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生物学论文

生物学论文

时间:2022-05-09 05:43: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生物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生物学论文

生物学论文:信息技术生物学科论文

一、关于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几点思考

(一)教师应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应用,不断加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我认为,要想实现信息技术和生物学科的“整合”,教师首先要对信息技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至少每一位教师要能熟练使用电脑,平时要经常主动上网搜集各种与生物学科相关的信息资料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资源,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经常动手制作PPT、FLASH、AUTHWARE等,还要积极学习和掌握电脑的多种应用手段,在不断尝试中将其变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二)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理解“整合”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教学中呈现出来的状态,或是效果,每一节课都有具体的任务,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面前,教学不能退居于后,成为次要部分,无论如何,教学都是首要内容,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获得的学习结果,都是第一位的东西。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去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必要的,但信息技术从属于课堂教学的地位也是必然的。若信息技术能在教学过程最需要的时刻发挥作用,非常自然真实地成为教学过程中一个环节、一个步骤、一段过程……,这样状态下的课堂教学,就成为一种整合状态,它所达到的效果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效果,此刻很难说是教学还是信息技术在起决定性作用,因为它们之间不分彼此,已经完全融为一体,也就整合在一起了。

(三)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将微观世界或宏观现象通过视频、动画、声音、图片等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揭示事物本质,使抽象事物具体化。同时运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刺激学生的视、听、看等多种感官,如用形象生动的图像信号吸引学生的视觉,用音响适中、悦耳精炼的语言信号吸引学生的听觉,特别是电教媒体的特技效果突破了信息传递中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宏观世界、微观世界、远方或过去的事物,使信息通道得到了无限的延伸和扩展。2.关注全体、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对学习的倦怠心理,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生做题时,可以运用PPT打出不同难度的题,教师通过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其中,这样既关注了全体,又达到了分层教学,同时也照顾了学困生的自尊心,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二、在实践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在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实践过程中,我有过困惑,总结过经验教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盲目突出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中,不能片面追求效果的最优化,不分课型、内容,不顾实际教学需要,盲目使用各种媒体。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工具或教学手段,如果利用得当,它就可以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如果没有正确认识信息技术,那么素材、课件等就会变为教师的“电灌”工具。我们如果片面夸大信息技术的效果,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以电子板书替代传统板书,或是本应使用实物、模型、挂图等常规教具的情况下,一味使用多媒体技术,就会搞得学生视觉疲劳,失去了观看的兴趣。长此以往,不但会影响信息技术的使用效果,而且还会事倍功半。因此,我们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应注意时间长短适中,信息适量,媒体搭配合理、有序、适当,而且要根据不同年龄特点的学生及教学内容需要选择不同的信息技术手段,内容、设计上不应过于花哨,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二)使用信息技术时,应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的关系“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我想,不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还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都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适当地通过各种媒介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质疑等来提高判断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教师也能对课堂收放自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高效性。但大家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信息技术时不能忽视教材,脱离教材,因为教材承载了当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习任务。

总之,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整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有效的学习,我们无论运用什么样的手段、方法,都应该首先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只有将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发展始终放在第一位,我们的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才能实现最优化。

作者:刘夏末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鄂尔多斯附属学校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生物学论文:科研质量生物学科论文

1教师科研团队

对教师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制度的思考科研团队建设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每位教师科研积极性与科研质量的高低,因此好的科研团队管理制度,对科研团队的建设至关重要。然而对于多数地方高校来说,由于合并升本时间短,管理经验少,因此管理方面没有态度规章与制度遵循,很多时候科研团队形成的项目经费决策权往往由主持人一人决定,其他人很少参与并且不知道经费的分配等具体情况,这样造成团队成员积极性不高,具体事务也不愿参与,就造成了主持人管理经费主持人完成课题。结果常常是效率低下,项目成果质量不高,团队生命力不强。因此,创建高绩效科研团队,必需有一套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用来保障科研工作任务按计划、保质量的完成。这首先这需要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同时增加校内教师科研团队的外部支持,如学校科研部门、教务部门以及后勤保障部门等,配套相应的一部分经费对项目组进行建设,以笔者所在宜春学院,科研部门对部分教师组建的科研团队每年均投入十多万元供采购小型仪器设备,并提供部分经费用于团队成员对外交流;教务部门可用科研成果冲抵教学工作量;后勤部门提供办公条件等配套设施,这样的条件对科研团队的支持力度很明显。其次在团队内部建立有效的激励及约束机制,增加团队的生命力,与此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习、培训制度,激励制度以及绩效管理制度等,让团队成员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并增加团队的沟通,增进协作,有效提高团队成员的科研积极性,最终实现提升团队整体学术水平的目标。例如笔者所在宜春学院的部分团队,每学期会定期安排会议交流,探讨近期完成课题的进展,所遇到的问题等,群策群力探讨解决方法;在项目申报前期成员对申报书进行交流,相互提出问题与建议,加以改进;这些举措有效的增进了团队成员的科研水平,加快了项目完成的进度与质量,提高了团队成员申报项目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了团队成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与科研质量。

2学生科研团队

对学生科研团队管理与建设的思考建立学生科研团队就是以学术研究为中心、借助教师的课题和项目为依托条件,为培养其科研思维与技术的一批有协作精神的学生群体。生物类教师的科研往往实验性强,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但不少实验试剂有一定毒性,需要安全操作和严格管理,因此,在团队设立之初,除教师指导外,需要学生团队负责人,发挥负责人的角色作用;此外,教师可组织参加部分学术活动,如安排组内成员汇报,共同学习一些仪器的使用等;而在完成某些阶段性的工作后,可适度安排一些团体的娱乐活动,让团队成员增进了解,提升人际关系凝聚力;在团队建设中,可引入组内淘汰机制,即通过观察团队各成员在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可将消极应对项目的成员淘汰出团队,再引进拥有较高兴趣和较好研究态度的新成员,采用能进能出的机制来提高研究状态。

3结束语

提高科研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对于提升地方性本科院校的科研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对于实验实践性强的生物学科来说,它一方面能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与教师的科研能力,并能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技能与科研兴趣及思考能力,在帮助教师提高科研质量的同时,还有助于学生不管是工作还是读研深造都能更好地掌握动手能力。地方性本科院校由于科研底子薄弱,缺少硕士点,想要在科研道路上加速发展,更需要师生团队的努力,在科研团队的建设和管理等问题上多做研究和探索工作。

作者:赵志刚徐占春单位: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生物学论文:网站素材生物学科论文

1网站素材的收集和整理

生物学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因此,收集素材成为一项非常细致而繁琐的工作。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物种和现象,教师可以利用数码相机和摄像机进行采集,当然也可以发动学生去发现、去拍摄。深入大自然既可以放松在工作和学习中产生的紧张心情,又可以增强人与自然的亲和力,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对于由于时空局限等原因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物种和现象,师生也可以从网上进行搜集整理。生物素材的种类非常丰富,既可以是文字,又可以是图片和视频。发动学生采集,一来可以使学生在收集素材的过程中产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二来可以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严谨治学态度和训练出一些进行实践操作的实用技能。收集来的生物素材要做到存放有序,以便于查找使用的时候得心应手。各种素材要存放在专门的文件夹中,依照生物学体系分门别类地建立相应的文件夹,每一小类中可存有相应的文字、图片、视频素材。当然也可以将各种生物知识以知识框架的形式联系在一起,然后将知识点文字与其内容建立相应的超链接。这样既有分类又有内容,有开有合,条理清晰,脉络明确。

2网站素材的处理网页中视频的处理

视频是网页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它能够形象地表现各种生物现象,让学生通过仔细地观察,从而揭示出各种生命的奥秘。详细页面中的视频素材应首先进行合理的编辑,截取掉无关或者重复的部分,保留关键内容和核心部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各种关键性知识,避免在枯燥的等待中浪费掉宝贵的学习时间。另外,长时间的观看很容易消磨学生的耐性,因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在选取和编辑视频的时候,最好要带有声音效果,这样使学生更能集中注意力,同时便于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要点,切中中心题意。编辑视频的软件很多,如会声会影、Premiere等都是很好的视频编辑软件。网页中图片的处理图片能够形象地表现出生物的外部特征,因此在拍摄或选取图片的时候要采取慎重的态度,不能应付了事。拍摄时,一定要选取合适的角度以便能够充分地表现出生物的外部特征;选取图片的时候也要考虑到这一因素。如果找到或拍摄的图片素材不理想,也可以利用图形编辑软件进行技术处理,以达到完美的技术效果。有时候某种场景变换太快,很难捕捉到恰当的动作,这时可以使用录像的形式采集信息,采集完毕之后再利用截图工具将播放过程中精彩的镜头截取下来。当然为了保证画面的清晰度,要注意先将录像设置成高清视频,也就是较大的文件,以保证图片放大时的清晰效果。在网页中处理图片素材的时候要注意大图和小图的搭配使用。小图是为了读者在众多图片素材中迅速选取,也是为了提高浏览网页的速度;大图是读者确定好图片素材之后,双击小图便会展开的图片。大图文件较大,画面清晰,更适合读者下载使用,缺点是文件打开速度较慢,浪费读者时间;小图文件小,占据的空间小,因而打开的速度较快,方便浏览。二者搭配使用,互相取长补短,解决了图片打开和存储的难题。

3网站的规划与设计

教师在设计网站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面对的读者是学生,一切要为学生服务。网站的宗旨是能够使学生快速地查看他们感兴趣的生物学知识。文字要简明扼要,图文并茂,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网站的设计既要便于教师分门别类地进行系统授课,又能针对某一章节进行深入拓展。这样的网站设计就能够很好地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服务。同时在网站上要设计一些专题讨论区,用以组织一些师生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讨论,使网站能够切实地为教学服务。学科网站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网站存在,也可以嵌入到或链接到学校的网站之中。这样就可以节省服务器的存储空间,方便用户在不同学科间浏览。

4网站首页的设计网站首页的制作非常关键,它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心理,让读者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他们感到这个网站确实有一些实用性的东西,值得读下去。画面设计既要体现生物科学的丰富性,又要体现科学知识的严谨性。首页上的大图可以是一幅生机盎然的大森林的场景,上面是各种动物自然相处的状态。此时不管是以动画还是视频形式,都要以最精彩的画面进行展示。每一个崇尚自然的人都会心存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畅想,从而从这里产生畅游动物世界和植物世界的愿望,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网站的导航栏的设计要新颖别致,比如动物乐园、植物大观园、微观大世界等。网站要提供一些著名的有关生物方面的文学类丛书,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文图并茂的文学丛书,从优美的语言描述中、趣味的场景再现中,体味那些不为他们知晓的另类世界,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在理性方面增强对于生命科学的认识。

5网站具体页面的设计

如果说首页是一本书的封面,那么内页就可以说是知识的海洋了。如何规划好这片海洋值得深入思考。笔者的设想是这样的:当点击首页中的导航栏题目,网页跳转到相应的内页时,映入读者眼帘的应该是一幅幅生动的精美画面,使人们立刻进入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中,这就是内页设计的精彩之处。内页所展示给人们的应该是能够打动人心的生动内容,让人遐思,让人畅想,能够有感而发。内页的组成应该有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其中视频应该占主要的篇幅,而不仅仅是枯燥的文字说明。内页可以这样布局:分为上左右结构,上部是网站的总导航,下部左部分是总导航下的纲目内容提要,右部分是该提要的详细内容。详细内容的选择和编辑既要风趣幽默,又不失科学的严肃性。其中图片要能对文字起到辅助说明的作用,切忌胡乱拼凑,凌乱不清。在选图之前要尽可能先进行美化处理,力图做到最佳效果。

6网站功能区的设计

为了保证网站素材能够为广大师生喜爱,就要保证网站的开放与更新。让师生既成为读者,又能成为编辑。这就是说师生既能从网站上获取有益的学习资料,又能够作为网站的主人,随时将自己感到有意义的内容添加到其中,从而达到共享共建的良性状态。这种做法就好比百度文库和百度百科,能够达到学用相长的目的。网站的这项功能可以通过注册会员的形式实现。凡是注册成功的会员就有权向网站中添加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内容,也可以同其他会员就自己添加内容进行共同探讨,以便得出相对全面的结论。当然,会员也能够从中探讨事物的多样性,而不是过分拘泥于某一表面现象,产生狭隘意识。

作者:刘士香单位:唐山市丰润区丰润镇中学

生物学论文:地方高校生物学科论文

1教师科研团队

1.1建立合理的教师科研团队地方高校重视学生教学工作,多以系或教研室成为一个专业的教学团队(如园艺学、农业科学、动物科学等),生物学科包括的专业涉及面广,如土壤学、气候学以及与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相关的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师主要专注于教授3、4门主干课,这种团队组合在教学中可以形成互补,但在科研中往往难以相互配合。这是因为教学团队成员往往数量较多,专业方向也教分散,其目标是以课程建设为主,这样有些教师即使教学质量很高,但科研实力却较薄弱;以笔者所在院系为例,每个专业的教学团队基本都有十多位教师,部分教师还是从事行政工作的双肩挑岗位,因此难于形成一个合理的科研团队。而建立合理的教师科研团队在地方院校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得到了很多高校的共识。这首先选拔一位团队负责人,也即带头人,他应有明确的方向,有一些在研的项目作为团队支撑,此外,应具有治学态度严谨的学术道德和品德高尚的个人魅力,还应有较好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其次,还有几位科研骨干教师,在其相关方向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工作,可以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方法和技术;最后,吸收几位年轻的教师加入,让他们积极融入相关专业的科研团队。科研团队负责人既要落实分配好团队成员各自的工作任务,又要做好团队成员,尤其是科研骨干相互之间的沟通工作。

1.2对教师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制度的思考科研团队建设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每位教师科研积极性与科研质量的高低,因此好的科研团队管理制度,对科研团队的建设至关重要。然而对于多数地方高校来说,由于合并升本时间短,管理经验少,因此管理方面没有态度规章与制度遵循,很多时候科研团队形成的项目经费决策权往往由主持人一人决定,其他人很少参与并且不知道经费的分配等具体情况,这样造成团队成员积极性不高,具体事务也不愿参与,就造成了主持人管理经费主持人完成课题。结果常常是效率低下,项目成果质量不高,团队生命力不强。因此,创建高绩效科研团队,必需有一套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用来保障科研工作任务按计划、保质量的完成。这首先这需要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同时增加校内教师科研团队的外部支持,如学校科研部门、教务部门以及后勤保障部门等,配套相应的一部分经费对项目组进行建设,以笔者所在宜春学院,科研部门对部分教师组建的科研团队每年均投入十多万元供采购小型仪器设备,并提供部分经费用于团队成员对外交流;教务部门可用科研成果冲抵教学工作量;后勤部门提供办公条件等配套设施,这样的条件对科研团队的支持力度很明显。其次在团队内部建立有效的激励及约束机制,增加团队的生命力,与此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习、培训制度,激励制度以及绩效管理制度等,让团队成员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并增加团队的沟通,增进协作,有效提高团队成员的科研积极性,最终实现提升团队整体学术水平的目标。例如笔者所在宜春学院的部分团队,每学期会定期安排会议交流,探讨近期完成课题的进展,所遇到的问题等,群策群力探讨解决方法;在项目申报前期成员对申报书进行交流,相互提出问题与建议,加以改进;这些举措有效的增进了团队成员的科研水平,加快了项目完成的进度与质量,提高了团队成员申报项目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了团队成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与科研质量。

2学生科研团队

2.1实行导师制与指导毕业论文让学生参与科研导师制是利用教师的科研项目与科研技能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一种方式,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同时,也增加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高师生科研水平和质量;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的新型方式。笔者所在的宜春学院生物类专业,一般有科研工作在身的教师,在学生二年级接触专业课开始,都会进行学生和教师的相互接触,接触中教师会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课题以及实验室的情况,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业、生活、爱好等个人情况,达到相互了解,其后,可根据学生意愿参与到学生科研团队学习,教师可依据科研内容与其本科论文相结合开展指导工作。此外,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在本科院校学生科研培养过程中占据着主要地位,是学生本科四年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重要的综合性科研训练教学环节。按照一般学校的培养方案安排,毕业论文完成往往是大学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工作,但那段时期,考公务员、找工作和实习占用学生大量时间,放任自流的话常常使毕业论文流于形式。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教师通常会提前介入,并找一些具体问题和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前一年将题目出好,要求本科生构思;同时对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吸收他们进入团队一起参与科研活动。

2.2对学生科研团队管理与建设的思考建立学生科研团队就是以学术研究为中心、借助教师的课题和项目为依托条件,为培养其科研思维与技术的一批有协作精神的学生群体。生物类教师的科研往往实验性强,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但不少实验试剂有一定毒性,需要安全操作和严格管理,因此,在团队设立之初,除教师指导外,需要学生团队负责人,发挥负责人的角色作用;此外,教师可组织参加部分学术活动,如安排组内成员汇报,共同学习一些仪器的使用等;而在完成某些阶段性的工作后,可适度安排一些团体的娱乐活动,让团队成员增进了解,提升人际关系凝聚力;在团队建设中,可引入组内淘汰机制,即通过观察团队各成员在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可将消极应对项目的成员淘汰出团队,再引进拥有较高兴趣和较好研究态度的新成员,采用能进能出的机制来提高研究状态。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本科生科研训练,很多地方高校都出台了一些鼓励措施,比如大学生创新竞赛、大学生实践项目等活动,但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科研素质的培养,主动性不高,往往是极少数学生有积极性,不少是教师协助学生完成项目申报,这些一方面反映出多数学生缺少科研训练及独立的科研思考意识,同时也暴露出科研奖励政策对学生的吸引程度不高,还应有更多的辅助保障措施进行实施,如可采取科研项目结题答辩或,并结合指导老师意见的对应学分转化机制等。

3结束语

提高科研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对于提升地方性本科院校的科研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对于实验实践性强的生物学科来说,它一方面能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与教师的科研能力,并能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技能与科研兴趣及思考能力,在帮助教师提高科研质量的同时,还有助于学生不管是工作还是读研深造都能更好地掌握动手能力。地方性本科院校由于科研底子薄弱,缺少硕士点,想要在科研道路上加速发展,更需要师生团队的努力,在科研团队的建设和管理等问题上多做研究和探索工作。

作者:赵志刚徐占春单位: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宜春学院

生物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医学论文

1联系生活,激发兴趣,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对医学微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是学好医学微生物学的动力源泉。在对教学工作的不断探索和改革中我们发现,首次的绪论课会给学生带来先入为主的影响,关系到学生对教师及课程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通过绪论课可以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在绪论课上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如人体自身肠道中的微生物与机体组织之间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的耐药性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耐药现象日益严重这一问题?曾经一度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开始死灰复燃,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在后续的授课过程中逐渐揭开谜底。这样带着问题开展学习,可以较好地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开启微生物知识的大门。近年来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大量的新闻报道使学生对这些病原微生物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将这些内容加入课堂教学内容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内容变得更加生动,而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微生物原来距离我们如此之近,使理论知识找到实际落脚点。比如2010年8月,美国鸡蛋因受沙门氏菌污染从而导致至少1300人受到沙门氏菌的感染。2011年,德国下萨克森州的豆芽被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污染,从而造成22人因生食豆芽死亡,2200人住院治疗。此外,还有近来流行的H7N9病毒、埃博拉病毒等。我们通过这些公共卫生事件的引入,讲解相关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原则,使学生有强烈的探索欲望,有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灵活多样,结合临床,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认知对象、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从而选择不同的方法,但不管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关键在于把课上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因而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我们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对于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这一章节内容,采用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形象地看到各种细菌的形态、基本结构及特殊结构;在细菌各论部分,选取部分教学单元由学生自主教学。教师事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提出授课提纲、学习重点及难点并确定人员分组。小组成员细致分工、相互协作,在课后完成资料素材收集及教学课件的准备。在此期间,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及时为学生排疑解惑,引导学生在教学大纲的框架下安排课堂讲授内容,并传授讲课技巧及注意事项。同时设计《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评价标准》,由学生从教学内容安排、课件制作、语言表达等多方面互相进行评议、分析和总结,教师最后进行点评总结。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从学生独特的视角中发现许多平时不会思索的问题;在学习引起人类疾病的常见病毒这一部分内容时,采取专题讨论方式进行学习。专题讨论式学习由教师提出专题,分组学生在本专题内提出应深入讨论的问题,查资料,作综述,课堂进行讨论。例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讨论式教学,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如HIV-1感染的分子机制及免疫反应、T细胞功能受损的疾病、HIV疫苗的研究等,经过讨论,不仅全面完成了教学内容,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次“综述训练”的机会,教学效果令人满意。此外,作为一门与临床学科关系十分紧密的基础课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微生物学知识的临床应用,采用PBL教学法将临床病例分析引入课堂讨论教学,由病引入菌,菌中解析病,菌病结合,解除病菌。如此,在整个讲授过程中就将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与致病机制、检查及防治原则讲解清楚。

3反映前沿,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将教材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补充一些开拓性、时代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前沿内容。如微生物的耐药性这一章节,我们为学生播放与耐药机制相关的视频和短片,引导学生就微生物耐药机制的产生及防控进行积极的讨论,鼓励学生查阅耐药机制最新的高质量学术论文并就学习心得进行讨论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教研室老师的科研方向,为学生讲授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如人体微生态学与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新出现的传染病病原体、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研究进展等教材中鲜有介绍的前沿动态,从而启迪学生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通过进行科学实验研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微生物学的兴趣及爱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利用网络,练习巩固,搭建师生交流的良好平台

我校于2006年底引入Blackboard教学教育平台,以整合学校所在的杭州滨江高教园区知识管理系统为载体,在园区师生中普及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方法;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强化师生交流互动,调动学生参与、协商教学改革,不断改善师生的教学关系;引导、鼓励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师生教学资源与占有水平,实现教育资源的拓展。本教研室针对五年制学生基础较好、学习能动性较高的特点,让学生利用Bb平台以及互联网其他资源,结合案例式教学,对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问题为基础,让学生处于一个将来知识被应用时相似的环境中,促进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加强自我指导性学习、问题解决技巧等能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同时,教研室利用Excel表格建立课程选择题题库,用Excel函数与宏语言构建选择题练习程序。机组选项题的选项由程序根据知识库计算组合而成,实现考查内容的“72变化”,有利于考查学生对特定具体学科问题的掌握能力,并防止了考试对知识的简单再现,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这种题型设计灵活,考核的内容源于大纲、教材,但又不拘泥于大纲和教材,摆脱了教材文字的束缚,更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选择题练习程序改进成可利用计算机局域网进行课程选择题的练习系统,并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应用。选择题库设计成游戏模式,根据获得的分数和难度进级,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我们将攻关练习题库分割成五级:1级0-20分;2级21-40分;3级41-70分;4级71-90分;5级91-100分,最后可将此部分内容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入最后的考核成绩。我们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一直遵循“学生是教学主体”,并始终贯穿“互动”的教学理论。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在教学中我们还需要继续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注重知识更新,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通过不断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探索微生物世界的奥秘。

作者:邵铁娟何一中陶方方夏瑾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生物学论文:初中生物学法制教育论文

一、初中生物学的法制教育目标

青少年法制教育不是一项一蹴而就的工作,必须要充分调动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整体作用,发挥整体合力,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针对我国青少年的现状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学校教育是重要实施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学生接受科学教育后具备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和价值观,对学生将来走入社会,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初步形成民主和法制的意识等十分重要。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书育人决非一日之功。因此,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中结合环保、禁毒、防艾滋病、保护多样性等内容,加强以纪律、守则、规范、法律为主要内容的法纪教育。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逐渐渗透的原则,使学生在获得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目的。

二、初中生物学课堂渗透法制教育的教育途径

探索法制教育是以普及法律常识,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培养人们维护和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目的的宣传教育活动。针对初中生物学的教学,这个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与法制教育相联系的内容。我国的《教师法》中关于“教师义务”部分规定,教师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宪法做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想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根据初中生物学学科特点和法制教育的目的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的教育。

1.法律意识的教育。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知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法律意识是一种观念的法律文化,对法的制定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它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法律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人们的法律动机(法律要求),对自己权利、义务的认识(法律感),对法、法律制度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法律知识),以及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实践证明未成年人的坏习惯一旦养成,要通过说教法进行校正是很不容易的,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帮助未成年人在生活中就可以做到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遵守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能够加强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和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在生物学中可以体现为认同爱护植物、保护植被的重要性,激发植树造林、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关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观念,激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同法律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强化参与环保社会决策的意识。教学案例:在人教版七年级上的第六章的《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中,其中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是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在教学环节中有一个重要部分是学生明确保护植被的最主要措施是依法保护,并积极开展广泛而持久的全民义务植树种草的活动,增强爱好植被的意识。对于如何依法保护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案例的分析,展开辩论,学生在辩论中达到“理越辩越明”的自我内化的效果。这里的案例可以是反面的,也可以是正面的。这里还必须指出课外的活动是课堂的重要延伸,是实践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鼓励学生从身边的爱绿、护绿入手,逐步形成自觉爱护校园,保护环境的情感与意识,也认同法律在保护植被的重要性。

2.行为准则的教育。行为准则就是个人、集体或社会的行为所服从的约束条件。行为准则可以分为两大基本类型:一是“应该”型行为准则,二是“不能”型行为准则。行为准则具有丰富多彩的具体内容,其中有一点就是严格遵守社会规则。例如,公务员要遵纪守法,依法行政;提高遵纪守法和执行法律、政令的自觉性,严守纪律、严守机密;依法执行公务,不得以言代法、以权代法、徇私枉法。第二个重要内容是高度认同思想理念与价值观念。任何人类行为都是在一定思想理念与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完成的,要想使人的行为具有更高的价值效率性和目的性,更好地符合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与价值观念。认同思想理念与价值观念实际上就是为了使自己的行为更好地符合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就是了为追求“真”、拒绝“假”。初中生物就指出教育的情感价值观目标之一是“认识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教学案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章第三节的“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情感目标就是确立保护生物圈意识,这可以在学习好“资料分析”中河流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地域的角度分析生物圈的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在具体的典型例子的分析中真实地理解生物圈的一个生态系统的变化会影响着其他的生态系统。同时意识到人类活动对整个生物圈的各个生态系统的影响,产生珍惜和保护地球这个人类与其他生物共同家园的意识。从知道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到具体行动,比如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实践减碳行动,这就是从意识的认同,实现指导生活中个人行为准则的践行,这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之一。因此,课堂教师的分析引导就是让学生达到意识的认同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课堂效果的反馈检验也是重要教育途径之一,教师可以进行阶段性的调查,比如设计表格,让学生记录自己在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圈中个人所做出的努力,在适当的时间进行肯定和表扬,从正面的角度给予学生学习的案例。这是对学生的行为准则的肯定,也是能让这种行为延续形成习惯的有效方法。

3.法律法规的教育。法律法规,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地方规章、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对于该等法律法规的不时修改和补充。在与法规等一起谈时,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法规则主要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及经济特区法规等。在初中生物学体现核心价值观的法制教育的相关目标有认识我国颁布的保护植被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认识我国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强化依规守法的意识,初步具备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决策的意识。关注噪音、光污染、动物饲料添加激素等社会问题,强化社会公德心,主动参与社会决策意识。关注传染病流行事件,初步具备预防意识和决策意识。这些目标应该在课堂中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进行教育,达到预期目标。教学案例:人教版的七年级下册的第二章的“合理应该与食品安全”中的重要环节是“关注食品安全”,其实这是一个普遍和广泛的问题,也是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热点。教师可以通过收集当地食品安全的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通过课外学生收集食品包装,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看配料表,初步学会关注营养和健康。在理解食品安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解读和讨论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这样可以达到两个目的,第一,学生意识到作为消费者,可以利用法律法规进行维权;第二,让学生知道从事食品安全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依据法律法规,不能从事违法经营,如违规加入食品添加剂等。知道这些法律法规是规范经营和保证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保障。

总之,针对初中生物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育教学,课堂一直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主题活动是法制教育的延伸。对于中学生这样的文化素质还比较低的人群来说,教学要尽量形式多样化,尽量采用直观性、趣味性的原则进行教学设计。活动的设计要易于组织和操作,具备兴趣性,符合中学生的身心特征。意识的认同重于对于具体法律法规的学习。当然,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人生观、价值观的道德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应该加强思想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法制法规的教育和渗透。

作者:洪燕飞单位:福建厦门双十中学

生物学论文:水产微生物学本科教学论文

1课堂教学内容的调整

结合水产微生物学教材的实际编写情况,我校水产养殖本科专业目前采用的是2004年出版的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水产微生物学》,教材的编写距离现今已10年整。对于一门生命学科来讲,10年的发展是非常巨大的,有很多新的、前沿性的内容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予以补充。因此,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很多教学内容不能再仅仅局限于课本,而应该更多地和实践、和当前的微生物学研究发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挖掘学生中存在的创新点。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存在课程内容较多、学时设置少的矛盾,按照教学日历的授课计划,在绪论第一堂课的讲解中,应以微生物的发展简史为时间主线,将微生物的相关重要事件、经典的实验设计、划时代的人物给同学们一一展现,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水产微生物学的兴趣。此外应突出课本中重点知识讲授,如细菌、真菌、病毒这些重要的微生物,并和实验课紧密结合,努力使学生达到能熟练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而对于其他种类的微生物进行讲解时可压缩内容。同时,要紧扣水产微生物学的范畴,着重讲述特殊的水产微生物种类,及水产微生物在生产实践中为水产养殖业服务的现状与实例。

2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

随着计算机在大学应用的日益普及,目前的大学授课基本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在讲台上进行操作演示,使水产微生物学这门略显枯燥的课程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生动而形象地展示在学生们面前。如在讲解细菌的二分裂繁殖时,通过动画的设计,使学生既明白了二分裂繁殖的概念,同时也对细菌强大而快速的增殖过程有了深刻而形象的记忆。同时,学院尽量保证小班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可以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手段,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或者从网上下载水产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视频录像,上传到专门的课程网站中,提前让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解,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增加实验课的趣味性与可操作性。在每次课程结束之后,要注重课下与学生的交流,很多学生不好意思当面指出老师教学中的问题或者说出自己在上课过程中的困惑,因此,通过QQ、微信、邮箱等方式收集学生课后的反馈意见,可以及时发现课堂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或者给学生以及时、恰当的反馈。此外,现在手机进课堂的情况十分普遍与严重,很大程度上干扰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为提高学生听课的效果,集中听课注意力,就要加强课堂提问。可以采用两种方式:(1)在每次上课前5分钟,对上次课的内容进行检查回顾,督促学生课下的复习与笔记整理,及时了解学生对已讲述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在课堂中讲授新知识过程中,遇到重点、难点,或者学生注意力分散时,要及时进行提问,使他们能迅速回归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3实验教学形式的补充

水产微生物学是分支于微生物学,隶属于生命科学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一门学科,对于实验教学的高要求是致力于提高水产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不二法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南农业大学的水产微生物学课程针对水产养殖专业大三学生开设,课程设置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实验课为20学时,所占比重较大,也凸显了学校在教学大纲制定过程中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视。在实验课的设计过程中,实验课教学内容应突出实验的连贯性、整体性和综合性,将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为两大部分:基础实验与综合实验。基础实验主要包括培养基的配制、高压灭菌消毒、无菌操作、微生物的划线分离、微生物的培养等常规操作技能,是水产微生物学实验的基础操作;综合实验可以设定为未知水样的综合检测,将前期学习的基本实验技术进行综合运用,自行进行试验设计,对未知的试验结果进行判定与分析。实验内容与在安排时间上与课堂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从而有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迅速应用到实际中去,进一步巩固课堂理论教学成果,提高学生参与实验课的兴趣,同时增强学生的创新性与动手能力,力争培养合格的水产养殖专业人才。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凸显,人们对微生物的关注也越来越高,微生物知识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网络的普及,学生所处时代的不同,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水产微生物学教学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进行水产微生物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顺应时展,进行水产微生物学教学的改革与探索,致力于培养实用型、创新型、吃苦耐劳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力争为我国水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郑兰兰刘变枝高春生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

生物学论文:环保教育生物学科论文

一、积极利用教材中环保教育资源

在生物教材中,涉及环境保护的内容有很多。高中人教版第三册教材《稳态与环境》中,就有两章内容《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环境保护问题之间有密切联系。除此以外,教材中还有很多其他内容也具有环保教育价值,如何恰当地利用教材中的环保素材,传授给学生环保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积极利用教材中的环保教育资源,对于环保教育乃至整个生物教学活动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了“光合作用”以后,学生了解到绿色植物对于控制大气中氧气的浓度、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调节气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借此给学生介绍:当前地球植物覆盖正在急剧减少,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仅仅在过去的四十年间就已经消失了一半;与日本百分之六十的森林覆盖率相比,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远远低于百分之二十的警戒线等内容。结合刚学习的知识,学生对于绿色植物的减少所带来的环境危害会认识得更加清晰,会有效地树立学生保护绿色植物的理念。

二、密切联系日常生活来加强环保意识的渗透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尤其是生物学科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更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发生着直接的联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素材都可以作为我们进行生物环保教育的资源。因此,教师在进行环保教育的时候,可以尝试着把它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关注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渗透环保理念。例如,日常生活中的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可以让我们为环保事业作出贡献。这样,把环保教育用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不但会让环境保护变得更加具体实用,同时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环保实践能力,为“绿色之美”能够在生活中实现发挥出力量。

三、结合社会热点渗透环保教育

环保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在生活中,一些事件一旦涉及环境保护问题,很容易会演变成社会热点问题,这些与环保有关的社会热点对于我们的环保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十分有价值的教育素材。教师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可以围绕着教学内容,结合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有效的环保渗透。例如,在给学讲到“食物链”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食物链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笔者就给学生举了一系列的例子,最典型就是“水俣病”。人以动物和植物为食,那么人与自然因依靠食物链而有了联系,动物和植物又是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而生长的,当环境里有了汞污染,通过一些微生物的作用汞变成了有机汞,水里的鱼类吃了这些微生物,有机汞就在鱼体内富集,附近的人们吃了这些鱼,有机汞进入人体神经细胞,引起蓄积中毒就会患上水俣病,这严重损害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对于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并不陌生,而结合“食物链”的知识进行环保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食物链的知识更专业的分析环境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影响,既加深了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理解,也强化了环保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四、利用生物实验深化环保意识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用实验手段呈现的知识、蕴含的观念意识更容易为学生接受。我们在生物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充分发挥生物实验的优势,利用实验手段深化环保意识。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一些废旧物品制作一个生态缸,引导学生对生态缸中的各种微生物进行观察、记录,当学生透过实验直观地看到微型生态系统所受到的诸多影响时,更容易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进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环境保护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幸福,广大高中生在不久的将来会走向社会,一旦他们的环保意识通过教育活动得以加强,会给整个社会的环保事业带来积极的影响。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们要懂得利用生物学科的优势和特点,在生物教学活动中,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努力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让他们有一双发现“绿色之美”的眼睛,使得这些学生以后能够成为践行环保理念、保护地球环境的高素质公民,也愿他们将来能拥有一个美丽的绿色世界。

作者:王晓旋单位: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

生物学论文:学前教育生物学科论文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生物学知识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自于普通初级中学,学生使用的是统一教材,教师按照统一教材实施教学。中考模式决定了初级中学生物学课程的边沿地位。对刚进入学前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结论是对生物学科喜欢的人数仅占5%,对微博、微信、游戏的喜欢程度远远超过对文化课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语文、数学学科很重要,但没有一个学生认为生物学科重要。光合作用是生物学的一个最基本的知识点,小学、初中都要涉及到,但到了高中入学,一个班41个学生,没有一个学生能完整回答出光合作用的过程。试想,如果这种程度去面对对世界充满新奇、喜欢花花草草、满头脑都是“为什么”的幼儿,将会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结果。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倍感肩之沉重。

二、在生物学教学中应该做到的工作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以后大多数要成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把他们培养成合格人才,需要我们作出更多的努力。

1.在教学中注重将知识点与“现象”相结合。幼儿师范学校生物学教材内容是按生物的分类系统进行编排的。我们教师在教学备课时,不能就课本讲知识,应当对与知识点相关的事物和现象进行认识和了解,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把生物学原理和生物现象结合,让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解释现象,揭开奥秘,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如,在传授“种子的类型”这一章节,就可以引入“转基因大豆”这个社会话题,通过认识了解转基因大豆及产品对人类的影响,引导学生对社会事物进行科学判断。2014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肆虐,老师有针对性地对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的生物学解释,更能让学生对社会实际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传授了专业知识,也增强了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

2.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植物分类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们不妨让学生走入校园、走进植物园,让学生在现实中认识和辨别植物,为他们以后成为幼儿教师帮助幼儿认识身边的植物打下基础。校园的美化、校园植物角的建立、校园植物的分类挂牌,都可以让我们的学生直接参与;人们比较普遍的把“二球悬铃木”称之为“法国梧桐”,我们要在实践中把这种错误称谓纠正过来。通过对“植物光合作用”的进一步认识,用科学的原理认真到保护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学习了植物学后,让学生做“如何添置植物美化幼儿园环境”这个作业时,引导学生从植物的各个器官的特点分析选出适合幼儿环境的植物,使学生在有趣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中去进一步学习和巩固知识,也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不是枯燥的原理、无趣的结构。生物学知识包围在我们周边与我们息息相关,还有好多生命现象需要我们去解释,还有很多生命奥秘需要我们去揭开。

3.教师需要给学生要补充新知识。教师要不断吸收新知识,丰富知识面。生物学知识在人类生存环境中是接触最密切的,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相信教师们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都不缺乏。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更新,新事物不断涌现:克隆、艾滋病、转基因、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无眼蜗牛、生物战争、生态学等。这需要生物学老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保持个人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生物学教学对教师的需要。

4.通过生物学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独自为大的成长氛围形成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特别在团队协作、集体生活等活动中,自我意识表现尤为严重,心中无他人。我们也发现,有时候他们的犯错,不是故意而为,却是根本没想到。一次一个学生想戴一条放在家里的围巾,一个电话就要求妈妈立即给她送到学校,而她妈妈当时正在病中。让我们看到是心酸又难过。因此,我们在生物学教学中,不要单纯讲形态结构和生理,要给学生贯输群体概念,讲生物的生存竞争,将生物的团队协作,讲动物的反哺行为,讲生物对人类的贡献和危害,人类和动物的亲密关系,讲人在生物界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感恩,学会独立生活,促使学生掌握生存技能,不怕困难和挫折,敢于去拼搏和竞争。将德育教育渗透进生物学教学中。近几年,作为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科学迅猛发展,人类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物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联系更紧密。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到生物学的知识海洋里去遨游、去探索。在教学中,教师要把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各方面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生物学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灵活的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作者:李强单位:重庆市龙门浩专业中学校

生物学论文:教学实践生物学科论文

1.新课标指导下,中学生物学科面临的新的难题

1.1学生调动性不足,课堂缺乏探究性新时期新的教学目标提倡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追求“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即把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设置积极的教学环节,合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在传授给学生新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创新的能力。根据近一个月的跟班听课我们发现,在目前的教学课堂中,教师一般都还是采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讲课方式,学生多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上课效果不佳。再如在苏教版的生物必修一教材中,有2课的课题探析课,9次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但在实践教学中,任课教师常常为了追赶教学的进度往往把这些开放式的课堂取消了,改变成传统的教学模式。如2次课程的探析课教师都取消了学生的讨论环节。

1.2忽略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度依赖多媒体随着学校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也不断更新换代。多媒体软件因其具有的新颖性、便捷性、开放性而受到广大年轻教师的青睐。为了节省时间、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也为了追赶教学的进度广大年轻的教师在课堂上多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虽然利用多媒体使得教师的板书更加简洁、课件更加清晰,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逐渐滋长了教师的惰性。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教师采用的课件多是经过粘贴、复制而得来的。这样就造成了课堂创新难,课堂内容陈旧、教学活动因循守旧。如在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教材中,第一章《走进细胞》,在研究“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这一节中,多数教师一般是采用用PPT演示了细胞的演变过程,把论证“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这一复杂的问题简化为“单细胞(最早生命形式)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生物系统、生物圈几个步骤。以一篇PPT演示了整个问题的讨论,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全程都是教师在教授,学生只是被动的在接受。可见过度的依赖多媒体忽略了学生,使课堂缺乏了灵活性。

1.3只注重课内教学,放弃了至关重要的课外教学例如在讲述《生物链》这节课时,如果可以代领学生到野外去参与野外观察,让学生观看生物界中不同生物是如何生存下去的,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

2.解决策略

2.1“取之有度”,合理使用多媒体软件应用到教学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要向学生传授固定的知识,还要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会学习的能力。所以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限度的使用多媒体软件,:生物学科是一门充满趣味性的学科,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广阔,从动植物的生物密码到细胞机理,从世界上的生物到人本身,生物学的知识无处不在。生物学的复杂性使得传统的教学活动比较无聊,如何丰富课堂的教学活动,不能可以仅仅依赖于多媒体,如不能总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演示生活进化过程,还要结合传统教学方式,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到学校环节中。例如:在讲《生物链》这节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白生物系统中有机物中的化学机能如何在生物循环系统中完成的层层传导过程。一般来讲,就是让学生明白生物链中是怎样完成一个动物吃掉另一个动物的。在讲授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合理的适度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利用视频播放软件,为学生播放几段视频。如在非洲的大草原上,有羚羊吃草,猎豹追赶野生鹿,老虎捕食野生兔子,鳄鱼追杀在河边喝水的斑马……一系列捕食图片构成了一个生物圈,选择不同的例子,让学生明白整个生物循环的过程。接下来,在教学课堂上,老师要开始演示PPT,PPT上有着本科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等。伴随着PPT的演示老师要把抽象的语言形象清楚的向学生阐述清楚,如解释清楚,在老虎吃兔子,兔子吃草的过程中,哪种动物处于生物链较高的环节,在草被兔子吃掉后,兔子又被老虎吃掉后,有机物是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完成转化的,并有效回答学生的疑问。

2.1开放教学环节,追求探析式的教学模式新课标要求在新时期的教学环节中要以学生为主导,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细胞》这一节中,把学生带到实验室,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分裂过程,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如根据观察的图片思考该细胞处于分裂的哪一阶段。再如《种子萌发的条件》这节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培养种子,不仅传授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这种探究式学校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综而述之,新课标对传统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结合实践我们也提出了新的解决策略。但创新改革的道路还很长,我们的责任任重而道远,还需要继续努力。

作者:孙明崔金莲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生物学论文:环保教育凸显生物学科论文

一、积极利用教材中环保教育资源

在生物教材中,涉及环境保护的内容有很多。教材中还有很多其他内容也具有环保教育价值,如何恰当地利用教材中的环保素材,传授给学生环保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积极利用教材中的环保教育资源,对于环保教育乃至整个生物教学活动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了“光合作用”以后,学生了解到绿色植物对于控制大气中氧气的浓度、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调节气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借此给学生介绍:当前地球植物覆盖正在急剧减少,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仅仅在过去的四十年间就已经消失了一半;与日本百分之六十的森林覆盖率相比,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远远低于百分之二十的警戒线等内容。结合刚学习的知识,学生对于绿色植物的减少所带来的环境危害会认识得更加清晰,会有效地树立学生保护绿色植物的理念。

二、密切联系日常生活来加强环保意识的渗透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尤其是生物学科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更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发生着直接的联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素材都可以作为我们进行生物环保教育的资源。因此,教师在进行环保教育的时候,可以尝试着把它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关注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渗透环保理念。例如,日常生活中的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可以让我们为环保事业作出贡献。这样,把环保教育用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不但会让环境保护变得更加具体实用,同时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环保实践能力,为“绿色之美”能够在生活中实现发挥出力量。

三、结合社会热点渗透环保教育

环保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在生活中,一些事件一旦涉及环境保护问题,很容易会演变成社会热点问题,这些与环保有关的社会热点对于我们的环保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十分有价值的教育素材。教师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可以围绕着教学内容,结合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有效的环保渗透。例如,在给学讲到“食物链”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食物链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笔者就给学生举了一系列的例子,最典型就是“水俣病”。人以动物和植物为食,那么人与自然因依靠食物链而有了联系,动物和植物又是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而生长的,当环境里有了汞污染,通过一些微生物的作用汞变成了有机汞,水里的鱼类吃了这些微生物,有机汞就在鱼体内富集,附近的人们吃了这些鱼,有机汞进入人体神经细胞,引起蓄积中毒就会患上水俣病,这严重损害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对于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并不陌生,而结合“食物链”的知识进行环保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食物链的知识更专业的分析环境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影响,既加深了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理解,也强化了环保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四、利用生物实验深化环保意识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用实验手段呈现的知识、蕴含的观念意识更容易为学生接受。我们在生物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充分发挥生物实验的优势,利用实验手段深化环保意识。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一些废旧物品制作一个生态缸,引导学生对生态缸中的各种微生物进行观察、记录,当学生透过实验直观地看到微型生态系统所受到的诸多影响时,更容易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进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环境保护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幸福,广大高中生在不久的将来会走向社会,一旦他们的环保意识通过教育活动得以加强,会给整个社会的环保事业带来积极的影响。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们要懂得利用生物学科的优势和特点,在生物教学活动中,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努力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让他们有一双发现“绿色之美”的眼睛,使得这些学生以后能够成为践行环保理念、保护地球环境的高素质公民,也愿他们将来能拥有一个美丽的绿色世界。

作者:王晓旋单位: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

生物学论文:有效教学初中生物学科论文

一、激发学生兴趣

生物学科是一门对生物的形态、结构、遗传、进化等展开全面研究的科学学科。然而由于初中阶段,学生普遍缺乏完善的知识结构,特别是对于一些理化方面的知识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学习的兴趣。因此,对初中生物的教学,教师面临的难度更大。而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了初中生物教师需解决的首要任务。

1.第一节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初中生物的第一堂课中,教师需要采取各种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期生物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物与其它学科紧密联系的特点,向学生展示一些科技图片,并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生物的认识。同时,教师通过相关视频的播放,将一些针对性强和容易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拿出来与学生共同探讨,来树立广大学生对生物的兴趣,让他们在第一节课就充分的体会到生物这门学科的魅力。

2.有效设计导入活动,以调动学生兴趣。有效且丰富的课堂导入活动的设计是一堂课美好的开始,而且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弱、良好课堂氛围的创造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课程导入活动方面的设计。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应该采取各种手段创设丰富的导入活动,以活跃整个课堂的氛围,提高教学有效性。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的运用幽默导入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深入浅出,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理论的问题具体化,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的生物知识点。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的多元化

1.合理应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新时期,要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因此,在初中生物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合理的应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有效教学,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合作、探究模式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广大学生在课堂实践中自主的探究问题,而教师在其中就只是一个“引导者”的作用,组织、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生物问题实施自主的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利用观察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生物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广大学生的观察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就明确观察的内容、方式与目的等,进而将所有的空间留给学生自主研究。如观察双子叶种子的结构,教师就可先告知学生观察的顺序:先察看种子的外形,然后将种皮剥去,并分开其两片子叶,将其放到显微镜下观察胚的结构,从而全面认识种子的每个结构,最后让学生自主观察、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强化了学习效果。

3.加强学法指导的科学化。目前,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学生在学习方法上面获得的指导较少,即使有,也主要以记忆指导为主,但是效果不大。因此,为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需从学习方法指导这一方面入手,实现学法指导的科学化。众所周知,每个学生在学习一个新知识后,普遍都是采用模拟与记忆的方式来加深对其的理解,但是学生对于这些陈述性的知识往往不能形成较长时间的记忆,且极易形成各种概念间的混淆,而这也是教师平时的指导不科学的表现。因此,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不完全丢弃“死记硬背”的基础上,在学生背诵知识点时指导学生将重点勾画出来,并在背诵后适当的增加课堂的检测,或告知学生一些简单的记忆方法,引导其用自己的话复述知识点,从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从整体上提高记忆的水平。

三、结束语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所具有的操作性与实践性的特点,直接决定了其课堂实践活动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与其它学科一样,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还需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巧妙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使其得到不断地优化,从而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从整体上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赵蕾单位:河北衡水6中

生物学论文:生物学现代教育论文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突出特点

(一)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而且也让教师接受了国内外新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质量,从而促进教学多媒体教学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自己的需要,自主地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再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有经验优秀的教师耗费心血编写教案,在探讨交流后,由于保存不便,造成流失,浪费了宝贵的经验、知识、心血。而今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可以积累优秀教师一生的教学成果。当前人的课件被后继人使用时,后继人可以发现前人的良苦用心,可以体会和深切感受到前人的思想的深邃,经验的丰富。后继人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完善、更新,从而再次应用、留传。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生物教学方面应用的现状

(一)生物教师中很多没有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作用,也缺少实际应用从调查来看,大概43.2%的教师曾参加过信息技术的相关培训,而大概4%的教师是自己去的相关培训班,还有18.7%的教师表示有想法。有些进行了相关培训,但未进行实践,未在课堂中使用,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

(二)生物教学中,未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造成许多教学上的弊端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扩大知识面,扩大课堂容量,许多教师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手段,把一些重要的结论,推导都事先写在PPT上,在课堂中直接呈现出来,这样节约了时间,但是效果不佳。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没有时间记录,这种手段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让学生爆炸式的或呆板式的混完45分钟。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整合十分必要

(一)年轻生物教师师资力量薄弱,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弥补这一缺点许多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丰富,知识点漏讲,上课时间把握不好等等,这些因素往往使学生的成绩较差。为了弥补这一缺点,这一批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非常必要。年轻生物教师对网络知识、计算机操作、信息化软件、各种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等各方面的接触较多,学习应用起来很快。把现代教育技术与生物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能胜过许多有经验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

(二)教育技术中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有些知识点枯燥、晦涩难懂,单靠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一味的讲解,收效甚差,良好的教学效果很难达到。学生一味地听,老师讲得越多,学生听得越迷糊。如果用多媒体教学,老师不说,学生一看就懂,这样老师节省了精力,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提升,教学显得那么的简单。例如,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实验部分,书上讲的知识非常多,学生要死记硬背的东西也多,由于中学阶段实验室的设备不如高校中先进,还有学生本身的时间精力有限,学生的科目繁多,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深化生物学科的实验部分,单靠书本知识还是难以掌握,难以活学应用到考试中。如果应用多媒体教学,知识点便会直观化,如应用实验相关的视频,那么多的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在相关视频实验中,就显得顺其自然,合乎常理,学生理解了,应用了,顿时觉得如此简单。印象深刻的选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书本第18页,实验步骤有八步,看书本,即使花很长时间,学生也难以把相关的东西整理成一个体系,而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学生只须一分钟就回明白实验的步骤及重点,又如在高压蒸汽灭菌锅使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的讲,未免显得太枯燥,如果加上相关的视频,再解说,学生便会很感兴趣,顿时把所须记忆的知识点掌握,理解。所以说,将现在教育技术整合到生物教学中来,十分必要。

(三)为使生物教学的内容紧跟科技发展步伐,促进教学内容快速更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势在必行目前,教学成果的好坏与教学内容的更新有很大的关系,教师的知识面窄,教学上的构思也大有不同,教学难点的解决各有千秋,无疑有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收效不佳,难免导致落伍。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各方面知识可以快速更新,教学得到及时改正和发展,教师可以掌握最新的知识,紧跟前沿科技。

四、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生物课整合的几点做法

(一)学校应大力推进计算机教室的建设,生物教师应积极的应用网络知识进行备课,进行交流协作,解决疑难手写教案是教师传统备课的一种方式,这种手写教案有优点,但缺点更多。如果能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的交流,资源共享,备课的水平,教学技能会得到大幅度地提高,所以为了教学得到良好的效果,为了满足教师的需求,学校应该大力建设计算机教室,辅助教学。

(二)为了避免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弊端,应该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多种其他教学手段相结合对于一些重要的结论,以及推导部分,不能以PPT一步到位,让学生难以接受,要以传统教学的方式一步一步的在PPT或黑板上板书出来,要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不足,恰到好处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不断的学习交流,将现代教育技术合理的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教师应巧妙地结合两种及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提高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如生物中有许多美丽的植物要求学生去认识,这可以用图片的方式,直接展示出来,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和认识。每天以学一种植物,点滴积累,让学生去认识,在生活中自己找特点,和图片去做对比,真真切切的回归生物,提高学习兴趣。

作者:廖兴利单位:四川省安岳中学

生物学论文:生物学和医学类的论文写作指导

摘要:在生物学和医学类科技期刊的来稿中,多数研究论文都涉及到目标物质的分子大小,但作者在描述物质分子大小时使用的物理量却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回顾“相对分子质量”等相关物理量的概念,指出其在运用当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道尔顿;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量和单位;量符号

1引言

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论文中,常会碰到一些看似简单,实则使人头痛的物理量、计量单位和符号问题。例如,作者常常需要对研究的目标物质进行描述,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其分子大小。在我们的编辑实践当中发现,来稿中很多研究论文在描述关于物质分子大小时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多数研究论文仍然使用“分子量”这一物理量,以“道尔顿”或“千道尔顿”为单位(××D或××kD)来描述;有的使用了“相对分子质量”这一物理量但是书写却不正确;只有极少部分论文正确地使用和书写了这一物理量。究竟应如何正确使用?

2描述物质分子大小的物理量

对所研究的原子和分子的质量进行描述,以往多使用“道尔顿(D)”这一单位。英国化学家JohnDalton(1766-1844)是近代化学之父,在化学方面提出了定量的概念,总结出了质量守恒定律、定比定律和化合量(当量)定律。在此基础上,1803年又发现了化合物的倍比定律,提出了元素的原子量概念,并制成最早的原子量表。人们为了纪念道尔顿,以他的名字作为原子质量单位,定义为12C原子质量的1/12,1D=1/Ng,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以往我们常用的描述物质分子大小的物理量是分子量,它是“单质或化合物以分子形式存在时的相对质量”[1]。我们知道,以一个12C重量的1/12为标准,其他的原子质量同这标准相对照得出相对质量,称为这个原子的原子量[2]。分子量是物质分子或特定单元的平均质量与核素12C原子质量的1/12之比,等于分子中原子的原子量之和[3]。

对于分子来说,一个分子的质量,用道尔顿表示时,应该是“蛋白质A的质量为××道尔顿”。因为分子量为该物质的分子的质量与12C原子的质量的1/12之比,所以如果说“蛋白质A的分子量为××道尔顿”,乃是不正确的表示方法。

3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物理量

道尔顿是核物理与反应堆技术中惯用的质量旧单位,自1960年起,用原子质量单位(u)代替它,规定1dalton=1u≈1.6605402×10-27kg[4]。

作为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现行有效的1993年修订的国家标准《量和单位》选择了“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这两个物理量名称,并在GB3102.8—93的引言中说明:“本标准中的相对原子质量Ar和相对分子质量Mr,以前分别称为原子量和分子量,在使用中,应有计划地逐步采用本标准的名称。”

所谓相对原子质量Ar是指“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与核素12C原子质量的1/12之比”,即Ar=m/mu(m为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指“物质的分子或特定单元的平均质量与核素12C原子质量的1/12之比”,即Mr=m/mu(m为物质的平均分子质量)。它们是量纲一的量,其单位为1[5]161。

4正确运用“相对分子质量”等物理量和单位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道尔顿当初提出原子量的概念时指出,“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有相同的重量(weight),不同元素的原子有不同的重量。”因此“atomicweight”在中文里翻译成了“原子量”。但是当时重量和质量(mass)是相同的概念,实际中获得的都是原子的相对质量,但仍然称作原子量,这也许是原子量和分子量的单位一直用“道尔顿”的原因。

但国家标准中规定了应当使用“相对分子质量”来描述分子的相对大小,那么,关于道尔顿(D),在现实中用作“原子质量”或“分子质量”单位时,原来的1D=1u;用作“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时,原来的1D=1,即其单位为1。

虽然“道尔顿”属非SI单位即非法定计量单位,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鉴于目前科学界尚有大量使用“D”或“kD”的文献存在,在某些类型的论文写作中,作者往往会坚持在某些数据中使用“D”或“kD”。例如在综述类论文中,被引用文献数据中“D”常常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有人[6]认为应尊重作者的选择,虽然期刊中会出现“非法的”D,但不应视为“违法”。超级秘书网

5正确运用“相对分子质量”的量符号

既然明确了描述物质分子大小的物理量,在使用“相对分子质量”这一量符号时,很多期刊没有能准确把握,造成了很多错误。在国内免疫学相关的7本杂志以及其他生物学、医学类的杂志,发现在稿约、正文以及SDS-PAGE、Westernblotting等结果图中,“相对分子质量”这一量符号出现了很多种写法,如:Mr、Mr、Mr、Mr以及仍然沿用kD为单位等多种情况。那么,究竟应该如何书写这一量符号呢?根据科技书刊外文字符使用规范[5]197-201:量符号、代表量和变动性数字及坐标轴的下标符号应用斜体;量符号中除表示量和变动性数字及坐标轴的下标字母用正体。根据这一原则,相对分子质量中M是量符号,应用斜体;下标r是relative(相对的)的首字母,不是量符号,也不是代表变动性数字,更不是坐标轴符号,应使用正体。因此,正确的写法是Mr。类似地,相对原子质量的正确写法是Ar。

6结语

生物学和医学类科技期刊是广大科研工作者展示其学术成果的舞台,要科学地将一系列学术成果展现出来,要实现科技期刊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就要改变人们长期以来的习惯,需要广大科技期刊编辑担负起科技期刊的社会责任,加强宣传和普及,需要作者和编辑同仁长期不断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生物学论文:白内障生物学效应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波段UVRB相干作用引起的白内障特点。方法6周龄albinoSpragueDawley大鼠被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UVRB辐射光来自于单色器相连的高压银汞灯,最大输出能量在300nm(UVR300nm)和310nm(UVR310nm)。各组大鼠暴露于UVRB的有效生物学剂量均为8kJ/m2。每只动物的一只眼被暴露。两组只暴露于UVRB300nm,剂量8kJ/m2,时间70min;另两组先暴露于UVRB300nm,剂量4kJ/m2,时间35min;然后同一只眼再暴露于UVRB310nm,剂量42kJ/m2,时间35min。于暴露后第7天处死动物,行光散射强度测量。结果两组比较光散射强度具有明显差异,但数值接近〔teststatistic=2.56,t(approx.)32;0.975=2.04〕。结论UVRB300nm波段的生物学效应强。在相同的暴露时间下,UVRB310nm暴露强度是UVRB300nm的10倍时,生物学效应才与UVRB300nm接近。

【关键词】白内障;不同波段UVRB相干作用;生物学效应

在最近的10年里,臭氧层的臭氧浓度减少,使得太阳对地球表面的紫外线(ultravioletradiation,UVR)辐射量增加〔1〕。老年性白内障是人类致盲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表明,UVRB辐射与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为止,单一波长UVRB辐射诱导的白内障特点已有很多报道〔2,3〕。人类每天同时接受不同波长的UVRB照射,但不同波长UVRB相干作用引起的白内障尚未见报道。本实验旨在探讨不同波长UVRB相干作用引起的白内障特点和生物学效应。

1资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与设备

所有albinoSpragueDawley母大鼠购自(M&BDenmark),保存在可调温动物室,动物室每天12h灯光照明(平均照明度是5lx),12h黑暗;动物在此种环境中适应14d,直到6周龄用于实验。所有大鼠都按ARVO的眼、视光学研究条例进行饲养和实验操作。所有动物右眼活体暴露于UVRB,1w以后处死进行光散射测定。辐射光来自于350W的高压银汞灯,直射出的辐射线首先经过水冷却,然后经过两个单色器(λmax=300nmwith10.1nmfullwidthathalfmaximum[FWHM];λmax=310nmwith13.5nmFWHM),最后辐射光照在角膜上〔4〕。在角膜水平,辐射光被热电器(model7101;Oriel,Stratford,CT)测量。美国国家计量局建立热电器测量标准。光散射测量L光分布仪表测量光散射强度〔5〕,此仪表用标准暗箱照明。光线与水平面成45°角穿透被测物,光聚焦在光电二极管上。如果物体有光散射,这部分光将聚焦在光电二极管上,并发出信号。脂质感光乳剂diazepam(Diazemuls;KabiVitrum,Stockholm,Sweden)被用于作为光散射计算标准。因此,光散射的强度单位是tEDC(transformedequivalentdiazepamconcentration,tEDC)〔5〕。

1.2方法

1.2.1实验过程

每只大鼠以95mg/kgketamine和14mg/kgxylazine混合腹腔注射麻醉〔6〕,5min后,1%散瞳剂tropicamide1滴滴双眼。5min后,固定动物右眼上下眼睑,右眼暴露于UVRB70min。1w后以过量的CO2致死大鼠,剜出双眼,取出晶体置于平衡盐溶液中(BSS;Alcon,Ft.Worth,TX)。在显微镜下去除睫状体,测量每个晶体光散射3次,并照相。

1.2.2实验设计

40只6周龄albinoSpragueDawley母大鼠,随机分成2组。一组中的每只大鼠右眼活体暴露于UVRB300nm,剂量8kJ/m2,时间70min。另一组中的每只大鼠右眼活体暴露于UVRB300nm,剂量4kJ/m2,时间35min;然后同一只眼再暴露于UVRB310nm,剂量42kJ/m2,时间35min。每只大鼠左眼没有光暴露。每只眼光散射测定3次。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

2结果

晶体光散射强度见图1。两组比较光散射强度具有明显差异。UVRB300nm,剂量8kJ/m2,时间70min组的UVRB生物学效应较另外一组小(t=2.56,t(approx.)32;0.975=2.04)。

3讨论

大气中臭氧层厚度与太阳光中UVRB的辐射强度密切相关。在最近的10年里,臭氧层的臭氧浓度减少〔7,8〕。臭氧层每减少1%,将会导致世界上每年增加100000~150000例白内障患者。UVRB的眼辐射取决于它的波长、强度、暴露时间和暴露方式。单一波段UVRB的生物学效应和白内障特点已经很清楚,但不同波段UVRB相干作用引起的生物学效应并不为人们所知。可事实上,人类每天同时接受不同波长的UVRB照射。所以研究不同波段UVRB相干作用,对预防白内障具有重要意义。

很多学者已经指出300nm波长左右的UVRB是最易产生白内障的波段〔2,3〕。因为晶体在这一波段上有最大的敏感性,所以本研究选择同一只眼联合暴露于UVRB300nm(剂量4kJ/m2,时间35min)和UVRB310nm(剂量42.01239kJ/m2,时间35min)下。因为UVRB310nm的生物学效率是低的,UVRB310nm在剂量42kJ/m2与UVRB300nm4kJ/m2的剂量,暴露时间同是35min时的生物学效率在计算上是相当的〔2〕。这样,在计算上与另一组的UVRB300nm(剂量8kJ/m2,暴露时间70min)的生物学效率才能相近。这是本研究采用如此实验设计的原因。

但实验结果显示,两组UVRB暴露后生物学效应有明显差异。联合UVRB300nm和UVRB310nm暴露的生物学效应要强,但两组数值较接近。本结果与本实验的生物学效率理论设计较接近。即UVRB300nm波段的生物学效应强。在相同的暴露时间下,UVRB310nm暴露强度是UVRB300nm的10倍时,生物学效应才与UVRB300nm接近。本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大样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