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电气工程技术论文

电气工程技术论文

时间:2022-04-18 10:23: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电气工程技术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电气工程技术论文

电气工程技术论文:浅谈电气工程技术中的安全质量控制

摘要:电气工程是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故在本文中主要对电气工程技术中的安全质量控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字:电气工程;技术;安全质量;控制

一、电气工程设计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设计阶段是影响电气工程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想做好电气工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就需要将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也就是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尽可能把能发现和处理的问题都解决了,在后续工程中会避免很多麻烦,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设计阶段,对电气工程产生影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可信性(包括可靠性、可用性、维修性等)、安全性及可实施性等方面的偏离和缺失。

1、设计与设计规范有偏离

电气工程的施工图在设计时,应该严格按照设计规范的规定来。但是,在实际的设计中,往往会出现很多设计违背或者偏离设计规范的施工图,这样的施工图一旦投入施工,显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一般来说,提交施工的电气施工图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明显违反了安全性规范的设计要求,一旦按图施工,必定会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第二,是在低压配电线路截面选择上出现问题。在电气工程中,大型电气设备众多。而且都是单相负荷,三相负荷不平衡必然导致中线通过不平衡电流,长期下来,会对中线的使用寿命有所影响。第三,是变配电所位置选择上出现问题。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在选择变配电所位置时,要考虑到“设备吊装及运输方便”,这样才能保证配电所内的设备可以方便的进行使用和维修。为了保证资源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减少不必要工作,在设计时,要考虑好运输和维修吊装的问题。

2、设计深度不够

目前,由于现行的施工图纸在可实施性上存在缺陷,有很多都达不到设计深度和标准要求,直接导致了施工安装出现困难,也有可能在实用性上有所欠缺。在必要的计算和标注上,也没有按照规定的深度来,这样的结果是设计文件本身就存在原则性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不容易发现的,按照这样的图纸施工完成后会直接影响项目的使用功能。

3、相关设计文件衔接不流畅

在电气工程中,有许多需要衔接设计的地方。而且在土建施工图中,也应该做相应的标示,还需要附上有关的预埋件详图。但是,在多数实际的施工图中,仅仅是在电气图中有防雷接地图,而且标注和说明都十分简略,在土建施工图中,往往是没有任何标注和说明的。这样衔接不流畅的施工图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果把工程交给一个资质较低、缺乏相应经验的施工单位来做,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造成施工错漏。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是接地钢筋网的连接点的错、或者是焊接和作为外引接地联结点或检测点预埋件的漏设。这些由于相关设计文件衔接不清导致的问题,在实际中比较常见,而且这些问题也比较难于发现,处理起来也比较困难。

4、设计图纸不完整,边设计边施工

有些建设单位为了切身的利益,赶进度,赶工期,在设计图纸尚不完整、缺乏相应规范要求的情况下,就开始施工。对于设计单位来说,有时设计任务实在是太多,也存在不能按期完成的情况,这样就形成了设计单位一边设计,施工单位一边施工的状况。在施工过程中,甚至会出现图纸不完整的现象。设计文件是工程施工与监理的最主要的依据,如果连设计文件都没有完成就施工,施工和监理工作根本就不可能顺利的展开。设计是否认真执行国家规定、设计文件的深度及相关专业的密切配合问题等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单位应该严格按照各项要求来展开,对设计过程重视起来,加强设计过程管理、重视设计会签和评审,这样才能保证设计的正确性,边设计边施工的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

二、加强电气工程质量控制

1、 加强图纸会审

设计图纸是后续施工工作进行的重要依据,图纸一旦出现问题,后续会有很多问题出现。所以,在工程开工前,要加强图纸会审,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在审图时,首先要明确的是该工程的具体功能,搞清楚设计者意图,以及建设方对其项目的定位和需求。在审图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去发现问题,将影响工程质量、使用功能等方面的问题尽量在会审时就解决掉。

2、加强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电气工程施工前,电气工程师应按图施工,并且要全面的熟悉图纸,从系统上和宏观上予以研究和观察,善于发现图纸中的不足,及时提出意见。在确定施工图纸后,相关人员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组织进行设计和指导,严格审查程序,完善工程体系的质量保证和技术措施的保障,并且编制符合电气工程施工以及验收规范要求的合理施工技术方案。为确保电气工程施工的质量,应当选用高素质高水平的施工人员,这就要求施工队伍和施工人员必须经过考核,并合理调整好技工和普工的人员比例,争取获得最大的收益。在施工前要明确规定现行实用的规范和操作规程和顺序,明确工程的相关技术、要求、标准,对工程中所有材料及设备加以考查。

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电气工程项目施工中,要根据会审后的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资料,按照国家现有的施工以及验收规范,遵从地方相关工程建设的法规、文件,通过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实施。在电气工程项目施工中,电气工程师在发现施工存在的技术问题时要及时提出并处理,不能不经过同意私自改动施工设计。在施工中施工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和落实检测体制,对必要的设计部位进行重点监督。严格规范施工操作程序,编制出符合设计规范和施工工艺标准的质量控制程序。

在电气施工中必须要注意电气器材的质量问题,在选材时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在施工中配电线路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施工,不仅要保证线路的布置合理、整齐,还要保证电能传送的安全可靠性。电气工程中配电线路安装要牢固,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切勿破坏建筑物的强度和美观,还要注意线路与给排水管道、热力管道、通风管道和通信线路的布线位置,以促进施工质量的提高。

4、严格控制施工原材料的质量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保证电气工程施工安全的必要条件。在安装材料进行施工单位前,应对施工材料和设备进行审查,严禁不合格产品进入电气工程的施工,保证施工材料的安全性。为保证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在材料的采购和进入施工场地时,均应当统一填写报审表,通过审批后才能应用于电气工程的施工中,而且安装单位还要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认真核对和确认材料的检验报告、质量合格证和使用报告书,确保施工材料的安全性。当然,为不影响材料的结构,保证保护层的厚度,施工单位还要注意电线管的预埋施工,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规范施工。

5、 加强电气工程的安装调制

电气工程的安装要先制作配电箱和线盒内压线做出样板,并且按照要求整齐布线、压接牢固。在接地线的连接中,接地端子预留应严格符合施工规范要求,还要对外向的金属门窗和栏杆以及屋面的金属大部件进行防雷措施。将施工工序进行合理衔接,防止出现遗留的情况。施工中要按照既定的工作程序施工,严格施工步骤,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危险。在设备运行调试中应严格按照规定,先空载后带负荷,先单体后联动运行,在调试运行中还要持续运行规定的时间,确定电气和机械的可靠性。在电气工程的安装调试中,电气工程师应熟悉施工图纸和厂家所提供的二线线路图以及电路控制原理,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以推动施工的有序进行。

三、电气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1、加强对员工的岗前安全培训

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对员工进行合理的岗前安全培训,这样不仅能提高电气工程工作人员的素质,还能够促使电气工程质量的加强。编制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组织措施,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是保证工程安全实施的重要措施。加强员工的岗前培训,在工作人员上岗前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岗前培训,使之牢记安全技能措施的防护和安全组织工作中要遵循的规则,以保证电气工程中各环节的安全性。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是电气工程施工顺利完成的条件,也是确保电气工程质量的重要条件。

2、施工用电安全的控制

为了保证施工用电安全,相关组织人员应该建立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制度,并且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施工现场的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都应该按照规定进行合理配置,漏电保护器应设在配电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和分配电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促使漏电保护器能够正常有效的使用。

3、建立安全检测制度

对临时用电工程进行定期的检测,做好检测记录。对接地电阻值,电气设备绝缘电阻值,漏电保护器动作参数进行检测和确定,以确保施工的正常开展,增强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总之,电气工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在建筑物的正常运行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应当积极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强化电气工程质量和安全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电气工程的施工,提升建筑业的经济效益乃至社会效益。

电气工程技术论文:浅谈电气工程技术中的安全质量控制

摘要:社会的发展,使得电气工程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安全质量对于一项建筑电气工程而言,从开工到竣工,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自始至终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本文分析了电气工程技术中的安全质量控制。

关键词:电气工程技术;安全质量;控制

引言

对任何建筑工程来说,质量均是其施工过程中所关注的关键问题,电气工程同样如此。在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综合考虑电气的实用性、美观及施工质量等因素,一般电气施工的每一环节均会对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以保障建筑电气工程的安全性。

1、电气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1.1、存在偷工减料问题

偷工减料这一问题主要发生在施工方,其为了降低施工成本,因此在购置施工原材料过程中蒙混。比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工程原本规定的是使用阻燃塑料管,但是有些电气工程的施工方却购买少量非阻燃塑料管以次充好,致使工程质量受到影响。

1.2、施工秩序比较混乱

电气工程施工由于现场管理水平较低,导致施工秩序比较混乱。施工人员在工作之前缺乏一定的规划和安排,因此有时候会出现施工秩序颠倒,影响到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1.3、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施工方为了节省施工成本,获取更大利益,有时候会聘用没有施工经验或者不具备相关职业技能的农民工。除此之外,在施工之前,也没有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展开培训工作,致使电气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2、电气工程安全控制的要点

电气工程施工前应对相关人员展开安全和控制方面的培训使他们深刻领悟到安全的价值树立“安全第一”的电气工程建设思想。要根据电气工程建设的实际制定安全控制的规章和制度形成安全控制的体系役置专门的安全控制岗位和安全人员对电气工程整个过程实现管理。要结合电气工程的任务安全和设计对施工进行全面安全控制形成技术交底、安全教育、安全检查三重保障关口确保对电气工程的安全控制。结合电气工程的施工安全控制工作应做到如下几点:

1)供电系统的选择

电气工程供电系统一般采用TN-S的方式,这种供电系统也称三相五线制供电方式,其结构特点是在总电源处将保护线单独列出,形成专用线再将工作零线进行保护这种结构和形式有利于控制专有保护线的电流,形成平时无电流、故障有电流,及时触动保护开关确保装置动作正确,达到有效切断故障电流的作用。当选择这一供电形式时要注意保护线的通路,应在距离供电线路较远的末端实现重复接地,一般确保保护线的性能。

2)漏电保护器的安装

电气工程安装漏电保护器时要根据实际的工程设计,同时也要结合整个电气工程的系统特点要本着“一漏一箱”、“一机一阀”的原则在做好“三级保护”工作的基础上确保漏电保护器的性能。

3)确定安全电压等级

电气工程建设中要根据国家《电力安全规范》中相关的规定确定工程的安全电压等级,一般电气工程的安全电压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3V、6V、24V、36V,也有部分电气工程使用42V作为电压,这时就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人体与过高电压的直接接触,防止出现触电事故。

4)根据电气设备的参数进行施工

电气工程建设中要对电气设备的参数进行确定,特别对电气设备开关的参数配置全面掌握,使电气工程安装得到技术方面的支持,使电气工程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得到技术和参数的指导便于施工和操作也有利于电气工程后期的维护和保养。

5)做好技术管控

安全目标的实现需要技术作为基础,要以技术为手段对电气工程进行建设和管理上的控制需要电气工程建设者、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有必要的技术能力,要在电气工程施工前经过技术培训对于电气工程的关键技术和重点部位做到技术考核对于有具体需要的岗位需要相关人员持证上岗。

3、电气工程质量控制

工程的质量是几代人的事,工程建设不同于科学实验,不能有失败,不能拿工程做“实验”。电气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功能是否正常,影响该建筑的效益。

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电气工程师不能只停留在按图施工的水平,要全面熟悉设计图纸,努力并善于发现图纸中的不足,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对业主而言是维护其利益,对自己也是提高。

好的工程质量是由高素质、高水平的施工人员完成的,这就要求在施工前对施工队伍及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并调整好技工和普工的比例。要对技工持证上岗,但也不能偏重证件,因为现在假证存在较多,主要还要看实际操作水平。

根据业主及土建工程的总体进度,编制电气工程进度计划、人员计划、机具计划并组织落实,工程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及补充。

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电气工程项目施工中,要根据会审后的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资料,按照国家现有的施工以及验收规范,遵从地方相关工程建设的法规、文件,通过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实施。在电气工程项目施工中,电气工程师在发现施工存在的技术问题时要及时提出并处理,不能不经过同意私自改动施工设计。在施工中施工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和落实检测体制,对必要的设计部位进行重点监督。严格规范施工操作程序,编制出符合设计规范和施工工艺标准的质量控制程序。

在电气施工中必须要注意电气器材的质量问题,在选材时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在施工中配电线路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施工,不仅要保证线路的布置合理、整齐,还要保证电能传送的安全可靠性。电气工程中配电线路安装要牢固,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切勿破坏建筑物的强度和美观,还要注意线路与给排水管道、热力管道、通风管道和通信线路的布线位置,以促进施工质量的提高。

3)严格控制施工原材料的质量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保证电气工程施工安全的必要条件。在安装材料进行施工单位前,应对施工材料和设备进行审查,严禁不合格产品进入电气工程的施工,保证施工材料的安全性。为保证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在材料的采购和进入施工场地时,均应当统一填写报审表,通过审批后才能应用于电气工程的施工中,而且安装单位还要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认真核对和确认材料的检验报告、质量合格证和使用报告书,确保施工材料的安全性。当然,为不影响材料的结构,保证保护层的厚度,施工单位还要注意电线管的预埋施工,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规范施工。

4)安装及调试阶段质量控制

要求先对配电箱、线盒内压线做样板,布线整齐、压接牢固,多股线搪锡,然后再全面展开,避免做了大量工作后才发现存在的问题,造成返工困难,而且影响进度。

接地线的连接,接地端子的预留应符合规范要求。外墙的金属门窗、栏杆防及屋面的金属大件部分防雷作为关键,搞好工序衔接,防止遗漏,设备外壳接地应完善。

要求工作按程序进行,如所有电缆、插接母线、导线、设备必须经绝缘测试合格后方能送电调试,严禁凭“经验”、凭感觉贸然送电。

设备运行调试要按先空载后带负荷、先单体后联动进行。并应先对可调元件如热继电器调整至设计规定值,调试运行还要持续运行规定的时间,验证电气及机械性能的可靠性。

重点检查吊顶内的线路,导线穿管敷设必须符合要求。发电机自启动、与市电切换,双电源末端切换的调试,尽管实施时比较简单,但往往因为太简单、不重视或各工种之间协调不好而出现问题。(如:有的工程出现过,柴油发电机带不了负荷,只因开关的整定值未按设计要求设定;双电源末端切换箱在发电机供电时无法自动切换,只因二次回路转换开关未打到自动位置;发电机供电回路未核对相序,因相序反了而导致电机反转。

消防泵的控制,因涉及降压起动、现场手动、消防控制室手动、自动启动、备用互投等控制,且往往涉及几家安装调试(供货)单位,很容易发生技术上、协调配合上的问题。加上个别设计存在一些小缺陷,影响调试和验收,电气工程师必须提前熟悉设计图纸及厂家提供的二次线路图、控制原理图,及早发现或预见可能发生的问题,并作出处理。这部分调试很关键,有时很小的一点问题就会影响整个消防工程的验收。

结束语

在日益发展的今天,建筑电气不断的发展,其涉及相关业领域也在不断增加,所以在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及安全控制更为重要。需要我们的相关人员从各个方面进行安全质量控制,从而提高建筑总体的质量。

电气工程技术论文:有关电气工程技术的探讨

【摘 要】本文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就现代电气工程技术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并给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电气工程;技术方法;安全与规范;施工

一、前言

电气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是现代科技领域核心学科之一,传统的电气工程定义为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21 世纪的电气工程概念已经远远超出这一范畴,如今电气工程涵盖了几乎所有与电子、光子有关的工程行为。电气工程的发展程度直接体现了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因此,电气工程的教育和科研在发达国家大学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

二、电气工程中技术的安全与规范

在现代社会中,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与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而电气工程的安全性,则是工程重要的内容之一。在电气工程的设计与安装施工中,必须做到安全原则的贯彻,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电气工程进行前期设计时,须严格依据相关电气安全设计规范以及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二)电气工程中的电气元器件的选择需要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及企业标准。(三)安装施工中,严格依据电气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注重隐蔽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四)电气工程竣工后须按规定进行严格验收,尤其对于涉及安全的各项电气性能按规定做好测试与记录。

三、电气工程施工作业技术

(一)施工中的穿线技术

在穿线施工作业,易出现导管细与导线多现象,造成管内的空间余量小,散热面不够的问题。此种技术原因一般是由于施工人员技术素质低,不按图施工,从而加快导线绝缘层的老化速度,降低了使用寿命。在敷设导管的过程时,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设计要求的验收规范施工,做到事前控制。在穿线作业中,操作人员需要注意导线颜色。穿线作业技术含量并不高,管理人员需要加大检查力度,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避免此种技术问题的出现。

(二)接线技术

建筑中通常使用的电线为多芯聚氯乙烯绝缘的外皮线,在进行插座、连接开关等部位的安装时,电线的外皮需要扒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施工人员使用扒皮钳子操作过程中,用力大小不便于掌握。易在线芯上留下横向伤痕,造成接线时受损较大。在电气工程的实际使用运行中,一旦负荷稍大,其临界承载负荷事实就由于上述人为原因而降低。在受损的处瞬时负荷过大时,极易产生发热现象甚至会酿成火灾,带来物质甚至人员的伤亡损失。因此,在操作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使用电工刀,接线时要注意接触良好,从而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施工技术。

(三)避雷系统的安装技术

避雷系统的技术原理通过导电与受电端向空中放电,与雷雨云中的电荷进行中和,从而减弱雷雨云电场强度,达到防雷的目的。若受电端果是直击雷,那么避雷针则可把雷电流引入大地,起到保护作用。避雷系统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对于在避雷系统安装施工过程中,引下线通常采用镀锌圆钢或者利用构造柱的四根主筋沿墙体或者柱内进行敷设。对于引下线出现的技术问题研究,应加强监督,严格现场管理。

四、电气工程中设备调试与试运行技术

电气调试工作,是指利用相关技术,在电气设备安装工作结束后,依据国家相关的规范与规程以及制造厂家的技术要求,对各个设备进行逐步的调整试验,从而得出安装质量与设备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技术要求,是否能够投入正常运行的结论。

(一)电气工程中调试技术是指:

(1)对全部的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的调整试验。(2)通电检查所有设备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的调控试验。(3)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4)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的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的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5)对整套启动过程中的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的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的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的布置情况与有关的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的方案。

(二)电气设备调试的技术包括:

(1)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的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的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的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的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的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的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的突然停机。因此,电力的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的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的切除从而采用的主要保护装置。(2)电气设备的绝缘技术。绝缘试验技术可分为绝缘特性试验技术与绝缘强度试验技术。设备绝缘技术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电气设备在长期的额定电压下进行运行时绝缘性能的可靠度,及承受短时过电压时,避免有害局部放电或者设备绝缘损坏的发生。(3)其他电气设备试验技术。电气设备试验技术还包括发电机与变压器等静态试验技术与动态试验技术、电动机动静态试验、高压断路器试验、电流、电压互感器试验、电缆试验、绝缘油试验、电容器、避雷器试验、高压母线试验、接地电阻试验等技术手段。

五、电气技术的发展趋势

与电气工程学科相关的产业主要有电力工业、电气装备制造业以及几乎所有使用电力的行业,电气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主要集中在这些行业。

(一)可再生能源技术

1995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仅占一次能源的18%,预测到2050 年可再生能源要占一次能源的22%,21 世纪,光伏技术、风电技术、生物质发电技术等得到了快速发展。下面着重介绍人类的未来能源――氢能。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究把氢能作为人类未来的能源,氢能有其他能源无与伦比的优势。

六、结束语

当代电气工程的地位与作用日益重要,与整个工程的质量、投资与预期效果有直接关系,其工程质量对于建筑物整体设备的运行安全、节能有直接影响,因此我们须合理的应用电气工程技术。

电气工程技术论文:电气工程技术管理的有关探讨

【摘 要】本文站在技术角度,对电力企业中的生产管理体系进行构建,介绍电力企业在生产管理中的信息系统,例如系统目标、指导思想、结构规划等内容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促进电力企业中信息化管理的发展,采用先进技术,达到全电力企业生产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希望可以对电力企业中生产管理的系统建设给出参考依据。

【关键词】电气工程;技术管理;探讨

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关系到多个专业领域的运用,平时的运行管理无法脱离信息系统支持。站在电力企业的自身角度,对资源达到集约化利用和信息系统可持续发展是很重要的。结合国家电网的建设情况,供电与配电生产、GIS等系统建设在一些范围获得良好应用与实施,对生产管理规范化和现场数据处理发挥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到现在为止,这些系统没有达到有效的统一设计,在工作中业务数据没有统一结构与较好稳定性,数据冗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1 电力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

系统的建设目标。生产管理的信息系统应该把资产管理作为核心、把过程控制作为手段,给生技、安检、调度和修饰等提供全面的功能支持;达到操作层、业务层。管理层与决策层在业务上的需求。系统给电力企业的生产技术、调度、安检、修试、输变电区域和下级变电站等部门提供全方位的功能支持。系统的建设范围包括电力企业本部和下属供电单位生产管理,有设备、变电站运行、缺陷、输电、检修、调度、安检与综合查询等管理业务过程。管理对象包括不同的电力设备,变电所用的一次和二次设备以及输电设备等。对生产管理的系统进行建设后,可以降低对业务的处理时间,规范操作过程,达到流程化与标准化的功能体系,落实闭环控制管理方针。对设备缺陷和检修这些重要业务都达到流程化管理,管理层能够实时监控各项业务的进展情况,决策层可以利用实时KPI指标来监控业务的完成状况。有效利用颁布过的变电站标准、线路标准和班组标准等,以集中式管理为基础,对业务流程与数据规范进行统一,真正达到生产管理的标准化。

指导思想。项目建设要遵守总体规划、逐步实施、试点先行和不断优化的思路与原则,项目建设中,结合系统的功能复杂和适用范围广特点,采取整体分析、总体设计,分阶段开发和分层推进的思路与策略。重视生产人员的观念转变,防止科学的管理思路与现在使用的业务模式发生冲突,利用培训等手段,重视增强对基层人员沟通与使用指导,引导他们理解和接受那些新观念与新思想。系统结合不同层次业务特点,提供相应的功能特点与操作习惯,有对不同层次人员提供相应的显示界面和功能应用。

总体结构的规划。(1)系统的建设模式,生产管理的信息系统选择大集中模式,技术架构方面以J2EE技术系统和B/S架构为基础,适合生产人员分布情况。系统以门户技术问基础,提供根据角色来配置用户,达到不同层次业务需求与配置要求。各个供电企业业务人员与集团管理人员使用浏览器登录以后可以顺利利用相关功能。(2)重要的技术路线。权限设置上的管理,权限设置以后,所有单位信息能够不对别的单位开放,主管领导能够被授权来访问所有子系统并参加相应的审批工作。使生产管理的系统达到分级管理和垂直监督目的。内嵌模块,工作流管理的模块Workflow属于内嵌模块,确保流程控制和系统的有效结合以及运行效率,同时也确保数据准确与快速流转。工作流模块具有支持图形化设计器功能,能够达到可视化定义和配置管理。门户技术,生产管理的系统和门户系统结合起来,能够达到单点登录的功能,同时在应用系统与网络架构上提升信息系统安全性。生产管理的系统能够对不同管理人员给出个性的门户界面,可以结合角色达到启动中心的定义

2 系统的功能概述

生产管理的系统目标是保证电力生产的正常进行,该系统有设备、缺陷、工作票和调度安监等管理模块。设备模块有其技术规范、台帐、图形平台和查询统计等;运行模块有班组管理、交接班管理、巡视管理和记录管理等;缺陷模块达到流程化管理;工作票模块能够进行图形开票等。生产管理的系统产生把设备作为中心,包括运行、缺陷、检修和试验数据等集成数据平台,在较大程度上支持各个单位中设备管理与生产运行的开展,加强与提高生产管理的信息化。(1)图形平台,电力企业中电网结构很复杂,如果不建设图形平台,其管理工作会很困难,特别是配电网管理。以往的管理系统中,大多是对输电GIS和配电GIS、接线图等按照专业来开发,虽然生产中可以基本上达到其要求,但还有较多问题,具体就是图形平台与不同类型,图形间很难实施常规转换与共享,图形多次绘制或数据交叉录入都会对现场工作人员产生很大麻烦。(2)信息数据集成平台,电力企业中,实时的数据集成平台面对实时信息和准实时信息、时序量信息的企业级支撑平台。对很多种信息可以实现集成接入和提供所需存储,给管理系统的所有业务提供实时或者历史信息。和图形平台相同,信息集成平台也是生产管理系统的支持模块。该集成平台应用中主要包括5各方面作用:一是可以达到实时数据库服务,实现应用系统对信息管理的要求并确保数据是一致的;二是可以达到实时信息的集成,以此保证系统数据是完整和一致的;三是可以达到时序量的存储目的,为不同应用提供有统一特点的数据源;四是可以达到时序量分析目的,对相关数据作出有效分析,并对数据进行长期保存;五是可以达到实时数据目的,使别的模块在需要时可以进行访问。

3 先进行与创造性

该生产管理系统有先进与科学的设计思路、理念与创造性,它充分发挥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技术的作用,促进了信息化进程速度,使电力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对资产引入先进的管理观念,有设备的生命周期和全面维护的管理、检修、预防性维护,并和现在管理实际进行有效融合,来提高生产管理的水平。用横向集成设计方法,使电力企业中不同单位在业务操作时保持独立状态,又能共享企业中统一业务与数据标准。系统利用灵活流程模式达到信息的及时处理,使各级部门对信息能够高度共享,提升各级审批业务的严谨性与准确性;全面支持平常的管理工作,达到管理层和决策层的工作需求。,系统选择以XML的XUI表现层,WebService组件与SOAP协议这几项技术为基础。该架构是现在国内外企业所使用应用系统架构的发展方向。系统对外可以提供标准的以WebService数据服务为基础的集成接口,能和其它支持WebService的访问接口实现无缝集成,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利用开放接口,能对多个平台给出数据服务,同时也能和多个平台交互数据。

4 总结

电力企业中,生产管理是重要环节,关系到许多专业与具体工作,还有部分跨部门流程。现在许多部门都有自身专业系统,所以生产管理中要和这些部门实现共享数据与资源。初步统计以后可知,生产管理系统工作中基本上与企业中所有部门都存在数据交换或资源共享。建设好生产管理的信息系统后,达到全方位设备维护和设备资产的周期管理;工作时利用标准化、集成化和流程化操作来提升生产管理的效率,达到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增加设备使用寿命和节省成本目的。生产管理系统规范所有岗位职责、工作环节与流程的同时,达到了体系不断改进,管理基础不断夯实,标准化操作获得规范,精细化管理获得提高的目的。

电气工程技术论文:电气工程技术管理的有关探讨

【摘 要】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现代化建筑中,电气工程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性能。本文主要针对建筑电气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电气工程;技术管理;措施

前言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人们对于建筑的功能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建筑、绿色建筑等应运而生,也使得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做好电气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是需要相关技术人员重要关注的问题。

1 工程的设计和审核

对于电气工程而言,工程的设计阶段是十分重要的,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因此,要切实做好工程的设计和审核工作,确保设计方案和图纸的可行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而对于电气工程师而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电气工程的设计以及图纸的审查过程中,把握设计理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一般来说,在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不同专业的交互

建筑工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的专业领域众多,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不同专业的交互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知识理论层面的差异性,很容易给工程的设计工作造成困扰,影响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对于电气工程师而言,要端正态度,掌握相应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确保在设计过程把握大局,注重细节,同时从多个角度,对设计图纸进行全面审核,及时发现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存在设计脱节或者相互之间冲突的现象。

1.2 弱电强电的处理

在工程设计中,部分设计人员对于弱电线路的关注程度不足,一味重视强电线路,这就很容易造成设计失衡,给工程的施工造成不必要的阻碍。在建筑工程中,弱电系统保护消防线路、电话线路、网络信息线路等,这些线路应该在工程设计时就得到凸显,为后续的施工或者预埋工作提供便利。对于电气工程师而言,在对工程设计方案和图纸进行审查时,要注重细节,一旦发现遗漏或者不足,要立即进行纠正,并坚持室内线路暗内化、室外线路地下化的基本原则,对弱电线路进行合理设计,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1.3 不同工种的冲突

在工程设计过程中,通过对设计图纸的审查,可以及时发现不同工种之间是否存在冲突的现象,对各类工程的施工进行协调,做好设备、管线的合理布局,为工程的施工提供方便。

2 电气安装质量管理

电气安装质量是影响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需要电气工程师的重视,切实做好电气安装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1)要做好施工人员的管理。首先,在电气工程施工前,电气工程师要对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做好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并要求监理单元提供规范化的施工标准和严格的施工要求,制定完善的电气安装质量标准,同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保证施工的有序进行。同时,电气工程师要做好施工的全过程管理,随时跟进施工进度,减少施工中存在的违规行为和质量隐患。其次,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以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对于施工中需要进行设计变更的情况,必须在获得设计单位、建筑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共同认可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而不允许出现随意更改的现象。然后,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确保电气工程中使用的各种材料和电气元件等,均符合设计要求,同时附带有质量保证书、产品合格证以及性能检测报告等,然后经现场质检员和监理人员检验合格后,才能在施工中正常使用。

(2)要做好施工方案的审批。在电气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该向相关技术人员和电气工程师提供相应的电气施工方案,经电气监理工程师审核,总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才能开始施工。一般来说,电气工程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施工质量管理标准、施工质量保证措施、施工进度安排、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等,要确保这些内容的清晰明了,全面细致,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由施工单位进行解决,以确保电气施工的正常进行。

(3)要做好电气设备的选择。电气设备对于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电气设备的选择是工程施工中的关键环节。电气工程师在对电气设备进行选择时,要结合工程的设计标准和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如果设备性能过高,不仅会造成严重的浪费,还会增加工程造价;而如果材料性能不足,则会影响其功能的充分发挥,影响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电气工程师要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根据设备的重要程度,对电气设备进行合理的搭配和选择,确保电力工程的实用性、技术性和经济性。

3 施工过程管理

施工过程管理是电气工程技术管理的关键环节,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施工队伍的选择

电气工程的施工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于施工队伍的专业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电气工程师要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能力等进行全面审查,确保施工队伍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对于特殊岗位,如电焊工等,必须持有劳动部颁发的岗位证书,确保其持证上岗。如果施工单位无法达到相关标准,则监理单元有权禁止单位进入施工现场。同时,现场管理人员应该对施工过程进行跟踪管理,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3.2 相关单位的协调

电气工程师应该主动做好建筑单位与当地政府部门、市政管理部门、电力部门、通信部门等的协调工作,以保证施工的有效进行。同时,要对不同专业之间的交叉施工进行协调,避免相互之间的影响,避免出现延误工期的现象。

3.3 施工材料的审查

市场经济背景下,电气材料层出不穷,为人们的选择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各种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材料选择的负担,对于电气工程师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电气工程师应该严把材料质量关,切实做好施工材料的审查工作。首先,当材料运到施工现场后,要组织专业技术员进行逐一检查,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者故障产品,要禁止入场。同时,明确材料的数量、型号、参数等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材料价格是否与合同造价相符等,发现问题要及时与供应商协商解决。检验合格后,需要由质检员和电气工程师一起签署相应的认定书,然后才能对其进行使用。

3.4 施工工序的控制

一方面,要对建筑主体工程的施工进行跟踪管理,结合设计方案,对电气工程的施工工序进行合理安排,并对其作业计划进行详细分配,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例如,电气工程的预埋管线,其半径必须符合相关标准,管道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少于20mm,如果是消防管道或者重要管道,则混凝土保护层不少于30mm。另一方面,要对各个工序的作业进度进行严格控制,既不能造成进度的拖延,也不能为而赶工,而将后续工序提前完成。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智能化建筑不断发展的现在,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电气工程师而言,要充分重视起来,切实做好电气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确保电气工程作用的有效发挥,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电气工程技术论文:试析自动化电气工程技术要点

摘要:目前,我们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各类信息技术逐步渗透至电气工程领域,对其形成了支配性作用。同时,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进一步拓宽了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实践领域,为其提供了高效应用工具和优质处理手段,令两者相辅相成实现了全面发展。然后基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持续拓展,其将会向着生物学、光子学与机电系统领域推进。伴随其快速提升进程,我们应对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密切关注,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优化改造与发展升级,进而确保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始终走在科技前沿,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目前,国内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是由输电、发电自动化向输电、发电以及配电自动化进行全面发展;而其具体控制策略也逐渐朝着适应化、协调化、最优化、智能化和区域化方向发展,另外,在控制手段方面,管理部门加强了对远程通信、电力电子器件和微机的应用,而在对理论工具的应用方面,则越来越多的通过借助当前现代化控制理论来实施。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分析

1 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表现方式

(1)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的使用。从整个电力系统的运用视角来看,电网调度实现自动化后,才能保证电网系统能正常供电与发电。并且使电网调度自动化的方式,能确保电气工程生产自动化与现代化管理。在技术条件的大力支持下,电气工程实际工作中牵涉到的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是运动装置系统、调度主站系统。根据上面谈到的配置结构,一般来讲,电气工程经由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达到以下2 个方面的效果:①持续稳定监控电网系统正常运转的动作、运作状态。专门负责电力系统调度方面的人员,对电网系统运转的潮流指标、电压指标、负荷指标与周波指标等开展全方位的控制与监督管理,确保在整个电力系统运转状况下其他设备运转情况和每一项工况指标都全面得到反映。通过使用电力调度自动化方面的技术,能保证监控指标符合相关的操作规范,保证电气工程终端使用在电能资源、水资源以及汽能资源等方面,能实现稳定与满足。②能保证电网运转状况下相关安全事故的分析与处理。采用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能保证电网运转情况下相关安全事故的分析与处理,经过了大量的实践方面的经验表明,整个电网运转情况下出现的运行事故,该事故出现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并且一大部分安全事故表现为顺发行状态,如果在实践工作中,并不能针对运转中的额安全事故进行科学的识别与处理,就会导致电网系统在覆盖的整个范围内,不能确保用电设备的安全性,并且电网系统的相关管理人员人身安全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从这一视角来看,采用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和电气工程工作实践紧密结合的有效方式,能确保电网系统在多种运作状态下,能开展安全性运作分析。并且,还需要提供和安全事故相对应的处理方式,便于最大程度的避免出现运转安全性事故,对电网系统运转的安全性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电气工程中发电厂自动化技术使用解读。①电气工程中水电厂自动化技术的使用。在目前技术条件下,为最大程度的确保电气工程应用质量确保稳定性、可靠性的发挥,在水电厂自动化技术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包含水轮机装置、调速器装置和水轮发电机组励磁控制系统在内的模块。根据自动化系统运转模式差别来讲,水电厂自动化系统包含公用设备模式、单机模式、梯级综合自动化模式、公用设备模式和全长自动化模式等类型。从实际使用视角来看,经过水电厂自动化系统和相关的技术使用到电气工程内的方式,确保水电厂运转正常的情况下,有效提升经济效益,对于确保电气工程内的供电质量也很重要。②电气工程在火电厂自动化技术的使用。在电气工程研究的角度下,火电厂自动化技术在应用来看,也呈现出综合性的特点。从实践使用的角度来讲,火电厂的自动化技术

在具有数据和信息综合处理功能技术方面,还能确保对电气工程有关运转设备自动保护、运转状态下的自助检测功能、综合管理功能、运行控制功能等。从火电厂自动化技术结构组成方面来讲,主要包含锅炉控制系统、发电自动控制系统、汽轮机控制系统等多个方面,经由计算机监控和数据共享的基本方式,确保可靠性电气工程的有效运用。

2 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其它运用方面

(1)电气工程实践工作中的状态检测技术。从电气工程使用的视角来讲,状态检测技术即为电气工程状态检测技术,具体来是通过运用电气工程设备资产管理系统的方式,切实发挥好状态监视和故障诊断方向有关综合性使用的功能,提供相关的状态检修所对应的设备自身的综合使用方面的综合功能,提供相对应状态下检修所对应的设备在正常运作的状态下的信息和有关数据,并且也需要全面结合相关数据来完成对电气工程相关运作设备状态和可能存在的隐患或者是故障问题,展开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检测。根据这一方式,能将传统的故障检修模式转变为新状态下的检修方式。从实践应用的视角来讲,将状态检修方面的技术运用到电气工程内,能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并且也让定期检修作业模式下,可能的缺陷和遗漏性方面的问题能得到全面的解决,进而确保运作地安全性。

(2)计算机控制。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控制的,供电单位在电气工程中电气化自动化技术就是使用计算机来进行控制,在电气工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在一些方面还有可以进一步提升的重大空间,在计算机软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更新,并且从理论方面来说,也会实现持续发展。计算机控制软件用到供电的整个过程内,不管是配电的自动化、发电自动化以及综合变电站自动化等,都需要计算机控制软件的有效帮助,将科学的程序编入计算机软件后,采用计算机操作系统来实现电气工程的自动工作,并且可以一直维持该状态。

(3)发电自动化技术。发电自动化指的是遵守一定系统流程,需要电厂内必须配备自动电压控制器和自动发电量控制系统、自动发电量控制系统,根据火电厂与水电厂的不同,分成不同技术载体,在技术上有共同之处。但是总的来讲,水电厂自动化技术更为全面:水轮发电机控制系统更为复杂,并且将水轮机与调速器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大型设备与单体设备实现自动化发电。

3结语

总之,我们应秉承多样性、实用性原则,树立结构设计明晰、系统设备操作运行智能化和一体化监督操控等科学目标,力求电气工程体系的可靠、安全创设节能、高效的电力环境和安全可靠的防雷体系。然后基于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系统的科学发展和综合优势,我们应该深入探析其应用发展状况,通过合理的实践应用,进而激发其价值最大化,并有针对性制定优化改造策略,才能确保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高新技术领域的全面扩充与稳步发展,从而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体现综合应用价值。因此,我们应积极关注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经验,并综合当前电气工程中的实际运用情况,为我国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和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电气工程技术论文:试析电气工程技术与学科发展的历史及展望

摘要:梳理了电气工程技术从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到新技术革命时期电气工程技术的进步这样一个发展脉络,介绍了电气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并分析了电气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气工程技术;电气学科;发展史

一、电气工程技术的发展史

电气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是现代科技领域核心学科之一,传统的电气工程定义为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21世纪的电气工程概念已经远远超出这一范畴,如今电气工程涵盖了几乎所有与电子、光子有关的工程行为。电气工程的发展程度直接体现了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因此,电气工程的教育和科研在发达国家大学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

1.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及通讯技术的发展

大自然中的雷电使人类对电有了最早、最朴素的认识,天然磁石吸铁是人类对磁现象的最早观察,然而,人类对电磁现象的研究始于16世纪的英国,1663年德国科学家盖利克发明了摩擦起电的仪器,1729年英国科学家发现电荷可以通过金属传导等等,这是人类对电的早期实验,之后又出现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与发明。

(1)库仑定律。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通过扭秤测量静电力和磁力总结出:两个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库仑定律。这一发现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标志着人类对电磁现象的研究从定性阶段进入了定量阶段。

(2)“伏打电池”。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经过反复实验发现把任何潮湿物体放到两个不同金属之间都会产生电流,一年后伏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自此人类对电的研究由静电扩大到了动电,开辟了电学研究的新领域。

(3)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和安培右手定则。1820年奥斯特偶然发现通电铂丝周围的小磁针发生轻微晃动,之后他经过反复实验证实了这一发现。其后安培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右手定则,发现了电流方向与磁针转动方向之间的关系。安培还通过实验发现了两个通电导体和两个通电线圈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从而奠定了电动力学的基础。

(4)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是第一个成功完成磁生电实验的人,并归纳出产生感应电流的五种情况:一是变化着的电流;二是变化着的磁场;三是运动的稳定电流;四是运动的磁场;五是在磁场中运动的电线。法拉第把这一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的发现使生产电成为可能,至今,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都是运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5)麦克斯韦建立电磁场理论。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总结了前人的一系列成果,用数学方程式表示电磁场,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体系,揭示了光、电、磁本质上的统一,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73年他出版的电磁场理论经典著作《电磁学通论》是里程碑式的自然科学理论巨著。

任何科学发明与发现都是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不懈努力的成果,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高斯、赫兹,美国物理学家亨利,俄国物理学家楞次等等都为电磁理论的形成作出过贡献,本文不在一一类举。

电磁理论的建立为无线电通信揭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世纪通信技术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先后发明了有线电报、有线电话和无线通信。

2.电工技术的初期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第一次工业革命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以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为标志,以机械化为特征,中心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中叶,以工业生产电气化为主要标志,其成果是电力、钢铁、化工“三大技术”与汽车、飞机和无线电通信“三大文明”,其中心在美国和德国;第三次工业革命从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初,以社会生产、生活信息化为特点,又叫新技术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就是从电工技术初创和应用开始的。

(1)直流发电机的诞生。1831年英国企业家研制出了史上第一台发电机――蒸汽动力永磁发电机;1832年法国科学家匹克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直流发动机;1866年西门子发明了自激式励磁直流发电机;1870年格拉姆发明了实用自激直流发电机,结构可靠,电流稳定,输出功率大,被各国广泛采用作为照明灯电源。

(2)远距离输电和电力工业技术体系的初步建立。1875年法国巴黎火车站建成世界上最早的一座火力发电厂。爱迪生不仅发明了灯泡,他还在1882年建立了美国第一家直流发电厂,装有6台直流发电机,通过电缆输送照明用电,不过当时的最大输送距离只有1.6km。之后爱迪生还建立了一座水电站,形成了电力工业体系的雏形。

(3)交流发电机电荷电动机的诞生。1876~1878年俄国人亚布洛切科夫成功试验了单相交流输电技术。1885年,英国工程师菲尔安基设计的第一座交流单相发电站建成。同年,美国人威斯汀豪率领的团队完成了交流发电、供电系统,并创建了交流配电网。1883年,美籍电气工程师特斯拉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感应电动机,5年后他又发明了两相异步电动机和交流电传输系统。1888年,俄国工程师德布罗夫斯基和德尔伏发明了三相交流制。1891年,德国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台三相交流发电机,并建成了第一条三相交流输电线路。自此,三相异步电动机得到了广泛应用,电能逐步取代了蒸汽成为动力源,电力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3.电工理论的建立

(1)电路理论的建立。关于电路的早期研究有:1778年伏特提出了电容的概念,给出了导体上储存电荷的计算方法Q=CU;1826年欧姆发表了欧姆定律;1831年法拉第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1832年亨利提出了磁通量计算公式。

1845年德国物理学家基尔霍夫提出了关于任意电路中电流、电压关系的基本定律:电流定律(任意时刻电路中任何一个节点的各条支路电流的代数和为零);电压定律(任何时刻电路中任意一个闭合回路的各元件电压的代数和为零)。这两个定律发展了欧姆定律,奠定了电路系统分析的基础。

1853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推导出了电路震荡方程,并得出了莱顿瓶发电过程中电流在反复震荡且不断衰减的结论,并计算出震荡频率与R、L、C参数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动态电路分析的基础。1855年,汤姆逊还建立了长距离电缆的等效电路模型。

1893年美籍电气学家施泰因梅茨提出了计算交流电路的方法――“相量法”,其实用、易懂,至今在分析正弦交流电路时依然沿用此法。

其间,赫尔姆霍兹提出的等效发电机原理、基尔霍夫建立的长距离架空线路参数电路模型、亥维赛德找出的求解电路暂态过程运算法、傅立叶用数学方法建立的热传导定律等等都对电工理论的丰富和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2)电网络理论的建立。通信技术的兴起推动了电网络理论的发展。1924年,福斯特给出了电感和电容二端网络的电抗定理,建立了由给定频率特性设计电路的电网络理论。

1945年美国科学家伯德总结出了分析线性电路和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1953年梅森创建了采用信号流图分析复杂回馈系统的方法,并被广泛应用。20世界50年代美国科学家达默制成了第一批集成电路,从此电路理论中增加了对含源器件的电路分析和综合。20世纪70年代在L.O.Chua等科学家的努力下,器件建模理论逐渐日趋完善。20世纪中期计算机的出现使电网络的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成为电路理论研究中的基本手段。

4.新技术革命对电气工程技术的推动

20世纪中叶开始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又称为新技术革命,以核能、宇航和电子计算机这三大技术为主要标志。这个时期的主要理论是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这三大理论的创立为通信工程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科学方法。

(1)计算机的升级换代对电气工程技术的推动。自19世纪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计算机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社会从此走进了信息时代。1952年出世的第一代计算机使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不仅体积巨大,而且耗电量惊人。1959年~1963年生产的第二代计算机用晶体管替代了真空电子管,大大提高了运算速度,减少了耗电量,减小了体积,运用在了军事和科研领域。1964年~1970年生产的第三代计算机用集成电路替代了晶体管,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运算速度而且降低了成本,计算机开始进入到了普及阶段。1971年至今生产的第四代计算机使用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计算机普及到了个人。计算机的升级换代推动了控制技术的发展,形成了计算机管理生产系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技术手段。20世纪通信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人类社会生活也由此发生了巨大变革,人类从此进入信息时代。

1920年人们发现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有反射作用。1935年人们发现了雷达并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通信领域。1964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地球同步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突破了大气层对无线电波的屏蔽,实现了宇宙范围的无线电通信。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立使人们开始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20世纪80年代以后寻呼机和移动电话逐步得到广泛使用,现今信息服务业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行业之一。

电气工程技术发展史再次印证了这样两个真理:一是任何理论的创立和技术的进步都要靠众多科学家甚至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而实现,特别是在学科相互融合交叉的今天。二是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导致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五、电气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按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划分,电气信息学科类属工学门类(门类编号08),其下设五个一级学科: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编号0808)、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这五个学科有着相同的学科基础,都是研究电磁现象及其应用的基础学科与技术工程的综合,电能的突出优点在于:它既是易于传输的工业动力,又是非常可靠的信息载体。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都是从电类专业派生出来的弱电学科,在19世纪末电工科学技术已形成了电力与电信两大分支。

我国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设五个二级学科:电机与电器(二级学科编号08080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080802)、高电压与绝缘技术(080803)、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080804)、电工理论与新技术(080805),电气工程包含的专业基础理论有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电磁理论、MATLAB仿真等。专业理论有电力系统及其暂态分析、电力电子、电机学、高电压与绝缘、电力拖动、输配电、工厂企业供电、电力市场等。

19世纪末欧美大学先后设立了电气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专业,100多年来,其名称虽然没变,但内涵已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过去欧美的电气工程专业是以电力工程为主,现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已成为该专业的核心,美国一些著名高校甚至已不开设电力工程研究方向。有些大学把计算机技术从电气工程系分离了出去,单独成立了计算机科学系。

我国的电气工程始于1908年上海南洋公学的电机电工学科,就是上海交大的前身,距今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了。1917年该校的电机专科设立了电讯门,即我国最早的无线电专业,如今的电子信息及计算机专业群都是由此发展演化而来的。1932年,清华大学设置了电机系。建国后,我国建立了一大批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其中大多设立了电机工程系。1977年以后,大部分高校的“电机工程系”陆续更名为“电气工程系”,近几年来,部分高校又把“电气工程系”发展成为“电气工程学院”。我国的电气工程虽然与国外名称相同,但内涵有很大区别,我国大学一般都是强弱电分开,即电气类与电信类分设在不同的学院。

100多年以来,电气工程学科已发展成为覆盖多门类交叉学科、应用领域广阔的完善的学科,形成了强弱电结合、软硬件结合、机电结合的学科特点。

六.国外发达国家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1)在学科中融入大量信息技术知识。在全球信息化的当今,信息技术以指数速度进步,它曾对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还将为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工具与技术支持,对电气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作用。国外发达国家的著名大学(如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大都把电气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工程放在同一学院,以利于在电气工程学科中融入大量的信息技术知识。

(2)与其他学科不断交叉融合,拓展了研究领域,大量的研究都是在跨学科领域开展的。

(3)与企业联系密切,科技成果转换能力强,引领产业技术更新。

七.电气技术的发展趋势

与电气工程学科相关的产业主要有电力工业、电气装备制造业以及几乎所有使用电力的行业,电气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主要集中在这些行业。

1.可再生能源技术

199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仅占一次能源的18%,预测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要占一次能源的22%,21世纪,光伏技术、风电技术、生物质发电技术等得到了快速发展。下面着重介绍人类的未来能源――氢能。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究把氢能作为人类未来的能源,氢能有其他能源无与伦比的优势:

(1)清洁。其反应后的生成物为水和氮化氢,对环境没有污染。

(2)储量丰富。地球上的海水所含的氢用来发电就够人类用数亿年。

(3)热值高。单位重量的发热量叫热值,氢的热值是汽油的3倍,煤炭的4倍。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正在斥巨资研究这一能源,但目前还处在实验室阶段,距工业应用还有一段距离。

2.输电信技术

超导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已成为发展趋势。

(1)超导储能系统。将电能转换为电磁能,利用超导线圈储存起来。超导储能系统是除电池储能系统之外的又一储能系统,其使用将提高电网的安全性。

(2)超导故障限流器。利用超导体超导与正常状态的转变特性,快速限制电力系统故障短路电流,保障电网安全。

(3)超导大容量电缆。可大大降低输电过程中的电耗,提高能源效率。

灵活交流输电技术(FACTS)。用大功率电子器实现对电力系统电压、参数、功率、相位角等的实时调节控制,以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和输电过程中的能耗。

结束语:磁悬浮技术实现了列车脱离地面、不带燃料的“飞行”,德、日两国在这方面的技术领先,最高时速已达到每小时55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是综合运用磁悬浮、低温超导、计算机控制与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成果。

电气工程技术论文:高职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摘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分析高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意义和现状,提出了高职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技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高职院校利用自身的优势,与政府、行业、企业或者社会相结合,全面开发基地的生产功能,通过产品生产、社会服务、技术研发等生产性过程,实现经济效益,并在生产中实现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一种实训基地。

高等职业教育最显著的办学特色在于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加强实践教学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主要由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组成,按照实训的任务可分为教学性实训和生产性实训,生产性实训按照空间的不同又可分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生产性实训。

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应遵循先进性原则、职业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服务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其中真实性原则中包含仿真性和生产性。对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理解,应该从生产和实训两个方面的结合上来理解,一方面强调生产性的实习,另一方面强调实习场所的生产仿真性或企业环境的真实性。

二、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和现状(一)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教育的显着特征,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则是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发展的体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创新模式,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二)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现状

我国高职实训基地项目建设总体时间不长,对于基地的建设与运行还缺少一套比较完善的有效管理机制。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普遍存在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化程度不高,基地的建设规划、环境布置和项目设计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对接程度不够,导致校内实践教学与生产管理一线的对接、与企业真实环境的匹配、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不够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大多采用操作工位单元设计,强调实训技能操作练习,每个工位提供一项或多项操作技能训练条件,由教师发放实训任务,学生在工位上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操作技能训练任务,但此种设计整体实训环境和实际生产环境的条件和规模有所差距。

由于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工作范畴充分体现建筑工程的工作环境紧张、恶劣、责任大,技术关注点复杂以及建筑电气自身安全、环保、节能、智能等技术特点,要求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必须主动适应,量身定制,特色发展。

三、高职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一)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建筑电气设计、施工、管理第一线,从事建筑供配电系统、建筑照明系统、建筑防雷和接地系统及建筑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运行、管理与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从培养目标可知,高职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从工作技能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四项核心能力:建筑电气设计能力;建筑电气系统施工能力;建筑电气系统调试与运行能力以及建筑电气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

(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特点和生产过程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生产与建筑土建施工、建筑装饰施工配合紧密,具有工作面相互交换多、立体交叉作业多等特点,因而在生产进度计划安排、作业安全措施、验收整改等各类生产活动的协调安排显得十分重要。

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生产过程包括图纸识读和技术交底、二次细化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准备、施工材料准备、人员组织与调度、施工组织与管理、电气控制线路安装、电气设备故障分析和检修、施工成本控制、施工进度控制、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安全与环境管理、项目质量验收、工程合同管理等生产环节。

・实习实训・高职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三)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针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工作能力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生产特点,设计能够满足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生产内容的仿真实训环境。实训环境分为施工技术准备兼办公区和仿真施工区。

施工技术准备兼办公区提供可供角色扮演的施工现场办公环境,提供计算机辅助设计软硬件平台,提供设计参考资料,满足建筑供配电计算、照明计算、设备和器材的选型和配置、制图和设计文档制作,提供工艺流程、规范等技术文件。即在施工技术准备兼办公区可以完成技术图纸识读和技术交底、二次细化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准备、施工组织与管理等生产性工作。

仿真施工区可为金属结构仿真建筑房屋,采用金属网孔板与铝合金支架组合房屋模型,在房屋模型内可安装插座、线槽、线管、灯具、配电箱等电气设备和部件。在仿真施工区完成施工材料、工具、人员组织与调度、电气控制线路安装、电气设备故障分析和检修、施工成本控制、施工进度控制、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安全与环境管理、项目质量验收等生产性工作。

在教学组织上,学生按照任务要求,以小组团队、分工合作进行工作任务的解读,查找技术规范和图纸资料,进行工程设计,制定工作方案,确定施工技术,领取工具和器材并完成施工训练任务。最终的学习成果包括各项技术图纸、各项施工技术方案文本、施工组织和管理文本、质量目标、成本控制、安全管理措施、项目验收报告等文本以及工程的施工现场和调试成果。

以上的建设思路,充分体现了建筑电气工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仿真性要素,既培养了学生的核心工作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社会职业能力,例如沟通、协调能力、领导力、执行力等。

在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上,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利用大学生创业项目计划和教师工作室计划,将企业任务引入课堂。由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合作培养,通过建章立制,建立一整套实验、实训、培训、竞赛、考证、研发、服务的管理制度,从实训教师管理到实训设备管理维护都有章可循,并建立实训基地长效发展机制,使其成为建筑电气对外服务的平台,提供包括技术服务、培训服务、技能考核与鉴定(如建筑电工证、建筑施工技术员、质量检查员等)等社会服务工作,提升实训的生产性内涵。

四、结语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涉及社会、学校、企业很多因素,本文基于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工作要求,归纳了本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过程的生产性要素,提出了高职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以期为同类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电气工程技术论文:试论怎样做好电气工程技术管理工作

摘 要:作为与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项领域,建筑行业在技术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其自动化水平、智能化水平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这就要求在施工中对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把好关,而对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对此,本文针对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内容和要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电气工程;技术管理;分析探究

引言

电力工程的特征就是单位工程多,专业工种分化复杂,平面穿插施工频繁,形成影响进度方案完成的要素很多。为确保安全高效的完成电网建立任务,必需认清电气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电气工程技术管理能力,确保电气工程技术安全安装,电气工程技术各项工作稳定落实。

一、电气工程的重要作用

认识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作用,电气工程(本文泛指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强电及弱电工程)是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建筑智能化的迅速发展,电气工程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工期、投资和预期效果,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整体设备的安全运行、节能效果及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使用功能,包括工作、生活在其中的人员的舒适性、安全性、高效性。这里所说的安全性涉及的范围很广,如电气设备、线路是否存在漏电或火灾隐患,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功能是否完善、运行正常,消防设备、应急照明的供电是否可靠,保安监控系统是否完备等等。

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内容要点

电气工程管理可以按进度、质量、成本和安全等因素进行管理,也可以根据施工阶段区分为施工前、中和后阶段的管理,还可以分为人员管理、材料管理、设备管理、技术管理等。电气工程管理虽然涵盖的内容很广,其宗旨都是通过有效的管理达到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工程的目的。

首先,在施工准备阶段,除了严格把关施工原材料、设备、配件的采购质量之外;还需要实地勘测施工地点地形地质特点,了解气候信息和环境信息,合理规划施工进度;同时需要与技术人员共同分析探讨施工图纸的可行性,是否考虑周全等,对疑问之初要及时提出,避免到施工中的不必要浪费。

其次,在施工过程进行中,技术管理着需要起到一个协调规划的作用,将施工各部门的合作合理安排,保证各部门之间高效合作、互相配合;另外需要及时关注天气或其他影响情况,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同时保证按进度进行;此外,技术管理人员应当对每个分项目的重点环节有一定的了解,在施工过程中适当进行管理控制,同时在关键点安排专业人员管控施工质量。

最后,工程验收阶段,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需要按照施工的要求对项目进行验收,并完成故障排查过程;除此之外,另外两个方面的工作则容易被忽略,即项目资料的整理归档和项目总结和相关人员的奖惩制度,只有严格执行这两个步骤才能在全单位建立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实现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有所参考。

三、电气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1、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电气工程师不能只停留在按图施工的水平,要全面熟悉设计图纸,努力并善于发现图纸中的不足,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对业主而言是维护其利益,对自己也是提高。好的工程质量是由高素质高水平的施工人员完成的,这就要求施工前要对施工队伍及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电气工程师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并严格审查,要求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工程质量的各项技术措施,而且应符合经会审的设计图纸及国家现行的有关电气工程的施工及验收规范。

2、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的过程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实现工程目标的关键步骤。施工的过程是把图纸最终变成现实的过程。施工过程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要始终把“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放在首位,根据工程的自身特点,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动态控制。电气工程施工主要由变压器安装,电缆桥架安装,电缆沟砌筑,电缆敷设,线管、线盒的预留预埋,管内穿线,配电柜(箱)安装,设备接线,防雷接地,系统调试等项目组成。施工中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技术要求、图纸及经审批的施工进行施工。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对国家的规范、规定了如指掌,并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

施工过程中,各专业之间要相互交叉,这就需要我们各工种、各专业密切配合,团结协作。比如:在线管、线盒的预留预埋施工中,就必须和相关土建专业人员进行沟通配合;要完成电气管道、供配电电缆、灯具、避雷设施的安装施工,就要求在安装施工组织等方面要和电气安装专业施工员进行密切的配合方能处理好施工工作,并要做好相应的测试记录;在整体电气设备的安装后的调试期,要注意各专业人员在时间和空间的配合,需要提前做好全面准备工作,组织必要的施工材料和技术人员,才能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安装及调试阶段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要先对配电箱、线盒内压线做样板,布线整齐、压接牢固,多股线搪锡,然后再全面展开,防止做了大量工作后才发现存在的问题,返工困难,而且影响进度。接地线的连接,接地端子的预留应符合规范要求;外墙的金属门窗、栏杆及屋面的金属大件部分防雷是关键,搞好工序衔接,防止遗漏;设备外壳接地应完善。要求工作按程序进行,如所有电缆、插接母线、导线、设备必须经绝缘测试合格后方能送电调试,严禁凭“经验”、凭感觉冒然送电。设备运行调试要按先空载后带负荷、先单体后联动进行。并应先对可调元件如热继电器调整至设计规定值,调试运行还要持续运行规定的时间,验证电气及机械性能的可靠性。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他能够严格按照监理规范及规定进行旁站及现场监督,确保施工单位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其次,对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监理们会给出很多合理化建议,帮助施工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再次,监理可以协调各专业工种、各施工单位间协作关系,为理顺施工流程,顺利实施工程服务。建设单位在项目中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建设单位的技术人员严格按照合同和施工规范监督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切实履行各自的义务,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同时又为各参建单位做好后勤保障,协调好各单位间的关系,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接地问题,采取合适的共同接地方法。

4、加强技术人员的素质培养

技术管理管理的内容并不只是技术,还包括人员的协调安排,一个项目质量的好坏,除了取决于材料本身的质量、设备是否先进,更关键的还是所有参与工程项目的人员本身的专业素养以及重视程度。作为技术管理人员,必须要调动各个部门的积极性和重视,同时要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开展一定的培训和动员,保证施工管理人员、施工操作人员、技术支持人员、后勤服务人员不仅专业技术水平有所提高,协调配合程度也更好,这样项目本身可以更加高效顺利开展,遇到问题也可以深入探讨。

作为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本身除了全方位提升自己的水平之外,还需要重视工程验收结束后资料的整理汇总和问题的总结过程。一般一个工程成功验收之后,有关人员对总结的重视程度不高,很多宝贵的经验就这样慢慢流失。在每一次工程结束之后都要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同时对资料分类归档,以便以后遇到类似的工程项目时有所参考,少走弯路。

结束语

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其本身性质独特,而存在各个方面的限制,在资金密集度、技术的密集度、资源的密集度以及穿插施工技术状况等。同时,工程的设计、设备的制造和资料的采购运输等外部因素也深入影响了电气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要合理组织、调节、控制和管理好电气工程技术施工项目,就需要了解电力工程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电气工程技术论文:建筑智能数字化电气工程技术发展研究

摘要: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非常迅速,人们对其中的智能化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电气工程,其主要施工步骤为:对配电柜和其调控设施的安装、对电缆以及电缆桥架的安装、对电器配件的安装等;接着,又对智能化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建筑电气工程中,可以显著减少人工成本、提高工作精度和速度以及安全可靠性。最后,从自动化控制、故障预测及分析以及设备优化三个方面介绍了建筑电气工程中的智能化技术,主要说明了该技术提高了建筑电气工程的自动调控性、安全性、运行效率等。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 数字化技术 应用

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非常迅速,与此相关的施工管理技术也日渐提高。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进步,对生活的智能化、居住环境的便利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智能化电气工程是建筑工程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施工项目,与智能化电气相关的装置、设备等的建设工程管理都属于此类。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施工管理的好坏关系着整个建筑是否能正常完工使用。随着高科技逐渐引入建筑工程中,智能化技术在其中使用的越来越广泛。智能化管理技术是将GPS定位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精密传感技术集中一体应用的高科技综合技术。智能化技术的引用,不仅可以减少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中的人力成本、而且这种技术也显著提高了操作的准确度和工作效率,缩短了工程所需的周期,并且也便于工程完工后对其进行监督检测。

1 建筑电气工程

现今,人们对居住环境、生活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活品味的追求日渐提升,从居民对建筑物标准的要求上即可看出,现在的人们对建筑中智能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这就为建筑电气工程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越来越多与电气工程相关的新技术应用于现代建筑中。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主要步骤如下:(1)对整套配电柜和其调控设施进行安装,(2)对架上电缆以及电缆桥架进行安装,(3)对架空线路以及上步装置的电气设备进行安装,(4)对变压器进行安装,(5)对配电以及动力装置进行安装,(6)对柴油发电机组进行安装,(7)对持续电源进行安装,(8)对低压电动机进行安装,(9)对电加热器以及电动执行部分进行安装并接通其线路,(10)对以上安装的电气动力装置进行调试运转,(11)对开关插座等装置进行安装,(12)对接地设备进行安装,(13)对裸母线、非开环母线等母线进行安装,(14)对电缆线路进行铺设并且对电缆头进行安置制造,(15)对导管、线槽、穿管进行铺设,(16)给槽板、钢索配线,(17)对线路的安全性能进行测试,(18)对照明设备进行安装,(19)对照明设备进行调试运行,(20)对避雷设备进行安装,(21)对接闪器以及定位点进行安装,(22)验收工程,及时修改调整。

2 智能化管理技术

在当今的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管理中,人们对高科技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新技术的应用日渐增多,智能化管理技术就是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智能化技术又可以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它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将“GPS定位技术”、“精密传感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集中于一体的综合技术。“人工智能”这个词语最早是在1952年提出来的,主要是由智能控制系统、处理语言系统、专家系统、识别图像系统以及识别语言系统等组成。智能化技术诞生至今,在控制力方面的应用最为广泛。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其发展也日新月异,研究者们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综合自动化、仿生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加入更加实用的功能。

3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管理应用

以建筑为平台的建筑智能化是利用系统集成技术,提供一个高效舒适的建筑环境,集服务、结构、管理为一体的建筑设备智能化为一体,兼备办公、通讯与建筑设备自动化为一体,建筑环境与建筑设备、通讯设备与建筑设备自动化系共同构成了智能建筑。然而对“节能环保”在此定义中却被忽视了。之所以称之为只能建筑,是由于建筑在完成上述诸多耗能建筑的同时其能耗并不大。因为对节能环保问题的忽视,对于智能建筑标准分级的合理性避而不谈,其能耗供电标准就智能建筑而言也是不科学的。对于智能建筑标准要求目标高,相对于所产生的能耗当然也就越高,因此并不经济。由于量准越高,对应系统也就越多,然而我们俗称这些系统为弱点系统,耗电很小,利用这些系统去合理控制楼字设备是可以实现节能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与工程技术飞速发展的前提下,方便、安全与舒适的建筑成为了人们追逐的目标,因此智能建筑也在人们的观念中得到了普及,也其智能建筑的要求也日趋增加,为了实现人们对生活方式、居家观念以及公共习惯等建筑要求,房地产也打出了“智能”牌。智能化系统已经成为衡量楼盘潜力与档次的标准之一。建筑内的闭路以及各种监控系统、计算机网络、巡更管理、警报与停车管理、通信、公共与紧急广播、入侵警报、门禁以及有线电视等系统需要继承与兼容,以及针对个别要求的用户。因此,在智能建筑工程上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实行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的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也是能够智能建筑的核心所在。

4 结语

当代人们注重并渴求生活的智能化,因此这位智能化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木文首先对何为建筑电气工程进行了简单介绍,并细致阐述了其配电柜、电缆等的安装施工步骤,使读者对建筑电气工程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又从含义、组成系统、关联学科、实际应用等几个方面对“智能化技术”进行了概述,智能化技术的重点在于其“智能性”,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除此之外又集合了精密传感技术、GPS定位技术,是一种可以与多种学科相结合的实际应用性非常强的技术。文章最后介绍了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主要从自动化控制、故障预测及分析以及设备优化三个方面说明了该技术提高了建筑电气工程的自动调控性、安全性、运行效率等。本文的研究为建筑电气工程工作人员应用智能化技术提供了参考。

电气工程技术论文:电气工程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摘要:分析了高等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存在的弊端,以及经济发展对电气工程专业领域内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从培养模式和培养标准两个方面提出了电气工程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在培养过程中的改进方案,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实践环节、考试方式和手段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实践能力,最后给出了相关的制度支撑和保障措施。通过一个周期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关键词:人才培养;工程设计;教学改革;双导师制

目前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大部分仍然沿用传统的培养模式,学生在教学中依然被动的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很少有机会参与实践产品的开发与调试工作。因此,高校目前的整体状况都是在沿用培养研究型人才的教学模式。但近年来高校扩招规模不断拓展,造成研究型人才需求日趋饱和。由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具有工程技术应用背景的人才需求日趋增长,造成一方面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的技术人才。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解决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错位的唯一途径。

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要按照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的总体要求,加强素质教育,拓宽专业口径,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工程技术创造能力,使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中就能够产生对工程技术浓厚的兴趣和提高实践创新的动力。大学教育就是使学生在全面成长的同时个性也得到充分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得到有机结合,并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工程技术能力是体现现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许昌学院目前正面临学校发展的转型期,学校的转型发展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是否成功。

一、面临的问题

许昌学院是一个新升本的学校,在办学经验方面与传统的老牌本科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就业市场出现了供需矛盾,一方面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造成这些脱节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些新升本学校自身地位太高,认为大学就是来培养研究型人才,而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是由高职高专来完成的,因此把人才培养定位为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

第二,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对硬件的需求更高,比如专业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以及实习实训基地等。

第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而对研究型人才的需求相对稳定,但部分高校并没有认识到这种人才需求的变化,仍然把研究型人才培养作为第一任务。

第四,师资队伍是目前新升本学校遇到的最大瓶颈,具有工程技术背景的教师不足,新招聘的教师还需要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新的阶梯队伍很难短时间内形成。

二、培养标准

通过培养使学生在保证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达到一定修养和掌握电气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能够适应电气工程领域在工程设计和工程产品研发的实际需要,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标准。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

1.基础知识标准

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具备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社科方面的背景知识,具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交流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在电气工程领域内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及基本技能;能够掌握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了解和跟踪电气工程领域的发展动态以及趋势的能力。

2.能力标准

目前许昌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是面向河南、面向工业化、面向社会需求的发展模式,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许昌学院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该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根据许昌学院办学自身特点,培养具有一定工程技术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使得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具有简单的工程造价预算、工程方案设计、工程图纸绘制以及现场施工等工程技术能力。

三、培养措施的改进

本项目旨在“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理念指导下面向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提出多维实践平台的建设。“多维实践平台”是有机整合校内实践环节(实验、课程设计以及专业实训)、校外实践环节(生产实习)和产学研三个实践环节,形成由校外生产实习基地、校内实训、实验室和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共同组成的面向全体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实践学习平台,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第一,改革教材。以前在教材选择上,往往注重教材的理论深度而忽视了知识的工程应用背景。对于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应该选择具有较多工程应用背景和工程应用案例的教材,而对于偏重于理论探索的教材应减少使用比例,并制订合理的培养方案、编制合适的课程体系和制订出完善考核办法。

第二,加大与企业合作的力度,增加聘请具有工程施工和产品开发经验的优秀工程师为兼职教师,为学生上课和指导毕业设计,逐渐形成由在校教师和企业教师组成的“双导师”指导模式,促使学生尽早接近工程产品的设计实例,为后续工程素质培养奠定基础。为了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度,目前许昌学院通过河南省省委的组织与许昌市制订“双百工程”计划,在最近五年的时间内,从许昌市各企事业吸引100名优秀工程师来许昌学院作兼职教授,同时选派许昌学院100名优秀教师去许昌市各企事业进行专业培训和锻炼,旨在提高许昌学院教师自身的工程背景以及工程设计开发的能力。

第三,修订培养方案,增加实践课的教学课时,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多开设具有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课程,增加学生在专业方向课的学习与训练,加大课程设计的力度。所有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专业课学习,许昌学院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的管理以及辅助学生的学习工作。在培养过程中,要增加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3+1”培养模式,即三年在校学习、一年企业锻炼。三年在校学习、一年企业锻炼可以具体分为:一年的基础课学习,一年的专业方向课学习,一年实践技能培训以及一年的公司工程实践项目训练。在培养过程中主要注重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以及工程实践设计、施工以及基本操作工具的使用培训。

第四,改变毕业设计考核方式,由原来单一的毕业论文改为学生可以通过成套图纸绘制完成;或者产品开发的电路图或者与本专业相关的专利。

四、结论

分析了工程技术人才需求与高校培养方案相脱离的现象。对一般本科类院校在培养工程类技术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从基础素养和能力两个方面对工程技术人才的标准进行了论述。从许昌学院实际出发,从外部因素和内部需求制订了对工程技术人员人才进行培养的改进措施,通过2009年到2013年一个周期实践结果来看,所培养出来的电气类工程技术人才达到了最初制订的标准。

电气工程技术论文:现代电气工程技术的探讨

【摘要】电气工程泛指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强电及弱电工程,是工程项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代电气工程的地位与作用日益重要。本文将就现代电气工程技术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并给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现代电气工程;技术方法;探讨

前言

电气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是现代科技领域核心学科之一,传统的电气工程定义为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21世纪的电气工程概念已经远远超出这一范畴,如今电气工程涵盖了几乎所有与电子、光子有关的工程行为。电气工程的发展程度直接体现了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因此,电气工程的教育和科研在发达国家大学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

二、电气工程中技术的安全与规范

在现代社会中,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与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而电气工程的安全性,则是工程重要的内容之一。在电气工程的设计与安装施工中,必须做到安全原则的贯彻,应做到以下几点:

电气工程进行前期设计时,须严格依据相关电气安全设计规范以及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

电气工程中的电气元器件的选择需要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及企业标准。

安装施工中,严格依据电气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注重隐蔽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

电气工程竣工后须按规定进行严格验收,尤其对于涉及安全的各项电气性能按规定做好测试与记录。

三、电气工程施工作业技术

1、施工中的穿线技术

在穿线施工作业,易出现导管细与导线多现象,造成管内的空间余量小,散热面不够的问题。此种技术原因一般是由于施工人员技术素质低,不按图施工,从而加快导线绝缘层的老化速度,降低了使用寿命。在敷设导管的过程时,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设计要求的验收规范施工,做到事前控制。在穿线作业中,操作人员需要注意导线颜色。穿线作业技术含量并不高,管理人员需要加大检查力度,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避免此种技术问题的出现。

2.接线技术

建筑中通常使用的电线为多芯聚氯乙烯绝缘的外皮线,在进行插座、连接开关等部位的安装时,电线的外皮需要扒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施工人员使用扒皮钳子操作过程中,用力大小不便于掌握。易在线芯上留下横向伤痕,造成接线时受损较大。在电气工程的实际使用运行中,一旦负荷稍大,其临界承载负荷事实就由于上述人为原因而降低。在受损的处瞬时负荷过大时,极易产生发热现象甚至会酿成火灾,带来物质甚至人员的伤亡损失。因此,在操作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使用电工刀,接线时要注意接触良好,从而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施工技术。

3、避雷系统的安装技术

避雷系统的技术原理通过导电与受电端向空中放电,与雷雨云中的电荷进行中和,从而减弱雷雨云电场强度,达到防雷的目的。若受电端果是直击雷,那么避雷针则可把雷电流引入大地,起到保护作用。避雷系统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对于在避雷系统安装施工过程中,引下线通常采用镀锌圆钢或者利用构造柱的四根主筋沿墙体或者柱内进行敷设。对于引下线出现的技术问题研究,应加强监督,严格现场管理。

四、电气工程中设备调试与试运行技术

电气调试工作,是指利用相关技术,在电气设备安装工作结束后,依据国家相关的规范与规程以及制造厂家的技术要求,对各个设备进行逐步的调整试验,从而得出安装质量与设备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技术要求,是否能够投入正常运行的结论。

电气工程中调试技术是指:

对全部的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的调整试验。

通电检查所有设备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的调控试验。

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

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的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的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

对整套启动过程中的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的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的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的布置情况与有关的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的方案。

2、电气设备调试的技术包括:

(1)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的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的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的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的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的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的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的突然停机。因此,电力的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的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的切除从而采用的主要保护装置。针对差动回路的接线与装置调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技术问题:a、差动回路中的电流互感器变比的配合;b、差动回路保护中的相位补偿;c、差动保护中的极性关系,与电流互感器的极性有关,差动保护是通过电流互感器测量元件两端的电流有无差异而进行的保护,根据不同厂家微机保护装置的不同,算法就不同,与电流互感器的极性相关;d、差动回路保护装置校验的技术要求。

(2)电气设备的绝缘技术。绝缘试验技术可分为绝缘特性试验技术与绝缘强度试验技术。设备绝缘技术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电气设备在长期的额定电压下进行运行时绝缘性能的可靠度,及承受短时过电压时,避免有害局部放电或者设备绝缘损坏的发生。

(3)其他电气设备试验技术。电气设备试验技术还包括发电机与变压器等静态试验技术与动态试验技术、电动机动静态试验、高压断路器试验、电流、电压互感器试验、电缆试验、绝缘油试验、电容器、避雷器试验、高压母线试验、接地电阻试验等技术手段。3.电气装置试运行技术。

3、电气装置试运行技术。电气工程在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试运行技术的调试,根据对电气装置与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确保电气工程的投入使用。试运行技术确保了电气工程符合图纸技术规范的要求与质量问题的发现解决。

五、电气技术的发展趋势

与电气工程学科相关的产业主要有电力工业、电气装备制造业以及几乎所有使用电力的行业,电气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主要集中在这些行业。

1、可再生能源技术

199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仅占一次能源的18%,预测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要占一次能源的22%,21世纪,光伏技术、风电技术、生物质发电技术等得到了快速发展。下面着重介绍人类的未来能源――氢能。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究把氢能作为人类未来的能源,氢能有其他能源无与伦比的优势:

(1)清洁。其反应后的生成物为水和氮化氢,对环境没有污染。

(2)储量丰富。地球上的海水所含的氢用来发电就够人类用数亿年。

(3)热值高。单位重量的发热量叫热值,氢的热值是汽油的3倍,煤炭的4倍。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正在斥巨资研究这一能源,但目前还处在实验室阶段,距工业应用还有一段距离。

2、输电信技术超导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已成为发展趋势。

(1)超导储能系统。将电能转换为电磁能,利用超导线圈储存起来。超导储能系统是除电池储能系统之外的又一储能系统,其使用将提高电网的安全性。

(2)超导故障限流器。利用超导体超导与正常状态的转变特性,快速限制电力系统故障短路电流,保障电网安全。

(3)超导大容量电缆。可大大降低输电过程中的电耗,提高能源效率。灵活交流输电技术。用大功率电子器实现对电力系统电压、参数、功率、相位角等的实时调节控制,以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和输电过程中的能耗。

六、结束语

当代电气工程的地位与作用日益重要,与整个工程的质量、投资与预期效果有直接关系,其工程质量对于建筑物整体设备的运行安全、节能有直接影响,因此我们须合理的应用电气工程技术。

电气工程技术论文: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实训项目的开发与研究

摘要: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训项目的设置达到和社会接

轨,达到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行业企业。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实训项目 设计 预算 施工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够达到顶岗即上岗的目的,除了设置合适的理论教学外,更重要的是实训项目的设置及开发。实训项目的设置应该符合社会对于该专业人才需求。社会对于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水暖空调、建筑电气、消防系统等方面的设计、施工、预算,其次是对应这些系统的维护和调试等。

1 开设的实训项目归纳如下

1.1 水暖空调方面的实训。①供热系统、给排水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②空调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

1.2 消防方面的实训。①消防供水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②消火栓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③自动喷淋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

1.3 建筑电气方面的实训。①建筑供配电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②楼宇安防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③供热、给排水、空调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④建筑电气照明供配电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⑤应急照明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⑥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消火栓系统、喷淋系统、广播系统等);⑦电梯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

1.4 设备的综合调试、维护等。

1.5 天正设计软件的应用实训。

1.6 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

1.7 预算软件应用实训。

以上这些项目从第二学期陆续开始开设,开设的前提是必须要先学习了该实训项目所对应的相应课程。开设的地点在专业实训室。具体实训项目完成的顺序依次是设计、预算、施工、调试。

2 根据开设的实训项目,所开设的具体课程总结如下

2.1 供热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暖卫施工技术、通风与空调工程、安装工程预算。

2.2 建筑电气自动控制、电气照明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安防技术、网络与综合布线、智能设备测试、建筑电气施工技术、火灾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电梯自动控制系统、建筑电气施工预算。

3 成绩评定

具体每一实训项目都是由实训教师布置实训任务、之后学生分组并按要求完成实训任务,通过实训方案的呈现、操作、答辩、问题的解决情况、出勤等方面来综合评定成绩。

4 实训设备的来源

4.1 依靠学院自身已有的设备进行实训项目的开发。

4.2 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由企业投资购买设备并提供部分实训指导人员、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提供教师和场地,通过这样的形式完成实训项目的开发。

4.3 根据企业行业的需要,把学生直接引入到企业行业、以企业行业的技术人员指导为主、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指导教师为辅,进行实训项目的开发。

通过该专业十几年的实训发现,如果只依靠本院的实训设备进行实训项目的开发,结果不是很令人满意,因为学院的资金有限,在某些方面限制了专业的发展,除非学院投资力度很大,才能满足实训的要求。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是开发实训项目很可取的,首先是不用学院资金投入,只是提供场地和部分教学人员,而且企业提供的设备都是很先进的,基本能够满足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第三种把学生直接送入企业行业进行实训项目的开发,预期效果会很好,但就是很难找到愿意与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的企业行业,因为企业行业有经济效益的驱动,有时不愿意接受我们的学生。要想做到学生能够深入企业行业进行实训或培训,就得从招生环节做起,把招收的学生大多数设置为订单式培养,和企业行业签订合同,既解决了学生实训的问题,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实训项目一旦开发出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调整。及时通过深入企业行业进行市场调研,并与企业行业的专家进行座谈后,汇总意见达成共识。依次为基础设置课程和实训项目,形如企业行业是用户,我们是生产厂家,根据用户的需要生产出合格优质的产品即培养出满足企业行业需要的设计、施工、预算、设备的维护运行及调试方面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根据近几年学生的分配情况来看,企业行业需要能够胜任预算、设计、施工、系统及设备的调试运行维护、资料整理方面的人才。根据这一可靠信息,我们要加大对应这些岗位的实训项目的进一步开发和设置,让学生从基本的实训做起。学会根据需求制定合适的设计方案,并能对实际的设计方案进行预算,之后进行施工,最后进行设备系统的调试维护等。

学校是培养学生的摇篮。根据实际的需要,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开发先进的实训项目,和企业行业联合并确立了明确的培养目标,最终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之路并非平坦,只要学院、教师,企业行业三方拧成一股绳,定能体现出高职院校的价值,那就是为社会培养出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电气工程技术论文:谈电气工程技术的发展

摘 要:梳理了电气工程技术从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到新技术革命时期电气工程技术的进步这样一个发展脉络,介绍了电气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并分析了电气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气工程技术;电气学科;发展

一、电气工程技术的发展史

电气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是现代科技领域核心学科之一,传统的电气工程定义为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

1.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及通讯技术的发展

大自然中的雷电使人类对电有了最早、最朴素的认识,天然磁石吸铁是人类对磁现象的最早观察,然而,人类对电磁现象的研究始于16世纪的英国,1663年德国科学家盖利克发明了摩擦起电的仪器,1729年英国科学家发现电荷可以通过金属传导等等,这是人类对电的早期实验,之后又出现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与发明。

任何科学发明与发现都是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不懈努力的成果,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高斯、赫兹,美国物理学家亨利,俄国物理学家楞次等等都为电磁理论的形成作出过贡献。

电磁理论的建立为无线电通信揭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世纪通信技术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先后发明了有线电报、有线电话和无线通信。

2.电工技术的初期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第一次工业革命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以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为标志,以机械化为特征,中心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中叶,以工业生产电气化为主要标志,其成果是电力、钢铁、化工“三大技术”与汽车、飞机和无线电通信“三大文明”,其中心在美国和德国;第三次工业革命从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初,以社会生产、生活信息化为特点,又叫新技术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就是从电工技术初创和应用开始的。

3. 新技术革命对电气工程技术的推动

20世纪中叶开始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又称为新技术革命,以核能、宇航和电子计算机这三大技术为主要标志。这个时期的主要理论是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这三大理论的创立为通信工程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科学方法。

(1)计算机的升级换代对电气工程技术的推动。自19世纪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计算机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社会从此走进了信息时代。

(2)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技术手段。20世纪通信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人类社会生活也由此发生了巨大变革,人类从此进入信息时代。

电气工程技术发展史再次印证了这样两个真理:一是任何理论的创立和技术的进步都要靠众多科学家甚至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而实现,特别是在学科相互融合交叉的今天。二是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导致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二、电气学科的发展

我国的电气工程始于1908年上海南洋公学的电机电工学科,就是上海交大的前身,距今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了。1917年该校的电机专科设立了电讯门,即我国最早的无线电专业,如今的电子信息及计算机专业群都是由此发展演化而来的。1932年,清华大学设置了电机系。建国后,我国建立了一大批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其中大多设立了电机工程系。1977年以后,大部分高校的“电机工程系”陆续更名为“电气工程系”,近几年来,部分高校又把“电气工程系”发展成为“电气工程学院”。我国的电气工程虽然与国外名称相同,但内涵有很大区别,我国大学一般都是强弱电分开,即电气类与电信类分设在不同的学院。

100多年以来,电气工程学科已发展成为覆盖多门类交叉学科、应用领域广阔的完善的学科,形成了强弱电结合、软硬件结合、机电结合的学科特点。

国外发达国家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1)在学科中融入大量信息技术知识。在全球信息化的当今,信息技术以指数速度进步,它曾对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还将为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工具与技术支持,对电气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作用。国外发达国家的著名大学(如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大都把电气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工程放在同一学院,以利于在电气工程学科中融入大量的信息技术知识。

(2)与其他学科不断交叉融合,拓展了研究领域,大量的研究都是在跨学科领域开展的。

(3)与企业联系密切,科技成果转换能力强,引领产业技术更新。

三、电气技术的发展趋势

与电气工程学科相关的产业主要有电力工业、电气装备制造业以及几乎所有使用电力的行业,电气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主要集中在这些行业。

1.可再生能源技术

199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仅占一次能源的18%,预测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要占一次能源的22%,21世纪,光伏技术、风电技术、生物质发电技术等得到了快速发展。下面着重介绍人类的未来能源――氢能。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究把氢能作为人类未来的能源,氢能有其他能源无与伦比的优势:

(1)清洁。其反应后的生成物为水和氮化氢,对环境没有污染。

(2)储量丰富。地球上的海水所含的氢用来发电就够人类用数亿年。

(3)热值高。单位重量的发热量叫热值,氢的热值是汽油的3倍,煤炭的4倍。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正在斥巨资研究这一能源,但目前还处在实验室阶段,距工业应用还有一段距离。

2.输电信技术

超导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已成为发展趋势。

(1)超导储能系统。将电能转换为电磁能,利用超导线圈储存起来。超导储能系统是除电池储能系统之外的又一储能系统,其使用将提高电网的安全性。

(2)超导故障限流器。利用超导体超导与正常状态的转变特性,快速限制电力系统故障短路电流,保障电网安全。

(3)超导大容量电缆。可大大降低输电过程中的电耗,提高能源效率。

灵活交流输电技术(FACTS)。用大功率电子器实现对电力系统电压、参数、功率、相位角等的实时调节控制,以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和输电过程中的能耗。

21世纪的电气工程涵盖了几乎所有与电子、光子有关的工程行为。电气工程的发展程度直接体现了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因此,电气工程的教育和科研在发达国家大学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

电气工程技术论文: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现状分析,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深入进行了分析并以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具体阐述了该专业在实践教学上的特点及对策,建立了一整套分层次的,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实践教学 分层递进 校企合作

1 国内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

1.1 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职业能力培养差强人意

实践教学内容处于低层次的技能练习或者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验证,与企业岗位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别,学生无法掌握本专业、行业的前沿技术。

1.2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难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很多是从普通院校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缺乏一线从业经验,尽管学历较高,但职业化程度较差,更谈不上提供高层次的实践经验。

1.3 实践教学课程评价缺乏明确的职业评价标准

实践课程评价依然沿用传统的学科式的课程评价方法,没有形成科学的实践考核、评估和反馈系统,缺乏较为明确的职业能力评价标准,难以正确评价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1.4 实训设施不完善,难以保障实训课程质量

实训设施不完善是制约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和职业能力培养的瓶颈性障碍,实训设施跟不上市场技术设备更新的步伐,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

2 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思路

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相较于其它专业有着自身的特点,该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海船的电子电气设备管理维护人才,国际海事组织《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海船电子电气员”这个岗位的能力要求提出了新的标准,除了必须具备原有船舶电气技术岗位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增加了现代船舶电气控制技术、通讯导航技术等新的能力要求。因此,构建岗位目标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能力培养过程为主线,以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为基本单元,完整地涵盖能力体系的演进与构成,包括专业岗位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

3 具体建设方案

3.1 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我院的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主要是以培养海船电子电气员为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共管委员会对海船电子电气员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的分析,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可以按照“一体两点”的模式来构建。其中“一体”指以培养专业岗位能力为主体,“两点”指以培养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两个支撑点。

在专业岗位能力上重点培养学生对船舶电气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管理能力;在方法能力上,重点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等;在社会能力上,重点培养学生作为海船船员必需的敬业爱岗、诚实守信、踏实勤奋等精神。

3.2 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按照公约要求,充分征求不同类型具有典型代表的航运企业的建议,确定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将电子电气员岗位能力设置为“岗位认知能力、岗位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岗位拓展能力”四个模块。

实践技能训练按照四个层次逐步递进。第一层次为认知,采用企业参观的形式让学生对课程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和总体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层次为基本技能训练,分单元对学生特定的技能进行针对性训练,达到中级船舶电工的要求,这一层次对学生的职业生涯非常重要;第三层次为综合技能训练,将第二层次所积累的零散的技能进行有机的整合,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通过实船设备和场景仿真等手段,重点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国家海事局海船电子电气员适任考试评估要求;第四层次为强化技能训练,采用顶岗实习的形式,全面提升对全船电子电气设备的管理和维护能力,这一层次结束后,学生基本上能够成为企业所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3.3 构建实践教学条件体系

(1)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需要一定数量和种类繁多的实训设备作支撑,国内专门从事船舶电气教学设备研制的企业几乎没有,要想满足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训就必须通过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我院与上海滕韵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该基地所生产的产品均为船用电气产品,可以为船电基础实训提供具有很强针对性的设备,学生通过实训既能感受企业的生产过程,又能熟悉船舶电气设备,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

校企共建实验室。我院与镇江赛尔尼柯电器有限公司共建“赛尔尼柯实验室”,由镇江赛尔尼柯公司捐赠一套7屏的智能船舶电站配电屏,我院配套4套发电机组和船用小应急电源(蓄电池)系统等,能够真实的体现现代船舶电站的全部系统。学生的实训过程完全和实船顶岗一致,使学生在校实现顶岗实训。

研发中心开发研制教学装备。由于船用设备有许多是大型综合设备,价格昂贵,直接购买全新设备不切实际,通过校企合作的研发中心,自主研制具有故障设置功能的实训装备,利用组态软件和3D技术仿真控制对象,使得全真的电气控制系统和仿真的机械机构有机组合,培养学生查找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采购拆船厂的二手设备。我院与行业内拆船厂签订了校企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一套沟通合作机制,在遵守设备采购相关规定的前提下,简化双方合作流程,将拆船过程中学校需要的设备以较低价格提供给学校,以此来扩充大型船舶电气实训设备,既满足实践教学的功能,又节约了大量的资金。

(2)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远洋轮船从体积上可以类比为移动的大型建筑,从功能上可以类比为一个小型社区,船舶电气设备种类繁多且系统集成程度很高,这就对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不经过系统实船实习,是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的。因此,需要加强政行企校合作,通过院级董事会的体制机制,重点选择一批所辖船只多,船型种类丰富的企业签订协议,建立一批稳定的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实习基地,借助企业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优势,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强化训练技能的需要,而且为学生就业拓宽了渠道。

3.4 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由于学生的实践教学分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在整个过程中都要进行有效的管理与评价,每次实训都要有实习报告或成果,每个项目都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指导教师应全程监控学生的表现,通过口头提问、项目成果、实际操作等形式考察和评价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主要由企业指导教师完成,考核重点主要是实习过程、实习内容和掌握的知识技能。

4 结语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深感构建以岗位能力为主线、教学做一体化的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是远洋航运企业对航海类高职院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内在需要。学生通过四个层次的专业实践,不但操作技能迅速提升,而且还增强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适应企业需求的综合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起到了铺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