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优秀教师论文

优秀教师论文

时间:2022-05-08 11:41: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优秀教师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优秀教师论文

优秀教师论文:用“望闻问切”,做优秀教师

摘要:从“望、闻、问、切”着手,教师在上面多花些气力,多长个心眼,因材施教,这将让教师的爱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尽情挥发,让学生的心在与教师关爱支持中无限感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

关键词:望闻问切 优秀教师

中医为了医治好病人的疾病,总是根据综合归纳“望、闻、问、切”的情况,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俗话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现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时代的教育教学中,优秀的教育者要巧妙运用医用技巧“望、闻、问、切”,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

一、望

“望”就是观察学生的语言和行为,观察学生可以“明察”也可“暗访”。“明察”就是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直接观察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实事求是地记录学生以往的和现在的劳动、体育、美术、出勤、活动等等表现;教师要随时关注每个学生的课余表现,随时提醒学生;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审视学生,通过心灵的窗户去读懂孩子们面部表情背后的心态及内涵。“暗访”实是调查法。就是向周围的包括本班的和外班的同学多角度、多侧面的调查了解、客观评价。这样,教师就得到了学生明暗两个方面的第一手材料。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会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心中有我、老师每时每刻在关注着我”。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二、闻

冰心说:“情在右,爱在左,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教育是心与心的交融、情与情的共鸣,老师要善于倾听。

教师可以开展学生“讲述20分”活动。从学生本人的口中了解他的家庭情况、了解他所交朋友的交际情况、了解他关于某些事情的看法态度。教师听学生说话的语气、语调,剖析该生的语言前后是否矛盾,知其弦外音、语中意,弄清学生是否另有难言之处。教师的关心和理解比埋怨与责备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时候,学生会问这样一些令教师尴尬的问题:“老师您自己为什么总在聚会的队伍后面叽叽喳喳而要我们保持安静?”“老师,您为什么看见脚下的纸屑却命令我们大老远地跑过来捡而自己腰都懒得弯?”“老师,您嘱咐我们要把字写端正,可是每次作业发下来,您龙飞凤舞的评语都让我们一筹莫展?”…… 优秀的教师要有敢于倾听一些“逆耳忠言”的勇气和巧妙回答的睿智。同时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使学生积极上进,努力追求真、善、美。

教师要经常深入学生的生活,从下面或侧面去听一听他人对学生的评价如何,家长对学生的看法、要求如何,家长的教子方法和对子女的期望值如何,该生所生长的地方的风俗习惯如何,对该生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分别是什么?听听上面的情况与学生联系,影响程度如何。然后分析为什么会这样。外界对学生的褒贬与学生在校的常规现象是否大相径庭。

总之,“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教师要能听、敢听、善听。

三、问

对学生的询问是需要技巧的,特别是要询问那些离异家庭的孩子或是离异重建家庭的孩子,更是需要教师小心提问。发问不恰当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或情绪上的反感,问的目的也就自然无法达到。

因此,在和学生谈话的时候,要以关心学生的生活环境、关心学生的发展为突破口,根据学生的情绪去寻找相适应的方法和话题。教师要放下架子,要像与知心朋友一样地进行交流,不要采用居高临下或审讯式的问话方式。教师要用一脸笑容和温和、幽默的语言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靠近你、温暖我”,坦然面对学生各种所谓的“错误”“不懂事”,慢慢深入,细细说明,逐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切不可急于求成。

四、切

“切”是最后一步,教师不仅要切学生,也要切自己。

首先,综合前面“望”“闻”“问”的材料,摸清学生的症结所在。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特征、年龄特征、性格特征,切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推断学生的心理,开出良方。当然,学生正是学习如何读书、如何生活、如何做人的时候,也有学生不吃教师开的“药”的情况。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采用赏识教育,用“乘法”去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发挥学生的潜能,在帮助学生走向成功的同时,享受自己发现生命、享受生命的乐趣。真正做到让学生心服口服自愿服“药”。

再次,教师要切自己。教师切自己就是要反思自己。反思自己是否保持了良好的工作心态,是否对学生的关爱少了一点、指责多了一点,是否对学生理解少了一点、挖苦多了一点,是否对学生包容少了一点、讽刺多了一点……

总之,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在“望、闻、问、切”上多花些气力,多长个心眼,这将让教师的爱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尽情挥发,让学生的心在与教师关爱、支持中无限感动。

优秀教师论文:留住优秀教师不能只靠学生的热情

针对教师周鼎网络“自白书”引发的讨论,四川大学在其官微回应,已关注到该“自白书”和来自各种渠道的建议,并透露周鼎今年未达到副教授的申报条件。而周鼎尽管此前宣布将退出公选课教学,但后来又表示:被学生热情感动,会继续开,“而且希望讲得更好”。

“上课从来都是地上坐满”“愿用其他课挂科再换一节旁听”“比百家讲坛还有意思”……这是学生对周鼎公选课的评价;川大第六届本科教学优秀奖“二等奖”“四川大学2014年唐立新教学名师奖”,这是周鼎近两个月获得的荣誉。这些评价与荣誉足以说明,周鼎是学校和学生公认的优秀教师。

可就是这样一位优秀教师,最终却心生去意,打算退出公选课教学。至于原因,他自己说得清楚:8年来一直以为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是上好课,但如今教学似乎成了副业。“校方也更看重数量和科研成果,有些比我年轻的都当上了副教授”。

确实,在大多数高校,论文与科研成果可谓评定职称的“硬件”,缺乏这方面的硬件,就算你课讲得再好也是枉然。比如,上海交大讲师晏才宏的电路课被誉为“魔电”,几乎场场爆满座无虚席,但直至2005年晏才宏不幸被肺癌夺去生命,这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始终由于几乎没有发表过学术论文而无法晋升为副教授。

谁都知道,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培养优秀学生是高校的首要职责,因此,教学质量应当成为高校衡量教师的最重要指标。但可悲的是,许多高校对学术、科研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教学,这种畸形的评价体系,使得众多教师“将科研当成主业,将教学当作副业”。教学沦为副业的直接后果,就是不少教师对教学敷衍了事,使得教学质量十分低下。而教学质量低下,恰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

好在学生的热情挽留下,促使周鼎改变了想法:“为了这么多学生的热情挽留,我还是要坚守岗位。”这样的改变,是学生的幸运,也是学校的幸运。

放眼高校,如周鼎一般的教师还有许多,他们努力工作、潜心钻研,将毕生心血悉心传授给学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弟子,他们,才是高校内真正优秀的教师。但可惜的是,在当前的高校评价体系中,他们很难获得公正的待遇,无论是职称、收入还是职业声望,他们都远远落后于拥有学术成果的其他教师。待遇上的落差,使得不少“周鼎”们心灰意冷,他们或是萌生去意,或是改弦易辙。当然,也有教师如晏才宏一般,坚守良知潜心教学,而他们,也为此作出了巨大的牺牲。――而高校的教学质量,显然不能寄托在教师的牺牲精神上。

要想真正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要想让高校培养出杰出人才,就必须改变当前重学术轻教学的评价方式,让潜心教学、培养出优秀学生的教师得到重视,受到激励,让他们在职称、薪水、声望方面获得公平的待遇。但愿这种新型的评价体系能够早日建立起来。

优秀教师论文:浅论新手教师与优秀教师在教学能力上的区别

摘 要:教师的教学能力作为教师教学专长的核心能力,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了解新手教师与优秀教师在教学上的区别对促进新手教师的成长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从认识能力,操作能力,监控能力和反思能力四个方面来区别新手教师和优秀教师。

关键词:教学能力;认识能力;操作能力;监控能力;反思能力

1教师教学能力的定义及其分类

1.1 教学能力

教学是以知识,技能和伦理道德规范为媒介的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在此活动中,影响教师作用的核心是其教育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从事教书育人工作所具备的各种能力,是指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必要的条件。从心理学的研究角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其思想品格,心理特征,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的综合体现,是教师以智力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结合。教学能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从事教学活动必须有一定的能力为条件和保证,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总是在教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在教学活动中得到表现。

1.2 教学能力的分类

由于教学能力和教学活动紧密相联,对教学能力的认识教学活动过程。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这一过程要通过一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为中介来相互发生作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构成了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这些基本因素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在这四个教学基本因素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他保证了教学得以按着规定的目的,内容来进行。因此,教师必须明确教学任务,精通业务,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处理好教材教学手段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从构成教学系统的四个基本因素来看,教师教学能力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认识能力

教师应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良好的记忆认识能力,而认识能力的核心成分是思维能力。大量研究表明,思维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创造性是教师不可缺少的特殊能力。

1.2.2 操作能力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具有各种具体的操作能力,教书育人传播的是信息,教师传递信息是借助于语言,文字,图象,图形和声音等形式进行的,于是语言表达能力,非言语表达能力和新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新手教师与优秀教师教学能力的比较

2.1 新手教师与优秀教师的界定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如果按阶段分可分为职前阶段,职业适应期阶段(1-3年),职业成熟期阶段(3年以上)。在每个阶段其教学能力表现特征是有区别的。作者将从教3年以内的教师即处于前两个阶段的教师称为新手教师,而将被公认为上课好,课堂效果佳,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处于职业成熟期的教师称为优秀教师。

从理论上分析,新手教师与优秀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基本构成上不同。新手教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其教学能力正逐渐形成并呈稳定状态,其中在入职前心理素养,道德素养,语言素养等基本因素就差不多已基本定型,而对学科基础,教育理论基础等知识结构也有充分了解。新手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出知识结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讲授能力,调动学生主体性的能力,教学测评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的综合化和一体化的特征。而优秀老师呢?他们不单具有教师的一般教学技能,而综合素质和能力也高人一筹,且很重视研究教学的能力;他们不单重视课堂教学能力,而且注意关注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发展。

2.2 新手教师与优秀教师教学能力的比较

针对新手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特点,结合教学能力的四个方面,下面分别对新手教师和优秀教师进行了区别,与各位老师对三方面的能力在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2.2.1 关于认识能力

针对教学能力中的认识能力,重点集中在对老师的分析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上进行提问,具体则为如何分析处理教材;如何对教学进行创造性的设计。

新手教师认为,对教材的处理,应重在呈现教材。教材是经过众多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的精华,将教材的内容如实的,按部就班的反映给学生是他们的最常用的做法。而教学设计方面,受课程特点及课时限制,以简单明了为主,防止应过繁过杂让同学们混淆不清。这种教学设计模式没有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

2.2.2 操作能力

对操作能力,将各种操作能力细化,侧重在言语表达,多媒体课件应用,新教育技术的应用以及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调控课堂气氛等方面。

新手教师一般都能做到普通话比较标准,并且能尽量做到声音分贝足够大,字迹清晰无误,但在如何将自身丰富的综合知识融入课堂的问题上普遍表现不佳,经常有笑话不好笑,典故不经典,有时甚至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具体表现为与课堂气氛不符,与所上课程联系不大,或者讲述语言生硬等等。当然这与新手教师人生阅历不足缺少经验有关。

2.2.3 反思能力

对反思能力,主要从“教师如何评价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如何评价和反思其他老师的教学”和“如何根据反思改进教学”三方面展开进行访谈。

新手教师评价自己的教学首先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然后注意学生的接受程度,最后反思自己的教学问题出在哪里。这种反思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他们只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他们认为,一堂不成功的课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来影响:备课不充分;课程内容;其他活动的影响。而对其他老师的课,他们只能从大的方面知道老师上的成功与否,而具体好在哪里差在哪里他们还比较模糊。他们都表示会通过多听优秀教师的课并多向他们请教来加强自己的教学能力。

3结论

新手教师在实际应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知识上与优秀教师还有明显教学能力的差距,新手教师与优秀教师在教学能力上的最大最重要的思维差距是在“教学思维”上,如“物理思维”,“数学思维”,即将教学活动都融于本学科的思维能力。

对新手教师,笔者认为一方面应加强学习教育能力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学会实际应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学到的知识;另一方面,应努力学习怎样用本学科的思维去思考自己的教学,当然多备课,多听课,多请教是必不可少的。

优秀教师论文:从《论语》中看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论语》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圣人言行录,常于一问一答之间告诉人们许多为人为学的道理,其中就有不少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为人有仁――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要为师先学做人,做人是为师的基础。为人到什么程度才能为师呢?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做人就要有“仁”,“仁”是立人的根本。那什么叫“仁”呢?简单说就是“爱人”。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从自身推及别人,让爱内在传承长生巨大的正能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便达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和谐,乃至社会大同。因此爱是最理想的教育境界。为人有仁是为师根本。

“爱人”产生能量有哪些呢?爱人有孝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爱人有诚信,“巧言令色,鲜矣仁!”更有知识和智慧的传递,“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韩愈这样解释教师的功能:“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要真正做到“传道受业解惑”就必须“博学”,那“博学”又从哪里来?肯定从不断地学习中来,圣人孔子还能“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呢;博学从积累中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博学从疑问中来,“学问贵于疑”;博学从思考中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要优秀就得有博大的学问,以此传道授业,让人人有知识,人人有智慧,人人能成为生命自觉的人。

为学不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成为一位教书匠其实很容易,照本宣科即可。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优秀的教师理应如此,一生不停地学习充实自己。孔子有“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讲究的是终身学习。“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因此就有了“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也”的感叹。

那么如何学呢?这里涉及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问题。

学习与思考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在思考中提升,思考在学习中完善,实践证明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用心专一。“默而识之”,心无旁骛,“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人的学习更应该如此。

善于发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善于在温故中发现,在发现中提高增进,扬长避短。

态度端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问不能弄虚作假,不学无术自欺欺人只能误人子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如今时代知识爆炸、日新月异,务必加强内修,学识渊博了,教师播撒出去的才有可能是阳光和智慧。

内外兼修――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如果说为人为学重在内秀,作为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这些素质之外,还得加强外在能力的培养。做到内才外才和谐统一。真正的优秀教师,在内,腹有诗书,才华横溢,不仅有专攻,而且兼修别的学科,融会贯通;在外,必定洋洋洒洒,潇洒自如,触类旁通,善于化平庸为神奇,大千世界尽收眼底。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恰到好处是最美的。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内在美与外在美要和谐统一。仅有外在美,徒有虚名,就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光有内才而不修边幅,邋邋遢遢,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就是最好例子,叫人受不了。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A,犹犬羊之A。”(棘子成说:“一个君子只要有实质就可以了。何必要文呢?”子贡回答说:“可惜呀!棘先生关于君子的说法,话一说出口,驷马难追。倘若文质一样等同,君子和野人有什么区别呢?虎豹之革和狗羊之革那不一样了吗?)实在的,文质彬彬是我们所需要的。

为何强调优秀的教师要内外兼修表里如一呢?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很大:一个时刻注意自身外在形象的教师,他的学生一般不会邋邋遢遢;一个学富五车才华出众的教师,调教出来的肯定是学养丰富多才多艺的学生,这样从外到内协调一致文质彬彬的正人君子不正是社会所需要的吗?

诲人不倦――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性相近,习相远”,可见教育的重要。孔子周游列国之后回到鲁国,就杏坛传教,他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主张“有教无类”。现代的教育当然没有富贵贫贱之分,但学生肯定有学商高低之别,因此个别学校至今还执行快慢班或重点普通班教学制,学生无形之中就有了等级之别,这一点远不比远古时代的孔子教育。“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以这四件事教学生:古代传下来的典籍,德行,忠恕,诚信。)他时常以天地为课堂,授课形式多样,充分给予学生思维的空间,可畅所欲言,可据理力争,给予学生尊重。最精彩莫过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于师徒之间的对话折射出理想教育的一种理性模式的同时,又探寻出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教育实现社会大同:“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我们人类孜孜以求的教育梦想,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需要我们教师去奋斗终身。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示之,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里讲的就是教学教法,讲究启发式,力求举一反三。我们现代素质教育以人为本提倡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就是从他那里研习得来的,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如果说教育终极目标大而言之是实现社会大和谐,那小而言之就是唤醒人生命的自觉。尽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基础和领悟,那教育目标都是一样的。这需要我们教师量体载衣,因材施教。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无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先进的教育总是以多样能动的方法唤醒人的潜能,不管学情如何,只要脚踏实地终身学习,会终有成果。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从“爱”出发又回归到“爱”,让“爱”呼唤“爱”,“爱”生成“爱”,“爱”传承“爱”,“爱”汇聚成海,这是教育的过程和目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这教育理想的境界就源于《论语》。

潘世流,语文教师。现居广西大化。

优秀教师论文:优秀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关键活动及其动力来源

校本研修活动构建和改善的一个途径,便是挖掘本校教师的实践智慧,以使研修活动能更好地继承学校的传统,更接地气。作为浙江省校本研修活动的试点学校,学校一直注重探索如何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与学校的团队力量、组织机制相结合,逐步形成适合学校实际的校本研修平台体系。那么,我们学校的优秀教师是怎样成长起来的?这个问题就非常值得研究,并可以分成如下两个子问题:(1)本校优秀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关键活动是什么?(2)支撑他们在这些专业成长活动中付出努力的动力是什么?这是两个相互联系的问题,考虑到参与教学专长发展的活动是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因此,动力因素也是紧密相关的。

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并采用访谈和文本收集的方法,收集教师教学成长过程中关键活动的资料。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上,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的方法。我们从历史、化学、物理和语文四个学科中,分别各选出一位优秀教师。其中,文科2人,理科2人。这样的分布,可以让我们发现其教学专业成长的学科特点的区别。

Q老师是历史学科省级特级教师,自从大学毕业后就在本校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从大学毕业到现在,Q老师从事高中历史教学近16个年头。“我觉得如果把我作为一个个案的话,前5年更有价值,后面的话很多就是一种惯性。”我们发现其他几位老师谈自己的成长经历时,存在类似的情况。H老师是我们学校优秀的化学教师,从教近10个年头,一直在本校工作,也是土生土长的。X老师和Z老师分别任教物理和语文学科,教龄分别为10年和13年。进入本校前都有外校工作的经历,可以说是从外校引进的优秀教师,他们谈的成长关键事件中主要场所不在本校,这更为我们提供不同环境下成长的比较,或许更有启发作用。

一、四位优秀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关键活动及其特征

上公开课是四位教师共同提到的关键活动,这也是学校培养教师最重要的校本研修活动。两位文科老师都有长期阅读的习惯,并把阅读作为专业成长的关键活动。两位理科老师的关键活动是听课。Z老师还提到老教师营造的环境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非常大,但其影响更多体现在动力唤起上。

(一)公开课的准备过程及其特征

公开课在四位教师的成长过程中都是浓重的一笔。笔者也发现,四位教师在详细描述公开课活动时,其对教学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准备过程中。为了比较的方便,我们把公开课分为备课和磨课两个阶段。备课是指拿出初稿的独立备课阶段,磨课是指与其他教师交流后的教学设计修改阶段。

比较四位教师的公开课准备过程,我们会发现非常类似。在备课阶段,他们都会找大量的资料进行阅读,以借助于别人的思考来提升自己的思考水平。在教案初稿拿出来之后,在Q老师和H老师的描述中,还有专门对教案进行研讨的阶段。这个过程通过同事的思考来进一步提升教案设计的水平。在磨课阶段,他们针对实践的效果进行信息反馈和研讨修改,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评课教师的点评非常敞开。而这些外在的智力支持,最后需要上课教师自己消化、吸收,并经过实践的检验进行修改。

概括来讲,这个过程有两个最大的特点:第一,自己的深入思考,并借助于阅读资料和同事的研讨,提升思考的水平;第二,这种思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而是贯彻在实践的全过程中,理论知识经过实践转化,而实践中的问题又经历了理论上的研讨改进。理论和实践在这里达到了最好的融合。

(二)听课――反思性模仿

H老师和X老师着重谈了他们听课的做法。我们发现,这两位老师的做法上也基本相同。作为向师傅学习的他们,听课次数多,但课后的评课交流倒是不多。这种缺乏课后交流的听课是怎么促进他们提高教学水平的呢?

H老师在入职后的前3年,基本上是听一节课上一节课。

“我自己事先有准备的,而且我觉得自己准备得很充分。也就是说,哪怕我不去听课,我自己也能去教室直接上课……我会把师傅讲课的过程,尽可能详细地写在我的听课本上,回来后再看自己写的教案,尽可能逐个知识点、逐个时间段地去对照……有时候,我呈现得好,就会保留自己的。”

X老师是这样描述自己的听课过程的:

“听课就是先自己备课,备好以后再去听,听了以后再回来改,改了以后再去上,上了以后确实也发现一些问题,和自己预计的不一样,回来还有一个简单的教学反思在里面。这些年,我基本上是坚持下来了。特别是第一年,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也会听其他老师的课,可以做一个对照。”

梳理他们的听课过程,我们发现有五个鲜明的阶段:(1)自己独立备课的阶段;(2)进课堂听课;(3)对照反思的阶段;(4)融入自己的课堂实践;(5)简单的反思体悟。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与公开课基本类同的特征:第一,独立思考的阶段,以师傅的课作为参照点,提升思考水平。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阶段,便容易被动接受别人的想法。换句话说,只有自己先思考过了,在听课后,才能碰撞出新的思考。第二,这种思考是融入课堂实践的,是有行为上的跟进的,而且这个过程有时候会循环出现,达到理论认识的实践转化和实践检验后的反思体悟。

那这种带有模仿性的听课会不会复制师傅的教学风格呢?两位老师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如H老师说:“后来我对照我们俩的课,我发现我们的风格是不一样的……但是师傅课堂上那些精彩呈现的部分将会一直影响我的教学。”而X老师则进一步说到了个人性格对于教学风格的影响。

(三)阅读――提高思考的参照点

两位文科老师都有长期阅读的习惯,两位理科老师都没有把阅读作为关键活动进行阐述。阅读是否带有文理科的分别,考虑到数据上的缺陷,我们这里忽略这个问题,主要分析阅读对于文科老师Q和Z教学能力的影响。

相对于公开课和听课的活动,阅读相对来说是更加个人化的事情,更加“软性”。Q老师由于是教育学出身,并从事历史教学工作,其阅读的主要内容是历史学科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并能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的内容,而且他有良好的阅读和记笔记积累的习惯。Z老师形容自己的阅读内容很杂,而且特别提到自己不看教育类的著作,看的东西比较“文艺”。Z老师对教材内容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其中大量文学作品的阅读对其学科素养的提高是有很大影响的。

二、四位优秀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动力来源

这四位优秀教师在专业成长道路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公开课的能手。Q老师在工作后的第二年便获得县优质课评比第一名;H老师在入职后的第一个月年轻教师汇报课上便得到了极大的肯定;X老师在入职第一年由于偶然的机会得到了高级别赛课的机会,并在团队的帮助下赢得一等奖;Z老师在入职后的第三年获得县内教学比赛的二等奖,且老教师告诉他其实有一等奖的实力。这种在公开课中获得同行认可的成就感,或许是所有动力中最关键的。

除了内在成就感的推动,对自己发展的“逼迫”也是普遍现象。Q老师形容自己的专业成长是“被推着走的”,且重要的“推手”是县教研员。Z老师由于课上得好,常被“逼着去开课”。X老师更是重复强调“一定要逼自己”,并认为参加比赛和活动是逼迫自己成长的契机,觉得自己平时的教学太公式化,很难去发现一些新意。

清晰的工作定位为努力指明方向,也是一个动力来源。Q老师重复提到定位的重要性,并且要有清晰的发展路径。H老师对教学工作中的几块内容及其关系有清晰的定位:“从我的常规教学工作来看,可以将教学分为两块:一块是备课,还有一块就是作业的批改。这是两块显性的教学工作,那隐性的是什么呢?就是与学生的交流,这其实也是你的工作之一,是你的辅助教学。备课对于我来讲,是最为重要的,它会占据我百分之七八十的工作量。因为只有把课备好,课才会上得精彩。那这种情况下,学生就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在作业反馈里就会省事很多。”这也就为他们在哪些地方需要花费多大精力有更具体的指导性。

此外,一个好的环境,特别是一个好的团队,对于教师工作动力上的唤起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环境的感召带来的动力也是非常大的。Z老师谈到当时与老教师的交往过程中,特别重要的不是标准化的技术性指导,而是一种精神气场的潜移默化。H老师提到了团队的支撑力量及其相互间交流的坦诚相对。

从我们四位优秀教师的动力来源来看,大致可以分成三类:内在的成就感,外在的强制性推动,以及外在的环境对教师发展动力的感召和唤起。那么,这些动力来源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呢?

Q老师描述自己的经历时,首先是外在的强制推动。“刚开始是被邢老师(县历史教研员)推着走,特别是第一年、第二年的时候。邢老师不断地来听课,逼迫着我不断地改进。”此后,随着教学能力上的提高,内在的成就感驱动也越来越明显。“真正有一个非常清晰、良好的规划,并且按照这个规划一步一步走下去的人是凤毛麟角的,绝大部分人是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的特长、发现自己的成就,然后一步一步脱颖而出的,这是我的观点。”

人都是有一定的惰性的,作为教学专业能力上已经受到同行认同的X老师,提到了自己有时候会变得懒散,这时候会感到很迷茫。所以,“当自己感觉到自己不努力的时候要经常能够把自己拉回来,经常拉一拉自己”。而且作为在专业上已经很有成就感的老师,还是非常强调外在动力的推动,“我觉得学东西学得最快的还是参加比赛,因为平时的教学太按部就班了,公式化地去做一些事情,所以你很难发现一些新意。因为只有有了一个契机你才会很认真地去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才知道我哪些地方还不行,我哪些地方是好的,你才会很主动地去思考这样一些问题。”

因此,我们很难简单地讲,外在的动力来源和内在的动力来源哪个具有优先性。这些动力来源实际上是相互作用、共同驱动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其中,最可靠的是自身的成就感驱动,但这种成就感驱动是需要前期努力积淀能力的结果,而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三、讨论与启示

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开展形式可以多元化,但是不能离开教师自己的思考和行为跟进。而参与这些活动所要付出的意志努力,促使我们重视动力来源的重要性。

(一)激发思考要有参照点,思考成果要有行为跟进

在我们上文提到的四位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中,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参照点”。公开课过程中的“找资料”阅读,同事的交流研讨,听课后的信息反馈和讨论,都在帮助他们从另外一个视角提供信息。同样,听课活动和阅读文献也是提供信息的另一个视角。

实际上,教师实践性知识常常蕴含在行为中没有明确的显现,需要通过这些参照点,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而要使这些活动成为提升你自己思考的参照点,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认识到自己所具有的实践性知识,并与这些来自其他视角的信息进行对话。鞠玉翠在对多位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行详细的叙事研究后,认为“要转变教师对教育理论的要求,将其视为开阔视野,深化认识分析解决实践问题和促进自己反思的工具,而不是高高在上必须服从的教条”。[1]这应该成为我们对待外在理论(来自其他老师或者书本)的原有态度。

这样看来,教师的思考不能只停留在认识层面,需要行为跟进把思考的成果实践化。这个过程也在检验思考的成果,如果没有取得行为上的理想状态,就需要不断地改进思考的成果。我们发现,四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都伴有行为跟进的过程。

因此,在构建校本研修活动时,不仅是追求活动形式的新颖,而要更注重活动的内在作用机制。激发教师思考要提供有力的参照点,同时思考成果要有行为跟进,这应该是最核心的机制。

(二)动力来源: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的相互作用

教师的专业发展既需要付出意志努力,也需要一定的动力刺激。目前,理论界对于利用外部奖惩和激发内在需求两种手段存在争议,但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刺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才能有更持续的影响力”。[2]从四位优秀教师的发展动力上看,内在的成就感可以说是他们最牢固和最具共性的动力来源,但是这种动力来源本身就需要意志努力的支撑,而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四位教师的案例研究显示,外部动力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在职初阶段,教师对于自己职业的价值还只停留在从他人或书本中而来的认识阶段,没有切身的深入体验。且不可否认的是,受自身经验和视野的限制,教师对于专业发展活动的认识也是有局限的。甚至其专业水平发展到了受同行认同的阶段,还会出现放松和迷茫的时候,要经常“拉一拉自己”。除了带强制性的外部动力来源外,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团体发展的文化氛围,是唤起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一个重要方面。Z老师和H老师都提到团队的环境所带来的感召力量,这种软性的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工作动力。

不言而喻,这些外部的动力来源,只有帮助教师得到更多的成就体验,其内在的发展需求才有更长久的持续性,但也不能仅仅简单地理解为哪个重要、哪个次要。教师发展动力的生成是失衡与平衡的博弈,体现为“平衡―失衡―新的平衡”循环往复与螺旋上升的动态过程。[3]这种失衡状态,便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而解决专业困境的动力,需要挖掘和引导内外两种动力来源往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向上发挥正能量。

优秀教师论文:如何做一名优秀教师

摘要:教师要树立好榜样,要用爱心培养学生能力,要不断丰富自我,依法执教,以德立教。作为优秀教师,应该无悔于自身的生命,更无悔于自己的选择,在三尺讲台上,阅历春秋,辛勤耕耘,用教师的爱心、诚心、细心、耐心去换取学生的开心,家长的放心,祖国的振兴! 关键词:教师 身正 爱心 培养学生能力 丰富自我 依法执教 以德立教

现在我是一名普通的高中政治教师,当教师是我从小的理想,能成为优秀教师更是我梦寐以求的事。从教至今已有27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精神生活无比充实。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课堂内外谆谆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记得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以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随;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是的,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教师的生活是清纯而艰辛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老师们脸上却永远挂着晨曦般的笑容,正是因为老师们都愿自己像一片绿叶,默默地去成就果实的辉煌,才有今天的桃李满天下……有一个曾做过教师的人说:教师这工作是少有的净土,如果能在光荣感之余再多点幸福感,是值得一直干下去的。

说起来,教师这职业到底给了我们许多,比如一份可以矜持一些的心态,一种相对安定的生活,一个三餐准时的习惯……所以,那些多年不见的儿时伙伴听说我做了老师,往往都会问:你的薪水高吗?你的待遇不错吧?可是,即使是再关心我的好友,也无人问及,你幸福吗?

幸福是什么?也许我们记住了许多快乐的场面,可幸福却是一种自己灵魂的问答。当然,你完全可以选择爱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获得幸福。但当你身为一名教师,就有了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那就去爱你身边的孩子吧,像宽容你亲人的小脾气,和原谅你孩子的恶作剧一样,去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关爱别人,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日子久了,它就会萦绕成一团幸福,紧紧裹住你的心灵。

多少次,当你辛勤的工作日见成效,当你发现孩子们一个小小的进步时,无不欢欣雀跃,这样巨大的幸福感难道还不够吗?

我教的学生有考上职校和普通大学的、也有考上重点大学的,还有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香港名校的,有当农民、当工人的,也有在政界、商界和教育界工作的,他们都很尊敬老师,他们都很热爱自己的事业,面对他们的成长,我真的感到很幸福。近30年的教学工作经历,使我懂得,教师最基本的是认真做好备教批辅考研评的教学环节,更重要的是要有爱,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正体会到教师教书育人的感受:伏首书案苦,苦中有甜,三尺讲台累,累有所获,累里充实。

在我近30年的教学工作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这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我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我坚信,我会一如继往地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我面对的全体学生。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但是,教师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当清晨走进校园,面对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早”“老师好”;当走进圣洁的课堂,看到一双双渴求甘霖的双眸,一颗颗等待塑造的无邪的心灵;当课间跑操跟孩子们跑在一起,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我们当教师的是那么的激动,那么的满足,终而丢不下九月的承诺,离不开那笑靥的花朵。

今天,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并驾齐驱为教育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育人”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传授知识,而是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设者的素质要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工作中不断倡导文明、公正、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俱进的做好传导授益解惑,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作为当今的一名优秀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探求新知的欲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的本领。作为当今的一名优秀教师,应该以一个平凡教育工作者的诚挚,投身于教育改革的风尖浪头,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作为当今的一名优秀教师,要不断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依法执教,以德立教,赢得世人的尊敬,社会的肯定,努力实现教师真诚的育人梦。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们的教育事业是常青的。教师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教师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作为当今的一名优秀教师,应该无悔于自身的生命,更无悔于自己的选择,在这三尺讲台上,阅历春秋,辛勤耕耘,用教师的爱心、诚心、细心、耐心去换取学生的开心,家长的放心,祖国的振兴!

优秀教师论文:论新时期优秀教师的形象确立

教师的职业肩负着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高尚任务,这一历史重任,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提高自己的师德师能,做一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以独特的师德风范,崇高的人格魅力,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因此我认为,新时期的优秀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

新时期优秀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人文心态,用自己的心智面对教师事业的挑战,坚持吸收时代的知识元素,站在教育的前沿阵地,让所有的优秀东西都聚集到我们的教育实践当中。

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思维观念有关,与文化底蕴有关。观念的更新与底蕴的积淀,不是一日之工,不是一蹴可就的。这里需要长期的努力,是一个相互链结的系统工程。因此教师要有一个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不断地积累自己,增长教学才干。

做为一名教师,如果感到每天的教学是枯燥的,一定不是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我们应该以朝阳般的心态去拥抱每一天的黎明,热爱每一天的生活,指点人性的优点,把自己的视野放宽,看到远处的风景与境界,跳出自我的小圈子、小环境,扎扎实实地做事、做人。只有这样,教坛才有你的地位,才有你的光亮,赢得社会的认可。

有了积极进取的心态,在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学生和家长时,才会有自己的风度、自己的魅力。学生的爱好与习惯,家长的性格与要求,都要掌握在手中,熟悉在心里。无论怎样,教师和基本素养是包容,是理解,是认同。世界上的颜色不是单一的,世界上的人也是多侧面的。能够包容他人,理解他人,融汇他人,甚至直面别人挑剔的眼光与语言,才是我们良好心态的具体表现。

如果说,家长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家长没有感觉到枯燥,没有感觉到疲累,其原因是在内心深处承认这是差异、这是学习、这是失败中的进步,而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优秀教师,就要象家长的心态一样,正确地面对、愉悦地容忍,对所有不同的学生都保持平常心态,不厌烦,不说累,耐心而愉悦地期待着孩子的成功。

新时期的优秀教师要"知足长乐、淡泊明志",这种心态能够促动和保证我们事业的成功,这种心态能使我们拥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更爱祖国的教育事业。

二、树立师表的自我地位

在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中树立为人师表的自我形象和地位,才会有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学生中拥有"师表"的地位,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热爱你、接受你、喜欢你,这时方能"爱屋及乌",爱上你的课程,喜欢上你的教学内容,并且能够高质量地完成你所交待的作业,以笑脸与口碑来塑你为人师表的形象。

确立自我地位的最重要一项是热爱学生。有一句名言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根基,爱是教育方向,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从内心深处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所有的学生,才能用自我的心智雕塑每个学生。

用"爱"字树立师表的自我地位,这是优秀教师必由之路。爱能打消师生间的隔阂和顾虑,爱能消除一些毫无意义的恐惧心理,爱能让学生把心中的话都说出来,师生间成为学习上的朋友,共同促进,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爱学生是优秀教师的前进方向,而尊重学生才能在心灵深处征服学生,使学生获得尊重,使教师获得尊重,在师生平等的感受中,懂得了自尊的价值,尊重的意义。一旦学生认为失去了自尊,他们在精神上就会懈怠,意志上就会软弱,学习上就会失去动力。反之,学生们获得尊重,就会有精神向上的力量,在各科学习中表现出色。为此,树立师表的自我地位,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意愿,正确对待学生的隐私权,用爱与尊重的价值取向,来肯定学生和赏识学生。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告诉我们,学生要学好老师教的课程,最重要的方法是让学生爱上你这人、爱上你这课、感兴趣甚至着迷你所教的知识和学问。

很多资料都证明,学生爱学哪门功课,一是爱上这位教师,二是感到自信,三是着迷有趣,从心灵深处爱上这门课程。在这些方面中,我觉得"着迷有趣"这点值得我们深思。一位教育学家说过:"没有任何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这话十分有道理。如果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上来,就不可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要和学生一起进行快乐学习,寻找学习兴趣的着眼点。 让学习给孩子以快乐,直接产生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展开飞翔的翅膀,让学生乐在其中,激发无穷的学习乐趣。

我认为,激发学生学习乐趣的方式是多表扬、会表扬,少批评、会批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任何时候,老师都不可以说"这么简单的字不认识你太笨了""这么浅显的题不会做就知道玩"的话。这话会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不爱学习。这尽管是教师"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反应,但常言说"钢是熔炉来冶炼,光恨不能恨出钢"。如果是孩子做错了,教师也要批评。但批评是一种艺术。要让孩子真正地明白,教师为什么要批评他,从做错的事情上明白道理,从而懂得成功的重要性,寻找成功的道路,体验学习的快乐。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优秀教师是塑造新一代心灵的高尚事业,教师要以良好心态确立自我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自己放射出智慧的光芒。

优秀教师论文:浅谈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摘 要:教育是智力支持的来源,也是当今社会各种事业长足发展的基本保障;而教育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育行为的实施主体――教师决定的。一个好的教师能够做到个人精力和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使每一个教育元素都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其本身的正面价值。如何准确、有效、广泛地把握和拓展学生的情感心理,便是任何想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人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读心 情感 文化 职业

成功的教师往往是一位高明的“读心者”,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推销员”,能够以最小的代价来让学生熟悉自己的思想、接收新鲜的文化,让学生在思维的不断活动中锻炼各种软性能力,从而达到“启之则育之,育之可任之”的理想效果,实现教学工作良性的“一劳永逸”。而要具备这些教学能力则需要培养自身的以下素质:

首先,“待如己出”的情感定位。对待学生的态度往往可以折射出一个教师的职业情感,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便是亲善的彼此定位,而师生关系则是其中最为明显的一类。在传统观念的作用下,很多师生之间存在着不甚妥当的定位观:学生视老师如神像不敢亲近,老师待学生似家奴任意驱使。不良的关系必然导致学生对老师各种行为的反映效果偏离老师的初衷,从而严重地阻碍教学质量的提升、导致教学任务的失败。

无数的事实证明,只有在心理上拉近师生距离、保持一个融洽的教学共处环境,才能真正地为各种教学方法提供实施基础,最大化地减少知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消极损耗。当然,“良好”并不等于“越近越好”,师生关系的营造须秉持“过犹不及”的真理,如果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亲近到失调的地步,不仅不会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反而会因教师威信的丧失、学生受制意识的减弱而产生更多弊病,甚至可能引发一些有悖师德的恶性事件。所以,最为合适的师生关系应如正确的亲子关系,严求之而不苛求之,关爱之而不溺爱之,在亲善的气氛下严格地实现各阶段的教学目标,使教师这朵“刺玫瑰”不断地以知识的芬芳感染学生。

其次,“洞若观火”的知心之法。学生成绩不理想往往是因为没有遇到符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方式,任何学生的心都不会是完全封闭的孤岛,总会有一把正确的钥匙开启学生心灵的门窗。真正优秀的教师不仅要熟知各种共性教育理论,还要善于活学活用,结合具体对象针对性地实现方法巧变。学习是脑力活动,教学的实际对象便是学生的心理,只有首先读懂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学生的情感脉搏,才能有效地解决每个学生的个性问题,从而达到整体的优化提升。这一要求的实现既没有统一理念指导、又需要极大精力付出,故而强烈的责任心便是形成这一素养的必要前提。责任心使得人能够将职业视为事业,尽可能地熟悉工作中的一切存在元素,并结合自己业已建立的价值观念进行理性分析和感性应用,使之产生一系列综合性的效果以推动自身工作的积极发展。所以,在建立工作责任心的前提下培养对学生良好的心理把握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有志教师面前的必修功课。

再次,“兼容并包”的文化引入。学习是常被人们曲解的事情,很多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需要得到的是书本上、课堂里的知识内容,其实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误观念。学习最为可贵的地方在于它对人脑的正向刺激,让人的思维能够在不断的感性接触、理性思考、实践指导的过程中形成良性的反应习惯,为以后应对各种不可能出现在教科书上的生活事件做足准备,这就需要尽可能多的、来自不同方面的、具有多种形式的文化引入。

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的教学工作往往停留在狭窄的空间之内,以单一的文化对学生进行频繁灌输,导致学生产生精神上的过度疲劳,形成思维的僵化和迟钝。要改变这种不良状况,就要求教师能以兼容并包的方式,在合理的范围和程度下导入大量、多样的文化元素,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刺激,充分提升其大脑对新事物的接收、理解、运用速率;同时,这些内容丰富的文化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思维素材,使其具备从多方面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可能,在综合层面实现学生个人素质与学习成绩的双优化。

最后,“持之以恒”的职业态度。任何正确的方法都要以持久有效的实践为其发挥作用的前提,没有坚持不懈的信念便没有出类拔萃的可能。在教学工作中,琐碎庞杂的操作细节往往使很多教师感到身心俱疲,甚至放弃了之前既定的良好计划而选择自暴自弃,正是这种春天来临前的寒冬扼杀了许多本可大有作为的优秀教育人才。要想在深层次改造学生的心理,教师必须先学会以更高的标准优化自我的灵魂,要在实际工作中以信心为出发、以精心为保障、以热心为表现、以恒心为支撑,让自己在合理的纵向空间将积极的教学方法坚持下去,要明确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需要一个转化时间的客观理念,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搜集真实的素材以校正自己的教育因素。所以,持之以恒才是优秀教师最为宝贵的财富,这是小至教师个人、大到教育事业的必胜之本。

育人必先育己,教书必先教身;亲之则便解其惑,明之则可尽其能,足之则得修其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在这一景行之路上的每一步都必须牢记自己所背负的使命,只有不断地提升自我的从业心态与职业素养,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生的价值人生。我们,任重而道远。

优秀教师论文:浅谈小学语文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曾涌现出无数的优秀教师,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行研究。首先,提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概念,其次,对小学语文优秀教师专业成长必备条件进行了分析,最后,归纳总结出小学语文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

【关键词】小学语文;优秀教师;专业成长

优秀教师是优质教育的精髓,优秀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是教育系统内最重要的优质教育资源。新一轮的教育改革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是影响和制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时展和教育改革呼唤能够胜任教师职位的优秀教师大量诞生和快速成长。

一、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概述

1.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概念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特指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不断更新扩充的过程,是其教育教学素质不断提高和成熟的过程,是语文教师作为个体专业发展的一个不断学习、实践和创造的循环过程。

2.小学语文优秀教师专业成长必备条件

(1)以学科专业知识强骨干。学者们普遍认为,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她具有出色的教育表现和与之相适应的复杂的专业知识结构。一般而言,可以将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从本体性知识(语文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语文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语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三方面来把握。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做到:在阅读中学习,拥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在写作中沉淀,写作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在进修中提升,进修可以学习教育研究理论,提升教育科研能力,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实现自身专业的成长。

(2)以课堂教学艺术展双翼。课堂是教师展翅翱翔的天空,教学艺术就是教师的双翼。教师的人生重心在课堂,教师的天地在孩子中间,他们的才情、智慧和理想,都集中地显现在三尺讲台之上。优秀教师强调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与剖析,强调师生之间的“深度”对话与互动,注重课程资源的积累与整合,力求给学生一种终极关怀,“既给学生打好终身学习的底子,又要打好精神发展的底子”。

(3)以教育教学思想塑灵魂。如果没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的人格,谈教学的个性是没有意义的。优秀教师在教学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视角。他们努力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和课堂教学,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力求将理论和实践、阅读与思考拓展结合起来,勇于用自己的话语发言,勇于上公开课,展现出一个不断进取、乐于向上的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的独特风貌。勇于探索改革、勤奋钻研的思想之花,是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灵魂所在。

(4)以专业研究生活凝心血。每个教师都可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重要的是需要教师付出行动,用行动来坚守自己的教育事业,行动是思想的母亲。优秀教师的专业研究生活可以说是“且行且思,且思且行”。教师仅有专业追求是不够的,还要在行动上拥有专业探索精神。

二、小学语文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规律

1.以专业知识作养分

目前人们已普遍地认识到,优秀教师的典型特征是具有出色的教育表现和与之相适应的复杂的知识结构。杜威说:“一个人要成为合格的教师,第一条件就是需要对教材具有理智的准备,应当有超量的丰富的知识。他的知识必需比教科书上的原理或比任何固定的教学计划更为广博。”

(1)语文学科专业知识。语文学科知识也称语文的“本体性知识”,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胜任语文教学工作所必须具有的语文学科方面的专业知识,即对自己所教语文学科的内容要有深入透彻的理解。它决定了语文教师应该“教什么”或“用什么去教”。

(2)语文教育理论知识。语文教育理论知识是语文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就是“如何教语文的知识”,是教师将语文学科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学生可接受、可理解和可掌握知识的工具与桥梁。一般包括一般教育理论知识和语文教育理论知识。

(3)语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语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包括可言传的、可意识到的但无法言传的和无意识的显性与隐性知识。语文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语文教师工作的专业性、个体性、创造性和发散性等特点,都需要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支持。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把自己的学科知识转化为与学生原有知识相联系的教学实践性知识。

2.把课堂教学当土壤

实践是成长的土壤,教师的成长需要和动力在教学实践中萌芽生成。教师不可能脱离课堂成长,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求真知、谋发展,才能借助知识和技能之间的转换实现专业素质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1)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师的语文能力是指语文教师在长期的规范的言语实践中形成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能力包括语文教师的鉴赏能力和语文教师的表达与交流能力。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写听说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语文能力的强弱与教师语文能力的高低密切相关。

(2)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传统的“三字一说”(钢笔、粉笔、毛笔和普通话)能力,还必须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的能力。

(3)课堂教学机智或教育智慧。新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需要掌握学科专业和教育理论等各种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获得丰富的个人实践知识和智慧。与教师实践知识融合在一起,并使教师灵活地解决复杂情境中问题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实践智慧。从事教学工作所必备的实践知识和智慧,需要新教师在资深教师指导、协助下,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和自我反思来获得。

3.视反思研究为路径

反思是教师获取实践性知识、提高教育能力、生成教育智慧、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自身的行为研究,钻研教学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不断提高现有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与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出相应的变化。教师教育部门也把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提到了一个新的突出高度。

(1)语文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要提高教育期望,激发反思动力,养成反思的习惯;其次,教师要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了解学生的发展,对教材和学生展开反思;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教育竞赛。最后,每一次的反思并非是简单回顾和一般分析,而是教师以新的层次、新的角度对自己的观念进行修改、替换和完善。

(2)语文教师反思研究的几种途径。选定客观参照人物,进行自我反思,可以是青年教师心目中的榜样,比如某教育专家或特级教师等等。撰写课后记或教育随笔,评价教学效果,对丰富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会有很大帮助。利用多媒体、录音或录像等,直观进行反思。搜集同行或学生等关键人员的评价信息。

三、结论

总之,从普通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既有教师自身的努力,也有适宜其成长的土壤;既有教师自身的个性化特质,也有其发展的共性规律。如何从教育实际出发,为地方、学校打造更多的“名师”,现在仍是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需要面对的课题。

优秀教师论文:搭建多元平台,助推优秀教师走向卓越

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一句话“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做教师;我教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遗憾课。”在感叹于漪老师大家风范的同时,更深切地感受到,卓越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项伴随终身的不断超越、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动力的助推,更需要执着坚守。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学习与研修、个体与群体共享相结合的发展过程。因此,学校要积极搭建多元平台,为教师架设成长桥梁,引导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对今后的人生轨迹进行比较科学的设计,努力使其职业发展迈向新高。

一、多元学习,调动教师内驱力

如何真正提高优秀教师学习的效度?我认为,要打破传统的模式,有别于其他教师。从内容上讲,应具有自主选择性;从形式上看,要突破单一的看书写笔记,形式丰富吸引教师;从目的上讲,最终是为了教师在新思考中获得成长。

1. 博览群书,以书为友,提升素养促内涵(自学)。读书是每个人成长的最佳途径,毋庸置疑。我们根据教师的个体独特性,改变以往统一书目、统一阅读的旧习惯,让其自己提出阅读书目,倡导开卷有益,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共享网络阅读。书目种类繁多:有提升专业水平的、有励志的、有陶冶情操的、有家庭情感方面的等,包罗万象。开展自由组合式的读书杂谈活动,不拘一格,打破一人照稿读体会大家听的传统模式。读同类书籍的教师可以在群里设置讨论组暨“书坛神聊”,其他教师可以随时加入评论,讨论组里的记录就是我们最终想要的。大家还允许随意互换图书,好书共享。

2. 对话专家,思想碰撞,拓宽思路亮心灯(领学)。专家的引领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与专家对话是我校培训工作的特色,通过专家对教育理念的前瞻认识,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诊断和评价,启发聆听者的思考,并能在思想的碰撞中获得认识上的融合,从而开阔眼界,进一步构建属于自己的理论内涵和教学思想。学校先后聘请东北师范大学博士、教授以及省市教育部门的专家来校讲学。

3. 教师合作,多彩学习,资源共享齐发展(互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同时不断激励教师学习别人的研究成果,来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保留独特的教学风格以提高教学技能。学校开展“头脑风暴”、进行深度交流合作学习,使教师在各自的发展领域上更加明晰方向。成立了以学科为单位的“学科教研团队”、“学科生命教育实验骨干教师团队”等教师学习共同体。

二、强化研修,激发教师成长力

校本研修是各级学校立足自身发展实际,通过实践、反思、研究、再实践为特征的研修活动,是一种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

1. 潜心研究,勤于写作。首先,确立研究主题。开展基于专题(科研课题)研究的校本研修,组织教师进行立项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比如,“共性问题”、“学科问题”等。要善于梳理、总结自己在这一过程获得的感悟、收获以及存在问题,记录宝贵的数据和各种影像资料,形成第一手文字资料,定期刊发文章,促进教师研究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其次,研究要有深度与广度。深度就是通过有序、规范的研究,教师要向纵深发展,凝练自己的教学特色。广度就是学校整合力量,定期举行“教师研究学术日”,为教师提供研究协同体,提高自身的开放、吸纳、领悟能力。

第三,研究要有连续性与渐进性。研究活动的影响要扩展到平时的工作实践中,将表面相异而实质相关的研究活动联系在一起,让研究成为教师工作的常态。关注过程的生成性,关注行为跟进,保持螺旋式上升趋势。

2. 勇于实践,善于积累。小讲台呼唤大教师,实践平台做教师。课堂永远都是主阵地,教师的真功夫在课堂,鼓励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厚积薄发。教师要站在研究者的高度去看待课堂教学,抱着探求教育艺术,追求真知的态度,这样的教学实践就有了深远的价值和意义。学校通过采取虚拟上课、集体备课、锤炼课、案例研究、学生反馈等多种形式,丰富和开放课堂教学。既研究教师又琢磨学生,师生共同触摸教(下转 10页)(上接 49页)育,促使教师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其大量的积淀由“内化”转变成含有更多精彩的“外显”,有朝一日,红日喷薄。

3. 善于反思,再登新高。反思要关注有行为跟进的教学反思,主要分三个层次:

(1)个人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后寻求理论支持,

继而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增加思想厚度,提升实践高度。

(2)群团反思:教师个人将参加活动中感触最深的一件事、一个教学片断,通过案例形式撰写出来,与同行分享,同时教研组总结活动的得失,写出活动报告。

(3)经验交流:在总结经验时,要重视实践效果的研究,从学校、学科、教师三个层面上挖掘典型经验,汇聚反思促成长的正能量。

三、精彩展示,扩大教师影响力

要想切实提高教师的素质,仅仅局限于校内的小圈子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开阔教师的视野,扩大教师影响力以及辐射面,我们采取“走出去”的办法。作为学校,想尽一切办法为其提供更多更好的“走出去”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田地中更好地摸爬滚打,锤炼自己的能力。以各类竞赛为契机,采用逐级选送的形式,让教师在竞争中迸发激情。一节公开课倾注了教师全部心血,冥思苦想,精心雕琢,它给教师带来的专业体验和行为跟进是常态课所无法比拟的。经过公开课的打磨,大大缩短教师的成长周期,是成就卓越师不可缺少的磨炼。如,学校竞赛课中的优秀者选送区级,脱颖而出者选送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我校一名音乐教师获国家级奖项,并去深圳授课;一名语文教师获省级示范课奖项;多名教师获市级优秀课以及在各级论坛活动上获奖,好评如潮。

四、倾情播撒,彰显教师感召力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卓越教师要为学生的精神家园打下基础,积极正面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坚守理想、展望未来;要走进学生,眼中有生,心中有爱,播撒爱心,用人格的魅力感召和凝聚学生。

为此,学校党支部、工会共同以“课堂文化建设”和“教育实践有感录”为载体,以课堂为主要文化阵地,开展撰写尊生案例、吾爱吾生、大手牵小手等活动。在这一系列评比的活动中,教师的思想得到净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已成为自觉行动。

优秀教师论文:浅谈小学语文优秀教师相关的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提问若是高效,不但能够更好地推动学生思维的进步和发展,还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的效率。所以,老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必须掌握提问的艺术,重视提问的一些技巧,保证提问的有效性,将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集中起来,把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更好的激发出来,保证语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提问 技巧 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不但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还是师生之间交流的重要手段,老师提问的有效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探究学习和深入的思考,对于语文知识体系的形成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现在而言,老师在提问的时候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提问的时候象征性的问题比较的多、问题本身的针对性和系统性非常的差。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研究了一些优秀老师的提问策略,希望能够更好的改进小学语文的课堂提问。

一、优秀的小学语文老师提问的实际情况

通过进行调查和对比,我们能够发现优秀老师提问的大都是一些回忆性、应用性、理解性、改造性、分析性以及评价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回忆性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回忆自己的知识学习情况,能够更好的巩固已经学到的知识。

其次,理解性比较强的问题需要学生在已经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理解和分析,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意义非常重大,并且我们可以看出,理解性的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度要大于回忆性问题。

再次,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应用性的问题是比较少的,这和语文本身的特点有着直接的关系。

最后,分析性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的进行分析,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对知识进行挖掘,发现更加深刻的含义。

二、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进行优化的一些策略

(一)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权

新课改要求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好的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进行角色的转变,扮演好组织者以及引导者的角色,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也是如此。老师应该用课堂提问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更加主动的进行学习,发现并解决问题。

老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一些知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必须真正的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因素,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小学低年级中,学生在进行问题理解的时候,主要还是依靠形象思维,老师在进行问题提问的时候应该多提问一些回忆性或者偏重回忆性的问题,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和其抽象思维的发展,老师可以慢慢的提高理解性问题在提问中的比重。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真正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优秀的语文老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都会尽量的不用自己的想法去对学生进行干扰,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想象和创造。比如说,在讲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说,这个问题老师想听听你们的看法,这样学生便会更加积极的进行问题的思考,并将自己的一些想法说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应该用自己的思维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干扰,这对学生思维创新是非常不利的。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觉老师和自己是平等的,从而进行问题的回答,这样才是真正的将课堂还给了学生。

(二)老师在提问的时候,教师观树立应该正确

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时候,老师必须保证就教师观的正确,并且课堂提问能够很好的将一个老师的价值体现出来,老师通过课堂提问能够将课本中的教学目标、知识点、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很好的结合起来,这也将老师对课堂的把握能力真正的体现了出来。比如说在讲到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课文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说让学生说自己对三顾茅庐的理解、说诸葛这个姓氏和我们常见的姓氏的区别,这样学生在回答的时候不但能够用到自己掌握的一些知识,还会对课本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三)老师在提问的时候必须重视教材的作用和重要性

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是需要将课本的作用发挥出来的,因为教材才是教学的主要依据,课堂提问也是如此。老师通过对教材的了解能够深入的挖掘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并能够更好的将教学的关键发掘出来,在这个基础上总结问题,针对性会更强。老师通过课堂提问应该更好的把课文中蕴含的一些内在思想和内容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更好的对文章进行感悟,养成良好的文学素养。比如说在讲到《圆明园的毁灭》那篇文章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对圆明园美的描写将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祖国的热爱激发出来,根据课文的安排,学生了解课文的同时也会体会到作者的一些想法。老师还可以有意识的对课文进行引申,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关于英法联军侵华的事情,比如说在其进入北京的时候,清朝的军队却夹道欢迎,甚至后来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还有人主动的将八国联军引进北京,这个时候,学生不但会产生痛恨的情绪和爱国的情绪,还会产生对汉奸的憎恶。这个时候,老师若是再问学生的感想,学生在回答的时候便会很容易的突破课文的限制,这对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文、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在进行提问的时候,不但需要掌握以上的几种技巧,还必须重视问题提问的时机和问题的转化,保证问题提问的有效性,提问的时候还应该做到由浅入深,这样才能保证提问的有效性,提高教学的效率。

优秀教师论文:仁者·智者·勇者:我心中的优秀教师

又到了教师节,每当这个时刻,出生于教师家庭的我脑海中都会浮现出父母担任教师时忙碌的身影。无数次在深夜,睡眼惺忪中看到母亲上完课、改完作业后疲惫回家的情景;有一次母亲回家时因为道路黑暗,不小心摔倒在地沟里,伤了脸,却仍然坚持着去学校上课的情景;父亲跟自己辅导的学生促膝长谈语重心长的情景;父亲在65岁高龄时到偏远的四川凉山地区创办凉山大学时奔波劳苦的情景……都历历在目。

父亲和母亲在教育上的孜孜追求、无私奉献,给了我好教师最初的印象,也坚定了我一生投身于教育事业的决心。我当过6年小学教师,又读了4年大学。大学毕业后又出来当老师,做过教导主任,当副校长,当校长,拒绝了很多诱惑,坚守着最初的梦想,把自己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喜爱的教育事业中。数十年风雨兼程,青春与汗水,都已化成教育的情怀和灵魂,这让我对优秀教师有着更加深刻的感受和体悟。

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多元化价值观念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命题叩问着每一位教育人,这也让我从一名校长的视角思考:一名优秀教师应当具备哪些素质。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认为优秀教师的第一要义是担当起“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孔子曾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这是儒家对于君子的理想标准。而优秀教师要担当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就应该修炼成为教育领域的仁者、智者和勇者。

优秀的教师,首先是一位仁者。爱心是优秀教师的基本前提,没有对学生真诚的爱,整个教师道德就丧失了教育根基。这种爱不仅包含对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呵护,还包含对学生的全心投入,致力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以及教育中的平等的思想与行为,尊重每一位学生。在重庆一中,有很多老师与学生成为了终身的挚友,这不仅仅是因为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过手,更重要的是他们爱心的付出。

优秀的教师,必然是一位智者。教师是人类知识文明的传递者,是学校教育中智慧的引领者,是学生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指路人。教师的知识、能力和智慧,是不容置疑的。要成为一位智者,教师必须是终身学习者,必须不断适应新的知识系统的变化,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成为一位智者,教师必须是终身阅读者,书籍是他们永远不能疏远的忠实朋友,教师要善于从朋友那里汲取成长养分;要成为一位智者,教师还必须不断面对新的环境和情况,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用更新的智慧去引领学生、教导学生。

优秀的教师,还须是一位勇者。当前,教育发展形势变化不断,新课程改革已经推向深水区,无论是考试制度改革、课程体系改革,还是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不仅需要教师去面对、适应,更需要教师去开拓、去创新、去创生发展。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应对者和适应者,更是这场教育变革中的引领者和创新者,要具备大胆改革的勇气和决心。重庆一中的很多老师在教育变革中顺应教育改革,成为学科的引领者,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人即目的。”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它道出了教育最本质的内涵。做教育的仁者、智者、勇者,最终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和终身发展。在第三十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真诚地期望所有教师都成为具备仁、智、勇精神品质的优秀教师。

作者系重庆市第一中学校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优秀教师论文:成为优秀教师的五个要素

摘 要: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作为教师这一行业,要想成为优秀的教师,应具有激情,有激情就会有创造;应耐得住寂寞,在寂寞中修行;应终身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应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应展示自我,在展示中升华。

关键词:优秀教师;激情;寂寞;学习;反思;展示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这是对老师的感恩;“春蚕”“红烛”“春雨”“园丁”……这是对老师的赞誉。苏联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曾说过:“教师

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位优秀的教师,往往成为学生一生的榜

样,影响着他的学习、成长,甚至于影响着他的一生。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教师呢?优秀的教师要具备以下五个要素:

一、教师要保持激情

教师需要激情,因为有激情就会有创造,因为有激情,我们的教育才是流动而又活泼的一江春水。

激情是催人奋进的。古往今来的一切成功之士,无不与他们的激情投入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所以,激情与成功有着不解之缘。纵观每一节成功的公开课和优质课,作为课堂导演者的教师,都是激情澎湃、情绪高涨的。再看看我们身边的名师,个个都是激情四射、精神焕发的,他们的每一堂课都充分展现了个人的魅力。

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是激情四射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是丰富多彩的,语言是抑扬顿挫的,在课堂上采取风趣幽默的语言,创造丰富有趣的情境来调动学生乐学的情绪。那么我们的激情与魅力就会感染学生,学生学习的效率会大幅提高,我们导演的课堂会非常精彩!

二、教师要耐住寂寞

《寂寞是一种修行》的一本电子书里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耐得住寂寞的折磨与考验,就会提升自己,使自我达到人生境界的飞跃。要是面对寂寞歧途挥笔,沉湎于花花世界,终会归于平凡。”

优秀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一套完整的教育教学方法。优秀的教师应耐得住寂寞,只有这样才能对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真正领会教学的精髓并掌握其精神实质,才能做到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

寂寞的另一面是卓越和成功,成功注定是一场孤独者的游戏,每个人都羡慕那些成功的光环,只有埋头苦干才能有出头之日,只有水滴不懈才会有石穿的一天。

三、教师要终身学习

学无止境,成功需要学习。人如果停止学习,就会退步。

作为老师的我们也应该不断学习,每一个老师,每一个班主任,都有亮点和独特的观点,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我在刚教学之初,每天都会去听老教师的课,每听完一节课,都有不菲的收获,老师的语言、教态、板书、某个题目的讲解方法等等。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业务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荀子说过:“学不可以已。”我们需要学习,更需要终身学习。现代人才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蓄电池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持续地释放能量。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所以要想成为优秀教师,就要在不断的学习中获取能量。

四、教师要不断反思

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我们的备课需要反思:备得充分吗?我们的每一堂课需要反思:学生掌握得怎么样?我们每一次与学生谈话需要反思:抓住关键点了吗?起作用了吗?……在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中,或多或少的就会积累一些经验,再遇到问题时,就会看得更明白一些,更透彻一些。

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在不断进步中成功!

五、教师要展示自我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但要做到自知,是非常困难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一堂课都有优点,同时它的“孪生兄弟”缺点也一定会伴随而来,有时自己很难发现,更谈不上纠正了。

作为教师,我们要多参加一些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发现自我,不断超越自我。在不断超越自我的同时,也要勇敢而又艺术地推销自己,这是一个人功成名就的必要条件。一个学富五车的人,如果他的学识、技能不能在有效的平台上得以展示,那么,他就是没有把自己有效地推销出去,再多的学问,也只能是烂在肚子里。

想要成为优秀教师,就要不断地修炼自己,在激情与寂寞中成长,在学习与反思中进步,在自我的展示中成就教师生涯的辉煌。

优秀教师论文:《优秀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和规律探索》课题研究报告

【摘要】作为一名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超越,成为“优秀教师”。这本身就是一个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范例,也是教师成长的动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实现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发展。通过对优秀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和规律探索,可以有效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实现学校教育的高效、优质运行,提高学校的竞争力,打造学校优质教育品牌。

【关键词】优秀教师 个案研究 成果 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优秀教师是教师群体发展的专业引领者,又是学校发展的促进者。优秀教师群体先进的教育思想、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教育宝贵财富,他们的影响是长久的,是永恒的。他们在引导、帮助教师成长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一个新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超越,成了“优秀教师”。这本身就是一个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范例,他可以是更多新教师的楷模、学习典范,也是教师成长的动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实现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发展。

特色学校的创建要求我们要建立一支素质硬、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我校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专业教师多、青年教师多等特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实施优质教育成为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因此,加强对优秀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和规律探索,能够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教育教学、教育科研能力,能够培养一支具有高尚师德、先进教育理念、有宽厚的学术功底、有精湛的教育艺术、勇于改革创新的一流教师队伍。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首先,通过对优秀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和规律探索,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实现学校教育的高效、优质运行,提高学校的竞争力,打造学校优质教育品牌。

其次,通过研究培养一支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高尚师德、有宽厚的学术功底、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勇于改革创新的优秀教师队伍。

再次,通过课题研究,探究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优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体系和基本规律,总结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的成功经验。

最后,将教育日志、教育案例、教育叙事和教育反思等基层学校参与教育科研的方法及成果表达方式引入课题研究中,使教育科研走近一线教师,在提升教育科研的实效性上做一些探索性的工作。

2.研究内容:学校优秀教师现状的调查研究;优秀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个人素质的要求的研究;优秀教师素养专业化发展个案研究;总结、提炼小学优秀教师发展规律的具体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活动方式与方法

1.活动方式。本课题组将研究的整个过程定位在“研究、学习、实践”这三者结合点上,课题组在每学期针对所研究的内容,写好一份阶段性研究计划,作好一次专题汇报,写好一份阶段性研究总结,展示一次研究成果,积累一本研究资料,撰写一篇或多篇有价值的研究论文,以完善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达到过程化管理的目

2.研究方法。以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四、研究过程与操作

1.准备阶段。建立健全研究工作的领导机构;制定课题实验方案,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参与实验的教师进行相关的教科研究理论的学习、培训;总体规划研究工作。

2.课题启动阶段。举行开题会,完善课题方案,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各种学习与培训活动。

3.课题深化、总结阶段。对比研究数据,进行研究资料分析,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整理优秀教师案例系列,做好实验的教研论文成果汇编;形成实验研究报告。

五、研究过程和措施

1.成立健全的课题研究小组。本次课题的研究有科研实力较强的学校领导做顾问,他们有较强的理论研究功底,能够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对我们的课题研究做指导。参加本课题实验教师都为我校教学的骨干教师,他们基础扎实、乐于思考、勤于动笔,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同时各位教师年富力强,素质高。他们责任心强,爱岗敬业,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积极投身各项教改实验,科研氛围浓郁,为该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制度保障,探索优秀教师成长模式。修订《中学课题管理制度》,规范活动的内容,以监督制度确保活动的落实,以激励制度促进活动的发展。

3.积极展开培训,提高优秀教师团队的综合素养。

(1)校本培训与外出学习相结合。课题组每月一次研讨活动,有主题、有活动指导课,还有理论讲座。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活动研讨会,选送代表参加省市的各种竞赛。这些培训很好地丰富了教师的感性体验。

(2)专家引领与专业引导相结合。我们请来了市进修学院教研员来校讲座,对全校教师进行专业引领,请来了专家为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活动进行评审指导、对老师们的小课题进行开题指导和结题评审。教师们的科研素养得到快速提升。

六、研究成果与反思

1.优秀教师的现状。

(1)优秀教师的界定。优秀教师界定为:德行修养好,能行为示范,深得学生的爱戴、教师的认可和家长的尊敬,师生关系和谐;工作方法科学且有艺术性,精通自己任教的学科,掌握科学的教育规律,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并能创造性地学习和使用教育教学理论;成绩显著,包括学生学业、品行和心理素质等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自己也获得专业成长,并获得教育界内的诸多荣誉称号,有较多的学术研究成果。

(2)教师成长新特点。研究者凯尼认为:“专业发展可以被看做是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成长就方式而言目前主要有两个特点。

①教师成长的自主性。教师成长,包括外在因素影响和内在因素影响两大方面。

②教师成长的过程性。课程改革对于教师来说就像学习游泳,需要在水中才能学会。正如美国学者特拉弗斯所说:“教师角色的最终塑造必须在实践环境中进行。”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经验在富有挑战性的场景中才会迅速发生,反思也只有在观念的冲击下才会更有效。

(3)优秀教师成长的个人因素。通过笔者主持的《优秀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和规律探索》课题两年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我们发现一个“土壤”和两个“因素”是教师成长内在的核心的个人因素:一个“土壤”是指积极的心态,即保持宁静和恪守天性;两个因素是指“教育情感”和“教育思考”。前者使他热爱教育,忘我工作,并从中体验到奉献的自豪;后者使他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同时不断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

2.优秀教师的成长都以优秀的师德为前提。教师道德,简称“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是教师的从业之德,是对教师这一行业者的道德要求。

3.优秀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遵循“教学五认真”。优秀教师“教学五认真”规范包括: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认真开展课外辅导活动、认真考核。

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首先,教科研的基础知识,基本的研究方法仍需要继续学习。其次,教学即研究,课题研究就在我们身边,不能为研究而研究,让研究成为我们工作的一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