现代教育强调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核心是以人为本,我国不断推行素质教育,根本目的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因此,在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思想体系中,关注和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安全素质教育,是所有素质教育内容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形成素质教育,推进现代教育的基石。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进行安全素质教育要比进行素质教育中得其他教育更具备广泛的普遍性和现实的操作性,安全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每一位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不可缺失的课题。安全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尤为重要,如果一个大学生连基本的安全素质都不具备,缺乏甚至没有自我防范和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那么在以后的社会活动中会聚到巨大的困难和考验,甚至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因此在高校中强调系统的安全素质教育,帮助大学生在复杂的社会活动中能够明辨是非,是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基础,有助于高校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安全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务

安全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中得重中之重,而素质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体现,是各大高校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高校素质教育包括了安全素质教育,安全素质教育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安全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务。做好安全素质教育,有效解决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素质教育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保障因素,目前社会各界及高校管理和教育人员均清晰认识到,校园安全已经不是一个无关紧要,随意忽视的话题,尤其是在国内外传来不少高校出现枪击、谋杀、抢劫等恶性事件的情况下,校园安全正以其社会的尖锐性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维护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解决校园安全问题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维护校园秩序的有效进行,保障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持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秩序,保证大学生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是学校素质教育的第一要务,它关系到我国高校教育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大局。

(三)安全素质是实施高校素质教育的必备条件

安全素质教育是维系高校生活、学习和工作活动正常进行的可靠保证,是学校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各项安全事故(事件)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偶发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安全素质教育必须通过经常性的活动训练和课堂教育来达到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安全素质和意识的目的,使得安全意识持续有效深入地扎根在教师和学生的脑海中,时刻不忘自身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心理安全等等方面,做到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由于安全素质教育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因此必须和高效素质教育的其他各项内容一样,应该成为高校教育的经常性活动之一。安全素质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也使得安全活动经常性发展成为可能性,在素质教育中要摆脱安全素质教育可以脱离实际的社会环境,不需要考虑素质教育具体氛围的错误观念,确立起安全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全过程中实施,是安全教育渗透到素质教育之中的正确观念,这样,安全素质教育才能够时刻进行,不断推进,并落入俗套,流于形式。

(四)抓好安全素质教育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提高

抓好安全素质教育,使得学生在面对诸如交通事故、火灾、伤害、被盗、骚扰、诈骗等突发的事件时,能够提高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而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安全素质教育,如果高校能够抓好安全素质教育,那么高校的素质教育则能够在学生安全的保障之下,更加有效地进行,因此抓好安全素质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的提高。

抓好安全素质教育的具体做法包括几个方面,首先,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安全素质教育,完善教育设施和机制,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有效的校园安全教育体系,有研究指出,我国内地高校由于没有专门的安全健康管理相关的公共课程以及管理机构是导致我国高校不断出现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高校应该尽快制定和建立安全健康教育体系和专门管理机构,并将其纳入学校的教育考核体系中,从而逐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安全教育有效机制,加强高校安全素质教育的教材和教师队伍建设,并在课题申请和资金申请上给予保障。其次,高校中要开设安全素质教育的公共课,并定期召开安全知识讲座,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走出去是将学生的安全教育带到社会上,开展参观学习、案例讲解和宣传普及等形式的学习,走进来则是请安全部门的专家学者来校开设讲座和课程,使得安全素质教育更加符合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

四、总结

当前时代,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思想观念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高校不断强调素质教育,以顺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而安全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国高校教育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将安全素质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体系,结合我国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探索出我国安全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思想指导,以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对安全素质教育的统一部署,与时俱进,积极了解和掌握高校安全教育的新特点和新问题,积极解决和探讨,从而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高、学术能力强的合格人才,为社会和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素质教育类论文:中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探析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 能力 适应

【论文摘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新时代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素质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并提高广大在职劳动者素质的必由之路。研究和推行素质教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时代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素质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造就新一代劳动大军和提高广大在职劳动者的素质,已成为教育面临的一项十分重大的战略任务,而这一任务的完成主要依靠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研究和推行素质教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

1.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强化素质教育意识。传统教育重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推行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如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促进学生健康活泼的成长。传统教育不仅片面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与智力的培养,而且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推行素质教育,必须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意识,即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和研讨的时间,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直接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因此,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与市场挂钩,与社会接轨,满足社会各行业需要。这样,职业学校就应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来调整、规划专业结构以及课程的设置,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落实到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上。做到人才培养的速度、规模与市场的需求相适应。

2.努力探索和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机制。素质教育没有固定模式,它的实施可以制定某种方案,提出若干要求、规定,但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探求适合于学生个体的最佳教育方案和措施。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应承担提高学生素质的使命。

2.1 推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不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还是语言科学,除了传授知识之外,都可以结合知识教育进行素质教育,即“寓素质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就是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把文化知识“内化”为学生稳定的素质和自觉的行动。

在课堂理论教学中,首先应注意加强启发式教学。同样一堂课,不同的教师去上,效果可以大不相同,关键之一就是看教师能否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如果教师掌握了启发学生思维的能力,讲解中善于抓住教材中的“启发因素”,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教师教得活,学生领略到学习的乐趣,就会学得主动,学而不倦,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启发式教学。提到启发性教学,许多人只理解为“精讲多练”,甚至有些教师每堂课都按一定的时间比例来划分“讲”与“练”,好像“精讲”就是少讲,讲得多了就是“灌”,如果这一堂课是老师讲到底,没有留出时间给学生做练习,这就是“满堂灌”。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是不是灌,衡量标准是看学生有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要启发有方,诱导得法,即使是一堂课“讲”了45分钟,仍不失为较好的启发式教学。否则,你只“灌”了20分钟,后面25分钟的“练”,也只是形式上的“练”,不过是“灌”的组成部分罢了。有些人又可能走上另一个极端,为了不“灌”,无论什么内容,都采用问答式的教学方式,好像问答式就等同于启发式,这也是片面的。问答式诚然是启发式的一种好形式,但一方面要因内容而异,另一方面,同样是问答式,也可能毫无启发可言,所以,不能形式地认为教师讲就是“灌”,问答就是启发式。只要能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培养了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智力,那么就是启发式的教学。

在教学的内容上,应突出专业课,特别应重视专业实践课,对专业理论课,注意把握好“必需”与“够用”原则,在强调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突出应用,注意加强直观化教学,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文化课的教学更应坚持“够用”原则。什么是“够用”?这个度必须把握好,对文化课的要求过高,除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外,还会影响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完全忽视文化课基础课的学习也是错误的做法,因为,职业教育应在完成相当于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学生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才会有较强的融会贯通能力,有较灵活的思维方法,才可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将专业课知识真正学好、弄懂。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从仅仅“教会”学生转向同时指导学生自己“会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靠包办式的“传道、授业、解惑”来教会学生,大量的时间放在“讲”,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在职业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就应当改变原来的单一刻板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通过讲课、讨论等各种不同方式引导、帮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怎样去克服一个个疑难问题,从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此外,课堂教学中的“课堂”不应囿于传统教学中的“课室”,而应注意更多地把课堂改在实验室、实习基地、工厂、企业和社区等不同的场所。

2.2 推行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文化对学生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往往比课程教学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职业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营造优良的校风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教育氛围,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在校园内设立宣传栏、广播台、团报、校报等及时向全校师生宣传国际、国内新闻,教育新思想、新动向及校内的新人新事。还要开展多种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文化、体育、文艺、美术等活动,使学生受到优良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如举办一台文艺晚会,对学生的组织能力、文化品位、艺术修养等多方面素质都是很好的培养锻炼。每学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技能汇报、歌咏比赛、书法展览、法制讲座等活动来煅炼学生、教育学生。通过校园文化熏陶所形成的素质,往往更深刻、更牢固。

2.3 推行素质教育,强化社会实践是一个重要手段。职业教育强调能力培养,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经常带领学生深入工厂、车间,让学生实实在在的体验生活,自己动手,真正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引导学生如何应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有了这样的经历,踏入社会就不会有那种陌生感和超重感,更不会感到在学校中所学的是无用论。

3.提高师资水平,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与实践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开展水平的高低。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教师只是传授知识,那么只要求教师通晓所教学科的知识并懂得教学方法就行了;如果教师要担负起素质教育的任务,那么还必须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为人师表的崇高道德,精通素质教育的方法与艺术。在职业学校,必须倡导学习之风,教学科研之风,对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和教育实验方面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推行素质教育非一日之功,只有通过全面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全体教育工作者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并不断深化职业教育的改革,才能建立起科学的职业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以适应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素质教育类论文:转变教学理念 改革教学方式 -浅谈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作用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以全新的姿态迈向21实际的战略举措,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教学中 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十几年的英语实践,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改变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一)就获取知识的能力而言,在教学方式上要把重点教给学生一定知识转变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前者主要是在教师的作用下,学生消极被动地进行学习,学生一般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常常地依赖老师从事学习活动。既没有高涨的参与热情,也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有意无意地把学生看成一个知识的容器,不能使学生成为灵活地创造性地从事具体工作的人,这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后者则是学生在教师的激发诱导下,自己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探求知识的活动中去,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由消极变成积极,由被迫变成资源,这样,教学也就会达到不教而教的不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就思维能力而言,要把给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的教学方式。这两种教学方式有着本质的差别,前者,学生的思维活动基本上始末放他人是假思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没有时间,没有机会,没有能力去思考。这种教学无异于老师在表扬一场木偶戏,老师怎样动作,学生就怎样活动,如此一来,一个富有潜力的生动的学生就变成了老师一个机械呆板的玩偶。诸多有个性、思想活跃的"天才",由于不适应这种教学方式而被"扼杀"。素质教育又成为一句空话。而后者,学生的思维是自我探索的真思维。真正的思维应是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真正的思考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过程,符合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就实践能力而言,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语言情景,设计形式多样且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通过这一活动,老师可以向学生渗透新的语言知识,当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可以表情达意并可以获得更多和更新的信息时,便会产生运用英语的欲望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成就感。于是,他们就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进而学到更多的知识。二是要把学生坐在教师里上课,做作业然后参加考试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创设广阔的健康向上的学校大舞台和社会大舞台,引导学生自我投入,自我选择并全身心活动起来的教学方式。如:"英语日"、"外语角" 、"课本剧" 、"英语晚会" 、"英语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学习语言,让学生获得用语言去做某些事的成功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从根本上讲就是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学习、思维、实践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认真学习,真思维,真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开创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英语教学中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些改革尝试和具体作法

(一)对现行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的理解

《大纲》中规定:英语作为外语教学,我们应了解该语言的文化特征。英语既是该语言过的文化的载体,又是思维传播的媒体。因此,英语教学的过程和最终目标的是促使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结构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选择词汇的能力和创造性运用词汇组合成语和语篇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表达思想的能力。--充分体现出外语工作作为工具学科的重要作用。

(二)新的教学模式下的各课型教学的初探

从对《大纲》的理解,我们不难看出,高中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为目的。二这一目的必须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交际化来实现。

1、对话课教学

教学目的:(1)利用对话训练学生语言模仿能力。(2)以话题为导向,利用对话中的相关词和结构训练学生的话语交际能力。

教学模式:通过free talk duty Report 或图片等引入话题(topoc)带着问题听对话大意对子或小组情感朗读教师提供新的话题组织学生运用对话的词语和语言结构进行言语实践。

以Book II Unit 13"Albert Einstein"为例,针对本单元的交际项目(topoc),(Identifying peopli)在进行了大量的操作之后,给学生创设了一种新的语境,先把全班同学分成三大组,每一组经过讨论,在纸条上写出两个人的名字,可以是Singer Scientist football star film star anyone ghey like 完成,交给我老师上记号(①②③),然后每组选派一个人到前面来把对少组写的纸条贴在他(她)的背上,让他(她)"guess"Who can it be ? 这时组员可以用English给以提示(但不准超过三句话),同学们非常感兴趣,有的写"Hitler""Jordan",还有的写"Clinton"。通过这种练习,同学们可以熟练的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表达思想,而且还对一些Singer scientist Star 等famous people 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效果很好。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了知识。

2、阅读课教学模式

教学目的:(1)从语篇角度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其阅读速度。(2)根据所学语篇内容,向学生输入有关的语言和文化信息,培养学生的辨别文章体裁和表达方式的能力。

教学模式:根据有关话题的关键词或图片和提示进行听的活动提取语篇大意教师设计问题(whquestions)引导学生限时阅读。获取语篇的主要信息教师提出阅读目标组织学生围绕课文进行一问一答(抢答、比赛方式)教师提出新的话题,学生结合话题,学生结合话题,运用所给词汇进行口头或笔头作文训练教师提出由语篇引发的某个深层次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以Boll II Unit 17 "life in the future"一课为例,在对课文进行多方位的操练和理解之后,教师便提出新的话题"from the text we know omprters will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our future life? Think over besides this what other changes will take place in our future life that is If you were given such a title what will you write about?"经过短时间的思考后,同学们便自告奋勇,争先恐后表达自己的想法,众说纷纭,各抒己见,有的观点甚至引人发笑,但笑后有所悟,听后有所感,有的观点听来后令人吃惊,但惊后有所喜,惊后有所得,最后我说:"no matter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future knowledge is the most omportant so it’s necessary for us to study hard"。

3、语言结构(单元第三课)课的教学模式

教学目的:以新的语境和情景,强化学生对语言结构的运用能力(口头、笔头表达能力)。

教学模式:呈现(Presentation)实践(Pracice)运用(consoldarion)如讲"be against"词义时,有的同学说:we must be strongly against "Falungong"and fight against 李洪志"。

4、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1)由同学自己归纳总结本单元的语言功能(词汇、语法、句型)和交际功能(topic)。

(2)听力训练:教师提供单元听力材料的关键词,让学生对将要听的语篇进行预测,并提供1-2个问题引导学生里语篇大意,在学生连续听完之后,能口头复述出听力内容,必要时,可写出来。

(3)口语和写作实践:老师提话题或提供相关的词语和结构,要求限时(2-3分钟)作文(口头、笔头皆可),并当场要求学生之见相互修改对方所写的语篇(从中掌握改错题技巧),并选出1-2篇作为范文进行评价。

三、成果和体会

我从1996年开始摸索尝试使用这种教学模式,一直以来收到很好的效果,具体表现在:

(1)我所教的班级同学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非常高涨,进步幅度大,成绩显著。

(2)我所教的学生先后共18名同学考上了外语学院,其中北京外国语大学人,上海外国语大学1人

(3)在历届外语大奖赛中,均有很多用学获奖。

俗语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上,我一定继续探索和钻研,同时多向同行学习和请教,以求取更大进步,位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素质教育类论文:试论我国中小学教育阶段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 必然性 长期性

[论文摘要]论述了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改变传统思想观念、教育体制改革、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论述了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推行素质教育改革存在的困难和长期性,并提出了建议。

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我国着手进行教育改革,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一概念。当前,中国的基础教育领域正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那就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但是近20年的教育改革却没有使我国基础教育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本质转变,于是有人开始怀疑进行素质教育改革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一、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1.美国中小学素质教育概况

美国教育更多的是注意了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他们的课堂不只限于教室,更多的是向社会延伸,因为社会才是最广泛的教育基地。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先导,美国的孩子一般很早就能独立。

美国从小学就开始推行素质能力的教育,很早就注意对孩子自理能力的训练。特别重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弘扬探索精神,激发创造能力;还强调学生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2.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概况

中国很早就在谈论着素质教育,特别是一些小学教育加大了改革的步伐,学校实行了五分制,分数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失去分数压力的学生和家长面临着进一步的困惑,由于教育条件的限制,学生们无法释放自己在综合素质方面的潜能。也就是说,我们所讲的素质教育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并没有涉及到深层次的本质的东西。

素质教育在我国推行了十多年,各地的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以往一切围绕分数转,一切围绕升学转的不正常现象。但其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还和“应试教育”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教育畸形,给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比如中小学中出现了普遍的厌学情绪,压抑了青少年的个性发展等。

3.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性

中国的教育到底有没有必要推行素质教育。可能有人认为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不错,不用改了,因为中国的中学生年年能击败众多对手,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各种个人奖和集体奖,在中国受过教育的留美学生的孩子们,在美国的学校里大多都能出人头地,风头十足。但是他们没有看到,美国作为世界一流的发达国家,其中小学教育在中国看来有很多薄弱之处。但为什么这种“水平较低”的小学教育却顺联着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后续着高度发达的科技社会,为什么每年没有大量的欧美学生来中国学习现代科学或新理论,反而是大量的中国学生远赴欧美呢?这似乎很让人困惑。但只要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就会知道这其中是有必然联系的。

所以,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必然是素质教育,这是一定的。但不能照搬照抄欧美的模式,需要根据中国的国情来改革。在中国推行素质教育面临着很多困难,而且这一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我国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1.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

在我国,由于传统观念和思想的束缚,很多人高度重视读书,甚至将读书视为惟一出路。而近年来社会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希望借读书改变生活的思想已是非常普遍。因此,很多人对于素质教育持抵触情绪,他们反对减轻学生的负担,认为这样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而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的普遍性又返过来束缚了人们的手脚,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障碍。

也有人认可了现今的教育方式,思想保守,不愿意进行改革。认为目前的教育只要作小小的改良就行了,根本不必要做大的改动。因此有意无意地排斥着国家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

还有人认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是一个创新,实施素质教育就意味冒着更大的风险。而中国知识分子长期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是最缺乏冒险精神的。所以,理应最积极参预此事的中国知识分子一定程度上反而成了此事的阻力。

2.应试体制的阻碍

虽然当前中国教育改革正在大步前进,但并没有彻底改变应试教育体制。考试被赋予决定命运的意义,对学校而言,学生的成绩和中高考的升学率,关乎它的生存和发展,因为这是上级考核和社会评价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惟一标准。结果是,学校对素质教育欲行又止,或者是徒具“素质教育”之名,而行“应试教育”之实。对学生而言,高考升学又似乎是惟一的出路。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还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大障碍。

3.人口问题与就业压力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巨大的人口压力使得发展经济成为国家建设与发展的中心问题。虽然中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近年来有很大的增长幅度,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对教育的投入占GDP的比例还是很小,人均的绝对数量就更少了。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加快,高考扩召的幅度加大,就业形式日趋严重,很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就等于失业的形势。而今许多用人单位又盲目提高了就业的门槛。在这种情况下,推行素质教育又要面临着严峻的人文环境。

三、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的长期性

1.改变传统思想观念的长期性

改变人的思想观念在某种意义上要比改造自然难得多。传统的思想已在国人心中生根发芽,要想改变不是短期内可以做到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在中国找到正确发展道路过程中的重要性所在。在国家的发展建设问题上,“解放思想”的问题不是一下能够解决的;同样,在教育改革过程中,要想改变人们对于读书决定命运的观念,把人们从传统思想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使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转变思维方式,改变思维定势,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动力之源,也不是能够在短期内能够实现的。

2.教育体制改革的长期性

经济体制改革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摸索,才能找到一条适合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道路。同样,教育体制改革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找到一条适合中国教育现状的发展道路。我国的教育体制是从解放初学习前苏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短期内改变并不容易。

教育体制的改革,仅仅局限在教育领域是很难成功的,同时还必须改革现存的的人事制度和评价体系等,为高等教育和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就业环境。而人事制度的改革尤其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搞的不好,就会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

3.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性

我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要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还需要很长时间。而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是离不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济发达的国家教育一定发达;教育落后的国家经济一定落后”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当前,在我国很多地方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较差,教育资源短缺,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造成的。而且,城乡差距的存在,使得农村家长认识到,只有将孩子送进高等学校才是摆脱贫困的最佳出路,甚至是惟一出路。因此,越是经济落后的地方,“应试教育”越严重。

要想在我国推行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或者说要想彻底改变我国应试教育的现状,需要有经济与社会的高度发展,而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推行素质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又有很多困难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且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1.改变推行素质教育是短期行为的观念。素质教育要逐步推进,不能急于求成。一是传统的观念和“应试教育”的惯性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除;二是我国的生产力总体水平仍然比较低下,而且发展又极不平衡,存在巨大的地区和城乡差距;三是素质教育的推行本身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做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使人们认识到推行素质教育的长期性是非常重要的。这决定着推行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行动的正确性和步伐的稳定性。

2.引导人们改变升学就业观念。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只有读书才是成材的惟一途径,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所以很多人都在“高考”这一独木桥上死求一计,而不会另辟溪径。事实上近几年来,一方面好多人都在往大学的门槛里挤,而好多职业技术教育却急剧缩水;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很多企业想高薪聘请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却无处寻觅。所以,引导人们改变升学就业观念,有利于根据个人特点来培养人才,发挥个人特长,这其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3.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目前比较重视的是普及义务教育和发展高等教育,相对忽视了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教育。这就使得中考几乎具有了和高考同等重要的地位,成为制约素质教育的又一瓶颈。因此,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减轻中考对学生的压力;另一方面,要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拓展学生成材空间。同时,当前要推行素质教育,就要进行高等教育改革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使广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的成材道路,使他们有多种考试的选择,有多种就业的机会。在改革中,要注意不能照搬欧美的经验,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素质教育方式。

素质教育类论文:英语课的现代技术教学与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创造,21世纪是知识创新的时代。我们作为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新世纪接班人的重任,在各种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把启动、训练、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摆在首位。创造是一个人富有才智的体现,需要进行积极的智力劳动。人的智力不完全由先天的遗传性因素所决定,更主要的在于后天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学 阶段的教育,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一个人后天所受到的启蒙教育。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在各级学校教育领域中的现代技术教学也得到迅速发展。在小学英语课上运用现代技术教学势在必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采取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从德智体各方面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儿童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点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发现学生对周围事物迷惑不解的各种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循循善诱,引导他们开动脑筋,努力探索,逐渐学会自己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

现代技术教学主要依靠多媒体系统、计算机软件、音像资料、影视以及教师自己制作的各种课件等等,在课堂上创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学习英语的情景与氛围,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声与像、动与静、远与近、表与里、虚与实相互结合转化等特点,突出英语学习的形象性与动态感,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断激发他们听说英语的兴趣,利用反馈原理训练学生的听说英语的能力,增强记忆,培养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众所周知,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人们的思维都是通过语言进行的,现代技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在小学阶段进行英语直观教学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学习环境与条件。由于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创造学习英语的情景,就可以在课堂上尽量排除用汉语讲解的干扰,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英语课始终要以听说领先,这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采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系统、音像资料、影视作品等中说英语的标准发音与优美语调、声情并茂的动画等,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模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是搞好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只有在充满兴趣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记忆力就能明显增强并且思维敏捷,而运用现代技术教学,则可以创造一种愉快、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在进行小学英语课的现代技术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情感参与、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的机会,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真正达到动脑、动口和动手。在教师的耐心细致的示范与指导下,要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操作演示,同时,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以及反馈原理来选择不同的演示方式与次数。

我从中央电视台的“大风车”少儿节目、正大综艺等中得到不少启发,在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在教 What is this ? 这个句型时,我精心设计了一套多媒体的游戏。在课堂上,学生最先是看到荧屏上出现无数个问号“?”重叠在一起,我按一下播放键,当荧屏的右角上显示出一只长耳朵,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用英语说出 ear 这个单词,但它究竟是一种什么动物呢?于是我引出这个英语句型,启发学生努力去猜测,并且通过轮番地按下播放键与暂停键,分层次地在荧屏上展示这种动物的各个部位,逐渐从局部到全部,不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边看边猜边说英语,还不时地发出笑声,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现代技术教学的乐境与奇境,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各种智力因素。现代技术教学展示的形象既能对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提供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剌激,又能让学生积极地动脑筋,发挥想象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克服死记硬背英语单词的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

现代技术教学展示的画面灵活多变,节奏快,有利于在创设学习情景时把学习过的旧单词与正在学习的新单词巧妙地组合在一个句型中,反复进行操练,便于学生利用旧知进行理解,加强记忆,同时学习新知,建立“温故知新”的教学程序和知识结构。比如,在进行现代技术教学时,我就事先设计一个饶有兴趣的画面,把“苹果”apple、“硬币”coin、“猫”cat 、“狗”dog 等等英语单词隐藏在屏幕上的无数个问号的后面,随着画面的逐层次展开,竞猜游戏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在欢乐中达到英语单词与句型的最佳教学效果。

通过英语课的现代技术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个英语教师,要上好现代技术教学课,除了不断提高英语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之外,还必须认真学习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其他现代信息技术,这样才能适应21世纪的数字化时代的英语教学改革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的需要。

英语课的现代技术教学与素质教育

育才学校 刘 蓉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创造,21世纪是知识创新的时代。我们作为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新世纪接班人的重任,在各种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把启动、训练、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摆在首位。创造是一个人富有才智的体现,需要进行积极的智力劳动。人的智力不完全由先天的遗传性因素所决定,更主要的在于后天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学 阶段的教育,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一个人后天所受到的启蒙教育。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在各级学校教育领域中的现代技术教学也得到迅速发展。在小学英语课上运用现代技术教学势在必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采取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从德智体各方面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儿童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点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发现学生对周围事物迷惑不解的各种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循循善诱,引导他们开动脑筋,努力探索,逐渐学会自己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

现代技术教学主要依靠多媒体系统、计算机软件、音像资料、影视以及教师自己制作的各种课件等等,在课堂上创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学习英语的情景与氛围,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声与像、动与静、远与近、表与里、虚与实相互结合转化等特点,突出英语学习的形象性与动态感,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断激发他们听说英语的兴趣,利用反馈原理训练学生的听说英语的能力,增强记忆,培养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众所周知,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人们的思维都是通过语言进行的,现代技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在小学阶段进行英语直观教学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学习环境与条件。由于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创造学习英语的情景,就可以在课堂上尽量排除用汉语讲解的干扰,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英语课始终要以听说领先,这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采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系统、音像资料、影视作品等中说英语的标准发音与优美语调、声情并茂的动画等,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模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是搞好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只有在充满兴趣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记忆力就能明显增强并且思维敏捷,而运用现代技术教学,则可以创造一种愉快、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在进行小学英语课的现代技术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情感参与、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的机会,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真正达到动脑、动口和动手。在教师的耐心细致的示范与指导下,要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操作演示,同时,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以及反馈原理来选择不同的演示方式与次数。

我从中央电视台的“大风车”少儿节目、正大综艺等中得到不少启发,在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在教 What is this ? 这个句型时,我精心设计了一套多媒体的游戏。在课堂上,学生最先是看到荧屏上出现无数个问号“?”重叠在一起,我按一下播放键,当荧屏的右角上显示出一只长耳朵,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用英语说出 ear 这个单词,但它究竟是一种什么动物呢?于是我引出这个英语句型,启发学生努力去猜测,并且通过轮番地按下播放键与暂停键,分层次地在荧屏上展示这种动物的各个部位,逐渐从局部到全部,不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边看边猜边说英语,还不时地发出笑声,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现代技术教学的乐境与奇境,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各种智力因素。现代技术教学展示的形象既能对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提供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剌激,又能让学生积极地动脑筋,发挥想象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克服死记硬背英语单词的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

现代技术教学展示的画面灵活多变,节奏快,有利于在创设学习情景时把学习过的旧单词与正在学习的新单词巧妙地组合在一个句型中,反复进行操练,便于学生利用旧知进行理解,加强记忆,同时学习新知,建立“温故知新”的教学程序和知识结构。比如,在进行现代技术教学时,我就事先设计一个饶有兴趣的画面,把“苹果”apple、“硬币”coin、“猫”cat 、“狗”dog 等等英语单词隐藏在屏幕上的无数个问号的后面,随着画面的逐层次展开,竞猜游戏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在欢乐中达到英语单词与句型的最佳教学效果。

通过英语课的现代技术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个英语教师,要上好现代技术教学课,除了不断提高英语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之外,还必须认真学习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其他现代信息技术,这样才能适应21世纪的数字化时代的英语教学改革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的需要。

素质教育类论文:试论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素质教育融入的理论与实践

论文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 学生 素质教育 融入 践行思路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素质教育的意义。之后,文章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素质教育融入的践行思路,包括: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人文体育理念的形成;注重心理素质培养,构建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坚定的意志品质;差异化对待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关注身体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机能。

1、引言

体育课程是高校中各种专业的必修课,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是随着高校教育理念的不断转变,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不断多样化而产生的。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是为了丰富体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对体育课程本身学科价值的深入提炼和丰富,同时对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理念也有重要意义。

2、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素质教育融入的践行思路

2.1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人文体育理念的形成

体育运动中,有很多方面都能体现出人的道德品质,因为体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公平竞赛,竞赛中要有争取优势的雄心壮志,但又要注意培养有关竞赛的道德,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尊重裁判,尊重对方与同伴协作等。而我们传统的体育课程注重的是体育技能与体育只是的传授,很少有教师去关注引导学生重视这些道德方面的教育,教师们想当然的会认为道德教育是政治课范畴的,体育课程中用不上。其实,体育本身也是一种基于“人”的活动,从体育诞生的那一天起,体育就与道德紧密联系到了一起,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道德越发的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包括加强对兴奋剂的检测,恶意犯规的惩罚,不公平裁判的处理等等,一切这些相关规则的制定和使用目的都是为了维持体育运动的公平公正。因此,教师需要利用这些环节来逐步的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还要注意体育运动最突出的特点,那就是以培养“德技相长,文理兼修”的适应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的[1,2]。

2.2 注重心理素质培养,构建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坚定的意志品质

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环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心理素质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心理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的综合,体育运动与心理素质之间存在关系是由二者的本质所决定的。另外,心理素质还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交往,决定着人们的交际能力,一个拥有健康心理的人才能在社会中拥有良好的交际圈[3]。体育运动中,有很多都是涉及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尤其是一些团体项目,比如排球、篮球、足球等,这些运动决定性的要素往往不是某一个队员能力有多强,而是要看整体的能力,尤其是整体的配合是否默契,而这种默契的配合就来源于队员之间的有效沟通,队员之间的良好感情。所以,教师需要在集体运动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拥有稳定的心理素质,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健康心理在体育比赛中的沟通,另外也是促进队员之间的交流,同时拥有稳定的心理素质,也会促使学生形成坚定的意志品质。比如在比赛遇到逆境时,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形不成坚定的意志,很可能就放弃了,但如果具备这种良好的心理,则会顽强的挺过去,最终还可能会取得比赛的胜利。

2.3 差异化对待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体育运动是与人自身的身体素质密不可分的,很多人因为受到身体运动天赋的限制而无法开展某些体育项目。但每个人的特长也不同,有的人身体强壮,适合力量型的运动;有的人小巧灵活,适合技术型的运动。因此,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要因人而异,合适的人要配给合适的体运动项目,这样才能发挥最大限度的能力,才能使运动的人获得信心。在具体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先对学生的具体状况进行调查,看看哪些学生有过哪些运动的背景,身体天赋如何,有什么兴趣爱好,运动潜力如何,然后在有针对性的为每个学生安排最适合的体育运动。教师可以尝试开展“体育俱乐部”,比如篮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兵乓球俱乐部,让相同爱好的学生在一起切磋、探讨,相互促进和提高。最终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属于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是属于自己特有的,并且通过这种发展还有效的调动了自身相关能力的提高。

2.4 关注身体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机能

很多人肯定认为,体育部就是在锻炼身体,发展身体素质吗。其实未必,我们以往的高校体育课程更多关注的还是让学生学到一些基本的体育技能,而且身体素质能达标即可。比如每年体育课程都要检测男生1500米,女生800的训练成绩,看是否能达标。但测完以后也就是给个成绩就了事,至于说学生为什么达标,为什么不达标,如何量化,又如何科学分析这些数据并将其运用在为学生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上,恐怕没有教师去认真对待。而恰恰这些都是最直接影响到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因素,所以在新时期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把体育课程中每一项运动都科学的转向学生身体素质的形成上,强化学生的身体机能,避免出现以往重技能传授,轻素质教育的情况,让体育课程真正有效的服务于高校的素质教育。

3、结语

长期以来,高校体育课程更多的都是培养学生有一些基础的体育运动技能,锻炼一下身体,定期的考核一下学生的身体状况即可。很少有学校在继续深入的探讨体育课程的其它作用,导致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始终无法有效被开发出来,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简单,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素质教育的理念给新时期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一定要把握住这个基于,把新时期高校体育课程与素质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推进高校体育健康、持续的发展。

素质教育类论文:浅谈中学信息技术课与素质教育

[内容摘要] 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得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我们正是遵循了这个指导思想,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实际教学中也意识到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自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努力实践。本文就论述了我们对中学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性的认识;进而阐述了我们在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实践中的几种做法。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 素质教育

在现阶段,我国教育正处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时期,一些常规科目的性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等,都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我们新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不必再重复传统学科的这些过程,而应当直接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素质教育。

教育部长陈至立在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新的能力上,特别要求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得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处理信息的这三项技能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同时指导性地指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内容从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作为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讨;教师利用计算机教学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到注意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正在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正在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

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信息技术课,我们要培养的目标:一是面对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技术的更新,意识到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并逐步培养起有效地去更新自己知识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作为以应用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教育,如果只是纸上谈兵,是不可能掌握这些实用技术的,必须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才能切实掌握这些技术;三是学会应用,培养在应用中创新的能力。立足于实践,在应用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尽可能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并帮助学生光大这些火花,进而让学生在实践和成功中,养成创新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信息技术的教材,在内容选取上只罗列了当前阶段的大多数人所应当掌握的信息技术应用,而没有考虑到信息技术更新发展的变化,更没有照顾到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学习者带来了不断地去更新自己已有知识的需要,对于信息技术课尤为显著。层出不穷的计算机软件、日益通俗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这些都不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能够一时完全学到的。这一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特别指明,使其意识到知识更新的重要性。明确了更新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自学时就有了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上述仅仅强调了非智力因素,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和自学效果的好坏,还取决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同样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我们尽量给学生提供自学机会。例如,将教材中符合学生知识水平的教学内容,象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趋势和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等专题知识,可以先让学生自学,再由学生通过讨论(或辩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作出修正或对学生的问题作出解答;有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学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材之外的知识,象各种简单动画制作软件,让学生各显神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或阅读书籍、或查资料、或通过多媒体学习软件、或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之下掌握,在一段规定时间的自学之后,经过测评,让一些学有所成的学生走上讲台,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学习内容,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要素已经不同于传统学科,除了教师、学生、教材之外,还应该包含教学媒体??计算机。勿庸置疑,实践在信息技术课中的重要性。信息技术课教材中安排了许多实用的、可操作的内容,以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我们不但要"授之以鱼",而且还要"授之以渔"。

对于实践课教学,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计算机配置情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方式。例如基于资源的主题探究、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基于学生作品的交流评价的教学方式。

例如,采用教师边讲解,学生边练习的教学模式,教师课前要认真分析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并制作一些适合于本课的演示教学课件,考虑好什么时候该上课,什么时候该让学生练习;教师讲课时能统一控制学生用机,学生练习时能开放学生用机。这种模式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学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过程是双向的。

当然仅仅依靠课堂有限的练习要想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是极其有限的。我们还可以通过选修课、活动课,甚至开放计算机实验室,增加学生上机实践机会。时间的积累只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一方面,教师还应当注意对学生的实践加以监督和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各尽其能:多数学生应达到教学目的的基本要求;少数基础较差的学生经过努力要有所提高;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深入学习课外知识。

三、培养在应用中创新的能力

素质教育,很大程度上包含着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鼓励学生不受固定模式的约束,大胆地对所学知识的内容、适用范围作出猜想和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创造新知识、探索新功能的基础,举一反三。

教学中我们尽量结合实际,以及计算机知识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渗透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培养。

首先,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意知识的连续性和知识的迁移,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例如,计算机的文字、数据、图象处理,网络应用等内容,为教学中概念的引入带来了极大方便,在问题讲述时,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试探学生的认知水平,探寻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适时给予光大,这对学生是莫大的精神激励。在教学内容顺序的编排时,可以让学生先掌握基本应用软件的使用,再回来学习操作系统的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功能有实践性的认识。

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开发计算机应用,甚至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例如学生学习了数据库应用后可以为班级处理考试结果,为教师提供考试质量分析报告;还有学生将数据库应用于地理学习,自己编写"世界各国信息小词典",推广给同学用于帮助地理复习;还有学生利用简单编程为数学抽象的函数分析提供具体的计算机模拟;还有学生能够帮助其他学科教师编制教学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进入教学中,通过声音、图象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更加形象,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提高。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可供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又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需要不断去探索。但是有一点是坚信的: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要切实地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类论文: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体现

[内容摘要]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本文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来体现素质教育。在基础性方面: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同样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实用性方面: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为他们掌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扩展性方面: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还要注意知识的扩展性,虽然主体是基础教育,但是计算机也是一门活动课程。而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世界奥秘的重要途径。因此,我校的电脑兴趣小组,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前提下,根据自愿的原则,吸收部分对电脑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进行Logo语言教学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自主性方面:大胆地采用学生辅导学生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之,计算机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也是在不断提高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而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发挥计算机教学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自主性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为21世纪培养出实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育 基础 实用 扩展 自主

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这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可见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计算机教育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进行考虑。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体现创新精神;有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一)课堂教学的基础性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目前计算机在城市里有了一定范围的普及,但是小学生真正有接触过的,毕竟还是少数,所以不能一上来就让学生看那些生硬的名词术语,这会让学生敬而远之,也就谈不上教学效果了。如在学习运用"画图"程序绘画时,需要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这两个词学生不容易听懂,我是这样来说的:"我们画图时要用到笔和纸,用电脑画图时也一样,要选好笔(前景)和纸(背景)的颜色……。"又如在介绍文件名时,学生经常分不清什么是基本名什么是扩展名,我用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就可以解决了,"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的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人的姓,用以区分各类的文件。"这样,适当地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兴趣,而且能达到帮助记忆和理解的目的,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认识电脑时,我让学生学会辨别计算机的四大件(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并学会开启和关闭电脑的步骤,随后让学生进入Windows,让学生操作鼠标,让他们打开画图工具,写字板工具,甚至进入电脑自带的游戏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当然要建立在安全的系统保护下),通过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低年级的学生对于画图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教授完"画图"的基本操作后,为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里和想象力,我并不是让学生按照书上的图片进行绘画,而是给学生一个题目或是一样事物让学生自己创作、发挥。比如,我让学生在"画图"程序中画上自己的姓名。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个文字的组成都有一定的含义,每个文字都可以完成一幅漂亮的图画。例如:"林"字,是由两个木字组成的,有的学生把一竖画成树干,一横画做弯弯树枝,然后在下面加上两片树叶,就成了一个"木"字,复制一下就成了一个"林"字。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中也包含了其他学科的知识,这要求任课教师除了掌握本科知识外,还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把深奥的计算机知识转化为小学生所能接受的内容。

(二)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大家知道计算机更新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我校的设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最初的中华学习机到现在的Pentium3处理器;从无盘工作站到现在的可以单机运行Windows软件。芯片技术是按每18个月就进步一倍的速度向前发展的,因此,学校要每三四年更新一次机器。然而并不是每所学校都可以承受如此重负。即使可以,教学内容要保证学生进入社会后仍适应社会需要,也是极其困难的。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他们掌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

文字编辑软件的应用在小学教学中还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也存在很多的缺陷。例如汉字的录入,汉字不像西方文字,不能直接的用键盘输入,而是把汉字转换成字母或者数字表示的代码,在将代码送入计算机识别,是一种间接输入的方法。现在要求小学生背诵某种与小学语文教学规范相悖的汉字编码规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小学进行汉字输入的教学,其目的不在学习某种汉字编码方案,而是学习打字技能,辅助和促进语文教学。所以"智能ABC输入法"和"全拼输入法"应是小学生首选的基本输入法,它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习和巩固汉语拼音,提高识字率。由于拼音输入法存在不认识的字就无法输入这一缺陷,所以应该辅助以其他的输入方法,例如"微软拼音输入法"中就带有手写输入的功能,可以帮助小学生对不认识的字进行输入。而其他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可能产生误导的编码都应该坚决屏弃。

鼓舞、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运用工具体现自我价值,我还结合一些节日进行电脑贺卡的设计。在图文混合排版技术、丰富多彩的电脑绘图、强大的功能和简单的操作下,优秀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层出不穷。把优秀的作品打印给学生本人,还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有的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小报,更多的同学则学会了运用电脑作为写作、阅读、认识世界的工具,为自己快速、高效的学习增添一个新的途径。

在Windows环境下大多数软件的界面和使用方法都相近,例如"记事本"和"画图"程序的区别在于"画图"程序多一个工具箱和一个颜料盒,当把这工具箱和颜料盒隐藏起来后,就和"记事本"一模一样了。当学生看到这样的演示后,不但可以容易地掌握"画图",还可以举一反三,达到知识的迁移,为以后学习其他软件打下基础,提高学习的能力,这也正是信息技术教育追求的目标。

因此,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因此实用性应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三)课堂教学的扩展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还要注意知识的扩展性,虽然主体是基础教育,但是计算机也是一门活动课程。一些对计算机知识具有浓厚兴趣的同学,非常渴望真正的去控制电脑。而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世界奥秘的重要途径。

Logo语言的设计者之一的基尔代尔教授,在开发程序的想法是:希望Logo语言能带给小朋友们严密的计算思维和有趣的学习体验。Logo语言既是一种程序,也是一种玩具,它能用直观的运动来体现编程的结果,让我们在游戏中进行思考,在趣味中学习。在欧美等国家Logo语言在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因为,Logo语言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这对于一些喜欢数学的同学来说,Logo语言对其综合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从程序设计的角度看,学习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可以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高级程序铺设道路。因此,我们在教学Logo语言时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学习一种"玩具"为出发点,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我校的电脑兴趣小组,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前提下,根据自愿的原则,吸收部分对电脑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进行Logo语言教学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四)课堂教学的自主性

小学信息技术课50%以上的时间是上机操作,而在操作过程中,几乎大部分同学都会遇到这样哪样不同的问题,特别是在刚开始上机操作的时候,几乎人人都喊老师我的计算机怎么怎么了,教师根本忙不过来,也就挫伤了未能辅导到的学生的积极性。个别同学对计算机的掌握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比如,有的同学都会用Photoshop处理图片;制作Flash动画设计;甚至可以制作个人网页,难道我们还要让他们来学习"画图"程序吗?而个别同学碰到问题都不敢问老师,结果让也时间白白浪费了。

因此,我大胆地采用学生辅导学生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示范操作后,一边巡视辅导,一边注意观察哪些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任务。然后先展示他们的成绩,予以表扬,并宣布由他们作为老师的助手,一人或两人负责辅导一组同学。这样做,不但减轻了教师的压力,使教师能有重点地辅导某些方面的问题或某些同学;而且解决了辅导不过来的问题,使得人人都能得到及时的指导,保护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且学生间的辅导自有特点,也易于交流,有时比教师指导的效果还要好,教学目标的达成率得到了提高;同时也锻炼了小助手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学内容也得到了强化,使小助手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培养了较强的自学能力。而那些不好意思问老师的学生,可以问同学,既解决了问题,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计算机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也是在不断提高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而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发挥计算机教学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自主性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为21世纪培养出实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素质教育类论文:浅析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学前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作用研究

论文关键词:早期教育;学前儿童;素质教育;音乐教育;作用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需求,素质教育应从学前儿童早期抓起,从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来说,人类的早期发展是最初、最迅速、可塑性潜能开发最大的阶段。然而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学前儿童教育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早期音乐教育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环境,开发智力,启迪智慧等作用外,而且在培养幼儿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及促进素质全面发展等各方面都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向基础教育战线提出的一向全局性任务,是面向21世纪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措施,是教育领域自身发展和改革的需要。素质教育,就是对孩子进行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使孩子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心素质和劳动素质,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公民。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对培养人的全面素质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作用。学前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是儿童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在以后的素质教育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为学前儿童的智慧、创造力、陶冶情操等方面起的作用进行粗浅的阐述和探索。

一、学前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有利于启迪智慧和创造力,促进智力的发展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科学知识素质教育等,它们概括了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而音乐教育对少年儿童音乐素质和智力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雨果有一句至理名言:“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天文,一把是音符。”音乐不仅有直接来源于人类多姿多彩的劳动生活,更是激发个体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启迪智慧,对智力的开发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就拿4-5岁的儿童学习钢琴来说吧:当孩子一边看曲谱,一边演奏,用眼睛摄取音符,反映到大脑,大脑又很快指挥手臂、手腕、手指以致全身各个部位,进入演奏状态,这个过程既动了大脑又动了手,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是一种多么复杂的体脑结合的高强度“劳动”啊!所以就学习钢琴这方面来说,确实能够提高幼儿的以下八大反面的能力:1.丰富想象力2.严谨思维能力3.大胆表现能力4.深刻理解能力5.良好协调能力6.沉稳控制力7.杰出的组织能力8.优秀的记忆能力。孩子们通过这样一系列重复的体脑劳动,使他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一定的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也会更加敏捷,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因此,对学前儿童进行音乐教育是有必要的。

二、学前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有利于陶冶情感,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

作为美的王国中的一个宠儿,音乐是培养美感的艺术手段之一,音乐审美教育是审美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要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最直接,最明显的手段就是用音乐艺术的美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音乐以它动听的音响,优美的曲调,鲜明的节奏等特殊的艺术魅力,赢得幼儿的喜爱,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接受了它的感染和教育。

音乐教育活动如果不是以音乐美的力量来吸引幼儿,打动幼儿,单纯靠活动形式,内容的儿童情趣来取胜,那么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就只能停留在活动本身,并不能真正形成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审美教育,对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来实现的,所以,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必须以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为目的,在教育实践工作中必须紧紧围绕音乐审美能力这一核心来确定具体的教育目标、任务和内容、选择教材教法、设计教育活动。

三、学前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有利于身体素质的发展,促进个性形成

音乐情感的艺术,它以悦耳的音响作用于人的兴奋神经,调节情绪,减轻思想压力,医治心理疾病。古代史书《乐记》中谈到“乐行而清,耳聪目明,血气平和……”明确指出了音乐的治疗保健功能。情绪抑郁是人们致病的重要原因,而心绪舒畅可使疾病不治自愈。现代的音乐治疗学,发展了中国古代这种“乐医”理论,利用音乐来治疗心理精神上的疾患。如失眠,可听一些速度较慢、音调柔和的曲调:情绪忧郁,可听些欢快喜悦的乐曲等。

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影响着幼儿身心健康。幼儿时期身体发展正是由大肌肉活动逐步发展到小肌肉的细腻活动。幼儿通过学习打击乐器可以放松地、自由地运用大肌肉、促进小肌肉的发展。他们在打击过程中满足了活泼好动的天性,同时在悦耳和谐声音中享受着乐器带来的快乐,这使他们感到身心轻松愉快,消除了身体疲劳和紧张感。

学前儿童早期音乐教育也影响个性的发展。培养一个孩子好的习惯,纠正孩子不良习惯在早期都是比较容易的,早期也是人性格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幼儿的个性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表现在兴趣爱好上,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与行为方式的性格特征上,以及道德品质上。经常进行音乐活动,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及其他方面的能力,陶冶情操,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等,如;让性格内向的孩子多听一些激昂的乐曲。以调动情趣,激发主动积极性,形成开朗,活泼的性格,让情绪易激动的孩子多听一些柔和,抒情的音乐,能够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为日后良好个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学前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有利于集体主义与协作精神的培养,促进凝聚力的增强

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就是家庭中的“宝贝”“小皇帝”,在家里发号施令,父母围着转,养成了孤僻任性的性格,纪律性抑制能力差。而音乐除了对孩子们进行美德方面的教育外,还能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比如:合唱队的排练,都要求大家严格按照乐曲的旋律,音高,节奏,音量,速度等方面的要求唱得一致,如果一个出现错误就会破坏音乐的完美效果。合唱的成功与否,是孩子们集体主义、协作精神的表现,孩子们在演唱中掌握了技能和方法,并不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约束,从而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因此,音乐可以增强孩子们的整体凝聚力,在培养集体荣誉,团队精神,纪律性和群体意识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是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手段之一,在一切为了孩子发展的今天,个体的发展不是单项的,而是多项的,音乐教育的发展恰恰使其他素质的发展也获得了提高,我们应该教会孩子热爱音乐并让内心感到自在和快乐,应该通过音乐教育,让孩子们的思想、情操得到美的熏陶,使他们的品格在美的感受中得到完善。只有当孩子们增进了审美观念,身心得到平衡的发展,丰富了人生体验,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并朝着健康、美好、高尚的方向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的时候,这才是素质教育真正要达到的目标。

素质教育类论文: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思索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时代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素质教育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造就新一代劳动大军和提高广大在职劳动者的素质,已成为教育新面临的一项十分重大的战略任务,而这一任务的完成主要依靠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研究和推行素质教育成为广大职教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意识。

传统教育重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推行素质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创业能力,自学能力等)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如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促进学生健康活泼的成长。传统教育不仅片面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与智力的培养,而且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推行素质教育,必须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意识,即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直接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因此,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与市场挂钩,与社会接轨,满足社会各行业的需要。这样,职业学校就应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来调整、规划专业结构以及课程的设置,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落实到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上。做到人才培养的速度、规模与市场的需求相适应。

二、努力探索和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机制。

素质教育没有固定模式,它的实施可以制定某种方案,提出若干要求、规定,但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探求适合于学生个体的最佳教育方案和措施。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应承担提高学生素质的使命。

1.推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不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还是语言科学,除了传授知识之外,都可以结合知识教育进行素质教育,即“寓素质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就是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把文化知识“内化”为学生稳定的素质和自觉的行动。

在教学内容上,应重视专业课,但不可忽视文化基础课。职业教育应在完成了相当于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学生也只有具备了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会有较强的融会贯通能力,有较灵活的思维方法,才可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将专业课知识真正学好,弄懂。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从仅仅“教会”学生转向同时指导学生自己“会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靠包办式的“传道、授业、解惑”来教会学生,大量的时间放在课堂教学上,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在职业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就应当改变原来的单一刻板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通过讲课、讨论的方式引导、帮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怎样去克服一个个疑难问题,从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2.推行素质教育,日常生活中严格管理是一个重要环节。

管理是一种无形的教育,科学、规范的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是加强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每年新生入校先集中军训半个月,确立内务、纪律、队列等行为标准,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军训后认真抓成果巩固,长期坚持。平时各项工作都要定期进行检阅与比赛,检查评比结果与班级奖励挂钩,形成一种无形的推动力。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守时守纪、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同时让学生参与管理,有意识、有目的地使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增长了多方面的才干。

3.推行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对学生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往往比课程教学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职业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营造优良的校风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在校园内设立宣传栏、广播台、团报、校报等及时向全校师生宣传国际、国内新闻,教育新思想、新动向及校内的新人新事。还要开展多种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文化、体育、文艺、美术等活动,使学生受到优良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如举办一个文艺晚会,对学生的组织能力、文化品位、艺术修养等多方面素质都是很好的培养锻炼。每学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技能汇报、歌咏比赛、书法展览、法制讲座等活动来煅炼学生、教育学生。通过校园文化熏陶所形成的素质,往往更深刻、更牢固。

4.推行素质教育,强化社会实践是一个重要手段。

职业教育强调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经常带领学生深入工厂、车间,让学生实实在在的体验生活,自己动手,真正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引导学生如何应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有了这样的经历,踏入社会就不会有那种陌生感和超重感,更不会感到在学校中所学的是无用论。

三、提高师资水平,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与实践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开展水平的高低。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教师只是传授知识,那么只要求教师通晓所教学科的知识并懂得教学方法就行了;如果教师要担负起素质教育的任务,那么还必须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为人师表的崇高道德,精通素质教育的方法与艺术。在职业学校,必须倡导学习之风,教学科研之风,对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和教育实验方面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推行素质教育非一日之功,只有通过全面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全体教育工作者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并不断深化职业教育的改革,才能建立起科学的职业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才能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才能适应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素质教育类论文:对素质教育环境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现状、对策

一、从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实施谈起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国家对教育的呼唤从来没有象今天如此强烈过。而语文教学伴随着这场春风乘势而上,在经历了种种批判、责难之后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且适应形势发展的教育教学理论。语文教改也犹如百花齐放,争相斗艳。在众多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纷纷闪亮登场。尤其在实施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似乎正迎来了她的春天。不可否认,所有这些都是人们所希望看到的。毕竟,在与实施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加之以现代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介入,语文教学正日益适应了语文教改的需要而开始变得轻松、有效、趣味十足。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沿着现有的这条路走下去,语文教学走向辉煌的时间已为期不远矣!

二、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广大经济、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新课标和素质教育仍然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楼,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是阳光照不到的角落,是无人顾恋的“灰姑娘”,仍然还在应试教育的泥潭中苦苦挣扎。她更呼唤切合农村教学实际的探索与思考,更企盼语文教改的春风雨露。

1、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只不过是在有限的区域里推行的“贵族教育”,在农村地区几无立身之地。所谓贵族,便意味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优越的条件和“高人一等”的思想观念,用它来形容当前的素质教育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在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显然不具备这些推行素质教育的现实条件。这里其实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层含义。就硬件来看,在农村中学,没有图书馆,没有多媒体,教室里仍是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学生从早到晚除了上课还是上课,没有黑板报,没有广播室,更别谈什么手抄报、文学社、电视台。我们的学生不知道语文除了教材之外,是一个多么丰富多彩的世界。虽然说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但若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的辅助,语文教学又有多大的施展空间呢?而从软件来看则更宣布了语文教学的死刑,一方面,部分农村中学的领导认为语文教学可有可无,没有对语文教改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在课程设置,活动安排及投入上没有把语文课摆在应有的位置;另一方面,农村中学的师生在语文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也未能端正对语文的态度,抱残守旧、不知创新。结果是一支笔,一本教材,一本教参(或笔记本)便打发了三年高中的语文学习,最终使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虽然有关推行语文教改的理论文章、实践经验、教学设计等等纷纷见诸各种报刊杂志,但是又有多少是能切合农村中学实际的呢?从某种程度上说,广大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是向往语文教改,向往实施素质教育的,但是现实决定了他们只能是瞎子、聋子,只能在黑暗中摸索、探寻,可以说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是所有语文教师中最痛苦也是最困惑的。

2、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当前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比任何时候,任何区域的教学都更呼唤改革。毕竟,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没有改革就没有进步,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不从“应试教育”的泥潭中挣脱,开辟出语文教学的新天地,就永远都没有出头之日,永远只会是无人关注的“灰姑娘”。实施素质教育,则是改变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唯一出路。著名语文改革家魏书生的话应成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他说:“语文教学必须将‘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为目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才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唯一出路。”不可否认,在农村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确还存在着许多困难,而且也没有任何经验可循,甚至还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阻力,但是我们没有退路可走,不改革不创新就永远不会有进步,摸着石头过河、不怕失败、不怕跌倒,总会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新路来。

三、改变当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就成了路。面对困境,开辟新路,我们义不容辞,更要有敢为天下先的智慧和勇气。近些年来,笔者在现实条件许可的前提下,积极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在语文教学中贯穿素质教育,逐渐积累了一些心得和体会,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从两个方面予以阐述。

㈠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既不忘应试又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说:“没有教育观念的转变,素质教育就不能取得成功,因而可以说转变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由此可见转变观念是推行语文教改的第一要义。有关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笔者认识到树立“大语文观”也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观念也罢,固然是千真万确的,但它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与农村中学的现状不相适应,其一,在农村中学没有推行大语文观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其二,农村中学学生的生源素质决定了在课堂上很难从真正意义上去发挥出他们的主体作用。

换个角度来看,长期以来,围绕语文教学的最大难题并不是语文观的问题而是“学”与“考”的关系问题。正是因为未能妥善地处理好“教什么”与“考什么”的关系,结果导致了语文教学内容的混乱和语文考试的盲目,以致从根本上动摇了人们对语文课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甚至出现了高分低能和“学得好”却“考不好”的奇怪现象。难怪乎在农村中学语文备受各方人士的冷眼和歧视。笔者正是针对这一现象,大胆创新,从改革教学内容入手,着手妥善地解决课文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问题,从而既不忘应试,又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素质。

观念转变之一,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并不是课文,课文仅仅是同任何一份试卷上的阅读材料一样的一篇范文,一个个例而已。在具体教学中,不是因为学什么课文而设定教学目标,而是先定教学目标然后再来选取与之相适应的课文作为范例。事实上,学习语文大可以象学习英语一样实现量化,把一学期、一单元、一篇课文所涉及到的听、说、读、写的知识和技能一一地罗列出来,而我们教师则是将这些内容形成系统和网络,将听、说、读、写的各项能力的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和学习的方法详细地安排好。实现知识和技能的系列化教学。同时让学生明白,语文课不是学课文,而是学知识,学技能,学运用。

观念转变之二,根据上述思路,把传统的、以课文学习和作文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语文课,分成“语文知识课”和“语文能力训练课”。两者有各自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前者以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为主,包括语文的基础语法知识,以及针对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中所安排的其他相关的知识等,目的在于通过知识的积累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后者以训练为主,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规则和方法,经训练形成听说读写的技能,真正提高他们的能力。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只是为方便论述而将两者分开来谈。在实际教学中,两者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分开的,一节课里边应该是既有理论讲授,也有示例分析,还应有实践训练。只能说它是语文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当然,毕竟受条件的限制,我们还不可能走得很远,在许多时候也不能不受高考指挥捧的影响,但从实效来看,笔者所在中学的语文高考成绩总保持在同类学校的前两名,而且学生的语文素质的确较进校时有大幅度的提升。

㈡立足课堂,结合语文教学内容的改革,构建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

作为农村中学,学习的主阵地就在课堂,只有切实地抓住课堂这一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才能真正地将语文教改推向实处。从总的方面来讲,课堂教学要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全面发展。如果在以前,受学生学习基础和素质的影响,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不过是一句空话,推行语文教改后,这一局面正逐渐得到改变。

1、降低学习要求,结合教学内容改革,推行成功教育。鉴于农村中学学生的实际水平,现行语文教材有许多内容并不符合农村中学的教学实际,这在很大程度上给教学带来了难度,更重要的是不切实际的教学内容使广大农村中学的学生品尝不到成功的喜悦,以致从根本上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所以,根据农村中学学生的实际,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合理地设置课堂学习目标,真正做到日有所获,月有所得,才能使学生重拾信心,而不至于出现半学期或一个学期下来,不少学生甚至是学习成绩还不错的学生连连感叹“语文课什么也没能学到”的尴尬局面。以议论文写作的教学为例,针对学生实际,在教学中从最简单的要求达成抓起,只要未能达到要求,便反复进行,直到达成要求为止。而一旦达到要求则给予鼓励、表扬。如不少学生不会分析事例,喜欢以叙代议。教学中,我们就专门据此设定教学目标:在引述事例时,不能超过两个句子,而每引述一个事例,就必须至少有三倍于引述事例所用的语句来对此加以分析,什么时候做到这一点,什么时候这个目标完成。与此同时,我们提供典型示范并进行理论指导,三两次下来,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以上只是我们推行语文教改的一个小例子,但正是这点点滴滴,慢慢地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潜力,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成功,看到了语文学习的未来。如此下来,他们又怎能不爱学,好学和会学语文呢?成功是每个人都渴望的,聚沙成塔,积少成多,推行成功教育的目的正在于此。

2、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将《实话实说》引入语文课堂。

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生学会怎么学,而不是怎么教,当然这里边有一个怎么教学生学会的问题。但其实质是一样的,即在课堂上,教师只能是主导,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多向体育课学习,比如体育课上学习某个动作,体育老师把动作要领讲完并示范几遍,他的教学任务便基本完成了,而剩下的时间便交由学生练习。这并不是说我们的语文课就都要这样上,而是说这其中的精神是相通的。由此,不难想到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栏目。笔者认为,将《实话实说》引入语文课堂不失为是处理好课堂上师生关系的好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自由的氛围,让学生敢说敢讲,参与到课堂的集体学习中来,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他们的潜能,与教师一起研究教学内容,分解目标,明确任务,共同练习。而教师则只需要象主持人那样穿针引线,由主讲者转变为他们的学兄学长。所谓学兄学长,只不过是在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上比他们先行一步,能起个领头和指导的作用而已。当然,教师不能将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强加于学生,而应该鼓励学生多维思考,大胆质疑,从真正意义上使学生思有所悟,学有所成。如此,则我们的语文教学将无往而不胜矣。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而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则更是“无米之炊”的艺术。但不管现实如何,作为一线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坚持的方向不变,我们的信念不变,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谈及素质教育时说:“作为一种思想,它是科学的;作为一种改革思路,方向是正确的。”我想,只要我们能坚持这一方向,踏实勤奋,锐意进取,不断探索,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完全能变“丑小鸭”为“白天鹅”,由“灰姑娘”而成“美丽的公主”。对此,我们拭目以待。

素质教育类论文:浅谈英语课堂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论文关键词】课堂教学 课堂气氛 素质教育

【论文摘 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重活跃课堂气氛,突出交际能力培养,乃是当前英语教学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重活跃课堂气氛,突出交际能力培养,乃是当前英语教学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景,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应该轻松愉快、活泼有序。由于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英语技能形成要依赖于大量的课堂活动。如果课堂气氛太过严肃呆板,会使学生思想上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从而抑制大脑皮层的活动,阻碍学生的主要活动和思维过程;如果教学气氛过于松散杂乱,则会导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和要求结果。因此,老师要善于控制课堂气氛,善于捕捉学生的情绪变化,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学生只有在这样愉快的环境中,才会敢于开口、乐于开口讲英语,活跃思维,才能成功地进行大量的课堂实践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教师所设情景进行实践演练,从而巩固知识,培养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情景的创设可通过图画、文字、列表、实物、对话、讨论、问答、写作等多种形式来实施。通过创设情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共同发展。

如:我在教shopping一课时,让学生扮演营业员和顾客,在讲台上放着香蕉、桔子、梨、鸡蛋、面包等物,然后让学生自己对话表演。

A:Can I help you?

B:I want to buy some bananas.

A:Here you are.

B:Thank you.How much are they?

A:They are five yuan.

B:Here it is.

A:Thank you.Bye-bye.

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全部进入角色,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交际能力。

二、面向全体,因人因材施教,优化教学方法

实施素质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无论是后进生还是优等生都是教学的基本对象。由于他们的基础参差不齐,个性各不相同,因此,老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年龄、个性和心理特征,针对他们不同的基础及能力水平,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于优等生要鼓励其再接再励,让他们带动、帮助后进生,强化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应试技能技巧;对于后进生,教师要给他们指点学法,勉励他们积极进取,坚定信念,树立必胜的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采取多种措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是培养学生学好外语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教师在诱发、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后,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自己开动脑筋、积极思维、独立地获取知识。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激发兴趣,提高心理素质

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会话、歌曲、游戏、绕口令、小诗、谜语或谚语等形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有了兴趣之后,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我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好表现自己的年龄特点,以各种适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在台前表演,或提供句型、词汇,让学生快速编成简短的对话进行练习,或是做“看谁最聪明”的游戏,连珠炮弹式地往下传:

A:What’s this?

B:It’s a book. What colour is it?

C:It’s red. What are these?

D:They are..

有时将学生分成几组比赛,进行传话,抢答和必答形式的比赛,课堂气氛热烈,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熟练掌握了所学知识,树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产生“心理基础”。

四、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提高道德素质。

素质教育是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英语教材中有许多贴近生活实际的内容。因此,我在教学中将思想教育寓于语言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经常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教育。

我除了课堂上用英语组织教学,多给学生创造听、说英语的机会外,还在课堂上自然地运用Please、Thank you、Excuse me、Sorry等口语,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怎样讲文明、懂礼貌。同时,我平时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为学生做出表率,这样就促进了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

素质教育类论文:探析特殊教育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论文关键词】 特殊教育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本文浅谈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构想了一些切合聋哑学生特质的方式方法,以便更好的在课中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更是对残疾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体育课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和尝试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特殊学生的全面发展,本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自己的认识:?

1 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中?

通过体育探讨、教学培养聋哑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的好品质。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加强身体素质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2 注重“全面”?

面向全体学生。根据聋哑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步骤,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就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对优秀学生适当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则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鼓励,加倍关心他们学习的进步,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让他们通过参加体育训练和比赛建立: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优良品质。让他们明白自己只是身体上有残疾,而不是残废,也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因此教师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开动脑筋,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相互鼓励。这样的学习,学生兴趣高,学习效果好。?

3 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形,促进机体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教师要言传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气质、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4 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无论是普通学校还是我们特教学校,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如以篮球比赛为例,我们用少量课时进行篮球的基本技术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比赛。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比赛中,自我锻炼提高,从比赛中感觉到技术的不足,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教学比赛中产生对篮球的浓厚兴趣,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锻炼中。完成“要我健身我会健身我要健身”过程的转变。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好知识,并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形成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5 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项目的练习。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和比赛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让聋生以健全的身心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来,以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6 关注学生心理、生理?

由于体育教学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身体上有残疾的聋哑学生,心理问题更为严重。自卑、好斗。在现实教育中,必须把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忽视甚至损害生理健康的知识传授和训练不仅是片面的,而且是有害的;反之,不注重心理素质而孤立发展体质、体力和身体技能的体育也同样是片面的。和谐发展,既要求对个体体育内部教育的和谐发展,也要求对个体的体育教育与其他方面教育的和谐发展。只有和谐的教育才能培养和谐的个体,只有众多的和谐的个体,才能构建和谐的社会。

素质教育类论文:浅析艺术素质教育对高校教育的影响

论文关键字:艺术教育 艺术素质

论文摘要:没有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高校需要艺术教育,实施艺术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当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艺术选修课,与此同时,学校为了提高艺术选修课的质量开设了艺术公选课教研室。很明显,现在的艺术教育正在逐步成熟,并趋于完善。对当代大学生的艺术素质的提高将起到很深远作用,将有很重大的意义。

一、高校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作为高校学生的艺术教育,其学科的个性、创造性、主体性在教学中体现得较为突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考试和考核以及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方面,各高校都有自己不同的要求和做法。

高校实施艺术素质的现状呈现以下特点:(1)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自主性比较强,教学内容较多地受到专业教育的影响,存在将专业艺术院校的教材压缩使用的现象;(2)教学机构方面,多数高校院校设有艺术教研室或艺术活动中心等机构;(3)师资队伍方面,学校拥有一定数量的教师队伍,但学历、职称层次无法与专业教师队伍相比;(4)资金投入方面,大多数学校经费紧张,教学设备短缺;(5)学生对艺术素质教育的认识方面,大多数学生对学习艺术类课程抱有较大兴趣,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艺术素质教育与就业无关,学习兴趣不大。

二、艺术素质培养在教育中的作用

1.对品德的培养。首先艺术素质教育与“德”有紧密联系。艺术素质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其内容是广泛而富有联系的,如果仅仅将艺术素质教育归结为吹拉弹唱、舞文弄墨等技巧性的训练,显然达不到正确理解艺术的目的;应该从文化现象或者说人文素质的高度来整体认识艺术,才是对艺术素质教育的全面认识。艺术教育从形式上不能仅限于一些技巧性的训练,而且从内容上看也不只单包括绘画、音乐、舞蹈等狭窄的门类。作为富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由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众,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感、艺术观念,乃至整个社会的风尚、习俗、气质等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而产生的艺术也必将表现出各自的特质。但作为艺术的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将其纳入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不仅使艺术教育更为宽泛.同时对真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民族文化,树立民族形象以及培养爱家乡、爱本土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潜移默化、实实在在的价值,从艺术教育的实施、传授及提高方面也有便利的条件。

2.对审美观念的培养。艺术教育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雕塑、建筑、陶艺等艺术学科,各艺术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是艺术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不管是哪一种艺术,它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是人类对世界、对现实、对生活的一种情感反映。对现实生活感受越深,艺术情感的表现就越深刻、越真实,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经过对生活深刻实践才完成,这样的艺术作品,对人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的作用就越大。在艺术类型中,最主要的、人类感觉最敏锐的是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艺术作品影响人、感染人的过程,也就是教育人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受教育者认识美的过程,是在不断的审美过程中完成的教育。正是因为艺术本身是美的铸造,它感染人,作用于人类的审美,靠的就是它自身美的魅力。艺术教育就是提高人的审美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3.对思维的培养。艺术素质的教育除了审美功能作用外,对形象性思维的培养是另一主要功能。爱因斯坦讲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人的左右脑有着不同的分工,左脑以语言、计算、逻辑等功能为主,右脑以记忆、形象、情感等功能为主,左右脑既分工不同,又互相调节,互相辅助,偏重任何一方,智力的发展会受到限制,只有全面平衡的发展,才能达到增进智商的目的。艺术创作是情感的心理活动,是艺术家通过非具象的手段表现他的内心世界。由于是非具象性的艺术,因此,他的创作必须以想象力为心理基础,通过想象和联想的充分发挥,塑造出丰富的艺术形象,而作为艺术的受教育者,通过不断地对感知力的培养,对艺术欣赏的二度创作,也变得更加丰富,这个由感官刺激到受理智支配的过程,是受艺术情感激发的过程,是艺术不断给大脑思维提供丰富给养的过程。

总之,艺术素质教育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性情,纯洁心灵塑造,是美的集中体现。事实上,素质的提高,不单是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更需要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标准个人意识、道德修养等的提高;素质的提高,也能使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得到提高。大学生更应该尽可能地接受人文教育,找回丢掉的另一半,走出或超越自己狭窄的专业范围。它将成为艺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倍受重视,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这有益的探索当中,寻找自我,表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