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8 06:09: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水利工程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导致农田水利发展滞后原因的具体分析
1.1设施老化问题严重由于农田水利设施大都由农民独自承担费用修建,所以容易造成长久失修的现象,影响农田灌溉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导致浪费水资源的问题发生。另一方面,目前的水利设施还大部分是很久以前投资配置的,设备功能已远不能满足当前现代农田对水利设备的要求,既造成了排涝能力的减弱,使农田积水无法排出,又导致了灌溉能力的低下,不能满足农作物的灌溉需求,影响收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金的浪费。
1.2管理体制欠缺由于资金投入的不足,导致的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及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现象较为普遍,大部分水利工程设施由于已经严重受损已处于闲置状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水利工程应对农业自然灾害发生的能力,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不利于农民的增收和现代化农业的建设。
2我国目前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制度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制度主要是指工程的供给、建设、运行、维护等一系列规则的综合表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朝着和谐的方向变迁需要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建立一个合理的利益协调和分配机制,为了工程治理制度朝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变迁,就需要研究现有的相关利益主体角色和关系。农村实行村委会民主治理后水利责任制度也发生了变化。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着旧的工程如何完善、运营和维护以及转轨阶段如何建设新的农田水利工程的问题。如何经营和管理好它们关系到农田灌溉乃至农民的生存问题。随着“小农水”治理制度的不断调整,转轨阶段“小农水”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也随之不断调整。我国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制度的改革上主要的变迁是产权形式的改变。我国“小农水”治理制度变迁首要表现形式就是其产权制度。制度变革是通过股份合作制、拍卖、承包、租赁、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等形式,将工程全部产权或部分产权出售给农民及农民联合,试图利用产权激励使购买方精心运营和维护工程,提高灌溉服务效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引入市场机制甚至彻底私有化,通过产权的激励功能来刺激产权所有者提高管理效率,减轻政府的财政和管理压力,提高了现有工程的运营效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首先要对需要改制“小农水”的产权进行清晰界定:如由乡镇直接管理的界定为乡镇水管所所有资产。“小农水”产权制度改革激励了农村水利工程领域内的制度创新,它运用市场机制的办法搞活农田水利的经营,使农民有明确的经营目标,从而更积极地管理工程,并通过运行效率的提高获得利润的增长。
3我国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模式
3.1集权式的治理模式集权式治理模式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其采用政府出钱、农民出力的融资方式,使集体享有水利工程设施建成后的所有权,集体对所有权进行统一管理。在这种治理模式下,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没有冲突,处理决策由上级部门逐一下达。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模式大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建造并修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这种政府或集体集权治理的模式对计划经济时代的粮食生产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体制的改革,这种模式的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越来越无法适应农田建设发展的需求。其产权归属不明晰,决策机构单一,对水利工程负有的责任与享有的权利不能良好的统一起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较高的交易成本。并且由于是采用上级对下级命令传达的治理模式,在设备的购买和采用上,上级部门不能对实际情况有具体的了解掌握与分析,就容易造成采购的水利设施不能与实际需求不符的现象产生,这样就会不利于现代小型农田的发展。
3.2合作式的治理模式在合作式的治理模式中,小型农田灌溉主要以村集体为单位进行管理,通常采用收取共同生产费的方式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健设、维修以及管理,这种方式也被称为集体所有制。原则上是农民要想获得农田灌溉服务就需上交一定的费用才能使用公共水力资源,可是在实际生产中,“搭便车”的现象十分普遍,这都源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享有权与使用权不够明确,就容易造成农民对公共财物的乱用。要想阻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必须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实行产权制度进行改革,通过租赁或者承包等方式,将经营权与使用权进行分离,分给不同的个体或组织,对经营权和使用权进行合理管理。
3.3私人式的治理模式随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所有权发生了转移,通过拍卖等方式变更给个人,这就逐渐形成了私人治理模式。在工程设施的修建管理及维护上完全由私人对费用独自承担,对水利工程享有所有权,这在土地所有权比较稳定时是比较好的治理模式。但这种模式也不是没有缺点,由于是私人承担,所以大多数水利工程是微型水利工程,服务范围一般都很小,再加上私人投资能力的有限性,私人式的治理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灌溉的整体需求。
4结束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对当今资源形势严峻的今天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对水资源的节约与充分利用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在这一方面进行的创新改革将会缓解我国目前严峻的水资源危机形势,对具有全世界最多人口的中国而言无疑是改善水资源利用形式的最佳也是最有效方式。所以加快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体制改革、创新管理与治理模式是十分必要且紧急的任务。
一、开槽
1、开槽施工技术
(1) 测量
水利工程开槽测量,一般有三种测量,一是定线测量,二是水平测量,三是直接丈量。定线测量测的是所开槽的中心线和转角,还有就是测所开槽和附近永久存在自然物的位置关系。在进行开槽水平测量期间,应沿开槽线设置暂时性的水平点。直接丈量指的是直接测量所开槽的具体测度,为工程划定目标地域。
(2) 开槽挖掘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勘察所开槽的地上地下障碍物,这是因为这样可以在开槽时期随时对工程采取合理的加固保护措施;其次就是要根据现有资料提供的情况,来勘察地下已有的管道线路,并掌握它们的情况,在工程开展时对它们进行合理的保护,不使工程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开槽挖掘的准备工作就是为了保护工程的顺利施行的前期工作。
(3)开槽挖掘形式
开槽挖掘的形式,首先要根据图纸来制定,不可随主观臆断来随意施行。工程设计图纸是开槽挖掘形式总的规定,所以要按照开槽的设计图纸来采取挖掘形式,例如要按照规定比例放坡,保证所开的槽不塌陷。
(4)挖掘工作的过程
开槽挖掘工程的第一步就是要采取小型挖掘机挖掘,也要预留小量的人工清理的工程土方,以在后来修正工程。这一步要求在挖掘工程中已不能超过预设工程量,二不能对附近建筑物的地基造成不利的影响,三是对需要保护的障碍物,采取人工的手段进行挖掘,不可在挖掘过程中造成损坏,也不能为了工程的快速进行,蓄意损毁。开槽挖掘工程的第二步就是在开槽过程中,尽量采用先深后浅的方法进行挖掘行,这样做对工程中的排水,非常有利。
2、开槽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按开槽图纸要指导工程的运行。这要求在开槽工程的施工中,不要超量的挖掘土方,也不要偷工建立,设计图纸上表明了多少工程量就是多少工程量,如果在施工中真的发现了施工量的问题,也应该先上报工程师,等工程师处理后,再进行施工量的改变。也要求对开槽准度有质的把握。例如开发方位的选择以及执行,不要扩大方位,也不要对方位进行转移,影响开槽的成功率。
(2)保护的问题。一方面要对所开槽进行保护,一不要造成塌方,二不要在施工过程中因为过多的地下水渗透,而影响工程进度。不要造成塌方,就要按照开槽的具体步骤来实现,不要跳过某一项步骤来实现,按部就班才是开槽的最好办法。对地下水的渗透问题,要及时采取清理的措施,不要因为刚开始水少就不去清理,到时候水越积越多,造成无法清理的现象,影响开槽工程的进展。另一方面也不能破坏的已有管线线路,例如地下光缆,地下底线。这些线路的铺设是已经规划好的铺设,不能因为施工的麻烦,而不对这些线路进行保护。破坏这些线路不仅是违法行为,也会给开槽工程的成本带来不必要的投入。
二、埋管
1、管道的铺设
(1)铺设管道的前期工作。首先要等所开槽的工程大部完成后再进行,其次也要多铺设管道的实际质量进行考察,最后就是要在管道铺设前重新对管道材料进行检验,取消不合理,不合格的管道材料,不合格,不合理的管道材料不可用于管道铺设中。
(2)管道铺设的要求。铺设的管道,不能在冻土上铺设。在铺设的过程中,也应该防止槽底的冻结问题。
(3)管道材料连接好后的回填工作。首先应该安全稳定的放入所开槽的管道位置,;其次要采用部分回填、测试管线压力、全部回填的步骤进行回填。
2、管道的连接
(1)在连接前,要对管线材料进行一次外观的检查,这是必要的步骤,不可舍弃。
(2)管道连接有多种的连接方法,在具体使用中,应以实际情况,来采取不同的连接方法。连接方法有:热熔连接,螺纹连接,螺纹粘接以及过渡连接。
(3)由于连接的方法不同,连接的形式也就不同,在具体连接时,应根据方法的不同,来安排连接方式。在这里应当注意的是,对于个别连接方法的要求,在连接过程中是不能使用明火的。
(4)在连接过程中,热熔焊接是有特殊要求的。一般情况下热熔连接是对相同材料,同种牌号的材料的连接。对于材料性质相似,而牌号不同的管道材料的连接,要先试验连接的可行性和效果,再进行工程的连接,不可随主观臆断,随意的对不同性质的材料进行连接。
(5)对连接工人的要求,在上岗之前应对他们进行职业前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并通过相应的技术鉴定之后,才能让他们参与到实际的操作流程之中。
(6)对于连接材料的要求,应该把连接材料先运到工程场地,以适应具体的施工环境。例如如果连接材料和施工现场的温差很大,应该把连接材料存放在施工现场一段时间再使用,以达到连接材料和施工材料温度的相似。
(7)对管道进行连接时,应把管道的连接头进行洁净,这样可以保证连接的质量,连接完了之后,对于接口处进行不透光处理。
3、管道连接的基本要求
(1)对连接后的管道材料,需要冷却的冷却,规定时间内不能移动的就要不要一定。这是保证连接质量的最有效措施,不能因为施工进度,在没有等连接效果展现出来的时候,就进行强迫式施工掩埋。
(2)连接的技术要求,要和管道生产厂家规定的相一致。管道材料因为生产厂家的不一样,其技术要求也不一样,这要求施工工人,要熟透不同材料的厂家技术要求,在具体施工中,也要用职业道德来约束自己,以最好的完成连接工作,也是连接工作符合技术要求。
1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在水利工程的项目开展中,缺乏对工程造价成本的有效控制,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缺少科学性和规范性,经济效益不佳。
1.1投资决策的依据不合理
水利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是造价管理工作的源头,在投资中所做出的决策决定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质量,如果投资决策阶段的决策依据不合理,会影响接下来的项目造价管理工作。目前,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在投资决策阶段过分强调全周期的成本控制,而成本最低的决策方案并不合理,没有与水利工程项目的实际有效结合,就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来考虑,并不一定是最优的决策方案。
1.2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我国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工程造价的智能化程度较低,工程造价仍然存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另外,我国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分为中央管理和地方管理,行政主体和业务主体分离,使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无所适从、职责不清。这些问题如不有效解决,势必会阻碍我国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发展。
1.3项目预算缺乏严谨性
水利工程的项目都会在实施前进行预算,而在现实中,经常会出现针对水利工程项目制定的设计概算与审批预算差距大的情况,缺少严谨性,使得水利工程在运行中问题不断,后期还要反复修改,经过再次的审批,无形中延长了工程的周期。另外,有些水利工程项目,由于缺乏有效的预算控制,造成工程预算严重超标,使得水利工程项目施工预算远远高于设计概算,增加了水利工程的造价成本。
1.4计价方式不统一,方法不科学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造价的计价方式不统一,多种计价方式并存,缺乏规范性,无法实现水利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不利于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和控制。另外,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的计价方法还不够科学,基本采用预算确定工程造价,即按定额计算直接费用,按取费标准计算各种间接费、税金以及利润等,再根据文件要求进行具体调整,计算出最后的水利工程造价。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各种材料的价格在不断波动,这种计价方法已经显得不合时宜,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当时当地实际的水利工程造价。
1.5以低质量实现低工程造价
在水利工程项目的招标投标过程中,有些施工企业为了能够中标恶性压低价格,以低价中标,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了降低工程造价成本,这些施工企业便使用劣质材料,或偷工减料,无形中增加了施工项目的安全隐患。另外,一些施工企业所雇佣的施工人员的素质较低,不能够保证施工项目的质量,材料物资乱用和耗费情况严重,导致水利工程项目的低质量高耗能,忽略了水利工程项目造价的经济效益问题。
2提高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对策建议
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的质量,以及工程的经济效益。只有对水利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才能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目标的成功实现。
2.1制定合理可行的投资决策
水利工程项目各不相同,每个工程项目所面临的施工条件差异会较大,因此,每次都应该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具体考察,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做好投资风险分析,对风险进行合理的估算,最终做出合理可行的项目投资决策,将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纳入到整个水利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控制体系中,尽可能降低水利工程项目实施的风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投资进行监控,保证水利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2.2健全工程造价管理体制
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是对水利工程项目的系统调配与监管,设置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能够有效推进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理顺工程造价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可以实现部门和人员间的协调联动,能够保障水利工程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加快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3提高项目预算的严谨性
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中,应该建立起项目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建立严密的预算监控体系,避免差错,有效控制水利工程项目成本,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应该积极地配合,避免施工和设计不相符的情况,使得水利工程项目施工预算与设计概算基本相符。同时,设计中应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而降低水利工程造价成本。
2.4采用“实物量法”编制水利工程造价
目前,“实物量法”是国际上较为通用的工程计价方法,使用这种计价方法能够按照各水利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将设计和施工有效结合,准确测算出工程实际所需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以及相应的费用。真实准确地反映水利工程的实际成本,有利于水利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工程造价。
2.5保证施工质量,杜绝浪费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也要注意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施工企业要严格按施工合同中的材料用量确定材料价格,避免偷工减料。同时,施工企业要对雇佣的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做好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原材料和施工设备的管理与控制,降低材料物资乱用和耗费率,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降低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的造价。
2.6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
水利工程的造价管理应该借助于信息化手段,提高造价管理效率。可以考虑使用包含工程造价预算、结算管理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软件,连接各部门造价管理业务主体,实现主体间造价信息传递与信息的共享,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
3结语
总之,在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国家各部门,以及水利工程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都要强化对于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对工程项目的造价要实行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从整体上把握工程情况,要紧密围绕水利工程的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这一核心,使工程造价管理有效贯穿于整个水利工程项目中,制定合理可行的投资决策,健全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提高项目预算的严谨性,采用合理的水利工程造价方法,实施信息化造价管理,保证施工质量,杜绝浪费,确保水利工程项目顺利完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更新:2013/12/31 栏目:土建水利论文 【热点导读】: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 地下连续墙施工及渗漏水治理 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长达数月,寒冷的气候天剑给农田水利工程的冬季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特别是在地质条件比较差的地区,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工期比较长、温度比较低,条件比较艰苦等等,引发的安全事故也比较多。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我们必须做好一定的防范措施以及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我们可以从某个农田灌区的实际工程情况来看,主要包括库区的蓄水工程、防渗工程、改造工程等等,这些工程基本都是在冬季渠水干枯之后进行,这就会出现由于工程紧凑、工程量大而导致的工期紧的问题。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当室外温度连续五天低于五摄氏度就表明已经进入了冬季施工。如果不能够采取一定的措施,可能给水利工程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而且极其容易造成工程隐患,进而影响到水利工程的使用年限。所以我们结合多年的工程经验,并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设备和技术进行创新改造,为施工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下面我们就对农田水利工程冬季施工的防护措施进行阐述。
1 做好人员培训和技术交底工作,是冬季施工的关键
1.1 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
当前,我国北方地区农田水利工程冬季施工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冻胀破坏等,有些施工人员不熟悉冬季施工的规律,极容易造成工程施工事故。所以我们最好是根据北方地区的气候情况采取相应的防冻措施,保证低温条件下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具体的工程施工质量。所以我们应该在冬季施工之前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让人员了解冬季施工的规律,避免发生安全事故。例如,学习冬季施工的相关规定、学习冬季施工的具体施工方法等。
1.2 进行冬期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
为了能够让人员按照冬季施工规律进行施工,我们应该进行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人为造成的质量事故。技术交底的重点包括施工材料的使用方法,原材料成品的养护工作、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能够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
1.3 做好原材料的检验复试及验收
为了保证冬季施工的质量,我们应该在施工前对原材料进行复试,避免出现工程中应用不合格的施工材料。例如,在冬季水利工程施工中经常会使用外加剂,使用量会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市场上的外加剧种类繁多,假冒伪劣产品也很多,如果不对其复试就直接使用,就可能造成工程隐患,所以为了减少影响工程质量的不利因素,我们就必须对施工中的材料进行多次复试。在土石坝的填筑阶段,我们应该派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填筑现场进行查看,看其土的含水量以及含沙量等情况是否达到了相关的要求,在填筑的过程中应该按照相关要求分层碾压,注意密实度的检测。
2 做好冬期施工技术文件的编制工作,是冬季施工的技术保障
在冬季施工之前应该做好工程技术编制工作,这也是冬季施工质量的技术保证。冬季施工的技术文件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施工设计、施工工序、施工技术、施工监理、施工技术措施等。技术措施的主要内容:冬期施工的生产任务安排和部署;施工材料进场计划;劳动力计划;热源、设备计划和部署;冬期施工人员培训计划;工程质量的控制要点;冬期安全生产的要点;施工工序及进度安排;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措施。
做好冬季施工技术文件的编制工作,不仅能够做好全过程的施工技术安排,特别是在工程交错施工中各种设备和技术之间的配合。在混凝土施工前应该做好预热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在施工前做好工程准备工作,防止一切不利因素。
3 制定冬期安全施工措施
由于北方冬季气温比较低,在进行冬季水利施工时不安全因素很多,这就容易导致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应该在进入冬季施工之前,做好各项安全措施,为施工人员配备安全用品,对施工人员进行冬季施工安全教育,不定期地对施工现场继续安全检查,保证工程安全。
4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工艺及质量控制,是做好冬期施工的重要手段
4.1 土方开挖及回填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4.1.1 冬期土方开挖
冬期土方开挖的方法主要有人工开挖法、机械开挖法、爆破法。人工开挖较为普遍。要依据冬期施工的冻土层厚度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选择适用的方法进行开挖。①依据冻土层的厚度、工程量大小,选择适宜的破土机械进行机械开挖。冻土层厚度小于0.25m时,可直接采用铲运机、推土机、挖掘机挖掘。冻土层厚度在0.6~1.0m时用打桩机楔形劈块按一定顺序打入冻土层,劈裂破碎冻土层或用起重设备将重3~4t的尖底锤吊至5~6m高时,脱钩自由落下,可击碎1~2m厚的冻土层,然后用斗容量大的挖土机进行挖掘。机械开挖冻土层法适用于大面积的冻土开挖。②冻土厚度在2m左右时,可采用打炮眼、填药的爆破方法将冻土破碎后,用机械挖掘施工。
4.1.2 冬期回填土施工
冬期回填土施工由于冻土块坚硬且不易破碎,回填过程中又不易被压实,待温度回升,土层解冻后会造成较大的沉降。为保证工程质量,冬期回填土注意事项:①冬期土方回填前,要清除基地的冰雪和保温材料,排除积水,挖出冻块或淤泥。②对基础和地面范围内的回填土,冻土块的含量不得超过回填土总体积的15%,且冻土块的粒经不应小于15cm。③填土宜连续进行,且采取有效的保温防冻措施,以免地基土或已填土受冻。
4.2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重点
①控制好原材料的加热温度。冬期施工对混凝土原材料的加热是保证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施工过程中要确定原材料的加热温度,作好加热措施,定时进行温度测量,保证加热温度达到要求。②控制好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施工中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一般应不低于2℃,温度过低,容易造成新浇混凝土冷却过快,在很短时间内降至冰点温度而影响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③做好试块的留置工作。根据规范,冬期施工试块留置不少于2组(6块),与结构同条件养护,分别用于检验受冻前混凝土和转入常温养护28d的混凝土强度。④加强成品的养护。冬期混凝土的养护管理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措施,新 浇筑的混凝土,要做好覆盖保温工作,并经常检查;还要做好混凝土的测温工作,随时掌握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保证混凝土在初凝期不受冻。
5 做好完工后的成品保护和工程回访,是冬期施工安全的保证
对已经完成的工程进行养护也是整个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对于完成的渠道砌护工程,我们应该使用草帘子盖上,这样才能够保证砌体里的石头发生冻胀,并且经常派专门的人员对该工程进行检查,尽可能地保证混凝土工程的强度。对工程的回访也是进一步保证工程质量的方法,通过对工程的回访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自然环境变化对工程的影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
冬季水利工程相比其他工程来说是不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不可以轻视工程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所以,我们应该在农田水利工程进入到冬季施工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进而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
摘要:水利工程是我国基础建设的重点,而农村基础水利工程施工在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中占有着重要位置。当前水利建筑承包市场竞争激烈,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这就要求施工企业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本文对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成本的控制进行分析探讨,同时指出工程项目款项要合理应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的成本管理一方面关系到工程成本的控制,另一方面也关系到工程项目款项的合理应用。施工成本控制必须按照科学的实施步骤,以合同施工成本、预算定额或企业实物消耗定额作为标准来约束实际的施工成本支出;处理好施工成本和控制费用间的关系;做好企业定额、材料管理和原始记录制度等施工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脚步的加快,农村水利工程也正在逐步发展。水利工程是农村经济发展关键,其不仅仅关系到农业种植、畜牧业养殖,同时也是农村减少洪涝、干旱灾害的关键。因此发展农村经济,水利工程必须先行。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的管理关系到工程费用的控制以及工程施工进度等众多环节。施工企业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事企业成本管理的基本核心。只要我们科学地组织和规划,采取适当的控制标准,严格地按规章实施,施工成本控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此需特别说明的是,施工成本的控制必须以不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为前提。
一、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分析
水利工程不同于一般的土建工程,具有一定的特点。因此对于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的管理,应根据水利工程特点,按照工程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工程预算分解、动态资金管理以及基础管理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水利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以促进企业施工过程中各项费用的控制、减少施工浪费以及不必要的支出,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核心。水利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中,成本可分为两部分:施工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其中施工成本一般占合同总价的70%以上,所以,施工成本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加强水利工程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强化企业管理的根本。
二、施工成本控制的实施步骤
1.制定施工成本控制的标准
根据施工承包合同的类型和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采取合适的施工成本控制措施,制定可行的控制标准。这个过程是整个施工成本控制的关键,其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施工成本控制的效果。
2.对施工过程进行记录
它涉及到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的消耗量、施工工艺、现场管理、工作面情况、场地布置和施工准备等项目;也包括资源的数量、类别,人工和施工机械进退工作面的时间、休息或闲置时间,以及设备的保养、维护时间等内容。
3.对记录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
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记录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对原始资料仔细地审核,对整理的资料进行事后的结构性、及时性、计算和逻辑检查,使成果成为能反映施工和管理水平特征的资料。然后用适当的控制标准与整理的资料相比较,并结合实际施工和管理中的情况,撰写出施工成本统计分析报告,对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
4.落实报告中的措施
即对报告中成功的经验进行广泛地推广,对存在问题的环节及时地监督改正。
三、施工成本与控制费用的关系
施工成本的控制措施越多越严,控制费用的支出也就越多。措施越多越严,措施的制定、实施、监督和修改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控制费用的支出也就越多;同时,施工成本控制标准不同,也对控制费用的支出有着不同的影响。前述的三种施工成本控制标准从制定到根据分析报告所采取的措施,每一步都会花费一定的费用;在同一施工措施同一控制程度情况下,对施工成本控制的实际步骤第一步而言,预算定额标准的制定费用最低(因为施工企业一般在预算定额的基础上,对定额中人工和施工机械的效率按一定的经验值进行调整),而企业实物量消耗定额最高(因为它包括了编制定额的成本摊销费、定额调整发生费、定额维护、管理和改进摊销费等);从第二步到第四步,不论何种标准,都是对整个工程项目施工和管理活动的记录、整理和分析,费用支出应该相差不大。
四、做好施工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1.编制适用的企业定额
以企业定额来进行成本控制,是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和投标市场竞争对施工企业的客观要求。企业实物量消耗定额是企业定额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在自身的水平上充分考虑了人的积极因素,在施工强度、质量以及人工、材料、施工机械等方面规定所能达到的标准。编制先进而又可行的工时(工日)、材料单位耗量、台时(台班)等项消耗定额,是成本计划,考核、分析施工消耗水平的重要依据。有了定额,才能据以审核各项消耗是否合理,是否节约,借以控制不必要的施工消耗,因此,规模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随着新的施工技术、新的建筑材料、新的施工工艺和新施工设备在施工中的应用,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必将不断提高。所以,为了准确掌握企业的竞争实力,施工企业必须及时地对内部定额进行修订,使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
2.加强材料 管理
材料费(含配件)是施工成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对材料费的控制是施工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凡材料物资的收发、领退以及不同核算主体间的内部转移,都要经过清点和填制必要的凭证,并经一定的审批手续,以防止乱领、乱用。施工现场的材料物资要按规定及时地盘点、清查,防止积压浪费、变质和贪污盗窃;严格按施工工艺流程的要求进行施工,尽量避免由于施工不当造成工程质量缺陷,从而减少返工的材料费损失;另外,材料的质量管理也直接决定着施工成本。材料在使用前必须严格按施工承包合同的要求进行检查,合格的才能进入工地,坚决杜绝因使用不合格材料而造成返工和增加补救措施费用。
3.制定健全可行的原始记录制度
原始记录是反映施工和管理活动的原始资料,是进行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消耗分析和施工索赔的重要依据,是施工成本控制最基础的工作。所以必须为原始记录提供健全可行的技术保障制度和管理制度。记录人员要与合同、技术、施工、劳资和设备等部门充分协调,认真制定科学易行、讲究实效的原始记录技术保障制度,使原始资料即能达到施工成本控制的要求,又能满足其它各方的管理需要,同时对各原始记录的登记、传递、审核和保管工作也要组织好,并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及时完整地为施工成本控制和其它有关方面提供资料。
五、水利工程成本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分析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水利工程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虽然加强了我国水利工程的管理,但是多年来的市场经济运行体制,使得施工企业为了迎合招标工程单位,不得不降低投标价格。因此使得施工企业的投标价格不断降低,为了保障施工企业经济利益,保障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已经成为了我国水利建筑施工企业重点。
1.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是水利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财务管理是重要组成部分,而施工成本占整个企业运行成本的70%以上,因此施工成本管理是水利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加强施工企业现代成本管理是改变企业传统成本管理模式造成的企业经济利润降低的关键。目前水利施工企业的传统成本管理主要是采用定额方法对材料、工资、费用等进行成本控制,该模式及其具体管理办法提高了企业成本管理的效果,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先行的传统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模式也凸显了一些弊端。而水利工程占用企业资金较多,有效的成本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资金流动过程中资金的占用。另外对于企业的整体成本管理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成本管理的企业管理的基础,有效的施工过程成本管理可以极大的促进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管理能力管理水平的最佳突进。企业可以通过责任分工、成本管理体制的建立、计算机信息管理等手段促进企业成本管理的实施,从多方面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2.关于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实施中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分析
在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中财务部门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部门通过审核各项费用的支出,平衡调度资金以及建立各项辅助记录,配合施工管理部门对各部门成本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的成本分析,并及时反馈到决策部门,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来纠正项目成本的偏差。财务部门的重要管理职能是企业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管理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要赋予财务部门相当的责、权、利,用来监督、执行及奖励成本控制中的各个相关人员。
财务部门的管理能力对于企业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可以极大的促进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能力提升。另外可以通过成本管理的过程提高企业各部门的综合能力。因此加强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不仅仅可以降低企业综合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综合管理能力。
3.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对企业的影响
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稳定发展。施工企业必须提高质量、减少工期、降低水利水电工程成本。而成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点。建立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体系对于企业有着重要的作用。
成本管理是企业的发展、生存的关键。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即需要生产人员的直接控制,又需要管理人员的间接参与,是全员、全过程的,人人都要围绕成本控制的工作。因此成本管理的实施可以有效的加强企业各部门管理的协调性,及配合性。同时通过计算机管理的应用,改变传统的数据传递方式,提高信息传递速度,信息反馈快。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提升,促进企业及时发现问题。
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建立水利项目工程成本核算管理系统,从项目目标值的确定,实际成本的录入,到成本核算的口径和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等都进行规范和统一,把项目工程成本核算中共性的东西形成一种模式固定下来,建立标准的基层成本核算体系。同时使项目的承包、项目的考核、项目的分配办法的制定都紧紧围绕项目核算这个中心。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促使成本核算体系的协调运转,这样不仅使成本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而且会带动企业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的实施,可以有效的增强员工降低成本的意识,通过全员的参与有效的降低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用等。通过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强调施工人员的自主管理,形成一种人人讲成本,人人讲效益的新观念,才是抓成本管理应该抓住的最关键的环节,从而找到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点。
六、结语
水利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不仅仅是独立存在的,其需要项目工程中的各个部门配合、全员参与才能将成本控制有效的实施。水利工程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实施是改善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中要手段。完善的、合理的成本管理体系是健全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全员、全过程、全环节、全方位的成本管理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生命力及市场竞争力。有效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企业综合能力的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灌浆施工的技术要点分析
1对水泥浆的质量控制
比较常用的一些水泥浆的材料主要包含了粉煤灰、水泥、外加剂和水。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当注意对水泥浆进行必要的监测,主要是通过实验法依据相关的标准进行养护,对强度是否能够满足要求开展测试。水泥浆应该具有一定的保水性和可泵性,泥浆的选择不应该太稠,这很容易造成分布的不均匀,而应当在是施工工增加适当的膨胀剂,以确保适度的可泵性。灌浆施工的过程中,流动性是影响灌浆效果最为重要的因素,所以在施工中要特别注意,一般流动性高则灌注的施工就会越方便。
2浆顺序分析
从上而下进行灌注的方法主要是采取比较高的灌注压力,以达到能够提升灌浆质量的目的,这样也可以比较好的减少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不必要的事故。另外,在岩层倾角发育比较明显或者是岩层破碎的情况明确的区域应当使用这种方法,在开展灌浆施工的过程中应当首选选择这种方式完成灌注。这种方式的特点主要是耗时比较长。从下而上的灌注方法。这种方式主要是进行自上而下的比较,成孔而一次钻进到所设计的标准,然后在进行分段进行灌浆。顺序方面则是从下而上。在进行灌注的时候每段灌浆需要通过分段栓空的方式进行必要的分隔,在下段的施工已经完成之后才能够开展上段的施工,这种方式有利于节约成本,减少施工的时间,提升施工的效率。
水利工程灌浆技术的控制要点分析
1进行泥浆浓度的调整
泥浆的粘稠度能够依据干料和水的比例来进行调整,这也被称作是水泥浆的灰水比。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根据施工的具体需要对粘稠度做好相应的调整。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情况能够改变泥浆的粘稠度的标准。灌注总量的固定的时候,同一个灌注的压力之下,某一级粘稠度的泥浆灌入的重量超过了设计标准,而此时灌注的压力和灌注的吸吸浆率没有明显的变化的时候,这个时候应当对泥浆的浓度进行适当的增加。在灌注的速度已经固定的时候,比如在某段时间之内,规定的灌注泥浆的总量超过标准的时候就应当适当的增加泥浆的浓度。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灌注的吸收率和总量是固定的,灌注的压力固定单位吸收率高出了设计的标准,这时候应当进行浓度的增加。
2进行灌注压力的控制
一般情况下认为控制灌注压力的标准是具体的实施实验的数据,通过不同的压力来完成灌注实验的,一直到能够影响到岩层的稳定为止。实验可以通过粘度比较小的泥浆,以最大限度的防止堵住钻孔。试验的时候可以选取不同的段落深度和长度。在进行低压实验的时候,岩层的压力和吸收率是成正比关系的,但掀动岩层的时候,吸收率也会相应的增加。灌浆的压力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一次升压,另外一种则是递进式的升压。如果岩层的缝隙比较小,同时岩层比较坚硬此时则可以使用一次性增加的方式,这种方式不用考虑灌注单位吸收率的大小,而是在灌注开始的时候以最短的时间将压力快速的调整大设计的压力。为对于岩层的缝隙比较大的情况则可以使用递进增加的方式进行,一般是分为几个段将压力进行提升到标准的压强。
对于水利工程灌注技术的质量检查分析
在实践中进行水利工程灌注技术检测的时候,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全部数据和资料的审核工作,对所有的资料开展认真的研究和总结,以确定其质量是否可以符合标准。同时在开展钻孔检测的过程中固结和帷幕应当取出岩心之后开展必要的实验和检测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开展检查孔的水压实验,依据单孔水压实验的操作进行科学的检测,以确保水利工程灌浆技术能够完全达标。
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分析
1对于灌浆的浓度进行必要的控制
在开展灌浆的施工过程时,工作人员应当定期的对于裂缝的情况做好检查,另外要结合监测的结果对于浆液的浓度做出必要的调整。一般来讲,浓度比较高的浆液流动性差,而浓度低的流动性比较好,但在施工中容易从灌浆的范围中散出,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浓度高的浆液主要是因为其流动性差的原因,比较难以快速的灌入到微小的一些缝隙之内,从而影响到最终灌浆的质量。
2注重灌浆压力的控制
灌浆压力的控制也十分重要,在实际应用中控制好灌浆的压力可以有效的避免地面发生隆起,还可以减少一些可能会产生的灌浆事故的产生,所以做好灌浆压力的控制对于灌浆施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中,灌浆是一项比较重要而且复杂的施工技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保证灌浆的质量是有效提升水利工程质量最为核心的要素。所以,在开展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对灌浆的缓解给予高度的重视,把控开展施工的要点,不断的提升施工的水平。(本文作者:赵书俭 单位:梅河口市河道管理站)
【论文关键字】农田水利工程 水闸设计 特点
【论文摘要】农业发展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基础,而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农业发展会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掌握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技术,比如说水闸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索一下水闸设计的具体内容,以及水闸工作的特点,希望能为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有悠久的发展史,在很早以前我国就开始修建水闸。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更是在农业发展区大力的兴修水闸,特别是在黄河、长江、海河以及辽河流域。水闸在进行防洪、航运、灌溉和排涝工作上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国平原面积广阔,这些地区地势比较平缓,农业发达,很容易出现洪涝灾害,为了克服洪涝灾害,满足灌溉和航运需要,我国大部分水利枢纽都需要修建水闸。另外在各种各样的渠道中,要想有效的控制河流的流量、水位,防止泥沙沉积在渠道中也要建设水闸。我们可以用水闸挡水,也可以利用水闸泄洪。通过控制闸门还可以调节水位。
一般来说我们都将水闸建立在软土地基上,但是它也可以修建在岩基或者是土基上。一般来说水闸既可以泄水又可以挡水,而造成水闸工作条件复杂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水头低而且变化大,二是水闸的地基条件差。所以,水闸和其它用于挡水的建筑不同,它有许多自己的工作特点。
1、水闸的具体工作特点
1.1稳定问题 在正常使用水闸时,拦截上游的水位一般比较高,这样就导致水闸上游和下游之间产生很大的水位差,会出现水平压力过大的现象,从而使水闸向下游方向移动。要想稳定自身,水闸必须拥有一定的重量。另外,水闸在建成以后,如果还没有挡水或者是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遇到无水期,就会产生很大的垂直荷载,这样基底的实际压力就会大大超过地基能够承受的承载力,从而出现地基变形或者是出现闸基土被挤出的现象,这很容易造成水闸与地基出现滑动的危险。所以,在修建水闸时必须保证基础的面积,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基底的压应力。
1.2渗流问题 水闸在进行挡水时,就会造成上下游水位出现差值,在这种作用下,就会在水闸、闸基与两岸的连接处出现渗流的现象。如果出现渗流,就会在水闸的底部产生向上的扬压力,这就会缩小水闸的重力作用,从而使水闸的抗滑稳定性大大降低。如果两岸和闸基都是采用土基,再出现渗流时也会带走一些细颗粒,这就会在闸后出现翻砂鼓水的现象。如果严重的话还会掏空两岸和闸基。另外,如果出现侧向渗透,会产生水平的压力,对两岸的连接建筑物都会有很大影响,使其稳定性大大下降。还有可能导致岸坡上出现渗透现象,从而加大闸底的渗透压力。如果渗流水量过大,还会对水闸的挡水功能产生影响,妨碍蓄水。
1.3冲刷问题 在开闸泄水时,如果水闸下游水位很浅或者是没有水,在水位差的作用下,就会加大水流的流速,这种巨大的能量会对下游有严重的冲刷。一旦冲刷的范围过大,就会掏空闸基,造成水闸失事。另外,一般在水闸的两岸都是软弱的岩层或者是土层,如果修建水闸时开设过多的闸孔,一旦开启某一个闸孔就会形成折冲水流,这就会严重冲刷下游河岸,对水闸的安全和稳定性都会产生影响。
1.4沉陷问题 软土具有很大的压缩性,如果将水闸建设在软土地基上,就会在水闸自身以及外部的荷载作用下出现沉陷现象。特别是在底板传到地基上的荷载分布不均匀时,或者是分布在地基土层的荷载不均匀时,更容易出现沉陷现象。这种地基沉陷还会导致水闸出现下沉,或者是闸室倾斜。如果严重有可能造成水闸断裂,这对水闸的正常运行会产生很大影响。
2、水闸的具体分类
2.1进水闸 通过在河道、水库、渠道或者是湖泊上修建水闸,就可以进行农业灌溉、水利发电或者是其他水利事业,而控制入渠流量的水闸就是进水闸。一般进水闸都修建在渠道的渠首位置,所以这种水闸又被叫做渠首闸。
2.2节制闸 一般来说用于调节流量和水位的水闸被称为节制闸。它主要是用于在枯水期截断河流,从而使水位升高,这样就可以在上游进行航运或者是满足进水闸取水的需要。而在洪水期,节制闸可以有效的控制下游的泄流量。由于这种水闸主要是为了拦截河流建造的,所以又叫做拦河闸。
2.3排水闸 一般在江河的沿岸都会修建排水闸。当出现外河水位上涨的现象时,就关闭闸门,这样就不会出现江河洪水倒灌的现象。如果河水水位推落时就打开闸门,这样就可以将渍水排出。这种闸门的闸身较高,但是底板高程比较低,而且要受到双向水头的作用,这是因为排水闸既要负责排除洼地的积水,又要负责挡住外河水位。
2.4挡潮闸 沿海地区遭受潮水的影响,为了防止海水倒灌入河,需修建挡潮闸。挡潮闸还可用来抬高内河水位,达到蓄淡灌溉的目的;内河两岸受涝时,可利用挡潮闸在退潮时排涝;建有通航孔的挡潮闸,可在平潮时期开闸通航。因此,挡潮闸的作用是挡潮、蓄淡、泄洪、排涝,其特点亦是受有双向水头作用。
2.5分洪闸 在江河适当地段的一侧修建分洪闸,当较大洪水来临时开闸分泄一部分下游河道容纳不下的洪水,进入闸后的洼地、湖泊等蓄洪区、滞洪区或下游不同的支流,以减小洪水对下游的威胁。这类水闸的特点是,泄水能力大,以利及时分洪。
3、水闸设计要点
3.1拦河闸基本型式和尺寸的确定 拦河闸承担的任务主要是拦断河流和壅高河中水位以保证引水的需要。需要壅高的水位,称为正常壅水位,亦称正常挡水位。对于灌溉取水工程,该水位是根据灌区规划对引水高程的要求确定的。洪水时期,拦河闸则开闸泄水。为了满足泄洪要求,拦河闸应具有足够的闸孔尺寸。泄洪时,闸前的洪水位往往要高于闸前的正常壅水位,故拦河闸的闸前最高水位取决于闸前洪水位的高低。为了满足引水要求而确定的闸前正常壅水位是拦河闸的正常挡水高程,而泄洪量的大小和闸前洪水位的高低,则直接影响拦河闸的高度、闸孔的型式和尺寸、闸的上游淹没损失以及对闸下游消能防冲的要求和工程量的大小等。
3.2进水闸基本型式和尺寸的确定 从天然河道取水,按取水方式一般可分为无坝取水和有坝(闸)取水两种方式。当天然河道水量丰富,水位也能满足引水要求时,可采取无坝取水方式,即直接在渠首修建进水闸引水;当天然河道水位不能满足引水要求或引水流最较大时,由于引水有困难,常需采取有坝取水方式,即除了在渠首修建进水闸引水外,还需在河道中修建拦河坝(闸 ),拦断河流,壅高水位,迫水入渠,以满足进水闸引水要求。
进水闸是修建在渠首按需要引水的建筑物,当不需要引水时,则关闸挡水,以免河水进入渠道。显然,进水闸不但要有足够的闸孔尺寸,以满足引水要求;还要有一定的高度,以阻挡河中水流和洪水漫顶,否则就不能完成按需要引水的任务。
4、结语
设计水闸必须有正确的和足够的资料,以便作出符合实际的设计。在以往的水利建设中,有不少工程,由于资料搜集不完善或者不正确,致使有的工程重新设计,有的工程不得不临时停工,或给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甚至于造成失事等等;这样的教训不少,应予以重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利事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命脉和基础产业地位愈加突出;水利事业的地位决定了水利基础设施重要性。因此,如何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是摆在我们每个水利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1 落实好项目法人责任制,是搞好建设管理工作的基础
项目法人责任制是我国投资建设领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全面实行工程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的可靠保证,是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根本前提。项目法人制是龙头,是核心,如果项目法人责任制不落实,其它建设管理工作也将无法深入开展。我们认为,落实好项目法人制,一是要认真贯彻执行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水建[1995]130号),针对目前水利建设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体制,按照项目类别不同组建项目法人。二是要严格项目法人资质审查,在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阶段就应明确项目法人,没有按规定要求组建项目法人的不进行项目的各项审批工作。三是要严格项目法人单位人员配备,不仅专业齐全,而且人员素质要高,有经验。
2 开展好建设监理工作,是搞好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手段
建设监理的目的是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科学性与公开性,强调市场之间的合同关系及监督、制约与协调的机能,以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通过监理的有效工作,从而保证投资方投资效益的发挥,同时也通过监理的监督,来保证承包商的利益不受损害,维护合同的严肃性。我省的水利建设监理工作已经有了很好发展,监理人员的数量、质量都在不断增长和提高,各项监理制度也正在不断完善,特别是,98大水之后,监理制在水利建设管理中的得到了充分的落实,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监理人员老化、素质低、机构不完善、项目法人对监理工作不重视等。为此,首先要继续加大监理人员培训力度,全面提高监理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监理工程师的培训学习要着重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学习《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等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能够熟练掌握并通晓建设监理法规体系。通过学习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和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熟悉和掌握合同条款,通晓整个项目建设的合同文件体系。通过学习建设管理和行政管理知识,提高组织协调和应变能力,能够因人、因事、因时间、因空间、因环境、因目标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组织、管理方法和领导方式,使之与实际情况尽量保持协调,从而使监理工作真正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通过学习经济知识,能够准确地分析资金使用计划和工程变更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准确地对概预算和工程结算进行分析审核。其次,监理公司要加强自身建设。监理工作属于服务行业,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摆正自己的位置;监理行为要控制在业主的授权范围内,要以合同为准则,坚持“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监理工程师要真正起到工程施工现场重要管理者的作用,在合同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监理公司还要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密集,技术专业齐全的优势,增添必要的检测、试验设备,拓宽服务范围。三是“实行小业主,大监理”,推行全方位监理。推行“小业主,大监理”除了监理单位自身的努力外,最关键的是业主必须转变观念,充分相信和利用监理单位的工程管理优势和业务专长为工程建设服务。四是建议水利部尽快出台监理规范、监理大纲、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的示范文本。还要出台监理取费标准、监理招标投标管理规定等政策性文件。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监理工作的规范动作,进一步规范监理市场,促进监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3 全面实行招标投标制,是搞好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条件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省水利水电工程招标投标工作已经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作为全国五家试点单位之一,我省于20__年3月份设立了《水利工程建设有形市场》,把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的工程项目集中到《市场》内进行交易,从而进一步规范了招标投标行为,加大了监督管理的力度,保证了招标投标工作质量。今后招标投标工作应继续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尽量采取公开招标,严格限制邀请招标,保证优秀的施工企业中标。目前一些招标单位为保护地方的施工企业,排斥所辖地外的优秀施工企业,而多采取邀请招标,搞“暗箱操作”,严重破坏了招标工作“三公性”。因而采取公开招标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二是加强标底编制和评标专家的保密性。在前一段的招标工作中曾出现过标底泄露和评标专家泄露等不正常现象,给招标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此,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和大力度做好保密工作,同时,对违法违纪人员要进行查处,并给予响应的纪律处分,以至追究刑事责任。三是进一步完善招标程序,制定先进的评标办法。要积极吸取外行业和外省的先进经验,改进我省现有的招标程序和评标办法,使其更加合理和科学。
4 逐步完善水利建设中介服务组织、规范市场,促进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工作
我省水利建设市场中的咨询服务体系仍不够完善。目前,水利建设市场中仅有监理服务体系形成的较完善,其它如造价咨询、招标投标咨询等方面的中介组织基本上是空白,造成了项目法人单位和施工企业需要这方面服务时还只能找政府部门和设计单位,有许多不便,同时也不利建设市场规范运行。因此,应完善水利建设市场的中介服务组织,建议水利部尽快出台相应政策、制度等,规范中介组织的服务与管理。
5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大质量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建设项目质量
严格按照《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要求,完善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使质量管理工作始终处于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分工负责的局面。加强质量监督工作,一方面是强化各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作用,建立了质量一票否决制度,各阶段验收必须有质量监督部门提出的质量鉴定意见,对出现的质量事故必须有质量监督部门参加处理,各级质量监督机构及人员不仅要监督检查工程质量,而且还要检查督促项目法人单位及监理、设计、施工单位的质量体系及运行状况,树立起质量监督部门在质量管理中的权威性。另一方面是加强项目稽察检查和积极发挥社会舆论对质量监督作用,要选择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水平高的专家,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执行稽察检查使命。同时在稽察方式上,要借鉴国际体育组织“飞行药检”的成功经验,稽察组行动时不提前通知,到现场取得检测数据后,迅速提出处理意见。同时要向全社会公布水利工程质量举报电话,使群众发现的质量问题也能及时处理。
论文关键词:水利工程 造价管理 全过程控制 有效性
论文摘要:水利工程造价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中,提高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保证建设资金的充分利用,节约工程项目建设成本,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目标的最终实现,确保水利工程项目的良好运行。本文从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研究,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提高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使之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引言
与一般的工程项目相比,水利工程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慢等特点,这就需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的造价管理。有效的造价管理能够降低水利工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而从我国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我国的全过程管理、全成本管理理念尚未完全建立,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存在着管理不完善的情况,缺少对造价成本的有效控制。因此,加强对水利工程的造价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决策阶段
水利工程在前期投资过程中所制定的决策决定着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是造价管理工作的源头,如果前期的决策阶段存在问题,就会影响到后期各个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在投资决策阶段存在着重视力度不够,投资决策和具体工程项目没有实现有效结合等问题,使得工程建设周期被人为延长,增加了项目回收风险。[1]
(二)项目设计阶段
在水利工程的项目设计阶段,有的设计部门没有考核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的设计概算与审批预算出现了较大差距,而且由于设计缺少严谨性,设计深度不够,使得工程在运行中出现不少问题,需要进行后期修改,在后期修改中又都需要经过审批,这就延长了工程竣工周期。此外,有些设计单位过分强调设计档次,造成工程预算严重超标,使得工程项目施工图预算远远高于设计概算,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工程造价成本。
(三)工程施工阶段
水利工程施工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可以说关系着整个工程建设的成败。在项目施工中,有的企业为了中标而压低价格,以低价中标,而原材料市场的价格不断飙升,为了降低工程造价成本,这些施工企业不得不使用劣质材料,以次充好,从而增加了施工中的安全隐患。[2] 此外,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材料管控的意识不强,乱用材料物资,增加了材料使用量,使得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不断上升。
(四)计价方法不科学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利用定额预算确定直接费用,按取费标准计算各种间接费、税金和利润等,然后再进行相应调整,最终计算出工程项目造价。然而,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行情,这种计算方法就存在很多不合时宜的地方,因为同种材料在不同时期和不同产地都有不同的价格,需要结合具体的行情进行成本计算,而且目前工程造价的计算方法不统一,缺少规范性,不利于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
二、提高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有效性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只有建立系统化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并建立健全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够加快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不断推进建筑市场的规范化、制度化改革,维护建筑市场交易主体的合法权益。[3]此外,理顺工程造价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实行协调联动制度,加强对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编制可行性强的投资决策
不同的水利工程项目面临着不同的施工条件、地质条件,因此在制定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要对工程项目进行具体细致的考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投资决策,并且要对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估算,做好风险预期,降低项目风险性,确保项目资金能够顺利回收。在确保可行性研究的准确性的前提下,深入研究工程项目造价方法,认真审核投资估算,对于不同的资金来源进行严格审查,为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奠定基础。
(三)设计科学合理的工程施工方案
工程设计和施工阶段要注意加强水利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实现经济、技术与设计的有机统一,建设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要进行积极配合,以防出现设计和施工不相符的情况发生。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要多采用先进的技术来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并且依据项目预算进行必要的调整,这个过程中要依据限额进行可行性方案设计,降低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实际费用和造价相差很大的情况。
(四)加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造价管理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购买原材料、工程设备、工程用地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虽然施工阶段对整体工程造价的影响只占到10%左右,但是整体工程的主要投资和后续工作都和施工阶段紧密相连。[4]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造价管理,不仅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合同管理、施工现场管理,还要做好施工过程原材料和施工设备的管理,杜绝施工中的人为浪费现象。
(五)工程后续阶段的造价管理
许多工程项目在工程竣工阶段就放松警惕,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就会松懈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工程造价成本。同时,有些造价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盲目进行工程竣工结算工作,存在着重复结算等情况,使得工程造价出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在项目竣工结算阶段,应当严格依据图纸进行工程量核算,通过项目施工图纸和工程量计算工程造价,构建工程管理联动体系,使之形成一种合力来提高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质量,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从而有有效地控制水利工程造价。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要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从项目投资决策开始,到最后的竣工决算都要做好造价管理,保证工程项目能够充分体现招投标、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阶段工作的有效性、科学性,对工程实施全方位的动态管理,建立市场化的价格机制,提高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工程投资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水利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通常都不只是覆盖一片自然区域,或者覆盖一个行政区域,而是涉及到几片自然区域或几个行政区域,以点,线,面的形式组合分布,这种流失现象是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的重要特征之一。水利工程建设导致的水土流失不一定就在施工阶段或生产运作阶段全部显现出来,施工时,会破坏到地面以下,影响到原生态的结构以及植被的生长,很多都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侵蚀作用以后,各种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危害才逐渐被人们觉察到,这就是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的潜在性。有的潜在流失很有可能不被预测到,因此预防和控制水土流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
水利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1)工程当地政府要发挥出指导功能,防止水土流失。加强生物保持水土的工作,尽可能栽种一些利于维持水土的经济作物,利于保护土壤的经济植物;采用先进的耕种方法,合理地优化农业产品的结构;严禁对森林的破坏和砍伐,鼓励林业发展;农村减少燃烧柴禾,积极采用其他能源;25°以上的山坡不得进行开荒,提高植被的覆盖率,使原始的生态环境能够很好的保持。
2)建设单位应该加强水土保持的监管宣传工作,必须将水土保持纳入工作重点,在工程项目设计规划时期,要以不损害地表为前提,设计尽量不破坏生态环境,可以考虑架空,地埋和梯级结构等方法减小对地表的动工,避免挖填方及土石方;工程施工阶段控制临时占地的面积,加强水土保持的临时措施,在对地表有扰动的施工地区,必须建设水土保持设施,以最高的标准保护好林木禾草以及恢复绿化;不应将占地长时间的搁置[3]。
水利工程施工中水土保持设计案例
1工程地区的地理等条件
工程处于黔西县铁石乡。黔西县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3.8℃,最高气温35.4℃,最低气温-10℃,无霜期264d,多年平均日照数1349h。多年平均降水量1028.4mm,多年平均蒸发量869mm。该县地势起伏较大,周边河谷深切,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影响,致使县境内水源条件较差,大部分地区严重缺水。
2工程地区水土流失预测情况
由于当地干旱少雨,管道沿线无滑坡段,工程施工不会对环境和生态产生较大破坏,污染影响较小。水源处无农民居住及污染源存在,环境现状较好。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本工程项目为管网及水池,机房建设,工程永久占地,多为荒山荒坡处建水池,工程占地零星分散,不利影响小。2)对外交通和场内运输均以施工便道运输为主。项目区内施工运输道路大部分是通村简易公路,对水土保持影响小。3)工程施工期间,有大量的土石方开挖,施工机械的生产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将产生少量的生产,生活污水,对水土保持影响较小。
3水土保持设计
工程地区水土流失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小,其水土流失的主要类型以及侵蚀强度见表1。表1工程区水土流失类型工程区水土流失类型工程区所在流域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时期工程区水土流失强度多年平均水土流失侵蚀模数水力侵蚀中面蚀和沟蚀为主,部分地段有受重力侵蚀发生垮塌的侵蚀现象。30%左右,植被一般。多发生在雨季微度流失,少量区域有轻度流失现象。400~600t/km2a(《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首先,对于此项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投入足够的建设资金。在施工过程中以及投入生产以后,本来的地质条件以及植被环境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本来的蓄水保土性能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其中一些损失经过很长时期以后才能够得以恢复,还有一些则是永久性损失。因此,工程会投入大量的环境保护资金,以维护本来的水土保持能力。工程可能造成的水土保持设施主要为输水管道和水池施工对灌木林地,荒草地的线性破坏及局部破坏等,配水支管安装主要是在受益寨子内施工,施工结束后仅对其扰动的范围进行平整,回复灌溉,故基本不存在对水土保持设施的破坏,经测算,本工程水土保持设施损失面积1.02亩。该工程水土保持防止措施主要为输配水管区弃渣考虑沿途排放,在施工过程中,修建临时挡土墙拦挡管槽开挖弃渣,待管道安装结束后进行回填。施工进场及场地平整阶段,应该做好土石拦挡,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场地清理。渣场区:由于本工程弃渣量不大,因此,考虑输水管部分的弃渣沿途堆放在低凹处,并在其上种草绿化;由于配水管全部分布在管区内,弃渣为耕植土,只考虑对土地进行平整;调节水池挖填平衡后的弃渣,根据实际地形情况就近集中堆放,采取的防治措施是修建挡土墙拦挡,并在渣场表面覆土种草绿化。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应该采取全面而长远的措施和手段,而不是只顾当前问题,或只顾问题片段,施工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也应该给予系统性的统筹和规划,给予科学的理念,除了工程措施还可以考虑自然生物方法,比如弃耕还林和弃田还河,要找到水土流失的初始原因,在萌芽状态时就加强对土壤侵蚀的治理,在抗旱防洪工作的同时,也使土壤,河流,植被的生态环境得以改善,达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目标。
【论文关键词】水利工程 施工 成本控制
【论文摘要】本文在阐述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的组成及控制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利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水利工程施工各阶段的成本控制对策,水利施工企业只有抓住成本控制,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才能获取最大利润,实现企业自身的良性循环,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的组成及控制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指施工企业为完成工程项目的全部施工任务,所耗费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它包括直接费、管理费、临建费、业务费等项。其中直接费指工程施工中所需的材料费(如混凝土、钢材、木材、砂石料、白灰、砖、沥青等)、人工费、机械台班费等。管理费指该工程管理过程中所消耗的费用,如员工工资、办公费、招投标费用等;临建费指重要的机械设备以及工程施工人员所需要的临时房屋建筑费用,或者租赁民房的费用等;另外还包括业务费,它是指工程施工现场所发生的其他费用,即现场招待费,当地突发事故等的维护费等。显然,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所包括的费用繁多,只有科学合理的进行水利工程成本控制的研究,才能达到减少成本、保证质量的目的。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与核心,施工项目部在对项目施工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时,一是按预算成本;二是按可能支出确定计划成本,再结合制度控制、定额或指标控制、合同控制等指标进行控制。还应遵循成本最低化控制原则、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动态控制原则和目标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则,主要做法包括直接及间接成本的控制,其中直接成本费占总投资的70%左右,控制好了直接费就确保了工程的效益。它包括主要材料的进料及材料管理费用;工程施工人员的组织与安排费用以及机械化作业的费用。
同时间接成本的控制也非常重要,间接成本控制主要包括管理人员的最优组合方案及办公费用的合理化支出控制,进出场费用的控制主要是选择好最优的进出场路线。在临建费的控制方面,既要在保证耐用的条件下选择最经济的临建材料,同时又要设计好临建的规划,让临建的空间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二、水利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主要问题
水利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是很多施工企业已经意识的重要问题,而且实施低成本控制战略的口号喊了许多年,但目标成本制定了不知多少个,可工程成本始终没有降下来,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光喊低成本战略,而缺乏低成本战术。总制定成本管理目标,而缺乏可操作性,使目标始终无法实现,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本管理意识的误区,工程成本管理需要全员参与、渗透在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其目标成本控制要通过施工组织和实施来实现。其主体是施工组织和直接生产人员,而不是财务会计人员。施工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混杂,其结果是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和点验、发放工作。这样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和各司其职,实质无人承担成本管理责任。实际上,财务人员是成本管理的组织者,而不是成本管理的主体。不走出这个认识上的误区,就不可能搞好工程成本管理。
(二)通常由于工程结构、规模和施工环境各不相同,各工程成本之间缺乏可比性。因而,如何针对单体工程项目制定出可操作的工程成本控制依据十分关键。很多施工企业对于工程目标成本的制定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甚至有些施工企业只是简单地按照经验工程成本降低率确定一个目标成本,而忽略了该工程的现场环境以及施工条件和工期的要求。在项目成本管理措施方面,只有简单的规章制度,这样的目标成本由于没有和实际施工程序结合起来,可操作性差,起不到控制作用,更无法分析出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使得目标成本永远停留在口号上。
三、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对策
根据施工承包合同的类型和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采取合适的施工成本控制措施,制定可行的控制标准,对施工过程进行记录,它涉及到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的消耗量、施工工艺、现场管理、工作面情况、场地布置和施工准备等项目;也包括资源的数量、类别、人工和施工机械进退工作面的时间、休息或闲置时间,以及设备的保养、维护时间等内容。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应渗透在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具体措施有:
(一)人工费控制。人工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用的10 %左右,作为施工企业,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劳动定额。要从用工数量上加以控制,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力争做到实际结帐不突破定额单价的同时,提高工效,提高劳动生产率。还要加强工资的计划管理、提高出勤率和工时利用率,尤其要减少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保证人工费不突破。
(二)材料费的控制。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65 %~75 %,要对材料用量、材料价格加以控制。要掌握材料的规格型号,严格计算材料的使用计划。严格制订材料进场验收制度,实行量方、点数、过磅,保证材料质量合格,不亏方短缺,保证其数量。在施工过程中,实行限额领料。施工完毕后,要做到“活干料净”。
(三)机械费的控制。根据细化后的施工组织设计和调整后的单价分析,编制机械利用计划。在施工中,自有机械应加强保养,合理使用,外租机械合理安排,充分利用,减少停滞,保证机械设备高效运转。
(四)加强质量管理。要严把工程质量关,质检人员要定点、定岗、定责、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监管,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
(五)加强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项目施工合同管理的时间范围应从合同谈判开始,至保修日结束止,特别是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确保把合同落到实处。
四、注重成本核算,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成本核算主要由企业财务中心和项目部组织实施,对每一项目的每一阶段根据成本清单认真进行汇总,对项目每笔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认真的成本比对,对项目的每一步都要仔细控制。具体做到施工队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设备费,项目部人员工资、福利、补助、劳保、医保、办公、差旅、培训、车辆使用、招待、招投标等各项费用指标全部纳入成本核算,达到成本控制标准的,给予一定奖励,正常情况下,超成本控制标准的部分,由项目部内部调整解决。财务中心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作大量细致的工作之外,还要筹集资金,合理调度资金的使用,让施工企业的所有资金合理使用,保证各项目的正常进行。
在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还应考虑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人才成本,人才流失就会形成人才坏账,防止人才流失是人才成本控制的关健一环。二是专业设备成本,一些大型专业化设备,用途单一、价格昂贵,所以只有将这种设备成本分摊到此项目中,形成的成本才是真实的成本。三是社会成本,在目前情况下,社会成本也应考虑在项目成本之中。总之,只有抓住了成本控制,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施工企业才能获取最大利润,实现企业自身的良性循环,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前言
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因此,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可以水利工程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达到设计的使用功能,满足人民群众用水的需求,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水资源,发挥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
1.影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因素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在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上,大多围绕,招投标、材料进场、工程量化、工程进度等层面。现代的水利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好坏,已经不取决以上其单一层面的因素,更多转向生态保护以及节水和水土治理等深度问题上。要保障水利工程建设质量,需要我们把科学发展水利观和水利建设质量紧密的联系起来,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与监管的协调,解决影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诸多因素带来的问题。
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是否合格达标,水利工程建设监管质量是其关键。在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管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
(1)一些项目建设任务较重,而技术力量不对称,因此在工程质量监督上存有不足,对工程质量有一定影响。在施工安排上存在脱节现象,一些管理设施(如量水堰)尚未配套建设,部分工程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管理人员不能足额全部到位。工程建设档案管理相对滞后,部分文件归档不及时,资料整编不规范,工程资料不能与工程进度同步。在一些小型工程建设实施中,仍然存在转包、借资质招标等现象,对工程建设质量的保证存在一定影响。
(2)水利工程管理投入不足。我国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大多数是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建成的,受当时技术、资金条件的限制,普遍存在设计要求低、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不高、渠道防渗不配套等问题。经过几十年的运行,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垮塌水毁严重、水的利用率低、水资源损失浪费惊人,并且存在重大的水利工程安全隐患。水管单位在防洪、排涝管理和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必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这些支出的补偿主要来自于水费收入。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国,长期以来受到“以粮为纲”,“无粮不稳”和“水是天上掉的,无价无偿的”观念的影响,加之我国的农业是弱势产业,需要国家大力扶持和政策保护,所以,水商品的价格一直不到位,而国家对公益性支出补偿有限,导致水管单位的运行管理经费十分短缺。
2.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制度管理
全面落实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项目法人制度”、“招投标制”、“监理制”的三项制度。坚持以“项目法人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监督”的原则,严格执行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各项规定,采取具体措施进行加大质量监督的力度,强化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管理,为此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一定要在规范化的标准下进行各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审批程序和招投标活动。对纳入基本建设的水利项目,严格按照水利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审批,前置程序未办理的,不得进行下一程序,以此来杜绝“边施工边补办手续情况”的发生。严格按照国家、地方(省)有关规定进行招标的项目,坚持实行公开招标,招标信息经省水利厅招标办审核同意后,在规定的网站上公告,评标专家从省水利厅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地、市级水利局招标办和纪检部门联合对招投标活动进行全程监督。
(2)成立项目法人负责制,确定由专人、专员来负责。如:地、市级水利局负责实施的水利工程项目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相关人员参加的项目法人,项目法人代表对项目负有工程质量、安全等一系列责任,并保证工程按照基本建设要求和工程进度,按期完工并验收。
(3)应进一步加强工程的质量检测力度。坚持对水利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定期巡查,并根据工程建设周期和进度,委托有资质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对已建工程进行全面质量的检测,对存在问题逐项明确整改措施,落实各参建单位责任人,限期整改。特别是在影响到生态保护、饮水安全等水利民生工程建设上,对水利工程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确保建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4)应加大对工程参建单位的监督管理和信息公开。建立以工程项目设计、监理、施工等参建单位主要人员的信息台帐,不定期进行抽查其在岗的职责履行情况。充分利用传媒报纸、网站公布等形式公开水利工程立项、审批、招投标、项目监理、施工、验收等内容,设立水利工程建设监督投诉电话,以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3.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政府职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不能因工程监理制的推行而削弱,特别是其中的政府职能还必须加强。一是加大对监理单位在施工现场的监督力度;二是加大对设计、勘察单位的监督力度;三是加大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施工企业必须改变其管理方式,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首先,从企业实际出发构筑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只有在结构合理、功能优化、职责分明的前提下,才可能形成企业的鲜明特色,形成领先竞争对手的优势。企业在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制的过程中,在经济责任制考核中应突出质量导向。必须加大监理单位在施工现场的监督力度。首先,健全监理工作制度,落实监理人员岗位责任制。特别是现场监理人员应切实履行对隐蔽工程、关键部位、重要工序的监督、验收职责。其次,规范、健全审核批准程序。对承(分)包人员资格,对进场原材料、构配件、设备和混凝土的质量,对分项工程、隐蔽工程、工序质量、设计变更等切实采取检查,审核复验,平行检查的工作方式,严格执行验收、审批程序。
4.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工期和验收管理
水利工程建设的周期直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水利工程建设任务繁重,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在强调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进度。根据项目总体建设目标,合理规划和细化各项施工进度,确定关键路线,提前进行部署和控制关键节点,倒排工期,分解任务,制定周密可行的进度计划,明确各个时段的建设目标和任务。统筹协调参建各方关系,形成工作合力。参建单位合理安排优化资源配置,保证人员、设备、材料按照计划及时进场,满足建设要求。
5.加强水利工程的环境与安全管理 第一要加强 环境保护。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要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符合环保要求,着眼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水管单位要做好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防护林(草)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下游生态用水需要。环保部门要组织开展有关环境监测工作,加强对水利工程及周边区域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第二要强化安全管理。水管单位要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安全保卫工作。利用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区域内的水土资源开展的旅游等经营项目,要在确保水利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6.结束语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有效的质量监督检查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有力保障。充分发挥质量监督职能,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建立健全水利质量管理体制,确保水利工程功能的充分发挥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的全面实现,促进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乡镇水利工程中自来水厂的设计和施工,一般对其中泵站的设计和水泵的压力、水流量和泵站的整体分布和布局,以及水泵的管径基础的东西都非常重视,但是对技术上的问题,往往容易忽略,结果造成施工前,出现设计问题施工返工问题,或是在现场对设备操作保养带来诸多不便,依据近20年来我国乡镇中小水利水厂的设计施工的实际,对设计施工的注意事项进行研讨[1]。
1 出现的问题和建议
(1)从目前看,我国乡镇自来水厂在规划设计时与投产后实际产水量(需水量)差别是很大的,这个主要原因在于设计上考虑了未来发展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在考虑争取立项和资金的因素,所以出现水泵的扬程选择偏大的问题,这样就在水厂项目的建成初期在使用负荷小的时候或者是夜晚,依靠关小闸门来提高压力来减小出水量。另外这样的情况常常出现设备在实际运转的过程中运行的实际功率与该设备的最大功率最大区差别大,与设计差别大,在能耗上不经济,浪费大。从实际上和设计上看一般的水厂设备都是选择4台水泵2台实际使用2台备用,在这里建议选择水泵型号要有差别,但是扬程需要接近,从流量上看最好是2对3的比值比较合适利于运行的时候依据实际负荷便于调整,无论流量出现怎样变化都可以通过水泵的合理配合科学运用。
(2)一般的水厂里泵工值班室和泵站在设计上是互为一体的,这样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操作上和管理上更为方便同时便于日常观察。目前尤其是较大型的水泵,在操作和运转的时候一般声音很大,而且值班室和泵房一窗之隔很近,所以在设计之初就要考虑隔音的问题,在材料的使用上选用隔音材料,值班室的门不开向泵房等窗户选用双层的窗户等。在安装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安装的安全和安装生产质量,要求设备在固定基础的时候需要预留出50cm的二次灌浆层,但有些设计图未加说明,土建做基础一步到位,就可能给安装施工带来麻烦。我们知道水泵在生产出厂的时候是很少配备防护设备的,也就是防护罩,特别是大型水泵,在安装调试前就要自行设计配置好水泵防护罩,对安全生产是极为重要的。在设计设计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地坪积水的因素和注意地坪坡度提出要求等,泵站建成半地下式,主要是为了减低噪音,有利于管道布置和水泵吸水,泵在运行时,水泵轴封处必须保持少量滴水,以润滑和冷却轴封,水泵在小修、大修时难免会有水流到地坪上,以及平时卫生打扫用水冲洗等,考虑相应的排水沟槽或集水坑。水泵在高速运转的时候,其温度一般是在摄氏20~40℃之间,泵房内的温度往往高于室外,这种情况一般冬天不会出现问题,但是一到夏天,操作间内如同蒸笼一般,无论是对检修还是操作都产生很大影响,同时通风不好也不利于电机的稳定运转,在设计时为了在外观上整齐划一都一致采用平开窗,这就造成为了开启窗户,要搬动爬梯爬上爬下十分不便,出现窗户如同虚设,长年无人开启[2]。因此要考虑把这个设计做成翻窗或设置复合窗,总之要方便操作间的通风和保持人体适宜的温度。
(3)由于在规模和资金上为了节省,在一些某县镇水厂泵站吸水方式的设计时,出现忽略配水井的问题,把配水井改为吸水管,在工程投产的初期2、3台水泵共用一根吸水管运行的时候还可以,但是随着规模增大的时候,尤其是增加到,7、8台泵,如果还是要用共用一根吸水管的话,就会出现抢水掉水的现象,不见影响供水还会对机器有损害。另外水厂的仪器仪表的选择一定要考虑其稳定性和耐用性,要考虑信誉度和售后服务好的厂家,不要因为投资规模和为了节省资金而选择价格便宜的生产厂商,近年来我国的自动化预期与标的生产供应商非常多,在这个方面要多考察,到生产单位实地检验使用情况和售后服务的情况,同时咨询其他使用过的水厂看看使用的情况。在仪器仪表的安装上要充分前后必要直线段的保证,安装调试要严格按照标准和说明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否则会影响使用精度。
2 设计和施工的思路调整
我国的乡镇中小型水厂和水利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正处在国家经济建设转型和大发展的阶段,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正常的,这里面有制度问题、有资金问题、有技术问题、有设计问题等多方面的问题,但是更主要的是整体缺乏科学发展的思维和思路[3]。目前我国是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发展的阶段,人口由农村人口占绝对比重转换为城市人口占绝对比重的变换阶段,但是我们和其他发达国家还不一样,我们人口比重达,可利用资源有限,这样就必然出现发展中小城市,尤其是发展小城镇,那么,现今阶段乡镇中小型水厂和水利设施的建设就必然在规模和技术先进性上要有长远考虑和前瞻性,要建设能够使用百年以上能力的设施,所以从发展角度和重要性上就要求我国的乡镇中小型水厂和水利设施的设计和建设,要有一个整体全盘的考虑和规划,这个规划可以是单独的和其他的规划相结合,也可以作为一个单元并入国家的整体基础设施规划,在资金上必须给予充足投入保障建设需要,同时在后续的管理上和资金上也要满足发展需要,考虑产出的应该的但更多的是要算大帐看全局发展,在技术上要因地制宜的考虑同时要满足人性化、和先进性的要求。所以综合考虑我们的乡镇中小水厂和水利设施在设计和建设上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还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支持也需要我们设计和建设者自身努力。
水对于人类具有重要的作用,关乎到他们的生存与发展,是人类在社会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命脉。而当前水力资源又非常有限,尤其在我国,水力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上散布的十分不均匀。洪水泛滥及长期干旱不下雨对于人类的财产与生命安全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更为严重可能会使得社会因此而发生混乱,变得不安定。所以,我们在对农田水利
工程进行管理过程中应制定有效的措施对天然水进行良好的控制与改造,要兴办对人民有利的事业,消除各种不良弊端的发生。
1.农田水利存在的问题
1.1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都建于改革开放前,水利工程体系不完善,蓄水工程少,排水工程多,灌区末级渠系建设亟待加强。工程建设标准由于受当时的技术、资金条件限制,建设标准低,配套率低,且经几十年运行,老化失修严重,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2水利投入机制不健全
一是投资量的不足,长期以来,国家投资重点是大型骨干工程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资是投入分配中的短板,再加上历史欠账多,县级财政无力投入,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失去了农村水利建设投工投劳的支点;二是资金投入渠道分散,除水利外,还有国土、发改委、农开办等部门,但基本各自为政,缺乏协调,工程规划及布局上缺乏整体考虑,建设投资标准也很不一致,造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规划内容难以形成合力,整体推进难度大。
1.3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管护主体缺位
工程管理存在产权不清、责任不明、有人建设、无人管理的现象。即使部分有专人管理的工程,管理人员报酬低,维修养护经费基本无来源,加上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较低,难以支撑工程的正常运转。
2.关于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2.1改革小农水工程维护与管理体制。改革小农水工程维护与管理体制有两条途径:一是政府支持、水管站指导、农民用水户自主管理的体制;二是政府支持、水管站和农民用水户监督、专业经营者管理的体制。
2.2建立稳定的小农水工程维护与管理投入机制。要解决小农水工程维护与管理投入机制这一长期困扰我们的难题,我们必要先理清一些相关小农水工程维护与管理投入的理念,再确定思路,进而建立相互促进的良性投入机制。
2.3小农水工程建设与管理需立法保障。由于小农水工程建设、维护与管理涉及部门多,建设时间长,还直接涉及到农民的参与问题,因此我们建议用3年左右的时间制定一部专门的小农水法律进行管理。
2.4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管理者素质。水务部门要充分发挥业务指导作用,定期组织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合格者发放岗位证书,管理者一律执证上岗,科学调度管理。
2.5.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要讲究经济效益。充分挖掘现有农田水利工程的内在潜力,如:水库塘坝要在“水”上作文章,大力实施水面立体开发模式,逐步形成水保小流域形式的“山上植树,水边养禽,水面养鹅,水中养鱼,蓄水种稻。”的良性生态链。同时,要加强水费收缴力度,增加管护资金,确保长效管理,达到以水养水的目的。
2.6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认识程度,切实加强工程管理。农田水利工程是基本农田稳产高产的基本保障,是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确保工程充分发挥效益。
3.全面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3.1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首要是加强《水法》的宣传,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的同时,也要防止少部分唯利是图的人为破坏;其次是工程建设工程没有主次,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特别是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一定要保证。
3.2工程设施管理
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等级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重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已有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
3.3经费管理
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根据受益面积和各地的具体情况,向受益者和收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利用水利发展基金等形式对工程进行维修和养护;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单位的义务工。
3.4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
水利工程建设是效益长期的工程,因此建设规划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地方水利部门可以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实行短期培训等方法,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要抓好工程建设中的新技术的推广应 用工作,让农田水利建设与日益发展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相适应,使已有的、在建的和规划中的水利项目都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效益,服务于民。 4.强化保障措施 4.1搞好协调配合。各级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要加强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逐步完善改革配套措施,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现自主管理、民主管
理和良性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4.2依法规范推进改革。各级特别是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从实际出发,确定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确认办法和经营方式,宜包则包、宜租则租、宜卖则卖、宜股则股,不搞一刀切。
4.3健全服务体系。要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纳入基层水利服务范畴,改革后的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享受政府基层水利的公共服务。要形成乡镇、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结合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位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提高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排涝等公益性服务水平。
4.4增强依法治水意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水、依法用水、依法管水,自觉接受水行 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服从防汛抗旱调度,不得擅自更改工程功能,特别是必须确保蓄水工程安全和防洪安全。
4.5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监督考核。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成效纳入“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考评范围,鼓励先进,督促后进。
结束语: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问题在于质量控制,要确保建设优质的工程就必须有一套健全合理的建设监督管理体制、规范的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以确保施工过程合理、项目管理严格、经费使用透明,从而防止面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使其成为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优质工程。同时也要加强工程项目的后期管理,做到不出纰漏不出事故,使工程项目能够充分发挥效益。
1.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自古以来人类修建水利工程归根结底只有两个用途,一个是用于蓄水,例如我国的长江三峡,另一个是用于跨流域调水,例如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无论是哪一种用途其实质都是未解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平衡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们当前面临的关于水资源的各种问题,但是也因为水利工程的大肆修建,对于生态环境也带来了无可避免的负面影响,下面我们就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具体论述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1]
1.1积极影响
1.1.1解决洪水灾害,挽救生态危机。水利工程的修建最普遍的就是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在调水地区多发生洪水灾害,而这种工程则很好的解决了该地区易遭洪水威胁的灾害问题,能够有效地挽救地区性的生态危机。例如我国多年来的南水北调工程,不仅有效的解决了南方经常发生的洪涝灾害,而且有效地治愈了北方的干旱灾难,从而缓解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问题。
1.1.2增加空气湿度,促进植物生长。这一积极影响主要归功于水利工程的蓄水作用,这种工程注重修建大型或者多种用于蓄水的水库,这样不仅能够防止沙石流失和洪涝灾害的发生,还可以明显增加水库中空气的湿度,优化空气质量,还能够为周围生长的植物提供充足的水源,保证植被的正常生长,从而进一步优化环境。例如在前苏联的中亚和哈萨克的沙漠,就因为修建水库掉入了大量的水,使沙漠中许多地区出现了多出绿洲。
1.1.3优化水质、减少水污染和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蓄水池的修建有规律的进行蓄水和防水,能够给水源一定的调节时间进行自我调节,处理水中的各种污染,同时也能够为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处理争取时间,有效地防止了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
1.2消极影响
1.2.1诱发地震。水利工程的修建,尤其是蓄水池的建造,在不断进行蓄水的时候,总是造成重力分布的极度不均匀,致使水库下面的地壳结构的地应力不断发生变化,这就为地震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1.2.2造成土地盐碱、沼泽化,高坡滑坡和泥石流。水利工程必须要建造的用于输水的渠道会形成渗漏的现象,这就导致底下的水位不断增高,使土地不断盐碱化,水分不断增加最终形成沼泽;如果水利工程建在山地等地理位置上,因为含水量过高就很容易造成滑坡、泥石流等灾害。[2]
1.2.3严重影响调水地区生态。为建设水利工程总是会对调水地区的原始面貌做相关的调整,例如减少淡水的量、砍伐修建渠道上的森林等,这往往就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3]
1.2.4造成水系生物的骤减,甚至灭绝。水利工程的兴建,本质上就是在改变原有的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尤其是原有水系内的生物,更甚者珍奇动物的生活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无法保持,同样带来瘟疫等灾难,最终到导致原有生物数量骤减甚至灭绝。
1.2.5对生物、水文、水温等其他不利影响。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改变了原有的水文条件,从而使地下水质和水温也跟着改变,这就造成居民的迁徙、集中现象的出现,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耕地也就相应的逐渐减少。
2.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相关对策
水利工程的修建出发点本来就是改善不良的生态环境,为人类以及相关动植物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但是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消极的影响,所以为了使其能够坚持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2.1施工前的规划设计
2.1.1地质勘测。对于不同的地区能否修建和修建什么规模的水利工程都是有不同的规定的,所以在施工之前必须要把当地的水文资料和地质条件的勘测充分分析,然后根据这一依据来完成水利工程修建的可行性和规模的大小,以保证大坝的防洪能力、稳定性以及避免地震的诱发的能力,
2.1.2工程构造设计。除了地质的勘测,在施工之前进行工程构造的具体设计,这其中包括对于原水系中动物的生活环境的保持和周围动植物的生存条件的保证,具体了解其生活习性,有效减少水库范围内被淹没的范围。
2.2施工阶段的任务
2.2.1环保措施制定并确立。上面我们提到过对于修建水利工程要切实观察和总结当地的地质和构造设计,所以在施工中我们也要继续坚持,具体的方式就是将所有有关施工现场污染物的扩散和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所应该负的责任都要实名化,将其归结于合同书中,使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有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可依。
2.2.2环境勘测。所谓环境的勘测,其实就是在施工前要建立必要的环保监测机构,然后对施工前地区的水质、大气等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然后通过与施工阶段不同时期的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并改善施工中不合理或者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施工手段或者方法。
2.2.3卫生防疫、免疫。除了对环境的勘测之外,在施工阶段还需要对于施工地区的卫生条件进行相关的监测,同环境的勘测相同,都是首先要建立卫生防疫机构,但是不同的是这一机构建立是在施工人员进入工地之后,这样能够避免因为施工众多的人员聚集在一起,而造成流行病的传播以及扩散,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同时,也有效地顾及了工程所处的生态环境。[4]
2.3施工后期任务。至于施工后要做的就是,将在施工中破坏掉的植被等景观进行及时的恢复,同时还要进一步进行施工区域的规划,从而更好的保护原有的生态平衡。这其中就包括了很广泛的内容,如生物资源的利用、保护和生产,同时还要顾及人群自身的发展,使动植物的种群数量具有最佳并且能够 长期稳定的比例。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建立总是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凡事都是有利也有弊的,水利工程在造福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会一定程度上破坏生态,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永远有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坚持上面提到的各种对策并切实实施下去,争取让水利工程长期、有效并且稳定的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1 水利工程渗漏的原因分析
1.1 大面积渗水
水利工程在底板位置往往容易发生大面积的渗水问题。一般情况下,工程中基坑的降水要处于垫层以下,但是有时因为实际施工没有达到设计标准,有时因为某些其他原因,比如排水系统堵塞、连绵阴雨天、机械故障或是停电,造成基坑水位上涨,水位高于垫层这一水平,从而垫层被淹没。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时因为工期紧张,为了赶工程进度而在带水的情况下进行施工,这样很容易造成大面积渗水。当工程在进行混凝土灌注时,混凝土如果拌合不匀或振捣不够密实,则会造成混凝土的空隙偏大,整体强度不足,进而引发大面积渗水问题。
1.2 施工缝渗水
在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为了方便施工,常常将大的施工范围划分开来,分为小单元来进行施工,这样就产生了小单元拼接缝的问题。混凝土上形成的接缝是渗水问题的高发地带。如果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止水带固定不牢,那么很容易偏离中心。另外如果混凝土搅拌不匀或是振捣不密实,也会造成空洞,产生变形缝,从而引发渗水问题。我们知道一般材料都有热胀冷缩的特点,混凝土也不例外,当环境温度变化时,会引发混凝土变形,变形严重的情况下就会产生裂缝,造成渗水。
1.3 建筑材料变形渗水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使用的材料质量太差,很容易出现变形,即使工程完工的当时可以通过检查,可是一旦投入使用,由于水利工程建筑材料要经受水的浸泡或受到洪水冲击,建筑材料很容易发生变形,从而引起渗水。
2 水利工程中的防渗施工技术分析
2.1 封堵基体洞穴
水利工程在开工之前,应先对施工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构造进行仔细检查,找出潜在的渗漏隐患,对检查出来的缝隙和洞穴要采取封堵措施。对于不平整的基体,要采取措施给予找平,如果基体太不平整,那么还应采取分层找平的方法,避免出现能引起渗漏的裂缝。。俗话说防患于未然,预防工作做的好,将减少后期补救的成本。
2.2 做好裂缝控制工作
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堤坝在进行抹灰时,要做好严格的质量监控,抹灰层施工是否合格直接影响整个水利工程的裂缝控制。为保证抹灰层施工的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在进行抹灰施工之前,要检查基体的基层厚度是否适中,如果抹灰层厚度过大,不能直接进行抹灰,而要采取分层施工的方法;可以适量使用添加剂,杜拉纤维有抗裂作用,在进行抹灰的过程中,如果条件具备,可以使用此类添加剂;技术人员在施工时,要注意控制操作力度,尽量使力度均匀,并且要压实抹灰层,不让内部存在空隙,防止开裂和掉灰。
2.3 控制施工温度
控制施工温度是防止水利工程出现裂缝的有效方法。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容易发热,为了降低混凝土浇筑的温度,可以在搅拌的过程中用水冷却碎石。如果水利工程是在夏天施工,那么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该适当减少浇筑的厚度,以便散热。还有一个散热方法就是将冷却管埋在混凝土中,通过冷却管来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
2.4 灌浆技术
水利工程的灌浆技术包括高压喷射灌浆和控制性灌浆。高压喷射灌浆是利用高压水或是浆液在喷射的时候形成的高流速,切割被灌底层的结构,同时将水泥浆填入,与底层中的泥土进行混合从而形成固体。这种方式可以起到防渗的作用,同时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控制性灌浆是在灌浆的过程中对浆液的流量和灌浆的范围进行控制,从而使浆液灌注均匀,降低成本的同时达到防渗的效果。
2.5 防渗墙技术
防渗墙是水利工程防渗施工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挖土开槽的过程中,用泥浆护壁,并用塑性混凝土进行浇筑,这样的防渗墙最大深度可到40m。也可采用水泥浆喷入的方式,在土体中喷入水泥浆,通过搅拌将土体和水泥浆混合到一起,形成凝固的水泥土桩,达到防渗效果。这种方法施工方便,成本低而且操作简便。
2.6 做好质量监控工作
水利工程中之所以会发生渗漏问题,主观和客观方面都存在问题。有些地理环境可能并不是很适合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因此在施工前期应该做好地理结构考察,充分论证水利工程的可行性。项目一旦确定,就要制定工程建设质量目标,在施工过程中要以质量目标为指引,施工的各项指标都应该达到前期的设计标准。在项目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要尽量选择技术水平高的施工团队,选取优质的施工材料。对于水利工程的渗水问题,虽然说要防治结合,但是预防工作尤为重要,如果前期多好质量监控工作,那么就能保证水利工程投入使用后少出现问题。
3 结语
在对水利工程进行质量管理时,不仅要关注水利工程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还要防止发生渗漏现象。前期要做好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发生渗漏。如果发现有渗漏现象,应该及时处理,以免给社会经济效益造成影响,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威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防渗施工技术运用到了水利工程建设中,提高了水利工程的质量,使水利工程创造出了应有的效益,给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便利。技术在发展,在防渗施工技术的研究中要不断创新,同时要做好水利工程防渗施工的质量监控工作,只有这样,防渗施工技术才会在水利工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才会使水利工程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