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管理系统论文

管理系统论文

时间:2022-03-21 12:00: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管理系统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管理系统论文

管理系统论文:有关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研究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企业集团创新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冲击着企业的组织结构,使其由传统的金字塔型转向扁平形、网状型,这种分权式的企业管理模式决定着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方向,企业集团要想使其组织结构和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相适应,需要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对权力进行合理分配,对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合理设计。公司治理系统一般由内部监控和外部监控构成,在一定情形下,内部监控是公司治理的主体。内部监控是指企业管理当局根据会计信息系统生成的各项财务报表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约束和激励,并且当局有义务保证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向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外界披露准确、及时、系统的会计信息。

一、企业应用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现状

目前多数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普遍使用会计核算软件,然而,会计核算软件不等同于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在对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认识和使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执行环境受限

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执行环境受限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目前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较低的现象,这制约了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发展。大型的国有企业具有较为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尚算成熟,然而在中小企业中,应用会计信息系统的成本较高,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也较低,多数企业对会计信息系统敬而远之;二是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即使部分企业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不惜花重金配备比较齐全的网络设备,适宜于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安装和使用,但是却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一般聘用外部人员进行维护,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所应用的会计信息系统不能与自身企业的组织结构、公司治理系统相协调,更不能对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根据自身行业和企业的特点进行设计。三是传统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内部之间缺乏责任机制,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应以责任制为中心,责任中心网络的建立必须由纵向上的各级子公司、分公司及分支机构和横向上的各职能部门组成,在会计管理信息系统责任中心内部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但是,在现行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实践中,各级职能部门难以全面实现经营管理责任化,从而导致系统内部数据的实时性较差,横向、纵向间的协调性差,会计信息不能及时共享,系统的反馈职能基本空置;此外,还有部分企业管理混乱、管理效率较低,他们期望通过应用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水平,人员及制度等执行环境上的缺陷导致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局限性。

(二)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不合理

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往往不能切合企业的实际业务流程,只是简单的将各环节的工作手工的流程应用电脑程序进行模仿和照搬,并未改变会计处理流程的实质;或者只是进行了财务部门的电算化改造,信息分散在不同的部门,部门之间也没有建立起联系通道,由于各部门的统计口径不一致,容易导致信息数据的不规范;或者完善了会计管理系统,但在系统中各个模块间是相对独立,工作人员通过操作各个独立模块进行管理和完成相应的工作,各项工作之间缺乏协调和沟通,即在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上没有建立会计数据传输和共享通道,这种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存在以下弊端:经营活动相关数据和管理信息被分别保存在财会人员和非财会人员手中,这导致信息隔阂及同一数据被多次重复存储和调用,除非查阅原始凭证,否则无法了解经营活动的本来面目;在多数企业应用会计信息系统中,数据通常是在业务发生后采集,而不是实时采集,财务报告经过后台若干加工程序后才能生成并提交到使用者手中,这使得管理者不能及时从会计信息系统中得到所需信息。

此外,会计信息处理分散。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本质上是信息系统,为企业计划、控制、决策和业绩评价传递信息数据。目前企业信息收集处理分散,信息数据的表现形式十分繁杂,特别是大型的、涉猎多个行业的企业集团,许多需要录入的基础信息分布在不同的信息生产部门和不同的人员手中,信息收集和查找都比较困难,并且他们数据库操作系统多变,存储数据的格式不同,在传递到不同服务器间交换时产生困难,使得信息处理失灵,甚至产生低质量的数据信息,这将导致会计信息系统出具不真实的报表,误导人们对企业经营状况的评价,并可能引起错误的决策。

二、基于公司治理视角设计和完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构建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制度规范水平、信息化程度、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建立比较完善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应该是一个经过设计、执行检验、反馈、再设计的长期的过程。基于公司治理视角设计和完善会计管理系统应本着可行、安全、相关、信息共享、整体性原则及权衡优化的原则。

(一)创造良好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执行环境

创造良好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执行环境,要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要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改

变部分企业管理基础薄弱的局面,具体包括规章制度不健全、信息化程度低、执行力的低下、业务流程的不规范等。这些外部条件影响了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第二要提高相应管理人员的专业职能,企业上线会计信息系统需要有相关管理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懂得数据库管理、网络技术等;还要具有企业管理知识,能够对系统进行合理选型、维护和二次开发;第三要建立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内部的责任机制,按照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责任中心网络,加强各职能部门的协调沟通,保障系统内部数据良好的实时性,使得会计信息能够及时共享。

(二)构建完善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基本框架

会计信息管理体统设计的关键是要构建系统的基本框架,应该包括各项数据库,如企业会计事项数据库。把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中所有的信息(包括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以原始数据的形式存储在该数据库中,该数据库是多维数据仓库建立的基础;记账凭证库。该数据库对会计事项数据库中的数据经过处理生成的记账凭证信息;数据抽取、转换、装载处理数据库。即根据企业的决策目标,对会计事项数据库和其他业务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及外部数据信息加以整理、过滤,然后加载到数据仓库中;数据仓库。该库是集成的、稳定的数据库集合,基于公司治理视角支持决策和权力监管;元数据库。用于管理所有与数据仓库相关的模型、视图和操作策略;此外还要应用数据挖掘处理和联机分析处理的新技术,对数据仓库进行多维分析。

(三)根据业务流程进行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生产型、商贸型企业都应根据自己的核心业务流程对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设计,一个业务产品、一项业务流程分散在各部门中,在各部门间应该系统地形成一套完整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对会计信息的录入使用统一口径。在具体的业务模块中,如在财务管理模块,应按照会计核算原则,以记账为起点,涵盖算账、结账、编造报表等主要财务流程,使得会计信息能够被充分挖掘,便于管理层的投资决策;在销售模块,应按照不同产品和客户设计多样化业务流程,单独进行核算和售后,并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在绩效考核模块,应把企业的业务活动划分为利润中心或成本中心等责任中心,对其编制责任预算,进行分析、考核和实施奖惩,实现质量跟踪和安全控制,同时也可以生成分析预测报告,为全行经营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在数据处理方面,要运用先进的数据加工和处理技术,能按照管理需要建立多种对应关系,使数据同出一源,但可以实现在系统内部的及时共享,提高数据相关性。

(四)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应控制风险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进行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应考虑风险因素,在系统内部建立风险管理模块,内部设置预测中心,充分发挥其风险监测的功能,通过管理会计等相关学科的技术方法完成风险识别和风险指标确定,并进而使得会计信息系统内部录入的和生成的数据,自动与风险指标比较,并生成相应的风险评估报告,便于进行风险决策或采取控制措施。然后通过后期的反馈机制,对风险处理方案中实际执行的风险指标与预测的数据进行比较,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风险处理方案的实际情况,检验风险处理方案设计的正确程度,并寻找存在的差距的原因,为新风险处理方案的评审提供依据。

三、结论

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也是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和精确度,企业内部及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能够根据披露的会计信息掌握和监督企业活动并做出相关决策,对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企业应用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现状,主要存在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执行环境受限和系统设计不合理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对会计信息管理体统进行设计的几点建议。

管理系统论文:分析公路安全GIS信息管理系统

1系统开发方式与研究框架

系统选用B/S架构,经过软件系统的需求分析,结合道路交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规划,以唐山市道路交通相关数据为系统基础数据,结合国家道路等级划分数据、唐山市遥感影像、唐山市道路划分数据,构建一个适用于唐山市的公路安全信息管理GIS平台。系统的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从唐山市区基础纸质地形图、遥感影像数据出发,结合唐山市行政区、道路、桥梁等城市划分数据以及实地测量数据,经ArcGIS软件平台进行数据处理,建立系统的地理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

2公路安全信息管理GIS平台功能

借助于GIS空间数据的检索功能,系统使用者可以查询出需要的公路地理信息,而且可以直观地看到不同等级道路等在整个城市的空间分布信息。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对道路维修影响及事故快速抢救进行相应的缓冲分析和最短路径分析,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根据GIS的公路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对其功能和性能进行归纳和分类,可分为以下几个功能模块,见图2。

3系统部分功能实现

1)空间分析功能。基于GIS的唐山市公路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分析不同等级道路维修对周围居民及其他附属设施的影响情况,从而为人们的出行提供选择依据。同时,在道路发生交通事故情况下,能够对交通事故点及事故周边道路影响范围和程度进行缓冲区分析,对道路交通事故伤亡人员进行紧急抢救最短路径分析。出行前,可以通过公路安全信息管理GIS平台掌握所在区域以及目的地区的路网情况,包括城市路段的交通拥堵或路段是否可行等具体信息,也可通过系统平台了解城市中某一路段处于维修状态下对周围路段的影响程度及范围。2)安全评价功能实现。公路交通安全性等级的评价主要综合考虑“公路交通的安全状况”与“路段交通事故的损失情况”两个方面。“公路交通的安全状况”方面,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包括公路的安全管理水平、路段交通事故的救援指挥能力和人—机动车—公路周边环境条件等。“路段交通事故的损失情况”是公路路段安全性的重要标志之一。针对一段公路路段,假设受到公路运营管理人员的重视,同时,管理该路段的相关职能部门能力较强,该路段的人—机动车—公路周边环境条件随即会不断得到改善,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以及事故的伤亡程度也就自然降低。反之,假设该路段不受相关公路管理职能部门的关注与重视,即相关的公路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形同虚设,那么人—机动车—公路周边环境条件将慢慢恶劣,导致该路段事故频发并带来严重的事故伤亡后果。因此,将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安全意识(KL)与部门管理工作能力(KA)、路段驾驶员素质(KR)、车辆的条件(KS)、路段交通安全环境条件(KG)、路段年度交通事故情况(KP)、产业(行业)相对稳定性(λ1)、相对安全系数(λ2)等因素划分为1个~9个等级。在以上模型参数确定的基础上,依据参数评价标准对相关参数进行评价并由安全评价模型进行道路的安全性评价,得到评价结果D,并依据安全性指标进行安全性评定并作出决策(见表3)。道路交通安全信息管理GIS系统平台利用道路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的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和交通特征数据,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以及公路安全等级计算模型(公式(1)),从设计指标、运营管理、基础设施安全现状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实施安全性评价,并在GIS平台上对各单项评价结果进行图形化展示。系统安全评价首先进行计算模型参数的设置。参数设置成功后,系统依据道路安全评价模型(见公式(1))进行安全等级计算,得到所选道路的安全等级,并依据安全性评价指标做出评价(见表2),为相关行政部门提供决策支持,进行相应的道路维修管理,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出行提供安全保障。

4结语

GIS技术是现代城市交通安全管理研究的重要手段。依据交通管理目的不同,GIS在交通管理研究领域也有所差异。本文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和公路安全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唐山市区域公路基础信息数据库,提高区域公路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在C#.NET的环境下采用ArcGISEngine组件进行二次开发,构建了唐山市公路安全信息管理GIS平台,实现对公路建设和管理的动态化。为道路交通安全进行宏观管理、分析决策、实时了解路网状况等提供多要素、多层次、多功能的服务,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可视化的信息服务,能及时、便捷地更新和反映道路各项信息,分析路网状况,提高了交通部门对道路安全管理的现代化与决策的科学化,对城市公路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管理系统论文: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分析和设计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日常工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教学管理业务活动相比较,学生管理工作呈现出“源头多、范围广、数据量高、影响远”等特点,因此更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响应时效性和管理精细度。

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及社交网络工具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也成为不少学工管理人员讨论的重点,因此,分析和设计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能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化支持,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一、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管理范围与作用

(1)传统意义上在分析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的管理范围时都是围绕学生生活及学习活动而展开,这种设计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够在比较大的范围内实现与学生相关事务活动的信息化处理,但是同时也呈现出无法与原有系统进行数据交换从而导致更多的“信息孤岛”、无法提供统一的学工管理信息统计结果等缺陷,因此,设计一种以学生就业目标为主线的基于网络平台的学工管理系统十分必要。

(2)以学生就业目标为主线,是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为目标定位,围绕达成该目标的所有主动事务和外协事务实现对学生校内外活动的管理,形成对学生学业及职业成长过程中的事务性和流程性业务的统一管理和分析。

(3)具体而言,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生职业成长、学生绩效(奖勤助贷)、思想教育、学生事务工作流等功能。学工管理系统本着实用、先进、开放、可靠、可扩展的设计原则协助学校规范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的工作流程,实现在线业务处理,为学工处(及其他与学生事务有关的业务部门)、学生、各院系老师和辅导员等提供统一的网上办公服务平台,实现各部门间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二、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1)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实现对学生基本信息的在线采集、修改、审核与统计。学生可以在线自主填写包括出生日期,证件号码、籍贯、生源地、户口所在地、血型、健康状况、个人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等信息,同时各级管理老师(学工处相关管理老师、院系学工负责人、辅导员等)可以对个人基本信息进行确认和变更,管理员可设置审核流程、各流程中可维护的字段信息,审核后系统自动更新基本信息。学校管理人员通过查看审核统计数据,进行批量审核。

(2)学生职业成长管理:实现学生从入学期初的专业教育与职业体验教育、在校期间的创新创业教育到高年级的毕业教育等完整环节的内容管理,能够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提供信息化基础。通过学生职业成长管理功能,除了能够记录学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对专业和就业岗位的匹配性和契合度,也能够帮助他们及时有效地达成预期学习目标或在偏离目标时进行适时调整,同时也能够为学工管理人员进行有效指导提供数据决策依据。

(3)学生绩效(奖勤助贷)管理:该功能与传统学工管理中奖勤助贷的主要功能类似,但有一点不同的是,系统会根据学工管理人员预先设计好的规则和约束条件进行信息的自动化处理,包括自动进行奖助学金的初步评比、勤工助学岗位的自动筛选和推送、与教务系统连接的学业预警等。

(4)思想教育管理:思想教育管理主要实现两个功能,一是为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或导学提供统一管理平台,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及时引导和纾解;另一方面,实现对思想教育队伍的管理,即可以对辅导员或思政教师的日常活动、能力提升等提供统一交流和互动平台;

(5)学生事务工作流管理:事务工作流管理主要解决与学生工作相关的各类需要通过“申请-审批”处理的事务,这类事务可以通过在线工作流流转实现环节条件自动判断、多重审批与审核、以及反馈流转等功能,能够大大降低审批事务流转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有效提升为学生服务的满意度。

三、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模块与功能设计

根据前述系统需求分析的结果,将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划分为以下模块:学生基本信息管理(信息登记采集、信息变更审核),学生职业成长管理(职业成长过程管理、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学生绩效管理(奖勤助贷、各类预警、勤工助学),思想教育管理(思想动态管理、思想活动管理)、学生事务工作流管理(学工人员成长管理、学生事务申请与审批、学工事务流程监控),报表系统(学工事务预定制报表、自定义报表)。

(1)在上述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的各个模块中,通过“角色+权限”的方式实现学生、任课教师、班主任(班级导师)、辅导员及学工管理人员的差异化访问,即不同角色不同权限的用户只可以使用系统授予的功能,从而确保系统数据质量和运行效率;

(2)系统为学工管理人员和学院管理层提供各类报表的查询与分析功能,通过业务模块采集和加工的数据通过预先定义好的数据模型进行分析,从而为管理层实时了解学生管理工作的动态提供决策支持;系统也支持自定义报表的实现,即可以通过可视化报表工具定制实际工作中需要分析和统计的数据;

(3)在学生事务工作流模块中,由学生或辅导员等角色提出事务申请,学工管理人员或学校管理层进行电子化审批或审核,实现在线办结与反馈等功能,同时将事务工作流的各个办理环节与

移动终端或社交工具绑定,实现事务办理过程的透明和高效,大大提升流程参与者的满意度。 (4)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建设思路

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建设分两个阶段:首先利用ASP、NET+SQL Server完成基于B/S架构的系统功能实现,后期开发移动端应用程序。

1、基于B/S架构的系统能够实现学工管理系统各类功能的PC网页端访问,B/S架构具备跨平台、兼容性好等特点,用户不需要安装客户端程序就可以访问系统所有功能;

2、移动端应用程序的开发将尝试两种思路:一种是基于微信平台的企业公众号开发相关功能,这种思路的最大优势是能够适应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使用习惯,对系统功能的接受度较高,实现平滑过渡、快速推进的目的;同时,借助微信自身平台,能够消除安卓和iOS系统生态差异,大大降低前期的应用开发量;

另外一种建设思路就是建设移动端的APP应用程序,这种建设思路在用户体验上要优于前者,且具备完整的知识产权,对过程数据的控制程度较高,但是系统分析与设计任务重、开发量大,比较适合学工系统规模非常完善后的移动场景应用。

四、结束语

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大规模应用建设阶段,对教务系统、办公系统的应用比较深入和广泛,对于学工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则由于学生规模、管理方式和内容、平台兼容性、终端应用适应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处于持续探索和建设中,因此,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的建设是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有效实践。

管理系统论文:浅谈检察机关办公办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伴随着全国检察机关科技强检步伐的不断加快,检察机关围绕使用计算机技术所进行的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长足进展。作为信息化建设的神经中枢,构建“数字化检察”的核心内容-计算机应用系统,许多检察机关也成功地进行了实践。根据《全国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纲要》的划分,检察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检察业务信息管理系统、综合事务管理系统都属于检察机关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范围。鉴于以上三者只是业务性质不同,但都属于检察机关在办公办案中对信息的管理,因此笔者将它们一并归纳为办公办案的信息管理系统。下面仅就检察机关在建设或购进办公办案的信息管理系统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四点意见。

一、信息管理系统要具有实现办公办案信息流程化管理的功能

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目的在于将检察机关在办公办案中产生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以计算机为载体记录信息,取代过去的笔写纸记的记录方式,以信息的自动流转和共享,取代过去不同工作或诉讼环节对相同信息的重复书写。因此信息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要体现出实际工作行为的流程化,体现出对信息的管理行为。因此信息管理系统必须根据工作人员、工作部门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特点,设定信息流转的节点,设置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权限,明确体现出信息走向,从而体现出相关工作人员的权利与义务。例如有的该类软件在开发时按照工作职能设定了侦查监督、公诉、反贪、渎职侵权检察、监所、民行、控申等业务模块,按照职责权限实现办案人与负责人、办案部门与检察长和相关部门之间信息的自动流转,明确地体现了各个诉讼阶段的对信息的受理、办理、审批、,较好地反映出办案流程,贴近办公实际。因此,网络办公环境真实地再现检察办公办案的流程,才能符合办公办案的法律规定,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才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要实现检察信息的有效共享

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的整体目标在于检察系统内部实现互联,实现上级检察机关对下级检察机关信息的有效采集,不同检察机关之间对信息的共享。因此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原则、强制性的约束,势必造成一定区域内的检察机关信息不能被采集和共享,产生“信息孤岛”效应,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所以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要遵循高检院规定的“五个统一”的原则,即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应用软件和统一管理。现阶段检察机关在建设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时,要充分注意到已在普遍使用的司法统计报表软件,只有所建设的办案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采集和共享其中的案件信息数据,体现出良好的兼容性,才能避免检察业务中相同案件信息的重复录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且易于接受和使用。另外为统一规范和标准,笔者强烈建议高检院在全国检察机关内推行使用统一的应用软件,从根本上解决信息采集和共享的问题,避免重复开发和浪费。

三、信息管理系统要实现简便易行的维护功能

由于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涉及到专业的计算机知识,远非一般检察工作人员能力所及。因此如果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维护也如开发一样,那在系统出现问题或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时,将会给检察工作人员带来许多麻烦和问题,难度很大。此外,各个检察院在工作内容上有时也不尽相同,不同时期需要信息管理系统所反映出的工作重点也不尽一致。所以在开发建设信息管理系统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实际特点,把对系统的维护、相关项目的调整要以友好的界面、简便易行的操作方式表现出来。笔者所在单位所使用的北京东方清大公司开发的办公信息系统中就充分注意到这一方面,做法非常可取。该系统专门设置了维护的功能选项,对信息页面栏目设置、栏目名称、使用权限以“栏目管理”的形式由管理员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自由设置。设置的界面简洁明了,“增加”、“删除”、“更改”、“分配权限”四个按钮,让人一看就懂,一看就会操作,方便了管理和维护。

四、信息管理系统要有较强的办案办公辅助功能

检察办公办案信息的微机化管理,不仅在于取代了传统的办公办案模式,也在于借助计算机技术强有力的功能,高效、便捷地完成许多繁琐的工作。例如检索统计办公办案信息功能、相关诉讼环节法律时限预警功能、法律文书自动生成功能、法律法规检索功能等等。可见根据办公办案需要大力拓展办公办案的辅助功能,势必强化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管理系统论文:精细化管理系统下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

长期以来,煤炭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普遍存在着资源浪费的不合理现象,在此情况下,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难问题一直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显着阻碍。在煤炭行业改革中,精细化管理是诸多煤炭企业一致推举的

企业管理改革方向。精细化管理系统可以涵盖煤炭企业运营的多个方面,对于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活动具有尤其明显的改善作用。本文拟从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理出发,具体分析煤炭企业的成本构成,将二者结合从而制定煤炭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一、精细化管理概述

1.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来源于上世纪中期的一种管理理念,它要求企业的管理在传统意义的规范化基础之上更进一层,实现企业管理和运行的精细化。在不断的发展和延伸中,精细化管理和实践和现代管理理论紧密结合,从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精细化管理理论,用于指导企业管理活动的维持和创新。精细化管理要求企业的管理从制度上、文化上和操作上都要做到细致入微。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十分强调岗位的作用,它将企业管理活动分配至每一个具体的岗位,使得每一项管理活动都有对应岗位上的执行者。在精细化的管理体系下,企业通过具体但并不繁重的组织安排,使得每一个岗位上的每一名员工都能在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也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因此,精细化管理是在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适合现代企业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

2.煤炭企业实施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成本精细化管理是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作为自负盈亏的生产企业,煤炭企业传统的发展模式过于粗放,企业的生命周期通常较短、企业规模也较小。在煤炭行业整合的大背景下,煤炭企业规模更大,更加追求长远发展。因此,摆脱传统粗放的成本管理模式,实施精细化管理,是煤炭企业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次,成本精细化管理是煤炭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砝码。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成本管理体系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煤炭企业的生产利润高低。传统粗放式的、对成本控制不严格不规范的管理体系下,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足,最终会被市场淘汰,实现精细化成本管理的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

二、煤炭企业的成本要素构成

在煤炭企业的运行活动中,包含了诸多的成本要素,例如煤炭开发过程、资源获得过程、生产过程以及市场活动过程中都包含了相应的成本。本文仅挑选比较重要的几项成本进行阐述。首先,煤炭开发成本主要是指:在煤炭企业获取煤炭资源之前所进行的开发活动中产生的成本。具体来看,这种类别的成本主要涵盖了煤炭勘探成本以及煤炭开采工程设计、规划和建设所产生的成本。其次,煤炭资源成本主要指:煤炭企业为了获得煤炭资源,向煤炭资源的所有者缴纳的各种资源税费。在我国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的背景下,煤炭资源成本主要是相关的一次性矿业权价款以及资源税等资源开采相关税费。第三,煤炭生产成本主要是指: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成本。具体来看,煤炭生产成本主要包含了生产活动消耗材料、煤炭生产所需人力薪酬、各种生产设备的购置、维护和折旧费用、煤炭生产所需的电力或其他动力费用以及于煤炭生产相关的其他支出。第四,煤炭安全成本主要是指:在高标准的煤炭生产安全要求下,为了保证煤炭安全生产所需要的物资和人力成本。第五,煤炭市场成本。煤炭企业在市场活动中,通常面临较多的应收和应纳账款,资金的管理会带来相应成本。

三、煤炭企业的精细化成本控制对策

在精细化管理理论的指导下,精细化成本管理是煤炭企业整个精细化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看,可以从全面预算管理精细化、物资采购管理精细化以及资金占用成本管理精细化等方面出发,具体地实现煤炭企业的精细化成本控制。

1.推行全面的预算管理。首先,煤炭企业应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制定预算编制、执行、控制、核算、分析、报告、调整、考核、审计、责任和例外管理等多项具体的预算工作制度框架。其次,煤炭企业应该在预算管理制度框架基础上,建设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并通过岗位精细化管理,使得预算管理直接定位到具体的岗位上。

2.加强物资采购管理。煤炭企业应该严格执行物资采购的比价招标管理办法,对大规模采购采取招标的方式以寻找最适合和物资供应商;应该推行集中采购,可以降低采购活动对人力和运输工具的消耗;尽量实现低库存或者零库存,以及对供应链进行严格的规范和管理,并逐步加大对应收账款和票据的管理力度。通过上述办法降低物资采购的成本,为企业的盈利创造条件。

3.加强生产环节成本管理。首先,煤炭企业应该淘汰资源浪费和生产低效的设备。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提升是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次,应该对员工的操作技能和业务素质进行强化培训,避免生产活动中人为产生的资源浪费和低效生产等问题。

管理系统论文: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分析

1.目前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相应的毕业生人数增加,加之学院对毕业论文质量要求的提高,学院的教务处及系部的管理人员管理毕业论文的工作量也大大增加。大量的纸制文件需要汇总,工作效率极为低下。而且由于对毕业论文“放羊式”的管理,管理人员无法跟踪到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也无法了解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情况。目前的监控和管理办法对于“学生如何写,教师如何指导”只能通过“事后”监控进行管理,很难做到“事中”监控和管理,由此可见,无法有效监督和管理毕业论文撰写和指导过程是管理中存在的最关键的问题。

2.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分析

由于目前教师和学生沟通主要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所以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是解决毕业论文管理问题的有效工具,通过计算机系统详细记录教师和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形成的留言、文档、论文、评价、参考文献等信息,为监控和评价整个过程提供客观的支持性材料。管理人员实时分析这些过程性材料,并做出及时的评价与反馈,督促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完成论文,保证论文的质量。2.1过程数据的收集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主要有师生双向选择、论文选题、开题、初稿检查、中期检查、论文定稿、答辩等环节。每一环节都会形成结果性信息或文件,需要计算机记录的信息有:论文选题情况、开题报告、初稿检查评价、中期检查评价;论文初稿、中稿、定稿;论文评语、答辩评语、论文成绩与答辩成绩。另外,还需要记录反映教师指导思想的任务书和对指导过程管理的通知公告等,反映学生对论文资料收集情况的参考资料、文献、调查数据等,反映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交流信息,如留言、E-MAIL等。2.2动态评价数据的收集毕业论文是在学校的统一组织安排下,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的,指导教师和学生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只有教师认真指导,学生积极努力,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时间和精力上大量投入,才有可能完成高质量的论文。计算机系统无法直接衡量教师指导的水平和学生论文的水平,系统只需要记录下他们互动的过程和形成的结果,通过这些结果可以看出他们是否认真努力,态度是否端正等反映主观能动性的信息。一般情况下,教师有能力指导论文,学生也有能力完成论文,只要他们主观态度认真,就可以保证论文质量。对于教师和学生主观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整个过程中双方产生的过程性数据,另一方面是通过对二者定期进行问卷调查而产生的调查结果。管理人员定期通过系统发放问卷,由教师填写对每一个学生情况的问卷(主要是反映学生主观是否认真努力),由学生填写对指导教师指导情况的问卷(主要是反映教师主观是否认真努力,对学生的指导是否有很大帮助)。管理人员通过分析两方面的数据,对教师和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作为对教师考核和学生最终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2.3反馈与控制管理人员通过系统跟踪整个过程,对教师和学生做出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系统及时反馈给指导教师或学生,对于共性的问题要通过文件的形式下发给教师和学生,并对执行的过程进行实时的监督和控制。对于不能认真执行有关规定的教师和学生个别予以单方面批评教育,对于情节严重的应该通过系统进行通报批评。

3.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设计

3.1系统用户根据以上分析和我院毕业论文管理的有关规定,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的用户应该包括系统管理员、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和学生四种角色[2]。系统管理员主要完成权限设置和数据备份管理。管理人员主要完成对教师和学生信息基本管理、论文题目管理、指导教师与学生调剂、通知、过程监督、发放问卷、成绩管理、文件归档等。指导教师主要完成论文题目、下达任务书、论文查看与评价、回复学生提问、通知、成绩评定等。学生主要完成选择指导教师、选题、提交论文、提交参考文献及其它资料、留言、成绩查看等。3.2功能模块根据教师与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和管理的需要,可将系统所需要的主要功能归类,形成以下几个主要模块[3]:(1)个人信息管理模块:用户可登录,修改和查看个人信息。(2)论文选题模块:每个指导教师提供多个题目供学生选择,对于每个选题,教师给出简要介绍。学生在确定指导教师后,可选择相应的指导教师提供的论文题目,也可自己选题。(3)信息交流模块: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有任何疑问都可给指导教师留言提问。指导教师和学生均可查看、删除和回复留言。(4)文件管理模块:管理员上传相关文件、模板、通知;教师通知、提交毕业论文指导的相关文件;学生提交论文、资料等文件。这些文件在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完成后统一归档,以备将来查找。(5)调查模块:管理员针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问卷,系统对问卷结果进行自动统计汇总,从而管理员能实时了解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调查的结果还将作为教师考核和学生成绩最终评定的依据。(6)过程监督模块:系统自动汇总每一篇论文的进度和状态,如处于初稿、二稿、还是终稿阶段等,管理人员根据进度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监 督,并根据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反馈和控制。(7)成绩模块:成绩模块主要用来公布成绩,供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分析,供学生进行查询。

4.系统开发技术与运行管理

4.1系统开发技术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是基于互联网的,所以应该采用B/S架构。在开发技术上选择基于应用JAVA语言的struts2.0+hibernate框架技术,便于实现模块化开发,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为将来功能的扩展打下基础。在数据库方面可选择SQLServer2000,简单易用,完全可以满足系统的需求。4.2系统运行管理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是高校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的辅助工具,为管理人员提供了必要的过程数据和文件,使得管理人员克服了以往无法监督过程的困难,管理人员一定要利用这这些信息,做到及时的反馈与控制,最大程度地发挥系统的作用。同时,各院校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还应该制订一系列基于系统的管理与考核办法,激励教师和学生都能尽最大努力投入到论文的指导与写作中。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是计算机系统、院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有机结合的系统,而不仅仅是一个计算机系统。

5.结语

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是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是管理人员实现全过程监控的管理平台。一方面,它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制约,很好地解决了当前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居两地”的问题;另一方面,它能够有效记录过程数据和文件,能够实时监控论文进展,反映教师和学生的态度,克服了传统管理方式无法对过程进行监控的困境。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对于提高毕业论文管理水平,激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努力完成论文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保证和提高论文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系统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在其运行过程中人与系统的有机结合,也离不开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的有力执行。

管理系统论文:浅论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达给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书馆运作环境、信息载体、服务模式等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纸质资源和实物资源已经不是图书馆中的主要资源了,数字资源在图书馆资源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形成一定规模,而读者受搜索引擎的影响也开始喜欢采用快速即时性的图书馆资源搜索工具,希望图书馆能提供者方面的服务。

虽然说图书馆的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作为作为核心的应用技术――图书馆管理系统(LMS)则没有多大变化,甚至受到人们的质疑。而Web2、0和Library2、0的发展给图书馆管理系统带来了新的变化,LMS也开始发展起来,成为推动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重要技术手段。

一、图书馆管理系统现状

1、信息孤岛

随着图书馆的发展,业务也在不断增加,现有的LMS已经无法满足所有的业务需求了,图书馆开始多了许多独立的业务系统,信息孤岛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现状又给读者的资源获取带来了诸多麻烦,造成了图书馆资源的浪费,服务得不到整合。比如说,在论文购买提交系统上,读者无法使用个人图书馆进行论文提交的操作,而且也会出现重复登录问题,这给读者的资源获取带来了很大麻烦,而图书馆也无法通过LMS获取读者的论文提交情况。

2、集成思路不明显

LMS只是图书馆业务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其重点在于纸质图书和文献,对数字资源的管理效能低,难以在图书馆形成一个集成化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无法兼顾图书馆的所有业务,集成思路不明显。如:电子公文、资金管理、党务管理等内容无法使用LMS进行信息交流,LMS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3、与其他应用系统的关联性和互操作少

在图书馆业务日益增多的情况下,LMS中部可能集中所有的业务,那么要实现图书馆的集成化管理,那么就需要实现LMS与其他应用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和互操作。但是,现有的LMS无法实现与其他应用系统的无缝对接,最终导致图书馆的各项管理工作效率低、资源消耗量大,不利于体现出以读者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二、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1、管理理念在LMS中的体现

没有管理理念渗透的LMS只能实现图书馆管理流程的自动化,难以体现出管理思路,也难以推动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图书馆应用的LMS大多不能体现出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是以图书馆的纸质资源的管理为中心而构建的应用系统。也正是因为LMS无法体现出图书馆的管理理念,馆长无法通过LMS获取大量图书馆运行信息,无法据此作出科学的发展决策,故而使得许多馆长不愿意使用LMS。因此,在LMS构建中,设计者应以读者为中心,一切活动都围绕用户进行,实现资源、服务、管理三者的并重。资源是服务开展的基础,服务是管理的目的,管理是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手段。管理理念在LMS中的体现是图书馆管理系统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是从业人员需要努力的重点。

2、开放合作化管理理念

当前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以纸质资源为核心,无法兼顾数字资源的管理,故而难以实现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的整合,信息孤岛严重,不同应用系统的无缝对接很难实现等等,这些问题是LMS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LMS必须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实现元数据供应商、系统供应商之间的有效合作,最终创造出满足图书馆管理需求的LMS,推动其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不断升级改造。比如说:重庆大学图书馆的ADLIB2、0系统与北京的超星公司进行合作探索,开发出图书馆知识搜索系统(LKS),超星公司提供元数据检索入口,开发出的LKS不仅能搜索到重庆大学的馆藏资源,还能展现出超星数字图书和读秀知识库的图书信息,检索到期刊数据库的元数据,大大方便读者的资源检索,推动了重庆大学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整合。

3、数据驱动管理

大部分图书馆都会通过读者交流会、问卷调查、满意度调查等获取图书馆的管理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升图书馆资源建设水平、服务水平。但是,这些方式收效甚微,工作量大,反映的内容页比较单一,不全面,无法客观公正反映出图书馆的管理现状。而数据驱动管理作为LMS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能利用数据发现问题,对图书馆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日志、历史数据进行挖掘处理,得出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促进管理者做出科学的决策,促进图书馆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说:其通过分析读者借阅历史数据了解读者的借阅习惯、发现得这的借阅兴趣,从而提高图书馆资源建设水平,给读者提供更多需要的资源。

4、整合服务评价体系

在评价上,图书馆多采用SERVQUAL、LiBQUAL+TM等评价体系来评价图书馆的各项服务,监控图书馆各项服务的情况,生成服务状况评估表,促进管理者对图书馆提供的各项服务进行及时的调整,为读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真正推动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图书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图书馆管理系统是图书馆各项业务、读者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基础应用系统,是当前图书馆管理活动的主要技术手段,其在而Web2、0和Library2、0的影响下发生了重大变化,推动了图书馆管理效率的提高,但仍存在信息孤岛、集成管理效力低等问题。在信息技术和图书馆的发展下,图书馆管理系统将朝着管理思路的渗透、数据驱动管理、开放合作管理、整体服务评价体系等方向发展。

管理系统论文:如何看待知识管理系统的价值

就现在来讲,在良多管理者心里可能会存有这样的误会,在他们眼里,知识管理不过就是个文档的管理系统,或者者就是OA。知识管理不能够使企业出产患上到直接的经济效益,常常容易为人们所疏忽乃至摒弃,犹如大多数人不习气有条理的收拾日常工作或者者学习中取得的知识1样,每一当要历时候才发现怎样会找不到了。所以,咱们需要的不单单是1个用来加速轨制化体系过程的工具,还要以正确的目光来看待这些工作给咱们带来的实际价值和后续价值。

知识内容有体系:企业知识内容拥有1致的分类体系,灵便的内容组织方式,并且构成了按期的内容更新以及保护机制,保证了知识内容质量能够知足业务需求。这些零散的知识,假如可以构成长时间的体系化、结构化的知识累积,往后必定可以为知识的使用带来极大的利便。

知识管理有章可循:假如有了1个明确的知识管理推进机制,知识管理推进部门以及业务部门在知识管理建设中有明确的定位,并且构成了有章可循的运行、考查和鼓励轨制。员工就能够就知识管理方面的任何问题,找到对于应的岗位以及相应负责人,解除管理死角。

提倡知识同享的自觉性:通过知识同享平台,企业员工可以应用多种渠道主动同享以及学习知识,知识同享初步成为员工的1种工作方式。不单单降低了企业良多培训以及学习的本钱,也使患上员工可以真正从知识管理进程中获得价值,从而构成优良的工作习气并且不断加以传布、互补。终究构成企业独特的管理文化,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管理系统工具化:通过对于办公平台、协作平台、知识文档管理平台的计划、建设,逐渐构成员工日常工作进程中必需使用、依赖的核心工作平台。在此基础上,逐渐开发需求、调剂传统工作模式。同时,伴同新系统的树立,对于新增的系统进行集成,解除知识盲点。

管理系统论文:基于审计管理系统下的审计自动化管理创新

基于审计管理系统下的审计自动化管理创新

摘要:近年来,随着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客观需求日益迫切,审计机关对风控管理、机关事务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越来越重视,不仅需要有相关的制度文件作支撑,更需要相关考核体系强化执行,但这些管理过程大部分处于手工状态,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执行过程混乱。本文结合审计工作实际,提出了一种在现有金审工程审计管理系统(AO20__)下,通过添加相关模块,实现审计机关全过程管理数字化的一种构想。

一、当前基层审计机关管理现状

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加大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程,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加强机关精细化管理和考核,然而,由于大多数工作处于手工操作的状态,诸如审计项目质量管理、绩效考核管理、机关事务管理、干部人事管理等在实际工作中的管理效率并不高,效果也未全部显现。

(一)项目质量控制情况

审计项目作为我国审计机关开展审计工作的主要模式,其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成败。目前各级审计机关依托审计署审计管理系统(OA)中的审计项目管理已基本实现审计项目计划、组织管理、项目执行等阶段和作业模式的数字化管理,但从项目全过程跟踪管理的角度来说,项目执行情况综合分析、审计审理事后处理机制、风险预防、项目跟踪整改、项目资源调配等方面仍采用人工作业模式,更有很多项目在上报优秀项目时才按照相关评选标准对程序进行规范,对资料进行修改、补充,而对于不需上报的项目是否达到基本标准,是否算合格项目没人去探究,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管理执行的效率,同时对于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质量也较难控制。

(二)绩效考核管理情况

对于审计机关的发展而言,核心资源是审计人员,审计人员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审计及各项工作的质量,而审计人员的能力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培训、实践来提高,在金审一期、二期的审计信息化建设中,未将审计人员能力培养和审计人员项目管理执行的绩效考评纳入数字化审计建设重点,目前唯一涉及审计人员能力培养的模拟审计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应用案例较少,投资规模较大,一般适用于省级平台建设,并不适用基层审计机关审计队伍的建设需求,在对审计人员的绩效评估方面,基层审计机关还在通过传统方式,由评选人员在考核时集中进行考核打分,这样就可能存在遗漏和分值不准,相关人员在得到得分排名后要求增加分数现象,给考核机构造成了工作不便,同时也可能造成大家认为考核不公平的想法,亟需通过建立一套人员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考核指标植入后自动进行评价。

(三)机关事务管理情况

财务和后勤保障作为机关事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只要良好的财务及后勤保障,审计工作才能有条理、有计划的实施,目前通过传统记账工作模式远远不能满足数字化审计管理,需要投入人力物力管理此项工作,加剧了人员不足与工作任务重的矛盾,在工作人员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后勤人员的增加必然导致业务人员的减少,而传统的手工统计方式,无法给领导提供对机关事务中涉及的用款计划、审计过程中的非税收入、车辆管理事务的实时掌控。

(四)干部人事管理情况

审计干部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干部人事的综合管理也是审计机关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然而,在现有审计管理平台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来实现对组织机构、人员信息、人员晋升、人员轮岗、人员培训、人员请假、人员调配的管理,不能动态的记录和监控人员信息,这就造成了管理过程不规范、没有办法为领导提供决策及监控手段等一系列问题。

二、基于审计管理系统平台工作的优势

审计管理系统由审计署机关辅助办公系统升级、改造而成。经过金审工程一期、二期建设,已经形成一个为审计机关提供领导决策支持、公文流转办理、审计业务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机关事务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协同工作平台。

在金审工程的整体指导思想下,审计管理系统部署涵盖署、省、市、县级审计机关,形成四级审计机关互通互联,审计署采用OA署专版,省、市审计采用OA地方1拖N,目前采用的OA为__版,在集中部署、节约投资的原则指导下,极大地降低了审计机关部署审计管理系统建设成本和管理成本,截止到2013年初,全国审计机关审计管理系统覆盖率已经达到90%以上,且已经成为各级审计机关公文办理、业务管理、机关事务处理审计培训的日常办公应用平台,审计管理系统的覆盖和良好应用为审计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条件,基于审计管理系统开展审计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和实践是可行的。

三、基于审计管理系统的管理模块构想

基于审计管理系统下的管理模块,核心在于对审计作业、审计机关管理的全过程、全流程监管、对作业数据和管理数据进行实时统计分析、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这就要求以数字技术为手段,扩展数字化审计管理平台的应用实践,在实现对各类审计业务、管理、考核信息数字化的基础上,以信息化手段开展审计工作,构建涵盖项目管理、风险防控、干部人事教育管理、财务及后勤保障管理、个人量化考核、短信任务提醒、OA应用展示、文明创建等在内的全面综合数字化管理系统,建立数字化审计机关,提高审计管理水平。

(一)审计业务管理模块

本模块应包括项目全过程管理、法规库和自由裁量权管理以及权利运行风险监控管理等内容。

项目全过程跟踪管理包括项目计划编制、项目组织执行、领导指挥、审计整改、法规库管理、优秀项目评选等内容管理,为审计人员和领导提供信息化帮助,确保审计项目的全流程信息可以方便、直观的得到管理、利用和展现,使领导和审计人员可以从各自的角度对审计项目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在法规库和自由裁量权管理中,通过将法律法规库和自由裁量权有机集合,对于审计机关在审计执法中对违法行为如何处罚,从轻、从重还是免于处罚,有多种处罚时选择何种处罚、何时处罚、处罚的幅度以及适用哪些法律条款进行处罚等内容定制惯用量化处理机制,建议一套违法行为、违法情节、处罚标准、处罚金额和执法机构的自由裁量处理标准。

权利运行风控管理则是是通过对审计项目开展进行监控、风险预警、预警处置、跟踪整改,实现对审计权力运行过程中执法监察、廉政监察、效能监察的全面监控。

(二) 绩效考核管理模块

本模块应将科学的量化考核指标植入系统内,考核指标可随年度的变化进行调整,依托绩效考核管理评价模块,形成自动加人工相结合的打分模式,可按照一定周期(月、季、年)形成评分,被考核人员对每项指标进行网上自我评价,给出得分利用,上传相关的得分项证明材料,再由考核人员对自我评价分值进行复核认定,最终实现科学化项目KPI和人才KPI评价,并以报表、图表等可视化的形式将评分、排名进行展示,变被动式考核为主动考核形成人人自我加压,创新挣优,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

(三)机关事务管理模块

通过建立一套信息采录方式,将非税收入管理、用款计划管理以及车辆管理统一纳入审计管理系统的机关事务管理平台。一是用款计划管理,为了进一步加强审计机关财务管理,强化用款审批的流程,完善用款计划制度,统计全局用款信息而规划的功能,包括用款计划的登记、审批流程管理以及用款计划按照时间、金额、总额、科室等维度进行汇总统计分析;二是非税收入管理,为加强各科室非税收入,通过建立一套非税收入登录、对账、统计机制,将非税收入纯手工处理作业纳入数字化管理,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三是规范车辆管理,建立车辆信息化,实现年检自动提醒、定期保养提醒、维修记录登记、车辆出行、用车费用登记等管理。

(四)干部人事管理模块

应提供组织机构、人员信息、人员晋升、人员轮岗、人员请教等功能,帮助领导实现对干部人事的动态监控。

在对干部人事信息综合管理,需构建一个全面、完善、动态的人员档案信息库,为上层人员干部动态管理提供数据支撑;组织机构管理提供组织机构维护,满足组织机构变动管理、机构日常维护、机构花名册管理等需求;通过对人员晋升信息维护,将每个人员的目标考核得分和平时工作情况,创先争优情况向结合由人事部门提出具体意见,再由局党组根据意见,提出自己的意见,最终形成人员晋升初步意向,实现对人员晋升的集中化管理,体现以德才用干部;相关领导根据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实现人员在组织机构中的合理轮岗,同时对于触发轮岗条件或相同专业技能人员的岗位,系统自动给出提示信息,方便领导对轮岗进行科学化判断;将人员请假管理与机关现有考勤机制结合,实现人员请假登记管理功能。系统根据人员信息库参加工作时间计算出假期,人员在请假申请时,自动计算出该员工已清天数、剩余天数,请假人员提出请假申请,提交请假事由,请假类型,请假起止时间,并上传相关证明资料,再按照请销假相关制度交由人事部门,相关领导审批生效,销假时由人事部门人员确定销假,系统自动产生,本次请假超期天数。

管理系统论文:分析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

摘 要: 从整个通讯工程项目管理当中,系统管理集成服务的建设是一种从决策支持、核心网络平台建设、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决策层建设方面对如何实现通信工程的信息化和综合集成化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系统的实现方法及特点,以期提高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水平。

关键词: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化;信息化

1.引言

工程项目在当前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了网络化、信息化的管理发展趋势,对于通信工程项目当中实行集成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案。使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就是通过集成化的方法,用一个核心组件服务器把原有应用集成在一起,来获取其他应用系统的相关数据和消息。同时,在建立企业统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通过人机综合研讨厅的方法实现信息的综合集成,为决策者提供分析、决策支持服务。

2.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定义及优点

2.1 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定义

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就是依据工程项目和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应用系统工程原理,综合考虑通信工程项目从发起到拆除整个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要求和衔接关系,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各要素相互关系以及项目执行过程中各参与方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项目各参与方的协调和整体优化而采用的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效率项目管理模式。要取得成功的项目必须要有全面的项目管理,这个全面性至少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项目本身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由许多子项、分项构成,项目管理必须包括项目对象的全体。(2)项目管理工作的过程,包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反馈等。(3)项目管理应包括全部的管理任务。有工期、费用、质量、合同资源,组织和信息的管理。忽略任何方面都可能导致项目的失败,所以项目管理至少是三维结构体系,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管理系统。项目的各职能工作,各参加单位,各项活动,各个阶段融合成一个完整有序的整体。信息技术是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实施基础,合适的项目管理组织模式是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实施保证。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要求在项目的发起阶段就对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多重约束条件进行系统的考虑,明确各参与方,尤其是各种供应商、分包商等原先并未纳入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参与方之间的影响和依赖关系,为之提供合适的沟通和协调平台,通过利用完善的信息技术形成动态的高效率的项目组织,全面实现业主的要求,达到令业主满意的最终目的。

2.2 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优点

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实施有以下优点:(1)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将有力地保障通信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使业主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2)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将对通信工程项目实施进行整体优化,充分发挥各参与方,尤其是各种供应商、分包商等原先并未纳入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参与方的潜力,在保证项目顺利完工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证各参与方都能从中获利。(3)可以大大提高项目执行的效率,同时通过同时参与的各企业的交流和配合,保障了设计和计划的可靠性和最优性,缩短了工期。

在通信工程建设业中推广实施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可以加快通信工程项目的实施进度、保障通信工程项目质量,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减少通信工程项目的成本、优化有限资源的使用效果、节约大量的建设资金,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推广将导致工程建设业中各企业管理方式和管理思想的变革,改善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水平。

3. 通信工程项目实施集成化管理的必要性

从传统意义上来看,从前孤立的、阶段化的项目管理模式造成了目前的工程管理实践中的“舍本逐末”现象。由于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和各阶段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项目执行过程中各种意外事件在所难免。管理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工程项目某个具体活动上,专注于处理和解决各种突发事件。这种“症状解”做法在开始时往往能取得一定的效果。长此以往,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大量意外事件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被视为是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人们普遍认为既然工程项目管理中意外事件不可避免,那么提高项目管理能力的重点就是如何提高应付各种事件的能力。因此,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各种具体事件的处理上,从而导致了管理人员无法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计划,导致了更多所谓的突发事件,恶性循环作用在不断的增加。这种关注于各种事件本身的做法是造成目前工程项目执行过程中各阶段分离脱节,工程质量低劣,控制不力的主要原因。这种“舍本逐末”做法是无法适应工程项目发展需要的,只能使突发事件的数量越来越多。要改变这种现状,最根本的做法是使管理人员认识到“根本解”的存在,将注意力集中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上,集中在各种活动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上,从全局对项目执行的过程进行合理的计划和控制,进行集成化管理,从根本上减少和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也就是说,要关注各具体活动之间、各参与方之间的相互联系、影响和作用,重视对工程项目管理中各子过程之间的衔接环节进行管理。

4. 通讯项目系统的建设要求

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全面数字化的基础上,应用海量存储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动态规划技术、空间分析模型等一系列技术,针对分布式的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异构数据信息,提供专业的分析模型库,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应用与时间、对象属性相关联的一致、集成的中央数据仓储技术,支持复杂的、任意的查询方式,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实现联机分析处理(OLAP)。该阶段是信息综合集成应用阶段,用户在此得到的将不是简单的数据型信息资料,而是将信息全面升华得到的具有深远价值和意义的“知识”。真正实现全面的信息增值,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水平的提高带来本质性的飞跃。

5. 通讯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

通讯项目系统建设信息化的总体功能中其各项功能的设置是按照结构进行整体部署,并结合公司的个性化需要而进行功能规划的。包括项目前期管理、项目实施管理、项目结项管理、项目归档管理、项目知识沉淀管理等,涉及内容有立 项管理、预算管理、任务管理(工作流管理)、物资管理、进度质量管理、变更管理、资金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文档管理等。系统与知识管理平台、信息门户、OA都进行了业务数据和业务流程的无缝集成。

在通信工程建设过程中,使用上该系统发挥了有效的辅助管理效应,尤其在项目计划、流程配置、流程监控、基站建设和OA流程集成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以下从这几个主要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1) 项目计划管理。

在项目公司建设过程中,一般是在项目任务书下达后进入项目计划阶段,在信息系统上根据项目的专业类型套用相应标准WBS模板,自动生成项目工作范围分解,并按照具体项目特点修正WBS结构,以此为依据,建立进度网络计划、资源计划,建立指导和控制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基准计划。

(2) 流程管理。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包括启动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和收尾阶段,在每个阶段根据项目专业类型的不同又包含许多工作子流程,而每个子流程又包含多个辅助流程,各类流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动态调整,在业务流程的流转过程中,进行项目信息流、控制流的数据传递。在工作流管理过程中信息系统实现了流程配置灵活化、流程驱动自动化、工单派发自动化、管理人员待办工作自动提示。

(3) 基站建设。

基站建设流程是公司最为复杂的一类工程项目,它涉及到建站需求、现场勘查、建设审批、选址、选址合同、初步设计(规模和预算)、审批、开始建设(引电、土建、铁塔、无线基站四个单项的协同)、启动传输工程、发货、施工、完工、运维部门配数据开通。信息系统对整个基站建设过程以业务流程进行驱动,在流程运转过程中,自动分配工作任务、待办事宜,关联相关合同信息管理、支付管理、配套设备清单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项目信息,可根据完成基站的数量,批次完成概预算设计、设计会审、验收、结算。具体包括基站建设WBS编制、业务流程的驱动等。

(4) Portal集成。

企业信息门户(Portal)的应用是企业信息化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信息集成及信息化管理的集成门户,各类信息系统的业务和数据都能通过企业Portal进行直接处理与访问,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与Portal的集成包括了单点登录和业务流程的集成,工程管理业务的待办工作直接在Portal中进行提示,并能直接进入系统进行业务处理。

管理系统论文: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分析

1.目前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相应的毕业生人数增加,加之学院对毕业论文质量要求的提高,学院的教务处及系部的管理人员管理毕业论文的工作量也大大增加。大量的纸制文件需要汇总,工作效率极为低下。而且由于对毕业论文“放羊式”的管理,管理人员无法跟踪到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也无法了解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情况。目前的监控和管理办法对于“学生如何写,教师如何指导”只能通过“事后”监控进行管理,很难做到“事中”监控和管理,由此可见,无法有效监督和管理毕业论文撰写和指导过程是管理中存在的最关键的问题。

2.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分析

由于目前教师和学生沟通主要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所以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是解决毕业论文管理问题的有效工具,通过计算机系统详细记录教师和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形成的留言、文档、论文、评价、参考文献等信息,为监控和评价整个过程提供客观的支持性材料。管理人员实时分析这些过程性材料,并做出及时的评价与反馈,督促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完成论文,保证论文的质量。2.1过程数据的收集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主要有师生双向选择、论文选题、开题、初稿检查、中期检查、论文定稿、答辩等环节。每一环节都会形成结果性信息或文件,需要计算机记录的信息有:论文选题情况、开题报告、初稿检查评价、中期检查评价;论文初稿、中稿、定稿;论文评语、答辩评语、论文成绩与答辩成绩。另外,还需要记录反映教师指导思想的任务书和对指导过程管理的通知公告等,反映学生对论文资料收集情况的参考资料、文献、调查数据等,反映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交流信息,如留言、E-MAIL等。2.2动态评价数据的收集毕业论文是在学校的统一组织安排下,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的,指导教师和学生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只有教师认真指导,学生积极努力,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时间和精力上大量投入,才有可能完成高质量的论文。计算机系统无法直接衡量教师指导的水平和学生论文的水平,系统只需要记录下他们互动的过程和形成的结果,通过这些结果可以看出他们是否认真努力,态度是否端正等反映主观能动性的信息。一般情况下,教师有能力指导论文,学生也有能力完成论文,只要他们主观态度认真,就可以保证论文质量。对于教师和学生主观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整个过程中双方产生的过程性数据,另一方面是通过对二者定期进行问卷调查而产生的调查结果。管理人员定期通过系统发放问卷,由教师填写对每一个学生情况的问卷(主要是反映学生主观是否认真努力),由学生填写对指导教师指导情况的问卷(主要是反映教师主观是否认真努力,对学生的指导是否有很大帮助)。管理人员通过分析两方面的数据,对教师和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作为对教师考核和学生最终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2.3反馈与控制管理人员通过系统跟踪整个过程,对教师和学生做出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系统及时反馈给指导教师或学生,对于共性的问题要通过文件的形式下发给教师和学生,并对执行的过程进行实时的监督和控制。对于不能认真执行有关规定的教师和学生个别予以单方面批评教育,对于情节严重的应该通过系统进行通报批评。

3.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设计

3.1系统用户根据以上分析和我院毕业论文管理的有关规定,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的用户应该包括系统管理员、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和学生四种角色[2]。系统管理员主要完成权限设置和数据备份管理。管理人员主要完成对教师和学生信息基本管理、论文题目管理、指导教师与学生调剂、通知、过程监督、发放问卷、成绩管理、文件归档等。指导教师主要完成论文题目、下达任务书、论文查看与评价、回复学生提问、通知、成绩评定等。学生主要完成选择指导教师、选题、提交论文、提交参考文献及其它资料、留言、成绩查看等。3.2功能模块根据教师与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和管理的需要,可将系统所需要的主要功能归类,形成以下几个主要模块[3]:(1)个人信息管理模块:用户可登录,修改和查看个人信息。(2)论文选题模块:每个指导教师提供多个题目供学生选择,对于每个选题,教师给出简要介绍。学生在确定指导教师后,可选择相应的指导教师提供的论文题目,也可自己选题。(3)信息交流模块: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有任何疑问都可给指导教师留言提问。指导教师和学生均可查看、删除和回复留言。(4)文件管理模块:管理员上传相关文件、模板、通知;教师通知、提交毕业论文指导的相关文件;学生提交论文、资料等文件。这些文件在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完成后统一归档,以备将来查找。(5)调查模块:管理员针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问卷,系统对问卷结果进行自动统计汇总,从而管理员能实时了解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调查的结果还将作为教师考核和学生成绩最终评定的依据。(6)过程监督模块:系统自 动汇总每一篇论文的进度和状态,如处于初稿、二稿、还是终稿阶段等,管理人员根据进度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监督,并根据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反馈和控制。(7)成绩模块:成绩模块主要用来公布成绩,供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分析,供学生进行查询。

4.系统开发技术与运行管理

4.1系统开发技术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是基于互联网的,所以应该采用B/S架构。在开发技术上选择基于应用JAVA语言的struts2.0+hibernate框架技术,便于实现模块化开发,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为将来功能的扩展打下基础。在数据库方面可选择SQLServer2000,简单易用,完全可以满足系统的需求。4.2系统运行管理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是高校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的辅助工具,为管理人员提供了必要的过程数据和文件,使得管理人员克服了以往无法监督过程的困难,管理人员一定要利用这这些信息,做到及时的反馈与控制,最大程度地发挥系统的作用。同时,各院校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还应该制订一系列基于系统的管理与考核办法,激励教师和学生都能尽最大努力投入到论文的指导与写作中。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是计算机系统、院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有机结合的系统,而不仅仅是一个计算机系统。

5.结语

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是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是管理人员实现全过程监控的管理平台。一方面,它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制约,很好地解决了当前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居两地”的问题;另一方面,它能够有效记录过程数据和文件,能够实时监控论文进展,反映教师和学生的态度,克服了传统管理方式无法对过程进行监控的困境。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对于提高毕业论文管理水平,激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努力完成论文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保证和提高论文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系统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在其运行过程中人与系统的有机结合,也离不开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的有力执行。

管理系统论文: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问题分析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技术并不是问题,而且也已经很成熟了,难点是建设需求的提出、海量数据库建立、制度标准制订以及机构设置和经费保障问题。数字化城市管理是现代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既有先进技术手段又有行政管理方式,只有两者最佳结合才可以使新的城市管理模式高效、快捷、低成本运行,达到建设目标。而近年来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定位的认识,建设部和有关专家、试点城市普遍认为:“‘数字城市’就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以及城市生产与生活中,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城市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数字城市’将使城市规划具有更高的效率,更为丰富的表现手法,更多的信息量,更高的分析能力和准确性,更具前瞻性、科学性和及时性,并提高城市建设的时效性、城市管理的有效性、城市资源优化配置水平、城市综合实力以及城市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gis的空间信息综合能力与直观表现能力,在处理城市复杂系统问题时,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建立全局观念与模拟直观感。”

一、建设需求分析

每个城市面积、所管城市部(事)件、机构设置都有很大区别,要使系统高效运行,就必须分析清楚所在城市管理现状,结合城市管理的实际状况确定工作流程、逻辑关系、最后确定建设实施方案。

二、创建海量数据库

城市中有大量城市部(事)件信息进入数字城管系统管理,并且定位这些城市部(事)件是由那些单位管理、具体位置和其属性。这样可以快速收集城管信息、快速定位、快速指挥责任单位、高效处理城市中发生的问题,并对工作质量进行评价,达到建立系统的信息收集、指挥监督的目的。

三、制订制度标准

只有整个城市有统一的制度标准,才能有效地进行监督评价。立案标准:城市部(事)件,在什么标准下需要立案处置;处置标准:城市部(事)件问题,多长时间处理完毕是符合要求的;评价标准:依据每个城市管理的责任单位,所管部(事)件多少、处置结果情况,来综合评价这个单位的工作业绩,供领导、市民监督。同时也可以依据工作情况分析,为领导提供科学决策,改进工作。

四、法规建设

一个城市的城市管理由众多部门来实现,既有政府所管的公共部分,也有社会管理部分。如何让城市中所有责任部门协调一致,就要有一个规章来统一协调工作,规定其所涉及部门、部门责任、综合评价和奖罚,让城市管理法制化、制度化。

五、机构设置和经费保障

合理设置机构是系统正常运行的前题条件,而且应有权威。城市管理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是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机构设置应参照市长热线、便民中心和目标督办的组建,设在政府办公厅,让管理工作有权威、工作效率更高。

经费保障应坚持以费养事的原则,系统的维护、数字采集更新、监督员的管理都可以市场运作方式进行,以费养事。有相应的经费保障,才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让城市和谐、靓丽、有序、适宜居住。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个大系统而且比较复杂,其复杂不在技术而是管理者的观念、管理体制的整合,只有最佳结合才会发挥作用,获得效果。

管理系统论文:探讨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建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提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terprise-EMS),人们就会想到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给链管理(SCM),产品寿命周期管理(PLM),制造执行系统(MES),产品数据管理(PDM)等管理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各种各样品牌的应用解决方案和信息管理系统,如用友ERP、海艾迪C-EMS和M-EMS及SAP信息管理系统等等。我们同时也会想到这些信息系统会减少库存占用,降低成本,加快新品上市时间获得更多收益,整合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等等,但对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加强企业的知识管理(KM),减少对企业员工个人知识的过分依靠性等方面的功能却并不很清楚。

众所周知,任何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依靠于一定的技术和知识才可以生存和发展,尤其当今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时代,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知识和信息获取或使用能力的竞争。所以对企业的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改之地的关键。从事企业管理的人都清楚,企业的人才流失对企业意味着什么。长期以来,企业员工的个人头脑是知识的载体,人才流动实际上是知识在流动。那么如何实现人走而知识却可以继续在企业中留存呢?如何实现知识不仅在某个人头脑中,而在组织的系统中并持续发挥其功能呢?如何使企业的知识可以不断积累并让每个员工快速把握而在工作中加以运用呢?如何使新员工可以迅速在老员工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呢?

一、什么是知识管理和企业管理

要弄清以上新问题,首先,我们要从弄清什么是知识管理和企业信息管理入手。美国生产和质量委员会(APQC)对知识管理定义如下摘要:知识管理是组织有意识采取的一种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将其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企业知识管理是以信息为基础的活动,通过组织性学习创造隐性和显性知识,并负责如何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方拥有适当的知识。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认为摘要:知识管理并不是从技术开始的,它始于商业目标、过程和对共享信息需要的熟悉。知识管理只不过是管理信息流,把正确的信息传送给需要它的人,以便让他们迅速地以信息为依据采取行动。

中外学者普遍认为,信息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信息作为资源,除了一般的可利用、有价值等特性外,还具备共享性、历史积累性、时效性和多次再生性的特性。而系统则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独立成分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如管理人员、生产工人、工艺、技术、管理、方法和组织机构、生产设备等,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即获取利润生产出社会需要的产品,而组成的一个生产企业就是一个系统。那么,要系统地利用信息这个资源,企业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EIMS)就是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采用电子计算机、软件及网络通讯技术,对企业管理决策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分析,以辅助企业日常的业务处理直到决策方案的制定和优选等工作,以及跟踪、监督、控制、调节整个管理过程的人机系统。

从目前已经大量应用的各种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来看,普遍具有以下特性摘要:

1.除了通用的管理软件和MRP(物料资源计划)、OA(办公自动化)、WFS(工作流系统)外,大多软件都需要做大量的需求分析,咨询顾问(多数都是行业内的专家)和企业各级员工在认真总结以往经验和企业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量身定做或在标准版本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做大量的修改,所以具有行业专家特性及实际应用特性。

2.多数系统是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在全局和总体考虑的前提下设计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是从企业的人员机构管理、产品管理、系统权限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系统的角度,考虑战略的实现性和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制约性的,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

3.具有历史知识的积累性和共享性。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将各部门和各员工的日常工作的关键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并能根据权限方便查阅和调用。

4.具有决策的支持性。所有的各种数据可以经过计算机的处理从不同的角度得到各种分析结果,并通过报警提醒的方式,使决策者在第一时间得到相关信息。

5.动态特性。由于信息的时效性和关联性,当系统中某一信息要素发生变化时,和之相关联的其他信息均发生变化。同时,由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均在动态发生变化,系统也要求能够适应这种变化。

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

从以上对于知识管理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及特性等可以看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对于企业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支持和保障功能,具体表现在摘要:

1.知识,确保组织内的每个成员都能共享。在没有计算机、软件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前提下,企业知识的手段通常采用开会、发文件及书籍等手段,除了成本高而外,知识的传播速度、传播量、更新、查阅及查阅权限等等受到极大的制约。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些新问题,使知识信息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交易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有力地发挥了知识在企业中的生产力功能。

2.确保知识获得的及时性。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了跨地区、跨时间、跨单位、跨部门、跨员工之间的查阅障碍,只要是在有权限的前提下,知识需求者可以迅速通过系统找到自己需要的各种知识。例如目前的企业信息门户(EIP-EnterpriseInformationPortal)可以解决企业之间的信息及知识交流新问题,另外企业信息系统可以和相关的网络连接,并自动按照组织内部成员对信息的需求进行筛选、分类和收集,并按照成员对信息的需求及时传送给需要的人,以解决知识时效性的新问题。

3.提升组织或个人的隐性知识为显性知识,并保证两者之间的有效转换。在企业没有信息系统之前,员工的知识和经验仅存在自己的脑子里,部门的知识也在这个部门里,信息呈现孤岛状态。遗忘、人员流失和成员之间交流不畅导致企业的知识大多是隐性知识,而不能转变为显性知识,组织的知识难以积累。组织随着人员的流动、时间的推移不断 地交学费,企业不能形成经验曲线,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也就难以提高。信息管理系统使个人知识得以沉淀,成员之间的知识得到共享和交融,企业对员工的过分依靠性降低,从而避免企业因某些关键岗位人员流失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

三、如何做好企业的知识管理

首先,我们要抓好企业的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着重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因为企业只有把国内外和自己企业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即显性知识,通过归类、整理、提炼迅速传递给需要它的员工,即转化为员工个人的知识———隐性知识,并运用到每项工作中去,才能对企业目标发生功能。信息管理主要集中在对已有的如书面化的、电子信息等显性知识的管理,在信息增值链上,要将数据提升为信息,并对其进行采集和选择、组织和程序、压缩和提炼、归类和导航等,对信息外部特征的加工和组织。在信息管理基础上,在根据企业和员工需求,对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比较、挖掘、分析、概括、判定和推论等进行知识管理。

其次,要建立知识共享系统。知识管理是以共享和创新为主要目的,重点解决信息超载而知识匮乏的新问题,重视人和人产生知识过程的管理。知识假如不拿出来和他人共享,将导致摘要:(1)核心信息把握在具体实施人员中,管理失控。(2)企业人员外流导致知识资产流失,大量核心技术被带走。(3)知识孤岛造成协调困难,效率下降。所以,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要坚持以获取企业内部和外部知识资源为核心;以产品的生产流程为核心;以个人知识和团队知识的相互交流和转化为核心;以正式交流和非正式交流的相互接轨为核心;以解决实际新问题为核心;以价值链的不断增值为核心和以技能培训为核心.最后,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知识管理的平台。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和人际交流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合现代社会对知识的快速组织、整合和共享需要,计算机网络则为知识的获取、组织和共享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企业在网络平台下,形成一种柔性的和变化的组织和扁平化的信息传递渠道。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使人和知识资源有机结合,它将人、知识和现实工作任务整合起来,必将为企业管理带来实效。

管理系统论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系统构建分析

摘要: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部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在介绍平衡计分卡的概念和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企业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因果关系分析,进而提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性绩效管理的内容和特征,指出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系统的构建内容。

关键词:绩效管理;平衡计分卡;指标;指标体系

1 平衡计分卡概述

平衡计分卡是由哈佛商学院的罗伯特·s·卡普兰教授和诺朗诺顿研究所所长大卫·P·诺顿于1992年发明并且推广的一种全新的绩效管理方法。用其创始人的话来说:“平衡积分卡是一种绩效管理的工具。它将企业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进行周期性的考核,从而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建立起可靠的执行基础”。该方法从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审视企业业绩,完全改变了传统企业绩效评价方式,并推动企业自觉去建立实现战略的目标体系。

1.1 平衡计分卡的内容

(1)财务方面。

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平衡计分卡保留了财务方面的指标:财务目标能够集中体现企业的最终目标,即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取得最大的投资收益率,财务指标能够综合地体现企业的经营业绩,财务绩效衡量方法能够显示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是否正在为最终财务状况的改善做出贡献;财务指标体现了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2)内部业务流程。

内部流程方面是企业从内部业务角度来评价企业运营状况的。内部流程是形成企业竞争能力的主要过程,是企业改善经营业绩的重点,客户满意、股东价值的实现都要从内部经营过程中获得支持。内部经营过程可以按普通价值链原理分为三个过程:创新、经营和售后服务。

(3)客户价值。

客户方面是企业从客户的角度来评价企业运营状况的。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客户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应树立正确的客户观,做到真正了解客户,不断满足客户的需要,使企业的产品能够适应市场需要,顺利实现产品的价值,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下去。客户方面的典型指标主要包括客户满意度、客户留住率、新客户获得率、顾客获利能力和市场份额等。

(4)学习创新与成长性。

学习与成长方面是企业从学习和成长的角度来评价企业运营状况的。无论在什么时候,企业的经营都离不开以下基本要素:雇员、信息系统、规章制度。这些要素构成了企业学习与成长方面的主要内容,它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般来说,学习与成长方面的雇员部分主要是指雇员的工作状态和精神状态,核心是激发雇员的活力和提高其技术水平,其衡量指标主要有培训支出、雇员学历或职称构成、雇员技术水平、雇员满意度、雇员积极性、雇员保留率和雇员生产率等。

信息系统部分则主要是指企业对内外部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应用系统,既包括硬件也包括软件,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要能够保证企业雇员能够及时获得足够的有关客户、内部流程以及财务决策后果等方面的信息,对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主要是通过信息处理和响应的时间以及信息覆盖比率等指标来进行衡量。

规章制度部分主要是指企业用于组织日常工作的规章制度,其核心在于为员工发挥积极性和创造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并能够有效地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的整体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1.2 平衡计分卡的优点

(1)反应了企业战略的科学发展观。

平衡记分卡的功能在于以战略为核心。平衡记分卡所指的平衡、是一种综合的平衡、动态的平衡、战略的平衡、增量的平衡。

(2)对指标体系的完善。

平衡计分卡所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做到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能够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和竞争能力进行系统完整的评价。

(3)对战略管理的支持。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绩效管理系统所强调的是将企业的战略目标与竞争需要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沟通实现企业目标的层层分解,在平衡企业短期和长期利益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传统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来对企业战略的执行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真正将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纳入到企业战略目标管理的全过程,使企业的绩效管理地位上升到企业的战略层面。

(4)对组织学习的促进。

学习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它能使员工的社会、尊重、自我实现等精神需要得到满足。因此,组织学习不仅是对员工的一种激励方式,而且是对他们自我实现愿景的强化,从而促进了员工创造性的发挥。

2 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因果关系分析

平衡计分卡通过对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的业绩评价来协调目标、战略和企业经营活动的关系,实现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营结果与执行动因之间的均衡完成了将企业经营的任务和策略向有形目标的转换。它体现了财务与非财务评价之间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外部和内部要求的平衡,结果和过程的平衡,前置指标与滞后指标的平衡,管理业绩和经营业绩的平衡等。

3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性绩效管理

3.1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性绩效管理概述

绩效管理系统作为企业管理部门的一个重要系统,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历史演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绩效管理从最初侧重于结果管理逐渐过渡到侧重行为过程的管理,并最终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与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融为一体。平衡计分卡的出现及其与绩效管理的结合正好反映了这一发展趋向,其作用是理清企业战略目标,再将战略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保证每个部门的运作目标与企业的战略是一致之后,再将部门的运作目标分解到岗位,保证每个岗位的执行目标与部门的运作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具体表现如下:

(1)平衡计分卡的实施可以有效的促使公司战略的显式化管理,它要求将公司的战略与绩效管理相连接,因此它会促使你主动对自身的使命、价值观和愿景进行检讨,设定战略目标。

(2)在明晰了公司的战略后,平衡计分卡将会与公司的绩效管理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平衡计分卡首先是将公司的使命、价值观和愿景、战略转化为绩效指标并分解到公司的每一个部门形成每个部门的绩效指标,分解到每一个岗位形成每个岗位的绩效指标,同时还会

促使员工将现实的行动计划与指标联系起来,配置资源,确保计划、指标与战略目标的实现。

(3)平衡计分卡也是进行绩效指导与反馈的重要工具,它能持续的对公司各个层面的绩效实施监控,实现沟通,以确保整体业绩达成,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转 (4)平衡计分卡还是考核评价的工具,它与薪酬等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有效地结合能够实现合理的绩效回报,以激励公司的全体员工,提高他们实现绩效目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可以看出,平衡计分卡能够帮助企业建立一个实现战略的“精确制导”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是连接公司战略与绩效管理系统的有效工具。平衡计分卡体系使企业迅速捕捉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跟进内部改进,提高战略性学习能力,提升企业的灵活性。

3.2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性绩效管理特征

(1)以战略为核心。

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系统的产生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绩效管理系统框架,同时也为企业的战略管理与绩效考核之间建立系统的联系提供了思路与方法,其方法主要是通过与CSF(企业关键成功因素)和KPI(关键绩效指标)相结合来设置绩效管理系统,描述企业的战略框架。并通过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指标之间相互作用的因果链来表现组织的战略管理轨迹,从而实现绩效考核与绩效改进以及战略实施与战略修正的目的,如图1所示。图1清楚显示平衡计分卡把战略放在了绩效管理过程的核心地位,通过相应绩效指标的设计与分解和绩效考核与激励,将企业战略在企业各个层面进行层层落实。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计分卡既是一个绩效管理系统,又是一个战略管理系统。

(2)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并重。

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系统的另一本质特征是既注重对经营目标完成程度的管理,又注重对经营目标实现过程的管理。过去,以财务指标为主的绩效管理系统主要侧重于短期目标完成程度的管理,而忽略了目标实现过程的管理,这种绩效管理系统往往会给下属单位这样一种导向,即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只要能够完成总部下达的目标任务就可以了。这种导向将会造成企业下属单位采取非正确的方式来完成它的短期目标,从而会伤害企业整体、长远的利益,妨碍企业整体战略的贯彻、落实和调整。一个良好的绩效管理系统应该是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并重。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系统方面通过财务指标来对企业目标完成程度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则以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因果关系链为基础,分别设置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和学习成长等三方面的非财务指标来对企业目标完成过程进行管理,进而达到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并重的效果。

(3)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平衡。

基于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系统的指标间存在紧密的因果关系,通过这种因果关系链,企业可以将其长期目标层层分解为短期目标,当企业实现了经过自上而下分解的短期目标时,实质上也是向企业长期战略目标靠近了一步。因此,企业通过管理短期目标,可自动实现长期目标,从而实现了两者之间的平衡。

(4)关注学习和能力发展。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系统要想正常运转,要求管理者和一般员工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从对战略的透彻理解到绩效指标的制定到假设的检验和指标的修正都要求全体员工广泛的参与。

(5)具有很强的战略适应性。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外部环境瞬息万变,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根据竞争的需要适时改变自己的竞争战略。战略的改变要求与之相应的绩效管理系统也随之改变。基于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系统的指标体系直接来源于企业竞争战略,而且具有精简明确、重点突出的特点,很容易根据战略需要进行改变。另外,一个行之有效的基于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系统一般都有与之配套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强有力的支持,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和绩效反馈的迅速也提高了系统的应变性和适应性。

4 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系统的构建内容

平衡计分卡用一套与战略相关的多层次指标来综合、及时地评价企业业绩。具体构建内容如下:

企业的战略目标,是由企业的财务指标和一系列非财务指标构成的,在平衡计分卡中,企业的财务指标——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指标;企业的非财务指标主要有:顾客导向的企业经营绩效指标;人力资源管理指标;企业内部流程绩效指标;企业学习、创新和发展绩效指标。

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企业的每个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是由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得到: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到每个部门,然后再分解到每个部门里面的每个员工。这样就把员工的日常工作,跟企业战略目标建立一个自然的联系。平衡计分卡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对企业的业绩进行评价。平衡计分卡分别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成长这四个视角向组织内各层次的人员传递公司的战略,以及每个步骤中各自的使命,最终帮助组织达成目标,从而有效地解决传统方法的局限。平衡计分卡从四个不同的视角,提供了一种考察价值创造的战略方法:①财务视角。就是“我们如何满足股东”的问题,从股东角度来看,企业增长、利润率以及风险战略。传统的财务指标通常涉及盈利、增长和股东价值等方面,目的在于检测公司的战略执行和利润增加状况;而平衡计分卡财务计量的典型指标有利润、现金流量、资本报酬率、销售增长率以及经济附加值等;②顾客视角。对顾客的计量主要针对为企业提供长期盈利能力的顾客群,既包括现有顾客,又包括潜在顾客。涉及到的计量指标主要有按时交货率、新产品销售所占百分比、重要客户的购买份额、顾客满意度、顾客保持率、新客户保持率、顾客盈利性和市场份额、客户排名顺序等;③内部运作流程视角。内部业务维度着眼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回答的是“我们必须擅长什么”的问题。使各种业务流程满足顾客和股东需求的优先战略,主要包括长期革新和短期经营两个周期的计量,是为了确定企业需要优化的内部过程。对内部过程的计量就是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一般来说包括革新、经营和售后服务三个过程;④学习和成长。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十分关键,而学习和成长关注的就是“我们是否能继续提高并创造价值”的问题,它主要来源于员工的再培训和企业组织程序的改善等。对员工的计量包括员工满意度、员工保持率和员工技能水平等;对企业组织程序的计量主要是检验员工的合作和交流情况,可以通过内部过程的改善率来衡量。优先创造一种支持公司变化、革新和成长的气候。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利用平衡计分卡,公司的管理人员可以测量自己的公司如何为当前以及未来的顾客创造价值。在保持对财务业绩关注的同时,平衡计分卡清楚地表明了长期价值和竞争业绩的驱动因素。

管理系统论文: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论文

我国在ITS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全球范围智能交通技术研究的兴起,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也加快了对智能交通技术研究的步伐。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为了解决我国城市的交通问题,改善城市交通系统的性能,一方面需要通过改造路网系统、拓宽路面、增添交通设施以及道路建设等城市交通所必需的“硬件”建设来实现,另一方面需要通过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把现代高新技术引入到交通管理中来提高现有路网的交通性能,从而改善整个道路交通的管理效率,提高道路设施的利用率,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智能交通发展的现状

一方面,北京、上海、沈阳等大城市陆续从国外引进了一些较为先进的城市交通控制、道路监控系统;另一方面,国家加大了自主开发的步伐,如国家计委、科技委组织开发的实时自适应城市交通控制系统HT-UTCS,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市交警总队合作开发的SUATS系统等;1998年交通部正式批准成立了ISO/TC204中国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交通智能运输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智能运输系统的标准化活动,现在正进行中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此外,我国将从今年起在全国36个城市实施以实现城市交通智能控制为主要内容的“畅通工程”,并逐步推广到全国100多个城市。

二、中国发展智能交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是一个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与汽车化发展十分迅猛。改革开放前,城市化水平不足19%,目前已经发展到超过30%,预测2010年将接近50%;机动车拥有量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2010年达到13亿多辆。中国道路交通设施及管理设施虽然有较大改观,但跟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大多数城市路网结构不合理,道路功能不完善,道路系统不健全。交通管理设施缺乏,管理水平不高。即使各地都建立了交通控制中心,大多只是实现了监视功能,而远没有发挥控制功能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