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工程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时间:2022-03-18 06:14: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工程经济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工程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对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和审计控制的探讨

一、我国目前对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与审计控制的研究

在这个全新的21世纪,是一个以经济和科技的力量为主宰的时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成为了社会进步的动力,近年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使得这些建筑单位对公路建设的投资越来越少,投资的金额也越来越低,这些建筑企业为了减少对公路建设的运行风险和提高经济收益,开始大力开展对公路工程进行经济管理与审计控制。并且,对于一个建筑企业来说,经济管理与审计控制的实施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还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在我国的建筑企业在经济管理和审计控制思路研究过程中我们积极的研究讨论,这些建筑企业还在不断的对自身企业所建立的企业经济管理与审计控制制度的思想进行转变和改革。但是,我国一些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短缺,还有的建筑企业经理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使得新时期建筑企业经理管理和审计控制思路研究在前进的道路依旧很困难,因此,我们要积极地面对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深入研究我国建筑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和审计控制的实施思路,不断地进行思想的转变和改革,从而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二、目前我国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与审计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就目前来看,我国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与审计控制方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困难,最重要的问题是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内部经济管理与审计控制方面运行的标准依据主要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规范,但是,有很多企业并没有按照这个基本规范来对进行工作,但是,还有很多企业没有存在着注册的会计审计师和专业的经济管理人员,还有的企业内部并没有设立企业控制审计和经济管理这个部门,这种情况就更加严重,加强建筑企业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与审计控制还没有出台相应的准则,这种情况使得在新时期我国建筑企业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与审计控制方面思想改革的过程中加大了困难,因此解决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刻不容缓。

2.被审计的对象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

我国建筑企业在控制审计方面被审计对象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其中之一是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控制的需求不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就建筑企业的发展来说,我国的建筑企业发展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建筑型企业来说发展较晚,很多的管理企业和对企业进行改革的观念比较落后,在审计控制方面的管理体制不完善,但是,在这个全新的时代,企业内部的审计控制管理所发挥的作用非常明显,并且,对企业内部审计控制管理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伴随着建筑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增大,经营管理工作也在日益复杂,市场的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加大。这就使得我国的建筑型企业的执行效果也相对与发达国家来说差距很大,并且,还有很多企业,在我国对企业内部的审计控制建立的狂潮中并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在企业内部建立审计控制的部门,由此可以看出,这些企业对内部审计控制的需求明显不够。

3.经济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的整体素养不够

我国的建筑型企业发展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企业来说发展较晚,很多的管理企业和对企业进行改革的观念比较落后,并且,对经济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的培养也不太重视,使得企业内部出现经济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的整体素养不够的问题,这些工作人员的优秀素养非常重要,在对企业进行经济管理与审计控制的战略对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提高企业经济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的整体素养,只有提高这些企业员工的整体素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这个企业的经济管理与审计控制的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在新时期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

三、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与审计控制方面的改革措施

1.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与审计控制标准

在对企业经济管理与审计控制的战略对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讲求深入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与审计控制标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来完善企业的内部经济管理与审计控制机制,并且,应该积极地与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沟通,吸取国外优秀的管理制度,还要充分考虑我国企业发展的现状,在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与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建筑型企业的经济管理与审计控制进行建设。来为我国的企业造福,使得企业在新时期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

2.完善企业经济管理的结构

在对企业经济建设战略对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讲求对企业制定完善的经济管理结构,在经济和科技发展越来越快的进程下,新时期的发展环境,给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国企业逐渐的进行改革,但是,在对企业经济管理的战略对策的改革过程中困难重重,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个企业集团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迅速崛起,企业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大,因此,我们要制定系统完善的经济管理结构,对企业进行改革,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3.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就目前来看,有很多企业并没有按照法律法规的基本规范来对企业进行经济管理和审计控制,还有很多企业没有存在着注册的会计审计师人员,企业内部并没有设立企业审计控制这个部门的这种情况,积极地进行改善,使得这些企业更加有规范性,能够促进企业审计控制水平的提高,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总结

在这个全新的时代,经济全球化和政治一体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各个建筑型企业也在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的崛起,伴随着建筑型企业争先恐后崛起的是越来越激烈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比较落后,面对目前企业内部外部环境,给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积极地面对挑战,积极地对建筑型企业的经济管理和审计控制思路进行研究,来对更好的对公路工程进行建设。

工程经济论文:建设工程经济管理问题及对策探微

1设计阶段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往往是设计人员按照分工进行现场环境的勘查,之后选择方案进行设计,然后在不同的阶段提供给工程造价的管理人员相关的基础数据,帮助其进行估价和预算。所以会出现造价管理人员对工程的概况和现场情况了解很少,对一些隐性的影响因素考虑的不全面,进而使工程造价出现问题。而且在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是比较注重设计的安全实用性与技术先进性,过多的强调设计产值,所以就忽视了设计的经济性,没有重视设计中经济指标与成本控制的工作。

2招标投标阶段

在招投标的监督管理日益完善的今天,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竞争,而这些都是工程造价管理面对的问题。比如说因为建设资金紧张,而去刻意的压低限价,使得工程造价不真实;一些投标企业互相串通,进行围标串标,采用低价中标;再比如说中标队伍是一级团队,但是却交给二级或者三级的团队进行现场施工,使得工程存在安全隐患,甚至出现返工的情况。

3实际施工阶段

在施工阶段,可能会因为以下问题对工程造价管理产生影响:①施工单位对工程造价的控制目标制定的不合理,缺乏先进性与科学性。在施工组织上,人力、材料与设备的配置和利用不是很合理,于是会造成浪费,而且有的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不高,会造成返工的现象,这就导致了工程造价升高。②对施工材料的管理,选购与储存量的计算等不是很科学,不能把握好采购的时机。尤其是目前的建材市场很大,各种材料的购价不稳定,因而不容易控制材料的费用。而且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追求较高的利润,想尽办法来增加现场签证与设计变更,从而增加工程量。③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会因为建设单位进行决策调整和行政干预等诸多因素,而使得工程的内容增加,或者因为拆迁而增加征迁费用,这些都会增加工程造价,对工程造价的管理产生影响。

4交工结算阶段

在交工结算时,有时会不组织交工验收便投入使用,或者附属工程尚未完结,主体工程完成后便投入使用,使得大量的扫尾工作滞后,工程不能及时的收结,导致建设期限模糊不定,工程贷款利息增加,使得工程造价上升。而且在编制工程结算书的时候,施工单位普遍都会冒算多算,高套定额单价与取费标准等现象,使得工程造价提高。

5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5.1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

①需要造价管理的工作人员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为日后的工作提供一个数据基础。比如说工程施工地的水电情况,地质情况,主要设备与材料的采购价格和采购地点等。在准确记录这些资料的同时要能分辨其真伪,保证资料的真实性,以此保证工程造价的准确性。②要进行市场调查,确定工程项目的定位,要了解市场对拟建工程项目的要求和周边类似建筑的建设情况,以及国家与地区的相关政策等。③要和工程设计人员进行密切联系,对候选的设计方案,运用动态分析的方法,进行比对和筛选,在各个方面保证方案的实用性与经济性,进而控制工程造价。④要进行风险分析,结合市场类似建筑的收益情况,做出准确的评价,使投资者明确将来的经济效益,减少盲目投资。

5.2设计阶段

①要加强工程图纸质量的控制,可以采取“双院制”的审查方式,在勘查设计中监理介入等外部监督与审查的措施,同时通过专家或者第三方机构评审,来保证图纸的质量,控制工程造价。②要规范设计的概算方法,需要经过造价管理部门审定,减少因为扩大工程规模与冒算的虚费。③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将组织技术与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经济分析技术比较及效果评价,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

5.3招标投标阶段

要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招标,加大监理力度。并且对招标文件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制定科学的工期与造价。而且对中标的施工单位进行专业的审查,保证其具有相当的能力来完成工程。而且尽量实现招标方与中标方的双赢,采用合理低价法,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进行造价控制。

5.4实际施工阶段

定期比较工程造价的目标值与实际值,如果出现偏差,需要分析原因,并及时修正。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选用价格较低的材料进行施工,以此减少工程造价。对临时制定的施工方案进行比较,选择较为经济的方案施工。同时要对施工队伍进行检查,保证施工队伍的“原班性”,避免出现因为施工队伍人员的更换而延误工程进展。

5.5交工结算阶段

及时的检测和鉴定工程质量,做好交工验收的准备工作,而且要保证在交工之后投入使用,并保证扫尾工作的按时进行,做到全面交工。在进行竣工结算时,要计算工程筹建到竣工的全部实际费用。并且根据施工承包合同与各方签字的变更协商记录,计算估价与实际发生额的偏差,比对有关定额的标准,计算漏项与缺项部分的工程费用,进而得到竣工结算。建设工程经济管理中常见问题的就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问题,明确了容易发生问题的阶段,才可以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进而保证建设工程经济管理的有效进行。

工程经济论文:关于加强路面工程成本控制的措施

摘要:通过多年的施工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有效节约项目成本的开支,为企业创造了很好的利润。

关键词:控制;路面工程;

成本管理;措施把控制成本的观念融入到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管理的措施中去,通过技术、方法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把各项施工费用控制在成本控制预案的范围之内。

1、成本管理的相关要点

路面工程项目主要有沥青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级配碎石垫层。本项目成本控制的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原材料、成品料、沥青混凝土的用油量、基层水泥用量、机械设备人工费用。

1.1原材料的成本控制材料成本在整个项目成本中所占的比重约60%~70%,是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

1)降低采购成本:对项目的主要材料实行多家采购,确保质量、数量与低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严把进货关:严格控制入场料的质量,如在沥青混凝土拌和过程中,石料矿粉质量不合格,必然导致用油量增加。

3)认真计量签收:尤其在雨天进石料时,必须测定含水量,及时扣除水分。

4)现场堆放合理:尽可能减少二次搬运,减少损耗。

5)工程所用材料要注意完善材料日常管理工作,应分部位、分项目详细列出用量计划,作为采购的依据。在与材料供应商订合同时,应对其产品质量、价格、服务、验收方法、交货时间、规格材料配合比等有明确的规定。

1.2成品料的控制

1)在材料规格型号符合要求的情况下,避免由于拌和机或人为因素造成过多废料,拌和机与相应配套设备的要及时保养与维护。

2)加强粉料的防护措施,避免由于粉料过湿、过粘、过脏而造成拌和无法正常进行及出现含水量不正常现象。

3)由专人对生产出的混合料每车进行记录并测量混合料温度,保证拌和出的成品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松散料、无粗细料,避免导致严重离析、结团结块现象。对于稳定碎石混合料拌和中含水量,应根据材料的干湿程度不同,结合当天不同时间段的气候、气温、风力等因素选择最佳含水量。

4)加大试验检测频率,对于沥青混合料应检测当天成品料的油石比及混合料的级配、稳定度、流值等,做到省油保质。对于水泥稳定基层应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在满足强度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水泥用量。

1.3沥青混凝土的用油量

沥青混合料用油量主要来源于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做好沥青组成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控制沥青面层原材料的各项指标达标,如集料的粘附性达不到要求将会直接影响路面稳定性及抗车辙能力。针片状材料压碎后比表面积增大造成断面没有沥青包裹,会使路面因水损坏较严重。小于0.075mm颗粒含量,将直接影响了沥青用量。

2)0.3~0.6mm范围内不得出驼峰,宜适当减少公称粒径附近的粗集料用料和0.6mm细粉的用量,使中粒径集料较多形成s型曲线,以确保高温抗辙性能及低温抗裂性能。

3)控制好沥青混合的粉胶比,粉胶比一般控制在0.8~1.2之间。

4)控制好0.075mm、4.75mm、2.36mm这三个筛孔通过率在级配中值附近。

5)沥青配合比一般采用1~3组设计级配曲线,一般为中线、上线、下线分别进行组成设计。

6)选择一种保质保量又经济的组成设计以指导路面施工。

1.4基层水泥用量

做好水泥稳定碎石组成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合理的合成级配曲线。

2)制作好无侧限抗压试件。

3)做好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的养护。

4)在满足强度的前提下选用最低的水泥用量。

1.5人工及机械设备费

1)人工成本的有效管理主要是用工单价及数量的确定,通过对在建工程和已建工程积累的各工序结构形式下实际用工单价及数量的原始资料积累确定最佳用工。

2)机械成本的有效管理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使机械成本与操作人员利益分配相挂钩,最大限度降低损耗。完善机械设备台帐,加强用油管理,杜绝跑、冒、滴、漏及人为的漏洞。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将工作段连成片,便于流水作业施工,避免由于单段施工而造成工序间的非正常调配,所导致的调运费的增加。在工程量大的情况下,采取工程量承包制。

2、结语

路面工程成本管理是一项全面、深入、细致的工作,不但需要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而且需要广大员工的积极配合、协调,需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保证这些制度的贯彻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工程经济论文: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研究

摘要: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是工程项目各施工管理环节与经济合同的审计,难点是施工管理环节开工前、建设中的审计介入和流动性资金的审计确认。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是对工程项目的经营现状进行评价,促使企业改善管理,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工程项目;重点难点;效益审计

1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工程项目能否取得好的经济效益,不仅涉及工程项目本身,而且影响着企业的资金、管理和信誉,甚至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前景。我企业前几年也曾先后启动过两个工程项目,投入资金约1200万元,因管理经营失误,投入资金无法收回,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制约企业的发展。这些事例也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必需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认真开展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而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又能帮助我们找漏洞、挖潜力,改进管理,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建立控制制度,减少经营管理失误,从而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因此,我们认为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是非常必要的。

2建立和完善指标评价和法规体系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基础

(1)正确确定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指标评价体系。指标评价体系对于真实反映、合理评价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我们在近三年初步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实践中,所使用的评价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指标大多数是沿袭财务分析指标,如投资回报率、资金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材料利用率和资产报酬率等等。从实际使用的情况来看,单靠财务指标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而且往往容易形成一种财务分析报告而非工程项目经济效益指标评价。因此,我们迫切希望通过借鉴国内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我们已有的实践成果,建立适合我行业的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科学的、规范的、权威的指标评价体系。

(2)规范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准则,建立和完善法规体系。为使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有条不紊,依法依规的进行,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规体系。现在《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等早已颁布实施,但针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极少且不健全。如有关工程项目审计方面的法规、管理条例、工作程序、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特别是缺乏以工程项目各施工管理环节为核心的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具体法律法规实施细则。

(3)完善财务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各项费用开支标准。工程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产生对应的材料、费用、效益,如果没有完善的财务制度及科学的开支标准和程序,经营者随心所欲,工程效益就无从谈起,经济效益审计也无从下手。针对初步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遇到的情况与问题,我们先后制定和完善工程市场管理、内部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生产设备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规范了各项费用开支标准和程序,即规范了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开支,严格控制各项成本,又提高了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为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打下了基础。

3工程项目各施工管理环节和相应经济合同是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

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主要审查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管理的有效性及投资效益水平高低等。因此,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应是各施工管理环节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可分成三个阶段:项目开工前、建设中和决算投产后的经济效益审计,每个阶段的审计都应有相应的经济合同。前两个阶段工作的好坏,决定了项目投入使用后的经济效益的高低。因此,工程项目各施工环节的经济合同是工程施工管理和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合法依据,在经济效益审计的实质操作中,对每个阶段的审计不仅局限于各施工管理环节的审计,更重要的是对相应经济合同的审计。我们初步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过程中,对前几年遗留的工程项目进行审计,从审计的情况来看,都是在项目决算完工后,项目经营失败后才进行审计,而且更多的是从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而对各施工管理环节和经济合同没有进行审计与监督,这也是个别工程项目经营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我们认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要特别注重把握好各施工管理环节及相应经济合同的审计,缺一不可。

(1)工程项目开工前的经济效益审计。主要包括:①工程项目的立项审计,主要审查投资项目决策程序的合法性,项目可行性论证的充分性和可靠性,投入资金是否已到位,预测的经济效益目标是否科学合理;②设计和施工的招标审计。通过招标审计,促使设计者和施工者在保证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项目的总体造价和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2)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经济效益审计。实质上是监督工程项目质量和核实工程项目的成本造价。工程项目质量关系到工程项目的寿命和投入使用后的效益,如果工程项目质量合格或者达到优良,就为工程项目投入使用后充分发挥效率奠定了基础。因此,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经济效益审计要注重:①工程量的真实性审计;②材料使用情况的审计;③结构层次、施工工艺等有可能牵涉到工程造价的情况;④审计分项工程预算定额选套是否合理,选用是否恰当;⑤审计工程质量;⑥审查建设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建设单位支付工程款的情况及有无挤占、挪用、转移资金的现象;⑦审查索赔的合理性,对索赔事件的起因责任归属进行划分,按索赔程序赔偿,拒绝不合理赔偿;⑧审查影响项目成本造价变动的事项,如设计变更和材料市场价格变化等;⑨审查现场签证及工期执行和工程质量控制情况等。

(3)工程项目决算投产后的经济效益审计。工程项目投产后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工程项目是否达到设计能力、投资回收期长短、投资利润率高低等方面。工程项目建成投产后,达到设计能力要求,迅速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投资回收期短,利润率高,说明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好。通过对工程项目决算投产后的经济效益审计,一方面可以评价企业领导的投资决策是否正确,并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做出全面准确、客观公正的评价;另一方面,可以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提高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途径,促使被审计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企

业改善管理。

4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遇到的难点

我们初步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近三年,曾用大量精力对前几年遗留的工程项目进行审计,通过审计反映出许多问题,遇到一些难点,这些问题与难点主要集中反映在审计介入难;审计确认难;缺乏专业人才等。这些问题与难点阻碍了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开展。也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应予重点解决与研究的问题。

(1)项目开工前和建设中审计介入难。这即有认识问题,也存在法律空白。因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往往容易用财务审计的思维方式解决处理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问题,财务收支审计一般均在年底、期末或项目完工后进行,因此,由于存在这种认识和思维方式,影响着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导致目前我们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几乎均在项目完工后或经营失败后进行,开工前与建设中两个重要施工管理环节的审计几乎没有介入。另外,工程项目开工前和建设中的经济效益审计还存在法律空白,针对这两个重要施工管理环节的审计,目前还缺乏具体的法规操作细则和有关政策规定。

(2)流动性资金审计确认难。①债权债务确认难。工程项目债权债务往来频繁,应收应付款等债权性资金在工程项目中所占比重较大,拖欠时间较长的现象较为严重,有的已影响到工程项目资金的周转,甚至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主要原因:一是开工前、建设中的审计均未介入;二是企业与行业特点,导致工程项目类型多、数量多且复杂,相应经济合同不配套不完善,审计工作深入难;三是应收应付款等债权性资金量大,回馈率低,审计确认难。②存货审计确认难。工程项目决算完工后,账面都会反映有较大存货,经过经济效益审计会发现存在许多账实不符的现象,其中盘亏较多。一是管理不善出现跑、冒、漏现象;二是通过存货这一会计科目人为调节成本和利润,造成存货与利润虚增。虽然账面反映有存货价值不少,但实际存货价值出入较大,甚至是年久存放的报废物品,因而形成审计确认难。影响着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结果与评价。③货币资金审计确认难。工程项目的货币资金是经济效益审计非常重要的内容,由于企业与行业特点,受工程项目类型多、数量多且复杂等因素影响,导致工程项目货币资金流动性强,收支业务频繁,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游离正常使用渠道,而被挤占,挪用的现象。这是目前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中值得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难以审计确认的问题。④材料成本审计确认难。目前材料市场及价格不规范。材料材质相同,价格不同;产地不同,价格不同;渠道不同,价格不同。市场价格差异较大。⑤工程项目经济合同签订不规范,工程结算计价审计确认难。我们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许多工程项目经济合同签订不规范。合同内容未逐一填写,存在少填或者不填的现象,给工程计价取费留下活口,为竣工结算计价埋下伏笔,使得原本十分严肃的工程项目经济合同失去约束作用,容易造成决算价格偏差,给工程项目结算计价审计带来难度和风险。

(3)专业人才寻找较难。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强、难度较大的全新工作。需要审计人员具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创新审计方法等。目前,我们内审队伍总体状况是对财务收支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比较丰富,具有较好的工作技能与基础,但对工程项目效益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相对来说还比较欠缺,特别是即懂财务收支审计又懂工程管理的专业审计人才较难寻找。再加上目前我们内审部门的审计人员与工程管理部门的预算审核人员全部分设在两个不同的管理部门,这即不利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开展,也给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人才的使用培养造成影响。因此,加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人才的培训与选拔,是提高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技能和工作水平,更好发挥经济效益审计作用的重要保证。

5注重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

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方法运用的科学、合理,能够较为顺利的解决审计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能够处理好各专业审计关系;突出审计重点和难点;提高审计成效和质量。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应重视审计方法的研究和运用,不断创新技术方法、促进审计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1)把握财务收支审计与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关系。财务收支审计是目前内审工作中的主要类型,其主要内容是对财务的真实、合法进行审计,其目的是通过审计,确定被审计单位资源管理和利用是否节约、有效,抓住典型的财务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原因,提出意见建议,促进规范管理。而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是财务收支审计的深入和发展,必须与财务收支审计等其他审计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途径。财务收支审计主要从审查会计账簿,财务报表数据。分析财务指标着手;而我们认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更注重施工环节及其经济合同的审核,审计的范围更广,难度更大,要求更高,更注重从决策、分析、评价等环节进行审查,对反映的问题要突出重点,有说服力,须经得起各方面的检验。

(2)突出重点难点,规范作业行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范围广,审计标准更严,审计难度更大。因此,必须突出重点和难点,规范审计作业行为,确保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是紧紧围绕经济效益而展开的,可能影响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问题,就应该成为审计关注的对象,成为审计工作重点。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难点,主要以货币性资金或流动性资金为主,抓住各阶段各环节及相应经济合同的审计,注重资源投入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

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还没有现成的操作指南及作业规范。对此,我们要以严谨细致的作风,大胆实践。要借鉴和学习国内外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经验和做法,做到边实践,边总结,边规范。切实提高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质量。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注意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立足于整改,堵塞漏洞,切实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

(3)选择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成效。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要灵活选择与被审计事项相适应的技术方法,掌握重要性、时效性、可行性原则。要重视运用审计调查方式,对一些共性问题和倾向性问题迅速地作出反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从而解决我们在审计工作中的滞后性和单一性问题,增强超前性和综合性,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有助于企业领导做出重要决策。要加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技术方法的利用,有选择地利用好审计实践中使用过的各种方法,提高工程项目审计效能。

总之,提高经济效益是一切经济工作的重心,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有助于补充和完善内审理论,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对加速企业经济发展,扩展工程市场,承揽工程项目起着重要促进作用。

工程经济论文:谈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

【摘要】工程项目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经济效益审计是现代审计理论与实践新的发展取向,因而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经济效益审计有助于评价工程项目的现状,并促使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经济效益

建筑企业的主营业务是建筑施工,大大小小的工程项目是其施工的对象。近几年来,建筑市场竞争相当激烈,给建筑企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工程项目少、施工队伍多;资金到位少、带资垫资多;取费定额低、压价让利多;规范运作不能到位,便建筑企业陷入了困境。建立一个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盈利,企业只有盈利才有存在的价值,而要使企业盈利就必须使其投资回报超过其原始投资额,也就是说要取得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既是现代经济管理的最终目标和核心内容,也是企业管理当局的受托经济责任。正是由于企业管理当局的受托经济责任逐渐由财务责任向经营责任、管理责任扩展,从而使经济效益审计成为合乎逻辑的必然产物。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它在审计的目的、职能、内容、方法等方面都突破了传统财务审计的范围,是用审计的特殊方法和技术对投资项目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审查、分析,根据一定标准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现状和潜力,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促使其改善管理的一种审计活动。本文将通过分析投资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探讨投资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及其实施对策。

一、实施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目前在工程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一是工程投资计划缺乏科学性,未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多头下达计划和无计划开工的现象仍然存在。工程项目种类多、涉及面广,往往一个项目牵扯几个甚至更多部门,各部门以赶工期、保进度为名分头下计划,或先施工后办理各种报批手续的项目屡见不鲜。审计过程中发现许多工程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土地的未批先用或先占后批的现象,甚至于有些项目已经竣工仍未办理土地报批手续。二是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存在损失浪费现象。实施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等工程管理方式还没有建立健全,有些地方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指挥部方式,管理水平落后。这种情况下,使项目管理层次过多、责任不清,造成各方的纠纷与冲突。这些工程质量、管理等方面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落后的管理手段和方式造成,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形成经济损失,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资金条块分割,不便于加强管理和调度。资金来源渠道多,东一块,西一块,不便于管理和审计监督。尤其是涉及银行贷款的项目,资金的使用成本与使用效益紧密挂钩。加强基本建设资金的管理,对于减少其财政风险,降低债务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五年来,全国共审计了超过2.3万个建设项目,审计资金总额10700多亿元,查出各类违纪违规金额1470多亿元,核减工程价款390多亿元,对国债投入较多且关系国计民生的水利、交通、农村电网和中央指直属储备粮库等行业审计中,查出各类违纪违规金额280多亿元,移送司法机关查处的案件260多件,这是我国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成果。为加强项目施工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实行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是很有必要的。它是保证效益真实性的一个有效方法,同时,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也能起到监控作用。

1、进行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有利于合理确定工程项目的成本造价,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从财务的角度,评价工程项目取得经济效益的依据是:工程项目的收益超过其工程成本,就为股东创造了价值;取得的收益低于其工程成本,则会摧毁股东的财富。可见成本的高低决定着工程的成败。但是对于工程项目,施工单位提供的成本造价脱离实际、虚增工程量、高套预算定额、虚列费用等问题比较普遍,这会加大工程项目的工程成本,损害建设单位的利益。例如,有些施工方为了提高建设工程造价,简单项目套用复杂项目定额、土方工程计算时将一、二类土方套用三、四类土方定额、虚报三大材(钢材、水泥、木材)和装饰材料价格、彩釉地板砖套用全瓷抛光地板砖的定额、将矩形混凝土构造柱套用矩形混凝土独立柱定额等等。采用“高套定额”的办法进行工程结算,可以避过业务水平较低或者工作不认真的审核人员的审核,为施工单位带来更多的货币收入,但却损害了建设单位的利益,也不利于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通过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可以核实工程造价,使建设项目的工程方对建设资金合理分配,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2、实施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是评价企业管理当局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需要。

现代企业的一个很重要特征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如何解决两权分离所产生的“委托-”问题,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监督;二是激励。而无论监督还是激励措施都要涉及到管理当局的受托经济责任,企业的投资决策是由企业管理当局做出的,既关系到投资项目当前的效益,又会影响到企业的持续发展。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就是要确定工程项目所占用和耗用的经济资源以及所带来的收益,评价管理当局做出的投资决策是否正确,能否增加企业的价值,继而考核其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3、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有助于提高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促进建筑市场的规范化。

近几年,由于工程项目质量低劣导致恶性事故时常发生,不仅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

序,更严重的是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如1998年长江发生大洪灾时,九江段决堤,国家花费几亿元建设的防洪大堤中竟没有钢筋。再如20__年11月衡阳特大火灾坍塌事故导致20名消防官兵牺牲,其中原因也是由于坍塌的衡州大厦建筑质量存在问题,在大厦的一些局部地方,钢筋数量比较少,用的钢筋没有按照标准配备那么粗,在浇注大厦西南部位的时候,用了20吨不合格的水泥。通过实施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一方面可以为工程项目提供所需要的人、财、物等方面的可靠数据,有利于工程方制定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提高对工程项目的科学管理和监督,保证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另一方面通过核实工程项目的造价,为其招投标奠定基础,促进建筑市场的有序竞争。二、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

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主要审查工程项目工程决策的科学性、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的有效性以及项目建成后的工程效益水平高低等。因此,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应是贯穿整个项目周期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可分成四个阶段:工程项目前期、项目建设期、项目竣工时和项目运营期的经济效益审计,前两个阶段工作的好坏,决定了项目运营期的经济效益的高低。

1、项目前期经济效益审计。熟悉一个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等于看到了这个项目的全景,对于选择审计重点,抓住问题的关键,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无疑至关重要。项目前期审计工作主要包括:(1)工程项目的立项审计,主要审查工程决策程序的合法性,项目可行性论证的充分性和可靠性,是否有土地使用许可证和工程施工许可证,建设资金是否已到位。如果开工前准备不足,可行性论证不充分,就有可能拖延工期,甚至停工,无法实现预定的经济效益目标。(2)设计和施工的招标审计。《招标投标法》规定在我国境内进行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对于实行招投标的工程项目主要审查招投标程序的合法性、标底编制的合规性和标书制作的完整性,要查明建设单位是否有规避招标或搞假招标的行为。通过招标审计,促使设计者和施工者在保证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项目的总体造价和提高工程效益。

2、建设期的经济效益审计,实质上是核实工程项目的成本造价和监督工程建设质量。工程质量关系到工程的寿命和投入使用后的效益,如果项目质量合格或者达到优良,就为工程项目投入使用后充分发挥效率奠定了基础。反之,如果偷工减料严重,粗制滥造,质量低劣,就会造成资金的浪费,直接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工程成本造价也制约着投产后经济效益的高低,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越低,其投入产出比率会越高,项目的经济效益也就越好。因此,项目建设期经济效益审计时,要注重:(1)工程量的真实性审计,即包括长度、宽度、高度、坡度、土石方等工程量的大小,主要是验证其报送资料的真实程度和工程取费是否执行相应基数和费率标准;(2)材料使用情况的审计,即施工单位是否真实采用所列材料的规格和数量等情况,严格审查“三大材”的高估冒算;(3)结构层次、施工工艺等有可能牵涉到工程造价的情况;(4)审计分项工程预算定额选套是否合理,选用是否恰当;(5)审计工程质量,即其是否按照合同约定采取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必要时可以进行破坏性试验;(6)审查建设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建设单位支付工程款的情况及有无挤占、挪用、资金转移现象;(7)审查索赔的合理性,应根据同期监理日志,对索赔事件的起因和责任归属进行划分,按索赔程序赔偿,不合理的拒绝赔偿。另外在工程项目结算、决算经济效益审计时,还应重点检查影响项目成本造价的事项,如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对必须变更的项目,要按照承包合同中工程变更价格条款确定变更价格,根据工程变更内容核查工程量清单,避免成本造价虚增;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化;补充合同;工程项目资金来源、支出及结余等财务情况;工期执行和工程质量控制情况等。

3、项目竣工时审计。建设项目通过招投标后,设计变更成为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工程造价的真实性直接影响项目投资的真实性。工程决算审计中,对设计变更的合理性、经济性进行审计,审查变更方案程序是否和规、手续是否齐全、理由是否充足,是否有利于节约资金和保证质量。

4、工程项目建成投产后经济效益审计。项目投产后的经济效益体现在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工程回收期、工程利润率等方面。项目建成投产后,达到设计要求,迅速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工程回收期短,利润率高,说明项目的经济效益好[3]。通过对项目投产后的经济效益审计,一方面可以评价管理当局的工程决策是否正确,并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做出全面准确、客观公正的评价;另一方面,可以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促使被审计单位改善管理。

三、实施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对策

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是以提高项目经济效益为直接目的审计,它是从技术上、经济上寻求提高经济效益途径,是面向未来的建设性审计。

1、解决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技术问题和指标评价体系。经济效益审计是建立在许多统计分析、逻辑推理、数学模型等基础之上,因此理论创新是先导,要加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加快审计技术方法的开发和应用。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评价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指标大多数是财务分析指标,如资金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材料利用率和资产报酬率等。从使用的情况来看,单靠财务指标并没有真正反映出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水平。因此,要通过借鉴国外的评价指标和我们已有的研究成果,建立适合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需要的科学的、规范的、权威的指标体系。

2、健全法规体系,规范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现在《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等早已颁布实施,但针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极少且不健全。国家应抓紧建立有关工程项目审计方面的法规、管理条例、工作程序、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健全以施工图为核心的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的全过程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体系。

3、优化审计队伍人员结构,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是审计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但是当前审计队伍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懂财务专业的人员多,懂工程专业的人员少,全面掌握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方面的专业人才更少。要广泛吸纳具有工程经济、工程经济方面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到审计行业,培养工程工程方面的审计队伍,造就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由于工程项目往往通过招标形式进行建设,使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得到加强,并且审计人员熟悉本单位的情况,可以使内部审计在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当然如果原来没有内部审计部门,采用外部社会审计可能更有效。

4、必须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审计就是监督,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是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监督,而且是更高深入、更有力的监督。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监督搞好了,就是最大的服务,监督没搞好,服务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强调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是促进项目经济效益水平的提高,是以进行有效监督为前提的,监督职能应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服务或建设职能。

5、成立高层次的、有权威性的管理机构,搞好信息网络和材料价格的收集整理及对外工作。企业和政府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近几年才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方面的工作可以说刚刚打开局面。但没有一个权威性的管理机构定期工程材料价格信息,审计资料方面相当缺乏,有的甚至是空白,造成施工单位随意套用材料价格,审计人员也很难找到评判材料价格的依据。在现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应该抓紧建立起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信息网络,组织人员收集整理工程审计的有关资料,如材料的审计价格信息、工程项目审计业务工作指南等,这也是我们向国际接轨和搞好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需要

工程经济论文:水利工程经济风险控制途径

因为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领导作用,其找到的机构往往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注重工程的质量,起到监督作用的金融机构往往也是做表面文章,没有切实履行监督工作。此外,我国的法制还不是非常健全,导致项目监管还不是非常的有效。虽然我国众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起步晚,各种研究成果的运用还不够成熟,风险管理并没有发挥预期作用,没有真正的起到对风险预测评估的作用,众多的管理者依然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分析项目,导致很多不必要的问题依然出现。其实,要想保证使项目的风险管理能够发挥作用,还是要扭转管理者的观念。

因为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要想保证项目的质量与施工进度不受影响,就必须全程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风险预测评估,提高相关单位的应急能力。

1.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在项目风险管理环节应当坚持公平民主的原则。领导者不能利用自己的职权强压员工,统一意见。因为只有意见存在冲突,才能辩证地分析看清问题的本质,最大程度上降低项目实施的风险。在进行项目审定环节,应当自由充分地讨论项目的可行性,然后进行辩论,得出支持率较高的意见。当项目通过后,还要进一步的考虑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当发现项目有潜在的风险时,项目的负责人应当有全局的观念,立足于整体对项目进行分析控制。项目负责人应当改善投资的环境,招商引资,提高项目的质量缩短项目的施工工期。当然,加强项目的风险法律法规建设也是一种必要的措施。

2.引入水利工程保险机制在整个项目的实施环节,项目的风险管理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使用保险可以大大降低项目的损失,也是降低项目风险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目前,中国的水利建设公司大多都把项目保险作为一种常用的控制项目风险的措施。中国的法律法规还存在的严重缺陷,各种市场制度还不够规范,还处于完善阶段。一旦出现问题,所造成的一切恶果往往都是政府承担。其实,将项目保险加入到项目的实施过程,当水利工程建设出现意外时可以大大的降低财产损失。要想保证项目的风险的最低化,需要不断地深化与延伸工程的质量,加强项目的管理等。由于将保险机制引入到项目的建设过程大大降低项目的风险,所以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应当购买更多的保险。

3.水利项目的建设需要利用全面科学的方法来分析,结合水利工程本身的典型特征,以国家的相关指标为依据,构造成本与质量的关系从工程投资运行数据、国家规定有关参数和相关原则规范来看,分别体现为受益区内的社会经济效益和计算工程的各种经济指标,其中有关参数包括社会折现率计算期和计算基准年。综合利用水利工程为社会提供的多种产品服务,水利工程投入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占用和年运行费支出,可按所提供的服务分项计算,它包括供水效益计算、发电效益计算、灌溉效益计算、防洪收益计算。

4.要完善当前的法律法规,彻底改变当前的政企不分的制度,水利项目的建设应当是经过国家的许可,由具体的单位控制实施。当前,水利项目的实施可以通过以下的几种渠道。第一,将水利公司国有化,国家管理水利项目,控制水利公司的业务,这将对大大提高政府对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确保工程的质量。第二,应当深化改革,改变当前政府控制企业的局面。因为政府在水利项目方面专业知识不够,不能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第三,招商引资,改变政府在水利建设项目中的角色,给水利公司更大的自主与经营权。政府应当进行宏观调控,保证水利工程的建设不受影响。例如,可以像负责建设的企业提供资金援助与支持,为投资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创造更加优越的投资环境。利用招商引资的方式能够保证项目的质量,降低项目实施的风险。

5.应当贯彻落实项目工程责任到人。任何一个项目实施都应当确定项目法人,项目法人应当具有承担项目风险与赔偿责任的能力。然后,通过洽谈确定项目的投资人与法人之间的职权、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最好是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此外,基于当前项目实施的研究,我们发现大多数的项目法人不知道自己与业主的关系。同时,我国的法律还没有或者很少涉及到项目法人的权利与义务,这就使得法人的相关权利与义务不能得到有效地保证。因此,我国必须建立健全法制,保障项目法人的权益,详细的规定其应尽的义务。

6.完善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分摊机制,建立灵活多样的投融资机制。应当夺取多种融资的方式,例如可以向社会集资等。多渠道的集资方式能够大大降低财政的压力。向社会集资还能够引起社会对此项目的关注,起到对项目的监督作用。同时,政府应当立法保证人民的利益不受损害。

7.对风险识别的充分审查与评价之所以要引进内部审计的就是为了最大程度上降低项目的实施风险,对项目实施进行控制。此外,利用内部审计还深入地分析了产生风险的原因,为明确风险,确认导致风险的因素并及时做出调整政策。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还需要进行模拟测试。此外,应当做好备份工作,对于已经修建的工程应当保证存在原始的数据记录,积极地吸收其优点,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防止悲剧再次重演。当整个项目完成后,还需要对整个项目进行整体评估。在进行风险考察时,常用的方法有四个。其一,全面详查法。也就是根据确定的范围,对范围内的各个对象全部审核。其二,个别抽查法,这种方法通常由小组负责实施,小组的成员大多是百姓。百姓通过土放工程来按照分层抽样确定的数目随机的选取抽查对象。三是定型图核对法,水利工程大都采用的是标准图纸施工,先编制标准预算或决算造价,利用定型图进行对照审核,另外对设计变更部分作单独审查。四是对比审计法,是指对同一个工程的几个标段间的对比。先对比审核各标段的相似部分,悬殊较大的再作单独审核。

8.当工程建设完成后,要保证其能够惠民。水利工程建设后,在向百姓供水的同时应当制定合理的收费政策。此外,水不仅仅可以用于灌溉,还可以用于发电,所以应当根据实际的情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此外,各个地方政府也要加强法制建设,防止水利工程的运行机制受到干 扰威胁。

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惠民工程,能够方便生产生活。有些水利工程的建设还具有旅游价值。所以,在设计与建造水利工程时要保证项目的质量与美观性。当然,在项目的实施环节,还要将其建设市场化,招商引资,选择实力最强的建设单位,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同时降低风险。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完善,所以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管理都走向了科学化,先进化。(=

工程经济论文:基于援外工程设备配置谈工程经济控制

摘要:在管理建设工程工程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对于工程经济成本的控制。这种控制包括了施工前期规划、制定成本方案、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施工完成后的实际成本等等阶段。同时,随着中国对外援助的外交政策发展,以及近几年来国内工程建筑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凸显出盈利能力降低、经营难度提升等问题,迫使一些大企业转向海外,寻求海外的工程。这时,对于援外工程的经济成本控制成为了新的问题。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经济控制的组成,其次基于援外工程的设备配置问题,在各施工阶段列举控制措施,对于要点问题进行详细解析。

关键词:援外工程 设备配置 工程施工 经济控制 成本

引言:

由于市场出现的激烈竞争,而欧美发达国家没有建设基础设施的需要,中国的工程企业想要进入海外市场,就必须选择基础建设相对薄弱,工业相对落后,以及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加上中国与非洲国家建立的外交友好政策,中国的援外工程一般选择在非洲国家中进行。比如由中国政府援助的肯尼亚地区基赛沙公路工程,就是由中国武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援外工程工程的成立,需要准备许多东西,其中就包括了机械设备的配置与管理,因为其对施工工期、工程效益的巨大影响,以及造成失误的超高成本,使得此项工作对于海外工程工程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基于对机械设备的配置和管理,对工程的经济成本进行控制。

一、浅谈援外工程的经济成本组成

援外工程的中标价应作为该工程造价的上限,通常情况下不得超出。此中标价同时也是在施工前对整个工程得成本预算,包括了施工人员经费、施工原材料费用、机械设备的经费、施工现场的管理经费、建筑工程管理成本和工程工程税金等等:

(1)施工人员经费=实际的日施工单价×实际耗费;

(2)原材料费用=原材料的实际市场价格×原材料的实际消耗量,并根据市场的实际供求情况而上下波动。所以调查时应该掌握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变动,及时更新原材料价格方案;

(3)机械设备的经费根据其台数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除此以外还有油料消耗的费用、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维修、保养等的费用;

(4)施工现场管理经费与建筑施工的具体情况挂钩,当施工现场环境、气候环境、施工工艺、施工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与技术水平有所改变时,作出相应的调整。通常情况下,施工现场管理经费是前三项费用总和的7%。

(4)工程管理成本与工程工程的大小、工程管理组成人员等等情况来综合考虑。

(5)税金根据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为基数来计算。由于其是建筑工程工程经济成本的重要考核指标,应该尽可能地保证其准确、合理。

二、控制援外工程经济成本的有效措施

援外工程在对整个工程的经济成本进行评估的时候,首先要对工程所在国家的政治情况、经济情况、文化情况、宗教情况、风俗情况、气候与地理情况等等做出全面的评估与深入了解。这是因为上述因素都有可能对工程造成一定的影响,更何况是对于工程设备的影响。一旦发生战争、武装冲突、气候突变、文化碰撞等等问题,都可能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展。有了全面的评估,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准备。

援外工程在其工程的准备环节,就要充分地考虑到设备的配置和管理问题。其对设备的调研、问题论证、配备方法、数量与型号、最终的采购等等环节的工作对以后的正式施工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的配置要求有很多:

设备的管理因素有:认真查看工程承包合同中关于设备的条款;调查当地的设备供应情况、设备的种类、租赁手续与资金需求等等,在资金和调查允许的情况下购买当地的设备,或者替换在运送途中出现突发问题的设备;增加质保金的延迟支付以保证设备质量过关;要求厂家/供应商/供应商提供工期内设备的易损件、常用件清单,以提早多多准备,以防不时之需。要求厂家/供应商/供应商配备技术人员常驻施工现场以解决突发问题;要求厂家/供应商/供应商开增值税发票,对设备表面进行防腐处理。

设备的自身因素包括:设备配置“宁多勿少”,以防止长时间租赁带来资金的压力,以及工程期限延长带来的经济损失;尽量选择同型号、同厂家/供应商的设备,或者同一型号、厂家/供应商的主要附件(发动机、变速箱等等),为今后的配件储备、修理及管理带来方便。采购的设备;关键设备

向于选择高可靠性、维修方便和配件供应有保障的品牌。

外部影响因素有: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因素都对设备有一定的影响,比如气温较高,使得橡胶件、轮胎老化速度较快,老化程度严重;工人素质也会对设备的使用有影响,比如操作技能不过关、动作粗暴等等使得离合器、变速箱、底盘的损坏比较严重。

在采购完成之后的运输阶段,首先要了解船代公司的实力及信誉,如其货场的所在地、规模的大小、货场内的服务等。船代的报关、通关能力,船代及海运的费用等等。设备的各项运费,包括了运输费、装卸费、报关费、海运费、清关费、路运费等等。

除此以外,必须提前做好货物的体积及重量预估,提供准确的货物量,最大限度利用空间;及时进行货物集港工作,进港前做好货物的唛头、装箱单及货品的防腐处理;报关时,与国外沟通货品名称,看进口国有无特殊规定或优惠政策,或者是避免清关时遇到麻烦。装船结束时,对物品品名、数量、单价等报关资料做好整理,以便为后续的报关及海外清关做好准备工作;只有经过熏蒸的木箱才能通过报关;机械的附件另装,到港后再重装;对于到港后的陆运阶段,要事先与交警部门做好协商。

进入到正式的施工阶段之后,要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监督、跟踪,避免疏忽造成了经济损失。在两个方面探讨对设备配置的控制要点。

一是人员的配备。要配备专职负责设备的管理人员,快速解决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突发问题;对于设备的技术操作人员制定翔实的培训计划;安排专人巡回检查设备;每个技术人员都需要对设备进行例行检查与保养;定期安排人员对设备进行强制保养。二是保存好设备的使用资料,以便不时之需。保存设备的产品说明书、使用手册、零部件目录,装箱单、商业发票、原产地证明、清关文件等等,由专人负责收集与保存。

除此以外,对于油品的管理也影响着设备的使用成本。油品不仅在当地面临紧缺的态势,还经常遭遇到当地劳工“偷油”的情况。此时需要仔细安排每日工作的油量,用标尺纪录油箱内的油面高度,于收工后校核。

工程全部结束后,对于设备的管理也依然不能忽视:

对设备进行集中清理、登记;有新工程需要继续使用的则再次运输;没有后续工程的设备可开展租赁业务,或封存至下次使用;还可以考虑所在地拍卖,转手给当地工程企业。

总结:

综上所述,只有做好对于设备的购置、运输、使用、维护等过程的管理,并充分考虑到设备配置上的影响因素对其的影响,提早作出准备,才能够为援外工程创造出最大的效益,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工程经济论文:海洋工程装备行业:未来中国海洋经济战略的助推器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为我们指明了迈向强国之路的方向,重组后的国家海洋局为我们保驾护航……随着国家战略的稳步推进,中国的海洋工程装备行业脚踏实地,已经站在自身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上。

本刊编辑部在此编发了两篇相关的文章,既可作为本刊对于国家实施海洋战略的解读与回应,也可视为本刊作为行业媒体为国家海洋战略推波助澜。我们希望藉此抛砖引玉,引发更多的各级领导、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和有识之士的关注与重视,建言献策,推动海洋科技与装备行业持续发展。让我们继续发扬改革开放精神,把握机遇、敢为人先,上下一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立潮头;愿中国的海洋工程装备行业里,涌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壮观美景;愿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成为中国海洋经济战略的助推器,进而加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海洋工程服务装备作为海洋工程产业的核心支持装备,在海洋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为海洋工程平台提供持续的作业、环保、协作、供应等全方位服务保障,其市场需求与海洋工程产业市场息息相关。

今日的中国,将海洋经济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国家着力扶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该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的黄金期。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随着自身的跨越发展,必将成为中国海洋经济战略的助推器。

海洋工程装备发展潜力日益凸显

随着陆地资源的日渐稀缺,海洋资源逐渐引人关注。全球海洋资源开采日益高涨起来,海洋工程日益扩张,其装备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海洋工程是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而开展起来的全新工程领域,根据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开发难易程度的不同,海洋资源开发可分为海岸、近海、深海等系列海洋工程;具体而言,随着陆地资源的逐步枯竭及全球经济发展对资源的持续增长需求,以海上资源开采为核心的海洋工程,以开发、利用、保护、恢复海洋资源为目的,对海岸、近海、深海等整体海洋环境进行工程化的新建、改建、扩建等一系列资源开发。

据bp统计,1990年全球石油总产量中的25%即来源于近海。随着油气资源需求迅速扩大、石油价格维持高位运行,近海油气资源开发规模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带动近海海洋工程服务装备市场保持持续稳定。随着近海和深海石油开采不断深入,近海石油开采逐步从富油区向中贫油区过渡,海域范围不断扩大,开采深度不断增加,开采难度不断提高。与之相适应,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扩大趋势日益明显。

海洋工程装备主要指海洋资源(特别是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装备。从用途角度而言,国际上通常将海洋工程装备分为勘探装备、作业装备、生产装备及服务装备。海洋工程服务装备作为海洋工程装备的辅助型装备,主要是根据各种目的的海岸岸线工程、近海工程、深海工程和远海工程等海洋工程的需要,为海洋资源(特别是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撑的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装备。

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主要包括地缘政治因素、设备更新因素及市场需求因素。其中地缘政治因素在于随着世界陆上资源划分已基本结束,海洋资源竞争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从而刺激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海洋工程服务装备作为海洋工程产业的核心服务装备,在海洋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为海洋工程平台提供持续的作业、环保、协作、供应等全方位服务保障,其市场需求与海洋工程产业市场息息相关,随着现役海洋工程服务装备逐步达到其服役年限,设备更新需求将快速增长;市场需求因素则主要指油气资源市场需求增长及潜在海洋资源开发市场需求。

总体而言,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为海洋开发提供装备的战略性产业,随着海洋开发步伐的加快,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正在迎来广阔的发展机遇。

国内外海洋工程装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海洋工程服务装备制造行业主要集中于整体制造能力强、整体工程配套集成技术成熟、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目前,海洋工程服务装备制造行业随着海洋工程的快速发展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特点为技术附加值较高,劳动力成本

影响相对并不显著。因此,目前海洋工程服务装备制造行业主要集中于新加坡、韩国、日本、中国等世界造船及工程配套集成技术发展较成熟,同时人力资源成本较欧美更低的国家。

放眼全球,海洋工程的扩张,带动了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的发展;而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的快速发展,又极大地刺激着海洋工程装备各子行业整体规模的扩大。作为核心服务装备,海洋工程服务装备在海洋工程产业规模扩大、技术快速进步、迅速向深海扩展的背景下,成为当前发展最为迅速的海洋工程装备子行业。随着未来近海油气资源开采的深入与深、远海油气资源开发的快速布局和老旧服务装备的更替,未来几年内,海洋工程服务装备市场将保持快速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海洋工程服务装备市场主要以出口为主。随着全球特别是我国海洋工程向远洋发展,我国海洋工程装备需求量将进一步扩张,占比将进一步提高。

但从装备制造现状来看,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国产化率一直较低,进口比例在70%以上。在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上,中国大多以制造低端海工装备产品、赚取加工费用为主,而随着我国众多企业通过海工装备产业,加上国家在政策方面的大力扶持,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海洋工程装备市场规模年增长率将达到110亿美元,其中海洋油气开发年均增长将达到800亿美元。未来10年将是我国海工装备产业缩小与发达国家距离的绝佳机遇期。只要国家加大投入力度,瞄准核心技术以带动产业发展,并进一步细化优惠政策,做大做强海工产业,我们就能与发达国家一争高低。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发展的潜力与机遇

有鉴于此,许多专家认为:我国应该加强发展力度,加快发展步伐,进入世界海洋工程产业第一阵营,为我国海洋开发和参与海洋国际竞争提供利器。

党和国家审时度势,在中共十八大上确立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揭开了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序幕。随后在3月连出重拳,连推利好,为我国的海洋梦频出妙招。3月4日,中国政府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热捧海洋科学研究,更将“海底科学观测网”列为“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的首位,并在“总体部署”提出要建成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建设海底科学观测网、启动深海探测与调查等研究设施建设。从上述规划中可以看出,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目标将实现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015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等。在海洋新兴产业中,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被摆在首位,海工装备行业正迎来大发展的黄金期。国家着力扶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工装备设产业的跨越发展,逐步提高国产化配套率,从而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

出席两会的海事界代表、委员对此热议,一致认为:发展海洋经济,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需要一大批新型海洋装备,这将给相关船舶企业带来机遇,同时也将对振兴船舶工业、推动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促进 “蓝色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3月11日,国家海洋局完成重组,随后一周班子调配到位。这一切,都对我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为中国的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奠定了后发猛进的态势。

以目前我国石油消费量及经济发展速度估计,至2015 年,我国的石油需求总量将增至5.0 亿~5.3 亿吨,对外依存度将有可能升至60%左右。在陆上石油增产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加大海洋石油的开发就显得迫在眉睫。我国拥有较为广阔的海域,海洋原油的发现率仅为12.3%。其中,我国深水域有150万平方米,目前仅勘探了16万平方米,有90%还没有勘探。因此我国在海上油气勘探还是空间广阔。作为我国海上油气主体的生产企业,中海油“十二五”规划中制定了极高的油气产量目标,规划中明确指出,至2015 年将实现油气产量1亿至1.2亿吨,而2010年中海油全部油气产量仅为6494万吨,在“十二五”规划完成后,中海油年产量将提高5000万吨,增幅超过80%。与之相适应,巨大的增产目标促使未来五年内,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投资将快速增长。

工程经济论文:加强施工成本管理 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近年来,国家为了加强工程建设市场管理,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施工招投标制度已广泛施行。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规范工程建设市场行为,建立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在严酷而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工程施工企业要想求生存谋发展,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靠过去那种粗放的经营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加强工程施工的成本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势在必行。

成本管理是在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进行管理,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措施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它主要通过技术(如施工方案的制订比选)、经济(如项目核算)和管理(如施工组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等)活动达到预定目标,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一、实行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难点

1.企业轻视造价控制体系建设,缺乏科学的动态的施工项目成本计划,项目经济责任制不签订或不落实,导致项目部成本意识淡薄,只顾完成生产任务,即使有成本目标也往往放在事后核算,而没有做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

2.工程施工周期较长,环境因素多变,监控点多等特点造成工程变更多,人工材料机械价格往往随市场波动,从而使实际成本经常发生变化,预期的成本目标难以实现。

3.受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思维影响,造价工作者只是从事概预算工作,缺少全过程造价控制及综合性技术服务的经验和能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成本管理的实施。

二、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方法和程序

就成本管理的完整工作过程来说,其内容包括: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

一般地说,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应该遵循以下程序进行:企业对开工项目做出成本预测;下达成本责任目标;项目部编制成本计划;分解实施成本计划;项目部进行成本核算与分析;企业对项目部进行成本考核兑现;编制成本资料并存档。

三、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具体内容

1.人工费的控制。人工费在工程造价中所占比例较小,在严格遵守国家劳动法律,保障工人权益的前提下,主要通过加强施工组织,合理安排流水作业,优化劳动力配置,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办法加以控制,并辅以量化考核的手段对先进者进行奖励,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人工费控制的重点是定额定员的控制,项目部一方面要根据劳动定额、工时定额,认真进行定员配备和劳动力安排,这样既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又可以消除过多占用劳动力的现象。另一方面对生产工人的工时利用也应控制,使实际消耗的工时总数不超过规定工时数。

2.材料费的控制。据统计,材料费一般占工程造价的比重在65%以上,而且其波动较大,对成本控制造成一定的难度,所以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必须得从降低材料采购保管单价和施工消耗量入手。

(1)根据计划目标的控制要求,做好市场调研和采购策划,准确把握市场脉搏,避免逢高吸纳(2008下半年的钢材价格波动就是典型的例子)。(2)加强施工定额管理和领料单管理,使施工材料消耗量得到有效控制。施工部门在签发工程任务书的同时,签发限额领料单一式二份,经计划部门签证后,一份随工程任务书下达到施工队(厂、车间),一份交发料仓库,作为领料和发料凭证。由于工程变更、设计变更等原因,必须补办相应手续,才能领发材料;发生材料代用,也必须按规定程序报请批准。(3)通过生产要素的动态管理,优化组合,合理使用,实现物尽其用,降低实际成本。对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要按规定建立实物账卡,加强实物管理,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进行摊销;对零星材料,采取按金额控制的办法;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残废材料,应回收入账。

3.机械费的控制。投标施组中的机械设备的型号,数量一般是采用定额中的施工方法套算出来的,与工地实际施工有一定差异,工作效率也有不同,因此要测算实际将要发生的机使费。同时,还得计算可能发生的机械租赁费及需新购置的机械设备费的摊销费,对主要机械重新核定台班产量定额。尽量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通过全理施工组织、机械调度,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避免因计划不周造成机械窝工,利用率降低等显性和隐形损失。同时,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等各项费用的开支,避免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台班价格。

4.措施费的控制。合理考虑自然地理条件及组织方案,认真地进行施工现场考察,全面地、仔细地调查了解工地及其周围的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等情况。将临时设施等工程范围内的费用降下来,制定一个比较先进、切合实际的施工计划,包括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进度安排、施工总平面布置和施工资源估算,认真分析施工水平,做出较合理、经济的技术和组织措施。临时设施费需根据工期的长短和拟投入的人员、设备的多少来确定临时设施的规模和标准,按实际发生并参考以往工程施工中包干控制的历史数据确定目标值。工地转移费应根据转移距离的远近和拟转移人员,设备的多少核定预测目标值。同时根据工程项目现场情况适当安排,尽量利用既有设施。

5.管理费的控制。(1)强化安全、质量管理。项目部要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大效益观念。积极预防和避免可能发生的安全、质量事故,对事故的多发区域时刻监控。要严格执行对事故责任人员的惩罚制度,使全体员工树立起清醒的安全意识。项目部一次性完成合格的建筑产品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环节。项目部应把工程质量管理当做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在施工生产中严把质量关,从施工前的测量,组织施工中材料投入以及施工后工程质量养护,必须严格按工程质量要求作业,努力减少不必要的返工损失。

(2)加强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项目施工合同管理的时间范围应从合同谈判开始,至保修日结束止。所有的项目部,特别是以分包工程为主的项目部,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合同管理,除能够及时结算或者处理的事项外,其他与外单位或个人的经济往来,技术、用工等事项,都必须签订正式的合同,不得以口头形式约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合同有关条款进行处理。

(3)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成本控制机制。项目部要结合实际,制定与控制成本有关的规章制定,如材料采购、保管、验收、出库、消耗制度,劳动报酬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规定,安全、质量管理办法,验工计价办法等,并建立起项目部的成本控制和内部监督机制。

6.变更与索赔管理。施工索赔是利用经济杠杆进行项目管理的有效手段,是合同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计划管理的动力,更是挽回成本损失的重要手段,它将成为项目管理中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1)索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合同文件引起的索赔。二是因意外风险和不可预见因素引起的索赔。三是设计图纸或工作量表中的错误引起索赔。(2)索赔的依据。索赔的准确计算要有完备的计算依据:①招标文件、施工合同文本及附件,其他各签约(如备忘录、修正案等),经业主批准的施组、工程实施计划、各种工程图纸、技术规范等。这些索赔的依据可在索赔报告中直接引用。②双方的往来信函及各种会谈纪要。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业主、监理工程师和承包商定期或不定期的会谈所作出的决议或决定,是合同的补充,应作为合同的组成部分,但会谈纪要只有经过各方签署后才可作为索赔的依据。③进度计划和具体的进度以及项目现场的有关文件。进度计划和具体的进度安排是和现场有关文件变更索赔的重要证据。④气象资料、工程检查验收报告和各种技术鉴定报告,工程中送停电、送停水、道路开通和封闭的记录和证明。⑤国家有关法律、法令、政策文件,有关部门公布的物价指数、工资指数,各种会计核算资料,材料的采购、订货、运输、进场、使用方面的凭据。

总之,要加强施工合同管理和索赔管理,平时做好变更签证,技术核定和施工会议纪要,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施工合同条款进行及时有效的索赔。

四、企业抓好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关键环节

1.事先进行施工项目成本预测。成本预测就是对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在采取相应降低成本措施做出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施工技术条件和发展目标,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一定时期或一个成本项目的成本水平、成本目标进行测算、分析和预见。成本预测是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通过预测可以为企业降低成本指明方向和途径,为此选择最优计划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项目部的成本预测的程度可以分为三步进行:一是掌握情报信息。主要收集、调查、了解、掌握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资料,为成本预测提供依据;二是拟定初始目标。根据掌握的情报信息分析、测算后建立初始目标,并发动员工讨论,选择最优的预测目标以及实施目标的方案提到领导层讨论审定。工程成本预测方法可以依据单项工程投资分割,测算出该项工程应收取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然后再根据公司或项目经理部编制的施工技术组织方案和降低成本措施,对该单项工程逐一测算出实际需要各项成本费用和成本降低额。

2.及时进行施工项目成本核算。项目部应根据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及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建立施工项目核算制,及时核查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措施费和各项管理费用,根据偏差原因及时调整施工计划,为控制下一步的支出做出预测,这样不断调整,使成本变化趋势处于节约的区间。项目部根据承包成本和计划成本,绘制月度成本折线图。在成本计划实施过程中,按月在同一图上打点,形成实际成本折线,使用图表不但可以看出成本发展动态,还可以分析成本偏差。成本偏差有三种:

实际偏差=实际成本-承包成本

计划偏差=承包成本-计划成本

目标偏差=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应尽量减少目标偏差,目标偏差越小,说明控制效果越好。目标偏差为计划偏差与实际偏差之和。

根据成本偏差,用因果分析图分析产生的原因,然后设计纠偏措施,制定对策,协调成本计划。对策要列成对策表,落实执行责任,对责任执行者进行考核。

3.准确进行施工项目成本分析常用的方法有:(1)表格对比法。按照量价分离的原则,分析影响成本节超的主要因素。包括:实际工程量与预算工程量对比分析,实际消耗量与预算消耗量对比分析,材料预算价格与实际采购价对比分析。(2)因素分析法。即分析每一种因素发生变化对成本的影响,从而找出权重较大的主要因素,并进行重点监控。(3)因果图法。即利用树状图来寻找可能影响成本偏离的原因。

4.客观进行施工项目成本考核。根据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结果,对成本节约有贡献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奖励,对超支严重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适当的处罚。

五、结束语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只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一个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质量,安全,工期,进度和造价统筹起来考虑和规划,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工程经济论文:医院成本核算是一项经济管理的系统工程

1 医院成本核算现状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将医院定位于行政事业单位,对医院而言,面临当前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以全成本核算带动医院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是医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院医疗服务体系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从医院的管理模式看,医院虽定位于行政事业单位,但医院的管理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会计核算更加趋同于企业化,既要核算药品、器械、部门等成本,又要确定收益的产生以及盈利的实现,以保证经济活动的持续进行。因此,医院会计的成本核算按照管理的要求划分为院级、科级、单病种以及单项成本等成本核算模式,这种模式也是目前大多数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主要形式。目前,有相当多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成本会计核算管理模式单一,仅仅围绕院级和科级成本核算的某些项目而进行,而没有真正按照成本核算管理的要求进行。其中院级成本核算是以会计科目分类进行,反映全院各成本项目的总体情况和会计信息对外上报情况;而科级成本核算仅仅是作为业务科室奖金分配的一种措施。在科级成本核算中,因没有专门的成本核算人员,加之科室管理者对成本、费用认识不够,导致科室在确认费用归属方面不规范,成本费用分摊的随意性大,涉及的人为因素多。使科室成本、费用的管理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从而造成科室成本核算不实、不准,使院、科两级在利益的界定和利益的分配中矛盾重重,也给医院的财务状况带来了一定的财务风险。

2 实行成本核算,严格成本控制的关键点

2.1 建立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完善成本控制制度

医院成本核算管理是全员参与的一项经济管理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医疗服务成本复杂,医院和科室之间联系密切,综合性强,需要各部门分工协作,共同配合。划分成本核算单位,是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关键。对此,医院应设立一系列相关配套的成本核算管理机构。如:建立经济成本核算中心、医疗收费价格管理小组、固定资产清产核资小组、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小组,设立科室或部门成本核算员,从而为医院和科室成本核算管理的良好运行奠定基础。医院在建立成本核算管理体系的同时,还应该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核算管理制度,如:《采购与付款管理办法》、《成本核算管理实施细则》、《成本费用归集与分摊标准》、《院科成本测评考核办法》、《固定资产管理细则》、《资产清查核对制度》、《医院收费定价与管理规定》等。另外,科室或部门在医院制定的规范制度下,还要根据本科室或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具体细则,以便更好地开展科室或部门成本核算,从而完成各项成本目标,使科室或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效益都有所提高。

2.2 做好成本核算原始数据的搜集、记录和归集。建立成本核算分析报告制度

原始数据是反映医疗服务活动的原始资料,是进行成本预测、编制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核算、分析消耗定额和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依据。所以,医院要组织成本核算人员会同各相关部门,认真制定出既符合成本核算规定,又符合各方面管理需要,既科学又简便易行,讲求实效的原始数据登记、归类、传递、审核和保管制度;以便正确及时地为成本核算和其他有关方面提供翔实的资料和相关的信息。

建立医院成本绩效分析考核报告制度,是开展成本管理与核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成本管理反馈的主要途径。成本绩效分析考核报告的内容,应该符合医院的实际状况,并且能反映和说明一定的同题。其成本绩效分析考核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管理目标实际完成了多少和应该完成多少,和上期比较是增还是减或者相一致;(2)实际和上期两者之间产生的差异,是谁的责任;(3)分析发生差异的原因;第四,奖励与惩罚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如何杜绝偏差的产生等。  2.3 提高信息网络对成本管理和质量控制能力

由于医疗服务涉及面广,其专业分工精细,各学科和保障部门之间的联系密切复杂,加上医疗服务成本核算数据庞杂,若用手工统计核算,工作量大且不准确。因此,医院要适应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时展的需要,运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实现成本核算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科学化。要在医院建立一套功能完善、包括成本核算管理功能的计算机模块系统,在模块系统中应包含在临床科室设立的“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还应包含各临床和医技科室的检查治疗发生地、各实物管理库房、行政后勤部门、各收费结账网点及账务核算管理处等,并实行联网,争取最大限度地实现成本核算数据的收集、存贮、传输、汇总,以便对取得的数据及时、准确的分析。从而使科室和部门之间便捷、共享成本核算数据,使全院成本核算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

2.4 降低采购价格。加强物资管理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各种设备、材料在医院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有效的物资管理在医院成本控制中变得至关重要。目前,医院应该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降低物资采购成本:(1)通过集中采购、联合采购等方式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尤其是在大型器械采购中联合多个单位或参与政府的批量采购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并能为医院节约大量的资金。(2)加强材料的库存管理,减少浪费与损失。通过引入计算机网络系统,提高物资管理的人出库制度以及盘点工作的效率。尝试直接将药品、物资供应实行托管。减少医院的管理成本。(3)加强诊疗过程中消耗材料的使用。通过设立药品、消耗器材的使用标准,给药剂量、途径、手术方式的改进达到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合理使用药品及消耗材料,降低成本。

2.5 不断改进成本核算方法。强化成本管理职能

当前成本核算的有些指标已不能适应成本核算中科室或部门提出的要求,在实行成本核算中,除设立评价收益项目的经济指标外,如:成本收入率、百元成本医疗收入率、人均业务收入水平、每门诊人次成本收入率、床日收入成本率、成本收益率等等,还应设立配套的医院管理指标,如:门诊确诊符合率、初诊确诊符合率、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治愈率、死亡率、医疗差错发生率、无菌手术感染发生率等质量控制指标,从而可以防止科室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的做法。随着成本核算的进一步深入和细化,科室或部门要求在核算中增加一些更为精确、更能体现医务工作者劳动价值的指标,如劳动强度指标、社会效益指标、技术含量指标等。如何确定劳动强度系数,来量化医务人员的实际付出,真正体现他们的劳动价值。这些增加的指标,对于核算者来讲是个难题。同时,临床科室进行诊断要求技术含量高,部分医技科室通过使用设备来收费,相比之下技术含量低,外科系统风险大,发生医疗纠纷的几率高,而内科系统风险相对较小,发生医疗纠纷的几率低等。

工程经济论文:公路工程造价计价自身的技术经济特点进行分析

工程造价,一般是指进行某项工程建设所花费(指预期花费或实际花费)的全部费用,即该建设项目有计划地进行固定资产再生产和形成相应的无形资产和铺底流动资金的一次性费用的总和。建设工程的造价就是由建设安装工程费用、设备和工器具购置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三大部分组成。

1 单件计价

每一项建设工程都有指定的专门用途。所以也就有不同的结构、造型和装饰,不同的体积和面积,建设时要采用不同的工艺设备和建筑材料。即便是用途相同的建设工程,技术水平、建筑等级和建筑标准也有差别。建设工程还必须在结构、造型等方面适应工程所在地气候、地质、地震、水文等自然条件,适应当地的风俗习惯。这就使建设工程的实物形态千差万别。再加上不同地区构成投资费用的各种价值要素的差异,最终导致建设工程造价的千差万别。因此,对于建设工程就不能像对工业产品那样按品种、规格、质量成批地定价,只能通过特殊的程序(编制估算、概算、预算、合同价、结算价及最后确定竣工决算价等),就各个项目(建设项目或工程项目),计算建设工程造价,即单价计价。

2 多次计价

国内的建设工程规模都比较大,因而建设周期长。受建设工程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工程技术复杂,投入的人、财、物力耗费巨大。从当时的财力状况考虑经济效益,为满足建设各阶段的不同需要,合理使用人力、财力和物力,尽可能地取得投资回报,就必须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进行多次计价以适应造价控制和管理的要求。

2.1 工程准备阶段

①项目建议书投资初步估算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实际用途,在项目建议书阶段编制项目建议书投资估算,作为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进行经济评估的依据。经上级批准后可进入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②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作为可行性研究进行经济评价和依据。在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批准后,该投资估算作为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的依据;③初步设计概算在初步设计阶段编制初步设计概算,按两阶段设计的建设项目,概算经批准后是确定该工程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是签订建设项目总承包合同的依据;④技术设计修正概算按三阶段设计的建设工程项目,在技术设计阶段编制技术设计修正概算,经批准后是确定建设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是签订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合同的依据。如建设项目只搞两阶段设计,则只须按第③条执行即可;⑤施工图设计施工图概算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编制施工图概算,该施工图预算经批准后,是签订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办理工程价款结算的依据。实行招标的工程项目,该项预算则是工程的标底;⑥招投标标底和投标报价建设工程中其建筑安装工程的设备、材料采购招标项目都应该编制标底,大部分项目都是以施工图预算为基础,也有相当一部分要另行编标底,编制标底的过程也是一次计价的过程。

2.2 在工程实施阶段

由于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许多实际情况,工程项目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工程量变更,计价又分为:①合同实施中间结算和设计变更结算施工单位根据施工合同所附的工程量清单合同单价进行工程的进度结算和竣工结算。如果工程有需要增减工程量,则由业主、设计单位进行变更设计同时对变更进行计价核算。也有的是由施工单位报上变更后由业主、设计单位批复;②竣工验收竣工结算和决算施工单位投标后的中标价附在施工合同工程量清单中,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竣工验收依照先工程量清单后变更增加(或减少)的次序进行竣工结算和决算。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变更和市场物价浮动情况确定结算价,结算价才是建设工程项目的实际造价。

3 按工程构成分部组合计价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庞大、繁杂,为准确地计算出整个工程的造价,必须化整为零,把项目分解到最小的结构部位,使计量和计价都相对准确。如厂房可分解为基坑、基础、墙结构、屋面、水电等分项。公路建设可分为路基、路面、桥梁、隧道、交通安全设施工程等分项工程,往下路基又可分为土方、石方;土方又可分为挖方、填方……,各建设工程都可以分项、分部的分解细化,将各部位的费用按设计确定的数量加以组合就可确定全部工程所需的总费用。根据工程造价计价的特点,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首先要从组织上采取措施也就是明确项目组织结构,明确造价控制方法和目标。各分项造价应有专人负责;其次从技术上要采取的措施是严格审查各阶段设计,邀请专家用技术经济的观点对施工方案进行评审;而从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是动态地比较造价的计划值与实际值,审查工程各项费用的合法、合理性。

4 研究分析特点,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传统的公路工程造价定价是以定额为依据、施工图预算为基础、标底为中心的计价模式和招标方式,含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印记,已不能适应公路工程建设的迅猛发展。而新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法,通过上面对其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三种计价方法的依据不再是依赖由政府(交通主管部门)颁布的定额和单价,凡涉及到工、料、机费用价格全部由市场行情来定,体现了市场竞争形成价格、企业自主报价的新局面。为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一是在项目建设前期就必须对工程设计加以完善,造价控制在限额范围内;二是对工程方案多加论证,达到实用、先进、而且造价合理。这就可以根据公路工程造价计价的特点来进行比较方案的优劣利弊。工程造价控制的核心内容是以市场为中心对造价计价进行动态控制和管理。公路建设工程的复杂性决定了其造价计价的复杂性。特别是在工程实施阶段,由于各种条件的改变,导致设计变更,造价也必然随之变化,这就需要工程建设单位、施工企业等各方运用造价计价的原理和特点,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控相应造价,使工程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5 结语

公路工程造价技术经济特点的研究,对公路建设和管理者来说,都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公路施工企业的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都需要认真学习相关法规和新知识,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拓工程造价计价工作的新局面。

工程经济论文: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 难点和重点

[摘要] 本文从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入手,根据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发展的现状,阐述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特点、难点和重点,以期提高工程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 工程项目;审计;特点;难点;重点

一、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

工程项目的特点与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从工程项目的特点可以推论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

(1)项目之间经济效益的可比性较低。工程项目具有多样性、单件性和差异性,即每个工程项目都具有特定的实物形态和不同的功能,几乎没有任何两个项目是完全一样的。因此,项目之间的可比性是相对的,不可比则是绝对的。在对项目之间进行经济效益比较和评价的时候,必须注意将不可比的因素予以剔除。

(2)工程项目收入的确定比较困难。工程项目施工具有长期性的特点,施工工期少则数月多则数年。这期间由于设计变更,施工环境的变化,自然灾害的影响(露天作业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工资标准、材料价格和机械台班单价的变动以及利率、汇率的变化,诸多动态因素都会影响项目的造价,因此加大了确定项目收入的难度。

(3)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工程项目计价方法具有多样性,计价依据具有复杂性的特点。不同时期、不同的项目、项目的不同部分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而计价依据除设计文件外,还包括消耗量依据、单价依据、费率依据、价格调整依据等诸多方面。这一特点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和工程造价方面的必要知识,才能有效地开展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工作。

(4)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相对性。工程项目计价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工程造价的确定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涉及政策、方法、依据等各个方面,不同的人计算出来的造价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同一人两次计算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工程造价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承认一定幅度差异的存在,是进行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前提。由于很多因素(如:变更设计、价差调整或索赔项目)长期难以确定、变数较大,因此,审计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认定也只能做到相对准确。

二、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难点

由于上述特点的存在,使得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非常复杂,相对其他类型的审计项目具有较大的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标准的确定

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选择必须遵循客观性、可比性、科学性、合理性的原则。评价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可供选择的标准众多,但在不同情况下选择最合理的评价指标,却是相当困难的。

可供选择的评价标准主要有:

(1)行业标准:政府统计机构或行业主管部门以及行业协会公布的有关工程项目的经济技术指标(又可分为先进水平、平均水平)。

(2)企业标准:企业工程项目经济技术指标的平均水平(参与指标计算的工程项目分类越细,范围越大,数量越多,计算出来的指标就越具有代表性)。

(3)预期标准:按照企业现有技术、管理水平和中标当时相关资源的价格水平,项目应该达到的经济效益水平。

(4)调整后的预期标准:根据施工期间的客观情况变化对预期经济效益调整后的经济效益水平。

从上述标准的特点来看,由于行业标准无法及时公布,存在时差,因此,只能作为参考标准。企业标准可用于不同项目之间的比较。预期标准特别是调整后的预期标准作为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标准较为合适。

从考核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指标来看,由于企业可能根据项目的不同情况,向项目经理部下达不同水平的责任成本预算或收取不同比例的管理费用,如果使用项目的利润总额和利润率作为考核项目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则项目之间缺乏可比性。为了增加项目之间的可比性,经济效益指标最好采用毛利和毛利率指标(毛利=收入-成本-税金,毛利率=毛利÷收入×100%)。

2.收入的确定

由于工程项目具有计价方法多样性、计价依据复杂性和造价总额模糊性的特点,影响工程项目收入的因素复杂,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收入确定的难度相当大。

工程项目收入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合同内收入和合同外收入。由于合同的约束,承包商和业主不会有太大的分歧,合同内的收入一般比较容易确认。合同外收入主要包括变更、索赔、奖励等。由于工作量增减造成工程价款的变更,承包商和业主双方也可能存在一定的争议,虽然收入可能不能及时确认,但一般情况下都能计回;施工组织措施的变更增加的费用,业主一般不予支付,但如果承包商事先能够征得业主同意,也有可能得到部分补偿;合同中一般对奖励和惩罚都有明文规定,比较容易确定;施工过程中由于人工、机械台班和材料价格变动是通过价格调整来解决的,调与不调、调整的范围和调整的幅度一般情况下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执行中承包商与业主双方往往存在较大争议,确定比较困难;索赔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对于并非自己的过错,而应由对方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实际损失,向对方提出经济补偿和时间补偿的要求。但困难的是,业主与承包商之间因为事件的责任归属(即应不应该索赔),是工期索赔还是工期、费用索赔以及索赔费用的计算等许多问题存在争议,往往久拖不决。

3.影响效益因素的分析

影响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因素是复杂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项目经理部愿意将其掌握影响效益外部因素的资料和盘托出,但其全面性、准确性和客观性不易确认。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的企业内部客观因素容易获得准确、全面的资料。由于对经济效益产生不利影响的内部主观因素事关项目经理部的经营管理业绩,因此,他们往往设法隐瞒,资料不易获得,应当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

三、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

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应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审计内容的重点,二是审计工作的重点。

1.审计内容重点

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内容应该根据审计的目的来确定。

在施工企业,一般都对项目经理部实行了不同形式的经济承包,审计部门通过对项目经济效益的认定,为项目的中期兑现(工期较长者)和最终兑现提供客观依据。因此,确定工程项目经济效益水平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首要任务。

内部控制制度是项目经理部做好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的有效保证。对项目经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和效果情况的审计,既是作好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需要,也能对健全项目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促进作用。

经济效益的确认当然是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首要任务。但是,项目的经济效益水平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高或者低,为了能够回答这一问题,审计人员必须对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只有通过分析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的因素,发现项目经理部生产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完善项目管理工作的审计建议,为提高项目后期经济效益指出努力的方向,才能达到提高项目整体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

因此,根据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内容有3个方面,即:确定经济效益、审查内部控制制度和分析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

具体来说,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内容主要有:

(1)项目经济效益的认定:

1)项目收入的确定:包括合同内收入、变更收入、索赔收入和奖励收入等;

2)项目成本的确定:成本是否与收入相匹配,有无多列、少列、重列、漏列,属于当期的费用是否在当期计入损益。

(2)项目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和效果。

(3)影响经济效益因素的分析(包括:主观、客观、内部、外部):

1)项目投标决策是否科学,投标报价有无漏项,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2)施工组织措施是否科学、可行,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3)为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增加收入、降低成本)采取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管理措施和经营措施与实际效果,或因措施不当造成的损失;

4)变更设计、价差调整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5)可索赔因素及实际索赔情况对效益的影响;

6)不可索赔外部因素的影响。

以上仅列出了分析的主要方向,实际情况却是千差万别、复杂多样的,要根据下述审计工作重点的确定方法和审计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确定分析的重点。

2.审计工作的重点

以上虽然明确了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内容,但是审计人员并不需要对所有方面平均用力,应该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工作重点,以便最大限度地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工作质量。

确定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工作重点的方法主要有:

(1)通过内控制度的了解、测试和分析,对内部控制的弱点进行重点审计。

(2)通过成本项目的节超分析,对节超较多的成本项目进行重点审计。

(3)通过分部分项工程盈亏对比,对亏损较多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重点审计。

(4)通过对安全、质量、工期、协作队伍、材料、机械各项管理工作的初步了解和分析,对相对薄弱的管理工作进行重点审计。

综上可知,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情况复杂、难度较大,对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要求较高。了解、分析、掌握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难点和重点,是做好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只有充分了解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难点和重点,才能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才能有较好的审计效果。本文在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难点和重点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仅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策略作了简要的论述,并未涉及属于技术问题的具体审计方法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从而为提高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质量提供参考建议。

工程经济论文: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难点和重点

[摘要] 本文从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入手,根据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发展的现状,阐述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特点、难点和重点,以期提高工程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 工程项目;审计;特点;难点;重点

一、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

工程项目的特点与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从工程项目的特点可以推论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

(1)项目之间经济效益的可比性较低。工程项目具有多样性、单件性和差异性,即每个工程项目都具有特定的实物形态和不同的功能,几乎没有任何两个项目是完全一样的。因此,项目之间的可比性是相对的,不可比则是绝对的。在对项目之间进行经济效益比较和评价的时候,必须注意将不可比的因素予以剔除。

(2)工程项目收入的确定比较困难。工程项目施工具有长期性的特点,施工工期少则数月多则数年。这期间由于设计变更,施工环境的变化,自然灾害的影响(露天作业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工资标准、材料价格和机械台班单价的变动以及利率、汇率的变化,诸多动态因素都会影响项目的造价,因此加大了确定项目收入的难度。

(3)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工程项目计价方法具有多样性,计价依据具有复杂性的特点。不同时期、不同的项目、项目的不同部分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而计价依据除设计文件外,还包括消耗量依据、单价依据、费率依据、价格调整依据等诸多方面。这一特点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和工程造价方面的必要知识,才能有效地开展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工作。

(4)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相对性。工程项目计价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工程造价的确定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涉及政策、方法、依据等各个方面,不同的人计算出来的造价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同一人两次计算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工程造价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承认一定幅度差异的存在,是进行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前提。由于很多因素(如:变更设计、价差调整或索赔项目)长期难以确定、变数较大,因此,审计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认定也只能做到相对准确。

二、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难点

由于上述特点的存在,使得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非常复杂,相对其他类型的审计项目具有较大的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标准的确定

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选择必须遵循客观性、可比性、科学性、合理性的原则。评价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可供选择的标准众多,但在不同情况下选择最合理的评价指标,却是相当困难的。

可供选择的评价标准主要有:

(1)行业标准:政府统计机构或行业主管部门以及行业协会公布的有关工程项目的经济技术指标(又可分为先进水平、平均水平)。

(2)企业标准:企业工程项目经济技术指标的平均水平(参与指标计算的工程项目分类越细,范围越大,数量越多,计算出来的指标就越具有代表性)。

(3)预期标准:按照企业现有技术、管理水平和中标当时相关资源的价格水平,项目应该达到的经济效益水平。

(4)调整后的预期标准:根据施工期间的客观情况变化对预期经济效益调整后的经济效益水平。

从上述标准的特点来看,由于行业标准无法及时公布,存在时差,因此,只能作为参考标准。企业标准可用于不同项目之间的比较。预期标准特别是调整后的预期标准作为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标准较为合适。

从考核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指标来看,由于企业可能根据项目的不同情况,向项目经理部下达不同水平的责任成本预算或收取不同比例的管理费用,如果使用项目的利润总额和利润率作为考核项目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则项目之间缺乏可比性。为了增加项目之间的可比性,经济效益指标最好采用毛利和毛利率指标(毛利=收入-成本-税金,毛利率=毛利÷收入×100%)。

2.收入的确定

由于工程项目具有计价方法多样性、计价依据复杂性和造价总额模糊性的特点,影响工程项目收入的因素复杂,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收入确定的难度相当大。

工程项目收入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合同内收入和合同外收入。由于合同的约束,承包商和业主不会有太大的分歧,合同内的收入一般比较容易确认。合同外收入主要包括变更、索赔、奖励等。由于工作量增减造成工程价款的变更,承包商和业主双方也可能存在一定的争议,虽然收入可能不能及时确认,但一般情况下都能计回;施工组织措施的变更增加的费用,业主一般不予支付,但如果承包商事先能够征得业主同意,也有可能得到部分补偿;合同中一般对奖励和惩罚都有明文规定,比较容易确定;施工过程中由于人工、机械台班和材料价格变动是通过价格调整来解决的,调与不调、调整的范围和调整的幅度一般情况下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执行中承包商与业主双方往往存在较大争议,确定比较困难;索赔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对于并非自己的过错,而应由对方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实际损失,向对方提出经济补偿和时间补偿的要求。但困难的是,业主与承包商之间因为事件的责任归属(即应不应该索赔),是工期索赔还是工期、费用索赔以及索赔费用的计算等许多问题存在争议,往往久拖不决。

3.影响效益因素的分析

影响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因素是复杂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项目经理部愿意将其掌握影响效益外部因素的资料和盘托出,但其全面性、准确性和客观性不易确认。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的企业内部客观因素容易获得准确、全面的资料。由于对经济效益产生不利影响的内部主观因素事关项目经理部的经营管理业绩,因此,他们往往设法隐瞒,资料不易获得,应当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

三、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

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应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审计内容的重点,二是审计工作的重点。

1.审计内容重点

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内容应该根据审计的目的来确定。

在施工企业,一般都对项目经理部实行了不同形式的经济承包,审计部门通过对项目经济效益的认定,为项目的中期兑现(工期较长者)和最终兑现提供客观依据。因此,确定工程项目经济效益水平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首要任务。

内部控制制度是项目经理部做好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的有效保证。对项目经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和效果情况的审计,既是作好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需要,也能对健全项目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促进作用。

经济效益的确认当然是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首要任务。但是,项目的经济效益水平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高或者低,为了能够回答这一问题,审计人员必须对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只有通过分析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的因素,发现项目经理部生产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完善项目管理工作的审计建议,为提高项目后期经济效益指出努力的方向,才能达到提高项目整体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

因此,根据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内容有3个方面,即:确定经济效益、审查内部控制制度和分析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

具体来说,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内容主要有:

(1)项目经济效益的认定:

1)项目收入的确定:包括合同内收入、变更收入、索赔收入和奖励收入等;

2)项目成本的确定:成本是否与收入相匹配,有无多列、少列、重列、漏列,属于当期的费用是否在当期计入损益。

(2)项目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和效果。

(3)影响经济效益因素的分析(包括:主观、客观、内部、外部):

1)项目投标决策是否科学,投标报价有无漏项,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2)施工组织措施是否科学、可行,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3)为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增加收入、降低成本)采取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管理措施和经营措施与实际效果,或因措施不当造成的损失;

4)变更设计、价差调整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5)可索赔因素及实际索赔情况对效益的影响;

6)不可索赔外部因素的影响。

以上仅列出了分析的主要方向,实际情况却是千差万别、复杂多样的,要根据下述审计工作重点的确定方法和审计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确定分析的重点。

2.审计工作的重点

以上虽然明确了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内容,但是审计人员并不需要对所有方面平均用力,应该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工作重点,以便最大限度地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工作质量。

确定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工作重点的方法主要有:

(1)通过内控制度的了解、测试和分析,对内部控制的弱点进行重点审计。

(2)通过成本项目的节超分析,对节超较多的成本项目进行重点审计。

(3)通过分部分项工程盈亏对比,对亏损较多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重点审计。

(4)通过对安全、质量、工期、协作队伍、材料、机械各项管理工作的初步了解和分析,对相对薄弱的管理工作进行重点审计。

综上可知,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情况复杂、难度较大,对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要求较高。了解、分析、掌握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难点和重点,是做好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只有充分了解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难点和重点,才能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才能有较好的审计效果。本文在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难点和重点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仅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策略作了简要的论述,并未涉及属于技术问题的具体审计方法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从而为提高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质量提供参考建议。

工程经济论文:论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

摘要:公路工程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加强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提高公路投资效益十分重要。阐述了公路工程项目效益审计的意义和特点,并分别从公路建设和公路运行两个方面对经济效益审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路建设;经济效益;审计

公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公路建设是形成公路生产能力的生产活动。不仅可以极大地改善地方的交通条件,还能够带动区域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大,公路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如何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公路工程项目的效益最大化,是当前交通内审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开展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对于交通内审部门来说,既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笔者结合公路建设工程的实际,就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进行了探讨。

1 公路工程项目效益审计的意义

公路新建、改建及扩建工程项目不同于其他资源开发项目,它作为对国计民生有着重要影响的公共工程,需要投入巨额建设资金,整个投资、建设及运行周期长,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公路资产为国家所有,为社会公众所共同享用。概括地讲,公路工程项目审计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制约作用。通过对单位经济活动及其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披露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真实、正确、及时,合理合法地反映事实。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查错防弊作用。二是防护作用。对内控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审计。揭示并建议改正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失控点,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有效地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维护财经纪律。三是建设性作用。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的检查和评价,审查财务管理和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针对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富有成效的意见和方案,解决存在的问题,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同时,开展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还可以提高建设和经营管理水平,控制决策失误及经营风险,保障交通其他设施建设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目标。

2 公路工程项目效益审计的特点

公路工程项目审计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审计范围广泛。公路工程项目审计是以会计资料和有关工程资料为基础,以工程建设活动力为对象的审查监督活动。审计的客体不仅有工程投资、建设成本等方面的问题;而且有工程设计、预决算编制、工程造价、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工程技术问题;同时还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投资效益。因此,公路工程项目的审计是诸多因素相互影响,涵盖了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审计。二是专业技术较强。公路工程项目审计内容复杂,涉及方方面面,实施审计时不仅要从财务方向进行审查,而且还要从许多工程技术方面进行审查,如工程设计是否合理。施工组织是否有效、公路经济、技术的合理可行程度等等。三是注重经济效益。公路工程项目审计除对项目建设的工程、财务方面进行审查外,还要从物资消耗、工期、工程质量、工程造价等方面对投资效益进行全面评价,对经济效益要更加关注一些。

3 公路建设期间的经济效益审计

(1)投资立项决策的审计。投资立项决策正确是最大的效益,失误是最大的损失。开展投资立项决策审计,应当注重审查投资立项决策内容是否按规定编制,并经过严格审批,决策程序是否科学;审查工程可行性报告是否接近实际、切实可行;审查投资估算是否从技术、经济上选用最佳方案;审查项目的投资规模是否脱离实际需要和筹集资金能力,以尽量避免投资决策失误特别是重大决策失误。

(2)设计概(预)算的审计。设计概算是确定投资额的主要依据,是有效控制投资。获取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此环节审计应当注重审查初步设计方案和概算是否符合报经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估算规定的范围,审查施工图设计是否按照批准的设计要求编制,施工图预算是否控制在批准的设计概算之内,有元高估冒算、超设计概算等问题。

(3)工程建设成本的审计。工程建设成本综合反映公路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成本支出,其高低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影响。应特别注重审查工程造价是否按规定计算工程量、合理套用定额及取费标准,有无巧立名目向工程项目摊派各种费用、支出,挤占工程建设资金;造成工程成本虚增等问题;审查设备、材料采购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有无因列支不当或违规开支而超概算等问题。

(4)设计变更的审计。控制设计变更,对于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要注意审查有无因勘查、设计的精度不够、资金不足等因素而随意变更设计的问题。另外。还应注意建设期间间接经济效益审计。公路项目在建设期间除自身的直接效益外,其投资建设还可以产生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与公路建设项目有关的设计、施工、监理、建材等企业单位的就业人员增加、劳务报酬提高、企业实现盈利和交纳税费等方面。这些间接效益,一般都隐含在公路项目的投资建设总成本之中。

4 公路运行期间的经济效益审计

(1)运行收入的审计。注重审查车流量和通行费收入是否达到工程可行性论证所要求的设计通行能力,有无出现在正常情况下远未达到预期水平的情况;审查和分析车流量、通行费收入的增、减幅度,有无因对部分车辆实行减免通行费或其他优惠,或因管理、监控不力等而造成通行费收人大量流失的情况。

(2)运行成本费用的审计。注重审查公路养护费用是否合理、合规,有无列支其他一些与公路项目本身并无直接关系的基建等项支出;审查工资性费用是否符合规定标准;审查管理费用是否合规、合理,有无铺张浪费等问题。

(3)还贷能力的审计。大部分收费还贷公路项目应当把偿还贷款能力作为评价公路项目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审查和分析已运行年度的收费、成本及还贷能力-审查和分析剩余运行期的收费、成本及还贷能力;在以上分析及比较的基础上。对项目的还贷能力作出总体预测,提出有关增收节支增效、提高还贷能力的审计建议。

(4)运行期间的间接经济效益审计。公路项目在运行期间除自身的直接效益以外,还通过投资建设对公路沿线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相关产业和部门带来了巨大的间接经济效益。如促进当地农副产品产生增产、提价效益;促进当地建筑、维修、服务业和发展及增值效益;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及增值效益,运输车辆产生节能效益、降低维修成本效益以及临近地段土地增值效益等。

5 结语

经济效益审计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需要不断总结每次效益审计的经验和不足,加强审计间的双向沟通,处理好短期效益与长远效益、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的关系;加强内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适当引进财务、工程、机械、法律等各专业人才,使经济效益审计在公路建设中发挥出更充分、更全面的监督和服务职能。

工程经济论文:林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与工程发展趋势探讨

摘要:林业是在低碳经济发展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林业措施发展低碳经济,成本低,综合效益好,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趋势。

关键词:林业工程;植物;环境;经济

林产化学加工已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包括树木提取物、木材热解、植物纤维原料水解、木材制浆等专业研究领域。

1.从树木的根、枝、叶、果实、果壳中用提取法得到的产物称为树木提取物,主要包括:天然树脂、天然多酚类物质植物单宁、天然香精香料等。重视高产脂树种的选育,建立松脂工业的原料基地。我国采脂树种有马尾松、云南松、思茅松、南亚松、油松等,引种国外的有湿地松、火炬松、加勒比松等。要改进采脂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松香、松节油再加工产品的开发研究,开发一批材料工业、塑料工业、有机合成工业、香料工业需要的新产品,扩大松香、松节油的应用范围,使产品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随着木材制浆工业的发展,浮油松香的发展是必然趋势,我国除脂松香外,要发展浮油松香的生产。在我国和许多国家,栲胶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产品。栲胶的用途长期以来用于鞣革为主,今后栲胶生产的发展将取决于其新用途的开发。

2.木材热解是以农林副产物为原料,在隔绝空气或通入少量空气条件下,使天然多分子化合物通过分解及二次缩合的途径制取多种林产化工产品的方法。活性炭需要研究的课题很多,如化学药品活化法生产活性炭的工艺与设备的改进,目的是消除目前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气相与液相污染;廉价活性炭的生产与开发,适应废水、废气治理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此外,活性炭新用途、新品种的开发,在国内外都受到重视。

木材的气化、液化及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有大量的农副产物生成,将木屑、树皮、稻壳、棉籽壳及作物秸秆的粉碎产物用特制的机械挤压成棒状或颗粒状成型燃料,可以大大改善燃烧性能,提高它们的利用价值;还可以再进一步进行炭化处理,获得成型炭化燃料,是木质能源的一种新的利用形态,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3.植物纤维原料水解是将原料和催化剂一起加热,使其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加水分解生成单糖的过程。单糖经过化学或生物化学加工可制得酒精、饲料酵母、糖醛和木糖醇等产品,水解后剩下的残渣,可制成活性炭和木素衍生物,用作塑料工业和橡胶工业的填料,也可直接用作燃料和肥料采用多种原料,充分利用生物技术,大力开发单细胞蛋白生产技术,同时开发糖质饲料生产技术。

4.制浆造纸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职能。纸和纸板的消费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的制浆造纸原料将逐渐地由非木材纤维原料向木材纤维原料转变,培育速生优质树种,发展造纸丰产林基地;调整企业规模,提高大型企业的比重,改进制浆造纸企业的技术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研究新的技术和方法解决制浆造纸工业的环境污染问题。

转根据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来看,通过林业措施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成本低、综合效益好,真实的吸收和减少了二氧化碳,而且不会像有些所谓低碳的工业项目,在设备生产过程中造成新的二氧化碳排放。因此林业是发展低碳经济不可缺或的重要领域。

一、森林是最大的储碳库和吸碳器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并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所以,森林具有碳汇功能。森林以其巨大的生物量储存了大量的碳。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森林被公认为最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同时又是最经济的吸碳器。与工业减排相比,森林固碳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更具经济可行性和现实操作性。森林的碳汇功能和其他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一样,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和气候安全一直起着重要的杠杆作用。

二、森林锐减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

毁林和森林退化以及灾害导致森林遭

受破坏后,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碳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联合国《2000年全球生态展望》指出,全球森林已从人类文明初期的约76亿hm2减少到38亿hm2,减少了50%,难以支撑人类文明的大厦,对全球气候变暖造成了严重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2000~2005年,全球年均毁林面积为730万hm2。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2004年,源自森林排放的温室气体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7.4%,仅次于能源和工业部门,位列第三。而且,目前全球森林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围绕哥本哈根乃至今后的国际谈判,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倡导通过恢复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以推动“减少毁林和退化林地造成的碳排放(redd+)”等政策的制定,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暖。

三、森林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森林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如大规模植树造林、治理荒漠化等,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作用;建设农田林网,起到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建设沿海防护林、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对抗御海洋灾害,保护沿海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价值。而采用抗旱抗涝作物品种、加固海岸提防、减少森林火灾和病虫灾害、加快优良林木品种选育等,有助于提高森林本身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森林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增强,反过来又会提高森林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

四、木制林产品与林业生物质能源具有固碳减排作用

增加木质林产品使用、提高木材利用率、延长木材使用寿命等都可增强木制林产品储碳能力。中国林科院专家研究得出:用1m3木材替代等量的水泥、砖材料,约可减排0.8 t二氧化碳。这既节约能源又减少污染。

此外,利用灌木和林业“三剩物”发电以及种植油料能源林发展生物柴油,可以替代部分化石能源,既增加碳汇,又减少排放,为减缓气候变暖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