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投资决策论文

投资决策论文

时间:2022-04-02 11:38:0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投资决策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投资决策论文

投资决策论文:对长期投资决策的研究分析

长期投资决策的研究,推导出新的评价伐木决策的公式,该公式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为投资决策提供更为可靠的评价。

一般在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时,广泛应用净现值法(NPV)和内含报酬率法(IRR)进行评价,但他们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在评价时只考虑方案一个经营周期内的情况,而对于持续经营条件下不断进行投资的情况下,评价则束手无策。怎样站在战略高度对长期投资决策做出正确评价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以下通过林业投资的一个案例来说明如何调整思路进行长期投资决策。

林业投资不同于一般的经营投资,其投资金额较大,周期长,见效慢,所以投资于林业的风险比较大。一旦开始投资,经营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何时在成材树区域伐木,由于伐木的时间是互斥的选择,所以只有一个最佳伐木时间将使投资者的利益最大。

举例如下:某人承包荒山植树造林,于第一年年初一次性投资100,000元,有4个互斥方案可供选择,可以在3年末,4年末,6年末,8年末伐木取得现金收入,各方案的现金流量和各自的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计算如下表(假设现金流出量发生于年初,现金流入量发生于年末,资金的成本为5%)。 通过计算,在净现值法下,根据净现值判定法则,因为8年后伐木的净现值为116,588.60元,在各方案中最大,所以选择8年后伐木为最佳方案。内含报酬率法计算的结果是4年后伐木的报酬率最大,所以选择4年后伐木为最佳方案。笔者发现两种方法作出的决策是不同的。由于4个方案的寿命不同,所以无论作出哪种决策其说服力都不是很强。

在以上计算过程中,笔者观察到无论是净现值法还是内含报酬率法只考虑了各方案在一个周期内的效果,没有考虑伐木决策的重要含义是方案可以在可预见的未来重复进行。如果决定4年后伐木,那么就可以在相同的亩数上重新植树来重复该项目,然后再等待4年伐木。结果是4年后伐木的决策实际上变成了长期战略决策。所以在较长时期内持续经营的条件下,伐木决策在土地承包期内一般都可以重复进行再投资,因此完全可以假定方案重复进行(为便于计算,假设方案以同规模重复进行)。

为使各方案具有可比性,笔者用各方案的公倍数即24年为伐木决策总有效期,在这段时期内3年伐木方案共重复进行8次,以此类推其他方案分别重复6次、4次、3次。用净现值法计算24年内各方案的总现值如下: 上式含义为:8年为一周期的方案在24年内重复3次的总净现值是248910.93元。

虽然可以借助计算机,但上述计算过程仍很繁琐。如果比较多个方案,并且其周期各不相同,则必须以它们的公倍数作为计算、比较的基础年数,那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计算过程。由于伐木方案有可持续重复进行的特性,完全可以假定每个方案在可预见的未来以同样规模重复进行,使每个方案有相同(无穷大)的寿命,该假设也符合财务管理中持续经营前提假设。笔者之所以仍利用净现值法进行评价是因为决策方法要尽可能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相匹配。在方案持续重复进行假设下的伐木决策的总净现值公式推导如下:(设i是资金成本,n为方案周期,k为重复次数) 总之,用净现值法评价伐木方案时不能仅局限于一个经营周期,而应考虑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的总净现值,这样才能确保方案在持续经营条件下价值最大化。长期投资决策的研究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大多数项目都是以一种近似方式重复进行。即使其他条件(如技术、过程)改变,也可以假定项目能重复进行,如农业、畜牧业等,所以笔者的结论同样也适用于他们的决策。通过调整思路,利用改进的评价公式可以使决策更符合现实情况,有利于作出更加合理、正确的决策。

投资决策论文:试论项目投资决策评价的论文

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持久高速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的不断关注。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试论项目投资决策评价。

为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货币基础,与此同时,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政策支持的力度,积极完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纷纷上马大型的建设项目,包括农林水利、电力、公路、铁路、住房、城市基础建设及其他工业。这些项目具有数量多、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收益不确定性大的特点。虽然我国在改革投融资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对投资项目的前期评估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但是还不足以改变当前投资项目评估的混乱现状。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家发改委出台四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后,各个地方政府纷纷上马大型建设项目,这也暴露出了投资总量偏大、结构失衡、预算超支等严重问题,而项目整体投资分析研究的滞后是重要因素之一。当前项目投资决策评价多从财务的角度出发,分析得出各种财务支持指标,从而判断项目的可行性,但深入研究不难发现单纯的财务指标评价过程存在众多难点和困境。

1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现状分析

无论对于政府投资还是企业投资而言,资本性项目投资均具有投资内容独特、投资数额多、影响时间长、变现能力差和投资风险大的特点。这也决定了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如何取舍,要通过评价指标进行测算,保证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不失误。

2资本项目投资决策指标

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和比较投资项目可行性,以便据以进行方案决策的定量化标准与尺度。从财务评价的角度分析,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投资利润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和内部收益率。前两个指标是非折现指标,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而后四个指标是折现指标,在指标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利用了资金时间价值。从非折现指标向折现指标的过渡也反映了投资者对资金价值和风险成本的进一步认识和关注。

投资决策论文:企业投资决策研究及风险治理

一、投资决策的原则

1.科学化、民主化原则。这个原则有两层含义:

1.1.按科学程序进行投资决策。科学程序即“先论证,后决策”,投资决策不按科学程序进行,必将导致投资项目蒙受重大损失。

1.2.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在当今现代化大生产中,需要依靠集体智慧,广泛集中经济、技术和管理方面专家的意见,实行民主化投资决策。必须指出,民主化是科学化的前提和基础。

2.系统性原则。影响投资项目建设的各种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此,进行投资决策时必须全面考虑。先要收集各方面的投资信息,对各种信息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后,要回答下列一系列问题:①项目建设技术是否先进;②经济上是否合理;③是否通过环保和社会评价;④人、财、物是否落实;⑤建设工期多长;⑥投资额及筹建方式;⑦项目的配套建设;⑧项目建设对原有产业的影响。

3.满意原则。这是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西蒙教授提出的决策原则。所谓最优方案只是理论上幻想,投资决策者不可能掌握有关投资项目的全部信息,不可能对未来作出万无一失的判断。

4.经济效益原则。一般情况下,投资项目必须以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为中心。同时,还必须做到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相统一,近期经济效益与远期经济效益相统一。

5.资金时间价值原则。投资项目所需资金是随项目建设的进度和需要不断地发生的,并分布在项目建设的不同时期。各时期支付的资金不具有可比性,不能简单地相加。为了正确评估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必须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用贴现率,将不同时期的资金额折算成现值,然后再相加。

6.责任制原则。所谓责任制,是指投资决策者对造成损失的错误投资决策要负相应的责任。建立权、责、利相结合的投资决策责任制,可避免或减少投资决策的失误。

二、投资风险的处置

投资主体在识别和估量投资风险后,要对面临的风险寻求有效方法进行处置。1.控制法。控制法是指在损失发生以前,运用各种控制手段,力求免除或缩小风险。

1.1风险规避。它是指主动放弃或拒绝风险损失可能性较大的某项活动,以免除可能产生的风险损失。这是一种最彻底的风险控制法,能使风险概率为零。实施风险规避,最好在某投资项目尚未进行以前,即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后就确定是否放弃。但此法也有局限性:一是有些风险无法或难以规避,如地震、水灾等;二是放弃高风险也放弃了可能的丰厚利润;三是只有当人们对风险有充分认识,它才有现实意义。

1.2风险分散。它是指通过投资多样化来降低风险。将各项不同投向的投资组合在一起,可以减少总投资的风险程度。

1.3风险消缩。它是指在损失发生前设法消除风险因素,减少损失发生的频率;在风险事件发生后,设法减少损失的幅度。风险消缩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查询风险事故因素,一般有管理因素、人的因素、环境因素和机器因素;二是预防和抵制损失,在查询风险事故因素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抵制损失。措施可归结为:一是工程法,是指以工程技术为手段,通过对物+(机器)的处理,达到控制损失的目的;二是教育法,是指通过教育和培训来消除人的风险因素;三是程序法,是指运用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序作业方式,提高管理水平来消除管理风险因素。

2.财务法。财务法是指在损失发生后,运用财务手段,对损失的后果给予及时的补偿。

2.1风险转嫁它是指投资主体将可能的损失有意识地转移给另一方承担。风险转嫁又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非保险型转嫁,是指投资主体通过经济合同将风险事故损失的赔偿责任转移给另一方承担。它的实质是通过风险财务转移,使转让人得到外来资金,以补偿风险事故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二是保险型转嫁,即保险。是指以合同方式建立保险关系,合理支付保险金,对特定的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或人身伤亡给予资金保障。

2.2风险自留。它是指投资主体自行设立基金,自行承担风险损失发生后的财务后果。风险自留又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主动自留风险,又称计划性承担风险,是指明确风险的性质与后果后,分析各种风险处置方法,风险管理者主动自留风险,并筹划相应的财务准备;二是被动自留风险,又称非计划性承担风险,是指在未识别和衡量风险及其后果的情况下,风险管理者被迫自身承担后果的风险处置方法。风险自留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工程预算中设置不可预见费用;二是在生产经营中建立意外损失基金或将经常性的小额损失摊入成本。

三、投资项目与决策方法

1.确定型决策。在各个投资项目结果均为明确的前提下,进行比较择优的决策称为确定型决策。它有以下特征:有明确目标;有一个确定的自然状态;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可计算出各方案在确定状态下的损益值(收益值或损失值)。自然状态是指决策者进行投资决策肘,将面临未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况。如天气好或天气不好,产品销路好或产品销路不好等。确定型决策又分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

1.1静态分析法。静态分析法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这是其明显的缺陷:但它计算简便,对“短、平、快”投资项目进行决策或对投资项目进行初选时。有其实用价值。静态分析法主要有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法。

1.2投资回收期法。投资回收期法是以回收全部投资总额的时间长短来判断方案是否可行。投资分析不但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而且还要考虑投入的资金能否在最短的年限内回收。运用投资回收期法是将投资项目的计算回收期与投资决策者主观上认定的期望回收期相比较,计算回收期小于期望回收期,则接受该投资项目;反之,则拒绝该投资项目。依盈利额中是否包括提取的折旧,有两种投资回收期计算方法:①投资回收期(年)=投资总额/年平均盈利额②投资回收期(年)=投资总额/(年平均盈利额+折旧)例4.1某项目投资总额为50万元,寿命为5年。第二年投入使用,预计年平均盈利额为8万元,计算其投资回收期。解投资回收期=50÷8=6.251.3投资收益率法。投资收益率法是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平均盈利额与投资总额之比。投资收益率越高,其经济效益越好;反之,则越差。依盈利额中是否包括提取的折旧,有两种投资收益率计算方法。(1)投资收益率(%)=(年平均盈利额÷投资总额)×100%;(2)投资收益率(%)=[(年平均盈利额+折旧)÷投资总额]×100%例某投资项目有两个方案,资料如表,计算投资收益率并确定最佳方案。解第一种方法计算投资收益率:A:5÷20×l00%=25%B:4÷15×100%=26.67%显然应该选B方案。第二种方法计算投资收益率:A:(5+3)÷20×100%=40%B:(4+2)÷15×100%=40%考虑折旧因素后,A、B方案投资收益率相等,无法进行选择。投资收益率法考虑了投资产生的盈利水平,较投资回收期法全面。但它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该法仍只适用于资金困难、管理水平偏低的投资者。

2.动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将投资项目整个经济寿命周期内的全部资金流量按一定的贴现率贴现后,再分析比较各投资项目的投资 收益并决策。

3.不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只能根据主观判断来确定各投资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百悲出现的损益值来进行比较选择的决策。它有以下特征:有明确的目标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可行方案;有两种及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但其发生概率无法预测。

3.1保险法(小中取大法)。保险法又称悲观法,先从各方案中选择一个最小的收益值,后从若干最小收益值中选择一个最大的作最佳方案。例已知下表,用保险法选择最佳方案。解从表中可知,A、B、C、D各方案的最小收益分别为-350万元、-4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显然D方案为最佳。

3.2冒险法(大中取大法)。冒险法又称乐观法,先从各方案中选择一个最大的收益值,后从若干最大收益中选择一个最大的作最佳方案。例同上例,用冒险法选择最佳方案。解从表中可知,A、B、C、D各方案的最大收益值分别为600万元、850万元、300万元、400万元,显然B方案最佳。

四、结语

总之,为了给企业创造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企业必须要在投资策略和战略决策上下足功夫,从投资的类型和风险处理,到决策的模式和方法,都要进行细致的研究分析,保证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投资决策论文:对企业投资决策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投资活动是企业财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投资活动能达到企业资源的最佳配置和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给企业带来最大利润。在投资市场中,投资机会很多,在众多的投资机会中要寻找一个好的投资项目,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选择正确的投资策略,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就要正确分析企业投资决策及其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各种因素。

1.投资决策

1.1 投资决策

企业的财务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的价值与企业的投资决策有关,与既定目标下的融资决策、企业合理优化的资本结构的选择、合理可行的分红政策的制定、投资风险的降低等等这些投资策略密切相关。因此,在投资市场中进行的投资活动,要对投资机会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选择正确的投资策略,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

一般来说,投资决策是对一个投资机会进行考察、分析、测算、研究,并运用“净现值法则”判定是否进行投资做出的一种决定。这是企业长期战略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投资的净现值是该项投资的所有现金流量现值的代数和,即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减去初始投资成本后的资金数额。

现金流量在投资决策中是指投资引起的现金支出或现金收入增加的数量。

“净现值法则”是:对于独立项目,如果净现值是正的,该投资能增加企业的总价值,可以实施;如果净现值是负的,该投资将导致企业总价值的减少,应该摒弃;如果净现值是零,企业进行该项投资除了规模扩大之外,对企业的总价值的增加毫无贡献。对于相互排斥的两个项目,则应选择净现值为正且较大的一个进行投资。

在探讨投资决策问题时,常用“净现值法则”来衡量一项投资机会的优劣,帮助我们在此项投资和投资市场中的其他投资机会进行比较,分出优劣,帮助我们在众多的投资机会中选出好的投资机会实施投资。

投资决策的程序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1)明确投资目标,提出投资方案。2)估计投资风险。3)投资方案的财务可行性研究。4)确定投资方案的收入现值,估算投资净现值。5)利用“净现值法则”对投资方案作出拒绝或接受的投资决策。6)投资方案的执行。

企业做出投资决策之后,企业的价值也随之而定。企业的价值V为:V=B-S,其中B为投资的预期收益,S为投资的成本。

1.2 投资策略

企业投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除了对投资机会要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还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与市场信息等选择正确的投资策略。下面仅对与企业价值密切相关的企业融资、资本结构、分红政策、投资风险等等这些主要投资策略进行阐述。

(1)企业融资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标的组织,无论做出何种投资决策,在进行投资经营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资金问题。而解决资金来源问题的方法就是:通过企业融资,获得投资必需的资金。

企业从不同来源渠道获取的资金在融资成本、融资风险、净收益、税收方面各不相同,股东和债权人在企业资金结构中的作用也有很大的不同,对企业行为形成不同的约束。因此当企业面临投资机会时,就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函数和成本效益原则,选择最佳的融资结构,使企业市场价值最大。

企业筹资是企业最基本的财务活动之一,筹资效果的好坏对企业的发展和实现目标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资本结构资本结构理论以企业财源的资本和负债之比作为研究对象,它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领域之一。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取得的资金的各项来源的组合及其相互关系。企业的融资结构决定了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的资金来源一般包括所有者权益和负债。因此,资本结构主要是指这两者的组合和相互关系。它对制定新股发行计划、合并和收买融资决策、股利分配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际工作中,在考虑税收,破产成本(杠杆效益)及资本成木、投资项目收益、风险等诸多因素的条件下,企业应有一个融资的顺序,并将负债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得到一个较优的资本结构。

(3)分红政策分红政策是企业对其经营活动的成果——利润的分配作出的决策。分配决策指的是利息及税后的利润如何分配:即分红和存留各占多大比例?企业留存收入,即股利分配后企业净利润,是企业资产的重要来源。分配的决策依据是企业的分红政策。企业应根据企业实际制定正确、合法、合理的分红政策,以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4)投资风险所谓风险是指某一事件及其结果的不确定性。在财务上,它往往与损失联系在一起。企业的风险来自两方面:经营风险和筹资风险。其中,经营风险是企业在不使用债务或不考虑投资来源中是否有负债的前提下,企业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它与资产的经营效率直接相关。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是指由于负债筹资而引起的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本息的可能性。由于不同的筹资方式,表现为偿债压力大小并不相同。主权资本属于企业的长期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的压力,从而其偿债风险也不存在,而债务资金则需要还本付息,且不同期限、不同金额、不同使用效益的资金,其偿债压力不相同。

另外,不同的资金来源渠道,其风险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来,采用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通常要经过证券市场,所以它还面临金融市场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行风险,即股票或债券卖不出去或只能低价卖出去的可能性。这意味着企业不能筹到资金或筹到较少的资金,不能满足需要而丧失收益的机会。二是再融资风险,一旦企业己经发行证券,而市场行情趋坏,则企业难以重新筹集资金。通过银行信用等间接融资方式则不会使企业面临金融市场风险。

2.影响投资决策的因素

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因素很多,正确全面分析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各种因素,有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下面讨论几个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

2.1 总体经济条件

总体经济环境决定了整个经济中资本的供给和需求以及预期通货膨胀水平。这个经济变量反映在无风险收益率上。无风险收益率代表了无风险投资的收益率。由于整个经济中的资金需求与供给会发生相对变动,投资者也会相应改变其要求的收益率。

2.2 市场条件

当投资者购买的某种证券风险很大时,该证券的发行者必须赋予证券具有获得额外收益的机会,才能使投资者对这种证券产生兴趣。随着风险上升,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也会随之上升,企业的资本成本也随之上升。如果某种证券的市场流动性好,而且价格比较稳定,则要求的收益率也会比较低,相应会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

2.3 企业经营和融资决策

投资收益风险也是企业内部决策的结果。来自于这些决策的风险通常可以分为两类: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反映企业资产收益率的变动,受企业投资和经营决策影响。财务风险则反映普通股收益率的变动,是企业采用债务或优先股融资的结果。随着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增大或减小,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及企业资本成本也会同向变动。

2.4 融资规模

融资规模是确定企业资本成本的重要因素。当企业融资需求增加时,资本加权成本也会上升。例如:企业发行的证券越多,则额外的筹资成本也将随之增加,包括支付给中介机构的承销费、法律及 审计费等,企业实得资金则相应减少。同时,当企业向市场索取相对于企业自身规模很大数额的资本时,投资者也会要求更高的收益率。而且,由于发行规模增大,证券的发行价格会相应降低,由此也会增加企业的资本成本。

2.5 投资风险

企业风险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也称之为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一种产品(或服务),包括实物产品和金融产品的市场风险和金融风险。市场风险表现为市场变动的风险。这种变动会使投资项目所形成的成果在市场中不能实现其价值。经营风险是指企业投资所形成的成果卖不出去的风险。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在结果上是一致的。因此,投资风险是投资所形成的资产价值不能在市场上实现的可能性。风险发生了,也就意味着投资失败了。遇到投资失败的企业就会逐渐被市场所淘汰。

2.6 投资项目一个最优的投资项目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投资项目。投资与融资是很难分开的,企业不同风险的投资项目依赖于不同的融资方式,以便控制企业的整体风险,降低破产成本。一般来说,风险大收益高的投资项目选择内部融资或股权融资,资金比较容易筹措,且能降低企业整体风险,提高企业价值。风险小收益稳定的投资项目(企业)则往往采纳负债筹资方式来提高企业价值。也就是说风险不同的投资项目将使使企业有不同的资本结构。

投资决策论文: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分析和优化

一、引言

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持久高速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的不断关注。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货币基础,与此同时,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政策支持的力度,积极完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纷纷上马大型的建设项目,包括农林水利、电力、公路、铁路、住房、城市基础建设及其他工业。这些项目具有数量多、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收益不确定性大的特点。虽然我国在改革投融资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对投资项目的前期评估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但是还不足以改变当前投资项目评估的混乱现状。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家发改委出台四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后,各个地方政府纷纷上马大型建设项目,这也暴露出了投资总量偏大、结构失衡、预算超支等严重问题,而项目整体投资分析研究的滞后是重要因素之一。当前项目投资决策评价多从财务的角度出发,分析得出各种财务支持指标,从而判断项目的可行性,但深入研究不难发现单纯的财务指标评价过程存在众多难点和困境。因此,优化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现状分析

无论对于政府投资还是企业投资而言,资本性项目投资均具有投资内容独特、投资数额多、影响时间长、变现能力差和投资风险大的特点。这也决定了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如何取舍,要通过评价指标进行测算,保证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不失误。

(一)资本项目投资决策指标 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和比较投资项目可行性,以便据以进行方案决策的定量化标准与尺度。从财务评价的角度分析,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投资利润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和内部收益率。前两个指标是非折现指标,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而后四个指标是折现指标,在指标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利用了资金时间价值。从非折现指标向折现指标的过渡也反映了投资者对资金价值和风险成本的进一步认识和关注。

非折现评价指标具有计算简单、含义清晰等优点,但没有考虑时间价值,从而可能导致决策失败。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较清楚地反映了项目投资回收的时间,但不能说明投资回收后的收益情况。投资利润率指标虽然考虑了项目所能创造的全部收益,但却无法弥补由于没有考虑时间价值所带来的问题,因而仍然可能造成决策失败。当非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和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发生矛盾时,应以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为准,这是因为货币时间价值常常是影响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净现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投资评价指标,是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之间的差额,它以现金流量的形式反映投资所得与投资的关系:当净现值大于零时,意味着投资所得大于投资,该项目具有可取性;当净现值小于零时,意味着投资所得小于投资,该项目则不具有可取性。净现值的计算过程实际就是现金流量的计算及时间价值的计算过程。净现值的大小取决于折现率的大小,其含义也取决于折现率的规定:如果以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的全部收益(损失);如果以投资项目的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比已放弃方案多获得的收益;如果以行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比行业平均收益水平多获得的收益。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折现率,对项目建设期间的现金流量按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而对经营期的现金流量则按社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分段计算。净现值率实际是将净现值与投资的现值进行比较,以现值形式反映投资所得与投资的对比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净现值在投资额不同时不能正确决策的缺点。获利指数是以相对数形式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进行比较,而净现值则是以绝对数形式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进行比较。基于财务分析的角度而言,考虑了时间价值和相关风险因素项目投资评价指标已经能够较好地反映一个项目的投资价值,在实际运用中,财务分析指标常常会遇到较多的问题。

(二)项目投资决策指标运用现状 投资项目财务评价需要在国家现行税制和价格体系条件下,计算项目范围内的效益和用度,从而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考察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当前,政府和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时主要依据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项目投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务评价体系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较多的不足。

首先,动态折现指标的计算过程存在商榷余地。财务评价的动态指标因采用贴现技术而使项目财务评价更具科学性,但在计算项目的净现值时,常假设该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是在项目计算期的期初或期末发生,这使得未来现金流量偏离预期。由于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投进使用并正常运转的项目未来现金流量是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并不只是在年初或年末发生,而是会时时发生,对时时发生的现金流量以假设的发生时点计算现值,是有失偏颇的。项目计算期的贴现率应与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相适应,从而计算的净现值只要大于零,该方案理论上就应该是可行的。但我国投资项目计算期的贴现率是由国家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建设部组织测定、并定期调整,与投资项目本身的资金成本相脱节,造成决策的短期行为。

然后,项目投资风险分析缺乏系统性。投资活动是一种逐利活动,其风险与收益呈同向变化,很多财务收益很好的项目可能由于风险过大而不具可行性,即拟投项目的不确定性对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外汇效果均有重大影响。而原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将对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独立于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外汇效果分析之外,使其对投资项目可行性决策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各财务评价指标在对项目进行评价时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有时根据不同评价指标得出的投资结论会大相径庭。应以哪些指标为投资的主要取舍标准,哪些指标为次要标准,各财务指标的可行性标准是多少,现行评价体系都没有给出一个指导性的标准。

最后,缺乏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原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对投资环境影响的评价仅局限于定性评价,定量方面基本没有。但很多投资项目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四周的生态、资源、人居等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如水体污染、植被破坏、耕地占用等。因此,投资项目的环境影响不应该只是定性分析,还应以成本、用度、收益等形式将环境影响纳进到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

来。 综上所述,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建立有助于规范我国资本性投资,促进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财务评价指标在衡量项目投资的过程中存在较多不完善的地方,阻碍了投资者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制度因素和指标具体运用出发对项目投资决策指标的优化能够有效地扭转当前不利的局面。

三、项目投资评价指标的优化路径

折现财务指标与简单财务指标的结合能够有效地评价项目的可行性。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种种问题的限制,指标的评价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可以从以下方面进一步优化项目投资决策财务评价内容和方法。

(一)积极创新,优化动态指标的计算 考虑到原有动态指标计算过程中的种种弊端,对动态指标的运用进行改进。在可行性条件下,将项目计算期内现金净流量的折现期尽可能缩短,使折现现金流量接近实际情况。以资金成本为依据调整折现率,采用资本成本加权平均的方法确定项目的资本成本,根据项目风险的大小调整折现率。优化投产期现金流量的估计方法,传统投资项目财务分析一般采用等额现金流量模型进行现金流量分析。但实际上项目投产期各年的现金流量不可能是相等的。因此,应该将影响现金流量的各主要因素视为一个系统,用系统的观点猜测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净流量。

(二)确保项目风险因素分析始终贯串于财务评价过程 风险成本是折现法下的基本因素,将对拟投项目的风险分析融入项目的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中,提高项目评估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分析盈利能力时,用期望收益和期望用度代替预计收益和预计用度,综合考虑投资项目的市场风险、销售风险和生产风险,计算项目的经营杠杆系数;在清偿能力分析时,计算项目的财务风险;在外汇效果分析时,考虑项目经营期内的汇率变动风险。经过这样的改进,各指标值就充分考虑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能比较真实地反映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三)把握重要影响因素,适当增加影响因素指标 企业的投资活动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经济收益和成本的考虑仅仅是当前投资项目评价的重要方面之一。加快有关绿色会计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表露的方法研究,公道确认计量有关环境因素引起的环境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收如和利润,并将上述计量结果纳进据以进行财务评价的预计会计报表中,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并对项目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价。

(四)拓展关注范围,增加项目的发展能力分析 原财务评价侧重于项目的生存能力分析,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项目发展能力分析将显得更加重要。项目的短期获利能力只是项目表现的一个方面,投资者应该全盘关注项目的未来生命周期,对项目的持续发展能力和产业能力予以关注,因此,有必要在原评价体系中增加项目发展能力分析。

(五)培养系统思维,整合各个评价指标 目前的评价体系中具有众多的分析指标,导致了企业在运用过程中不知道以哪一个为重点。企业可以根据各指标在财务评价中的重要性,对各指标设立一定的权重,由国家或地区政府部分根据形势的变化对指标权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新,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指标权重评定方法和比较标准,量化评价结果。通过综合结果能够较清晰地反映项目的整体情况。

通过指标计算过程和运用层面的优化能够有效地改进当前项目评价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项目投资的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越来越复杂,对项目投资决策体系的分析和改进也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断研究的过程。

投资决策论文:新形势下煤炭企业投资决策研究的论文

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煤炭行业经济下行趋势没有止跌启稳迹象,受国家治理大气污染消减燃煤量、完善节能措施等因素影响,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煤炭市场需求低速增长与产能结构性过剩、进口煤保持高位的矛盾将成为新常态,煤炭行业正在经历着转型中的阵痛。煤炭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投资行为中既是执行者也是决策人,为提高投资项目的科学化水平,煤炭行业需要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并通过完善的投资方法来进行投资的决策。因此研究新形式下煤炭行业项目投资决策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煤炭行业项目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对项目决策方法的选择,过于乐观,前期论证不充分

煤炭项目投资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回收期法,企业在项目论证中,对投资决策方法的运用过于乐观,如:对收入的估计过于乐观,投资现金流出量的估计过于保守,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理论只考虑投资项目运营对本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所造成的影响,而忽视其生产经营活动对自然环境、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致使一些项目决策缺乏科学性,如未充分考虑国家政策变化和产业发展规划要求,致使项目建设过程中被强制下马;有些项目虽进行了可行性研究,但可研内容和数据不实,对项目投资总额和投资收益率的估算不客观,一开始就使项目投资失控。结果造成决策失误,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工程项目超概算现象严重

煤炭行业工程项目因前期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过程存在缺失,施工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大,项目超概算现象比较普遍,有的项目超概算的比率很高,这种问题形成的原因较多,主要有:

1、建设管理体制的原因

在工程管理中没有严格执行工程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该招标的通过各种理由规避招标,该调整概算的项目疏于报批就开始施工。各项目管理机构职能不健全,现场签证管理、投资控制缺乏强有力的管理人员,签证补签、材料认价缺乏责任心,认价结算时后补现象多发。

2、初步设计不合理

设计服务不到位,设计不全面,设计缺乏全过程服务意识。设计不全面导致变更、签证、补充设计过多,概算限额突破。业主对设计单位监管不全面,图纸缺乏全面细致审核,缺失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设计存在漏项或不足,未能充分考虑项目建设的市场环境和工程情况,一些必要的配套项目没有纳入,导致编制的概算金额与实际情况脱节。

3、工程设计缺乏有效约束,设计超标准现象严重

部分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不严格,设计概算与施工图预算的审查不衔接,甚至有的项目未按照批复的初设概算进行施工图设计或有的项目不按施工图预算进行施工,设计变更频繁且不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超标准施工现象严重。任何设计变更及签证出具前,均没有考虑变更、签证对工程造价造成的影响,只考虑工程是否方便施工或其他原因,缺乏工程施工中的事中控制。

4、部分项目主办单位为了获得项目许可,人为压低投资总额,属钓鱼工程,造成项目实际投资额超概算。

5、建设工期延长,项目不能按期投产

因项目不能按照可行性研究确定的工期完成建设任务,致使项目不能按时投产和发挥效益,造成工程建设成本增加,使项目投资突破概算。

6、是工程在无全面整体考量的前提下,仓促开工,随意变更,监管缺位。

(三)项目投产之日就是亏损之时,经济效益低下

由于项目超概算现象严重,很多项目投产之日就是亏损之时,经济效益没有达到当初设计的投资回报率,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水平甚至出现亏损。原因包括:一是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如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销售市场受限、价格下降等,导致企业利润降低;二是经营管理不善,经营目标难以实现。

二、应对策略和解决措施

(一)融入战略思维,加强前期工作组织领导

目前,煤炭行业70%企业出现亏损,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如何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关系到企业战略的实现,因此单位负责人应通过建立机制,加强前期工作组织领导,从企业发展战略出发,将投资预算资金的管理转移到对投资项目的管理,运用管理会计方法择优选择哪些符合企业发展战略,有发展前景,投资报酬率高又节能环保的项目上来。

(二)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中国古代思想家韩愈曾经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强调做事要有计划性、预见性。在单个项目投资中,立项时应对总成本、目标绩效等进行充分的估算,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在投资方案实施过程中建立有效的、科学的监督系统和内部控制制度。重视风险分析,风险分析应贯穿于项目前期研究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预测、预报和预警项目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和风险程度及其危害,提出各种风险规避措施,建立和健全风险决策机制、为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奠定基础。

(三)加强项目投资效益的考核

工程项目竣工投产后,将可研报告中的预期效益纳入项目单位年度绩效评价考核体系,计算投资节约或超支额,与预期投资效益实现情况、财务生存能力、偿债能力等指标进行对比,并按适当的系数折合成当期的利润指标。如果项目达到预期的效益,则按项目投资额度一定的比例减少其利润考核指标,反之则增加其利润考核指标。

(四)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素质

新形势下煤炭行业项目投资决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包括煤炭、煤化工、现代物流、装备制造、

文化创意产业、房地产等多种行业,对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高,需要项目决策人员具备经济数学、资本运作、项目管理、财务会计、税收筹划、营销管理、行业管理等多方面专业知识,因此参加工程项目决策人员应选择有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 (五)建立项目投资信息支持系统

当前,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时代的到来,使得全球信息量迅猛增长,煤炭行业应建立项目投资信息支持系统,以方便投资决策,提高项目投资决策质量。

(六)建立项目后评价制度

煤炭行业投资项目多、金额大、周期长,需要建立项目后评价制度,来评价项目完成后的投资情况、安全、环保、工期、质量、经济效益等方面预定的目标值是否实现,根据实际数据资料进行全面的定量分析评价。

投资决策论文:投资决策如何做论文

做还是不做,这是个问题。

企业领导者之所以有着较高的年薪,是因为他们要针对潜在的经营项目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但对于要做类似决定的企业管理新手来说,没有哪门学科或者哪个人可以给出有帮助的建议。

这类决策永远无法像计算机编程那样,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律或者算法来进行。它更像是坐在陪审团席上参加庭审:只有在所有合理怀疑都有了确凿解答之后,你才能判定被告是否有罪。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企业的决策很少涉及到人命生死之类的事!因此,我发现了几条通用的规律,可以帮助我在一定的时间框架内决定是否要批准实施一个项目。

对我来说,第一印象总是有非常大的作用。但当处理企业管理上的事情时,我不会让我的第一印象影响我做决策。

现在我已经学会了在一个想法第一时间蹦到脑子里来的时候—就算它是一个极好的点子,我也不会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相反,我会仔细、客观地权衡新的业务潜在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一番综合评估。

你第一次对一个想法进行评估时,你想不到明显的缺点,并不意味着这个项目没有不足之处。几乎每一家创业公司都会遇到不可预知的问题,所以一定要花很多时间来想清楚它们是什么,并在继续下一步行动前评估各种解决方案—如果在项目启动以后你才发现有一个大问题,那处理起来可就麻烦多了。

如果你团队里的所有成员想法一致,都愿意去做同一个项目,那么你的谨慎就变得加倍重要了。没有哪个想法是完美的,所以一定要小心,你需要努力发现它潜在的问题。

寻找并且强调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只会让你的公司变得更好。

要避免只靠一个人来决定是否要启动一个项目。因此,你必须同时要考虑到这个项目将如何影响整个公司的运行。

作为一个企业家,你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会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你发现未来商机的能力—这也就是管理专家们所说的“一连串的决策”(Decision Stream)。

你可能有这种感觉,你正在考虑的项目或许很好,让你没有办法放弃,但你必须了解清楚它今后将对你的其他项目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如果看起来现在并不是做这个项目的最佳时机,那就考虑一下如果把它推后一段时间,公司要承担哪些(可能的)风险。

如果你面临的情况是,你因为另一个项目已经万事俱备,所以要把这个项目暂停,那么就想一下,为什么那个项目能现在就做,而这个不行,然后再来考虑项目的先后问题。

最后,要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尽量少承担风险。聪明的投资者会在股票投资组合方面做很多工作来控制潜在的损失。在创办新公司的时候,你也应该采取同样的策略。

例如,当我在启动维珍大西洋航空时,为了使维珍唱片的合伙人同意,让公司冒险闯入一个新的行业、创立一家新的公司,我努力说服波音公司作出承诺,那就是,如果在创立1年时,航空公司的业绩不如我们的预想,它会回购我们买的波音747客机。

从那时起,无论任何时候,当我们想创立一家资本集中型的大公司—比如维珍银河,或者我们即将成立的维珍邮轮(Virgin Cruises)时,我们的团队总会花很多时间去用具有创造力的办法为公司“护短”。

以上便是我用来帮助自己做出明智决策的几个经验,我也希望它们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还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如果你有时间把项目推后,并对它进行精心的谋划,那么就一定要这么做。

投资决策论文:试论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以及控制

1 影响项目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

① 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审批基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书和初步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监督检查项目建设的客观尺度。建设项目标准以建设项目为对象,其主要内容有:建设规模、占地面积、工艺装备等方面的标准或指标,具体内容应根据各类建设项目的不同情况而定。

建设标准能否起到控制项目投资、指导建设的作用,关键在于标准水平订得是否合理。标准订得过高,会脱离我国的实际情况和财力、物力承受能力,增加造价、浪费投资;建设标准订得过低,将会妨碍技术进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因此,在制订建设标准时,应紧紧把握住标准水平这个核心,贯彻执行国家的经济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出发,区别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等级、不同功能。合理的建设标准能使项目投资大幅度降低。

② 建设地区的选择。选择建设地区,实际上就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市场经济需要以及各地社会经济资源条件等,从广泛的地理范围内选择拟建设项目的建设地区,建设地区选择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项目的命运,影响着项目投资的高低、建设工期的长短、建设质量的好坏,而且还影响着项目建成后的经济状况及经济效益。建设地区的选择遵循以下两项基本原则:靠近原料、燃料和消费地的原则;工业规模适当聚集原则。

③ 建设地点(厂址)的选择。厂址选择的主要任务是:在已选定的建厂地区,具体确定工厂的建筑地段、坐落位置和东、西、南、北四邻。建设地点选择最根本的要求有两点:一是从保证建设直接经济效益出发,要满足该厂生产建设和职工生活的要求,二是保证间接的、社会的效益出发,要求厂址的布局有利于所在城镇和工业小区总体规划的实现。

④ 工艺评选。所谓工艺,就是拟建厂生产产品所采用的工艺流程及制造方法等。评定采用的工艺是否可行,主要有先进适用和经济合理两项标准。

⑤ 设备的选用。在设备选用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要尽选用国产设备;要注意引进设备之间以及国内外设备之间的衔接配合问题;在注意引进设备与原有国产设备、厂房之间的配套问题;引进技术资料应注意的问题。

2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① 可行性研究的含义。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根据国民经济长期发展规划、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和行业经济发展规划的基础要求,对拟建工程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先进适用,在经济上是否合理有利,在社会上是否创造效益,在环境是否允许,在建造能力上是否具备等各方面进行全系统的分析、论证,提出研究结果,进行方案优选。从而提出拟建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建设和怎样建设的意见,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般来说,项目可行性研究要力求解答下述问题:拟建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拟建项目在财务上是否盈利,有多大的盈利;建设项目需要多少投资;这些投资通过哪些渠道来筹集,怎样使用,何时偿还,怎样偿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把它建成;项目在建设中以及项目建成投产后,需哪些资源,怎样获得;拟建项目建成投产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环境有哪些影响,影响多大;

②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一般要求具备以下主要内容:项目提出背景、投资的必要性和经济效益,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需求预测和拟建规模;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设施情况;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设计方案;环境保护;项目组织设置、劳动定员和平人员培训计划;项目建设实施进度的建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项目经济评价。

③ 可行性研究的作用。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建设前期工作中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其主要作用是:编制和审批设计任务书、签订设计合同的依据;筹措资金和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依据;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各部门签订协作合同的依据;作为从国外引进技术、引进设备、与国外厂商谈判和签约的依据;编制新技术、新设备需用计划和大型专用设备生产预安排的依据。

投资决策论文:有关国外石油公司项目投资决策管理借鉴论文

一、前言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石油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不仅为中国的石油企业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风险。中国石油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任何风险都可能导致国家经济受到重大影响,因此石油企业提高投资决策管理意识、加强项目投资决策管理工作势在必行。而适当参考借鉴国外石油公司科学的项目投资决策管理经验,能使企业少走弯路,快速成长。

二、项目管理重在投资决策管理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着名石油工程公司在项目管理上日益显现出集成化、系统化、知识化和合作化趋势,重点在项目投资决策管理。

全面的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所谓项目管理集成化就是利用项目管理的系统方法、模型、工具对项目相关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并达到项目设定的具体目标和投资效益最大化的过程。在完成了其设计、采购和施工管理业务流程集成的基础上,按照项目管理集成的要求,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建立以工程数据库和管理数据库为基础,围绕进度、费用、资源、质量等项目管理要素的集成化项目管理系统平台,使项目资源价值提升能力进一步提高,使核心竞争力得以加强,充分显示出工程公司作为资源整合型企业的优势。

在集成化的项目管理系统中,设计的过程实际上被视为采购和施工业务的计划过程,采购实际上是在全球资源市场上通过投资进行资源优化选取和配置的过程,而施工则是资源投入的利用过程。由于设计的特殊地位,它是连接专利技术和采购及施工的桥梁,所以,国际大型石油公司一般均是以设计为主体,处处体现为后续采购和施工而设计的一体化项目集成管理的思路。通过项目的集成化管理,在资源整合、优化方面的优势得以显示。

在石油工程项目管理中,系统方法是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主要体现在使用系统分析方法,对项目进行单元分解。项目分解后,采用成熟的网络方法或横道图方法进行计划安排,加以进度控制与质量检核,以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由于项目管理的系统性,使得各种技术工作、管理工作和职能工作之间越来越趋向于互相交叉。故在组建项目管理群体时,总承包公司就特别注重项目管理班子在知识上互相渗透,能力上互相补充;同时也强调“通才”的知识型管理者的培训。管理者不仅要精通一般的项目管理知识,重要的是要具备项目投资决策方面的能力。

在提倡多学科协同工作、不断改善和提高内部组织和管理水平的同时,油公司之间应在新技术应用方面加强联盟。这些实际上都是投资决策管理的需要。在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重视和发展多学科之间的协同工作,重视研究与生产相结合,重视学科之间、部门之间、公司之间的多种联合与合作。从油公司与外部的关系来看,油公司对专业技术服务公司的领带性表现得越来越强。

三、项目投资决策管理重在评价

1、重视阶段评价及事前决策

国外石油公司普遍重视事前决策,大到一个重大勘探确立,小到一口井是否需要完井,都要事前决策。决策的依据是后续投入的效益,而不是前期投入的多少。无论前期投入多少,只要后续投入的效益合乎要求就会继续投入,达不到预期效益就不再投入。对后续投入的决策是建立在对前期工作阶段效果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的。这样做,非常符合油气勘探与开发的风险性特点,也充分反映了国外石油公司务实的作风。

2、投资决策的主要评价指标

(1)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是以货币形式表现公司经营状况和业绩的综合性指标。使用财务指标评价公司的投资活动,主要是透过公司经营和业绩表现来反映新增投资对于公司效益提高、经营状况改善等方面产生的效果,考察投资的有效性。国际大石油公司投资评价的主要财务指标包括:平均占用资本回报率、股东回报率、平均加权资金成本、资产负债率等。

(2)经营指标

经营指标是以实物量及其变化率的形式从不同方面反映公司经营状况与业绩,直接考察投资有效性的指标。评价投资决策效果的主要经营指标包括:油气产量增长率、储量增长率、储量替代率、储采化、储量替代成本、原油综合成本、炼油能力、原油加工量、开工率、油品销售量、油品市场份额、化工产品产量与销售量、产品结构比例等。

四、国内外石油公司的投资决策程序比较

首先,公司的高级管理层组织有关部门对包括全球政治、经济、市场、技术以及社会等在内的投资环境及变化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同时结合公司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战略规划以及公司的技术优势、财务能力等情况,制定出公司的未来5年的总体投资规划和投资目标,以及规划编制的基本评价参数。第二,各地区(专业)公司根据公司的总体目标和参数制定各自的年度业务投资计划和资金预算方案报批。第三,公司规划计划部门对各地区(专业)公司上报的所有项目进行汇总,并按投资效益分类排队,优化筛选,找出符合公司发展目标的最优项目组合形成年度投资计划草案,并提交董事会审批。第四,公司执行委员会和董事会对规划计划部门提交的年度投资计划进行审议后,形成公司的正式年度投资计划并下达到各地区(专业)公司执行。

在投资计划的制定和管理程序上,我国石油公司与国外石油公司基本类似,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下属公司编制投资计划的基点存在差异国外石油公司的各专业公司和地区公司是围绕总公司制定的投资方向、规模、结构、目标、参数,提

出各自业务范围内满足上述要求的具体投资机会与计划,供公司总部筛选。他们的投资计划不是反映各自自身发展的需要,而是公司整体发展的要求,不存在各下属公司投资需求之间的矛盾、各地区公司的投资需求之间的矛盾、各地区公司的投资需求与公司总体投资限度之间的矛盾,因此消除了协调各地区公司之间投资需求的难度。 在投资计划的灵活性方面存在差异:国际大石油公司在制定投资规划的过程中,还根据对外部经营环境的分析预测,制定出多套年度投资方案以供备用。相对来讲,我国石油公司的投资计划比较单一、固定,对环境变化的适应速度较慢。

在规划的滚动制定方面存在差异国际大石油公司每隔2-3年要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及规划执行中出现的情况,对规划目标、参数、项目进行一次调整;规划周期为3-5年,公司的年度投资计划以此为滚动调整的依据,投资规划中包括了下一年度的投资计划。我国的石油公司一般规划期是5年,与国家发展规划周期吻合;由于规划滚动调整不够及时,往往会出现规划执行过程中与原来的估计偏差过大的情况。目前国内大石油公司已开始尝试编制滚动规划。

对投资效果评价的深入程度不同国际大石油公司在投资计划实施过程中,规划计划部门和审计部门会定期赴各地区公司检查投资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审计资金的使用情况,并于年底会同各财务等相关部门对当年的投资计划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深入分析,为下一年度投资计划的调整提供依据。

五、结束语

从总体上看,我国石油公司投资决策的程序与方法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的通行做法是基本接轨的。但我们必须看到,我国石油公司在投资决策的前期研究、优化筛选、滚动调整和投资后评估等方面跟国外石油公司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外石油公司投资决策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规范、比较完整、比较科学的工作体系,其中不少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投资决策论文:财务杠杆在投资决策中有效运用的探析

摘要:文章在对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指出将已有财务杠杆理论与我国经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然后通过大宇集团运用财务杠杆的例子提出财务杠杆在投资决策中应该如何发挥作用,最后给出结论。

关键词:财务杠杆;资本结构;投资决策

财务杠杆又可称为融资杠杆、资本杠杆或者负债经营,它是投资者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利用,而在这种利用中,只要企业在筹资中通过适当举债调整资本结构可以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财务杠杆在企业的现实经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财务杠杆作用会使得资本收益由于负债经营而绝对值增加,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大于企业投资收益率,且债务资本比例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所以财务杠杆利益的实质便是由于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由负债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润转化给了权益资本,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上升。反之,如果企业投资收益率等于或小于负债利率,那么负债所产生的利润只能或者不足以弥补负债所需的利息,甚至利用权益资本所取得的利润都不足以弥补利息,而不得不以减少权益资本来偿债,这便是财务杠杆损失的本质所在。

财务杠杆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本结构从而对一个企业的兴衰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就已有资本结构理论进行总结,并对其进行评价,借鉴国内外资本结构理论的成果,由此引出我国企业应该在应用财务杠杆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理论回顾: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及其评价

(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和其发展的最新趋势

1、MM理论

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弗兰克?莫迪格莱尼和金融学家默顿?米勒提出MM定理,并在随后的十多年里不断修正改进,前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MM理论1——资本结构无关论即假设不考虑税收情况下,企业无论以负债筹资还是权益资本筹资,企业总价值都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第二,MM理论2——资本结构有关论,是考虑公司所得税的MM理论,认为因负债利息避税利益,企业价值会随着资产负债率的增加而增加,当100%负债时企业价值最大,故理论上企业最佳资本结构为100%负债;第三,MM理论3——米勒模型,是同时考虑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的MM理论,认为企业所得税提高时,资金会从股票转移到债券以获得节税效益,此时企业的负债率提高,另一方面,如果个人所得税提高,并且股利收入的税率低于债券利息收入的税率时,资金则会从债券转移到股票,此时企业的负债率降低。该理论暗示的一层含义是:现实的世界不可能是完美的,因而资本结构很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正是基于这一推断,财务杠杆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金融学界的关注。虽然MM理论数理逻辑严密,是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体系创立的标志,但难以得到实践的验证。

2、基于成本的资本结构理论

1976年简森(Jensen)和麦克林(Mecking)将成本理论引入到财务学分析,分析股东与经理之间、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探询公司资本结构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1)股东与经理之间的成本。外部股权融资是现代大型企业的典型特征,企业规模庞大,企业中的经理人通常只持有一部分或小部分企业股份,他们只能享受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所产生的部分利益,而要承担相应的全部成本。于是经理会平衡个人管理投入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入,它是管理层的最优决策,那么,相对没有外部股权融资的企业,有外部股权融资的企业则会降低经理的管理投入,从而降低企业价值,这就给外部股权融资企业带来成本,它可体现为管理懈怠、利益侵占等。

(2)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成本。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实质是源于股东的有限责任、源于股票的期权性质。股权是公司给予股东随时可以买卖的权力,股东承担有限责任,企业股权可看成是企业资产为标的的资产的看涨期权,一旦企业存在违约风险,债权人和股东之间就会出现利益冲突,如资产问题或风险转移问题、投资不足问题等,都反映可能导致企业因债务融资而做出次优投资决策,形成企业债务成本。企业可以通过消弱债务价值与企业资产风险之间的关系,有效降低债务成本。

3、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发展的最新趋势

无论是债务融资还是股权融资,企业的融资行为都离不开资本市场这个沟通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的重要场所。不过,从前面的回顾可以看出,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似乎没有给予资本市场以足够的关注。近年来,一些文献开始重新考虑资本市场环境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如动态资本结构权衡理论、市场择时理论(Market-timing Theory)和基于市场微观结构的资本结构理论。

(二)资本结构理论的评价

西方资本结构主流理论以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之间关系为核心,不断拓展延伸对企业融资行为的研究,从MM理论创立,到权衡理论、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的提出,理论体系得以发展丰富,许多时候后者往往是在对前者研究的修正与延伸,各种理论有其既定的假设前提且存在一定的逻辑关联。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及其最新趋势可以看出,目前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开始越来越倾向于研究资本市场的微观因素,如交易成本、交易行为、流动性和信息等对资本结构造成的影响。这为我国资本结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条很好的思路。事实上,作为上市公司融资的场所,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我国学者对此一直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而且,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着诸多有别于国外的特征,如企业债券市场不发达、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同时并存、实行指令驱动的交易机制、市场监管不完善等。为更深入地分析和研究我国公司资本结构形成规律,应该把国外先进的资本结构理论与我国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将有助于促进我国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

二、案例分析:财务杠杆之滥用与韩国大宇集团的倒闭

韩国大宇集团是金宇中先生于1967年靠借来的10000元美金创立的。1997年,美国《财富》杂志将带领大宇集团的金宇中评为当年“亚洲风云人物”。然而,在大宇集团世界化经营风光无限的背后,却是企业的大举借债,这个庞然大物逐步踏上了靠借债度日的不归路。1997年7月,大宇集团宣布因负债800亿美元而破产,这是韩国历史上金额最大的一笔企业破产案。

大宇集团倒闭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对财务杠杆的滥用。1997年年底韩国发生金融危机,根据财务杠杆原理,为了降低财务风险,企业应该减少利息支出,而要减少利息支出就必须偿还债务。其他企业开始变卖资产偿还债务,以降低财务杠杆系数(即降低财务风险)。大宇集团非但不减少债务,而且发行了大量债券,增加了它的财务负担,更增加了财务风险。此时,它的借款利率已经远大于其资产利润率。1998年其债务危机已经初露端倪,1999年前几个月其资产负债率仍然居高不下,1999年7月该集团被韩国4家债权银行接管,一度辉煌的大宇集团实质上已经倒闭。可见此时,大宇集团的举债经营所产生的财务杠杆效应是消极的,它不仅未能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反而因巨大的偿付压力使企业陷入难以自拔的财务困 境。

一般而言,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固定性财务费用的存在,使企业息税前利润的微量变化所引起的每股收益大幅度变动的现象。企业盈利水平越高,扣除债权人拿走某一固定利息之后,投资者(股东)得到的回报也就愈多。相反,企业盈利水平越低,债权人照样拿走某一固定的利息,剩余给股东的回报也就愈少。当盈利水平低于利率水平的情况下,投资者不但得不到回报,甚至可能倒贴。由于利息是固定的,因此,举债具有财务杠杆效应。所以,从根本上说,大宇集团的倒闭是财务杠杆的消极作用影响的结果。

大宇集团在政府政策和银行信贷的支持下,走的是一条“举债经营”之路。试图通过大规模举债,达到大规模扩张的目的,最后实现“市场占有率至上”的目标。由于经营不善,加上资金周转困难,举债不仅没有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并且使公司的总资产利润率小于利润率,巨大的偿付压力使企业陷入无法解脱的财务困境。

三、结论

由上文对资本结构理论的总结和对大宇公司破产原因的分析,对于我国企业在运用财务杠杆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得到以下结论。

(一)企业应根据所处的环境确定合理的负债水平

大宇集团高负债的资本结构导致的破产的例子使我们清楚的看到,财务杠杆发挥正效益需要在赢定的范围之内,当企业投入某一数额的资金可以产生一定税前利润水平时,企业应及时合理调整其资本结构,据此提高企业的每股收益水平,即前面所说的“分饼原理”。只有当总资产利润率大于借款利率时,才会给企业带来有利的积极的财务杠杆作用;反之,将会给企业带来负面、消极的影响。任何企业不能无条件地从事举债经营。在财务决策中,应该首先对资项目进行严格的可行性研究,通过可行性研究把握市场和把握项目的盈利能力;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项目的盈利能力谨慎选择相应的筹资模式,以充分、合理利用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效应,提高企业的每股收益水平。

(二)财务杠杆水平的利用必须与公司预计实现的现金净流量相匹配

MM资本结构理论中的无公司税模型认为,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公司未来所创造的现金净流量,与企业的资本结构无关。虽然我们认为MM的这条定理所设定的假设条件与现实有着遥远的距离,也无意评价资本结构是否影响公司价值。但MM理论却揭示了企业发展最为本质的一条铁律:增加企业价值、增强公司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增强企业获取未来现金净流量的能力。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有着选择各种财务杠杆利用政策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能够更好地驾御财务杠杆的利用,能够更好地控制财务杠杆利用不当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三)企业应在增强财务的灵活性和财务杠杆利用之间寻求平衡

比可持续增长率更为快速增长的公司,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外部融资支持公司的增长,这种类型的企业需要在增加企业财务的灵活性和财务杠杆利用之间进行平衡。财务的灵活性是指现在的融资决策应以增加未来的融资能力为前提,为将来企业的发展需要再度进行债务融资创造条件。保持企业财务的灵活度需要企业进行大量的权益资本的积累,其权益资本的积累要么来自于企业的留存收益,要么来源于发行股票融资。企业应维持一个保守的财务比率,以保持企业持续进入资本市场充足的借贷能力;制定一个适当的、能够以留存收益支持公司持续增长的股利支付率;如果需要外部融资,则首选举债,迫不得已时再发行股票。这是一种既能够利用留存收益增强企业财务的灵活度,又能够利用债务融资维持或提高股票市场价值的融资政策,也是一种将财务杠杆的利用纳入管理增长、以留存收益和举债支持企业持续发展的理财对策。

投资决策论文:地方投资项目的投资决策参与研讨

一、引言

相对于无限的需求来说,资源总是稀缺的。面对稀缺的资源,人们一直在努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而资源的配置方式是影响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配置主要由市场来完成。由于存在外部性,以及为了国家或地区的安全,某些部门或行业不能由市场来决定等现象,市场可能无法完成资源的有效配置,需要政府进行干预,造成一些特定物品或服务需要由政府生产和提供。即有时政府要由管理服务角色变为投资主体,参与市场活动。另外,政府投资项目,特别是其中的基本建设项目,一般投资额较大,在推动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巨大的聚集和拉动作用,所以有时是国家政府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调节手段。

我国从1978年的经济改革开始,投资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化。2004年,《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颁布是一重要里程碑“。决定”中明确了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完善了政府投资体制。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并合理划分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投资事权。地方政府的投资主体地位得到明确和巩固。由地方政府为主导的投资项目称之为地方政府投资项目,按“决定”中规定,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包括加强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也就是说,地方政府投资项目一般投资额较大,建设期较长,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巨大的聚集和拉动作用。同样,项目一旦失败,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也是广泛和巨大的。

在投资活动中,初始决策至关重要,如同产品成本控制主要发生在设计阶段一样,初始决策阶段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投资项目的最终结果。然而,我国地方政府投资项目投资决策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对项目决策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该政府投资的项目而安排了投资;投资超过实际需要;宏观决策、项目决策、项目经营决策三者相互混合;决策程序不合理,我国目前采用的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决策程序;决策责任不明确等。如何改善对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决策,是提高效益和更大程度发挥其对社会的积极作用的关键,是关系改革成效和经济增长的关键。

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投资项目投资决策主体及相互间关系的分析,试图发现影响公众参与决策的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力图达到改善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效益的目的。

二、地方政府投资项目投资决策主体分析

地方政府投资项目涉及两个层次的问题。第一层次是政治选择问题,第二层次是市场选择问题。在第一层次中,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公众、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官员。其中,公众作为一个个体的集合体,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来完成对政府的授权。然而,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只不过是观念化的象征物,其真正的职能需要具体的官员来负责执行,所以政府进一步委托相应的官员。在这一层次中,完成权力的委托,其权力委托链如下:公众———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官员。

在第二层次中,参与主体主要包括:政府、官员、公众和项目建设方。一般来说地方政府是公共产品的提供者,项目建设方是生产者,公众是消费者。地方政府通过委托项目建设方来生产公共产品,从而满足公众需求。严格意义上来说,第一层次的公众和第二层次的公众不是一个概念。但因为第二层次的公众是第一层次的子集,不影响本文的分析,所以本文对两者不作区分。从上面分析可知,公众具有特殊的地位。一方面他是权力的起源,严格来说权力链上的每一方的权力都来源于他,是他的代表;另一方面作为产品的最终消费者,拥有产品的最终选择权。从权力链角度,公众是间接参与投资决策;但从消费者角度,却是直接参与投资决策。本文主要关注的投资决策主体包括公众、地方政府和官员。

公众是一个集合体,集合体内部构成对集合体的显现目标产生决定性影响。如对拟修建一条公路的计划,有的人会因渴望享受更便捷的交通而表示赞同;相反有的人会因其可能破坏宁静的环境而反对。那么最终对外表现是什么结果呢?就取决于双方的力量。一般公众可以分为有组织的团体、多个有组织的团体、无组织的公众以及三种形式的混合体。对公众组成的分析有助于参与方式的选择。例如,对于有组织的团体,这个团体的定期集会就可以用作公众参与的场所,该团体的交流渠道则可以被用作宣传的机会。而对于无组织的公众,相关公众没有确定的参与场所和沟通交流渠道,所以选择公众参与的场所就很重要。

地方政府一方面承担来自公众的受托责任,承担着发展改善地区生活和投资环境、优化地区经济结构等任务,进而完成健康快速发展地区经济、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等方面的责任。另一方面承担来自上级政府的受托责任,承担维护地方稳定等相关责任。地方政府的目标是努力对各方的受托责任,增加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同时增加其与上级政府的谈判能力。

官员既要维护公众利益,同时也关注自身利益。从理性人的假设来看,官员更注重的是自身利益,因为维护公众利益的动机也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官员的利益主要可分为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是在行政级别上的升迁。经济利益既包括正当的薪水、公务津贴等合法合理收入,也包括权势产生的寻租等收入。

不同主体之间的目标函数可能是一致的。通过提供公众满意的产品或服务,公众的利益得到满足;从而公众对地方政府的满意度提高,地方政府获得上级好评,更加了其在同上级政府的谈判能力;同样,作为政府代言人的官员会获取更多的政治利益,并进一步转化为经济利益。但冲突也时有发生。当上级政府为了整体的利益,需要损害地方局部利益时,地方政府就会面临选择。即是满足上级政府还是考虑公众?体现到官员就是政治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冲突问题。

三、目前公众参与决策存在的问题

委托关系的存在,容易产生问题。但是关系并不一定会产生人问题。人问题是指由于人目标函数与委托人目标函数不一致,加上存在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人可能偏离委托人的目标函数而委托人又难以观察并监督,从而出现人损害委托人利益和非效率现象。解决委托问题,主要通过激励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是委托人主动采取措施引导人选择利于委托人利益的行为;而监督机制则是委托人被动地对受托人的行为进行修正,确保最小幅度的偏离。

在地方政府投资项目投资决策中存在多重委 托关系,随着委托链的加长,作为初始委托人的公众的目标函数被偏离的程度也越来越大。委托问题的解决亦变得复杂。

其一,公众对人的激励约束缺乏。在现有委托链中,公众的主要权利是选择代表,通过代表来行使自己的权利。一方面,选出的代表不可能完全清楚公众的真实意图,在再次传递中会出现无意识的偏差;另一方面,代表也有自身的效用函数,传递中可能存在有意的偏离。然后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政府,再由政府委托官员。委托在继续进行,偏离也在不断扩大。但是公众一旦完成投票,便失去对后者的约束。所以表面上,公众具有最大的权力。事实却正好相反。另外,地方政府无须获得公众的授权,而是通过行政权获得。即地方政府的权力主要来自上级政府而非公众。也加重了地方政府及官员对公众的漠视程度,在项目决策中,很少关注公众的意见。

其二,公众的监督无效。在现有委托链下,公众对政府及官员的监督也无效。主要原因如下:信息不对称。公众和政府及官员之间的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有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也是报给审批机关,很少对公众公开,公众很难获得相关信息。委托链的加长,增加监督成本。一方面,监督渠道匮乏,公众对政府及官员是间接委托,两者之间缺少直接沟通的渠道。另外,由于公众是集合体,个体行使监督的收益是全体共享,而监督的代价却是个体承担,个体的监督成本和收益的不对称,也弱化了个体的监督动机。结果是人人都有监督权,人人都放弃行使。缺少激励和惩罚。原则上,政府及官员的权利来自于公众的委托,公众可以授予也可以剥夺。但实际上,政府的权来自于行政权,政府及官员的考核及去留主要由上级政府来完成的,公众的影响甚微。在此情况下,地方政府及官员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应付上级,公众的监督行为也就产生不了多大的威慑作用。

四、提高公众参与程度的建议

其一,完善地方政府及官员的评价制度。从前面分析可以知道,地方政府及官员承担实际的项目决策权。如何引导其向公众利益靠拢?关键是公众要能够影响到地方政府及官员的利益。地方政府及官员的利益主要包括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其中政治利益优先于经济利益。而政治利益取决于上级政府对其的认同程度。现阶段对地方政府及官员的考核主要是GDP指标,而公众的意见成分较少。如果把换成GDP外加公众的评价,地方政府及官员对待公众的态度可能就会大不相同。

其二,加强信息披露。加强公众的知情权,强化项目相关信息的披露。关于项目的立项申请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相关资料应对公众公开。可以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介。让公众了解项目对其的影响,以及项目的进展情况。

其三,完善和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完善现有渠道。加强人民代表大会中代表的代表性,来减少公众目标被偏离程度。一方面可以在代表的选举过程中,通过更多渠道让公众了解候选人的更多背景信息,使公众选择更具有合理性。另一方面,对公众的构成进行有效识别,尽量考虑不同利益团体都有自己的代表,从而使得代表更具完备性。听证会。听证会是常见的公众参与决策的正式形式。通过听证会,让代表对相关问题在会上进行公开讨论。为了保证听证会的效果,听证会应该安排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以方便公众的广泛参加;同时注意最终听证会的参与者是否具有有效的代表性。公众调查。公众调查可以随机抽取样本,调查结果更具有普遍代表性。政府机构通过问卷调查或电话调查等手段,来获得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值得注意的是,公众调查的结果受到调查者对调查工具专门知识和方法掌握程度的影响,如问题提问的语气、方式等都会影响被调查者的答案。在采用此方法时,需要加强对信息的有效性进行鉴别。网络互动。在相关网站上公布信息,公众可通过网站浏览信息并发表相关评论。实时了解公众的意见,并及时做出反映,使双方的沟通时效性加强。

其四,加强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公众可能缺乏行权必需具备的相应专业知识,这样可能会对项目产生负面影响。为了保证公众权利的正确有效行使,就需要为公众提供相应的专业服务体系。加强工程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等中介服务公司的建设,建立保证中介服务机构独立地位的机制,以便提供客观、公正的服务。另外建立专家库。政府或公众每次根据项目性质在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由专家进行匿名评价。

五、结语

导致地方政府投资项目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公众的有效参与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公众的有效参与将会改善投资决策是不争的事实。公众的长期有效参与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应是长期不懈的工作。

投资决策论文:投资决策与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刍议

摘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中,企业如何从战略管理的高度重新确立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培育和完善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机制,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1 确立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财力资源是生产的一大要素,财务管理的本质是理财。何谓理财,简言之就是应用财务机制,实施财务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做到开源导流,搞活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程中我们曾历经过计划经济时代,如果用现代市场经济的眼光来审视过去,可以这样说,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真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是不存在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企业作为政府的附属物依附政府的行政职能而生存,企业的生产经营几乎完全由国家确定,用钱的多少由国家财政部门核定拨给,一切赔赚由国家财政担当,企业的任务就是按国家的指令安排生产经营,无论谁经营好坏都有饭吃,在这样的经济体制下,企业无财可理,唯一的财务观念就是,按国家财政的指令性要求使用自有资金。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企业的理财观念和理财职能也将向高层次和科学化转变。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已经被完全置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将彻底分离,政府职能从企业脱出,企业职能将完全回归。在国家“保大放小”宏观调控格局之下,为数众多的企业都将面临自择生存之路的严峻考验,不可谓不触及企业的灵魂。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内部营运资金的界限完全淡化。资本金制度在企业的建立,形成企业资金来源渠道,资本结构多元化。企业资金筹措、收进、付出,不再定格于国家财政规定的极限之内,而完全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控。这对于企业内部理财的“内功”无疑将是最大的考验。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不再是一帆风顺,企业往往遭遇不测的概率增大,诸如资产的总量失衡、营运效率低下、经济效益滑坡,有的甚至走入资不抵债的绝境等等。能者生存,败者亡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客观产物。严峻的现实迫使企业应该考虑如何去面向市场的变化,盘活存量资产,确保资本有效流动,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不言而喻,经济环境越是复杂纷纭,企业理财活动越是备受关注的重心,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将日趋突出。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完全走上了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道路,长期形成的单一的商品生产和商品经营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必须转向商品经营与资产经营同时并重的经营方式上来。由此,企业内部管理的重心必须转移到以营运资本为核心,投资决策为重点上来,重新构建企业的成本、质量、效益、利益分配等方面的新机制。这将延伸财务管理的活动环境,大大丰富现代财务管理的内容,为财务管理机制注入新的活力。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特别是那些经过兼并,改组后的企业集团,规模日趋庞大,内部机构复杂,经营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这就要求企业内部既要各司其职,但又要始终保持协调一致,才能保证统一目标的实现。为此,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以资本为纽带的现代管理机制,而这一纽带作用正是通过企业的理财活动来实现的。总之,定位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结果,也是总结长期财务管理实践而形成的理性认识。市场经济发展迫使国有企业“移髓换血”

——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经营思想,经营策略、经营方式都将在深度和广度上发生变化,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当好企业经营拓展的先行官和坚强后盾,已成为客观要求。为此,有必要重新认识财务管理在现代经济中的性质和作用,转变观念,树立企业的财务管理意识和经济核算思想,完善财务管理运作的手段,使企业真正按照“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总体要求健康发展。

2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投资决策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了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其生产经营的目标只能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置和资本的有效运用,将成为企业管理的新课题。近几年一些国有企业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都进行了多种方式的资产重组与资本经营的大胆尝试,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失败者,究其原因往往在于投资决策的盲目性,资金投向“主配角”关系错位,至少是决策障碍,形成事与愿违,出多入少或有去无回。现实就是如此,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经营已呈多元化格局,单一的经济活动的方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企业要在竞争中活得下去,或比别人活得更好,管理者们的眼光就必须随时觅寻和盯住新的经济增长点,适时调整投资方向,把企业有限的资金投向能为自己带来丰厚回报的优势产业(产品)开发方面。显然,投资决策成为企业理财的核心问题。

剥去商品、资产的外壳,任何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无不表现为资金的投入、营运、回收等保值增值的价值运动过程。企业管理不仅关注商品生产和商品的营销,更注重资本的流动和周转,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运用,资本化运动的质的含量更显得重要。资金运动表现出其不间断性的特征,并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和时间段上,有其不同的经济内容。但企业任何一个时空阶段的资金存量(从物质载体上表现为资产存量)总是有个合理的度,并保持着相互之间的最佳比例,这个比例必须与市场的需求变化相适应,才能盘活资金(资产)达到保值增值,这是财务投资决策的理论依据。投资决策是关乎企业目标实现的最高战略决策,其作业点应摆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与国家产业政策,与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和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相衔接。

二是进行经营项目的科学论证。充分估算投资项目的总成本,资本回收期限,目标效益等,以确定资金需求量和筹资渠道,并提出可行性方案。

三是资本投资运行的风险分析。市场变化对企业经营的拉动,单个企业资本营运又表现出一定的社会性,这些都是制约企业投资目标最终能否实现的客观因素。这就要求企业的理财部门必须跳出闭门算帐的土围子,面向市场调查研究,为投资决策提供充分依据。

四是制定投资规划。投资规划是企业投资行为的指导纲领,投资规划包括企业的投资目标、投资总量、投资成本、投资效益、配套措施等。企业投资规划的作用就在于指导、调控投资行为按正确的轨道运作,确保投资目标实现。

总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企业将作为彻底独立的经济主体自主筹资、自主投资、自主经营、自主管理,企业的投资行为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按上级意图安排资金的被动行为,企业投资也成为决定企业在未来市场中占有份额的重大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占有市场的份额越大,企业从社会平均利润中获取的利润额就越多,企业就越有活力。因此,它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可以这样说,投资行为导向着企业的命运,现代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为投资目标而奋斗。注重科学投资行为内在的巨大能量,摒弃以投机取巧,甚至钻国家产业政策的空子来谋求一时之利的心态,是一个成熟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所应有的本质特征。投资决策体现企业的根本利益,是现代企业最高层次的战略决策,是现代财务管理的核心。

3 建立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机制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保证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内部管理的最基本的职能是对资本投入决策与资本营运的管理。这是现代企业管理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内部管理的显著区别之一。资本投入决策与资本营运管理的内涵是以市场为背景,以资本投入决策为中心,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财务调控为手段,对企业资本经营和资产经营活动实施价值管理。显然,随着现代企业内部管理转轨变形,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新型机制。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机制应以价值数据信息为网络,连接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考核各个内部管理分系统,发挥既服务又监督两重职能作用,推动企业内部各部门按照各自不同的分工,但又相互有机联系地运转,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从这一基本要求出发,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应包括收集企业内部资本运行及资产存量信息;组织资金效益分析;制定存量、成本、效益分析模型;进行财务决策方案论证;内部财务反馈等。

首先,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根据企业总目标及构成项目,收集归类各种财务信息为财务决策和分层管理做好基础工作。其次,对各类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和组合,通过可行性论证,制定财务决策预选方案。再次,制定与决策方案相配套的管理调控措施。调控措施要体现层次性和相对独立性,又要符合统一和协调的要求。财务决策包括企业筹资、融资、投资决策和股利政策等,其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须经企业最高管理层审定后付诸实施。

此外,严格财务考核也是现代财务管理必须强化的机制之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往往拉动着企业资本运行呈曲线运动,而企业财务管理的本意就在于要使资本的运行按既定总目标直线延伸,两者的偏差必须通过抽查和考核才能发现。因此,分层、分类、分期考核,比较结果,有利于纠偏除弊,确保企业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牵引作用。

构建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现代企业内部管理新型机制,是企业走向现代企业制度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需要勇于探索,大胆实践,认真总结。

投资决策论文:企业长期投资决策中现金流量的识别

在企业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准确识别投资项目未来现金流入和流出(本文中现金流入和流出。现金流量、费用和效益含义相同)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现金流量预测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到决策的质量。但是,与单独实施的新建项目不同的是,企业搞的投资项目,总是与本企业现有的经营业务活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费用和效益往往不易直接确定,这使得项目现金流量的识别工作变得非常困难。本文将说明企业投资决策中识别费用和效益的原则,并且结合具体的案例,根据现行的财税体制,分析在这一过程中需考虑的若干问题。

识别费用和效益的原则

企业在识别自己投资项目的费用和效益时,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即实际现金流量原则和增量原则。

实际现金流量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投资项目的费用和效益——现金支出和现金收入分别为费用和效益,应依据收付实现制,按企业实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量记入其实际发生的年份,也就是说,项目费用和效益的计量不受权责发生制的影响;二是指如果在预计项目寿命期中,与项目有关的价格和成本将发生持续上涨的情况,估算未来现金流量时就应考虑通货膨胀对费用和效益的影响。

增量原则又称相关原则、边际原则或有无原则。根据这一原则,与投资决策相关的现金流量(决策中应考虑的费用和效益)应是增量或边际现金流量,即仅仅因投资项目而发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或者说,是没有该投资项目就不会发生的费用和效益。因此:

项目的CFt=企业的增量CFt=企业有项目的CFt-企业无项目的CFt

式中CFt表示项目t年的现金流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项目的实施,企业现有经营活动的费用和效益既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需仔细加以分析鉴别。下面,我们根据这些原则,通过案例说明在实际工作中需考虑的问题。

东风电子公司过去几年的效益一直很好,为了进一步开拓市场,增加销售和利润,公司的计划和销售两部门共同提出了利用目前拟出租的一间闲置仓库,批量生产已投资150000元研制的一种换代产品的设想。为此,公司花费50000元聘请了一家咨询公司帮助调查新产品的市场前景,结果表明市场前景良好。目前,公司领导层正在考虑是否值得投资,正式推出该种新产品。

与销售和生产技术部门研究协商后,公司的财务部门估计,生产设备(包括设备购置、运费和安装工程)投资需2635000元,使用寿命5年,其间每年的维修费用为300090元,寿命结束时残值为165000元。新产品的单位外购原材料投入为80元,外购燃料动力成本为25元,销售单价为150元,第1年至第5年的销售量分别为41000单位、43000单位、43000单位、43000单位和40000单位。此外,新设备的运转需操作工15人,其中5人需新聘,职工的工资及福利为每人1200元/月。

据市场预测,新产品投产上市后,现有的一种同类产品的销量将受到影响,估计销售额(减去经营费用中变动成本节约额后的销售额)将下降800000元。因此,财务部建议公司部分停止该种产品的生产,变卖这部分生产设备可获得现金收入650000元,但这些设备的账面价值为900000元。

另外,公司财务部门还提出:①提取项目销售收入的1%来负担整个公司的管理费用;②项目融资成本为10%;③固定资产按直线法折旧;④厂房出租每年可获租金收入(市场价格)预计200000元;⑤项目流动资金投资为年销售额的8%。假设该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3%。

案例中列出了涉及东风公司项目的各项收支,其中有些不属于增量费用和效益,在判断和识别时,应对以下问题进行详尽分析。

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在正式投资决策作出之前,已经发生而又没有其它用途的成本。我们知道,企业在实施具体的项目前,总是要发生一些涉及拟投资项目的费用,如本例中的50000元咨询费(包括为可行研究和其它项目前期工作支付的费用)和150000元研究与开发费用。这些费用的特点是,它们在投资决策完成之前已经发生,而在项目遭到否决的情况下一般又没有其它用途。按照增量原则,沉没成本不是相关成本,不应记入项目未来的现金支出,因为无论有无项目,它们都已发生。

机会成本

如果某些资源在不搞项目的情况下能为企业创造现金收入,当项目使用这些资源时,必然要放弃这些收入,这些放弃或损失的收入就是项目的机会成本。有时,企业的投资项目要利用现有的资源,如厂房、仓库、土地等。在此种情况下,应考虑这些资源是否有明确的其它用途,如有它用,就应计算因此而放弃的现金收入。机会成本是相关成本,但并不涉及企业目前的现金收支,尽管如此,我们不应因其不作为交易事项在企业入账而将其忽略。本例中,对于项目计划利用的拟出租闲置仓库,应把预计放弃或损失的200000元租金收入视为机会成本,记入项目未来现金流量中的现金流出,例如记入项目的增量经营费用。

分摊费用

像许多企业一样,东风电子公司也是把公司的管理费用分摊到各个生产和业务部门,包括拟实施的项目将要分摊的份额(项目销售额的1%)。但是,整个公司的管理费用并没有因项目而增加,实际上,无论有无项目,公司均需负担同样数额的管理费用。因此,根据增量原则,这部分分摊到项目的管理费用不属于相关成本,不应记入项目的现金流出。

经营费用

就工业企业而言,经营费用是指不包括折旧费、摊销费和利息支出的产品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其中主要是原材料、燃料动力、人工成本和维修费用。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如果分析的是扩建项目,项目投产后可能会利用企业一部分现有的富余职工(如本案例中的情况)或闲置的公用设施;如果是技术改造项目,则可能会降低现有生产活动的原材料或燃料动力消耗,或者,提高现有职工的工资。这些都会导致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经营费用发生增减变化。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应认真进行有项目和无项目的对比分析,判断企业经营费用的增量变化,准确识别项目的增量经营费用。

销售收入

企业为提高产品质量或性能而推出换代产品时,或者为了增加花色品种而增加同类产品的产量时,由于市场的总容量有限,企业现有产品的销售收入可能会受影响而下降。因此,增量销售收入(项目效益)应是项目本身产品的销售收入(第1年为5150000,2-4年为6450000涕5年为6000000)减去企业现有产品销售收入的损失。在本案例中,预计销售收入应是项目产品每年的销售额减去现有生产活动损失的销售额(80万元)。此时,这种损失类似于机会成本。但是,销售收入下降的情况往往较复杂,应谨慎对待,因为下降可能是由于市场竞争因素造成的。企业的竞争对手可能会在同一市场上推出新产品,新的生产者也可能会加入竞争行列,其结果可能是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下降。此时,损失的销售收入类似于沉没成本,不属于相关成本。为了便于区分上述两种情况,在分析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在无项目的情况下,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果预计企业的销售收入将会下降,损失的收入就是无关成本。

折旧费用

折旧费用不是现金费用,不涉及任何现金支出,因而不属于投资项目的相关费用。然而,折旧费用虽然与项目的税前现金流量无关,但却会对项目的税后现金流量产生影响。在计算项目应支付的所得税时,折旧费用可以从应税收入中扣除。

税金

项目本身需要支付的税金包括销售税金及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税金是项目的相关费用,应记入项目的现金流出。在预测项目的现金流出时,可根据现行财务和税收制度,分别估算上述税金。但是,由于项目而使企业现有经营活动增加或减少的税负,应当予以特别的关注。比如,本案例中在处置现有生产设备时,将会发生650000元的现金收入,而这些设备的账面价值却是900000元,两者相抵有250000元的账面亏损。这样,如果企业的边际所得税率是33%,当年就会少交82500元(250000×0.33=82500)的所得税。企业节约的这部分所得税现金支出是增量现金流入,属于项目获得的效益,因为在没有项目的情况下,就不会发生这部分节约额。同样,如果企业因项目而处置现有资产时发生账面盈利,也将相应地增加所得税支出。在实际计算项目现金流出时,可用这部分节约额抵减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额。

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是项目应支付给资金提供者的报酬,或者说,是资金提供者预期从投资项目中获得的收益,属于项目的增量现金流出,因而是相关成本。但是,融资成本并不直接记入项目的现金流量,因为在为计算各种决策指标(如净现值或内部收益率)而对现金流量进行折现时,已经扣除了这部分成本,如果再记为项目的费用,就会出现重复计算。另一个需注意的问题是,考虑到借款利息支出可以从应税收入中扣除,如果资金中既包括自有资金,又包括借入资金(如借款和债券),在计算融资的加权平均成本时,借入资金的成本应以税后利息作为基准。

根据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列出东风公司投资项目增量费用效益一览表如下:

对上述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后,剩下的任务就是按照常规做法和税收的规定,分别估算项目的增量年经营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和所得税,然后列出现金流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