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8 11:14: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中医中药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摘要:癫痫是位于大脑、丘脑-皮质系统、中脑上部的神经元高度异常放电引起的反复发作的慢性脑部疾病。癫痫作为一种古老的疾病,采用中医中药治疗的历史源远流长,发展到现代,与现代医学治疗手段相结合,取长补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为探讨中医中药治疗癫痫的研究进展,通过查阅近5年的相关文献,分别从单独中药治疗、中药结合抗癫痫西药、中药结合中医其他治疗方法的临床观察以及有关的实验研究的方面做一综合概述。
关键词:癫痫;中医药疗法;综述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是由遗传、颅脑外伤、产伤、脑血管疾病、脑囊虫等疾病造成的以短暂性的痫性发作为特征的脑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因为癫痫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确切,所以对癫痫的治疗仍是以控制发作的频率、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减轻发作程度等的对症治疗。现今已经能有效运用临床抗癫痫基础药物治对症治疗了,而运用中医中药是中医学治疗癫痫的一大特色,在这一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近5年来有关中医中药治疗癫痫的临床观察以及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临床研究
1.1单独中药治疗
孔凡玉自拟息风镇惊、清热豁痰的定风汤治疗证型为痰热挟惊的小儿原发性癫痫40例,总有效率为90%。该方使用大量矿石类药物,取其寒凉、重镇之性,以达到清上炎热势、镇惊潜阳的效果,清热豁痰以除病之因,镇惊潜阳以消病之诱因,从而达到治疗效果。郑春香等将31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分为柴贝止痫汤单独治疗组和添加组,结果单独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0.00%,且对各发作类型均有效,添加组有效率为42.86%,提示柴贝止痫汤有效控制癫痫发作程度和减轻持续的时间,是其本身作用而不是因为联合了基础抗癫痫西药而提高的疗效。此方由天麻、柴胡、浙贝母、牡蛎、地龙、石菖蒲组成,从郁、从风、从痰论治,其功效为疏肝理气、化痰息风、醒神开窍。孙明媚等采用具有疏肝理气、化痰息风功效的止痫汤治疗癫痫患者60例,总有效率为80%,提示止痫汤可通过抑制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治疗癫痫,并且对治疗棘(尖)慢、多棘慢波疗效最好。路岩莉等采用息风胶囊(主要成分:石菖蒲、全蝎、紫河车、天麻、白矾、白僵蚕等)治疗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总有效率为84.21%,有效控制临床发作程度和提高脑电图改善程度,此方从肾论治,补肾精治其本,息风豁痰治其标,从而达到益肾填精,息风豁痰的功效。曹建梅收集汪受传教授运用豁痰息风、镇惊开窍法治疗小儿癫痫30例,有效率达93.33%,汪教授自制定痫散加琥珀粉、羚羊角粉及中药辨证论治进行干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田振华运用具有祛痰化瘀、止痉宁痫作用的胆南星宁痫颗粒治疗癫痫,显效率为77.78%,总有效率为97.50%,说明此药在控制癫痫发作、减少发作次数、减轻症状程度方面具有显著疗效,长期服用,安全、无毒副作用,抗癫痫效果明显优于苯妥英钠组。上述学者对于癫痫的治疗可归纳为:①痰、火、惊、郁,瘀为痫病的病理因素,各病理因素相互兼夹,治疗时各有侧重;②息风以治标,治血以助息风,养心以安神、滋肝补肾以治其本,与中医学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则相吻合。
1.2中药联合西药治疗
陆玲丹等观察了61例癫痫患者,治疗组30例用化痰息风方和西医基础治疗(丙戊酸钠或丙戊酸钠缓释片或卡马西平)配合治疗,与仅使用西医基础治疗的对照组31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了化痰息风方药配合西医治疗癫痫在减少发作频率,减少中医症候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蒋莉娅等采用复方丹参滴丸配合常规抗癫痫(丙戊酸钠,重者加服复方苯巴比妥溴化钠片,发作时静推地西泮)及对症治疗59例外伤性癫痫患者,复方丹参滴丸由丹参、三七及冰片组成,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联合西药可降低血清TNF-α、IL-6、CRP值有关。张根娣等运用定痫冲剂(僵蚕、地龙、龙齿、茯神、当归、白芍、炙甘草)联合丙戊酸钠及相应的对症治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34例,总有效率为97.06%,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吴敏玲把68例痰气郁结型癫痫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常规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丙戊酸钠或卡马西平),观察组则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柴贝止痫汤治疗,结果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说明柴贝止痫汤可有效治疗痰气郁结型癫痫。肖俊锋采用抗癫痫西药(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或托吡酯)联合破格救心汤治疗心肾阳虚型难治性癫痫患者28例,总有效率为85.72%,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并且不良反应少于治疗组。以上的学者采用中药与西药联合抗癫痫,利用二者的协同作用,弥补了各自治疗所起疗效的不足之处,中药的加入治疗减轻了抗癫痫药物所造成的毒副作用。
1.3中药联合中医其他疗法
成贵芳等将60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异蛇癫痫丸加穴位埋线法,埋线穴位轮选两组:①大椎、鸠尾、内关、三阴交、心俞;②丰隆、腰奇、神道、脊中、筋缩。对照组单纯口服卡马西平,治疗14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郑红等运用耳穴压豆(神门、脑干、穴心、交感、皮质下)联合中药汤剂(僵蚕、龙齿、当归、白芍、茯神、地龙、远志、香附、石菖蒲、桃仁、半夏、甘草)治疗脑卒中后继发癫痫3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其方药起到息风降火、活血化瘀解痉的作用,耳穴的选用同样以醒神开窍镇惊、滋水涵木为功效,可作为有效的辅助治疗。邹伟等用针刺疗法结合中药汤剂治疗20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总有效率为95.0%,治疗后脑电图异常改善率为73.3%,针刺主穴为四神聪、百会、水沟、内关,联合定痫汤加减共起豁痰开窍、调理气血、息风止痫的作用,说明了采用针药结合的治疗方法切实可行。杜鹏等收集了48例辨证分型为风痰窍闭证的癫痫患者,其中27例采取针刺联合自拟处方(钩藤、天麻、法半夏、茯神、僵蚕、石菖蒲、郁金、陈皮、天竺黄、炙远志、地龙、生牡蛎、生龙骨、地龙、石决明、丹参、白芍、当归、甘草、竹茹、胆南星等)治疗,总有效率为87.5%,另外27例口服苯妥英钠作为对照,总有效率为62.5%,提示了针刺加中药治疗的疗效确切。钟向阳等观察了35例采用消痫汤联合针灸疗法治疗小儿癫痫,总有效率为88.57%,与35例根据发作类型选服西药(丙戊酸钠或奥卡西平或卡马西平)的患者作为对照,治疗12个月后,结果显示中医组在临床总有效率以及脑电图正常率均高于西药组,说明消痫汤配合针灸治疗小儿癫痫有效且疗效较好,并对智力无大影响。以上的治疗说明癫痫的治疗方法多样,途径广,全方面的多靶点地提高抗癫痫的疗效,可充分有效利用这些方法提高癫痫的治疗效率。
2实验研究
王潇慧等运用侧脑室注射海人酸的方法建造癫痫持续性状态后慢性难治性癫痫大鼠的模型,采用柴贝止痫汤进行药物干预,并观察其脑内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和主穹窿蛋白(MVP)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该复方能降低海人酸致痫大鼠脑组织BCRP的表达,但对于MVP表达尚需要进一步证明。徐先伟等采用补脑止痫散作为干预措施,研究经干预后戊四氮慢性点燃癫痫大鼠海马区的抑制性递质(GABA)及受体(GABAα)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补脑止痫散对戊四氮慢性点燃癫痫大鼠模型海马区GABA和GABAα均有明显上调,说明补脑止痫散可起到保护脑组织、缓解癫痫症状的作用。徐先伟等采用相同的造模方法和干预措施,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的c-fos,c-ju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补脑止痫散还可调控海马区内即刻早期基因。冯铁为等同样采用补脑止痫散对戊四氮致痫大鼠进行药物干预,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IL-2、IL-6蛋白阳性表达,结果显示,经干预6周后,致痫大鼠脑组织海马区IL-2、IL-6阳性表达明显降低,说明此复方的抗癫痫机制与降低海马区的IL-2、IL-6蛋白阳性表达有关。孙丽等用抗痫灵(穿山甲、乳香、没药、龙骨、珍珠、胆南星、石菖蒲)对戊四氮点燃致痫大鼠进行药物干预,描记大鼠脑电图,并观察各组的NMDAR1的活性变化,结果发现抗痫灵可有效抑制戊四氮诱导癫痫大鼠模型海马区内NMDAR1的表达,这有可能是抗痫灵能有效治疗癫痫的机制之一。李兵等先给大鼠进行石甘散的药物干预措施后再用戊四氮建立大鼠癫痫模型,记录大鼠的行为表现,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BDNF的表达变化,提示了石甘散能够延长戊四氮致痫大鼠的痫性发作的潜伏期和强直性惊厥的潜伏期,降低强直性惊厥的发作频率,显著下调大鼠海马区的神经元电压依赖持续性钠离子通道电流幅度,促进BDNF的表达,说明石甘散可有效起到抗癫痫的作用。以上各研究主要探究各类中药复方的抗癫痫效果还有作用的机制,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各类复方对神经递质的传导、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对离子通道所起的调控作用。
3结语
癫痫作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难治性疾病,以病因多样,机制复杂著称,痫病发病日久,致使病情更加缠绵,除小部分患者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去除癫痫病灶外,大部分患者仍旧愿意采用内科保守的用药治疗来控制发作,这就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病情,所以为提高临床疗效必须采用合适、有效、安全的药物。中医中药治疗癫痫历史悠久,发展至今,各个复方或为经方加减化裁,或为长期的临床经验自拟方药,辨证论治,辨证审因,单独用药,中药联合西药,中药配合针灸、埋线、耳穴均能够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即使中医中药在临床研究的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就有其不足之处:①大多数的临床研究收集的样本数量不多,随访时间不够长,远期疗效也未表明清楚。②虽然也采取随机方法分组,但采用双盲随机方法的不多,多数随机方法不明,这使得出的结果不够严谨规范。③缺乏统一规范化的辨证分型,多数分型是从医者的临床经验得出,有可能存在失误。今后还应进行更加严谨规范的临床研究。中药治疗癫痫的动物实验研究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各中药复方抗癫痫的效果及作用机制,为临床中药的使用提供理论及数据依据。为了发掘中医中药的抗癫痫的潜力以及给中医中药治疗癫痫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今后还需要多进行这方面的实验研究。
一、与日报社开展合作。
《日报》作为市委机关报,发行面广,其宣传报道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代表性。该报《健康视界版》注重对群众健康的宣传和报道,是许多读者喜爱的好栏目。2011年市中医药管理办公室与日报社合作开展以下工作:
(一)举办《中医在我身边》有奖征文活动。在全市征集以讲述自己对中医的真实经历和亲身感受,或中医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变化、提升等为主题的文章,征文择优录稿在《日报健康视界版》刊登,每周一期,每期1-2篇,全年不少于50篇。稿酬由报社按规定支付。征文活动结束后,由日报社与市中医药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对优秀作品评奖。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0名,奖品分别为由市中医院提供的价值2000元、1000元和500元的健康卡一张。
(二)宣传介绍名中医药专家。《健康视界版》开设《名中医访谈录》,每期介绍一名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名中医药专家,宣传专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治经验和感悟见解。
(三)动态报道。对涉及我市卫生事业尤其是中医药事业发展所开展的相关活动和重要新闻,在二版或阳光政务版面,随时进行动态报道。全年不少于20篇。
各单位要积极发动广大干部职工根据日报社征稿要求踊跃投稿,努力做到寓教于乐;要认真组织本单位的名中医药专家撰写简历、临床观点;对本单位将要开展的有关中医药发展的活动及时与市中医药宣教中心联系。市中医药宣教中心要对《中医在我身边》征文的科学性进行审查;要合理安排名中医药专家见报时间;对各单位开展的相关活动和重要新闻,要及时联系报社采访报道。
二、与电视台合办《中医养生》栏目。
《中医养生》围绕不同季节、不同节气的自然变化,阐述起居作息、饮食养生、强身进补、防病治病与护肤养颜等内容,为观众提供日常自保自疗的养生宜忌建议。根据中国传统养生学“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针对节气变化和观众需求,适时顺势的安排节目内容,在系统介绍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同时、有针对性的介绍实用养生方法。节目架构包括:(1)《中医话养生》。邀请中医专家针对节气变化和观众需求,讲解相关养生知识;(2)《我和养生》。征集观众的养生保健故事,或者一些偏方,让医生点评是否科学合理,并有针对性的提供更好的建议或方案;(3)栏目延伸。在周五或者周末对一周的养生内容进行总结,或者邀请名医进社区,设定主题,主持人主持,中医讲解,现场互动,让观众参与回答,并在答对者中进行抽奖,并将现场互动的内容转回直播间,增加节目的影响力,提高节目收视率。
本栏目由电视台和市中医药管理办公室主办,市中医药宣教中心协办,奖品为市中医院提供的健康卡。电视台联系人:卫强,联系电话:。
三、创建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专题网页。由市中医药宣教中心负责在“卫生网”中创建中医药文化宣传专题网页,开设网络健康大讲堂、中医药知识普及、文化宣传等栏目,及时将《中医在我身边》和《中医养生》内容发到网上。各有关单位要在已有单位主页中增加相关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内容或创建专题网页。
四、编撰出版市中医中药进万家文化科普宣传读物。今年,拟翻印省中医药管理局编撰的《省中医药知识宣传册》三万册,主要在各单位开展科普讲座、中医义诊等活动时免费发放。
五、开展科普讲座和中医义诊活动。
各级中医院每年要开展不少于300人参加的中医药科普讲座至少五场,不少于200人参加的义诊至少五次;三级综合医院要开展中医药科普讲座至少两场,中医义诊至少两次;二级综合医院要开展中医药科普讲座至少一场,中医义诊至少一次。各单位组织的宣传活动要深入到社区、街道、乡镇、村庄、学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每个市、区直接受益人群至少五千人次,受益人群尽可能广。要注意发挥和利用当地新闻媒体的作用,通过媒体扩大影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争取良好的宣传效果。
市卫生局将免费为科普讲座和义诊提供《市中医中药进万家文化科普宣传册》,各单位要做好宣传册发放的登记工作,并及时报市中医药宣教中心。
六、充分利用各单位的电子宣传工具。各单位要充分利用本单位的电子显示屏、平面电视等媒介宣传对本单位的中医特色,同时要加大中医药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多播放中医科普宣传片,努力营造宣传中医的舆论氛围。
摘要:关于便秘的概念,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便秘的概念较为复杂,有各种各样的说法,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第二,便秘不是疾病的名称,而是一个症状,它既可以是一种严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也可以是一种疾病的主要症状,而且也可以是只表现为便秘,而查不出原发疾病。第三,诊断便秘,一定要考虑到病人原来的排便习惯。第四,诊断便秘,也要注意病史的长短。第五,有的学者把排便间隔时间延长,粪便于燥称为便秘,把排便费力,排便时间延长称为排便困难,两者合称为排便障碍性疾病。
关键词:便秘中医药治疗综述
一、辨证要点
1、大肠的传导功能失职是便秘的根本所在大肠居于腹中,其上口在阑门处紧接小肠,其下端紧接肛门。大肠的主要功能是传化糟粕,大肠接受经过小肠泌清别浊后所剩下的食物残渣,再吸收多余的水分,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
2、五脏六腑皆可影响大肠传导而致便秘如前所述,便秘的根本在于大肠传导失常,但大肠的生理功能与五脏六腑的关系非常密切,如肺的宣发肃降、肝的疏泄条达、脾的转输运化、肾的温煦濡养等,因此,除大肠本身的病变,五脏六腑任何一个脏器的病变,都可影响大肠的传导功能而发生便秘。所以说,治疗便秘的方法必须注意到大肠与其他脏器的关系。
(1)从肺论治:《灵枢·经脉》篇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又曰:“大肠手阳明之脉,……络肺,下膈属大肠。”肺与大肠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的络属关系。肺主宣发,是大肠得以濡润的基础,使大肠不致燥气太过;肺主肃降,是大肠传导功能的动力。肺藏魄,肛门又称“魄门”为肺气下通之门户,可见肺与大肠的关系尤为密切,所以肺气肃降则大便通畅,出入有常,肺气上逆可致大肠腑气壅滞,而见大便秘结,腹痛腹胀。
(2)从肝论治:肝主疏泄,具有调节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的正常运行的功能,肝的疏泄有助于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及大肠的传导功能,肝失疏泄,肝气郁结则大肠气滞可致便秘。肝藏血,血虚肠道失润亦可致便秘。
(3)从肾论治:肾开窍于后二阴,大肠的传导功能有赖于肾气的温煦和肾阴的滋润,便秘的形成与肾的功能正常与否关系密切。李东垣云:“肾主五液,津液盛则大便如常……”《杂病源流犀浊·大便秘结源流》曰:“大便秘结,肾病也。”《养生四要‘却疾》曰:“肾虚则津液不足,津液不足则大便干涩不通。”
(4)从脾胃论治:脾主运化,运即转运传输,化即消化吸收,运化即把水谷化为精微,供应滋养全身。同时亦运化水津,促进水液代谢。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并主通降,由此可见脾胃与大肠的关系最为密切,只有脾胃功能正常,大肠才能发挥其正常功能。因此,治疗便秘,调养脾胃尤为重要。
3、气、血、津液与便秘的形成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因素。便秘的形成与气、血、津液亦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在治疗上也必须注意到这方面因素。
(1)气虚便秘:气具有推动和激发运动的作用,大肠的运动,有赖于气的推动,才能发挥其正常的传导作用。如气虚推动无力,大肠运行不畅,则可出现便秘,治当益气,具体治法有补肺气,益脾气,温肾气等。
(2)气滞便秘:大肠的运动功能不仅依赖气的推动,而且要有正常的气机运行,如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脾气和升发与胃气的下降等各种气机的运动形式来协同大肠的传输功能,如果各种原因导致全身或局部的气机不调,则会引起各种各样的病变,如各种原因而致大肠的气滞,则会发生便秘,治当行气,具体治法如舒肝理气,消食导滞,行气化痰等。
(3)血虚便秘:全身的脏腑器官都依赖于血的滋养濡润,大肠的运动功能亦然,如血虚不能滋润大肠,则会致肠道失润,形成便秘。治当养血,如补肝血,滋肾阴等。
(4)血瘀便秘:瘀血的形成有多种原因,瘀血一旦形成,又会阻滞气机,引起各种各样的病证,如瘀血阻滞肠道,大肠运行不畅,则亦可引起便秘,治以行气活血。
(5)津亏便秘:津液具有滋润和濡养的功能,亦具有濡润滑利的作用。因此,大肠的传导功能有赖于津液的濡润滑利作用。如津液亏损,则肠道干枯,可致便秘,治当滋养津液。如滋补肾阴,养胃生津等。
二、外治法
1、中药敷脐治疗
(1)生姜30g,豆豉9g,食盐6g,连须葱1根,同捣烂如泥,烘热,外敷。
(2)大黄粉10g,水调外敷。
(3)生姜60g,豆豉15g,加葱白3根,其捣成泥,外敷。
(4)大戟粉2g,大枣肉10g,捣成膏状外敷。
(5)当归60g,大黄30g,芒硝15g,甘草15g。熬膏外敷。
2、中药坐药法
(1)饴糖适量。将饴糖捏成指头大,用香油拌以绿矾末,塞入肛门深处。
(2)白胶香半枣大,鼠粪2枚。上药研末、水丸为枣核大,油涂表面纳肛。
(3)皂辛栓剂猪牙皂12g,细辛5g。研成细末,用蜂蜜调匀制成栓剂。
(4)蜂蜜适量,微火熬炼,冷后作成栓剂。
(5)生大黄15g,火麻仁50g,陈皮15g,郁李仁25g,共研细末,炼蜜调成条状。
三、针灸推拿治疗
1、针刺常用穴位有大横、天枢、中脘、气海、足三里、上巨虚、合谷、复溜穴。
2、耳穴实秘取穴大肠、直肠下段、便秘点、交感、肺、肝、胆穴;虚秘取脾、胃、肾、大肠、直肠下段、皮质下、便秘点。用75%酒精行局部消毒后,将王不留行籽放置于胶布上,贴压在选好的穴位上,逐穴揉压,每日2次,共5~10分钟。3日为1个疗程,3日后仍便秘者可换贴另一侧耳穴治疗。
3、按摩可按摩足三里,每晚睡前排除杂念,自然呼吸,自行按摩足三里穴10分钟(顺时针按摩5分钟,逆时针按摩5分钟)。
4、指压取天枢穴,即脐旁2寸,左右各一,按压此穴,有轻度压迫感,待有便意后如厕。接着病人自己继续用左右两拇指按压左右天枢穴,力度以轻度压迫为宜,病人无法完成时可由他人协助完成。
四、便秘的外科治疗
便秘的治法较多,一般以内治为主,近年来随着便秘的认识手段不断发展,对便秘的原因和分类愈来愈细,对一些特殊原因的便秘,如保守治疗无效的话,可考虑手术治疗。需要手术治疗的便秘主要是直肠梗阻性便秘如直肠前突、盆底直肠肌痉挛综合征手术。对于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国外亦有部分手术病人,但并发症较大,不适合推广。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中医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分到中药组和西药组。予以31例西药组患者普通降血压西药,31例中药组患者则给予健脾化痰、平肝益肾、活血祛湿的中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及临床表现。结果与传统西药治疗降血压的西药组相比,采用中医中药治疗的中医组不仅血压显著降低,而且在降低血脂、血压反复、药物毒副作用等方面均远远优于西药组。结论中医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并发症少。
【关键词】中药治疗;临床效果;原发性高血压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一步加重,以及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我国高血压患者急剧增多,而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也逐年升高[1]。据临床资料显示,截止2012年8月,我国35-74岁的成年群体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已高达27.2%[2]。传统的西药治疗高血压多是治标不治本,而且药物毒副作用较大,治疗中并发症多。它虽然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但如不连续及时服药极易反复,而且对于患者的其他症状也不能有效改善[3]。随着中医中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医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通过对人体阴阳平衡的调节,以及人体气血的调理,能够有效的从根本上治疗高血压,而且药物无毒副作用。已成为现阶段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4]。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回归性研究患者均是过去九个月在我院接受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男女比例约为1:1。其中,采用中医中药治疗的中药组男17例,女14例;西药组男15例,女16例。所有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51.7±8.4)岁,身高(164±18)cm,生化指标、病因差异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且均经医生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程在3个月至11年不等。
1.2诊断标准根据《中药(新药)高血压治疗指南》(1995)以及中医辨证标准手段对上述患者进行诊断、分级。其中,所有患者Ⅰ级28例,Ⅱ级34例,都被均分至中药,西药两组。
1.3治疗方法予以31例西药组患者复方降压片进行治疗,口服,早中晚各一次,每次1-2片。予以31例中药组患者健脾化痰、平肝益肾、活血祛湿的中药进行治疗。基本处方以治疗肝阳上亢、肝肾阴虚为主的中药如:钩藤、天麻、牡丹皮、何首乌、生决明、夏枯草、白芍、枸杞、菊花等。同时,根据中医辨证治疗手段,对不同症状的患者予以不同药物进行治疗。早晚分服,每日一剂,四周一个疗程。记录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及相关病情改善情况,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
1.4判断标准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血压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明显好转,血压明显降低;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改善,血压有所降低;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血压无明显降低。
1.5统计学方法研究分析过程中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了SPSS19.0统计软件,应用t检验方法对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分析实行检测。当P
与传统西药降血压治疗相比,采用中医中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无论在降血压,还是在改善该病其他临床症状以及总有效率方面均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药物毒副作用小,并发症少。其中,中药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总有效率高达93.5%,而西药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总有效率仅为77.4%。具体见表1。
河南省新野县中医院不育不孕科创始人徐汉敏,男,年近古稀,不孕不育科主任,经过数十年的潜心研究,创新发展,应用纯中医药治疗男女不育不孕症,手法独特,疗效明显。几十年来,每年有全国各地的数万名患者慕名而至、满意而归。他所研制的生精、调经、促孕等专病用药,在全国医药卫生大会上受到全国著名专家的高度评价。其中四项荣获市、县级科研进步奖、成果奖。其中二项获国家发表专利,本人被评为南阳市科技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技术创新能手。
徐春玲、徐可军作为科室的技术传承人,大学毕业后随父从事中医妇科、不孕不育科的治疗与研究工作10余年,不断地从临床中总结经验,继承创新。如1993年申报的科研成果:中药热敷散治疗痛经的科研项目,为国内外非药物内服治疗痛经开设了新课题,填补了空白;2000年通过中药外敷的临床运用,从药物与方法,不断创新完善,又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也取得明显的疗效,为国内外非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开设新科研课题,填补了空白;2004年运用中药热敷法,治疗女性输卵管不通及通而不畅引起的不孕症,为女性不孕者带来福音。为“三镜一丝”“试管婴儿”失败的患者搭建治疗平台,创立防重于治、治中有防、异病同治、毫无创伤、愉快治疗的20字中医治疗方针;2004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发明使用权。
新野县中医院领导对不育不孕科的发展非常重视,先后派徐可军到北医三院、郑大三附院生殖医学中心学习深造。现任河南省生殖医学会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参与日常工作。
据介绍,徐氏父子(女)根据中医的辩证分析、自拟方剂“逐瘀消肿散”,选用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理气止痛、软坚消肿等功能的优质中药,经过粉碎、净化、物理加热、中药的离子透入,使中药的有效成分、透穴位、_经络,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直取病所,达到治疗的目的。本疗法既无手术之痛,又无肠胃刺激之苦,既经济又方便、疗效安全可靠,更无后顾之忧。这种中药热敷外用,治疗输卵管不通引起的不孕症,按每疗程一周计算,药物费、理疗费用低廉,为它药所不及。2004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发明使用权。易被患者接受。
徐主任说,在男性病的临床药物应用中,从患者利益出发,让利于社会,造福于病人。自拟“625增精丸”,用六味地黄丸为君,二仙汤补肾扶阳、增精,以养先天,生生不息。再选五子衍宗丸为佐,补肝肾,益精髓,补血不腻,温而不燥,后选龙骨、牡砺,固精、养精、安神,共凑养阴、补肾、益精、振筋起痿之功效。治疗男性因精子异常引起的不孕症,每月药费仅为92元(不含检查费)。20余年来深受病人欢迎。据统计,该科2016年共接诊全国各地患者6万人次,平均患者医疗费约仅为50元/每人次。女性平均每天药品费约7元,男性每天约8元,中西药的使用比例为7:1。中医药简、便、验、廉、捷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徐主任健康咨询电话:13507632938)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中药在临床治疗小儿疳积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3年3月中医门诊收治的266例儿童疳积患者,经患者家属同意,伦理委员会批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3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患童参苓白术汤治疗,观察组给予参苓白术汤联合点刺四缝穴加捏脊法治疗。两组患者在经过2~3个月的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在经过2~3个月的治疗之后,总有效率为79.69%,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后,总有效率为95.48%。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数据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小儿疳积;参苓白术汤;点刺四缝穴;捏脊法
小儿疳积是对儿童因饮食或喂养不当,造成的脾胃受损而导致消化类病症,主要表现面黄发枯、虚弱赢瘦、精神萎靡、饮食异常、大便失常等主要特征的一种消化类病症。小儿疳积已成为儿科的四大病症之一,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威胁极大,临床对本病治疗十分重视。现代医学所讲的营养不良或者营养性贫血、慢性消化不良等消化类疾病,都在中医疳积的范畴内。目前西医对这类病症除了使用促进消化的口服药物及补充营养外,并没有其他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小儿疳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兼顾多个脏腑进行整体调节,切中病因病机,既能消除症状,又能治病求本,常用的方法有中药、针灸、推拿等。点刺四缝穴及捏脊是治疗本病的中医特色疗法,操作方便,又无副作用,受到临床的普遍欢迎。为研究服用中药、点刺四缝穴、捏脊法对小儿疳积的疗效,本研究将我院2009年3月~2013年3月中医门诊收治的266例儿童疳积患者,给予分组治疗,为中医外治寻求循证依据,筛选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3年3月中医门诊收治的266例儿童疳积患者,经患者家属同意,伦理委员会批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133例,男66例,女67例,年龄1~5岁,病程6个月~2年;对照组133例,男63例,女70例,年龄1~6岁,病程6个月~2年;所有患儿均符合以下采纳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疳积诊断标准,伴有明显的脾胃功能失调症状,体重低于正常值的15%~40%,形体消瘦,毛发稀疏枯黄,精神不振等;排除慢性消耗性疾病、肠胃炎、呼吸道感染、肝炎等引起的厌食、消瘦等,排除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病程等无明显差异,可进行相关临床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服用参苓白术汤,每日水煎服2次,每次100mL,分早晚服用。观察组在服用参苓白术汤基础上采用点刺四缝穴并配合捏脊法。点刺四缝穴:术者左手握住患儿食、中、无名指及小指四指,常规消毒,用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分别点刺四指近端指指关节掌面约一分深,挤出血滴,阳性反应小的患儿挤出黄色或白色黏液,直至不再有黄白色黏液为止;点刺后24h内避免弄脏手指引起感染,注意饮食调理,少吃豆类、糕类及油炸食物。每10d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为1个疗程。捏脊法患者取俯卧位,首先轻按背部,放松肌肉,从长强至大椎穴开始捏脊,两手食指横压在长强穴,并用食指与拇指配合,将皮肤肌肉提起,交替向上推捏,推捏过程中重提大椎、脾俞、胃俞,共捏5次,每日1次,连续治疗6d后休息1d;手法注意轻柔,按摩前后半小时内禁止进食。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3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年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判定。痊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食欲恢复正常,体重增加,精神良好,二便调和,体质接近正常儿童;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食欲及精神明显改善,体重有所增加,体质明显增强;有效: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食欲及精神有所改善,体重稍有增加,体质有所好转;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食欲、精神、体重、体质均无改善。
1.4观察指标
采用中医症候积分评价患儿症状改善情况,内容包括食欲、身高、体重、精神、睡眠、腹胀、腹泻,每项4分,0分为正常,2分为轻度症状,4分为中至中度症状,得分越低表示症状越轻;观察两组患儿大便异常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统计有效率。
1.5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采用(x±s)表示组间计量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用P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在经过2~3个月的治疗之后,总有效率为79.69%,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48%。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数据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食欲、身高、体重、精神、睡眠、腹胀、腹泻等主症及次症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儿大便异常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经2~3个月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大便异常治疗效果,对照组为84.96%,观察组为93.23%,两组患者统计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3。
3.讨论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小儿厌食”范畴,引起小儿疳积的病因较多,主要为喂养不当、营养失衡、先天禀赋不足,导致脾胃运化失常,生化乏源,使得气血不足、津液亏耗,脏腑、经脉、肌肤、筋骨失于濡养,日久而成此病。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因此,乳食不节、喂养不当等伤及脾胃容易诱发本病。其病位在脾胃,也可由他病伤脾,先天不足、情志失调引起。本病的治疗重点在脾胃,治疗原则以顾护脾胃为本,根据脾胃损伤的不同特点,标本缓急治疗法略有不同,疳气以和为主,疳积以消为主,疳干以补为主。
本研究中采用服用参苓白术汤联合点刺四缝穴加捏脊疗法。参苓白术汤为治疗脾胃虚弱的名方,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平补脾胃之气为君;白扁豆、薏苡仁、山药之甘淡,莲子之甘涩,助白术既可健脾,又可渗湿而止泻共为臣药;砂仁芳香醒脾,促中州运化,通上下气机,吐泻可止,为佐药;桔梗为太阴肺经的引经药,如舟车载药上行,达上焦以益肺气,为培土生金之法,为使药。全方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对脾胃虚弱,湿邪内生之病症效果显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有调节胃肠运动,改善代谢和提高免疫等作用。点刺四缝穴具有健脾开胃、解热除烦、止咳化痰、通调百脉等多种功效,由于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点刺四缝穴虽然作用于局部,却在健脾和胃方面功效突出,四缝穴属于经外奇穴,为手三阴经所过之处,点刺此穴能有效疏通脾胃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和脾胃阴阳。西医研究认为,点刺四缝穴可增加肠中胰蛋白酶和胰淀粉酶,促进肠蠕动,改善患者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同时改善患儿体内血清瘦素水平,促进食欲增加,使失衡的消化功能重新达到平衡,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捏脊为中医儿科的经典推拿治疗方法,脊柱为经脉中督脉所在,统摄全身阴阳之气,捏拿脊部可产生调理阴阳的效果;同时,脊柱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通过提捏相应的脏腑腧穴,可调理脏腑、培补元气,达到治病的目的。因此,临床捏脊疗法通过刺激背部膀胱经,尤其增加对脾俞、胃俞、肾俞的刺激,能够健脾益气、和胃消积,有效减轻腹胀、腹泻等症状,恢复脾胃功能。西医研究认为,捏脊通过手法作用于体表的某些特定部位,将动能转化为热能,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引起人体神经系统生物电反应,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种生理机能,消除病理变化。因此,中医治疗小儿疳积较西医优势明显,点刺四缝穴施术简单、起效迅速,捏脊法无针刺之痛苦,施术时患儿无明显明显不适,点刺四缝穴配合捏脊法可协同增效,消除症状,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其疗效由于药物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对食欲、身高、体重、精神、睡眠、腹胀、腹泻等症状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大便异常的改善有效率也较高。这表明三种方法联合使用能有效改善脏腑功能,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中医中药在治疗小儿疳积方面疗效确切,利用中医特色点刺四缝穴、捏脊疗法及参苓白术汤治疗能够益气健脾、和胃导滞,增强脾胃运化之力,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冠脉的结构和功能
心脏的血供依靠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它们运送血液营养心肌细胞。血液流过毛细血管和静脉以后返回右心房。冠状动脉是主动脉的第一对分支,它的灌注压较高,血流速度较快,循环路径短,所以冠脉的血液供应相当充分。冠脉循环的正常运转,保证了心脏能不停地进行泵血。
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病变,引起冠状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从而导致的心肌损害称为冠心病。中国最常见的冠状动脉病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该病如果是心肌暂时性缺血,会引起心绞痛;如果粥样斑块破裂,冠状动脉堵塞,血液不能流通,会引起心肌梗死,严重时危及生命。冠心病自古就存在,中国马王堆汉墓女尸是世界上发现的经现代医学证明患冠心病的最早病例。冠心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已有年轻化趋势。
何为冠脉微循环障碍
冠脉微血管病(CMD)是指直径
如何诊治
X综合征被认为是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一种典型的临床类型。患者有典型的劳力性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有心肌缺血的表现,或胸痛不典型,运动试验阳性,在心室功能及冠脉造影示冠脉正常,麦角新碱激发试验阴性,当具有上述各项时,临床上即可确诊为X综合征。
目前没有技术手段可以直接测量人体内的微循环压力。冠脉微循环可以通过间接地非侵入性方法评估,如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肌对比超声心动图、功能代谢显像(PET)等检查对诊断冠脉微循环障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冠脉微循环障碍治疗包括中危险因素的控制,如戒烟,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药物治疗,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他汀被推荐作为冠脉微血管病患者的基本治疗。其他药物包括黄嘌呤激动剂、α受体拮抗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尼可地尔、曲美他嗪、雷诺嗪等,但这些药物的临床试验结果存在不一致性,循证医学证据仍不充分。
尽管如此,仍有40%的患者症状不能得到完全控制。因此,一些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多靶点”治疗作用的中医中药,逐渐成为冠脉微循环障碍患者的一种选择。麝香通心滴丸是2008年上市的中药六类新药,组方中含“丹参”以增强活血化瘀之功,还含名贵药味“熊胆粉”,以达到“清脉凉开”之效。已有的临床病例报告显示,麝香通心滴丸舌下含服可加快原发性冠脉慢血流患者的冠脉前向性血流速度,提示该药对于改善冠脉微循环障碍有一定作用。麝香通心滴丸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取得冠脉影像学证据的中成药。随着近些年来通过对一些单味、单体和复方药理机制的研究,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提供了许多理论依据,相信中医中药在作为抗动脉硬化辅助用药之外,在冠脉微循环疾病的治疗中能提供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
【摘要】 冠心病属于内科疾病, 中医范畴内属于“胸痹”“心痛”, 临床中较为多发, 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 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升高, 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并治疗, 以此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减缓病死率。中医中药传统方式治疗冠心病效果较好, 且治疗副作用少。而分子生物学科技的应用, 使冠心病的治疗得到了一定的进步, 特别是在复方、单味药以及辩证论治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由此表明, 中医中药治疗冠心病意义重大。
【关键词】 中医;中药;冠心病;进展
冠心病又被称为缺血性心脏病, 患者在发病时, 会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状, 从而导致管腔闭塞、狭窄, 由此就会引发心脏疾病。人体出现病变时, 受累的动脉内膜会首先出现异常。一般情况下, 人体内会先聚积复合糖类以及脂质, 对管腔结构造成一定干扰, 致使局部位置有血栓以及血灶出现, 并出现钙质沉着以及纤维组织浸润增生现象。当患者病情加重时, 会导致动脉中层钙化并蜕变, 在受到一定干扰后, 患者的局部血栓负荷出现骤增或者血管管腔突然闭塞时, 与此动脉有关的组织就会出现缺血现象, 甚至坏死。在中医理论中, 很早就对冠心病有所记载, 一般多收录在心痛、胸痹以及真心痛等疾病类别中。《内经》《素问・痹论》中就有提出:“心痹者, 脉不通”。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属于本虚标实疾邹病, 标实主要表现在心痛疾病发作, 本虚则表现在病情缓解期[1-3]。
1 清热解毒类药物对冠心病治疗分析
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与炎症有一定关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属于炎症疾病的一种, 在发病时, 人体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性因子会加速热量释放、聚集, 致使人体局部热量骤增, 在温度升高后, 血管就会受到一定损伤, 病发过程与中医瘀热蕴毒相一致。在《金匮要略》中明确写出:“毒, 邪气蕴结不解之谓”。也就是说中医毒邪具体分为两种, 即内毒、外毒, 内毒是导致冠心病多发的首要因素。在中医学理论中指出:炎症因子就是中医学中所谓的内生之毒[4-6]。在治疗中首选清热类药物, 达到解毒、泻火、凉血等功效, 对于人体出现内热、湿热以及瘟疫等疾病治疗效果甚好。在中医临床中多用于蛇虫咬伤、喉咙肿痛等病症, 在西医用药中, 则体现为“消炎”,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治疗中使用清热解毒类药物效果较为显著。相关学者研究证实, 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疾病进行治疗中, 对患者进行抗凝、抗血血板聚集以及抗心肌缺血疾病等基础治疗后, 加用三黄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畏寒肢冷等症状, 治疗效果较好, 患者心悸、自汗、气短、胸痛以及疲倦乏力等症状也会有所减轻[2]。
相关学者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疾病进行研究时, 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凝以及抗心肌缺血)以及在此基础上加用三黄片进行治疗, 2次/d, 4片/次, 2周时间为1个疗程, 对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炎症性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在给予治疗后, 加用三黄片的一组临床症状计分减少程度远高于单纯给予常规治疗的一组, 同时发现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C反应蛋白、白介素-6等血液炎症性指标有明显下降,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祛痰逐瘀类药物对冠心病的治疗分析
本虚标实症状在冠心病中较为常见, 单纯虚证患者相对不多。本虚也就是气阴两虚, 血瘀、气滞以及痰浊症状属于标实, 患病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身体体征各不相同, 在临床治疗中, 应特别注重对标的根治, 待病情有所缓和后, 对本进行根治, 或者运用标本兼治的疗法, 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对症下药。在对冠心病的治疗中, 最为显著的病理变化就是“血瘀”“痰凝”, 在治疗中多采用“活血”“化痰”方法, 软化患者斑块, 消除痰瘀症状[9]。
2. 1 论“痰” 相关学者在对冠心病发病机制以及炎Y机制间关系研究时发现, 痰热型患者的细胞因子指标与非痰热患者相比, 指标显著升高[10], 由此可见人体内炎症会导致冠心病痰热体制患者致病。在临床治疗中, 复降汤对冠心病心绞痛疾病治疗效果显著, 总有效率与心可舒片单纯治疗效果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论“瘀” 在冠心病疾病的治疗中, 相关学者采用活血化瘀法取得了一定显著效果, 具体中药成分包括:红花、全虫、枳壳、赤芍、丹参、延胡索、柴胡、川穹等。相关学者在对冠心病心绞痛疾病治疗中采用养心通脉片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主要成分包括丹参以及川穹等具有活血效果的药物, 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以上, 对冠心病应用活血化瘀法能够缓解患者冠状动脉痉挛体征, 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加快, 心肌缺血缺氧以及心功能会得到有效恢复, 血管顺应性以及心脏泵功能会得到提升, 血糖、血脂降低, 外周阻力减缓, 由此, 患者的血压以及心率能够得到恢复, 达到预期治疗效果[12-14]。
2. 3 痰瘀同法 痰、瘀之间能够实现转化, 冠心病发病机制的根本就是痰瘀互结。相关学者研究证实宣痹祛痰方对冠心病心绞痛合并肥胖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 其中包括的主要中药成分为丹参、檀香、姜半夏、绿茶、全瓜蒌等。研究证实, 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以上, 由此证明对冠心病心绞痛合并肥胖症患者应用宣痹祛痰方治疗效果显著[15]。
3 冠心病通过补益类药物进行治疗的研究
中医学中, 益气活血类的方子主要是由活血药以及益气药相配伍而组成的, 有临床研究和实验均证明益气活血方可调节患者的血脂代谢、使其血液流变性得到改善, 抑制其脂质的过氧化, 调节多肽和基因的表达以及保护内皮细胞等作用[16]。同时, 益气活血方还能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起到抑制作用, 使总胆固醇(TC)水平、甘油三酯(TG)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低, 具有活血作用的中药, 比如丹参、赤芍、桃仁以及川穹等, 还能对炎症反应起到抑制作用, 使斑块稳定, 动脉粥样硬化(AS)发展减少。通过中医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心绞痛进行治疗, 有效的减少了心绞痛的发作频率, 降低了心绞痛发作的持续时间, 同时也明显改善了心慌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有研究表明, 通过中医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心绞痛进行治疗时, 患者心绞痛明显减轻, 降低了心肌梗死发生的风险, 是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并且病死率得到减少[17]。
冠心病是心肌缺血、心肌缺氧以及冠状动脉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一种症状, 有学者把冠心病基本的发病机制概括成痰、瘀以及虚, 而有的学者认为冠心病发病主要是痰浊痹阻心脉而导致的, 由于各种因素而致使内生痰浊, 上犯心胸, 胸阳痹阻或者脉道壅滞, 心脉瘀阻, 进而导致胸痹和心痛的发生[18]。冠心病通过中医药辨证治疗时, 大都遵循八纲辨证, 同时于脏腑辨证结合。总的来说, 冠心病的病位在于心, 而病机则在心脉不通。导致心脉不通的主要原因为是痰浊、淤血、气滞等[19-21]。
4 小结
目前, 随着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 冠心病通过中医中药进行治疗的进展也很大, 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 需进一步检验中医辨证分型指标有效性以及可靠性;临床上目前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仍然很少;当患者心肌梗死或者出现其他急症时, 还是要通过西药来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所以, 今后研究的方向为:分型指标标准化的建立、规范和完善冠心病辨证分型、结合西医的手段来提取中医药的有效成分、研制和开发出冠心病治疗的速效药等。
中华文化在美国传播,有难有易。饮食文化最易推广。现在美国许多城市,即使华人不多的城市,也有中餐馆。纽约的中餐馆遍布五大区所有商业集中点,许多“洋人”爱吃中餐。节日文化同饮食文化紧密相连,现在也推开了。纽约洋人到了中国传统节日也爱吃饺子、春卷、粽子、汤圆,春节也买中国饰品悬挂张贴,同华人一起看舞龙舞狮,欣赏放鞭炮。而中医中药虽然在美国的华人社区很受欢迎,但是很难推广到洋人中间去。
华人离不开中药
中药对华人,可说是“如影随形”。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很快就会有中餐馆和中国超市(Supermar―ket)或者中国食品杂货店(Grocery),因为中国人很难习惯西方饮食,也很难忘记中华美食。接下来,就会出现中药店或附带卖中药的商店,因为华人离不开中药。
美国出售中药的商店有四种:
第一种,参茸药行。主要经营人参、花旗参、鹿茸、深海鱼油、各种中药材和广东香港人常用的中成药,兼营燕窝、鱼翅、干贝、海参、海米等山珍海货和中国土特食品。较大的药行还经营中草药饮片,能按中医师开的药方抓药。这类药行,大多是广东和香港的“老侨”开的。
第二种,中成药店。这类药店原来较少。笔者十几年前到纽约时,只是法拉盛地区有两三家,都是台湾人开的,主要卖台湾的中成药。后来,大陆新移民迅速增多,特别是几年前北京同仁堂来到纽约,这类药店红火起来,越开越多。这些药店主要经营来自中国的中成药,同时也经营各种中药材、补品、中国土特食品。
第三种,中药专柜。在中国超市和中国百货商场(Departmentstore)里大多设有这种专柜,专卖常用的中成药,中药材则同中国食品陈列在一起,因为华人讲究“药膳”和“食疗”。这类专柜的售货员大多未经专门训练,不能提供医药咨询,也不能配方抓药。
第四种,在中国食品杂货店里附带卖少量常用中成药。例如,止痛片、银翘解毒片、止咳糖浆、伤湿止痛膏等。
华人离不开中药,有三大原因:
一是在美国看病吃药太贵,如果没有医疗保险,中低收入家庭很难负担得起。私人诊所挂一次号,起码50美元(折合人民币400多元),公立医院挂一次号也要30美元,做一项检查化验起码几十美元至上百美元,一小包止痛片也要十来美元。华人新移民大多没有医疗保险,有了病,看不起医生,只好自己买些成药吃,能挺过去就挺过去。
二是中美语言文字不同,有文化隔阂。美国药店除了专门药房(pharmacy)外,还有兼营药品、食品和日用品的商店(drugstore)。但是,所有药品和说明书都是英文的,其中还有许多是医药专用名词,英文水平低的新移民很难看懂。而且,同一种药,美国和中国的名称往往不同,例如美国常吃的止痛药“泰利诺”(Tylenol),其实跟中国的“扑热息痛”差不多。由于名称不同,华人新移民也就不敢吃。
既然不敢随便进西药店买西药,只好到中药店买中药。到中药店买药还有一个方便之处,许多售药员略通中药,顾客如果不知道吃什么药好,可以征询售药员的意见。而西药店的售药员只按医生处方办事,不会提供咨询意见。
三、中药大多数是天然植物,药性比较温和,副作用小;西药,特别是美国西药,剂量大,药力强,药效快,用对了疗效显著,用错了副作用也大。中成药大多数已经使用成百甚至上千年,华人比较熟悉,用着比较放心。
美国政府把中药视为“营养食品”
中药在美国非华裔中很难推广,根本原因是美国政府和大多数美国人不了解、不相信中药。
美国政府对药品管理十分严格,因为药品关乎人的健康和生命。所有药品,都必须经过一整套严密的科学化验检验、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过程,证明确实有效无害,经过“联邦食品医药局”(FDA)批准发给许可证,才能生产和出售。在美国政府和大多数美国人眼里,中药不是用科学方法研究制造出来的,是否有效和无害还不能断定,不过中药在中国已经使用千百年的事实他们也无法否认,所以采取变通办法,把中药称为“营养食品”。
即使是中国“营养食品”,美国把关也很严。中国药厂和药材公司生产销售的“营养食品”,必须经过美国有关部门的严格检查,发给许可证,才能进入美国。进入美国的中药,还要在说明书里注明:“未经美国食品医药局的正式评估,因此,本品不宜作药用。”
其次,中药与西药不同。西药大多数是“单方药”,一种药由一种成分构成;也有“复方药”,但是品种较少,其构成成分也比较简单。中药绝大多数是“复方药”,每一种成药由多种药材按“君臣佐使”配伍原则构成,成分复杂。中药理论还讲究各种药材的“相生相克,相辅相成”。有些中药材是有毒性的,中医不怕这些毒性,反而要利用“毒性”来治病,一种办法是制作过程中去毒减毒,另一种办法是在处方中利用“相生相克”原理,使用另一种药材来抵消某种药材的毒性。这一套复杂的中药理论,美国人很难理解和相信。所以多次发生过某种中药突然被美国有关部门宣布有毒,下令严禁销售和使用。例如,黄连素、藿香正气水、牛黄解毒片都曾经遭受过这种命运。
再有,中国国产中药面临“洋中药”的严峻挑战。所谓“洋中药”是指东南亚、东北亚和某些欧美国家对若干种中药材和中成药进行研究,加以精炼,提纯,改良剂型和包装,并且开发新产品。例如,灵芝本是中国名贵的药材,但是现在日本灵芝几乎完全占领了美国市场。由此可见中药的改革和创新已刻不容缓。
中药在美国推广虽然不易,但是还是有希望的。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认识的提高和健康食品的推广,美国人对草药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从完全不相信到对某些中草药(例如人参、当归、黄芪等)开始相信。华人增多,华人使用中药的效果,也对洋人产生影响。笔者就曾见到有少数洋人到中药店买治胃病和白癜风的中药,我问他们为什么买中药,他们说:“中药治胃病效果比西药好。”“西药治不了白癜风,中药可以。”
针灸按摩在多数州需依附西医生存
针灸按摩(本文仅指医疗按摩)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宝级”的文化遗产,但是在美国的处境,比中药还差。
在美国大多数州,针灸按摩至今还是不合法的,中国针灸师和按摩师领不到营业执照(韩国也有针灸术,是从中国传去的,但有自己的发展和特点,在美国大多数州同样领不到营业执照)。要想就业继续干本行,只有两个办法:
一是学习西医按摩和理疗,经过考试,领取西医按摩和理疗执照。美国政府对中医按摩,存在种族歧视。同样是按摩,西医按摩每次收费100美元以上,中医按摩因为不是合法经营,只能收30美元。
二是在华裔西医师开的痛症复健科诊所里作辅助医生。美国的痛症复健科,主要是进行电疗、红外线照射、水疗、牵引、体育治疗、西医按摩等,相当于中国国内医院的理疗科。因 为是华裔开的诊所,所以有些诊所也邀请中医针灸按摩医师参与合作。
在华人社区里,有些中国针灸按摩医师无照挂牌行医,虽然不合法,但受到华人欢迎,美国政府便采取“睁一眼,闭一眼”和“民不举,官不究”的态度。但是,有两点必须注意:一是不能出医疗事故。一旦出了医疗事故,患者向警方举报,则会被警方查办――封闭诊所、没收器械药品、罚款甚至判刑。二是不要过分招摇和结怨。如果广告宣传声势很大,引起警方注意,或者得罪了人,有人打“小报告”,那就会招来大麻烦。
针灸按摩在少数州争取到合法地位
在美国少数州,中国针灸按摩是合法的,都是努力争取来的。得克萨斯州的中国针灸按摩师们在洋人患者们的支持下,经过12年的奋斗取得胜利,是典型的实例。
上世纪70年代初,尼克松访华,美国出现“中国热”。就是在那时,针灸作为一种“神奇医术”传人美国。得克萨斯州有的西医雇请中医针灸师到他们的诊所参与治疗,也有的中国针灸按摩医师开始无照挂牌行医。1979年,得州休斯敦海湾壳牌石油公司经济分析师约翰・华盛顿(在休斯敦圣汤玛斯大学兼职任教),得了血糖过低症,到处求医,没有效果。他跑到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该州多数法律较其他州宽松,较早实行了针灸按摩合法化),找到中医针灸师陆易公,用针灸治疗,效果显著。回到得州,又找了几位无照行医的中国针灸师继续治疗,效果都很好,使他更相信针灸。他思前想后,觉得得州不承认针灸按摩合法很不合理,于是一状告到联邦法院,控告得州医事委员会的有关规定“违宪”。
休斯敦联邦法院黑人女法官麦唐纳主持听证长达一周之久,大量事实证明针灸既安全又有效。于是,于1980年做出判决,裁定得州医事委员会的有关规定“违宪”,医务当局不得禁止病人选择针灸治疗。这一裁决对中国针灸按摩是有力的支持,许多外州的中国针灸按摩师闻讯也迁到得州来了。
事情并非一帆风顺。1992年1月,得州医务当局又宣布,中国针灸师必须受雇于西医,在西医的监督下才能行医。这一规定,遭到大多数针灸师的反对。经过一年的据理力争,1993年1月,得州总检察长表示意见:州医事委员会不能强迫针灸师必须受雇于西医,但是可以强制针灸师必须在西医督导下行医。所谓“督导”,是指只要找到西医附属、赞助,针灸师就可以挂牌行医。当然,“附属、赞助”都不是无偿的,针灸师每月都需要交西医一笔“权益金”。
这种规定,显然仍是不合理的。得州针灸师们继续坚持抗争。他们的主要办法是两条:一条是向议员们展开宣传和游说。得州议会每两年对有关医事的法律进行一次修正,他们就利用这个机会,每两年要求议会讨论一次针灸合法化问题;另一条是动员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们,在选举时利用选票发挥作用,推动议会通过针灸合法化的议案。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得州参众两院终于在1993年5月通过了针灸法案。法案规定,成立“得州针灸审查委员会”,审查批准发放针灸师营业执照。这件事在美国影响不小,有的州开始效法得州行事,但是多数州阻力还很大。
中医争取合法地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普通中医比针灸按摩师的处境更差。美国政府和大多数洋人对中医看不起、不相信。他们认为阴阳五行理论、经络学说和“望闻问切”神秘莫测,不科学,难理解,同“巫医”、“魔术”差不多。美国政府坚决不给中医发营业执照。从中国移民来到美国的中医师,不论刚毕业的医学院学生、行医多年的主治医师,还是著名中医专家,学历、经历统统不被承认,中文的著述美国人看不懂也不承认。那怎么办呢?如果不愿意离开本行,只有两个办法:
一是到中药店当“售药员”兼做“医药咨询顾问”。所谓“医药咨询顾问”,相当于中国国内的“坐堂医生”。咨询费相当于挂号费,收费没有标准和行情,不过远低于西医的门诊费。
二是在华人社区里,无照挂牌行医。同无照挂牌行医的针灸按摩师处境一样,必须注意前述两大问题:不能出医疗事故;不要招摇、结怨。医生本人的医术如何是非常重要的。纽约华埠有几位名医,世代家传,口碑甚佳,尽管也是无照行医,多少年也没有出过事。
上世纪90年代前期,纽约中医师们受得州针灸师抗争胜利的鼓舞,也成立纽约州中医师联合会等组织,向政府和议会展开游说活动,期望纽约州能通过法律允许中医师合法化,但没有成功。
中医的精华不仅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笔者深信,这一点迟早会被全人类,包括美国人认识和接受。不过,依目前的情况看,中医在美国的推广,面临两大问题:
一方面是中美文化隔阂。要使美国人理解和相信中医药理论确实很困难,但关键在于让美国人通过实践,感受到中医药的神奇疗效,自然就会对中医药产生信心。
另一方面是中医药自己要“争气”。前面已经提到,中药的改良和革新刻不容缓。中医师本身也应当加倍努力。为什么纽约州中医师们争取合法化的努力没有成功?首先,中医师队伍良莠不齐,有少数确实未经中医学院系统化专业教育,技术不合格,多次发生医疗事故,是“冒牌行医”;其次,少数中医医德水平不高,只顾赚钱,胡乱宣传,“包医包治”兑现不了,引起病患者不满和举报;另外,中医师们不够团结,内部闹矛盾,也使得争取合法化的努力失败。
据载,公元5世纪起中医药就相继流传到朝鲜、日本、越南、印度、阿拉伯等国。10世纪后又向西方国家传播。但除在东亚地区外,中医的海外推广并未形成规模。
20世纪中叶以后,鉴于现代医学诊疗方法与效果中的一些不足,西方各国尝试从其他民族的“传统医学”中寻找途径以替代现代医学的缺陷。因此中医在海外,也获得了一次全面推广的机遇。到目前为止,全球接受过中医药、针灸、推拿治疗的人数,已占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针灸、推拿等中医诊疗手段的疗效已得到西方各国人民不同程度的认可。
但是,由于西方各国医学背景、政治体系、经济文化等的不同,各国在对待中医的态度上,民众与政府的的态度差异较大。中医的海外发展之路并非坦途。
德国中医开业门槛低
崇尚理性与传统的德国人,对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关注是并重的。中医在德文里的全称是“中国传统医学”。1950年,德国出现了第一家针灸协会。1951年,出版了第一本针灸杂志――《德国针灸杂志》。德国著名的医学汉学家满晰博先生在1973年出版了《中医理论基础》一书,向德国人系统地介绍了中医是一个包罗宏富、条理连贯和卓有成效的知识体系,远非西方医学所能企及,并提出了“中医是成熟的科学,是真正的生命科学”的学术论断。
由于德国对“传统医学”的宽容态度,从事“传统医学”(包括中医),获得“传统医学”行医开业的门槛较低,开展传统医学的专业人士被称为“Heilpraktiker”(未经国家考核但持有开业执照者)。从事“传统医学”只要通过当地卫生局举办的考试即可。同时,按照德国内政部的法令,凡是单独开业的现代医学(西医)医生均可无限制地应用一切“传统医学”(包括中医)手段治病,开具任何一种处方。
在德国,中医人士大多在私人诊所里开诊。同时,德国大约有50多家偏重“自然疗法”的医院正在使用针灸治疗技术。近年来,我国也派出中医力量前往德国交流,合作开办诊所、中医科、自然疗法疗养院等。北京中医学院与德国当地的“传统医学”机构合作设有“德国第一中医医院”,是德国可使用中药汤剂治疗的为数不多的医院。
在德国,针灸疗法基本已普及,但处方中药还不能进入德国。德国卫生部门的统计数字表明,德国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次接受中医治疗。目前,德国国家医疗保险部门已开始尝试将中医治疗纳入医疗保险。头痛、腰椎疼痛和关节疼痛3种常见疼痛性疾病的针灸治疗,已被作为保险对象。
美国能买到各种中草药
中医虽然进入美国已有100多年,但并未真正被美国公众所接受,长期以来中医药的使用者,几乎只限于旅美华人。1972年,由于尼克松访华引发的“中医热”,美国公众和医学人士逐渐认识到中国传统医学的安全有效和通用广泛的特点,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愿意接受“替代性医学”中的中医治疗,其中主要为针灸治疗。据报道,现在每3名美国人中就有一人求助于“非常规医疗方式”,而大多数热门会选择中医针灸和推拿疗法。2002年,美国联邦政府批准将世界上43种传统医学和疗法正式纳入美国补充和替代医疗体系,其中“中国传统医学”作为独立医学体系正式被列入白宫文件。
据“美国针灸和东方医学资格委员会(NCCAOM)”统计,目前全美有41个州允许有执照的针灸师开业,但对针灸师的执照考核十分严格。纽约州规定,凡是申请执照的针灸师必须通过NCCAOM的专门考试,考试分三个部分进行:一是笔试,分数必须达到70分以上;二是针灸消毒技术;三是学位选择;美国使用的教材均是英文教科书。已获得执照的针灸师每四年要修满一定量的有关针灸和东方医学的课程,执照才能保持有效。而有些州则规定,要取得中医针灸师行医资格,必须先考取西医师,如加利福尼亚州。
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允许草本药剂以补充食品的形式销售。在美国销售的所有中药都不是FDA(美国食品和医药管理局) 批准的药物,而是“食品补充剂”。这导致了美国经营中草药的商店,从中国以“中国茶”或保健食品的名义进口中草药,然后作为保健食品出售,使中草药成为美国天然药物市场上的主角。特别在各地的唐人街,销售“不是药”的中药铺顾客盈门,生意兴隆,每年销量超过20亿美元。
近日,美国著名华裔中医专家田小明被美国总统奥巴马任命为国家补充和替代医学顾问委员会委员,成为首位接受这一职务的中西医结合临床专家。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包括中医、中药、针灸和气功在内的补充替代医学正在美国稳定发展,很有前途。
日本汉方医药的回归
中医中药在公元5世纪就传到了日本。公元562年,中国人知聪带《明堂图》及其他医书计160卷到达日本。公元733年,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来中国留学,专攻中医学。公元742年僧人鉴真东渡,带去日本大量医书、医方在日本教授医学,被日本奉为“医药始祖”。1537年,田代喜等3人到中国学医,回国后成为了一代名医。但是,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奉行全盘西化政策,中医药被迫退出日本的国家医疗体系。日本称为“汉方医药”的中医没有合法的独立地位,只能作为西医的一种诊疗手段。
直到20世纪,一批日本医药学人士决心继续发扬传统医药,汉方医学才开始逐步复兴和发展。由于在近代积累的现代医学知识以及古代的汉方医药传统,日本的中医中药特别在现代科学与汉方医学结合上出现了可喜的势头,尤其在中药制剂的开发研究方面颇具特色。如在制剂的疗效、剂型的改革、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都领先于中国。日本生产汉方药的药厂,其生产设备和技术都很先进,许多大药厂如津村顺天堂、钟坊、小太郎等汉方药厂都设有自己的研究所和药理研究所,药物的质量和药效的稳定性都获得了保证。
在日本民间,汉方医疗更是家喻户晓,被日本人民普遍接受,几乎在所有的城镇中,都经常可以见到出售“汉方药”的药店,而针灸更是日本人极为熟悉的一种诊疗方式。以中医为原理、以中药为原材料的药膳深受日本年轻女性的喜爱。由于日本普通民众对中医中药的热情高涨,这迫使日本政府逐渐考虑中医药是否重新回归日本的医疗体系和医学教育的问题。如今,中医也不再停留在中药店坐堂或挂靠在西医诊所里,像日本顺天堂医院这样的大医院也开始设立了中医门诊。
泰国中医最受人民欢迎
中医药传入泰王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素可泰王朝前就有中医药传入泰王国,早年中医多与泰国古医结合,泰语称“茅蒲班”(即“大中医生”)。由于华人华侨在泰国的影响,中医一直都在泰国有着较好的口碑与效果。
中医在泰国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显著,深受群众欢迎。尤其是中医机构一直奉行“赠医赠药”的传统,如中华赠医所,客属公立医院,中医总会赠医所。泰国华人创立于1906年的泰京天华医院、广肇医院等,用中医中药为贫苦大众服务,泰五世皇朱拉隆功亲临主持天华医院开幕,御示它“为病黎造福,永垂不朽”,并赐天华医院八千株经费,柚木大橱一对。
目前,中医及泰古医的门诊量已超过西医。全国有近5000多位中医领取了行医执照,中药店随处可见。中泰建交以来,泰国取消了对中医中药的限制,中药及中成药在市场上可以公开销售。不少泰国青年对中医很感兴趣,纷纷参与学习,一些西医学生也纷纷要求学习中医,还有些学完西医又到中国学习中医本科的。
泰国卫生部在2000年规定,承认中医为一种医学,并着手进行中医医生行医合法化的准备工作。泰国还拥有中国境外的两家合法正规中医院――华侨中医医院和泰京天华医院。目前,泰国卫生部还在大力推广和加强中医师的培训工作。此外,泰国多家高等教育机构也纷纷与中国方面合作,开设各种中医技能培训项目。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开设了中医学学院,云南中医学院和泰国清莱皇家大学也将开设中短期针灸培训班。
同时,泰国有着制造中草药的悠久历史,一直为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邻国输出中药,如“五塔”、“虎牌”等老字号一直是泰国的拳头产品。随着中医被合法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中药产品也走进了泰国的药店,北京同仁堂也在曼谷开设了分店。
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中药在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方面的临床效果,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随机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67例患者进行分析,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治疗组,采用的是中医中药辨证方法对其进行治疗,患者人数为87例,另一组为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西医治疗方法,人数为80例,两组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之后采用TCD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其中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完成之后,总体有效率达到了93.2%,而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仅为63.8%。结论 根据统计分析可以知道,中医中药辨证治疗方法对于脑血管痉挛性头痛来说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医中药;辨证治疗方法;脑血管痉挛性头痛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头痛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且其经常伴随一些并发症。而由脑血管痉挛所引起的头痛则是一种病程时间较长,且对患者造成的影响较为严重的头痛疾病,在中医上将其定义为头风或者脑风等,这种头痛疾病属于内伤性头痛。本文观察了中医中药在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方面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患者进行诊断,判断为脑血管痉挛性头痛的患者为167例。其中男85例,女82例,167例患者的年龄在22~78岁,平均年龄为51.4岁,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配为两组,一组87例(治疗组),另一组患者为80例(对照组),通过诊断,将这些患者分为4组不同类型的头痛,脑脉瘀阻导致头痛的患者为60例,男39例,女21例;阴虚阳亢导致的头痛患者有41例,男23例,女18例;寒凝气滞导致的头痛患者人数为38例,男16例,女22例;最后是气虚血瘀型导致的头痛患者,男13例,女15例。通过TCD检测可以得知,这些患者全部符合脑血管痉挛性头痛症状。
1.2方法
1.2.1中医中药辨证治疗方法 对于中医中药辨证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痉挛性头痛症状,其采用的治疗方法也不相同,其中:脑脉瘀阻导致的头痛患者,其主要采用的是化瘀通络的治疗方法,采用生地15g、桃仁12g和红花等药物对其进行治疗。而阴虚阳亢导致的头痛患者,其在治疗过程中主要是采用养阴活血、平肝熄风的治疗方法,中药配方包括天麻、石决明和勾藤等药物。寒凝气滞导致的头痛患者,其在进行治疗时则是主要通过行气活血和温阳散寒对患者进行治疗,药物包括当归10g、枳实12g和甘草5g等药物。最后的气虚血瘀导致的头痛患者,其在治疗过程中主要是补中益气和活血化瘀,药物主要是熟地和白芍等药物。
1.2.2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的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口服药物盐酸氟桂利嗪,药物用量为10mg/次,持续服用2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会通过芬必得药物对患者的头痛进行缓解,辅助治疗。
1.3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标准 对于治疗效果,主要是通过患者大脑动脉的血液流速进行评定,具体的评定标准为:①治愈,指的是患者在治疗完成之后,头痛症状完全消失,且通过TCD检查患者在治疗完成6个月时间内脑血管血液流速不会发生明显变化;②有效,指的是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头痛症状消失50%以上,TCD检测大脑血液流速基本正常,但需药物持续止痛;③无效,指的是患者在治疗完成之后的头痛症状消失率低于50%,且TCD检测没有明显变化。
1.4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选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而对于统计数据则采用t对其进行检验,当P
2 结果
2.1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治疗完成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能够得到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其中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为63.8%,而对照组患者则仅有31.7%,两组患者的统计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2.2两组治疗前后TCD变化情况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大脑供血和血液流速等情况进行TCD检测,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知,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完成之后,在平均流速和收缩峰值两方面的改善率都远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根据现代医学观点可以得知,头痛主要是由于脑动脉出现硬化和血液粘稠度上升等原因所导致,血管供血不足,导致患者出现头痛症状。而在中医中则认为头痛主要是由于风邪等原因造成,风邪入体导致患者的气血出现凝滞,阻塞大脑脉络,从而出现头痛。在本次研究中,患者的辨证治疗时间较长,且头痛症状引发原因多种多样,需要在辨证治疗过程中找到头痛的主要原因。然后针对性的进行患者机体的调理,最终使患者气血正常运行,改善脑血供应,达到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总体有效率达到了93.2%,远高于常规西医治疗,另外,患者治疗前后的脑动脉血液流动具有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中医中药在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见到杨宝峰时,他对刚刚在哈尔滨举行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研讨会印象颇深,并直言这是符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理念。
“这种理念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杨宝峰说,“在8月23日召开的全省科技大会上,省领导一直在强调百姓的健康、人民的健康,不仅仅是民生,还涉及经济、社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之际,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这次国际性的中医中药学大会,让多位院士和众多专家齐聚哈尔滨,可以说对中医药发展,对民生和百姓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杨宝峰说。
杨宝峰说,中医中药是我国伟大的宝库,也是全世界的财富。“众所周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就是我们中医中药学界的光荣。20世纪70年代,我们哈尔滨医科大学专家张亭栋老先生,在众多医药成分中发现了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效率高达90%以上。这些都是伟大的发明。也是了不起的贡献。”
关键词产业化
对于中医中药的巨大作用和产业前景,杨宝峰认为,中医中药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治未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刚才。俄罗斯莫斯科第一国立医科大学的两位教授,代表该校校长,要和我商谈,在中医中药及产业方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合作。他们对我们的传统中医中药非常感兴趣,也很重视,认为中医中药很奇特,能治疗一些西医西药治不了的疾病,也对许多亚健康相关疾病有着惊奇的疗效。”杨宝峰说,这也是响应总书记和我们省委、省政府的号召,“我们的传统医学要走向世界,扩大我们的影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双方的老百姓都能受益。他们来寻求合作,也是经过了一定长时间的考察,最终选择哈医大,是因为我们在中医中药领域不仅走在了俄罗斯的前面,也走在了世界前列。”
杨宝峰坦承,他虽然是西医专业出身,但30多年间带领其团队不停地研究中医中药,比如从黄芩、黄芪、黄连、黄柏、决明子及其他中药中,一方面研究中药的复方,另一方面从中提取有效成分进行重大的心血管疾病研究。“每年我国心脏猝死的患者有60万人,而高脂血症患者有1亿多人,糖尿病患者有9700万人,用西药治疗是可以,但却有着毒副反应。比如高血脂症,他汀类药物是有效,但它的毒副反应对肌肉的溶解、肝脏的损伤等等我们不能不重视。”杨宝峰说,“这就需要我们发掘祖国中医中药的宝库。”30多年的研究中,杨宝峰团队从中药中提取成分,制成了降血脂药“大明胶囊”和一些降脂降糖、心肌保护的药物,有的已经走向市场,有的正在研发之中。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在中西医结合方面也要拓展思路,杨宝峰告诉记者,传统的中药及方法他的团队都在用,但是也要把它“现代化”,挖掘其中的内涵,活性成分,其团队在这方面可以说做出了显著的成绩,不仅是理论上的突破,还进行了产业化。“比如大明胶囊,研发生产之后,在市场应用很多年,经济效益超过2亿元。还有一种防黏连的单方药,在市场销售比较好,产量也过亿了。”
“我们现在的中医中药研究与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几十年前认为中医药的科学性不强,而今在某些领域已经得到了世界认可。中医中药既要传承我们千百年来的理念,也要与时俱进。我国的专家学者做了大量工作,是可喜可贺的。”
关键词交流合作
关于未来中医中药的研究发展,杨宝峰说,哈尔滨医科大学和他的团队要把中医中药的研究继续推进下去,借助“中俄医科大学联盟”平台,在国内国际进行更多的交流合作。“目前,除了俄罗斯莫斯科第一国立医科大学,还有圣彼得堡国立大学都要跟我们合作,将成立相关研究中心。”杨宝峰说。
在治疗方面,中医擅长治疗一些难病,中药对某些疾病有特殊的疗效,杨宝峰说:“我们将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理念,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加强进一步合作,共同推动中西医结合诊疗理念和优势的发展,探索现代医学与传统医疗相结合的共同发展模式。让中医中药走向世界,把我们的经验、技术、优势展示给世界,把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再带回来,最终为百姓服务,改善民生,发展社会,发展经济。”
【摘要】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中医中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NY-HA分级Ⅱ~Ⅳ级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与治疗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洋地黄、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β受体抑制剂、利尿剂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同时口服中药。所有患者治疗8周后复查。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8.8%,高于对照组的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阿托伐汀; 中医中药; 慢性心力衰竭; 心室重塑; 疗效; 预后
慢性心力衰竭是常见的临床病症,人群中发病率约1.5%~2.0%,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生率高达6.0%~10.0%,而且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1]。同时,心力衰竭5年病死率高达50%以上,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笔者于2012年1月-2016年2月对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中医中药规范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内科住院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心功能NY-HA分级Ⅱ~Ⅳ级。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46~82岁,平均(56.3±2.6)岁。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与对照组48例。治疗组52例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46~81岁,平均(57.5±2.8)岁;对照组48例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47~81岁,平均(58.4±2.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洋地黄、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β受体抑制剂、利尿剂等。
1.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中医治疗则以温阳益气、活血利水为原则,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60 g,桂枝12 g,红参20 g(先煎),赤芍15 g,川芎10 g,丹参30 g,山药15 g,细辛6 g,白术15 g,降香6 g,当归15 g,坤草30 g,炙甘草6 g。水煎服,1剂/d。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统计患者住院次数、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及病死率。所有患者检查血脂常规、C-反应蛋白(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8周后复查。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用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用药后24 h内心悸和呼吸困难消失,肝脏回缩,能平卧安静入眠,肺底部音消失,心率在100次/min以下,心功能进步2级;有效:用药24~48 h,心悸气短症状减轻,心率减慢,肺底部音减少,心脏功能进步1级;无效:用药48 h后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加重或死亡[2]。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8.8%,高于对照组的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LDL-C、CRP、LVEF比较
治疗后,两组TC、LDL-C、CRP均低于治疗前,LVEF高于治疗前,治疗组TC、LDL-C、CRP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住院次数比较
治疗组52例患者,出院后再次住院最少每年0次,最多每年3次,平均每年(1.3±0.2)次;其中有2例患者感到心悸不适时,查心电图示室上速,随即收住院,给予药物转律,当天即出院。对照组48例患者,每年最少再次住院1次,最多每年4次,平均每年(1.7±0.3)次,两组住院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组52例患者,住院总天数最少每年0 d,最多每年24 d,平均每年(5.7±2.6)d。对照组48例患者,每年最少1 d,最多每年28 d,平均每年(6.4±2.7)d,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内科的急危重症,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增加。慢性心力衰竭不仅有血流动力学紊乱,还存在着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3]。患者血循环中的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等明显增高,而肿瘤坏死因子等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过程中心功能不全、肺水肿、左室重塑、心肌纤维化密切相关[4]。神经激素-细胞因子系统的激活对心室重塑起到重要的触发作用,而心肌损伤的加重又进一步激活神经-细胞因子,加剧慢性心力衰竭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5]。阻断这一环节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和改善预后的关键所在。
临床研究表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中的细胞因子明显增加[6]。CRP的合成与致炎性细胞因子有密切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这类细胞因子的变化[7]。各种炎症因子与冠心病有密切的关系,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与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动脉粥样硬化不仅仅是脂质沉积,炎症反应在粥样斑块的起始、发展、破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型的前瞻性研究表明,hs-CRP是心血管事件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hs-CRP的浓度增加往往与更高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相联系[8-10]。研究指出,只有hs-CRP的升高能显著预测冠心病死亡,未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如果其hs-CRP不升高的话,其死亡率未见明显升高;相反hs-CRP升高,其心血管事件死亡率有2.3倍的升高。因此,hs-CRP可作为人群中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指标。
心力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几乎每一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可以产生心力衰竭,而且往往是它们的最终表现和死亡的原因。同时许多心外疾病也可以引起心力衰竭。中医并无心力衰竭之病名,结合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变化,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虚劳”、“喘证”、“水肿”、“痰饮”和“症瘕”等的范畴,中医认为先天不足或后天劳伤失养,并受外邪入侵,致使心之阳气不足,血脉运行无力,心脾肺肾诸脏功能失常,水液运行障碍而发病。治则以温阳益气为首要,使正复邪去,气充血行。在此基础上,根据兼证的轻重缓急,适当配合活血化瘀行水、益气敛阴、化瘀逐饮等方法。
本研究观察到,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中医中药治疗的患者CR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LVEF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住院次数、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减少,病死率也明显下降;同时还具有抵制炎症细胞因子等作用,这有利于心力衰竭的治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本组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8%,病死率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5.8%,病死率为16.7%,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及中医中药治疗认为,本治疗方法简便、疗效好、安全性高,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体质、预防心力衰竭复发、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tumor的病理原因极其复杂,在人身体的各个位置都有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且从当前医学的研究进展来看,肿瘤的治疗效果不佳,对于肿瘤病人来说,不仅仅对正常生活工作造成影响,也加重了其经济负担。伴随着我国中医学事业的发展进步,hospice运动(姑息治疗)也被运用于治疗肿瘤疾病的过程中。根据相关的临床医学研究和调查报告统计,在对肿瘤患者治疗时,采用姑息治疗的意义显著,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医药;hospice运动;作用
良性和恶性为肿瘤的两大划分类别,通常所说的癌症即为恶性肿瘤的统称。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医疗事业有显著的提高,然而在治疗肿瘤时,却受到了层层阻力,肿瘤的发病机理复杂,研究难度大,且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不一,治疗的效果往往差强人意。我国传统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姑息治疗已经成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且取得的效果良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病痛,就此,本文将对姑息治疗肿瘤的效果进行重点讨论。
1 研究进展
1.1 姑息治疗
在公元四世纪,hospice运动逐渐兴起[1],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在我国得到了创新和有效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以及EAPC均对姑息治疗有所研究。姑息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命周期,控制癌症的病变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周期。
1.2 肿瘤
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①免疫系统感染,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其放疗的强度大,患者会出现身体不适、有害病毒侵入患者身体,导致感染,感染严重的患者会直接导致其死亡。②间隔性发热,癌症晚期患者多有此症状,发热的原因多由于癌症晚期病人身体的功能性受到损害,细菌的破坏以及病毒的感染,从而对患者的身体机能造成影响。③身体痛感增强,由于癌性细胞侵害身体,以及对人身体的正常运作产生影响,当癌性细胞在扩散的过程中,会逐渐压迫人体的功能神经,从而血流循坏受阻,引起剧烈疼痛。④恶心呕吐:癌症病人出现恶心呕吐的反应多与药物治疗以及心理负担有关,恶心呕吐的严重性远远大于疼痛感。⑤呼吸急促,困难,对于出现呼吸急促且困难的患者,治疗的过程中较难处理,其中呼吸系统以及心肺功能受损都会导致这一临床反应的发生。⑥体重减轻,癌症患者受到身体以及心理的双重痛苦,以及化疗、放疗后所引起的副作用。⑦并发症积液,腔内积液是癌症晚期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在临床研究中也较为多见,腔内积液如果不能够及时的救治将会危害患者生命。
2 姑息治疗方法研究
对肿瘤患者行常规西药治疗方法之外,加行中药的方式效果更佳良好。其中中医中药的主要药方为:益气活血方为主,配之7g胎衣、25g散血香、25g龙衔、25g生黄芪、15g熟地黄、20g干归、20g党参、10g桂圆肉、12g焦白术、30g薯蓣、10g茯苓,每天煎服,一日一次,同时,肿瘤患者的化疗时间为21天,中药服用时间控制在42天之间[2]。中西医结合治疗明显优于常规的西药治疗,中医以温肾阳、利水消肿为精髓,滋补人的肾中精气,不但有利于排尿,不会产生耐药性,还能够增强血细胞容量与血浆容量,避免了西药治疗对人的副作用(水肿,耐药)。中医学所提及的温肾阳、利水消肿的原理则是通过汤药煎服[3],使热气产生,从而滋补阳气,排出体内的阴寒之气,再次行中药汤剂,利尿消肿。
根据临床相关研究报道,对肿瘤病人予以对症姑息治疗,可以改善西药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患者的饮食、睡眠、日常活动均有所改善,在中医中药的治疗中,能够去除西药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我国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在发生变化,不规律的生活、恶化的环境也间接导致了肿瘤患者数量的逐年增多,姑息治疗是维持治疗的一种手段之一,中医中药治疗属于姑息治疗的范围,它能够有效弥补西药治疗所带来的弊端。化疗、放疗所产生的痛苦,患者的身体也会产生耐药性,随着姑息治疗的出现,每天对患者施以汤剂治疗,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但是对于及时发现的良性肿瘤患者来说,一般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较多,效果良好。
据相关的资料研究报道[4],中药的用途不仅仅用于煎药治疗,还能够用于日常的饮食,从而增强人体免疫力,强身健体。根据南北方的统计来看,南方时常以中药食材熬汤,作为滋补品,对于工作压力大、作息无规律的青中年来说,进补如黄参等药材的汤品能够提高免疫力,抗肿瘤。以老年为首的群体更应进补中药食材的汤品,以人参为例,人参所含成分包括碱皂体以及糖,其中碱皂体能够杀菌、消毒、抗肿瘤,对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白细胞介素等具有调节作用。同时,如黄参等药材,能够增强造血功能,也对中性白细胞、红细胞免疫具有一定的影响。田七,属于人参类植物,某些保健功能与人参极为相似,且能够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其中具有Protopic immunomodulator 的作用。
以中医学的理论来看,中医以整体施治为主要原理,所追求的治愈理念与西医有所不同,西医主要是以切除肿瘤为主要目的,所看重的是疾病的本身,而中医则是以肿瘤周围环境为意图,从而治疗肿瘤,就目前来说,在肿瘤姑息治疗中,中医中药的应用能够提高生存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