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4 04:08:5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论文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职业技能 课程体系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课程体系的分析,提出要以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为依据,以小学教学工作、教研工作、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内容,构建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课程体系,阐述了课程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模块构成与体系特点,并提出了实施措施。
高职高专院校专科教师培养作为培养小学教师的主阵地,其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未来小学教师知识技能的建构,关系到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专科教师培养同本科教师培养在培养目标、质量规格、课程设置上有很大不同。近年来,不少学者对于本专科教师培养课程改革及其差异性,从理论、实践以及比较的角度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这无疑对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试图从职业行为研究的角度,通过对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内容与过程的分析,探讨专科院校培养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课程设置,其意为培养社会所需求的高水平的小学教师,提供课程改革的参考建议。
一、目前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课程体系存在的弊端
1.课程体系不能体现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对教师素养的诉求。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容涉及教学、教研、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等多方面,且工作的对象是儿童,同其他以物为劳动对象的职业活动有着质的区别。这就规定了从事小学教育专门人才的培养,应关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对小学教师的职业特质要求:人格的情感性和人文性,知识结构的综合性,教育教学的技能性和艺术化,思维模式的半童性与教育现场的研究反思能力。目前的课程设置,学科知识结构体系明显没有很好地体现教师工作过程的要求,不能实现专科教师教育培养小学教师岗位关键能力与技能的任务要求。
2.课程体系不能体现小学教师培养的目标和质量规格。目前,课程体系的封闭性导致培养的教师“口径过窄,知识结构单一,综合与创新能力欠缺”。通过对广东江门市区小学进行的访谈调查可以得知,绝大多数校长强调“复合”与“应用”,希望师范生的基础知识应做到“宽厚”,教育教学实践技能应“过硬”,个人特长要“明显”,师范生应是“素质全面,一专多能”。如新会圭峰小学校长谈到,学校的建设经验证明,只有教师综合素质高,特长明显,才有利于开展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特长教育。基础教育管理者之所以有这样的体验、希望和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小学教师承担着启蒙教育的重任,和其他教师相比更需要具备综合素质。
3.课程体系不能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专科教师培养工作应具有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意识,课程体系中应体现与基础教育改革协调一致的全新教育教学理念,如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科学的人生观、学生观、师生观和质量观。而现有的课程体系中缺乏应有的“新课标解读”等,没有充分地让学生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教学体系,缺少与基础教育的联系与沟通。当前的专科院校教师培养课程结构模式简单,与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严重脱节,人才不衔接,不对口,远远不能适应中小学教学改革的需要。
4.课程结构不合理。目前的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课程体系,不能体现专科教师教育的特点与竞争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职业技能培养课程等同于教育专业课程,课程设置还是老三科:教育学、心理学与学科教学法。结构不合理,缺乏实用性、针对性与实效性。这其中没有职业技能培养课程,根本不能满足学生职业技能形成的需要。重理论,轻实践,即理论课程多,实践实训课程少,课时少且实践训练不够,难以形成学生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以课时、学分或课程比例等统领职业技能课程的设置,忽视了职业技能课程类型、课程模块、学科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职业技能课程设置缺乏一定的弹性空间,限制了职业技能课程设置的思路,更不利于现行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课程体系结构的改革。
二、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
1.专科教师培养的目标定位与质量规格。随着教育的改革发展,传统的由中师培养小学教师的机制不复存在。教育部在2002年9月10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专科以上学历小学教师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中规定,专科以上学历小学教师的培养要纳人高等教育体系。小学教师培养的任务已由专科院校承担。而随着城市中小学生源的逐步减少以及对教师学历的高要求,专科学历师范生就业的机会也逐步减少。专科师范生的就业更多的是面向农村,并且是农村小学。因此,专科院校教师培养的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农村教育需要和愿为农村教育事业服务的高素质的小学教师。
这种高素质小学教师的质量规格必须是“专兼结合、综合发展、特长明显、技能过硬”。“专兼结合”指能上好小学一门主干课程,并至少能兼一门课;“综合发展”指知识结构完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等整体素质水平较高;“特长明显”是指个人的文学、体育、艺术、动手制作等方面有一技之长;“技能过硬”体现在“会”上,如会课堂教学与管理,会当班主任,会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会开展教学研究等,表现出较高的技能水平。
2.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过程。小学教师教育能力是为实现小学培养目标,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倾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主要包括教学与管理、班主任、德育与教研等实际工作内容,具有复杂性、科学性、教育性等特点。所以对小学教师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分析,是小学教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构的基础,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选择应以职业技能形成为依据。
根据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2001年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文件精神,并参照上海市教委《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学常规的若干意见》和广州市番禺区《中小学教学工作管理常规(试行)》,可以界定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过程包括课堂教学与管理、班主任工作、教育教学研究、思想品德教育和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等具体任务,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融合,但各个过程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每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都需要教师有相应的工作技能才能实现。具体分析见表1:
三、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课程体系的建构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蓝图,是人才培养规格质量的保证,科学的课程体系是教师专业化与职业化教育成败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从职业教育创新的高度,更新培养教师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按照职业化、技能化、综合化的要求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改革高师院校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我们要改革师范类课程设置管理办法,按照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与职业技能的要求,构建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课程,加强职业技能实践训练,以培养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所需要的各项教育技能。
1.课程体系建构的指导思想。课程体系应充分体现高师院校专科师范生的培养目标要求及“技术立校、文化育人”的办学优势和为基础教育服务的特色,体现“专兼结合、综合发展、特长明显、技能过硬”培养规格,贯彻以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为基础来构建职业技能培养的课程设计思想,坚持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课程体系与内容适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课程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校内训练与校外实践相结合,为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创造条件,促进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全面提高。
2.职业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长期以来,我国的师范院校较为注重学科专业知识,而在文化基础课以及教育理论和实践课程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当前,加大职业技能培养课程和实践训练在课程中的比重是教师教育改革的普遍趋势,在整个小学教育人才培养课程方案的制订中,适当压缩了学科专业课的比例,增加了职业教育技能培养课程比例,突出了小学教师这一职业独特的专业性。
为此,我们认为职业技能培养课程,应根据小学教师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技能要求进行设置。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模块:教学工作模块,即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小学教育改革研究、新课标解读、学科教学法、普通话、书法、简笔画、教师口语;教研技能模块,即小学教育研究方法、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技术模块,即多媒体和网络教育技术、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德育工作模块,即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教师礼仪、教育政策与法规;班主任工作模块,即优秀班主任研究、师生沟通的艺术、班主任工作、应用文写作;社会实践模块,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艺术实践。实践课程由下列课程组成:教育见习与教育(顶岗)实习。
3.职业技能培养课程体系的特点。职业技能培养课程体系的特点主要包括:系统性—以系统组织的方式将教育科学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形成学生教育科学思想观念,发展其灵活运用教育理论的技能。职业性—体现了小学教师岗位工作任务的要求,具有与其他社会岗位不同的特殊职业技能要求。实践性—职业技能的形成是在实践中实现的,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融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教育职业技能的养成与转化。案例性—应结合教育现实,以案例为教学与训练的切人点,能发挥课程的最大效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专题性—打破传统的开课方式,将各课程的重点内容以专题形式进行教学与训练。目标性—每一门课的具体培养目标明确,以培养学生的教育职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为目标。
四、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课程体系的实施
1.强化实践类课程,突出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实践类课程的宗旨是培养人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智慧。我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教师培养课程中一直存在着理论课程设置比例过大,实践类课程比较薄弱的问题,造成学生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强化实践类课程,是培养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切实措施,意在帮助未来的小学教师加强对科技活动、社会活动等课程的兴趣、爱好,并在活动中得到巩固,逐步培养他们的操作能力、创造精神和发展个性特长,从根本上解决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问题,使专科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较好的专业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专业思想,从而促进素质的全面提高。一要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重,使之占总课时的比例,由原来的过低情况提高到20%一25%。在课程形式上,可更加灵活多样,可采取教育(顶岗)实习、模拟实习、教育观察、教育研究和管理实践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实践,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走访等各种形式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科教学中,还可采取研究性学习和课外活动的方式,多方增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力度。二要搞好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这是构建实践类活动课程体系的重要因素。增加教育教学实训设备投人,建设校内微格教学实训室;建立一批长期合作的、富有学校特色与内涵的校外实习学校基地。通过建立配套的实训与实习管理措施,切实提高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培养的教育实践成效。三要加强实践类课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高专院校要上好实践课,关键在教师。培训一支具有高度事业心、思想端正而且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队伍,对于开展好科技活动尤为重要。
2.实行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课程开发设计涉及课程目标、内容、活动、方法、人员、资源、评价等多方面内容。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可以说是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重中之重。为此要搞好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就应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开发主体应多元化,由“教育专家主导”转变为“社会需求主导”,开发主体由教育专家、小学教师、课程专家组成。二是课程开发人员应具有必要的课程开发有关知识及课程开发的技能训练,还要广泛联系基础教育,准确了解小学教育的需求与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与素质结构要求,全面掌握课程实施中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提高课程开发的科学性与适应性。三是课程内容应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实现“综合”的关键是课程载体的具体化。课程载体是来自于教师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如语言、书法、写作、备课、上课、多媒体操作、案例等。四是课程实施应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就实施主体而言,融高校与小学为一体,融高校教师、小学教师为一体。就教学过程而言,是教学过程与小学教育工作过程的结合,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相统一,融“教、学、做”为一体;就教学场所而言,必须做到专业教室、实践教学基地的结合。这样,既有利于高校教师养成熟悉和胜任小学教育教学的“双师素质”,又有利于开发出结合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实用性教师技能培养的教材。
3.搞好教材建设。教材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实现课程体系目标的基本保证,直接关系到教师教育能否为教育一线岗位培养符合要求的教育人才。因此,要实现培养小学教师的课程体系目标,就应该改变过去教师职业技能特色教材匾乏、实践性与针对性教材不足的现状,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教材内容上应减少理论性内容,增加实践性内容,突出应用性,做到“够用、适用”。二是教材能反映当前小学教育对教师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反映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下的新需求。三是以技能培养为中心,根据师范教育培养目标要求,来建立新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战教学体系,以及学生所应具备的相关职业技能培养体系,构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块,搞好教学参考书、教师自编讲义、具体的工作任务书、实习指导书、自我评价资料等配套的实训教材建设,使教材个性化。四是加强“校校合作”,师范院校与小学共同开发教师技能培训教材,将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与知识引人到教材中,使最新的知识与最新的应用充实到教学过程中,使教材在编写形式、内容体系与体例构建上更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与实效性。五是积极开展师范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尤其是加大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力度,以教研带动教材建设。
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也日益得到了重视,教学常规和管理制度的建设,教学工作的量化评估,教研活动的开展等都比几年前有了很大进步,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调查中也发现,教学管理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有些问题亟待解决。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心,它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成败得失,也决定着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在硬件设施目前难以改善,办学条件与城区相比滞后的现状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构建新的教学管理文化,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1 要形成科学的管理模式
学校无论大小同样都需要适合本校实际的完备制度,制定制度的目的并非是用于管理少数不服从领导的教师,真正的目的在于使学校的管理制度化、科学化、正规化。有人认为农村小学无需什么制度,就那么几个人,大家都自觉搞好本职工作就行了。其实不然,学校虽小,但如果没有完备的制度,对学生的教育、学校的工作就会有所疏漏。我校现在办学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就是管理制度化。通过制度的严格执行,学校的教育、教学、教研、后勤、安全、卫生等各项工作都得到了有序开展,并逐步走向正轨。
2 建立激发教师能力的工作机制
管理就是要尊重人的发展,贴近人的需要。在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曾对教师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你认为哪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对你的成长最有帮助。结果显示有91.8%的老师认为同伴之间的相互切磋、交流,最有效。针对教师需求,我们及时调整管理思路,在学校形成了“四式”的同伴互助方式。组合式,由学校将教师结合成对;松散式,教师灵活自由接对或临时接对,谁有一技之长,就拜谁为师;接力式,青年教师成为教学能手后,即成为师傅,交给其带徒弟的任务;辐射式,把学校的骨干教师与校外的骨干教师接对。同伴互助的主要内容,包括集体备课、互助听课、移位教学等活动,让教师在互动合作中实现经验的共享,专业的成长。
3 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
学校每月都将对教师进行月考核,并把课堂教学情况专设一个版块,每个教师都有个人电子档案,记录每月的考核情况。期末学校将对每个教师进行纵向评价,做出综合鉴定,校长也将根据每位教师的综合情况,写出寄语。并及时将情况反馈于教师,便于教师及时了解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及所占的优势。落实表彰激励机制,学校每年将定期评选校级骨干教师给予表彰奖励。
4 营造和谐的氛围
建立和制定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有序、科学,是学校管理应该追求的境界之一。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他们是不喜欢领导盛气凌人的训斥和简单粗暴的管理,也不喜欢领导不负责,让教师我行我素、放任自流的管理。他们希望和欢迎领导能以民主的作风为学校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使大家心情舒畅,和睦共处,自我约束而又自我完善。据此,我们确定了这样一个信条;少一点“不准”,多一点自由。这种人本化的管理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对于主体意识突出的教师们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5 转变教学管理理念
5.1 转变学校的管理理念。管理的目的在于发展人,在于激活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在课改的实践中,我们把课堂管理浓缩为“一个目标”:进行高效率教学;“三个走向”,走向服务(相信教师、促进教师、发展教师)、走向过程(重在过程的管理)、走向动态(建立旨在促进人发展的制度、机制)。
5.2 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正确的教育思想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的价值在于师生间像开发宝藏一样,将蕴涵在每一个人心里的美好情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多样的发展需求、潜能挖掘出来。如何实现教师理念的转变与升华,我们除了通过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学科培训、知识培训外,还采取“自学——互学——推荐学——集体学”的理论学习模式,“三定三自一寻”的学习要求,促成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理念的升华。
5.3 激励保障——关注发展。“尊重的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在我们看来,有时候人情的威力要远远大于冷冰冰的制度的威力。所以要实现尊重的管理,首先就要落实情感激励。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中,我们更多的是走进教师的课堂,在课堂中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学校每年一次的“关注孩子成长”家长开放周,让家长参与听、评课,不但增进了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同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是一次比较大的促进。今年9月的家长开放周问卷调查中,家长对教师的课堂满意率达95.7%,基本满意率4.3%。在我们看来,教师的价值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社会的认同,所以家长的评价,对促进课堂教学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之,学校的特色建设会遇到很多困难,包括社会的压力,家长的压力,也包括我们教师内部的压力。但是,如果你有这样一种思想,这个思想又是切合实际的,并能被大家所接受,就能克服困难。
小学管理在教育教学的全部管理中,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教育改革中,如何与时俱进、全方位的实施对学校的管理,也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如今,在一些人的脑海里,“管理”一词既熟悉又神秘,虽然知其含义,却难抓住本质。有人说:管理是一门神奇的综合艺术,管理就是生产力,就是效益。管理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就是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也有人说:管理就是预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就是沟通,就是激励,就是服务。还有人说:管理就是不断改进工作,发挥大家的能力和思想,创造价值等等。那么,如何落实学校的管理?小学是否需要管理?怎样进行管理?对于广大学校管理者来说,似乎还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或理解存在于简单的话题。本文就这一内容提出几点思考与认识,与大家交流。
一、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
一提到教学质量,有些人往往认为这只是校长或教导主任或教研组长的事,与其他的教学人员毫无关系。其实,从现代教学管理来看,教师不仅是教授者,又是一个管理者,一方面,教师承担着管理学生、教学设备等管理工作,直接参与教学的管理;另一方面,每一位教师在讲课、检查学生作业、测验等教学活动中,也要真正意识到自己不只是教授者,而且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者,这对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二、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卓有成效地实现。要使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国外现代教学管理的成功经验,必须动员、组织学校的全体成员直至家长及社会其它有关成员参与教学管理。外国一些国家,不仅在校内建立师生员工及家长参加的管理、监督机构,而且在校外还设有教师、家长及社会有关成员的联合组织,共同为学生的教育教学负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的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校内的教学管理只是校长领导下的教导主任主管各科教研组管理系统,很少甚至没有师生及家长对教学施以监督的组织。家长及社会有关人士也很少有机会过问学校的教学工作、影响了教学管理,从而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要使教学管理充分发挥作用,动员有关方面人员参与教学管理是势在必行的。做好这方面工作,要注意如下两点:
第一,学校领导必须对此给以充分重视,调动校内的方方面面参与管理,同时要力争与家长及校外有关人员取得联系,吸收他们参与学校教学的管理工作。
第二,建立健全各方面的教学监督组织,对学校的教学施以必要的监督,为教学改革提供改进意见与建议。
三、创造美好的教学环境
美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学环境包括教师的工作条件、教学设备、班级风貌等因素。要使上述各因素都处于良好状态,根据现代外国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针对我国的实际,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应集中精力,吸收多方面的力量,争取资金,为教学人员整建一个舒适的环境,使从教人员不致受外界的干扰而影响教学水平的发挥;其次,教学设备是增强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条件,应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科的教学需要,增设教学设施,改善设备条件,充分发挥其教学的辅助作用;第三,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学校领导、教师应注意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保持、班级优良风气的形成等方面的管理,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和环境。
四、搞好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是教出来的,而不是考出来的。这个过程是一个分为若干环节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完整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对质量的产生和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因此,教学质量的管理必须抓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也就是抓教学质量形成每一环节。传统的经验主义的质量管理只注意质量检查(考试)的管理,而忽视创造教学质量的全过程的管理。既然教学质量不是检查出来的,而是在教学全过程教出来的,那么,我们就应当把管理工作的重点从对教学质量的检查上转移到对教学全过程整个环节的管理上来。也就是要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辅导、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活动、知识环节的管理。目前,在我国学校教学管理中,对学生家庭作业和课外活动管理不够。学生家庭作业时间没有统一规定,各科教师布置家庭作业缺乏协调,学生家庭作业负担沉重,一些学校的课外活动开展不起来,或流于形式。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家庭作业实行宏观控制,协调各科家庭作业,帮助教师提高布置家庭作业的质量。还要加强对课外活动的组织指导与检查,使课外活动落到实处。
五、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学校的一切工作以教学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归根到底取决于他们,因此,教学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对教师的管理。而对教师的培训、进修与评价又是教师管理的重要方面。在对教师的培训与进修的管理方面,我们应注意把教师的长期脱产校外进修与校内进修提高结合起来。国家和有关部门要建立多种多样的培训、进修机构,并从制度上予以保证。
在目前,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对一些学校的一些教师来说,脱产校外进修存在着不少困难,因此,我们应加强校内进修。学校要有专人负责教师培训、进修、提高,并要形成制度。要充分利用校内在职进修的多种形式,如新任教师进修、以老带新、个别指导、举办讲座、观摩教学、组织教学研究会等等。在对教师的评价方面,要建立评价的组织机构,包括校外的教师评价机构和校内的教师评价机构;要制定各种评价标准,使教师评价科学化;要加强形成性评价,使评价真正起到发现问题和提高教师水平的作用。教学管理要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办好学校的主要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因此,教学管理要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学校管理应树立管理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思想,根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从事教学管理,特别是从事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就更要注意这一点。
六、结 语
成功的管理,除了有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之外,更需要从人的情感需要和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管理的方法。我们的管理在追求“工作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同时、更追求“工作创新有效,和谐共处”的境界,以给我们工作的环境空间营造一种舒缓、宽松、和谐的氛围。在管理中,我们积极营造一个尊重人、信任人的环境。学校领导与教师交往,做教师的知心朋友;关心教师的生活,尽力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学校领导给予教师充分信任,放手让教师发挥创新才能,让教师愉快地工作、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了教师的自我管理意识,和对领导的信任感,达到了“管”是为了“不管”的更高管理境界。
【论文关键词】小学 教育教学 有效管理
【论文摘 要】学校工作的重点是教育教学,有效的管理能提升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对管理模式、理念、方式的改变,促使师生增强自我的管理意识,以提升教与学的质量。
管理不仅仅是机械化地按照某些制度进行管理,更重要的是教其做人做事的道理。那么,对小学要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呢?下面笔者根据在教育教学上的实践,提出几点建议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 转变、提升教师的管理意识
每当一提及教学的质量,有很多人认为这只是校长、教导主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等的任务,与其他人没有关系。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小学教育教学在管理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根据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管理来讲,小学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桥梁,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直接管理者。主要体现在:(1)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承担着对学生的管理、教学设备的管理等,同时还直接参与了对相关教学的管理。(2)教师在讲课、批改作业、测试的过程中,要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者。这是提升小学教育教学有效管理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 教学管理中要积极地动员各方面的力量
教学质量的提升是要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实现质量的提升。根据国外现代的教学管理相关的成功经验,要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要有效地联合校内的所有成员、家长、社会,积极的参与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我国在对学校的管理上做得还不够,这不仅对教学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偏差,还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影响。因而,要想真正的发挥教学管理的有效作用,必须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去。要想做好管理工作,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加强学校领导的重视,积极调动校内的各个力量,力争与家长、社会取得及时的联系、沟通、交流,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2)在校内要建立健全的教学监督组织、制度等,从而为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可靠的、适用的改进意见。
三 构建和谐、优美、民主的教学环境
和谐、优美、民主的教学环境是提升小学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要想促使教学环境一直处于一种良好、平稳的发展状态,需要根据该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构建。作为一个小学的教学管理人员,(1)集中精神,不断地吸收多方面的力量,为教学人员构建舒适的、和谐的教学环境,使教育工作人员不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从而影响其教学水平的提高;(2)学校应根据每个学科适时地增添教学器材,逐渐地改善教学器材的设备,促使器材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3)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维持、班级优良作风的形成等,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性格特点等,为学生创设优美、安静、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还能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的有效管理。
四 加强对教学整个过程质量的有效管理
从传统的经验上讲,对质量的管理只是注意对质量的检查,也就是通过考试来完成管理,严重地忽略了对教学全过程的创造管理。由于教学的质量并非是检查出来的,而是在整个过程中教出来的,因此,在管理上,我们要将其工作的重心放在由以往对教学质量的检查转变为对教学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加强管理。也就是说,要加强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作业的布置、批改等进行管理。在目前看来,我们国家对小学的教学管理中,学生课内外的作业,尤其是家庭作业的管理还远远不够。究其后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生家庭作业的时间没有得到严格的统一规定;(2)各科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只顾忌自身,没有实现各科作业的和谐统一;(3)学生家庭作业的负担相对来讲较重;(4)部分学校因为客观条件受到限制而不能很好地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或者活动仅仅流于形式等。因而,要实现教学全过程的有效管理,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家庭作业的宏观调控,还要加强各科之间的有效协调,同时还要提升教师布置作业的质量,以及加强学校对于课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安排、检查等,促使其课外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实现管理的实效性。
五 学校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对于教师的管理,主要是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进修、评价等。通常情况下,要加强对教师长期脱产校外与校内进修的有机结合。通过国家和有关的教育部门制定、建立多样化培训机构等,促使其从制度上给予一定的保证。就目前来讲,部分学校、教师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想要进行脱产校外进修存在一定的困难性,所以,针对教师的进修一定要加强校内的进修。学校也可以是定期、定时请有关的专业人士到校内为教师培训,负责他们的进修任务,尽可能地提升并形成一定的制度。同时,还要在校内充分利用在职进修,常见的有讲座、教研会、老带新、个别性的指导等。对于教师的评价方面,学校要建立规范的校内校外的教师评价机构,还要制定合理、科学的评价标准,促使形成完整的评价机制,以提升教师的工作水平。在管理方面,尤其是加强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要全面落实、贯彻党制定的教育方针,各学校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提升素质教育的高质量。因而,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注重教育教学质量,树立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管理思想,尤其是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应更加注重这点。
六 小结
总之,对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不仅仅要制定合理、科学、规范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要从情感上分析和思考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为师生提供和谐、民主、轻松的教学环境,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增强师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小学管理在教育教学的全部管理中,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教育改革中,如何与时俱进、全方位地实施对学校的管理,也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那么,如何搞好学校的管理?怎样进行管理?对于广大学校管理者来说,似乎还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或理解存在于简单的话题。本文拟就这一内容提出几点思考与认识,与大家商讨。
一、提高教师的自我管理意识。从现代教学管理来看,教师不仅是教授者,又是一个管理者。一方面,教师承担着管理学生、教学设备等管理工作,直接参与教学的管理;另一方面,每一位教师在讲课、检查学生作业、测验等教学活动中,也要真正意识到自己不只是教授者,而且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者,这对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二、创造美好的教学环境。美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针对我国的实际,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应集中精力,为教学人员创建一个舒适的环境;其次,教学设备是增强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条件,应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科的教学需要,改善教学设备,充分发挥其教学的辅助作用;第三,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学校领导、教师应注意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保持、班级优良风气的形成等方面的管理,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和环境。
三、搞好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教学质量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是教出来的,而不是考出来的。这个过程是一个分为若干环节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完整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对质量的产生和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因此,教学质量的管理必须抓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也就是抓教学质量形成的每一环节。
四、加强对教师的管理机制。学校的一切工作以教学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归根到底取决于他们,因此,教学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对教师的管理。而对教师的培训、进修与评价又是教师管理的重要方面。成功的管理,除了有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之外,更需要从人的情感需要和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管理的方法。在管理中,我们要积极营造一个尊重人、信任人的环境。学校领导要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放手让教师发挥创新才能,让教师愉快地工作、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教师的自我管理意识和对领导的信任感,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更高的管理境界。
摘要:本文结合农村中小学校经费普遍偏紧的实际情况,提出用较少的资金设计与建立具有农村中小学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库,有效解决“有车无货”这一难题。
关键词:设计与建立 农村中小学特色 教育教学资源库
前言
为了解决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位用研究中硬件尤资源的问题,改变设备设施(包括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设备设施)大量闲置与浪费的现象,笔者经过多年的学习、调查、了解、摸索,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条途径:建立具有农村中小学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库,有效解决有硬件无资源这一难题。提供给同学们参考。
1添置必要的硬件设施,建设具有农村中小学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建立资源库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资源在校内实现共享,以方便每一位领导、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查找、检索自己所需的资源。这就需要把学校各部门的计算机和网络教室的计算机联成一个学校局域网,将卫星收视室的计算机硬盘换成超大硬盘,作为学校资源库服务器,达到共享资源库和共享一条电信宽带网访问因特网,形成一个资源库系统共享的平台。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在学校局域网中加入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让使用笔记本电脑(带有无线网卡)的领导、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可以在校园内任何地点访问学校资源库资源。
目前,大部分农村中小学都建有广播电视网,不仅可以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播放电视节目,还可以将光盘播放室播放内容发送到每一个教室,最大化地利用光盘播放室的硬件资源。同时,学校还应购置必要设备,把计算机音视频接入到电视,一播网络中,把资源库里的各种视频、音频资源发送到每一个教室,为使用教育资源提供更多、更灵活的方式。
卫星收视室的计算机可安装windowsserver2003操作系统,配备超大容量的硬盘存储设备,对资源库数据按分类进行网络化集中存储同时利用windsowsserver2003系统较好的文件权限管理和用户访问控制管理功能,在存储中心为每一类的资源建立存储目录并进行共享,为每个领导、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建靠访问用户名与访问密码,为不同用户、不同的资源共享目录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和管理权限。每位领导、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都可以通过网络在校园内任何一台计算机上访问到资源库内的资源,并根据自己所拥有的管理权限对资源库进行管理、更新等。这样既方便对资源进行管理,又能确保了资源访问的安全。学校还要安排专人对资源库存储中心进行管理,定期对学校资源库进行维护、更新和备份等,使学校的资源库更好地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2多渠道收集资源,使农村中小学资源库内容丰富多彩
农村中小学自建资源库其教育教学资源来源:远程教育资源(ip数据库),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的有关节目,因特网上各类教育教学网站,各类教育教学光盘,上级下发的各类文件、通知等电子文档,学校管理资料和教育管理软件,教育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教师自制课件,学生电脑制作等方面。
总之,为了使农村中小学校白建教学资源库既节约经费又内容丰富多彩,就要发动学校学科教师、管理员、学生,人人都要出力,多渠道收集、创作、整理、分类、存储、上传各类教育教学资源。
3加强学校资源库管理,是建设农村中小学资源库的重要保证
3.1建立建全领导机构
由于学校资源库建设涉及大量的人员和部门,建设周期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需要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之下成学校资源库管理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规划方案、学年计划,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学校资源库所需人员,以及对管胛小组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考核、评估,同时提供学校资源库建设的经费保障。管理小组对资源库按一定规则进行分工分类管理,进行资源的收索、接收、编辑、分类、整理、再开发、资料的电子化转换以及资源的存储工作,定期维护和更新信息资源以及各种管理资料登记与记录。
3.2完善校本培训体系
定期或不定期对学校学科教师进行资源二次开发全员培训,帮助教师认识到学校资源库建设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认识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和组织方式、以网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途径和方法等,让他们踊跃地参与到这一系统中来。
3.3激励措施是学校资源库建设动力
为了确保学校资源库的有效建设、管理、应用,学校应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其中包括对信息技术教师、网络管理员的政策倾斜,经济补贴,提供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对学科教师,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信息资源评选,对上传资源积极的教师,根据资源的点击率排行榜进行打分,并与评优晋级、绩效丁资挂钩。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电脑作品比赛、提高学生参与学校资源库建设的积极性。
总之,学校资源库的建设,硬件建设为基础,领导管理机构是关键,经费提供是保障,教师和学生是依托,教材是根本,激励措施是动力,资源创新是效益。
前不久,笔者阅读了《走进陶行知》《陶行知文集》等书籍,从中深深感受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形势下,依然体现出了深刻的现实性和创新性,“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作为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命题,对当前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小学教师,在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渗透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也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一、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
1.“爱满天下”,关注学生心灵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作为教师应该像阳光一样照耀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不可否认,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赢得老师的爱,但能不能去爱那些出现问题的学生,让爱的阳光驱散学生心灵天空中的阴霾,却是对于每一个教师是否满怀大爱的考验。冰心曾说,“种花要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 对于那些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学生,我们教师首先要做的是给予真诚的关心,与学生展开有效的沟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热心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克服困难,建立信心,迎头追赶先进。
五年级第一学期,班上从外地来了一名女插班生,因为她过去生活学习的环境与现在的新环境差距较大,在新的环境里,这个小女孩表现出自卑、害羞、反应迟钝等,第一次测验考试,语文和数学的成绩都不及格,当时,我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产生莫名的烦恼,但转念一想,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平等的,特别是有问题的学生更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于是我不再把这个学生当做包袱看待,而是通过家访了解了学生的家庭情况及学习落后的原因,同时引导同学们多与她交流,带动她参与集体活动,多给予她帮助,在学习上哪怕有一点进步笔者都会抓住闪光点来表扬她,鼓励她,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变得活泼开朗,自信好学了,五年级下学期考试时,她的考试成绩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在老师和同学的祝贺声中,她感受到了爱的温暖,变得更加阳光,对学习也更加信心百倍了。
2.“学贵知疑”,培养创造思维
陶行知指出:“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并明确地说,“这个疑字我当重用它”。他认为,学生有了疑难就成功了一半,疑难是创造之师,是学生追求真理、创造的内驱力。
教学中,质疑问难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考问题的主要方式,通过这一方式的实施,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创造性思考,在学生思考的过程,老师的讲解应该能有效地开拓学生的思路,并由此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产生,疑问的设置要能够真正地吸引学生,重用一个“疑”字,通过生疑来点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之火。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学生具有难以想象的创造潜力。实践证明,学生们的回答往往会令教师倍感欣慰,所以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解放学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机会,学生所创造出来的常常也是令人惊喜的精彩,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生要善于设疑问难,让学生在宽阔的思考空间中,展示自己创造性思维的夺目之光。
二、陶行知教育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的前提是以人为本,要解放“人”,其“六大解放”的思想,对于今天新课改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理念,颇具指导意义,在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好“六大解放”理论,可以使学生的的视野得到拓宽,智力得到有效开发,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1.让学生有质疑的权利
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把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了学生,尊重学生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判断,学生的质疑得到教师的重视,并通过有效的引导,实现教学的目标,自由的质疑真正解放了学生的头脑,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善
于设置激发学生质疑的情景,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
2.让学生有思考的权利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我们不要急于求成,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有时哪怕是一道数学题目,让学生默读,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效果往往会更好。静默的思考更有助于发展学生清晰的数学思维,这也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和解放学生的空间、解放学生的时间的综合体现。
3.让学生拥有说的权利
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教师要真正能够走进儿童的心理世界,才能与他们实现有效的沟通。我们要坚信儿童是有着无限潜能的,从心理学的层面来分析,学生的个性中也有被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我们教师给予学生机会来表现自己,会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大胆去说,我们教师则要以真诚的微笑和亲切的目光来面对他们的说,来倾听他们的说,并抓住有利的时机来转化成教学的环节。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解读陶行知先生丰富的教育理论,在新课改形势下的现实意义,更加感受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渗透其教育理论,是任重道远的教育事业中一项意义非凡的举措,因此,我们要灵活的运用、实践和丰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热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有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用之才。
一、建立完善激励制度
建立和制定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科学有序,让管理有章可循,是学校管理应该追求的境界之一。随着时展,社会进步,教师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对教师的管理,实行过分严厉的控制固然不行,但也不能没有一定的控制措施,正确运用控制手段也是确有成效地实行对教师管理的不可缺少的方法,因此学校管理工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各种奖励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一是建立完善业绩考核办法,使工作量化、细化、目标化;二是将考核内容全面化、办法科学化、过程公开化,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三是建立合理的内部分配机制,加大奖惩力度,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激励有效劳动。这种用制度管理人、约束人、教育人,这种人本化的管理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对于主体意识突出的教师们将具有极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约束能使人按要求去做,不放纵自己,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我们在约束的同时要从激励着手,争取人心,寓约束于激励中,教师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时,才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也只有对教师成功管理,才能发挥、调动起教师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素质是关键,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
1.强化责任意识,注重有效引导。
首先以思想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形势任务、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在当前家长、学生对优质教育的高需求与教育发展缓慢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和学校间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必须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引导广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以学校发展大局为重,自觉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与学校的兴衰共荣辱。同时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强化服务意识,努力争当爱岗敬业、爱生勤业、爱教精业的模范。
2.营造学习氛围,倡导终身学习。
现代教育呼唤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创建学习型团队成为学校的重要研究课题。学校要发挥好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让他们上好观摩课、探讨课,做好教案设计、教材分析示范,以供广大教师学习借鉴,取长补短。鼓励教师自学,弥补自己在知识、能力、观念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把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外化为能力。积极搭台子、铺路子,尽可能多提供走出去开阔眼界、学习提高的机会。
3.开展岗位练兵,着眼实践创新。
学校要广泛开展以“争当岗位明星”“争做创新能手”等主题竞赛活动。举办优秀教案、优质课、优秀论文评比活动,在广大教师中掀起比、学、赶、帮、超的工作热潮。深入开展骨干教师“带徒传艺”活动,对青年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理论、教学技能、教学研究的“传、帮、带、导”,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早日走向“成熟”。大力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
4.创设和谐环境,凝聚团队力量。
一个团体如果离心离德,各自为政,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失去战斗力。要把“以人为本”贯穿每项工作的始终,坚持轻“管”重“理”,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形成良好的干群关系;通过文体活动、意见交流等形式,让教师之间加强了解、促进团结、增进友谊,创设和谐工作环境,形成良好人际关系,增强广大教师的集体观念,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整体、心中有大局,从而提高整个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深入开展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是搞好学校教育管理的主流思想,谁不善于学习,不善于改革谁就会落伍,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推进教学改革成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一要渗透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需要现代化的理念来指引。要深入推行素质教育,就必须首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老师角色定位为“学生的服务者”和“教育活动的调控者”。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必须围绕交流互动核心,通过师生交流、教学互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研究性学习中成为学习主人。二要形成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下决心摒弃旧观念老教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优化教学过程,形成交流互动式,启发引导式、讨论探究式、开放发散式等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应对“新课程、新教材、科目多、课时少、任务重”的教学局面,从而达到“少课时、轻负担、高效率”的教学质量目标。学校管理是一项系统、漫长、复杂的过程,单纯从一方面达不到管理目的,必须多管齐下,齐头并进。因此,在教育改革关键时期要不断探索科学管理新经验,促进学校工作全面发展。
作者:张忠平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钟家河小学
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小学教育的教学管理问题受到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关注,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小学教育的传统观念,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然而要想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完全解放出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小学是学生求学的第一阶段,作为启蒙教育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一个良好的教学管理环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有利于孩子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激发创新意识和开拓性思维。跟随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也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引导者,个人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和学生今后的发展。当前社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能力素养的提升成为关键问题。根据现在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并不完善,还需进一步壮大和充实。现在很多小学教师大都偏向理论型,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普遍不高,严重影响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
(二)教学和管理观念落后。
学校的管理者和部分教师还不能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之中完全转变过来,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和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旧依据学习成绩来对学生进行教学管理,很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教学管理者的认识不足,在管理过程中缺少创新意识,在实际应用中依旧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严重阻碍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心智研究。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是7-13岁,正是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心智发展并不成熟,心理素质也都较差。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老师虽然谨遵以学定教的基本原则,但是对学生的心智问题并不关注,导致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存在盲目性、教条性等问题,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得不到发展。小学生长期处于这种教学管理下学习兴趣很容易缺失,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很难得到提升。
三、提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教育质量,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小学教师综合能力较低的情况,培养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职业道德规范是关键。培养全能型人才是当下教育的宏观目标,而对小学生的培养主要借助教师的正确引导,如果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或者缺乏职业道德素养必将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学校在招募教师的过程中应对教师的各方面能力进行综合考察,不仅保证较高的理论基础,更应注重实践能力和个人素质。除此之外,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方法,全面提升自己的教学管理水平。
(二)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改革创新传统的教学管理,不仅要改变管理方法和手段,更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思想。以往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定一个孩子是否优秀早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在当下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孩子能否得到全面发展才是关键。在小学这个特殊阶段,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加强培养,把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化为课内课外双重结合的教学模式。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应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含教学设备和教学氛围两大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学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学习兴趣,更关系到他们的心理发展。在小学教学管理中一定要注重教学环境的创建和完善。一方面,教学设备的配置应全面适用。孩子的全面发展需要进行很多的课外活动,教学设备如果配置不全面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应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个和谐的班级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教师要加强班级管理,养成良好的课堂纪律,为学生创建一个温馨的班级环境。
四、结语
素质教育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在其变革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传统教育观念很难转变,教师对学生的心智发展不关注等,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管理中应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并不断完善,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作者:贾兴文 王晓丹 单位:吉林省白城市铁岭小学 吉林省白城市海明小学
心理学并不神秘,它既能帮助我们了解自身,也可以帮助我们洞察他人,了解我们所观察对象的心绪状貌与变化趋势等,以便更好地为观察对象接受教育服务。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它业已成为我们如影随行的朋友。对于我们从事教育教学的人来说,学习心理学,在调整自我情绪,以积极正能量的健康阳光的状态投入教育教学活动,是工作之需;对我们所服务的对象——小学生而言,了解、顺应、调节、抚慰、指引、矫正服务对象的心理,能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效益贡献一份力,可谓善莫大焉。为此,我们有必要来重温并走近心理学中的几个效应或法则,更好地读懂它们,并从中获得些许的启悟,以此来助推小学教育教学的成效提升。
一、罗森塔尔实验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老鼠实验。他把其中一群(A群)老鼠交给一名实验员,并告诉他,这是一群非常聪明的老鼠,让他来训练。然后,他将另外一群(B群)交给另外一名实验员训练,告诉他这是一群非常普通的老鼠。两个实验员分别对两群老鼠进行了训练。一段时间后,教授对两群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结果表明A群老鼠穿越迷宫的时间比B群老鼠要短得多。罗森塔尔教授说,他当初对两群老鼠的分类完全是随机的,他并不知道哪些老鼠聪明,哪些老鼠不聪明。而实验员听他说A群老鼠聪明,就用对待聪明老鼠的办法对老鼠进行训练,结果这些老鼠就真的成了聪明的老鼠。相反,另一个实验员用对待笨老鼠的办法来对B群老鼠进行训练,结果B群老鼠就真的成了不聪明的老鼠。教育教学启悟:教育,最忌讳给学生贴上所谓的“标签”。每一个进入小学学堂的儿童,虽然之前他们所受的启蒙程度、效果、影响等可能有所差异,甚至是良莠不齐的。但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是没有权利选择的——学校随机给你怎样的生源,你都得无条件接受。我们不能像菜市场挑食材一样,货比三家,样样精挑细选。学生来到我们的班级,让我们在同一片蓝天、同一个屋檐下学习生活,这本身就是一种缘。每个孩子都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有些孩子可能在接受能力,在思维的方向上,在思考力的深度上,还暂时稍显不足,但我们教育者切不可以因此就给这部分孩子过早地下了结论——学习力劣态。只要不是智障的孩童,总有一个方向是适合他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是聪明的,只要我们的教育教学能给予他们以激发、促动与引领——向哪儿走,怎么走,才能发展得更好。这才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
二、瓦伦达效应
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回忆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而以前所有成功的表演,他总是想着走钢索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来,人们就把专注于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作瓦伦达心态。教育教学启悟:在我们的教育教学现场,对瓦伦达效应并不鲜见。特别是孩子面对考试、考核、参赛、选拔等时,由于这种焦虑心理的存在,孩子或因为自己太想成功,或因为家长与教师的隆重期许,或因为孩子的好胜争强的心理等众多因素的糅合作用,往往会出现“优生不优”“冷门迭出”“黑马出现”等现象。太想出成绩了,太想把桂冠系于自己身上了,结果导致了不理想的结果。这就告诫我们教育者,教育教学是长期工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同时,教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平和心态,注重平时的过程训练与习得,以稳定的情绪,将考场、赛场等当作与平时一样的训练场。学会平稳均匀地呼吸——我只是来展示的,与平时在家、在学校训练时一样,周围任何的事与物、人与情等在我眼里暂时都是“屏蔽”的。我是来将平时训练、习得的东西重温一下的,将过程好好地呈现一下,至于结果,至于别人的表现,均和我无关。专注当下,专注眼前事,稳定地做好“平时的我”就可以了。教师在赛前、考前的指导,也理当如是。
三、刺猬法则
有这样一个心理学实验:当一个大阅览室里只有一位读者时,心理学家拿了把椅子坐在他的旁边。结果证明,在一个只有两位读者的阅览室里,没有一个人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在心理学家坐在他们身边后,被实验者不知道这是在做实验,更多的人很快就默默地远离他到别处坐下,有人则干脆明确质问“:你想干什么?”这个实验说明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自我空间,当这个自我空间被人侵犯时就会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愤怒。教育教学启悟:教育呼唤平等、公平、尊重等要义,别以为只有成年人才需要自我空间,孩童也是人,是人就会有自我空间的需求。为什么有孩子要给自己的日记本或自己的专用抽屉上锁呢?因为那是他们的私密地,是很自我的一方空间。这个法则提醒我们,虽然教育教学希望师生关系亲密,最好能达到无间的状态,这样才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但放在当下媒介资源愈发发达的时代视域里来看,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的理想并非得当与可行“。距离产生美”,没有缝隙,挨得过紧,容易让对方看到自己的不足,容易让人产生厌烦感。教师要想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呈现新风貌,就不能过于亲近孩童,在真心爱他们的前提下,适度地与孩童保持一定的距离,时不时地制造出惊艳感,让孩童对你永远有期待,永远不能真正看懂你这样一个“会变戏法”,有着“一肚子新奇主意”的教师。
四、踢猫效应
某公司董事长为了重整公司的一切事务,许诺自己将早到晚回。可有一次,他看报看得太入迷而忘了时间,为了不迟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驾驶,结果被警察开了罚单,最后还是误了时间。这位董事长很愤怒,来到办公室,将销售经理叫来训斥了一番。销售经理挨训后,将秘书叫到自己办公室对他挑剔了一番。秘书无缘无故被人挑剔,就故意找接线员的碴。接线员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对自己的儿子大发雷霆。儿子莫名其妙地被父亲痛斥后,便将家里的猫狠狠地踢了一脚。教育教学启悟:这个效应明确地告诉我们,坏情绪是容易传染的。这是非常可怕的“连锁反应”。人,是有七情六欲的,总会有情绪上的波动与变化,这是事实。但,作为教育中人,由于我们的职业约定使然,在教育教学中,如果教师将生活工作中的不愉快、不健康甚至是愤怒的情绪带进课堂,那一节课,那一天的时光,想想孩子的心里该有多堵得慌。为什么很多学校的大厅里都设有衣冠镜,就是希望教师每一天都能端庄微笑地走进课堂。微笑的教师是最美的,在微笑的涟漪中,才能滋润出微笑的花儿。当教师每一天都能将坏情绪丢弃在外头,让嘴角上扬,带着太阳的味道走进课堂、教室,以微笑拥抱微笑,以微笑回馈微笑,那该是一幅多么温馨、迷人的画面。葆有教育教学的激情,强逼着自己每天都能带着好心情上路,就算在教育教学中遭遇到糟心的事儿,都不要将责任推卸给孩童,因为他们是需要我们引领的。将好心情传递给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天的教室都会是蓬荜生辉的。
五、从众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做过一个比较线条长短的实验。在实验中,有一个被实验者是大学生,还有六个研究者参与实验(大学生并不知道这些人是研究者),大学生总是最后一个发表意见。当线条呈现出来后,大家都做出了一致的反应。之后呈现第二组线条,六个研究者给出了完全错误的答案(即故意把长的线条说成是短的)。最后一个发言的大学生就十分迷惑,怀疑自己的眼睛或其他地方出了问题。迫于群体压力,他还是说出了和别人一致的答案。教育教学启悟:这种效应在成人中最为常见。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随大流”,时尚是怎么实现的?就是依赖于人的从众心理。往积极的方面看,利于服从,利于管理。从消极的方面看,缺乏个性,缺乏创造力,人云亦云,没有新鲜内涵……教育教学中的从众效应则告诉我们,要合理地运用,有效地抛弃,让教育教学更有效益。例如,在教学中,教师要检测全体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状态,就不能采用随口问问、随手举举的做法——你们听懂了吗?听懂的请举手示意。而应该借助现代教育教学媒介,设计让学生可独立受测,又便于教师统计全体学员掌握情况的系统软件,以便更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避免从众效应带来的负面干扰。再比如,面对班级里学生的某些时髦现象,如带智能手机进课堂、学生攀比谁穿的鞋子时尚、有明星范等的现象,教师就应该从从众心理入手,分析学生,从如何开展有益健康的课间活动、智能手机如何避免让我们当“低头一族”、时尚究竟是什么等方面的教育话题与内容,一步步地引领、导航着学生的正确行为。而不要将心力花在“揪始作俑者”的无谓消耗上。
六、上朝效应
斯坦雷公司是日本最大的汽车灯具、仪表制造公司。这家公司推行“改善提案”活动,具体做法是,每月进行一次班前例会,他们自称为“朝礼”。总经理总结上月本公司工作情况和今后工作的安排,介绍市场情况的变化。同时,由董事长和总经理给参与“改善提案”活动的职工发奖。每次“朝礼”都有职工手捧奖金和纪念品出现在主席台上,由董事长和总经理向他们一一鞠躬致敬,在场的职工热烈鼓掌向他们祝贺。一些呈交了提案但未被采用的职工,这时也会得到一份小礼品。总经理恭恭敬敬地发给每一个呈交提案者,一再表示感谢,并鼓励他们再加把劲。这种“朝礼”的方法使斯坦雷公司长盛不衰,在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教育教学启悟:这个效应在企业文化中占的比重大,但依旧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有启示。特别是班级建设、班级制度、班级文化创设方面,我们教育者也大可借鉴这一效应,将学生导引到这个集体中来,让每一位孩童都与班级的成长同呼吸共命运。“班级建设大家谈”“我为班级建设献一策”“今天我当老师(班主任)”等活动的开展,就是效仿斯坦雷公司的“改善提案”活动而设计的。只有当孩子真正将班级当作自己的家看待,在求学期间,就与同伴们、师长们一道,费尽心思地想把班级建设好,爱班如家,孩子们才会拥有校园即家园的心意,长大后也才会有家国情怀。当然,在奖赏方面,可以避免一味的物质刺激,可以改用“积分奖赏”等替代。但作为教师,要像斯坦雷的公司领导层那样,珍视孩童的每一项倡议,真诚衷心地感谢他们,哪怕将“谢谢”说烂了也要不遗余力地道谢。目的是让孩子有被重视被尊重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七、晕轮效应
这个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心理学家戴恩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被试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有的很有魅力,有的无魅力,有的中等。然后让被试者在与魅力无关的特点方面评定这些人。结果表明,被试者对有魅力的人比对无魅力的人赋予更多理想的人格特征,如和蔼、沉着、好交往等。教育教学启悟:都说,这是一个看脸的年代。换句时髦话说,这是一个追求高颜值的时代——怪不得整容业如此发达!但,教育中人绝对不允许这样做。在我们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美。还没有与孩童深入接触,教育者绝不能仅凭第一印象,就给孩子们来一个“排序归类”,这显然是有悖教育道德的。对这个效应,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说,对于教师自身而言,也要面临着学生与家长的晕轮效应的产生。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好第一次与孩子、第一次与学生家长的见面课。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特长,将自我的魅力展示给学生与家长——让他们感觉,能与这样的教师一起学习,能将孩子送到这样的教师手上,是自己的幸运。同时,在与学生、与家长的持续交往中,教师还应将魅力不断展现,不断地扩大其气场,不断地创造让学生、让学生家长惊喜欣慰的教育行为,成就好教师的形象。当教师的心中装着敬畏——课堂有学生的眼睛在盯着,背后有家长无形的目光在注视着,教师在校园里每一天的言行都会受魅力的导引,有了追求更好的动力。对学生与家长而言,一旦他们悦纳了这位好教师,就会在家庭教育中有意识地支持好教师的工作,家校之间的关系会更为和谐,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将更为顺畅。
八、登门槛效应
心理学家曾进行过一项实验,最终目的是要求家庭主妇同意在院子里竖立一块很不美观的木牌,上面写着“谨慎驾驶”。当直接提出时,只有17%的人同意。而先要求她们在一项立法鼓励安全驾驶的请愿书上签名时,几乎全同意了。隔几周后再提出立木牌的要求,结果55%的人同意。这说明由于人们意欲表现出前后一致的形象,即使后面别人的要求过高或过分,人们为了维护给别人印象的一致性,为了不给别人造成心理印象上的前后不协调,也要继续帮助下去。教育教学启悟:当然,教育者是不应该也不允许给服务对象提出过高或过分的要求。这个效应在昭示我们,对待学生的教育,特别是矫正某些孩童的不良习性问题上,不能急于求成——以堵塞式强硬地要求学生不能做什么抑或是禁止做什么。例如有学生做作业书写潦草,还边写作业边听歌玩电子游戏等,教师就要告诫自己,不能希望他顷刻间“改邪归正”。这是需要过程的。因此,教师应该列陈学生不良习性的危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信赖之心看待他——给他时间,看重过程,稍有进步,即时赞赏、激励,逐步减少不良习性的重复性,直至引导到正轨上来。同时,此效应对家校沟通也很有启发。学校教育要想取得真效果,得仰赖于家庭教育的不缺位。某些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不支持与摩擦等,当然因素很多。但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我将教育意图与家长讲清楚了吗?孩子的一些习性、品性等对未来成长的影响我表述清楚了吗?对家长的心理我预估了吗?我制订的教育方案家长是否明晰同意了?我从家长的话语中悟出点调整方案的思路来了吗?……应该相信,家校培养孩子的心向都是一致的,只要我们教师拿出真诚谦恭的姿态,走近家长,共育孩童,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心理学已经不仅仅是生活中的调味品,而是越来越成为我们职业、专业的必需品,深入到了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以上笔者只是从心理学的某些“角落”,引带大家重温心理学。心理学中还有众多的宝藏需要我们师者去开掘,我只是在抛砖,期待着引出更多教育中人的玉石来。
作者:王庆欣 单位: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开始关注数学教育。因此,为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质量,数学教师要积极的打造情景化的数学课堂,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小学数学的优化教学。基于此,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情景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进而达到数学教学的最佳效果。
1小学数学课堂情景化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宰学生的地位,数学教师由最初的主体转变为教学中的引导者。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感知数学文化,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向往。因此,数学教师要积极的开展情景化的教学模式,情景化的教学模式对于打造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来说是必要的。
1.1提高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数学是一门理性思维较强的学科,因此,数学教师采取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仅抹杀了学生的理性思维的发展,还局限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打造情境化的数学课堂,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教学中的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在情景化的数学课堂中,数学教师只是教学中的引导者,由学生领导着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1.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传统的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甚至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学习心理,不利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要创建一个情景化的数学课堂,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教学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化发展。
2打造小学数学情景化教学课堂的策略
2.1创建生活情境进行教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师要利用生活创建情境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在小学数学的教材中,涉及了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如速度与路程等。基于此,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伟大,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例如:在进行混合运算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游乐场向学生讲解运算法则,如在游乐场玩过山车每个成人需要十元,而儿童只需要五元,玩水上漂流每个成人需要八元,每个儿童需要五元,问4个成人与2个儿童玩过山车与水上漂流各需多少钱?总共花费了多少钱?因此,要求学生按照混合运算的法则进行计算:4×10+5×2=50得知,4个成人与两个儿童玩过山车共需50元,以此得知,4个成人与2个儿童玩水上漂流共需要4×8+5×2=42,他们一共消费了(4×10+5×2)+(4×8+5×2)=92元。通过生活中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技巧。
2.2创建故事情境,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每一个学生都是童心未泯的孩子,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故事情景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中的故事引出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文知识,有助于培养一个全方面发展的人才。例如:在三国时期有一个神童名叫曹冲,它曾提出“以舟称象”的理论。有一次,东吴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有人说要称量一下大象的体重,然而,众位大臣却没有法子,这时,曹冲从大臣中走了出来,提出了以舟称象的法子。因此,通过这种方式称出了大象的体重。曹冲称象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引入曹冲称象的故事以及怀丙打捞沉船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2.3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生活中处处充满着问题,小学数学也是一样,因此,数学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提出有效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巩固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例如:在三年级数学的教材中,对于除法的学习过程中,要创建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除法是由乘法演变而来的,首先,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复习乘法口诀表,通过乘法口诀表让学生观察除法的运算规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对除法运算法则的记忆。同时,数学教师要创建积极的问题情境,在学生得出除法运算法则的结果之后,提出相关的问题,以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
2.4利用游戏情境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都有着贪玩的心理,因此,数学教师要在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提高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寓教于乐,通过游戏情境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的参与积极性。例如:在一年级教材中《认识物体》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丢手绢的游戏进行教学,在游戏的过程中要制定淘汰机制,输的同学要按规定摆出适当的物体,如球体,学生就可以将身体缩成一团。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3结语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利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打造一个情景化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将情景化的教学视为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从而改变教学方式,以便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作者:李楠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茆圩中心小学
1.将“创新”注入教育教学
科技的飞速发展给我们一个最大的启示就是这个时代需要创新。创新不仅仅体现在科技方面,还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方面,而教育更需要创新。如何实现小学教育教学的有效管理,应首先从管理形式上入手。采取“扬弃”的态度,保留传统管理形式中优秀的成分,去除其中包含的糟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增添前卫的思想、手段等,从而使管理形式适合教育的发展,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的管理效率。学校教育中创新无处不在,管理形式需要创新,教学形式也需要创新。目前,各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例如“杜郎口模式”等。为了能够有效管理,能够使学生快乐学习,必须进行创新式的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创造轻松快乐、团结合作的学习氛围,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再者,必须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使教育也跟上时展的步伐,能够使学生借助设备上的便利,更好更轻松地进行学习活动。
2.提高教师的意识
教师是学校教育中的主要力量,教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教学的质量高低。要想实现对小学教育教学的有效管理,应当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提高教师的意识上。首先,教师应当拥有良好的管理能力,学校应当任用高素质的老师,在应对各种情况时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学校应该在教师的选择上进行严格的把关,使同学们接受优秀教育者的教导。同时,学校应该定期开展对教师的培训活动,针对小学教育教学的管理,开展有关这方面的培训课程,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定期开展宣传活动,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此外,还应当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开展各种活动,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协调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更加亲密的伙伴关系,从而使双方都能因此受益。
3.创建和谐民主的校园环境
学校一方应该努力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要想使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所处的成长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学校一定要积极地投入到校园建设中,一方面,应当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加强对校园的安全设施的建设,在教学楼中配备好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硬件设施、电子白板等,注意饮水器等设施的配备,以及对设施定期的检修,从而方便学生们的生活,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构建民主和谐的校园环境,学生只有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能更好地学习。前面说到“育人”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对小学生品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和良好人格的形成,使其发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所助益的人,那么和谐民主的校园环境就尤为重要了。学校必须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抵制歪风邪气,杜绝不良行为的发生。学校必须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学习环境得到了保障,有效地管理小学教育教学也自然得到了保障。
4.加强制度建设
当代注重法律的建设,我国更是一个法治的国家,国家尚且需要依法治国,所以,无论什么,都必须要尊重法律,法律是约束我们行为规范的最重要的因素。学校办学更加离不开法律的制约,从“义务教育”到各种教育法的不断推出,都表现出国家对教育管理的重视。如何有效管理小学教育教学,就必须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国家制定相关的教育法来约束学校管理者的行为,学校应当在内部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例如完善评教系统,让每一位学生对老师进行公正的评判,从而使教师完善优秀的方面,改进不好的方面。学校内部对老师及老师们所带领的班级进行评比,使教师团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竞争关系,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管理班级。还有教师进修制度,对教师进行考核,安排老师进修,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最后要建立一套班级考核制度,对每个班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实行量化分制度,对班级的表现进行打分,从而约束学生们的行为,使得教育者更好地进行管理。
5.完善学校内部的管理层
如何领导出一个优秀的团队,管理者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学校的管理也不例外,应当抓好学校内部管理。首先应当细化分工,分配好每个部门的任务,使学校能够合理有效的运转,使得每个部门每个岗位上的教育者能够各司其职。其次应当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打压不正之风,使每一位管理者能够尽到自己的本分,清正廉洁,为教育工作而尽心尽力。最后各个部门之间应当形成良好的关系网,建立起良好的联系,不能使每一个环节有脱节的状况,而要使学校每个进程能够顺利完成。
6.结语
对小学教育教学的有效管理,不外乎就是外因内因的相互作用,外有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内有高素质的师资力量。这两方面的力量共同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学生良好的品格建立起来了,教师对教育教学方面的管理便更加有效。这就使得教与学得到了一种平衡,学校教学从而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小学教育教学的管理,除了条条框框之外,也需要一点人情味,教师应当将关爱注入每位同学的心房。
作者:骆金苗 单位:沭阳县潼阳中心小学
一、当前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安排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之中存在着超龄教学、提前教学的情况。在当前就业压力极大增加、学业压力相应增大的情况下,学生为了未来的求职面临着更多的学业成绩上的竞争,这种激烈的竞争在当前环境下已经从曾经的高考竞争、中考竞争逐步发展为小学升初中考试上,过大的学业压力已经蔓延至小学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小学阶段的学生为了小学升初中的阶段性考试和选拔必须在学业成绩方面有所优势,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之中也更为重视应试能力。小学教育教学的应试教育化直接影响了不少学校和教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之中更多地增添超出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或是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有着超前的趋势。必须指出,这种超纲、超前教育不顾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不仅给学生带来了过多的学业负担,也容易引发厌学情绪和自信心的打击,可谓是揠苗助长的错误教学理念。不仅如此,不顾学生当前的学习能力提前教学,学生未来可以轻松掌握的知识在当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也是一种事倍功半、得不偿失的行为。
二、小学教育教学的改进
针对当前小学教育教学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小学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法进行改进。由于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和社会大众对于应试教育的反思,也由于少子化影响下竞争压力的减小这一客观情况,应试教育理念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广大教育工作者也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素质教育的尝试和实践。以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可谓是未来教育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新课程标准的推出也印证了这一点。同时,在很多城市小学升初中的选拔也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不少城市取消了考试选拔的方式而采取摇号、分地段等方式进行分配生源,为小学生减轻了不少来自于升学的压力。对于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小学教育教学过程可以面临着更小地来自应试教育的压力和升学压力,更好地根据素质教育理念和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教学计划的设计和调整。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实行小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可以更多地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活泼大胆的教学思路、新颖独到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教师可以结合书本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将学生引向书本之外。例如在语文学习中,教师不仅可以讲解书本知识,还可以开展讲故事、成语接龙等课堂活动。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普及“身边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的概念。在自然、科学等科目中,教师更可以将学生带出教室、带进校园,结合校园中的植被绿化讲解相关内容。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而且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也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行的良好调整。
三、结语
在教育越发成为社会关注重点的当下,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展开有针对性、适应性的教学活动,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展开教育教学活动,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王承玺 单位:兰州新区西岔学区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的教育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学资源的缺乏和教学管理制度的滞后是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多数学校都是通过学习成绩来作为一个学生的衡量标准,充分暴露出应试教育的弊端,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比较单一,不能体现学生的多样化发展,这就对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新课程改革形势背景下,很多学校普遍由于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而导致教育资源比较缺乏,此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过于统一化和刚性化,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基本忽视,学生的学科成绩被作为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评定依据,而且教师评优、加薪和晋升都与学生成绩挂钩,教学评价太过形式化,造成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价值评定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偏激,对小学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2.注重文化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是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提出了对素质教育的培养理念,逐步由人才专业知识向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方向转型,但是,我国的很多小学教育仍然主要是以文化教育为主导,注重文化课的学习,注重学生智育的培养,忽视对素质教育的培养,在课堂教学缺乏与素质教育相匹配的科目,这是与学校培养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的人才的目标是相违背的。
3.落后的教学管理观念和教学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偏低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又一主要问题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的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可是,很多学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管理观念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后的管理观念导致教育管理手段和方式无法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
二、提高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对策研究
针对在教育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几条策略来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进行提高:
1.创新性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是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首要任务
管理理念在小学教育理念里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思想的创新是教育思想观念创新的开始,在一个科学的、创新的管理理念的引导下,能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指明方向和道路,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潜力在很大程度是由创新的教育管理机制来决定的,管理创新是建立在教育研究和办学实践有机结合的基础之上的,通过坚持创新的、可持续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能够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学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优势,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非常大的作用。
2.注重教师综合素质和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是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重要内容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执行者和引导者,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创造性的影响的,通过教师进修培训进行继续教育,使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教师实施因材施教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和发挥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此外,管理人员是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应该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一定的专业培训,组建一支具备科学现代、创新观念、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的管理人员队伍,是教学管理工作能够高效进行的重要保障,这些对于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都是相当重要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进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潮流下的必然趋势,对于未来社会高素质综合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力提高,可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作者:范建华 单位:重庆市忠县兴峰乡中心小学校
一、教学技能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方面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高师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通常存在如下问题:重学科理论课程,轻技能实践课程;教师技能和特长的训练不够,专业技能实训的时间过少,学生难以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课程开得多,但学生学得泛而不精,缺乏扎实的功底。近年来由于各级主管部门要求开设的课程不断增加,使得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的课程更加繁杂,造成现行的课程体系最大的弊病就是缺少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技能训练课程,明显存在着不合理的倾向。
2.任课教师方面当前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的任课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多数教师能够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并能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做到有机结合。但也有部分任课教师的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对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情况不甚了解,理论讲授与教育实际相距甚远,他们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仍需完善和提高。此外,在师范院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大环境下,很多教师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科研工作上,对于自身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关注较少。
3.实践训练方面专业特殊性决定开设科目过多,加之任课教师的数量有限,使得每位教师授课门数和课时数都很多,必然导致课堂上学生教学技能训练的力度不够。[2]具体体现在:一是教学技能训练的时间不够充足。单项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和综合训练多安排在开设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的同一个学期内进行,时间紧,任务重,势必导致训练不足。二是教师基本功训练的方式有限。例如“英语书法”训练,大多安排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每天学生按照字帖和指导材料练习,还要上交大量的技能训练作业,学生任务繁重,积极性大大降低。
4.受训学生方面当前,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的学生普遍都能认识到教学技能的重要性,但认识、态度和行动往往不一致,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学习训练的自觉性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高。另一方面,该专业学生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知识欠缺,对于基础教育和小学生缺乏足够多的了解,这些都将成为他们在教学技能训练方面的绊脚石。
二、改进教学技能培养的策略
1.优化培养模式,合理课程设置为了解决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学生教学技能较低的问题,高师院校要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突出师范教育的特色,把对学生进行教学技能培训列为高师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必修课程,逐步形成教师认真指导和学生自觉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驱动机制,使学生在校期间注重专业知识与师范技能相结合,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注重教育科学理论素养的学习与提高,培养他们的小学英语教育实践能力和对基础教育改革的适应能力,为将来从事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师资培养,改进教学方法为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高师院校应加强对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任课教师的培养,使其掌握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理念,并能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此外,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该方向的任课教师能深入小学,进入小学英语课堂,了解小学和小学英语课堂实际运行情况,将教育理论与教学需要完美统一。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与讨论中,抓住一切机会获取有用的知识并发展自己的能力。
3.强化技能训练,方式灵活多样为培养该方向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高师院校可以从两个方面强化技能训练:一是加强听课、说课、评课训练。首先将理论知识系统传授给学生,使其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其次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实践操作训练,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技能水平;最后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以加强管理。二是加强微格教学训练。使学生对微格教学理论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科学地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将集中训练与分散训练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训练时间,切实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4.改革实践环节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是高师院校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合理安排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时间,让学生尽早走进真实的小学英语课堂,切身感受和体会当小学英语教师的感觉;二是要加强对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加强检查监督工作,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见习和实习中来并有较大的收获和改进。
三、结语
高等师范院校要以21世纪素质教育改革为己任,确立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观,培养出一大批能够完成素质教育改革任务的高素质的师资。为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必须努力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水平,既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教学技能,又能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基础教育培养、输送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小学英语教师,以适应新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需要。
作者:黄荣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一、多媒体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范围
1.安全以及行政管理方面
借助于多媒体设备,行政人员利用电脑,管理学校的后勤情况,如档案等资料。
2.文字和表格
借助于电脑,将文字等打印出来,可以做墙面,或者是装饰环境。此外,学校需要处理的表格比较多,应用电脑,制作表格,提供极大的便利。
3.提供专家咨询的机会
网络世界资源比较丰富,动画故事比较有趣,教学方案制作精良,教育理念比较先进,网络资源可以对教师起到辅助的作用,教师能够获得一些信息,并可以和专家进行在线咨询。通过电子邮件,和其他人实行业务往来。
4.对教学发挥辅助的作用
多媒体设备,借助于现代的技术手段,处理信息,应用模拟技术、仿真等技术,直观表现图像。采用技术,多媒体设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比较广泛。多媒体技术传输信息方式出现变化,传统的传输是线性传输,现在是全方位的传输,具有生动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提升教育的质量。
5.选择并共享资源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是重复的,一线的教师,部分工作具有重复性,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资料存储以来,形成资料库,将资源共享,大家能够不断的学习。
二、多媒体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课程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环节比较重要。在开始上课时,需要将学生注意力快速的集中起来,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其中,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新课导入,学生思维被打开,引发学生联想,转变学生学习状态,改为主动学习,在一种比较轻松的环境下,学生就可以将新的知识掌握。以数学课为例,在讲解相遇问题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两个人相对行走场面,对两人行走方向进行演示,进入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运动方式。应用多媒体技术,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学生对此知识的学习抱有强烈的热情。进行视频播放,听录音,进而将课题引入,课堂气氛就会变得比较活跃,学生学习的兴趣得以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一直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教学的过程比较自然,有助于提升教学的质量。
2.重点突出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通常是将教学的重点逐步表现出来,在这个问题上,会占据很大的精力,并且花费时间,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不愿意去学习知识。在学习重点方面,教师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比较生动,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其发挥协同作用,将难以传达的内容以具体可感的形式表现出来,重点问题突出,难点问题得以解决。
3.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如果对某一项事物的学习产生兴趣,会产生很大的动力去学习,学生的学习欲望也比较强烈。多媒体技术采用的方法是音像结合,这样的教学过程比较有趣,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以语文看图课为例,应用多媒体设备,画面以动态的形式得以展现,情景比较生动。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
4.借助多媒体设备,对知识进行巩固练习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
先是把知识变成能力的过程,再则将能力变成智力的过程。借助于多媒体设备,可以实现多种练习方式,训练的方式比较丰富,可以一题变为多题,也可以一题具有多个解法,新知识得以巩固,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学生可以有机会表现自我,学生具有成就感。以《分数的意义》为例,练习是根据制定的分数,进行图形填色。在这种情况下,练习答案不具有唯一性,教师可以应用计算机,给学生创造自由发挥的机会,在将答案填出来以后,教师为学生加油,让学生继续想办法,如果学生填写的正确,系统会给反馈信息即肯定,如果学生出现错误,教师也要安慰学生,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对教师也提出了要求,教师自身需要不断的学习知识,学会运用现代化的科技,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地进行探索,教师自身的能力会不断提高。
三、结语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设备,课堂变得更加有活力。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多媒体设备为其提供相对较好的环境,整合教学所需要的资源,以丰富的形式,向学生展现。借助于多媒体设备,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加到教学互动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它可以提升教学效率,增强实效性,学生更加省力,有助于教育教学的顺利进展。
作者:田淑平单位:四平市铁东区山门镇山门中心小学
1农村小学教育的认识障碍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约占到总人口70%的农业大国,因此,广大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阵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村的发展靠教育,农村的教育决定了我国农村的未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教育与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农村教育体系薄弱的状况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当前农村小学教育面临诸多困境。在农村,父母们还深受中国封建思想的禁锢,对孩子受教育的理解偏执而单一。认为孩子上学的目的就是考大学,考大学就是跃农门。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自然就盼成龙成凤,跃出农门;而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就认为教育投入就是浪费,早学手艺或外出务工既可以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又可以为孩子积累工作经验。另外,鉴于目前大中专毕业生需自谋职业且难以就业的残酷现实,在广大农村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也正不断蔓延。将来考上了大学,读了大学,毕业后工作也难找,不读书也一样可以工作,一样可以挣钱,没有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对家庭来说生活也会比较宽裕。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功利意识、封建意识依旧非常浓厚。目前,众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同时也就产生了许多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也给农村学校教育带来了许多问题。农村普遍的现象是孩子的父母亲进城打工,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管教,导致孩子缺少父爱和母爱,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不能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甚至沉迷网络游戏。由于经济上的限制,再加上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表示出极其淡漠的态度,孩子对学习彻底失去了兴趣,迷失了方向。另一个极端是,有一些家长不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素质教育,过分强调学校考试分数,认为只有通过考试,通过升学才有大好前途,于是违背小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农村小学教育的思想障碍除了来自家长,还来自学校,来自教育体系。我国历来都是通过考试的途径来选拔人才,实行科举制度的封建制度有几千年,这种传统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新中国恢复高考制度也有30多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上大学的应试教育延续至今,目前的素质教育就是换汤不换药,教学的成效最终还得看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而教学的成效又直接跟教师的职称评定、岗位工资的晋升挂钩,所以,教师们仍然热衷于“应试”教育,旧的思想观念难以彻底转变。总之,“应试”教育严重束缚着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思想,必须改变目前农村义务教育以及高中教育的办学方向、目标和任务,农村基础教育不应主要着眼于让多少农民子弟考上重点中学、重点高中,重点大学,而应主要着眼于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适应“三农”发展需要的各类、各级人才,如此才能让农村义务教育走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2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设施障碍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许多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设施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仍然远远落后于新时代向农村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当前许多农村学校的教育设施让人担忧。许多农村小学基本建设问题十分突出,有的学校校舍过于陈旧,存在安全隐患,各种功能室缺少或严重不足。有功能室的,设备也已经陈旧不堪。校园面积普遍偏小,没有像样的运动场。农村小学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安全设施等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而农村小学的收入只有上级下拨的生均公用经费,学校所得经费非常有限,远远不能适应办学需要。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室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多数学校甚至根本没有图书室。学校的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由于经费的缺乏,教师无法开展一些教研活动,也无法派老师外出听课、进修、学习等。近年来,我国在基础教育方面的投入逐渐加大,有报告指出,2006年到2011年,全国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从3305亿元增长到9739亿元,年均增长24.1%;中央财政安排的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从187.7亿元增长到1140.5亿元,年均增长43.5%;小学、初中生均公共财政公用经费分别从271元、378元增长到1366元、2045元,年均增长38.2%、40.1%。改善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条件,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并采取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政策尽可能向薄弱、偏远的农村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育教学硬件设施、图书资料,素质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话。各级财政可依据各农村学校的学生人数将教育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学校,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教育经费在中间环节截留,还可以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与公平性。
3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师资障碍
小学教育为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为其脑力和体力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小学教育也为孩子今后走向社会打好基础,教会他们逐步认识社会、认识他人、认识自我。小学教育对少年儿童的影响远远超出小学教育的阶段而延续到终身,小学教师对学龄初期阶段儿童的个性发展、心灵塑造起着主导作用。小学教师在传递人类精神文明的伟大事业中,肩负着提高全民族素质、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培养合格公民的历史责任。然而,目前众多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相当薄弱,已成了农村小学教育的软肋,制约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首先,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由于学校地理位置、待遇条件等原因,没有新生力量的注入,致使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极度不合理,老龄化断层现象越来越严重。在社会上有这样的顺口溜“哥哥姐姐教高中,叔叔阿姨教初中,爷爷奶奶教小学”。据资料显示,当前农村小学中45岁的老教师超过一半,有些偏远的农村小学甚至多达2/3。就我们乡而言,自2008年开始,除了个别学校补充了新教师外,大部分农村小学极少注入新鲜血液,小学教师严重老年化,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育教学方法落后、工作缺乏激情,教师队伍的“青黄不接”成了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一道无形障碍。其次,专业师资严重不足。在广大农村小学,英语、美术、音乐、自然、地理等学科的教学都是兼职的,许多学校教师超编但又缺人,教学任务繁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根本无法保证。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条件的落后致使许多农村学生舍近求远、投亲靠友到城市学校上学,以至于乡村小学生源流失严重,城市小学人满为患。农村小学教师力量薄弱的原因很多,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期。首先,政府要确立均衡发展的教育观念,科学定编,有效管理,以促进小学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其次,学校要加强教师的进修与培训,通过选送教师参加培训,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逐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最后,还要逐步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福利等各项待遇,逐步解决和完善农村教师岗位编制、工资福利、职称评定等系列问题,并对长期从事农村地区教育教学和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予以表彰。
4农村小学教育的隐性危机
教育雕琢的是精神产品,是对人性美和心灵美的培育和塑造,教授人们以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坚定不移地追求人生幸福。教育的真谛是让学生获得人生幸福,让学生离开学校走上社会以后,仍然快乐地追求着幸福。一位合格的教师应该也是一位幸福的教师,是一位对教师职业充满幸福感的教师,因为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学校要创造有力条件,为教师幸福工作提供良好条件,学校要建立良好的管理体制,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活泼的工作氛围,以及教师安居乐业、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校园文化。教育部门应注重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和专业引领,创造一切条件,实行人本化管理,公平公正地对待老师;实行民主管理,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关爱每位教师,激发教师的工作激情和潜能,增强教师的归属感,提高每位教师的幸福指数,让教师们充满激情地工作。老师们幸福感增强了,才能以更积极的心态、更饱满的热情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从而形成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性发展局面。
5结语
总之,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起点,小学教育为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国民的素质教育和各类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面临封建思想的认识障碍、落后设施、师资薄弱、教师职业倦怠等诸多困境,农村小学教育要实现长远的健康蓬勃发展,就要正确认识小学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育教学设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等等。
作者:左长生单位:永新县芦溪乡合东小学
一、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教学评价考核机制有待完善。学生靠分数来评定成绩,同时教师的教学评价也与考试分数形成了密切的联系,这些考核都是和分数挂钩的,这种考核制度有待完善和进一步的提高。
(二)教师无法认识到教育管理中已出现的问题。大部分的小学教师仍然不能很好的把学到的知识或技能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去,依然难以适应教科研的要求。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多数学生感觉置身于课堂中会相当紧张,压力较大且无聊乏味。但是这种情况并未引起教师的重视,这是由于课堂上多数学生仍较尊敬教师,对于所学的学科也并未感觉反感。因而只要学生不加捣乱,教师就认为自身的管理是成功的。教师的这种观点是完全不正确的。
二、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小学教育改革亟待进行,这已成为当下人们的共识。至于小学教育为什么需要改革,则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因此可以说小学教育改革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一直都遵循着“先理论后实践”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存在着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这种倾向又直接导致了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功能的萎缩。因此在小学教育改革中要以学科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构建开放型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包括改革学科课程、建设活动课程、开发潜在课程和校本活动课程。这些都是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及发展趋势。
三、小学教育改革的方向探索
(一)高效的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1)有效课堂的三项指标。1.学习速度。2.学习结果。3.学习体验。
(2)有效课堂的三个要件。1.设计和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应该始终如一地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例如在学习《春》的一个教学片断:笔者引导学生分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个重点句。教师:春天到了,小草长出来了。但是小草怎么长出来的呢?学生:钻出来……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教师:作者为什么用“偷偷地”这个词呢?下面请大家分组讨论。(这时学生们的情绪就被调动起来,大家开始讨论并且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可以明确重点词在句子表达中的意义,要求学生要学习小草那种不怕困难、顽强进取的精神等。并且要求掌握多种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教育。爱默生曾中肯地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对学生的热爱、理解与尊重,实际上为他们营造了一个情感氛围,有利于他们积极人格的形成、积极情感的体验。在课堂教育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以及主动发展的空间,以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1)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目前针对一些青少年的不良习惯,教师可以依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小学生日常行规范》,狠抓文明礼貌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
(2)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在授课时应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为了促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学习中来,老师也可采取小集体活动的方式,安排同桌及前后桌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氛围及活动空间。促进素质教育教学有效进行。
(三)注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造教学的硬件设备,营造和谐校园,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社会的快速发展往往忽略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要小学教育相关的工作者须将小学教育管理与其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力度,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学校相关领导应根据每个学科适时地增添教学器材,逐渐地改善教学器材的设备,促使器材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使教育效果达到最佳水平。
(四)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证,特色专业需要配备有学科特色的师资队伍,其在教学和科研方向专长上必须和专业特色的培育相匹配。因此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师业务素质,逐步完善教育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1)教法。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状况而确定教学方法,例如笔者试做这样一个探讨:举办一次同课题的教学比赛,结果是教学目标基本一致,而教学方法却各有千秋,就此教育工作者们可以共同研究,探讨出有效的新颖的教学方法。这样,一个新的理念产生了、教学方法也能得到提升,一个新的教学模式也就油然而生。
(2)加强教师技能训练,夯实教育教学基本功。随着教学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应该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到学习课堂,让他们融入到日常活动中,通过这种亲身实践,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再如可通过参加短期的、定时定点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此外还可采用函授、进修等方法来提高教师们的专业教学水平,实现“学历提高与培训一体化”机制。小学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是必然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实际出发,以正确的理论思想为指导,紧跟潮流积极的实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因此只有办好小学教育,才能为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打好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教育出符合社会和时代要求的新一代学子。
作者:热汗古丽·依米尔单位:新疆库车县哈尼喀塔木乡派罗小学
一、新课改的含义以及目的
“课改”是课程改革的意思,“新”是相对于“旧,传统”。“新课改”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简称。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目的就是要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我们的社会环境变了,对人才的要求也就变了,为了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新课改是必须实行的。
二、教育教学管理的含义
教育教学管理包括计划管理、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教育教学管理具体来说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展开的一系列全方位的管理。通过全方位的管理,实现高效的执行力和高度的有效性。
三、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党和国家各级教育部门的带领下,新课改的教育精神和内容已经得到了推广和实施。小学基础教育状况比较乐观,素质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同时学校也从几方面同时入手,改善和提高了基础教育。从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以及教学理念的提升,各个方面的成绩都是值得被大家肯定的。但是,新课改是一场持久战,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一些问题还是存在的。
第一,“应试教学”的思想深入人心,传统教学理念依然对师生有所影响。用孩子成绩的高低来评判孩子的好坏,这样只看到孩子的一个方面,忽视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第二,部分教师缺乏针对性的教学经验,课堂采取满堂灌政策。例如在数学课上,教师整堂课都在教授新知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个别孩子也会有自己的问题和想法,掌握程度也不一,但作为教师并不能对学生有高低之分,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告别盲目性和教条性。
第三,小学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还要进一步加强,现阶段的教学方式也要进一步提高。在敬业精神,对学生、学术的热爱也要进一步的改进,更上一层楼,看到的风景也会更加美好。
四、扬长避短,提高小学教学教育工作的对策
对于正在进行改革的素质教育,教育工作者应保持取得成就的、好的政策和措施;对于存在的问题和欠缺,及时更正和改进。
第一,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落实新课改理念,实现素质教育,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不仅让孩子的成绩达到优秀,同时孩子的德、智、体、美、劳也要发展和提高,形成高尚的健全的人品人格,培养创新意识。对于家庭作业的布置,要有代表性,不能用作业的多少来培养孩子的能力,对于孩子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各个方面做到平衡发展。
第二,根据新课改的具体要求以及孩子的具体状况,建立一个适合学生的考评和评价系统。不要把成绩作为唯一衡量孩子的标准,也不要把具有个性和特别想法的孩子划分到“新新人类”,或者置之不理,认为孩子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或者讨论一些和课堂没有关系的问题。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长处,作为教育者,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不同的教育方法会有不同的结果,做到有针对性和全方位的辅导和考评,孩子才会得以平衡发展。
第三,要完善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只有教师的业务素质过硬,职业道德高尚,新课改背景下的各项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并出色的完成,也就是说一支素质高尚的教师队伍是进行素质教育改革的保障。教师作为小学教育的最重要的角色,不仅要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手段,还要能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出色地完成。
第四,给孩子创建舒适的学习环境。众所周知,环境的好坏也能影响到孩子学习质量,拥有一个舒适的教学环境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在一个整洁、安静、舒适的环境里,也能让孩子心旷神怡。反之,一个脏、乱、差的教学环境,孩子受到的影响也不是积极的,学习的风气,教学的单一,不仅孩子体会不到课堂的快乐,而且还会降低孩子的兴趣,久而久之,更达不到素质教育的要求,祖国的花朵,要得到阳光的沐浴,也要得到雨露的滋润,才会更健康的成长。
五、结语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关键,更是教育事业的重要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要求的提高,教育改革也是重中之重。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正确的看待并改之,根据相关的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和要求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在教育质量、教师管理和教学环境等方面加强小学教学教育管理,促进小学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冉大范单位:辽宁省喀左县甘招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