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

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27 15:57:44

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

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篇(1)

一、我国农业经济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算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我们还不是农业强国。土地分散、生产效率低、技术落后,水利,机械等农业设施薄弱、竞争力低。在很多偏远的山区,都是靠人力经营土地,收成的好坏也是靠天说了算,防灾抗灾能力差。都说中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均占有水平很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

(二)农业效益偏低,农民收入渠道窄,收入少,城乡居民收入仍持续扩大;农业物质投入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节节攀升。在如今的社会常年守着土地的农民很少了,大多在农闲的时候都去外面打工。所以有人说减少农民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然而,这并不能从根本解决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问题,相反,有可能引导农业走向误区。

(三)农业、农村、农民是“三农”问题,根本是农业问题,农民是我们国家粮食的制造者,从农业产业这个角度讲,有些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首先,我们不承认农业发展的比较劣势,试图通过发展农业来解决农民的福利问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们的农业相对来说是比较落后的。在外国农产品的不断冲击下,我们的农产品会受到巨大的冲击。这是因为农业的自然资源条件不好,组织机构不合理,后期积累的技术也不够,与国外规模化的农业结构相比不占优势。当前农民大多数还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下,农产品卖出的价格还比较低,大多数农民是为了把粮食卖了来换取生活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农村人口减少了,也不能解决实际的根本问题。放弃农业也是不行的,从古至今农业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即使是在发达的国家。民以食为天,目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粮食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所以要保证农业的发展空间。只有给农业定好位,制定的农业政策和农业制度才会合理,利于农业的发展。

二、发展农业经济需要采取的措施

(一)发挥区域优势合理利用当地农村资源。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各村不同的经济基础、农村资源、农民素质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农村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农村的经济收入。要根据自身优势和潜力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突出地方特色不能一哄而起套用一个模式。一是调整城镇及郊区农村经济结构要突出发展二、三产业。城镇及郊区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信息、人才资源丰富兴办二、三产业的基础条件较好。要通过建立农副产品商贸市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各类服务实体等多种途径实现以場地生财、以区位聚财、以服务引财的目的有效地增强村级经济实力带动农民增收。二是调整边远贫困山村经济结构要突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就当前来说一方面是开发和利用好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发展新项目开拓新产业。利用集体自然资源如山地、水资源等。发展一些集体统一经营的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或者通过招标承包等形式达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目的。另一方面是管理和改造好现有村级集体的山林、果园、水域等使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巩固和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针对农村经济“分得过多统的较少”的实际可采取返租倒包、合股经营等形式对村级集体资源和农户个人资源重新规划、整理和开发实施规模和品牌战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理财水平管好用活村级集体资产。农村集体资产是广大农民多年来辛勤劳动积累的成果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管好用好集体资产。对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实现村级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做到聚财有术理财有方第一要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积累机制。凡是集体项目都要落实责任制及时收缴承包金或租赁费按照“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自己的”分配原则把该收的钱收起来。第二要加强清产核资盘活集体存量资产构筑资产增值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好土地征用补偿费分配制度、非农用地有偿使用制度、集体房屋和集体公益设施使用制度等。合理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实行“以收促养、以收促建”增强农民积累集体资产的意识。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的管理制度。全市的村级财务管理大多比较规范相应制度比较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也实行了财务公开和民主监督。但必须进一步强化开支审批、收支预决算、财务审计监管等工作把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纳入法制轨道提高农民群众对集体经济的信任和支持促其健康发展。

三、结语

农业经济在我国也占有很重要的基础地位,伴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变革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月的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农业产品的质量跟不上,农业生产的投入还不是很够,农村集体经济相对落后,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经济的投入力度,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瞿振元.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2010.

[2]钟甫宁.农业经济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篇(2)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 研究分析 建议对策 问题现状

引言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目的在于可以切实的增强农业生产以及工作效益,同时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工作对于保证农民的基本收入也有着关键性的作用。随着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农业经济的建设也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之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受到了传统因素的影响,当前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之中存在有激励机制不健全、人才较为匮乏、功能以及结构体系的建设不够完善以及筹集困难等现状,在今后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过程之中还应当着重的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力求以此为基础合理的推进我国现代化的农业经济进入到了一个平稳的发展阶段之中。

1、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针对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之中存在的问题和基本现状进行集中性的分析,是实现新的创新及发展改革的关键点,故应当加以重视和深刻的研究。我国当前的农业经济是在长期的市场实践之中逐步发展建设起来的,同时由于我国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当前农业经济的建设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相当关键的发展阶段之中。自从改革开放之后,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组织模式一直在革新,相对应的,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也相当迅猛。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农业经济的建设也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目的在于可以切实的增强农业生产以及工作效益,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过程之中依然存在有较多的问题,诸如传统工作之中激励机制不健全、人才较为匮乏、功能以及结构体系的建设不够完善以及筹集困难等现状,故在今后还应当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的基本模式进行分析,以统筹性的思想具体的对问题进行解决,对基本现状进行探析,在今后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过程之中还应当着重的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有效的促进我国农业经济迅猛发展,为更好的实现经济形势的持续改革以及组织结构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虽然我国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相当迅猛,但是从实际的角度加以分析,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过程之中存在有发展不均衡、辐射带动能力较弱以及建设规模较小等现状,并且整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依然处于起步阶段之中,所以在今后还应当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力求以此为基础合理的推进我国现代化的农业经济进入到了一个平稳的发展阶段之中。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系统性的解决。

2、建议及对策

2.1、加强合作

首先应当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之中的相关分工以及合作,不断的强化加工以及营销等各个环节的相关工作。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了新的格局,并且实现了规模化的经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经济效益的保障是整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之中的核心环节,故在实践之中还应当加强品牌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对品牌的包装,加强相关网络以及营销渠道的建设,此外,还应当加强营销的管理,加强相关产业链的建设,从根本上增加农业产品的附加价值,并且结合实际的市场需求状况实现对产品的多层次多规模需求,实现产业化的发展。另外,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工作对于保证农民的基本收入也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实践的工作之中还应当明确经济的发展核心方向,提升产品的利用效益,加强品牌的创建,各大部门和政府也应当有效的加强对产品的扶持和引导,加强对工作关注程度,为更好的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

2.2、改善认识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就是人才缺乏。目前,人们还没有脱离农业生产是无文化的农民才从事的生产活动,还没有认识到农业生产是高技术、高产出和稳收益的产业项目。大学毕业生很少选择去从事农业的生产活动。为解决人才参与度低、人才参与人层次低和深入度不够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建议:首先,要从政策制度上进行完善,让农村的农业生产真正脱离小户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改革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探索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业生产大户和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慢慢消除农村和城市的认识差距,让农业生产形成可以像城市一样的投资项目,并积极推销这些项目。其次,农业合作社要有激励相关人才参与农业项目的制度,提高农业合作社的效益,提高从事农业产业发展的工人及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提升农业项目人才的吸引力。

3、结束语

总的来讲,在现代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之中应当适时的引入新的思想和新的理念,实现新的发展,正如上文所阐述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目的在于可以切实的增强农业生产以及工作效益,同时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工作对于保证农民的基本收入也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过程之中存在的基本现状以及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等进行集中性的研究,从实际的角度着手对应当重点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农业经济建设的新局面。从本质上加以分析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故应当加强对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切实的思想实现新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黄胜忠,林坚,徐旭初.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及其绩效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3).

[2]黄祖辉,扶玉枝,徐旭初.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7):4-13.

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篇(3)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对策

农业产业化的综合发展是以市场发展为基础,将农产品作为商品生产的基础基地,构造出全新的生产经营组织。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新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立的全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将广大的基础农户和广阔的市场有效连接起来,使得经济效益及多方面资源利用率不断扩大,这也能够有效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

自我国实行全面改革开放以来,在农业产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取得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将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连为有效的经营体制,能够更好地促进产业经营的有效管理。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关农业产业经营管理组织的整体数量在不断扩大,各类组织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农业产业实际分布的范围也较为广泛,但是地域之间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态势。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大多农业产业经营的产品都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经济效益较大的产品。产业虽然分布的范围较广泛,但是经济的差异导致不同地区之前农业产业经营组织之间仍存在着相应的差异。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利益联结是产业化经营的中心点,与农民的基本利益之间联系紧密。其中,各类制度中的合同制与过去体制相比更具稳定性,也更加突出了维护农民的基本利益。这也表明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当前农户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二、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方式不正确

在经济体制发生转型的过程中,政府的各项管理措施在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想实现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政府的管理及对资源的协调利用作用重大。从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综合角度来分析,当前我国大多农户在市场发展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立的状态。所以,当前相关政府部门需要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改变过去的管理方式,做到“少干预,多服务”。在农业产业经营的过程中可以让多个产业之间合作,促进不同产业组织形式的形成,为维护产业经营发展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政策,更好地促进生产经营的有效发展。

(二)管理力度不足

现阶段,我国许多地方性企业在自身组织建设以及保障农民基本利益的环节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有的地区呈现出混乱无序的发展局面。比如,有的地方农业蔬菜市场分散与集中之间存在着重大的矛盾。有许多批发商直接避开市场的管理,与农户直接进行交易,这样严重破坏了市场发展的稳定秩序。这主要是因为市场管理力度不够,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管理素质较低,责任意识较差。所以,为了更好地维护市场发展的良好秩序,相关政府部门需要采取有效的行政干预管理手段,更好地制止市场中的分散交易。

(三)未形成有效的市场运营机制

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是农业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需要根据农业经营的基本规律建立起相关的市场运作方式。相关农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会建立相关的生产基地,过于追求大产业的发展会出现各类失误。在产业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于利益等分配是维护产业经营长久发展的源泉。但是,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更加重视经营的短期利益,使得农户处于被动的位置,自身的利益会受到很大的损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所以,在当前完善市场运营机制显得至关重要。

三、我国农业产业经营的有效策略

(一)政府要创造农业产业经营的有效条件

政府要立足于当前农业产业经营的发展情况,积极创造良好的经营条件,进行有效的改革,加快市场之间各项生产要素的交流。深化改革发展,使得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共同利益得到有效维护。此外,还要对市场中各项基本的设施进行完善,使得农业产业经营成本不断降低。要打破地区之间管理贸易的限制,使得各类生产经营信息流通速率加快,政府要完善自身发展渠道,加大各项政策的支持力度,实现各类资金的有效利用。要在实际产业经营过程中对各类大型企业各项行为进行管理,避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二)推动农业市场化的发展

改变过去传统农业发展的模式,根据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变化,建立全新的市场产品销售模式,使得各类生产要素能够促进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建立完善的市场运行和管理机制,以批发市场为基础,加快各类专业市场及生产要素市场的建立。逐步完善市场规则,整改所有的市场垄断,规范市场化的竞争。积极推动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推动劳动力的发展,使得劳动力市场更全面有效地发展。健全农村地区市场经营管理体系,建立资本市场及投资市场。

(三)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服务体系

当前为了全面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逐步建立起多层面及全方位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政府要提供全面的社会化服务,强化农业产业信息之间的服务交流,使得农户更好地掌握企业发展的市场行情。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向要更加全面,包括农业机械的生产制造、化肥农药的生产供应等。应健全相关的法律政策,规范市场服务经营的范围。相关农户之间可以自愿成立农协组织,为了更好地防治市场的垄断行为。政府需要在制度及措施的层面上给予农户更多的扶持,进一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四、结语

现阶段,要想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就需要相关部门处理好农业和农民之间的问题。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需要从根本上拓宽经营的有效方式,改善农业发展的基本形态,更好地促进农村和城镇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良,高建浩,王彬,等.贵州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J].贵州农业科学,2014(2):248-252.

[2]李秀芬.靖远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5):4-5.

[3]刘纪梅.忻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2012(11):58-59.

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篇(4)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之中的基础性行业,这一行业之中的信息化想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一定要制订出更加高的发展目标。有鉴于此,一定要对新形势下的农业经济信息化状况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从而拿出一整套更加科学、更趋合理化的方法,从而走出一条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实现创新发展的新路。本文论述了我国推进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现状,并提出了解决农业经济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经济;信息化

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经济形势出现了巨大的变化,突出表现就是农产品的供给由全面短缺转化为平年的供求平衡,其后又转化为丰年的供大于求。我国农业经济生产经营的主要目标已经从单一化的农产品产量指标变迁为在保障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的同时还应当确保农民群体的收入能够有所增长。农业的增长方式应当从传统意义上的粗放式经营和依赖于物质生产要素投入的不断提升而转换成集约经营和运用技术、信息等新型生产要素投入有所提升。农业领域的生产经营方式已经从传统自给封闭型的经营方式彻底转化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开放化经营方式,并且已经参与到国际分工以及国际竞争之中。所有这些均要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要素,即农业经济管理一定要服从于这一转变,从而推动农业经济的信息化进程。

1我国推进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必要性

1.1农业经济信息化是中国农业实现新跨越的迫切要求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农业经济要想取得发展,而且还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原始农业时期。因为人们对于自然规律所产生的认识相当有限,科学技术尚处在初级阶段,农业生产十分强烈地会受到气候以及别的自然环境的影响,人们只能用简单的机械方式有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人和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农业生产造成的环境问题十分微小。第二个时期为石油农业时期。此时期的农业生产不断提高规模而促进了产业化以及规模化。农业经济开始摆脱自给自足型的封闭状况,能够实现以市场为主体的开放状态。第三个时期为有机农业时期。因为现代人已认识到生态环境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逐步做到能够有机地对待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今,我国农业经济的机械化水平以及程度尚不够高,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农业生产还是以小规模和低效化状态实施的,农业从业人员中具备相当高农业专业知识者比较少。为此,一定要在完成石油农业阶段尚未实现的任务同时而实现有机农业。在跨越式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化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农业经济信息化能够通过便捷的方式为农业从业人员提供农业科技方面的信息,持续提高农业生产人员的专业能力。推动农业经济信息化,能够很好地拓展市场范围,强化市场信息的相互交流,进而让农业生产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国内、外对于生态农产品的强烈需求,让生产者能够依据市场化指向,高效化地生产农产品。农业经济信息化通过设立良好的平台,能够推动管理的有效性与科学化,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规模化发展。

1.2农业经济信息化能够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实现结构优化与升级

产业之中的各门类以及各部门的合理配置,极大地影响着产业在发展之后的速度以及质量。因此,对农业产业结构实施调整与优化,这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一项重点工作。历经多年的调整与转型,中国的农业产业结构整体发展态势较好,但是依然存在着不足之处,尤其是我国农产品总体质量还比较低,产品的质量结构还不够合理。因为我国农业尚未全面实现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生产,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农产品科技含量偏低,甚至还依赖于用化学药品来提升农产品的产量,所以,我国农产品尚且不具备能够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为了解决我国农业经济结构中的以上不足,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升级,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实现更好的发展,信息化是一条必然的发展途经。这是由于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十分依赖于对国、内外市场信息以及国内各区域发展状况实施客观而准确的把握与分析。通过推动农业经济信息化进程,就能够为农业产业的决策提供强大的信息保障,进而为农业政策的总体性、及时性以及可操作性提供强大的保障。同时,农业经济信息化还能够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加工、存储以及物流等部门的积极沟通以及配合创设出更好的信息发展平台,以求推动各部分之间的良性互动,让各部门能够依据实际与市场进行合理的对接,通过满足有效需求做到自主调整与优化。

2当前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现状

与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比较起来,我国的农业经济信息化尚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下。为了能够真正跟上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一定要切实推动农业经济信息化得到更快的发展,这就一定要清楚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具体来说,笔者觉得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农民群众对于信息化的了解相当较少。如今,信息化大潮虽然已经席卷全国,但是在许多边远地区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民群众不要能够使用电话和电脑等现代信息设备,即使连最为基本的电器都没有见过,如此一来自然就导致了农民群体的消息过于闭塞,对于外部世界的发展根本谈不上了解,那就更不要说能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了。二是缺乏对于复杂信息的合理辨别意识。一般来说,农户天天都在家中劳作,对于社会上种类繁多的骗局根本就闻所未闻,自然也就会缺乏进行合理分辨的相应经验。由于农民群体中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这种单纯的思想认识,所以自然就难以对虚假信息作出科学的分析与区分。三是部分消息具有延迟性。依据相关统计,农户提供的信息往往传递地相当缓慢,以至于相当多的信息会丧失时效性。然而,时效性正好是信息最为重要的特点,一旦丧失了时效性,信息也就变成了往日的信息,自然也就会变得缺乏利用的价值。

3解决农业经济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3.1持续健全农业经济信息化基础设施配置工作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整体水平相当滞后,许多地区的农业经济开展还是依赖于人力和传统意义上的运输机械,但是在播种和收获等农业生产环节之中的信息化装备运用还不够健全。这样一来,基础性机械设施也就难以为农业生产带来什么提高,自然也就会影响到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升。所以说,政府机关必须持续提升这一方面的投入力度,利用调查与分析,切实提供适合于本地区开展农业生产的现代信息化机械产品,并且致力于创建信息化作业区,加大对于信息化设备的使用与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利用信息化的能力。自然,农业经济信息化基础设施配置还应当和网络信息技术加以联结,确保对先进的农业发展前景具有十分深刻的认识,进而明确运用信息化基础设施所具有的合理性以及实用性。

3.2不断提升农业经济信息技术的开发力度

作为能够在总体上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生产效率的重要生产因素,持续增加对于信息化技术研发资金投入显得极为必要。我国政府部门应当在对农业产业实施合理划分的前提下,实施各类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开发工作。一般情况下,信息技术的开发要能够农民群众带来比较高的经济收益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为主体,但是,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经济管理创新也很有必要重点予以考虑。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的主要内容并不只是局限在信息化机械设备的研发和利用上,而且还包含着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利用、种植等各个方面的应用。我国的农业信息技术园可以说是致力于培育先进信息化项目的重要基础设施。政府机构必须大力推动这类技术园的创建工作,这样一来就能够为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在探索现代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之路时,还应当看到信息化农业并不只是局限在可持续发展上,它同时也涵盖了现代信息技术在生态旅游、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等多个方面的应用。实际上,改进信息化农业的管理状况,对于提高我国农业产业的整体水平来说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这也是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之中最富有开发潜力的内容。

3.3大力发展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系统

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系统,侧重于从农业经济信息化市场监管、农产品预警以及农业科技信息化服务等内容,不断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信息化发展进程,进而能够实现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实现更加全面的创新。一是要积极创新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体系,打造现代农产品预警机制,并且尽可能地实现当前的市场需求、农产品价格动态监测以及跟踪。应当努力避免产生农民群众辛辛苦苦劳工作了一年时所生产的农产品出于市场需求的过剩以至于导致积压,从而对“三农”问题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后局。对于农产品市场中各类产品需求量所作出的预测和我国农产品市场今后价格之预测,应当尽可能地杜绝此类风险。近期以来,我国市场中往往会产生农产品跟风的现象。在此情况下,唯有创建起更加科学、更具有规范性的农产品预警体系,才能切实地维护我国农业经济市场所具有的平衡、稳定以及发展等特征,指引农民群众强化对农产品所实施的统筹管理,从而更为种植农作物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应当致力于强化农业市场的监管工作。对生产农产品所进行的监管,对种植农作物时所用的农药、肥料和具备隐患的药物实施办法全过程监控,以求实现实现农业领域的全面监管。这样一来,坐上高科技设施设备也就显得轻松了。在此基础上,还应当不断提升农业科技的经济信息化服务能力,让农民们也能够全面了解到本国农产品生产中的具体动态,并且全面创新农产品批发。

结束语

现代农业信息化技术的持续发展,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信息化能够切实带动市场化的发展,进而实现我国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实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在推动全社会向信息化方向加以发展的基础上,农业经济一定要适应于当前时代的发展大潮,不断加快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在此过程之中,一定要切实认识到信息化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持续改进,以求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作者:叶汝军 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明华.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绿色科技,2010(10).

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篇(5)

关键词:农村;低电压;改善

当前我国社会飞速发展,经济的发展速度更是跻身世界前列,城市近年来经济和科技的双重发展,虽然极大的带动了我国城市的进步,但同时受到更为深远影响的仍然是我国更为广大的农村。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背景之下,农村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呈现出新的特征。

一、农村供电现状分析

近年来农村对于电力的需求激增,但同时电力传输服务的供给状况却并没有随着需求的上升而得到进一步的稳步发展,其中低电压状况就是当前在供电和需求领域最为突出的矛盾之一。

从需求的增长角度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成因,其一在于农村相关产业技术的成熟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并进一步对于电力的供给作出新的要求。诸如养殖业等农副业在农村广大领域的展开,即某些地区仍然处于粗放型农业耕作模式而从客观上要求的灌溉等方面,都为电力的稳定持续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鉴于农村自身的土地优势,也吸引着众多城市工业开始向农村的迁徙,这些都成为对农村地区电力供应新需求的影响因素,其二则在于经济的发展本身推动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上升,加之近年来家电下乡活动的不断深入,更是推动了我国农村地区对于电力供应以及电压稳定性的进一步要求。

从我国农村地区建立的供给状况看,虽然国家电网的服务已经延伸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整个供电系统在农村这一特殊领域中仍然存在多个层面的问题。首先,我国的低压10kv供电线路来源于我国地方电网建设,因此其技术水平和布局方式等方面都会呈现巨大的差异,低压配电网络必然存在极大的参差不齐现状。这种状况对于当前配电网络的维护和管理极为不利,并且在面对当前不断更新的电力需求时,难以在短时间内作出反应进行调整。并且我国农村地域广阔,这也导致了10kv配电网络的供电半径过大,使得电力衰减严重,造成电压过低问题发生。对于农村供电网络而言,还可能会存在部分公用配电变压器容量偏小,以及而存在部分配电变压器未配置带有无功自动补偿的 jp柜。此外,在农村用电环境中,由于专业人员的相对匮乏,可能会导致供电系统架设不合理,其中包括低压线路用户接户线线径偏小等问题均有发生。相关的不规范们还包括电路私接,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安全隐患也是造成农村的电压状况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切实改善农村低电压状况的若干举措

针对于当前农村的电压的相关现状,可以发现想要切实提高农村区域经济,提升我国农业人口的生活质量,对农村供电系统中的低电压问题治理势在必行。针对与上文中所分析的目前造成农村低电压状况的主要原因,综合相关实践经验,可以总结出下几个方面主要的能够切实改善农村的电压状况的措施:

1. 首先从管理的角度看,农村环境中用电总量虽然不及城市,但是用电潮汐现象严重。除从城市迁往农村的相关工业产业在用电方面具有一定的稳定特征以外,其余农副业生产均在电力需求方面具有一定的潮汐现象。而这些潮汐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供电服务的总体质量,对于电压的稳定性有着极大的伤害。针对这一问题,可以考虑根据相应地区的农副业发展,以及区域内的人口和工业发展状况来实现对于用电总量展开估算,并且与时间轴保持对应关系。依据估算结果对整个配电网络和配电过程进行调整,力求获得较为理想的电力供给效果。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强对于配电系统末梢的管理,规范供电线路是获取电压稳定管理的必由之路。

2. 从技术角度看,虽然管理工作可以推动电力的供需趋于平衡,但是想要彻底改善农村低电压的问题,只有从技术层面加以改进才能取得根本性进展。具体而言,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很多方面,首先必须提升高压供电能力,进一步完善110kv变电站以及输电线路的建设,对于35kv变电站的建设也必须加以重视,这些都可以成为低压配电系统的有力后盾,有效降低10kv供电半径,对于提高电网供电的可靠率有着积极意义,并且能够有效稳定供给电压。对于10kv配电网络而言,需要深入调查其过载线路的状况,增大导线截面,减少线路损耗。还应当

依据实际的用电状况增加10kv配电线路的出线数量,分流真个线路的供电负荷,此类行为对于稳定供电电压作用不容忽视。与此同时,配电台区的供电能力也应当得到改善,对于超载的供电线路,尤其是对于在供电系统中出现的用电潮汐加以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升配电变压器的容量。

3. 从更为宏观的系统控制角度看,完善数据库是作为更长远的考虑而必然采取的行动。当前对于配电系统的控制,从更具有前瞻性的角度看,自动检测体系成为将来发展的必然,此类系统已经在当前的配电领域中得到广泛的使用,但是更多的只是关注对于现存系统中故障的及时发现和排除,而对于决策支持和系统优化方面的工作有所不足。基于长远的发展考虑,应当积极获取配电网络中的相关数据,尤其是环境数据,尤其是对于我国农村如此广大的地域环境而言尤为重要。只有基于充分真实的数据,才能够展开对于整个配电网络的深入分析,才能够发现其中的不足,才能充分将对电力的供给和需求加以协调,只有这样,才是消除农村用电领域中的低电压以及相关电压不稳的问题。

三、结论

农村用电环境中,低电压的问题相对比较突出,然而这又是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建设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农村经济的建设,以及农村居住人口的便利程度,都与电力的稳定供给息息相关。只有切实分析当地农村电力供给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进,有的放矢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篇(6)

关键词:特色农业;现状;发展

随着我国对农业发展的不断重视,越来越多的农业政策得到了推广,而特色农业是我国新兴的一个名词。特色农业区别于以往的传统农业,它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特色农业主要分为两个大类:第一类就是根据当地特有的品种而发展出来的特色农业,例如内蒙草原牛肉干和吉林梅花鹿等;第二类就是近些年比较流行的具有创意性质的农业,例如景观农业和休闲农业等。以下将着重探讨我国特色农业的现状和发展战略。

一、特色农业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幅员辽阔,以农业为基础的省份众多,本文以山东省和吉林省为例来分析我国的特色农业,并总结我国特色农业的现状。

1.山东省。山东省拥有多种形态的地形和特殊的气候资源等,目前已经拥有发展良好的特色畜牧业,并逐渐转换为其农业的一大优势。山东省的特色畜牧业产值已经达到了200亿元以上,占全国特色畜牧业的12%,其中家兔存栏出栏数量分别为5137万只和10850万只,在全国名列前茅,水貂年出栏数量为2000万只以上,居全国首位,蜜蜂养殖在全国也具有很大的优势。为了推动山东特色农业的发展,山东省政府还印发了《山东省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鲁政发[2010]33号)等文件,以特色农业为农业发展的新切入点,企图调整产业结构,打造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在全省设立了五个保护区培育出新型品种多个,逐渐形成了特色养殖“沿海一线”、综合发展的局面,为山东省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吉林省。吉林省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拥有著名的“东北三宝”,即人参、鹿茸和貂皮,以此为基础,逐渐发展特色农业。截止目前,吉林省的毛皮动物养殖已经达到165万只,在全国名列前茅,省内的大规模狐、貂皮加工企业年产值达到4亿以上。梅花鹿也是吉林省的一大特色,长春市双阳区是公认的“中国梅花鹿之乡”,省内鹿茸加工年产值达到8亿以上。同时林蛙养殖也逐渐成为一大特色,目前全省林蛙养殖4000条,产林蛙油160吨,年产值到达20亿以上。2009年,桦甸市成立的中国长白山特产商品城,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林蛙产品市场,其林蛙产品量大质高,不仅在国内畅销,而且还远销到新加坡、韩国和香港等国家地区,为该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市场和财富。

3.我国特色农业的现状。由山东省和吉林省的特色农业现状可以看出,我国特色农业主要以蜂、蚕、鹿养殖和毛皮动物养殖为主,这些养殖业涉及的范围比较大,拥有一定的发展历史,具有当地的特色性质,已经逐渐形成了我国特色农业的现状。

二、特色农业的发展战略

在“十二五”总体规划中,农业部对我国今后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具体的规划,主要体现在“两个千方百计、两个确保”的刚性约束上,对于我国特色农业虽然没有体现过多的政策,但也明确指出了“要积极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并具体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拓展农业功能,挖掘文化内涵,引领新型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形成”。在农产品出口方面,传统的农业产品优势已受到极大的威胁,而特色农业产品逐渐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风向标。因此发展特色农业刻不容缓。我国特色农业的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牢牢抓住特色的本质。特色农业之所以区别于传统的农业,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具有传统农业不具备的特色,因此要发展特色农业,首先要牢牢抓住其特色的本质,这主要表现在利用当地独特的资源开发出特色的产品,将当地的文化内涵附加到农产品当中,采取当地特殊的加工工艺和营销模式等等,同时还要瞄准市场先机,抓住市场需求,对农产品不断进行开发和提升,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打造名副其实的特色农业。

2.减小对农业资源的占用量。“十二五”规划对我国传统农产品的占地面积和产量做了最低要求,这就要求保证农业资源有限用于传统农业,使得分配给特色农业的资源有限,因此,发展特色农业要优先发展占用农业资源少的特色农业,这样的特色农业才会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并拥有广阔前景。

3.避免盲从,偷换概念。特色农业是一个新兴的名词,并且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这就使得许多地区盲目跟从,甚至偷梁换柱,对传统的农业进行表面包装视为发展特色农业,忽视了特色农业的内涵。因此发展特色农业一定要保持特色,无论是以文化服务附加为主还是以创业农业为主,都要认清特色农业的本质,否则只是做做表面工作,并不能推动农业的发展,结果知识劳民伤财。

4.减小对生态的损害。可持续发展是国家推行的一项重要政策,特色农业作为一个新的概念也不例外,这就需要特色农业能够自身对生态进行修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建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即利于环境的保护,也利于生态农业自身的发展,这不仅要求先期对所选的生态农业进行环境评估,淘汰不合时宜的生态农业方案,而且还要在后期运营中不断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立即解决。总之,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农业必须坚持的一项原则。

综上所述,我国特色农业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但局限性有限,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未来我国特色农业的发展要牢牢抓住特色的本质,以减小对农业资源的占用量为前提,坚持可持续发展,从实质上入手,这样才能不断推动我国特色农业的发展。相信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特色农业将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最终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产业。

参考文献:

[1]刘彦,张旭等.我国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产业透析,2012,(16):7~10.

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篇(7)

关键词:现代农产品物流;现状;发展趋势

如今,我国农业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市场化水平偏低但流通成本却非常高,这不但极大地降低了农产品所具有的竞争实力,而且甚至已经成为中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因为农产品最后还是需要靠流通才能能实现自身价值,所以相对比较高的流通成本就导致农民群众未能从流通领域之中享受本应得到的权益。这就需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以提升我国农产品所具有的竞争实力。这就需要加快对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趋势的探究,从而推动农产品物流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基本特点

所谓农产品物流,主要是指农产品从生产地往接收地进行实体流动的整个过程,并要在此过程之中实现相关农产品的保值与增值。农产品物流具有迥然不同于其他物流的鲜明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产品物流具有极强的季节性。因为各个不同地区在气候和水土等各个方面的自然条件均具有较大的差别,分别合适种植不一样的农副产品,所以农产品生产也就具备了非常强的季节性特点,不仅表现为农民群众的生产资料购置要考虑到季节因素,而且各类农产品的产出也具有极强的季节性特点。二是农产品物流具有极高的难度。绝大部分农产品容易腐烂,对鲜活度的要求非常高,这就要求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实施防潮、防虫以及烘干等相应的处理,进而保障农产品的品质以及质量。这就需要农产品物流企业考虑相应的设施与设备,主要包含了物流仓库、专业运输车、专业装卸设备以及加工设备等。三是农产品物流的种类繁多而且规模较大。因为农产品的品种十分丰富,所以流通量也十分大,而农业生产资料购置量同样也十分大,主要有农药、化肥、农机和农业生产所需相关原材料等。

二、当前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中国农产品物流行业虽然已经得到了极大发展,然而与西方国家比较起来依然显得极为之后,这是由于我国流通领域过于分散之局面造成了农民群众的分散型购销,因为受到经济能力、信息资源等多种要素带来的影响,风险极易转嫁至生产者,从而也就导致了农产品物流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产品物流体系不够完善。因为考虑到各地经济发展不够平衡,农产品物流业的活动主要聚集于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那些地区,在更加广袤的农村地区,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则相对比较缓慢,这就产生了农产品物流发展体系不够均衡的问题。同时,到目前为止,中国农产品物流业的运行方式还是相当简单的,只是农户们自身开展相对简单的运输活动,未能对农产品物流业实施全面整合,也未能对农产品物流的流动过程实施全面管理。二是农产品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如今,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物流行业取得发展的关键环节,然而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还远远没有建立起相互协调的现代物流运输网络体系。农产品物流业信息化状况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在分散式经营的模式之下,农户对农产品相关信息之获取依然依赖于以往那些传统办法,而且诸多农产品市场尚未购买信息化的设备,以至于物流网络系统依然处在空白阶段,农产品的供应链难以进行合理整合。三是农产品物流业的组织化水平偏低。鉴于当前我国农民群众的户均耕地只达到0.5公顷,生产规模非常小,导致传统的粮食供应业还是处于主导地位上,提供的物流服务水平较低。当前,单一农户近年来逐步成为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主力均,然而这类物流主体不仅规模偏小,而且组织化的程度相当低下,而且农产品物流中介组织的发育相当缓慢,缺乏良好的服务能力,以至于大部分农民群众需要自行解决农产品物流运输的问题,农民群众处于无组织的分散化状态之下,自然也就缺少了足够的市场竞争实力,无法构成规模化经济,而且也无法确保农产品的品质具备稳定性,同时还压缩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空间。

三、现代农产品物流的主要发展趋势

(一)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之趋势

要积极加大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的力度,着力培育规模较大的农产品物流集团等规模化、体系化发展之主体。要把农产品物流原来较为分散的物流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从而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进而能够实现产销之间的无缝对接,加快我国农产品物流的顺利流通进程,而且同时还能控制农产品物流中的相应成本。在此基础上,还应当积极支持农产品物流业协会的建立与健全,形成农产品物流公司的诚信经营机制以及认证体系,积极支持该行业协会制定出牵涉到农产品物流业的有关行业标准,并严格加以执行。

(二)农产品物流专业化之趋势

如今,我国农产品专业物流一体化服务正在逐步建立之中。鉴于近些年来我国农产品产业化的不断提升,农产品规模化经营局面以及特色农业发展趋势已经逐步建立,对于农产品专业化物流的需求也变得愈来愈高。其所表现出来的发展趋势就是要加快本行业的分工进程,把农产品物流分配从原来的供应企业与销售企业那里予以脱离,交由专业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运作,从而让农产品的供应企业以及销售企业能够一心一意地抓好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等环节的工作。

(三)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之趋势

因为农产品具备了数量大、类别多、运输困难、容易腐烂等鲜明特色,所以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一定要建立起从农产品的运输到防腐、加工、配送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一体化冷链物流发展体系。然而,当前我国的冷链设施以及装备数量上有所不足,技术上还不过硬,也就容易产生易腐农产品,尤其是各类初级农产品被大量地消耗,以至于在食品安全上产生了相当大的隐患。有鉴于此,我国应当加紧构建覆盖面更宽、范围更广、技术更高的农产品物流冷链体系,并且较好地实现农产品物流之更新换代。

(四)零售环节规模化之趋势

如今,中国农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之中。随着我国农产品买方市场的逐步确立,竞争也变得日趋激烈化,而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对农产品的消费也从追求数量转向提升内在质量。与此同时,鉴于我国近年来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农产品市场也要面对愈来愈激烈的国际市场的挑战,以上这些均对今后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就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积极发展我国农产品的连锁经营行业,就能进一步地实现其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良好对接,从而切实减少流通环节的损耗,持续提升流通的效率,能够进一步地推进规模化经营,持续扩大市场的主体,提升其所具有的市场竞争实力。同时,推进我国农产品零售的连锁化经营,对于促进中国农产品更趋科学化与规范化也有正面、积极的影响。鉴于当前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城乡之间的差别比较大,农产品零售要想实现连锁化必然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一开始往往集中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型城市,在物流技术以及产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之后,连锁的范围必然会得到持续扩大。

(五)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之趋势

信息化可以说是我国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要,从农产品的生产起,到存储环节、运输环节和销售环节,农产品物流信息一定要进行快速处理,从而力求做到更加精准的传递。一是要提升农民群众应用信息之能力,全面普及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提升广大农民群体的受教育程度以及掌握信息化知识的能力。要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加快农地的流转进程以及规模化经营的程度,提升农民群众对于信息化工作之需求。同时,各地政府部门也应当进行统一协调,运用市场化导向,认真实施好农产品交易信息的采集以及等工作。要逐步完善农产品物流方面的信息交流以及服务机制建设,积极创建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发展平台,落实农产品的信息化服务工作,形成快速、高效的现代物流业发展体系。

(六)农户组织化提升之趋势

中国的农产品从生产起,一直到加工环节、销售环节,参与其中的农民群众以及组织数量非常多,然而规模缺相当小,层次也比较低,缺乏应有的联合性,进而造成组织化的程度不高。要想解决存在于农民群众身上的组织化程度过低和大市场之间存在的矛盾,较为可行的一项措施是促进家庭经营与规模化经营的紧密联系,积极开发多元化农产品的合作方式,加快农地的合理集中,进一步提升广大农户经营的规模化程度,提升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整体规模化状况,切实解决分散经营的生产成本过高而效益偏低等实际问题。运用农产品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的农业龙头企业将原本分散化的农户进行合理的组织,从而产生产业化的组织新方式,切实带动广大农户进入到市场中实施统一化管理。要充分发挥出农民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的功能,切实提升农户群体的组织化程度。

(七)强化专业合作社建设之趋势

农业专业合作社是指专业生产方向一致的农民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在自愿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实施自主管理和自负盈亏的一种农业经济组织。在我国农业发展进程中,农业专业合作社与普通农户比较起来,具有团队协作、要素改进、市场竞争力提升、风险降低以及管理能力提升等各个方面。合作社完全可利用自身更为稳定的货源、更为充裕的资金,对农产品实施全面深加工,以求缓和集中上市带来的各种压力,进而提升农产品所具有的附加值,从而有效缓解农产品在产、销过程中产生的危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了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状况,展望了农产品物流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今,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业尚处于起步摸索时期,建设现代农产品物流新型模式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工程。政府部门一定要全力发挥自身所具有的宏观调控等积极作用,落实符合我国当前实际的农产品物流业发展规划,健全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切实规范当前物流市场,提升对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毒,强化农产品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从而为农产品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创设出更加优质的运行环境。

作者:冯佳 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洪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呈现新趋势[J].中国合作经济,2012(9).

[2]吴霞.宁夏特色农产品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物流科技,2013(7).

[3]恽绵.从供应链特点看农产品物流的趋势[J].中国农村科技,2013(8).

友情链接