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3 04:07:5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成本管理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我国房地产历经近30年的磨砺正日益走向成熟,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法律法规的引导下,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模式和经营理念都在发生新着变化。但是,国内大多数中小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控制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虽然这些房地产开发企业也引进了一些新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如动态成本管理体系、目标成本管理法、建立合作商数据库等,但在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管理和控制上仍然存在不足。
一、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事前控制阶段存在的问题: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不够,造成利息过高,资金回笼慢;在项目设计的初步阶段只是对规划的指标、面积、户型等内容进行审核,忽视了设计方案的成本审核;在施工图设计中,存在设计变动较大,内部深度的设计管理欠缺、造成设计变更及设计签证的增加,造成工程成本的增加。
(二)事中控制阶段的不足:工程预算的编制质量低,发包给外包公司时,由于没有有效的手段对中介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和审核,成本预算难以精确;材料、品牌合作商数据库样本少,容易造成入库单位之间价格同盟的结成;材料询价市场化不够,没有规模采购的价格优势;工程进度款的审核中存在随意性;签证变更程序复杂,审核不够及时。
(三)事后控制阶段存在的弊端:预结算人员缺少对材料行情及施工现场情况的调研,一手资料不足;缺少对工程经济技术指标的全面分析及事后对工程的系统评价和总结;一般企业没有完善的历史成本数据库。
二、网络经济下的房地产业成本管理探索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在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针对房地产企业自身和网络经济的的特点,在房地产行业内引入网络经济手段进行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能更加有效的实现对房地产企业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在网络经济形态下,传统经济行为的网络化趋势日益明显,网络成为企业价值链上各环节的主要媒介和实现场所。
根据目前房地产成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在结合传统企业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及网络经济的特点,就传统的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做出如下探索。
(一)利用网络经济的特点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
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明确岗位职责,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流程,完善成本控制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规范,针对网络经济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变更企业组织制度、分工制度、流通制度和企业交易制度。根据网络经济快速、节约、安全的特点,对传统的流通资源和流通渠道进行重新整合,使企业的其他网络经济下的成本管理具有可行性制度基础。同时企业有应实现内部信息共享,员工也借此提高了工作能力和效率,为成本管理创造了条件。
通过因特网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是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上网寻找客户、 扩大新的销售渠道,形成新的管理职能。第三步是对价值链或供应链进行全面整合,实现电子化管理的高效运作,使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发展出现实质性变化。最后是通过网上销售扩大相关的服务范围,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进一步完善。
(二)利用网络经济的特点使房地产项目的签证管理信息化
针对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难以控制这一现象,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进行签证管理,一般设计的变更通过信息系统下发设计变更通知单,并且在该变更内容全部施工完后的最短时间内内向甲方签证管理系统报送完整的变更预算。让成本管理部门及时了解相关变更信息,防止因漏报而给公司造成损,同时保证文档数据的安全管理。对设计变更的管理,通过变更设计图纸的电子数据形式,在系统中进行批报变更,以制度的方式规定信息化签证管理的各种办法,以标准化的形式对签证进行统一化、标准化、信息化签证管理,能最大程度的节约企业开发和设计成本。
(三)利用网络经济的特点健全房地产企业的合同管理机制
合同是房地产企业实施项目管理的主要依据,房地产企业做为合同密集型企业,一个项目执行的合同可达数千份,管理困难。针对这一现状,可通过搭建信息化平台,建立合同管理机制和合同管理系统,建立统一的、从合同订立开始的全程合同管理台帐,建立柔性的合同签定、合同变更和合同变更业务管理流程;在信息系统中全方位、全程监控合同执行过程,有效保障合同有效、高质量的完成,有效保证企业合同的规范性、严密性和管理的统一性,有效对企业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
(四)利用网络经济技术建立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及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制定严谨的成本控制体系及数字化的成本绩效考核依据,建立完备的事前、事后评估及控制机制,实行企业全成本的动态管理;在系统中进行合理的成本结构分类、制定目标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上限;通过动态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对比,实时反映异常成本状况;结合责任成本体系,将各项成本指标落实到岗位,为成本绩效考核提供数字化依据;通过招投标合理制定资金计划,通过系统试算评估合同款项对现金流的影响,真正实现数字化事前控制;通过每个月定期修订付款计划得到已明确的资金投放情况外,对于尚未签订合同的待发生成本也可以每月进行修订并投放到项目的时间轴上,从而通过系统及时仿真性预测项目现金流状况。树立全程成本价值观,做到成本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评估的过程精细管控。
(五)利用网络经济特点建立房地产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
通过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利用软件系统或其他工具,对企业中大量的有价值的方案、策划、成果、经验等知识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积累知识资产避免流失,促进知识的学习、共享、培训、再利用和创新,有效降低组织运营成本,尤其是将企业在以往项目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类历史成本和数据及管理经验录入数据库中,建立企业历史成本数据库,形成企业的 数据库资源。通过经济数学模型的统计和分析,对信息进行加工提炼,成为企业项目开发的资源,并将这些经验运用于房地产项目开发中,使企业管理手段和方法更加高效化和科学化,强化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六)引入B2B电子商务模式降低房地产项目的采购成本
在材料的采购上可以引入B2B的电子商务模式,通过建立材料采购系统或借助互联网的B2B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进行材料采购,减少了材料供应商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双方的采购谈判,通过信息网络平台直观地了解市场上材料种类、型号、报价、优惠幅度、价格变动、产品质量、实际应用效果及供应商信用等,通过B2B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材料采购还能引入了竞争机制,有利于降低采购价格节约采购成本。
(七)利用网络经济云计算通过信息共享管理房地产企业
通过云计算可以在房地产行业部署统一的虚拟网络信息系统,在建筑材料的购买、前端销售统计,通过云计算这种互联的虚拟环境,可以大大规范地产行业公司的业务流程,提升整个公司的业务效率。在国家对于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很严格的今天,房地产企业通过云计算的实施,能够利用信息化和云计算来透明业务流程,削减大量没有必要的成本,是传统房地产行业的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八)利用网络经济的特点使房地产销售管理信息化
针对房地产销售业务的处理过程通过销售信息化管理,结合市场营销、客户服务、财务管理、策划管理五个方面的内容,把广告、确认客户、销售反馈、成交、收款、催款、投诉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实时监控、高效、清晰的业务流程。在信息系统中通过在线销售系统以及第三方平台的网络销售,使企业营销的人力、物力、财力、广告宣传费用降低。
三、结束语
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得房地产企业的管理手段得到革新,房地产企业的管理真正能实现网络化、信息化和高效化。互联网技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推动了企业管理技术的革新和不断进步,创造了更为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经营的经济效率,为企业创造了更大的价值。
在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外部大环境下,会促使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变,房地产企业的管理也会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不断变革。房地产企业通过基于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网络经济新的管理方法,对以项目为导向的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更加直观方便地对企业的成本进行实时监控,能更好地制定资金使用计划,更加有利于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控制。网络经济的发展促使房地产企业的不断变革,在网络经济这一虚拟经济下的房地产企业通过高效、便捷、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进行成本管理,会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市场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增收,二是节支。但增收受着市场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而节支则属于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有较大的自主性和伸缩性。近几年的交通建设市场不是很景气,而且交通建设市场的竞争也非常激烈,特别是由于市场的机制不够完善,招投标价格偏低,致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下滑,严重的危机着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那么施工企业应当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降低消耗,减少费用支出,向企业内部管理要效益,进行低成本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
1、工程成本管理应贯穿从投标到竣工结算和保修服务期的全过程。
1.1投标阶段成本管理
在投标阶段成本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编制施工预算为最终确定投标价格提供依据。根据施工现场的踏勘情况,技术部门提出施工技术措施;生产部门提出施工技术措施;生产部门提出施工组织方案和设备配备情况;劳资部门提出工种结构和人员配制;结合招标文件规定的材料供应方式(甲方供应或指定采购地点)确定出施工中各种消耗材料(构件)价格;根据施工所在地和现驻地的距离及需要调遣的人员和设备数量计算出动员和遣散费用;财务部门根据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数量,交通工具及检验工具等配备情况计算出现场管理费用;最后,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的工期要求,按上述方法计算出工程的总体施工费用预算,即完成工程图纸规定的内容的直接花费,称之为施工预算。然后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的营业税金计取比例和方式确定工程应交税金,再加上投标费用(购标书、差旅费、公关费用等);预计发生交工后保修服务费(保修期内发生的维修费和保修期满后的预留保修费清算,银行撤消户等的差旅费)等费用构成了施工企业承揽该工程的全部直接支出,称之为工程预算成本,并依此可作出投标的最低报价。
1.2施工准备阶段工程成本管理
工程中标后开工之前,施工企业(或其分公司)应确定项目经理部的目标责任成本,项目经理部应根据目标责任成本编制责任预算。
工程中标后,企业应根据中标额调整预算成本以确定工程项目的预算成本。首先,将计取的间接费用、计划利润、定额编制测定费等项目从中标金额中减掉,按国家现行规定工程税金一般在工程所在地交纳,在确定预算成本中的税金时,先看向业主收取的税金够不够交纳,如果超过或不够时,要按实际应交数予以调整,现场经费中的临时设施费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先将从业主手收取的金额减掉,再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由项目经理部提出该项费用计划,经企业(或分公司)审批后作为预算成本的组成部分。预算成本是项目经理部成本的最高限额,不得突破。
项目经理部要根据企业(或分公司)的预算成本,编制责任预算。编制目标责任成本和责任预算,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对将要实施的工程项目作出科学的预测。编制之前,要仔细、详实的搜集、分析当地市场行情和供应条件等资料,以确保目标责任成本和责任预算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1.3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成本管理
施工期间的成本管理主要指成本控制和分析。材料费控制分为价格和数量两个方面。首先要把好进货关,对量较大的材料应采取招标的方法,通过货比三家把价格降下来,或者直接从厂家进货,减少中间环节,节约材料差价,零星材料要尽量利用供应商竞争的条件实行代储代销式管理,用多少结算多少,减少库存积压,以免造成损失,实行限额领料和配比发料,严格避免材料浪费;其次是合理的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式,以降低运输成本,再就是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并在不降低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考虑廉价材料的替代,人工费控制,对各班组实行工资包干制度,按照事先确定的工日单价乘以台班组完成实物工作量的工日数作为班组工资,多劳多得,从根本上杜绝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培养、配备一专多能的技术工人,合理调节各工序人数松紧情况,既加快工程进度,又节约人工费用。岗位的设置可以一人多岗,去除富余人员,根据项目施工进度编制详细的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才招聘市场,采取灵活的招聘政策,根据人力资源需求计划随时招聘或解聘。施工机械费控制:尽量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通过合理施工组织、机械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理,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等各项费用的开支,避免不正当的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台班价格。非生产费用控制:要压缩非生产人员,在保证工作的前提下,实行一人多岗,满负荷工作;采取指标控制、费用包干、一支笔审批等方法,最大限度地节约非生产开支。
项目财务人员要按日做好成本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正确计算月度工程成本,同时要按照责任预算考核要求,按分部分项工程分析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要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及时反馈到工程管理部门,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纠正偏差,以防止对后续施工造成不良影响或质量损失;对盈亏比例异常现象,要特别引起重视,及时准确查清原因;对于由于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施工进度节约费用的应及时推广;对于牺牲工程质量,偷工减料降低费用的应及时纠正。
1.4工程结算阶段的工程成本管理
施工企业按照图纸要求完成施工并经业主验收后,进入工程结算阶段,直到该工程项目所有款项收回结束。在结算前,工程财务人员要计算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直接成本与预算成本对比,以发现是否存在中标额(预算)外需要业主签认的费用,如因业主原因导致的停工损失、设计变更的费用增加等。
一般来说,工程最终结算额 =中标价格(施工图预算) 现场签认费用。在业主提出最终结算额前,预算人员必须与财务人员进行认真全面核对,互相补正以免漏项,确保取得足额结算收入。
在工程保修期内,项目经理部应根据实际工程质量,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维修费用,并作出保修计划,以此作为保修费用的控制依据。根据实际情况,项目部可委派专人或就近施工的人员代管尽量节约开支。
二、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目标责任成本管理体制
2.1分清管理层次、明确考核指标
由于施工企业的规模大小不同,管理层次的多少亦各不相同,较小的企业一般实行对工程项目的垂直管理,即企业直接管理工程项目经理部;较大些的企业大多实行分公司对工程项目的垂直管理。规模较小的企业除对公司管理机关费用实施控制外,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应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公司对项目经理的管理;二是项目经理对所属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管理。规模较大的企业除对公司机关管理费用实施控制和分公司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两个层次外,还要考虑对分公司的管理层次。一般情况下,公司对分公司下达经济指标,分公司再向各工程项目部下达指标,项目部向施工队和班组下达指标。但有时也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公司共同参与的大型工程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项目部和分公司管理的交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以工程项目为主线,即公司直接对项目进行管理。向工程项目部下达经济指标,就应同时调整对分公司下达的经济技术指标,即分清施工管理成果的归属,否则就会造成管理层次不清,责权利不相对应,影响工程项目部或分公司的积极性。施工企业应根据当年的具体情况,适时的调整自己的管理层次以明确责任,形成层次分明的成本中心,通过各层次的管理活动,形成实现公司成本目标的保证体系。
为确保全线责任成本的落实,实现利润最大化,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加强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管理。一方面在“双赢”的基础上分析责任成本。另一方面,强化责任成本的控制,确保各成本中心所承担的聘任成本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在项目部强化责任成本管理的同时,项目部也加强对各成本中心的过程监控。项目部也通过编制施工计划检查计划实施,定期通报进度和安全质量,并制定奖罚等标准措施,实现对各成本中心的有效控制。为使这种管理切实可行,项目部可向成本中心派驻管理工程师,对成本中心实施全面管理,坚决杜绝包而不管。管理工程师具有很大的权限,不仅管工程质量、进度,也赋予一定的资金使用权,交工证书,工程量清单,竣工资料和成本中心的清款报告,都必须有管理工程师签字才有效。
2.2适时考核奖罚到位
责权利明确之后,为了调动责任者的积极性,还要与成本分析结合,做到分阶段考核。考核时间的选择方法有两种,一是按日历时间,分月度、季度和竣工考核;二是按分部分项工程的进度,即各分部分项工程结束,总体工程竣工考核。企业应结合管理特点,对工程项目考核的时间设定方法作出规定,期间费用的考核,应以日历期间划分。
按时间分阶段考核,可根据分析期末成本报表内容进行考核,考核时不能局限于报表上的数据。要结合成本分析资料和施工生产及成本管理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评价,以对下一阶段工作起到纠偏、鼓励的作用。待工程完全结束后,应及时对责任者进行最终考核,对分阶段考核出现的偏差,多退少补。在考核的基础上应及时兑现,首先,要强调奖罚兑现的及时性,该奖多少或罚多少,应不折不扣地执行合同规定,以保证责任者的积极性,达到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最终目的。
三、增强干部职工成本管理意识
成本费用的发生不是由某几个人来完成的,而是涉及到项目组织中的所有部门班组和员工,并与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有关,因此,必须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充分调动每个部门班组和每一个员工控制成本关心成本的积极性,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成本的观念,从而形成人人、事事、时时约束自己行为和良好局面。
就一个企业而言,只从某些主要环节控制成本是不够的,还要从细节抓起,从企业的每一个人抓起,形成一个由领导干部带头表率,全体员工积极配合的全员共同控制成本的良好氛围。
1、领导起带头作用。领导要带头做到廉洁奉公,励行节约,树立领导成本管理的威信并重视全力支持成本控制,以身作则,严格控制自身的责任成本,同时抓好职工生活,为职工办实事,使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2、抓精神鼓励。在干部职工中塑造典型,使优秀职工获得耀眼的荣誉。
3、抓物质鼓励。建立职工和企业的命运共同体。把企业效益、职工个人业绩和收入以及生活质量提高联系起来。
四、结语
施工企业进行低成本管理,是一个人人参与,人人懂管理的全员全过程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低成本管理的目的,才能向企业内部管理要效益。
一、引言
市场经济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优胜劣汰是基本的竞争法则。企业想要生存,想要不断的发展,就必须深化成本管理,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对企业成本进行降低,只有把生产竞争中的成本低于竞争对手,才能够真正的利于不败之地。供热企业也不例外,想要在这一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发展,就必须实行成本管理。
二、成本管理在供热企业中的重要性
供热企业本身就是一个耗能企业,那么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就是一项和企业生产经营并存的探索活动。供热企业作为我国的社会公共事业,目前正处于改革的发展阶段,而且近些年来的企业所需要的供热能源的价格还在不断的提高,环保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且其利润空间是由销售热价扣除经营成本之后所得,但是其热价不是由企业制定,而是由国家进行统一制定,这使企业的利润空间在不断的缩小,甚至有些供热企业已经出现了举步维艰的情况。成本管理的实施,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空间,所以说供热企业为了能够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大潮中不断发展,并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实行成本管理是有效的手段。
三、有效的实现供热企业成本管理
(1)建立现代成本管理理念。现代成本管理就是有管理人员对企业本身以及其竞争对手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以此来帮助管理者制定企业战略发展方向,从而创造出企业的竞争优势,以使企业能适应于外部激烈的竞争环境。其理念主要包括有:①成本管理的重点内容以及着力点都是对企业的成本源流进行管理,其中包括有劳动资料的技术性能、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以及产品的技术标准,企业进行职能分工,外部协作关系等;②就是要把成本管理逐渐的融合到具体的业务活动以及管理过程中,使成本管理措施都能够有效的实施,发挥出成本管理的真正作用;③人的活动对成本管理实施的有效性也具有主导作用,其素质和技能也是影响成本管理的重要因素。
(2)确定成本管理目标。关于实施成本管理其目的就非常的明确,就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这一目的的实现也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成本管理目标。
①如果在一个特定的条件下,能够影响企业利润的其他因素都没有任何变化的话,那么就可以只把降低成本作为第一位;②其次就是利用成本管理来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提高。也就是对企业生产是成本、质量、销量以及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充分的利用,通过调整价格、提高质量或者扩大市场份额等措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③找到企业的竞争优势。实行成本管理的目的就是帮助管理者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方向,找到企业的竞争优势,然后在保持其竞争优势的前提下最大化的降低成本。④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3)成本管理的具体实施。关于成本管理的具体实施,首先要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人是进行成本管理的主观因素,为了能够满足经济高速发展对供热企业的要求,就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特别是成本管理,要提高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其方法有两个:意识把成本控制意识融合到企业文化之中;二是在企业内部实行民主、自主的管理意识。其次要对成本管理工作进行强化,确保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对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全程真实反映,制定出完善的成本核算方法,对企业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然后在实施成本管理中,要确保成本管理贯穿到了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中,其中包括项目投资、产品开发以及技术改造等,并对设计、采购、质量、销售等费用进行全面跟踪核算、控制,确保做到标准化设计,最大化的降低采购材料和设备成本,有效的降低工程造价等。最后还可以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手段,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手段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目前IT技术可以说发展的空前繁荣,并且具有运算速度快、信息储存量大以及使用方便的优点,在数据的处理上不但速度快、准确性高,而且还可以进行批次处理以及实时处理,有效的提高了成本信息提供的及时性。所以说如果在供热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对IT技术的这些优势进行充分的利用,不但节约了大量的事务性劳动,还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信息的处理速度以及反馈速度,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对售后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还可以加强对用户的服务工作,提高用户满意度。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顾客期望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变化,人们发现,传统的以强调企业内部生产经营价值耗费为基础仅重视实时实地成本控制的管理系统已远不能满足战略管理环境对成本信息的要求,及时地对其进行战略意义上的功能补充和完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战略成本管理是指管理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的目的。
成本优势是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而传统的成本管理是要实现“降低成本”。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系统相比,战略成本管理系统有其自身的一些特征:
1.企业成本的因素分析的全面性和管理的整体性。战略成本管理是将管理置于影响企业成本的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之中,全面分析影响企业成本的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因素的。传统成本管理只是进行内部环境因素的非全面性分析。战略成本管理认为对企业成本的影响不仅有企业的内部因素还包括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如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因素等,这些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成本管理和控制都有影响。
2.目标确定的长期性与短期性相结合。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企业考虑其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为实现企业使命所确定的在较长期限内要求达到的成本管理结果。战略成本管理目标包括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两类。战略成本管理的短期目标通常为1年,长期目标通常为3~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在长期目标中有若干个短期目标。为了便于管理,也可将战略成本管理目标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三类。在战略成本管理中要协调好战略成本管理的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之间的关系。
3.企业战略成本决策的重大性。企业作出的战略成本决策,对企业长久生存和发展目标的实现有深远性和根本性的影响。战略成本决策的重大性表现在决定企业未来的成本发展方向、竞争优势、协同效应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因此,企业战略成本决策应建立在对与企业内外部环境有联系的重大问题的深入了解、透彻分析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之上,不应草率作出战略成本决策。
4.战略成本管理具有竞争性和前瞻性。战略成本管理不仅仅局限于企业成本的实时控制,而是从战略的高度出发,着眼于企业长期规划,着眼于企业竞争优势的构建。所谓“站得高看得远”,战略成本管理不再是仅强调成本的降低和短期利润的最大化,而是从构造和提高竞争优势的角度出发,重点关注成本行为对企业竞争地位影响,提前帮助决策者预测、控制成本活动,制定最佳决策方案,促进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
5.战略成本管理注重成本管理文化的塑造,具有柔性管理的特点。所谓柔性也即适应性、变通性。战略成本管理突破了以往成本管理仅重视内部经营活动的弊端,注重影响企业成本行为的竞争力因素,注重外部供应链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生命周期的变化,并适时进行调整和变通。战略成本管理重视企业内外环境变化,它既重视成本信息的多样性、全面性又注重成本管理文化的塑造。
二、我国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战略成本管理作为传统成本管理的补充和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过程中十分必要。
1..战略成本管理是实现企业经营和发展战略的工具。从管理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注重企业内部和外部管理环境的变化,促使企业统筹兼顾。从企业长远利益和自身状况出发,减少环境对企业的不利影响,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2.有利于更新成本管理观念和管理文化的塑造。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视角出发来分析成本管理的这一目标,不难发现,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费用,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下降。如果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升幅,而取得更高的使用价值,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何乐而不为。企业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取决于“以同样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更优的使用价值”或“以较低成本提供相同的使用价值”。
3.其研究与实施,是改善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战略管理在理论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外已出版了许多着作,发表了许多研究文章。
在经济日益走向市场化,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的经济形式下,迫使企业改进新技术,更新管理方法,努力降低成本,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保持企业旺盛的竞争和活力。一些成功的企业将控制看作为血液对生命那样重要,将强化管理控制作为企业成功的秘诀。一些企业却由于忽视、漠视控制,造成巨大损失,甚至倒闭。正如英国《每日电讯报》所评论的巴林银行倒闭:“这个事件里表现出巴林银行的董事会的成员们几乎是极端无能和不负责任的人。他们在宽敞的甲板上开心地数着自己的战利品,却全然不知吃水线下的洪水早已涌进舱内…”。
目标责任成本管理其实质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经营机制;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依靠全体职工办企业、管理企业,使全体职工都关心产品成本,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目标责任成本管理是更新管理思想,转换经营机制的必然选择。是巩固和发展企业改制成果的当务之急。是加强企业综合管理的“牛鼻子”。是走出高产值、低效益困境的现实需要。是适应市场、拓展市场的有力保障。
责任成本控制是对企业内部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通过确定优化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划定收入与支出配比责任层次,编制各层次的责任成本预算,各责任层次的责任中心制定各种控制措施,对各项工作进行过程性奖励兑现,从而提高项目整体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行为。实施责任制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按照成本费用责任层次和管理环节,制定考核标准,开展全员、全过程、全工期、全项目的管理,实行工资与绩效挂钩,按规定兑现奖罚,把目标责任成本费用管理责任通过企业的管理控系统落到实处,以较少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耗费,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不断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1、目标责任成本的控制过程
目标责任成本总的控制过程为:划分责任——确定成本费用的可控范围——编制责任预算——进行内部验工计价——责任成本核算——责任成本分析——成本考核(即信息反馈)。
1. 1确定责任成本单位,明确责、权、利和经济效益
施工企业的责任成本控制应以工班的制造成本为基础,以工程队为基本责任主体。要根据职能简化、责任单一的原则,合理划分可控成本范围,赋予工程队相应的责、权、利,实行责任成本一次包干。公司指挥部既是本级的责任中心,又是下一级工程队责任成本的汇总部门和管理部门。形成三级责任中心,即工班责任中心、工程队责任中心、公司指挥部责任中心。这三级责任中心的核算范围为其该级所控制的各项工程的成本、费用及其差异。
1.2确定成本费用的可控范围
要按照责任单位的责权范围大小,确定可以衡量的责任目标和考核范围,形成各级责任成本中心。
工班——制造成本,即工费、料费、机械费计三项费用。
工程队——责任成本,即工费、料费、机械费、其它直接费、间接费计五项费用。
公司指挥部——目标责任成本,即工费、料费、机械费、指挥部管理费、指挥部其它间接费、指挥部不可控成本费用、上交公司费用等计七项费用。
1.3编制责任成本预算:
根据以上两条作为依据,编制责任成本预算。注意责任成本预算中既要有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等数量指标,也要有按照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等的固定价格计算的价值指标。以便利于基层操作。
1.4内部验工计价:
验工即为工程队当月的目标责任成本,计价即为工程队当月的制造成本。各队验工仍以验工报表的形式上报当月验工资料供公司指挥部审批;计价细分为大小临工程计价、桥隧路工程计价〔其中又分工班计价、民工计价〕、大堆料计价、运杂费计价、机械队机械费计价、公司指挥部材料费计价。其中机械队机械费、公司指挥部材料费一般采取转账方式。细分计价方式比较有利于成本核算,实际成本费用的归集。
1.5责任成本核算:
通过成本核算,可以反映施工耗费和计算工程实际成本,为企业管理提供信息。通过对各项支出的严格控制,力求以最少的施工耗费取得最大的施工成果,并以此计算所属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为分析考核、预测和计划工程成本提供科学依据。分工班、工程队、公司指挥部三级核算体系,主要核算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和施工管理费五个责任成本项目。
1.6责任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主要是利用成本核算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全面分析了解成本变动情况,系统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形成的原因,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正确认识和掌握成本变动的规律性。通过成本分析,可以对成本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种损失和浪费,为预测成本、编制下期成本计划和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成本分析的内容分为事前的成本预测分析、日常的成本分析、事后的成本监控。成本分析的范围分为工程成本预测分析、综合分析、单位工程成本分析、竣工工程成本分析。分析的方法有四种;一、比较分析法,二、比率分析法,三、因素分析法,四、差额分析法。所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工程队相关部门与公司指挥部相关部门每月共同审核分析,再据此进行季度、年度成本分析。
1.7成本考核(即信息反馈):
每月要对工程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及相关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其目的在于充分调动职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挖掘内部潜力,达到以最少的耗费,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总结成功与失败,改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和动力。成本考核的方法有如下四个方面:一、对降低成本任务的考核,主要是对成本降低率的考核。二、对工程队的考核主要
是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三、对班组成本的考核,主要是考核材料、机械、工时等消耗定额的完成情况。四、对施工管理费的考核,公司指挥部与工程
队分别考核。
2、目标成本管理中管理控制系统的结构和作用
管理控制系统一般是在组织系统内,依据组织明文规定的政策、程序并通过正式的组织来贯彻这些政策和程序。系统使得企业的领导者能够利用正式组织的结构,使企业职工遵循执行这些政策和程序。这些组织结构、政策和程序的正式文件帮助企业职工来实施他们的职责。控制系统由六个子系统所组成,即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文化子系统、奖励子系统、协调方式子系统、沟通渠道子系统、基础结构子系统、控制
过程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又进一步分解为几个部份。具体见目标责任成本管理控制系统示意图。
2.1管理模式和文化
2.1.1优势的管理模式,指邯钢管理模式。第五分公司内部也经历了三个管理模式:兰州模式、西康模式、内昆模式。真正建立起“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管理机制。
2.1.2企业文化,主要在于利益最大化。中铁二局集团的企业理念是“以人为本,追求卓越”,中铁二局第五分公司的文化理念是“依靠职工办企业,办好企业为职工”。“人”是企业的主体,在企业已完全进入市场的时候,作为企业主体的“人”不能游离于市场之外。施工企业所承揽的工程,都是通过激烈竞争得来的,从利益角度上讲,企业要追求效益最大化,职工要追求的是收益最大化。这是目标责任成本管理最根本的内在驱动力。
2.2奖励子系统:
该子系统起奖优罚劣的促进作用,分为面向班组成员的激励、面向管服辅人员的激励,面向群体的激励三部分。
2.2.1班组成员的激励:按制造成本减去料费、机械费即为班组全体成员的工资,分配中做到三点:一、机会均等,二、奖惩程度与职工的功过相一致,三、激励的实施要公开化和民主化。实际操作中班组成员是根据当天的每个成员工作实绩和效果进行集体打分,再按照分数多少进行分配,较好的遵循了公平原则,奖优罚劣原则。
2.2.2工程队管服辅人员的激励:炊管人员以食堂营业额及职工满意程度考核,测量人员及看守人员以工作绩效考核,管理人员以目标责任成本实现的实际效果为分配依据,其当月收入与当月的经营业绩挂钩。充分调动了管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要我管理,变成我要管理。
2.2.3群体组织的激励;树立和宣传先进群体,奖励成本管理绩效比较高的群体,有利于队与队,班与班,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良性竞争。
2.3基础结构子系统:
该子系统分为组织结构,分权状态,责任中心三部分。组织结构按原三级管理体制模式,即公司指挥部成立了目标责任成本管理审核小组,工程队建立制造成本管理审核小组,工班组建劳动工资评审小组。其次,按照责、权、利相等的原则,确定各层次组织机构责任成本可控和不可控的范围。
2.4控制过程子系统:
在制定程序、形成书面文件、建立衡量参数、形成报告系统和提供信息反馈上发挥作用。分为预算成本控制、计划成本控制、报告系统三部分,其中报告系统包含实际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及成本信息反馈。即为成本信息流的产生、对比、反馈的过程。
2.5协调子系统:
在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增加了解、在团队作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由专门的领导小组和专题会议两部分组成。专门的领导小组主要是制定目标责任成本的具体实施办法、标准。专题会议的内容是审核、分析、总结、提高并对实施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进行不断调整,剥离非作业层自身原因的风险。
2.6沟通子系统:
在控制过程与其他子系统和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及提高效率上发挥作用。沟通分为四部分:文件通知、会议制度、教育培训、评比考核。以文件形式确定制度约束,以通知形式规范行为,建立了验工计价会议制度,目标责任成本审核会议制度,成本分析会议制度三套制度。对班组的核算员进行培训,工程队培训预算技术干部,对行政培训财会知识,这样就提供了成本管理的专业基础,贯彻成本管理的水平得到大大的提高。
3、成本管理的具体内容和控制方法
工程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对在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工程成本,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成本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组织和动员职工,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改善经营管理工作,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以最少的生产耗费,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3.1成本管理的具体内容共六个环节:
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
3.2降低工程成本的五条基本途径:
3.2.1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做到提高职工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内昆铁路施工进度较快,与机械化程度提高有较大的关系。
3.2.2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节约材料消耗,采取以下各种有效措施。(一)改善技术操作方法。(二)大力推广节约材料和能源的先进经验。(三)采用代用材料和修旧利废。比如以钢代木,自制锚固剂等。(四)制定材料的消耗限额,并加强材料的采购、运输、保管、发放、退库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严格办理领、退料及现场清底制度,保证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
3.2.3节约施工管理费用,做到量入为出,精打细算,节约开支,实行指标分管,反对铺张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压缩编制,减少非生产人员,避免人浮于事的现象。
3.2.4保证工程质量,尽量避免返工损失。
3.2.5合理组织施工,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3成本管理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任务:
3.3.1认真执行财经纪律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各项规定。
3.3.2做好成本预测,加强成本控制。在正式编制成本计划之前,要认真做好成本预测工作,挖掘内部潜力,采取有效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制定最优方案,对成本开支进行预控,千方百计地节约施工耗费,不断降低成本。
3.3.3正确、完整、及时地核算工程成本。正确,就是要采用合理的费用分配标准和科学的成本计算办法,及时归集和分配施工费用,正确计算出各项工程的实际成本;完整就是应计入当期成本或竣工工程的各项费用应当全部计入,不得遗漏或随意乱搞预提和待摊;及时就是要在规定的期限内计算出已完工程成本。如果成本核算不正确、不完整、提供的成本资料就不能如实反映工程成本的实际水平;成本核算不及时,就不能 为经济管理及时提供信息。
3.3.4认真作好成本分析与考核工作,促进降低工程成本任务的完成。要结合机制的转变,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建立科学、准确、及时的成本考核制度、考核办法和成本考核体系。
为了完成工程成本管理四个方面的任务,还必须做好两项工作:
3.3.4.1建立健全各部门及各单位的目标责任成本管理经济责任制,实行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
3.3.4.2加强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3.3.4.2.1加强定额管理工作,企业要对各种物质的储备和消耗、工时利用、设备利用、以及费用开支等根据企业已经达到的水平,制定先进合理的内部管理定额,并随着施工技术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定期进行修订。
3.3.4.2.2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台帐,企业应当根据施工管理和成本核算的需要,建立工时、材料消耗、物质收发和领退、设备利用、验工台账、计价台账、质量等各种原始记录台帐。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数学模型,规定原始凭证的统一名称、格式和内容,统一规定填制、审核、传递、整理和存档的办法,以便完整、准确、及时反映施工经营活动情况。
3.3.4.2.3健全物质的计量、收发和盘点制度。工班、料库应指定专人负责收方计量工作,确保准确可靠。材料、工具、周转材料等物质的领用,有消耗定额的,要实行定额发料,无消耗定额的,要按照节约用料原则,合理发料。未用完材料,应及时办理退库手续。
3.3.4.2.4健全企业内部的价格制度,根据内部经济的核算和责任成本管理的需要,制定合理的内部价格,以利于划分经济责任,计算经济效果,做到责权利明确。
3.4成本控制的原则、内容及控制的方法:
成本控制就是对实际发生的劳动耗费,严格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内,随时揭示并及时反馈,解决施工经营过程中的损失浪费现象,随时发现、总结和推广施工经营过程中节约劳动耗费的先进技术、先进方法以及先进的工作方法,扬长克短,使之最后达到计划成本的目标。
3.4.1目标成本控制的原则:(一)经济性原则,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职工收入的最大化。(二)全面性原则,即全员、全过程的控制。(三)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是成本管理控制效果和激励机制的具体体现。(四)归口分级控制的原则,根据各施工单位和各级人员的责任和权限,将指标层层分解。
3.4.2目标责任成本控制的内容:(一)成本控制的组织工作设计,组织机构的建立和成本控制制度的制定。(二)费用开支的控制工作,按照一定的原则的方法,制定出计划、标准和限额。(三)加强工程责任成本的日常核算工作,坚持工班日核算,工程队旬核算,公司指挥部月核算。
3.4.3目标责任成本的控制方法;制度控制起规范和约束作用,定额控制是起微观控制作用,指标控制是起到了宏观把握及形象目标作用。
3.4.3.1制度控制:通过各项制度,使施工的消耗和支出,按照预定的工料机定额和费用开支标准进行严格的控制,达到节约目标。如大堆料一车一单制,二、三项料红线采购制,主材限额发料制,计价单细目制,成本审核分析制等制度。
3.4.3.2定额控制:主要由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台班定额及施工管理费定额进行控制。其中施工管理费定额,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资料收集,再具体测定。
3.4.3.3指标控制:常用的是两个指标,第一、工程成本降低指标,以百分比计,即成本降低率。第二、费用节约指标,以数量计。主要是工、料、机、其他直接费、管理费计五项费用的节约量。
目标责任成本控制从纵向分有预算控制,决策过程控制,生产循环控制,资金管理控制,信息管理控制。这五项过程控制加上制度控制、定额控制、指标控制,组成了目标责任成本的业务控制体系。控制系统的六大子系统(即沟通、协调、奖励等),溶入业务控制体系中,发挥着控制的作用。
⒋实施目标责任成本控制时应注意的事项:
4.1目标责任成本的控制过程应该是建设性,创新性的过程,而不是惩罚性的过程。目的就是通过实施管理控制来帮助全体职工实现企业的目标和任务,而实现企业目标和任务正是企业职工的责任。因此,目标责任成本控制的标准应该具有挑战性而同时又切实可行,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得到的。否则,过高会严重挫伤职工的积极性,过低职工高兴企业亏,将是一条衰亡之路。
4.2目标责任成本应尽可能制定得可以衡量,比较具体可以考核。如果不能衡量差异,就不能界定结果的好坏,使控制过程难以操作。抓好责任成本、计划成本、实际成本各项费用的预算及实际费用归集,找出差异,加以控制。其实,对实际的绩效和目标预期结果相比较,对下一期的控制是有用的,但对当期的控制绩效仅是总结,归纳出优缺点。
4.3要放弃过去“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旧用人观、领导观,过于依赖人的素质,不是靠制度靠机制。没有系统健全的制度,就会失去“亡羊补牢”的机会,就会陷入“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恶性循环。同时控制制度的内核应是子系统之间数学规律关联,具有多米诺骨牌效应。因此责任成本控制要做到制度严明,目标明确,标准具体,差异清楚,控制点清晰。
4.4控制应着重于目标和行动的主要结果,抓住关键点,而且数目不宜太多,以有利于控制。根据各层次的责任大小,剥离不由该层次承担的风险及不可控因素,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因素。将目标责任成本实施主体放入不受外界因素波动的环境中运作。
4.5对目标责任成本控制的偏差,应建立起一个可以允许的偏差范围,以有利于实际工作中的操作和控制。建立了的方式按照实际情况可以采用量、本、利分析法,两点法,最小二乘法,专业人员讨论预测法进行预测,再加上实际运作的结果,综合测定。根据偏差,确定每一位职工的纠偏责任,建立早期的警告预示器,才能有助于控制的预期效果。
战略成本管理的内容是战略成本管理理论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战略成本管理的内容进行较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才能较好地构建起战略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正确界定战略成本管理的内容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战略成本管理产生的原因,二是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三是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
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要将成本因素同企业的竞争地位联系起来,寻求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与成本持续降低的最佳路径。下面通过图示来说明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
成本升高
竞争力减弱————竞争力增强
成本下降
图中第一象限的区域表明,伴随特定战略方案的实施,企业的竞争力增强,同时成本升高。也就是说,战略方案的实施能够使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但要付出成本升高的代价。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讲,这时就需要进行一定的成本决策分析,看企业战略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如果成本在短期内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从长期来看,它能够使企业竞争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增强企业的长期赢利能力,这对企业来说,该战略无疑是可取的。如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加大资金投入,虽然在短期内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但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这有助于企业形成自身的人才竞争优势,因此是应该能够接受的。
图中第二象限的区域表明,伴随战略方案的实施,企业成本升高,竞争力反而下降。对于此类战略方案,不管从哪个角度来分析,都是不可行的。企业如果实施这类战略方案,必然会导致生产经营能力的下降,并丧失已有的市场份额。比如,在国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过程中,个别企业盲目从国外进口早已被淘汰的生产设备,既消耗了大量的资金,所产出的产品又没有科技含量,不具有市场竞争力,最后出现了不生产要亏损,生产越多亏损越多的局面,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遭受重创,甚至不得不破产倒闭。
图中第三象限的区域表明,伴随战略方案的实施,企业成本下降,而且竞争力减弱。这也就是说,尽管企业战略方案的实施要求的成本很低,但缺乏竞争力,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比如有的企业为了追求成本的降低,放弃产品的质量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按规定的投料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生产,最终引起顾客的不满,影响了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使得企业竞争力下降。企业此类成本的降低是靠牺牲竞争力为代价的,这样的战略一般是不能接受的。
图中第四象限的区域表明,伴随战略方案的实施,企业成本下降,竞争力提高。企业能够在提高竞争力的同时实现成本的降低,无疑是最为理想的状态。比如有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采用新设备新工艺,不但降低了产品成本,也使产品质量得到了提高,实现了价格与成本的双赢,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回报,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因此,这种战略正是企业应该积极采用的。
因此,战略成本管理应主要集中在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区域之内进行。由于战略成本管理是服务于企业战略管理的,它要以企业战略管理为基础而加以展开,而战略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制定和实施战略,因此,战略成本管理的内容也应分为两个方面:
首先是利用战略性成本信息进行战略选择。企业战略通常是由相互作用的总体战略、一般竞争战略和具体竞争战略的三维结合。利用企业产品生命周期与市场定位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西方学者一般将企业总体战略分为三种,即发展战略、维持战略和收获战略。在明确了总体战略的前提下,企业一般通过三种方式来开发竞争优势,即成本领先、产品差异化和目标集聚。在一般竞争战略的指导下,企业还会按照业务活动的范围确定一些具体的战略,如产品开发战略、生产流程战略、营销战略、规模扩张战略等。利用战略性成本信息对企业的战略选择过程提供决策支持,保证企业战略决策的正确性,是战略成本管理针对战略管理而进行的功能展开与运用创新,是战略成本管理对传统成本管理的超越。
其次是在不同的竞争战略下正确组织成本管理。从管理科学的系统性出发,为了保证战略实施的有效性,不同的战略要与不同的管理控制系统相互映射,这也正是作为管理控制系统之一的战略成本管理系统必须与具体的竞争战略相结合的逻辑所在。不同的战略选择需要不同的成本分析观和成本管理方法,这也就形成了特定竞争战略下的成本管理战略。如针对产品开发战略的价值工程成本管理战略,针对产品流程战略的作业成本管理战略,以及针对企业扩张战略的成本管理战略等等。
由于战略成本管理是以战略管理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传统成本管理系统的功能拓展而新兴的管理领域,因此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分析方法来源于战略管理的方法体系。从战略的高度将战略管理的分析方法同成本信息的产生和利用做一个合理的嫁接,就构成了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分析框架。战略管理中同成本因素紧密相关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三个,即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
首先是价值链分析:价值链分析是一种战略性的分析工具。从战略成本管理的层面上看,由于企业成本的发生与其价值活动有着共生的关系,所有的成本都能够分摊到每一项价值活动之中,价值链分析可以衍生出企业的发展战略,并且该战略将会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产生重大影响。价值链分析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和行业价值链分析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可以确认企业的价值活动有哪些,处于什么样的分布状态,以及在整个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并将本企业价值活动的所耗成本与其对产品价值的贡献进行比较,确定其发生的合理性,进而决定对其是消除还是改进。通过对竞争对手价值链的分析,能够发现竞争力取决于企业相对于其竞争对手的价值链的合理程度,谁拥有多大的竞争优势或劣势,是哪些价值活动或成本因素导致了这种状况的出现。而利用行业价值链分析,企业可以决定是否需要实施纵向整和战略,通过对供应商和购买商的购并或建立战略联盟来降低成本实现竞争优势。总之,价值链分析所得出的信息对制定战略以消除成本劣势和创造成本优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战略定位分析。企业战略应该很好地同其竞争环境协调起来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原则。一个行业的竞争环境是决定企业战略的重要因素,企业的战略必须同行业中各竞争要素的特点及其组合相匹配,如价格、产品质量、性能、特色和服务等。如果竞争环境发生了变化,企业应该作出积极的反应,采取恰当的战略行动,捍卫其竞争地位。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看,战略定位分析就是要求通过战略环境分析,确定应采取的战略,从而明确成本管理的方向,建立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成本管理战略。价值链分析为战略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总体的分析框架,但并没有解决如何将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相结合的问题。在确定了企业的战略定位以后,实际上也就确定了企业资源的配置方式及相应的管理运行机制。因此只有通过战略定位分析,将成本管理同具体的战略相结合,才能体现出战略成本管理应有的管理效果。
最后是成本动因分析。在价值链分析和战略定位分析的基础上,企业能够确定其应采取的成本管理战略,但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成本管理的重点,还需要找出成本的驱动因素,以便对症下药,保证成本管理战略的有效性。而成本动因分析恰恰可以满足战略成本管理的这一要求,能够将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很好地揭示出来,同时指出企业应采取什么方法来控制这些因素,以更好地为战略成本管理服务,实现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从广义上说,成本动因分析既包括战术层面的作业成本动因分析,又包括战略层面的成本动因分析,但是能够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是战略成本动因分析。战略成本动因分析超出了传统成本管理的狭隘范围,而代之以更宽广的视野、与战略相结合的方式来分析成本是否应该发生。由于战略成本动因可以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因此成本动因分析也是从这两个方面展开的。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要求从战略成本管理的
视野来选择企业的规模、业务范围、经验、技术、多样性和厂址等,它针对的是如何通过企业的基础经济结构的合理安排,从而有利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要求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视野来强化企业的劳动力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生产能力利用、工厂布局的效率性、产品外观、联系等方面的作业程序安排,为战略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效率保证。
研究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有助于增强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的有效性,并将有助于解决当前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问题。
随着企业对财务管理的要求越来越多,财务管理对于企业发展也越来越重要,特别是企业中的成本控制,这是一个企业中的重点内容,为了加强我们对企业财务的了解,应该对成本会计的概念有所掌握。所谓成本会计是通过计算和提供成本信息来进行会计的方法,成本会计包括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二者的综合,成本会计要对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进行核算,从而计算出全部生产费用。成本会计对企业管理计划及控制企业的经营一个估算,对于企业的控制产品及服务成本都会进行跟踪,在这个过程中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制定产品控制策略。成本会计是一种常见的管理经济的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职能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会计的各个职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都有着必要的联系,其中最基本的职能就是成本核算,而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成本决策,其在成本会计中居于核心的地位。
1.成本会计发展的趋势及发展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现代化建设在企业的发展中逐渐体现了出来,在经济领域,我国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在不断的变化,使得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就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在这样的形式下,企业要握住发展机遇就必须提升核心竞争力。目前,在企业中,较为有效的控制方法就是对成本的控制,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运行成本会计工作,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可以说,成本会计在全新的经济形势下为企业的发展趋势指明了方向。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成本会计向着核算统一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是势不可挡的,但成本会计发展还是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一是成本会计的范畴。成本会计的发展受到其范畴的影响,范畴一旦确定,成本会计就确定了发展的目标与方向,但在这个过程中,成本会计若与成本管理进行混合,就不能突出成本会计在管理中所产生的作用;若将更多的学科融入到成本会计的范畴中,就会导致诸多学科内容的交叉重复。二是知识经济的因素。在知识的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成本会计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一个企业中,其技术资源的不断消耗,会对成本会计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这就是知识经济对成本会计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三是经济全球化的因素。在激烈的经济全球化中,我国的企业与国外的跨国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成本会计的方法会给企业产品成本信息造成失真问题,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决策。我国应大力支持成本会计的发展,对企业成本会计进行系统的改革,加大管理的方法,为成本会计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首先,企业的成本会计人员应该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并不断学习企业产品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方法,熟悉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这样才能结合相关的专业知识来对企业成本管理进行核算和控制。与此同时,会计人员要具备现代科技知识,懂得运用新型科技设备来进行信息的处理,以提高成本会计的工作效率;其次,企业要实行电算化,在全新的科技时代,会计电算化可以提高会计的工作效率,使成本核算更加精细准确,并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最后,要对国外的先进管理理论进行研究,并将其推广和应用,完善成本会计方法。
2.成本管理会计应用现状
我国的成本管理会计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并在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得到很好的发挥和运用,其中成本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也逐渐在应用的过程中得以完善,,但与实际的差距还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成本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仍需要完善和规范。一套完成的基本理论体系能够支撑企业的发展,并在实际中得到推广应用。但由于成本管理会计的形成发展较短,我们从国外引进成本管理会计理论时,国外对成本管理会计的重视多在于方法而忽视了理论,以致我国的成本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的管理相脱节,因此,其理论的研究成果并不大,这就使得成本管理会计的指导作用不能充分的发挥。二是成本管理会计中的一些基本内容与其他学科交叉重复。成本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与很多财务类的学科都有重复,例如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这会让人觉得成本管理会计就是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综合体,缺乏其自有的独特内容,这就使得成本管理会计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三是在现代的经济环境中,成本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与之不相适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经济环境制约制约着成本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当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其方法体系就无法做到及时的修正来适应环境的变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管理水平走向了科学化,并不断的进行创新,在这种客观经济环境不断更新的情况下,这对传统的成本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是一种考验,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水平上,怎样的方法体系才有利于各种环境的变化,并与之相适应,这才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并解决的问题。四是在实践中,成本管理会计人员的意识比较落后。目前,在一些企业中,成本管理会计没有引起企业决策者的重视,这主要是由于在企业的各种应用案例中,成本管理会计的案例很少,很多企业决策者认为管理会计的作用并不大,在实际中,管理会计就可有可无;再者成本管理会计没有统一的法规性要求,其运用的程度就取决于企业决策者的个人意愿;最后就是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并不高,缺乏专业的知识素养,以致管理会计的工作效率并不高。以上诸多的原因造成了企开展管理会计工作的这种不利局面,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有效的开展成本管理会计工作。
3.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主要在资金运动。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不仅是现金流动,还有成本中的非现金流动;企业内 部长期投资决策最终会以资金为基础;对企业控制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资金运动的分析,其最终的控制都是对人的控制,控制资金是为了控制人。而管理会计的任务是比较广泛的,它不仅是对成本的控制,将其扩大到企业的整个经营范围,还包括了预侧、决策、规划、考核、分析的基本职能,其根本任务是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服务支持,以此提高企业决策的有效性。下面我们可以仔细的研究成本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成本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企业的决策者服务,包括企业内部的各级管理人员,成本管理会计帮助这些管理人员计划并规划工作,控制工作进度,并作出决策,它提供的是管理方面的信息;成本管理会计有着管理职能,其主要作用于会计信息上,是以资金运动中的价值增值为对象,从而追求企业经济效益。
4.加强成本管理会计作用
企业要运用成本管理会计,并使之发挥其职能和作用,就要完善成本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使得成本管理会计有其特有的理论基础,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变化而不断的完善;同时企业对成本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要规范和明确,建立管理制度将其与其他的会计方法分离开来,使得成本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而且企业的决策者也要转变对管理会计的态度,重视起成本管理会计工作。
(1)完善并建立成本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体系。由于目前的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体系还不不健全,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保证理论的权威性与实用性,这对与企业来说会起到规范和指导的作用,成本管理会计的作用要充分的发挥出来,就要建立科学完整的基础理论体系,并能随着我国国情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2)要对管理会计进行规范和统一,就要建立专业的管理机构。为了推动管理会计的发展,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规范管理会计的专有名词、概念、专业术语等,统一规定管理会计的内容,并将管理会计的内容与多门学科的交叉内容分开,统一为管理会计独有的专业内容,管理会计机构还会指导管理会计实务,增强成本管理会计的实用性。
(3)企业决策者要对管理会计高度的重视起来,加强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作用的认识。我们要想让企业的决策者对管理会计重视起来,就要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宣传和推广管理会计工作,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加强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知识的认识,并介绍其他企业运用此理论的成功经验,使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对其都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让他们接受并感觉到成本管理会计的重要性。
5.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成本会计是重要的管理内容,成本会计有助企业中战略的制定,以及企业产品成本的控制,成本会计能够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优势,有利于企业的发展。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在新的时期成本会计也需要不断创新方法,从而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其中成本管理会计就是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成本管理会计会随着企业发展的环境、市场环境的不同而改变,成本管理会计有其自身特点,有着全新的会计体系,具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计量方式,因此,成本管理会计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充分的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房地产竞争日趋加剧,应对复杂的地产形势和将来发展趋势,要向管理要效益,保证成本的支出获得最大效益,以经济合理性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房地产成本管理控制成为重中之重。而只有做好成本控制中的目标成本管控才能形成行业成本优势来迎接更严峻的竞争和挑战。本文从房地产目标成本形成、问题分析及解决入手进行研究,为房地产成本管理人员提供借鉴、参考。
1 房地产目标成本概念及现状存在问题
目标成本顾名思义指在一定时期内为保证目标利润实现,并作为合成中心全体人员奋斗目标而设定的一种预计成本,它是成本预测与目标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房地产的目标成本是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内的全过程成本, 遵循成本的“总值可控、动态管理”。
房地产目标成本科目主要包括开发期内完成房地产产品开发建设所需投入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土地费用、前期工程费用、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用、开发间接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开发期税费、其他费用以及不可预见费用等。在房地产目标成本科目中,土地费用为市场招拍挂形式确定,公共配套费用为各地市缴费标准,开发间接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及开发税费均根据国家及房产开发公司标准执行,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及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用根据市场招投标及开发全过程工程控制为主,在房地产全过程成本控制中往往出现以下问题:
1.1 房地产用地规划时对业态规划模糊,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目标成本,导致效益降低。例如:像城市综合体等多业态项目,业态规划时未分析市场的销售及业态成本情况,导致了产品建造后销售惨淡及利润降低。
1.2 方案、深化及施工图设计阶段标准化程度较低,设计满足不了施工及销售要求,产生了大量成本浪费情况,影响了目标成本的准确性。
1.3 实施阶段设计变更、签证较多影响了目标成本的可控性。
2 目标成本存在问题分析
房地产业一直为国家朝阳产业,前几年有可观的利润。随着国家调控及市场的激烈竞争,房地产效益不断缩水,问题也逐渐暴露。许多房企也由原来“核算型”企业(做了再算)向“价值创造型”(算了再做)企业转型。现针对以上房地产各阶段影响目标成本的因素中,现展开进行分析如下:
首先,在房地产用地规划阶段,因业态分类模糊导致了利润的降低,许多房地产公司拿地后便考虑立即进行开发并达到预售条件,往往对用地规划阶段成本把关不严,随意对业态进行规划,不考虑效益最大化。这就使许多项目没有经过考察论证就急于规划报批,致使房地产目标成本前期便处于“粗放式”状态,最终导致项目建设过程中销售、成本压力骤增。
第二,方案图纸及施工图纸设计阶段,许多房地产公司因标准化程度较低,没有限额设计,没有统一的建筑风格,没有较好的设计成本团队,导致了目标成本的不可控制。
第三,施工阶段因为项目人员业务能力差,工作责任心不强以及图纸设计的错、碰、楼等现场导致了施工中出现大量的设计变更及签证。
经过考察诸多房产项目,以上几方面对目标成本影响效果所占的比例如下:第一项本阶段成本控制的效果约为75%~80%.第二项本阶段成本控制的效果约为15%~20%.第三项施工图设计结束至项目实施阶段,本阶段成本控制效果约为5%以内。
3 目标成本控制需采取的措施
3.1 项目产品定位清晰明确,形成房地产目标成本“概算版”
首先,在房地产开发前期(尤其像城市综合体的多业态项目)充分调研当地地产市场,调研各业态的销售情况,应用容积率指标控制面积,结合市场需求对不同业态建筑面积的合理配置,建多少高层、多层、商业、别墅、花园洋房;配置那些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获得最大销售额。
其次,根据本地区需求情况采用不同产品进行比例搭配及确定交房标准。参考往期类似业态成本情况(其中包括配套费用、建安成本、各项开发税费等),将各不同业态进行组合,并进行测算(销售收入及成本支出测算),选取满足“效益最大化”的业态搭配比例。业态比例及初步交房标准出具后,形成房地产目标成本第一版—成本“概算版”。
3.2 方案的设计比较,进一步细化目标成本。
各业态搭配比例及目标成本“概算版”确定后,对业态和户型进行多方案设计比较,通过比较确定单体平面和户型;通过对建筑面积、套内面积、公摊面积的比例测算,确定最合理户型和户型搭配从而获得最大得房率和销售面积,并根据当地情况确定合理成本。此阶段对交房标准已基本确定,根据扩初方案进一步将目标成本“概算版”细化。
3.3 施工图设计及深化阶段,确定目标成本“预算版”。
施工图设计阶段将价值工程及限额设计两者相结合。
首先,根据价值工程,做好房屋建造标准。价值工程是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的管理技术,通过对产品的功能分析,达到产品适当的价值,以最低的成本去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房地产价值工程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功能不变,成本下降。(2)功能大幅提高,成本略有增加。(3)功能提高,成本降低。(4)功能略有降低,成本大幅降低(5)成本不变,功能提高。在价值工程体系中选取适合本项目价值体系,并确定房屋建造标准。
其次,项目限额设计,限额设计是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设计,对设计规模、设计标准、工程数量和预算指标等各方面的控制,凡是能进行定量综合的设计内容,均要通过计算确定,要充分考控制建筑设计标准,控制单体工程配置标准;比较外墙保温材料和作法,门窗材质、标准;外装饰材料的选择搭配,室内不同公共部分装修标准、装饰材料的选择搭配,在满足必要使用功能的同时成本最合理。充分考虑施工的可能性和经济性。在限额设计中结合价值工程,充分运用价值工程分析,确定合理功能。
第三,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细节,对土建、水、电、暖专业进行各种技术经济比较,例如:人防工程决策、土建车库与机械车库的技术经济比较、电梯、空调的配置方式、基础形式、主体结构形式、挡墙形式等等。在设计细节上满足后期使用功能,同时在此阶段应选择业务实力强的设计院进行设计,保证使用功能满足要求,减少后期 的设计变更。
施工图经过深化及内部审核后,需委托工程造价咨询单位介入进行预算的编制,同时根据市场价格确定材料暂定价,编制本项目目标成本第二版—目标成本“预算版”。目标成本“预算版”编制完成后进行招投标工作,并与投标单位进行工程量及组价的核对,最终完善目标成本“预算版”确保施工图纸范围内的内容明确,目标成本“预算版”一经确定不得更改。
3.4 项目实施阶段以目标成本“预算版”来指导工程施工及招投标工作,通过后期成本动态管理及决算管理形成目标成本第三版——目标成本“决算版”。
项目实施阶段原则上不能突破目标成本“预算版”的各个子目,如有突破,应根据金额大小向成本管理委员会各个部门说明,在过程中时刻调整(增减)目标成本。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工程人员应提高素质及责任心,基本杜绝变更、签证,保证目标成本顺利实施,同时项目结束后,将各总分包工程及设备供应结算进行梳理,最终形成目标成本第三版“决算版”,作为与目标成本前两版本的最终结果进行比较计入最终绩效考核及成本后评估。
摘 要:本人从事公路施工机械行业多年,对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成本的因素进行探讨,且提议出控制维修成本的措施,从而降低工程机械维修保养费用,进一步提高工程效益。
关键词:公路施工;机械设备;保养;成本管理
0前言
当前机械设备的总成本在整个公路施工工程成本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在公路路面施工当中,机械设备的使用成本占据全部的工程造价约30%,当中的维修保养费用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保养好了,故障率低了,维修的成本也就随之减少了。因此,强化工程机械设备在公路施工生产中的保障作用,加大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有效控制施工工程机械的维修保养成本,降低工程机械维修保养费用,进一步提高工程机械的经济效益,是当今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共同关心、关注的话题。
1.影响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成本的因素
(1)认识不足,缺乏切实可行的操作制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路工程施工也进入了市场竞争的行列,资金紧、任务重、工期短成为施工生产中的常见的难题,而机务管理的计划时代已逐步转变为按需进行,这就导致我们的管理者淡忘了机务管理的真正含义和重要性,出现管理松懈、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差的状况,对工程机械设备使用状况、性能不了解,盲目使用,不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去制定高效、合理的维修保养计划,致使出现工程机械性能下降,维修费用超额,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
(2)工程机械设备选型盲目追求价格最低化。机械设备选型是指购置机械设备时,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市场供应情况,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的原则,以及可行性、维修性、操作性和能源供应等要求,进行调查和分析比较,以确定设备的优化方案。
由于前面所述现今工程施工资金紧、任务重、工期短是制约施工常见难题,导致我们的管理者在自有工程机械设备不足的情况下,采取购置或租赁方式以解决施工,而在进行工程机械购置时又不完全遵循工程机械选型原则,一味的追求只要满足施工要求,价格最低即为最好,忽略了其他要素,形成机械保修期已过,发生故障率高、维修率高、配件供应不及时、售后不及时等现象,造成工程机械性能下降,直接增加了工程机械维修保养成本,更严重的造成工程机械无法在下一个工程施工中满足施工要求,直接淘汰,增加工程成本。
(3)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现今我们诸多施工企业在设备管理中常常是“重使用轻保养”,虽然实行“定人、定机、定岗”制度,却忽视了机械设备保养制度对人的活动的制约性,没有明确落实到人。操作人员只是注重使用,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另外,在工程机械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许多维修人员责任心不强,应付差事,从而造成设备故障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当出现问题时,操作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不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不仅影响施工的质量和进度,也增加了维修、运转的费用,致使工程机械的使用寿命缩短,安全性降低。
(4)使用不规范,加速机械设备磨损老化。由于企业发展,大量的新鲜血液补充到了企业中,可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却存在断层,主要原因是新进入企业的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好高骛远,对机械设备操作管理从思想上存在无前途的概念,导致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趋于老龄化,特别是在人员不足时,为了工程施工临时聘用一些技术素质差的操作人员,这就造成由于对施工技术、机械设备的使用知识所知不足,不注重具体的施工条件和作业方法,在项目领导一味追求工期、进度的管理下使工程机械设备一直处于超负荷或带病作业状态(甚至违章操作),从而加速了工程机械设备的磨损老化。
工程项目结束后盲目退场,机械设备得不到按规定进行的认真保养、维护和修理,被调配到新的工程项目后,出现故障,又开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循环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这样直接导致恶性循环,在保证机械设备性能上既花费了较大的精力,又付出了高额的修理费用,严重的延误了正常的施工工期。
(5)资金短缺,工程机械设备更新换代慢。工程任务紧,资金短缺已是每个公路施工企业均面临的困扰,这就造成工程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慢,报废的工程机械设备和破旧的工程机械设备仍出现在我们的工程项目上继续使用,使得其故障率大大增加,维修成本不断上升,形成“弃之可惜,用之太贵”的尴尬局面。
2.控制维修成本的措施
(1)提高认识,强化制度建设,加强施工部门与机务管理部门的联系和沟通。首先要解决的是公路施工企业人员自上而下的思想观念,使其认识到工程机械设备在工程施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性能的完好与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公路工程施工的质量、进度、成本和效益,从而提高机务管理的力度,要求机务管理者要有较强的联系和监管作用,成为公路工程施工部门和机械部门的连接纽带,及时的掌握工程机械设备运转情况。其次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我公司安机部由专人负责,对每台设备建立档案,从机械设备的选型购置到维修保养直至报废,建立工程机械设备数据统计系统,对大小故障、以往的维修保养记录、换件记录、日常使用情况和工作量都登记备案,以便在工程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时分析、判断,及时准确的消除故障。对工程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和机务管理人员做到奖罚分明,明确责任。再次要加强施工部门与机务管理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在我经历的S241扩建工程、镇江新区经十路工程、通港路改造工程,S340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等项目中,由项目副经理兼管机械,坚持谁用机械谁管机械的原则,在抓施工的同时抓机械调配使用,保证了机械的合理使用,提高了机械出勤率和完好率。
(2)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的日常检查和保养工作。操作人员的文化 素质低,对工程机械设备性能和原理不了解、不熟悉,是造成工程机械设备事故的原因之一。因此,降低维修保养成本首先要在操作人员的录用上考虑其文化水平,在企业补充新鲜血液的同时招收一些大中专筑机学生,从而提高操作人员整体素质;其次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我公司在冬季施工淡季,开展内部学习,由专业人员给施工一线的职工授课,使他们掌握机械设备的结构、性能和工作原理。我本人就多次参与,授课内容有:柴油机的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如何延长蓄电池的寿命,工程机械日常养护项目等。职工通过学习,提高了对机械的认识,减少了不规范操作,使机械的故障率大为降低。
(3)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的强保工作,防止误保,杜绝漏保。由于保养不当是造成工程机械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工程机械设备保养工作必须强制执行。机务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工程机械设备保养使用说明书制订切实可行的保养计划,并与工程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随时抽查、督导保养工作的落实情况。同时建立奖惩机制,奖优罚劣,加强广大工程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责任心,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以保证工程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减少故障次数,缩小故障规模,降低燃油消耗,节约维修成本。
(4)加快工程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公路施工企业中一些已经报废的工程机械设备现今仍在超期服役,这就无形增加了设备的维修保养成本,昂贵的人力、物力、财力已远远超过了报废工程机械设备创造的价值,我们应当从经济角度来对待此类问题,该废就废,该处置就处置。利用多种渠道来加速工程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如采用社会融资租赁、职工集资入股购置等方式以解决工程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也是降低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成本的有效手段。
3.结语
在市场经济机制的不断推动下,降低工程机械设备维修成本已成为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研究、讨论的热点话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程机械设备自动化、智能化逐步趋于完善,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工程机械设备维修成本应合理而有效的控制,因为在注重效益和效率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效益是企业快速发展的能量石。
摘要:量本利分析在企业成本控制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新《医院财务制度》和新《医院会计制度》明确要求公立医院实施成本核算,并规定公立医院采用量本利等方法分析成本变化、加强成本控制。本文在某公立医院高血压科2010年成本数据基础上,采用量本利方法分析了其成本构成及存在的问题,为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量本利分析;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一、引言
为配合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和预算体制改革,2011年7月1日起在试点医院试行并于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执行的新《医院财务制度》和新《医院会计制度》明确了公立医院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要素中的支出要素改为费用要素,这为公立医院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奠定了制度基础。在新制度中,成本管理被专门列为一章,具体规定了科室成本核算的步骤与方法,并给出了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等方法的指导意见,新增一系列成本报表,具体修订了与成本核算有关的会计科目,并规定医院应对照目标成本或标准成本,采取趋势分析、结构分析、量本利分析等方法及时分析成本变动情况,按照预定的成本定额、成本计划和成本费用开支标准,对成本形成过程中的耗费进行控制。由此可见,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不仅引入了企业常用的成本管理方法,还体现了医院的自身特点,其中企业中常用的量本利分析方法对医院财务人员而言还比较陌生,本文以某公立医院高血压科2010年的成本数据为例,采用量本利方法实例分析其在医院成本管理中的运用。
二、量本利分析中的相关概念
量本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关系的简称,是以数学化的会计模式反映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业务量、单价、利润等变量之间的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提供财务分析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其中变动成本是随业务量增长而正比例增加的成本,固定成本是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不随业务量增长而增加的费用。由于量本利分析法建立在成本性态划分和变动成本法基础上,而实际工作中的成本、业务量与利润间的关系复杂,因此该方法的应用有其假设前提:(1)固定成本保持不变;(2)变动成本与业务量之间、收入与业务量之间呈完全线性关系;(3)品种结构不变假设。量本利分析中需要用到盈亏临界点、安全边际、边际贡献等概念,盈亏临界点是指收入与成本相等的不赢不亏的经营状态,又称为保本点,安全边际是正常业务量超过盈亏临界点业务量的差额,表明业务量减少的最大底线,边际贡献是指销售收入总额与变动成本总额之间的差额。量本利分析用公式表示如下:
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固定成本
保本点业务量=固定成本/(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
安全边际=正常业务量-盈亏临界点业务量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
三、量本利分析法在科室成本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医院成本构成
1.成本与非成本的划分
医院成本是指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根据新《医院财务制度》的要求,医院成本包括劳务费、公务费、卫生业务费、卫生材料费、低值易耗品损耗费、固定资产折旧等,以下支出不能列入医院成本:(1)为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购入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资本性支出;(2)对外投资的支出;(3)各种罚款、赞助和捐赠支出、有经费来源的科研、教学等项目支出;(4)在各类基金中列支的费用;(5)国家规定的不得列入成本的其他支出。
2.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医院固定成本通常包括工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单位缴)、文明奖、夜班费、保洁保安费、差旅费、房租、固定资产折旧等,变动成本通常包括临时工资、奖金、材料费、水电费、氧气费、洗涤费、消毒供应和杂费等。
3.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与特定医疗服务活动直接相关的支出,例如科室的人员支出、材料费支出等。间接成本是指间接为医疗服务活动的开展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例如医院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门为组织管理医疗和科研等活动发生的管理费、医疗技术和辅助类科室成本等。本着相关性、成本效益关系及重要性等原则,间接成本按照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方法,采用人员比例、内部服务量、工作量、收入比等多种分摊参数进行分摊转移到临床服务类科室。
4.门诊成本和住院成本
医院医疗服务分为门诊服务和病房服务,采用量本利分析计算保本点业务量时可以分别计算门诊业务量和病房业务量,目前很多医院都将各科室收入分为门诊收入和病房收入,相对应各科室也需将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分为门诊成本和病房成本。
(二)高血压科室情况简介
高血压科2010年现有人员共计20人。其中 医生6人,包括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住院医师1人;护士12人(含招聘9人),包括主管护师2人,护师3人,护士7人;护工及保洁2人。高血压科包括门诊和病房两部分,现有床位30张,2010年床位使用率为112.2%,比去年同期101.5%增长10.54%,床位周转次数为16,比去年同期15.8增长1.27%。
(三)高血压科收入成本资料
高血压科2010年门诊收入为550 000元,病房收入为1570 000元,总收入为2120 000元。根据成本性态划分标准,高血压科2010年的变动成本为人员支出(除基本工资、社保费等外)49200元、业务支出合计153607.1元,包括材料费69274.89元、水费30143.25元、电费19218元、氧气费3840元、洗涤费7074.45元、消毒供应费19982.449元、杂费4047元,试剂费58320元,变动成本合计为715342.1元;固定成本为人员支出(除包含在变动成本以外的其他人员费)450436.6元、业务支出(除包含在变动成本以外的其他业务费)93275.64元、固定资产折旧费188525.5元,固定成本合计为732237.7元。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合计为1447579.8元,其中门诊总成本为579031.92元,收治病人5030人次,每门诊人次收费108.92元,每门诊人次成本为114.66元,其中每门诊人次变动成本为56.889元;病房总成本为868547.88元,收治病人452人次,每病房人次收费3473.45元,每病房人次成本为1921.57元,其中每病房人次变动成本为949.57元。上述计算表明高血压科的病房收支处于盈利状态并弥补了门诊收支的亏损。
(四)高血压科量本利分析
通过量本利分析计算得知,假设门诊人次收费与人次成本不变,门诊保本业务量为5629人次,2010年实际门诊人次为5030人,没有达到保本点业务量,处于亏损状态,边际贡献为261715.93元,具体计算为:(每门诊人次收费108.92元-每门诊人次变动成本56.889元)*5030人次=261715.93元,边际贡献率为47.58%,具体计算为:边际贡献261715.93元/门诊收入550 000元=47.58%,亏损金额为-31179.15元,具体计算为:边际贡献261715.93元-门诊固定成本292895.08元=-31179.15元。以上分析表明,高血压科门诊亏损的原因是固定成本偏高造成的,每门诊人次收费的提高、每门诊人次成本的降低或增加业务量都可以扭转目前的亏损状态,但增加每门诊人次收费不符合医改的政策要求,该医院就医人数几年来的增长趋势平缓,虽然业务量增加是扭转亏损的手段之一,但属于不可控因素,对医院而言当务之急的是降低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病房收支的量本利分析表明,保本点业务量为174人次,高血压科2010年实际收治病人452人次,超过保本点278人次,即安全边际为278人次,获利701 451.5元,具体计算为:(每病房人次收费3473.45元-每病房人次变动成本949.57)*452人次-病房固定成本439 342.6元=701 451.5元。由此可见,病房收支较为理想,但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医疗收费可能会进一步降低,为维持盈利状态,医院仍需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
整体而言,高血压科的变动成本中的奖金部分占总变动成本的63.50%,奖金与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收治病人的人数直接挂钩会变相激励医生片面追求奖金而采用不必要的医疗手段和药物,奖金制度不尽合理。固定资产折旧费属于固定成本,占固定成本总额的25.75%。该医院2008年—2010年的固定资产支出分别为55094万元、60215万元和69092万元,连续三年以较快速度增长,新购置了先进医疗设备、建设了新病房大楼,因而固定资产折旧也成为固定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些资本性支出并没有采用企业投资中常用的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回收期法等方法进行投资可行性评估,只是各科室部门打报告即可,所需投资款项部分是通过银行贷款,没有考虑医院的财务风险。事实也表明,一些医疗设备长期闲置,因此这些资本性投入是否能给医院带来收益仍然是未知数,但必然增加了医院的固定成本,变相增加了患者的负担。
四、量本利分析在医院成本管理中应用的建议
量本利分析能够反映出科室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关系,找出科室亏损的原因,在控制科室成本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医院提供的服务种类繁多、数量较大,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即使是相同的病种,其诊疗服务也可能大相径庭,具体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量本利分析建立在一定假设前提下,但医院经营活动是动态的,超过一定业务量后,原有的固定成本有可能也会转化为变动成本,因此需要对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进行科学划分,并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做出适当调整;(2)量本利分析必须有门诊人次和病房人次等业务数据、各科室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等成本数据、各诊疗服务的收费标准等收入数据,因此医院应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实现各科室住院人数、住院天数、门诊人次等业务量和收费水平的自动收集。
1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比较明显的差距,具体表现在成本管理意识不强,思维陈旧,成本管理方法缺乏创新等多个方面。据中国行业咨询网近期的数据显示,2011~2012年,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约占GDP比重的18%,远高于发达国家8%~9%的水平。由此可见,探讨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现状并针对性的提出发展思路显得尤为关键。目前,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物流基础设施落后,效率低下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以公路、铁路、港口、机场为主的物流基础实施建设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整体上来看,仍相对落后,没有达到与我国国力相匹配的水平。当前,我国企业物流手段主要还是以公路、铁路为主,形式比较单一,而空运、高铁运输虽然节省了时间成本,但综合其他因素考虑,在短期内仍然还不能完全转变为企业物流的主要手段;此外,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运输量大,而现有的交通能力尚不能完全满足物流的基本需求,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的频频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成本的浪费,工作效率低下,这也成为制约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1.2分部门管理机制的制约
企业物流的基础平台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而这些基础平台的运作就目前而言是相对独立的,资源并未完全整合到一起。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老的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分部门管理体制的存在,制约了企业物流的发展。当前,任何企业都不能仅仅依靠一种物流平台来实现对产品的运输,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多种物流平台的转换,势必会造成成本的增加,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沉重负担。
1.3企业物流服务意识不强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维权意识的加强,这对企业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不仅要加强物流服务意识,更要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以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当前,很多企业物流服务意识不强,一味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往往忽视了消费者的真实感受,使得顾客满意度持续下降;此外,部分企业还存在“物流腐败”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勾结货运回扣,不按程序办事,不按顺序发货,向下游索物品,私扣赠品物料,倒卖内部货物等问题的出现,极大的损害了企业的利益,造成成本增加。
1.4企业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
进入21世纪,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很多企业都将人才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物流业在我国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企业物流人才的缺乏确实显而易见的。在企业中,物流管理人才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技能,更要结合企业的发展状况,针对性的制定管理流程和措施。因此,企业如果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必然会使整个物流供应链系统运行下降,影响企业的成本管理。
2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发展思路
通过对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现状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还是非常多的。因此,我国企业对物流成本管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思维、手段,引入新的管理方法,才能有效控制物流成本,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笔者长期从事企业物流管理相关工作,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总结了几点经验,以供参考。
2.1政府加强引导,整合物流资源
对于企业而言,政府的扶持和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政府必须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现状的政策,并通过适当的产业结构调整,来不断完善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同时,要加强铁路、公路、河运、航空等各分部门资源的整合,为企业构建一个良好的物流环境,让我国企业能在一个公平、公正的大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资源互补,从而有效减少不必要浪费,控制运营成本;此外,政府还要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以保证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的畅通,可以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现代化的物流和配送中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信息化的管理,让整个全国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大型网络,为企业提高运营效率和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创造有利条件。
2.2企业建立高效物流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物流自营方案、物流外包方案和物流联盟方案。而企业在选择物流管理模式时,应充分研究,认真听取各方意见,把各种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考虑清楚,从而针对性的找到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高效的物流管理模式。物流活动的控制水平直接影响物流费用,改善物流管理就是要加强物流的经济核算,选用恰当的成本控制方法,对资金管理、人员、原材料消耗、物流各环节的支出等进行分析,不断改善管理方法,寻求降低物流费用的途径。企业对于物流管理人员要给予足够的支持,通过人性化的管理,让员工在企业中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企业还应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奖惩并行,这对于约束物流管理人员违规行为的发生和提高员工积极性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此外,还要定期对物流人员进行培训,通过专家的授课,让员工能及时掌握国家相关政策和企业发展现状,保持物流成本管理工作的先进性。与此同时,企业物流部门还要加强和其他部分的协作,通过及时的沟通,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2.3加大物流人才培养力度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至少为5-6万人,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物流的依耐性越来越强,此项数据将会逐年大幅递增。然而,当前我国物流管理人才的数量完全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加大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成为当前国家和政府必须深入考虑的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开展工作,一是要加强物流理论研究,以理论为基础,在实践中不断验证,才能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对物流理论进行探索和创新;二是要加大对重点高校,重点物流管理学科的建设。政府不仅要加大对教育的资金投入,同时,高校也要主动与企业合作,广泛交流,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 物流管理人才。
3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企业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与国外一流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物流基础设施、服务意识、信息化程度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进一步提高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必须在政府的扶持和指导下,建立高效的物流管理模式和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并通过加大物流人才的培养力度来得以完善。笔者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水平定会有所突破,为现代化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一般人对成本一词似乎是耳熟能详,但常因为使用时的背景与所谈论事务的不同,对成本的见解也会有所不同。许多人采用简单的思维,只考虑付出的金钱额度,这样计算成本的方式显然是最狭隘而错误的思维。事实上,成本存在于从物料采购、人力资源规划到提供货品与服务所需的服务,包括仓储、运输、配销等各个环节,而做好成本管理工作,
也可以引导经营人员一步一步做好企业管理的工作。
一、加强集团公司的预算管理工作
企业成本控制目的在将各项活动中的预估与执行差异找到,但找到各项活动其预估与执行间的差异,远比找出各活动间的差异会更有执行上的效果。对集团企业日常运营活动的成本而言,每一工作所对应的预算并非一项,故管理人员通常以工作类型为领款的依据,但不一定为成本控制的对照。集团公司要想做到对于成本的很好控制,有必要加强自身的预算管理工作。预算是指以数字来表示的计划,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工作计划与所需经费的配合。预算管理是指预算筹编、审议、执行与控制及考核等过程。其中筹编与审议主要工作为总预算、部门预算等进行筹划与编制,并交由集团公司主管进行审议。执行与控制主要工作为分配预算及监控预算的执行。主管部门在总预算通过后,必须依据预算规章、企业集团不同部门的预算执行要点及集团公司总体的预算执行要点进行分配预算,按月或按季编制分配预算表,并送交主会计处加以审核,以作为年度预算执行与控制的依据。预算考核的主要工作为办理决算及年度预算执行绩效评核。另外,集团公司要持续生存还必须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实现内部资源配置效用最大化,有效帮助企业控制成本及提高生产效率。这就要求集团公司不仅需要确保企业内部对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形成有效的观念转变,而且要构建较为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规章制度。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也需与企业总体的经营战略相融合,这种融合要充分体现在企业高、中、基等所有层次,保持不同层次员工对其具有共同认识,最终使得全年预算管理工作在每一层次当中顺利开展。
二、做好成本分析工作
成本分析是企业最基本的工作之一,其正确与否会影响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顺利实施计划制定工作之后,预算编制阶段更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它将影响整个企业各项工作执行的结果,有经验的预算编制人员,懂得收集许多相关的资料,无论在工作过程中,对于成本的控制或是在工作完成后对于决算的管理,都可以适时的作合理的分析判断,并提供明确的数字根据,以做为企业成本管理的参考,有助于各项工作的决策质量。而在企业项目施工中,由于其用途、造型、设计及材料都较为固定可循,如果能够对成本结构有效的剖析,其结果将更具有参考价值,尤其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经专业工程人员的分析比较后,往往能够迅速的提供精确的施工预算,来协助产品销售的定价核算及利润保障,这对于企业产品销售条件的影响巨大,因此成本分析及工作预算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就成本分析方法而言,其基本包括:建立成本分析表格;成本结构比较表建立;单位成本比较表建立;成本造价比较表建立。另外,对于企业各项工作成本分析,还需要做好如下工作:依工作性质将成本结构分类;比较同类型工作判断成本结构的合理性;差异性较大的成本结构剖析比较;市场行情,判断与预估,确实修正成本单价。
三、导入风险管理
集团企业的成本控制一向是管理工作的重点项目。由于成本管理本身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因而使得风险管理也逐渐成为企业成本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管控环节之一。在以往国内营建风险管理的领域中,主要系针对项目的执行面及技术面进行风险管理,但实际上具备许多不确定因素的成本控制流程,也应考虑成为风险管理的执行对象。
将风险管理系统的精神(PDCA循环)用于企业工作成本控制生命周期,导入这一序列的成本控制作业要项,并以有秩序、系统化的方式循序执行,以期获得较好的成本控制效益。风险管理过程可分为风险规划、实施执行、检查矫正及管理审查等四大步骤。这四大步骤恰可说明风险管理的执行程序。此外,在集团企业风险管理执行的过程中,通过检查矫正这些步骤,风险管理程序必会获得一些新的信息及结果。通过这些新的信息及结果,又可重新启动风险管理的整体流程,进入新一阶段的风险管控。如此周而复始,就可以达到较高的成本的效果。企业项目风险管理系统导入项目成本控制的要项,仍依照风险管理的PDCA循环,分为风险规划(P)、实施执行(D)、检查矫正(C)及管理审查(A)四个过程。
四、重视成本控制制度的作业基础
现今企业的成本结构,随着交易形态及服务的多样化,直接人工与直接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越来越低,而制造费用的比重却日益增加。由于传统成本会计对于费用分配的方式,并不够严谨,难以对资源价值作出正确的评估,因而可能产生企业成本结构扭曲与交互补贴的现象。作业基础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则可以反映不同作 业基础下,真实的成本状况,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针对企业资源所产生的耗用程度,进行成本评估,足以弥补传统会计系统在成本信息上之不足(田林永,2011)。ABC成本法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单构面模型,主要在于建立产品成本与资源间的因果关系,作为成本分摊的基础,以提升成本的正确性,改善定价策略;第二阶段为双构面模型,为作业成本基础/作业基础管理的整体改进架构。
摘 要:当前,我国矿井建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面临严峻的市场考验,大部分工程都采用招投标制,并且把标底压得很低,所以要想创造效益就要强化成本管理,向内部挖潜力要效益。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将是企业进入成本竞争时代的有效手段,也是企业推进成本发展战略的基础。
关键词: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指的是项目在成本形成的过程中,对生产经营中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资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目标成本的范围之内,保证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目的就是降低项目的实际成本,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当前,我国矿井建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面临严峻的市场考验,大部分工程都采用招投标制,并且把标底压得很低。因为最低价中标是国内发包方普遍采取的方式,低报价已经成了竞争的必然趋势,市场已经进入了微利和无利时代。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谁在低成本战略上抢先一步,谁就能活下来,所以要想创造效益就要强化成本管理,向内部挖潜力要效益。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整体效益目标的实现。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将是企业进入成本竞争时代的竞争手段,也是企业推进成本发展战略的基础。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增效减支,将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长期经营战略。针对目前的情况,对我处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整体的调研。
一、成本管理的现状
中煤第五建设有限公司第一工程处2011年共有15个施工项目,其中矿建项目14个,安装项目1个。矿建项目中一期工程项目7个,占矿建营业收入的22.35%,二三期工程项目7个,占矿建营业收入的77.65%。从产业结构上来看,该处成本管理的重点是矿建施工项目,特别是二三期施工项目。
目前,中煤第五建设有限公司第一工程处成本管理的模式是项目目标成本责任制,成本管理的主体施工项目部主要由项目部经理负责。项目施工现场所耗费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现场其他直接费及项目经理为组织工程施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之和,不包括建筑企业经营费用、利润和税金,是项目经理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的主要内容。处考核小组在月度和年度根据考核文件对施工项目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项目部班子成员薪酬挂钩,以激励项目部加强成本控制。
二、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项目部实行了目标成本控制,工资总额控制等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项目部在施工生产及成本控制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毋庸置疑的是只管干活,不管算账或算账不精细的模式仍然存在,有的项目部经理成本意识淡薄,只顾生产任务的完成,把成本管理看成可有可无,具体表现在:
(一)项目部成本控制意识较差
一些项目部经理和管理人员成本管理意识不强,成本意识比较淡薄,不少施工项目在开工前没有编制成本控制计划,对施工组织设计中成本控制措施不够重视,只关心利润,对成本开支较少进行分析,不弄清节超的原因及哪个阶段的节超,哪个分部工程的节超,只管干完活,怎么省事怎么干,很少意识到有效地控制成本是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
(二)项目部的成本管理机制受体制制约较大,缺乏灵活性
由于我们是国有企业,受体制因素的影响,无论是用人机制还是分配机制都没有私营企业灵活,劳动力在国有企业得到的待遇与私营企业有很大差距,造成员工心理失衡,导致劳动力的流失,无形中增加了人工成本,使成本管理深受影响。
(三)项目部成本管理粗放,没有做到精细化
成本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是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的管理,然而一些项目部的成本管理浮于“表面化”,一些制度和措施不执行或打折执行,走过场、图形式,成本管理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意义。
(四)材料浪费影响成本依然是普遍现象
材料费在工程成本中约占60%~70%,是成本能否有效控制的关键。材料无采购预算或采购预算不周,造成工程材料数量、质量、规格与现场实际不符,一方面超储积压,影响资金周转;另一方面停工停料,造成窝工浪费。管理不严,保管不当,造成工程材料损失、变质、丢失和报废。对进场材料质量控制不严,采购过期料或不合格的材料,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甚至造成重大的安全质量事故,给国家和企业的经济与信誉带来损失。
三、加强项目部成本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增强项目部成本控制意识
加强项目部的成本管理,首先就要在项目部树立强烈的成本控制意识,主要是从管理制度上加以保证。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利益和风险不对等,权利和义务不相称。这种弊端的存在,有可能导致项目部管理人员对生产中的各项成本不重视,成本管理不够精细,而项目部的职工也会觉得成本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没有多大关系,对项目部的成本情况漠不关心。因此成本管理就要从制度上做文章,实质就是维护企业利益的同时增加个人的风险责任。在成本管理上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凡属于管理不善或管理疏忽导致亏损的管理人员,应及时调离岗位并追究相应的责任,只有这样,成本管理才能真正与项目部管理人员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使其真正重视成本管理。同时,制订相应的奖罚措施,以便对成本进行全过程管理、全员管理、动态管理,形成一个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成本管理体系,使降低成本成为每一位管理人员的自觉行动,形成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控制体系。
(二)创新观念,创新机制
针对国有企业体制的弊端,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一方面要创新观念,用新的经营理念、成本管理理念来管理项目部,使项目部不断发展、不断壮大,另一方面要进行机制创新,改革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为人力资源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充分调动每个项目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人才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三)加强精细化管理,准确把握项目成本核算的管理重点
项目成本核算的管理重点是项目成本的过程控制,主要措施有:一是建立规章制度,明确指导思想,使项目部的成本控制有制可依,形成一套完整的项目成本核算制度体系;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组织项目部的成本管理工作,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 效措施;工程技术部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和进度的负责部门,在保证质量,按期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先进技术,以降低工程成本;经营部主管合同实施和合同管理工作,负责工程进度款的申报和催款工作,处理施工赔偿问题,经济部应注重加强合同预算管理,增创工程预算收入;财务部主管工程项目的财务工作,应随时分析项目的财务收支情况,合理调度资金;项目经理部的其他部门和班组都应精心组织,为增收节支尽责尽职。二是进一步落实项目的目标成本责任制,使目标成本能够层层分解到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等不同施工部位,分解到施工筹备、主体施工、竣工交付等不同施工阶段。三是加大成本的事中检查和事后审计力度,保证项目的成本控制措施落到实处。项目部必须落实好成本分析制度,定期对项目的成本进行跟踪分析,无论盈亏,都要做到有理有据,对于亏损因素,必须找出原因,制订切实可行的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项目成本的大起大落。项目完工后,必须对项目进行审计,确保项目部的经营成果真实可靠。
(四)加强材料管理
工程材料成本是工程项目直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控制成本节超的主要因素。加强工程材料的管理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重点。项目部预算人员编制的施工图预算作为项目部编制材料需求量计划的依据,同时也是项目部对操作层限额领料的依据。施工预算报供应部门,由供应部门根据项目部编制的采购计划和企业的资金情况采购材料,如施工过程中发现超额用料,材料管理人员必须立即查核原因,如属工程变更造成,必须有工程变更证明材料方可领用,强化材料计划的严格性。另外,本着“利益共享、风险自担”的原则,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到双赢,保证优质及时的供货,从而有效地降低材料采购成本。设立专职人员,负责进料点收、定额发料,周转料具及小型机具的租用管理,组织材料的回收、修旧利废,及时进行现场清理,做到工完料尽。
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成本管理的方式和方法,本着“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的原则,做到现场成本管理有章可循,杜绝在生产中出现因人为因素超定额的现象,以保证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前言
一个成功的企业要想解决市场竞争、业务承接问题,获取项目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成本管理控制显得至关重要。
项目成本管理控制贯穿从投标到竣工结算和保修服务期的始终,其中主要包含了项目前期的竞标投标阶段,具体施工的前期、中期、后期的可行性准备工作以及施工过程中整体的控制及造价结算阶段。
一、投标阶段成本管理控制
在投标阶段通过编制施工图预算为最终确定标价提供依据。根据勘察施工现场情况,技术部门应根据施工技术措施,按招标文件规定工期要求,制定方案,计算出工程总的直接和间接耗费,并确定获利浮动率,在此阶段着重控制标书、差旅费、公关费等投标费用支出,预计包括交工后保修服务费在内,依此作为最低投标报价,除经营战略需要外,应及时做好各种风险测评,具体包括的测评量化工程有: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工程的功能性、施工方案,在确保工程预算的保证的前提下,提出并且执行可行性最大的工程施工方案,做到及时施工,不耽误工期等。其次避免承揽不能盈利的工程项目;最后在投标报价时要精打细算,细化分解,做到成本心中有数,以确定企业可能的获利空间。
二 、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控制
工程中标后,企业还可以根据中标价调整预算成本以确定工程项目预算,使预算成本成为项目经理部的底线。当企业下达后,项目经理部即据此编制责任成本预算,一是根据图纸和技术资源对施工技术措施、组织程序、作业形式、机械设备运行、人力资源调配等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应用生产要素;二是在对当地劳动力、材料消耗、工程机械定额等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劳动定员、机械运行及材料供应流程,反复比较控制物料、机械单价,结合现场施工条件,计算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责任预算;三是以分部分项工程量为基础制定,按照部门、施工班组以及个人分担责任成本,为以后的成本控制做好准备。
三、施工过程阶段的成本管理控制
(一)做好预控
项目部前期的准备工作应做到八个字“先算后干,心中有数”,在对工程所需的原料、施工过程中各种机械不可抗性的损耗做好充分合理科学的对工程性能的量化分析,综合参考招标投标协议中的相关规定与施工单位自己切实的情况,标志目标成本预控计划,参照相关规定,设定一系列的参数为红色预警指标,制定在预期时间内达到的目标,化整为零,责任分工到个人,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工程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之内以及科学切实的可执行性利润范围。
(二)做好中期控制
八个字即可归纳“边做边算,不断调整”,在除去从质量管理成本控制要效益、从工期管理成本控制要效益外,以双方互盈为出发点,切实做到控制成本,还真正需要从生产要素成本管理控制要效益,这是项目成本管理控制出高效性能的宗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到扎实控制,即材料费用、人工费用、机械费用、间接费用。
1、施工材料费用的管理控制限度
对于工程前期的准备工作,材料费用的预算成为工程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做好材料的费用预算,即两个步骤:一是工程的采购环节;二是工程的施工环节。
对于材料的采购环节,应该及时的建立与执行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岗位负责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职责、权限,保证材料采购过程做到公平公正,采购员与相关的付款岗位的分离,制约以及监督,着实做到完善采购过程,其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及其权限,把握好材料的进货关口,保证从厂家直接进货;对于大宗材料采购要根据材料性价比和项目实际选择意向货比三家方可执行;同时要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通过长期稳定的材料供应商以争取更多的价格折扣优惠并延期付款条件,建立健全内部资源信息网络和平台,实行有效的沟通调剂。
施工环节:紧紧抓住施工预算,对施工中所耗主要材料进行监管,项目部应做到各个分工工程相互监督控制材料的使用量,可行性的减少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用量的预算控制,以红色预警指标为界限;降低损耗率的同时, 限额领料配比发料,实行责任到个人, 建立适当的奖罚制度; 倡导绿色环保,鼓励施工班组及施工人员对于边料、下角料回收、重复利用,变卖出售冲减工程成本,使材料用量与个人经济利益紧密相连,保证工期进行的高效性;且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下,避免资金占用影响周转,减少资金成本。
2、人工费用控制管理工作
根据工程施工内在规律和本身要求,策划出组织精干、工艺合理、技术先进的施工方案,平衡安排每个工程的施工进度,依照立体交叉、平面流水作业的基本原则,确定合理的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使得工序作业不停顿、工作面不闲置,各个施工小组有序合理的开展各个工作。运用公开竟标、劳务分包的方法,选取一些相对固定的具有扎实专业的施工技术公司作为长期合作方,方便于使用人工费承包管理方法、精心统筹安排、加强劳动力资源配置、合理布置现场,合理安排人员的进退场,防止产生窝工现象的发生;对于企业自有职工,应按工作质量和完成工作量多少分配工资,避免出工不出力情况发生;雇佣的少数临时工应定额定量用工,结合工程特点和工种来合理安排工作,避免使人工费用成本的增加。
3、机械费用控制管理工作
和上列费用相比,机械使用费在整个工程费用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项目部在施工方案设计时,应该在满足工期、质量的前提下,做到以下几点:机械使用时间最短、配备机械最少、机械进退场合理,切实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当工程确实需要租用其他外部机械时,应做好工序衔接工作,尽量使其满负荷工作。 工程设计人员不但可以运用施工现场的不同工序交叉安排与合理布局等相关措施来使机械利用效率提升,而且可以尽可能加强机械人员的操作培训,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因操作不当带来的损失而引起工程成本的增加。
4、间接费用的管理控制
项目部应严格控制其他费用的使用,减少非生产人员,使一人多职,增加工作时间。还可以指 标控制、一支笔审批、费用包干等措施来使非生产性费用降低到最少,其他费用应该控制在项目计划范围以内,从而更好地达到降低非生产性费用的目的
四、加强事后控制管理与工程成本盈亏分析
“事后结算,以观后效”,这就需要做好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工作。不管是工程进展到何种程度,都要以项目部为核算单位,以地下、装饰装潢、主体结构为时点,及时分析各阶段具体进行施工操作的过程成本的执行结果,分析成本的不稳定性起伏原因和产生的影响,如成本节约,成本超支;总结并且寻找更进一步的实现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路径以及具体的实施步骤,编写记录成本分析得出的结论,即成本分析及盈亏预测报告,以便上层领导包括项目经理在内,随时掌握项目的成本额;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亏损现象;在工程竣工后,做好工程总成本的预算,写出实际可行性较大的总结汇报,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五、完善工程结算阶段的成本管理控制
竣工验收阶段要着重做好工程的收尾工作。首先要对人工、机械、材料以及生活后勤设施进行清理,做到及时清退和抓紧转移,以降低费用,减少成本。其次,要对剩余工作做全面核对,以免造成遗漏。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变更情况,准备详尽的资料,及时提出变更请求并落实专人负责。再次,要安排技术人员,在规定时间内提供竣工验收资料。在向业主提出最终结算工程价款总额前,预算人员必须与财会人员认真全面的核对,互相补正以免漏项,确保取得足额的结算收入,完善结算程序。
在工程保修期内,项目经理应根据实际工程质量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维修费用作为保修费用控制依据,项目部可委派专人或就近施工的员工,尽量节约这项后期费用支出。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控制是一项综合而又复杂的工作,成本管理控制决不仅仅是财务人员和工程预算人员的工作,也不是项目部和财务部门的事情,它是施工单位全体员工、所有部门一起的任务,成本管理控制要做到全员参与,需要相互配合和理解,树立成本意识,全过程、全方位进行成本管理控制,在企业经过签署对应的经济合作项目,理清公司内部各个经济之间的关系,做到各单位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作、相互连接、分工明确,将降低成本意识灌输到每个部门,每个人; 坚持“算了再干”,改变“干了再算”的陋习,强化管理,全员参与,责任到人, 责、权、利相结合,用好用活激励制度,切实强化成本管理,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必将促使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才能在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1、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对供水企业生产过程的全过程全方位数据化控制,可以有效地控制成本,准确地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为企业提高竞争力创造条件。我公司于2011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为了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加强成本费用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公司实行了全面预算管理。首先,制定了企业年度经营目标,并以这个经营目标为核心开展各项工作。对于企业一年之中所要完成的供售水量、业务收入及成本预算等经济指标,将其分配到公司各部门、区域服务中心及水厂。其次,各预算管理部门要按照管理权限对所管辖的各部门、区域中心及水厂报送的预算进行严格的审核、把关,并上交各口分管领导进行最终审定。最后,根据各部门修订后的预算进行合并、汇总上报董事会。这种“自上而下分解目标、自下而上编制预算、上下结合、逐级审核”的编制方式,有助于企业合理分配资源,加强经济运行过程监控。预算指标制定出来后,公司各部门认真组织实施、严格遵守执行,并对经营成果进行总结,将经营业绩与年度预算指标作比较,对差异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为制订下一年经营目标方案收集数据,积累经验。将工作业绩与经济目标挂钩,把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细化、量化,建立有责任、有风险、有收益的良好运行机制和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使各项指标都有新的突破。
2、财务管理理念创新,实行“委派”制
财务管理上实行人员“委派”制,财务人员由计财部负责委派,严格按国家规定和公司要求履行职责。制定财务人员管理办法,实施财务人员考核细则,加大对基层财务人员及基层单位负责人的监督力度,细化成本控制细则,使成本控制更科学、更量化。我公司于2012年4月实行了财务人员委派制管理,下属各基层单位的所有财务人员调配、绩效考核、劳资福利均由总公司统一管理。财务人员委派制的实施不仅强化了公司的财务收支管理,有效杜绝了不合理的开支,还使会计人员摆脱了与核算单位之间的依附关系,保证了委派会计人员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在做好会计核算的同时,能够依法大胆地抵制不法行为,实现独立、客观公正的会计监督。
3、实行财务联签制度
我公司自2011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以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开拓创新,大胆实践,使企业获得了新的发展生机。为了加强内部管理,公司实行了财务年签制度,对于申报的事项进行逐级审批。这样不仅可以及时、有效地遏制违法违纪行为,强化内部监督制衡机制,还能更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
4、实行年度目标经营责任制,并对经营业绩进行目标考核
为进一步深化公司内部体制改革,探索出一条公司内适合水厂发展的运行模式,充分调动水厂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成本意识,约束、激励水厂全体员工共同实现公司的年度经营目标,推动公司的持续发展和效益增长,我公司先后选取了所属五个水厂作为改革试点,模拟“厂网分离”的市场化运作管理模式;模拟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主营自来水生产,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各水厂把公司作为特定的用户,通过特定的商议价格向公司出售保质保量的自来水,公司每月与水厂进行结算;与各水厂签订年度经营目标责任书,制订绩效考核方案,并根据制订的各项考核指标对各水厂定期进行目标考核。2012年公司又针对四个区域服务中心推行了成本绩效考核制度。在“供好水、服好务”的基础上,以提高工作业绩和员工绩效为导向,实现公司经营目标为最终目标,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制订了区域服务中心成本绩效考核实施方案。采用分组考核的方法,由分管领导将年初公司年度服务与经营目标分解到各中心,设定为一级指标;各区域中心为二级考核指标,分为服务指标、经营指标、管理指标;各区域中心内部考核为三级指标,并进行再次分解,确定内部每个岗位的考核指标,以考核实施细则的方式,量化每个员工的绩效考核。年终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对成本管理较好、经济效益有所提高的部门进行激励,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公司通过一系列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加强了对关键指标的控制,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公司的宏观调控能力,同时使企业的生产运行向着市场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总之,供水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加强成本控制是企业内部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只有真正把加强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才能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