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视觉传达设计论文

视觉传达设计论文

时间:2022-03-22 02:46:1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视觉传达设计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视觉传达设计论文

视觉传达设计论文:刍议数字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新观念

[摘要]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领域迅速拓宽,设计的表现手段、范围和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扩展。未来的视觉传达设计是综合性的、内涵丰富的和变化迅速的全新设计形态,是涵盖了人类全部感官的全面设计。数字时代不可避免地冲击和影响着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从而引发了设计新观念的产生,即技术支配化、设计创新化、设计大众化、方法多样化和媒介整合化。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数字时代;新观念

视觉传达设计是当代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视觉传达设计广义上包括人类视觉接收的一切东西,它是一个内涵丰富、变化迅速的当代设计学科。伴随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我们所面对的这个时代,已不容置疑地进入了“数字时代”。数字时代是数字信息储存、处理和交流的时代;数字时代对我们生活的改变是全方位的,从生活方式到传达理念,从思维方式到设计理念,数字时代创造出了全新的艺术形态。未来的视觉传达设计是综合性的,是涵盖了人类全部感官的全面设计。数字时代不可避免地冲击和影响着视觉传达设计发展,从而引发了设计新观念的产生。

一、技术支配化

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所提供的思维方式、理论模式、试验成果、先进机器工具等都为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和物质基础。知识的迅速传播加快了科技的发展,新材料、新丁艺、新技术的出现,带动了新的设计方式的出现。传统的设计观念、设计思路和设计趣味常常不得不加以调整,以适应设计的新方法,而这种适应反过来又使设计思维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荷兰技术哲学家e.舒尔曼指出:“现代技术在相当大程度上控制和决定了西方文化及其未来……在今天,技术已成为一种无所不在、动荡不居的力量,影响着人类的未来。”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当代科技的进步,因为科技的进步给设计提供了新的材料和新的方法。

计算机硬件性能不断提高、价格不断降低,是视觉传达设计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随着技法、材料、工具等的变化,技术对于设计的发展产生着直接的影响。从造纸术、印刷术的诞生到摄影、电影、电视的发明,再到电脑多媒体的出现,伴随着传达技术的不断提高,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和表现方式不断扩大。数字时代的视觉传达设计在数字技术的强有力支持下,体现着传统设计艺术所没有的交互、瞬间、动态等特性。以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的标志设计为例:它能够根据不同场合改变结构和色彩的波纹图形,在整体情况不变的情况下呈现出不同的运动状态。由著名设计师组成的国际评审组织在评价中指出,这个外观看似生物结构的造型,是标志设计领域技术运用手段变化的重要标志,在设计界引起强烈的反响,被称为“会呼吸的标志”。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看,视觉传达设计已经越来越依赖于数字技术,数字技术的成熟,完全可以将设计需要表达的内容更加充分、自由地表达出来,商业、艺术、高科技相互结合,以综合的力量形成视觉传达设计在商业领域的绝对优势。

技术支配时代,高科技与新观念的融合成为当代设计展示自身的方式。为了使品牌展示出独特的个性,并契合人们的理解和情感,设计必须采用一种我们喜欢的、操作简单而且可靠的技术。数字技术对传统视觉传达设计模式的冲击,首先在于对设计实践的对象和程序的影响,进而是对工作方式和设计观念的重构。与传统的传媒方式相比较,数字技术具有鲜明的优势,数字技术使影像的复制、修改、挪用、传播更加方便快捷,技术规则超越了艺术的规则。新的处理技术已经使表现技能很少成为障碍,构思和表现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先进的表现手段使创意往往更具有决定性意义。高科技的发展为视觉传达创造了新的无限的可能性,并进一步带动视觉文化的发展。没有人能低估数字革命带来的相应的社会和文化的变化。设计师必须采用先进的、高质量的技术解决方案,以确保设计准确传递信息,展示出独特性,并契合人们的理性和情感。而正是这些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探索设备、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为设计师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思维方式提供了不断延伸和扩展的机会。因此,我们的设计师只有主动地迎接数字时代的洗礼,从设计理念、视觉语言和技术表现方式的创新人手,才能彻底地推动视觉传达设计在数字时代的大发展。随着电脑的发展和普及,视觉传达设计已经变成可以由任何人从任何电脑上访问的更具流动性的内容时,应该正确认识视觉传达设计不仅体现的是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还应该体现出一种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的真正内涵。

二、设计创新化

创新是当代设计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是视觉传达设计的灵魂。设计创新是设计者思维水准的体现,是评价一件设计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美国著名广告学家大卫·奥格威(david ogilvy 1911—1999)为广告业的后学们写下了这样的感叹:“要是你想使你的声音越过这一片嘈杂,它必须极不寻常。”为了突破平庸、制造影响力,设计师正在寻找创新的方法,去传达他们的信息。创新的令人心动之处就在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设计的本质在于创新。《考工记》的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创新思想和元典精神。‘知者创物,巧者述之’不但强调设计的元创性,也强调巧创、继承和发展。因为元创性才是最有价值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是对设计理念和思维的创新。创新需要设计师从全新的思路出发去认识问题,在创造的过程中,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利用想象力在脑中形成新的形象和意念,从而产生新的观念和意识。不论是在材料、形式、风格上,还是内涵等方面都强调标新立异。创新是视觉传达设计师学识、文化、艺术修养、数字技术的综合体现,是智能与灵感撞击后发出的闪亮火花。视觉传达创新的特殊性是更接近科学,而不是艺术;更接近于制造,而不是创作。

创新是一种特殊的求异思维方式,需要超常思维,要善于在既定的参照模式反面、侧面进行探索,对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进行怀疑、否定,从中得出全新的解决方法。设计力求出新是一个痛苦和复杂的过程,它需要设计者全身心地投入。开始设计构思时,就应在设计立意、设计语言、新材料的运用等方面具有突破性。固有的习惯性思维往往会阻碍着我们的设计思维。设计方案要不断地自我否定,立意要突破平庸、形式语言需有特点、要有整体意识……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找到设计真正的创新点。创新的良苦用心关键不在于用不用心,而在于用心何处。求“新”是设计创意的本质属性,创意的宗旨就在于“新”,就是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表现别人未曾表现的,联想别人未曾联想的,创别人未曾想到的组合形式。创新的设计诉求会改变人的态度,影响人的行为。作为“为传达而设计”的视觉传达设计,如何正确充分地传达信息是每一个设计者始终要面临的中心问题。在当今社会,仅仅把传达信息的关键词定 位于正确和充分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把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重视起来,从设计理念、视觉语言和技术表现方式的创新人手,进而才能正确充分地传达信息。时至今日,人们对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软件只是我们实现创新的工具,而创新和个人的艺术修养才是真正的主导因素。真正的设计创新有赖于设计者对生活、人类的了解与剖析,去洞悉受众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消费习惯等,以一种亲和的、认同的方式展现给受众,从而建立起最大限度的信任。创新有赖于深厚的理论基础,而数字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设计创新所带来的前景也是不可估量的。

三、设计大众化

设计就其物的本质、特征和形态来说,比纯粹的艺术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和实践。“大众化是指一种泛阶层的倾向,表现为广泛的参与性和对世俗生活的贴近。”设计大众化是使视觉信息及其交流适应社会多数人水平与需要、便于多数人理解和接受的设计。以科技开发为背景的新艺术媒体的诞生,使设计艺术趋于“大众化”。当代设计艺术把传统艺术的个人品味方式转化为集体或公众的大众模式。如电影、电视等这样一些“大众艺术”的出现,通过印刷、复制以及各种电子技术等手段,使这种艺术大量地生产和“流行”,艺术从艺术家“个人”的手里解放出来,艺术成为一种大众的表现形式。

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更加广泛,设计的表现形式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丰富和复杂。视觉传达设计的目标对象是大众。它往往借助于流行艺术,采用直白、简单、明确甚至是娱乐的方式,体现出一种亲和力,通过广告和各种媒体以及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为商业服务,使受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诱惑,参与消费。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具有了解和认知世界的能力,对技术的掌握与应用更趋于大众化,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变得不再那么神秘、高不可测和难以接近;电脑技术及各种媒介、操作软件的普及,使设计越来越接近大众,并日益普及成为大众化的且有趣的活动了。过去必须经过长时间学习才能掌握的创作技巧,如今借助数字技术创作工具可以轻松达到,设计者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练习表现技法,越来越多的人都可以成为设计的创作者。今天,在人人都说设计的年代,应了并套用了那句家喻户晓的后现代艺术的名言:“人人都是设计家而又人人都不是设计家。”由于多媒体设计软件易于学习,上手快,只要有独特的创意,人人都可以凭借电脑与网络将自己的想法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和。而且,随着交互性的发展,信息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传播者,“人人都可以是设计师”时代也许已经不远了。由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由影像媒介构成的大众文化深入日常生活。设计的意识和观念已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存活于每一个人的心目中,设计的面纱被当代人撩开,人人都成了设计师。

在这个设计的时代,每个人都是设计师,因为设计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众。当今世界设计创新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以前消费者只能在最后阶段,购买产品的时候才可以选择有限的几种产品,事实上,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已经可以逐渐参与到从概念、创意到设计的全过程。数字时代为大众提供了新的方式和工具,设计大众化便开始流行和时尚了起来。设计回到大众,它会使人感到亲切与自然。“设计本质上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为大众而设计是设计的根本。设计的对象是产品,是物、环境,目的却是人。脱离了大众的设计原则不仅违背了现代经济学的原则,也从根本上背离设计的出发点。”设计改变生活,我们也越来越离不开设计。如何使大众化设计在满足商业利益需求的同时又有益于精神文明,在满足大众的需求的同时又有合理的导向,这是在当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值得我们思考的。

四、方法多样化

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视觉传媒的变化,决定了视觉传达设计方法的多样化。“方法是为了达到某一种目的、解决某一项具体任务而采取的手段,是从实际上或理论上掌握或认识现实的方法或步骤的总和。”数字时代的新材料、新技术使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成为现实,而且还具有多样化的发展空间。设计变得不再是循规蹈矩,创新意识不断涌现,表现的手法也各不相同。视觉传达设计已不再是仅仅局限于狭义的平面设计传达,而是对信息传达的多种设计形态;它是具体体现时代精神的最广泛、最直接、最敏锐的手段,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社会活动。它所有的设计其实都是围绕着人的需要展开的。由于现在人口变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设计师要充分了解多数受众的需求和反应,以人为核心进行外延伸展,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设计。设计方法的多样化能满足设计师的不同创作需求;而人们需求的多样性是设计风格、设计方法不断更新的永恒动力。随着设计的发展,不少设计师在现代平面风格的基础上形成了更多的设计手法。他们将文字、图片、影像等进行打破、解构、拼贴、重组,生动地运用空间,设计的方法更加多元化,使设计更具有视觉冲击力,更为丰富与多样化。

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当代设计方法发生了变化,一些全新的设计方法出现在设计领域,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电脑设计。电脑技术开拓出设计方法的新视野,它能够灵巧地、随心所欲地拼合形象,达到摄影无法表现的超现实效果。电脑技术中的各种艺术手法,使视觉传达设计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构成关系,而是构成了多视点、矛盾性空间层次的立体化,二维与三维空间的结合,产生出前所未有的艺术形式,强烈地刺激观者的视觉和心理感受,进而不断地激发设计师的创作灵感,拓展思路,开辟视觉传达设计的新领域。以包装设计为例,目前市场上的三维软件很多,rhino、3d studio max、maya、pro/e、ug等,使用频繁的如rhino、3d studio max等软件。3d studio max具有许多优点,不仅有很强的建模功能,而且还有超强的材质编辑功能,为三维包装模型提供材质,渲染后就可得到产品包装的设计效果图。因而,设计方法的多样性对设计艺术的创作有着诸多的便利性,无数新的可能性等待设计师去选择与运用,也可以让设计师有更多的思维的空间与设计理念。方法多样化促使当代设计飞速发展。当代视觉传达设计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以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吸引大众的眼球,视觉化、艺术化地将信息传递给受众,并力求以艺术化的个性表现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赢得受众的视觉好感,以最佳的方式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

五、媒介整合化

视觉传达设计以信息传达为目的,而传达的最终表现界面则永远也离不开媒介。媒介指的是信息到达受众的手段的总和,传播学意义上的媒介是指承载并传递信息的物理形式。人类接受信息的途径是多感官的,视、听、触、嗅、味的感官综合使得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各种事物。媒介是信息的承载者,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联结起来的纽带。信息的传达、交流、互动需要一定的媒介,媒介在视觉 传达中起到了桥梁和载体的作用;媒介存在于人类一切传播活动中,是人用来传播信息与取得信息的工具。为达到信息的全面传达,追求尽善尽美的设计师一直在寻找着崭新的媒体来表达完善的设计。

伴随着科技的一次次进步,媒介也在一步步转型。继印刷媒介(报纸、书刊、杂志)、广播、电视后,第四媒介——互联网的出现,形成了四大媒体共存的现状。互联网不仅具有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能够及时广泛传播信息的一般功能,而且还具有多媒体、实时性、交互性地传播信息的独特优势,满足人们的参与感。互联网(internet)无疑是人类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传播媒介,在21世纪的人类文明进程中将继续产生巨大的作用。互联网可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堪称集各传统媒体之长,成为视觉传达设计新的舞台,其信息资源无限、图文互动、高速高效的特点对印刷媒体有着巨大的冲击,网络经济也对设计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电脑硬件的更新换代,互联网技术迅速普及和网站的大量建立,互联网正成为一种新的媒体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并逐渐成为视觉传达信息的重要阵地,是当今世界最迅捷、最方便、范围颇广的传播方式。以互联网为代表技术的信息时代,为视觉传达设计师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

就传播媒介而言,21世纪是媒介整合的世纪,是媒介创意的世纪。所谓媒介整合是指多种媒介的综合使用,即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媒介,传播本质上一致的信息,以达到传播目的的一种手段。随着媒介之间共生关系的日益加强,“媒介整合”(media convergence)现象也不断出现。例如,所谓电视电脑(teleputper)的概念就是融合了电话、电视和计算机等媒介特征和功能的新型媒介。媒介整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运用有限的媒介投放,使设计传播效果最大化,即准确、有效地将设计信息传达给目标受众。如网络媒体已经逐渐开始将各种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传播,而不是分而治之,使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传输,信息之间互为弥补协同运作。在数字技术日益发达的当今,继续分别讨论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之功效的意义正在减弱,所有的传播媒介将在数字化技术的平台上得到整合。新媒体将不同媒体及其造型及传播机制的应用功能有机整合,产生更为强大的综合艺术功能,例如,将多媒体的虚拟现实功能与互联网的远程传播、实时互动功能有机整合,如远程现场演奏会、互动式展览会、全球化的网络舞蹈等等。利用不同媒介的不同特征加以整合,可以发挥各种媒介的特长,弥补各种媒介的不足,扩展视觉传达的效果。运用数字电脑的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影像、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整合,再通过网络把各种媒体综合起来,形成多媒体信息网络系统,可以很容易地帮助人们有效且迅速地交换文字、语言、影像,从而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方便,随时随地使人们互通信息。当多种媒介形态呈现整合趋势时,人们才意识到媒介本身也在创造着新的社会环境,无形中改变着社会的结构。人类真正进入了以数字式电子传播为特征的媒介整合时代。

视觉传达设计的目的在于实现信息的最佳传播。随着电脑设计软件开发周期变得越来越短,网络使人看到大千世界,变化无穷的页面设计让人眼花缭乱……数字时代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新的平台,各种科技、传播媒介逐渐成熟,新媒体的主要形式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它。数字技术正在重新构造我们的现实,它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和决定了社会、经济、文化及其未来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数字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创造出更多富有时代特色、效果独特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同时这些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探索设备、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也为设计师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思维方式提供了不断延伸和扩展的机会。数字时代更新了当代设计的观念,21世纪的视觉传达设计具有了一个全新的设计形态。

视觉传达设计论文:试析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传统美学观

论文关键词:传统美学 现代 视觉传达设计 影响

论文摘要: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的美学观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这些影响,并肯定其积极的因素。指出它将会有助于发展本民族的视觉传达艺术。

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无论是从我国早期华夏文化的形成到两汉文化高峰的出现,还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响而发扬光大,无不表明,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在招贴艺术方面,我们也还是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根”,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艺术始终要讲内在的延续,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及被容纳,需要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它们构成了潜在的深层文化结构,深锁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调节和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介入。正因为这样,作为外来的视觉传达设计,在中国设计者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的美学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分析这些影响,肯定某些积极的因素,将会有助于发展中国特色的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下面,就从这个角度进行一定的剖析。

首先,视觉传达设计传达信息。鼓动宣传的作用肯定了它的特殊形式。它不同于架上油画或版画,它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使人在一瞬之间,一定距离外能看清楚所要传达的事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画面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点,删去次要的细节、细部,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各个不同的比例,把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并经常运用象征手法,启发人们的联想。因此,它的构思要能超载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简练夸张,要以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传达的事物,表现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在这些方面,中国传统的美学观,能够为设计者提供大量的营养。

例如,构思上的“以一当十”、“以少用多”的精炼,构图上“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简洁,“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对比关系,“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夸张,都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们已经在我国视觉传达的设计中得到充份体现。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棣强,创作了大量文化招贴。他认为,美的原则有三条: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这实际上强调的也是老庄的哲学思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意境。他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到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他的许多作品都无一例外地体现着这种思想,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机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2008年的申奥标志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整个标志造型没有对传统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的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标志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意韵,同时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同。

前面说过,视觉传达设计属于“瞬间艺术”。好的作品要做到既要让人“一目了然”还要做到让人“一见倾心”,为它所吸引,顾盼之余,留下较深的印象。这就要求视觉传达设计具有精湛的构思。任何艺术,都不能说明一切,特别是视觉传达设计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有限的时空条件下,能使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那就需要做到“以少胜多”“一以当十”。

当然,至今也还有要求艺术叙述一切的观众,他们向视觉传达设计提出对多幅画的要求。这正象向雕塑提出连环画的要求,向快板提出多幕的要求一样不现实。“以少用多”和“由此及彼”是艺术技巧的标志,特别是视觉传达设计。它只能从生活的某一侧面而不能从一切侧面来再现现实。任何形象都不过是构成整体的一部分,重要的是,它能不能概括其他部分。视觉传达设计中常常有充满画面的颜面特写,一双手,一双眼,一个动态,一个表情,只要选择最富于代表性的现象,而且着重于表现它的某些特征,它就能成为“言简意赅”的好作品。尽管构图简单,却要求表现出一定的、能吸引人的意境。在“意境”中,客观事物精粹部分得到了集中处理,达到了情景交融,能牵动人的某种情思,某种体验,某种联想。清代一位学者说过,一幅画“与其令人爱,不如使人思”。好的视觉传达设计要能引人人胜,唤起人的联想。表现意境,就要有手段,我们称之为“意匠”。“匠”字在艺术家心目中有贬意,如“匠气”。但也有褒意,如“匠心独运”,就是人家没有想到的,你想到了。“意匠”是艺术家对客观事物加工的特殊手段,加工手段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作者艺术成就的高低。唐代诗人杜甫说的“意匠惨淡经营中”、“语不惊人死不休”,说明艺术意境的产生一定要有“意匠”的煞费苦心。“意匠”具体说来就是选材(先取最精粹部分)、剪裁(去污存清),夸张(强调形象的特征)、经营位置(构图)、表现(选项用恰当的技法),而这一切,恰恰是视觉传达设计者构思时的主要手段。

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我国篆刻艺术中有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相对的原理,也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则也屡见不鲜。此外,远古的铜器纹样、画像石、金石篆刻、特别是中国画,巧妙的运用白底的匠心。民间剪纸和兰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都可以在现代招贴艺术的构图中得到印证。

我们从来不曾用如实的描写、逼真的再现要求过中国传统艺术,没有人指责某些山水画不符合焦点透视的原则,也没人批评传统戏曲程式化的表演模式,因为我们对自已的传统艺术有一个固定的观念,懂得抽象的形式美在造型艺术中的重要价值。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形神兼备,讲究概括与变形,齐白石“画虾几十年才得其神”,就有一个不断概括、不断深人的过程,他最终敢于舍弃虾的次要部分而突出主要特征,使母虾的形象更为完美、更为生动。齐白石提出的“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说法和石涛的“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说法是相通的。联系他的作品和实践可知,他主张的“不似”正是为了以 “不似”其实是在“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决不是“似是而非”,而是利用了欣赏者相应的联想作用使形象更有概括性。再看我们的视觉传达设计,就“似与不似”的观点来考察,就形象的简明与富于概括这一点来衡量,很多形象显然不是生活的简单模仿,某些概括的形象显然与素材有很大的差别。由复杂到单纯由繁杂到简洁,必须承认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提高。作品的魅力,决不只是以外形的逼真为转移。有时候,欣赏者不是简单地接受宣传,同时也是探索、发现和补充,从而得到欣赏的乐趣。正因为欣赏者有所探索,有所发现和创造,作品的主题,才能产生深人的影响。这种特点正符合了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要求。靳棣强招贴作品“金、木、水、火、土”招贴图形形象设计,也充分显示了这种文化艺术的精神特征,萦绕着极其强烈的现代主义设计的精神光环。

传统美术的色彩处理,主要是装饰色彩。由于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特征,决定了装饰色彩在画画上所起的作用。装饰色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正是广告画面所刻意追求的。“意足不求颜色似”说明了这种关系。宋代苏轼曾画朱竹,有人责难他,难道有红色的竹子吗?他反问:难道有黑色的竹子吗?意思是既然大家对“黑竹”习以为常,为什么不允许画朱竹呢?这说明传统美学观中对色彩的主观想象是允许的,而且是必要的。但这种主观想象不等于主观臆造,装饰色彩同样来源于生活实践,同样需要从客观事物中吸取营养。人们常从彩蝶、霓虹、彩霞等自然色彩中受到启发而创造出色彩绚丽的装饰效果。装饰色彩的主观性使某些联想,将自然景色“拟人化”。不同的人物由于性格、经历、情绪的不同,对客观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对于某些自然色彩的感受,可以是“绿肥红瘦”,也可以是“怡红快绿”。至于“伤心碧”、“塞烟翠”、“青欲滴”、“绿生凉”这些古代诗人笔下对色彩的不同感受,无论是“伤心”还是“寒”、“凉”,说明了色彩给人感受的心理因素。早在宋代画论中就有“炎绊寒碧”的说法。这些心理因素造成的色彩联想是由人们在具体的生活中形成的。我们既反对形而上地把某种色彩硬说成代表某种性格,又不排斥在具体生活中形成某种联想使人产生的感情,这就是传统美学中运用色彩象征性的前提。传统中国画中经常把荷花画得红艳艳的,荷叶只用淋漓的水墨。面对这些形象,人们自然会觉得所画的水墨叶子是绿色的。这是因为画家适应了自然现象相互联系这一科学规律、利用了欣赏者相应的联想作用。同样,一张白纸上,画上几只游动的小虾,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然会把大片空白联想成茫茫的水面。在招贴画上,常常也有这样的例证,一张蓝色的画面,上角画几束灿烂的焰火,这块蓝色自然会被人接受为深邃的蓝天。同样是蓝色的底色,画上几块白色的三角帆影,这块蓝色又会被人们视为无边的海洋。一张绿色的画纸上画一对嬉戏的小羊,这绿色就成了如茵的草坪。正因为只是单纯的底色,空间更大了,给人的联想更多了。这种单纯是虚的,但又是实的;观众的想象是抽象的,但又是具体的。这样处理,不仅在形式上不见其虚,在内容上也因某些启示与联想,使其更充实,更丰富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旧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我国古代诗人运用色彩象征的手法不是值得我们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很好地借鉴吗?

以上所述的仅仅是传统美学观对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一些影响。这些美学观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现代设计思想。当然,我们也在不断受到外来文化设计思想的冲击,同样从中受益匪浅。我们相信,在这种世界规模的文化交流与竞争当中,凡是我们民族确有的长处,决不会丧失,只会发扬光大。

视觉传达设计论文:创新与传统的对话——以传统美学之思解析视觉传达设计的原创力

论文关键词:设计美学;传统美学;视觉传达设计;对话

论文摘要: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自发端至今,历经多样的风格流变,各种视觉手段的运用层出不穷。当下国内的平面设计在这个视觉元素颇丰的多媒体信息环境下,要寻求自我言语方式的深入和争取对话权.无疑需从中国传统大美学思维中探究设计空问的可能性。

当视觉传达设计毫无疑问的成为当下中国设计创意产业这棵大树上的重要枝权时,对设计美学的积极探究成为设计理论走向成熟的开端,同时也为设计的原创来源拓掘新的出口。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这之间的艰辛跨越实则是从技术跟随到设计美学关怀的上升道路。

视觉传达设计因其广泛的传达领域和可操作性,以相对年轻的现代姿态蒸蒸萌发,然而只于量上的泛滥却不够称其为蒸蒸日上。事实上,即在有人称之为“读图时代”的今天,即便主体不去主动关注,也仍然无法回避视觉传递中大量的强制性灌输。仅从感观角度出发,用技术改造来追求各种新奇视觉效果的设计已成为过气的“时尚”,随着我们的视觉环境变成空前丰富多彩、缤纷陈杂的多媒体信息时代,且大众审美需求、趣味的提高丰化,以追求视觉刺激或是单纯实现视觉改造来吸引眼球的设计道路变得狭窄而势显穷途。

设计美学因现代设计的兴起而产生,作为新兴的美学研究领域,边缘特征不容忽视。正是因为这些“边缘”,如不同的学科、学说、视野、性质、性别、思想境界、东西方文化、古今文化、南北地域等等,使得设计美学具有无限的生机和广泛的美学特征。诸多的文化现象在现代主义时期的分离和对立状态,在具有后现代气质的今天,由生硬的边界转向彼此的融合与对话。如著名平面大师靳棣强所言,美德原则有三: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在中国几千年形成的大美学关照下,从历史审美渊源中探索视觉传达设计的现代性和创意语境,既是一种边缘对话,也是一次继承与磨合,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将产生极大的可塑空间。

一、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符号学的对话

设计美学作为一门实用美学,首先坚持的是设计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才能谈得上有意义的原创风格。欧盟1995年度的《创新绿皮书》指出,创新是“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内成功地生产、吸收和应用新事物。它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并使得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求成为可能”。平面设计领域的功能性之说虽不像产品设计或环境设计那样具有极大的日用功能,但它最大的功能在于有效的信息传达。因此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虽主要限于平面领域的表现方式,但显然不是同属平面领域的架上绘画,毫无约束地自我释放或自由表现,而意味着在特定情景下成功的实现设计元素的新组合。一切可利用的视觉元素此时都转化成符号,具有能指和所指性质。这些组合既可通过设计新成品和新特性实现,也可通过创造新设计方法,开拓新领域来实现。但不论设计创新的方式如何多样,在本质上它都需要实际的依据,这些依据存在于时代精神和地域文化的脉络中。即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必须依据对审美习惯,思维方式等的了解,形成可供产生延续性联想的文脉。成功的视觉传达设计在观念上使用了加法,而在造型上使用的是减法,设计元素往往简洁明确,便于在短时间内使受众产生较强的记忆和有效而准确的信息读取。象征手法和隐喻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大量运用实现并应证了符号学中能指和所指的意义:通过造型符号的表达,引指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发适时的联想。设计作品与观看者之间的对话就是通过从能指到所指的联想实现的。

就在现代我们开始强调设计作品与欣赏者、设计者与观看者之间的对话时,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美学早已提出“对话”的思辩融会型审美观,主张天人对话、人人对话。道家追求的“道”、“德”、“气”、“神”、“一”、“元”等,不是形而上的抽象概念,而是对立两级对话和融合后形成的与生命和自我融为一体的“边缘地带”。《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众妙亦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解其精髓于设计美学中运用正是从两级对话中衍生出来的无数边缘,而这些边缘带来的可能性造就了语言的丰富变化。中国古代“绘事后素”、“计白当黑”等审美法则都是道家玄素文化的高境。道家太极图被现代设计届公认为是完美的标志图形;2008年申奥标志也于似与不似之间的中国传统写意手法,恰到好处的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成功的为世界所认同。

二、理学美学与现代设计伦理的对话

宋代朱熹的理学美学以其审美境界论,在中国传统美学中诚为关照人文的大美学思想。理学美学理论不止是在于传达美的知识,更在于培育和提升人的生存境界。朱熹美学实际上成为对人的生存意义、人格价值和人生境界的探寻和追求,审美境界中心性虚灵和道德提升是其美学德终极关怀。《朱子语类》卷七五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道理。事事物物皆有这个道理。器是形迹,事事物物亦皆有个形迹。有道须有器,有器须有道,物必有则。”朱熹既讲道器不离,又讲体用不二。宋学对朱熹的理学美学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具有理性审美木质的思考。“理”在这儿不是知识和逻辑,而是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精神境界和精神气象。朱熹认为,人虽然只有一个心.但这个心却有不同的“知觉”方式。“道心”偏于理性省察,是形上之思,最终走向理学,“人心”偏于感性玩味,是具象之思,最终走向美学。于视觉传达设计而言,设计本体的具象之美如何从泛化的图形游戏到设计情境和设计意味的提高,重要的一点是不仅只以悦人的视觉形象直白以物的使用和经济价值,更是传递一种物与人,人与自然的共生和谐关系。寄道于器的传统设计美学观在现在视觉传达中依然是不可摒弃的。

朱熹美学另一个于视觉传达设计产生对话机遇的观点在于《朱子语类》卷七十八语:“人心是知觉,口之于味,目之于色,耳之于声底,未是不好,只是危。”这“目之于色,耳之于声”,指的就是审美冲动。而视觉传达中以宣传商品为目的的过度设计引发的审美冲动,其结果很有可能是资源的浪费和重复购买,如一些过度的商品包装等,这既违背了设计的“德”,也将造成设计污染。视觉传达设计在考虑到忠实于产品宣传的同时,也应在大环境中起到良性循环作用,即,对审美需求和品味以及购买的正确引导作用。

三、传统造物观与现代设计观的对话

“以少用多”和“由此及彼”似艺术技巧成熟标志,特别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它只能从生活的某一侧面而不能从一切侧面来再现现实。任何形象都不活似构成整体的一部分,重要的是,它能不能概括其它部分。视觉传达设计中常常有充满画面的掩面特写,一双手,一双眼,一个动态,一个表情,只要选择最富有代表性的现象,而且着重于表现某些特征,就能成为“言简意骇”的好作品。尽管构图简单,却要求表现出一定的、吸引人的意境。在意境中,将作品中要所指的那部分集中处理,触动欣赏者的感观经验,引起联想,进而达成与设计作品的对话交流。“与其令人爱,不如使人思”,这正是好的视觉传达作品所必须具备的品质。

表现意境要有手段,我们称之为“意匠”。“匠”在艺术家心目中有贬义,如常用“匠气”来评价缺乏灵动意韵的作品。但也有褒义,如“匠心独运”。制作、加工手段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作者成就的高低。唐代诗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语不惊人死不休”,说明艺术境界的产生一定要有“意匠”的煞费苦心。古代“意匠”具体到工艺品,经过了选材(取精粹部分),剪裁(去污存清),夸张(形象装饰),经营位置(构图),表现(选择恰当的手法),这些也都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残须具备的一些创意过程。

同时,传统道器观朴素的功能主义和人本精神,甚至以生态为本的造物观都是今天的现代设计极万‘宣扬而又难于完善的。以书籍设计而言,古代的书卷纸张柔软、纸色柔和、手感自然,可供人以各种姿势翻阅,并不易造成身体和眼睛疲劳;而装订方式的多样,如线装、蝴蝶装、经折装、卷轴装,连环装等,更以多种方案解决了翻阅和携带的问题,朴素之余,可见其巧,充满了一种自然主义的人文情节和生态关怀。比较之下,现在的书装设计追求华丽的装裱,价格昂贵;大幅的开本,不利于携带;纸张坚挺到甚至划破手指,阅读时由于纸面过于光亮反光和文字与纸张反差太大而导致眼疲劳,过度的版式设计导致破坏阅读习惯而降低阅读效率。这样的设计虽然表面看起来比传统书籍印刷精良,技术手法多样,却以牺牲良好的功能为代价,成为了不少人的架上品以彰显收藏量而已。

创意始终是设计美学的灵魂核心,然而对创意语境理解的误解和不一致,导致原创在视觉传达设计的一片呼喝声中,部分过激的形成甲种矫饰的“原创设计观”。设计创新的泛化只能带来设计的异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浪费和畸形的消费。有节制地利用可用资源和有尺度的推广宣传是设计师的美德,同时也是传统造物观的精髓。设计中的科技创新是刚性的,内容创新则是柔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刚柔互补,我们追求的就是将科技、文化、自然以及我们设计师个体的创意高度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设计创新,提升设计品味进而提升产品竞争力,体现人类应有的基本生态伦理和人文关怀。

视觉传达设计论文:论网页设计中的视觉传达

摘 要:通过对网页设计中信息的传达与审美需求,分析其各种视觉构成要素,如:文字、图片、颜色等,结合人们在浏览信息时的视觉习惯,探讨网页视觉信息如何更有效、更为合理的表现与传达。

关键词:网页设计;构成要素;视觉传达;审美需求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越来越广泛的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与此同时,信息传播业也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互联网代表着一种崭新的信息交流方式,它使信息的传播突破了传统的政治、经济、地域及文化的阻隔,使信息传达的范围、速度与效率都产生了质的飞跃。互联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大众传媒,具有迅捷、及时、价廉、交互性好、传播面广的特点,为视觉传达设计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视觉传达设计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同时,基于互联网络传播的视觉传达设计又会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制约,新工具、新媒体的发明和出现,对于设计来说,有着不言自明的重要意义。

1 网页设计中的视觉规律

由于网页风格的不同,人们在浏览网页的同时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这种感受大部分来源于网页页面的视觉传达,为了使网页获得最大的视觉传达功能,使网络真正成为可读性强的媒体,设计师在进行网页设计时必须考虑到人们视觉流向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由此确定各种视觉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和秩序。因此,设计时应该研究各种视觉造型元素之间的关系,如距离、位置、面积等问题。

视觉规律的形成是由人类的视觉特性所决定的。浏览者的阅读行为在浏览不同性质的网站和肩负不同的阅读任务时候都表现出基本上恒定的习惯,首先是水平运动,常常是扫过网页内容的最上半部分,因此,上部和中上部被称为“最佳视域”,也就是最优选的地方。然后,向下移,浏览下面区域。最后,从网页左边的部分进行垂直扫描。

在网页设计中,灵活而合理地运用视觉流程和最佳视域,组织好自然流畅的视觉导向,直接影响网页传播的准确性与有效性。所以,在网页设计中,既要立足信息的传达,又要符合人们的视觉和思维习惯,设计网页时注意各种信息要素的合理分布,使各类信息要素的位置、间隙、大小保持一定的节奏感和美感。

2 网页设计中的审美需求

人们对美的追求是不断深入的,网页设计同样如此。网页不光是把各种东西放上去,能看就行,更要考虑如何使受众能更好地和更有效率地接收网页上的信息。这就需要从审美的方面入手,制作出清晰、整体性好的页面,使人浏览起来产生愉悦感,更容易接受信息。在网页设计中,更多的是追求平面视觉传达效果,将各种元素有效的结合,这种结合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我们经常所说的变化统一、条理与反复、对比和调和、均齐与平衡等,以及对网页中文字、图形、色彩的设计。

2.1网页的内容与形式的表现必须统一和具有秩序

形式表现必须服从内容要求,当我们把大量的信息放到网页上去的时候,既要考虑整体感,又要注重细节的编排。这就要求设计师清晰的思考内容与形式如何最佳的结合,如何使页面看起来既整体,又丰富。

2.2突出主题要素

每个网页都应有明确的主题,并按照视觉心理规律和形式将主题主动地传达给观赏者,使主题在适当的环境里被人们即时地理解和接受。

作为主题要素,必须注意编排的位置,使其成为人们浏览时的视觉焦点,从而产生深刻的印象。如果没有这个主题要素,浏览者的视线将会无所适从,或者导致视线流动偏离设计的初衷。网页设计中各构成要素在组合时,要注意其结构的轻重大小、虚实、多少等对比因素,加强视觉力度,以强化页面的整体吸引力。

3 网页中的各构成要素

3.1风格定位

对于设计某个网站来说,要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确定网站整体的风格,不同的网站需要有不同的风格,其风格要与主题内容相统一。目前,网页的种类很多,较为常见的有:新闻机构类、政府机关类、科教文化类、娱乐艺术类、电子商务类、个性化网页类。这些不同性质的网页应体现不同的风格,比如,娱乐类网页风格应体现活泼生动一些,政府机关类网页应体现出比较庄重、严肃的感觉。在统一的风格页面中,添加图片、文字、动画等元素,来丰富页面内容,在添加这些元素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色调的统一,这就需要设计师具备良好的美术修养。

3.2版面排版

网页的版式设计同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的版式设计有很多共同之处,它在网页的艺术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网页的排版与书籍杂志的排版又有很多差异。印刷品都有固定的规格尺寸,网页则不然,它的尺寸是由读者来控制的。这使网页设计者不能精确控制页面上每个元素的尺寸和位置。而且,网页的组织结构不像印刷品那样为线性组合,这给网页的版式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当我们确定了网页总体风格之后,我们要根据现有的图片、文字等素材进行页面划分,文字作为最原始、最有力的信息传递方式,在网页设计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3.3色彩的运用

在网页设计中,好的色彩搭配是网页设计成功的一半。在一个色彩搭配具备专业水平的网站,即使只使用很少的图形,仍会带给浏览者深刻的印象和舒适的视觉感受。一般来说,色彩,在一个页面不应超过三个,其中择一为主色调;应恰当使用颜色蕴含的文化心理信息。色彩的运用遵循“总体协调,局部对比”的原则,也就是主页的整体色彩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只有局部运用一些强烈的色彩对比。

不同网页的主题可以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现。以下为几种常用色系:

(1)蓝色,是商业宣传用色,能使网页显得非常有专业水准。体现出一种专业和正式氛围。蓝色往往也被用为严肃庄重的场合,体现出一种凝重和肃穆。(2)绿色,是自然色,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可以大大舒缓视觉上的压力。绿色可以用于与环保相关的主题,如旅游风景区网站。(3)红色,是比较热烈的颜色,会使网页变得生机勃勃。红色也是运动的色彩,有很强的视觉感染力和号召力。(4)黄色系也是宣传色系中的一种。黄色给人轻松随意的生活气息,能够体现出一种友善和多维的效果。同时,黄色又是一种非常鲜明的色彩,它可以与许多种颜色搭配起来使用。

此外,我们还可以适当的运用一些黑、白、灰的颜色搭配使用,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个页面中尽量不要超过4种色彩,色彩太多找不到主题色,会显得没有主次,令人眼花缭乱。再者,需要注意的是文字的颜色与背景颜色的区分,对比太强或太弱都会影响浏览者的阅读。

除了以上论述的几种要素,还有页面的布局、框架的构成等也属于网页的构成要素。

网页作为一种新的视觉表现形式,它的发展虽然没有多长时间,但它兼容了传统平面设计的特征,又具备其所没有的优势,成为今后信息交流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设计,这就要求设计师具备全面的专业素质,懂得如何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如何设计出让浏览者过目不忘的优秀网页,使人产生美的共鸣。

视觉传达设计论文:视觉传达设计应从传统装饰艺术中挖掘什么

摘要:传统装饰艺术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独立艺术形态,以其独特的视觉符号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设计语言日趋国际化的今天,重新引起了设计界的关注。特别是视觉传达设计,不仅要吸取和弘扬传统装饰艺术中的民族文化,更要挖掘传统装饰艺术中对形的处理、对形式美感的追求以及象征意义等对现代设计有借鉴价值的东西。

关键词:传统装饰艺术;视觉传达设计;民族文化

传统装饰艺术源于生活,源于传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底蕴,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艺术形态。早期工艺美术作品中的图案就已经具备了强烈的装饰意味,随着人们精神需求和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传统装饰艺术更是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传统装饰艺术以其独特的视觉符号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重新引起了设计界的关注。特别是视觉传达设计,这门通过独特的视觉传播方式达到传达信息,并且与受众交流、沟通的目的的艺术学科,不仅要吸取和弘扬传统装饰艺术中的民族文化,更要挖掘传统装饰艺术中对现代设计有借鉴价值的东西。

追溯传统装饰艺术发展的渊源,它首先是人们为了生存而进行的造物的主观创造性活动,到后来为了审美需求而进行装饰创作,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各个时期,传统装饰艺术作品往往成为见证该时期文化、工艺和艺术水平的代表。并且,传统装饰艺术作品不论其形式如何,都融入了原始先民为生存而激发的全部感情,都体现出了生命的本能、生活的理想和原始文化的底蕴。[1] 它不是纯艺术现象,但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与传承,传统装饰艺术在意识形态的转变和新技术浪潮的冲击下不断更新拓展,具有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征,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精髓。

在设计语言日趋国际化的今天,视觉传达设计由于本身所具有的对图形、文字等元素的高度概括和简约化特征而面临着设计风格一体化的尴尬趋势,这就对现代设计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传统,其人文风俗和文化底蕴也大不相同,所以,设计家们惊讶地发现,民族的东西是一种很好地区别于其它地域作品的设计语言。于是,一股回归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的设计思想席卷了整个设计界。不同国度和区域的设计家都在寻找最能反映其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的设计符号。作为有几千年文化积淀和传承并反映民族文化精髓的传统装饰艺术,它重新引起设计界的关注,并成为设计家们创作的灵感来源,也就不足为奇了。

首先,在对形的处理上,传统装饰艺术遵循“删繁就简”、“以简代繁”的原则,也就是用简洁的线条和规整的外形来表现各种自然形象。如兴起于我国民间的皮影戏和剪纸,其造型多采用简洁单纯的线面,着重表现自然物象的基本特征,它把一些立体的东西作概括化和平面化处理,具有视觉传达设计的意味。出土于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时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就采用了几何图形的构成手法,将人面概括成圆形,头上的发髻和人面两侧耳部的小鱼都用三角形表示,眼睛眯成一条线,这种抽象化和几何化就是“删繁就简”的具体体现。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提倡用最简洁的图形语言传达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实也就是强调对图形的高度概括、提炼和简化,而西方更是注重几何和抽象的图形表达。这些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装饰艺术中对形的处理观念是基本一致的,并且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开始运用了。另外,传统装饰艺术由于有漆画、陶瓷、蜡染、刺绣、剪纸等多种艺术形式,其内容比较丰富,处理“形”的手法也就各具特色。所以,传统装饰艺术中对“形”的处理手法,很多都是值得我们视觉传达设计学习和借鉴的。

其次,传统装饰艺术很注重形式美感,这种形式美感包括造型的独特性、排列的秩序感,画面空间的设计感和点、线、面等形式要素的组合关系。传统装饰艺术中,很多造型艺术本身具有很强的形式美,已经很讲究对称、均衡、比例、线条、色彩等带给人的审美情感。如陶器的造型就很讲究对称和均衡,上面的装饰纹样不仅很注重线条和块面的对比,色彩的搭配也很和谐。并且,还有很多由于机械有节奏的运动和通过重复的构成手法而创造的图案,具有强烈的秩序美。[2] 在敦煌壁画中,随处可见用于装饰的各种卷草纹样和适合图案,尤其是藻井的装饰,纹样之丰富,装饰之繁琐可谓叹为观止,然而经过艺术家的合理安排,整个画面显得井井有条。二方连续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呈现出强烈的节奏感和秩序感,适合纹样处处彰显艺术家对画面空间的把控,各种视觉元素遥相呼应,虚实相生,并且画面中点、线、面关系处理到位,整体视觉效果统一。可见,传统装饰艺术中对形式美感的追求,就如同我们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时所考虑的画面构图和版式编排,目的都是为了形成强烈的视觉美感,从而唤起人们审美心理的愉悦。所以,传统装饰艺术中对形式美感的追求为我们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版式编排提供了参考的样本,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再次,传统装饰艺术中的纹样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如盘子上的暗八仙,象征延年益寿;瓷器上的莲花寓意高洁;民间工艺美术里的葡萄、石榴以及百子图等象征家族繁荣,子孙众多;还有用龙凤表示吉祥如意,用蝙蝠直接表现“福在眼前”等等。[3]传统装饰艺术中的这种象征性与现代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处,如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标识设计就常采用象征图形来传达企业文化、发展方向或者管理理念等,海报设计中也常用具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图形传达深刻的思想主题和文化内涵。传统装饰艺术所具有的博大精深的寓意性,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来讲,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它为我们的设计提供了众多素材,丰富了我们的设计语言;另一方面,它为我们的设计提供了很多思考的切入点,对设计创意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另外,它使我们在面对不同文化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时,能准确找到传达设计意图的最佳图形符号。所以,传统装饰艺术中的象征性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的。

另外,传统装饰艺术在造型上采用的夸张和变形,在构图上采用的重复、发射、渐变以及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等处理手法,与今天现代设计中的图形语言和形式美的法则以及构成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来讲,意义十分重大。

正是因为传统装饰艺术有如此多的地方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保持一致性,才在现代社会显示出了其特有的生命力。所以我们在设计中运用传统装饰艺术宣扬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更要不断挖掘传统装饰艺术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有借鉴价值的东西。在设计中追求东西方文化的统一,追求传统与现代的统一,才能够在设计中既表现出民族的传统精粹,又使自己的作品更具说服力。

视觉传达设计论文:论析传统美学观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平面设计;美学;传统

论文摘要:平面设计是利用视觉图像、符号来传达意图的设计形式,由于表现方式限于于平面,只通过视觉认知传达,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是说平面设计所表达的内容会因此减少和单薄,相反,在有限的表达方式下却能传达出丰富多彩,变幻莫测的意义。我国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国,博大精深的美学思想是我们平面设计不可多得的宝藏,只有不断的学习和挖掘其精髓并与平面设计的思维方式相结合,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平面设计作品。

1.“以少胜多”“以一当十”

视觉传达设计构成要素:字体设计、标志设计、插图设计、编排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属于“瞬间艺术”。好的作品要做到既要让人“一目了然”同时“过目不忘”,为它所吸引,顾盼之余,留下较深的印象。这就要求设计具有精湛的构思。任何艺术,都不能说明一切,特别是像视觉传达设计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有一定时空条件限制的情况下,那就需要做到“以少胜多”“一以当十”。具体说来就是选材(先取精粹部分)、剪裁(去污存清),夸张(强调形象的特征)、经营位置(构图)、表现(选项用恰当的技法)。

在与西方的绘画创作美学特点进行比较中我们发现,中西方存在很大差异,西方绘画讲求事物的再现,犹如照片逼真,面面具到。而中国传统书画和民间艺术创作在构图,用笔中充分体现了抽象,概括的视觉传达特点,用墨少却把整个人物的形象展现与画纸上,笔墨的浓淡,虚实结合用力抓住人物的特点和主要细节。

在中国当代著名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中很好的吸取了这一美学特点。视觉传达作品中往往出现大片的留白,不会使画面空洞,反而会给观者带来更多的遐想空间,只要构图恰当,选材意足,简单的画面能表达丰富的内涵,

2.“脱形写神”

这里我们又要谈到中西方的绘画艺术,中国画在绘画效果上不追求于实物的绝对忠实,更讲求神似。中国绘画讲求“脱形写神”,抓住事物的神就抓住了事物的重点,如齐白石画“虾”,简单的刻画了虾的几条主要支干,用笔简练,然而虾儿活拨,机警,自由的,生动的跃于纸面。同时中国画中经常表现对象时,背景不着一笔。传统京剧舞台除了简单的一桌一椅,别无他物。观众欣赏画,主要不是欣赏艺术家画的什么,而是主要欣赏通过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欣赏的着眼点在于笔墨、章法、气韵、意境,正如同观众欣赏传统京剧,主要是欣赏演员的技艺和“唱、念、做、打”的功夫。

西方传统艺术,基于几何学空间观念,从模拟生活现象人手,借以展示作者的创作思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曾经指出:“各种艺术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莫定了传统西方艺术的“模仿”说。但在西方印象画派作品中也出现了同样的美学特点,夸张的人物表现,不真实的环境勾画,但作品把握物体的神似,同样再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3.“概括与变形”

中国的传统艺术有一个固定的观念:抽象的形式美在造型艺术中的重要价值。在艺术中讲究形神兼备,讲究概括与变形。中国早在远古时期就运用了许多现代设计的基本方法,如典型的例子一一太极图纹(图),它就是现代设计中“图底反转”的运用。中国传统的吉祥纹样《四喜人纹》(图)其代表了四方童子并至,子孙绵延万代之意。初看此画有两个童孩,但深人观察发现到竟奇妙的出现四个生动的孩童形象,巧妙运用连接线和共用线条,四个孩童的形象结构都成立,并且生成四种姿势。这里就运用了现代设计中的“图形共用”概念。

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应该是艺术性的,它不同于绘画作品的照物写实,一个充满智慧,想象力,艺术性的作品更能够打动观者的心灵,更能过目不忘,让人回味。因此在我们的作品中应融人“概括与变形”的创作理念。

4.“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抓住画面的主次和虚实关系是我们在绘画创作中提到的,主次虚实可以使整幅画面生动有重点,这里在平面设计的创作中同样是可以借用的。

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这种美学思想是我国篆刻艺术中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相对的原理,也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这种设计是统一的,生动的,有韵律和节奏的审美感觉。

这种传统构图法则在我国现代设计中也有所借鉴,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此外,远古的铜器纹样、画像石、金石篆刻、特别是中国画,巧妙的运用白底的匠心。民间剪纸和兰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都是这一原则的体现。

5.“意足不求颜色似”

中国画中以“墨”色代表世间万物的色彩,当人们欣赏它时从墨色的浓淡轻重变化中仿佛看见了五光十色的色彩世界,这即中国画的魅力。单一的“墨”色比上色的绘画作品蕴涵了更多的色彩,这是作品在观者心中产生的空间联想。这些心理因素,色彩的联想是由于人们在具体的生活中形成的。中国画中,一切都是孕育在“墨,,色之中的“青山”“碧水”“翠竹”“红花”,在传统的美学观看来,主观的色彩想象是允许的,而且是必要的。

视觉传达设计的特征决定了装饰色彩在画面上所起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丰富的色彩再现表达思想和创作理念,色彩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同时也可以是纯色或少量的几种颜色,但这些都不妨碍视觉语言的表达。另外,所用色不拘泥于现实物体的本色,具有创造性的色彩更能体现创意的多姿多彩,因为借用联想和夸张的手法会使我们的作品更生动。

6.小结

在今天的平面设计发展的路途上,我们应该将这些传统的美学思想进行发扬,中国的平面设计历史很久远,从远古的壁画图腾到两宋时期的“传单”。中国传统美学观能够为当代平面设计提供大量的营养,有极高的借鉴、赏析价值,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

视觉传达设计论文:试论传统美学与视觉传达设计

论文关键词:设计美学 传统美学 视觉传达设计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刚柔互补,各种视觉手段的运用层出不穷。认为汲取中国传统美学中的精华,将科技、文化、自然以及个体的创意融合可以实现真正的设计创新,从中国传统大美学思维中探究设计空间。

视觉传达设计因其广泛的传达领域和可操作性,以相对年轻的现代姿态蒸蒸萌发。事实上,在有人称之为“读图时代”的今天,即便主体不去主动关注,也仍然无法回避视觉传递中大量的强制性灌输。仅从感观角度出发,用技术改造来追求各种新奇视觉效果的设计已成为过去的“时尚”,随着我们的视觉环境变成空前丰富多彩、缤纷陈杂的多媒体信息时代,且大众审美需求、趣味的丰富与提高,以追求视觉刺激或是单纯实现视觉改造来吸引眼球的设计道路变得狭窄而势显穷途。

设计美学因现代设计的兴起而产生,作为新兴的美学研究领域,边缘特征不容忽视。正是因为这些“边缘”,如不同的学科、学说、视野、性质、性别、思想境界、东西方文化、古今文化、南北地域等等,使得设计美学具有无限的生机和广泛的美学特征。诸多的文化现象在现代主义时期的分离和对立状态,在具有后现代气质的今天,由生硬的边界转向彼此的融合与对话。如著名平面大师靳棣强所言,美德原则有三:一是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二是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三是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在中国几千年形成的大美学关照下,从历史审美渊源中探索视觉传达设计的现代性和创意语境,既是一种边缘对话,也是一次继承与磨合,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将产生极大的可塑空间。

一、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符号学

设计美学作为一门实用美学,首先坚持的是设计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才能谈得上有意义的原创风格。欧盟1995年度的《创新绿皮书》指出,创新是“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内成功地生产、吸收和应用新事物。它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并使得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求成为可能”。平面设计领域的功能性之说虽不像产品设计或环境设计那样具有极大的日用功能,但它最大的功能在于有效的信息传达。因此,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虽主要限于平面领域的表现方式,但显然不是同属平面领域的架上绘画,毫无约束地自我释放或自由表现,而意味着在特定情景下成功的实现设计元素的新组合。一切可利用的视觉元素此时都转化成符号,具有能指和所指性质。这些组合既可通过设计新成品和新特性实现,也可通过创造新设计方法,开拓新领域来实现。但不论设计创新的方式如何多样,在本质上它都需要实际的依据,这些依据存在于时代精神和地域文化的脉络中。即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必须依据对审美习惯,思维方式等的了解,形成可供产生延续性联想的文脉。

成功的视觉传达设计在观念上使用了加法,而在造型上使用的是减法,设计元素往往简洁明确,便于在短时间内使受众产生较强的记忆和有效而准确的信息读取。象征手法和隐喻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大量运用实现并印证了符号学中能指和所指的意义:通过造型符号的表达,引指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发适时的联想。设计作品与观看者之间的对话就是通过从能指到所指的联想实现的。

就在现代我们开始强调设计作品与欣赏者、设计者与观看者之间的对话时,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美学早已提出“对话”的思辩融会型审美观,主张天人对话、人人对话。道家追求的“道”、“德”、“气”、“神”、“一”、“元”等,不是形而上的抽象概念,而是对立两级对话和融合后形成的与生命和自我融为一体的“边缘地带”。《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众妙亦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解其精髓于设计美学中运用正是从两级对话中衍生出来的无数边缘,而这些边缘带来的可能性造就了语言的丰富变化。中国古代“绘事后素”、“计白当黑”等审美法则都是道家玄素文化的高境。道家太极图被现代设计界公认为是完美的标志图形;2008年申奥标志也于似与不似之间的中国传统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成功地为世界所认同。

二、理学美学与现代设计伦理

宋代朱熹的理学美学以其审美境界论,在中国传统美学中诚为关照人文的大美学思想。理学美学理论不止是在于传达美的知识,更在于培育和提升人的生存境界。朱熹美学实际上成为对人的生存意义、人格价值和人生境界的探寻和追求,审美境界中心性虚灵和道德提升是其美学的终极关怀。《朱子语类》(卷七五)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道理。事事物物皆有这个道理。器是形迹,事事物物亦皆有个形迹。有道须有器,有器须有道。物必有则。朱熹既讲道器不离,又讲体用不二。宋学对朱熹的理学美学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具有理性审美本质的思考。“理”在这儿不是知识和逻辑,而是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精神境界和精神气象。朱熹认为,人虽然只有一个心,但这个心却有不同的“知觉”方式。“道心”偏于理性省察,是形上之思,最终走向理学,“人心”偏于感性玩味,是具象之思,最终走向美学。于视觉传达设计而言,设计本体的具象之美如何从泛化的图形游戏到设讨一情境和设计意味的提高,重要的一点是不仅只以悦人的视觉形象直白以物的使用和经济价值,更是传递一种物与人,人与自然的共生和谐关系。寄道于器的传统设计美学观在现在视觉传达中依然是不可摒弃的。

朱熹美学另一个于视觉传达设计产生对话机遇的观点在于《朱子语类》(卷七十八)语:“人心是知觉,口之于味,目之于色,耳之于声底,未是不好,只是危。”这“目之于色,耳之于声”,指的就是审美冲动。而视觉传达中以宣传商品为目的的过渡设计引发的审美冲动,其结果很有可能是资源的浪费和重复购买,如一些过渡的商品包装等,这既违背了设计的“德”,也将造成设计污染。视觉传达设计在考虑到忠实于产品宣传的同时,也应在大环境中起到良陛循环作用,即对审美需求和品味以及购买的正确引导作用。

三、传统造物观与现代设计观

“以少用多”和“由此及彼”似艺术技巧成熟标志,特别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它只能从生活的某一侧面而不能从一切侧面来再现现实。任何形象都是构成整体的一部分,重要的是,它能不能概括其它部分。视觉传达设计中常常有充满画面的掩面特写,一双手,一双眼,一个动态,一个表情,只要选择最富有代表性的现象,而且着重于表现某些特征,就能成为“言简意骇”的好作品。尽管构图简单,却要求表现出一定的、吸引人的意境。在意境中,将作品中要所指的那部分集中处理,触动欣赏者的感观经验,引起联想,进而达成与设计作品的对话交流。“与其令人爱,不如使人思”,这正是好的视觉传达作品所必须具备的品质。

表现意境要有手段,我们称之为“意匠”。“匠”在艺术家心目中有贬义,如常用“匠气”来评价缺乏灵动意韵的作品。但也有褒义,如“匠心独运”。制作、加工手段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作者成就的高低。唐代诗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语不惊人死不休”,说明艺术境界的产生一定要有“意匠”的煞费苦心。古代“意匠”具体到工艺品,经过了选材(取精粹部分),剪裁(去污存清),夸张(形象装饰),经营位置(构图),表现(选择恰当的手法),这些也都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必须具备的一些创意过程。

同时,传统道器观朴素的功能主义和人本精神,甚至以生态为本的造物观都是今天的现代设计极力宣扬而又难于完善的。以书籍设计而言,古代的书卷纸张柔软、纸色柔和、手感自然,可供人以各种姿势翻阅,并不易造成身体和眼睛疲劳;而装订方式的多样,如线装、蝴蝶装、经折装、卷轴装、连环装等,更以多种方案解决了翻阅和携带的问题,朴素之余,可见其巧,充满了一种自然主义的人文情节和生态关怀。比较之下,现在的书装设计追求华丽的装裱,价格昂贵;大幅的开本,不利于携带;纸张坚挺到甚至划破手指,阅读时由于纸面过于光亮反光和文字与纸张反差太大而导致眼疲劳,过渡的版式设计导致破坏阅读习惯而降低阅读效率。这样的设计虽然表面看起来比传统书籍印刷精良,技术手法多样,却以牺牲良好的功能为代价,成为了不少人的架上品以彰显收藏量而已。

创意始终是设计美学的灵魂核心,然而对创意语境理解的误解和不一致,导致原创在视觉传达设计的一片呼喝声中,部分过激的形成一种矫饰的“原创设计观”。设计创新的泛化只能带来设计的异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浪费和畸形的消费。有节制地利用可用资源和有尺度地推广宣传是设计师的美德,同时也是传统造物观的精髓。设计中的科技创新是刚性的,内容创新则是柔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刚柔互补,我们追求的就是将科技、文化、自然以及我们设计师个体的创意高度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设计创新,提升设计品味进而提升产品竞争力,体现人类应有的基本生态伦理和人文关怀。

视觉传达设计论文:购物网站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推动了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应用与推广。在此背景下,电子商务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电子商务模式下的购物网站呈现出多元化、大数量化发展态势。购物网站作为用户与商品、厂家进行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平台,其给予用户的视觉感官体验,对线上营销质量具有直接影响。而随着大众审美水平与要求的不断提升,购物网站视觉传达设计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内容。基于此,通过文献分析与经验总结,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就基于用户体验的购物网站视觉传达设计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设计原则与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用户体验;购物网站;视觉传达设计

1背景介绍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购物网站的经营模式、经营规模得到了拓展。“互联网+”的提出,则进一步推动了各领域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购物网站视觉设计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成为提升网站品牌形象、提高消费群体吸引力与购买率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关于购物网站视觉传达设计、交互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文献[3]中明确指出:在网站界面设计中,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进行用户需求分析至关重要;美国交互设计师AarronWalter与ErinKissane在电子商务网站的用户需求分析中,提出了功能性、娱乐性与可行性需求理论。可见,在购物网站视觉传达界面的设计中,用户体验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为提升购物网站整体视觉效果、推动购物网站优化发展,本文就基于用户体验的购物网站视觉传达设计进行了如下研究。

2相关理论分析

2.1用户体验概述

“用户体验”一词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在设计领域得以提出与推广,主要是指用户对设计产品所具有的感知与记忆。随着用户体验相关研究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用户体验设计(UserExperienceDesign,UED)给出了不同定义。例如,著名交互设计家James认为:用户体验设计是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各种体验,涉及产品感官认知、分类、服务、购买、生活等众多方面[1]。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定义为:在一定的环境下,通过一定的体验要素(如文字、图片、图像、颜色、声音等)为用户提供体验,并基于用户体验实现用户思维与行为的引导。因此,在进行设计时,需保证在特定环境下,产品对用户体验基本构成要素的满足。基于用户体验的内涵,购物网站的用户体验设计,则是购物网站为用户提供一定的交互环境,通过设计满足用户体验需求,并引导消费者购买商品。

2.2购物网站概述

目前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与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InternetNetworkInformationCenter,CNNIC)的有关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年末,中国网民数量超过了6.4亿,网络购物交易规模超过了1.8万亿元;到2016年年末,中国网民数量达到了7.1亿,网络购物交易规模超过了5.1万亿元。由此可见,网络购物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关注。而购物网站作为网络购物实践的重要载体,由于电子商务模式不同其网站类型也不同,现阶段主要的电子商务模型包括B2B(Business-to-Business),如淘宝购物网站、中国网库等;B2C(Business-to-Customer),如京东、天猫购物网站、凡客等;C2C(Customer-to-Customer),如123购物网站、拍拍网购物网站等;B2G(Business-to-Government),如政府采购网站、易商旅“企业差旅馆里”软件等;G2C(Government-to-Customer),如微商运营平台、电子邮件网络平台等[2]。电子商务应用下的购物网站框架构建,在一定程度上需遵循安全性(风险防范)、可靠性(交易诚信)、经济性(网站运营与发展)、开发性(资源贡献与技术兼容)以及实用性(经济与服务)原则,以保证购物网站作用与价值的有效发挥。

3基于用户体验的购物网站视觉传达设计原则

在购物网站视觉传达设计中,基于网站组成结构与用户体验基本要素,在进行设计组编时,需从用户主观感受出发,满足用户各项体验要求。因此,在基于用户体验的购物网站视觉传达设计中,遵循以下原则。

3.1人性化

在购物网站视觉传达设计中,人性化原则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设计原则,是在用户使用环境下结合用户感官意识与思维模型进行的人性化设计[3]。通常情况下用户既是网站设计的主体,也是网站的受体,因此在进行设计时,基于用户日常行为习惯,从“认知”“感知”“触动”等角度出发,从购物网站的细节入手,进行具体化、全面化、清晰化的设计,在保证购物网站运行流畅性、稳定性、安全性、经济性的同时,降低用户使用不熟练而产生的排斥性、抵抗性,从容实现用户消费行为的正确引导,把握稳定客户的同时,将潜在客户变为稳定客户。例如,在亚马逊购物网站()中,当用户选择意愿产品时,在产品介绍的栏目的下方会自动出现该商品在这一时期中不同网站的常规价码。这种人性化的价格对比分析,为用户商品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可有效提升网站品牌形象,赢得用户的好感,从而将潜在客户发展为稳定客户。

3.2趣味性、简约性

趣味性以及简约性设计原则,是针对用户需求提出的更具针对性与适用性的购物网站视觉传达设计原则,其目的在于吸引并留住更多的客户群体。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氛围下,网络购物的高效性、多元化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购物的实际需求,成为人们业余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当人们在购物网站浏览与选择商品时,更倾向于页面简约、美观且具有趣味性的电子商务购物平台。当在购物网站的设计无法通过用户感官认知满足其期望与需求,用户内心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焦躁情绪,从而放弃购买意愿[4]。简约性的视觉传达设计,使信息更为清晰地彰显在用户面前,且便于用户掌握多界面整体功能。而趣味性的视觉传达设计,为用户营造了轻松愉悦的网站浏览环境,在极大程度上吸引用户投入购物活动中,实现消费者购买率的提升。例如,日本“Basho”购物网站首页设计(如图1所示),则充分体现了购物网站趣味性、简约性的设计原则。其Logo采用传统日本动画人物形象,水墨画的风格搭配绿树、祥云,使人通过感官感知,产生一种愉悦、灵动的感受,并在一定程度上树立了企业品牌形象。与此同时,整体格局简单明了,上下、左右结构的设计遵循了人阅读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3.3统一性、情感化

统一性与情感化是基于购物网站整体性与人性化设计形成的设计原则。它将各种用户体验要素,如色彩、文字、图片等进行有机融合,并从用户情感角度出发,实现网站设计吸引人、感染人与打动人。

4基于用户体验的购物网站视觉传达设计实例分析

本文以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站为例,对基于用户体验的购物网站视觉传达设计实例进行分析。

4.1文字与图片要素的设计

随着近年来淘宝网的不断发展,其产品种类大幅度增加,在电脑浏览器界面中,需通过下拉的形式浏览信息。由淘宝网站首页界面的视觉传达设计可知,网站整体共分为八屏视区,其中一屏(如图1(a)所示)作为用户第一视觉印象区,整屏以图片为主体,居于视觉中心区,用以刺激用户的视觉感知,提升视觉吸引力。与此同时,大图片的左侧通过文字以条例的形式显示购物网站所涉及的主体商品类型,用以实现个性化界面引导功能。相对于一屏而言,二屏如图1(b)所示)则是以“小图片+文字”的形式构成,对购物网站功能进行了细化,并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商品推荐,向用户提供针对性、准确性信息。

4.2色彩要素的设计

淘宝网网站设计中所选用的颜色以暖色系中的橙红色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带给用户一种轻松、积极的感觉。与此同时,红色在一定程度上可调动用户激动的情绪,加强用户对意愿产品的购买欲。

4.3导航要素的设计

导航是发挥购物网站视觉传达设计中引导作用的重要因素,旨在满足用户购物需求,使用户通过简单的操作能够快速找到所要购买的产品。因此,淘宝网在进行首页设计时,遵循简约性原则,以横向主题栏的形式展示网站主要功能,便于用户有目的性地进行操作。与此同时,右侧以下列列表的形式展现主要商品,用以进一步规划商品属性,提升用户信息搜索效率。

4.4版面布局要素的设计

在版面布局设计中,遵循了人类一般性阅读习惯,采用由上至下、从左到右的方式进行有目的性的布局。基于用户情感需求以及网站主体客户群体购物倾向安排版面内容。例如,网站主体功能、热门商品在左上角,广告则位于右下角。

5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基于互联网开放性、高效性、信息共享性、创新性等优势形成的电子商务影响模式取得了巨大发展成效。加之信息与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网上消费者呈现出国际化、数量化、多元化发展趋势,基于购物网站的网络购物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以人性化、交互性、娱乐性、审美性为基础的用户需求,成为购物网站视觉传达设计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旨在通过对基于用户体验的购物网站视觉传达设计的研究,为网站的优化设计以及消费者网站购买率的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王恰恰 单位:郑州师范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论文:新闻网站设计中的视觉传达探讨

摘要:在当前社会中,我国的新闻内容大多数属于时政新闻,内容比较条例化,随着视觉传达技术的提高,我国的新闻网站页面设计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以丰富新闻内容,提高新闻信息的传达效果。本文分析了当前社会中的新闻网站的特点以及新闻网站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些优化视觉传达技术的建议。

关键词:新闻网站设计;视觉传达;措施

我国的新闻网站所涵盖的信息量是非常巨大的,但是新闻网站的设计格式非常的单一死板,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视觉传达技术也得到了提高,大众开始关注新闻网站中的视觉传达效果。新闻信息可视化是保证做好新闻网站的重要前提,这样就可以提供直接有效的数据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还可以模拟所需要提供的信息,让用户看到更加具体的数据信息,加强用户对信息的理解能力。

一、新闻网站的特点

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是新闻的显著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网站的严肃风格。在报道信息的时候,新闻网站通常会选择那些具有正面意义的信息去报道,也会严格审查评论和大众的观点,视觉展示方面也会采用和新闻网站相匹配的结构。信息结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被有些网站筛选出并且进行了改变。新闻网站由于自身的特点从而造成它的视觉传达方式比较单一和死板,也是和其他网站进行区分的重要原因。

二、新闻网站设计中的不足

(一)新闻网站缺乏明确的信息归类

世界如此之大,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所以新闻内容是非常充足的,也导致了网站新闻信息推送的频率是非常快的,由于新闻信息具有时效性,所以对新闻网站的维护工作有比较严格的要求,需要将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归类整合,但是当前依然没有一套完整的信息归类页面,无法准确的整理信息,这样用户就不能及时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信息的时效性就不能保证,所以要进一步明确信息的分类页面设计,完善新闻网站的总体格局设计。

(二)新闻网站的互动性不强

当用户登录网站界面之后,用户和网站信息两者之间的联系就已经发生了。但是目前的我国新闻网站功能不是非常的齐全,和用户之间缺少互动,但是其他类型的网站通常会比较重视和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新闻网站通常会严格筛选评论信息,禁止随意评论新闻类的信息,除此之外,正能量的正面信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方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用户和新闻信息之间的交流互动。所以要进一步加大新闻网站信息和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速度和质量。

三、提高视觉传达在新闻网站设计中的措施

(一)新闻网站文字信息视觉设计

文字、图片等是传播新闻信息的主要载体,由于文字信息在传播的时候加载的速度非常快,因此在新闻网站页面中占据核心地位,是编辑信息的主体。就新闻网站的版式格式而言,它的文字排版非常的紧凑,在如今这个快节奏时代,大众通常没有过多的时间去阅读文字,因此网页已经逐渐由图片取代了文字,除此之外,密集的新闻文字也会给用户带来视觉疲劳,会降低用户的阅读兴趣,一般只是粗略的查看,不能深入的去了解和思考。对于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用户,他们一般不会去看整篇的纯文字页面,通常会直接离开阅读页面,所以要加强新闻网站的文字设计,加强视觉传达的效果。

(二)新闻网站图像信息视觉设计

在当今社会中,我国的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图片阅读逐渐取代了纯文字的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图片可以将信息内容更加直观的展示给用户,图片的说服力也很强;除此之外,当代人尤其是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用户,比起阅读文字更加喜欢看图像,因为文字非常的单调乏味,而图片更加生动。因此要加强新闻网站的图像信息设计工作,尽可能的将文字信息用图像表现出来。

(三)新闻网站色彩信息视觉设计

就新闻网站的色彩方面来说,CMYK模式属于传统纸质的印刷色彩,通俗说就是减色色彩模式,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RGB模式是目前网络媒体显示屏幕色彩的主要模式,通俗来说就是三原色模式,我们视觉上所能感受到的所有色彩几乎都可以使用这种模式,如果在新闻网站中使用这种色彩模式,那么就可以尽可能的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就会让用户停留然后阅读网页内容,所以要加强新闻网站的色彩信息视觉设计工作,以提高用户的阅读量以及网站的信息传播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今社会中,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是新闻的显著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网站的严肃风格。我国的新闻网站设计工作仍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我国的新闻网站所涵盖的信息量是非常巨大的,但是新闻网站的设计格式非常的单一死板,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视觉传达技术也得到了提高,大众开始关注新闻网站中的视觉传达效果。新闻信息可视化是保证做好新闻网站的重要前提,这样就可以提供直接有效的数据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还可以模拟所需要提供的信息,让用户看到更加具体的数据信息,加强用户对信息的理解能力。

作者:贾靖扬 单位:长治广播电视台

视觉传达设计论文:视觉传达设计在空间中的应用发展

摘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把人类带到了信息技术时代,城市建筑的视觉设计在社会的地位十分突出,有规律的传播到城市每个角落,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外开放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文化,城市的西方化日益明显,为了激活的本民族的建筑特色,通过视觉传达设计一个城市的文化,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也是发扬民族视觉文化的核心要领。

关键词:城市建筑;视觉设计;视觉文化

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化的时代条件下,文化交融与碰撞对我国人民的思想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人们住房追求欧美风格,传统的建筑文化与设计逐渐丧失,引起了社会知名人士的思考与焦虑,试图通过视觉传达设计的技术把本民族文化融入建筑,成为我国目前在视觉传达设计在空间发展研究的重点。

1建筑空间与视觉传达的关系

城市建筑的设计是城市在视觉方面给人传达的视觉欣赏,是地域文化、民族特色、人文情怀的表达,它体现在建筑空间的内部、外形、色彩、质材、装潢等几个地方。现如今发达的信息化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要求更加高,体现建筑空间的本质必须有先进的设想,完善的设计配套服务,否则措施的缺失必定会影响人们对城市建筑空间的视觉传达效果。互联网时代,我们城市的视觉设计必须体现出视觉文化的创新,同时达到建筑空间与视觉设计的互动式沟通,增强影响成为当前城市的主流,再加上大数据时代的人工智能设计,城市建筑空间月视觉传达设计的关系越来越体现出新时代的要求,成为传播视觉民族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增强视觉传达设计与城市建筑的重要基础,从而造就城市建筑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的相互促进角色,而非隶属关系,达到城市经济与文化的高度统一。

2视觉传达设计的质量有待于提高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的冲击和世界交融的时间短暂,大部分视觉传达设计都是从西方引进过来的,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大量的模仿,失去了文化基础,丧失了民族文化特色,混乱的局面弥漫在当时的设计局面。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数据时代的到来,视觉传达设计正在经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的洗礼,同时社会环境和民主制度的完善等因素增强人们对视觉设计的依赖,要求视觉传达设计与人类建筑的空间高度融合,弥补人们在视觉文化上的缺陷,丰富设计文化的内涵,创造出核心的设计理念,触动人们的心,灵和视觉感官,突出人文效益,挖掘人们的丰富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因此,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人员必须要从文化和时代要求出发,全面提高设计作品。

3城市建筑空间的视觉传达设计与发展方向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技术更新换代频繁,视觉设计针对时代要求必须创新发展,探索现代人想要表达思想情感。高度繁荣的现代,人们的共性依然是衣、食、住、行,快节奏的社会使人们缺乏沟通与交流的机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备受冷漠,个人狭隘主义思想盛行,因此,当前情况下,城市建筑空间中视觉传达设计扮演着与人、环境、城市对话的角色。它正在以自己的格调表现出人们期望显露出来的个性世界。人们在欣赏城市建筑空间的瞬间,捕捉的是图形、影像与文字营造出来的瞬间立体感,感受科技高速发达的印象,所以,设计优秀的建筑空间有利于城市建筑空间的规划者将其作为一种承载体进行商品经营,因此,它不可忽视的占据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21世纪的中国,研究社会心理、商业竞争因素,探索城市建筑空间与视觉传达设计的融合是时展的要求,核心是两者充分表达了社会当前的问题,但是边实践边总结的道路需要继续深入,做好总部设计与不断探索的结合。我国建国以来,历史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城市建筑空间从本民族的视觉设计到纷繁复杂的多样化设计,样式呈现出螺旋式前进,由复杂到简单,由简单到繁,由繁到精,经历了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的洗礼,人们开始追求高层次需要的精神满足、非功力化的视觉享受。视觉传达设计在现代城市建筑空间发展的研究当中实践,必须探索视觉设计中便有的思想意识满足现代人们需要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时满足当今社会大众的要求,也是传播大众需要的文化。

4结论

视觉传达设计在城市建筑空间的发展中关系十分紧密,在设计实践的环节,专业设计人员必须紧紧抓住这两个至尊武器,为当代社会所运用。探索视觉传达设计与城市建筑空间发展的应用关系,并不是满足人们表面的追求,疯狂的奢侈程度,而要让它们的结合契合人们的精神需求,反映本质特色,不是造成如今“垃圾横流”,“城市空间污染”等充满自责的病态社会。这些精确的定位就需要视觉传达设计师拥有丰富的艺术涵养与专业技术,在技术强盾的状态下,拓展专业领域视觉,树立创新能力,在国家战略发展大环境的眼球下满足市场配置对社会领域的调节作用,达到各城市建筑空间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展示地域文化色彩,突出城市空间视觉设计的需要。

作者:陈文静 夏莉 单位: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论文:视觉传达专业标志设计课程创新与发展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先进的数字多媒体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同时也给视觉传达专业标志设计课程的创新与发展带来了机遇。鉴于此,本文从实际出发,从加强市场调研以及强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两个方面阐述了如何促进视觉传达专业标志设计课程的创新与发展,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标志设计课程;创新;发展

0引言

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专业标志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标志的制作过程。与此同时,在培养学生标志设计的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也应当起到一定的启示与辅助作用。从传统标志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来看,枯燥无味的“板书式”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下标志课程设计的教学实际,主要原因在于其难以从本质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标志设计课程教学逐渐融合,冲击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了视觉传达专业标志设计课程的创新与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两种教学改革方法,以供参考。

1加强市场调研

当前,随着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先进的数字多媒体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不仅如此,在现代标志艺术设计领域,标志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其创作思维、创作技巧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相较于传统设计手段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一方面,在视觉传达专业标志设计课程的教学初期,当授课教师完成对相应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考核后,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市场调研。首先,加强市场调研能够夯实相应的基础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其次,学生在进行市场调研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标志设计的“同化”现象,充分体现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个性化”。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进行市场调研,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各个社会企业、社会产品、社会活动中的标志外观特征,理性分析相关企业、产品标志的创作思维、创作技巧以及表现手法的具体应用环境和应用效果,以此提高学生对相关标志设计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标志设计的教学理念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加强市场调研是当前获取标志设计前沿资料最科学有效的途径。因此,新媒体时代下,在对现代视觉传达专业标志设计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和革新的过程中,加强市场调研,紧随时展将是实现视觉传达专业标志设计课程创新与发展的前提与保证。

2强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首先,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专业标志设计课程应当打破传统单一化、扁平化教学模式的藩篱,加强对标志设计内部本质的感性认识。不仅如此,通过将现代视觉传达专业标志设计课程与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能够让学生的标志设计作品更富有文化张力,更具现代艺术感。鉴于此,相关专业的各个高校在标志设计的日常课程教学中,应当利用数字媒体技术的时效性、动态性优势,强化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此体现新媒体时代下标志设计专业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次,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式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具有多样化、自主化的特点。一方面,授课讲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手段,将标志设计有关的教学内容以图像、动画、纪录片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实现教学情景再现,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标志设计教学的手段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生动,教学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好。在一些社会活动标志设计过程中,如产品包装、企业形象设计、会展主题设计,都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并且相关多媒体技术涉及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如多媒体图像学、多媒体动画学、多媒体视觉学甚至设计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这就对当前视觉传达专业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方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因此,授课讲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敏锐、超前的时尚嗅觉,而且还应当熟练掌握AutoDesk…Animator…Pro、Ulead…Media…Studio、Ulead…Media…Studio等多媒体编辑制作软件,这也是当代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然而,从目前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来看,不少广告公司反映当前应届毕业生掌握的设计技能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传统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掌握的多媒体编辑制作软件较为单一,往往局限于一些平面标志设计,从而忽略了多媒体技术在三维立体化标志设计中的应用。由此看来,熟练掌握AutoDesk…Animator…Pro、Ulead…Media…Studio、Ulead…Media…Studio等多媒体编辑制作软件能够为标志的动态化呈现提供技术支撑,而多媒体图像学、多媒体动画学则为标志动态化提供展示的平台。因此,强化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拓宽标志设计人才上升通道,并且对于视觉传达专业标志设计课程自身的创新与发展,以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结语

现代标志设计教学模式应当结合现代标志设计的新方法、新思路、新内容,打破传统单一化、扁平化教学模式的束缚,加强对标志设计本质的感性认识。通过对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专业标志设计课程的创新与发展,科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视觉标志设计人才。

作者:孔翠 单位:长春科技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论文:多媒体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

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力量,优化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实践,是提高学生视觉传达设计水平的必要举措。本文围绕“多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性发展”这一主题展开具体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视觉传达;创新性发展;教学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时代来临。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技术性与艺术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工作过于关注学生基础艺术设计知识的掌握以及数字技术的简单应用,忽视多媒体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应用多媒体技术,拓展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内容

图形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载体,艺术性与传播性是视觉传达设计学科的特点。从本质在来看,视觉传达设计就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信息传递主要以视觉媒介作为手段,以视觉符号作为载体。多媒体技术的推广让多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关系越发紧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社会文化的直观化以及社会的视图化,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视觉传达设计素材。在视觉传达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跟随这样的趋势,用多媒体解决视觉传达设计的教材内容单一的问题。用多媒体技术将视觉传达设计的内容更加形象与直观地传递给学生,在多媒体的支持下将教材内容转变成为形象的图片与动画,让枯燥的学习理论变得生动起来。

2.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很多学校成为规范人才的生产线,不同的学校应用同样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培养出的学生都是一个样子。这是我国大力推进教学改革的原因。转变教学模式,明确素质教育目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动力,才能让教育工作走出怪圈。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与发散性思维最重要。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不同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找到设计与创造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与创新能力。

3.应用多媒体技术,满足学生视觉传达设计学习需求

与传统教学工具相比,多媒体技术具有效率高、容量大、视听效果优良的特点,更具开放性与交互性。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形象性与生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学习者希望通过课堂学习拓展个人知识面,走出教室了解更多视觉传达设计相关知识与技能。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让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开展教学,给学生提供课下学习的机会与平台,让学生快速弥补不足。

二、多媒体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关键

1.尊重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理论

在教育工作信息化水平快速提高的今天,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视觉传达设计课堂中已经成为不二选择。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与专业修养水平的提升,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更新个人教学理念。以尊重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理论为前提应用多媒体技术,跟上时代步伐,才能让视觉传达设计课堂活动为更多学生接受。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在传授视觉传达设计知识与技术后引导学生形成能力,鼓励学生调动个人能力创新在视觉传达设计。设计商场宣传图时,虽然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很多设计实例,但教师要本着培养学生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目标,引导学生合理有度地借鉴,吸引精华,形成自己的设计想法。

2.关注多媒体技术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师生的阅读方式,在教学与学习方式改变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会对多媒体技术产生盲目崇拜心理。虽然多媒体技术的功能越来越全面,人们的生活与交流方式因其改变,但人际关系淡漠也与其发展有直接关系。在应用多媒体技术实施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在重视视觉传达设计技能培养的同时引起学生对于艺术道德的关注。应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传播设计家的正确理念,做好人文教学,让学生成为视觉传达设计的人才,而不是视觉传达设计的机器。

3.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育精华结合在一起

利用多媒体技术改革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并不意味着用多媒体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不是万能的,更不能代替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应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先进的教学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发挥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录制视频,将优秀的课堂过程录制下来,建立名师课堂学习网站,让学生接触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利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效果的优化。开设远程教学,学校之间加强合作,共享师资力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从当前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需求出发,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有效性,丰富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资源,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专业知识。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与多媒体技术密切相关,只有创新视觉传达设计课堂教学实效,才能推动教育进步。

作者:龚延恒 单位:兰州工业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论文:VR虚拟视觉传达平面设计研究

摘要:

毕业设计和毕业设计展是检验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果的重要量化标准,但现在一些院校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设计展呈程式化发展,缺少创新。如果毕业设计展能够用VR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毕业设计形式也将发生改变,更加多元化和立体化。

关键词:

视觉传达;毕业设计;VR虚拟

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在毕业时,都要以毕业论文的形式递交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视觉传达专业毕业生的成果展示是毕业设计和毕业设计展。毕业设计和毕业设计展都是检验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学习成果的量化标准,但现在一些院校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设计展呈程式化发展,缺少创新。

一、视觉传达专业(平面设计方向)毕业设计现状

1.命题形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每年各高校在毕业设计命题上都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确定毕业设计的主题。命题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院校、导师自主命题;第二,学生根据自己实习期间接触的项目完成设计;第三,校企合作,学生按照企业要求完成设计。这三种形式虽然看似符合学校与市场的需求,但往往存在实践功能较弱的问题,平时课堂一般是虚拟项目或者比赛项目,实际的商业项目和课外实践方面较为薄弱,结果存在实用性方面的欠缺。学生的设计作品从艺术的角度看很不错,但从商业的实用价值和成本核算角度来看,并不符合企业和市场的要求。

2.完成形式传统而缺乏创新

作为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的课程,视觉传达设计对于平面设计有着较高的要求。视觉传达设计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包括广告设计、书籍装帧、商业插画和企业VI设计等课程,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工作提供直接的技术支持,出版行业、商场、传媒公司等都是视觉传达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发挥自身聪明才智的舞台。实用性在客观上决定了毕业设计主要以具体的设计作品对学生学到的知识加以展示,而毕业设计成果的具体表现形式受到专业课程的直接影响。因此,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从上文提到的几种课程中选择一种或几种进行作品创作,如,为企业设计一套具有较强针对性的VI,或者为商场设计整体的装修风格,等等。上述方案基本上可以成为本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的首选,而对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全国范围内高校视觉传达专业的毕业设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基本也是这样的趋势。设计的本质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创新,可是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并没有体现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仍然延续以往的设计思想和方案。有人认为,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内容无非是包装、VI、书籍或者广告。在当下“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开放性、传播的速度、对事件的影响范围都远远超过以往的背景下,我们尝试与其他专业跨界合作,如与手工艺产品专业合作,木雕、陶艺、玉饰、金属工艺、园艺等都可以涉及,教学方式也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改为工作室教学。

3.毕业设计成果展形式单一

每一年各艺术类高校的毕业季,艺术类院校的展览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因为集中展现了大学生在四年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点点滴滴而广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一般情况下,毕业展都在各院校内部举办或者在各种展览馆举行。就视觉传达专业的毕业设计展览效果而言,从体量上看,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作品比不上一些公共艺术和环艺、景观专业的作品。虽然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在材质的价值、作品的精细度上优于一些手工艺作品,但那些手工艺作品很有体量感,创意思路有趣、宽泛,作品精彩,也用上了最新的3D打印技术。在材质上,视觉传达专业学生仍然采用以纸质为媒介的设计,材料的使用远没有其他专业丰富和多样,展览形式也没有突破传统。

二、VR虚拟现实对毕业设计和毕业设计展的影响

虚拟现实是通过信息技术在电脑中模拟构成一个三维虚拟空间,并以此为基础为欣赏者提供听觉、视觉甚至触觉上的体验,人为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VR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将和现在的移动智能终端一样,在客观上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VR设备的不断出现,尤其是VR眼镜的兴起,人们再次把焦点放在VR设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上。大学的毕业设计展也可以借助VR虚拟现实做出数字化的毕业设计展形式,只要有网络,用户就可以在任意平台上观赏和浏览毕业设计成果,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等方面的限制,并且更能充分展现专业的特性,视觉效果将更加突出。如果毕业设计展能够用VR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毕业设计形式也将发生改变,更加多元化和立体化。

结语

VR设计快速发展,除了相关技术在将来会大规模盛行,其配套定制也同样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和潜力。VR设计不仅能够有效满足不同行业对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需求,对于新媒体设计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把握机遇,将VR体现在教育中,在强化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做好迎接这一新的设计思潮的准备。

作者:黄繁 单位:昆明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论文:传统美术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效果

平面设计与中国传统美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高校设计专业的主要课程,平面设计主要涉及到色彩、文字和韵律。传统美术色彩与平面设计相呼应,是平面设计取材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大学设计课程引入西方教学体系,传统文化的强调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真实性,为了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也为了传承我国的传统美术,文章从平面设计与传统美术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了传统美术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效果取决于设计者对色彩等意向的运用。中国的传统艺术对色彩的把握准确,并且是生活的真实体现,对现代艺术设计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效果与中国传统美术色彩的关系

中国传统美术多来自于民间艺人,是生活的结晶。在色彩运用上,或鲜明、或低调,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生活背景有关。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平面设计则是通过设计师的设计满足客户的需求,二者之间具有相通性,传统美术色彩自由,平面设计色彩不拘一格。纯色系经常成为民间设计的主色系,设计师认为,原色更容易吸引观众。艺术设计高于生活,他对色彩的运用则讲求柔和与搭配。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多运用几种颜色的结合,打造出绚丽的色彩。同时,现代平面设计讲究排列,讲求色彩的层次性。设计的不同造成表现结果不同,传统艺术作品的色彩运用使作品的在视觉上具有较大的冲击力,这种色彩本身源之于对生活的热爱,因此多数民间作品都体现了作者火热的心情。与之不同,现代艺术设计则吸收了传统色彩中的一部分方法。在现代艺术中,可以吸取传统艺术设计中最简洁的表达方式。体现作品的可视性与可读性,而这恰恰可以传统艺术设计中的色彩为载体。平面设计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设计师,设计师的理念、能力,尤其是对色彩的把握程度将决定其作品的吸引力。好的作品色彩在于突出,不能过于单调。我国平面设计专业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在色彩运用上独立性差,抄袭现象明显。如何运用传统美术,使作品的色彩更加鲜明,增加作品的可视性,才是设计师的主要任务。总之,传统艺术设计与平面色彩在色彩上和在设计上有着相似之处,现代艺术设计的视觉效果传达可以借鉴中国传统美术色彩。

二、传统美术元素的表达意向

平面设计受到传统美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字、色彩和图形几个方面。由于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时间短,在设计过程中,传统美术的应用较少,相反西方美术意向应用反而较多。但对于大部分作品而言,缺乏传统的中国意向,不利于其在群众中的传播,使作品受欢迎程度降低。从技术角度分析,缺乏传统美术元素的支撑,平面设计作品浮夸或者色彩应用不明显。在装饰设计上,传统文化的结合是更多居住者的需求。需要对传统色彩的意向更好的整合与应用。

1.色彩

色彩是传统美术主要表达意向之一,也是平面设计最应借鉴的地方。传统美术多是民众在生活中的积累,能够很好的反应人们的生活,对色彩的运用则讲究鲜明。在中国传统艺术剪纸中,色彩和形状的运用都体现了中国特色文化。色彩选择受到文学、政治、宗教的影响。对传统美术的理解源于艺术设计师的生活,色彩应用准确则会使人心情愉快。对此,我们倡导设计师培养创新能力,真正意义的设计让人身心舒适的产品。如在家居装饰的设计上,色调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客户的需求,色彩的搭配原理,还要力求不同,通过颜色的多变来满足年轻的人群。在美术学中,色彩搭配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对作品进行补色和色相对比可以使效果更加良好。现代设计师主张在色彩上使用此退晕和对晕两种方法,事实上,该方法就源自于传统的中国要素,是历史文化的沉淀。

2.图形

色彩与图形的结合能够给人以直观的视觉享受。在不同的图形设计中,设计师主张采用融合性强的线条,这与传统艺术设计有所不同。在传统艺术设计中,图形多讲究跳脱性,线与线之间看似毫无联系,但却能形成有机的整体,这就是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表现。线条的粗细、轻重都将决定作品给人带来的感受,柔和则温暖、舒适。凌厉则厚重、动感。要求设计师根据客户需求,结合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正确使用线条,优秀的作品通常由不同种类的线条组成,给人与视觉享受。

3.文字

有的设计师认为文字可有可无,但实际上,文字是艺术作品的外延。在很多景点的亭台设计中,都有文字作为依托,依靠简单的文字来表达传统文化,突出历史都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汉字本身能够留给人们一定的感官享受,在平面设计中,通常不能丢失文字这一意向。尤其是在一些具有历史年代感的作品设计中,图形和颜色均无法表达其内涵,只有通过文字的使用才能体现其立体感,增强作品效率。总之,我们要明确平面设计的意向,并注重于从传统的中国美术作品中截取相关意向,将其巧妙的应用于设计作品中。

三、传统美术色彩应用于现代平面设计

将传统美术色彩应用于现代平面设计对其设计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我国传统美术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不可取代的艺术设计素材。平面设计无时无刻体现着中国的传统艺术。将色彩、图形和文字上都有所体现。艺术美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为了更好的艺术作品中体现出中国传统美术的视觉效果,我们将其运用过程分析如下。

1.图像信息色彩分析

在艺术作品的设计过程中,信息的传递是作者的只要目的。而信息色彩则是主要传递意向。正确运用图像、文字色彩才能体现出艺术作品的设计效果。我们以图像信息色彩为目的,在艺术作品设计过程中,可以将规则的与不规则的线条结合在一起,在颜色的选择上,可以将明色系和暗色系连在一起。在一定的语境下,才能体现作品的特殊含义,传达出一种视觉的语言。对于设计师观念上,要注重现代化思想的传播和传统思想的结合。再比如,在装饰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可以选择温暖色彩,给人以好的感觉。此外,对于我国现代艺术设计而言,还受到传统古典艺术设计的影响。对于美术设计过程中,可以将多种元素结合,设计师要具有创新能力,注重艺术作品的创造力和影响力。在某一体育运动鞋品牌海报设计过程中,作者使用了图形、意向和文字的结合。在文字的选择上,作者选择了红色作为朱色系,而在海报的选上,选择了灰色作为其主色系,这样主体与个体之间相互呼应。另外,作者在这一环节上还使用了摄影技术,在视觉上给人更多的享受。此作品在色彩运用上更胜一筹。

2.文字意象的具体应用

文字作为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主要意向,在多个设计作品中有广泛的应用。文字是艺术作品设计中的另外一个构成要素,并且是常用的视觉符号。文字中与蕴含了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是对其其它意向的补充。这样结合了文字图形化特征的如在中国艺术对联的设计过程中,文字是主要的表达对象。在中国传统艺术设计中,应用更是广泛。总之,汉字在节日庆典中、在多种场合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在现代艺术作品设计中,不应忽视汉字的作用,而是应将其巧妙的应用于作品设计中。

总结

中国传统艺术具有多年历史,是人们在生活中对美的追求。传统的美术设计中多以文字、图片和色彩的运用为主要意向。在作品的设计上,蕴含了中国的文化。传统文化对于现代艺术设计具有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高校美术教学体系引入西方的体系,中国大部分的传统文化被遗忘甚至被抛弃,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生动性,同时不利于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播。基于传统中国美术色彩对平面设计的重要作用,我们应对高校教学进行改革,积极挖掘平面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并注重色彩搭配。现代艺术设计师的理念也是教学中主要解决的问题,对于艺术学习而言,视觉传达效果主要取决于设计师的经验和理念,因此要合理的应用传统的美术色彩艺术,培养专业的人才,提高艺术作品的传达效果。

作者:袁敏 单位:九江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