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体育与健康论文

体育与健康论文

时间:2022-03-15 06:24: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体育与健康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体育与健康论文

体育健康论文:浅论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促进

【论文关键词】:体育锻炼; 心理健康; 促进

【论文摘要】: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探讨了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一些心理缺限的症状提出了与之相应的体育锻炼的疗法。

经济飞速发展、信息膨胀、社会节奏不断加快的21世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多,人际关系越来越微妙,怎样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人们生活在一个缤纷复杂的大环境中,这样就要求人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来适应时代与社会的要求。现在人们已经开始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什么是"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道德健康。人类对健康内涵的认识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同时,个体的心理健康日益得到现代社会的广泛重视。综合许多学者的不同的观点可以认为,心理健康是个体的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内部状态,个体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并充分发挥其身心的各种潜能,在应付各种问题和环境时更多表现出积极的倾向。众所周知,体育锻炼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体育锻炼通常是指那些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有些人把体育锻炼理解为任何形式的身体活动,日常生活中的行走到打扫卫生;有些人则认为,体育锻炼是做大量的有氧运动或力量练习。可以看出人们对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还不够明了。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人的心理健康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体育锻炼与情绪方面

体育锻炼可以改善情绪。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主要指标。良好的情绪对人的行为具有增力作用,消极的情绪会影响人的正常学习工作,还会对人的身体心理产生许多不良影响。长时期的情绪压抑,忧虑和紧张,还可导致疾病。有调查表明, 人运动时大脑会产生一种类似吗啡作用的物质---内啡肽。吗啡的作用是消痛并使人产生欣快感, 内啡肽也会产生欣快感, 它可以降低抑郁、焦虑、困惑以及其他消极情绪的程度。体育锻炼也给人们提供一个机会, 使人们能够分散对自己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在单调重复性的技术动作中, 通过冥想思考等思维活动, 可能促进思维反省和脑力的恢复, 这种对注意力的有效集中或转移,可以达到调节情绪目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机体产生极大的舒适感。在各种运动项目中,去感受运动的美感、力量感、韵律感、从而陶冶情操,开阔心胸,激发生活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形成豁达、乐观、开朗的良好心境。

(二) 体育锻炼与人格方面

人格,也称个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目标以及健康、积极、进取向上的人格。体育竞赛中的取胜催人奋发向上,有利于个性形成。而失败也是对人格的一种考验,在失败中挖掘有利因素可以看到成功的希望。体育运动能提高心理耐挫水平,在遇到挫折、困难时能正确地面对和处理各种挫折和困难,形成高尚的人格和独特的个性。

(三) 体育锻炼与心理适应方面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与人的交往不仅反映了人的健康状态,人与人中正常、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经常到公共场合进行体育锻炼,不仅可改善人际关系,而且能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产生亲近感,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有利于个体忘记工作、生活带来的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从而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益处,有利于形成和改善人际关系。

(四) 体育锻炼与智力方面

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人要有正常的智力,就必须有健康的神经系统和身体。认知行为假说指出:体育锻炼可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

对于学生来说是要求其学习效率,是由大脑的高级神经系统所决定的,经常从事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可促进肌体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增强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功能,使大脑供氧充分,进而使记忆力增强,思维更加敏捷灵活。通过进行体育锻炼可使学生紧张的大脑皮层得到休息,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结语

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智力, 促进身体健康, 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可使身体产生极大的舒适感, 在运动中享受节奏韵律。体育可给人们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 有助于消除体育之外的阶层或文化上的差距, 有助于消除孤独心理, 冲破"闭关自守"的生活方式, 从而增进和发展与不同类型的人的交往。体育运动对于人的心理健康的积极促进作用是其他任何方式、手段所无法替代的。我们要充分利用体育运动的有利条件, 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发挥其特殊功效, 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同时, 健康的心理又能促使机体战胜各种病魔的侵袭和摆脱各种挫折及逆境。因此,心理健康的持续化、年轻化, 需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体育与健康论文:浅析高校保健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探讨

论文关键词:保健体育课 心理健康 特殊群体

论文摘要:普通高校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保健体育课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组成部分。当前,学校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体现教育的公平性,普及体育及其健身理论,就必须把握好保健班学生体育这一环节,保障其接受体育教育的均等机会。为此,笔者从构建高校保健体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保健体育课程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内容的编制等几方面提出了一点思考,为完善高校保健体育课教学提供参考。

一、保健体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1、保健体育与保健体育课

保健体育教学是通过对体质与健康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和衡量指标等有关知识的传授, 帮助学生懂得人体保健的基本规律,鼓励学生有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引导学生合理而明智地利用已有的保健措施, 养成有益于健康的锻炼行为,并知道在必要时,如何寻求适当的帮助,使之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保健体育课是为身体比较弱、有某种疾病(暂时性或终身性)和身体某部分器官存在某种缺陷的学生开设的体育课程。

2、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是指采取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方法, 对由精神压力和冲突引起的心理障碍和躯体性不适反应,进行预防性教育和处置,以便达到指导青少年讲究精神卫生、帮助解决心理困惑、预防因心理障碍而导致的心理变态。高质量的保健体育课教学,可以改变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体育锻炼既是一种身体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因此,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而且对心理健康也有积极的作用。保健体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虽内涵不同, 但它们的确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因此,对高校病、残、弱“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保健体育课,要做到身体与心理健康教育合二为一,才能符合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高校保健体育课的现状

1、对保健体育课认识不足

教育部于1992 年、2002 年先后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已把保健体育课列为高等学校体育课的一种类型, 并明确指出:“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

2、保健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的组织与方法针对性不强

普通高校保健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都不一样, 但大同小异。说明多数学校已认识到身体康复,不仅仅是生理机能的康复,更是通过体育手段,增强对生活、学习的信心,形成积极的期望。调查中还发现:多数学校把许多中国传统的养生、康复手段拒之门外,只有少数学校在开展,其原因是:多数教师因以前没有触及过此类教材,而不能适应教学。此外,多数学校未能安装健身路径等器材,康复体疗器材匮乏,不能更好地、各尽所需地开展体疗康复运动。由此可见,保健体育实践部分选择教材单一,重统一轻个体差异,这就很难激发保健班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难以体验到保健运动的愉悦感, 其影响学生终身健身习惯的养成。

三、保健体育课课程的构建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树立新的保健体育教学思维模式

加强对高校保健体育课教学的组织领导, 重视体育保健课程的建设工作,加大实施力度,并推广传统康复、医疗体操及适应性康复体育的教材。任课教师加强对传统医疗体操,如练功十八法、八段绵、五禽戏、易筋经等进修学习,以适应教学。同时还应打破以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为主的教学体系,逐步走向以增进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相结合,培养学生终身锻炼能力和习惯。将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有机地结合,构建一种新型的保健体育课教学模式。

2、完善残疾体弱学生的教育体系, 培养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

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切实把残疾人体育教育纳入本地区教育总体规划, 建立残疾学生体育教育的行政管理机构, 使残疾学生体育教育向正规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同时结合特殊体育教育的发展规律,对现有的学生体育教学大纲进行相应的调整, 以便教师对各类残疾学生进行有效教学, 使体育保健课更加符合残疾体弱学生个体的需要,适应残疾人群众体育的发展要求。

3、构建合理的保健体育课教材体系

保健体育课教材的选择和构建, 应根据保健体育课程目标,在充分考虑保健班学生身体特点的基础上,选编教材。从保健体育资料及目前病残学生的现状看,保健体育课内容应包括保健知识,即为保健理论部分;身体练习,即为实践部分;个人选用部分,即为终身体育能力(自己创编锻炼方法组合或擅长项目的某此创新)。高校病、残、弱学生的康复不仅需要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 而且需要营养和生活卫生方面的配合,因此,保健体育课理论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身体练习的内容应根据个别情况通过课外体育活动进行选择。

4、建立合理的保健体育考核办法

客观地评定学生的成绩既能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又能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合理考核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在校期间体育水平的综合能力,有利于通过科学的考核评价来提高高校保健体育教学质量。高校保健体育课的考核应根据教材内容体系而定, 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项目相结合,对病、残、弱学生加大课外体育活动考核比例,以创编锻炼方法组合和擅长项目选择考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做到以人为本,遵循病、残、弱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所用,便于学生课外自学、自练,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四、总结

总之,新形势下的高校残疾体弱的体育教学,要将“康复、保健、健身”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使学生掌握康复、健身的基本手段、方法和保健的基本常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终身体育与保健打下基础。

体育与健康论文:试论高校体育教学与大学生的健康

论文关键词:高校体育 认识体质 身体健康 德育 心理健康

论文摘要: 高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健康的大学生的一门重要学科。高校体育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培育学生德育,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为目的,为祖国培养“四有”人才。

体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原始人类在为生存而同自然界进行斗争中,发展了走、跑、跳、投掷、游泳以及其他各种技能。这些原始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技能与现代人的体育活动都是身体的活动,其区别在于前者主要用于谋生,后者主要用以锻炼身体。体育作为一个专门的科学领域,是人类社会长期实践中,随着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受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与制约,也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服务。高校培养的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四有”人才。高校体育通过教学以及一些训练和竞赛环节,教育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以不断增强体质,确保大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一、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

要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在掌握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前提下,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坚持经常锻炼的自觉性,除一定程度上来自其本身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外,提高学生对高校体育的目的性的认识,解决好为什么锻炼?为谁锻炼?是至关重要的。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是我们自觉进行身体锻炼的目的。如果我们对锻炼的目的,有正确的认识,对体育的某一项或几项有较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且在校期间通过日常坚持锻炼养成了锻炼习惯,则这种锻炼自觉性的内在驱动力将是持久的和无穷尽的。

二、科学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科学有效的锻炼就是根据人体发展的规律,遵循科学锻炼的原则,运用体育的内容,采取适合发展身体的不同形式和方法,有针对性的锻炼身体,以促进人体的发育,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有机体的生命力,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科学的体育锻炼能够改善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增进大脑的营养供应,提高大脑的记忆力。除了对神经系统的作用,还可以增进对运动系统的技能。同时运动还能增进呼吸系统的功能。科学的锻炼要遵循全面发展的原则,也就是指体育锻炼参加者身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技能以及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另外科学锻炼要遵循经常性原则。体育老师出了带领学生上体育课外还应该引导学生经常进行锻炼,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由于身体对运动锻炼和效果有“不进则退”的规律,所以,只进行几次或只是短期进行锻炼不会取得效果的。高校一般一周只给学生安排一次体育课,这样的锻炼是不能增进学生的体质的。高校的体育教师除了积极参加体育教学外,还应该每周为学生安排一种趣味活动或者是一种类型的体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进行锻炼。只有这样坚持锻炼才能够真正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三、增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体育教学乍一看与德育好像没有什么重大的关系,其实体育教育所涵盖的德育教养的内容时多层次、多方位的。科学的体育教育能塑造文明健康的民族形象,体育教育是挖掘人生命潜能的最后锻炼手段。体育锻炼中的体育竞赛项目能够培养学生勇往直前、不畏强手、勇于拼搏的精神。另外体育竞赛是培养学生爱国热情和爱校热情的有效手段。体育竞赛具有鲜明的集体观念,这是从未代表任何集体进行比赛的人很难得到的直接、生动、感性的集体意识。在热烈紧张的竞赛场内外,集体与个人、代表者与被代表者融为一体,在学生心灵中鲜明的印下集体的观念。高校体育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的场合。与中学相比,高校人才更加丰富,并且学生都来自各个地方,这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集体气氛。高校体育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各种大型的竞赛活动,让学生都参与到其中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另外体育活动也是一个有组织性的活动,通过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组织性和组织能力。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要通过团结协作才能够达到目标。譬如篮球比赛,篮球比赛除了运动员要拥有一定的技能外,相互之间的合作十分重要。只有队员默契合作,团结一致才能够将比赛打好。参加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大学生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想。通过相互协作的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德育,让学生拥有社会美德,心理更加健康。

四、总结

高校体育不仅仅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一个平台,也是培养学生社会美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一个平台。高校体育教师应该明确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通过科学的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为国家培养“四有”人才。

体育与健康论文:浅谈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初探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生 健康教育 体育与健康

论文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是职业教育的基础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好坏直接影响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健康状况和劳动者的素质,从而影响着人才质量、经济效益和经济发展速度。但长期以来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还是存在着严重的低效率问题。本人结合中职教育实际情况,初步探讨怎样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体育与健康教育为培养专业型、技术型人才提供身体素质的保障。

新理念中等职业学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确定中等职业学校体育的总目标为: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促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要使现代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保持完善的健康状态,就必须认真地开发学校体育规划与科学布局以及体育课程资源利用。

一、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观念和指导思想的落后

其一,现在大部分中职学校实行开放招生,招收的学生大多来自不同地区。许多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时期接受的健康教育与目前所接受的健康教育存在根本上的理念差距。部分学生连完整的体育课都没有上过,技能的差异导致学生间接受能力的差异。部分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必然容易对所学事物失去兴趣。其二,大部分中职学校对健康教育的弊端在于对“健康”概念认识模式的模糊不清,这对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是十分不利的。

2.课程内容的陈旧与教授方法的落后

教育部在修订后的《纲要》中明确规定:“在中职二年级实行拓展模块(学生自主选项教学),让学生选择自身喜欢的课程。”目前,由于大部分中职学校领导对培养社会紧缺的应用性人才的专业教学方式更加重视,把更多经费投人到校专业课设置与配备上,而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相关功能却无法全部一步到位,导致健康教育只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并没有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合理化地结合。校方的思想怠慢使多数教师丧失了教学积极性。有的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往往忽略实践教育,重视理论的教学,没有很好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3.教学评价方式和标准的不灵活

多数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成绩时主要采用定量评价,而很少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考核标准过于单一。多数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的考核标准,而对新的考核制度不很适应而难以接受,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新的评价体系过于复杂而退求其次。

二、相关建议及对策

1.改善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方法发展趋势应以以下教学方法为主流:启发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就是在体育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启示下,先让学生自己积极思考,然后教师总结明确结论。研究式教学法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先思考、研究、探索、讨论,教师后讲解、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合作式教学方法是一种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合作式教学方法能够提高职校生的团结合作能力,达到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教学目标。

2.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要改变以往评价单一化的做法。要求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们不要怕麻烦,尽量做到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考试与测验相结合。努力做到评价方式多元化。

3.结合各校特点,开展阳光体育

长期系统的健身锻炼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提高骨量,预防骨质疏松,从而使骨变得强壮、牢固;身体活动使得关节更加灵活、稳固;经常参加身体锻炼,可使肌肉产生良好的适应性变化,表现为肌肉的健壮、有力。

4.转变教师观念.加强师资培训

教师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转变教师观念十分重要。新体育课程要求体育教师要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教学的研究者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因此,教师的责任任重道远。职业学校体育教师的师资培训工作相对比较薄弱,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培训。

总之中职体育校本教材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专业特征进行编写,与时俱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中职特征、学校特征、专业特征,为学生的专业技能添彩,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学校共同进步、社会繁荣发展。

体育与健康论文:浅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选项教学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普通高中 体育与健康 选项教学 意义

论文摘要:选项教学是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结合笔者的体育选项教学实践,论述了实施选项教学的意义。包括选项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有效促进教师素养的提高两个方面。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和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实施选项教学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水平以及社会、个人发展的需要,从学校为其提供的若干运动项目中选择1~2项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以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科学合理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与手段。它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主动参与锻炼的意识。也为教师专业特长的发挥开拓了用武之地。

一、选项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1.实施选项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的教材、教学手段是学习的外因,学生学习的兴趣、愿望、知识基础、发展水平是学习的内因。学生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凭借教师的主观愿望,注入、灌输,甚至强迫、命令是达不到教育目的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的提高,才能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合作,从而主动建构知识,增长技能,实现终身发展。

实施选项教学,能使绝大多数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因此,学生内心蕴藏着渴望学习和参与体育活动的极其浓厚的兴趣,并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有了这份热情,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变教师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参与学与练,大胆尝试和探索,敢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实施选项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运动心理学指出:“一个人有了认识某种事物的需要,这种占优势的倾向性就会引起一个人与满足该需要有关的意志活动,并使人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之中,也使智力积极活跃起来。”高中生经过了义务教育学段九年的《体育与健康》的学习,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心的发展,学生“项项都要学,项项学基础”的传统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需求。高中阶段的学生萌发和追求的是身心的满足和获取成功的体验。选项教学正是基于学生的这种需求,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萌生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为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空间。在选项教学活动中,学生激发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然后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凭借这种积极高涨的学习情绪和敏锐的智力活动,就能更快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3.实施选项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与技能水平。

通过实施选项教学,可使学生获得某一运动项目比较完整的知识、技术、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如篮球、足球、排球等一些集体性的项目。通过较长时间的系统学习与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竞争意识与自我控制的能力等;田径项目则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自我超越的意识等。实施选项教学,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例如,在篮球选项课教学中,首先对学生进行一些基本功练习,如身体素质、基本技术、简单的裁判规则训练等,然后依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竞技水平进行分组比赛,并依次循环。每一轮循环下来,教师针对问题进行讲解指导。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技能水平,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

4.实施选项教学为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选项教学使学生的专项技术水平进步很快,涌现出了一批体育骨干,这些体育骨干在课余自发组织了各种比赛,例如,年级篮球联赛、年级足球杯赛等等,同时还组织同学进行专项技术训练,不仅使学生的专项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还提高了同学们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5.实施选项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通过选项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发展了学生的体育特长,提高了他们的体育兴趣和参与意识。实践证明,在足球选项教学中,长时间足球练习和比赛磨合,培养了学生对足球运动更加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这一点可从学生自觉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多上来证实。由于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因而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活动应运而生。不仅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运动技术水平和自主学习、自主练习能力,并使体育运动成为学生课余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终身体育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学生好胜的天性,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终身体育的观念,通过选项学习使学生在高中学习期间能掌握1~2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二、选项教学能有效促进教师素养的提高

1.选项教学有利于教师专业特长的发挥。

在过去的学校体育教学中,不管体育教师是什么专业出身,有什么专业特长,篮球、足球、田径、体操等,项项都得教,可教学效果却是吃力不讨好,严重地挫伤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体育教师都很清楚,并不是任何教师对所有的运动项目都很“内行”,也有“弱势”项目存在。开展选项教学后,学校能根据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去安排课务。这既能焕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又能充分展现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熟练地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使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结构和特点,开拓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娴熟地传授知识、技术和技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选项教学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拓展。

随着选项教学的不断开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专项运动技能会逐步提高,不少同学对一些运动项目知识的了解和技能的掌握都非常的不错,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不亚于我们教师,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有压力就会有动力,这将能激发教师的教学欲望。面对这样的压力,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的教学水平,就会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如果教师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不足,并在与学生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自觉地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吸收新鲜信息,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并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改革,积极进取。师生互动还有利于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得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和谐和愉快。

3.选项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选项教学,可以使教师专心致志地研究某一个单项,练好扎实的基本功,发挥自己的专项特长,对本专业的各项内容达到精通的程度。做到既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做出相应的策略调整,合理安排教材,设计出切合学情的教法,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和教育教学的深入开展。

体育教师应时刻注意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牢固树立素质教育质量观,紧跟形势发展,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学习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形成新技能。

三、选项教学有利于业余运动队员的选拔和体育特长生的专项选择

高中学生的比赛往往是一些单项的比赛,如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过去的教学方式造成了教师对同一项目的各个年级之间的学生了解不够,认识不足,因此在参加各种比赛时教师挑选队员往往比较困难,不能及时从各个年级中选拔出优秀的队员参加比赛。而在选项教学中,教师熟悉自己所教学生的情况,很容易从不同年级的同一项目中挑选出优秀的队员,为各种比赛做好了前期的准备。

另外,普通高中还有向高等院校输送体育后备人才的任务和职责,而现在体育高考都需要考生有自己的特长,选项教学以后,学生能够通过三年的课堂学习和训练,把自己体育课上所选的项目作为自己体育高考的专项来报名,从而争取专项考试的优异成绩。

四、选项教学有利于场地器材的安排与使用

普通高中各学校往往是班级多、人数多而场地器材缺乏。过去的体育授课方式是每一个年级的体育教师根据自己年级的情况去安排教学计划与布置场地器材,这样就会出现不同年级之间因同时上同一类项目的内容而出现场地器材不足或冲突的情况,而有时又都不上某一项目,造成器材的闲置。实行选项教学后,则可以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充分提高学校场地器材的利用率,弥补了场地器材的不足。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体育与健康论文:浅谈关于体育与健康新课程与旧课程的对比分析

【论文关键词】体育与健康 新课程 对比

【论文摘要】本人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总目标、基本理念进行简要的阐述,再对新老课程诸多因素进行对比,以期为体育教师提供理论参考。

一、前言

教育部于 2003 年 4 月重新制订和颁发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体育新课标),这场改革也被称为多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体育课程改革的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无论是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还是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到课程管理、课程资源以及教材建设,全面进行改革。

在新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体育课程的总目标表述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二、课改前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对比

1.指导思想不同

体育新课标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为课程目标。而过去的体育课程由于受历史的局限,没有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主要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指导思想,在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方面不够重视。现行的体育新课程标准与过去的体育课程相比,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再者是以前的体育课程更多的是考虑教师如何教教材,而不是有创造性的开发教材,深化教学内容不够。体育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本,课程教学要从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这方面作为基点,其表述更多的是从学生方面考虑,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可能。

2.目标体系不同

体育新课标目标包括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目标,主要是根据课程目标划分领域目标,根据领域目标划分水平目标,从而形成了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三个递进的目标体系。从三个目标的关系看,体育新课标目标统领着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它制约着其它层次的目标。领域目标则制约着水平目标,是属于“中级目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受控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同时又控制和指导水平目标,水平目标是属“下级目标”。这使得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化、更具操作性。以往的体育课程只提出了“一个教学目的和三项教学的基本任务”,即“以增进学生健康, 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以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初步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为三大教学任务,其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混淆不清、相互重叠,使得总体的课程目标比较笼统、操作性不强。

3.学习领域不同

体育新课标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五个学习领域实际上有两条主线组成,一条是身体运动主线,另一条是健康主线。虽然课程标准将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划分成五个学习领域,但五个学习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个领域都不能脱离其他领域独立实现课程目标;以往的体育课程则是根据运动项目划分学习领域,倡导的是一种竞技运动的教学体系,每个领域可以脱离其他领域而独立存在。并且,老体育课程将一个年级划分为一个学段,年级和学段之间的教学内容缺乏连续性,不能进行有机的衔接。

4.内容标准不同

体育新课标主要是构建本门课程学习的目标体系和评价原则,对完成课程目标所必需的内容和方法只是提出了一个大体范围,各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此外,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情感、意志和健康方面的要求具体化;老体育课程则主要规定了各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但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意志品质等制作了总的原则规定,教师的工作只能是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生掌握规定的知识、技能与技术,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十分有限。

5.评价方法不同

体育新课标强调建立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评价方式上,既注重终结性评价,也注重过程性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自评和互评。在评价的内容上,既包括对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的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努力使评价内容与课程目标相一致。老体育课程主要重视对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程度及体能状况进行评价,是评价内容与课程目标脱节,并最终导致教学实践与教学目标的背离。

三、结束语

总之,现行的高中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无论在指导思想、理念、内容、实施标准,还是在评价标准等方面,都与以往的“体育教学大纲”都有诸多的不同和突破。只有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基本内涵进行深刻的理解,才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切实贯彻新课改的理念。

体育与健康论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的探析

[论文关键词]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 学习评价

[论文摘要]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把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体能、知识与技能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新一轮课改,体育与健康课程就评什么,怎样评,成为一线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探究的重点,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话题。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内容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五或水平六)改变了过去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教学实数的框架。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体育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强调在评价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同时,要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以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真正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和教育功能。具体评价内容如下:

1.体能的评价。体能主要包括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和健康有关的体能,《课程标准》更强调对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进行评价,可以从学习目标中选择几项体能进行评定。在对学生的体能成绩进行评定时,可参照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结合学生的个体基础与进步幅度进行体能成绩评定。另外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考核项目。

2.知识与技能的评价。高中体育教学评价强调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以及专项运动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情况。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的选项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运动爱好在学校确定的范围内选择运动项目作为学习的内容。

3.学习态度的评价。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树立学生有终身体育的意识,把这种学习的态度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的重要内容。那么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上的出勤与表现、学生在课外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活动的行为表现等。可从能否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活动、能否积极投入健康教育活动、等几方面进行学习态度的评价。

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体育与健康课中,学生的情意表现主要为:能否战胜胆怯、自卑,充满自信地进行体育与健康活动;能否敢于和善于克服各种主、客观困难与障碍,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与健康活动;能否善于运用体育活动等手段较好地调控自己的情趣等。学生的合作精神则主要表现为:能否理解和尊重他人;能否遵守规则、尊重裁判;能否在学校和社会的体育与健康活动中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表现出负责任的社会行为等。

5.健康行为的评价。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健康行为也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内容之一。学生的健康行为评价内容主要有:是否有不良生活习惯,是否学会制订并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是否注意个人的卫生,是否为维护公共卫生而努力等。

(二)怎样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的评价

1.评价时运用好两个标准。

(1)由单一评价标准向多元评价标准转变。依据《课程标准》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内容,可以将学习成绩评定标准分为绝对性标准、相对性标准、个体差异标准。这三种评价标准各自都存在着优点和缺点,如果单一地使用任何一种评价标准,都难以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要使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效果,应将多种评价标准结合起来使用,即评价标准多元化。

(2)允许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课程标准》把制订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标准的权利下放给体育教师,由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各评价指标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这不仅有利于体育教师更客观、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学生,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还有利于发挥体育教师的主人翁精神,激发其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2.评价时选择好几种方法。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定量的评价方法比较适合于对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做出评价,但很难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锻炼习惯、意志品质、健康行为等。这样就要求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一是在对某些可量化的因素进行定量评价以后再对那些不能量化的因素进行定性评价,二是对某些因素进行量化后得到的结果进行定性分析,这样就使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实践中,学习目标主要是在“过程”中完成的,其中许多目标如果不在“过程”中进行评价,放到学期末再终结性评价是毫无意义的。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方法必须多元化,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位于一体。这样既保证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又调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三)学生学习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课程标准》提出,在确定体育学习评价内容时,除了要注意其评价内容

的全面性以外,还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让学生选择自己所擅长的项目参与评价,既体验成功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因有运动天赋而体育学习成绩好,在体育学习中的优点就多些,有的学生则恰恰相反,这是个体差异的反映,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随着体育的发展,学生可通过不同渠道和不同层面获得体育的知识与体育技能。如果单单以体育教师的评价来对待学生,是很片面的,是不合理的。因此既要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外部评价,也要强调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学生互相之间的评价,还可让家长参与评价。

4.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学习评价过程中,体育教师绝不能以一次成败论英雄,而是要从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采取激励的手段和方法,促进其主动全面地发展。

综上所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与传统的体育学习评价相比,更为强调评价体系的多元化,教师应突出评价的反馈与激励作用,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为每个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

体育与健康论文:论体育与健康水平综合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

【论文关键词】体育课;新课程;学习评价;学习兴趣

【论文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如何评定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是一个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综合学习评价体系。通过在实验班采用该评价体系,对照斑采用原有的以竞技、体能为主的终结性评价的对比实验,来论证实验班的教学效果是否明显好于对照班。实验表明,实验班在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体育课成绩、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和对照班比较,都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说明该综合学习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0.前言

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在开展新课程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关于水平四学生评价方式改革的研究,在《教育部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建立了一套以“学生成长记录袋”为基础,结合学生体质测试及模块评价.以改革学科评价方式为重点,旨在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主要目的.以对学生学习活动全过程评价为主的水平四综合评价体系,使学生评价与贯彻新课程理念相对接。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通过随机抽取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学初一(1)班为实验班男生23人,女生21人,初一(2)班为对照班男生22人,女生24人,实验时间为一年。

1.2研究方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

1.3新课程理念下的水平四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1.3.1构建学生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等可测部分,还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表现进行记载。将参加校以上运动会比赛作为加分条件,视情况加5一l0分。

1.3.2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等生理指标的考核,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但将其分值调整为占总分的40一50%。1.3.3拓展原评价中的出勤及上课表现,将努力程度、参与态度、合作探究、心理健康、等纳入评价体系,分值为20%。

1.3.4对平时上课认真但由于受先天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取得优晃的同学,经本人申请小组讨论,可以自己的特长展示而获得加分.视情况加5—10分。

1.3.5对体育基础知识和运动常识进行考查,但采用讲授和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办法,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分值为20%。

1.3.6评价采用等级加评语的方式。等级分优(85分以上)良(75—84分)及格(60一74分)不及格(59分以下)。在期末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简短评语,交班主任一并写入该学生的报告单中。

2.研究结果

2.1学生的学习兴趣指标的统计(表1)

采用中学生兴趣量表在实验前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习兴趣进行统计并检验。量表来源自汪晓赞(2005)的博士论文《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分体育学习消极兴趣、体育学习积极兴趣、运动参与程度、自主与探究学习、对体育的关注和对体育的认识六个维度。

由表l看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前各项统计并无差别.而实验后具有高度显著性的差异,说明实验班采取的综合评价体系效果显著。

2.2身体素质和体能指标的统计由表2看出,实验前各项指标的T检验中P均大于0.05,而实验后P值均小于0.0l,说明该综合评价体系更有利于实现技能及身体健康领域的学习目标。

2.3学生体育课成绩、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水平统计由表3看出实验后实验班在体育课成绩和体质健康测试中均明显优于对照班,说明该综合评价体系更有利于学生体育课成绩和体质水平的提高。

3.分析与讨论

3.1科学合理的评价对学生起着重要的“指南针”的作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更应该公平、公正、合理的评价每一个学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更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体育与健康的课程目标。

3.2通过特长展示加分,能够使既使通过努力也无法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也可以达到理想的成绩,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这也体现了新课程强调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体育课中获得乐趣的理念。

3.3变原来一味填鸭式的灌输体育与健康知识为多种渠道的学习方法,更能是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基本知识。

3.4学生学习成绩评定不仅有教师参与,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进行多主体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建立自我评价表及小组评价表,组织学生学习如何进行自评及小组评价。然后,教师结合自评及小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体现了评价的公平性、公正性,主体性和民主性。

3.5过程性评价使受先天条件影响的学生也能够从中看到取得优异成绩的希望,受到鼓舞和激励,同时也对自恃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具有一种约束和鞭策,从而能够激励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

4.结论

4.1该综合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运动参与领域、心理健康领域及社会适应领域的学习目标。

4.2该综合评价体系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运动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实现健康领域、技能领域的学习目标。

4.3该综合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育课成绩和体质健康测试水平的提高。

4.4该综合评价体系中建立成长记录袋、特长展示加分、调整各项分值等措施是切实可行的。

4.5该综合评价体系重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有利于发挥课堂评价的反馈功能,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体育与健康论文:浅析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融入素质教育之我见

[论文关键词]品德教育 能力培养 强化素养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已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必须将素质教育融入课程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基础课程,更需将一个灵魂、两个重点、三个掌握及四种能力融入其中。

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得明确职业素质教育的目标。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目标可概括为:一个灵魂、两个重点、三个掌握、四种能力和一个健康。一个灵魂是指政治思想素质,两个重点是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个掌握是指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专业知识、掌握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四种能力是指继续学习的能力、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立业创业的能力、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一个健康是指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体育与健康》作为基础课,国民必修课,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在体育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现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谈谈素质教育实施的点滴体会及思考。

一、贯彻素质教育就必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 大批较优秀的初中毕业生选择读高中考大学的路径, 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已经没有分数的“门槛”, 进来的学生生源素质逐年下降。据调查,中等职业学校85%以上的学生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成绩总在班中垫底,他们是义务教育中的“失败者”。

由于初中乃至小学都饱受“白眼”,因此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除了学习成绩不理想之外,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较差,各方面的能力欠缺,如:缺乏劳动意识,缺乏与人交往沟通能力,缺乏对师长的尊重理解、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等。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挖拙教材内涵,强化思想教育

目前使用的体育教材是有我校一位老师参编的教材,其间有“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的章节,故而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行为与健康”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教学之中,使学生不仅得到了体育锻炼,而且得到了“做、立、行、走”等肢体语言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2.采用多种形式,增强学生自信

课堂上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在开学第一次课堂上,便告知学生,现在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大家应该重拾信心,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随后以诚信到操场上课为要求宣布了上课的注意点,宣布一学期没有无故旷课现象,平时分为100分。让学生从不逃课做起,这样有助于让学生树立一定的自信。

此外,我还注重课堂提问艺术和考核方式,多表扬,多肯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反馈”是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反馈在教学中适时给学生的能力掌握情况作出评价,随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而每个学生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并能将这一措施体现在教学反馈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的成功,发展学生学习中获取知识而带来的直接兴趣,也产生了由即时奖励而带来的间接兴趣,从而培养和巩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贯彻素质教育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能力

如何更好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点,体育作为一门交际语言,在我国的开国之初就发挥过重大作用(乒乓外交),其应用则显得更加的重要。

1.在体育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现在的社会是一个讲究合作的社会,单枪匹马的方式已经不再为人们所崇尚。尤其到了工作单位之后,没有很好的合作能力,就缺乏必要的生存技能。而我们的学生以90后为主,家庭条件的优越,家长的偏爱,使得他们形成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对同学的困难视而不见,喜欢独来独往。

针对这一点,在体育教学中,我特意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就是按照学生的性别、爱好、锻炼经历、技能状况、家庭背景及对学生的总体评价,分三个层次锻炼(水平比较好的一组,水平一般的一组,刚学的一组)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是学习者的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即只有小组所有成员都完成各自的目标,自己才能获得成功,这是一种“荣辱与共”的交互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为每个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宽松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显现出积极的状态,能较大程度地发挥集体互助力量。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据统计资料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使工作成功率与个人幸福达成率达85%以上;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因素中,85%决定于人际关系,而现在的中职学生,作为90后,又是家中的独苗,缺少与人交往的能力,同学之间经常发生口角,多数是因为语言不好听,表达方式不适宜等情况。

看到这一点,在进行锻炼的时候、分组对抗的时候,引导学生讨论、沟通自己所需要的队友应该具有什么优点,你是怎样发现他人这些优点的,从而使学生得出人际关系的决窍在于自己能真正的去发现和尊重他人。

3.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职教理念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为了让学生日后能够进行自主锻炼的目的,能够跟上时代节拍,我们就必须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及创新的思想。培养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创新能力及立业创业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观念,改革教法,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从‘独奏者“的角色逐步过渡到”指挥者“的角色,从教师的”启发式“发展到”参与式“,从’封闭式”发展到“开放式。”动之以情、导之以趣、授之以法,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对学生灌输终生锻炼的作用。

三、贯彻素质教育就必须关注职业素养培养

1.用自己的教学热情来感染学生,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职校学生学习基础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上课调皮、旷课、做小动作己是见怪不怪。但如果教师走进课堂时精神饱满、笑容满面、声音响亮、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就能吸引学生自觉认真地听课,积极锻炼,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渲染学生。通过多媒体的事例展示、实物动作的运用、实际操作的演示让学生感受到掌握技能的乐趣。同时通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承担不同程度的角色,如: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让学生们找到自己的位置,体会参与的过程。

3.够用的教学观点和实用的内容。若所学非所用或不能预见其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对相应内容的学习兴趣就会淡化。适时地把学习内容与身边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加以说明,学生对学习该内容就会感兴趣。如乒乓球扣球时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动作体会不同的方式,或要求学生用用不同的力量、不同角度体会乒乓球扣球的动作。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愉快中成长。

总之,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只有乐于学习时,思维才会处于激活状态,学习效果才会最明显。体育作为一种语言交际工具,需要教师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参与终生锻练的能力,同时培养判断能力、运用能力、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体育与健康论文:浅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选项教学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普通高中 体育与健康 选项教学 意义

论文摘要:选项教学是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结合笔者的体育选项教学实践,论述了实施选项教学的意义。包括选项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有效促进教师素养的提高两个方面。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和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实施选项教学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水平以及社会、个人发展的需要,从学校为其提供的若干运动项目中选择1~2项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以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科学合理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与手段。它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主动参与锻炼的意识。也为教师专业特长的发挥开拓了用武之地。

一、选项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1.实施选项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的教材、教学手段是学习的外因,学生学习的兴趣、愿望、知识基础、发展水平是学习的内因。学生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凭借教师的主观愿望,注入、灌输,甚至强迫、命令是达不到教育目的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的提高,才能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合作,从而主动建构知识,增长技能,实现终身发展。

实施选项教学,能使绝大多数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因此,学生内心蕴藏着渴望学习和参与体育活动的极其浓厚的兴趣,并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有了这份热情,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变教师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参与学与练,大胆尝试和探索,敢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实施选项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运动心理学指出:“一个人有了认识某种事物的需要,这种占优势的倾向性就会引起一个人与满足该需要有关的意志活动,并使人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之中,也使智力积极活跃起来。”高中生经过了义务教育学段九年的《体育与健康》的学习,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心的发展,学生“项项都要学,项项学基础”的传统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需求。高中阶段的学生萌发和追求的是身心的满足和获取成功的体验。选项教学正是基于学生的这种需求,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萌生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为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空间。在选项教学活动中,学生激发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然后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凭借这种积极高涨的学习情绪和敏锐的智力活动,就能更快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3.实施选项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与技能水平。

通过实施选项教学,可使学生获得某一运动项目比较完整的知识、技术、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如篮球、足球、排球等一些集体性的项目。通过较长时间的系统学习与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竞争意识与自我控制的能力等;田径项目则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自我超越的意识等。实施选项教学,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例如,在篮球选项课教学中,首先对学生进行一些基本功练习,如身体素质、基本技术、简单的裁判规则训练等,然后依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竞技水平进行分组比赛,并依次循环。每一轮循环下来,教师针对问题进行讲解指导。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技能水平,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

4.实施选项教学为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选项教学使学生的专项技术水平进步很快,涌现出了一批体育骨干,这些体育骨干在课余自发组织了各种比赛,例如,年级篮球联赛、年级足球杯赛等等,同时还组织同学进行专项技术训练,不仅使学生的专项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还提高了同学们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5.实施选项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通过选项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发展了学生的体育特长,提高了他们的体育兴趣和参与意识。实践证明,在足球选项教学中,长时间足球练习和比赛磨合,培养了学生对足球运动更加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这一点可从学生自觉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多上来证实。由于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因而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活动应运而生。不仅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运动技术水平和自主学习、自主练习能力,并使体育运动成为学生课余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终身体育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学生好胜的天性,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终身体育的观念,通过选项学习使学生在高中学习期间能掌握1~2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二、选项教学能有效促进教师素养的提高

1.选项教学有利于教师专业特长的发挥。

在过去的学校体育教学中,不管体育教师是什么专业出身,有什么专业特长,篮球、足球、田径、体操等,项项都得教,可教学效果却是吃力不讨好,严重地挫伤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体育教师都很清楚,并不是任何教师对所有的运动项目都很“内行”,也有“弱势”项目存在。开展选项教学后,学校能根据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去安排课务。这既能焕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又能充分展现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熟练地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使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结构和特点,开拓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娴熟地传授知识、技术和技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选项教学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拓展。

随着选项教学的不断开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专项运动技能会逐步提高,不少同学对一些运动项目知识的了解和技能的掌握都非常的不错,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不亚于我们教师,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有压力就会有动力,这将能激发教师的教学欲望。面对这样的压力,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的教学水平,就会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如果教师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不足,并在与学生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自觉地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吸收新鲜信息,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并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改革,积极进取。师生互动还有利于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得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和谐和愉快。

3.选项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选项教学,可以使教师专心致志地研究某一个单项,练好扎实的基本功,发挥自己的专项特长,对本专业的各项内容达到精通的程度。做到既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做出相应的策略调整,合理安排教材,设计出切合学情的教法,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和教育教学的深入开展。

体育教师应时刻注意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牢固树立素质教育质量观,紧跟形势发展,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学习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形成新技能。

三、选项教学有利于业余运动队员的选拔和体育特长生的专项选择

高中学生的比赛往往是一些单项的比赛,如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过去的教学方式造成了教师对同一项目的各个年级之间的学生了解不够,认识不足,因此在参加各种比赛时教师挑选队员往往比较困难,不能及时从各个年级中选拔出优秀的队员参加比赛。而在选项教学中,教师熟悉自己所教学生的情况,很容易从不同年级的同一项目中挑选出优秀的队员,为各种比赛做好了前期的准备。

另外,普通高中还有向高等院校输送体育后备人才的任务和职责,而现在体育高考都需要考生有自己的特长,选项教学以后,学生能够通过三年的课堂学习和训练,把自己体育课上所选的项目作为自己体育高考的专项来报名,从而争取专项考试的优异成绩。

四、选项教学有利于场地器材的安排与使用

普通高中各学校往往是班级多、人数多而场地器材缺乏。过去的体育授课方式是每一个年级的体育教师根据自己年级的情况去安排教学计划与布置场地器材,这样就会出现不同年级之间因同时上同一类项目的内容而出现场地器材不足或冲突的情况,而有时又都不上某一项目,造成器材的闲置。实行选项教学后,则可以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充分提高学校场地器材的利用率,弥补了场地器材的不足。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体育与健康论文:试论高校体育教学与大学生的健康

论文关键词:高校体育 认识体质 身体健康 德育 心理健康

论文摘要: 高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健康的大学生的一门重要学科。高校体育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培育学生德育,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为目的,为祖国培养“四有”人才。

体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原始人类在为生存而同自然界进行斗争中,发展了走、跑、跳、投掷、游泳以及其他各种技能。这些原始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技能与现代人的体育活动都是身体的活动,其区别在于前者主要用于谋生,后者主要用以锻炼身体。体育作为一个专门的科学领域,是人类社会长期实践中,随着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受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与制约,也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服务。高校培养的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四有”人才。高校体育通过教学以及一些训练和竞赛环节,教育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以不断增强体质,确保大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一、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

要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在掌握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前提下,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坚持经常锻炼的自觉性,除一定程度上来自其本身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外,提高学生对高校体育的目的性的认识,解决好为什么锻炼?为谁锻炼?是至关重要的。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是我们自觉进行身体锻炼的目的。如果我们对锻炼的目的,有正确的认识,对体育的某一项或几项有较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且在校期间通过日常坚持锻炼养成了锻炼习惯,则这种锻炼自觉性的内在驱动力将是持久的和无穷尽的。

二、科学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科学有效的锻炼就是根据人体发展的规律,遵循科学锻炼的原则,运用体育的内容,采取适合发展身体的不同形式和方法,有针对性的锻炼身体,以促进人体的发育,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有机体的生命力,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科学的体育锻炼能够改善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增进大脑的营养供应,提高大脑的记忆力。除了对神经系统的作用,还可以增进对运动系统的技能。同时运动还能增进呼吸系统的功能。科学的锻炼要遵循全面发展的原则,也就是指体育锻炼参加者身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技能以及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另外科学锻炼要遵循经常性原则。体育老师出了带领学生上体育课外还应该引导学生经常进行锻炼,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由于身体对运动锻炼和效果有“不进则退”的规律,所以,只进行几次或只是短期进行锻炼不会取得效果的。高校一般一周只给学生安排一次体育课,这样的锻炼是不能增进学生的体质的。高校的体育教师除了积极参加体育教学外,还应该每周为学生安排一种趣味活动或者是一种类型的体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进行锻炼。只有这样坚持锻炼才能够真正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三、增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体育教学乍一看与德育好像没有什么重大的关系,其实体育教育所涵盖的德育教养的内容时多层次、多方位的。科学的体育教育能塑造文明健康的民族形象,体育教育是挖掘人生命潜能的最后锻炼手段。体育锻炼中的体育竞赛项目能够培养学生勇往直前、不畏强手、勇于拼搏的精神。另外体育竞赛是培养学生爱国热情和爱校热情的有效手段。体育竞赛具有鲜明的集体观念,这是从未代表任何集体进行比赛的人很难得到的直接、生动、感性的集体意识。在热烈紧张的竞赛场内外,集体与个人、代表者与被代表者融为一体,在学生心灵中鲜明的印下集体的观念。高校体育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的场合。与中学相比,高校人才更加丰富,并且学生都来自各个地方,这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集体气氛。高校体育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各种大型的竞赛活动,让学生都参与到其中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另外体育活动也是一个有组织性的活动,通过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组织性和组织能力。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要通过团结协作才能够达到目标。譬如篮球比赛,篮球比赛除了运动员要拥有一定的技能外,相互之间的合作十分重要。只有队员默契合作,团结一致才能够将比赛打好。参加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大学生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想。通过相互协作的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德育,让学生拥有社会美德,心理更加健康。

四、总结

高校体育不仅仅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一个平台,也是培养学生社会美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一个平台。高校体育教师应该明确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通过科学的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为国家培养“四有”人才。

体育与健康论文:关于江苏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方式与体质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论文摘要:通过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10所高校1500名大学生体育锻炼方式与体质健康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为:大学生体育锻炼方式与体质健康有显著的相关性,经常锻炼的大学生组体质健康优秀和良好率高于偶尔锻炼的大学生组。建议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实施有效的干预。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方式;体质健康

1前言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目前对人们健康的威胁,15%——20%来自遗传因素,20%一25%来自环境因素,50%——55%来自个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10%——15%来自卫生和医疗保健条件。可见生活方式对人类的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召开了“健康促进与身体运动(HealthPromotionAndPhysicalActivity)”为主题的会议,大会敦促各国政府把推动大众体育的发展作为公共健康与社会政策的组成部分。并明确提出了“使体力活动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石。”那么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处于18—23年龄段的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如何,与体质健康究竟呈现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本文将进行深入的研究。

2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2.1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江苏省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为样本具有代表性,根据截至2004年江苏省高等院校结构比例,首先分层抽取10所高校,然后在每所院校抽取150名全日制大学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期刊、杂志、报纸等途径查阅有关生活方式研究、体质健康研究、行为理论和动机理论等相关文献资料100余篇(本),确定研究空间以免重复,寻找本研究的理论支持和可借鉴的研究方法。

2.2.2社会调查法

2.2.2.1问卷调查法

参考Prentice,W.E.于1990建立的生活方式自评量表(来自FitnessandWellnesforLife)J,在11位专家的指导下,制定出我国大学生生活方式自评量表。包含:饮食方式,睡眠方式,体育锻炼方式,嗜好方式,就医方式和应激方式等6个一级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所有的二级指标有“从未”、“有时”、“坚持”三个选项,分别以3、2、1或1、2、3记分,得分高者生活方式相对健康,反之其某些生活方式要素有待改进。本文选取其中的体育锻炼方式指标进行研究。2005年10月下旬,采用研究者现场发问卷,学生独立填写,当场收回的方法,向10所调查院校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1499份,回收率为99.9%,有效问卷1432份,有效率为95.5%。

2.2.2.2体质健康调查法

向各院校索取对应调查范围的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教育部规定《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需归档保存)。

2.2.3数理统计法

首先对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筛选和录入,然后运用$PSS12.0作数据整理与统计。

根据量表中锻炼方式的3个二级指标的得分总和对样本进行分组,高于或等于7分者归为经常锻炼组,低于7分而大于4分者归为有时锻炼组,小于或等于4分者归为偶尔锻炼组。运用卡方检验,比较这三个群体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有无显著性差异。

3大学生体育锻炼方式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有19.3%的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59.0%的大学生有时参加体育锻炼,有21.7%的大学生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相似的研究成果有:天津7所高校12.3%的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65.9%的大学生有时参加体育锻炼,而21.8%的大学生从未参加体育锻炼;长春市大学生经常锻炼的占22.2%,有时锻炼的占60.0%,几乎不锻炼的占17.8%。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有学校体育教育、体育氛围和政策法规的实施等:首先,目前学校体育的“应试教育”现象十分突出,教学围绕考试圈,为了考试而教学。体育锻炼追求的只是眼前利益和近期效益,体育考试及格、体育达标、中考体育加分等,而诸如体育素养,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技能这些能使学生受益的体育素质被忽略。其次,周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气氛和情调作为一个外界刺激因素,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对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有较大影响的是学校“体育群体”,笔者通过对大学生课余体育现状调查发现,大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主要依靠大学生自发组织。这种活动方式和组织形式不利于学校资源的利用,也不利于高校体育的科学指导和发展。因此我们要想提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率和质量,必须促进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最后,虽然教育行政部门历来高度重视学校体育,曾多次以不同法定形式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规定。1990年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指出:“要确保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包括体育课)。国家体委于1995年6月23日了《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强调学校做到保证学生每天要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每年组织学生开展二次远足、野营活动,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身体检查。1995年颁布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也明确规定学校应当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开展课余训练和竞赛。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但是,目前我国学校体育领域中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想把体育政策法规落到实处,而不仅仅留于形式或行政口号,要依赖于法律监督、学校领导教师的重视以及有效的舆论宣传和导向。

4大学生体质健康等级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大学生总的体质健康不及格率为1%,及格率为31%,良好率为51%,优秀率为17%。合格率达到了教育部预计值(98%),其中及格率超出教育部预计值(23%)8个百分点,良好率超出教育部预计值(50%)1个百分点,优秀率低于教育部预计值(25%)8个百分点,可见,大学生体质健康不容乐观。相似的研究成果有:“湖北省大学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为2.17%,及格率为37.21%,良好率为47.29%,优秀率为13.27%”(吴建喜,陈伟,曾吉等);“辽宁省大学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为10.25%,及格率为58.68%,良好率为21.13%,优秀率为9.94%”(刘贺,孙德瑞,高亭昕等);“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为1.45%和0.2%,及格率为2O.57%和28.7%,良好率为51.95%和5O.5%,优秀率为26.02%和20.6%”(胡湖,颜飞卫)。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运动不足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最主要因素;其次,饮食不合理,部分大学生热量、脂肪摄人过多,有些大学生为减肥营养摄入不足;再次,不吃早餐、过度上网和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因素的影响。

5大学生体育锻炼方式与体质健康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与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体育锻炼方式与体质健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经常参加锻炼的大学生组体质健康优秀和良好率高于偶尔锻炼的大学生逐渐趋于平和,运动效果显著。”“健身锻炼每星期至少3次,如每周少于3次,效果就不显著。而全身持久性锻炼(耐力锻炼)的效果与频度有关,频度越多,收获越大。”

为什么经常参加锻炼的大学生组体质健康优秀率和良好率高于偶尔参加锻炼的大学生组呢?由于体育锻炼能对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产生全面的效应。首先,体育锻炼能改善大学生的生理功能:体育锻炼能改善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包括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和灵活性,使人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器官的调节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体育锻炼能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包括改善体内物质代谢过程,减少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保持和增强血管壁的弹性;体育锻炼能增强人体呼吸系统的功能,使呼吸次数增加,呼吸加深,使肺通气量大大增加;体育锻炼能增强人体运动系统的功能,包括使骨密质增多,骨壁增厚,骨松质排列有序,并能延长骨化时间,从而增强骨的抗压和抗扭曲性能,能使肌肉力量增强,并能使关节变得灵活坚固,使人体健壮健美;体育锻炼能促进消化吸收增强,使营养物质的吸收更彻底,代谢排除得更干净;体育锻炼能使内分泌活动更加旺盛等。

其次,Taylor(1985)对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可增加或提高学业成绩、自信心、情绪稳定性、独立性、心理控制源内控倾向、良好心境、知觉能力、身体意象和身体能力感;Berber(1993研究报道,有规律地从事中等强度(HRn~ax的6O%一75%)活动的锻炼者每次活动20—60min,有助于情绪改善;McDonald&Hodgdon(1991)对有氧健身锻炼与特质人格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有氧健身运动在人格与评价上有积极型效果。最后锻炼还能改善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有利于大学生形成一种长期、系统、不懈追求的价值观,有利于大学生建立起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6结论与建议

1)大学生体育锻炼方式与体质健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经常锻炼的大学生组体质健康优秀和良好率高于偶尔锻炼的大学生组。

2)建议对学生体育锻炼实施干预策略。严格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制定更为严格的实施细则,明确校长为学生体质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对校长实施“以运动锻炼为核心的健康管理模式”的轮训,考核校长的健康管理绩效。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督促学校树立“培养:生体育锻炼习惯优先”的教育思想,对学校体育工作实施“运动锻炼参与率”、“运动习惯巩固率”和“体质健康指标改善率”的三项考核。

体育与健康论文:浅谈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初探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生 健康教育 体育与健康

论文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是职业教育的基础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好坏直接影响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健康状况和劳动者的素质,从而影响着人才质量、经济效益和经济发展速度。但长期以来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还是存在着严重的低效率问题。本人结合中职教育实际情况,初步探讨怎样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体育与健康教育为培养专业型、技术型人才提供身体素质的保障。

新理念中等职业学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确定中等职业学校体育的总目标为: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促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要使现代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保持完善的健康状态,就必须认真地开发学校体育规划与科学布局以及体育课程资源利用。

一、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观念和指导思想的落后

其一,现在大部分中职学校实行开放招生,招收的学生大多来自不同地区。许多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时期接受的健康教育与目前所接受的健康教育存在根本上的理念差距。部分学生连完整的体育课都没有上过,技能的差异导致学生间接受能力的差异。部分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必然容易对所学事物失去兴趣。其二,大部分中职学校对健康教育的弊端在于对“健康”概念认识模式的模糊不清,这对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是十分不利的。

2.课程内容的陈旧与教授方法的落后

教育部在修订后的《纲要》中明确规定:“在中职二年级实行拓展模块(学生自主选项教学),让学生选择自身喜欢的课程。”目前,由于大部分中职学校领导对培养社会紧缺的应用性人才的专业教学方式更加重视,把更多经费投人到校专业课设置与配备上,而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相关功能却无法全部一步到位,导致健康教育只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并没有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合理化地结合。校方的思想怠慢使多数教师丧失了教学积极性。有的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往往忽略实践教育,重视理论的教学,没有很好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3.教学评价方式和标准的不灵活

多数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成绩时主要采用定量评价,而很少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考核标准过于单一。多数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的考核标准,而对新的考核制度不很适应而难以接受,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新的评价体系过于复杂而退求其次。

二、相关建议及对策

1.改善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方法发展趋势应以以下教学方法为主流:启发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就是在体育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启示下,先让学生自己积极思考,然后教师总结明确结论。研究式教学法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先思考、研究、探索、讨论,教师后讲解、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合作式教学方法是一种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合作式教学方法能够提高职校生的团结合作能力,达到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教学目标。

2.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要改变以往评价单一化的做法。要求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们不要怕麻烦,尽量做到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考试与测验相结合。努力做到评价方式多元化。

3.结合各校特点,开展阳光体育

长期系统的健身锻炼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提高骨量,预防骨质疏松,从而使骨变得强壮、牢固;身体活动使得关节更加灵活、稳固;经常参加身体锻炼,可使肌肉产生良好的适应性变化,表现为肌肉的健壮、有力。

4.转变教师观念.加强师资培训

教师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转变教师观念十分重要。新体育课程要求体育教师要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教学的研究者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因此,教师的责任任重道远。职业学校体育教师的师资培训工作相对比较薄弱,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培训。

总之中职体育校本教材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专业特征进行编写,与时俱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中职特征、学校特征、专业特征,为学生的专业技能添彩,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学校共同进步、社会繁荣发展。

体育与健康论文:浅谈关于体育与健康新课程与旧课程的对比分析

【论文关键词】体育与健康 新课程 对比

【论文摘要】本人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总目标、基本理念进行简要的阐述,再对新老课程诸多因素进行对比,以期为体育教师提供理论参考。

一、前言

教育部于 2003 年 4 月重新制订和颁发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体育新课标),这场改革也被称为多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体育课程改革的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无论是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还是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到课程管理、课程资源以及教材建设,全面进行改革。

在新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体育课程的总目标表述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二、课改前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对比

1.指导思想不同

体育新课标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为课程目标。而过去的体育课程由于受历史的局限,没有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主要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指导思想,在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方面不够重视。现行的体育新课程标准与过去的体育课程相比,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再者是以前的体育课程更多的是考虑教师如何教教材,而不是有创造性的开发教材,深化教学内容不够。体育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本,课程教学要从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这方面作为基点,其表述更多的是从学生方面考虑,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可能。

2.目标体系不同

体育新课标目标包括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目标,主要是根据课程目标划分领域目标,根据领域目标划分水平目标,从而形成了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三个递进的目标体系。从三个目标的关系看,体育新课标目标统领着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它制约着其它层次的目标。领域目标则制约着水平目标,是属于“中级目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受控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同时又控制和指导水平目标,水平目标是属“下级目标”。这使得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化、更具操作性。以往的体育课程只提出了“一个教学目的和三项教学的基本任务”,即“以增进学生健康, 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以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初步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为三大教学任务,其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混淆不清、相互重叠,使得总体的课程目标比较笼统、操作性不强。

3.学习领域不同

体育新课标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五个学习领域实际上有两条主线组成,一条是身体运动主线,另一条是健康主线。虽然课程标准将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划分成五个学习领域,但五个学习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个领域都不能脱离其他领域独立实现课程目标;以往的体育课程则是根据运动项目划分学习领域,倡导的是一种竞技运动的教学体系,每个领域可以脱离其他领域而独立存在。并且,老体育课程将一个年级划分为一个学段,年级和学段之间的教学内容缺乏连续性,不能进行有机的衔接。

4.内容标准不同

体育新课标主要是构建本门课程学习的目标体系和评价原则,对完成课程目标所必需的内容和方法只是提出了一个大体范围,各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此外,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情感、意志和健康方面的要求具体化;老体育课程则主要规定了各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但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意志品质等制作了总的原则规定,教师的工作只能是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生掌握规定的知识、技能与技术,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十分有限。

5.评价方法不同

体育新课标强调建立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评价方式上,既注重终结性评价,也注重过程性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自评和互评。在评价的内容上,既包括对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的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努力使评价内容与课程目标相一致。老体育课程主要重视对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程度及体能状况进行评价,是评价内容与课程目标脱节,并最终导致教学实践与教学目标的背离。

三、结束语

总之,现行的高中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无论在指导思想、理念、内容、实施标准,还是在评价标准等方面,都与以往的“体育教学大纲”都有诸多的不同和突破。只有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基本内涵进行深刻的理解,才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切实贯彻新课改的理念。

体育与健康论文:试论学校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

论文关键词:学校体育 健康教育 关系

论文摘要:体育与健康相结合是顺应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贯彻和落实国务院提出的学校体育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教育视为学校健康教育范围,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力求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1.前 言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后,教育部根据《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决定在全国学校推行体育与健康教育课,“健康第一”作为中国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被统一了起来。这引起学校体育界和社会上极大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学校开设健康教育学课,不仅有助于我国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对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特别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道德水平,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两者之间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究竟如何,需要我们对它作一个详细的了解。

2.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的含义

现代社会,健康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早期,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更多偏重于躯体方面。例如《辞海》对健康的解释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强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这种健康观是以生物学观点来看待健康问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对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人们在关心自己躯体健康的同时,逐渐认识到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和周围的生存环境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认识到人的心理和社会因素既是构成健康的关键因素,又对躯体健康存着直接的影响,于是,人们的健康概念开始趋向完善。20世纪30年代,美国健康教育家鲍尔提出:“健康就是人们身体、心情和精神方面都有自觉良好、活力充沛的一种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一个明确而全面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保持完善的状态。”即健康是三维的,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鼓励人们采用符合健康要求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善、达到、维持和促进个体及社会的健康状况。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教育促进和干预活动,通过有目的的干预过程,使人们能保持有利健康的行为,从而预防疾病,增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学校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是体育事业的基础,学校体育使青少年身体完美、身心健康发展,学习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养成一生对体育锻炼的习惯。学校体育的目的是:指导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逐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树立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3.学校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当今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其中最有积极意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着眼于以学生发展为本。体育教育促进的学生发展,是一种整合的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技能技术的片面发展,所以不能仅凭借学生的运动成绩来判定体育的优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应是学生具有自身个性特征的发展,“因人施教”、“率性而教”,而不仅仅是统一模式、统一标准的体育发展。教育是形成未来的一个主要因素,教育必须培养人去适应变化。学生的体育发展应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其体质、健康会逐渐体现在他们今后很长的工作、生活过程中,而不仅仅以学校课堂中技能技术和成绩的获得为终点。因此体育教育不仅要立足学生现在,还必须面向学生未来。

体育与健康相结合是顺应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贯彻和落实国务院提出的学校体育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教育视为学校健康教育范围,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力求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学校健康教育和学校体育对实施全民健身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学校健康教育,应该在体育教育原有的学科体系中融入现代健康教育的内涵,以人的健康的整体发展为特征,使体格和人格相统一,促进人的身体、精神、情感、智力充分和谐发展。

4.结 语

健康教育不仅能健体还能育人,它为德育智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健康教育在当今的学校体育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健康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又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特殊的作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