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1 05:11:5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手工制作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摘 要:3-6岁幼儿是习惯培养和兴趣爱好培养的重要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同时也是培养孩子环保意识的重要阶段。手工制作是运用各种工具和手的技能对材料进行加工与创造的一种造型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本文就如何通过废旧物品进行手工制作来增强孩子的环保意识进行了探讨,以为实际工作同参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环保; 手工;废旧物
幼儿园是孩子进入学习的第一个“学校”,在这期间,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不仅可以引导孩子正常的成长,同时对加强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加强对幼儿进行环保理念的教育,贯彻“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的理念对推动社会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种大背景下,在幼儿教育中通过手工制作来加强孩子的环保意识,特别是通过利用环保废旧材料对教学环境的创设,已经成为当前将幼儿教育同环保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一、引领幼儿认识环境,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感知觉占据着核心的地位。学前儿童通常都是借助于形状、颜色、大小、声音等等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基于这样的观点,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引领幼儿借助于自己的感知觉器官去感知周围世界中的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引领幼儿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的自然资源与各种自然现象,从而萌发起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的冲动以及进行主动探索的烈欲望。
比如,春暖花开的春天或硕果累累的秋天,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引领幼儿进行一些春游、秋游之类的活动,引导幼儿们走进大自然,走进社区,走进动物园,走进植物园等,引导幼儿们借助于感知觉器官去自主体验、去自主发现、去自主探究周围世界中一切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进一步激发起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对周围世界的广泛关注,让幼儿们初步了解到人类与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初步明确到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是一种自我毁灭,从而让幼儿们进一步明确到保护与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是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一份义务。
二、加强对废旧环保材料的应用
要加强对幼儿进行环保废旧材料再利用的正确指导,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要实现对环保废旧材料的高效利用,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幼儿手工操作的正确指导,通过收集更多的具有创造性的废旧材料,在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的同时,也能实现对幼儿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用比较适合开发使用的废旧材料 ,比如旧报纸、旧玩具等,可以指导幼儿用牛奶纸盒制作小动物,或者是用饮料瓶制作机器人等,在幼儿完成手工后,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鼓励幼儿不断地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儿对生活中可以利用的环保废旧材料的发现能力,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幼儿园中空闲的地方,将幼儿使用环保废旧材料制造的小物品进行集中摆放和展示,在加强对幼儿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进一步推动环保废旧材料在幼儿手工制作中的利用。
三、丰富幼儿环保知识
为了提升幼儿的环保意识,在日常幼儿教学时还应渗透一些环保知识相关内容,教师课前应做好充足准备,筛选幼儿能接受理解的知识点,培养孩子关爱生命、爱护植物、亲近大自然、珍惜资源的崇高情感。要使幼儿轻松简单地接受环保知识,可以通过以下两种形式展开教育:
1.组织有丰富环保知识的活动。比如,教师可组织野外绘图课,外出写生是孩子们很喜欢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个特点先带幼儿感受美好的风景,并告知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在感受美好的同时引导孩子去发现其中不和谐因素,比如乌黑的浓烟、草丛中随意丢弃的易拉罐和纸屑、枯朽的树桩、不再清澈的河流等,看到这些老师可先让幼儿讲讲各自不同的认识,并借助这个机会告诉他们一些不懂的知识点,直观感受、主动思考再结合语重心长的讲解会使孩子们环保知识的掌握得到长足的进展。
2.通过游戏加强、巩固环保知识的学习。幼儿思维大多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比较欠缺,因此应组织一些生动形象的游戏来辅助环保知识的学习,以孩子们能接受的形式,多开展有趣味性的游戏内容。比如,让幼儿回家收集大小各异的盒子带到园内,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城堡搭建游戏,牙膏盒、牛奶盒、奶茶杯等盒子大小形态各异,给幼儿留有充足的想象发挥空间,这样不仅能提升幼儿的环保意识,还能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可谓一劳多益。
四、加强对环保特色情境的设置
要提高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对环保废旧材料的利用,还需要加强对幼儿园特色环保教学情境的设置,充分发挥环保废旧材料在教学主题环境中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主题,让幼儿在教学主题的环境下寻找到合适的环保废旧材料并进行制作,提高幼儿对环保废旧材料的有效利用。比如教师可以为不同的班级设定为不同的环保主题,有的班级可以作为一棵大树,有的班级可以是小蝴蝶,通过将幼儿引入到不同的主题情境创设中,充分发挥幼儿对环保废旧材料的使用。比如幼儿要进行有关大树的主环保特色情境的创设,就可以使用不同的废旧报纸和各种购物绳索袋子进行大树枝干的制作,还可以将蛋糕包装纸和废旧的彩色图画装饰到树杈上,让幼儿能够得到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感受对环保废旧材料利用效果的同时,通过构建环保特色的教学情境,加深幼儿对环保理念的体会,以促进幼儿园对环保废旧材料的高效利用。
五、丰富教学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手是思想的镜子,是智力才能发展的刺激物,是意识的伟大者,是指挥的创造者。”“幼儿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心理学家也一致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手的活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当幼儿双手活动时,指头上的神经细胞会随时将信息传到大脑,因而加强幼儿手的活动,开发大脑潜在机能。同时,对幼儿来说,手是他们认识事物、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关系到幼儿方方面面的发展。
动手操作是幼儿主动学习和获得技能的重要方法。废旧物手工制作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同时能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提高想象能力。通过自己的双手,将身边一个个废旧的物品改变成各种各样的装饰物品,将生活环境变得生动、有趣,如报纸制作成的小鱼、空气袋制作成的十二生肖小动物、纸心筒制作成的小人、纸板制作成的相框,在一个个小小的制作中,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发散性思维、合作精神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在幼儿的心中种下“废旧物品再利用”的环保理念,知道不随便乱扔垃圾、不浪费资源、关注环保,懂得并铭记: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能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将对他们今后正确爱护环境的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学前教育作为启蒙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幼儿园要高度重视这一阶段的培养,在课程中融入环保教育,加强引导,提高幼儿对美好事物的鉴赏能力。加大力度研究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不断提高美术手工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为幼儿提供发挥自我的空间,在提升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使学前儿童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促进其全面发展。
摘要:钦州坭兴陶,历史悠久,驰名中外,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钦州坭兴陶以其神奇的窑变、精关的装饰、良好的透气性,而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四川荣昌陶和云南建水陶并列为“中国四大名陶”,在1915年获“巴拿马运河开航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近百年来,钦州坭兴陶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内展览会,获各项大奖40多项。其历代珍品被国内外儿十家博物馆或艺术馆收藏,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中,钦州坭兴陶和广西“壮族织锦”一起列入被保护的民族特色工艺品,当属广西两件宝之一。本文主要对坭兴陶的手工制作艺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坭兴陶;手工
在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形势下,钦州坭兴陶虽历经千年的传承,但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仍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完善和提高,使其独特的材质、越发精湛的制作工艺以及耐人寻味的文化魅力,展示出一种承接千占、绵延未来的美。钦州坭兴陶的制作工艺特色,主要体现在原料选配、制作配料、成型、装饰、烧制等环节上。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的研究和体会,说说自己的一些关于坭兴陶手工制作的看法。
1.钦州坭兴陶的原料选配
钦州坭兴陶陶土主要为紫红泥,泥质细腻纯净,陶器不施釉却如瓷器般光滑润泽。坭兴陶器泥料大都经严选细练,采钦江东、西岸边的泥相结合。主要采掘地表至深一至两米的泥层,因东泥软而细,所以,挖掘回来的东泥不能露天堆放,需预防大雨淋湿,避免原料流失。而西泥是块状硬质薪土,挖掘回来的泥料必须露天堆放,经过4到6个月的阳光照射,通过雨水的溶解和冰冻作用,使西泥发生碎散、溶解与氧化,达到风化之效。风化需历经冬夏两季,冬季主要起分散崩裂作用,夏季主要起增加腐殖酸作用。东软为肉,西硬为骨,按软六硬四比例混合,骨肉相互支撑得当,方为上乘之品。
2.钦州坭兴陶的坯料制备
根据坭兴陶制作工艺的要求,坭兴陶生产需要制备两种坯料,即可塑法成型坯料和注浆法成型坯料。制备坯料主要是将东泥和风化后的西泥按一定的重量比混合后,经一系列流程制备而成。
2.1可塑法成型坯料制备流程。
东泥重量称量湿球磨过筛沉淀池抽西泥重量称量清水储浆池压滤真空练泥陈腐二次真空练泥可塑坯料
具体流程如下:
2.1.1重量称量配比。将已粉碎的料泥按东泥∶西泥为6~5∶4~5的重量比进行重量称量。
2.1.2研磨与混合。使用球磨机,将配比好的东泥与西泥进行研磨与混合,以获得泥浆。
2.1.3过筛。将磨出的泥浆通过具有一定大小孔径的筛面进行过滤,坭兴陶的泥浆料必须经过两道筛。过筛之前先将泥浆稀释以易于过筛。
2.1.4沉淀脱水。过筛后的泥浆静置水泥砌成的沉淀池中,待泥浆沉淀于池底后,使用抽水设备抽去上层清水,以使泥浆料变稠。
2.1.5压滤脱水。采用压滤机将泥浆里的水和泥料分离开来,形成泥饼。
2.1.6练泥与陈腐。使用真空练泥机练泥排除泥料中的残留空气,并陈腐以促使泥料中的水分均匀分布。
2.1.7可塑坯料。用切割机将泥料切割成高约50厘米,底面直径约15厘米的圆柱形泥柱。切割好的坯料要存放在水泥砌成的储泥池中,用薄膜覆盖且不可阳光照射,以免坯料的水分散失。
2.2注浆法成型坯料制备流程。通常来说,注浆法成型坯料制备流程与可塑坏料的制备流程相似。只是在压滤脱水制得泥饼之后才有不同。首先是将泥饼切成小块,然后根据生产要求将电解质和水与之混合,最后放入球磨机中进行搅拌,搅拌过程中要不断的加水冲洗。球磨机磨出的泥浆要经过5个水泥砌成的储浆池而把沙等杂质沉淀下来,在每个储浆池中都只抽取上层的泥浆,最终即可得到符合生产工艺要求的注浆法成型坯料。
3.成型。过去坭兴陶成型主要采用手工拉坯,进入半机械化生产后,成型方法开始被加以使用,这些方法分别为注浆成型法、印模成型法、滚压成型法。其中注浆成型法和滚压成型法使用石膏作模具,印模成型法陶车结构图使用硫磺作模具;滚压成型法和印模成型法使用可塑法成型坯料,注浆法成型使用注浆法成型坯料。下面笔者主要介绍手拍成型型法。手拍就是将干湿度适易泥料,用木搭子拍打成厚溥均匀的泥片、泥条置于转盘上,用木拍子拍打成型,加上熟练的技巧和一些简单的辅助工具,拍打出各种器型。
4.阴干。成型修整好的坭兴陶坯体要进行阴干将坯体水分排出,否则入窑烧制会发生严重的产品炸裂。目前,坭兴陶采用3种阴干方法:室内干燥法、风干法和晒干法。室内干燥就是将坯体放置在窑炉上部利用窑炉的焰气作为热源。在室式干燥时,空气温度不能超过70℃,否则坯体容易开裂。风干法就是依靠自然风和风扇干燥,风扇要对正坯体中间部位吹风,否则坯体一边干一边湿易产生变形。晒干法就是在天气晴朗时把坯体搬到太阳底下晒。搬运坯体要特别小心,以防坯体发生变形和破损。视采用的方法和坯体的造型,阴干时间在3~10天之间。检验方法是看坯体颜色的变化,坯体泛白后再阴干一天即达到入窑烧制的干燥要求。
5.钦州坭兴陶的装饰
坭兴陶传统装饰工艺主要为白描和浮雕。白描效果即先在未干的泥坯上描绘出图案的线条,然后以刀,勾勒出中国画白描的效果。浮雕效果全凭艺术家手工直接在泥坯上雕刻而成。历代陶艺师们利用坭兴陶土具有很强可塑性的泥质,在器皿坯体上雕刻诗文和绘画,其中诗文内容主要以中国历史文人墨客名家名句和具亚热带景观的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为主,风格高雅。画而雕刻得与装饰相结合,集春暖、夏绿、秋红、冬寒之灵气于一体,尽显造型变化的奥妙,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目前,历经改革,坭兴陶装饰工艺手法更加丰富,注入了现代设训一的气息,凸显和丰富了坭兴陶的装饰文化。
5.1雕刻工具。装饰工具有雕刻刀和雕塑刀两种,大多为钢制。雕刻刀主要有斜口刀、圆口刀和平口刀,有大小不同规格。斜口刀用于雕刻精尖细深的纹路,圆口刀可雕刻较宽阔的纹路,平口刀的主要用途是铲平所刻纹路的底而。还可根据雕刻要求自制各种形状的刀口和其他工具,如两用塑刀、刮泥刀、木糙、压光抹和勾抹等。
5.2雕刻工艺。坭兴陶主要靠雕刻工艺装饰。雕刻工艺是在坭兴陶半成品的坯体上,用锋利的钢刀雕刻出文宇和图案,分为平雕工艺和浮雕工艺两大部分。平雕是在半干稍湿的泥坯上进行,有线刻、镂雕、雕塑、镶嵌等技法。浮雕是在全干的坯体上进行,有高浮雕、低浮雕、凸浮雕及凹浮雕等技法。
5.2.1坭兴陶刻划装饰。刻划的工艺技法见于我国传统陶器上的刻图装饰,而现代坭兴陶上的刻划装饰是在传统手工技巧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观念和审关标准,在干坯上采取图案纹样的刻划装饰。传统的刻划装饰主要用在器皿上,而现代的刻划装饰不仅在器皿胜陶艺上,也在雕塑类陶艺上得到普遍运用。其方法是:在作品素坯表而轻轻勾画出铅笔或浅墨汁的装饰纹样,用扁平刻刀采用半插刀的方法,以刻线条的方式刻出主要纹样,然后选用小斜刀刻出纹样中的结构和层次变化,注意局部与整体效果等关系的调整。
5.2.2刻划镶嵌。刻划镶嵌装饰的工艺特点是在坭兴陶坯上用刀具刻划出凹形纹样,选用白土泥料镶嵌在刻划掉的纹样之中。现代坭兴陶陶艺利用这种特殊工艺,使其装饰与造型显现出整体的自然效果。
5.2.3模印装饰。就是利用模型在未干的坯体上印制图案,也可以用带纹样的印戳或者绳子以及其他工具印出纹样。另外也可将装饰纹样用泥巴做成浮雕形式,然后翻模印坯,再虱接于泥坯造型之上。
5.2.4材质肌理装饰。坭兴陶泥料的质感具有相当强的可塑性和表现力,从原料到加工、从制作到烧制的全过程中,无意地产生泥料自身的肌理和质感;或有意地在坭兴陶作品表而利用各种工具、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显现出不同形状、不同质感、不同效果的肌理,而这些不同肌理使人在心理和生理上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和视觉感受。
5.2.5坭兴陶镂空装饰。镂空亦称为“透雕”,镂空就是用特制的金属工具在干坯上镂雕出装饰图案,具有通透的艺术效果。镂空空间和造型一定要预先设计好,可以先在泥坯上画出草图。镂空时一定要仔细认真,出现失误是很难补救的。有经验的陶艺家会在要镂空的地方用毛笔蘸水湿润,然后再用金属工具慢慢镂空,这样就会增加成功率,避免失误。
6.钦州坭兴陶的烧制
钦州坭兴陶的烧制窑炉经历了龙窑、倒焰窑、隧道窑到现代梭式窑的变迁。随着窑炉技术的变迁,坭兴陶器的烧成率、窑变率及珍品率有所提高,钦州坭兴陶亦得以传承与发展。现代梭式窑是电窑的一种,其制坭兴陶烧成率达到90%以上,窑变产品达到80,艺术珍品达到10%,使几百年沿袭下来的传统工艺产生了质的飞跃。
6.1烧成。现在使用的主要是电窑或气窑,是还原烧成,其原理是:利用烧成时窑炉内供氧不充分,窑内处于正压状态,燃料不能充分燃烧,产生烟雾,使陶土中的金属氧化物与窑内的一氧化碳结合(例如:氧化铜还原成氧化亚铜,颜色变成绿色)。烧成前要在陶品分离的两个部件之间接触的部位扑上铝粉,以防在烧制过程中发生虱结现象。在炉窑内安装陶坯时,要遵循“横缝要对、竖缝要通、外紧中空、上密下稀”的原则。烧制时间一般要10多小时(视陶坯多少和炉窑空间大小情况而定),温度达到1200度左右,断电后须自然降温约两天后才可出窑。
6.2窑变。钦州坭兴陶的一大特点是“窑变”,主要表现在坭兴陶产品在烧制过程中产生胎体颜色的窑变,烧成后无须添加任何颜料,并自然形成各种色彩斑斓的图案和纹理,经水磨表层后可呈现窑变后的真面目:表层除保留着紫红泥特有的朱红或紫红等原色以外,还形成了各种若隐若现的古铜、墨绿、紫红、虎纹等诸多色泽,而其中最为珍贵的色彩是“古铜色”,其颜色似古代的青铜器的颜色,青、红铜的颜色效果使整个陶器闪耀着金属般的光泽和质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6.3磨光。钦州坭兴陶器的制作成品是不施釉和任何颜料,陶器的表面采用磨光工艺,烧成后的产品经过打磨表层而,色泽光润柔和、古香古色,显现丰富的窑变色彩和层次。磨光工序一般细分成如下几个工序:首先,对川蜡加热使其熔化,陶器略微烫手时用蜡扫沾蜡均匀地涂抹于陶器表而;其次,用粗金刚砂轮去净表皮及产品上的浅小砂痕或小孔洞,保持产品轮廓、线条的清晰;第三,用油石(石条)手工磨砂轮磨不到的部位。接着用细砂轮再磨一次以增加产品的光滑度。接下来,用加热电炉给陶器重新加热至烫手再用蜡扫二次上蜡,最后用布轮抛光提高产品的光泽,磨光即完成。
总而言之,笔者通过以上自己对坭兴陶手工制作的相关知识的阐述,让大家对坭兴陶有所了解,进而对其加以重视,以促进我们的传统工艺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继而发扬光大。
小学美术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思维,通过绘画和手工等简单的艺术形式,对学生进行美学启蒙。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主要还是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开展,在绘画和动手制作的环节中开发学生的思维和综合能力,所以说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有重要作用。针对小学年龄段,小学美术安排了很多动手制作内容,希望学生能够在制作活动中脑、眼、手并用,深入挖掘学生的能力,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行培养。
一、动手第一步――尊重学生
小学生刚接触正规化的教学内容,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仍然保持着自主的思维和丰富的创造力,所以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千万不能忽略学生的自主性,不能过多地束缚学生,只有根据学生认识知识的规律开展教学,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
传统的教学中,考虑到课堂纪律,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往往过于严苛地限制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教师的一些具体要求完成制定的操作,学生的自主作用被严重限制,被动地听老师讲课,再根据老师的指导做作业,学生为了上课而上课,对自己执行的内容不加思考,这种被动的状态,学生自然难以感受到美术带来的乐趣,缺少乐趣学生的注意力也不会过多地放在学习内容上,可以说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发挥,相当于没有任何指导作用的教学。
所以说让学生参与到美术课堂中,真正动起手来进行自我智力的发展,必须让学生的自主思维得到充分发挥,教师更多的以朋友的身份给予帮助,让学生的思维随意地发挥,产生的创意正是美术创造的灵感来源,缺少这种灵感,美术作品就缺少了灵魂,学生也没有任何提高。将课堂的主导交给学生,创意得到发挥,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锻炼,这样学生才有动手的欲望。比如说苏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二课的主题"机器人伙伴",第一步就是让学生畅所欲言,不要限制学生创新思维的表达,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不断迸发好的创意,为学生下一步动手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建议让学生有目的地思考,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请你来说说你想象中的机器人伙伴是什么样的呢?你想叫它什么名字?它都有什么功能呢?"诸如这样的问题,不会限制学生的自主思维,还能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创意过程。
二、动手第二步――探索材料
动手制作第一需要创意和设计,在前文我们简要讨论了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了好的创意和设计,怎么动手将这个设计实现呢?就需要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了。
动手制作最主要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体现创新可以从设计和创意,还有就是从解决问题的方案上体现创新意识。动手制作需要学生根据一个具体的设计目的,制作一个能够体现主题的作品,这个作品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学生觉得画一幅画是自己擅长的,有的学生觉得做一个剪纸是很好的选择,当然也有学生认为做个泥塑模型更容易体现心中的设计,如果有条件可以让学生满足这些动手需求,有想法实现最重要。
比如第五课"小挂件",给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主题,但同时给了学生非常多的表现形式。挂件可以是一个动物的造型,也可以是简单缝制的布偶等。教师在开始教学时,先简单问问学生在什么地方见过小挂件,都是什么形式的,从而简单地介绍一些挂件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些思考的空间。其次再问问学生,你做一个挂件想挂在哪里,在卧室、在客厅或者在教室等等,有了这样的引导,学生就有主要的思考目标,"我见过一个正反面不同花色的圆形挂件""我见过一个用贝壳穿起来的挂件",学生开始思考并决定了挂件的形式,下面就由学生来思考如何实现。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对挂件的形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再决定自己该以怎样的方式来实现,什么颜色、什么材料等等。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类比观察,对自己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了一个构想,这个构想结合观察的过程,就是在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动手第三步――合作实践
动手制作不靠团结合作实际也很难完成,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也就是说学生的创意非常好,也有了不错的解决方案,但是执行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制作一个有创意的面具,学生可能有模仿蜘蛛侠的创意,选择了红色的卡纸,想要处理成面具的形状还需要剪刀,固定还需要皮筋等,但是做起硌生可能不知道怎样将卡纸剪成符合自己脸大小的形状、安装皮筋应当如何打结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解决。
合作不仅仅限于课堂上和同学合作或者和老师合作,在家里也可以跟父母合作,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制作的过程,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总结经验、学习技能。比如第8课"拼贴",学生想要拼贴一个果篮,先要拼一个花瓶,也准备了很多可供裁剪的原画,准备了剪刀,可是想要按照边缘裁剪的时候总是剪不好,这时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裁剪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裁剪不好的学生,裁剪不好的学生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不仅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更能体会到亲自动手解决问题的乐趣。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要针对小学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展开,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从多个角度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思维等,鼓励学生在动手过程中积极思考。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灵活调整教学的措施,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乐趣和智慧的学习空间。
摘 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文章主要从渗透动手操作思想激发学生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剪裁、拆装等基本动手能力,注重合理评价学生动手能力和手工作品等方面,对此进行相关研究。
关键词:动手能力;美术教学;手工制作;能力培养
美术手工课是动手制作和材料综合应用的实践课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能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手脑并用的能力,促进美术潜能的开发,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下面,对优化美术手工制作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进行相关探讨。
一、渗透动手操作思想,激发学生主动性
作为初中生,要想创作出一件具有特色的美术手工作品,有时候会遇到许多困难。有的学生并不是不想创作,而是不知道从何入手。因此,学生有时会直接借鉴他人的美术作品,造成高度模仿,没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美术思考,将抽象的美术因素从一些具象的事物中提取出来,让学生融入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而创作出有特色的美术手工作品。例如,在制作孙悟空的泥塑形象时,一些学生不懂得如何设计有自己个性的孙悟空泥塑。如果没有美术教师的指导,学生就可能在困难面前退缩,或者直接模仿他人的作品,这对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要进行细心的引导,将动手操作的思想渗透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作主动性。以京剧脸谱为例,生、旦、净、末、丑五个类别,每一类都有其特定的勾脸方法,而且每一种勾脸方法都具有特定的意向性。当观众看到这些具有意向性的表达,就能体会到这个形象背后的含义。京剧脸谱对线条的勾画十分注重,比如,脸谱的眼睛形状是方还是圆、眼角向上或者向下,都是有讲究的。脸谱的色彩分配也十分严谨,传达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教师要通过这样的思想渗透,使学生在京剧脸谱的勾画中激发自主创作热情,形成自己的风格,借助独特的制作手法,创作出不一样的形象,传达出不一样的思想情感。
二、注重培养学生剪裁、拆装等基本动手能力
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需要从一些基本操作训练开始,其中剪裁能力就是一项基本功。在手工剪裁制作过程中,有的学生只做了简单的几个步骤就无从下手,甚至有的学生一直等着老师来教如何开始第一步、第二步。例如,有些学生没有接触过手工制作,不知道长方形的纸按一定要求折起来再将多余的纸条裁掉就是正方形。有的学生虽然知道如何折,但不知道怎样快速地去裁剪,有用直尺的,有用剪刀的,都难以使裁剪边缘整齐。其实,最方便的做法是把多余的纸条折过去,再反过来按着折痕撕下来就行,既简单又整齐。通过学习这些裁剪小技巧,学生对裁剪等基本动手操作产生兴趣,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另外一种基本动手能力,就是拆装能力。手工制作的类型非常丰富,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经过加工的材料,只需学生通过简单的拆卸、组装就可以完成一件作品。例如,在中学阶段开展的建筑模型比赛,就用到很多这样的材料。采购来的是一些纸质模型和木质模型的原材料,学生需要先用美工刀等简单的工具进行拆卸,把模型各部分从原材料中一一拆下来,然后根据相应的图纸进行拼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学习到一些拆卸技巧和道具的使用技巧。在使用材料的时候,还要格外小心,不要损坏材料或者伤到自己。这样的拆卸、组装操作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合理评价学生动手能力和手工作品
初中生对手工制作有较大的兴趣,但由于身心发展尚不成熟,所学知识有限,因此,有些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较差。而部分教师在评价的时候,往往否定多于肯定,批评多于鼓励,不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手工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评价可以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也可以是对学生手工作品的评价,要通过评价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感,充分{动学生的创作乐趣。所以,美术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多实行鼓励式评价,帮助学生减轻动手操作的压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由地动手尝试。动手操作能力的合理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对他们学习手工制作提供帮助,还可以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巩固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对学生的手工作品进行评价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借鉴,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学生展示手工作品,在更宽广的平台上接受各方面的评价,然后进行总结,弥补不足之处。这样,学生的收获越来越多,动手能力也就逐渐提高。
四、结束语
总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可以提高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促进学生美术潜能的开发,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美术教师要注重更新教育理念,通过渗透动手操作思想、有针对性的训练、基础能力的培养以及合理的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摘要:手工制作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可操作性、实用性强。本文对目前高职院校手工制作课程研究现状进行归纳。通过浅析高职手工制作课程在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前教育 手工制作课程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手工制作课程是一门以传授手工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实践操作、应用为活动内容的一门艺术教育专业技能课程。手工制作课程在高职学前教育技能课程领域内具有上承《美术与幼儿美术创作》课程,下启《玩教具制作》《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的功效。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实际运用到的地方是最多的,如最常见的五大领域课程中的教具制作、幼儿开设的手工制作课程、幼儿每日相关的教室环境创设和幼儿园整体环境创设。因此它的实际运用价值是最直接的。
一、高职院校手工制作课程研究现状
以“高职”“手工制作”为关键词在“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中检索到了4篇相关学术研究论文,并没有相关的硕博论文进行研究。分析后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其中从课程改革出发(丁晓景,2012),对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实训项目、考核机制进行了浅析。[1]通过调查发现《手工制作》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孙平燕,2014),从课程实施过程入手提出了课前调研,创新教育理念;课中创新,改善教学方法;课后总结,完善课程评价。[2]从教学模式出发(段浩然,2011),提出了将网络资源合理地利用到《手工制作》的课程教学中,丰富了课程教学模式。[3]在教学模式方面提出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丛娜,2015),在课堂教学中加入欣赏课、情景课、体验课、实际操作课、集体创作课等,通过多种形式为该专业学生提供广阔的手工制作学习空间。[4]
二、高职院校手工制作课程结构问题浅析
从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计划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总课时1343,手工制作课程课时数占总技能课时数的0.25%,与普通话训练、玩教具制作、思维训练、幼儿英语口语训练各科占总技能课程课时数基本相同。其中美术与幼儿美术创作、钢琴与幼儿歌曲伴奏、舞蹈与幼儿舞蹈创编课时数占总课时数最多。手工制作课程作为美术与幼儿美术创作的延伸学科,与其他美术类的延伸学科相比课时数基本相同。手工制作n程作为一种操作性极强的技能课程,其课时数可分为理论课时数与实践课时数,其中理论课时数占手工制作总课时数的30%,实践课时数占手工制作总课时数的70%。与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理论课程课时数占22%,实践课程课时数占78%相比,手工制作课程实践课时数相对较少。
三、高职院校手工制作课程内容问题浅析
(一)课程内容陈旧、创新性低
高职院校手工制作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剪纸、折纸、粘贴画、泥工、编制画等。由于课时总数的影响,对这五大类内容的知识只是浅尝辄止式的学习,集中于教材内容的学习,不能及时补充与之相关的新知识。教材内容陈旧,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可操作性低,创新性低。
(二)课程内容理论与实践课时数分布不均
手工制作课程作为一门操作性极高的技能课程,实践课程课时数应该多于理论课程课时数。但过多的实践课程也导致了一种现象的出现,只追求实践忽视了理论知识的讲授,导致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不能正确地掌握制作方法。
(三)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单一
在手工制作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式来进行具体内容的学习。这种方式在操作的过程中往往效率较低,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地掌握制作方法,这也体现了手工制作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单一。
四、结语
(一)设置技能结构分支,培养专门人才
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情况,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技能结构分类,培养专门的人才。对于五年一贯制的高职学生而言,头三年可以进行基础技能知识的全面学习,第四年根据技能课程的考核结果综合个人志愿进行自主选择,进入专业技能学习阶段。主要分为三大类:音乐类、美术类、钢琴类,手工制作属于美术类的一个分支。可由学生自主选择。
(二)综合五大领域知识,丰富课程内容
手工制作课程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课程,应该抓住其特点,将其内容与幼儿园五大领域知识相结合,开展模块化的手工制作学习。例如:社会领域关于交通领域的内容,结合手工制作可以制作相应的交通工具,交通指示信号灯等相关教具。把手工制作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加手工制作课程的趣味性,及时补充手工制作课程的空缺内容。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内容呈现方式
由于班级人数增多,单一的传授与示范方式并不能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能够了解与掌握每一步的制作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手工制作进行提前录制,学生可以边看边学,更加细致地了解每一个步骤,也方便学生课后自学。
【摘 要】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需要增加幼儿的动手能力。手工制作课程不但可以有效培养出幼儿动手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幼儿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得到开发。本文主要是探讨幼师美术教学手工制作课程的重要性。
【关键词】幼师;美术教学;手工制作;重要性
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幼师应当高度重视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给幼儿充分的动手制作时间。手工制作课程具备比较强的实践性以及实用性,不但可让幼儿感受到手工制作的快乐,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幼儿们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思想品质等。
一、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提升幼儿动手的能力
动手对于大脑发育以及成长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具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动手可以让手更加灵活以及更加精细。另一方面,动手可以刺激大脑皮层,对于幼儿的潜力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培养幼儿创造力以及开发幼儿们的智力。手是一面思想的镜子,幼儿智慧也体现在手指上,通过手工制作,可以对幼儿的手工能力进行培养,一般来讲,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幼儿开动大脑以及锻炼自己双手的能力,促进大脑的发育以及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得到培养,此外,由于幼儿自身存在的独特性,在这个阶段的幼儿都具有好奇以及好动的特点,所以,开展手工制作的课程可以充分发挥出幼儿的这些天性,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兴趣以及喜好绘画、折纸或者剪纸等,教师应当意识到手工制作课程的重要性,一方面可以满足幼儿爱玩的心理,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幼儿动手能力以及促使幼儿逐渐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二、通过手工制作课程对幼儿的创造能力进行培养
在幼儿时期的学生们都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并且他们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着很活跃以及奇特的思维,通过手工课程就可以将这些优势发挥出来,这个手工课程也给了幼儿一个展示自己以及自我创新的机会和平台,这样的平台对于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以及创造精神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第一,手工制作课程当中存在很多丰富多彩的项目,比如折纸项目、制作小玩具、橡皮泥等,这些项目都十分有趣、好玩,这样的项目也是幼儿们所喜爱的,幼儿们通过这些项目,不但可以在玩耍以及制作当中感受到快乐,而且可以从中获得一些知识,并且对于丰富幼儿的想象力以及开发幼儿创造思维都具有莫大的作用,幼儿可以在课程上创造出自己喜好的小作品等,从而展示出幼儿天真烂漫的个性。第二,手工制造的材料也是多种多样,塑料瓶子、挂历、纸杯、树叶、纽扣等都可以作为创造的材料,这些材料价格便宜并且来源广泛,幼儿们可以随意进行制作,这些简单的材料通过幼儿的小手就会逐渐成为一件富有趣味以及个性的艺术品,幼儿在创造的过程,教师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促使幼儿可以发挥想象力。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手工课程对于幼儿的培养都有莫大的好处,教师应当根据课程的主要特点以及抓住这些幼儿的天性特点,营造出一个良好、开放的环境,从而促使幼儿的创作欲望可以得到满足,在老师的带领之下,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以及爱好进行随意的创造。此外,作为老师,需要鼓励幼儿关注日常生活以及发现生活当中的美,根据自己感受运用小手创造美的艺术品。一个纸杯或者纽扣都可以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变废为宝。比如,给孩子们一个纸杯,让幼儿们想想如何将这个纸杯制作出一些小玩意,是否可以做成纸杯娃娃等,在课堂上可以要求孩子们进行相互的讨论,教师从中给予必要的指导,让纸杯制作成为可爱、独特的娃娃,从而进一步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
三、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对幼儿的品质进行培养
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老师们应当知道,应当让幼儿多开动大脑以及发挥出幼儿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渗透进一定的情感教育,对幼儿的品质进行培养,第一,应当培养孩子们的自信以及坚强的品质,在制作小玩意的过程中,幼儿们不但需要动手动脑,而且必须要有耐心并且需要克服种种的困难,依靠自己的能力独立完成一个作品。当这个作品完成之后,并且作品得到老师以及其他孩子的赞美或是欣赏之后,这就可以给孩子带来成就感,成就感产生之后孩子们就更喜欢手工制作了。幼儿园的老师应当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以及闪光之处,通过一定的引导让孩子做成精美的作品。第二,应当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让孩子们形成爱同学以及热爱集体的品德,在手工作品制作的过程中,比如,让孩子们自己做一些精美的贺卡送给自己的伙伴以及老师等,这样就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友谊以及分享大家的快乐。在制作小汽车的过程中,应当让孩子们制作出各种各样独特的小汽车,之后将这些小汽车放在活动区进行分享,这样就可培养孩子的分享精神,此外,手工制作也可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通过手工制作,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美的魅力,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和审美情趣。比如说,在玩橡皮泥的过程中,幼儿们都会使用辅助材料,对作品进行修改和装饰等,在加工完善以及自主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幼儿们的审美体验以及提升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手工制作课程和传统知识类的课程有很大的不同,手工制作课程更加注重实践性以及实用性,不但符合幼儿好玩的天性,而且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对幼儿的团队精神以及创造力进行培养。幼儿手工制作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提升幼儿动手的能力、可以对幼儿的创造能力进行培养以及对幼儿的品质进行培养。幼师应当积极开展手工制作课程,对幼儿进行有效培养。
手工制作活动是一种能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活动,它直接用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式的一种教育活动。创意手工制作是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对手工制作进行改造,让手工制作具有新颖、独创的特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是思想的镜子,是智力才能发展的刺激物,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指挥的创造者。”手工创意手工创造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感性认识,培养其劳动技能,还可以培养孩子观察事物、认识社会、表现生活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为此在幼儿教育中开展创意手工制作,优化幼儿智力开发尤其重要。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创意手工的积极性,促进幼儿智力发展3
情景对幼儿的影响是幼儿创意手工的重要途径,在教室内布置合理的环境,刺激幼儿的感官意识,让幼儿对某一情节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幼儿进行创作,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室内装饰成一片大森林的模样,孩子们的脑海了就会出现了生活中的情景,教师在手工课上顺势引导:“孩子们,大森林里的小动物真多呀!你猜,有哪些动物呢?”幼儿此刻的大脑是快速运转的,寻找自己知道的动物,这时,如果让孩子们说一说你见过的动物的模样,一定是热情洋溢。教师接着说:“了解了动物的样子,我们‘请’小动物们来我们的大森林吧!”幼儿的创意空间被打开了,手工不仅仅是物质了,而是幼儿心灵的创造,教师引导幼儿创作出自己的动物,再来个动物联合会,幼儿不仅仅动手动脑,而且幼儿的创意手工一定会精彩纷呈,幼儿智力优化在潜移默化中完成。
当然,环境的影响还需要教师的创意空间,利用春夏秋冬的变化,寻找手工里的季节;利用节日寻找手工里的节日氛围;利用天空、海洋、高山等大自然的事物,寻找手工里的自然奇景。幼儿明确了意图以后,他们的手工制作就进入了构思阶段,而构思就是立意、创意。它是指在头脑中通过想象和思考,对制作的造型、色彩、装饰、成品效果等各构成因素进行全面计划与思考的过程。由于幼儿的思维是直觉的半逻辑思维特点,因而他们对手工制作早期很少出现“胸有成竹”的状况,大多是在行动中“迁想状物”。如,幼儿拿到一些碎纸他们会想象成“雪花”,再比如,在泥工活动中,幼儿将泥在手中团、搓、捏、压,随着泥巴的变长,他们会联想到“小棒”的形象,随着泥巴的变圆,他们会联想到“皮球”“元宵”等形象。幼儿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开启了手工创意的空间,那一个个泥塑、折纸、小制作等无不是幼儿智慧的结晶,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实现了幼儿手工创造与智力开发的有机结合。
二、提供丰富的手工材料,引导幼儿想象进行创意手工创作,优化幼儿智力发展
对于幼儿来说仅仅有环境的激发和创造的欲望还不够,教师要充分让幼儿认识不同的手工材料,让幼儿学会使用这些材料加上自己的创意创造出自己喜欢的手工作品,为此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手工创造时认识材料,使用材料尤其重要。
手工制作的材料种类可划分为面状材料、线状材料和块状材料。不同材料因其不同的材质、特性和质感而具有不同的成型方法和造型种类。因此手工种类又有纸工、泥工、布艺、绳结和废品再利用等之分。
在进行手工创作时,教师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做出不同的作品让幼儿在观赏、触摸中了解材料的软硬程度、长短变化程度、制作流程等,当然幼儿年龄较小,为此在材料认识上设计的难度不宜过大,另外,幼儿模仿性强,幼儿动手试一试让幼儿加深印象,还可以让幼儿从触觉上认识材料的使用情况,当然有些材料的使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例如,剪刀、棍棒等危险物品要妥善使用,确保幼儿安全。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工制作的准备过程是极其琐碎的。我们能为孩子提供的材料多得举不胜举,但总体来说,还是要本着环保、节约、安全的原则,同时最好是废旧利用,让幼儿在变废为宝的同时也接受一次艰苦朴素的教育,一举两得。同时生活中每天都会产生许许多多的废弃物品,如家里的旧塑料袋、吸管、易拉罐、毛绒线、饮料瓶、小布头、丝袜、旧报纸等等,应有尽有。这些看似没用的废弃物品,其实是很丰富的手工材料,既易找又省钱,还能变废为宝。
三、将幼儿手工制作与绘画相结合,进行创意制作,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创意手工制作不仅仅可以让幼儿在不同材料的选择上有自己的想法,不同的表现主题上有自己的创意,在手工制作中还可以和绘画相结合,在手工制作的色彩上、装饰上,幼儿往往有自己的想法,在绘画中的创意加入手工的制作,二者相辅相成激发幼儿对创意手工的兴趣,更开发幼儿想象的空间,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例如,在幼儿进行陶艺创作中,我们用不同的水粉颜料让陶艺变得多姿多彩,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再如,在幼儿进行折纸活动中,通过想象创造让幼儿加上不同的颜色、底纹等,不仅仅让折纸更加有新意,而且组成一幅有立体感的画面,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幼儿的手工制作水平。同时想象力、探索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的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在幼儿时期,幼儿的造性往往还体现在易变性上,幼儿在手工中与绘画相结合,整合了手工与绘画的能力,而且适应的幼儿在选择色彩、图案上的不确定性,可以在创造中进行二次创造,优化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了创意体现在每一个环节中,同时对幼儿的审美情趣也是很大的提升,他们的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总之,在幼儿手工创作中给幼儿一个宽松的想象空间,训练幼儿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幼儿的潜能,就能够真正实现幼儿创意手工的发展,优化幼儿智力发育。作为教育工作者,让幼儿有自己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幼儿的创意自由发展,让幼儿的手工课不再枯燥无趣,就从创意手工开始吧!
【作者单位: 常熟市尚湖幼儿园 江苏】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越来越重视手工制作课程教学的质量,对小学手工教学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而手工制作作为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科技课程中占有很大比重,并且在从小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升小学生审美观念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这样的认识,通过对小学手工制作课程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究,并相应的提出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手工制作课程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手工制作;分析研究
科技教学作为艺术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普遍认可和重视。近年来,小学手工制作课程新增了更多教学内容,被注入了更高的教学期望,其教学目的主要就是希望小学生多动脑、多观察、多动手等,进而创作出一个个贴近生活实际的小作品,并在制作过程中增强小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小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性,提升小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小学美术手工制作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1.开发小学生的大脑思维
手工制作课程主要是将学生动脑和动手有机地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有利于开发小学生的大脑思维,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脑和手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动手可以让脑得到发展,使它变得更加明智,同时脑也可以让手得到发展,将它变成思维的镜子和工具。”这里充分说明了动脑和动手在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中的重要性。手工制作作为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科技知识和艺术思想,在他们的大脑中完成构图,然后通过科技创作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一过程可以充分激发和活跃小学生的大脑思维。
2.将想象能力和实践相结合
一个完美的手工制作品融合了创作者独特的想象力和实践,有利于提高和巩固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科技知识。想象和实践之间具有统一性,如果片面强调其一,都无法实现良好的效果。片面强调实践技法,最终作品就会枯燥乏味,构图死板教条,缺乏灵性;如果片面强调想象,那么也无法在作品中充分表现学生的奇思妙想。因此,要将二者统一起来,同时展现到作品中,这样才能展现作品的活力与生机,增强作品的生命力。这一创作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挖掘他们的潜能,还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
二、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美术手工制作课程教学的有效策略
1.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手工制作课程
手工制作课程与现实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一个美术家都需要深入生活,通过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科技作品。生活是进行科技创作的源泉,而科技创作又在一定程度上高于生活,生活中到处都蕴藏着美。因此,老师在进行手工制作教学过程中应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小学生关注生活,让他们用眼睛去寻找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同时让小学生学会聆听、用心感受,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心灵美、自然美,从而将这些美有效地融入手工制作中,提升小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小学生创造美的欲望和激情。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发明一个具有独特性的时钟,并且让他们观察生活,选择身边的材料来制作。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易拉罐、树叶、彩带、纸板等多种材料制作出优秀的科技作品,不仅完成了作业,同时还增加了对生活的认识和了解,产生对生活的向往。
2.采用多样化的手工制作教学形式
首先,将手工制作与绘画有机结合,他们二者的结合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还能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制作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同步提升。例如,老师示范船模的制作方法,让小学生了解基本的制作流程和思路,从而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船模,在制作完成之后,老师可以让小学生拿起画笔将自己想象的东西画在船模上,实现对手工作品的修饰。其次,将手工制作与游戏有机结合起来,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深受广大小学生的喜爱,它可以应用到任何课程教学中设计综合性的教学活动,让小学生可以在游戏过程中接受新知识,并将其转化成技能。例如,老师在教授折纸课程时,可以让小学生进行比赛,看哪个学生折出的花样最多,激发小学生的创作热情。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化和改革,对小学手工制作课程教学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而手工制作作为小学科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实施和小学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手工制作教学,引导小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同时,将手工制作与游戏相结合,提升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亩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化和改革,对小学教学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而手工制作作为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的未来学习和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DIY具有体验性、参与性、作品个性化等特点,将其应用到小学手工制作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通过对DIY的基本特点进行探究,并相应地分析DIY理念在小学手工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DIY理念;小学美术手工教学;应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科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小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渐朝着多元化和开放化的方向发展。DIY理念在小学科技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重要理念创新和实践教学,已经经过了多年的理论验证和实践验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受到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DIY开创了一个全民设计时代,奔放、自由的设计理念可以有效弥补人文情感上的缺陷,让小学生通过DIY可以充分感受到动手创作的快乐和愉悦。
一、DIY的基本特点
1.体验性和参与性
DIY翻译成中文就是自己动手去做,传统意义上是指自己动手来设计和制作礼物,但是随着DIY理念的不断应用和发展,它已经逐渐被延伸到了锻炼、厨艺、旅游等领域。在DIY设计中,制作者不仅要进行前期的作品设计,同时还要参与到后期作品创作的各个环节中,并且在不接受艺术家和工匠的帮助下,自行完成独具个性的专属作品。DIY体验性和参与性的特点,可以让小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制作的快乐,是一种情感体验的愉悦过程。
2.作品的个性化
当前标准化的生产模式越来越没有个性和灵性,那些批量化生产的玩具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DIY强调运用简单的材料和制作方法,在设计和制作中融入个人的灵感、习惯和审美,让每一DIY手工作品都烙印上个性化的标签,这种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特点可以激发小学生创造的天性,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而且,小学生在DIY创作时,没有束缚想象力的框架,是多元化、开放化的审美,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开放的审美和发散的思维。
二、DIY理念在小学美术手工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1.胶画和刺绣
胶画主要就是一种以色彩胶画作为原料的DIY玩具,小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案轮廓随意填充色彩,通过简单的烘烤之后就可以将其揭下来制作成相关的小玩具或者装饰品。胶画具有简单易学的特点,能够开发小学生的智力,提高小学生对颜色的感知力,通过色彩选择和填充制作出个性化的小作品,并且制作完成之后可以将其粘贴到刺绣磨具上,让小学生根据胶画上的图案形状进行刺绣,将胶画转变成一幅新的刺绣作品。最后可以将小学生的手工作品在校园展示墙上进行展览,提升小学生创作的兴趣和自信,积极引导他们的创作兴趣和欲望,有利于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2.纸雕
纸雕也被称作纸浮雕,它主要就是以纸为基本素材,利用刀具对其进行塑形的工艺。因此,纸雕DIY对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基本上都是较高年级的小学生才可以安全使用刀具来创作纸雕。此外,纸雕DIY对老师也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老师不仅要掌握多样的刀工技法以及粘糊工序,同时纸雕DIY的制作工序较为繁琐,老师要逐渐培养小学生的耐心,增加对他们的关爱和细心引导,培养小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共享意识。
3.石绘和草编
石绘主要就是用各种涂料在石头上作画,在美术手工教学中较为常用。在石绘过程中,小学生要找一个自己喜欢的石头,而且这些石头都具有独特的形状、纹理和质感,小学生可以结合石头的质感和形状为它填涂美丽的彩妆。此外,草编也是一种较为便捷、简单的手工制作,取材与石绘一样便捷,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草绳就可以制作。老师要引导小学生寻找材料,然后通过微视频给小学生演示各种草编方法,让小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草编形状进行制作,从而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让小学生总结草编经验,独自创作出一种新的草编作品,然后进行评比,看哪个小学生的作品最优秀,激发小学生的竞争精神和创新意识。
总而言之,手工制作作为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生未来学习生活和成长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将DIY理论有效应用到小学手工教学中,充分发挥DIY的体验性、参与性、作品个性化等,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对手工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逐渐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增加小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摘 要:手工制作中材料是基础,对材质美的挖掘与发挥,是手工作品成败的关键要素,制作中要善于充分利用材料的形、色、纹、理等特性,顺应材料的特性合理加工,创造独特材质美效果。本文就手工制作中如何巧妙选材;如何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发挥材质美感;如何创造出独特的材质美等方面阐述手工制作中发挥材质美的重要性及方法要领。
关键词:手工制作 材质美 合理加工 制作感
中图分类号:TU986
“手工制作”是指徒手或操作简单工具制作的工艺品,是美术形式中的一种,它涉及到设计、材料、加工工艺等诸多方面。而材料是手工制作的基础,没有材料就谈不上手工制作,一个好的设计想法,只有通过材料以及相应的制作工艺才能实现。
“材质美”是手工制作的关键要素,制作中如果违背了材料特性去繁琐地加工,即使制作再精美,也只会给人以人工堆砌的繁缛感,使得作品失去匠心。所以,材质美在手工制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材料特性的发挥与充分利用是手工作品成败的关键。那么,手工制作中如何充分发挥材料的材质美呢?
一、有发现美的眼睛,有创造美心灵,巧妙选择制作材料。
手工制作所用的材料丰富多样,可以说,只要具有漂亮的形状、色彩、纹理和质感的各种材料,都可以作为手工制作的材料使用。这些材料隐藏在生活中各个角落,要靠我们自己去发现、挖掘。伟大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我们要有发现美的眼光和创造美的能力,随时发现生活中美的元素加以利用与创造。
一个漂亮的瓶子,一块花布,一个废弃发卡,一个饮料瓶盖,甚至一根稻草,都可以拿来用作手工制作的材料,要看我们如何利用这些材料,美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要善于发现,合理的利用。
二、制作中要充分利用材料的形、色、纹、理,突出材质美。
一件优秀的手工作品,通常具备以下特点:“构思巧妙,加工精绝、率真自然。”只有充分利用和发挥材料的特点,突出材|美感,并顺应材料的特性精致巧妙地加工,才能使作品产生独特艺术魅力。所以,我们在制作中,就要特别对材料的形状、色彩、花纹、肌理充分地研究与利用。
1、利用形状
制作材料都有各自的形状或形态,或是立体的形态,或是平面的形状,在设计时,应对材料进行反复的研究,发现其形状(或形态)的特点,巧妙地加以利用。
材料的形状又分整体形和局部形,在设计时除了利用材料的整体形外,有时候还要特别对局部形的细节进行仔细的观察与研究,发现其造型的特点,以便巧妙地加以利用。例如:易拉罐材料,它的整体形是圆柱体,分解后的局部形是一个矩形和两个圆形。通常我们会利用易拉罐的整体形,通过在上面添加组合部件,可制作成小动物或人物等。但有时我们也会利用易拉罐的局部形来造型,使作品产生无穷的趣味性。如:易拉罐局部形的一个圆形上面有一个近似三角形的洞口,洞上方有两个小圆点,看起来很象脸形,所以可以用来当作动物的脸。所以,制作中我们对材料反复的研究、观察,发现其形态的特点,巧妙地加以利用则能使作品妙趣横生。
2、利用色彩
各种材料都有自己的色彩,如:树叶的色彩是绿色、黄色或红色的;金属的色彩明亮;竹、木的色彩质朴、沉着、美观;毛线和织物色彩更丰富多彩。在设计时要对材料自身所固有的色彩加以充分的利用,使作品呈现出真挚而自然的色泽美,而不是人工的着色。人工着色虽然使作品的色彩鲜艳,但同时也掩盖了材料自身所具有的色泽美,所以就不能很好发挥材料自身的美。
3、利用花纹
利用花纹是指巧妙利用材料表面的花色纹样,使作品表面色彩纹饰美观、独具匠心。比如:花布的花色、纹样;旧挂历等彩色印刷品的图形与色彩;易拉罐、包装盒等的表面印刷等。在设计时要反复研究材料的花色纹理,研究如何巧妙地分解材料,如何巧妙的结构材料,如何充分的利用材料的花纹、巧妙的组织,使作品充满奇趣、匠心独蕴。
例如:布贴画的制作,同样的一块“碎花”花布,用在不同环境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当贴于较小的人物身上时,则感觉是大花的衣群,当粘于窗帘等大形上面时,则感觉是细碎的花形。所以在组织画面时,要仔细研究花布的花形、纹理以及粘贴方向,考虑如何组织更巧妙,从哪个方向粘贴效果最理想,以便使对花布纹理的利用达到最佳效果。
4、利用肌理
肌理指的是材料自身所具备的独特纹理效果和质地美感,它可以是视觉肌理也可以是触觉肌理。例如砂轮的粗糙感;不锈钢的坚硬而光亮感;竹、木的质朴、自然、高雅;布、毛线的柔软、蓬松、亲和感等。我们在设计时要了解材料的特性,合理地加工,充分发挥材料的材质美感,通过材料特有的肌理效果和材质美感,使作品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如:木雕、木浮雕的制作,就要特别突出木质材料的木纹理效果和色泽美,制作时可通过打磨、着很淡的透明色、上蜡或上鞋油抛光,使木质材料的材质美感更加强化。
三、强调制作感,创造独特肌理以及独特的材质美效果。
“制作感”是指在手工制作中,利用材料“人为”地制作出的特殊纹理效果和质感,给人以独特的材质美的享受。如:毛线壁挂、麻编壁挂的编织纹理效果,是用毛线和麻绳等材料,结合其特殊的编织技巧,编织出的特殊纹理效果;蜡染的变化多端的冰纹、扎染的自然而润泽的纹理,则是借助染织技术创造出的特殊纹理效果,它们的纹理具有偶然性、变化莫测和不可复制性,这是蜡染和扎染独特艺术魅力之所在;利用对纸材料揉捏、盘绕等,做出特殊的表面纹理,用于器皿表面的装饰,效果独到;植物粘贴画用树皮和草茎进行细致的组织,排列出需要是肌理效果等。以上这些处理,都是对材料制进行制作感和肌理感的挖掘、创造独特艺术效果常用手段。
综上,对于手工制作的材质美的挖掘,是手工作品成败的关键,要善于充分利用材料的形、色、纹、理等特性,顺应材料的特性合理加工,创造独特材质美效果。手工创作素养的提高,贵再平时的积累,要有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多多留意生活中美的因素,丰富美的阅历与素养,多留心生活中优秀的手工作品,总结方法与技巧,这是学习手工制作的必由之路。
摘 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核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在手工制作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手工制作;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随着当前经济的发展,知识正在取代资本和劳动力而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知识经济的优势已显端倪。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素质教育早就被提上了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规划,但是如何有效地在小学教育中把素质教育与每个学科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不可能是孤立地去培养能力和训练思维,小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更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手工制作是一种涉及社会物质和精神生产条件、人的审美素质以及心理个性品质等各方面因素的创造活动。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他的《智力结构》一书中论述了人的七种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言语智力、身体动觉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人际智力和自我内省的智力等多元智力。其中逻辑数理智力、言语智力和空间智力,都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掌握和控制,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的能力培养目标。
手工制作的形式有很多,例如废旧物品手工制作,折纸和撕纸,粘土手工和纸杯手工等。下面就手工制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促进作用谈几点看法。
一、熟悉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手工制作的加工过程中,有的要分为几步,每一步如何实现,其中这几步是否可以进行顺序的调换,都可以增强小学生的逻辑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形象记忆和情景记忆。数学理论对于小学生而言可能是容易遗忘的,小学生没有详细的复习计划和自我监督的能力,不可能实现及时复习。教师在关注知识点复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及时复习,而且要重视知识在重现过程中情景重现的重要作用。例如在讲授圆的面积时,可以充分发挥纸杯手工制作的作用,借助纸杯进行画圆,利用纸杯做一些测量。纸杯口的圆的半径怎么测量,圆的周长怎么求;怎么先测量出纸杯口的周长,如果已知圆的周长,怎么求圆的半径等等。使得学生在制作手工作品的同时,提炼出一些数学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进一步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而且是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容易得出圆的一些重要公式,这是一个立体化记忆的过程,不是孤立无联系的重现。
二、利用手工作品,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
联想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人们在客观事物的彼此联系和相互作用P系中由一事物连带回忆起其他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是学习者加强记忆、发展思维的有效途径。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过程时,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些正方形,然后让学生用正方形摆出各种图案。利用原来学过的正方形的面积知识,联想到长方形的面积怎么去计算。充分利用学生的联想,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自行探索,把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准确理解并掌握知识点。通过手工加工和对学生联想训练,将新旧知识架起桥梁,激发学生的灵感,唤起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开拓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三、结合物品特点,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数学教学中经常用“一题多解”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其实,在手工制作和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可以建立一种联系,通过手工作品的制作,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制作纸艺作品时,看看学生能否制作出不同的作品,同时教师要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制作和教学有关的学习用品。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体现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在利用纸杯和其他废物利用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探索新的利用空间,避免功能固着对问题解决的消极影响,拓宽学生的思路。
总之,数学是伴随学生一生的一门重要课程,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索和创新的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的最大空间,就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新问题,进行创造性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摘 要:在幼儿园教育中,美术教育十分关键,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色彩的辨识度,还可以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因此,幼儿园美术教师更应该注重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给幼儿提供充足的实践时间,注重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激发幼儿的学习乐趣,加强手工制作教学,提高幼儿自主创新能力,使他们可以把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关键词:幼师;美术教学;手工制作课程
一、幼儿美术手工制作课程的内涵
手工制作课程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幼师可以进行课程的科学合理设置,加强幼儿学习品质的提升,培养幼儿自己动手的能力。幼儿时期处于整个人生发展的最基础阶段,多很多东西都不能准确完全地认识,对美术课程也是如此,幼儿一般接触得都比较少。在幼儿园教育中开展美术课程,可以培养幼儿对美的观察和对色彩的额认识,提高幼儿自身的美术修养,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加强手工制作课程的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幼儿的耐心,开发幼儿的治理,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做到手脑并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二、幼美术教学手工制作课程重要性分析
1.利用手工制作,可以提高幼儿动手能力
双手和大脑是两个单独存在却又紧密相连的人体器官,大脑发出指令由手来执行,同时,手的活动对大脑的发育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幼儿进行动手活动的时候,不仅可以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同时还可以对大脑产生刺激,开发大脑的潜力,促进儿童智力的发育。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手是思想的镜子,是智力发展的刺激物,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指挥的创造者,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幼师美术教学手工制作课程,有着较强的操作性,需要幼儿手脑进行并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可以促进大脑发育,是一门一举两得的课程。
另外,幼儿的骨骼个大脑还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展开一些简单的操作活动也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在这个阶段,幼儿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自己动手探索世界,手工制作课程就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探索的机会,可以很好地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也成为幼儿喜爱的课程之一。进行手工制作的时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画画、剪纸、折纸、贴纸等,思想可以完全开发,将想法用手工作品表现出来。所以,在幼儿园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手工制作课程的教学,不仅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乐趣,体现自己动手做事的快乐。
2.利用手工制作,可以激发幼儿潜能
幼儿的成长阶段是人生最关键的启蒙阶段,这个时期他们的思想活跃,想象力和创造力十分强大,不受外界条件的束缚和约束。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加强手工制作课程的教育,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让幼儿见识更多的美好事物。首先,加强手工制作课程的教育,可以很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课堂上,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剪纸、撕纸、折纸等动手活动。其次,手工制作课程中幼师会选用一些小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这些小游戏都是幼儿所喜欢的,因此,幼儿就可以在边玩边学的过程中掌握好幼师传授的知识,在游戏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独语无二的手工作品。最后,手工制作课程还可以很好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在幼师进行制作演示的过程中,孩子一定会聚精会神地观察教师的演示过程,之后的制作过程中以教师的演示为标准,在加入自己的想象制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3.利用手工制作,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
通过美术教学的手工制作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幼儿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幼师还可以对幼儿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加强幼儿品质的培养。
第一,有助于幼儿自信心与坚韧性的培养。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幼儿只懂得动手和动脑是完全不够的,还有具备一定的耐心,遇到困难和问题不退缩,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独立完成制作任务。在任务顺利完成以后,幼师和其他小朋友会给予肯定和赞扬,这就能让幼儿很好地体会到独立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对学习也就更加有信心。所以,在进行手工制作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幼师应该擦亮眼睛,发现不同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创造出符合自己的精美手工作品,在作品中体现出世界的美丽多姿,提高幼儿的创作热情和学习乐趣。同时,还要让幼儿知道自己并不是孤立的,遇到困难可以找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帮忙,要坚持完成任务,不怕困难。
总之,幼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手工制作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幼儿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活跃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在合适的时机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引导,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发挥他们的潜力,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提高幼儿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摘要:提高学生手工制作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在手工制作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和环保意识,循环利用日常生活中不为人们注意的废弃物或生活垃圾,以艺术的眼光,化腐朽为神奇,制作出精美的小工艺品,装点环境,美化现实生活。
关键词:手工制作;创新;变废为宝;环保意识;美化生活
随着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对学生的要求也已从单纯文化教育转化到素质教育与综合能力的教育培养,对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也日益加强。手工制作课作为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创新性。生活当中有许多可利用的废弃物,可利用其本身的肌理特点为手工制作的原材料进行创意制作,不仅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达到环保的目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审美能力,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这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了良好的职业技能基础。
一、环保意识的培养,美化环境
当前,环境保护问题在世界已日显迫切,加强青少年的环保意识教育迫在眉睫。我们在专业教学中可将环境保护教育与专业技能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废旧物的自然肌理纹路、造型、色彩等,变废为宝设计制作出具有创意性的工艺品、装饰画,装饰办公室、家居、宾馆、教室等,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培养了学生的创作意识和环保意识,同时学好了手工专业技能为将来的就业渠道拓宽了道路。
环保意识应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环保意识,废弃物再利用也让孩子们懂得勤俭节约和珍惜现有资源。幼儿园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出教、学具,布置环境,为孩子创设一个既经济又丰富多彩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帮助幼儿感知生活,增长知识,从小培养勤俭节约的精神和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因而在培养幼师学生的知识技能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给学生更多的动脑和动手的空间。在酒店管理专业方面的插花课中,除了让学生学会用鲜花插花外还利用生活中的废弃丝袜、废弃的手揉纸等加工制作出美丽的丝网花、纸花艺等艺术花艺进行插制,在酒店的环境布置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为他们将来从事酒店管理奠定了一定的专业基础。
二、正确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生活中的废弃物很多,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指出:“美是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果善于发现,废品就可变成富有创意的艺术品。环保手工的特点是取材容易,简便经济,艺术性强。环保手工制作课以环保为主题,加强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让学生树立废旧物循环再利用的环保观念,追求个性化、趣味化、多元化,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会去获取各种知识、技能和经验。引导大家观看那些充满了奇思妙想利用废弃物设计制作的艺术品,调动起学习的激情,激发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加强观察、动手设计制作能力的培养,注意启发、引导学生通过鉴赏、观察分析废弃物的肌理、形状、色彩、造型等以及再生、多层次利用所产生的价值,如塑料可乐瓶和水管“铸造”的没有空气污染和垃圾污染的气体礼炮、用废塑料裁剪缝制款式新颖的演出服、用废纸板拼装的笔筒、用易拉罐、废光盘、废塑料管制作的台灯、畅想环保未来科技的水彩画……这些作品都是用生活中的废弃物设计制作的,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积极的推动性。
三、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利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课堂变为学生活动的乐园,教师的职责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对学习及新奇的事物充满探索欲望,在实践中反复地实验,不断地探索、创新。让学生在生活和活动中由观察、接触、操作、实践而获得有用经验,即“从做中学”。手工制作课不同与其他课,它包含了许多思想性内容如:废弃物利用、环境保护、创新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爱护环境、节约资源,作一个生活美化大使和专业技能强手。
教学方法是关系到教育、教学成效的关键,让学生能更好的学好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学会如何培养情商,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素质教育培养,完善学生的独立性和合作精神与探究精神。建构合理的、动态的、发展的、多元化的、开放型和创造型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眼力,即观察事物的能力,捕捉审美对象的艺术审美能力。也即“看”作品的能力及动手设计制作能力。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1 开放的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性与探究性。利用网络资源、资料等,为学生创设出一种开放的环境,将有关的知识尽数呈现于学生的眼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整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仅仅充当一个“引路人”的角色。这样保证了学生的自主选择与自主探究。
2 小组合作式。合作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是同一类型学习任务,小组成员在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下,分工合作,每个成员都为完成学习目标而共同努力,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并能倾听同伴的意见,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达到互动、交流、分享、共同发展的目标。
3 探究式
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产生问题,然后围绕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问题的解决进行推测、猜想、规划,找出可行性方案,最后由学生根据设计的方案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从而解决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亲历探究的全过程,获得探索的积极体验,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和成果,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即拓展了思维,又培养了能力。
4 情境再现式。(1)把学生的职场情境引入课堂,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活动化,教学内容实际化,实现实践与学习的有机融合。(2)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少讲而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教师起到画龙点睛之效应,点明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思考,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独立的学习者,达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5 擂台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个人擂台、小组擂台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的氛围中学习。
6 历练职场。以兴趣为支点,以自主为核心,以创新为灵魂,从而实现知识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把课堂当作职场,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能让生活中的废弃物变废为宝,提升学生自身的审美力和动手能力。放手让学生去做一做,玩一玩,练一练,从中使学生在实践中产生问题。带着问题去实践,再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7 课后延伸。“生活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课堂的延伸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意空间,让学生查询资料,了解并收集信息,培养观察力即“眼力”。
四、教学成果体验与展示
自觉自发激情洋溢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及与他人之间的交融能力得到了提高。收集废弃物的“百宝箱”也发挥了大作用,同学们利用收集的废弃物。动手设计制作了一系列的环保艺术作品。如利用过期的挂历纸、广告纸、云宣纸、皱纹纸、卡纸、报纸、杂志等各种不同类型不同质地的不同色彩的纸张,通过折、剪、卷曲、挖切、粘贴、堆砌、编织等艺术手法设计制作出美丽的花、可爱的动物、漂亮的房子、汽车、家具、玩具、独特的花篮、富有很强装饰性的花瓶等。空可乐瓶和矿泉水瓶、蛋糕碟子、纸筒、卡纸片、空盒子等通过镂空、粘贴设计制作了小汽车、机器人、飞机、坦克等,喷上金色或银色的漆金属的质感就出来了。小药瓶、矿泉水瓶、果冻盒、木片、钢管、易拉罐、勺子、小伞等制作出很有情调形状不一美妙悦耳的风铃、吉祥如意灯和叮叮咚咚的许愿瓶、打击乐器、生动的环保牛等。利用枯草编鸟窝、废纸编成蛋形并在半个蛋壳里放上用纸折的小鸟、一幅栩栩如生的小鸟的诞生图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五谷杂粮、蛋壳、花草树皮树枝、废木头、布头、线、绳子、沙子、石头、大头针、珠针、弃之不要的袜子、铅笔屑、铁丝、乒乓球、羽毛球、梳子、夹子、泡模、木炭、羽毛、一次性筷子等等生活废弃物都在同学们的巧妙构思设计下,制作出了精致的书签、美妙的风铃、精巧的小挂件、可爱的娃娃、生动的人物、动物、植物等等妙不可言的工艺品、质朴的装饰画、具有创意的立体构成、弃之可惜留之无用的丝袜、手揉纸、泡沫纸等制作出美丽的仿真花。利用廉价的T恤衫进行创意时装设计秀、用各种废弃物设计不同人物性格特征的形象创意制作赛……这些原本让人不屑一顾的废品在同学们的手中却变成了妙趣横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手工艺品,同时同学们也在无形和有意的加强了环保的意识,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都会注意环境的保护。不但让废品变为了艺术也让人格魅力得到了升华。
五、化腐朽为神奇
一件好的艺术品,往往不完全取决于材料的贵贱,而取决于对材料的艺术处理和合理利用。环保手工制作取材容易,简便经济实惠,又是如此丰富多彩,不仅提高了绘画、手工技能,而且增加了爱护环境的意识,提高了艺术修养,同时也让人变得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并给生活和学习增添了无限精彩。
环保手工制作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点缀美化生活环境陶冶性情,教育告诫和启示人们对环境的保护与关爱。让我们的社会变成节约型的社会,环保型的社会,并更好的实现它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摘要:作为幼儿审美倾向的基础教育,幼儿手工制作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对于培养幼儿想象力,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幼儿在手工教育活动中,通过直接操作可变性物质,经过一系列的改造和加工,而产生一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这种训练方式,对于幼儿双手灵活性及肌肉协调性的训练大有裨益,本文粗略地分析了幼儿手工制作的指导方法。
关键词:指导方法 手工制作 问题 策略
幼儿手工制作与工艺创造过程类似,在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中,会培养幼儿浓厚的兴趣。幼儿手工制作和幼儿绘画教学不同的是,更重视体现幼儿的创造意识,并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从幼儿基本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1 幼儿手工制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无法寻求手工教学和绘画教学的平衡点
在平等的教育环境中,很难寻求手工教学与绘画教学的平衡点。分析当前幼儿美术教育的开展状况,教师往往忽视美术教育中手工制作的重要性,而仅仅是对绘画教学比较重视。手工制作对于开发幼儿的右脑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幼儿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手工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从思想上对手工制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
1.2教师指导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被忽视
一些教师在指导幼儿手工操作的过程中,仅仅是向幼儿布置手工制作的任务,完全是由幼儿独立完成接下来的内容。对于这种教学方式,幼儿常常是无从下手,使手工教学效果无法达到最佳。而对于幼儿手工教学而言,教师的课堂指导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当前手工制作过程中,首要的问题,是将教师的课堂指导作用突出出来。
1.3评价方法具有突出的成人化特征
教师在评选幼儿手工制作的成果时,常常会将孩子的作品对比自己的作品。将一种模式化的统一标准,作为评判的准则,这必然会约束幼儿的创造意识,对幼儿发散思维的形成,形成一定的阻碍。而对于美的感受过程,不同的人,看法也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教师应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成功的体验,并对幼儿的创造意识充分肯定。
2 教师指导幼儿手工制作的方法
在我国传统民间文化中,手工制作是非常重要的组成,在幼儿的美术教学中,手工制作能更好的体现对民间艺术的重视程度。即能使幼儿自身的动手技能提升,同时也可对民间艺术的魅力切实感受。手工制作的工艺品的实用和观赏价值极强,所以必须在幼儿早期教育中,更好的传承和灌输这种手工技艺。作为后期教育的奠基石,学前教育对于提升幼儿的全面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开发智力方面,手工制作具有双重作用,将教育艺术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出来,教师对幼儿手工制作的指导方法,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与材料充分接触,对手工制作的意图予以明确
幼儿手工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手工制作材料。而对幼儿手工制作兴趣进行培养的关键,就是让幼儿与手工制作材料充分接触,并对材料的基本特性了解。例如,在手工折纸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对纸的特性充分了解,在揉、搓、压、团的过程中,让幼儿对纸的软硬变化充分感受,并因此对手工制作的根本意图予以明确。教师的示范在手工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可将幼儿制作的动机极大的激发出来。由于幼儿的手指和肌肉不具备同样的灵活程度,因此教师既要对幼儿的作品充分肯定,同时又要对他们的动手实践积极鼓励,对他们必要的自信心进行培养。
2.2充分发挥想象创造,对手工制作过程进行完善
针对手工制作而言,细致认真的观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引导幼儿,对表象的基本特征认真观察,对物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更好的理解,通过合理的想象力的发挥,对物象的内容表达进行丰富。同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相关的意向联想也很重要,它是完善幼儿手工制作过程的关键。通过欣赏作品,将幼儿创造力有效激发出来,让幼儿在选择材料和进行色彩搭配的同时,能对必要的手工制作素材进行获取。
2.3熟悉工具使用技巧,对幼儿双手灵活性进行培养
完成手工制作构思的必要途径,是对手工制作工具的使用技巧充分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幼儿手工制作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将一些手工制作的技巧、方法有意识的向幼儿灌输。充沛的练习机会,对于提升幼儿手工技能益处极大,对基本的手工技巧掌握之后,会进一步增强幼儿双手训练的灵活性。
2.4有机结合手工制作与游戏,将幼儿的动手兴趣激发出来
对于幼儿而言,游戏这种教学优势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在手工教学中,应通过紧密结合手工制作与游戏的方式,将幼儿内心的动手意识激发出来。通过寓教于乐,促使幼儿对手工制作的乐趣切实感受,进而对幼儿的创造意识进行培养。
2.5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教师应结合不同的手工制作内容,来设置相应的教学环境。例如,在进行蝴蝶折纸教学时,可将蝴蝶图案贴满教室四周,同时在配合轻松愉悦的轻快音乐,使幼儿手工制作的开展,是在一种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它对于激发幼儿手工制作兴趣,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幼儿置身于这样的教学氛围,必然会有效拓展其想象的空间。
3 结语
提升幼儿手工制作技能和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其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手工制作拓展了幼儿想象的空间,在促进幼儿交流的同时,使幼儿的自我动手能力提升。对于幼儿手工制作来讲,幼儿手工制作的指导方法正确与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会使幼儿的教学压力得到缓解,同时还可进一步培养幼儿动手的积极性。
作者简介:尹霄玲,女,1976年出生,民族:汉族,籍贯:浙江省新昌县,学历:本科学历,幼儿园高级教师职称。
摘 要:幼儿的手工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直接用双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变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有一定空间的、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可以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关键词:幼儿;手工制作;指导方法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是以培养幼儿美感为目标,以幼儿绘画、手工为主的活动。幼儿的手工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直接用双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变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①手工制作是一种工艺创造活动,是幼儿美术学习与美术创造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幼儿身心成长和思维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不亚于绘画。事实上,幼儿时期很多孩子在对画笔感兴趣之前,就已专注于摆弄手中的物品。如:小班幼儿经常会拿出自己的手绢,一会折成帽子,一会折成老鼠,或者把手捐一根根接起来拔河。可见,幼儿的兴趣首先是在手中。许多成人,至今仍对幼儿时期玩泥巴、堆沙塔、折纸飞机时所享受到的快乐记忆犹新。可见,顺应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从兴趣入手,把握时机引导孩子多进行一些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动,可以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促使智力的发展。
一、教师指导幼儿手工制作时常见的几种问题(一)在美术教学中,重绘画、轻手工
幼儿手工活动和绘画活动一样,也是有益于幼儿手脑发育的美术活动形式。它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喜欢玩泥土是幼儿的天性。橡皮泥是泥土的良好的替代物,它卫生、无毒,颜色鲜艳,可以重复使用。幼儿也喜欢进行动手动恼的撕纸、剪纸、撕贴等趣味纸工活动。教幼儿制作玩具不仅是一项经济、实惠的活动,而且通过自制玩具可培养幼儿综合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1. 知识技能传授与幼儿的全面发展相互矛盾。
由于对新的教育观念有不同的理解,还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幼儿的自主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弱化,出现了不敢教、不指导的放任自流现象。知识技能传授与幼儿全面发展并不矛盾,关键是怎样辨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2. 评价方法不当,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手工作品。
最典型地表现在用“像不像”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惟一标准。幼儿作品里的每一块材料,形状,色彩都充满了幼儿独特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像力。我们常会听到老师这样评价幼儿的作品,“你今天捏的小猪真像,”“你怎么跟老师粘的不一样呢?”如果以这种标准来衡量孩子,会不由自主地拿起孩子手中的泥代替孩子完成作品。孩子不能亲自感受美、创造美的乐趣,也失去了体验成功的快乐,丧失创作的积极性。
二、指导幼儿手工制作的方法
1. 意图阶段的指导。
制作一件手工作品的目的是什么。意图制约着一切行为的方向和途径。幼儿早期的手工制作多为自发性,就是玩耍。如:幼儿拿到一张纸,把它撕成纸条、碎片,听到了撕纸发出的声音。
使幼儿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但其意图是不明确的。因此,教师应注意帮助他们逐步地将意图明朗化。
2. 构思阶段的指导。
由于幼儿的思维是直觉的,因而他们对手工制作的构思与成人有显着区别。一般说来,早期的幼儿很少出现“胸有成竹”的状况,大多是在行动中“迁想状物”、“借形造像”。首先,帮助幼儿积累多种表象幼儿表象的积累还应特别注意表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教师可让幼儿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的方式来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其次,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应把最具有表现力的一些材料提供给幼儿,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最后是引导幼儿多欣赏佳作,学习其造型、色彩、构成的艺术手法,幼儿对于造型、色彩、构成的艺术手法的学习,可以通过欣赏的途径来获得。
3. 制作阶段的指导。
幼儿的制作与成人制作的最大区别在于他们的操作受其生理发育的影响,不如成人那么灵活、精确。因而制作的手工作品显得粗糙,不整齐、不平滑。在活动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训练。
(1)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手工工具和材料使用方法的掌握是手工制作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首先要注意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有选择地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的基本的使用方法。
(2)提供练习的机会,训练手的灵活性。在对幼儿进行手的灵活性训练时,可先进行分步练习,再进行整体练习。分步练习可以帮助幼儿确切地掌握每一种动作方式的要领;整体练习则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系列动作之间的联系与协调。
(3)引导幼儿将手工制作与绘画相结合。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手工制作中增加绘画的内容,可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如何有效地指导幼儿提高手工制作能力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每个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只要我们在手工活动中,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幼儿提供自由创造、自由表现的时间和各种材料,鼓励他们在掌握基本技法的基础上积极地动脑动手、给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就一定会让幼儿在美的天空中,创造出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