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网络类论文

网络类论文

时间:2022-05-04 04:02:0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网络类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网络类论文

网络论文:网络工程类的状况及特点

作者:李恒波 乔荣爱 单位:南阳理工学院软件学院

从网络工程专业的角度出发,案例教学有以下特点:

1.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网络应用型人才,专业知识内容丰富并非常注重于实际应用。但在学习阶段,学生一般无法去做真实的网络项目,而在专业学习中仅靠做实验无法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网络应用。学生无法切身感受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就会迷茫、吃力、枯燥。而案例教学模拟的网络环境,有具体的场景,实际的需求,会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的实际用途,通过完成一个案例,能够让学生具有收获感和成就感。同时,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然后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能促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一个具体的网络案例需要先进行需求分析,然后再利用所学的技术来解决这些需求。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助于师生间的交流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无法进行有效的师生交流,教师不能很好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先就一个案例进行仔细分析,然后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接下来师生间进行交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提示。这就调动了师生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集思广益、取得良好教学效果[2]。

4.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不像以前做实验那样按照实验大纲一步一步做就可以完成,面对一个案例,学生需要自己去思考,弄清楚需求是什么,该采用什么技术来满足这个需求,然后自己动手去实现,在实现案例的时候如果遇到一些问题,还要通过查阅资料去解决这些问题。在这里,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而是自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网络工程专业案例教学的关键性问题

案例是整个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3]。网络工程专业案例教学的关键性问题就是设计一个总分结构的综合性案例。案例教学虽然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但如果不能结合专业特点,只是生搬硬套,并不一定能够获得好的效果。结合前面网络工程专业课程多样化的现状和特点,必须将分散的专业课程知识有机地组合起来,所以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各门课程不能各自为阵,要站在网络工程专业的角度去设计本门课程的案例。网络工程专业的案例设计思路应该是:首先设计一个综合性的能够囊括各门专业课的总体案例,而各门专业课的案例,应该是这个综合性案例的子案例。各个子案例之间,既独立又有联系,如图1所示。

1.明确网络工程的培养目标,建立跨课程的综合性总体案例网络工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综合性网络应用人才。鉴于网络多样性、复杂性,网络工程开设的课程也是多样性的,涉及网络设备、网络服务、网络应用、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为了能够让学生将所有的课程知识融会贯通,站在网络整体角度去学习和掌握知识,必须建立跨课程的、涉及网络各个方面的综合性总体案例。这要求全体教研室人员、任课教师参与其中。这样的综合性总体案例并不是哪一门课可以独立完成的,每门专业课只能完成其中的某个部分,虽然其他部分暂时不能完成,但这样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网络工程这一整体概念,并能知道正在学习的专业课程在网络中的具体位置和应用范围。这样的综合性总体案例设计非常重要,它能够防止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的迷茫,避免“管中窥豹”。学生每学习一门专业课,都很清楚这门课在网络工程专业中的定位,知道自己掌握的知识能够解决哪些问题,不能解决哪些问题,激发对其他未学课程的热情。当所有课程都结束后,这个总体案例也全部完成了,这时学生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网络工程的整体含义。

2.每门课程精心设计案例,并作为子案例融入总体案例之中不同的专业课程在设计案例时,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案例要能够作为子案例很好地融入专业的总体案例中,明确本课程的地位,并要兼顾已学和未学的专业课程,建立内在联系。其次,子案例要具有综合完整性,能够覆盖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第三,案例要具有真实典型性。所设计的案例应取材于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让学生感觉到能够学以致用,就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4]。并且案例应是网络中普遍应用的并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能够体现网络应用的普遍规律。第四,案例应该具有可考核性。能够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记录成绩。考核可采取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如教师和全体学生共同对所有案例解决方案进行分析,集体打分。

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个好的案例,也必须有一个好的实施过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案例教学的成功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学双方积极地参与和配合[5]。为确保教学效果,我们根据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状况专门设计了一整套实施方案,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1.精心准备在介绍案例之前,教师必须首先知道本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位置,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接下来要全面了解该案例的核心内容和相关理论知识,并考虑如何讲授这些理论知识,如何引入案例,案例提出的关键性问题是什么,解决该问题的一般性思路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遇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个案例一般要多久才能完成,教师必须能够掌控整个案例的实施过程。

2.学生分组教师要事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到平衡,不能把学习程度好的学生都分到一组,也不能把较差的都分到一组。一般情况下5人为一组,并由学生选出组长配合教师工作,负责组内部的分工协调等。组成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重组。学生分组非常重要,要确定组的成员之间能够很好地在一起进行分工合作,坚决避免有的同学闷头做,而其他同学无所事事的现象。

3.初步分析教师先讲解理论知识,然后将案例材料发给每组讨论,再对案例进行简单介绍。每个小组内部要对案例进行充分的讨论、分析,最后形成一个初步的解决方案,由组长交给教师,教师根据每组不同的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不足,并引导方向。这一步的主体是学生,要学生自己找到解决方案。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在不同的组之间走动,掌握讨论的情况,也可以适当参与讨论。在点评每组解决方案时,应指出错误和不足的地方,并给予启发性的引导,但不能直接告诉该怎么做。同时对于正确的地方要适当肯定和表扬,激发学习兴趣。#p#分页标题#e#

4.解决方案每组学生根据上一步教师的建议再次讨论并修改和完善解决方案,确定合适的解决方案后开始实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一步全部是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不再参与学生的讨论,也不需给出建议,只需在各组之间进行观察,掌握情况即可。学生如果在这一步仍有错误,可以在后面案例总结的时候进行改正。

5.评比考核这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考评。做完案例后,每组由组长向全体同学简要介绍其案例解决方案,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就该解决方案提出问题和建议并集体给出成绩。这样,每组成员不但可以知道自己的解决方案的对错,还了解了其他组的不同的解决方案,并能够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6.案例总结经过师生共同对每组案例解决方案的分析和讨论,绝大多数学生在自己的心目中可以总结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但也许还有不足的地方。这时,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共同总结出一个完整的、合适的解决方案,形成一个标准的答案。这一步也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如果在这一步存在多种不同的但又都可行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教师必须告诉学生每种思路和方法的优劣,明确最佳的方案。

7.案例完善每个班级的案例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分析和总结该班案例教学的情况,对案例不断更新和完善。

案例教学取得的效果

网络工程专业采用案例教学法后,经过不断的完善,总结了一套适合专业特色的案例,并在教学工作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如下。

1.解除了学生对专业的困惑学生从最初的专业课就开始接触到这个总体案例,虽然当时只能完成其中和该课程相关的子案例,其他案例还不能去做。但学生从这个总体案例看到了未来,知道自己学完所有专业课程后,就能够完成这样一个复杂的案例,从而了解了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的广博,无形中也增加了对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知识的渴望。学生不再因为课程繁多找不到方向而迷茫,很少有人再向教师咨询诸如网络工程专业到底是学什么的,毕业后能做什么,现在学的这门课有什么用,是不是只要学好某一两门课程就可以了。因为学生在这个总体案例中了解了网络工程专业要掌握的知识和能解决的问题。

2.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具体和典型的案例,学生了解了所学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很多人已经不满足仅仅从教材上获取知识,更多的是主动在课下去查找、阅读和学习相关资料。例如在进行Web服务器负载均衡案例时,学生们充分讨论,拿出了多种解决方案,有的在防火墙上实现负载均衡,有的在交换机上实现,有的在服务器上实现,有的在DNS服务器上实现。充分体现了案例教学的特点,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案例教学生动活泼,学生既独立思考,又积极和教师交流。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讲教材,学生听,师生之间交互不多。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交流,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在评比考核阶段有的学生为了说明自己解决方案的优越性,需要引用资料反复和教师论证。积极的交流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6],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不能再只凭大纲和教材讲课,必须了解各种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才能够设计出好的案例。其次,针对案例解决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也必须要有丰富的经验才能从容解决。第三,有时学生会提出一些非本课程知识的解决方案,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更多的专业知识才能分析和点评。

网络类论文:创建网络工程类教学体制

作者:马慧 张志立 单位:许昌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虽然传统高校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每年都在增加,但由于课程设计与市场脱节,以及“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方法,使得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不足,毕业后不能快速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企业看中的是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协作等基本职业素养,企业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精英型网络工程师。

网络工程师岗位职责掌握网络工程、网络管理、信息安全的关键技术技能,能够熟练运用专门技能和特殊技能完成复杂的、非常规的网络施工保障、网络运行维护、系统安全运维等工作,能够独立处理和维护网络工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网络工程、网络管理及安全维护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能较好地组织网络工程施工工作、网络运行维护工作、信息系统安全部署和维护工作,具有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和一定的技术管理能力。

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模型根据企业对于网络工程师职位能力要求,把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划分为三种能力:核心能力(完成本职工作、考核目标的能力)、专业能力(运用专业知识、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能力)、基本能力(确保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合岗位基本要求的能力)。根据以上分析,网络工程专业培养学生的技术包括以下几种:网站管理与维护,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工程、网络应用,网络设计与信息安全。

构建多类型实验教学平台,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现今大多数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讲到某个原理或方法时就开设相应的实验进行验证。按照这种模式开设的实验课往往不成体系且大多是验证性实验,而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要求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时占实验总课时的比例至少应达到30%,同时加大学生自主性实验的开设比例。根据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与精英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分析,我们制定了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如表1所示。其中,实训包括课程实训与综合性的实训,课程实训在开设课程的学期最后一周进行,综合性的实训一般在相关课程学完后,在最后一门课开设的学期最后一到二周进行。为了满足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技能训练的要求,必须给学生提供一个功能完善的实验教学平台,这个平台有以下几个特点:1)该实验平台不仅要加强验证性实验的教学,同时也要高度重视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绝大数开设实验的课程都应有一定数量的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2)该实验平台要加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3)为了实现各专业的交叉融合,该实验平台既要加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同时也要重视跨专业的综合性实验室或校级、省级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4)加大实验室对外开放的时间。

建设生产性实训平台,提升学生岗位技能,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缩短与岗位需求的差距,我们实施了“4-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把传统4年的课程设置压缩到3年完成,最后1年时间所有学生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针对某个岗位的专业实习,社会实践与毕业设计等综合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实战能力。根据精英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分析与我院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为学生定位五个岗位:网站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与信息安全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针对某个岗位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在实践能力培养阶段,生产性实训平台的建立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质量。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建立院级创新基地。院级创新基地由学院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成立,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在研项目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2)校级的创新实训基地。这类实训基地有学校单独建设,也可校企共建,这类实训基地应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关键在于基地应采用企业运作模式,建有与企业对应的机构,这可以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训环境。在实训基地,教师参与生产过程管理与产品开发,学生职业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可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以员工的身份参加生产活动,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3)校外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企业向学生无偿或优惠提供实习岗位,并为学校教师提供高新技术技能培训。同时,企业也将学校部分教师纳入其人才库,为推广企业的先进技术或设备积累了丰富的无形资产,优秀学生可参与企业产品的生产与开发,为企业带来了相应的利润。学生的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都要在实训基地完成。

打造多种创新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竞争能力实践教学既要依附于理论教学,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教学既包括课程实验,综合实训,专业实习等,又包括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竞赛(如电子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挑战杯等),它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有着很大作用。创新教育不是教学生如何创新,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竞争能力,应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平台,创新平台可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去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创新,提高竞争力。创新平台既可以由学校建立,也可以借助一些外挂项目。学生可以在以下几种创新平台提高自己的竞争力:1)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市级与校级研究机构;2)教师的科研项目、社会活动项目;3)校级,院级各种创新培育基地;4)大学生科技立项研究项目。

依托岗位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主要在企业实际工作岗位通过跟岗或顶岗来实现。通过以上三种能力的培养,学生并没有完全成为一个职业人或社会人,缺乏相应岗位工作能力与职业能力,因此,学生必须到企业中去,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了保证学生跟岗顶岗的质量,应选择企业资质较高、软硬件设备配置齐全、性能较好、企业信誉较高的企业进行合作,同时企业合作数量应该达到一定规模,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岗位跟岗顶岗实践。四个平台与四种能力相互对应且相辅相成。在实验教学平台上,也可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初期培养。在生产性实训教学平台上,也可以继续强化动手能力培养、激发竞争能力并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初期培养。在创新教学平台上,也可进一步巩固并加强动手能力、专业能力及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岗位教学平台上,也可进一步巩固并加强动手能力、专业能力及竞争能力的培养。#p#分页标题#e#

基于“职业岗位”,通过四大平台培养学生四种能力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不但体现了企业的用人标准,同时兼顾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该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按照能力递增、工作技能由简到繁的进度安排,既符合企业用人需求,又遵循教育规律。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集中培养学生的职位核心工作能力,极大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岗位竞争能力。

网络类论文:网络工程类教学体制探析

作者:杨瑞君 刘云翔 陈颖 瞿彬 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本文主要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于工程化理念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核心在于加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主,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着力推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同时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与分析

目前,国内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中,人们积极探讨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出有用的人才,尤其是面向工程实践的一线工程师人才。人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教学管理模式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校企合作研究、产学研结合研究等几个方面。国内外不少大学的众多院系加入了CDIO全球工程教育改革组织,采纳该组织以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四个阶段性的工程内容为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理念,将工程教育视为一系列的服务性工程产品制造过程,并以层次化的架构来组织师生的学习活动,进行一定的创新性工程教育。国内外相关的基于CDIO的教学实践模式的研究和应用仍在反复修正和继续完善中。对于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研究者大都认同“既要遵循本科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又要突出培养目标的应用性”,一般都是根据岗位对人才需求的实际,科学设计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体系,体现本科教育的厚基础与岗位技能的有机结合。国内外研究者提出的一些教改方案中,主要包括了合理制定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打造课外科技创新平台营造实践创新氛围、实施职业技能考证,强化岗位应用技能和职业技能培养、搭建实践教学与创新平台、拓展实践教学资源、实施产学研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一些措施和建议,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阐述了适合各自学校或院系的发展思路和教改理念。部分研究者对于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内涵,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明确实践教学的基本定位;实践教学与学科专业发展和科学研究进行有机结合,改造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课内培养与课外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拓展学生自主研究与创新能力培养空间;校内与校外共建进行有机结合,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整体性培养与个性化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实施因材施教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些建议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促进和实现理论和实践结合,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国家提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之后,国内绝大多数大学都在积极实施卓越计划,从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实践效果来看,卓越计划的确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都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各高校在卓越计划实施中,不少高校对于工程化理念基础上的人才培养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措施。考虑到人才的多样性,决定着不同类型的人才质量,所以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衡量人才,即不同类型的人才都有卓越。有研究者认为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有着各自不同的使命和责任,都应该能够在各自的层次和领域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应该对高等学校实行分类管理、引导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鼓励办出特色。“卓越计划”提出的“分类实施、形式多样、追求卓越”的理念,事实上也强调了各种类型的高校,应该在具有优势特色的专业领域,采取多种教育教学方式,在不同类型工程人才的教育培养上追求卓越。所以,同样的理念在不同层次的高校中去实施,其内涵必定有较大的差异,工程化理念基础上的人才培养也应是各有特色和各自错位发展。综上,可以看到,基于工程化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方面,国内外部分高校在积极探索,但仍处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摸索阶段,还有较多内容需要加以深入探讨、详细论证,更重要地是如何将研究成果能更好地结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本文所述的实践教学体系重构基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一直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085工程为引领,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按照学院发展的客观要求,不断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本文将在理论研究和实际试运行相结合的基础上,在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和重构方面做出尝试。

工程化理念下的实践教学改革意义和方法

通过把工程化理念引入到实践教学的教学改革研究,对于教学实践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将会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首先将促进网络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同时促进专业和外界,尤其是信息产业界企事业单位的横向联系,有利于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社会活动。其次将促进人才培养计划、课程结构的改革,不断增加实践课程,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促进实践教育环节的增强,不断加强学生的专业教学,尤其是把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实践教学,通过大量的实践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选择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使其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再次可以促进本科生科研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鼓励本科生通过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创业,在保障制度上进行一定的探索。同时可以促进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升,通过职业培训、职业指导、证书计划等方式加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本文在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时,遵循几个重要的原则,也是重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原则,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研究实行滚动式推进,理论研究领先,在提出理论假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框架设计后,开展行动研究,检验、丰富、发展、推进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把理论假设转化为新的人才培养改革模式。研究和应用相结合的原则,研究将逐步试点,在具体的某些年级某些班级将理论研究的成果进行初步的试运行,观察、分析、评价和论证前期研究成果的具体落实情况,通过不断的验证和实践,逐步将研究的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坚持专业发展特色的原则,专业将坚持自己的特色发展,力争实现不仅与上海本地兄弟院校,而且与国内同类型大学的网络工程专业的错位发展。基于此,在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时,采取的研究方法将不拘一格,充分采取适合专业发展和能够促进教学改革的科学方法,即:深入的文献分析与理论研究,文献分析将对实践教学方面的专业文献进行研究和分析,理论研究包括系统钻研实践教育、实践教学、职业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体系构建和制度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广泛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国内外同类专业在实践教育教学方面的现状和先进成果,坚持特色基础上,合理引入成功的理论、方法和相关制度、成果等。专业将研究适合本学院需要的科学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坚持工程化的理念,对实践教学内容、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并将在专业内进行一定的试行,在试行中不断进行论证、完善和总结。构建面向企业实际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将逐步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建立产学研联合开发基地,通过案例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不断扩充教改的内容,力争使实践教学能与理论教学能有机结合。#p#分页标题#e#

工程化理念下构建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要素。工程化的理念应该贯穿到整个体系的设计和构建中。

1突出工程化的特色网络工程专业在大量企业、行业协会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讨论、征求各方意见后,不断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调整与修订,突出“实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应用”的网络工程一线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强调“专业学习不断线”、“外语学习不断线”、“实践环节不断线”和“素质教育不断线”,以适应网络工程领域对应用技术型人才提出的高要求。首先在知识结构上,注重分析和引入网络工程各类型工程项目的内容,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完善中注重学科的整体性以及应用性,构建了网络工程专业科学的课程体系,使学生通过4年的学习具备了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其次教学实践中,拓宽教学内容,注重工程实际项目的引入,采用“平台加柔性化模块”的教学架构,通过搭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平台,以及可选的专业课柔性化模块,体现出培养应用人才的定位。再次专业技能培养中,注意不断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让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而展开,紧跟计算机学科的最新发展,精选教学和实验内容,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措施,促使学生在4年的大学中,专业技能逐步得到增强。

2形成1个主线3个层次5个模块的框架结构网络工程专业在创建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时,坚持“课内外贯通、校内外结合、产学研一体”的工程化理念,将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分解,尝试建立“一主线、三层次、五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一主线”,是指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的一条主线;“三层次”,是指将学生的能力由低到高分为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强化技能三个层次;“五模块”则是指根据实践教学不同环节的特点,将实践教学分为实验教学模块、实习教学模块、课程设计模块、企业实战项目模块、毕业论文(设计)模块,强调实践各模块的衔接与循序渐进。

3突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实践教学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在构建体系时,应更多地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体系尤其是师资建设的内容。教学目标体系建设:实践是对理论的验证、深化和提升,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在基本技能和职业技术技能方面,具备了从事网络工程及相关行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同时注重在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实践理念等方面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作作风。教学内容体系建设:实践教学的形式多样,包括有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校外实习等。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时,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不断调整实践教学的课程模块,加大实践教学课时量,尝试改变实践教学法,按照学生从了解到熟悉再到掌握的接受过程,分别进行相关的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强化技能的训练。网络工程专业常规实践教学内容如下表所示:网络工程专业基于对对历年来采取的教学内容进行的梳理,尝试对实验类模块进行整合与重构,将原来的实验内容进行精选、合并和补充,按层次结构分段设出基础型实验、专业提高型实验、实训创新型实验。比如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机通信技术、网络工程、网络管理、路由交换技术、协议分析与测试这几门主干课程的实验部分,在实践教学中发现,有一部分内容多多少少存在一定的重叠,这就需要不仅仅在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方面进行合理的和科学的整合,更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将这几门课的实验部分,按照网络工程专业的内在特点和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层次结构,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和整理,整体重构出科学的实验模块,具体可以在实验内容、实验类别、实验适应阶段、实验的前后承接次序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设计,并进行试行,及时进行相关论证。网络工程专业按照发展要求重构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具体如下表所示:教学条件体系建设:在实践体系中,教学条件的改善越来越显其重要性,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硬件条件、二是师资力量。硬件条件包括有专业实验室、校内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联合工作室。硬件条件的改善,往往需要数年的建设和积累,通常网络工程专业应该具备有有“网络安全实验室”、“网络协议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室”、“网络程序设计实验室”、“网络基础实验室”等,且应该在课余时间面向所有学生免费开放,并配有专业辅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工程实践场所和实践时间。网络工程专业要突出工程化理念来建设硬件条件,就必须建设较多的校内外校企合作基地,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创新性实验项目,使学生尽量能在大2下学期开始,直到大4毕业前,都可以进入到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习,不仅锻炼专业技能,而且提升就业竞争力。企业学习(实习)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培养向企业后延、企业人力资源向学校前伸的联合培养方式,构建体系时应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完善现有的培养方案,对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计划(课程或环节)、入选企业、工程实践条件、师资配备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在实习单位的选择上,主要面向相关专业领域知名企业或研究单位。通过多种方式与企业合作,建立一批高水平且相对稳定的校外培养基地。

师资力量的改善,更需要专业进行长期的队伍建设,师资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对于实践教学体系的形成有很大的助推作用。在工程化理念下,应该重视师资的网络工程行业专业工程背景,比如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建立“教师—工程师”有机结合的新机制,加大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力度,提升每位教学一线专业教师的工程能力素养,强化其一线工程知识背景,优先聘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兼职教师,努力提高专业课教师中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比例,或者从企业聘请工程师来学校兼职教师,或派遣教师到企业参加工程实践等。这将有助于将工程实践经验及相关的科研项目成果直接带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尤其在学生的毕业设计方面,可以较大比例的采取校企合作的题目,大大促进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缩短从学生到工程师的培养时间。除此之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应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并将科学研究成果用于专业实践教学,使专业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为培养高水平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提供了更好的外部条件。#p#分页标题#e#

教学管理体系建设:在严格执行学校和学院制定的相关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和措施的基础上,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管理需要针对自身特点,制定适合专业发展和学生培养的实施细则。从实践教学大纲的制定、实践教学指导书的编制、实践教学实验室、基地的日常运维管理办法等方面进行完善和提高。对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来说,要突出工程化的培养理念,还应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编著适合专业自身发展和学生特点的实践教学类教材,出版的教材绝大部分是围绕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应用型教育特点,有效支撑一线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教学评价体系建设:评价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质量两个部分,分别对应于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必须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严格检查和审核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内容,注重过程管理。综上,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5个方面,尤其是在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条件体系的构建,将大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结论

本文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中与工程化教育相关的先进理念,基于工程化理念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专业基础为核心、以实战能力培养与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促进形成合理的一线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完善和重构实践教学体系,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将由课程实验、课程设计、项目实践、企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构成,将形成基础性、应用性、开放性、实战性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网络类论文:网络环境下的分类案例教学

作者:吴结 单位:广东广播电视大学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研究性与时效性的教学方法,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1]能有效地减轻存在高度抽象基本理论内容课程的教学难度,特别是对于面授课占时较少的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来说,更是一种多快好省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案例库的构建及其质量是案例教学成功开展的关键所在。为了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笔者结合开放教育本科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一直在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分类案例教学方法(包括分类案例库的建立),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分类案例教学实施流程

(一)预期学生情况分析对学生情况的事先了解是案例库构建及案例分类的关键性一步。三年来,我们坚持教育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广东电大校本部)课程学习前的预期学生情况分析。首先在新生入学前后发放调查表,摸清学生的职业、入学前学历、兴趣爱好等背景情况。通过分析,发现本专业本科学生大致有三种来源:一是中小学教师,二是特殊教育教师,三是企业管理人员(其他)。实践表明,不同来源背景的学生,对课程案例需求或兴趣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

(二)计划型案例库的建立在未正式开课之前,根据预期学生情况分析以及专业课程各章节知识点的要求,提前收集、整理一批案例建立起计划型案例库。案例库划分为问题评审型、分析决策型、拓展深化型、应试备考型四个子案例库,[2]所选案例充分兼顾预期学生背景类型的不同需求或兴趣,并依此在前三个子案例库下建立二级案例库,即在每一个子案例库下根据中小学教师、特殊教育教师、企业管理人员(其他)不同学生来源再划分为三个二级案例库。应试备考型案例库则立足于考试实战应用,精选历年考试案例,并根据课程考试重点内容配备相应的案例。

(三)现有学生情况分析与普通高校不同的是,电大开放教育学生有较多流失或转学等变动情况,所以有必要对本学期实际参加课程学习的学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目的是及时把握学生整体情况,了解其学习需求,使整个案例库保持动态性,增强其教学适应性。

(四)实施型案例库的建立在对现有学生情况分析基础上,修改计划型案例库,形成本学期实施型案例库。实施型案例库为可应用性案例库,其所纳案例充分体现了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研究性与时效性特点。实施型案例库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保持动态调整。

(五)已分类案例的具体运用四个子案例库在不同的教学环境或教学阶段有着不同的应用侧重。由于电大开放教育面授课时间安排较紧,所以一般着重于问题评审型案例(给出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方案);非面授课期间则侧重于分析决策型、拓展深化型案例;期末复习阶段主要讲解应试备考型案例。

(六)案例应用效果的评估在每一学期计算形成性考核成绩的前一周,在课程论坛上发动学生对所学习的案例进行有效性评估,学生参与评估的情况计入其形成性考核成绩。学生终结性案例考试成绩也是案例应用效果的一项重要评估依据。评估结果作为下一学期计划型案例库的修改依据。

二、分类案例库建设及其实施效果

以开放教育本科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课程与教学论》为例,该课程分类案例库从2004年春季学期开始建设,目前共收集有案例42个,见表1。在三年多的实施过程中,分类案例库显示出如下教学效果:

(一)互动性强主要利用网上讨论课、课程论坛和小组讨论三种形式,策划组织若干案例,并培育和发展案例讨论的冲突过程,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个相互启发和激励、相互作用和协作的互动关系。特别是把有着相同背景的学生组成案例学习小组,大大提高了案例学习的互动质量。[3]

(二)适应性强分类案例库的建设,能提供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案例来满足不同背景的学生学习需求,增强了与其工作实际的联系,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分类案例库的建设与应用中,始终保持动态性调整状态。此外,通过案例评估,使得案例始终与学生的需要或兴趣保持动态一致。

(三)学生更便捷地理解与掌握重难点知识分类案例库中案例选择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与教学大纲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内容保持高度一致,即优先选择与课程内容中理论性强、难于理解的知识点相关的案例,以便使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案例分析中较容易地理解与掌握知识。

(四)学生思维能力获得发展分析决策型、拓展深化型案例在案例库中占较大比重,但都没有给出解决方案,需要学生以角色身份讨论分析后提出决策方案,或是通过案例,发现新的课本没有直接提及的决策方案。通过这种案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一方面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促进,另一方面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得到充分训练。

(五)学生应试能力有所提高在大量的问题评审型、分析决策型、拓展深化型案例训练基础上,再针对性地开展应试备考型案例学习(包括对历年试卷案例与案例解题要求的讲解),使学生更容易做到触类旁通,降低了应试难度。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案例库建设的工作量较大由于考虑了满足不同背景的学生学习需求,在把所有案例分组成四个子案例库的基础上,有时对于某一知识点还要同时设计出几个二级案例,所以案例的收集、整理、分析的工作量非常大。所做的初步措施是发动学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提供一部分案例,经过甄别选择后纳入案例库。目前,正考虑利用电大系统优势,在远程教学平台建立网上分类案例库,围绕案例库组织全省课程任课教师开展分类案例网上教研。

(二)学生参与案例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有的学生应试心理较重,不太注重除应试备考型案例之外的其它类型案例的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为此,专门设立案例成绩,综合了学生参与案例学习讨论的情况,其占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的15%。计算方法是:案例成绩=案例学习的参与质量(40%)+案例学习材料的撰写情况(40%)+提供案例学习反馈意见的情况(20%)。

(三)分类案例教学实施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分类案例教学实施在预期学生分析、现有学生分析、评估三个环节上必须依赖学校有关部门和辅导员的协助。如预期学生分析需要在开课前一个学期着手进行,电大学生又是业余学习性质,所以必须依靠辅导员发放和收集调查表。但由于这完全属于教学个体行为,不存在利益机制,所以有时出现辅导员配合不积极的情况,造成学生信息收集不及时,影响了计划性或实施性案例库制定质量。目前,解决此问题的办法是争取分管辅导员的系办公室支持,并与辅导员保持较密切的个人联系。#p#分页标题#e#

(四)分类案例教学实施范围还有局限分类案例教学实施范围目前还只是在省校本部实行,其应用效果还没有得到更广泛的检验。为此,当务之急是利用网络搭建分类案例库应用平台,抓紧建立和充实网上分类案例库,利用课程论坛、网上讨论课、网络直播课等形式,发动市县电大教师组织学生参与案例学习讨论。

网络类论文:人类学在网络文学评估的价值

作者:司娟 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自90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广泛应用以来,各种文学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的陆续的建立起来,网络文学空前繁盛。“网络”这个特殊的存在让所有的“声音”、“文字”都有了一个平等的、公平的、自由的发表机会,使得文学逾越了被“精英”和“权威”掌控的文学话语权,尽管网络文学繁荣发展的背后还有着作品良莠不齐、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但是它的兴起让原本神圣的文学走下了高高在上的神坛,打破了与民众之间的距离,在网络文学中的评论也占有了重要的地位。近些年来,文学人类学对于业界的人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经过20多年的研究实践,文学人类学已经成为我国当代研究突出的成绩之一。而在知识全球化的今天,传统文学已经毋庸置疑的遭到了巨大的威胁,就是网络文学。现代传媒的革命性发展,网络文学应运而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学就坐以待毙,叶舒宪先生曾经在其著作中提到,从人类学的角度开启在知识全球化阶段文学研究的空间和美好前景,本文就讨论了现今文学人类学在网络文学评论中的重要性。

一、文学人类学和网络文学

1.文学人类学

文学人类学即从文学与人类学两大学科的相关与互动着眼,是首次系统地专门研讨文学与人类学的跨学科关系的理论专题,是文学和人类学两种学科的边缘交叉性科目。顾名思义,它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从文学视野来研究人类学,用文学来充实人类学;二是从人类学的角度研究文学;自1970年以后,随着全球知识化的发展,从文化背景着眼,考察文学,或者考察文化现象等都成为文学人类学的范畴。事实上,我国的文学人类学尽管已经有所发展,但是依旧处于起步阶段,其所面临的问题和课题都很多。由于我国研究文学人类学的学者都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因此造成知识结构失衡、理论知识不全面。

2.网络文学

实际上,网络文学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定义,其简单说就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文学方式。但是很多专家对于网络文学还存在着质疑的态度,他们认为这种文学根本不是文学,本体空置、主体缺省、空间虚拟,根本不符合“文学”的规范。然而,这种质疑并没有阻止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自1995年我国出现本土的网络文学网站,十几年了已经达近千个,发表原创作品约8亿多。网络文学的存在表明,传统的文学经过互联网的这种特殊媒介的传播,在一定阶段内影响了很多人的写作和阅读习惯,从一个新的角度、视野给人们提供了全面认识文学的机会,包括文学的功能、本质等等。

二、网络文学评论的局限性

尽管网络文学蓬勃发展,但是文学界对这一新兴的文学方式却态度冷淡,并不十分热衷。文学评论界一边哀叹传统文学生不逢时、日渐衰败,另一边却对被称为“文化快餐”的网络文学嗤之以鼻,不予评论,即使评论,也仅从文学的角度对其百般刁难,将其与传统文学进行比较,并且不重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所处的大环境、阶段不同,只一味的指责网络文学其中的肤浅和浮躁。然而,网络文学并不是全无经典的作品,必须要经历过时间的沉淀才能成就经典,并且还要看某个阶段的文学特点。例如,陶渊明的诗作在当时根据评论标准《诗品》仅列二流作品,莫扎特的音乐也仅仅是流行,并未到广为传播的境地。以此来看,网络文学尽管发展迅速,但实际仅十余年间,某些专家就断定其不会出现经典还言之过早。有些评论也只是一边倒,认为网络文学不属真正文学的范畴,但是并不能这样简单的就将其否定为非文学。李敖称其为厕所文学,陈村称其为卡拉ok,更有甚者说其是文字泡沫。但是其实网络文学跟传统的文学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只是其的方式不一样,传播的方式不一样,都是为读者提供阅读素材,很多的网络文学,都是在网下写好了传至网络上的,即网络只是文学的表现工具;另一方面就是笔者可以不用担负过多的重任和局限于身份,超越名利进行自由写作。拘泥于现有的角度对网络文学做出种种的否定和否决,更多的是对新事物的恐惧和对旧事物要消逝的担忧,更显示出网络文学评论的主观的、人为的视野的狭隘。

三、文学人类学在网络文学评论中的重要性

就目前的网络文学而言,文学界对网络文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其与传统文学进行比较,从而总结其创作特点及文本特征;二是对其创作现状进行文学价值评定,分析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预测;再者就是探讨网络文学的存在意义和价值。网络文学的兴起,正是文学传统与革命的差异的体现,表明我们的文化正在发生着变迁。因此,对于网络文学进行评论时应当考虑文化、文学所处的大环境,应该站在人、人类的高度来研究和评论网络文学。文学人类学就是从人类的高度上认识和评论网络文学的。

无论是从文学的视野看人类还是从人类的角度看文学,都必须要对人类和文学有着透彻的研究。而我国的文学研究方面着重于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甚至少数民族及外国的文学,基本没有网络文学,这是一种变相的歧视。不可否认上述文学都有着让人们探索的渊源,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同样的,网络文学同样能够成为人们研究现代的文学特点、状态和文化变革的重要对象。

据可考证的文献记载,我国文学最开始的传播方式是人们文学人类学在网络文学评论中的重要性司 娟(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商丘476000)摘 要:文学人类学真实的把握了人类学与文学、知识全球化的关系,从人类学和文学的相互作用方面入手,解析了自20世纪以后文相互用口、用手、用肢体来传播,直至五千年前传说中的仓颉造出文字,才有了现在所谓的传统文学,如果稍稍的深入研究一下网络文学,就会发现,现代的网络文学似乎在某种意义上回归了最初的传播方式的特点,自由——每个人都有话语权,超越了权利和名利。那么,这是不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呢?研究网络文学是一种对文学的重视,是对于我们自身所处的文化大环境下的“自视”,这明显要比“后视”和“他视”更为重要。首先,网络文学虽然传播广泛、速度快,但是由于其发表方便,量大,很容易也会像最初的口头传播一样消逝在网络的海洋里。及时的对它进行现行研究,肯定要比它成为历史时像现在对甲骨文的研究一样要容易的多的多,并且更能从研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了解到我国文化的变迁和革命。#p#分页标题#e#

其次,只有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够坚持比较文学的人类学的基本原则。正确的认识我国的文学、文化,才能够尊重其他的文化,欣赏其他的文化,才能够有真正的文化自由;再次,只有正确的自视,才能够在全球知识化的趋势下保证我国的文化不被其他文化侵蚀。从人类学的高度出发,我们需要重视的不仅仅是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还要看到其潜在的文化侵蚀和文化殖民。在全球知识化的今天,我们必须和其他文化进行交流,但是只输入不输出,那么早晚有一天,我们所为之骄傲的文化会彻底的化为虚无。在研究网络文学的过程中,我们能够较为直观的看到文学上对文化变迁的实际反映。专家们认为庸俗的例如拯救世界或者拯救人类的英雄小说,虽然比较落入俗套,但是其中的不同情节却反映出了儒家文化的使命感和成就感,换句话说就是体现出了在不同时代的社会特点和人性特点。这个简单的例子表明,运用人类学的视野能够看到更多深层次的含义,能够以更公正、更宽容的态度对待网络文学,对其进行评论、研究。

四、总结

通过从人类学的角度对于网络文学的研究,我们应该摆正对于网络文学的态度。不能因为它对传统文学的威胁而不屑一顾,更要看到它的优势和真实的表现出的一面,毕竟网络文学宽待所有的文学内容,不强制、不打压、不屏蔽,有充分的自由和话语权。综上所述,文学人类学能够以其视野的优势公平、宽容的对待网络文学、评价网络文学。我们应该对我们现在所处的文化大环境以及文化的变迁有所了解研究,这也是文学人类学重视网络文学的问题所在,是文学人类学的实际意义和动力所在。

网络类论文: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资源比较研究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网络内容分析法,研究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平台和资源,比较电气信息类网络课程内容、网络资源、媒体类型,提出关于网络教育的几个观点,期望促进网络教育,实现全球网络教育资源共享。

【关键词】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资源比较研究

前言

互联网具有丰富的网络资源,人们却普遍认为优质资源匮乏,内容集成度低,针对性不强,希望建立更多优质、高效的专业资源库,一次性获得更多资源。笔者通过分析70多个国内外电气信息类专业网站,收集了国内外网络教育的论文120多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网络内容分析法研究网络教育资源,对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资源进行了分析。

一、国内外网络教育资源发展态势

2001年4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实施开放课程资源项目,迄今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巨大的成功,截止到2016年把2000多门课程的教学材料呈现在网络上,超过几十亿用户从中受益。在MIT的号召下,哈佛、卡耐基•梅隆、耶鲁、UC伯克利、英国开放大学等世界各国高校也竞相开放了其课程。近年来,我国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也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形成覆盖各个教育层次的资源体系,促进了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几乎所有高校建立了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图书馆。据统计我国建成4000多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近1000多门大学视频公开课、2800多门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内三大MOOC联盟组织:2012年5月组建,30所上海高校加入上海课程共享中心。2013年10月9日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理事会在北京大学成立,该联盟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为实现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广泛共享而自愿结成的高校联盟。2014年5月全国地方高校UOOC(UniversityOpenOnlineCourses)联盟在深圳大学成立,56所高校加盟,分布于全国40个城市,广东省18所高校。2014年5月8日,“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正式开通,全国高校通过此平台进行MOOC课程建设和应用,首批10门“985工程”高校课程在2014年5月下旬陆续开课。

二、国内外网络教育平台比较

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资源依托于网络教育平台,这些平台主要来自两方面:高校研发或商业开发。国外典型的平台:BlackBoard、Moodle、Sakai、WebCT、Claroline、ATutor、Learningspace、Dokeos和CoSE等提供网络教学资源库及管理系统,集成了网络教学需求的主要模块,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有研究表明:国外的网络教育平台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与评价,如课件的制作与、教学组织、教学交互、学习支持和教学评价;国内的网络教育平台更加注重教学组织管理,如用户和课程的管理。专业网络教育机构(开放大学)往往需要注册、付费、获得授权才能登陆、获取网络教育资源。公共门户网站和普通高校往往是免费登陆,通过查找学院、课程等栏目获取网络教育资源。

三、国际开放课程联盟

国际开放课程联盟是全球网络教育的门户网站,了正式大学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自由使用、复制、翻译和编辑,禁止商业利用,联盟不授予任何学位或证书。虽然国外网络公开课早在2002年就已经传入我国,但由于语言障碍,一直没有实现较快发展,直到2010年国内一些知名字幕公司,给这些国外高校网络公开课配上中文字幕,各大网站专门推出名校公开课频道,才使得国外高校网络公开课在国内流行。联盟提供课程教学大纲、日历、讲义、阅读材料、作业、考卷等文本资料,部分大学提供讲课视频和音频资源。使用Google浏览器可以在线翻译英、法、德、日、西班牙等语言,按语义、语言或来源搜索,可以快速找到电气信息类课程。2003年11月,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其宗旨为“吸收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国内外大学的优秀开放式课件、先进教学技术、教学手段等资源用于教育,以提高中国的教育质量。同时将中国高校的优秀课件与文化精品推向世界,促成教育资源交流和共享”。

四、国内外公共门户和高校网站资源

自2011年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通过爱课程网上线以来,提供首批20门课程供学习者共享,2013年首批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通过爱课程网向社会免费开放,可以按课程名称、作者、学校检索。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中国高校电子电气课程网和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网提供了高校电气信息类专业名师、教材、课件、微课程等数字资源。网易、新浪和搜狐等公共网站开设了名校公开课,网易将哈佛、耶鲁等名校的视频课程翻译后上网,提供电气信息类60多门课程,支持iPhone、iPad等移动终端系统。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开放了国家级电气信息类课程246门。北京交通大学《数字逻辑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提供完整的视频教程,上海交通大学门户网站链接《基本电路理论》和《电路实验》课程,除介绍专业理论、实验知识外,还设置了特色栏目:科学名家生平、教学顾问、实验演示、自学材料、网络交流和学生优秀小论文等。

五、清华教育在线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

在清华教育在线课程共享联盟中,可以按教育类型、地区、学校或学科查询课程,国内30个省、市的250余所高校提供了电气信息类课程达2345门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了230多门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类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包括数字系统、电力电子、机器人和控制系统、信号处理和通信工程等方向课程,占2000门开放课程总数的11.5%。根据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2个学科门类共设置92个专业类,电气信息类包含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共4个专业类,占总专业类4.3%。由表一看出,电气信息类开放课程门数占总开放课程门数比例是6.5%,高于平均开放课程水平。

六、国内外部分电类网络课程内容比较

在英、美等国高校中,电气信息类偏重电能的课程资源越来越少,大部分都侧重于信息类。国外电路、电子技术与设计类课程的具有以下特点:①教学体系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教学内容涵盖面广,除基本电路理论外,还包含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内容,强调电磁学—电路理论—电子学—数字系统的有机联系。②强调基础知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重点是理解电路。开设与电路交叉学科的课程,与现代先进技术接轨。③强调实验教学,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国内的电路、电子技术与设计类课程,基本按照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与系统三门课程顺序讲解,各自形成比较完整但相对封闭的知识体系,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联系并不十分紧密,采用的理论体系和分析设计方法各不相同。实验内容独立分散,实验项目多,但缺乏综合性、创新性。

七、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资源、媒体类型比较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电气信息类网络资源媒体类型:文本、PPT、XLS、PDF、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国内网络课程资源开放了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网上答疑系统、网上自检系统、网上考试系统等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与教材相结合,形成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有调查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网络课程、在线论坛、教学课件、数字图书馆、试题库、教学专题网站和虚拟软件库等。国外网络课程资源注重课堂演示实验,注重学习进度的安排,重视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通常采用BBS、在线答疑、E-mail等手段,或将Blog、Wiki、Facebook、SecondLife等软件引入网络教学领域。结语有关网络教育的研究可分十二个方面的内容,笔者就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资源做了一些比较和分析,提出以下一些观点:(1)在当今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网络教育资源分布是不均衡的。国内外高校和教育机构提供了比较丰富的电气信息类网络课程资源,实现了异地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打破了区域、语言的限制,因人而异的国际远程网络教育成为现实。(2)国内外使用不同的网络教学平台,具有课程管理和教学管理功能,通过搜索引擎可以查找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网络课程。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课程内容存在差别:相比较而言,国外课程注重融合、注重实用、注重更新;国内课程注重历史性、系统性和完整性。(3)纵观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的资源建设情况,教育资源库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方便快捷地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的平台。随着我国高校不断与国际接轨,加强网络教育的规划和指导,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建设基于合理开放、共享规范的组织体系,提高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管理、应用、共享水平,是当前高校教育资源建设中的重要任务。

作者:张福阳 张灿 熊莉君 单位:.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南昌大学中文系 南昌大学图书馆

网络类论文:工科类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论文

一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许多开设网络营销课程的高校在网络营销教学中都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一是仍以“填鸭”式的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在网络营销的教学过程中,丰富贴切的案例是非常重要的。案例分析不仅能使理论内容得以深化,而且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网络营销的积极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网络营销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若缺少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其结果是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有余,实践不足”。二是现有许多高校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现状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基本没有参与实践的机会,学生参与互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比重偏小,这导致许多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致使授课效果大打折扣。如果用这种方式来继续培养,那么学生只会死记书本上的理论,而很少能做到独立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被市场所接受,从而增加了就业难度。这就促使高校必须结合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对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二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调研和分析

国内同类院校网络营销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研讨针对工科类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规划与课程建设方案,制定和完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建立符合我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的网络营销课程知识体系,满足当今网络营销发展潮流和社会对工科类电子商务人才需求。随着电子商务技术、多款电子商务平台投入使用、网上商城、网上商店、网上直销、物流技术等飞速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多种网络营销策略得以广泛应用,网络营销的教育目标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从最初以搜索引擎优化、企业网站建设、网络广告、邮件列表等应用能力为目标,到新网络工具(博客、微博、新闻组、讨论组、微信等)广泛应用。销售前这个阶段,网络销售工具、方法和手段越来越丰富。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专业技术和应用环节的重要基石。

(2)探索

由传统授课向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转变、课堂集中教学向网络化教学方式转化、教师为主向学生为主转变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开创综合性、设计性和课外实验项目,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3)研究建立

以网络课程、师生教学平台为核心的共享网络教学平台,广泛收集教学案例,不断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奠定基础。

(4)探索将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考核机制

研究加强课堂、实验环节的具体措施,建立科学、全面、公平公正的考核方式,改革传统的考核方法和手段。实现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全面考核,考核更为科学、全面、公平公正。

(5)编写符合教学需要的配套教材

从培养学生网络营销实践应用能力出发,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将知识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引导式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理论和应用结合、从实际应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教学实验,锻炼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

本项目以全面课程建设为宗旨,主要进行教学模式研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考核方式、建立教学共享资源、提供网络辅助平台、编写教材等方面进行探索。本研究以提高学生网络营销基础知识和先进技术水平为依托,锻炼学生网络营销实践能力,探索我校网络营销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工科类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教育质量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跟踪国内网络营销课程发展动向,以全面课程建设为宗旨,研讨针对我校工科类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课程规划与课程建设方案,探索和改革我校网络营销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对提高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作者:吴昊梁春泉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网络类论文: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

1高职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迫切性

1.1高职设计类课程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

1.1.1依然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外实习等环节,实践和理论教学基本上是分开的。例如:传统园林CAD的教学方法就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先逐一讲解命令,然后示范操作,最后留作业让学生上机操作。这种教学方法使得讲练分开,导致了理论与实践无法融合一体。老师上课吃力,学生对讲解枯燥的命令很反感,课后自己练习又感觉无从下手。这样会使得学生产生厌学、怕学情绪,教学效果差。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习惯被动接受,缺少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创造性差。

1.1.2教学过程没有充分体现专业特色

例如:园林工程专业的学生迫切想知道他们所熟悉的园林小品、园路、植物景观的画法,而传统的园林CAD的教学方法往往从机械零件图开始入门,学生掌握的都是零散的命令、方法和知识,其结果是课程学完了学生却仍然不知道怎么设计绘图,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3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

高职设计类教学方法还是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只注重教会学生设计的理论知识,实践教学仍处于从属位置,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后续支持。

2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的教学优势

2.1教学资源丰富

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提供各种媒体素材,包括视频、动画、课件、讲义等,这些教学资源远远超过教材与教师所能提供的资源。

2.2沟通无障碍,信息反馈及时

一些高校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都有自己的“博客”、“QQ”、邮箱等,学生只要有问题,就可以通过这些通讯技术与教师随时沟通。通过网络,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友好互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来调整教学,为学生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2.3学习自主性

网络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习资源丰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偏好选择学习内容,更容易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行有选择的、高效的学习,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获得成就感。

3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高职设计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

3.1采用创设情境,仿真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注重学生技术和技能的培养,因此,专业课程在实施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目前,到实习基地和相应企业进行实训仍然受到包括实训内容、实。例如在《园林建筑技术》、《园林工程技术》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仿真实习环境,可以直观、科学地展示不同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措施的效果,实时、直观地显示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操作流程。教师完全可以利用仿真系统,采用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根据经典案例创设情境,让学生分成小组,在仿真的情境下,通过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协作、竞争等来完成实践任务,此种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及与他人交流协作的能力。

3.2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此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利用网络工具进行学习(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引导,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例如:《园林建筑设计技术实验》等课程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发放自学提纲,提供相关参考学习网站)自行查阅与实验课程相关的文档和与相关资料(包括讲义、多媒体课件、视频、教学录像等)进行自学,实验课程的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诱导启发,并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归纳整理后进行讨论,同学之间可进行效果评价,教师最后可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实现自主学习。此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个性化的知识建构,还可以通过与他人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信息及成果,培养合作意识,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3基于网络资源系统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此种教学模式是指把传统教学模式和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启发、引导、指导的作用,又要充分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例,就目前资金紧张状况而言,硬件条件很难满足开展网络化教学的需求,但是如果把多媒体网络化教学和传统教学交替混合使用,网络化教学还是可以实现的。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方式多样,教学效果好。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面向班级群体进行教学,利用网络面向个体、小组、小群体进行指导,便于因材施教,这样优生更优,差生进步更快。绝大部分课程都可以采用此种教学模式。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有限的教学时空与无限的网络资源融合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平台实时地调出一段操作过程的视频、一个实际案例或一个实验的虚拟动画,用来解决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讲清楚的知识点和实际操作演示,可以使教学更生动具体,而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共同刺激下,提高了学习兴趣,开阔了视野,教学效果自然就提高了。因此,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教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4模式构建,实例分析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所构建的教学模式应使得多媒体和网络成为一种工具,一个课堂,一个教学途径,一个实现交互式教学的平台,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下面以学院《园林建筑技术》课程为例说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课程的构架、内容、特点等,以及如何实现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园林建筑技术》课程的设计有学习指南、课堂讲解、情境模拟、仿真实践、在线测试、网络资源、网络答疑等环节。

4.1学习指南

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标准、学习建议等,方便学生了解本门课的教学目的、要求和学时分配,以使学生更好地安排学习进度。

4.2课程学习

其中课堂讲解部分主要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依据划分6个学习情境,按任务展开教学。每个学习情境都包含:任务—导入—设计技能讲解—练习(情境模拟,在线测试)—实训(仿真实践,在线测试)等环节,整个课程学习通过“教—学—做”一体化过程,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和技能。其中,课堂讲解环节,可以适时插入教学视频、技术操作视频、实例展示等内容,解决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讲清楚的知识点和实际操作演示,使教学效果更生动具体;情境模拟部分有20个训练素材,学生可以选择训练项目进行自我训练,学生之间还可以通过网络互相交流;仿真实践环节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借助仿真实训软件,可以很好地解决初学者实践经验不足、实习基地少、人数多等问题,能够帮助学生熟悉园林建筑工作过程的流程、规则、特征,学生可以通过软件中的器物库、场景库、材料库等逼真的3D模型库,根据不同场景设计,设计的效果能利用三维视图多角度观察。该软件还可以应用于学生日常实训和各阶段考试,学生的创作成果可交由老师评分和评语。

4.3网络答疑

网络给师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师生可以通过QQ、邮箱、论坛等形式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4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包括相关网站、相关视频、课程课件、讲义、行业信息、参考书籍、学生实训实录等补充资源,供学生课外学习。这样便于因材施教,使好生更优,差生进步更快。总之,高职设计类课程教师通过改良教学模式,可以创设一个求知、探究、开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驱动学生去主动探索、思考与解决问题,认真设计,并在设计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作者:王颖单位: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生态学系

网络类论文:略说网络的地震相分类

1方法实现与测试

为了建立地质模型,在该剖面上共采集了25个岩石样本,并在实验室中测量了岩石的纵波速度与密度等物性(曾凡平等,2009),测量结果所示.取各成因相的纵波速度均值和密度均值计算对应的纵波波阻抗值.对比各成因相的纵波波阻抗值,可看出内滩最低、外滩和礁基次之、礁核最高,而台地介于礁核和外滩之间.地震模型基于露头写实以及地质解释结果,并根据上述测量数据,建立了地震波阻抗模型,运用褶积的方法计算出了对应的合成地震记录,用以验证及测试本文所提出的地震相分类方法.为了方便,试验省去了时深转换的环节,直接建立了时间域的地震波阻抗模型.波阻抗模型大小为200×300的网格,深度间隔为1ms,CDP间隔为10m.对应的合成地震记录采用主频为30Hz的雷克子波,并加入了5%的高斯随机噪声.地震属性笔者根据地震属性对地质体反应的敏感性和符合率较大的原则,选择了8种地震属性作为地震相分类的基础数据,包括:瞬时振幅、瞬时频率、均方根振幅、平均绝对振幅、绝对距离、欧式距离、互相关距离和相似系数.是根b计算出的地震属性结果.分类模型的构建及训练由于没有类似的研究成果作参照,无法通过前人的研究成果设定地震相分类贝叶斯网络的先验信息(初始网络结构和网络参数).因此,在网络结构训练前,仅定义了网络节点,将其作为初始网络结构,而在网络参数学习前,将各节点参数的条件概率分布表均设定为均匀分布,作为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的初始网络参数.由于礁基、内滩和外滩的波阻抗差异小,在地震上较难区别,因此在实验中将礁核和礁基合并为生物礁,把内滩和外滩合并为生物滩.为了区分台缘背景沉积中的单层内部的随机噪声和层序界面对应的地震相,实验中将台地分为内部均匀沉积和层序界面两类地震相.因此,以礁核、生物滩和台缘背景沉积这3种成因相组合为最小划分单元,试验将地震相的类别数最终确定为4个:1类为生物礁,2类为生物滩,3类为台地1-内部均匀沉积和4类为层序界面.由于各种地震属性的数值大小及值域范围都1147不同,考虑到基于离散变量的贝叶斯网络算法容易实现,故在样本数据输入评价模型之前,均对其进行了离散化处理.本次试验的离散化规则为:根据地震属性的值域范围分成5个区间,按照其数值从大到小的规则将其编号(1(大)~5(小)).选择模型中的部分典型区域按照所属的沉积相类别编号,逐一提取对应区域的各地震属性值,并对其进行整理,最后将结果用于贝叶斯网络的结构训练和参数训练.贝叶斯网络的训练采用了K2算法,该算法将同时完成结构和参数训练.结构训练的结果所示.

2地震相分类

本文所选用的评价方法为全局联合树推理算法,a为地震相分类的类别结果,分别显示了各类地震相的分布范围,与地质模型相比,其整体分类结果较好.其中1类(生物礁)和2类(生物滩)的地震相分布与地质模型总体比较吻合,3类(台地1-内部均匀沉积)和4类(层序界面)的分布范围也较准确.b~8e分别为1类(生物礁)、2类(生物滩)、3类(台地1-内部均匀沉积)和4类(层序界面)地震相的概率值分布图.但是,还要注意到a中白色框的部分与地质模型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可能是由于1类(生物礁)太小或者由于周围生物滩的影响,地震波对于部分生物礁相的响应不好造成的.对比地震模型、地震属性和地震相分类结果,以及各地震相的概率分布图发现,虽然a~5c,5g和5h中地震属性较好的反映了地震相的分布形态,中强幅值与礁滩的分布也较吻合,但是也有d~5f成为了地震属性进行地震相分类的干扰因素.这是因为d~5f所表示的地震属性对剖面中沉积相的变化不敏感所致(所得各类别概率值接近于均匀分布).若在地震相分类前进行属性优选,剔除如d~5f对分类结果具有负面影响的地震属性,按照节所述方法,重新对地震相分类模型进行训练,得到的分类结果如所示.分类结果相比,分类结果的精度有了提高.但是在未进行属性优选的情况下,本研究所得到的地震相分类结果并没有受到太大的负面影响,依然得到了准确性较高的地震相分类结果.究其原因,就是在网络参数的训练过程中,由于地震属性与分类的不相关性,造成该地震属性的分类概率值接近于均匀分布,自动降低了不利于地震相解释的地震属性对于地震相分类结果的负面影响,且不需要任何人工的干预.

3结论

本文提出的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地震相分类方法,并以巴楚一间房组台缘生物礁-滩沉积体系的典型露头剖面所构建的地质模型为例,描述了地震相识别过程中贝叶斯网络的建模、学习和分类的步骤,并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与现有的确定性地震相分类方法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经过实例数据的测试,证明本文所建立的地震相分类方法是可靠的,为地震相分类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更加有效的方法;以概率分布的形式输出分类的结果,原则上将概率值最大的类别作为待分类样本所属的类别,分类结果的概率分布即是分类的可靠性评价;通过引入先验信息,降低了对训练数据样本分布的过度依赖,并且提高了分类结果的准确性;该方法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学习,智能地完成了各地震属性权值设定;当某些地震属性结果对地震相分类不利时,该方法可自动降低其对分类结果的负面影响;在地震相分类过程中,由于不需要人工干预,因而更客观可靠.由于时间有限及其他方面的原因,本文提出的地震相分类方法仅对理想地震数据进行了应用,对于实际数据的应用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深入研究.致谢:本研究得到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焦养泉教授的指导和帮助.

作者:顾元朱培民荣辉曾凡平海洋单位: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

网络类论文:关于艺术类大学生网络创业构想

1.研究背景

由于培养过程中办学理念陈旧、教学模式封闭、培养目标不明确、办学条件不足、师资质量参差不齐等盲目扩招带来的问题,导致设计教育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就业形势尤其严峻。这些现实迫使我们反思当下设计教育的弊端,正视学生自主就业创业的意愿与需要,寻找设计教育与社会、市场、行业和创业接轨的途径,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资助信息: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2011年度研究项目(2011TJK293)革创造条件。

2.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业特征

就大学生创业活动来说,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生除了有着与其它专业大学生同样的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专业特性,最为明显的有以下特征

2.1实践性强,与生产生活直接相关联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强调实践性,往往以所创作的产品项目直接面对消费人群,或跟进企业项目、或自主成立设计公司。这些项目以短、平、快为特点,虽然容易见成效,但还需要通过指导把握市场运作内在规律,以创造可持续发展条件,形成良性循环。

2.2创新性强、附加价值高创新是艺术设计的生命,也是艺术设计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创业的根本。在相当多的创业活动中,他们都以独特的视角去演绎各自的生活态度和观点,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在市场同质化的今天,成为创新经济的新动力,也为创业者带来更高的回报。

2.3.应用涉及面广在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中,一般最直接的选择是发挥他们的专长,比如绘画、雕塑等美术含量较高的项目,也有直接利用其自身所学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如各类产品创意、室内设计、装饰设计、平面设计、网页设计等。拓展开来,只要是人们日常的生活需求,都可以产生创意和设计,甚至带来新的市场、新的需求、新的生活方式。因此,可以说其创新创业潜力是无穷的。分析表明,充分发挥高校资源的集约优势和专业研究能力,结合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业特征,研究和建设将专业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网络创业平台,来提升高校学生的创业和创新精神,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今后自身发展和定位打下实践基础;逐渐实现创业创新的常态化,提高创业成功率,为大学生创业成果从概念到市场化转换提供整体支持和服务,这一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3高校网络创业平台现状

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省作为市场改革的先行者,在高校创业创新教育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根据社会发展及就业形势变化,较有成效的建设了一批立足于高校的网络创业平台。其从性质上来说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以本校创业学院为依托的网络创业平台,鉴于资金、资源的问题,这一类平台相对较少,其中有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作为国内网络创业学院的首批创建者,已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网络创业平台。这类高校网络创业平台涉及面较广,拥有创业动态、创业教育、创业课程、创业导师、创业项目、创业指南等模块,每个模块均下设数个子模块。另一类为教育部门或政府部门等依托企业,针对高校大学生共同联合建立的网络创业平台,这类平台在资金、资源和技术上都相对充裕,社会影响力较大。目前,全国共有不超过7个教育部门或政府部门依托社会资源建立的大学生网络创业平台。此类网络创业平台一般以强有力的主办单位作为后盾,所以在网站建设、信息资源、社会联动、平台推广、创业项目级别等方面都占有很大的优势。

以国内最大的网络销售平台-淘宝网为例:阿里巴巴集团2009年的联合教育部、银行联手推出网络就业创业护航行动,这是目前国内最专业的大学生C2C创业服务网站,这个创业平台将作为一个子频道直接镶嵌在淘宝网上[2]。对支持高校电子商务实践,推动网络商务人才成长,促进高校学子就业创业有相当大的贡献,其覆盖范围广、门类多、资金资源充足和品牌效应,在创业实践上与单纯的高校创业平台甚至其他市场创业平台相比有绝对的优势。综上所述,无论是高校自主开发的网络创业平台,还是教育部门或政府部门主办的网络创业平台,在近几年都发展迅速,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但也有所不足:首先,在网站建设方面,并没有得到各大高校的充分重视,在平台建设、信息、社会联动、平台推广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其二,这些高校网络创业平台均以经济、管理等专业为依托,基本没有针对艺术设计特色的专业指导;其三,多以程式化创业为主,忽略创新,更忽略了就业这一根本目的,没有通过平台对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形成指引;其四,这些网络平台虽有良好的创业能力专业指导,但缺乏与常规教学活动结合的培养模式的创新;最后,大部分的创业实践受益的只是少数学生,不能解决大多数学生创业实践的问题。面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大学生网络创业平台的成长需要明确方向,从专业特性出发对大学生创业和就业过程进行贴身指导,将创业创新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将创业目的由压力性、生存型向兴趣型、发展型转变,将创业过程由项目型、阶段性向特色打造、可持续发展转变。

4网络创业平台建设构想

根据对国内现状的调查研究,结合课题组成员长期从事艺术设计教学的感受,我们对高校大学生网络创业平台的构建有了以下构想:

4.1基本理念创业教育包含着三层目标:第一层是通过学习了解创业(learntounderstandentrepreneurship);第二层是通过学习成为具有创业品质、精神和能力的人(learntobecomeanentrepreneurial);第三层是通过学习成为经营企业的创业家(learntobecomeanentrepreneur)[3]。创业平台同样从以上三个方面出发进行构建,以达到如下目标:

4.1.1用足政策、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国家政策,校内、校际、校外资源相结合,通过高校更好的集约、使用这些政策,使之落实到实际创业项目中;

4.1.2建立完整的创业指导机制。针对学生缺乏市场认识与经验的问题,全方位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指导,完善的创业前、中、后服务与支持;

4.1.3打造实战式的创业环境,课堂理论与创业实践相结合。通过创业平台,将创业活动纳入课堂教学,专业教师介入就业教育和指导,使教学更具有实战性,达到教学与创业就业的双赢;

4.1.4构建可操作性强,具有普遍性和开放性的创业平台。个体、团队、企业等都尽可能在这个平台上找到各自所需,让尽量多的同学都能有一个自我展示的空间;同时,开放性的平台管理也可不断加强各方面资源的整合;从各自分散的创业模式到通过创业平台集中多种资源优势,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4.1.5专业团队与综合团队相结合。因地制宜,结合各校优势和各地经济需要,各专业可建立具有各自特色的创业平台,提供共享服务与指导;也可组建多专业综合团队,利用各专业集成优势,吸引企业参与,提供更多机会,汇集更多人才;

4.1.6宽进严出和严进宽出相结合。各团体和个人进驻该平台均为开放式的,可在各自空间自由信息,但在交易、评审环节严格创业,针对性的进行扶持;另外,一旦通过评审,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创业项目和创业者以全方位的扶持和指导。

4.1.7创业模式多样化。专业和兴趣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校课程学习相结合,长期项目和短期开发相结合,自主开发和社会项目相结合,达到创业模式的多样化。

4.2创业平台基本架构网络平台主要从创业三层体系来进行构建。

4.2.1了解创业部分由首页动态、专业学习指南、创业信息、创业政策、创业案例、校友联谊会等板块综合组成。其主要作用是信息,分析市场动态,创业案例,通过沟通了解创业现状,从而了解创业的基本内容,明确自身定位,为系统的创业学习做好准备。

4.2.2学习创业知识部分由以下部分组成,这些部分分散在不同的板块,形成全天候、全方位的学习环境。1)教育板块:内容包括创业教育网络课程,课程资料库,教学管理和评价,艺术设计学生课程作业展等部分组成,以促进校内课程建设与改革。2)学生频道:创业求助,学习心得、个人网络教程,以老带新、个人积分制度、下载频道等部分组成,构成包围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创业创新知识学习渠道;3)教师频道:包括教师成果展示、互动空间、个人教程等,将专业教师的特长带入网络平台,进行充分展示,同时也为及时进行创业辅导提供方便。4)资源板块:汇集各艺术设计类专业资源,包括文章、作品、研究、调查等;5)外部系统:则由专家频道和企业频道组成,包括企业讲坛、设计讲坛、成果评价、专业研究、行业研究、网上创意集市等,学习了解设计和创业的专业知识,分析市场需求,分析最新趋势,为自主创业打下基础。

4.2.3创业经营部分创业经营是学生的弱项,需要各方面更多的扶持与指导,内容应该包括以下环节:1)项目系统:可将企业、教师、学生项目出来,供同学们选择,竞争;2)项目评价: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分为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企业评价、专家评价等;3)项目辅助:政策分析,经济经营知识,项目策划撰写,初期成果展示,知识产权保护,项目交易及投资等方面组成;4)项目运行:项目跟踪信息库,导师记录,互助平台,合作召集或项目问题;5)项目总结:阶段成果会,网上网下展会,月度或年度优秀创业项目评选,电子期刊、杂志等,形成阶段成果,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进行推广,带动创业氛围的形成。

5总结

高校需要客观面对当下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确定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教育目标,利用自身资源及专业优势,进行高校网络创业平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不足。一方面满足大学生创业的要求,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具有创新的能力的、能够在各种岗位进行创、就业的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研讨高校网络创业平台在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方式改革中的作用,与时俱进,与市场紧密结合,带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理论体系创新,具有很强的实践和理论价值。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跟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需要。

作者:谭杉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

网络类论文:网络信息资源数据挖掘类型和应用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资源急剧增长,网络信息过载问题日益突出,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然而,目前中英文搜索引擎均存在查准率、查全率不高的现象,这种现状无法适应用户对高质量的网络信息服务的需求;同时,电子商务以及各种网络信息服务迅速兴起,原有的网络信息处理与组织技术无法赶上这样的发展趋势。网络信息挖掘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网络信息检索、信息服务领域的热点之一。

网络信息的数据挖掘不仅包括对网页内容本身的挖掘,也包括其链接模式,以及用户访问、存取、浏览、、操作等操作行为、访问行为所产生的信息的挖掘。有效地研究、挖掘、利用网络信息可以增强网站的吸引力,有的放矢地吸引用户群,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一、网络信息资源及其特点

网络信息资源是指放置在英特网上能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信息集合。网络信息资源极其丰富,包罗万象,其内容涉及农业、生物、化学、数学、天文学、航天、气象、地理、计算机、医疗和保险、历史、法律、音乐和电影等几乎所有专业领域,是知识、信息的巨大集合,是人类的资源宝库。网络信息资源是一种新型数字化资源,与传统文献相比有较大的差别。网络信息资源具有一下特点:

1、数量大,类型多传播范围广。网络信息类型多样,有文本、数据、图像、图形、声频、视频信息、多媒体信息等;内容既有高质量的信息,也有有害信息和虚假信息,有个人信息也有在政府信息。最为特殊的是各种非正式信息被广泛生产与传播。

2、网络信息资源没有统一的管理机制,信息安全缺乏保障。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和色情泛滥成为网络的三大痼疾。为防止有害信息耗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3、网络信息资源分布零乱无序,信息更新快,寿命短,管理相对困难。信息自由,来源广泛,内容混杂,质量不一,控制也比较困难。

4、以网站为信息活动的单位,以网页为信息和收集的单元。

5、信息利用水平取决于网站软硬件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网络信息提供方式是以网站为基点并可在网站间灵活链接的信息服务网。

6、网络创造了多层次的信息交流模式,全面反应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网络和传播功能。

二、数据挖掘的语言

数据挖掘语言有助于数据挖掘系统平台的标准化,推动数据挖掘应用的发展。数据挖掘语言根据功能和侧重点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数据挖掘查询语言、数据挖掘建模语言、通用数据挖掘语言。

(一)数据挖掘查询语言DMQL

数据挖掘查询语言DMQL由数据挖掘原语组成。数据挖掘原语用来定义一个数据挖掘任务,通过查询的方式实现与数据挖掘系统通信,获得所需信息。数据挖掘查询语言DMQL主要有五种基本的数据挖掘原语定义:任务相关数据原语、被挖掘的知识的种类原语、背景知识原语、兴趣度测量原语、被发现模式的表示和可视化原语。DMQL是基于这五种数据挖掘原语设计的查询式语言,类似于SQL语言的语法,因此很容易与SQL关系查询语言集成,很容易从关系数据库中挖掘知识信息。MSQL是另一个数据挖掘查询语言,由Imielinski和Virmani提出。它使用了类似于SQL的语法和SQL原语,为了规范规则产生和规则选择,提出了被称作GetRule和SelctRule的原语。

(二)数据挖掘建模语言PMML

数据挖掘建模语言PMML全称预言模型标记语言(PredictiveModelMarkupLanguage),是对数据挖掘模型进行描述和定义的语言,使数据挖掘系统在模型定义和描述方面有法可依,各种数据挖掘系统可以共享模型,又可以在应用程序系统中间嵌套数据挖掘模型,不需要独自开发,就能使数据挖掘达到深度挖掘的目的。预言模型标记语言PMML是一种基于XML的数据挖掘建模语言,利用XML描述和存储数据挖掘模型,使用标准的XML解析器对PMML解析,可以得到预计的输入和输出数据类型。PMML2.0主要由:标题(header)、数据字典(datadictionary)、数据流(dataflow)、挖掘模型(miningschema)、数据转换(DerivedValues、Statistics、Taxonomy、Normalization)、预言模型(TreeModel、NaiveBayes、GeneralRegression、RegressionModel、Sequences、GeneralStructure、AsscocationRules、NeuralNetwork、CenterandDistributionbasedClustering)、模型组合定义(ensemblesofmodels)、选择和联合模型和模型组合的规则(rulesforselectingandcombiningmodelsandensemblesofmodels)、异常处理的规则(rulesforexceptionhandling)等九个部分组成。对于复杂的数据挖掘任务,由多个数据源和数据挖掘模块,需要在各个模块之间交换结果,预言模型标记语言PMML的主要组成部分拥有这种灵活的模型交换能力和数据格式转换能力,并实现模型与数据和工具部分分离。因PMML是基于XML的数据挖掘建模语言,适合部分学习、元学习、分布式学习的数据挖掘应用程序。

(三)通用数据挖掘语言OLEDBforDM

通用数据挖掘语言OLEDBforDM是2000年3月微软公司推出的一个数据挖掘语言,目的是为数据挖掘行业提供一个业界标准。OLEDBforDM综合了数据挖掘查询语言DMQL和数据挖掘建模语言PMML的特点,既能定义模型,又能作为查询语言与数据挖掘系统通信,进行交互的和特殊的数据挖掘,实现了数据与模型真正分离。OLEDBforDM是一种基于SQL预言的协议,扩充了SQL语言语法,可以轻松地与关系型数据库集成,可以将不同的数据挖掘算法嵌入数据挖掘应用程序。OLEDBforDM为了更接近关系型数据库结构,定义了几个重要的概念。

数据挖掘模型(DataMiningModel,DMM):DMM像数据库中的关系表,但是它包含了一些特殊的列,这些列被数据挖掘中的数据训练和预言制定使用。DMM既可以用来创建预言模型,又可以产生预言。标准的关系表用来存储原始数据而DMM存储被数据挖掘算法发现的模式,对于从事WEB挖掘的开发人员,DMM所有的结构和内容都可以用XML字符串表示。

预言联接操作(PredicationJoinOperation):预言联接操作类似于SQL语言中的连接操作,在一个训练好的数据挖掘模型和输入数据源之间映射一个连接查询,将能得到符合需求的预言结果。这个预言结果通过OLEDB的行集合或者ADO记录集(recordset)发送到消费者应用程序内。OLEDBforDM模式行集合(SchemaRowsets):OLEDBforDM模式行集合用于特殊目的模式行集合允许消费者应用发现临界的信息,例如:可利用的挖掘服务、挖掘模型、挖掘列和模型内容等。

三、网络信息挖掘的类型

根据挖掘的对象不同,网络信息挖掘一般可分为三类:网络内容挖掘(Webcontentmining)、网络结构挖掘(Webconstructmining)和网络用法挖掘(Webusagemining)。

(一)网络内容挖掘

网络内容挖掘是指从网络的内容/、掘内容挖掘语言。的关系表用来存储原始数据,据挖掘任务,数据/文档中发现有用信息的过程。网络信息资源类型众多,目前WWW信息资源已经成为网络信息资源的主体,Internet出现之前的Gopher、FTP、Usenet资源逐渐隐藏到WWW形式之后,但这些资源仍可以通过Web进行访问。然而除了大量的人们可以直接从网上抓取、建立索引、实现检索服务的资源之外,一些网络信息是“隐藏”着的数据,如由用户的提问而动态生成的结果,或是存放在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或是那些私人数据,它们无法被索引,从而无法提供对它们有效的检索方式。以上是从网络信息源的角度探讨,若从资源形式看,网络信息内容是由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元数据等等形式的数据组成的,因而我们所说的网络内容挖掘将是一种多媒体数据挖掘形式。

(二)网络结构挖掘

网络结构挖掘是从WWW的组织结构、Web文档结构及其链接关系中推导知识。主要是针对Web潜在的链接结构,通过网页链接找到隐藏在页面之后的链接结构模型。网络结构挖掘的目的是发现Web和页面的结构及其蕴含在这些结构中的有用模式,对页面及其链接进行分类和聚类,由此获得有关不同网页间相似度及关联度的信息,有助于用户找到相关主题的权威站点,并且可以通过浏览权威网站企业可以了解本行业的最新动态信息,了解一些著名的大型企业的发展动态。还可以发现Web文档自身的结构,这种结构用于用户的浏览,也利于对网页进行比较和系统化。

(三)网络用法挖掘

通过网络用法挖掘,可以了解用户的网络行为数据所具有的意义。网络内容挖掘、网络结构挖掘的对象是网上的原始数据,而网络用法挖掘则不同于前两者,它面对的是在用户和网络交互的过程中抽取出来的第二手数据。这些数据包括:网络服务器访问记录、服务器日志记录、浏览器日志记录、用户简介、注册信息、用户对话或交易信息、用户提问式等。

四、网络信息的数据挖掘的应用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和不断的普及应用,网络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如何分析和利用这些海量的数据是当前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网络信息挖掘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网络信息挖掘,可以收集政治、经济、政策、科技、竞争对手、供求、客户等有关的信息,分析和处理这些信息,并根据分析结果找出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利于改善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网络信息挖掘可以应用在许多方面,例如:

1、科学研究。随着先进的科学数据收集工具的使用,如观测卫星、遥感器、生物信息技术等,所涉及的数据量非常大,传统的数据分析工具无能为力,网络数据挖掘作为一种强大的智能型自动数据分析工具得以广泛应用。

2、市场营销。利用网络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关于顾客购买取向和兴趣的信息,从而为商业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3、金融投资。由于金融投资的风险很大,在进行投资决策是,更需要对各种投资方向的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挖掘可以通过对已有数据的处理,找到数据对象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学习得到的模式进行合理的预测。

4、产品制造。数据挖掘对产品数据的分析,有助于对改进产品质量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或提出信息的更高效的控制模式,从而为制造厂家带来更多的回报。

5、教学管理。如远程教育中的网络资源发现,分析教学网站的结构组织是否符合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规律、教学评价等。教学评价的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传统的定性与定量教学评价存在许多问题。将数据与挖掘这种新的数据分析技术应用于教学评价之中,可以提高教些评价技术水平,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6、Internet或其他通信网络管理等的应用。

下面主要介绍网络信息挖掘在电子商务、网络广告和竞争情报中的应用。

(一)网络信息挖掘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1、网络信息挖掘在电子商务中应用的必要性

电子商务是指个人或企业通过国际互联网络,采用数字化方式进行商务数据交换和开展商务业务活动。电子商务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数据挖掘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的有效方法。由于Web的易用性、实用性,它很快占据了网络信息主导地位,目前已经成为使用最为广泛、最有前途的信息传播技术。电子商务中产生的数据有其自身的特点,把数据挖掘技术与电子商务进行有机结合,选用适合电子商务数据的挖掘方法,可以提供数据挖掘的效率,让数据挖掘更好地为电子商务服务。电子商务是以网络技术和Web数据库技术为支持的,其中,Web数据库技术是电子商务的核心技术,Web数据库的发展成为新的热点和难题。Web数据库能将数据库技术与Web技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是数据库系统成为Web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能够实现数据库与网络技术的无缝有机结合。客户是数据挖掘研究的对象之一,它能发现客户的共性和个性、必然和偶然、独立和关联、现实和预测等知识。通过这些知识可以对客户的消费行为如客户消费的心理、能力、动机、需求等作出比较客观的统计和准确的分析,为电子商务的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电子商务组织管理者必须通过访问网络最新和最准确的信息,对产品、客户、合作伙伴和进程做出明智的决策,从而赢得竞争优势。

近年来,电子商务站在企业商贸领域占据着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网络信息挖掘主要用于商品的市场定位和消费分析,以辅助制定市场策略,还可以用来分析购物模式,预测销售行情等。

2、网络信息挖掘在电子商务中的主要应用

(1)针对不同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

销售商可以获知访问者的个人爱好更加充分地了解客户的需要,根据各个细节市场,甚至是每一个顾客的独特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有利于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为了使网络信息挖掘技术更好地应用,商家必须记录访问者的特征及条款特征。当访问者访问某网站时,有关访问者的数据便会逐渐积累起来。

(2)发现潜在客户

对一个电子商务网站来说,了解、关注在册客户全体是非常重要的,但从众多的访问者中发现潜在客户群体也同样非常关键。如果发现某些客户为潜在客户群体,就可以对这类客户实施一定的策略,使他们尽快成为在册客户群体。在对客户访问记录的挖掘中,利于分类技术可以在网络上找到潜在客户。先对已经存在的访问者进行分类,一般分为三种:新来访者、偶然来访者和常客。对于新来访者,通过分类发现,识别出这个客户与已经分类的老客户的一些公共属性,从而对这个新客户进行正确的归类。然后根据归类判断,决定是否要把这个新来访者作为潜在的客户来对待。

(3)挽留老顾客

二八定律表明企业80%的业务收入来自于20%的客户,而向新客户进行推销的花费要6倍于向现有的客户进行推销的花费。通过Web数据挖掘,可发现什么样的顾客群在网站上购买了什么商品,哪些是网站的忠诚客户,以便对其进行个性化营销和人性化关怀。

(4)延长客户的驻留时间

为了使客户在自己的网站上驻留更长的时间,就应该了解客户的浏览行为,知道客户的兴趣及需求所在,动态地调整Web页面,以满足客户的需要。通过对客户访问信息的挖掘,就能知道客户的浏览行为,从而了解客户的兴趣及需求,并根据需求动态地向客户推荐页面,提供特有的一些商品信息和广告,以使客户能继续保持访问站点的兴趣。

(5)改进站点设计

站点上页面内容的安排就如超级市场中物品在货架上的摆设一样,把具有一定支持度和信任度的相关联的物品摆放在一起有助于销售,利用关联规则发现可以针对客户动态调整站点的结构,使客户访问的有关联的文件间的链接能够比较直接,让客户更容易访问到想访问的页面。网站如果具有这样的便利性,就能给客户留下较好的印象,增加了下次访问的几率。对Web站点链接结构的优化可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通过对Web日志的挖掘,发现用户访问页面的相关性,从而在密切联系的网页之间增加链接,方便用户的使用。二是通过对Web日志挖掘,发现用户的期望位置。如果在期望位置的访问频率高于对实际位置的访问频率,可考虑在期望位置和实际位置之间建立链接,从而实现对Web站点的优化。

(6)电子商务推荐系统

推荐系统就向客户推荐商品或提供信息来引导客户购买什么商品。推荐系统可以根据其他客户的信息或此客户的信息,模拟销售人员帮助客户完成购买过程,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推荐的形式包括向客户推荐商品,提供个性化的商品信息等。推荐系统具有如下作用:(1)将浏览者转变为购买者。有时人们只是看看网站的内容而没有购买的意思。推荐系统可以帮客户找到他们感兴趣的、愿意买的商品。(2)增加交叉销售。基于用户已经购买的商品,推荐客户购买一些相关的商品。(3)建立忠诚度。客户往往愿意到那些最能满足自己需求的网站购物。

3、实例:顾客行为模式分析

由于数据挖掘技术一般不是在线创建模型,因此首先要将诸如会员基本信息、会员在线消费文档、会员在线行为文档\服务器认证日志等所有的相关数据从服务器上下载下来,并按照以下步骤处理这些数据。

(1)数据聚合与过滤

在这一步中,从不同的文档聚集所有数据汇成一组基本数据记录,在聚集的处理过程中,这些信息中有错误和漏掉的部分都需要得到修正。例如在信息提取的过程中,遇到购买为零时会导致空白,因此需填充缺省值来处理空白。然后将与该模式无关紧要的栏消去。例如,消去顾客的ID栏,因为它自始至终对于顾客行为模式没有任何作用。

(2)数据整合

预处理过的数据才可被挖掘工具进行整合。要注意数据挖掘工具只能处理数字,因此文字数据就要提前处理转化出来。不同的数据挖掘工具可能采用不同的挖掘技术,如有的可利用遗传算法,有的则可采用神经网络技术等等。因此,得出的结论也可能会因为数据整合的方法不同而有差别。以下是两个实例,表4-1是提取和过滤过的会员数据,表4-2是分析的顾客行为模式。

(二)网络信息挖掘在网络广告分析中的应用

网络广告是指在Internet站点上的,数字化格式的各种经营性广告。网络广告一般是指多媒体广告,能将文字、图像和声音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传递多种感官的信息,让顾客如身临其境,感受商品或服务。这种图、文、声、像相结合的广告形式,将大大增强网络广告的实效。

对于网站来说,它必须意识到一个成功的网络广告不仅仅找到一个业主,为它放上一个超链接这么简单,要想让广告主看到成效、增加宣传费,除了网站要完善自身建设,扩大用户群外,还应主动向广告主提供用户信息,由于点击广告的用户基本上是对此产品有兴趣的潜在顾客,因此,广告主也愿意付出较高的费用。网站要想长期大量的而拥有广告主的投资,利用数据文件技术为广告主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至关重要。数据挖掘技术在商业领域的成功应用,文件算法的日趋成熟,都为网站提供这种服务创造了条件。

网络信息挖掘技术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数据准备、挖掘操作、结果表达。就数据准备而言,网络广告主所需的数据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用户的背景信息,这部分信息主要来自于用户的登记表;而另一部分数据主要来自于用户的点击流,这部分信息主要来自于用户的行为表现。人们在访问某网站的同时,便提供了个人对网站内容的反馈信息:点击了哪一个链接,在哪里浏览时间最多,用了哪个搜索项、总体浏览时间、个人姓名和住址等。所有这些信息都被保存在一个数据库中,生成大量的记录文件和登记表,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充分了解用户的喜好、购买模式,不仅可以使网站设计出满足不同用户群体需要的个性化网页,增加竞争力,而且可以为广告主提出行之有效的广告方案,实现商家渴望的个性化市场营销。在数据准备阶段一定要保证数据的质量和时效性,这是数据挖掘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同的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即使对于同一个问题,也肯定有多种算法。目前有很多厂商正在开发专门用于网站挖掘的软件,可以根据网络用户浏览广告时留下的个人信息,利用基于数据挖掘的概率知识库和模糊知识库,对信息进行概率分析,通过对广告访问者潜在的信息特征进行模糊划分,判断哪些网络用户是本产品的真正客户,而不是一般性的浏览访问者,从而为厂家组织生产和商家营销计划提供科学的决策信息。

利用网络数据挖掘,广告主可以通过网站提供的用户信息,有的放矢地发送广告。可见网络公司在已有的条件下,加大数据分析力度,无论是对自身发展还是个广告主的宣传都是有利策略。当然,数据挖掘技术并不能包治百病,要想获得最佳的网络广告效果,不仅与网络广告投放的位置,所选网站的日常浏览量,广告自身的视觉效果等密切相关,还有许多其他的影响因素。而且,就数据挖掘而言,也不应把它看得过分神秘,认为只要有了一个数据挖掘工具,就能自动挖掘初所需要的信息,能更好地进行企业、商业运作,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其实,要想真正做好数据挖掘,工具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同时还需要对企业、企业业务的深入了解和数据分析经验。无论是企业还是网站要想在未来的市场中具有竞争力,必须有些数据挖掘方面的专家,专门从事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工作。在同其他部门协调,才能做到量身定做广告。

(三)网络信息挖掘在竞争情报工作中的应用

1、网络信息挖掘在竞争情报工作中的作用

竞争情报是指通过合法手段收集和分析商业竞争中有关商业行为的优势、劣势和机会的信息。互联网为竞争情报工作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是没有一个很好的网络信息挖掘工具很难获取其中有价值的信息。随着商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各个企业都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竞争情报系统,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谁忽视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谁就已经失去了领先的机会。在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中有两个重要方面,就是获取竞争对手和客户的信息。随着互联网在企业中应用的不断深入,从网上可挖掘的企业信息越来越多,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从网络信息挖掘技术的实现流程来看,网络信息挖掘不仅仅是像网络信息检索那样只是把符合查询要求的记录返回给用户,这样得到的结果集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包括很多不相关信息。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网络信息挖掘不仅能够从WWW的大量的数据中发现信息,而且它还能发现权威站点、有重要价值的“隐藏”信息,并且能够监视和预测用户的访问习惯,这对于企业开展竞争情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2、网络信息挖掘在竞争情报搜集和处理中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在企业中应用的不断深入,从网上可挖掘的企业信息越来越多,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通过网络信息的数据挖掘可以从大量完整、彼此关系不明确的敏感信息中找出隐含的和事先未知的有用信息,揭示数据内在的复杂性,帮助情报人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获得更多的、更有价值的竞争情报。

(1)充分获取、开发和利用竞争对手和客户的信息

网络信息挖掘不仅能够从Web的大量的数据中发现信息,而且能够发现权威站点、有重要价值的“隐藏”信息,并且能够监视和预测用户的访问习惯、购买行为,发现顾客购买模式趋势。

(2)挖掘Web日志记录来发现用户访问Web页面的模式

通过分析和研究Web日志记录中的规律,可以识别电子商务潜在客户,增强对最终用户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的质量,并改进Web服务器的性能。

(3)网络信息挖掘在反竞争情报子系统中的应用

反竞争情报子系统是企业竞争情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忽视竞争对手的竞争情报活动,低估竞争对手搜集竞争情报的能力势必导致企业失去已有的竞争优势。Web站点是企业与外界进行交流的窗口,同时也是竞争对手获取竞争情报的一个重要信息源,因此,对它进行监控是企业了解竞争对手的竞争情报的重要途径。在竞争情报计算机系统中,可以充分利用Web挖掘技术,通过运用分析访问者的Ip地址、客户端所属域、访问路径分析等Web监控技术、统计敏感信息访问率等方法实现对竞争对手的防范,以达到识别竞争对手保护企业敏感信息的目的。

结论

网络信息挖掘是网络信息处理领域中的一项新技术,是指在大量训练样本的基础上,得到数据对象间的内在特性,并以此为依据在网络资源中进行有目的的信息提取。网络信息挖掘是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信息处理中的一个重要应用,也是一项崭新的研究课题。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和不断的普及应用,网络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如何分析和利用这些海量的数据是当前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网络信息挖掘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网络类论文:网络期刊的分类及特点

一、什么是网络期刊

网络期刊称为电子出版物、网上出版物。就广义而言,任何以电子形式存在的期刊皆可称为网络期刊,涵盖通过联机网络可检索到的期刊和以CD-ROM形式发行的期刊。现在网络期刊已经进入第三代,和iebook电子杂志一样,以flash为主要载体独立于网站存在。

网络期刊是一种非常好的媒体表现形式,它兼具了平面与互联网两者的特点,且融入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游戏等相互动态结合来呈现给读者,此外,还有超链接、及时互动等网络元素,是一种很享受的阅读方式。电子期刊延展性强,未来可移植到PDA、MOBILE、MP4、PSP及TV(数字电视、机顶盒)等多种个人终端进行阅读。

二、网络期刊的分类与特点

网络期刊,论坛或博客时代下,采用论坛技术或博客条件,制作的精美而有针对性的网页,可定期而连续更新,形成主题或内容或风格的相关性,亦可称之为“电子刊物”。这种电子杂志只能保存网页,往往体积虽不大,但页面幅度满屏,甚为不便,网页防御木马病毒技术很薄弱。但网络期刊,从投稿、编辑出版、发行、订购、阅读、读者意见反馈...全程均完结于网络环境。这是目前大部分网络期刊的局限性。

网络期刊,最终方向是以电子邮件为传送方式的互联网络信息服务,或免费或有偿。因近年电子信箱技术崛起,造成电子邮件产业化,网联工具产性一次大爆炸性革命。因此,电子报这种资讯工具,可直接传递至手机等用户终端机器,网络刻板传输的感觉,大大为邮件灵活的穿透性所覆盖。手机直接链接各大门户网站,手机登陆网络,一种新的“时尚秀”应运而生——手机电子报、掌上订阅虚拟期刊。

网络期刊,另则可指媒体平面刊物——直接的网页和网站。无须复杂而漫长的传统印刷过程,周期比传统报刊杂志更精细更准确快捷,而且网页编辑直接命意网站称谓,网刊地位突出而风格专业。出版周期短,信息速度传递快,无纸化操作避免了印刷发行投递等环节,投稿编辑发行订阅阅读的全程,网内完成。有的电子期刊,收稿到被阅读,时间之短,穿透校园网、地区网、国家网及因特网,实现高速跨越,其传播速度非常惊人。

网络期刊,逐步形成网络检索功能。读者通过网络检索期刊,获取网络期刊资源,不受时空限制,检索途径多样——网站引擎检索和图书馆目录检索等等。自然语言与智能检索,突围到篇名、关键词、作者、全文等任何一个入口词为代表的信息点,多半或全能地检索到目标,途径丰富,效率惊人。

网络期刊,嫁接了多媒体功能。网刊,当前多是多媒体合成期刊,动态效果,影像声音动画插入,丰富性生动性活泼性,不可同日而语,况且能制作或订阅特殊化,可谓姿彩斑斓。网络期刊,其咨询稿件来源,跨越了时间空间限制,作者、出版者、用户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直接,论文作者可以异地万里提交稿件,和编辑商榷。电子期刊的进化,大为改变了文化生活方式的主动性和交互性。网络电子期刊,逐渐成为主流媒体,旺盛的生命力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知识产权、著作权法、网络版权纠纷层出不穷、用户问、问题及时解答、期刊稳定性问题、网络传递问题、保存寿命问题、联机电子收藏、永久电子存档等等。

网络类论文:网络技术发展对人类交往方式的影响

摘要人类交往方式总是受历史条件制约,交往方式不断变迁。网络时代下,网络技术蓬勃发展给交往方式带来了深刻影响,产生了网络交往方式。文章主要从人类交往方式的类型、形式、特点及本质角度探讨网络技术影响下的人类交往方式,并从正反两面总览网络技术带给人类交往方式的具体变化。

关键词网络技术;交往方式;网络交往

交往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是人类存在方式的一种体现。人类之间的交往方式总会受历史条件制约,网络技术的出现和蓬勃发展,影响了人类的交往方式,继而引发了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的变化,甚至改变着人类自身的发展。以人类交往方式的改变为切入点,理清并反思网络技术对于人类交往方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人类交往方式的历史进程

1.1何谓交往方式

交往不仅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连接方式,还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的存在方式、发展条件。交往过程离不开交往主体、客体以及交往媒介。交往媒介也称为交往方式,它联结着主体与客体,是达成交往目的的手段。特定历史时期的交往方式总是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和社会性。人类交往方式难以超越一定时期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制约而独立存在,是为历史性;人类交往方式总是在继承以往经验的基础不断发展、创新,是为社会性。

1.2人类交往方式的历史变迁

人类交往方式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而交往方式的变迁,其标志就是交往工具的变化。“正如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生产方式变革的历史标志一样,人类交往工具的变革也可以看做是交往方式变革的历史标志。”[1]结合人类历史演进,可以将人类交往方式的变迁根据不同交往工具划分如下。语言的运用。在语言出现之前,人们以面对面的肢体动为交流方式,难以实现信息有效传达。语言的产生不仅是人类交往史上的革命性进步,更是区别于动物的一大标志。文字的出现。文字进一步发展了交往方式,弥补了语言的缺陷,保存了更多信息。这种以符号为载体的交往方式,打破了时空界限,实现了文明的传承。但传播速度慢是其缺陷。印刷术的发明。印刷术是以文字基础,使交往范围进一步扩大,突破了范围及数量的限制,进一步传播了文明。而印刷品在有效传播的同时却受到保存方式及受众文化修养的限制。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以电报、电话、电视等为载体,较之传统交往方式,这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它前所未有地打破了人类交往在时空上的局限,缩短了人类交往的距离。网络时代的来临。信息及网络技术的迅速渗透,推动社会交往各领域、各阶段、各层次的广泛进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四媒体,它自身具有超现实、超地理区域、超时间概念特点。

2网络技术影响下的人类交往方式

2.1网络技术影响下人类交往方式的体现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曾把交往区分为两类: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交往是物质交往;精神交往则包括文化、价值、艺术及意识形态的交往等。物质交往占据人类社会生活基础地位,一切社会关系都受其制约。作为一种新型的交往方式,网络交往方式涵盖了物质交往以及精神交往。网络交往中的物质交往主要体现在电子商务上。人们不再局限于面对面交易,网上交易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网上订餐、购物、买票等各类形式的拓展使物质交往的范围愈加丰富。跨越地理局限,人们可以买到世界范围内的产品,也可以将产品卖向世界。人们可以实现实物购买及虚拟购买,促进经济发展。网络交往中的精神交往主要体现在网络交流上。网络技术的发达带来了丰富的沟通工具。不仅仅是微信、QQ等聊天工具,还包括各类学习网站、在线课程等,网络技术为人类的精神交往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来源。网络交往中的信息交往突破了以纸张、广播、电视等媒介的传统方式,而代之以最快捷的网络方式。网络上的各类信息传播不再受限于时空,网络时代将人的交往推向了普遍自由的广泛交往。

2.2网络技术影响下的人类交往方式的形式

得益于强大而丰富的网络技术的支持,人们有不同的交往工具可以自由选择。一般而言有: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网络寻呼、社区软件及网络游戏等。首先,电子邮件是网络交往中使用最广泛的工具。电子邮件的特点就是成本低、快速便捷、交往对象广泛、信息涵盖全面以及安全。借助它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网络用户联系。其次,网络论坛及公共交流平台也是常见的交往形式之一。包括bbs、贴吧、天涯等在内的网络论坛,人们通过版面讨论和发表文章来进行交流,集合相同兴趣点,加强心理认同感。公共交流平台则涵盖博客、微博,国外的推特、脸书等,人们可以分享生活、观点并相互交流。第三种是即时网络聊天。网络聊天已成为人们日常沟通的主要手段,它比以往电话通信更为方便,实现了低廉、便捷的交往。通过聊天时的图片、音视频的分享使人们的交流达到了极致体验。

2.3网络技术影响下的人类交往方式的特点

交往主体广泛化。网络交往中,每个人既是交往主体,也是信息传播者。美国学者埃瑟•戴森曾指出:“网络会使人性和人类的多样性得到张扬。”[2]人们在网络上各抒己见,而不受社会地位、职业、性别、地理位置等社会背景的限制,也不受熟悉与否的制约,主体之间广泛而平等。交往形式虚拟化。不同于以往以语言交谈为载体的交流,网络主要以电脑字符为基础的数字化技术手段,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都是一定的符号,一切都以一种虚拟的交流方式进行。交往手段的虚拟化带来信息的迅速传播,但过度依赖交往手段虚拟化会出现弊端。交往效率迅捷化。首先,网络交往主体广泛;其次,网络技术的发达可以使交流主体想要传递的内容可以迅速传播至世界各地。网络交往是一切交往方式中最能够突破各类限制的、最广泛的交往。所有的交流主体可以看作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糅合了多方面的功能,使所有内容传播效率迅捷化。

2.4网络技术影响下的人类交往方式的本质

披着虚拟形式外衣的网络交往,其本质仍是现实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网络交往方式的虚拟性工具并不能否认人类交往的现实性,传播内容仍源于人类社会。网络上的信息虽被虚拟的符号代替,其内容依然是人类思维、意识活动的体现,其彰显的仍是人的社会性。[3]

3网络技术改变人类交往方式的反思

3.1网络技术改变人类交往方式的正面影响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首先,任何人在网络空间都可以发挥主体意识,可以在新型的交往方式中根据自己的意愿塑造新的社会形象,建立新型社会关系。其次,开拓了交往主体的视野。海量信息、高效传播、高速获取,人们在网络时代可以就各类信息与网上各种观点、思想进行交流,从而拓展视野,展现个性。第三,满足了人类物质及精神需要。网络技术为满足人们需要提供了手段和途径。它首先提供了便捷的购物方式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还提供了各类生产、生活、学习的信息需要,更提供了各种交往平台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第四,建立多样社会关系。网络交往摒弃了现实中制约人交往的社会地位、身份等因素,交往主体可以建立一个平等的关系。推动社会进步。网络技术影响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经济上,发达的交往方式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反过来,交往方式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交往媒介及工具的更新换代,促使人类交往从“个人交往”迈向“普遍交往”,推动社会经济大融合。政治上,网络交往可以促进民主化。网络问政、政务公开、微博问政等网络参政议政方式扩大了政治参与、民主管理以及民主监督。精神文化上,世界各地的文化、习俗等精神层面的信息实时集聚、分享。网络时代下的人类较之以往得到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养料。

3.2网络技术改变人类交往方式的负面影响

虽然网络技术带来众多益处,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沉溺网络,违反道德法律乱象等等,继而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沉溺网络。一是过度依赖网络手段获取信息。盲目接受网上信息,对于冗杂信息不加分辨。一些毒害信息广泛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长此以往,民众的思想和精神世界逐渐被网络别有用心的人引导,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4]二是某些不良价值观信息广为流传。某些信息、人群为博取关注度无所不用其极,一些在过去根本不会被关注的人却在网络时代因无下限行为而人尽皆知,如凤姐、郭美美等人,其行为展示出的价值观会误导大批年幼的网民。三是过度沉溺网络游戏等虚拟性的行为。部分人已然将虚拟世界当做现实世界,集中表现在沉迷网络游戏,难以回归正常生活,继而引发各类社会问题。违反道德法律的现象频现。网络技术最大的优越性就在于它的便捷度,却让不道德行为得以广泛迅速传播。首先,网络交往方式的丰富便捷,却由于在匿名状态下完成而导致一系列不负责任的行为出现。其次,由于虚拟性,网络主体容易自身道德失范,现实生活被隐藏得不好的一面在网络上却肆无忌惮地暴露出来。最后,不同地区的文化和道德除了融合之外也存在冲突,对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观念产生冲击。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交往方式带来巨大影响,其中利弊各有,要一分为二看待。网络技术在长足发展、造福人类同时,必须采取相应规范和解决措施。网络技术的应用及交往主体都是人,故而必须以人为本,从技术、伦理、精神等多层面对其规范引导,正确处理好人与网络、社会与网络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技术为人类造福!

作者:刘璐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络类论文: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资源对比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网络内容分析法,研究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平台和资源,比较电气信息类网络课程内容、网络资源、媒体类型,提出关于网络教育的几个观点,期望促进网络教育,实现全球网络教育资源共享。

【关键词】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资源;比较研究

前言

互联网具有丰富的网络资源,人们却普遍认为优质资源匮乏,内容集成度低,针对性不强,希望建立更多优质、高效的专业资源库,一次性获得更多资源。笔者通过分析70多个国内外电气信息类专业网站,收集了国内外网络教育的论文120多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网络内容分析法研究网络教育资源,对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资源进行了分析。

一、国内外网络教育资源发展态势

2001年4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实施开放课程资源项目,迄今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巨大的成功,截止到2016年把2000多门课程的教学材料呈现在网络上,超过几十亿用户从中受益。在MIT的号召下,哈佛、卡耐基•梅隆、耶鲁、UC伯克利、英国开放大学等世界各国高校也竞相开放了其课程。近年来,我国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也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形成覆盖各个教育层次的资源体系,促进了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几乎所有高校建立了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图书馆。据统计我国建成4000多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近1000多门大学视频公开课、2800多门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内三大MOOC联盟组织:2012年5月组建,30所上海高校加入上海课程共享中心。2013年10月9日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理事会在北京大学成立,该联盟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为实现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广泛共享而自愿结成的高校联盟。2014年5月全国地方高校UOOC(UniversityOpenOnlineCourses)联盟在深圳大学成立,56所高校加盟,分布于全国40个城市,广东省18所高校。2014年5月8日,“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正式开通,全国高校通过此平台进行MOOC课程建设和应用,首批10门“985工程”高校课程在2014年5月下旬陆续开课。

二、国内外网络教育平台比较

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资源依托于网络教育平台,这些平台主要来自两方面:高校研发或商业开发。国外典型的平台:BlackBoard、Moodle、Sakai、WebCT、Claroline、ATutor、Learningspace、Dokeos和CoSE等提供网络教学资源库及管理系统,集成了网络教学需求的主要模块,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有研究表明:国外的网络教育平台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与评价,如课件的制作与、教学组织、教学交互、学习支持和教学评价;国内的网络教育平台更加注重教学组织管理,如用户和课程的管理。专业网络教育机构(开放大学)往往需要注册、付费、获得授权才能登陆、获取网络教育资源。公共门户网站和普通高校往往是免费登陆,通过查找学院、课程等栏目获取网络教育资源。

三、国际开放课程联盟

国际开放课程联盟是全球网络教育的门户网站,了正式大学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自由使用、复制、翻译和编辑,禁止商业利用,联盟不授予任何学位或证书。虽然国外网络公开课早在2002年就已经传入我国,但由于语言障碍,一直没有实现较快发展,直到2010年国内一些知名字幕公司,给这些国外高校网络公开课配上中文字幕,各大网站专门推出名校公开课频道,才使得国外高校网络公开课在国内流行。联盟提供课程教学大纲、日历、讲义、阅读材料、作业、考卷等文本资料,部分大学提供讲课视频和音频资源。使用Google浏览器可以在线翻译英、法、德、日、西班牙等语言,按语义、语言或来源搜索,可以快速找到电气信息类课程。2003年11月,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其宗旨为“吸收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国内外大学的优秀开放式课件、先进教学技术、教学手段等资源用于教育,以提高中国的教育质量。同时将中国高校的优秀课件与文化精品推向世界,促成教育资源交流和共享”。

四、国内外公共门户和高校网站资源

自2011年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通过爱课程网上线以来,提供首批20门课程供学习者共享,2013年首批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通过爱课程网向社会免费开放,可以按课程名称、作者、学校检索。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中国高校电子电气课程网和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网提供了高校电气信息类专业名师、教材、课件、微课程等数字资源。网易、新浪和搜狐等公共网站开设了名校公开课,网易将哈佛、耶鲁等名校的视频课程翻译后上网,提供电气信息类60多门课程,支持iPhone、iPad等移动终端系统。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开放了国家级电气信息类课程246门。北京交通大学《数字逻辑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提供完整的视频教程,上海交通大学门户网站链接《基本电路理论》和《电路实验》课程,除介绍专业理论、实验知识外,还设置了特色栏目:科学名家生平、教学顾问、实验演示、自学材料、网络交流和学生优秀小论文等。

五、清华教育在线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

在清华教育在线课程共享联盟中,可以按教育类型、地区、学校或学科查询课程,国内30个省、市的250余所高校提供了电气信息类课程达2345门次,开放国外课程门数及比例见表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了230多门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类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包括数字系统、电力电子、机器人和控制系统、信号处理和通信工程等方向课程,占2000门开放课程总数的11.5%。表一清华教育在线境外大学开放电气信息类课程门数及比例根据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2个学科门类共设置92个专业类,电气信息类包含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共4个专业类,占总专业类4.3%。由表一看出,电气信息类开放课程门数占总开放课程门数比例是6.5%,高于平均开放课程水平。

六、国内外部分电类网络课程内容比较

在英、美等国高校中,电气信息类偏重电能的课程资源越来越少,大部分都侧重于信息类。国外电路、电子技术与设计类课程的具有以下特点:①教学体系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教学内容涵盖面广,除基本电路理论外,还包含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内容,强调电磁学—电路理论—电子学—数字系统的有机联系。②强调基础知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重点是理解电路。开设与电路交叉学科的课程,与现代先进技术接轨。③强调实验教学,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国内的电路、电子技术与设计类课程,基本按照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与系统三门课程顺序讲解,各自形成比较完整但相对封闭的知识体系,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联系并不十分紧密,采用的理论体系和分析设计方法各不相同。实验内容独立分散,实验项目多,但缺乏综合性、创新性。

七、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资源、媒体类型比较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电气信息类网络资源媒体类型:文本、PPT、XLS、PDF、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国内网络课程资源开放了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网上答疑系统、网上自检系统、网上考试系统等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与教材相结合,形成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有调查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网络课程、在线论坛、教学课件、数字图书馆、试题库、教学专题网站和虚拟软件库等。国外网络课程资源注重课堂演示实验,注重学习进度的安排,重视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通常采用BBS、在线答疑、E-mail等手段,或将Blog、Wiki、Facebook、SecondLife等软件引入网络教学领域。

八、结语

有关网络教育的研究可分十二个方面的内容,笔者就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资源做了一些比较和分析,提出以下一些观点:

(1)在当今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网络教育资源分布是不均衡的。国内外高校和教育机构提供了比较丰富的电气信息类网络课程资源,实现了异地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打破了区域、语言的限制,因人而异的国际远程网络教育成为现实。

(2)国内外使用不同的网络教学平台,具有课程管理和教学管理功能,通过搜索引擎可以查找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网络课程。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课程内容存在差别:相比较而言,国外课程注重融合、注重实用、注重更新;国内课程注重历史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3)纵观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的资源建设情况,教育资源库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方便快捷地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的平台。随着我国高校不断与国际接轨,加强网络教育的规划和指导,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建设基于合理开放、共享规范的组织体系,提高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管理、应用、共享水平,是当前高校教育资源建设中的重要任务。

网络类论文:网络舆情分析类课程实验教学研究

摘要: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不同阶级表达意见的平台。网络舆情分析类课程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将当下已有的网络舆情分析类课程分为三类:与思想政治教学配合的舆情教育类课程、作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专业课程“网络舆情理论与实务”、以技能为导向的舆情调查与分析课程,并初步探究各课程的现状。

关键词:舆情;网络舆情分析类课程;课程建设;舆情人才

1.网络舆情分析类课程的定义及分类

舆情广义上指社情民意,网络舆情一般被认为是人们对于某客观事实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在当下社会,网络已成为各个群体交流的平台,网络舆情分析类课程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它针对跨专业、跨学科学生,主要培养学生分析舆情事件及舆情走向的能力,搜集处理数据的技术以及使用新技术报道新闻的能力。目前的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与思想政治教学配合的舆情教育类课程。此类课程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配合开展,对象为全体学生,也可单独设计针对新闻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一般为“形势与政策”课程或者其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思想教育课程,对象为全校学生。此类课程中网络舆情相关的内容只占一小部分,具体为当时的时事热点等内容,学院辅导员或政治学院专业教师负责教授。以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为本科阶段新闻专业学生设计的舆情教育课程为例,此类课程体系为养成性舆情教育课程,内容分三个板块:舆情基本教育模块、业务技能中的舆情教育模块、理论知识中的舆情教育模块。此类课程设置的特点是在三个模块中加强关于舆情的内容,及与舆论引导、舆论监督的理论相关和讨论等环节。

(2)作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专业课程“网络舆情理论与实务”。该课程为新闻院校新闻新媒体相关专业设计的专业课程,面向全日制本科学生。该课程站在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的视角,在专业培养方案中一般被安排在大四第二学期进行,课程性质为新媒体新闻实务方向的选修课。学生将学习对社会热点事件分析的方法,数据分析和搜集以及危机公关的相关知识。

(3)以技能为导向的舆情调查与分析课程。第三类课程体系以为政府舆情管控部门、舆情监控系统软件开发公司等专业从事舆情监控的岗位培养专业人才为目标,针对在本、专科院校学生,主要培养学生通过数据处理分析舆情事件的能力,同时配合人文学科的学习。

2.网络舆情分析类课程的现状

(1)与思想政治教学配合的舆情教育类课程。思想政治课是全国高校统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但对于大多数高校学生而言,思想政治课很“鸡肋”,学习热情并不高。这与部分老师讲课方式比较死板,课堂上的活跃度低等因素有关。

(2)作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专业课程“网络舆情理论与实务”。该课程是新媒体新闻采写编评系列课程的延伸,课程建设依托了湖北网络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这一强大的资源共享平台。该课程分为理论课、实验课、实践课三部分。理论课有三个专题:网络舆情生成演变机制研究专题、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专题、政府形象重构专题。实验课由两个综合型实验组成,实验课的性质为专业提高型综合实验,其开设目的是为了辅助和深化理论课程的讲授。

(3)以技能为导向的舆情调查与分析课程。互联网时代下,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分析工作日益成为政府、企业常规性工作,社会对专业性舆情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为了有针对性地培养合格的舆情人才,特意做了广泛的数据分析和调查。调查数据显示,舆情信息工作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尤其是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力、政治素养、实践经验等。为此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创建了舆情调查与分析专业,2009年面向专转本的同学,招收了第一批学生,2010年面向应届高中毕业生招收了第一批四年制本科学生。经过四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舆情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目前舆情调查与分析专业设置了八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设置的原则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同时也体现专业性和实践性,并以此与其他专业进行区分。

作者:乔雪颜 翁书婧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