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医健康基础知识

中医健康基础知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0 16:50:23

中医健康基础知识

中医健康基础知识篇(1)

1门诊患者健康教育的特点

基层医疗单位门诊患者健康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首先,具有通俗性特点,也就是进行健康教育所用的语言和形式要通俗易懂,易于患者接受,这是基于患者的文化程度、情绪以及年龄构成等因素形成的;其次,具有随机性特点,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视患者文化程度及职业等进行相应形式及内容的教育。

2门诊患者健康教育的对策

提高门诊患者健康教育质量要做到:①提高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活动,必须强调患者与护理人员的共同参与,尤其是护理人员,要端正认识,在充分认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将健康教育作为自己工作职责的一部分,继而达到患者通过健康教育认识自身疾病、配合治疗,并懂得后续自我保健的目的,减轻患者的病痛,完善后续医疗的进行。②加强管理,在进行门诊患者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作为护理部,应建立针对性的奖惩机制,进行对健康教育护理质控的奖惩,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护理部下属科室也要做好每年的教育计划,进行年终检查总结,细化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及管理工作,将其纳入基层医疗单位的日常管理范畴。③加强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在基层医疗单位进行健康教育时,作为护理人员,首先要有专业理论知识及护理技能,其次要有营养学、康复学以及心理学、预防保健等等方面的知识积累,这就需要基层医疗单位根据患者的小同需求,进行对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及护理技能、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并通过培训达到健康教育的效果和目的。④加强对候诊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传、教育,作为基层医疗单位的健康教育人员,要对患者的发病原因、症状以及治疗、护理等进行介绍,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相应的了解和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后续的保健和预防,提高治疗效果。此外,也要对患者家属做相应的健康教育,让其帮助患者进行保健等,促进患者病情的稳定与与治疗。

3门诊患者健康教育的措施

①进行开放式宣传、教育:在进行开放式宣传教育时,导医护士应在患者及家属进入门诊大厅时就进行主动热情的迎接,进行基层医疗单位大致环境和布局的介绍,并指明患者就医方向,使患者及家属消除陌生感,接着向患者及家属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及时护送患者到相关科室,进行简要的病情介绍,在节省就医时间的前提下,实现抢救的及时进行。在全过程中,要对患者及家属的问题仔细回答,方便治疗的进行。②个别指导:大多数患者的知识层次较低,对疾病信息的掌握层次不齐,需要在组织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等专题知识讲座进行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个别指导,对于患者的问题要耐心、准确回答,尽量避免使用医学术语,要使患者及家属能很好地理解。③健康教育宣传栏:作为基层医疗单位,应积极活用候诊厅的宣传栏,针对小同季节的常见病、多发病及传染病,进行图文相结合的预防知识展示,强化人们的卫生保健意识,进而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④电化教育,所谓的电化教育,就是基层医疗单位运用现代化的设备结合文字、口头宣传方式与音乐艺术等,在此基础上制出影视资料,比如电视录像以及幻灯片、电子屏等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教育,促进健康教育的更好进行。

中医健康基础知识篇(2)

【关键词】中医;预防;保健;社区;价值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63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528-02

随着医疗改革不断敌深入,社区群众对疾病保健需求的不断提高。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预防保健是预防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预防保健在目前医疗机构中的社区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基础在社区医疗服务中越来越得到认可与重视[1]。本文就中医预防保健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做如下分析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随机选取社区群众2000名,其中男1100例,女900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52.6岁;学历有高中760例,大学以上540例,中专420例,大专280例;无病人群1050人,有病(包括各种急慢性病)950人。

1.2方法在随机选取的社区群众2000名后发放中医预防保健知识问卷,内容包括中医预防保健基础知识,对中医预防保健基础知识的知晓度、认可度及接受程度等相关社区服务知识。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以x2,P

2结果

由上表1所知,中医预防保健知识问卷调查人群结果分析显示,问卷回收率100%,知晓度有病人群86.3%,无病61.9%,高中43.2%,大学以上95.6%,中专75.9%,大专85%;认可度有病人群73.1%,无病55.4%,高中38.0%,大学以上90.6%,中专71.7%,大专75.7%;接受度有病人群85.8%,无病59.5%,高中34.2%,大学以上92.8%,中专70.9%,大专86.4%;结果分析显示有病人群对中医预防保健知识的知晓率、认可率及接受程度均高于无病人群,而且随着教育程度文化水平的提高,越对中医预防保健知识的作用认可和接受,因此,中医预防保健在社区服务中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作用。

3讨论

3.1中医预防保健指导原则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继承和创新中医优秀医疗文化,弘扬中医特色,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作为出发点,丰富发展中医“治未病”理论与预防保健实践[2]。不断完善中医特色的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的独特作用,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

3.2中医预防保健理论基础中医学的整体观认为人是一个整体,局部组织或一个器官的生理功能一旦失调,或受疾病等侵害,则整体功能受损,各脏腑功能失去协调关系,就会发生阴阳失调,动态平衡发生病变。而中医预防则注重整体,以扶正为主,治未病为主要法则,重在保健。中医基础理论认为人体生命根本机理在于人体内部“阴阳、气血平衡、脏腑之间协调”。同时顺应四时气候、外界环境不同的变化加强保健防病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3]。这种“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理论在中医整体观点的指导下发挥中重要的预防保健作用。

3.3中医预防保健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本组中医预防保健知识在社区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有病人群对中医预防保健知识的知晓率、认可率及接受程度均高于无病人群,而且随着教育程度文化水平的提高,越对中医预防保健知识的作用认可和接受,因此,中医预防保健在社区服务中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作用。主要表现在①中医预防保健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治未病”为指导的中医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医疗健康文化元素,长期以来在保障和预防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中发挥着独特作用。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健康及养生观念变化,中医“治未病”理念和预防保健知识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发展;②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深化,积极探索和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是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预防保健作用。是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中医优势,保障和实现人民健康权益,为全面建设小康及和谐社会奠定重要的生产力基础;③中医预防保健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健康文化。在社区服务开展以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是以中医“治未病”为基础理论,坚持以个体健康状态为中心,规范地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是充分体现中医特色,反映个性化、系统化、全程服务化及切实保证服务质量的新的医疗服务模式;④中医预防保健的开展是在《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4]的指导下以现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主要依托,按区域需求进行规划,设立社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科室。利用各种医疗资源,发挥中医预防保健在社区服务的作用。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光荣,施永兴,潘毅慧,等.社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9:110-119.

[2]王思成.基于治未病理论的预防保健体系构建思路及公共卫生政策措施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9):851-853.

中医健康基础知识篇(3)

近几十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全球化航空运输变得更加便捷快速,极大地方便了旅行者,同时也成为传染病传播的桥梁。美国一项关于旅行者的队列研究表明:64%的旅行者在旅途中出现健康问题,其中8%的人因此就医;26%的旅行者回国后患病,其中12%的人去医院接受诊治。旅行卫生和健康问题正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一门跨领域的学科,旅行医学在过去的20年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旅行医学的首要目的是保护旅游者避免疾病与死亡;其次就是通过“自我治疗”,使疾病和事故造成的伤害最小化。许多公共卫生专家也会关心那些从传染病区归来的旅游者,因此旅行医学还包括了传染病学和热带病学的相关知识。

本书是《旅行医学必备手册》的第一版,介绍了旅游医学的发展,基于旅行医学的临床实践,从数百万国际旅行者多样、复杂的健康问题出发,为医疗保健从业人员特别是新员工,提供基础知识和实践要点。

本书还结合旅行者的个人信息和旅行信息,分析旅行者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向旅行者提供专业的医学建议和积极的防护措施,是减少疾病传播、保护旅行健康的有效途径。

本书分为5部分,共有30章。第1部分 旅行医学的基础知识,包含第1-5章:1.具有传染性的流行病学基础;2.非传染性的流行病基础;3.旅行前健康风险评估;4.旅行诊所的建立方法;5.旅行医学相关资源。第2部分 旅行相关的传染病,包含第6-14章:6.旅行者腹泻类疾病;7.媒介传播类疾病;8.黄热病;9.疟疾;10.呼吸系统疾病;11.性传播感染类疾病;12.热带皮肤感染;13.狂犬病;14.可预防疾病的相关疫苗。第3部分 正接受治疗和需要照顾的特殊旅行者,包含第15-23章:15.妇女在旅行中需要关注的健康问题;16.儿童在旅行中需要关注的健康问题;17.正接受治疗的旅行者需要关注的健康问题;18.年长旅客和残疾旅行者需要关注的健康问题;19.探亲访友相关的健康问题;20.移民和难民相关的旅行医学;21.海外留学者相关的健康问题;22.人道主义援助工作者、救灾人员和传教士相关的健康问题;23.长期旅行者相关的健康问题。第4部分 环境带来的旅行健康风险,包含第24-29章:24.航空旅行医学;25.探险和野外生存相关医学;26.有毒生物的毒素知识;27.游船相关旅游医药;28.群众聚会相关旅行医学;29.在国外下的紧急护理知识。第5部分 旅行结束的相关医学知识;30.旅行结束后旅客需要关注的健康问题。

本书的作者Jane N Zuckerman和Gary W Brunette来自疾病控制中心,第一作者Peter A. Leggat来自澳大利亚,他们作为国际权威专家,按照各自擅长的领域撰写了不同的章节,这些章节可以反映当前旅行医学在不同方面的最佳临床实践水平。

本书是旅行医学的全面指南,面向旅行医学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提供了完备的基本知识基础,可以作为系列培训课程。

马雪征,硕士,助理研究员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卫生检疫研究所)

Xuezheng Ma, Research Associate

(Chinese Academy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Institute of Health Quarantine)国外科技新书评介2016年第7期(总第351期)工程技术工程技术国外科技新书评介2016年第7期(总第351期)Shlomi Arnon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2015

中医健康基础知识篇(4)

健商的理念

所谓“健商”(HQ),它代表着一个人的健康层面及其对健康的全新态度。健商是一个建立在全新理念和健康知识基础之上的全面的、综合的健康概念。像智商(LQ)、情商(EQ)一样,健商是一个人的特征之一。但是与智商不同的是,健商不是先天决定的,教育、知识、毅力都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健康商数。

没有一种医疗体系可以解决医疗保健的所有问题。西方医学知道怎样利用手术和药品,却没有一个全面的框架来观察你生活的所有方面。因此,它的特点是身心分离;而东方医学把每个人当成一个独特的个体,注重人的身心合一,注重医生与病人的交流。现在,西方医学界正在逐渐认识到东方传统医学的精华,并开始向东方的传统医学、北美土著治疗方法及非洲一些古老的治疗方法学习。

健商理念认为,一个人的情感、心理状态以及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都可以对他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健商不仅把健康定义为没有患病,而且定义为一个人良好的健康状态。从健商的定义上来讲,良好的健康状态涉及到一个人在诸多方面,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情感的、精神的、环境的和社会的,以及良好的生活质量。

健商理念的另一个特点是,它强调身心合一的中国传统思想,认为身心之间的关系是健康的基本组成部分。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即比较平和安详而愉快的心态,本身就意味着一个人拥有健康。

健商的构成

健商的构成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即人们已具有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健康能力”与应具有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健康能力”之比。

健康意识是指人们对健康的信念和观念,即人们对健康价值的态度和能否获得健康的信心。正确的健康意识认为,健康是人的第一财富,是事业和幸福的保证,它既是人们活动的基础,也是人各种活动的最终目的之一。医学发展到今天,人类健康是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而获得的,危害健康的因素也可以通过有效措施消除或控制,只要我们按照医学的要求去做,健康就可得到有效的保障。

健康知识包括了从生物、心理到社会的庞大知识体系。对普通人来说,那些基本的、对健康影响较大的,从衣、食、住、行到心理、家庭、工作单位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知识是必须掌握的。

健康能力包含了贯穿于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及对可能发生的疾病的预防能力,也包括当健康出现问题时的判断能力及尽快恢复健康的能力。

明确健商的构成,对于宣传普及医学知识、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卫生监督、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因为研究证明,优越的生存环境和丰厚的经济收入、良好的医疗条件并不能保证人们拥有健康。只有全社会普遍重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居民的“健商”,崇尚锻炼,开展饮食革命,合理作息,才能预防疾病,提高人均寿命和健康水平。

怎样拥有高健商

中医健康基础知识篇(5)

【关键词】 健康商数;问卷调查;精神卫生;学生,医科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6-0515-02

“健商”即健康商数(HQ, Health Quotient)的简称[1],代表一个人的健康智慧及其对健康的态度,是继情商和智商后,又一引起广泛关注的个人特征。医学本科新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陌生的大学环境和繁重的医学学习任务,与来自不同地域同学之间人际交往等压力以及医学专业的特殊职业要求等,都可能会对他们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为了解他们的健商水平,笔者于2008年9月对某大学医学本科新生进行了调查,以便为进一步提高新生自我维护健康能力,加强医学院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260名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08级本科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60份,回收问卷260份,回收率为100.0%,其中有效问卷242份,有效率为93.1%。其中男生91名,女生151名;年龄16~21岁,平均18岁。来自城镇的学生137名,来自农村的学生105名;独生子女112人,非独生子女130人。

1.2 方法 新生入学2周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按学号随机抽取2008级临床医学本科新生进行集体测试,调查实施由本校护理专业硕士承担,采用统一指导语,当场回收问卷,严格做到个人资料保密,确保其真实性。健商测试同时,收集医学生的一般背景情况,作为辅助研究因素。健商测量工具采用谢华真教授编制的《健商问卷》,该量表包含自我保健、健康知识、生活方式、精神状态和生活技能5 个因子,每个因子4个维度,每个维度5个条目,共100个条目。每个条目0~6分,将5 个条目总分除以3 为该维度的健商指数, 4个维度总分除以4 为该因子的健商指数。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医学本科新生的健商因子得分 医学本科新生自我保健、生活方式、精神状态、生活技能4个分量表均比较理想,健康知识因子得分为警惕分值。见表1。

2.2 健商维度指数的平均得分 表2 显示,医学本科新生有16项健商指数比较理想,有4项值得警惕,分别为对身心健康的看法、医疗保健系统知识、维护健康的知识、危害健康的因素和健康检测工具的知识。

3 讨论

3.1 健商研究的意义 健康商数(HQ)像智商(IQ) 、情商(EQ) 一样,是一个人的特征之一。但是与构成智商的特点不同,健商不是先天决定的,教育、认识、毅力和情商都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健商。李恩昌[2]将健康商数具体为“个人及一个区域的居民所具有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和健康能力水平”。它通过对个人总体健康和生命质量进行广泛而简明的评估,使个人获得改善和主宰自己健康的新工具,并借助评估检验结果发现自身存在的健康问题,从而有的放矢地、科学高效地维护并创造最佳身心健康状态[3]。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疗卫生工作者,肩负着提高人群健康意识、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预防疾病、提高全社会健康水平的历史使命。因此,提高医学生的“健商”,对于提高全社会的医疗保健意识,把健商文化带向全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2 医学本科新生健商现状

3.2.1 健康知识 健商强调通过自我保健,使身体达到健康状态。健康知识是自我保健的基础,也是高健商的关键。笔者研究发现,医学本科新生的健康知识因子得分为警惕分值;分类健商指数最低的3项依次为医疗保健系统知识、维护健康的知识、危害健康的因素和健康检测工具的知识健商指数;分段情况分析中,71.9%的新生健康知识不理想。表明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忽略了学生健康素质的培养,缺乏基本的健康教育,大学教育必须承担起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重任。同时,本结果与李娟等[3]对军医大学在校护生的健商测试结果一致。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学健康教育的效果并不乐观,即使是掌握较多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的医学生,也存在着缺乏健康知识,对日常健康保健知识缺乏主动学习,对已具备的健康知识缺乏运用。原因可能为大部分医学院校尚未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注重的是专业知识的培养,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医学生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非常有限,更谈不上知识的应用。

3.2.2 自我保健意识 32.2%的新生自我保健指数为值得警惕值,对身心健康的看法得分值得警惕。大学新生年轻,有活力,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但缺乏应有的预防保健意识,这也是导致其缺乏汲取健康知识动力的一个原因。

3.2.3 精神状态 研究结果显示,74.0%的新生精神状态比较理想,21.9%的新生精神状态值得警剔,说明该校医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良好,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但是本调查是在开学后很短时间内进行的,这个时间对于大多数刚入校的大学生来说,仍沉浸在高考胜利和摆脱高中应试教育压抑的喜悦与兴奋中,因此,心理健康状况也相对较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生对环境的不适应程度将增加,思想将出现不稳定性,许多学生将会出现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这些问题需引起学校的重视,提前预防。

3.2.4 生活方式与生活技能 生活方式的个人因素和社会环境的群体因素对于健商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生活方式方面,88.4%的新生健商指数比较理想。新生在抽烟、喝酒、吸毒方面的健商指数最高,可能的原因是能考入该校的学生均为同龄人中的优秀者,对自己行为的要求和成长目标较高,有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53.7%的调查对象为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中大部分为家中子女中的幼者,从小在家人和教师的呵护下成长,缺乏独立生活的技能。本调查结果也显示,21.1%的新生生活技能不理想。

大学阶段是医学生身心走向成熟的阶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健康知识的要求十分迫切。此阶段是医学生塑造健康认知和健康信念的关键时期。健商理念的传播属医疗工作范畴,医学生责无旁贷且大有可为。作为医学生,既要对自身的健康负责,又要时时处处对大众起表率作用。医学高校针对新生开展健商教育,将为大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也将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4 参考文献

[1] 谢华真,石仁.健商HQ.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2-4.

[2] 李恩昌.一个应该确立的概念:健商.中国医学伦理学,2001,14(2):17.

中医健康基础知识篇(6)

[关键词]全科医学生;教育教学模式;优化设计

成都医学院2013级全科医学生是属于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教育学生,毕业后将承担农村基层卫生工作,其综合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基层老百姓能享受卫生服务能力的高低[1]。本研究旨在建立全程导师与学生的互动模式,并将其应用到基地医院全科医学教育中,探索其应用的效果,最终达到早期培养全科医学生的职业兴趣、稳定职业信念、建立职业规划和不断壮大全科医生队伍的目的。

1研究资料与教学方法

1.1学生资料

选取成都医学院2013级全科医学本科绵竹班60名学生为实验组,其中男性30名,女性30名;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2.5±1.2)岁;从大一至大三学习成绩为60~98分,平均成绩(76.2±21.9)分。在年级方面,18例为一年级,30例为二年级,12例为三年级。另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3级全科医学本科生60名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5名,女性25名;年龄22~24岁,平均年龄(22.9±1.4)岁;从大一至大三学习成绩为60~99分,平均成绩(77.1±23.8)分。在年级方面,19例为一年级,28例为二年级,13例为三年级。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性别、年龄、学习成绩、年级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学生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

1.2教学方法

(1)对照组在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常规理论教学,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讲授法,教师将相关知识传递给学生。(2)实验组在绵竹市人民医院接受全程导师制下的互动教学,实施导师与学生互动模式: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医院根据医学院教学大纲的知识和技能目标的要求和全科医学教育要达到培养职业兴趣、稳定职业信念和建立职业规划的培养目标,导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导师的任务和学生要达到的考核目标,并采用网络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导师和学生分别完成自己教与学的任务。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采用问卷形式将两组学生对全科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全科医学基础理论、社区卫生服务概述、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照顾、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妇幼与老年保健中的全科医学服务、全科医学中医患关系与沟通、慢性病的全科医学处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和全科医学教育[2]。同时,教学前后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将其成绩详细记录并比较。对两组学生培养职业兴趣、稳定职业信念、建立职业规划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以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定。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等计量资料采用标准方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学生对全科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教学效果等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教学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120份,收回120份,收回率为100.0%。2.1两组学生对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实验组学生对全科医学基础理论、社区卫生服务概述、全科医学教育的掌握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照顾、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妇幼与老年保健中的全科医学服务、全科医学中医患关系与沟通、慢性病的全科医学处理与健康档案的建立的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2.2两组学生教学前后的考核成绩变化情况比较教学前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6,P>0.05),教学后实验组学生的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3,P<0.05),2.3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比较实验组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稳定职业信念和建立职业规划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3,x2=11.14,x2=9.35;P<0.05),见表3。

3教育教学模式优化效果

传统理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讲授法,虽然能够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但是却无法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缺乏思维,进而无法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也无法让学生对知识及技能进行直接体验,将最直接的感性认识提供出来[3-5];在21世纪“对素质教育进行推进、对创新人才进行培养”的需求很难得到有效满足[6]。而全程导师与学生互动模式采用科学的系统论将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依据教学内容及任务将多种教学方法、形式综合利用起来,对启发式教学进行大力实施,使教学中各要素最佳组合形成,从而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7-12]。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对全科医学基础理论、社区卫生服务概述、全科医学教育的理解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照顾、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妇幼与老年保健中的全科医学服务、全科医学中医患关系与沟通、慢性病的全科医学处理以及健康档案的建立的能力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培养职业兴趣、稳定职业信念、建立职业规划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全程导师与学生互动模式在全科医学生教育中较常规理论教学效果良好。

4结语

中医健康基础知识篇(7)

【关键词】 社区健康教育;心脏病;保健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充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自觉采纳健康的生活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1 社区健康教育的定义

社区健康教育是以社区为基本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居民健康为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社区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挖掘个人、家庭、社区以及社会的保健潜力,从而增进健康,减少残障。社区健康教育的特点:①社区健康教育以健康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以促进健康为目标,是社区健康教育与医院健康教育的最根本区别。②社区健康教育具有广泛性。社区健康教育的对象是社区的所有居民,包括患者和健康人。③社区健康教育具有连续性。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将贯穿人的一生,即从出生到死亡。

2 社区健康教育服务对心脏病患者保健的作用 

2.1 建立健康档案-规范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 通常谈到的健康管理是指狭义的健康管理概念,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和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它是在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进行的个性化健康事务管理服务,是运用现代生物医学和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模式,从生物、心理、社会的角度,对每个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保健服务。健康管理是对服务对象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必须不断循环运行。在健康管理期间,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危险因素,确定高危患者,定期评价与干预,预防发生心血管疾病危险。疾病管理是着眼于一种特定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以疾病发展的自然过程为基础的综合的、一体化的保健和费用支付体系。其特点是以人群为基础,重视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强调预防、保健、医疗等多学科的合作,提倡资源的早利用,减少非必需的发病之后的医疗花费,提高卫生资源和资金的使用效率。目标是建立一个实施医疗保健干预和人群间沟通,与强调患者自我保健重要性相协调的系统。

2.2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防治慢性心血管疾病意识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保健知识传播技术及针对不健康行为的教育和干预方法,以期通过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来达到促进健康目的的一门科学。健康教育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活动及其过程,核心是使被教育者摒弃不良行为,实行健康行动。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预防慢性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一种生活方式性疾病,缺乏运动、吸烟、精神紧张、过度疲劳、过度饮酒、过少使用蔬菜、高脂饮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与多种慢性心血管疾病有关,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健康教育应教育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平衡心态,坚持有氧运动,合理膳食,少量饮酒,戒烟,劳逸结合。同时应教育患者正确理解和认识心血管疾病,了解科学治病方法,掌握基本的疾病常识和自救方法,综合提高防治慢性心血管疾病知识。健康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把健康知识转变成健康行为,健康教育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树立良好的健康信念至关重要。在卫生保健领域,健康教育是以消除或减少不健康的行为因素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特点的。健康教育通过信息传播、认知教育和行为干预,重点是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提高居民对慢性心血管疾病的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并进一步降低疾病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1]。

2.3 培训社区医生-提高社区医生防治慢性心血管疾病水平 社区医生是社区防治慢性心血管疾病的主力军,提高社区医生的技术水平是提升社区慢性心血管疾病的关键。但是,社区医生是全科医师,他们的知识背景不同于专科医师,因此,培训社区医生需要特殊方式。强调预防、保健、医疗等多学科的合作,提倡资源的早利用,减少非必需的发病之后的医疗花费,提高卫生资源和资金的使用效率。目标是建立一个实施医疗保健干预和人群间沟通,与强调患者自我保健重要性相协调的系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