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 >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 基础科学 > 天文学 > 地球科学 > 贵州主要碳酸盐岩含水层污染现状与特征 【正文】
摘要:岩溶地区地下水环境脆弱,易受人类活动及区域环境变化影响.目前将岩溶水污染与污染点所在区域的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结合起来的研究较少.采用改进后的层级阶梯评价法开展贵州省区域地下水污染评价,并结合实地调查分析污染成因.结果显示二叠系栖霞-茅口组,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夜郎组等,中统关岭组、杨柳井组等是全省污染程度最高的碳酸盐岩含水层,原因与含水层岩石类型和出露位置密切相关.含水层岩石类型与特点决定了含水介质组合类型、岩溶发育程度和污染途径污染距离,石灰岩地层天然防污能力差,以中远源径流型污染为主,白云岩地层天然防污能力较好,以近源入渗型污染为主.贵州产煤地层龙潭组上覆嘉陵江组、夜郎组,下伏栖霞-茅口组最易受煤矿开采及其化工影响,污染组分以铁、铝、锰为主;而三叠系碳酸盐岩分布区域与安顺、贵阳、遵义等大中型城市和磷化工、铝工业、锰系铁合金生产等工矿企业聚集区域重合度高,更容易受到生产生活影响,污染组分多为氨氮、重金属、耗氧量及有机污染组分.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