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时间:2022-04-24 10:59:5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关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现状的思考

【摘 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和国内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内企业必然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严峻形势。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势态下,国内企业应该在强化自身管理上下功夫,发现自身管理理念上的部分不足,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并以此指导和贯穿于企业管理活动之中。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经营战略;核心竞争力

一、谁拥有先进的战略理念,谁就拥有未来的市场

企业经营战略理念的形成主要是依靠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调查分析其主要作用是:(1)明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对于企业增强自身经营实力有了明确的方向;(2)企业有了经营战略,就有了经营发展的总纲,发挥企业的整体效益,有利于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3)便于国家和有关部门对企业进行指导,有利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4)有利于全面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

事实上,任何一个企业战略目标的确立与实现,都不能离开企业所处的环境背景以及其所承担的使命。企业战略目标的确立和实现需要把握两个关键和一个明确:一个关键是对环境信息的充分掌握,另一个关键是用正确的方法和思路来整合有关信息并得出相应的论断、决策和行动方法,以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一个明确则是企业战略目标一定要能很好地回答企业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等问题,并且明确地指出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特别是对于正处于转型阶段的中国企业,提出符合企业自身状况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是企业统一思想、提高企业凝聚力的有力手段,更是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的当务之急。

基于此,我国的现代企业应对企业经营战略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并从以下几方面树立并做好企业经营战略:(1)建立专门机构,进行市场调研和行业分析,确立本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在国内外同行业领域内所处的经济地位,现有的主要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对企业现有经营项目和主要产品所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做出分析与评价,对企业现实的经营环境及可能的选择做出分析和判断。(2)通过对多种不同方案的分析与评价,提出企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主导产品和战略产品,提出经济发展的基本政策、战略方针,提出可供选择的主要投资项目、发展目标和重大经济指标。(3)提出实现企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应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人才战略、分配方式、科技政策等。(4)提出和制订基本的经济发展目标和重大经济指标,包括成长性目标、收益性目标、有效性目标和社会性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和指标分解到各所属企业和集团的各职能部门。

二、 对“核心竞争力”认识模糊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然而它本身不会自动转化成竞争优势。如果没有相应的机制和条件加以支持,核心竞争力将一无是处,毫无价值。

核心竞争力首先能很好地实现顾客所看重的价值,如能显著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增加顾客的效用,从而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索尼公司的核心能力是“迷你化”,它给顾客的核心利益是好携带;联邦快递的核心能力是极高水准的后勤管理,它给顾客的核心利益是即时运送。

其次,核心竞争力还必须是企业所特有的,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也就是说它不像材料、机器设备那样能在市场上购买到,而是难以转移或复制。这种难以模仿的能力能为企业带来超过平均水平的利润。

最后,核心竞争力还具有延展性,能够同时应用于多个不同的任务,使企业能在较大范围内满足顾客的需要。如佳能公司利用其光学镜片成像技术和微处理技术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成功地进入了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照相机、扫描仪以及传真机等二十多个产品领域;本田公司的核心专长是引擎设计和制造,这支撑了小汽车、摩托车、割草机和方程式赛车的制造。

核心竞争力不仅可以表现在技术上,还可以表现在生产经营、营销和财务上。如苹果电脑的产品设计创新能力,它首开使用鼠标操作电脑的先河,它的麦金托电脑可看可感的设计,极大地促进了个人和家庭电脑市场的发展;宝洁、百事可乐优秀的品牌管理及促销能力;丰田的精益生产能力等。正是由于具有这种独特的能力,使公司取得了成功。

我国部分企业在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方面表现得非常盲目并在核心竞争力的认识上仍有很多模糊的观念:(1)竞争力

于核心竞争力。任何企业,相对来讲都有竞争力,但绝不是所有企业都有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必须有独特性,是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积累形成,深深地印上了企业特殊组成、特殊经历的烙印,其他竞争对手很难复制。(2)认为拥有核心业务就有核心竞争力。拥有核心业务并不等于自然有了核心竞争力。公司集中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在发展这些差异时,企业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和方法。(3)没有核心技术,就认为没有核心竞争力。戴尔(dell)公司没有个人电脑的核心技术,但并不妨碍它成为行业翘楚,因为戴尔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转贴于

针对以上情况,我国的现代企业应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概念上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要想真正营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唯一的办法就是综合分析、正确判断企业的各方条件,寻找自己的长处,从生产管理、质量、规模、销售模式、渠道、售后服务、品牌认知、价格、人才等各方面入手,以优势领域为突破点,对传统的优势产业进行改造升级,聘用优秀的管理者和员工,坚持技术创新,走信息化之路,加强营销知识积累,营造企业文化等等,只有做好其中一项或多项工作,并扬优成势,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文化没有个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讲,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体现的总和。它与文教、科研、军事等组织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我们现在主要是从狭义的层面强调文化。

目前在我国,企业文化漫天喊,但绝大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往往表现在:(1)没有将文化建设提升到战略的高度,领导重视不够;(2)将企业文化工作混同于思想政治工作,认为企业文化工作就是协助所在单位党组织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3)将企业文化建设混同于精神文明建设,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搞活动、树典型、唱赞歌;(4)将企业文化混同于员工娱乐文化,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组织员工开展业余文化生活;(5)企业文化建设中大多没有科学具体的短期目标和中期目标;(6)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往往只注重表层硬文化建设,一味在视觉识别上做文章,而对流程再造、制度建设、育人和领导力水平的提高等高层次文化重视较少。

所以,中国企业应当逐步树立企业文化建设理念,但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米不够水来凑”,而应该以非常严肃的态度来建设自家的企业文化。从共同价值观念的培育、企业精神的构塑、经营哲学的确立和企业形象设计等多方面入手,多角度全方位构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关于现代企业管理的市场调查与预测

论文关键词:市场调查 市场预测 德尔菲法

论文摘要:市场调查与预测是现代企业决策者不能缺少的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也是现代企业不能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市场调查是市场预测的基础,企业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市场的发展规律,安排生产,减少原材料及其各种资源浪费的情况。市场调查与预测有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调研法,网上调查法,德尔菲法等等。现代企业应设立专业的市场调研部门和预测部门,通过这些部门的分析与决策,决策者才能对企业经营进行战略决策。

引言

市场调查与预测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越来越对企业的产品开发,价格定位等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家们也越来越倚重于周详的市场调查与可靠的市场预测,对企业的经营进行战略决策。市场调查与预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经营决策的正确性和及时性。

1 市场调查

市场调查是企业按照一定程序,采用一定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市场有关的各种信息的工作过程。其目的在于为企业进行市场预测,做出经营决策、确定经营目标、判定经营计划提供依据,以保证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适销对路。

市场调查是市场营销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把消费者、客户、公众和营销者通过信息联系起来,这些信息有以下职能:识别、定义市场机会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优化营销组合并评估其效果。市场调查要确定说明问题所需的信息,设计收集信息的方法,监测和执行数据收集的过程,分析结果,并把调查中的发现和其含义提供给客户。市场调查包括定量调查,定性调查,媒体和广告调查,商户和工业品调查,特殊社会群体调查,民意测验和案面研究。

1.1 市场调查的产生和发展

市场调查作为一门管理学科,产生于现代化的商品生产和流通。作为一种经商之道和经营手段,它伴随着商品流通的发展而出现。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市场调查才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研究,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市场调查形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帕林的专著《销售机会》是市场调研学科的先驱。二战后计算机的发明应用使市场调查学科得到迅速发展。

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经济重点转移,市场商品逐渐丰富,市场调研日益被中国企业所重视,进入了大规模的应用阶段,并逐步结合中国特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调查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都有相关部门从事市场调查工作,某些大型企业甚至成立有专门的市场调查部门长期从事各种调查活动。

1.2 市场调查的研究对象

调查研究对象包括:市场调查的内容可以是涉及到民众的意见、观念、习惯、行为和态度的任何问题,可以是抽象的观念,例如人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等;也可以是具体的习惯或行为,例如人们接触媒介的习惯;对商品品牌的喜好;购物的习惯和行为等等。可以是纯学术的问题,也可以是商业性的问题或是其他实用性的问题。

1.3 场调查的步骤

a.预备阶段:对市场进行初步分析,具体分两步走。首先,确定市场调查的范围和目的,其次,制定调查计划,包括:调查地点、调查时间、调查人员、调查对象;调查的具体目的;调查费用预算;用何种方法调查。

b.正式调查阶段:确定调研目的和内容,确定调研对象和方法,调研的组织工作,进行实地调查。

c.正式调查阶段:将收集到的市场信息资料进行汇总,归纳和整理,对信息资料进行分类编号,然后对资料进行初步加工,即结果处理——首先,汇总收集市场资料,分析研究市场情况。其次,撰写调研报告,追踪调研结果。

1.4 市场调查的三种方法

a.询问法:即调查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向调查者发问或征求意见来搜集所需的市场信息,这种方法一般要对所要了解的问题列出调查表或问卷。该方法在我国生产消费品的企业,如电视机厂、电冰箱厂等被广泛采用。

该方法的优点是调查人员与被调查者之间可以直接进行沟通,信息直接来于被调查者,消除了调查人员的主观因素的影响。缺点是当调查者不愿配合时,调查效果较差。

b.观察法:即调查人员到调查现场,直接或间接观察记录被调查者的行为和表情,从而获得有关市场信息的一种调查方法。这种方法通常不单独采用,而是与询问结合起来使用。

该方法的特点是不直接向被调查者发问,在其没有察觉的情况下进行观察,其优点是被调查者的意见不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收集的信息客观实际,准确性较高;缺点是观察到的只是一些现象,了解不到被调查者内在因素的变化;调查人员的判断会受到其主观因素影响。

c.实验法:即通过实际的、小规模的营销活动来调查关于某一产品等市场信息的一种调查方法。这种方法在市场调查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实验内容包括产品的质量、品种、商标、外观、价格等,常做的实验是新产品试销或展销,借此检验用户对新产品的欢迎程度,这种方法优点是方法客观,实感准确性高;缺点是组织费时,费用高,困难大。

2 市场预测

市场调查是认识市场取得市场资料和信息的最基本方法,也是市场预测和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有市场调查,而没有市场预测和决策,将难于使制订的策略科学化,执行的行为有效化,也将难以使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走上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轨道。所谓市场预测,就是借助历史统计资料和市场调查,运用科学的预测技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市场供需变化及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算分析和推断的一种经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在取得大量信息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式和逻辑方法,对市场未来的发展和变化趋势所做的定性的描述或量化的推断。

2.1 市场预测的产生和发展

市场预测是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不发达的情况下,市场预测的范围非常狭小,方法十分简单,只要凭经验观察市场行情的变化,辨别商品买卖的快慢就行了。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市场范围扩大,行情变化加快,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日趋广泛和紧密,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准确把握市场变化和发展就要运用有关市场的信息资料,判断未来市场的变化情况。否则,不了解市场的动态和变化,企业经营活动就会处于盲目状态,难以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社会再生产就要受到阻碍。电子计算技术迅速发展,为进一步研究引起市场变化的种种复杂因素及其相互联系,提供了新的条件。

2.2 市场预测的步骤

a.确定预测目标:确定预测的对象和目的,并要求具体、准确、清楚,是短期预测还是中、长期预测;是需求预测还是销售预测;是对一种产品或几种产品的社会需求量进行预测,或是预测市场占有率等等。

b.收集分析资料:根据预测目标的要求,对已占有的资料进行整理,同时,还要调查收集尚未占有而又必需的资料。一般资料来源有: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综合管理部门公布的以及企业内部积累的历史资料和市场信息资料,直接调查搜集市场的现实资料。

c.选择预测方法:根据预测目标,市场供求形态和掌握资料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

d.分析预测误差,评价预测结果

e.选择预测方案,用于决策计划

2.3 市场预测的方法

a.经验意见综合法:也称定性预测方法,它是凭人们在市场活动中,实践中获得的经验、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推断,对未来市场发展趋势作出性质和程度的判断、估计和测算。它分为人员意见综合预测法和专家意见法。

b.德尔菲法:也称专家调查法,是由美国的兰德公司于1946年首创和使用的。德尔菲法是以匿名的方式,轮番征询专家的意见,最终得出预测结果的一种经验综合法。

3结论:

现代企业的管理,离不开市场调查与预测。在经营上充分利用市场调查和预测,有助于企业家们在企业的管理与运营上得心应手,起到避重就轻的作用,有助于企业少走弯路。通过市场调查,可以让企业家们掌握市场的变化,更好的安排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通过市场预测,可以为制订企业生产经营计划提供依据,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和企业竞争力。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道家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影响的利与弊

摘 要 从文化、企业文化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内涵入手,分析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以及道家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指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该辨证对待道家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 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 道家文化

1 文化、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

1.1 文化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同时,文化还可以理解为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以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及人们运用文字、一般知识的能力。

由于文化是因人而生,因人而进步,因民族认识和习惯的不同而各异,是从深层次、从精神和意识方面反映着人类(以民族而区分)乃至个体的人的差异性,从而表现出气质和风格。而企业是个体的人的企业组织,是基于明确的发展目标而将既有资源(包括人力)与整体利益相结合的组织。既然企业是人群组织,是将既定的发展目标与个体的人统一起来的组织。自然而然地,企业这个人文群体理应具备一定的“气质”和“风格”。这种气质和风格与个人相比,是经过碰撞、激荡、磨合、调谐和优化过的,是代表集体个性的,它并不是由个人意识来主导,而是需要用个人言行和意识来传递和表达这种集体的、组织的个性和风格,这就形成了企业文化。

1.2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以经营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以企业的生产活动、经营活动、组织形式、规章制度、物质环境和企业行为、企业形象为载体的一种文化,由企业所创建的商品经济文化和市场竞争文化、市场观点和竞争观点,以及参与市场竞争的行为、策略、艺术等。

对于企业文化的内涵,美国学者阿伦·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认为包含五个方面: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礼仪和庆典、文化网络。其中,企业环境是塑造企业文化必须具备的主、客观条件,有着制约、决定性的作用;价值观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全体职工的共同信念和追求,是企业领导和职工据以判断事物好坏的标准;英雄人物、礼仪和庆典、文化网络属于塑造企业文化过程中的艺术范畴。从这些方面来说,企业文化具有五个方面的作用,即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融合作用和辐射作用。

企业文化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实践证明,企业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需要文化的参与和整合,在企业中这就体现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一种有效和稀缺的资源,对企业的管理作用是在企业产生时就产生了。它最初只是从属于企业管理,并且随企业管理而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只到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才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和讨论的对象,并成为一门科学。到了20世纪90年代,企业文化在西方得到迅猛发展。从企业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看,普遍认为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导向。

1.3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就是通过合理配置资源,让系统产生最大效能,即在扩大业务和利润率的同时,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从系统的各个环节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纵观世界目前的状况,企业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所以说企业管理本身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文化,是自己价值观、信念、工具和语言的一种文化。而企业管理的应用则涉及到世界各地区各行业的工、农、商等企业。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软件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发展有着相当的重要性。

2 道家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分析

企业在市场经济里生存,就必须考虑企业的运动,而研究企业兴衰和经济运动的规律,可以用道家思想来解读和研究,并得出准确的结论。因此,道家文化中的某些思想可以对企业文化建设管理有借鉴意义。但是,道家中的某些思想对企业管理也存在负面影响。

2.1 正面影响

2.1.1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是道家管理思想的主旋律。道家的“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和支配世界万物的根本规律,体现了矛盾的统一性——“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强调了事物的因果性——“必先有为而后无为”。“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不乱为。实际上,经济环境的营造是最该“有所为”的。它对道家来说只是一种手段,把“无为”思想运用到社会和企业管理上,要求领导者的行为要顺应自然、社会发展的规律,并按照规律去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不轻易变更;人们在这样的法律、制度下,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才能达到“无为”,而“无不为”对道家来说才是真正的目标。

这样,无为而治的管理实际上构成了这样一个闭合圈:由无为到无不为再到无为模式。其中,无为而治的起点是用人,正所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用人则是组织队伍,人不仅是具体工作的执行者,做好用人工作,也就是把工作措施具体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即“君不善将兵,但善将将” 。在此过程中,管理者本身的工作素质影响是无处不在的,能将劣势防于未然,将优势大为发扬,即所谓的“四两拨千斤”。最后管理者通过考核评价施以控制,扶正纠偏,审视最初的规划及运行过程,从而开始新的循环。

2.1.2 “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即“道法自然”,它可以理解为“道性自然”,其原则是老子从万物中总结出来的体现“道”的精神,它是人们行为的依据,是人们要遵循的养生原则,反映了老子对客观世界的独特认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告诫人们做事的道理,要求人们在养生活动中要顺其自然,也就是指人们做任何事情要遵循客观规律。所以老子认为应该效法大道、顺应万物的自然属性。顺应自然,才能让万物自由自在地发展,发挥各自的特点,达到“无不为”的境界。

道家思想中的人的本性是一种与自然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人的内驱力能量类似于“水”的特性,可依附一切而又无所不在、无处不至。在企业管理中,每个职工都有各自的特长和短处,领导者可对其加以引导,让其充分流动,顺应其自然本性。通过领导者的正确引导,按照不同职工的特点进行分工合作、扬长避短,才能够激发每一位职工对企业的热爱之情,发挥其特长,使企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2.1.3 “理身理国”

自先秦以来,道家和道教各派就有相当丰富的“理(治)身理(治)国”思想。“理(治)身理(治)国”观是以“身国同道”原则为基本内涵的,其意义犹如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含义。老子的“身国同道”就是“推天道以明人事”,他力图将自然之天道当作个体(身)安身立命及社会制度(国)建构之基础。在老子看来,常道是道之体,体现道的虚无和因应变化于无为的本然状态(“道法自然”);可道之道是道之用,是道的“可为之、可执之”的非常状态。“身国相拟”,在确立治身理国的本体依据和实践原则的同时,老子亦将身国比拟为功能相似的系统:“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就身国关系论而言,国本质上是身(个体生命)的外在化和社会化的表现。二者都是或处于常态或处于异化状态下的生命共同体。贵身、爱身喻示了合乎自然的生命形态的张扬,以此对生命的至爱推及于天下,天下自然呈现出清明、净化的政治生态。故“理国”的实质是对“理身”的模拟,“理(治)身理(治)国”观充分体现了道家和道教各派对个体生命及其生存状态的深度的人文关注。

道家的理(治)身理(治)国观所包含的“身国同道”、“身国相拟”原则,后为道教所发展。东汉《太平经》从元气说出发,主张理(治)身(重命养躯和养性)重在养中和之气,理(治)身的法则可以作为治理国家的宝器,将养生学及内丹学之修炼法则作为政治领域的管理法度,把这些思想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有助于企业制度的完善和建设,对于建立中国式的现代企业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2.2 负面影响

2.2.1 “小国寡民”

“使有十百人之器而勿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舟车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观就是老子的理想王国。在这近乎原始的封闭的社会里,人们回归自然,虽然清贫简陋,却安居乐业,其乐融融。可见,这只是一幅建立在寡欲、节欲基础上的理想社会的空想图景。如果把这作为现实政策付诸实施于现代企业管理当中,就很难避免限制和压抑人民的经济欲望,到头来只能是不利于商品经济的良性循环,限制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2.2.2 “黜奢崇俭,否定消费”

老子主张“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奢” 观,提倡俭朴反对浮华,要求“见素抱朴”。在老子看来,俭朴的生活符合自然法则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尽管俭朴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但从消费的观点来看,消费作为商品经济循环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限制了商品的消费,其结果必然是导致商品经济的恶性循环,从而限制企业的发展,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2.3 “知足常乐,安于现状”

老子认为满足人消费的标准不在于物品的多少,而在于内心的知足与否,若欲壑难填,那是莫大的祸患,而知足则体现了道的精神。他所强调的知足是以“实其腹”,即获取有限的生活必需品,以维持人自身的生存为主要内容。这种观点要求以心理上的不欲和观念上的知足来抑制人们自发的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尽管知足常乐不乏生活的哲理,它对于人的身心和谐,对于调节消费需求与消费能力的矛盾有积极意义。但是,它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综上所述,道家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既有有利的影响,又有不利的影响,有利的影响可以促进商品经济的良性循环,推动企业和社会的向前发展;反之,不利的影响只会使商品经济倒退,阻碍企业和社会的向前发展。毕竟,道教产生于我国的封建社会,具有浓厚的封建政治色彩,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类,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是缺乏效率的,这也是与西方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影响的不同之处。掌握了道家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既有利于创建现代企业文化,同时对建立中国式的现代企业管理也有着重要作用。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现代企业管理中的CRM

摘要: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提高客户忠诚度和满意度的新型管理机制。从CRM的产生与内涵谈起,侧重从经营管理的角度,论述了CRM对传统企业的冲击和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CRM模式以及现代企业如何实施CRM。

1

引言

电子商务时代,信息技术革命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商业模式,尤其对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互动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一切都随手可及的e社会,客户可以极方便地获取信息,并且更多地参与到商业过程中。这表明,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客户导向的时代,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及时将客户意见反馈到产品、服务设计中,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深入化的服务,将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在这种环境下,现代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应运而生。

2

CRM的产生与内涵

2.1

CRM的产生

CRM的产生是市场与科技发展的结果。在社会的进程中,客户关系管理一直就存在,只是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其重要性不同、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现代企业理论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从以生产为核心到以产品质量为核心,再到现在的以客户为中心,这些变化的主要动力就是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试想在一个供不应求的时代,又有谁会去关注产品的需求者呢?

在以数码知识和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管理进一步打破了地域的限制,竞争也日趋激烈。如何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何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如何开发客户资源和保持相对稳定的客户队伍已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CRM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思路,并正在成为企业经营策略的核心。

2.2

CRM的内涵

所谓CRM是指通过管理客户信息资源,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与客户建立起长期、稳定、相互信任、互惠互利的密切关系的动态过程和经营策略。CRM作为一种新的经营管理哲学,对其内涵的进一步理解,笔者认为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理解。

(1)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将企业的客户(包括最终客户、分销商和合作伙伴)作为最重要的企业资源,通过完善的客户服务和深入的客户分析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保证实现客户的终生价值。现在是一个变革和创新的时代,比竞争对手领先一步,而且仅仅一步,就可能意味着成功。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为企业的管理创新提供了一个工具。在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和技术时,不可避免地要对企业原来的管理方式进行改变,创新的思想将有利于企业员工接受变革,而业务流程重组则提供了具体的思路和方法。在互联网时代,仅凭传统的管理思想已经不够了。互联网带来的不仅是一种手段,它触发了企业组织架构、工作流程的重组以及整个社会管理思想的变革。所以,客户关系管理首先是对传统管理理念的一种更新。

(2)客户关系管理又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它实施于企业的市场营销、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等与客户相关的领域,通过向企业的销售;市场和客户服务的专业人员提供全面、个性化的客户资料,并强化跟踪服务、信息分析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协同建立和维护一系列与客户和生意伙伴之间卓有成效的“一对一关系”,从而使企业得以提供更快捷和周到的优质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吸引和保持更多的客户,从而增加营业额;另一方面则通过信息共享和优化商业流程来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3)客户关系管理也是一种管理技术。它将最佳的商业实践与数据挖掘、数据仓库、一对一营销、销售自动化以及其它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企业的销售、客户服务和决策支持等领域提供了一个业务自动化的解决方案,使企业有了一个基于电子商务的面对客户的前沿,从而顺利实现由传统企业模式到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现代企业模式的转化。

(4)客户关系管理并非等同于单纯的信息技术或管理技术,它更是一种企业商务战略。目的是使企业根据客户分段进行重组,强化使客户满意的行为并联接客户与供应商之间的过程,从而优化企业的可盈利性,提高利润并改善客户的满意程度。具体操作时,它将看待“客户”的视角从独立分散的各个部门提升到了企业,各个部门负责与客户的具体交互,但向客户负责的却是整个企业。以一个面孔面对客户是成功实施CRM的根本。为了实现CRM,企业与客户连接的每一环节都应实现自动化管理。

3

CRM给传统企业带来的冲击

随着CRM的迅速发展,许多公司发现当用户需求成为商业流程的中心时,“传统”的企业运营方式在很多地方产生了不协调,这些不协调妨碍了CRM发挥出完整的效力。因为CRM直接从“客户接触点”开始为企业管理换了一种思维方式,它也往往成为企业走向电子商务的第一次尝试。日新月异的科技手段经常让企业目不暇接,要跟踪评估客户就更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传统企业开始感受到不同寻常的冲击。

3.1

来自营销方面的冲击

过去用户只能被动地听取介绍,通过大众媒体进行的广告促销如果能够树立起独特的产品形象,就有可能成为最热门的商品。企业不必考虑每个客户的专门需要,只要能保持在电视和报纸上经常“曝光”就可以树立并保持自己的品牌。而实施CRM后则能够就指定的消费群体进行一对一的营销,用户往往是主动的,而且成本低,效果好。

3.2

来自竞争对手的冲击

美国东北航空公司曾经是一家规模颇大的航空企业,拥有不少条航线和飞机的固定资产,但在80年代不得不宣布破产。其倒闭不是因为服务质量或别的什么原因,而是因为当其它航空公司纷纷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让全国各地的旅游商可以实时查询、订票和更改航班的时候,东北航空公司没有这么做。很快他们就发现在价格和服务方面无法与其它航空公司竞争。别的航空公司及时向客户提供折扣,或在更改航班的时候通知客户,保持每次飞行的客满率,而他们仍然要用昂贵的长途电话方式人工运作。等他们决定投资订票系统的时候为时已晚,最后不得不以倒闭告终。今天运行良好的企业实际上也面临着这样的战略决策,现在的青少年获得信息的渠道包括网络、无线通信等,当他们在不久的将来成长为消费主体的时候,他们是否会对不提供网上订购的商家不屑一顾?要适应这样的消费者,要在竞争中保持优势,投资信息系统常常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维持企业生存的必要手段。

3.3

来自企业内部的冲击

无论是像Amazon这样的新型网络企业,还是像Ford这样的致力于网络化改造的传统企业,网上客户的要求并不仅仅是信息交换,最后仍然要落实在产品和服务上,这就要求企业流程要能够在制造、运输、售后服务等各方面与加速流通的用户信息相匹配。通过互联网和电话与企业进行交流的用户往往更加没有耐性,他们要求电子邮件能够立刻回复、订单可以及时查询、更新修改都要能够及时办到。

3.4

来自科技的冲击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同样正在改变社会经济模式,使产品的生产从批量生产(Mass production)向批量定制(Mass customization)转变。所谓批量生产就是广泛运用流水线、细化分工和现代管理形成社会化大生产的制造能力,这种方式是目前传统企业运用的主流模式。批量生产让人们摆脱了分散手工作坊,进入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大生产时代,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但是,随着社会进步,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个性的尊重,注重更高层次的服务质量,批量生产的产品显得单调、重复和呆板。在这种生产模式下用户不得不将自己的需求往有限的选择上套。

为了让用户更满意,同时保持批量生产带来的低成本和高效率,长期以来人们进行了多种尝试,包括进行市场细分、不断吸收用户反馈、设计可调整流水线和运用自动控制技术等,但直到今天,这些努力都没有达到惊人的成效。主要是由于差异过大,要让产品做到“完全适合你”、“为你定制”,用户和企业之间必须进行不断的、迅速的“一对一”的信息交换,在网络未出现之前,这只能是幻想。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展开,以“量身定做”为主要特征的批量定制迅速得到发展,正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得到应用,而CRM则是专门为此服务的软件系统。

4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CRM

电子商务和CRM是目前业界认为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快、更高回报的两个创意。为了给客户一个关于公司的全景印象,协调基于CRM和电子商务的购买流程越来越重要。企业必须把电子渠道和电子商务看作是CRM整体战略的一部分,以避免渠道冲突,并使客户关系回报最大化。

4.1

害户关系管理将成为企业全员的根本任务

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客户关系管理将真正成为企业全员的根本任务,这与传统企业有着本质的不同。企业的整个供应链和价值链都将围绕客户这一中心展开一切活动。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把握在线顾客的真实需求、改善企业与顾客的相互关系、培植顾客忠诚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企业系统高效运行的必要前提。网络技术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实现内部各部门以及企业与供应链各成员的有效信息沟通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持。而这又为客户关系管理的全面实施准备了至关重要的技术基础。

4.2

互联网的面对面沟通方式有效地支持了客户随时、准确地访问企业信息

互联网的面对面沟通方式,有效地支持了客户随时、准确地访问企业信息。客户只要进入企业的Web网站,就能了解到企业以及关于企业的各种产品和服务信息,寻找用以决策的依据及满足需求的可行途径。同时,营销人员也能够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及时全面地把握企业的运行状况及变化趋势,以便在与客户接触时,能够针对其需要提供更为有效的信息,改善信息沟通效果。

4.3

架设了更有效的沟通渠道,构建了交互式的沟通方式

Internet在客户与企业之间,架设了更有效的沟通渠道,构建了交互式的沟通方式。借助这一方式,企业可以通过IP地址,随时、准确地知晓每一位客户的居住区域及其各种有关信息。运用数据库管理、Internet等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企业不仅能够及时、迅速、大量地收集客户信息,并及时传递给客户服务中心加以处理,而且可以实现对客户信息的更好保护和利用。

4.4

减少了CRM运作的成本

Internet大大减少了CRM运作的成本,这是电子商务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优势。在Internet和电子商务模式下,任何组织或个人都能以低廉的费用从网上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这为企业和客户双方都带来了莫大的好处,建立了人们积极收集信息、主动进行沟通的基础。在这一基础的支持下,CRM系统不仅是企业的主动选择,同时也成为广大在线客户的一种必然要求。因此,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相互了解对方的价值追求和利益所在,以寻求双方最佳的合作方式,无论对企业或在线客户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5

现代企业如何实施电子商务中的客户关系管理

那么面对新时代的挑战,现代企业应如何实施电子商务中的客户关系管理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5.1

确立合理的项目实施目标

CRM系统的实施必须要有明确远景规划和近期实现目标。管理者制定规划与目标时,既要考虑企业内部的现状和实际管理水平,也要看到外部市场对企业的要求与挑战。没有一种固定的方法或公式可以使企业轻易地得出这样的目标。在确立目标的过程中,企业必须清楚建立CRM系统的初衷是什么:是由于市场上的竞争对手采用了有效的CRM管理手段,还是为了加强客户服务的力量?这些问题都将是企业在建立CRM项目前必须明确给出答案的问题。只有明确实施CRM系统的初始原因,才能给出适合企业自身的CRM远景规划和近期实现目标。

有了明确的规划和目标,接下来需要考虑这一目标是否符合企业的长远发展计划,是否已得到企业内部各层人员的认同。如果这一目标与企业的长远发展计划间存在差距,这样的差距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否是企业能够接受和承受的?最为重要的是,企业各层人员都能够认同这个长远规划和目标,并为这一目标做好相应的准备。

作为CRM项目的负责人,必须将已经形成并得到企业内部一致认同的、明确的远景规划和近期实现目标落实成文字,明确业务目标、实现周期和预期收益等内容。这一份文件将是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最有价值的文件之一,它既是项目启动前企业对CRM项目共同认识的文字体现,也是实施进程中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也是在项目实施完成后评估项目成功的重要衡量标准。

5.2

高层管理者的理解与支持

高层管理者对CRM项目实施的支持、理解与承诺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缺乏管理者支持与承诺会对项目实施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可以使项目在启动时就已经举步维艰了。要得到管理者的支持与承诺,首先要求管理者必须对项目有相当的参与程度,进而能够对项目实施有一定理解。CRM系统实施所影响到的部门的高层领导应成为项目的发起人或参与人,CRM系统的实现目标、业务范围等信息应当经由他们传递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5.3

让业务来驱动CRM项目的实施

CRM系统是为了建立一套以客户为中心的销售服务体系,因此CRM系统的实施应当是以业务过程来驱动的。IT技术为CRM系统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可能性,但CRM真正的驱动力应来源于业务本身。CRM项目的实施必须要把握软件提供的先进技术与企业目前的运作流程间的平衡点,以项目实施的目标来考虑当前阶段的实施方向。同时,也要注意任何一套CRM系统在对企业进行实施时都要做一定程度上的配置修改与调整,不应为了单纯适应软件限制而全盘放弃企业有特点、有优势的流程处理。

5.4

有效地控制变更

项目实施不可避免地会使业务流程发生变化,同时也会影响到人员岗位和职责的变化,甚至引起部分组织结构的调整。如何将这些变化带来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如何使企业内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认同并接受这一变化,是项目负责人将面临的严重挑战。新系统的实施还需要考虑对业务用户的各种培训,以及为配合新流程的相应的外部管理规定的制定等内容,这些内容都可以列入到变更管理的范围之中。

5.5

项目实施组织结构的建立

项目组成员会由企业内部成员和外部的实施伙伴共同组成。内部人员主要是企业高层领导、相关实施部门的业务骨干和IT技术人员。业务骨干的挑选要十分谨慎,他们应当真正熟悉企业目前的运作,并对流程具备一定的发言权和权威性,必须全职、全程地参与项目工作。

保证项目组成员的稳定性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项目实施的初期,人员的调整带来的影响较小,随着项目实施进程的推进,人员的变动对项目带来的不利影响会越发突出。最常见的问题是离开的人员曾经参与系统的各类培训,对系统的实现功能十分了解,且参与了新系统的流程定义过程,了解流程定义的原因和理由,了解新流程与现有流程不同之处和改变原因。而新加入项目组的成员不但要花很长的一段时间熟悉系统,同时对新系统流程定义的前因后果也缺乏深入理解,由此可能会带来项目实施的拖延和企业内其他人员对项目实现结果和目标的怀疑。

5.6

明确项目人员的奖惩制度

CRM实施过程中会发生人员流动,也会出现工作人员的效率不高、情绪不积极等情况。针对上述情况,要求项目组在建立项目小组和人员定位时,一定要在企业内部达成共识,防止在项目实施其间对人员的随意抽调。同时,还必须对项目组成员的职责分工有明确定义,将每项任务落实到人,明确对个人的考核目标,对优秀人员予以奖励,不能完成任务的予以处罚。

5.7

产品供应商及实施伙伴的选择

CRM的软件系统有不少,各自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很多企业在选型过程中难以做出最后的抉择。针对上述情况,在此有几点建议:

(1)对软件的选择要依据企业对CRM系统的远景规划和近期实施目标来进行。选择最能贴近企业需求的产品;

(2)CRM系统的最终拥有者是业务部门,因此选型工作必须有业务部门的紧密配合,而不能简单地将工作分配给IT部门完成;

(3)在选择软件供应厂商时,应注意其产品的开放性、技术支持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性。

同样,对外部实施伙伴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所选的外部实施方应当在CRM领域中有成功实施的经验,且对企业所在的行业有一定的背景认识;其次,企业应在实施前对所需要的外部人员的能力、时间阶段要求等内容进行详细描述,并与外部实施伙伴达成协议,以保证所提供的实施人员的稳定性。

6

结束语

总的说来,CRM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它实施于企业的市场营销、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等与客户相关的领域。CRM虽然仅仅是“电子商务”的一个子集,但是它把客户放在了核心位置。企业实施CRM,必须补上过去落下的“功课”——它要求企业更了解现存和潜在客户,要求企业能够准确及时地判断竞争对手的行为,要求企业能够追赶得上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尤其要求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够适应这些变化。如果一个企业可以很好地吸收CRM理念,会看到在利润、客户忠诚度和客户满意度等多方面的提高,对未来的整体性的“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也就更有准备。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论企业秘书如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摘要:为使企业秘书成为现代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广大企业秘书人员必须加强学习,迎难而上,切实转变职能,创新工作机制,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严谨的工作作风,在企业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企业管理 综合素质 秘书职能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新的管理体制、运作机制的建立,企业管理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全面加强,各级管理部门、各类管理人员也必须相应地转变职能。企业秘书作为企业枢纽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也要从如何提高自身整体综合素质入手,适应新体制、新机制的需要,转变岗位职能,成为现代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工作大局服务,促进企业发展。

一、更新思想观念,树立五种意识

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新体制下,企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要以效益为中心,以争取最佳经济效益,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企业秘书工作也必须显现出创造效益、创造价值的作用。因而企业秘书的观念和思维必须按国内外市场变化随事而异,随境而异,不断地吐故纳新,随市场经济意识调整自身行为。今天的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促使效率提高,资源配置优化。企业领导为了本企业的生存、竞争、发展,不得不受市场这个无形的绳索所牵制,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市场预测和市场分析,随时调整营销策略。因此,企业秘书不仅要掌握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过程及其各阶段的薄弱环节,而且更要将自身思维和行动置于外界(国内外市场),随时参与对外经济活动,及时更新思维行动方式,把握市场动向,收集有效信息,搞好调查研究,发挥最好的参谋助手作用,使企业领导的经营思路不断拓展。目前,广大企业秘书工作者关键是要把思想统一到企业转机建制的目标上来,牢固树立五种意识。一是全局意识,即要认清形势,把握大局,把秘书工作放在企业中心工作的大局来考虑,克服自我封闭,自我运行、就事论事的思想;二是超前意识,即要善于研究形势,对新事物、新情况要敏感,要超前决策,超前行动,打时间差,争取工作主动性;三是形象意识,即干什么工作,办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企业的整体形象和声誉,要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尽可能留下较深的“痕迹”;四是服务意识,即搞好服务工作,对上求实,对下求优,特别是对基层要多指导帮助,少干涉添乱,对职工多排忧解难,少指责埋怨,树立严谨高效的作风,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项工作;五是廉政意识,作为一名合格的企业秘书,必须做到廉洁从政,不为一己之利,利用工作之便,或打着领导旗号,办私事,谋私利。坚持廉洁奉公,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殚精竭虑地提高服务水平。

二、发挥参谋作用,提供最佳决策

在国内、国际市场全球化大环境下,企业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面对各种因素复杂多变的局面,企业生产经营战略决策富有更大的挑战性、风险性和灵活性,使领导决策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因此,企业秘书的参谋助手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企业秘书人员要抱着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工作要主动围绕领导转,围绕党政的重大部署、重大行动转,真正做到与企业领导目标同向,思想同频,言语同声,行动同步。要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要求,重视信息参谋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的参谋作用是企业领导科学决策必不可少的最经济有效迅速的工具,信息的正误直接关系到领导决策水平和后果。所以,如今的企业秘书所从事的工作已不同于简单的办事、办文、办会等一般事务性工作,而是把信息由企业机关事务向领导决策服务转变。秘书要把做好信息工作作为领导参谋、协调、催办、督办的基础和手段,将采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收集、处理、加工,提出预案,主动参谋献策,降低领导决策风险度。从而以信息服务为载体,把企业秘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因此,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秘书要善于学会利用和发挥内外信息网络的功能和作用,准确领会领导意图,围绕中心工作提出内容性、综合性、针对性、动态性、经验性、问题性和反馈性等有深度的高层次信息,进入领导的决策圈,让领导及时知晓,启发领导的正确决策,从而,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效的服务。

三、施展公关技能,开拓工作领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企业秘书工作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使秘书活动的领域得以较大的拓展,“内务”与“外事”相互融合,组成了秘书实践运作公关性的整体内容。从实践的本质特征来看,秘书与公共关系工作具有一致性和相通性。对内,事务处理、接人待物、调查研究、协调左右、沟通纵横,使企业各部门按经营目标同步运转,实现秘书同领导、各部门关系融洽;对外,收集和交流经济信息呈报经验材料,反映主要问题,参与经济与文化交往活动,配合诸如经济信息会、产品订货会、庆典会等对外经济活动而进行大量的具体策划和事务工作(会务,传授、反馈、交往),都表现出公关性的浓厚特征。随着中国“入世”后新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内外消费意识的觉醒,企业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市场压力,市场为买方市场所占领,消费者自主选择产品和企业。在优胜劣汰的形势下,企业不只是将自己的产品推销给用户工作就完结了,而是要同用户、政府建立一种依赖信任和谋求纵深发展的关系,让政府首肯,公众知晓,用户信赖。因此,这就要求现代企业秘书不仅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及敏锐的观察、思考、调研、分析能力,而且还必须有较强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干练的办事和熟练的公关技能,通过创建公关活动的“名牌”,将自己的触角随时延伸,上到政府官员 ,下到内部员工,左到市场用户,右到社会名流,从而使企业秘书在公关策划实施中担任重要角色,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四、提高知识水平,应对新的挑战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现代管理的发展,这对秘书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企业往往从提高效率、节省开支出发,要求秘书一专多能:既能撰写文稿又能处理文书、档案,既会使用电脑又懂外语,既能管理好内部事务又能胜任公关、洽谈业务。也就是说,秘书人员要有“十八般武艺”,成为企业的智囊人物、领导的得力助手。这实际上要求秘书必须是复合型人才,只有这种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企业领导开拓经营的需要,这就要求企业秘书要兼备几种才能,具有丰富的复合性知识。企业秘书要高度重视发挥现代化办公技术的作用,努力掌握现代化的办公设备的技术能力,学会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熟练掌握计算机、传真机、复印机等办公机具的操作技能,并将这些技能广泛用于秘书业务和对整体工作的全方位管理之中。同时要积极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需要,主动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状况,将最新技术用于秘书业务,及时把握瞬息万变的商机,搜集整理信息,为领导提供高效服务。现代企业的发展已打破国界,国际间交流日益增多,企业迫切希望自己的员工拓宽知识领域,增强对外沟通能力。所以,企业秘书必须具备必要的外向性知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企业与国际跨国公司合作增多,贸易额增大,但由于世贸组织中各国的文化差异较大,企业秘书只有对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差异有所了解并尊重各国的文化传统,才便于在双方或多方间进行沟通,从而为贸易合作奠定基础。由于企业秘书了解各国文化差异的目的在于协助企业拓展市场,因此企业秘书必须注重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这样才能找准机会,迅速占领市场。当然,企业秘书对外沟通能力的强弱不仅表现在综合素质、素养和专业素质、素养的高低上,还表现在其对沟通语言工具的把握上。英语作为国际普通话,是国际经贸交往的语言工具,企业秘书必须学会熟练掌握运用这一语言工具。

总之,企业在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广大企业秘书人员必须加强学习,迎难而上,切实转变职能,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秘书人员的工作水平和业务素质,才能更好地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才能发挥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作用,推动企业不断发展进步。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浅析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的人力资源开发

一、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概述

随着全球经济贸易的融合发展以及我国经济脚步的快速前进,当今的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商机。如何抓住机遇,从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是每个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又表现在企业管理上。在如今这个竞争的时代,企业想要快速发展就必须抓住一切资源,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而在众多资源中,人力资源无疑已成为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已逐步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更具科学性、人本化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目前,这种新形式的管理方式已成功走进企业内部,成为一种主流的企业管理模式。

1、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

从本质上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是以发掘、培养、利用和发展人力资源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活动和过程。它以人力资本投资为前提,包括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以及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与调剂等诸多管理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可以说,人力资源的开发不仅是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内在动力,也是企业其他管理活动的前提,所以,做好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采用计划、组织、指挥、监督、激励、协调、控制等有效措施和手段,充分开发和利用组织系统中的人力资源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在这一管理过程当中,企业将主要以人力资源为中心,研究如何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这种管理方式冲破了原有的人事管理约束,不再把人看成是一种“技术要素”,而是把人当作一种使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来刻意地发掘。这种基于全新的管理哲学和管理理念的管理方式即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

这一新型的管理理念与传统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第一次提出了“员工发展与企业发展同等重要”的命题。以往传统的人事管理着重落脚于“管理”一词上,人只是被管理的对象,企业即使组织员工培训、进修也仅仅是为了服务于组织财富的创造;而如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重在“开发”,人既是管理的主体也是被开发的对象,强调在为组织创造财富的同时自我发展,具有更强的自主性。

其次,传统的人事管理似乎只是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这一个部门的工作,其他部门管理者只要管理好本部门工作上的事物即可,不具有识人、用人、发展人才的使命,不同部门间不存在人事问题上交集。而今天,有时为了发现不同的人在不同工作中的潜力,企业往往会选择让员工在不同岗位上实习这一方式,最终把不同的人放在最适合他们的岗位上,因此今天人事管理已不再是某一职能部门单独使用的工具,它更需要每一个部门管理者都参与进来,部门间相互协调、配合,共同为企业选择最优秀的员工。

最后,在管理的主导思想上,传统人事管理还停留在“经济人”的人性假设上,对员工多采用物质激励加制度约束的方式,而不重视员工的精神、社会需求,高压之下才会出现当年某企业员工不断跳楼的事件,这也许就是今天有些企业即使高薪也无法招到所需求的人才这一现象的根源。相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就秉持“自我实现的人”这一人性假设,考虑人的情感、自尊与价值,利用诸如员工生日、带薪旅游等方式让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从而抓住了人的“心”,才能赢得人的“才”,为企业更好的服务。

二、目前企业中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当今,许多中小型企业都有自己的人力资源部门,然而其中不乏一些管理者认为建立了这一部门就是实施了人力资源的管理,这样的想法显然没有认清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虽然不可否认他们是有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但是其理念仍然是传统的以事为中心的人事管理。如果仅仅如此,那问题显而易见。首先,企业的用人机制不够合理。最常见的用人机制包括外部招募与内部提升两种。但外部招募存在着过于重视学历,忽视能力,产生高分低能,不能快速适应企业工作需求的缺陷;而对于内部提升,虽然企业对于员工的能力、技术水平都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依然不可避免地出现因恶性竞争、迁就照顾、人际关系等而产生的人才流失与浪费现象。这些问题导致了人力资源不能得到充分重视、全面开发与应用的弊端。

其次,一些企业依然认为解雇与重新聘用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方式,“官本位”、论资排辈现象严重,员工缺乏合理的晋升机制和表达想法的权利,且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不够重视,开发内容与方法也极其落后,这从根本上阻碍了员工的个人提高,从而进一步滞后了企业的发展。

最后,部分私营小企业吝啬于人力资本投入。“谁投资,谁收益”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则。但是,由于人力资本是一种无形资本,它潜在于人体之中,只有通过对其载体——人进行投资方可获得。因此,企业担心自己的人力、物力投资依然不能挽回人才的流失,获得少于投入。且这类企业多半仅仅注重短期效应,忽视企业的长期发展与人力资源的关系,故而并不愿产生人力开发成本。对于今天这个资源竞争的时代来说,这些目光短浅的企业注定会被淘汰。

三、现代企业用人机制的改革方式

面对以上各种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笔者认为企业应从配置、评估、培训以及资本投入几方面综合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合理配置使用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比率。而要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就要对人力资源的构成和特点有详细的了解。所以,企业在招募到新员工后,应着重发现不同员工的技能特长,遵循能为对应原理,将员工放置到最适合的岗位上去,使得人尽其才、各尽所能。

其次,人力资源的根本目标是使人的潜能得到开发和有效运用,因此在员工工作期间,企业应综合运用面谈、团队分析、工作分析、观察以及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员工的心里、专业、技能、创新等方面的潜力,将个人的全面发展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为企业的培训内容、方式奠定基础。

最后,一个发展的企业、一个进步的企业应当时刻与社会的脚步保持一致,汲取新的管理理念,将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企业不断前进的有效方式,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连续的、动态的、创新地进行人力资本开发投入,包括教育投资、培训投资等。从而提高企业的软实力,增强竞争优势。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在当前企业进行资源整合的新形势下,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责任,坚持经常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注重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力,坚持群众性,党、政、工、团一起抓,掌握灵活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方法,引导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发展历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不断创造辉煌的有力法宝。在当前企业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加快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全面加强基层思想建设,进一步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特点

教育对象特殊。思想政治工作是对人们思想观念以及态度的引导教育,是通过对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全体员工,是通过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强化员工思想,规范员工行为,使之符合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从而使员工对企业产生认同感。

教育目的特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所有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对教育,最大程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进而提高企业效益,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教育方式特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多样性,没有固定的模式,并且方式多样,既有行为示范和语言交流,又包括法律的、经济的、精神的、环境的、人文的以及物质的刺激。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形式。

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逐利性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也是主要动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纵观国际国内知名的大公司,无一不把加强对员工风貌、责任心、团队意识、进取心的培养作为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的重要途径。笔者以为,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中的作用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的稳定器。企业发展中,稳定压倒一切。只有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顺利的前提下,企业的稳定才能得到保障,企业才能统一员工思想、凝聚人心,充分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创造力。所以,在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的同时,也必须坚持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对于员工精神文明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经济盈利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坚持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是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表现。所以说,加强企业内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建立起一支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的职工队伍的必要前提,也对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有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生产力。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由于思想决定了人的行动,所以只有在人们的思想觉悟性提高后,他们的主动性才会被调动,他们才会自觉地提高业务能力,也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积极地去学习新的科学技术以及文化知识,推进工艺的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甚至在生产中有所发明。可以看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和生产力的发展最为密切的因素。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总结为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物质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的结合

企业管理者必须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理论保证。企业管理者是企业的主心骨,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其言行也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如果管理者轻视思想政治工作,势必也会影响到职工的工作效率好工作质量;若管理者不屑于思想政治工作,既可能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与员工的关系,更可能不尊重政工干部的劳动,轻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劳动价值,这些都会导致员工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会导致工作的敷衍了事、走过场。这两种情况,都会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消解,对企业目标的实现都将很强的阻碍作用。所以说,管理者断不可将自己的职责仅仅定位在组织生产上,而不懂得、不愿意做思想政治工作。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是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

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参与企业管理。目前在很多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都比较困难,这主要是由于片面重视了企业的盈利性本质,而忽视了员工精神性因素的作用,也导致了在很多企业中,政工干部的地位有了不同程度地下降。究其原因,既存在认识问题,又存在自身问题。想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让政工干部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一方面,很多政工干部由于自身素质或是受到客观条件制约,难以参与企业管理,无法了解到本企业的基本生产情况,使他们不愿

意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来解决职工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即使部分人进入管理层,但由于不了解企业生产构架,所以常常对职工所提出的新问题显得束手无策。如此,势必会降低政工干部的公信力,进而弱化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所以,一个优秀的政工干部,除了要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外,还必须参与到企业管理中,积极了解企业生产情况。从企业来说,既要为政工干部参与企业管理创造条件,也要建立交流机制,让一部分管生产的领导干部承担政工任务,以推动企业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全面提高。

坚持管人管事管物与管思想相结合。企业管理的重点是管人管事,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则是管思想。就是用正确的,符合社会发展,符合企业和员工利益的理论和观点来教育、影响、感化职工,解决职工思想上的问题,提高职工的觉悟。在这一方面,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结合:第一,在管理者的职责上实行一岗双责,即,让企业各级行政领导同时承担生产经营管理职责和思想政治工作职责,既保证经济建设又保证精神文明建设,让先进的思想引导工作的进行,让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第二,坚持企业全部工作的统一安排、全面部署。也就是在计划、部署、检查、总结企业生产等行政工作的同时做好计划、部署、检查、总结思想政治工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中心工作、保证中心工作等各项中心任务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第三,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管理中去,在管人管事管物的过程中贯穿管思想。真正做到见人见物见思想,管人管物管思想。就是要在每项工作开展的时候加强教育,使得职工明确工作的目的、意义,更好的理解工作的要求、方法,从而将工作做得更好。与此同时,领导也必须要身先士卒,为员工做出榜样作用,用自己的行为带动职工。从上到下形成良好风气,一级带动一级。切实做到民主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对现代企业管理中5S管理应用的探讨

一、引言

5s管理起源于日文里面“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5个单词的罗马字发音,每一个单词均由字母s开头。5s的管理主要是加强企业对资源的有效管理和配置,达到规范操作、减少质量风险、降低生产运营成本以及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5s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在具体运用5s管理过程中,需要随着环境以及条件的变化来变通使用,最终达到管理的目的。

二、5s管理的理念

1 整理(seiri)

整理是整个5s管理的开始,只有做好整理工作才能继续下面几个方面的管理。整理的意思就是把工作现场所需要用到的各种工作工具以及物料按照一定的要求归置整齐。整理的对象主要包括物料和生产工具两个方面,对物料的整理指的是要区分哪些物料是生产现场必须的,哪些物料是多余的,哪些物料是废弃物,将生产不需要的物料以及生产产生的废弃物清理出现场;对生产工具的整理指的是区分哪些工具是生产过程中必须使用的,哪些工具是不必要的,那些工具是在生产过程中损坏报废的,将不必要的工具以及报废的工具清理出现场。总之,整理的目的就是保证生产所需的物料和工具都在现场,不是生产所必需的物料和工具都被清理,保证生产现场的简洁。

2 整顿(seiton)

在整理工作完成之后,就需要对现场进行整顿。整顿也包括对工具的整顿和对物料的整顿。对工具的整顿指的是将各种生产工具按照使用的频率以及拿取的方便性,科学的安排工具的排放,每次在工作完成之后,都要将使用过的工具放回到原位,方便下一次的使用,防止工具的遗失以及管理混乱;对物料的整顿指的是在工作结束后,产成品或者在制品应该放置在相应的仓库库位,剩余原材料应该放置在原材料仓库,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废弃物应该及时的得到清理。总之,整理的过程就是要保证生产完成后,生产工具、产成品、原材料以及废弃物都放置在规定的位置,所有需要的物品都能以比较便捷的方式得到,使生产现场保持一定的秩序。

3 清扫(seiso)

将生产过程所必须的物料和工具按照一定的科学标准放置好之后就需要对生产现场进行清扫。清扫指的是在生产完成以及相应的物品归置好之后,对生产现场进行打扫,在打扫的过程中既可以保证清理完所有生产过程不需要的物品,检查所有物品是否按照整顿的要求放置在恰当位置,还能保证生产现场的整洁,防止废弃物和污染物对产品、工具以及生产人员造成的危害,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清扫过程中还特别需要加强对机器的清理和润滑,是清扫过程也是对机器设备的保养过程。

4 清洁(seiketsu)

清洁工作是对清扫工作的—种程度上的延伸和范围的扩展。指的是将整理、整顿、清扫坚持到底,在管理上要做到公开透明,将以上几点工作变成员工的日常行为习惯。同时,清洁工作还需要保证全体员工在衣着以及精神面貌上的“清洁”,做到同事之间相互尊重。

5 素养(shitsuke)

素养是5s管理的最高境界与最终目的,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5s管理,就是为了全体员工在生产过程中,自觉地遵守公司制度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来办事,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在日常工作中自动的形成简洁、安全、高效的工作习惯。

三、实施5s管理的步骤

1 成立以公司高层为首,各部门主管参与的改革推进小组

5s管理会涉及到公司所有部门的所有员工,要想5s管理得到顺利推进,就必须从所有管理人员做起,带头遵守公司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同时,为了防止多头管理以及越权指挥造成的管理混乱,在组建改革推进小组的过程中,一定需要各部门主管的参与,并对本部门的5s管理负责。

2 制定5s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5s管理的精髓就是所有员工都遵守公司的各项规整制度,自觉地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的科学性直接会影响5s管理的成败。在制定规章制度过程中,既要制定统领性的、适合全公司员工的制度,还需要各部门主管根据本部门特点,制度本部门的5s管理制度,让员工的各项工作活动都在公司的制度之内。

3 宣传与培训

5s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让全体员工自觉地按照规章高效、简洁、安全的完成各项工作。要想顺利的推进5s管理还需要所有员工的主动参与和自觉意识。因此,恰当的宣传工作以及相关的培训是推进5s管理的关键所在,必须让所有员工理解5s管理给企业以及员工自身所带来的利益,让员工明白5s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内涵。

4 管理绩效考核体系与管理创新

要想让员工自觉遵守5s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除了恰当的宣传以及大量的培训工作,还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对执行好的团队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执行不力的团队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处分,督促所有员工遵守5s管理体系。同时,5s管理是一种高效简洁的管理理念,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不断创新,与实际生产和管理相结合,不断改革方法,增加新的制度。

四、5s管理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分析

5s管理可以让企业的各项活动井井有条,有效的提高企业的产能,降低成本和风险,给企业带来诸多的效益,使企业的质量q(quality)、成本c(cost)交期d(delivery)、服务s(service)、创新i(innovation)、管理m(management)这六大要素都达到最佳的状态。

1 质量q(quality)

质量是现代企业生存的根本,通过5s管理,可以有效的规范员工的生产操作行为,降低企业产品质量风险;规范企业产品质检部门的业务操作,确保每一台出厂产品都是质量合格产品,减少认为判断带来的失误。

2,成本c(cost)

成本是当代企业竞争的关键,只有很好的控制了成本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5s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效率,减少产品的残次品率,减少企业的库存量,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3,交期d(delivery)

随着jit生产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交货期成为衡量一个供应商水平的重要因素。通过5s管理,可以有效的保证企业的各项生产计划都能够按时按量的完成,企业的库存水平都能够反应真实的库存水平,确保企业能够按照合同的约定,保质保量的交货。

4 服务s(service)

企业的服务能力指的是企业柔性生产的能力,能够根据供应链上下游供求关系的改变,及时的调整生产和库存,保证企业的生产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通过5s实施管理,企业可以比较从容的面对上游供应商以及下游客户需求的变化,及时的调整生产计划以及产品的性能,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5 创新i(innovation)

创新是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运用5s管理,企业的管理者可以对整个企业运行的状况一目了然,有利于企业的产品以及管理的创新。同时,通过5s规范化的管理,创新产品推向市场的周期也会大大的缩短,这一切都会有利于企业的创新。

6 管理m(management)

实施5s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防止企业管理混乱局面的出现。5s管理的本质就是颁布完善的规章制度,引导全体员工按照规章制度自觉自愿的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工作效率。通过5s管理,可以形成严谨、细致认真、高效率的企业文化,让企业的发展步入高效快捷的轨道。

五、结束语

任何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的出现都是为了解决实际的问题,5s管理也需要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不断地被创新使用,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当前很多管理者在使用5s管理方法的过程中,过于注重5s管理的形式,忽略了5s管理的内涵。不管任何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者始终应该记住的就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形成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让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来引导每一位员工的行为,这样才能真正的将企业管理好。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浅析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的人力资源开发

一、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概述

随着全球经济贸易的融合发展以及我国经济脚步的快速前进,当今的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商机。如何抓住机遇,从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是每个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又表现在企业管理上。在如今这个竞争的时代,企业想要快速发展就必须抓住一切资源,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而在众多资源中,人力资源无疑已成为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已逐步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更具科学性、人本化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目前,这种新形式的管理方式已成功走进企业内部,成为一种主流的企业管理模式。

1、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

从本质上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是以发掘、培养、利用和发展人力资源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活动和过程。它以人力资本投资为前提,包括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以及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与调剂等诸多管理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可以说,人力资源的开发不仅是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内在动力,也是企业其他管理活动的前提,所以,做好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采用计划、组织、指挥、监督、激励、协调、控制等有效措施和手段,充分开发和利用组织系统中的人力资源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在这一管理过程当中,企业将主要以人力资源为中心,研究如何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这种管理方式冲破了原有的人事管理约束,不再把人看成是一种“技术要素”,而是把人当作一种使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来刻意地发掘。这种基于全新的管理哲学和管理理念的管理方式即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

这一新型的管理理念与传统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第一次提出了“员工发展与企业发展同等重要”的命题。以往传统的人事管理着重落脚于“管理”一词上,人只是被管理的对象,企业即使组织员工培训、进修也仅仅是为了服务于组织财富的创造;而如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重在“开发”,人既是管理的主体也是被开发的对象,强调在为组织创造财富的同时自我发展,具有更强的自主性。

其次,传统的人事管理似乎只是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这一个部门的工作,其他部门管理者只要管理好本部门工作上的事物即可,不具有识人、用人、发展人才的使命,不同部门间不存在人事问题上交集。而今天,有时为了发现不同的人在不同工作中的潜力,企业往往会选择让员工在不同岗位上实习这一方式,最终把不同的人放在最适合他们的岗位上,因此今天人事管理已不再是某一职能部门单独使用的工具,它更需要每一个部门管理者都参与进来,部门间相互协调、配合,共同为企业选择最优秀的员工。

最后,在管理的主导思想上,传统人事管理还停留在“经济人”的人性假设上,对员工多采用物质激励加制度约束的方式,而不重视员工的精神、社会需求,高压之下才会出现当年某企业员工不断跳楼的事件,这也许就是今天有些企业即使高薪也无法招到所需求的人才这一现象的根源。相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就秉持“自我实现的人”这一人性假设,考虑人的情感、自尊与价值,利用诸如员工生日、带薪旅游等方式让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从而抓住了人的“心”,才能赢得人的“才”,为企业更好的服务。

二、目前企业中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当今,许多中小型企业都有自己的人力资源部门,然而其中不乏一些管理者认为建立了这一部门就是实施了人力资源的管理,这样的想法显然没有认清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虽然不可否认他们是有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但是其理念仍然是传统的以事为中心的人事管理。如果仅仅如此,那问题显而易见。首先,企业的用人机制不够合理。最常见的用人机制包括外部招募与内部提升两种。但外部招募存在着过于重视学历,忽视能力,产生高分低能,不能快速适应企业工作需求的缺陷;而对于内部提升,虽然企业对于员工的能力、技术水平都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依然不可避免地出现因恶性竞争、迁就照顾、人际关系等而产生的人才流失与浪费现象。这些问题导致了人力资源不能得到充分重视、全面开发与应用的弊端。

其次,一些企业依然认为解雇与重新聘用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方式,“官本位”、论资排辈现象严重,员工缺乏合理的晋升机制和表达想法的权利,且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不够重视,开发内容与方法也极其落后,这从根本上阻碍了员工的个人提高,从而进一步滞后了企业的发展。

最后,部分私营小企业吝啬于人力资本投入。“谁投资,谁收益”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则。但是,由于人力资本是一种无形资本,它潜在于人体之中,只有通过对其载体——人进行投资方可获得。因此,企业担心自己的人力、物力投资依然不能挽回人才的流失,获得少于投入。且这类企业多半仅仅注重短期效应,忽视企业的长期发展与人力资源的关系,故而并不愿产生人力开发成本。对于今天这个资源竞争的时代来说,这些目光短浅的企业注定会被淘汰。

三、现代企业用人机制的改革方式

面对以上各种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笔者认为企业应从配置、评估、培训以及资本投入几方面综合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合理配置使用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比率。而要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就要对人力资源的构成和特点有详细的了解。所以,企业在招募到新员工后,应着重发现不同员工的技能特长,遵循能为对应原理,将员工放置到最适合的岗位上去,使得人尽其才、各尽所能。

其次,人力资源的根本目标是使人的潜能得到开发和有效运用,因此在员工工作期间,企业应综合运用面谈、团队分析、工作分析、观察以及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员工的心里、专业、技能、创新等方面的潜力,将个人的全面发展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为企业的培训内容、方式奠定基础。

最后,一个发展的企业、一个进步的企业应当时刻与社会的脚步保持一致,汲取新的管理理念,将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企业不断前进的有效方式,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连续的、动态的、创新地进行人力资本开发投入,包括教育投资、培训投资等。从而提高企业的软实力,增强竞争优势。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论电子商务对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摘要:电子商务是划时代的科技革命应用,为企业改变传统生产经营模式,节约成本,寻求无限市场空间提供了可能。本文从电子商务对现代企业在采购、制造、营销、研发和客户关系维护等方面所产生积极作用的分析,让更多企业认识到电子商务对市场经营的重要作用,并利用好这一工具,主动适应信息化革命,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电子商务 现代企业 生产经营

信息时代已经完全到来,影响到我们生产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它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的最主要方面是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为生存也好,为发展也好,电子商务是企业管理者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重要课题。这是因为电子商务通过对研发、采购、制造、营销产生的影响,涉及了企业的成本控制、效率提高和市场占有等关键性问题。本文试图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方面,浅析电子商务对现代企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以期能引起企业对电子商务的重视,并为企业拓展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提供一些启示。

一、减少采购成本,建立快速反应的动态企业联盟

电子商务弥补了订货会、供需见面会等传统采购原材料传统方式占用一定人、财、物的不足,减少了企业采购成本支出。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企业之间的竞争从实际占有资源的多少,转变为可控制运用资源的多寡。企业只有利用外部资源尤其要发挥好网络的作用,与合作伙伴、供应商做到信息资源实时共享,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运作效率,降低采购成本。

第一,实现了电子商务的企业,能够在自己的专用网络上通过edi直接与贸易伙伴进行谈判和交易,或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检索,以减少传统采购过程中人员差旅费、调研费的发生;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向全球供应商进行招标,由此也避免了经济学中所谓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各种损失。同时,通过企业内部网络能及时了解本企业的库存动态信息,进行适时采购,避免因传统原材料短缺信息获取时间延迟而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第二,通过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加强与主要供应商之间的协作关系,并形成一体化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体系,不但降低了采购费用,更重要的是能让采购人员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集中在价格谈判和改善与供货商关系上,建立起相对稳定的企业发展联盟。统计资料显示,使用edi可以为企业节省5—10%的采购费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自1999年把公司采购业务电子商务化后,其供货商不愿意冒着失去通用电气业务的风险,也都于2001年完成了电子商务化的工作。通用与供货商几乎所有的业务都在互连网上完成,为其节约了大量的成本,同时也与供应商建立起了良好的、紧密的、新型的动态企业联盟,达到双赢的目标,提高了双方的市场竞争力。

二、降低库存,实现柔性生产控制,产品研发快速科学

企业传统生产过程中存在以产定销、库存控制、生产线过长、研发周期过长等诸多问题,限制了企业的灵活性,生产费用难以降低,生产决策难以跟进市场需求。电子商务能有效克服企业在传统的生产方式、研发、库存等方面的缺陷,适时把握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生产决策科学化水平,合理控制库存,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

第一,减少企业库存,提高库存管理水平。产品生产周期越长,企业越需要较多的库存来保证履行供货合同,大量库存导致企业运转费用、租金成本、管理费用显著增加,效益降低。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间的合作不断加强,mrpⅱ、erp、jit等先进生产方式的应用,为企业实现精确生产,零库存奠定了基础,从而节约大笔开支。例如,美国dell公司网络直销模式就实现了零库存。

第二,实现生产过程柔性控制。传统经营模式下的生产方式是大批量、规格化、流程固定的流水线生产,基本上是以某时间段的销量为参考来决定本期生产规模,生产决策存在比较大的盲目性;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涉及产品的每个零件都在本厂生产,外协加工工序较少,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对企业规模化经营不利,难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基于电子商务的生产方式是需求拉动型的生产,网络将生产企业和消费者联系在一起,使消费需求信息得以迅捷地传达给生产者,据以组织生产,这样就使得生产方式由大批量、规格化的典型工业化生产向顾客需求拉动型生产转变,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柔性化管理。

第三,缩短了生产与研发的周期,产品定位更加准确。电子商务提高了信息和资金等的转移速度,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生产周期,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另外,电子商务环境下,厂商总是用自己全新的技术和产品赢得市场,以在竞争中获得胜利。随着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要求高质、高速的个性化服务,企业即使花费巨额资金进行研发工作,若周期过长,也是昨日黄花。在互联网上,消费者可以以互动的方式进行订购,并协助企业设计出一套解决方案,使企业最大可能地理解顾客,理解消费者,从而使产品几乎以零开发周期的速度进入市场。

三、节约销售费用,市场空间大大拓展

第一,电子商务可以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广告宣传及市场调查,构筑遍及全球的营销网络,改变了市场准入及品牌定位等规则,建立起无中介的销售渠道,与消费者直接接触,既降低了流通费用和交易费用,又加快了信息流动速度。同时,网络宣传可以大大降低促销成本。据国际数据公司的调查,利用因特网作为广告媒体进行网上促销活动使销售额增加10倍,而费用只是传统广告方式的1/10。

第二,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传统经营模式通过各种媒体做广告,需要对复杂的销售渠道进行管理,并且目标市场受到地域的限制,这是一种销售方处于主导地位的强势营销,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络营销是一种主动方在于客户的软营销。

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传统企业所面对的市场是有限的,而利用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则使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在网上展开的营销活动,面对的就是全球市场,能够针对全世界每一个潜在客户,电子商务成为企业最好的国际交易平台。

电子商务克服了时差带来的国际商务谈判的不便,为企业不间断交易提供了可能,交易时间理论上的无限延长必定会给传统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24小时网上在线销售可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的销售增加,企业的网址成为永久性的地址,可为全球的用户提供不间断的销售信息。

第三,全方位展示产品,促使顾客理性购买。从理论上说,顾客理性地购买,既能够提高自己的消费效用,又能够节约社会资源。网上销售可以利用网上多媒体的性能,全方位展示商品功能的内部结构,企业通过网络展示商品的质量、性能、价格及付款条件等,从而有助于消费者完全地认识了商品及服务后,客户各取所需,发出订单,再去购买它。相对于传统的店铺销售,商家免除了相应的基础设施来支持,如仓储设施、产品展示厅、销售店铺等,减少了销售成本;顾客不必亲临现场,就可以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不但符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还节约了时间、精力等成本。

四、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

客户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不断了解顾客需求,对产品及服务进行改进,满足顾客的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是企业能否在市场上立足的关键。电子商务以其互动性、灵活性、人性化等特点在客户拓展与维护方面有体现出一定的优势:

第一,双向互动,个性化服务,实现准确市场定位。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通畅,客户是直接按照需求向企业提出要求,企业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及时提供个性化服务,最大可能满足客户。企业通过对顾客需求的归纳,能够及时把握市场脉搏,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准确定位目标市场,降低决策风险,提高决策针对性与科学性。

第二,密切与客户关系,提升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电子商务互动式沟通,使消费者更易表达出自己对产品及服务的评价,这种评价一方面使企业可以更深入了解用户的内在需求,及时了解市场动态,调整企业产品结构;另一方面企业的即时互动式沟通,可提高企业的售后服务水平,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促进了双方的密切关系。企业还可以建立客户智能管理系统,建立客户服务数据库,分析出客户的需求特征,这样服务人员就能马上响应客户的要求,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建议。服务质量提高之后,客户感到了企业对他的尊重和关怀,并对企业产生了信任,企业将来拓展了产品线或服务范围,客户会首先感兴趣,从而理顺了企业资源与客户需求之间的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并减少客户变节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从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促进了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削减了经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决策水平,拓展了市场空间,稳定了客户关系。在我们所处的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电子商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企业生存与发展,是每个企业都不能回避的客观实际,只有以与时俱进,主动融入,才能在现代化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试论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

论文摘要:为什么有一些企业长盛不衰,而有些企业昙花一现?通过比较发现长盛不衰的企业与昙花一现的企业区别不在于所谓的竞争战略上,也不在业务安排上,而在核心竞争力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文化(如健力宝、四通等一批曾名噪一时的企业,他们当时的市场占有份额不少,如今不少人可能已经把这些企业淡忘了)。纵观企业管理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大致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三个阶段(还有些人认为:小企业靠经验管理、中等企业靠制度管理、大企业靠文化管理等),其总体趋势是企业管理向人性化发展。海尔集团是国内知名企业,海尔总裁张瑞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曾说:。海尔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海尔文化。海尔的什么都可以复制,惟有海尔文化是竞争对手所复制不了的。”如海尔精神是“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海尔理念是。只有创业没有守业”等。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文化管理的核心,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已占有重要地位。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资源,以期更好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对象包括人、财、物、信息、时间五个方面。其中,人在管理中具有双重地位: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管理过程各个环节的主体都是人,人与人的行为是管理过程的核心。

“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企业文化管理正是顺应这~趋势而诞生的一种崭新的管理理论,其中心思想就是。以人为本”。因而,它就自然地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其物力、财力、信息资源是有限的,而人力资源的开发则永元止境,人的潜力发挥出来了,物力、财力、信息资源可以得到更好地利用。海尔、联想等优秀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建设成了良好的企业文化,依靠优秀的员工队伍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显著的优势,这首先归结于它们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指导。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企业在具体的历史环境及条件下,将人性化的理念与商业的操作成功地融为一体转化成具体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形成企业员工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为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建设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建立企业内部的动力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使广大员工自觉地把个人目标融入到企业目标中来。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如果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统一目标,就不能形成强大的竞争力,也很难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传统的管理方法都是靠各种各样的政策来引导员工去实现企业的预定目标,而合适的企业文化会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由此形成的竞争力也更持久(农行有些单位管理是层层加码,码到成功,完不成任务换行长或换岗位)。联想的核心理念是把员工的个人追求融人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它的企业精神是。求实、进取、创新”,它的做事原则是。撒上一层土,夯实了,再撒上一层土,再夯实了等。企业文化的价值观被企业员工认同后,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从各方面把员工团结起来,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员工对企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使员工从内心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奋发进取的效应,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这足以胜过任何规章制度和行政命令。员工在人人受重视、受尊重的文化氛围中,获得极大的心理和精神满足,会自觉树立对企业的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有了这种责任感,员工就会进发出元穷的创造力,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不断创新。企业文化的作用正是通过激励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使人产生自尊感、成就感,从而调动人的精神力量。

企业文化不只在企业内部起作用,作为一种亚文化,企业文化在社会文化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它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如农行形象广告:金行银行,选择农行;七卡八卡,还是金穗卡;选择农业银行,未来充满希望;选择农业银行,生活充满阳光;选择农业银行,梦想不再遥远;为您聚财、理财、养财、生财,农业银行的全部奉献;与农行握手,同财富结盟;伴你成长,农业银行;大行德广,农业银行等。

三、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缔造者、倡导者和管理者

由于领导者在企业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他们对企业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对企业的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等也都能施加较大的影响。因此企业文化要形成体系,更离不开企业领导者的总结、归纳和加工,离不开企业领导者的聪明才智以及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企业领导者的价值趋向、理想追求、文化品位,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活水源头。如被摩托罗拉奉为宗旨的两条行为准则是“保持高尚的操守,对人永远的尊重”。鲍伯.高尔文,摩托罗拉总裁强调:在摩托罗拉,一个领导者首要的责任并不是去做决定或者指挥,而是去创造和保持一种催化环境,激发出一种目标导向的参与气氛,保持目标清晰,畅所欲言,能够为他人提供可以学习的“遗产”,并通过摩托罗拉的制度系统鼓励对这种遗产进行再创造。

由此可见,企业领导者对企业文化的管理,贯穿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领导者所做的一切,就是在企业中形成预期的文化。为此,企业领导者要对一些行动做出示范,自身表现要言行合一,才能上行下效。

四、企业文化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完善

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是终身不变的,它要与企业的发展状况,外部环境联系起来,不断地建设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企业精神在企业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促进作用。建设适应时代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优秀企业文化,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及时地予以发展和完善,扬弃旧的企业文化,创造新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进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知识经济时代已向我们走来,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大趋势,企业文化是把企业各类人员凝聚在一起的精神支柱,是企业把各种资源有效整合、形成强大竞争力的无形之手,是企业之魂,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源泉。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现代企业管理中非理性因素的价值

摘要:企业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人的因素主要是指人的情感、欲望、意志、信念等非理性因素,现代企业管理中注重人的非理性因素已成为必然,合理利用和激发人的非理性因素有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非理性因素;现代企业管理

一、现代企业管理中注重非理性因素的必然性

企业管理的中心,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对管理要素的分析,核心也是对人的因素的分析,也最终表现为对人的因素的分析。因为只有人才能实现管理的各项目标。人的因素主要是指人的情感、欲望、意志、信念等因素,这几方面的因素构成了人的非理性因素。人的非理性因素渗透在人的整个活动过程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制约着人的实践和管理活动。

就我国企业管理和研究的状况看,目前还主要局限于“理性模式”,即片面注重于理性因素,而忽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企业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以及奖惩办法等,都着重于对物或事的管理以及定量研究分析。当然,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意义上是必要的。但这种模式的弊端却经常被人们忽视,即忽视了人的非理性因素在企业管理以及企业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因而既不利于激发企业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道德观,难以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又不利于管理人才的培养和管理者素质的提高。尤其是不能使职工的企业主人翁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企业管理的对象并不是纯生物人,而是外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是具有情感、意志的活生生的“高等动物”。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企业职工既是企业的主体又是企业的客体,企业的一切发展目标(包括管理目标)的实现,最终要靠广大职工的行为去完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相互反馈、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广大职工的反馈及作用不可避免地渗透着非理性因素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又往往影响着职工对各项管理措施的认识、影响着管理者在职工心目中的形象,进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职工的行为。所以,企业管理过程始终渗透着各种情感和意志的非理性因素,这种因素对人的各种行为的支配和影响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也是必然的。

二、现代企业管理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优秀管理人才的培养。企业管理水平较低,是我国当前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而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则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除了必须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通本行业业务及理论知识与科技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较为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这些正是管理者所缺乏的。目前许多企业的管理,主要还是用经验和权力去硬性贯彻落实既定的各项目标。实践中,他们只看到权力的作用和规章制度的硬性约束力,而忽视或看不到人的非理性因素及其在企业运行中的作用。

(二)有利于管理者改善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水平。根据理性模式培养的管理人才往往缺乏开阔的眼界,缺乏对整体的直接感受和总体管理能力,从而也成为一架推行各项既定管理措施的“机器”。因此,在企业管理中注重非理性因素的研究和运用,可以促使管理者改善组织结构,加强文化修养,树立良好的形象,培养优秀的工作作风,潜心研究管理艺术,提高管理水平。

(三)能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企业的活力。作为管理者来说,要真正从政治、思想、生活、家庭、婚姻等方面去关心职工,加强同职工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彼此视为知己。同时,尊重、理解和信任广大职工,承认他们合理的个人价值并创造条件鼓励其去实现。切实实行民主管理,积极采纳职工的合理化建议,自觉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使全体员工树立起共同的价值观,进而转化成一种合力,推动企业的发展。对被管理者来说,通过强化情感、意志等,将广大企业职工的这些非理性因素的力量,转化为实践活动的动机和动力,激发其工作热情,使他们潜在的和现实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激发起整个企业的活力。

三、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优化非理性因素的对策

(一)加强情感管理。领导者在管理制度约束人的行为,达到组织规范化的基础上,要加强情感投资,创造宽松、温馨的工作环境,培育亲密的人际关系,以情感为纽带,加强正面激励,注重双向沟通和交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知人善任,使员工得到自尊的满足,减少挫败感,增加工作热情,从而激发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满足员工的自我实现等高级的需求,真正实现符合人性的管理。目前,我国组织尤其是企业中的情感管理还处在较低的层次,仅停留在以激励为主的感情投资阶段,并没有深刻理解管理的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发挥的作用,并没有真正从情感管理入手,达到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发挥,来提高管理效能。

(二)加强沟通协调。沟通是管理的重要环节,加强沟通要求组织减少官僚作风,形成平等、民主的文化氛围,寻找信息的最佳流动方式,形成良性循环。在这一过程中,组织的使命及其理念通过各种有效的沟通途径形成组织成员的趋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培养组织员工共同的理想信念,最后内化为信仰和组织的文化无意识。

(三)满足人性需要。人本管理不仅要求尊重人,也要发挥人的能力和价值,满足人性的需要。人本管理要求正确对待员工,树立管理者、员工和企业是有机地统一体的观念,增强组织员工的归属感。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工作生活质量运动”就是将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工作需要和尊重人性结合起来,并寓于每日实践之中。强调组织放弃一味追求效率的做法,重视组织成员个人价值在工作中的体现,通过个人价值的实现,反过来促进组织效率的提高。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试论财务管理与会计监督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1.1财务管理的本质决定了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所谓财务管理,就是为企业组织资金运动,处理财务关系的管理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区别于经济管理中的其他管理工作,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因此,抓管理应以抓财务管理为基础。

1.2企业经营决策依靠财务管理系统。企业经营决策主要包括:产量决策、定价决策、促销决策。做到科学决策,强化财务管理,依据财务管理系统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是至关重要的。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财务管理系统是以决策为主的计划体系与组织为主的协调体系和以控制为主的管理体系之间的关联,并要求形成特定的结构和层次,具有自我组织、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之功能。因此,企业经营决策必须依靠财务管理系统。

1.3现代企业需要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但是,市场犹如魔方瞬息万变,潜伏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尤其是在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国政府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而相应调整其宏观和微观经济政策,并在进一步促进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西方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合资和联合公司、大型公司对理财提出了更高的行为规范和更广泛、更复杂的理财范围和方法。比如在企业筹资和用资方面,发展了创新金融工具(如票据发行便利互换交易、外汇期权、外汇运期和期货交易等,)从而给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建立多元化的关系,以及直接和资本市场建立商业关系提供了条件。同时运用创新的金融工具也带来了企业潜在的经营风险。因此,财务管理不仅显得重要,而且面临着许多新课题,有待我们研究解决。

2.如何使财务管理发挥企业管理的核心作用

要使财务管理真正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真正发挥核心作用,就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2.1从解决“人”的问题入手。首先是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观念,充分理解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其次是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懂得会计核算,更重要的是要善于理财;还要求熟悉国家法律,对社会环境有一定的观察和预测能力,以及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2.2理顺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职权关系。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根据产权明晰的原则和企业财产委托经营制度的要求,财务部门与会计部门是必须分设的,前者是理财,侧重于企业内部管理;后者是核算,侧重于对外会计报表。当然,两者存在着不少的联系,但有联系并不韵味着意味着必须合为一体,同样地,财务管理部门还要明确划分与企业管理、生产、销售和决策部门之间的职权范围,形成以财务管理部门为核心,分工明确,相互协调的管理网络系统。

2.3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根据财政部门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的指导意见,笔者认为应考虑围绕以下“六个中心”。即1、企业管理制度以建立指标考核机制为中心;2、经营管理以预算为中心;3、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4、成本管理以环节控制为中心;5、非经营性开支以期间费用管理和技改投资管理为中心;6、促销管理以资金回笼为中心。分别制定实施细则。

3.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一是核算,二是监督

这些年来,大多数对会计核算相对重视,但对会计监督方面比较松懈,因此,出现了一些问题,像财经违纪、违法现象,乱收、乱摊、乱罚等等,因此,加强会计监督工作非常必要。

3.1改革会计人事制度。 由于现行的会计人事制度的欠缺,会计的人事权归单位管理。这样,会计的监督作用很难得到发挥。有些会计人员已经变成了领导的驯服工具,会计监督作用实际难以发挥。曾经有人提出,成立会计局,会计人员的人事编制归会计局所辖,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一设想一时难以实现。笔者认为在目前的条件下,会计人员编制可以改为归口管理,会计人员由各系统、各行业进行调配。并规定会计人员在一个单位任职期不得超过2到3年。这样,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就容易得到发挥,会计监督由被动变为主动。这种做法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工作均有益无害。

3.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也是一种加强会计监督工作的有效方式。首先要加强财会人员政治思想教育,组织财会人员学习各项会计法规,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感,使广大会计人员能够自觉的做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工作。同时也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没有熟练的业务知识,会计监督工作也是为作不好的。此外,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对那些敢于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敢于揭露违纪、违法现象的财会人员给予表扬和嘉奖。从而,促进会计监督工作。

3.3健全财务机构。目前,有些会计核算单位的会计机构仍不健全,特别是乡、村一级的会计核算单位,有些会计核算单位的会计,出纳有一人监管,不利于会计监督工作。所以,要尽快的健全会计机构,配足人员。一个独立的会计核算单位起码应有一名主管会计和一名出纳会计,同时还要确定一名政治素质强、业务精通的主管审批财务负责人。只有健全的财务机构,会计监督工作才能正常运行。

3.4完善会计监督制度。会计监督制度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会计制约制度,制约制度的核心是钱和物应有二人以上监督管理。这里,主要讲讲倾向资金

管理的两个制约制度。首先是财务印鉴管理。财务印鉴管理十分重要,各会计核算单位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它要有两人以上保管;其次是票据领用制度。票据领用制度也是会计监督的一种重要制度,各会计核算单位的空白票据(含银行支票)应有专人保管,领用时必须登记。只有严格的监督制度,会计工作才能做的更好。

3.5财会人员要自觉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会计监督工作。会计监督,会计是主体,要做好会计监督工作,主要还是依靠广大的财会人员尽职尽责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财会人员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首先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学习会计法规,增强职业道德,克服本位主义思想,要敢于坚持原则,对于一切违纪、违法的经济活动一不参与、二要抑制。在工作中一切要按照会计法规和国家政策办事。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有过硬的技术,才能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总之,要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必须着眼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制,真正确立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浅析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摘 要]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是一种资金流转的动态体系,而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则是维持这一体系运转并提高效率最重要的动力之一。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使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会计 现代企业 管理

科技和管理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集约化经营的两只车轮。企业一方面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生产经营质高价低有竞争力的商品,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另一方面要实行严格的科学管理,通过科学的财务管理、会计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营销管理、人事行为管理等,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重点、难点,也是突破点,现代企业管理必须把会计管理真正放在企业管理的中心位置,根据集约经营的基本要求,考虑会计管理工作。

一、会计管理工作在企业价值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求增加生产要素的产出能力,以较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那么,怎样才能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呢?加强会计管理是重要手段,即通过记录反映、规划控制、计算分析、监督评价等方式,指导人们的经济行为向取得最优经济效益的方向移动。事前,要通过分析、比较、预测经济发展前景,选择最佳方案,确定经营目标;事中,要以经营目标为标准,适时控制,随时反映经营目标的实现情况,发现差异,分析问题,采取措施,及时纠正,保证经营行为按既定经营目标进行;事后,利用会计信息资料进行经营业绩考核、总结经验,指导未来。可以说,会计不仅是讲求经济效益的实践性,而且是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讲求经济效益的实践性活动,又是通过对价值管理的形式来进行的。价值管理作为使用价值管理的抽象化概念,在商品货币关系存在并且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使用价值管理。这不仅表现在经济效益的有无和大小要通过各种价值来表现,还表现在社会产品的再生产过程,经济效益的数量表现实际上就是价值运动的增值额。企业财会部门是企业价值管理的主要承担者和聚焦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所需的价值信息是由企业财会部门提供的,宏观经济中的价值管理也主要是通过企业财会部门提供的,宏观经济中的价值管理也主要是通过企业财会部门对企业经济活动施加影响的。

二、会计是实现企业管理目标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会计不仅是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经营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企业内部管理来看,要使产权清晰,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行严格的经济责任制,如果没有会计管理简直不可想象。企业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这是勿庸置疑的。企业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部分。财务会计工作是根据企业日常的业务记录,登记账簿,定期编制的有关财务报告,向企业外界有利害关系的团体和个人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具体目标是为企业外界服务。而管理会计是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特定问题进行分析,以便向企业内部各阶层管理人员提供有关价值管理方面的预测、决策、控制和考核的信息资料,其具体目标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由于科学技术是新月异,生产力不断发展,企业规模日趋庞大,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家不得不格外重视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预测与决策,以反映和监督为根本任务的财务会计工作就不能满足需要。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转轨变型,应将会计基本职能由核算向管理转变,向决策倾斜,全面推广和应用管理会计。

三、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

现代管理会计区别于传统会计和执行性管理会计,它履行着更加广泛的职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集中表现在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三个方面。解析过去即对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进行进一步加工、改制和延伸,以满足企业经营决策的需要。控制现在即严格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使之按决策和预算规定的标准有效地动作。首先,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经营目标,须先通过决策程序确定最优方案;其次,对所选定的最优方案进行加工汇总,形成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生产经营全面预算;第三,为促进全面预算的实现,需要进行指标分析,形成各个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并以此作为开展日常经营活动的标准;第四,各个责任中心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系统的纪录和计量,作出实际完成情况与预定目标对比,评价和考核各个责任中心及其有关人员的工作成本;第五,通过信息反馈,及时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发挥制约和促进作用,以保证决策所定目标的圆满实现。筹划未来即以预和决策的形式,对企业可供选择的有关方案进行针对性的数据分析,以便选出最优方案。预测是指企业根据现有的经济条件和已经掌握的历史资料和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状况进行的预计和测算。预测的内容主要有销售、利润、成本和资金,预测的方法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法。决策活动是针对企业未来经营活动面临的问题,由各级管理人员作出的有关未来应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如何组织生产和推销,价格如果制定等经营方针和政策。决策是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它直接对企业未来的行动方案进行决择,是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会计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着多方面的职能和作用。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 企业资源计划 业务流程 企业 管理  软件 信息系统

[论文摘要] 企业资源计划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精髓,越来越被更多的企业所接受。文章主要阐述了企业资源计划的理论、项目实施方法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从企业软件选型、项目实施、管理方式改进、管理制度完善、业务及操作规范固化等各个方面 总结 了企业资源计划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过程和最终所达到的效果。

企业资源计划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 指导 ,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的现代企业的运行管理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现已形成在互联网基础上的跨国、跨企业的运行体系。它基于供需链管理的思想,采用协同商务管理模式,应用组件和工作流开发技术,面向业务流程设计,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按照实际需求进行资源配置。真正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必然能够适应业务流程的变化。

从广义上讲,供应链上的物料、资金、价值都是通过信息的方式对人们作出的反映。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正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的信息流进行获取、分析和处理,达到有效控制和利用企业资源,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 成本 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使企业在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为自己创造利润和价值。

一、企业资源计划的核心及特征

企业资源计划是以供应链思想为基础,应用现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管理方法。它是在物料需求计划和制造资源计划两种应用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gartner公司提出企业资源计划的概念以来,企业资源计划的应用风靡全球,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基于企业资源计划及信息集成原理的管理系统普及率已经达到85%以上。

信息集成是企业资源计划的最主要的特征。企业资源计划对供应链上的所有单元,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和其他合作伙伴,都按照客户和 市场 的要求,步调一致地开展业务工作,保证产品和服务能够保质、保量、按时交付到客户手中;同时,企业资源计划将传统管理条件下条块分割的资源按照流程管理的思想重新整合,支持工作流(业务流程)动态模型与信息处理程序的集成或组织,运用面向对象和组件(或构件)开发技术,提供装配型的软件产品来解决专业化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支持各种行业和生产类型制造企业的管理要求,达到整个企业(供应链)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企业资源计划的核心是企业管理信息的集成。

企业资源计划是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的有效途径,企业资源计划的管理理念和思想是众多企业家和管理工作者智慧的结晶。如管理信息的完整、准确、及时和唯一,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同步,产、供、销的平衡协调,市场需求变化的把握等都是企业领导者非常关心的问题,只是依靠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是无法做到的。

二、企业资源计划软件选型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一套软件,是一个业务运作平台,更是一套先进的管理思想。企业资源计划的理论框架和基本功能都大同小异,但企业需求和企业自身特点却各不相同,所以在选型时应立足企业需求,选择符合企业特点的模块,并能为企业提供良好服务和持续支持的软件供应商。

(一)选型必须遵循从需求出发,选择功能模块完整的产品

企业需求,要放在企业整个战略范围内进行系统分析。即从 企业战略 目标出发,分析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基础支持,系统地提出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企业资源计划工具。需求分析要从现象到本质,提炼基本需求。表面现象往往发现不了问题实质,必须系统地从技术、生产、质量、采购、销售、库存、 财务 管理 等多方面入手,才能系统解决问题。因此,企业必须选择一个功能模块比较完整的企业资源计划软件管理工具,系统解决上述问题。

(二)选型要起点高、范围广,尽可能选择成熟、稳定的产品

从国内外软件调研测试的情况看,产品各有优劣。企业资源计划选型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必须深入学习软件性能和充分分析企业的实际需求,才能选择适合本企业的软件。要站得高,从技术、功能和性能上要高起点、高要求,才能在日后的实施中减少问题的出现量。

(三)锁定目标,重点考察

从众多软件供应商中综合企业需求、软件功能、性能价格比、公司势力、软件成长性、产品线、实施经验及成功的典型客户等因素考虑,筛选出不少于六家公司,按以上几个方面对软件供应商和其典型客户进行调研,实地考察软件的实施、应用情况,并邀请他们来企业讲解、演示针对企业需求的解决方案,提出方案建议书。这期间,不但是软件商了解企业的过程,也是企业相关人员了解软件供应商、学习企业资源计划理论和实施方法的过程。据调研情况和方案建议书,选择不少于三家公司进行公开招标,确定合作伙伴。

三、企业资源计划的实施

(一)方案设计

被确定的软件公司派出最强的 管理 和技术专家深入公司各作业环节,依据前期的需求分析,研究各部门及相关部门业务流程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详细的实施方案,根据实施 逻辑 确定分步实施规划,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技术标准和数据编码规范,分步实施,重点突破,逐步展开,并与企业相关经理人充分沟通,取得一致意见后双方签字确认,以此作为项目实施和验收的依据。

(二)组织机构建立

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各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的企业资源计划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总体策划;资源调配、部门协调和决策;项目效果评估和项目管理考核;把以信息化主管部门领导为主任的企业资源计划推进办公室,由 计算机 专业人员、各单位业务骨干和软件公司项目经理及实施工程师组成的小组,负责项目的整体推进;负责制定整体方案,并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任务、负责人、完成时间;负责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进度安排;负责组织基础数据的整理和录入,同时组织项目的管理咨询、业务流程定义、系统测试、最终用户培训、系统验收,并按阶段向项目领导小组提交进度报告。对于重大问题提交决策建议以及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建议解决方案,使项目的相关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项目组织管理

企业资源计划纳入公司级管理创新项目进行管理,确定阶段目标、实施计划、奖惩措施,制定有效的考核标准。

以企业为主体确定流程规范,制定操作规程,并对员工进行反复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企业资源计划操作资格考试,以此作为上岗依据。

实行企业资源计划周工作例会和月度工作简报制度。在例会上各小组通报实施情况、提出问题,由领导小组现场解决,并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将一个月的制度实施情况以企业资源计划简报的形式在公司内部网络上,并配有适当的表扬和批评内容,以鞭策后进。事实证明,这个措施是有效的,而且是成功的。

(四)企业资源计划项目实施计划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重点突破的原则,分阶段确定目标,按目标制定计划。从易到难,从低到高的应用,注重实效。始终坚持按策划组织、培训、数据准备、测试、完善、模拟运行、正式上线的步骤进行。

公司确定先实施业务比较规范、难度较小的进、销、存和 财务 系统,待系统稳定后实施生产模块及与之有关的设备、计量、质量等模块,最后再实施人事、决策等模块。

根据公司实际,确定整个项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主要实施系统控制、销售管理、应收管理、采购管理、应付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产品数据管理(含产品结构管理、工艺管理)、费用预算管理(含费用管理)、财务核算、pdm数据整理及需求分析、硬件网络 环境 搭建、企业资源计划。周期为8个月。主要完成物流和资金流的集成,规范、透明基础管理。第二个阶段,是集成生产主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平衡、车间作业管理、质量管理、设备计量管理、 人力 资源 管理、解决分析、企业资源计划。周期为12个月。主要实现以 市场 为需求、以主计划为核心、以日排产和齐套投料为主要内容的精细化生产组织模式,有效地控制在制品,最大限度地压缩存货,提高交货期,快速地满足市场需要。

(五)总体目标

1.以实施企业资源计划项目为契机,促进企业由传统的封闭、低效率、粗放式管理模式向透明、协同、规范、精益的管理模式的转变,支撑 企业战略 目标的实现。

2.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建立规范的企业数据标准及编码体系,促进企业基础整顿;加强产品设计、工艺文件标准化管理;细化原 材料 消耗、工时、资金占用、设备台时定额管理;规范企业生产期量标准;加强客户资源信息管理;细化 成本 费用及价格管理;加强业务流程及角色规范管理。

3.改进管理、决策方法。实现信息资源规划、各子系统的数据集成和数据库全局共享;建立企业基础信息结构,包括集成的信息网络和全面统一的数据交互格式;齐套库存管理及分析;过程消耗成本核算;赊销风险控制及客户资源管理;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订单管理的集成应用;分产品的实时成本核算;快速报价;利润预算及盈亏平衡分析;在线多维数据分析,支持决策应用。

4.以企业资源计划为规范,系统提升企业管理,支撑企业进行系统进化,形成透明、开放、协同、规范、精益的企业 文化 。

(六)实施内容

1.采购 管理 。依托信息系统支持,及时传递生产系统的需求,并通过与物流系统的信息集成,迅速对生产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保证生产物料的齐套性。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根据生产计划,提出生产的需求计划;生产系统可以根据物料计划查询原 材料 和零部件的齐套情况,提出采购计划;依托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信息集成,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将供应商的交货期、物品质量等信息作为供应商评价的依据;把供应商评价结果同采购份额分配、付款政策结合起来;建立采购周期、 经济 批量、安全库存等基础管理的信息库,为及时保障材料供应提供依据。

2.销售、库存和生产系统。生产计划是 指导 企业生产活动的纲领性文件。为了保障生产计划的实施,同时会产生物料采购计划、外协件计划、车间作业计划、设备使用计划、工装模具计划等一系列配套的计划。生产计划与这些计划是纲和目的关系,纲举才能目张。

3. 成本 管理。对生产成本进行计划、核算、控制和管理,建立科学成本预算方法,并与事中成本分析相对比,使预算逐步科学、准确,为公司决策提供有用的资料。

4.应付管理。应付款子系统主要管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与供应商发生的各种往来款项,有效地帮助企业管理者掌握资金的流向,通过监控付款情况来控制企业资金的流出,形成流动资金的良好循环。应付款子系统基于采购活动的发生填写发票、税金和采购费用,也可以直接调用采购子系统生成的订单。发票金额与入库物料的分摊,可以确定入库物料付款情况。发票过账后生成应付款台账,付款单与应付款台账进行结算,确定已付款金额和未付款金额,同时可处理预付款。为了实时掌握企业未来的资金流出情况,系统还提供丰富的查询 统计 功能,并与采购子系统、账务子系统集成使用。

5.应收管理。企业通过对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应用,实现 财务 部门与销售部门间数据的共享,在网络上完成数据信息的交流;财务部的应收账款将以销售部门的销售发票为依据进行登记;应收账款按往来户进行归集。收款、销售发票有据可依,明确业务来源。回款结算时可以指定到每一笔应收款,使应收账龄、预收账龄反映及时、准确,不但可以进行应收账龄、预收账龄分析,还可以进行回款账龄分析。

四、结论

第一,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实施不但是一种管理方法的引进,更是一个全员参与的意识创新和机制创新,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实施要量力而行,与企业的需求和管理水平直接相关,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第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实施是企业一把手工程,必须要决策者直接参与,才能持续推动下去;要严格遵循“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重点突破”的原则,做好规划,有层次、有步骤、有目标、按阶段循序推进,不能急于求成;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明确具体目标,责任到人,确保项目成功。第三,企业资源计划项目技术上的风险小,主要的风险集中在管理层面。所有软件都是基于角色的定义和流程的规范。因此,不仅是技术变革,而且是管理创新、思想创新。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涉及面广,不仅要投入大量 人力 和物力,还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机构、 管理体制 、工作方法和管理基础等一系列重大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化建设就是对企业的人、财、物力资源及产、供、销环节在信息处理、工作方式、管理机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习惯等方面进行的一次大的创新和变革。第四,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实施,数据是关键。三分软件,七分数据,要做到“三个到位”:数据到位、培训到位、考核到位;“一个确保”:确保新旧系统平稳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